国民经济的根基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民经济的根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民经济的根基

篇1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职业经理 困境 根源

一、职业经理人与现代企业治理

19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伊首次提出“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managers)概念,认为职业经理是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低和产量较少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大的领域的人。职业经理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资本占有与经营才能的不对称。在资本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博弈中,资本家看重的是职业经理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从而对专业经理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与冒险精神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两大基本素质。职业经理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经过专门的系统教育,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与实践才能“锻造”而成。随着企业的大规模合并和现代工商业的兴起,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走上了现代历史舞台,成为经济时代的主宰。

毫无疑问,职业经理人在建立民营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本质而言,职业经理人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利用自己的管理专长从资本的所有者手中换取了掌握和支配企业财产的权利。我国民营企业目前最为薄弱的是缺乏一支完备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一些民营企业为加快企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努力引入与现代公司接轨的职业经理人。但是,除极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层的职业化程度都不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障碍。

二、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困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由少到多,从传统行业到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从零星、分散的家庭小作坊到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由于曾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为主流经济所容纳,在创业初期一般只能以家族的集聚力来推进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家族型治理结构――家族制企业。从理论上来说,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排斥家族企业,但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法规的完善,企业的规制和管理必然走向现代化。

鉴于此,打破封闭的“家族制”企业结构,引入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民营企业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 的变迁,就成为发展和壮大我国民营企业的重要举措。但我国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存在严重弊端,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出现了明显困境,表现在:

1.民营企业所有者引入职业经理人的“非自愿性”。在传统的“家”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家族民营企业形成以企业所有者为核心,以亲戚、朋友为管理团队的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内外有别的顺序关系。企业的这种制度安排,是为了牢固地掌握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这种内外有别的组织文化和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对引入现代职业经理人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尽管如此,为何还有部分民营企业会自愿引入职业经理人呢?因为许多家族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市场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陷入经营和发展的困境,这会迫使陷入困境的家族民营企业不得不引入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为自己服务。显然,这种引入职业经理人的“非自愿性”就为双方的合作困境埋下了伏笔。由于家族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帮助企业脱困的“权宜之计”,企业所有者在聘请职业经理人时的功利性动机明显,总希望以最少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益。职业经理人虽然拥有经营管理的专才,但要在短期内取得企业所有者所希望的实质性成效显然存在困难。由此,企业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不满会日益增加,要么直接将职业经理人解雇,要么制造推定解雇,逼迫职业经理人自动离职。

2.民营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较难形成良性的互信关系

企业经营的困境迫使民营企业所有者不得不起用职业经理人,但家族成员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根深蒂固的排斥观念却又使职业经理人难以得到重用。职业经理人一旦进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枢,为取得企业所有者所希望的成效,往往会努力重建经营管理体系,这不可避免地会将部分家族成员从管理岗位上裁减下来,导致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从而在企业中会形成一种反对职业经理人进入管理中枢的强大力量。虽然职业经理人进入了企业管理的中枢,但相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打工者的角色,充其量也就是“打功皇帝”。这种雇佣与被雇佣、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使职业经理人难以融入民营家族企业,从而加剧了双方的排斥感,双方难以形成密切和融洽的互信关系。

3.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缺乏主体资格

职业经理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社会转型中的角色是尴尬的。职业经理人一方面是企业所有者聘请的企业管理者,但另一方面又恰恰不是老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中往往容易丧失机遇。加之家族企业担心对企业失去控制,往往会在幕后操纵和干涉企业管理事务,有些家族成员甚至不遵循公司管理制度,带头动摇职业经理人的权威。由此,职业经理人名义上被委以重任,实际上有名无实,有职无权,成了被推让上前台的摆设。职业经理人的决策需暗中征得家族成员的同意和批准,弱化了管理能力,滋生了不满情绪,加大了对企业的离心力。

4.职业经理人队伍良莠不齐

当然,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合作困境,问题并不仅仅出在民营企业一方面,我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现在也是良莠不齐。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职业经理人内心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打工者”思想。这决定了职业经理人总是以一个过客的心态来看待企业的兴衰,无法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职业经理人是按契约的约定获得报酬,这种弹性较小的薪金制度有可能带来的是职业经理人懈怠的心理。

三、职业经理人产生成长困境的根源

1.传统的“家文化”影响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家文化”特别厚重的国家。台湾学者杨国枢认为:“家族不但成为中国人之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核心,甚至也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因素。”这种家文化特别强调家族利益,在政府和公司录用人员时特别讲究任人唯亲,优先考虑录用家族成员。在民营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不甘心丧失优越待遇和决策大权,总会或明或暗地捍卫家文化,干涉事务和施加压力。这种企业特殊的组织文化使我国的家族民营企业深深植根于以家庭和血亲为核心的文化传统之中,人们对家和家族的认同大大超过对社会和各类其他组的认同,家族血缘关系成为潜在的社会原则。但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管理代表的是企业的发展利益,这会与家文化之间构成严重冲突。

2.社会信用资源稀缺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国家,家族成员靠高信度维系经营,以血缘关系的远近划分亲疏的界线,信任有血缘关系的人,对没有血缘关系的职业经理人始终有防范心理。职业经理人和家族企业互相信任和信赖的关系十分脆弱,随时有破裂的可能,职业经理人无法整合内部资源。加之经理人市场缺乏可靠的信用体系,职业经理人良莠不齐,“败德”现象层出不穷,给家族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威胁。家族企业为规避信用缺失的风险,往往以低效率换取安心,回归家族化管理。

3.企业所有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清

我国目前还缺乏来规范经理人和企业老板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所有人认为有权监督经理人的任何行为,有权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有权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尤其在公司控制权的配置问题上,私营企业主一般会牢牢控制掌握剩余控制权,职业经理能够决策的权限仅仅限于合约控制权。

4.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中,缺乏有效的短期收入分配激励与长期财产分配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因为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经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或公司的利益最大程度地趋于一致,即实现所谓的“激励相容性”,以便使经理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在追求经理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此外,民营企业还普遍缺乏优化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为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强化经理人报酬制度的激励效应。最后,多数民营企业还缺乏有效的经理人市场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贾成旗:浅谈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关系的协调.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1)

[2]练耀宗:职业经理人制度如何才能进入我国民营企业.科技信息,2007(12)

[3]吴小红胡建新:论国内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问题.企业家天地, 2007(1)

[4]肖伶俐朱花:浅析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的生存状况.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

[5]刘林林: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双赢之路初探.高管参考,2007(2)

篇2

【关键词】公路建设 经济评价 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公路建设一直进行的如火如荼。近些年来我国公路长度的总长度在不断增加,其覆盖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其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施工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盈利的特点,因此必须提高公路项目的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才能为公路建设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对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这能使公路项目的建设更有保障,能够有效降低投资方的投资风险。

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就是对项目的价值、质量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讨,其主要任务就是预估项目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净值,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预判。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性评价时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决策的主要经济依据。在当前我国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现行的财税政策和当前的市场物资价格,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成本进行分析和预判,进而可以从项目财务角度考察公路建设项目的盈利潜力,对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判断。财务评价因为容易受到交通量、收费标准、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保证财务评价的百分百的准确,但是其还是可以为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就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的角度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缩短旅游路程,使公路更好的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国民经济评价时应该对效益和费用按照影子价格的方式进行调整、计算其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评价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与财务评价相比国民经济评价是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的,其更加注重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使用,而财务评价主要是从财务管理、现金收支等角度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其更加注重的投资方的资金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使用。

(三)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带来的各种潜在因素进行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盈亏平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预判公路建设项目在财务支出上的平衡情况,也是财务收益评价的主要内容;敏感性分析是对项目所能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行预估,对公路项目受到风险影响时经济效益变化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就是对项目的风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预估的一种方法,

三、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

(一)有利做好提前做好处理各种潜在风险的方案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性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时的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各种潜在因素可能对项目经济性带来的影响。倘若在公路建设项目的策划阶段就能准确地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预判,那么就能提早确立好应急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潜在风险对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这样一来,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也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二)有利于对项目施工成本进行控制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其必定会对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预估,确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案。如果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能确立一个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那么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将有更强的目的性,施工成本必然也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不仅如此,公路项目经济评价还可以提高公路建设的施工效率,因为所有的施工环节都有既定的预案,其目的性强,执行起来必定也会更有效率。

四、影响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因素分析

(一)施工成本

公路建设施工成本由于受到天气、原料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公路建设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对其进行准确的预估。在当前的公路建设当中,超支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公路建设项目成本的提高必定会导致收入效益的下降,固然会对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交通量

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一般都是根据相关的经验和附近路段的交通量对于建公路交通量进行预估的,但是这种预估往往都存在较大的误差。交通量是公路建设盈利的根基,如果公路建设后其交通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必定会血本无归,五法获得既定的收益。因此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一定要对预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必要时还要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从而保证预判交通量的准确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准确性。

(三)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对公路项目的财务收入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我国现在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公路收费标准,而多是采用一路一标准的收费方式。收费标准的确定极具难度,假如收费太高必然会导致客流量减少,而收费太低又必定会损害投资方的既定利益,因此收费标准也会对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可以对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为公路项目的投资方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还能有效规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有利于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骆泽书.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探讨[J].安徽农学报.2009.15(17):224-227.

篇3

 

实际上,自20世纪以来我国开放市场经济到今天,交通运输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被当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不仅仅是对国家,对于地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交通运输行业,国家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了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的运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运输行业必然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它自身也必须随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时代的进步,在这个进步的大时代中,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交通运输的规章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补充不足之处。

 

1.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必然需求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经济变革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够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进步,很容易就会被淘汰,交通运输也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更新技术,适应上时代的变革才是,不断的加强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增加其自身的生产力,这样不断可以提高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在侧面加快市场经济的进程。

 

2.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进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是如何要发展市场经济,如果没有一条好的道路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道路和基础建设,如果没有打好根基,那么市场经济就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交通运输业关系着国民经济,可以有效的促进市场化的进程,增加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同时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竞争就不会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发展开拓了视野,开拓了道路的同时也开辟出了新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

 

二、如何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

 

在已知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在这个大背景下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也就成为了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重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相对应的经验以供参考。

 

1.强化内部管理手段,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不论对任何企业,内部管理都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之中的制胜法宝,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想要在这个大环境下获得发展,就必须要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适应大环境下的变革和潮流,严格的设立考评制度,对于每个部门的个人都进行审核考察,在内部进行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

 

而在国际上,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始使用全面的预算管理,这是一种将责,利,权互相结合的一种单位管理方式,拥有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效果,在国际已经获得了一致认可,而在国内,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这个制度的优越性而开始使用和创新全面预算管理,它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交通运输建设的风险,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将现代技术融入交通运输过程之中

 

21世纪发展最快的就是日新月异的科技,每一天几乎都有新的技术产生,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让它们分布到了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在交通运输这一个领域也不例外,各部门在紧跟市场经济大背景的前提下,都应该主动的引进和利用一些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应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通过分析,整理等科学手段来进行更加合理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措施,掌握市场最新的动态的同时,也可以获取准确性更高的市场信息。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到建设过程,是新世纪发展交通运输的必要手段,而科学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分析,也同样是在管理过程之中所必不可少的步骤,将现代的技术融入其中,可以做到改进技术,改善投资,规避风险,增加收益,获得更广博的市场和更强大的竞争力,让企业得以蒸蒸日上。

 

3.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步入了法制化的阶段,依法执行各种措施已经是社会公众都已经认知的事实,交通运输的管理自然也不能够例外,根据法律法规将管理法制化,合同化,严格按照《合同法》所规定的内容来进行磋商,管理,它就是一种保障,是一根拴在业户和贷主之间的保险丝。

 

法制化不仅可以降低交通运输的企业风险和责任,同时还可以增加合作双方互相的信任度,在增加业户责任感的同时,也增加了贷主方的货物安全,维持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运输合同化的顺利发展受到了广大的业户和贷主的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它不仅规避了业户的风险,也让贷主得到了安全感,有效的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效,避免的纠纷,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了双方责任人。

 

三、总结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有着不够完善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在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将现代技术不断的融入其中,不断的改变和革新,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内外结合,培养优良的法律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市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篇4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资产膨胀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46-01

20世纪80年代开始,虚拟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膨胀,世界经济出现虚拟化趋势。世界平均每年增长约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每年增长约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25%,全球股票总额增加250%。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趋势构成了一个倒置的金融金字塔。金字塔从上向下依次为金融衍生工具之类纯粹的虚拟资本;债券、股票、货币、商品期货等等;贸易、商业、服务业;实物经济。那么到底什么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虚拟经济又是怎样发展的等一些问题在本文中进行阐述。

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交易方式多样化,有价证券无纸化日益明显,使得马克思年代提出的虚拟资本不能涵盖具有虚拟资本特征的各种资本凭证。

成思危教授指出,虚拟经济的存在是由存在资本的收益性决定的,如果没有社会允许并保护的资本的收益性,那就永远不会有虚拟经济。指出所谓“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刘俊民教授认为资产定价行为方式的差异性是区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标准。广义范畴的虚拟经济是观念支撑的价格体系,而不是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是除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以外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体育、文艺、银行、保险、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产值)、郊野、广告业等等。狭义范畴的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的价格系统,仅指所有的金融活动和房地产。这样定义使得即使发生在实物领域但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的经济活动仍是虚拟经济理论要研究的内容。虚拟经济在当今国际上有三种概念,分别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用计算机模拟活动的可视化经济活动。

马克思对把各种以有形的,或具有刚性的要素禀赋的资本称为实体资本。也就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产业部门。

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李宝伟、梁志欣和程晶蓉提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关联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资产定价的微观基础进行分析;彭卫民和任啸认为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虚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虚拟经济中的长期资本又会以某种方式与产业资本融合三方面体现了虚实经济的关系;刘东认为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将对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虚拟资本最终转化为真实的社会财富是其最终目的,其发展必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协调关系;王爱俭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指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服务业发展、可以创造货币、具有财富效应以及推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等;伍超明用货币循环流模型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刘金全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地“溢出效应”,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王谢勇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缓慢应该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何宜庆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边际溢出效应。

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根基,虚拟经济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发展的全部意义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才能满足人类社会消费的最终需要。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无非是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正面作用包括促进资本集中,为社会化大生产筹集资金;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企业制度,规范股份制的现代化企业。负面作用包括过度投机,很容易形成资产膨胀;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扭曲资源的配置并形成泡沫经济;过度投机和泡沫经济会催生金融危机。

既然虚拟经济可能产生这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遏制它的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促进作用之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是非常大的。从构成GDP来说,在虚拟经济领域的工作人员和实体经济领域的劳动者是一样的,他们对经济的增长贡献都要被统计到国民经济中,构成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尤其到当今时代,虚拟经济在总量上正日益超过实体经济,在维持经

济稳定的重要程度上也不次于实体经济。即使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对其发展完全自由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比如对某类期货实物存在需求泡沫会使此类物资价格暴涨。放大对此类物资需求的假象大量资金投入扩产。当泡沫达到一定程度时,“热钱”就会套现撤离致使需求泡沫破灭,使得投入无法收回又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理,当大量资金涌入房市、股市等推动资产价格膨胀,资产价格膨胀很容易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泡沫达到相当的程度时金融危机随时都能爆发。

3 虚拟经济资产膨胀泡沫经济

资产泡沫是指资产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当资产膨胀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虚拟经济下投机导致资产的市场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就会有资产泡沫的产生。一个经济体内股票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可表明该经济证券化的程度。当股票资产的上升远远超过实物经济时便称作资产膨胀,而资产膨胀的结果就是经济中的“泡沫”增加。很多研究指出虚拟经济不能过度膨胀否则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泡沫经济。

从以上小标题中可以看出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刘骏民指出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存在密切关系,但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泡沫经济只是由于过度炒作虚拟经济引起资产价格膨胀形成的。陈文玲指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有时是若即若离的,当虚拟经济脱离实物经济过度膨胀时,就形成了虚拟经济的经济泡沫但把虚拟经济等同于泡沫经济是很不确切的,只是过度虚拟部分才形成经济泡沫,绝不能抑制虚拟经济的发展。李晓西和杨琳在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过程中,引入了泡沫经济形态的中介作用,指出由于泡沫经济主要体现为产品名义价格与基础价格的严重偏离,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和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的结果。虚拟经济上文中已经很详细的介绍了各种含义。泡沫经济是由于资产价格大幅度、持续上升造成“虚假经济繁荣”的过程。当资产价格越高,那么担心其下降的投资者就会越多,价格膨胀到一定程度速度就会减慢,只要存在诱使投资者离开的事件发生,泡沫就会破灭,银行呆坏账上升,银根紧缩直到经济衰退甚至长期萧条就是典型的“泡沫经济”。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评论,2003,(1).

[2]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8).

[3]李勇昭.虚拟经济的负面影响及防范[J].学术,2009,(8).

[4]彭卫民,任啸.虚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

[5]刘东.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J].理论前沿.

[6]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篇5

关键词:新形势;德育工作;困境

目前,在新形势下,我们各个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并非不下力度、不重视、不了解、不知情,而是被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及新旧时代不同的观点所冲击,使学校德育工作处于窘境,下面便是我就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一、社会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干扰和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利益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一些学生的家长为挣钱而减少对学生的关心。一些父母为了进城挣钱,把学生撒手扔给了老人。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在老人的溺爱下,他们的思想逐步改变着、扭曲着。随之而来的任性、娇气、霸道、懒惰等坏习气在学生身上一一上演,无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还有社会上的那些不良现象、杂志、影视,也在冲击着学校的德育工作。

面对如此状况,我们必须研究新形势,探讨新方法,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走出新的路子,把扭曲的人格纠正过来,把不良行为规范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二、学校德育工作套路的误区

目前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不是不够重视,而是不实在;德育工作不是不开展,而是流于形式、缺少实效。

学校是为学生未来做人、做事打基础的,打好做人的根基,最重要的是打好道德的根基。学校要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把德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常抓不懈。克服德育工作无目标、成人化、说教式,要在德育工作中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加强现代德育工作之必需

新时代,新气象,社会环境复杂而多变,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能否从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困惑中走出来,能否充分地去认识和了解当前的新形势,能否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否有充足的把握与自信,对是否能将德育教育有效地开展下去至关重要。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严于律己,注重身教。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以德育德,在加强教师自身理论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要面对新形势,探究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开拓新思路。

篇6

关键词:虚拟企业;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四、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篇7

[摘要]本文首先以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的产业变迁为案例,考察其制造业生态与其国家兴衰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制造业生态的完善决定国家的兴衰。以此实证结论为依据,提出完善我国制造业生态的政策建议,强调完善制造业生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生态;产业转型;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6-0057-02

近年来,各地争相将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而忽视了“中国制造”,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已现端倪。然而,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本文首先通过总结国际历史经验,认识制造业生态的完善与否与国家兴衰的联系。其次,分析制造业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就如何发展和正确认识我国制造业生态提出建议。

 

1国际案例

综观世界帝国的兴衰的历史,从产业体系变迁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制造业生态的完善决定国家的兴衰,这一经济规律。以下用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的产业体系变迁,与国家经济实力的相关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1.1第一个世界工厂——英国的兴起与衰落

自18世纪的产业革命起,英国率先实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转变为工业为主导的动力经济,推动经济迅猛发展。1760—1870年的11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23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0倍;19世纪的前70年里,英国的进出口额分别由1801年的3180万英镑和3490万英镑增加到1870年的25880万英镑和19960英镑。英国也因此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霸主。然而,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将经济重心向金融、创意和教育等高端服务产业倾斜,制造业日渐衰落,大量制造业企业被迫转向亚洲地区发展。虽然英国现在仍是位列世界第六位的制造业大国,但其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已不到3%。

 

考察英国经济的衰落过程也可以发现,其经济上的滑落基本上与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不断下降是吻合的。英国的工业生产从1870年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32%一直下降到1913年的14%。到20世纪末期,德国和美国的制造业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规模上说都已经比英国更有竞争力,英国的经济增长也比德、美两国缓慢了许多。

 

近30年来,英国制造业比例依然不断下降,2010年占gdp比例仅11%;与此同时,gdp增长率也不断下降(如下页图所示)。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持续衰退,金融等原高利润行业已无法继续支撑其发展,英国政府又开始重提“振兴”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由此可见,制造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动力。

 

1.2第二个世界工厂——美国的崛起与衰落

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来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第二个世界工厂。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已为英国的两倍。1895—191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上涨一倍,同一时期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上升近5倍。在这期间,美国政府对制造业非常重视,其标志之一是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报告中就对制造业是强国的根本的强调。同时,美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是唯一的由国内市场支撑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

 

近年来,美国宣扬其正在进入后工业时代,产业发展应以服务业为主,虚拟经济决定着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制造业开始不断下滑,走向衰落,把资金大量投入到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经济,导致资本市场泡沫,最终出现金融危机。2000年后,美国的服务业占gdp比例已经比制造业占gdp比例高出达6倍以上。

 

现在,美国需要不断地进口诸如农机、纺织品、造纸、发动机、印刷和产品处理等机械。在这种情形下,美国的诸如农业、服装等部门,也会因为得不到最能满足其需求的机械,最终失去技术优势。美国制造业产业空心化,导致了美国大量的财政赤字;同时,随着其他工业国家货币走强,美元开始走弱。简单而言:产业空洞化—贸易赤字—美元走弱—通货膨胀—更低的生活水平,极大地弱化了美国未来的国家竞争能力。

 

1.3中国香港繁华与衰退

中国香港制造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50年代后,轻型产品加工制造业崛起,并在六七十年代迅速膨胀发展,最终成为香港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和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工业进入多元化时期,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随后,第三产业成为香港的主导产业,本地制造业由于成本上升、结构调整滞后等问题失去了原先的巨大优势。总而言之,香港经济增长趋势带来了制造业外移和产业轻型化的特征,而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又促进了香港经济增长和金融、贸易、经济中心多功能世界级中心城市的确立。

 

然后,在1997年香港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一蹶不振、增长乏力,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状态。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香港金融业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状态。由此可见,香港产业结构的极端化和单一化,使其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倚赖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金融地产业,在产业结构的轻型化过程中,使整体经济失去了制造业基础的依托,服务业也因此失去可服务的基础对象,产业的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和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由英国、美国这两大曾经的“世界工厂”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兴起与衰退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制造业生态体系的完善与国家或地区的兴衰紧密相连。如果不重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必然会导致国家或地区的衰退。制造业不仅仅可以用来维持经济发展,它还承担着其他的社会责任,比如稳定的就业,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等,缺乏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就失去了支撑,没有了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那这个国家或地区也就失去了发展动力与根基。

2完善制造业生态是我国民族复兴的国家战略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

 

然而,目前劳动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因素都一再推高了制造业成本,民工荒、电荒、最低工资上调、贸易摩擦引起的配额设限、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国内物价上涨以及出口退税政策下调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政策冲击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如此多的困境,中国是否应当放弃制造业,转而向第三产业如金融业、it业等行业发展呢?如下图所示,近年中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值

所占gdp比例逐年上涨,甚至有超越第二产业发展的趋势,可见我国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

 

中国三大产业所占gdp比例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制造业已经不能代表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今天应重点发展服务业,甚至不少地方政府在编制发展规划时,都明确规定经济总量中服务业的所占比重要提高多少个百分点,制造业的所占比重要下降多少个百分点。

 

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从产业结构上看,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在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之前,制造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今后20年内,中国至少要保持5%到6%的增长速度,如果降速过多,如像西方国家常见的2%、3%左右,那就业、贫困、国家安全等问题就会变得十分突出。在可以预见若干年内中国的科技创新还不可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前提下,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还是离不开制造业。

 

3政策建议

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完善我国制造业生态体系,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本文提出若干建议。

第一,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共识,尽管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但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以知识经济发展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

 

第二,要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充分认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业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度关联。即使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载体仍是制造业,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也还是制造业。

 

第三,要站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制造业存亡兴衰决定国家存亡兴衰”的观点。要不间断地对国内外制造技术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以知己知彼。要汲取英、美、日等国历史上曾轻视制造业导致经济大滑坡的惨痛教训,借鉴美、日、德、韩等工业化国家,因十分重视制造业发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成功历史经验,政府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我国制造业生态的完善。要认准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让制造业生态的兴盛与完善,成为实现我国民族复兴大业的永恒根基。

 

参考文献:

[1]李毅.从组织结构演进的视角看日本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j].现代日本经济,2008(6):6-10.

[2]吴彤,李建庄.对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政策认知过程的系统透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65.

[3]谢富胜.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1):23-26.

篇8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到来,一些国有企业在迎接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内部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党建工作没有做出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从而导致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的缓慢。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党建意识比较淡薄,企业的中心思想就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宗旨,这样的国有企业已经完全偏离了根本的运行轨道,而这些国有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则因为不受重视,而自暴自弃,政治意识逐渐淡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权利抛在脑后,从而造成国有企业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宗旨意识淡化。

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发展的时候也是企业中党建工作进行改革发展的时候,国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应该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行政治思想的引导,而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也应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该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模式,并且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对有效的意见、建议和措施,从而保证国有企业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行党建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党建创新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1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力的保障我们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古至今,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国有企业可以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对国家的经济进行一定的支撑和调控,能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们国家在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国有企业在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们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我们国家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 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当中意义重大,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有力的保证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任何一种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甚至会迷失方向。而国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则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为党、国家和人民更好的服务,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代表了党的宗旨、国家精神和人民利益的先进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开展的党建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国有企业的政治精神面貌,能够引领国有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对党、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开展,党建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国有企业向先进的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保障了党和国家还有人民的根本需要,这样的国有企业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健康、良性、长久的发展。

3 国有企业当中党建工作的?F状

3.1 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得不到重视

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市场经济的到来,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国有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努力竞争,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竞争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企业中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总是以赚取利益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国有企业也受到了环境影响,一些国有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也受市场环境影响开始转变思想,把党建工作抛之脑后,置之不理,党务工作意识逐渐淡薄,这样的党务人员不仅对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且对国有企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也造成了损害。国有企业一直是人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企业,而现在的种种追求利益的现象已经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已经逐渐弱化了为党和国家还有人民服务的初衷,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中,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的健康和正确发展上更为迫切和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要不断改革和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发挥其政治思想的引领作用,保障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中顺利开展,提高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保障国有企业为党、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维护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

3.2 经济模式的转变降低了党建工作的存在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加剧,所有企业都有了危机感,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自身企业在经济中的主导位置,国有企业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追求经济利益方面,却忽视了企业自身的党建工作。一些国有企业片面的理解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忘记了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够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党和国家还有人民服务。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追求利益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不能够忽视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不能够顾此失彼。如果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模式发展之下,把党建工作抛弃、置之不理,会严重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甚至会降低国有企业在人民心中的信任度和地位,动摇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根基,严重的话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

3.3 国有企业中党务工作者的不确定性

由于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对党建工作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企业中党务工作者的质量和数量。在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中,一些国有企业把工作的重心和重点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引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于党建工作的人才则是不予重视和培养,而且在逐渐减少,造成党务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削弱和淡化,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人不愿在国有企业的党建部门工作,人员的缺少、不稳定、不被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 为国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1 转变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

首先,国有企业为了自己的健康和良性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党建工作,重视党务工作者,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党务人才,而对于在企业中阻碍党建工作开展的人员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现阶段,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应该努力的改革和发展,走到社会发展的最前端,从而保证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中能发挥有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和政治保障。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应当转变企业发展中片面的局部的思想观念,要不断的学习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发展。而对于国有企业中的党务工作人员,也不仅要学会党的思想精神还要学会企业的发展文化和管理技能,做复合型?h务工作者,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4.2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中的党建制度

国有企业对于党和国家还有人民有服务责任,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的党建工作。而党建工作要做好就要有党建制度来保障,国有企业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经济利益上,而应该把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发展和创新,保证国有企业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能够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在党建工作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够转变思想,真正做到对党和国家还有人民负责,保证党的精神和思想能够在国有企业中进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从而完成新时期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篇9

摘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实现经济转轨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路径。市场、技术、制度、竞争为实体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保障。

关键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就是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实体经济在总量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经历着一次历史性蜕变——转型升级问题,究其原因,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全面凸显:粗放式增长、产能过剩、创新能力欠缺,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双重制约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似乎已经陷入某种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中,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十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中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然成为绿色经济的向导,开始融入我国经济大潮。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利用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模式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促进其转型、加快其升级,自然是不容回避且刻不容缓的议题。

二、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Entity Economy)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简单来讲,实体经济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从实体经济的特征看,实体经济兼具物质与精神,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如农业是实体经济的保障,制造业是实体产业的典型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主要载体,服务业是壮大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2]。同时,作为虚拟经济的相对概念,实体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虚拟经济良性发展的支持。

2、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代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因为实体经济本身是整个经济的基础,而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国民经济中的实体经济成分就是以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业,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可以代表我国经济的总体情况。

经济转型升级(Economic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是指从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或升级至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经济转型升级可以是经济体制的变更、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柱产业的调整,总之,经济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四个关键要素:转型升级目标、转型升级条件、转型升级方式或过程、转型升级结果。当然,经济转型升级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所特有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更高的经济目标过程中都会面临经济转型升级问题。据此,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指的就是实体经济成分的转型升级问题。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质量与开放。首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高经济质量,宏观上是国民经济质量,微观上则是企业质量。注重微观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才能够从全局提升总体经济质量,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是开放。要用开放的办法解决企业、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不开放就无法实现国际化,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在这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模式提供的是增强经济发展质量的途径,解决的是开放、自主、市场发挥主体调节作用条件下经济行为选择问题,恰恰可以作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工具。

三、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路径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现实和未来的必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为目标,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自二十世纪末在我国首次提出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试点示范,现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话题。这种景象,既反映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显示出发展过程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把传统的线形经济增长转变为闭环式经济增长,实现增长的低消耗、高效率、少排放。循环经济可以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实施展开。

系统论原理指出,任何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发展演进,都必须首先获得足够的动力,经济系统自然也不例外。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切实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

动力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力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力量,在这里即是借助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促成实体经济在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从动力作用方式出发,可分为:市场动力、技术动力、制度动力以及竞争动力。

1、市场动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都是具体的经济形态,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培育健全的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产权和价格体系,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标。

2、技术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自然也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公众追求的是生活质量目标,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目标,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技术的改进与提升。只有技术水平提高了,工艺才得以改进,流程才能够再造,产业方可以合理布局,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3、制度动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涉及面广,从观念到习惯、行为,从生产到流通、消费,从个人到企业、社会[3],都需要制度支持的促进机制,推动其快速发展。法制保障、政策支持、舆论监督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外在推动力,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支持和保障。

4、竞争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3]。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碳化产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谋求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13CJT07)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十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杨晓龙.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2(05):55-59

篇10

1、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产业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一定会出现国际经济的区域化,因为国际贸易的持续自由化,增强了国家本身的国际经济竞争能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将几个国家之间创建起相互协作的贸易关系,这样的区域化设置,会降低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阻碍,达成区域内相互互利的方针,可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进展的时候,有的发展中国家的相应的经济行为也会使得经济贸易全球化的经济矛盾加剧。

2、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对可持续、生态化等问题

对于我国当今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里受到的限制惩罚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早已面对着可持续及生态化的问题。

二、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性

1、国际贸易的发展属于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但是立国之根本,也是发展之根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民经济的增长形势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化转向当今的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法分离的,可是对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作用的方式就是贸易,而国际贸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2、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强化了企业的国际竞争理念

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一定会引发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本质上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使得企业的高素质技术团队以及营销人员的基本技能都会获得显著的提升,这样的良性竞争使得企业在困难中有了生存的力量。

3、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改革紧密相连

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向来看,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更有意义。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但可以展现出国民经济的增长,还可以在一定基础上加快企业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让科技获得发展、国际贸易与经济之间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

1、跨国企业的迅速崛起

跨国企业是目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推助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时,跨国企业就见证过一个发展极为良好的阶段,内部的贸易是全球贸易总额的1/3,不同的跨国企业之间的贸易是全球贸易总额的1/3。对于制造成品的贸易企业来讲,跨国企业的比例越来越明显。通过技术贸易来看,跨国企业切断了70%至80%的国际技术创新以及90%的国际技术贸易。当前,全球的跨国企业,掌握了全球生产总值的40%到50%,90%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全球对外贸易总量的2/3,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企业的总产值已经是全世界总产值的45%,并且,跨国企业的跨国联盟加快了过密贸易的进步。

2、贸易自由化的加强

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在某种程度来讲具有内在的驱动贸易自由化的特点。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逐渐深入,贸易的全球化不仅是就其参与的主体或者是承受的客体来讲,都要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开阔很多。通过参与的主体可以发现,全球大多数国家,不论是主动融入还是被动牵涉,都将经济的触角蔓延到全球各个地区,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不再只是货物贸易的范围,现在已发展到包含了金融、服务、技术乃至直接投资的贸易。

3、电子商务的崛起

电子商务作为目前全世界范围里流行的一种新颖的商务形式,正引发了国际贸易范围里的另一个革命。通过联合国评估来看,假如在全世界国际贸易里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加以,每年可以创造约1000亿美金的利益,所以,把这个称之为提升全球贸易速度的改革方式。

四、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措施

1、持续本着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金融危机过后,国际贸易面对着极为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所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就要在持续坚持的状态下,深入掌握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格局,正确定位,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能力,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方面。

2、坚持反对以及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是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之一,切身感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之害,特别是一些另有目的的国家运用贸易来对我国的经济构成恶劣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最大限度的解决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我国国际贸易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不断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以及提升的质量

透过一系列的扶持计划对我国的服务贸易透过引导的方式,扩大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创造良性市场氛围,不断提升高新技术的产业,积极推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并将优良的技术及时引进回国。

4、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加快网络国际贸易的进步

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国际贸易里透过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只有将观念进行转变,提高国际网络贸易的认识,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条款,才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发展。

5、引领国内企业积极走向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属于国际贸易的关键主体,它的发展状态无法避免的会对国际贸易局势非常明朗。通过国家来看,要使用合理的政策调动起社会发展以及实现我国的经济主动性、积极性,扩大跨国经营范围,在全球的市场竞争里获得更加优化的配置,以及更佳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