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庭教育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的家庭教育计划

篇1

一、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强化班主任职能

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和指导,可以采用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的互访方式。访问家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和家庭教育情况,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同家长一起研究教育子女的有效措施,以及征求家庭对学校的意见。甲方可以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明访,也可以背着学生进行暗访。促成学校与家庭不过一起抓倾向,抓苗头,抓行为规范,光靠家访、校访取得家校联系是远远不够的,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建立了“家校联系卡”由班主任美洲与家长联系一次,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告诉家长,提出教育建议,再从“家长反映”栏里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某个学生一度不用心听课,作业连连出错,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卡告诉家长,建议家长观察学生,监督学生认真做作业。从“家长反映中”发现学生“进来回家晚,有几次晚上有人找他”。通过调查,发现该生原来迷上了足球,通过家庭双边配合工作,及时转化了学生,使该生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联系,保证了加、校教育的合力与同步,增强了教育的密度和力度。

二、用“家庭准则”发挥导向作用

针对部分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和要求孩子的问题,我们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有关内容和家庭教育的有关要求抽出来,作为家长教育子女的重要准则。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把准则发给家长,人手一份,要求学生家长实施家长准则。监督学生,严格要求。有的条例,要求家长从自己做起,既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又有效的优化了育人环境。为加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我们把部分后进学生的家长请到校,讨论其帮共教的方法,共同担负教育责任,合力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进了差生转化。如有的学生,刚入学时,成绩较差,行为规范也不能自觉遵守,后来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家长也能用正确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终于,该生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在学校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思想指导下,家庭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三、开办“家长学校”,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家庭教育的方法始终没有取得大的进步,许多家长凭着自己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来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其实,家庭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应该大力提倡在中学生家长中进行家庭教育的再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是一种好方法。我校多年来就是这样做的。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家长学校”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

这种“家长学校”,功能多样,既可以帮助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又可以向家长传播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介绍教育子女的具体经验和家庭教育的典型事例,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帮助家长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并指导实施

篇2

直到2007年的今天,全国各地类似案件、悲剧故事还在发生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何相互沟通、积极配合,以便能使素质教育达到更好效果”的问题。从智力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来说,各级各类学校担负着主要的责任,但从素质教育,尤其是从思想品德教育看,家庭教育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是一个以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单位。在家庭中,有着特别的亲情之爱,有着父母和子女之间由血肉所凝结的淳朴的感情,有着夫妻之间深厚的爱情所形成的温情。生活其中的人们相互感染、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搞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家庭范围内的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自家庭所具有的条件和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年轻一代施加的教育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由来

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如果把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家庭就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细胞”。家庭具有生育、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等多种社会职能,其中教育职能是一种重要职能。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先于学校教育。大致经历了: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原始部落的年长成员将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的奴隶社会,但奴隶主阶级垄断了教育大权,学校只为奴隶主阶级培养自己的子弟,广大奴隶子女接受教育的渠道只有家庭教育;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私学两类,贵族子弟进入官学,劳动人民的子弟进入私学(私塾),有的也只能接受家庭教育;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飞速发展,学校规模、教育对象扩大了,家庭教育也有所加强,并逐渐趋于系统化、理论化;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子女都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总之,只要有家庭存在,家庭教育就会存在并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质量也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从降生起,接触的便是家庭生活,最早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精心照料下发育的,智慧的幼芽是在父母正确诱导下培育的,最初的语言是由父母教给的,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最初的生活本领是父母传授的,最初的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俗话说:“幼年学的好比石头上刻的”、“三岁看老”,说明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致关重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起点上的延续和深化,社会教育也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补充和扩大。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是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的群体教育,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进度的快慢、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其立足点总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这种集体化的教育,虽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获得相同程度的知识技能,但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个学生身心的差异和智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此,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3.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信息社会,社会信息与日俱增,人们可从各种途径接受到各种信息。由于青少年的年龄和社会阅历有限,对很多东西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吸收。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往往坏的信息比好的信息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一些调查材料显示: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忽视对他们的教育有关。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过滤”掉社会上的一些坏信息,从而增强孩子拒腐蚀的能力。

四、家庭教育的作用

1.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命运和前途。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特殊感情,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对孩子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威的教育力量,无数优秀人才成长的经验说明:子女的成长,不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思想的修养、体力的增强,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联系。

东晋时期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指导儿子王献之练书法,要求非常严格。为了练的指力、腕力和臂力,他要儿子在毛笔杆的上端顶着一块砖头写字。他还要儿子苦练点、竖、撇、捺等基本笔划,光练“点”,磨墨用的水就有几缸,当时民间流传“费尽三缸水,一点象羲之”。王献之后来在书法上与父亲齐名,其重要原因就得益于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天下父母,谁都珍爱自己的儿女,会在儿女身上倾注全部的爱,寄予无限的希望。儿女不负父母的苦心,健康向上、茁壮成长,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内容。

3.家庭教育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青少年,再过十年、二十年,就将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青少年的素质关系极大。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素质优劣,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1)倾向智力教育,希望子女“出人头地”,忘记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和竞争意识的增强,对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需要,愈来愈迫切;另一方面,由于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例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不断地向智力方面倾斜,忽视以致放弃思想教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智力的发展而轻视其全面发展。

(2)对子女一味地“爱”,忘记了父母应尽教育的职责: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正好应了“独柴难烧,独儿难教”古话,在一些家庭中,对子女的娇生惯养、偏爱溺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掩其不善”、“爱忘其丑”,不但“恣其所求”,而且“恣其所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往往把幼小儿童当作娱乐的“玩具”,只知道在逗笑中享受所谓“天伦之乐”,只知道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子女的欲望和要求,完全忘记了父母对子女应负的教育责任。

(3)担心子女“吃苦”,忘记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市场经济一方面重视个人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在我国的影响日趋扩大,一些做父母的,不但不能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反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自私”、“利己”、“享乐”、“奢华”以及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等思想,影响自己的子女。正是在这样的错误思想误导下,一些青少年没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没有应有的法制观念,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很差,缺乏做人与处事的基本常识。

六、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思想领先的原则。思想领先的原则,是指对孩子的教育不单是自家的私事,直接关系到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大事,家长要注意引导,把孩子的成长与孩子自身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发展。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带孩子去旅游,参观美展及一些社会活动,到农村去,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等等,这对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

3.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家长根据孩子的个性、气质、兴趣等,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教育。如:孩子智商很高,接受能力很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起点就要高,可以教育孩子向北大、清华等名校进军,反之,家长对孩子就不要提过高的要求,符合孩子自身发展情况的要求即可,再如:孩子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很有天赋和兴趣,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在该方面发展。

4.严爱适度的原则。严爱适度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要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恰当地统一起来,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子女出现了错误和过失,家长要批评、教育,教育的过程中要爱护子女的人格,不能简单粗暴、不分地点、场合训斥,甚至打骂,批评要做到讲道理,以理服人,正确引导,不能歧视,否则,会使他们丧失自尊心、上进心,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爱不娇、爱中有严,尊重子女的人格,照顾子女的生活,满足子女的正当要求,但不能对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顺,从来就不说个不字,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创业的艰难,更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5.协调一致的原则。协调一致的原则,是指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内容、要求、态度和方法上,家庭成员要协调一致。家庭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或其他的亲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特别是有些男同志,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是不行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家长经常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和要求,主动与学校进行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和表现,家庭成员统一思想,使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发挥最大效益。

6.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传授知识时,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及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体系,由浅入深,切忌要求过高过急、好高务远、揠苗助长。要有耐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时,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恨铁不成钢”。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计划。

七、家庭教育的方法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古人云:“律子律孙先律己”、“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是家庭教育重要的方法,而且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一切朝钱看,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家长,能把孩子教育成有远大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人。

2.潜移默化、环境熏陶。在“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对孟子小时候学习环境的选择,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学问家孟子。孟母懂得在家庭教育中,用潜移默化、环境熏陶的办法教育孩子,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扬长避短,积极疏导。扬长即发扬优点,避短即克服缺点。扬长避短就是要抓住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受教育者向好的方面转化。家长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既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也要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对于优点要充分肯定,加以鼓励。对于缺点,要明确指出,正确引导、加以改正。在鼓励过程中,要以精神鼓励为主,以免孩子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在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时,要从实际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危害,找出根源,指明方向,切忌打骂、侮辱孩子的人格。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健康成长

前言:

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因此,要求每个家庭都要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正确的启蒙教育,让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1. 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1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1.2 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1.3 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1.4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1.5 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

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2. 家长加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融合

幼儿教育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情,单靠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无法胜任的,它的完成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成果。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配合。对学前期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能跟随幼儿园教育思想的步伐,将不利于儿童今后的学习发展。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方式的基础前提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共同发展,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这就要求家长首先把握好孩子现阶段的接受能力,做一个详尽的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计划,同时,针对孩子的状态来决定学习的进度,最后确定出来孩子具体的学习项目。此外,在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的综合技能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否允许,按家庭经济能力来衡量应学的科目。

结束语:

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仕强,2006,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篇4

一、管理到位

1.成立家长学校。一是在幼儿园内成立由园长亲自负责的家长学校,机构要小而精。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计划要有针对性,考核要全面细致。二是从事家长教育工作的教师综合素质要高。要选择幼教具有理论知识、幼教经验丰富、接受新知识能力强、视野开阔、擅长演讲和沟通的教师兼职家长学校教师。三是教学设施要完善。要配备一定的电教设备和图书资料供家长学习、阅读。四是财力要有保证。开展家长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教育工作,需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完成,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来支撑。这项工作看起来有资金投入而没有资金收入,但收到的社会效益不是金钱可以比拟的。

2.成立家长管理委员会。参与就是学习、参与就是沟通、参与就是最好的老师,给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机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家长与幼儿园联系的纽带,在疏通家园信息渠道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家长通过这种渠道可以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和要求,幼儿园也可以由此渠道随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十分有利。

二、教育内容

1.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幼儿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幼儿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就会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幼儿园教育虽然重要,但远没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要利用看得见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要使用看不出的潜移默化方式。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家教观念不正确,完全可能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提前进行学前教育便是开发智力,让孩子早早学会一技之长就可能成才。有些家长不重视孩子良好品德、健康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孩子只有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才会健康成长,才会具有高素质基础。

3.让家长懂得如何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实施家庭幼儿教育的关键一环就是要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指适宜于幼儿发展需要的玩具、图书、活动材料、活动空间等等。家庭的精神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家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用以身作则的态度勤于学习,勤于动脑,勤于劳动,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求知形式为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精神环境中成长,会感到轻松、愉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篇5

一、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情感、养成习惯,这就是家庭教育。通常来讲,家庭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胎教。胎教可以说是人一生中受到的最早、最初的家庭教育。日本胎教、学前教育专家七田真说:“每个胎儿都是天才,胎教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资料记载,我国古代时期就出现过胎教,现代社会,胎教更是成了孕产期妇女的必修课。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产科医生提倡胎教,80%以上的孕妇接受这一早教方式并身体力行。现代科学认为,胎儿的素质是可以随胎教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从事临床的产科医生,通过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仪器,对胎儿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怀孕24周后的胎儿具有一定的听觉功能,大部分出生后的婴儿,对在母体子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表现。实验证明:经过胎教的婴儿比一般婴儿学话、走路均早,并且反应灵敏,记忆力强。

二是婴幼儿教育。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去接触一个大环境,并且通过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来构建自己的世界。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婴幼儿接触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在这一时期,父母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父母的待人处事态度、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动作技能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由于婴幼儿判断能力还未真正形成,他们在模仿他人时,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因此,父母在对婴幼儿教育时,更应小心谨慎,重视细节把握,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是学生教育。这个阶段应该说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人接受新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在学生时期到达巅峰,这个时候积累知识和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孩子步入校园,开始从学校获得知识,但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孩子能否成才主要在学校和老师。这种观点在中国教育领域里也占有一席之地,致使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学校老师占主要责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老师教给孩子的是基础文化知识,而孩子的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生存能力都要靠家庭教育去养成。事实告诉我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虽然学习好,但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让人遗憾的缺陷。考上了名牌大学,生活却不能自理,导致辍学、跳楼的悲剧。有着渊博的知识却找不到好工作,只因没有好的职业操守,只会纸上谈兵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地位特殊,十分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中接受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人就很难再继续进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人成长、成才的奠基工程。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来自于父母,源自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保持一个快乐、向上的心态,而快乐是成功之道。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这是基础和前提。家庭环境,主要分为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方面,外在重点指物质层面的富足,内在则是指家庭氛围的影响,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后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项统计表明,在全世界5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3名诞生在5个家庭中。通过对这几个家庭跟踪研究发现,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发现有些获奖者虽然家庭清贫,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有的甚至是孤儿,但他们从家庭中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习惯,学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精神层面,他们足够富有。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传导给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我们客观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反之,孩子就容易步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离异家庭超过百万,这些家庭中,有近三成的孩子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出现品行障碍,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笔者在对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调研中发现,吸毒犯罪人员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低龄化,戒毒人员中40岁以下占84.6%,20岁以下占6%,这些人员绝大多数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系个人的成长进步,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抓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重视并强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抓好家庭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因人施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父母忽视客观事实,经常一厢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采取了一些拔苗助长、措施过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事与愿违,严重的还造成了一些悲剧。其实,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但其后天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子如种树”,教育孩子,父母应在“根”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重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要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计划,科学合理设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实际,也要贴近生活,同时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要,要让孩子沿着自己喜爱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要注重方法。家庭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成长的路径也会千差万别,最终成长轨迹就会各不相同。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方法的竞争。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之,不仅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犹如一台复印机,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表情、神态以及行为方式、情感态度、生活习惯等都直接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法,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方法科学、方式得当,唯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培养效果。

三是要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当今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是显性,而是隐性的。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一个终生学习者。孩子也并不仅仅满足父母物质上的给与,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诚交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与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要将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够就孩子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解决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于做倾听者,能够理解孩子的观点立场和情感诉求,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唯此,家庭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家庭教育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四是要强化德育。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人们常讲,智力教育没跟上,孩子就会成为次品;体育培养没搞好,孩子就容易成为废品;品德教育抓不好,孩子就会变成危险品。而德育的根在哪里?在家庭。父母平时在家的一言一行无不是德育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无不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当下,一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行脱节”,殊不知,正是因为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观念不到位,误导了孩子,使其养成不良习惯,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作为父母更应格外注意。与其总是用语言灌输,不如拿行动引领,如应在孝敬老人、乐于助人、文明礼让等方面作出表率,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要教会孩子“节制欲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老大爷倒地扶不扶等关系道德素养问题上立场坚定,敢于伸手。

篇6

除夕清晨,一名来自南京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男童,在纽约-13℃的暴雪中裸跑,被网友称为“裸跑弟”。近日该视频引发关注,网友对这种极限教育方式褒贬不一。孩子的父亲何先生表示儿子是早产儿,曾被告知未来可能脑瘫痴呆,遂制定残酷的“鹰爸”式训练计划让其健康成长。(《扬子晚报》)

据说,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鹰爸”何先生为儿子亲手制定一系列“凶狠”的教育计划,希望通过雪地裸跑、远途跋涉等超乎常人的极限训练,达到增强体质、磨砺意志的目的。同先前的“狼爸”、“虎妈”一样,“鹰爸”的另类教育方式也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诚然,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甚至适当地“冻一冻”,对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是很有好处的,这一点从“鹰爸”身上得到体现,并且得到了医学专家的认同,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具体还要看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体质而定。就“鹰爸”而言,采取极限训练方式有其特殊的情况。一方面,作为早产儿,“裸跑弟”先天严重不足,甚至被医生判定可能脑瘫痴呆,要赶上同龄人的成长步伐,就需要“小跑快追”,后天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另一方面,何先生本身从事过教师,有相关专业知识,再加上孩子的母亲做全职太太一心照顾孩子,这就保障了“鹰爸”教育能够因人制宜,循序渐进,灵活调整,更好地符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

可怜天下父母心。从“狼爸”、“虎妈”到“鹰爸”,每每教育案例的推出,都能牵动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敏感神经。不过,在为他人的成功心潮澎湃的同时,我们的头脑更要保持冷静,不能一味地盲从。今天模仿“狼爸”,憧憬“一天三顿打,孩子进北大”;明天跟风“鹰爸”,期待“冻一冻,更健康”,只能让我们邯郸学步,迷失自我。家庭教育是个具有很强的个体特点的艺术,家庭环境和孩子天赋不同,需要的教育方式就不同。同样是学习知识,有的孩子适合“棍棒教育”,有的孩子则需要“激励教育”;同样是极限训练,有的孩子能激发出潜能意志,有的则可能催生出逆反心理。

因此,奉劝各位家长,在学习“鹰爸”之前,不妨先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那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鹰。别忘了,除了鹰之外,还有更多的鸟儿以自己的方式学会了飞行,在蓝天下展翅翱翔。

篇7

初中生是身体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我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有关体育的文件,将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并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但是目前,不少家庭陷入了教子误区,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了精神萎靡不振,出现了厌学情绪、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拖延症,甚至有的学生有颈椎病、腰椎病等。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从家庭关系看,初中生出现了双面性,即在家对父母脾气暴躁,在外对同学和睦相处。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合作,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身体素质,家校联动势在必行。

一、家校联动的途径

1.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也是进行家校联动的一个好途径。

2.邀请家长观看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

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让家长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表现,为孩子呐喊加油,必要时让家长参与裁判工作。

3.让体育教师走进学生家庭

家访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能够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是增进家校联系,把有关家庭体育锻炼的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鼓励家长在假期、周末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爬山、打球等,形成家庭、学校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二、家校联动的方法

1.通过体育课传授锻炼的方法和知识

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和保证,体育教学中必须把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体育课的中心。要结合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的学习,积累体育锻炼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方法和锻炼经验,这样就为家校联动体育锻炼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

2.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布置家庭锻炼作业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近期学习的知识、要领等确定锻炼项目。内容要科学全面,除了有体能训练外还有必要考虑到饮食卫生、意志情感、家庭娱乐、户外郊游及家务劳动等方面的知识。

3.学校定期召开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

通过会议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更新体育教育思想,以学习、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家庭和学校共同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举办家长“阳光体育培训活动”

这对于提高家长的阳光体育理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家长提供丰富和完整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向家长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基本理念。

5.举办“体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体育课堂

让家长观摩“体育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体育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运动、一起锻炼、一起分组对抗运动,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阳光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

6.利用班会课,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体育锻炼和生活中的有关运动问题

让学生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引导家长转变体育锻炼观念,有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家校合作;问题;建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的认可、重视和支持。然而,对于教育体系中重要成员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对“家校合作”重视程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这里就中职生的现状、“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中职学生往往只有16-19岁,其身体发育逐渐趋于成熟;情绪上自尊与自卑感并存,也是心理发展最为矛盾的时期。这种身心的不平衡状态往往使学生变得容易激动暴躁、我行我素。内心的孤独寂寞渴望着朋友亲人、师长的关心和理解,而往往表现出来的却是对这一切不屑一顾甚至对立。因此,对这一年龄的青少年如果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让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教育理念,往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中职生的生源质量差。当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考失败后无奈的选择,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类学生中有在中小学就被老师视为“学”者或部分已经被中学劝退者,在社会上游荡。学校、家长皆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们往往不容易服从家长、老师的管理,性格粗暴或放荡不羁,有说谎、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问题。??

3.学生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德育是中职教育中突出的问题,与中小学相比,没有更多的考试或升学压力。但往往也因为没有学习压力而放任自流,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因此,学校与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塑造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参与实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

二、?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多数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家庭无法教育孩子,才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托管”;有些家长认为教师更具有专业教育水平,而家长自身学历、能力水平不够,把学生的教育全权交给教师;个别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减少负担,推托教育责任的行为,一家长以“忙”为理由而不能积极配合;少数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彻底失望而丧失教育的动力,对孩子实行“不管”、“不问”、“不出现”的原则,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很少关心孩子;有些家长为孩子隐瞒错误,替孩子撒谎欺骗老师,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不能以客观的心情对待,甚至有个别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合作更无从谈起。

(二)学校方面

1.学校方面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处于平等位置的认识而开展的活动。目前学校单方面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开家长会成为学校单向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必然占据了学校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所以有些学校老师也认为少开或不开家长会更好。此外,由于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学校虽然成立了家长学校,一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多者两次,家长学校实则有名无实。

2.具体合作方式存在不足

(1)实质性的合作少。家校合作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层面多,真正的合作少。“家校合作”应更加强调的是“合作”,同时调动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或思想行为出现异常之时,家校合作还更多地停留在“解决问题式”的层面上,只有“问题”出现才能触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而且家长是在学校强烈发出邀请时才出面,很少有家长主动提出与老师交流。

(2)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校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较少谈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于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来说开家长会就是一种心理的煎熬,回家必然把满腔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教师很少对家长给予教育方法上的引导,家长也较少关注学校的发展、办学模式、教育特点、教育计划等。

(3)合作频率低。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家长工作繁忙,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频率一般为每学期一次,还限于本地学生,有些家长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也没有参加一次家长会。由于开家长会次数较少,往往累积了大量问题需要解决,导致每次开家长会时间都比较紧张,领导讲话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老师与家长的深入沟通时间较少,家长会的效果甚微。

三、?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建议

1.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1)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它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参与和教育影响的力量,家长的配合参与是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首要方面,就是加强家长和学校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的未来。学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所蕴涵的巨大作用,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2)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明辨是非、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并且保持“家校合作”教育合力的连贯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 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只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环境,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协调,孩子会无所适从,势必使孩子教育不连贯、不完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探索合作途径,完善合作方法

(1)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家长会制度。家长会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每学期开学前应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应把本学期的教育计划,班会主题向家长汇报,征求家长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家长明确了学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同时家长也应心无芥蒂的介绍孩子的情况,使老师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另外,应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和潜能,请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家长讲座,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促进家长间的相互学习。

(2)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家长学校”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定期免费为家长开课,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家庭观念,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教给家长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完成对孩子的共同教育的方法。

篇9

一、美国家庭学校的产生

最初,美国的家庭学校是在一些保守的基督教家庭里进行的。因为尽管美国政府一直标榜其消除种族歧视,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但是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与某些家长的宗教观念却不完全相符。而且,学校通过学校教育这种强势文化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家庭难以接受。因此基督教等信教教徒发起了传统的家庭学校,并努力让其合法化。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学校的创办是因为宗教原因,他们除了传授读、写、算等基础知识,还极为关心孩子的道德教育。

经过数年,家庭学校也逐渐地被那些不满意公立学校教育效果的家长所接受。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国学校里日益加剧的校园暴力、校内枪杀、低俗文化的泛滥、吸毒、酗酒等恶劣现象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家长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受到坏的引诱而走向犯罪,在家上学则可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是大多数家长,大约四分之三的父母选择家庭学校的原因。另一方面家长对美国学校的教育质量连年下降极为不满,认为学校采取的僵硬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这种教育形式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及能力。尽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对公共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发行教育券、建立特许学校等措施,但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开始了家庭学校。同时随着家长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家庭学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些情况导致接受家庭学校学生数量的明显增加。目前,据估计美国有超过150万的学生,并且每年以大约12%的增长率增加。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很多实施家庭学校的人面临罚款或入狱的处境,然而,经历了很多年的法庭争论、一些热情的支持者的推动,家庭学校逐渐在每个州争取到了合法地位。至1993年,家庭学校的法案在美国50个州均获得通过,家庭学校与义务教育一样是合法的,家长可以在家中承担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管理

早期反对家庭学校的一些人认为,家庭学校与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是不相等的,但是在1967年的新泽西州诉玛莎一案中,法院判定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提供同样的教育仅需具有相同的教学能力就行了,与社会缺乏接触并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尽管各州均裁定家庭学校合法,但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家庭学校中能接受和公立学校相当的教育,各州在法律条文中对家庭学校都进行了一些限定。在多数情况下,法院认为对家庭学校进行限制是合乎宪法的,对家庭学校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家长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在格利格诉维吉尼亚州一案中,维吉尼亚州的某法院支持该州的一项强迫入学法案,该法案要求家庭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助教或教师资格。密西根州的一项法律也获得法院的支持,该法令要求家庭学校的教师要符合教师资格要求。在皮普尔诉贝内特一案中,学区要求从事家庭教育的家长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些家长以宗教原因拒绝接受,但是密西根州最高法院不支持家长的这项要求。

2.为家庭学校教学建立统一的标准

有些州对家庭学校作出统一要求:家庭学校的教学计划要基本上具有与公立学校相当的水平;学生要参加标准化测试或其他形式的评估,并达到最低要求;每年的教学时间要达到规定的最低学时,服从学区的课程计划,要达到课程科目要求;家长的学术水平要达到最低要求。但是这些规定不能影响家庭学校的正常教学。在1998年的布如奈尔诉林恩公立学校一案中,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认为,学区要求家庭教育要获得批准就要接受地方教育行政官员的家庭巡视是无效的。法院解释说,家庭巡视对政府的教育利益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不能把其强行作为批准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计划的条件。在这项判决中,法院指出教育官员如果已经检查了家庭学校计划,并对家长的教育资格、课程内容、使用的教育资料、用于教育的时间和学生评估计划等表示赞同的话,就没有必要对家庭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进行检查与巡视。

3.定期评估接收家庭学校教育的孩子的学业成绩

在1993年的诺尔诉教育部一案中,某联邦地区法院支持一项法案,该法案规定,如果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儿童的标准测验成绩低于全体成绩的40%,而且经过家庭补习后,仍不能有所提高的话,该儿童就不能继续接受家庭学校教育,而应返回公立学校进行教育。法院认为这项立法具有合理的依据,并且既不损害家长的一般自由权利,又不侵犯他们的平等保护权。

4.要求家长定期地向学区官员报告

政府要求家庭学校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规定在州政府诉瑞薇若一案中得到支持,汇报的内容包括提供课程大纲、每周的授课计划并且要求提供用于教学的总课时。尽管这些要求受到家长自由行使原则的质疑,尽管家长抱怨说,政府对课程提出的一些要求,将导致无神论及异教信仰,并且因圣诞老人之类的世俗人物而降低基督教节日的重要性,但是这项涉及州对家庭学校进行监控的法律还是获得了支持。法院对此解释说,该法令并没有违背自由行使条款,因为它是适用于所有的儿童,并不要求改变家长的。

5.家庭学校学生参与公立学校课程和课外项目

近年来,有关家庭学校的法律争端来源于公立学校课程和课外项目的参与问题上。家长试图利用一些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成功有益的公立学校资源。例如这些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习先进的数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外语、音乐或艺术;另外一些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参加一些公立学校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或其他的课外活动。但这取决于各州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迄今为止,法院未对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或上课的想法表示赞同。在1998年的斯汪森诉格思里独立学区一案中,法院支持学区的全时入学政策,该政策不允许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在部分时间(part-time)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因为接受部分学校教育的学生没有资格享有政府的财政补助,教育委员会害怕允许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孩子入学,将会导致私立学校的学生以同样的理由要求使用公立学校的设施,而在没有相应的政府财政补助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公立学校的运营困难。

因为没有获得法院的支持,所以家庭教育的拥护者把注意力放到州立法机关上。因此包括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和爱达荷州在内的几个州已经通过法令,为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设立了一些资格限制,允许符合资格的学生使用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尽管各州法令在某些方面不同,但是一般的限定资格都包括: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所获得的分数,是否满足对普通学生的要求,是否符合参加活动的学生标准。另外一些州也有一些不同的规定,如缅因州颁布的法令规定,只要地方教育部门同意,就允许学生参加公立学校的活动。

三、启示

篇10

关键词:家长学校;结合;落实;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19-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办好家长学校,能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促进家长学校建设呢?

一、以“两个结合”促进家长学校建设

1.单向教育与多向教育相结合。多年来的家长学校形式单一,大多把家长请到学校来,由学校去思考一些家庭教育问题,然后对家长传授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觉得以学校主动思考问题为主,家长配合为辅的单向家校合作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家长主动参与进来的“多向教育”。一是学校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途径征求家长意见,倾听他们对学校管理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家长参与家长学校工作,并作为某一次活动的主讲人,来介绍自己成功的育儿经验,共其他家长分享;三是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如班级建立家长QQ群,相互之间主动联系,互相交流;四是家长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如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行政会议,家长志愿者参与路队护送等。

2.系统教育与树立典型相结合。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征。学校应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我们的家长作一些家教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有的放矢地教育引领孩子成长。为此,每学年我们家长学校都认真制订教育计划,分年级段组织安排授课、研讨等活动,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老师、家长担任家长学校任课教师。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有的放矢地、系统地进行系列培训活动。同时,我们还把树立典型列入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来抓。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是能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的,但缺乏教育方法,我们就在家长中树立典型,请家庭教育有成效的家长交流育子经验,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如何对待分数、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每学年结束,还在家长中开展“家长学校优秀学员”评选活动。

二、以“三个落实”促进家长学校建设

1.落实组织领导。自家长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由校长、分管校长、德育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年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市妇联、关工委、教育局领导组成家长学校督查小组,不定期的检查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由各年级、各班推荐出来的年级家长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献计献策,通力合作,形成共识,提高效益。

2.落实规章制度。我们始终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每学年制定好家长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部署家长学校具体工作内容。学校应有一套家长学校的工作章程、工作制度、考核考勤制度以及“优秀家长学员”评选标准等。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齐全。明确教学课时,保证授课时间。

3.落实一流师资。家长学校的主要课程由本校校长、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行政领导、部分优秀教师进行授课,也有校外聘请的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国家心理咨询师及教学有方的家长进行授课。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来自北京的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屈开妈妈、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家教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咨询活动;邀请了来自南京的知名学者、家庭教育专家马建强教授教授等来校讲学、作报告。

三、以“四个提升”促进家长学校建设

1.提升家长学校形象。首先,大力宣传建立家长学校的目的,让每位家长最终都能自愿成为其中的学员。其次,认真组织家长学校各项活动,把每次活动办成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真诚了解交流的平台,办成家长能够向相关专家、教师学习家教知识并获益匪浅的平台。同时家长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QQ群,设置邮箱等,方便、实用、高效地为家庭教育服务。

2.提升家庭教育效益。由于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把家长组织起来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培训,增强了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纠正了教育孩子单纯是学校的事的错误观念,特别是部分家庭教育专家的精辟理论,有经验的教师、家长的经验分享,使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不断增强,教育子女理念得以更新,教育子女的方法更为科学,教育子女的成效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