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然科学基金可行性分析

篇1

封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项目(课题)名称、申请者及其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和电话)、项目依托单位及相关信息。

(1)项目名称应简明扼要,明确、直接反映主要研究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规定在50个汉字以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则限制在25字以内。

(2)申请者,也就是课题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要求申请者具备高级职称,不具备者则必须有两名同行高级职称专家推荐方可申报。申请者的个人信息如电话和电子邮箱一定要填写正确并且有效,以保证信息畅通无阻。

(3)项目依托单位名称指申请者的工作单位,要填写与单位公章一致的全称,不得简称。我校申请者依托单位名称应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的填写方式都是错误的。

2 数据表

数据表,又叫简表或基本信息表,需申请者认真逐项填写。数据表主要包含以下8个栏目。

(1)资助类别指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指导性项目等,申请者应参照当年的《项目指南》和《项目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研究属性可选择下列类别填写: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开发)研究等。基础研究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应用研究指以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并为某种特定实际目的,探讨新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研究。发展(开发)研究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实验的知识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装置、新方法或对现有材料、方法作重大改进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以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3)报审学科指申请项目所属的学科,如涉及多学科可填写2个,并先填为主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要填写申请代码以表明项目所属研究方向。由于该栏目涉及到项目评审专家的遴选,申请者一定要正确填写。

(4)申请资助金额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以万元为单位。

(5)起止年月一般从申请次年的1月至完成年度的12月。

(6)参加单位数指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数,包括主持和合作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单位数不得超过2个。

(7)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定、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主要作用的人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项目组成员的专业应包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既要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又要有掌握实验技术、从事具体研究和操作的人员。要充分依靠和发挥中青年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成员数量按职称高低一般呈塔状分布,以5—8人为佳。其次,课题组成员项目分工要填写具体,不宜笼统用“研究”“分析”之类的词语,如果用“资料计算”“样品采集”“分析测试”之类的词汇就显得分工明确、清楚;课题组成员安排的每年工作时间要充裕,一般填写6—10个月较真实可信。

(8)研究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字数有限,应精辟、高度浓缩,包括研究方法、途径、手段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产生的效果等。关键词的选取应恰当、能反映主要研究内容。

3 报告正文(课题论证报告)

报告正文是项目申请书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内容是说明: 1)为什么要做(why),即立项依据是什么; 2)要做什么(what),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怎么做(how),即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和关键技术等; 4)凭什么做,即有怎样的研究基础、工作条件以及项目组成员、经费预算等。

3.1 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字数一般在4000~8000字)

3. 1. 1 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是指确立项目的科学依据,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相应的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要明确该问题的解决对推动相关学科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要从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层面上来阐述。其中,是否具有创新意义是关键,应进行充分阐述。此外要表述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或应用前景。

(2)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相应的参考文献

申请者对申请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应有充分了解,在申请时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着录并非简单的拼凑,应是完整说明立项依据的有力辅证,应尽可能是最新的(经典文献可略有涉及)、同行业内较权威的。

该部分可归纳分析为谁在做、做什么、做得怎样、谁做得好或不足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即: 1)问题来源是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还是大家共知的问题; 2)与本项目相关的发展动态,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好,问题的来龙去脉要叙述清楚,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要有总体评价; 3)本人工作与他人工作的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人做过,做得如何?是否是别人做过而没有解决好的等; 4)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要有恰当的评价,评价时言辞要委婉客观,自我评价要谦逊,尽量避免“首次发现”“首次研究”等用语。

3. 1.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说明本项研究最终期望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总体的表述与概括。

(2)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重中之重。是研究目标的具体体现与分解,是研究题目的细化与解释,阐明了本项目到底要研究什么具体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的论述总结为: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

1)有限目标即研究内容要适度,研究任何新的科学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开拓,且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设想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更何况科学基金的有限资助额度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解决众多问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2)抓住关键即阐明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所谓关键科学问题应理解为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科学问题的关键点,也可理解为就是问题的核心,只要把这一点或几点(2—3点)关键问题解决了,所涉及的其他单个问题及整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理解为关键就是创新点,创新的闪光点往往蕴藏在这些关键问题之中,抓住了关键,也就抓住了创新。

3)重点突破即不是要求一项研究面面俱到,所有的关键问题都能有突破,而是要求在一个研究项目中,在有限目标的基础上,能真正抓住并解决一个或几个关键的科学问题。真正有一点突破,才能取得期望的进展和成果。当然,一定是有创新性的结果才可称为成果。

4)力求创新。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其最终目的是力求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应该与选题、立论依据中学术上的创新相一致,在前人(也包括自己)工作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提出或完善新理论、新学说、新方法,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内容的撰写必须层次清晰、详略得当,体现有限目标、抓往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的要求。此外应注意: 1)内容不宜过多, 3—6点即可,让评审专家形成整体印象。2)各内容之间尽量相对独立,而不是相互包含。3)内容要明确、具体不空泛,不是框架性的东西,要具体到问题层面上。4)创新是基础研究的本质所在,项目创新可体现在功能、手段、概念、问题或手段方法上。例如,这个问题刚刚有人开始做,是个新问题,那么你可以对新问题用新方法研究,但要说明你的新方法与别人比有何优势;同样也适用老问题新方法;当然研究新问题用传统方法也可以。

3. 1. 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本节是对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及步骤的合理性论证,主要阐述实现研究目标的方法、技术、实验手段和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要描述详细、清晰、明确、具体,必要时加以公式、流程图等直观说明;可行性分析是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是否能顺利进行作一说明,要有理有据,使评审专家相信你设计的方案或路线是行得通的。

3. 1. 4 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色与创新就是不同于别人的东西,主要表现为:具有原创性的新理论(学说)、新方法;运用已有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从未有人研究过的新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撰写时应用词恰如其分而不过分夸张。

3. 1. 5 预期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进展应是各研究阶段的研究方案、阶段成果与时间进度的综合表述。预期研究成果应现实并突出创新性,包括成果内容、成果形式、成果数量3要素。成果内容:回答在什么问题上或哪几个问题上将取得进展并获得成果;成果形式:说明以什么样载体来反映取得的研究结果,一般包括期刊论文、论文集、学术专着、研究报告、政策性建议,以及计算机软件甚至系统设计等;成果数量:说明涉及到的成果形式的基本数量。

3.2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办公实验条件、资料设备、项目组成员以及有助于申请者完成项目的多方面扶持政策均可作为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来填写。办公实验条件的完备、资料的完整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申请者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项目有关的既往研究基础、工作成绩则是项目完成的有力保障,申请者应尽可能提炼并如实反映,这些都是项目评审的重要依据。其他扶持性政策包括国家的、省部的、甚至项目依托单位具备的支撑条件和资源配置,评审专家评审时均会加以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内容与3. 1. 3节中“可行性分析”容易引起混淆。事实上,前文3. 1. 3节重点阐述的是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合理操作、顺利进展的可行性,而此处是重点分析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所有条件,后者包含前者,但叙述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3.3 经费预算

填写经费预算的基本依据是各类项目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申请者务必根据规定实事求是地提出预算,不宜过高或过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者在填写经费预算时,需要参考本学部历年平均资助额度,并在此基础上略作上调。但其规定的一些固定比例不可变动,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交流经费不得超过总资助经费的15% (10% ),劳务费不得超过总资助经费的15% (10% ),备注栏填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劳务费’,不得用于支付‘临工和其他人员’费用,也不得用于支付学费等”;管理费占总资助经费的5%,备注栏填写“项目依托单位管理费”;仪器设备费用于购买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些非常规专用仪器设备;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时,需逐项说明与项目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预算中“协作费”和“合作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须加以区分。协作费是指外单位(不包括合作单位)协作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协作费的支出列入“研究经费—协作费”预算科目,使用时由项目依托单位依据协作合同转拨。合作费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共同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费用。经费决算表中无“合作费”预算科目,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合作费首先由各合作单位按照用途分别列入各支出预算科目中,再由牵头单位汇总。

4 签字盖章页

篇2

【关键词】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对策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综合国力的评判中,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显得十分迫切。

高校作为主要的科技成果来源地之一,其产学研现状直接关系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根据清华、复旦等20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取得6000-8000项科技成果,实现成果产业化的不到10%,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投入和科技资源均存在着巨大浪费。面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安徽大学为视角,分析其科研工作现状,并具体提出几点有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安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根据合肥市科技局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度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860项,但有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项目只有233项,净利润54.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27%。而从安徽大学科技处于2011年6月14日所公布的统计数据了解到,安徽大学科研成果共有204项,其中化学化工类科研项目40项,生物、环境、食品、医药类科研项目28项,电子信息类科研项目59项,材料类科研项目17项,专利技术类60项。虽然高校科技成果较多,但是最后被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利润的优质项目较少。

二、高校内部政策环境分析

为了找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本文首先就安徽大学相关的政策大环境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问题所在。具体如下:

(一)对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奖励

对科技成果转化或咨询报告被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采用,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并获地厅级政府部门或获得省级以上学会、行业协会等奖励的,安徽大学将给予0.3-5万元奖励。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万元/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万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万元/项。

该政策一方面提高了研究人员从事科研事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科研成果的肯定。在学校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必要的奖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其进行鼓励和倡导,科研工作才能走得更远,进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校企信息对接机制

在浏览学校科技处网站时,我们可以找到各类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对接方式,避免了研究工作的盲目性。此外,产学研对接会是校企信息交流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学校和企业借助面对面的交流,确定合作意向和方案,完成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说,校企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改善科研与社会脱节的现象,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使学校真正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

(三)设立专项基金,为科技成果提供资金支持

设立“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和“安徽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前者主要针对35岁以下的在职人员,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视不同学科资助经费2-5万元;而后者支持实验和应用性项目每项不低于20万元,理论和人文社科性项目每项不低于10万元。通过在高校内部设立各项基金,支持科研工作,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对以后可能的成果转化作了铺垫。

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安徽大学的政策概述,我们发现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科研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是制约成果转化率的关键。安徽大学现有政策中未能很好地体现鼓励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成果推广、转让和产业化,对科研人员的奖励政策仅依据论文专著发表量以及取得的成果奖项,而忽略了成果应用转化数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指标。这意味着科研成果导向有偏,学校不仅是科研基地,更应是提供社会所需的科研成果供应地,因此倡导高校研究人员及科研成果走出去才是必然选择。

(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是关系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学校科研项目分为横向和纵向项目,对于与企业合作的纵向项目来说,往往由于研究时间的制约,当成果出炉后,企业已经不需要该项技术,或者在研究途中,需求方资金出现困难,无法继续和学校的合作,致使项目被搁置,这种情况在校园里屡见不鲜。因此,学校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对于一项有前景的研究课题来说是必要的,通过了解合肥市其他高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我们发现合肥工业大学实施了科研项目垫资借款,针对经费不足的课题学校给予支持,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

(三)缺乏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虽然在安大科技处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有技术需求信息,但是在学校内部未能真正形成一个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学校的科研成果虽然数目多,但真正被运用的项目并不多。因此,构建由技术经纪人(熟知专业技术和科研流程,并精通经济管理知识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的中介机构是必要的,通过该机构对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其提供的相关市场信息,保证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具体而言,科技成果转化可以遵循一条有效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中期研究阶段以及后期推广阶段。

篇3

2008年从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新闻会上获悉,两百多项重大化工项目落户武汉城市圈,总投资一千多亿元,将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圈内化工企业众多,化工产业发达。目前湖北地区包括湖北黄冈化工产业园、宜昌生物产业园、葛店经济开发区、宜昌化学工业园、潜江经济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园、湖北应城长江埠精细化工园、湖北江汉盐化工园、光谷生物城等9个化工园区。其中和黄冈地区有关联的化工园区就有3个,分别是黄冈化工产业园、葛店经济开发区和光谷生物城,因此黄冈地区将会汇聚大量化工专业人才。

根据《2009―2013年湖北化工产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一书统计,湖北现有化工企业707家(生产总值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而鄂东地区化工企业就有324家,占总比例的45.83%。

二、黄冈市化工产业园

近年来,随着黄冈市化工产业园区的审批,黄冈市以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建设城市圈乃至中部地区一流化工园为目标,全面启动了黄冈化工产业园建设,黄冈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重点是承接武汉化工产业的转移。到目前为止,已有武汉有机、青江化工、远大制药、无机盐、力诺化工、双虎涂料、远城科技、凯马仕、力发化工、中天化工等六十多家武汉化工企业到黄冈化工园进行考察和选址;武汉有机、凯马仕、强龙化工等8家企业已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正在进行规划选址。

随着武汉到黄冈市的城际铁路的开通,武汉和黄冈的城市一体化进程将会加快,从而解决目前制约化工产业园的交通问题,因此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化工园区创业和工作,黄冈化工园区将会成为湖北最具人气和最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化工园。

三、湖北省高职院校开设化工专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湖北招生考试网,从去年湖北地区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招生计划中我们看出,鄂东地区除了湖北师范学院和黄石理工学院具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其他院校都没有相关专业。而黄冈地区近几年化工企业发展迅猛,据黄冈市化工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预测,黄冈化工产业可能需要一千名以上的技术员工,因此黄冈本地化工类的技术人才缺口大,需求旺盛。而且未来几年内,这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十分有必要的。此举不仅可以服务黄冈地区经济发展,还可以辐射武汉城市圈和全国化工产业发展。

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应用化工专业可行性分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六十余年的职教发展,特别是十余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希望能够为黄冈市的经济建设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拥有以陈年友教授为首的雄厚师资队伍,陈年友教授同时也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中国化学学会会员、湖北省科研优势与特色领域“杂环化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卟啉―肽―蒽醌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等项目两项,公开发表《系列二肽链键联的卟啉―蒽醌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电子转移性质研究》等研究论文百余篇,熟悉物质的合成、分离、分析与鉴定工作,并且获国家专利5项。

在企业中,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聘请了广济药业集团的柯贝雄高级工程师、湖北祥云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文先生为黄冈职院生物化工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同时也为学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场地和空间。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建设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分析实训中心、化工工艺实训中心等,可以完全满足一百余名学生实验实训的要求。

综上所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具备了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基础,因此,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相关专业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篇4

[关键词]高校科研 创新型本科人才

[作者简介]邢亚林(1976- ),男,江苏如皋人,江苏大学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880006)和江苏省镇江市2013年度软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J20130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29-02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认真思考和研究。高校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是高校的生存之本。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通过各类科研竞赛训练,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本科人才,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利用国家政策和现有资源,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当前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从高校科研如何促进本科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本科人才。

一、高校科研促进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高校的科研项目及经费投入逐年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研工作在我国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1986年,国家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基金科研经费拨款从8000万元起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经费从500万元起步。1995年,国家提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科技发展与教育事业方面加大了投入。截至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科研经费拨款达到了149亿多元,是1986年拨款经费的186倍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经费拨款达到了8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60倍。根据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统计,近年来,高校获批的国家自然基金占国家自然基金总数的80%左右,获批的社科基金占社科基金总数的87%左右。就近三年的数据而言,高校获批的项目数增加了近1800项,经费增长近100亿,增长势头明显,增幅较大。以2011年获批的国家基金为例,仅面上项目经费超过1000万元的高校就有150多所,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高校就有560多所,以上数据统计还不包括横向研究课题。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十一五”期间,学校的横向科研技术合同数接近3000份,总金额达到5.75亿元。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投入,还是高校与社会进行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高校的科研项目数及经费正在快速增长,这些科研投入为本科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通过科研促进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成为可能。

2.高校的科研师资力量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师资力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各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都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都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纷纷出台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等的相关规定和鼓励政策,并对新引进的师资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科研经历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新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大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正以主持人或参与人的身份投入科研工作中,除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外,许多人还担任本科生的学业导师,这也使高校通过科研促进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开始试行和推广本科生科研活动计划。活动试行初期,仅有十几所研究型高校参与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联合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计划的措施。到90年代末,本科生科研活动得到了广泛推广。目前,我国本科生科研活动主要有大学生课外各类科技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大学生自主申请的高校本科生科研立项以及毕业设计等。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家、省、校三级比赛制度,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竞赛已踏上国际舞台。以笔者所在高校本科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为例,在获得国际、国家及省级奖项的同学中,有6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部分学生还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虽然我国的本科生科研活动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能参与并得到训练的学生很少。对此,高校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应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随着高校科研的快速发展和师资力量的迅速提升,高校以科研反哺教学、让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已成为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然而,高校通过科研来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却面临以下难题,需要认真面对。

1.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不协调。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果不能得到协调发展,会直接影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教学与科研非良性互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许多普通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虽然大数高校都意识到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科研要服务于人才培养,但由于国家对高校科研的大力投入、高校排名的关键指标、高校教师社会地位的体现等因素,一系列的政策、指标体系、价值观念都鼓励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从而导致教学与科研不能协调发展。部分科学前沿的知识、成果和实验手段没有很好地运用到本科生教学中,有的教师甚至因为科研工作而忽视了教学。教学与科研不能实现协调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又缺乏活力,不能很好地激发本科生的科研兴趣、调动他们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2.高校教师对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我国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部分高校教师仍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取得成果的可能性不大,不想把时间花费在指导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上。另外,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对教师职称评审、研究生导师评聘、项目申报、评奖评优等各个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激励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毕竟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会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高校科研促进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当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在学科、科研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条件,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激励制度等方面做出努力。

1.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生存之本,高校要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切实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最终应落实到为人才培养服务这一点上,离开了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机构不能称之为高校。因此,高校的政策导向和实际行动,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学上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进而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源,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较少,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灌输”,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故所学的知识往往局限在教师传授的书本范围内,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创新能力的训练。事实上,教学与科研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目标。一方面,高校的科研要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科学前沿的知识、科研成果、科研实验、研讨方法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不断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有些新思想甚至能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新思路。因此,高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鼓励教师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兴趣。

3.构建合理的激励制度。合理的制度是促进各项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对于获得科研项目的教师,学校在给予奖励的同时,也要明确要求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一定数量的本科生。指导本科生科研也可以作为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在鼓励科研的同时,要鼓励教学,对于能把科研动态、科研成果、研讨方法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奖励。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的政策,使教学促进科研发展、科研成果又反哺教学,从而促进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对于本科生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评奖评优等方面也要有明确的要求。这方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如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要求本科毕业生修满120个学分,其中有20个以上的学分要进行研究性工作,占总学分要求的1/6以上。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科研学分较少,因此,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明确提出要求,要增加创新性学分来激励大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训练计划。

高校要充分利用“科技兴国”的政策,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多方面开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军.高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2]李祖超,别雪君.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3]刘赞英.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孙俊伟,张清.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途径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8).

[5]陶冬冰,孟宪军,张佰清,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篇5

关键词: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组织结构;工业4.0

一、引言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顾客对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生产周期以及个性化需求满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订单生产的单件、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不二选择。

德国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智能工业项目概念,之后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工业4.0是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性化的,其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柔性生产模式下,产品的种类、产量与生产时间的波动性较大,需要对单件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且要求单件小批量生产能够达到大批量生产同样的效率和成本,这不仅要求生产模式增加柔性,还要求管理模式提高灵活性。

钱芝网、王晓光等(2012)从生产物流的角度,提出保持生产线平衡、识别瓶颈资源、编制好生产作业计划、设置缓冲环节可以平衡生产物流,进而更好地开展柔性生产。赵秀乐(2014)从成本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单件小批量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成本控制的要点和方法。赵亚玲、葛茂根等(2015)从人员调度的角度,根据操作人员对各任务的累计工作时间计算任务人员之间的匹配度,建立人员调度数学模型,以此来推进柔性生产的实现。本文将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探讨项目化管理在定制型生产企业的应用。

二、柔性生产方式的特点

柔性生产是指根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以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高效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个性化的消费模式开始取代大规模的、单调统一的消费模式。柔性生产方式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由设计部门和销售部门捕捉市场上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依托企业内外部资源,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以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赢得更多新市场。

(二)追求生产短周期

需求日益变化的市场,要求企业以更短的产品生产周期满足顾客需求。柔性生产方式可以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其多品种共线生产能力和柔性产量生产能力,适当地进行生产工序调整和人员调度,缩短生产周期,在产品需求旺季或淡季调整产量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三)要求产品高质量

柔性生产方式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检控力度,以保证产品高质量,避免延长产品交货期,降低顾客满意度。因为产品是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生产的,因不满退回的产品无法像标准产品一样再次销售给其他客户,这不仅降低了顾客需求满意率,还会带来生产资源浪费、库存积压等问题。

三、传统流水化生产管理与定制化生产的矛盾――以ZJFC公司为例

ZJFC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生产冷藏、保温汽车的专业汽车制造公司,主要产品为0.5~20吨系列冷藏保温汽车、厢式类特种改装车和军、民用方舱(房)及饮食保障车等。公司由销售部门签单,设计部门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交付生产部门生产。生产过程基于流水化生产思路进行,按照工序进程分设一、二、三车间,统一进料,按需领料。其组织结构属于典型的职能型模式,各部门遵循传统的职能划分,生产、技术、研发、质量及销售由不同的副总分管,如图1。

然而,近年来市场需求日趋个性化,公司更趋向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方式,但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出现了如下矛盾。

(一)组织结构条块分割

ZJFC公司组织结构条块分割,导致部门职责模糊。军品研发部和特种装备部在军品任务多和任务少这两种情况下,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容易发生矛盾:军品任务多时,制造部门的生产不容易安排;军品任务少而民品任务多时,部门之间忙闲不均;采购中心归口财务科,与生产的衔接不够,品种与生产需要不符合,用料时间与采购时间不协调,导致材料供应与生产脱节。市场综合处负责底盘的采购,企业的采购业务由多个部门负责,影响生产的整体协调。公司没有一个统一的售后服务部进行专门的售后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明确责任。

(二)生产成本过高

ZJFC公司在材料的采购、材料储存、产品的生产等环节都存在着资源浪费,成本过高等问题。企业分设四个部门分别对原材料、底盘、制冷机及产成品进行库存管理,无法统一规划资金的使用,导致资金浪费。库房只有季末才盘点,不能及时清理不用物资,为财务科调整库存、采购部补货提供数据支撑,增加库存成本。库存警戒线下无报警机制,导致停工待料现象时有发生,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工时、低值易耗品如钻头均存在浪费现象。

(三)生产周期较长

ZJFC公司在备料、制图、生产等环节各自为政,导致整体的生产周期延长。公司的采购与生产经常出现脱节,需要用的原材料领不到,紧急采购情形较多;生产与卸货共用一个装卸班,存在收货不及时、验货滞后等现象;设计人员从合同订单到下达计划单,一般需要3天出图,但如有拖延,却没有惩罚措施;此外,生产各个工序结转不及时,也延长生产周期。

(四)质量检控无法落实到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ZJFC公司虽然有质检员巡查、产品复检、抽检等程序,但是由于柔性生产产品的小批量和多样性,生产部门各行其是,检控标准不统一。生产过程中存在工人生产不看图的现象;设计与生产部门缺乏及时沟通,特别是新产品的生产,由于没有生产经验可循,如果图纸不详尽的话,生产部门将无法准确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只关注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忽视结转环节的质量监控,产品最终完成后,如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则无法追究到责任人。

(五)顾客个性化需求满足率较低

ZJFC公司的各部门管理人员尚未摆脱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模式的观念,忽视了顾客的反馈意见及其个性化需求。销售部门不能准确地捕捉顾客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产品,也未能将需求准确地提供给设计部门,而设计部门缺乏与客户沟通来确定顾客的需求并按需设计产品。制造部门对于不清楚或错误的图纸不向设计部进行反馈,或者反馈了设计部未能及时处理。此外,安装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不到位,对客户的投诉解决不当,也降低了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率。

可见,ZJFC公司的生产管理模式与目前公司的销售个性化、生产订单化显得格格不入主,组织结构条块分割、业务流程僵化使得企业在定制型生产中出现较多的问题,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组建临时性团队,通过项目化管理实现柔性化生产

柔性生产方式在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需要企业具有与柔性生产相适应的管理观念。由ZJFC公司的现状可以看出,传统的流水化管理已经不适应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组建临时性团队,以项目化管理进行订单的跟踪与生产,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柔性生产实现方式。

(一)项目化管理在ZJFC公司生产中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更多客户不再追求简单的标准化产品,而是追求个性化的定制型产品,这势必要求企业要进行多品种产品的生产,目前ZJFC公司能生产20多个品种的通用冷藏车型以及其它异型车型。

虽然ZJFC公司的组织结构条块分割,使得各个职能活动协调性差,阻碍柔性生产的实现,但在不改变目前职能化组织结构情况下,可以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在项目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等方面对单件产品进行跟踪制造,这既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顾客的满意率,又可以满足多品种产品生产的条件。

当一份销售合同签订后,即可以由相关职能部门副总牵头,从销售、技术、生产、质量等各部门抽取人员,组建临时任务小组,或者称为虚拟化的项目团队,其主要职责是完成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制造等,围绕每一份订单,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完成生产。

客户经理、销售代表更多的是扮演一种产品项目经理的角色,根据与客户接触的情况,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传达给设计员、生产主管,同时跟踪订单设计、生产、入库情况,整合设计部门、采购仓储部门和制造部门的生产资源,保质保量地生产出顾客的定制化产品。因此,每一份合同,实际上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生产项目,以此为基点设计和生产。

通过项目组的建立,在公司内部形成矩阵式组织结构,克服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协调困难的局面。项目经理可由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或生产人员承担,每个人可以负责多个项目,亦可以参加多个项目。行政隶属关系上,归各自职能部门管理,但对于产品的责任,则由其所在团队考核。

此外,ZJFC可以把生产资源集中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而把业务流程中的其他任务外包给其他企业,与其他企业一同进行项目化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可见,若ZJFC公司在柔性生产方式的推进工作中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则可以弥补现有组织结构条块分割带来的管理问题。

(二)虚拟团队的项目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产、供、销协调性要求提高。在项目化管理方式下,需要实现多品种共线生产能力,即一条生产线在进行必要的换产情况下,能够满足生产多种产品的工艺需求及能力,这对各部门协调性提出较高要求。

其次,财务核算流程要求提高。需要为每一份合同设立明细账簿,建立项目利润中心。按照每个项目组核算收入、成本、利润,以此作为每个项目组的考核依据,对财务工作的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资源的调配与协调性要求提高。改变了公司垂直式的管理模式,加入横向的管理后,公司的整个管理需要配合项目进行管理,管理者应该协调好生产、配料、资金的资源分配。

五、小结

面对竞争激烈、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柔性生产方式可以给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竞争优势。本文以ZJFC公司为例,依照柔性生产方式的特点,分析了ZJFC公司在柔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议项目化管理模式应用到制造企业的定制型生产中,以期有效地优化生产模式,控制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高效率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工业4.0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迈向工业4.0[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4(12).

[2]钱芝网,王晓光,等.基于柔性生产的生产物流平衡策略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04).

[3]赵秀乐.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成本管理方法探究[J].商业会计,2014(16).

[4]赵亚玲,葛茂根,等.柔性生产中基于人员任务匹配度的人员调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5(02).

篇6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3%,“十二五”以来继续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11906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76%以上。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种类繁多的政府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项目、各类评奖、各类认证等科技项目,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也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77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46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8%。随着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政府科技宣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立项,参与科研项目申报,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由于科研项目申报需要较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来支撑,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申报人员职业能力和所处行业领域等不同,其申报质量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尽管有好的项目,但因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指南学习不透彻、没把握好最佳申报时机、申报材料没有体现出创新性和先进性、申报材料严谨性和逻辑性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获得评审专家认可,未获项目立项,令人惋惜。基于此,笔者对当前企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笔者科技管理工作经验,提出科研项目申报相关策略,以期为企业科研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 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知半解

很多科技企业管理层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知半解,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科技政策和申报指南研究不透彻,对科研项目申报的工作要求不重视。企业管理层只看到了科研项目申报的经济效益,没有看到政府科技立项的社会品牌效益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管理层对本行业发展比较熟悉,但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政策研究不够,企业科研项目与政府科技规划脱节,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与潮流,导致科研项目与申报指南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重视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但对科研项目申报、政府部门沟通、政府组织的科技活动等认识不足,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管理体制配置不足,导致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很低,影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没有做好企业科技发展规划与科研项目申报计划

科研项目申报实质上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是企业科技创新规划能力的成功。科研项目申报体现了科技开发、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产权、产学研、科技与经营人才等方面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这些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制定一定的科技创新规划与实施计划。同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需要编制申请报告,准备附件资料,涉及行业背景、人才团队、技术方案、运营方案、市场方案、投资分析、财务预算、社会效益、知识产权、科技查新、项目备案、用户报告、资质认定等,有些资料需要一定的准备周期,从材料准备和协同工作方面来说,科研项目申报需要进行一定的筹划,制定详尽的科研项目申报计划,但是大多数科技企业还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突击申报状态。

2.3 没有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

科技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项目管理技术与具体科技项目相结合的产物,科技项目管理过程是建立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项目的特点而进行的,按照科技项目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立项、实施过程、项目验收管理。尽管部分企业对科技政策有点了解,清楚些许申报渠道,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较为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甚至没有建立立项管理制度,对于科研项目申报采取简单粗暴的“突击申报”方式进行,具体表现为:缺乏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或者草率摘取项目内容作为创新点,或者没有很好地总结项目承担单位的优势,如此种种皆是因科研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的申报准备不充分现象,评审专家难以评价申报项目的先进性以及承担单位的科研实力,从而影响项目的获资助率。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处李永德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未获资助的申报项目主要存在创新程度低、缺乏应有前期研究工作等问题。

2.4 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

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科技奖励申报、项目监理及验收、科技宣传、与政府部门接洽、研发机构管理和运营等,看似琐碎,实则十分紧要,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科研管理工作缺乏职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项目申报时难以编写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材料组织零散、缺乏秩序,甚至没有准备妥当申报前必须的财务审计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等证明材料,使企业科研项目难以获得政府立项。

2.5 技术创新性与核心竞争力阐述不清晰

国家和省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主要围绕能够整体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核心技术,以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强高技术前沿战略部署,研发内容具有前沿先导性、能推进相关新兴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面上项目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研发内容具有先进性。申报课题的创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没有研究过或是已有基础上的再创造。对照这些要求,多数企业的项目仅以突破企业核心技术为目标,缺乏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究。同时大多数企业在申报时不注重查新,不注重项目产品与同行类似项目产品进行参数对比,课题的创新性得不到第三方和数据的支撑,评审专家难以评判。

2.6 企业重申报轻实施

大多数企业都是重申报轻实施。申报时动员公司各方面力量,热情很高,十分重视。项目立项后,对项目执行过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对项目实施缺乏计划和有效监管,大都没有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于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没有进行计划落实,项目实施难以按计划推进,遇到困难也没有专人负责解决,不利于项目的执行。验收时临时抱佛脚,验收证明材料准备不足,导致项目验收不成功,影响企业信用记录,从而影响新的科研项目申报,形成恶性循环。

3 科研项目申报策略分析

3.1 做好政策研究与申报规划

充分的政策研究能够确保申报资料的准确性,积极的申报规划能够确保申报准备工作充分,提高申报质量。良好的项目申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政策研究与申报规划:

首先,企业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国家与地方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如“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了解国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分析本企业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资助的可能性。

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研究、分析历年科技项目申报通知,根据历年的科技申报政策和企业科研项目情况,制定企业科研项目申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企业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获得公司管理层的认同和公司相关资源支持。

最后,对于资金支持较大的重点项目,如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项目,企业应该编制重点项目专项申报计划,进行部门分工与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提交申报资料,发挥申报计划对各部门的约束力,顺利完成科研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合理的规划与计划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管理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环节,要严把科研项目立项关,从源头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部门或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每年定期(一般是每年12月份或1月份)组织技术开发部门策划、确立并申报企业科技项目。规范的立项流程主要包括:

首先,技术开发部门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查、收集信息,科学分析、预测国内外相关产品或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同类企业、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寻求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技术开发部门根据收集的各类信息,策划、确立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等科研项目,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评审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将拟立项项目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供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后,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公司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各技术开发部门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上报公司,由公司进行决策,确定年度公司科研项目。

在项目申报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项目的选题,要选择符合国家和企业战略目标、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有条件地实施,并且能够申报成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开发项目,要根据政策研究结论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高项目中标率。企业要重视项目的前期调研,要根据科技部门的项目指南从国内外技术现状、本企业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要认真审查项目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从项目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实施路线、进度安排、项目经费等方面确保项目开展是必要的、创新的和可行的。

3.3 提前统筹项目资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科研项目申报时间一般都很短,从申报通知发出到申报截止时间大多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在项目通知出来之后才开始准备申报材料难免局促,会对申报材料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项目申报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的公司内部部门有档案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市场部等,公司外部部门有审计公司、查新机构、科技主管部门、环保局、发改委等,需要提前统筹的项目资源包括人事资料、财务信息、技术文档、市场调研报告、公司资质、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环评报告、备案文件等,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申请、获取上述这些项目资源,同时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撰写一份立意新颖、层次合理、词句妥当、财务分析清晰的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以提前部署可避免仓促准备申报材料带来的质量隐患,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3.4 加强政府部门沟通,掌握申报流程与关键点

政府沟通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另一关键环节,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的政策信息,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府部门对企业情况和项目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常政府部门更倾向于熟悉的企业和项目,对于不熟悉的企业和项目保持高度警惕。企业应该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企业和项目情况,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对于项目申报成功和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首先,在政府提倡建立“服务型机关”的大环境下,“公仆们”是非常欢迎企业去登门拜访寻求帮助和指导的,同时政府部门的发展也需要企业的积极支持,比如定期上报企业报表,积极去科委部门进行项目备案,让政府部门多多了解所辖企业的发展状况,让政府了解到自己企业在行业里技术水平是领先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企业运作是正常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管理团队是过硬的,这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是有好处的。

其次,企业要多沟通、多问询,掌握项目申报的渠道和要点。一般来说,如果是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的项目,考虑从当地科教部门往上申报;如果是产业化的项目就从发改委往上申报;如果是技术改造类项目就从经信委往上申报;当然还有特殊项目可考虑从财政、中小局等部门申报。

最后,项目申报上去后,也要及时跟进项目评审情况,即使项目没有立项成功,也可以向主管部门多请教,找到失败原因以便下次改正。

3.5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培育创新创造氛围,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从根源鼓励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励有章,有功必奖,及时兑现,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积

极性。

其次,引进行业技术领军人才,给予其广阔的发挥平台和一流的人才、设施配备,形成包括可研分析、技术开发、技术验证的研发团队,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最后,加强科技合作,一方面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研院所共同探讨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合作开发,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拉近技术革新与落地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3.6 重视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

规范项目申报的另一个重点是项目申请经费的详细、合理预算。预算是确定项目资助额度和经费支出的直接依据,要高度重视。科研项目如果缺乏经费预算或者预算不够科学合理,很难得到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也不利于项目规范管理和控制。如果项目经费预算得合理,不但能够提高项目的中标率,而且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科技人员要根据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说明各项支出的用途,并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能给予的经费支持额度,注意申请金额不可超得过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经费管理,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进行支出,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调整,应按照相应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的预算调整,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展,项目经费按计划使用,从而确保项目顺利验收,保持良好信用记录,为下一次申报项目奠定良好信用基础。

3.7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与项目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实施与验收关系项目的成败也是影响企业后续项目申报和企业诚信,所以企业不仅要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同样也要重视项目实施与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获得政府资金立项支持后,企业应根据课题任务书和考核指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公司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课题任务,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课题任务。

项目验收前,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照课题任务书评估课题完成情况。如果课题完成情况与课题任务书规定的指标差距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果课题是按计划顺利实施的,验收时则根据要求准备相关验收资料,重点针对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准备相关的科技成果证明材料,评审专家主要考察企业的科研证明材料,权威机构提供的证明资料对项目验收起着重要的加分

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科技扶持政策越来越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同时申报要求和评审也越来越严,“临时抱佛脚”或“一枪头”的申报方式的弊端愈加明显,所申报的项目往往在专家评审阶段就遭到淘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科研项目立项和申报工作,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如何提升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如何获取更多的政府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支持,如何推动企业科

(下转第127页)

篇7

二、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的功能分析

控制和集成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战略决策是非常基本的要求。现有财务管理系统中已包括财务会计功能,但国际化后应予加强,使之可以集中跟踪财务会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跨国公司的多家子公司,并以多种语言和多种货币以及多套会计科目体系所表示。国际化财务管理系统应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特别在总帐、应收/应付帐款、资产会计、资金管理等方面予以加强。

管理会计提供内部成本所要求的种种功能。现有财务管理系统中也含本功能。但在管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控制、成本对象控制、实际成本核算、获得能力分析应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国际化需要。

国际化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要加强以上功能,还应引入目前国内财务管理系统尚不具备或不完备的功能概念。

(一)投资管理方面

投资是当前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如何进行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国际化财务管理系统的投资管理应支持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包括从策划到结算的整个投资过程。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功能模块:

1.企业预算管理。投资管理模块可以应用任何条件定义投资计划结构,可以分配特定的投资工具到投资计划结构的若干结点。可以了解最新的投资信息,如可利用的预算,计划成本以及由于内部和外部活动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投资计划可以帮助分配预算,监控投资计划,避免预算超支。

2.拨款申请管理。投资管理提供各种有效工具,可以从最初阶段计划和管理资本开销项目。在资本开销过程的初始阶段,可以以拨款申请方式输入资本开销项目申请。可以定义评估和批准程序,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维护拨款申请状态的详细历史记录。当拨款申请被批准实施时,所有相关数据均可传递到投资工具,为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目的,可以按不同形式拨款申请输入成本和收入详细计划数值。

①本文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JJY2123)

3.投资工具管理。根据其复杂程度,需要具体监控的投资工具,既可以用费用订单来表示,也可以以项目来表示,这些费用订单或项目提供了实际执行资本投资的手段。即它们起收集各种主要和次要成本对象的作用,用以计算费用和利息,管理预付款和承诺资金。如将投资工具用于在建工程,投资工具就可以充分利用必要的资产会计功能。投资结算应既非常灵活又几乎是完全自动的,这种结算方法可以确保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的完全集成性,并一直提供最新的数值。

4.自动结算固定资本管理。投资管理认同投资工具在资产会计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自动区分需要资产化而未资产化的所有成本,从而将正确部分记入在建工程的借方。根据不同会计需要,可以应用不同的资产化规则来分解这种投资成本。对投资计划成本,在投资计划完成阶段,投资工具可以逐项结算并转入模块对所有有关采购和生产成本系统交易都能提供准确的来龙去脉。

5.折旧预测管理。投资管理总是根据现行价值来预测资产负债表和进行成本规划。拨款申请和投资工具的计划折旧值可转入现行费用成本计划。无论何时这些计划数据被更新,应会重新计算出折旧值。

(二)企业监控方面

企业监控可以在不断实现内部增长和投资目标的同时来优化股东价值。目前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监控是不完备的,国际化系统应包括决策信息系统,经营策划,合并和利润中心会计等功能模块。

1.决策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时综合了解企业管理所必需的关键信息,除了定量处理之外,还应支持对自动出现在所有报表中定性信息的管理。根据关键业绩指数和平衡记分卡也可以生成集团报表。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很容易地从其他应用模块,其他商务应用系统和外部数据源来传递数据。

2.经营规划模块。经营规划是制订高水平企业规划的工具。它可以灵活表示客户特定部分计划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损益关系,资产负债表和资产周转计划。经营规划还支持基于用户自定义计划模型进行经营规划模拟。

3.合并模块。合并提供法定和管理合并所要求的报表。它对外部会计和内部会计提供不同的合并视图,以既符合中国会计准则,又符合国际会计标准的并行报表功能。不管有多少数量的合并单位和不管公司架构多么复杂,使用方便的状态监示器可确保始终可以观察同一公司级别上所采取和计划的合并步骤,整个合并是完全自动化的。按一下相关按钮就可以进行数据传递,单位间数据删除和投资合并等,并借助于大量报表工具对有关信息进行评估。

4.利润中心功能模块。利润中心功能用来分析内部责任中心的获利能力。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以利润中心结构来表示的,其中利润中心是最小的责任单位。同利润有关的所有财务会计模块、管理会计模块、物料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以及销售分销模块中的业务事项都能在利润中心中反映出来。为评估内部事项自理的获利能力,可以自动地应用内部转让价来确定一个利润中心自另一个利润中心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利润中心角度看,这些内部事项处理影响到利润,所以它们也会被包含在获利分析中。其结果是,不管物品是内部销售还是外部销售,每个利润中心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告诉它在物品利润贡献中占有的份额。

还有一种可能是通过利润中心来有选择分析资产负债项目,并利用它们来计算各种比率,例如投资回报率。

利润中心计划是整个企业计划的一部分,它尤其强调企业计划的集成方面。其中应用模块中的计划可以在利润中心会计中被合并,扩展和修改。除了允许评估实际价格之外,转让价使不同利润中心之间内部货品移动的收入计划成为可能。通过它,信息系统可以分析与利润中心有关的过帐,可以运行一些标准报表和生成为特殊分析目的客户化报表。利润中心功能可以为适合的管理和控制部门提供获利信息。

(三)企业理财方面

企业理财是目前财务管理系统不具备的概念,但是它可使企业获得重大竞争优势,且可通过有效管理短、中、长期付款流来减少经营风险。实际运营中,会大量涉及各种资金作业,如短期为银行帐户余额的监控和集中,中期为应收和应付款计划与预测,以及长期为对采购和销售

业务的观察等,所有这些都强调不同分部信息的集成性。在企业理财活动中将这些运营部门同已实现的和已计划的投资联系起来,且浏览系统业务处理情况,对企业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应主要包括以下功能需求:

1.现金管理功能。现金管理可以分析指定期间的财务事项。为财务预算目的,现金管理也可以识别和记录将来的发展情况。现金管理中,付款事项处理按照现金持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进行归类。现金管理模块提供资金来源和占用信息,从而确保按时进行付款清算。现金管理还能够监视和控制输入和输出资金周转,且可以为管理短期资金市场投资和借贷提供必要的数据,评估时间期间,可以区分现金状况,清算预测以及中期和长期财务预算。在银行帐户管理中,电子银行和控制功能为管理和评估银行帐户提供支持。

此外,清算预测功能可以同财务会计和采购及销售业务中的预期付款流集成起来,以形成中长期清算概貌。现金状况和清算预测一般也适用于外汇持有和期望的外汇项目管理。

2.企业理财管理功能。利用当前清算和风险分析中获取的信息,在企业理财活动中的财务工具形式实施具体决策之前,可以将资金和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条件考虑在内。企业理财管理应具备管理财务交易和状况功能,从贸易直到将数据传递到财务会计。企业理财管理还应支持灵活报表和评估结构以分析财务交易、状况和有价证券。

为短期清算和风险管理目的,可利用资金市场或外汇交易来平衡清算中存在的汇率问题或避免货币风险。此外,在中长期方面,还可以应用证券和贷款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帮助有效管理利率和货币风险。有许多功能可以用在金融贸易方面,如记录财务交易,行使股东权力,进行评估和计算价格(如可选项价格计算器)。在后台办公处理中,可输入处理各种交易(比如帐户分配和付款细节)所必需的额外数据且产生自动确认。状况管理功能(比如证券户头转帐或有关证券方面公司行动)在后台办公领域也得到支持。总帐可以在会计领域得到更新。除了计价和应价/延期方法之外,它还具备灵活的付款处理功能。

3.贷款管理。贷款管理可以有效地输入和管理贷款,根据设计,它通过将典型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来方便货款管理。从对有兴趣借款方贷款出价的生成,到作出决定时合同的起草,以及整个附属担保管理到传递信息至财务会计,所有阶段支持简化处理活动。由于可以灵活地决定贷款条件,它甚至能够处理最复杂的利息和偿还条件。当进入到起草标准合同时,可以借用大多数预设条件模板和贷款参照模式。

状况管理功能可以编辑现有的合同。合同数据更新很方便以考虑合同的变化情况和非计划交易情况,且能够自动生成新的合同价格以及必要的信函。

可以具备许多工具支持贷款会计核算,如手工和自动借款人数,轻帐过帐,结算工作和状况评估。除了明细帐管理之外,贷款管理还可方便客户欠款科目管理,从而提供同财务会计的接口以确保传递相关的过帐信息。还有,因为贷款管理同企业理财是集成在一起的,可以即时知道贷款对清算或利率风险的影响。

4.市场风险管理。在企业理财管理中,市场风险管理在确保公司的竞争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流程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反馈环路,包括数据收集,风险测度,分析和模拟,以及动态金融工具计划,此流程同其他企业理财和公司职能机构是紧密关联的。其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及其相关作用关系需要强有力的工具来支持。

市场风险管理起一种带监控和管理功能的集成化中央控制台作用。访问现行和未来资金周转情况,以及己经处理的财务交易信息是绝对必要的,结果是公司诸如采购或销售等各部门资金周转情况的现金管理部件形成了市场管理的基础。为风险管理目的,公司所有运营部门的资金周转情况都能了解到。进而所有在企业理财方面管理的财务事项处理都能够同运营部门产生的资金周转情况一起进行评估。

它还具备各种手段来分析和评估利率和货币风险。市场到市场,有效比率和有效收益计算多是基于最新市场数据来进行的。这些数据是通过数据馈入、上载、以及通过财务事项处理或状况来获取的。通过模拟市场数据来确定风险结构。利用模拟的事项处理,可以测度和比较替代易策略的影响。根据统计概率,风险价值分析可以确定财务状况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