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篇1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相对于全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相当滞后,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农村仍然使用传统的生产资料,生产力没有得到根本的解放。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的社会事业就难以得到较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要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2、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市县两级财政都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级农机科研、基层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篇2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化;问题;方案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体系建设发展的重点基地,乡镇农业发展越发受到社会关注。机械化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建设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发展契机,本文就乡镇农业机械化中存在问题展开探讨,寻求解决方案,以推动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1.1财力资源不足

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形成的重要手段。当时推广乡镇机械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后备资金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机械化设备难以更新,乡镇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难以维系。另一方面,进行机械化建设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没有财力资源的支撑,村民无法获得相关技能及经验,欠缺实际操作机械的能力,不利于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1.2基地建设不完善

要形成乡镇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必须建设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实验基地。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专业素养与农业知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难以认识到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只有建设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实验基地,让农民认识到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1.3推广机构作用低

要想加强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力,建设专业培训机构必不可少。只有在专业人员及合理推广方案的推动下,才能使乡镇农业机械化理念更快、更好的在村民间传播,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建设专门的推广机构也可以提高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乡镇农业健康发展。

1.4机械设备出现老化现象

机械设备只有及时更新换代,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要求。在乡镇地区,由于农民农业知识缺失及相关部门指导工作不完善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农业机械化设备应用率低,机械化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且出现局部使用,整体利用率低的状况。机械化产业难以在农村打开市场,也间接导致了新产品使用率低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2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方案

2.1完善机械化服务体系

推广乡镇机械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农民需求与接受能力,要坚持农业机械化服务于农业及农民的原则。建设乡镇机械化体系首先要考虑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价格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应注意机械化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问题,超出农民承受范围的机械化设备必然难以在乡镇地区大范围推广。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调控,大力推进乡镇农业机械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的机械化推广政策,机械设备维修、作业信息,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2.2建设特色化机械化体系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条件极为复杂,不同地形地势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要求也各有差别。在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时,除了对通用型设备的推广应用,还应充分考虑本地区作物生长、收割特点,结合本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推广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既要考虑设备的使用效率,又要结合设备的磨损程度和维修费用,选择更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情况的机械化设备,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打造特色化农业产业体系。

2.3完善质量监管及后期维修工作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其安全性还关乎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机械化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质量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从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当前阶段,相关部门应加强质量监管,避免质量不过关的三无产品在市场的流动性,政府应实施相关政策,对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予以处罚,建设安全、高效的机械化应用体系。企业也应遵守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严格监督机械化设备的生产环节,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与高质量,严格处置不合格产品。

2.4完善农民农业知识体系

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才能改善乡镇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会,增强农民对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及应用的认识,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镇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机械化在乡镇地区的推广,建设更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

2.5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完善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交流,使农民群众更好的认识到乡镇农业机械化应用的重要性。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推动人员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同时,要完善推广人员的服务体系建设,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选取农民群众更易接受的方式,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及高效性,更好的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推动乡镇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结语

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工作既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又能推动乡镇农业向科学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当前,农业机械化建设仍然面临财力不足等问题,这要求我们立足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佘锦慧.加强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方法与路径探索[J].科学导报,2015,(21):109-109.

[2]马忠勇.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3):25-25.

篇3

常国春 长春净月区新立城镇人民政府农业办 吉林长春 130119

【文章摘要】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农业收益率

传统农业需要人工进行种植的全过程,而农业机械化当前不断发展、更新,日益发达。很多原来必须由农民亲自完成的工作,可以交由机械来完成。生产效率十倍,百倍的提高了。而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未来,中国即将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悄然而去。未来,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更高效的实现价值。而所有,可以由机械来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将转移至城镇,由农业生产转业工业生产与工业服务。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以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同时,对于农民种田来说,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的收益不断的提高。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东北作为农业的主产区,农业耕种面积大,很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广泛实施,很多农民都用上了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尝到了甜头。部分农民也因为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能力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从而进行土地承包,进行更大范围的机械耕种。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10 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还发展阶段。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至2011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4.8%,10 年间这一数据增长了22.5%。学者们称这是“10 年跑赢30 年”!

农机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参数,在2011 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达9.8 亿千瓦,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不仅仅是为农民、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同时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过去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为20 天左右,而在2011 年底的数据显示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为10 天左右。缩减一半的收割时间,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是可以避免病虫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这只能由农业机械化收割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包含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的不断推广,同时也包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 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1 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8 万个,入社人数达58.2 万人。以财政补贴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进入更高水平的机械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

(2)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4 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C], 乔金亮 通讯员 邹 红, 经济日报, 2012-09-17

[2] 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王丽[D],吉林农业[D], 2013-10

[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陈金虎,长江大学, 2012-04

[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鞠金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篇4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作者:李小卫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篇5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策略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中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要足够重视,使农业机械化更好地应用在每个农业生产过程中。

1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平原地区、集体农场地区运用机械化技术搞农业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就是水稻、玉米和小麦,这3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主导位置,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对于我国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国际国内粮食生产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将从国外进口粮食作为国内粮食的主要获取渠道,一旦供应方提出苛刻条件,便会出现粮食危机,因此,必须要根据国内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才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模式,有效缓解国内粮食危机。

2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策略

2.1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传播效果

不断实施项目推进工程,进而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传播效果。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扩大机械化种植技术实施范围,对于农业种植大户要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宣传,让种植者明确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优势,让农业机械化技术普遍应用在各个生产过程中;扩大实施机械化种植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让当地农民更多地接受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培训和示范,了解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2.2加快和扩大技术传播速度

各地方政府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快和扩大技术传播速度,寻找各种有利的方法和方式,让农业机械化更快地普及和广泛应用。加快传播速度的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先从当地的农业大户入手,让这些种植大户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学习,加大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人认可农业机械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认识,让他们对于技术更加了解。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加快技术传播的速度,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氛围。

2.3建设和完善相关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些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已经渐渐的成为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要想更好地培育农机化合作社就一定要关注用地、用油、用钱以及用人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4个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避免流转土地等相关不良情况的产生,从而提升社员的个人素质。在用油以及作业阶段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面也要适度的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合作社的管理和组织。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建设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应当注意以下2个方面。要大力的扶持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大户、专业协会等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相互发展,共同协作、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主要手段来不断的创新和优化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以及相关机制。要努力的推进粮食种植优势区域内的规模化服务。像重视和关注发展区域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服务中心等比较先进的服务手段,合理的采用集中供秧以及统一植保等相关手段来处理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传播当中存在的工序多、难度大等一些不良问题,并且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农机维修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培训;新机制;新模式

前言

虽然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十分落后,许多农业生产活动还要依靠人力进行,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极低,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培训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才能使我国的农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1农业机械化培训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的重要力量,而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赶不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所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如果想要让经济发展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那就必须重视农业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最需要进行加强的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也会随之提高,农民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从而加快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从根本上来讲,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最终是掌握在人的手里,不管是何种机械,自动化水平有多高,最终都需要人来进行操控,所以如果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仅有先进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农民能否操控这些农业机械使其服务于农业生产才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对于我国的农民来说,如果不经过农业机械化培训,那么即使拥有了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农民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最终农业生产依旧要依靠人力来进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培训的新机制和新模式,要让每一个农民可以熟练操控各种农业机械化设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高度。

2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参与培训的农民过少

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限制,我国目前参与到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就在于,以往的农用运输车的管理和培训都是由农用机械监理部门来进行管理的,但是现在农用运输车的管理和培训都是由我国的公安交警部门来进行负责,这就导致了参与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农民越来越少,这非常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培训工作的开展。

2.2一些农民素质较低

有些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在对其进行培训过程中,对于各种理论知识和安全教育完全忽视,只学习实际的操作技术。而且,有的农民极其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认为自己的农用机械只需要在地里工作完全没有必要上牌照,对组织的农业机械化培训也完全不理会,有的甚至都没有必要的驾驶执照。除此之外,有的农民不光法律意识淡薄,而且对于安全问题也从来不重视。经常有农民使用农用机械违规载人载物,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3农业机械化培训项目过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培训项目变得越来越少,而且许多农业机械化培训项目的申报也大量减少,农业机械化培训也就因而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农民也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

2.4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有的农村地区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农业机械化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由于资金困难,而无法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除此之外,由于资金不到位,所以无法找到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培训教师,只能聘请一些退休教师,这些退休教师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所教内容却十分陈旧,早已跟不上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如今的一些新技术、新思想完全没有任何了解,严重降低了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培训水平。

2.5许多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转变缓慢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已然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来说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要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去进行转变,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培训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只要这样才能够让农业机械化培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培训新机制与新模式的方法

3.1坚持以人为本

如果想要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培训工作,那么必须对培训教师的作用提起高度重视,培训教师是培训工作的主体,培训教师水平的好坏决定着最终的培训质量。所以相关部门对待培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培训教师足够的尊重,不断激励培训教师,激发培训教师的培训热情。为了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相关部门应经常组织培训教师学习先进的党的思想和理念,加深对的学习,或者经常性的开展师德教育的活动,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充分提高培训教师教学水平。

3.2对所有培训教师实行科学管理

对所有培训教师实行科学管理主要应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展开工作:①培训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实行集体备课,教师与教师之间要进行必要的沟通,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得到解决。②应定期对所有的培训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正如图1所示,个别优秀的培训教师也可以考虑进修获得更高学历,通过培训和参观考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于培训教师的讲课有着极大的帮助。③必须建立基本规章制度来规范培训教师行为,而且要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④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对于培训教师的法制教育,使培训教师的法律观念得到提高

3.3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的投入力度

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而言,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培训水平,那么必然离不开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来说仅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上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让上级政府和全社会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才能得到上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必须真正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农业机械化知识和技术的农民,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4农业机械化培训要和政策相结合

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群体来说,我国政府经常会针对农民推出一些购买农业机械时的优惠政策,而且有时也会组织各种的农业机械展览会。农业机械化培训完全就可以与这些优惠政策相结合来进行一定的推广,吸引农民群体参与到农业机械化培训中去。

3.5联合社会进行农业机械化培训

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培训来说,除了需要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自身的努力之外,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还应与社会上的各种大中专院校加强联系,除了要对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以外,还应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汽车驾驶技术培训、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培训等其他相关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总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同时也使农业机械化培训得到了拓宽,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兴趣。

3.6借助新媒体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然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来说,也必须重视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传播渠道。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的负责人来说,应主动争取到相关农业管理部门的支持,在当地最大的农业信息网站上开辟出专门的农业机械化培训专栏来展示农业机械化培训内容,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广大农民随时随地的进行农业机械化相关内容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给予了农民充分的选择权。

3.7与农机监理工作相结合

如果想要提高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培训效果,除了要重视对于技术的培训以外,更加要重视农机的安全生产。许多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农机安全生产教育而缺乏必要的农机安全生产知识造成的。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化培训来说,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那就应与农机监理工作相结合,让监理工作与农业机械化培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水平发展的好坏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培训有着重要的联系,只有我国的农民都懂得了知识和技术,我国的农业才能迈向现代化,农业生产率才能得到大幅提升。农业机械化培训是一项造福于广大农民的事业,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通过农业机械化培训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甘州区农业机械化培训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6,7.

[2]王清社.关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探讨[J].当代农机,2014(12):64~65.

篇7

(一)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传统的农业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通常需要“全家人,齐上阵”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和收割,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将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对人力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通过实行农业机械化,极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降低了土地作物对于人力的依赖程度,使更多的农村闲置资源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农产品的深加工行业越来越受到相关企业的重视,不仅实现了当地农产品的自我销售和内部消化,也直接提高了农产品的利润。

(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多以人工或畜力为主要动力,通过带动生产工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实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工具的机械化水平,实现了翻修土地、筛选良种、浇水施肥与收割运输的一条龙式服务,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很大帮助。通过实行农业机械化作业,有些地区作物由原来一年一收提高到了一年两收,甚至一年三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从整体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篇8

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农村也在呈现翻天覆地的改革景象,农业生产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农业的发展而是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量,更好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在我国农机化技术稳步推广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也就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有利条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使农业稳步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二、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时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是农业技术革新的物质体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产量,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也是一种公益性行为,离不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要坚持试验示范,农民自愿的原则,要从试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在机构建设上,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在推广上要符合机构的公共服务的职责,根据农村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机构人员的合理编制,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岗位,形成有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责的高效性;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机构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完善的推广队伍,可以鼓励和引导农科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条件建设上,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要为推广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取合理的试验示范基础;

(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离不开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是具有良好的宣传作用,只有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范,才能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为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一个工艺化的流程方式,要有一定的示范模式,在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做到精准,采用农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农民展现出机械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启发农民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深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要以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果农民在应用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要进行创新

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而进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协调好各部门的机制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全面突破部门性、地域性的界限阻碍,统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把产学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种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其良性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对推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还有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推广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推广。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篇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旧面临诸多不足,包括基层推广组织不完善、培训体系缺乏可持续性、推广方法单一、示范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发展,如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高基层农业机械化水平是重要课题。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1.1认识上存在局限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上到负责人,下到各户农民均缺乏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因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仅是将农业机械化技术视为商品,所以展开的一系列推广工作也均是基于商品的形式来进行,这便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因过于形式化而忽略了该技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部分负责人未能准确区分商品推广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之间的区别,导致其在推广过程中,忽略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劳动效率以及零配件维修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严重制约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1.2缺乏相应的信息工具

当前,由于城镇化现象日益增多,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其居民居住相对较为分散,甚至有部分地区至今仍存在信息闭塞严重的情况,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此外,由于偏远山区农民,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有许多农民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习,因而无论是对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或是新型种植技术,其认知程度均普遍较低,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难度。

1.3推广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较弱

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另一重大因素在于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就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推广人员在素质方面的要求。此外,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市场所需人才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出入,这种人才严重匮乏的状态,将直接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2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途径

2.1加强基层推广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在基层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组织,为有效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起村级农机服务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关于农机的购买可由村集体出资,而后通过适当收纳农户资金,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并采用内部独立经营与盈亏自负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村集体还可采取双层经营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最后统一进行收费;二是可成立相应的农机协会,将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以及农机服务单位结合到一起,以解决当前农机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经营规模小、作业市场混乱等问题。较合作社而言,农机协会组织较松散,是一个农机行业的松散联合体,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信息传递、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农村新机手培训、农机跨区作业组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2建立可持续的培训体系,奠定人才基础

结合农、科、教的农业机械化培训体系的建立,是持续而有效地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基础。国内农机化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当下基本形成了农机化教育、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拖拉机安全驾驶培训、农机职业技能、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科研等机构以及生产并销售农机的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业机械化培训格局,但有待进一步增加该培训体系的可持续性。一是将农机化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加工及示范推广、维护、经营管理等悉数涵盖到体系之中,培养既懂设计,又懂使用、维护的农机人才,同时培养农机经营管理与推广人才;二是要积极探索农民培训大协作运行机制,联合田间学校、三进村以及送教下乡等农民培训模式,继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大力促进农、科、教的有机结合,打破部门、行业等界限,面向市场进行联合办学、协作办学,培养中高级产业技术人才,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推动农机化进程。

2.3丰富推广方法,全方位宣传机械化技术

面对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应积极采取宣传发动的方法。宣传须是全方位宣传,对象包括农民、社会大众,尤其要针对各级领导实施汇报宣传,形成政策驱动力量、行政推动力量,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基层更好更快地推广。一是资料宣传,即针对需要在基层推广的各种新机具、各项新技术,及时编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资料进行宣传,将其散发给群众;二是报刊宣传,即在农机作业季到来之前,通过报纸、杂志等介绍农业机械化技术要点、典型效果,或组织宣传?0妫?从各个角度报道、宣传农业机械化技术;三是电视宣传,即在作业季之前播放农业机械化技术专题片或新闻宣传片,由农业专家或地方干部讲解其好处,技术骨干讲解应用要点、注意事项,宣传应用技术的典型经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法,在基层形成应用及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浓厚舆论氛围,提高推广水平。

篇10

21世纪后,我国高度重视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而现实中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难点在于“买、修、用”这3个方面。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政策扶持、提高维修人员专业素质、改善修理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农业机械维修水平的措施,并从健全政策环境、注重人才培养方面对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几点想法,希望能够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业机械;维修制度;技术推广

农业机械既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频频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在农业农机购买补贴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受到农机维修服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进程相对缓慢。

1如何解决当前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1.1政策扶持

做好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对推广农业机械化进程意义重大。对此,应该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呼吁,争取政府对农业机械维修各方面的扶持,如给予营业税收减免、给予维修设备采购补贴、采用合作社的营业方式上等[1]。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市场把控,进行维修能力考核,避免不具备维修能力或维修能力低下的人员参与农业机械维修,导致市场维修水准低下,打击农户对农业机械维修的信心。另外,有关单位还应努力完善农机维修市场的服务管理体系,做好日常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督,杜绝出现乱收费和维修质量差等现象,对于不合格的农机维修站要坚决整改或取缔。

1.2提高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确保维修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农业机械呈现出多功能、高性能的特点,这也对农机维修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农机管理部门应重视对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另外,农业机械使用者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农业机械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不懂也不重视对农业机械的保养,因此,应设专职人员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农机维修次数,保证农业机械得到良好的使用和维护[2]。

1.3加大投入,改善修理厂条件

农机修理厂投入相对较大,前期投入较大,很多农机维修人员因为受到资金条件限制,未选择开设农机维修厂,而现有的很多农机维修厂也由于受到资金困扰,未能扩大规模。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机维修厂的扶持;同时,农机维修厂经营者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努力改善修理厂的硬件条件,做到“维修设备人无我有,维修服务人有我优”,增强自身竞争力,真正发挥出市场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农机维修行业的良性发展。

2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2.1建立健全推广的政策环境

首先,政府应认识到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农机的推广与构建新农村、增大农业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息息相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要为农机的销售和技术服务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此外,在进行技术推广时,一定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坚持每年进行“科技下乡秀”和“农机技术操作表演”等活动,使农业机械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有效提高了农户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程度。其次,加强市场监督,防止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大量的劣质机械涌入农村,导致农民对农机的印象不好,这样会严重阻碍农机机械化的推广,对于农机销售站点,应不定期进行抽检,对已销售的农机,并对购买农机的农民应进行回访,保证农机的产品质量,及时解决农民对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加强农机作业服务队和农机销售、租赁公司的合作,将竞争关系转换为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改变经营理念,做到优势资源整合,加强技术协作,更快更好地提升农民对农机需求的服务。

2.2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农机人才培养体系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职业教育尚未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涉农方面的职业教育;二是基层农机站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和福利差等原因导致基层农机站找收不到优秀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加大对这方面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基层农机站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例如,招收农民进行半农半读的形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产学合作,将大型的农业产业公司与农业教育相合作,做到学有所用。此外,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较大,农民大多文化知识低、年龄较大,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不能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多注重技能和安全操作,将实践与技能相结合,激发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另外,在开展农机培训时,要结合实际,关注农民是否需要、农民是否满意、农民是否接受等因素。

2.3创新农业机械维修制度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日益提升,通过创新农业机械维修制度才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维修效率。对农业机械维修制度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以农技站为单位,每个县至少设置一个总的农机维修点,并由点带面,设置下属的一级和二级机构,深入农村,方便农民及时维修农业机械。其次,积极发展新型农机合作经营,推广新的组织方式,包括“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院”等,通过新型的合作社方式,带动农民一起参与农技站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机械维修水平提升。此外,创新对现有的农机维修企业的管理,对于农业相对发达、农机维修企业众多的地区,可以建立区域性的易损件配件中心,通过快速物流和便捷的交通,帮助农机维修企业尽快获得易损件,提升农机维修的效率。

3结论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更是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生产力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而健全农业机械维修制度、推动农机站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因此,农机站和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应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强农机维修的保障性措施,并积极做好农机技术培训,以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