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用有机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是关系着学生能否理解接受课堂知识的关键。由于现代有机化学与各学科间的交叉关系进一步发展,尤其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关注前沿知识,把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例如:自由基是有机化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生命科学常用的术语,我们在教学中将自由基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产生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立体异构现象与医学中经典事例结合起来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医学专业学生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这些内容所占的教学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但前沿性与医学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一定要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应淡化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制备等纯化学反应和性质内容的教学,加大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反应规律的教学。我们牢牢把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先把不同类的有机物的结构特征讲透彻,引导学生去发现“此类有机物主要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的问题,然后在与学生探究“这类反应是怎样进行的”的问题过程中运用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反应能量变化、过渡态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来分析反应的活性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把医用有机化学中六大基本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等基本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学习和研究生命体中化学变化规律奠定基础。另外,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前后关联知识点,使每堂课的内容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然后围绕它讲清楚。例如讲解“环己烷的椅式构象”这个知识点,六元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环状结构,是许多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其中椅式构象中直立键和平伏键,它们在椅式构象中的排布规律,椅式构象的转环后变化乃至椅式构象的画法都非常重要。我们借助视频和三维动画把这些内容讲明白,学生掌握了并能正确地画出椅式构象的透视式,就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少点迷惑,用节省下的时间去理解更深刻的知识内容。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优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平台的完善,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持。这要求教师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去充实有机化学课堂的信息量,能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有所减少,但不能降低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反复审视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精心优化教学设计,制作了《有机化学CAI教学课件》和《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这些课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Chem3D、Flash等软件演示了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并形象地模拟了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将以往平面的和相对抽象的讲解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使用Firework、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网络课程,其特色是将整个教学软件分成预习与自学、习题库、知识拓展、立体结构演示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中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其中关联部分又做好链接,把3D动画、视频等丰富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软件进行自助式学习,巩固了学习的效果。《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和《有机化学CAI教学课件》曾在国家级、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课件已被多个院校引进,师生反映良好。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医用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上合理使用是必需的。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就要将教学设计做好。我们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思考互动的设计以及对知识点延伸拓展程度的把握。例如讲解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前10分钟内先做一个陈述,然后老师与学生就“电子效应”的成因、传递的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讨论之后,老师讲解时注意把“电子效应”对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作为经典例子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中重要性。最后,师生一起比较归纳“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这两种“电子效应”的不同之处。这其中老师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的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这些知识点。
3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习资源大为丰富,大学生已有很好的获取知识途径,他们的学习模式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我们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营造和谐、合作、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可以自由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对映异构与药物的生物活性”时,这个知识点的本质就是再次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引导学生分析了对映异构与顺反异构、构象异构的异同点,使学生掌握了对映异构现象的一般性,而为什么对映异构体会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甚至有的异构体没有活性,这一内容没有专门讲授,则是根据医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医学专业知识,有意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撰写小论文进行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对映异构”知识点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要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时应多些微笑,语气和蔼但要有激情,切忌平铺直叙;有时需要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这些举止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老师在课后应主动与学习状况不理想的学生谈心,耐心地倾听,悉心为他们指导。
篇2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医用有机化学》仅仅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老师主宰着课堂提问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几乎不提出任何问题,课下与学生也很少交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重“学会”,轻“会学”。备课中,老师比较重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轻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化学知识基础。再加上分段上课,知识点的衔接不当,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不强,老师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学习《医用有机化学》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认为《医用有机化学》的内容太枯燥,与实际联系不大,以后没有多大用处。近日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医用有机化学》的兴趣。对09级临床专业某一合堂班(总人数为223人),发放问卷223份,收回问卷222份。在大一所学的课程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只选一门)。学生非常重视与医学关系密切的课程,如《人体解剖学》或人文学科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对数、理、化、生等课程兴趣不大;对《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仅占7.66%。因此,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及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学改革探索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单纯培养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观念,把“维持性学习”的陈旧教学观转变为“创造力为本”的创新教育观[3]。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创新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技巧、语言艺术、教学方法、教学热情、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教师特有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对知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去激励学生,以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关心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医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2学要求根据教育部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职责的精神,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决定对医药专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组织、实施立项研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制订获得立项,我教研室参加了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统一制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目的与任务、参考学时、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处理建议、考试考核办法等。受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医学化学学会于2011年3月11至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教学研讨会,深入研讨并通过了“医学专业化学及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3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激励学生学习与创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迫切地去追求知识[4]。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医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穿插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机化学在生活或社会中的典型案例,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或讨论,培养学生化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愉悦情绪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学生身心有着潜移默化、深刻有力的影响。积极、愉悦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信心并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消极的、抑郁的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希望或陷入不适度的焦虑状态有损健康[5]。为此,我们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课前课后多与同学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拘谨、畏难情绪及部分差生的自卑心理;利用教学艺术及技巧,营造宽松、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寓教于乐。
5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精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集体备课时,经过反复研讨,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纵线以各有机化合物为序,横线以各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为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多维的知识体系。如有机理论的主线:路易斯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有机反应的主线: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游离基反应又分为:游离基取代、游离基加成。离子型反应又分为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和亲核加成。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论与实验的联系、与后续课程学习的衔接、在医学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发展最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等。确定每一章节重点内容,补充教材上没有的重要内容,或专业、学科进展的前沿内容,删除教材上的重复内容或后续课程将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制订教研室集体教案。
6灵活运用教法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较有影响的教学法有多种,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优越得多,并各有优点及局限性。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为何,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气氛不够活跃,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集各教学法之优点,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如问题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现代课堂讨论法)、“精讲—多练—及时反馈”三段式教学法、创新思维教学法等。通过巧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巧用辅助手段应用多媒体CA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6]。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医用有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在课堂教授中插入了大量动画素材。如环己烷椅式构象与船式构象的转化,SN1反应、SN2反应、E1反应、E2反应的机理等。再如在多媒体教室教师用机上,我们装上ChemOffice软件,在课堂讲授中随时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个角度来展示各类化合物的三维立体结构。突破微观限制和时间、空间限制,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可以将课堂上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形象地用计算机模拟处理,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成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形象,增强了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活泼,既解决了化学原理抽象、分子结构复杂、有机反应繁琐的困难,又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不足,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教学双边关系处理得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科研融入教学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需要科研促进。将教师的科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如讲到取代羧酸时,将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医学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9创新实验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全面考虑医学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摈弃陈旧的、低层次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了现代化学以及与分子医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体现了当今医学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为兼顾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统筹安排,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均为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由原来3个学时(单个实验)改为4个学时(综合实验),实现了实验内容的创新,节约了实验学时,提高实验教学效益。每次实验结束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给出实验成绩,并将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期终考试成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成效
篇3
>> 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浅谈有机化学教学 浅谈有机化学的教学 “有机化学”网上教学的实践探索 浅析有机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 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生物有机化学的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点滴心得 构建新型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究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反思 浅析高中有机化学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对有机合成的研究 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学教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整合教学策略 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有机化学》教学新思路探索 浅谈医用有机化学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目前只有英文版的,主要支持Windows系统、苹果的Mac OS系统以及Unix系统。从软件介绍可知其主要功能就是建立虚拟的可视化的三维分子模型,方便观察分子空间模型及比较分子之间的性质。笔者对该软件使用的体验是:界面简洁,操作容易,使用方便。软件下载后,只要用鼠标双击安装文件就可以自动安装完成。
1 eChem的主要功能
eChem软件的主要有三个功能: Construct(构建)、Visualize(观察)和Analyze(分析)。Construct(构建)即可以方便自主地在工作区创建有机分子结构,软件自动形成三维的分子空间结构(默认是球棒模型),通过移动鼠标,就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空间结构(见图1)。此时如果点击Visualize(观察)菜单,软件底部的下拉列表就可以方便地对于所构建的分子模拟出球棒模型(Ball and Stick)、键线式(Wirefram)和比例模型(Space Fill),非常直观(见图2)。当按住鼠标的左键,就可以自由地全方位旋转窗口中的三维分子模型,观察到分子的三维空间和各个原子排列状况。当选择Analyze(分析)模块,软件会提示“Do you want to analyze just some of your molecules,or all of them at once?”(是否立即分析全部或部分分子?)这其中有两个选项,一个是部分分子(Some molecules),如果选择了就可以选择特定的分子进行性质比对;如果选择了所有分子(All molecules),则会把所有已经创建的分子进行比对;比对的内容是这些分子的参数,如熔点、沸点、分子量、原子数目、碳原子数量、偶极距、表面积等,便于分析了解构建分子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子组成状况(见图3)。在操作中可以通过Choose Property(性质选择)项一个一个地列表出来,如果所选择的数据没有,就显示Unknown(未知)。
图1 eChem的构建(Construct)界面
总之,eChem软件简洁、小巧、实用,由于该软件是共享版的,不需要授权(License),可以免费共享给同学们课后自习和复习之用,也方便同学们自己来研究探讨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升学习兴趣。
2 eChem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软件非常方便地显示三维立体图形的特点为学生讲解和演示了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该软件进行有机分子的物理性质和立体化学的分析与讲解。
图2 eChem的观察(Visualize)界面
图3 eChem的分析(Analyze)界面
2.1 性质列表比较
有机化学结构复杂,性质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合适的分析(Analyze)列表对照,可以很好地比较各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等),如图4(右)就分别列举了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熔点、沸点等物理参数进行对照比较,便于讲述烷烯炔的物理性质差异;而图4(左)则列举了丙烷和乙醇的沸点差异,从而引入氢键对沸点的影响的讲述。这样增强了学习者的视觉刺激,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的记忆。
图4 (左)丙烷、乙醇性质列表;(右)乙烷、乙烯、乙炔性质列表
2.2 立体化学的空间展示
有机化学的空间展示和立体异构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通过eChem软件,可以帮助教师展示分子的三维空间,更方便地为学生分析分子的空间结构差异。
我院许多学生是文科生,对于空间想像能力不是很强,在讲述烯烃的“顺反异构”时(如图5所示的1-溴-1-丙烯的一对顺反异构体),学生会产生疑惑:氢原子和溴原子为什么不能通过双键碳原子的旋转交换位置?不理解含有双键的分子中会出现顺反异构体?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用eChem软件的立体三维图形,显示了氢原子和溴原子的位置是不可交换的,很好地展示了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很好理解了两个分子的空间结构的不同性和差异性,成功解释了顺反异构体的存在。
同样,在讲述对映异构的时候,可以利用eChem软件显示对映体之间的三维立体结构上的区别,通过把R-对映体和S-对映体的对照,并旋转对映体可以清楚的演示出两个对映体之间是无法完全重叠的,以及它们之间的镜像关系(见图6右),从而帮助学生从立体空间角度更好地理解了对映异构的概念,也方便了教师的讲解。
图5 1-溴丙烯的顺反异构体
图6 (左) 1-溴丙烯的三维球棒模型;(右)R-对映体和S-对映体的对映关系
eChem计算机分子建模软件使得我们能够借助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方便有效地构建分子模型及其三维空间,使教师更加简便地为学生演示分子空间的立体结构以及各种常见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碳原子的杂化和化学键和有机分子比较真实的立体空间模型,提升了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令学生加深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当然eChem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譬如软件自带数据库里的资源(如分子的分子量、熔点等)过少等,但是,eChem依然是一款有机分子三维空间展示的好软件,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有机化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化学专业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中所包括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并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技能。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各专业的基础实验中往往采用各自授课、分专业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缺乏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在理工科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大课堂,在实验教学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1 实现单一教学模式向复合教学模式转变
以分析化学为例,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侧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而实验教学只局限于对现有理论的验证,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分析化学的学科应用造成障碍和误解。同样,有机化学教学也面临相似的问题,传统的有机合成实验往往只是单一地去进行某些有机物的合成及反应过程,而对于合成产物的结构鉴定、产物的应用范围和产物的性能并没有进一步了解,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实验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连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和目的印象不深刻,这对大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为了改变这种由单一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学无可用,学无目的等情况,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单元训练至综合性训练,由成熟的组合式技能训练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的方式,使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和工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以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例,通过选取有机化合剂的合成反应实验来制备某一化合物,比如:有机显色剂等,将制备的有机显色剂进行表征、鉴定;通过将制备的显色剂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的光度分析,让学生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加强两大学科间的联系,实现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融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又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
2 采用实验教学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兼具典型性综合性准确性和新颖性。分析化学是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不同样品中的分析方法也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够针对某一组分或元素进行实验和分析,建立一套完成的分析实验方案。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也需要有的放矢,根据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质来设计实验和产物结构。因此,可以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明确实验目的,又可以用实践结果检验学习效果。由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过程中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创新的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3 建立化学实验结果的检验和反馈机制
通过实验的数据处理和提交实验报告,可以使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能力,还可以从数据中反映学生对有机合成和化学分析理论的掌握程度。在化学学科中,很多理论知识是互通的,彼此间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印证,这就要求学生在综合性实验中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分析,及时根据实验结构进行反馈,及时调整有机化学实验的合成方法和路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是目前化学实践教学中薄弱的地方,而在实践中却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明晰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实用性的关系,必要时可以邀请从事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讲授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通过具体将有机实验产品直接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用于具体样品的分析检测来检验实验结果,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两学科间的紧密联系;将课堂教学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应用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科技创新等目的,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的全面性,有利于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合格、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1 4507)
参考文献
[1] 何可群.分析化学发展历程与高等学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浅议[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90—195.
[2] 吴玲,胡宗球.新时期化学课程教学观的转变—从化学教学大纲到化学课程标准看教学理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135.
[3] 蒋福华.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72—74.
[4] 白慧云,宋建荣.分析化学在药学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80—481.
[5] 唐建设,项丽.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体会[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45.
[6] 丁原红,唐孝炎.加强工科分析化学的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77—178.
[7] 林,陆建平.农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浅谈[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36—337.
[8] 白研,毋福海,陈红红,陈漫霞.医用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4):462—463.
[9] 傅延勋,杨伟华,瞿其曙,徐铜文.对理科化工基础实验内容的设置与改革构想[J].大学化学,2004.19(1):30—32.
[10] 杨琼,张来新,张卫星.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的开设与学生能力培养[J].化工时刊,2010.24(6):76—77.
[11] 张建丽,魏媛,韩冰.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调查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105—107.
篇5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总结如下: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编排与深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很多,但适合药学专业的不多。因此,应该编著相配套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系统考虑,不能盲目选用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辨证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适当压缩经典内容,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要突出医用化学的特色。这部分选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药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课堂讲授的内容仅限于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叙述性内容多于逻辑推理及理论探讨,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记不住”,所以需要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做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科书通常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应用等部分编写,而实际上反应和合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笔者针对药学专业要求不同,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般不作深入讨论,而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药学上的用途三者结合起来讲授。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教学将文、图、声、像、动画各种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虚幻的情景,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单糖、核酸的构型与空间结构时,可以采用模型配合教学。笔者还采用组织学术讨论会、转换师生角色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引入教学中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的方法,如:每学期举行1~2次知识竞赛,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竞赛题目有基础知识题和综合应用题,由老师精心挑选,竞赛方式主要有相互提问、知识抢答和笔试等。邀请本教研室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作评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注重实验课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课时不多,但它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思考:① 实验教学内容应突出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精心安排;②必须强调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反应的原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验讲义和实验室仪器及试剂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试验,认真记录,并完成预试验报告;③实验指导教师应能认真地讲解实验,要有必要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④认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要求记录真实,不得随意涂改;⑤实验结果,即产率和质量应符合指导教师的预定要求,否则应督促其重做;⑥实验成绩的记录应能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只根据实验报告随意给出成绩;⑦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业余时间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既是对实验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水平。将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先提出要求鉴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不是同一章中出现的,可设计几道不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书上提供的方法,自己设计鉴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比,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启发。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改革考试内容,完善评价体系
有机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强、灵活性大、应用广泛和发展迅速的系统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单纯地靠基本知识点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传统教育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体系上则采用了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考试合格,他们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应付方法。这种考试评定办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考试内容的形式应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试,在必须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考试内容的形式,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题。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的习惯,虽然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将期末考试分成闭卷和开卷两部分,闭卷只考最基础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查、会用。开卷考试题目提前一周公布,学生自己准备,考前采取抽签方式,面对老师和学生讲解并回答师生的质疑。将成绩评定量化,分成科学性、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几个指标。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闭卷和开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50%和20%。改革考试内容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下机械记忆和考试死记硬背的局面。
5 结语
有机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倡导和推行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级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21-22.
[2] 张玮,韩.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6):42-44.
[3] 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4] 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5):12-13.
篇6
论文摘要: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高职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医学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与一般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其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在医学上应用,该课程直接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任务。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因此,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教研室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初中阶段只学过很简单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科的分类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属于空白,如果直接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重点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新课程体系,将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打通和整合,例如打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线,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穿插一些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以达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精简学时。为了达到反映前沿、提高水平、强化能力的目的,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理论教学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
2.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过去我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为确保知识的完整与够用,怎样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研究探讨的新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原来的本科压缩型内容体系,删去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适当增加了反映近代药物化学发展的新内容,并增加了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
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精选了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精讲,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即: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而忽略掉对一些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立体化学部分等较深的理论。另外,“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还补充了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例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补充的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调整后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计算。 转贴于
3.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4.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篇7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成为一种负担。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学生学好油画的动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美术教育也在逐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趣味性教学形式,构建新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便做到文化的传承。
情境及意境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将美术教学定位于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努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今后的美术欣赏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其审美情趣,以美术教学为契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作用,为学生增强祖国荣誉感和自豪感。洪凌作为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早期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写生为主,画面呈现出灰暗阴沉之色,而且注重写实,还没有达到写意的高度。但是在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中,洪凌的早期作品从既写实又写意,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中西绘画语言,致力于意象山水画的创造。
二、实践性活动在油??课堂中的应用
我国大学美术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生动活泼的实践性活动,很多教师都以理论教学加上较为单一的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了课堂的枯燥和乏味,继而导致了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油画的兴趣。实际上,美术教学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只有教师单纯的传授教学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小的。在这种被动式的填鸭教学中,学生丝毫感受不到绘画的魅力,又牵涉于学习成绩的束缚,更多的学生只有将死记硬背应用用美术知识的学习当中。这种单纯的理论性的教学完全不符合我们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大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学习要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绘画技巧的积极性,同时也挫败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以洪凌的油画为例,给学生讲解他的作品时将其融入情境教学,像早期《皖南系列》,画面灰暗,略带愁绪,生动的再现了皖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地貌。《渔岛之晨》这幅画作的构图是整个画面的两端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在中部两个石头之间留出了地平线,剩余部分是天空,色调以灰蓝色为主,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沉静压抑,灰褐色的基调。这幅画的空间和透视方面的处理依然是注重写实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赏析,增加学生对这些油画作品绘画技巧的掌握。
三、意境在大学趣味性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绘画艺术中一贯主张意境的表现,从古代到近代,我国绘画艺术家对意境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审美范畴,是通过作品的画面,对空间和时间进行想象,实现情与意境的完美结合。中国水彩画的画家们继承了传统的“随情用彩”的水墨笔画特点,尽力将笔墨和色彩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水彩画材料的选取上进行创新。传统的水墨画中有颜料、水彩、水粉等各类染料,现代工笔画中更是增加了化学纤维及矿物性颜料。在择色方面,现代水彩画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色彩感,而且讲究冷暖色的对比,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水彩画中的光影特点,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洪凌的风景油画恬静淡雅,灵动鲜活,画家准确的把握住了绘画对象的特点,对花草树木,山水景致进行了精致的描摹,“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画家很注重画面的意境,强调画面的虚实结合,以写实性和线条感来突出画作的意境。他的作品中对于自然景致的绘制,纹理复杂,线条的穿插、疏密、粗细,很巧妙的彰显出来自然界景色中生灵的姿势和动态。画中之物神态迥异,栩栩如生,画面中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洪凌油画同样也继承了中国油画的画面及色调所要强调的朦胧之感,以特技而创新,通过将画纸揉皱或者浸渍,摩擦或者划擦来强调画面的肌理感,突出中国油画的写意性和空间感的意境。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北京胡同灰色的冬天》、《琼雪之三》、《云卷碧山》,从画面的整体来看,这些油画作品的诗意化非常明显。
篇8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
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实验内容也相对较多,然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为此,要思考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掌握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为后续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国家开放大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对薄弱
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医用基础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学生来源大多是文科生,大部分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化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尤其是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更甚。而有少数的理科学生则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基础知识水平,存在部分学生“吃不进”、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显现出学生对于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2、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在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之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部分教师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沿袭传统的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讲解模式,有过多的纯化学理论讲解内容,没有将其与后续基础课程进行链接和整合,使之缺乏医学实际特点,显示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过于单调的现象。同时,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实验教学部分过于单薄,课时安排明显不足,并且将实验教学内容大多限定于性质实验和验证实验部分,没有着重培养学生在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学习中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
3、教师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大多是化学专业毕业生,有专业、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然而对于医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将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应用的有效链接和渗透,无法实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与医学、临床护理知识的融合和拓展。
二、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人才培养要求等,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服务工作一线、具有实践能力的护理专业学生,全面推动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要将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结构、内容相链接,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和主体,教师的指导为辅助,顺应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的理念和需求,立足于学科课程之间的链接性特点,注重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的疏导、传递和拓展,使学生完整地建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知识,较好地突破学科模式的界限,创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
2、推进课程教学的模块化改革
由于国家开放大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为此,必须对课程教学理论内容进行精选,要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落后的课程内容,充分彰显医用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医用”主题,优选、首选与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内容,并使之模块化、新型化。具体来说,可以将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如下模块:(1)溶液理论。在这一模块中重点阐述渗透压和缓冲溶液、补充体液中的水及电解质、生物大分子的平衡等内容,剔除溶胶、高分子溶液的纯化学内容,加强医学方面的人体酸碱平衡、电解质方面的知识传递。(2)化学反应基本理论。重点突出对生物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知识阐述,将纯粹的化学反应热效应、分光光度法等基本理论与四大反应平衡相链接。(3)物质结构基础。重点加强与医学相关联的基础知识讲解,剔除纯理论性、与后续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的知识点,如:原子轨道径向分布图、晶体场理论及共轭、诱导效应等。(4)有机化学理论。剔除简单化合物的性质知识内容,添加“医学相关物质”、“手性药物”、“生物制药”等生命化学方面的知识点,使之与糖类、脂肪、氨基酸、核酸化学等知识相链接,为后续生物化学课程知识奠定基础。
3、引入医学理念,创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在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医学理念的渗透,与护理岗位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改进和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水平。如:对于醇类、糖类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可以联系人体过度饮酒的危害性、高糖膳食的危害性以及均衡膳食的重要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课程医用理念和意识,将单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医学工作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课程学习的效率。
4、精讲、细化知识,帮助学生突破课程重难点
教师要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精讲和细化,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启发和点拨,引领学生思维的发散,找寻到正确的、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突破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电解质溶液中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及方法,就要采用精讲、细讲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悟知识关键点,并注重实验课堂部分的细节安排。如:血浆和红细胞的缓冲系中,以碳酸缓冲系H2CO3—HCO3—的浓度最高,具有维持血液PH值的重要作用。
5、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魅力。(1)采用特效技术呈现实验结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现场示范往往不够清晰,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相关的实验操作细节和要领,为此,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特效技术,缓慢、重复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如: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利用反复的特效技术,缓慢、重复再现其变色过程,最终呈现出直观、逼真的滴定颜色。(2)采用立体图形呈现物质结构。对于一些抽象的化学课程知识而言,单纯的讲解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立体图形的展示向学生呈现出物质的结构,帮助学生体悟和理解化学知识。如:关于“对映异构”的知识学习,可以制作乳酸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的立体动画图形,使学生在立体三维的影像之中,把握影像与实物的关系,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点。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化学;教材建设;措施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即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服务模式的转变,由单一的医院服务向医院和社区服务并行的模式转变。其服务内容亦由治疗疾病向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等多元化服务形式转变。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科层次医学人才,学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材建设。教材既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又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医专教材应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定位于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现以我校化学教材的建设为例,探讨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 化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
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检验、临床、护理等院系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化学教材的建设和化学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还将了解化学基本理论、方法在医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新进展,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生理、生化检验等)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我校加快了教材建设的步伐,学校以化学、药剂检验等教研室为核心,共同探讨化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定位不清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转变为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在技能以及服务生产一线。但是大多数化学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缩水版,依然延续过去本科教材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基础理论过多且深奥。如无机化学的杂化理论过于┰樱各类有机化学反应机理难度较大。
1.2 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有教材往往内容庞杂、陈旧,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临床上早已淘汰的方法还列入教材中,而新的知识和方法只字未提。有些化学反应或化学试剂已经不再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及医药领域。例如血糖的检验,临床上已不用班氏试剂,而是借助仪器分析法,采用722分光光度仪的葡萄糖氧化酶法。
1.3 教材与专业脱节
即便是医学专科层次的化学教材,其门类也颇多。临床、护理、助产专业的《医用化学》,检验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美容专业的《化妆品化学》,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处理不当,涉及化学在医药学上用途的编写内容少之又少。 1.4 教辅材料缺乏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与主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如学习指导、习题、实验指导等必不可少。目前,有些教材甚至连实验章节都没有编入,习题与教材的重点内容不相配。
2 化学教材建设的基本框架
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在校领导和教指委的指导下,采纳一线教师和行业专家的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优先选用国家规划,优质国家级或省级出版社的教材,购置专业特色的教材作为馆藏参考书。鼓励教学经验丰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并用于教学。购置或自编与主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借助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构建纸质、多媒体、数字化立体的教材体系。
2.1 教材的选取重在思想性与科学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是教师传道受业的载体。教材要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与培养专科层次医学生的人才模式相适应。教材的科学性是教材的根本要求。选择教材时,优先考虑内容正确,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的教材,同时考虑教材的先进性、实用性。教材应反映本学科领域中的成果及其在医药行业上的应用。其次选取教材也要考量教材的艺术性,那些板块设计新颖,内容直观,语言准确、生动的教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爱不释手。例如,刘斌主编的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通过知识链接板块联系实际,突显了“药味”,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2.2 编写教材时,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坚持“工学结合”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序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注意化学与各专业的联系,注意化学理论及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坚持以“必需、够用”“教师好将,学生好学”为度,重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删减冗长、艰深的纯理论章节,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
2.3 教辅教材的使用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即教科书(课本),教辅教材如讲义、教案、学习指导、习题集、实验指导书等。当然,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数字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我们编写了适合各专业需求的《医用化学实验教程》,并将实验分成制备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三个板块。 按照“同一实验,同样试剂”的原则,整合实验内容。针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实验,如药学专业的阿司匹林的制备,检验专业的缓冲溶液实验,市区水质分析。
2.4 网络教材的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使多媒体和网络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愈加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在学校化学精品课程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等共享,网络教材更为丰富、形象、生动。例如flash演示有毒、危险实验,揭示有机反应的微观过程。建立习题库,开展在线答疑等,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 化学教材建设的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制度
为了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加强我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学校特设立教材建设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教材建设工作,教务处设计和落实教材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使教材建设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我校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制度。从教材的选用和征订,教材供应,编写教材,教材研究与评价,教材的评奖办法等方面,制定详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2 更新观念,深化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社会需求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材建设工作,深化教材改革。
3.3 优选教材,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教材选用和征订是实现教学目的基本环节。选用化学教材时,我们特别注意教材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了解概念和原理,强化应用和技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教研室推荐教材的基础上,优先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或列楣家级、省部级规划的教材。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我校选用的是“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护理、助产、影像专业的《化学》,既有一定的化学知识的广度,又紧扣医学上的应用。例如,渗透压在医学中的应用,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应用等。
3.4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编写教材
高质量的教材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参与主编或编写。学校推荐教学水平高且有实践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工作,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材编写工作。教师通过编写教材,将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丰富教材形式,促进教材的改革,提升了自身素质。学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将编写优质教材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教师评聘、晋职的依据和条件。对主编或参编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材教师,学院给予相应的配套建设资金和奖励。
学校对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专项经费。要求各个系部组建精品教材编写团队,主编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改实践的教授、副教授,参编人员为讲师、助教、实验老师和企业专家,逐步完成教材编写团队的梯队建设。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编写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例如,以我校化学编写团队成员为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指导》和《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江西科技出版社),在省内外相关院校得到使用,并荣获学校教研成果奖。
总之,基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转变,教材建设应服务于 “素质高,知识面宽,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我校将在教材建设工作中抓好重点规划,把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制度,使教材建设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燕群.以学为中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34-135.
篇10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改革;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45-02
1 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分析
医用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对医用化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医用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医用化学课程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医用化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随着社会的变革,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给医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现有的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经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教学中应采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要求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医用化学过去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有所减少,为确保知识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就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医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医用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在“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思想的指导下,医用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需要压缩型内容体系,删去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适当增加反映近代医学化学发展的新内容,并增加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2 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曾经有段时期,高职单独招生指的是面向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单独组织的高考,考试报名范围被限定为上述三种考生;目前这种考试形式已发生了改变,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考。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同生源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基础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重视实践技能既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宗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源基础差异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改革
从内容上看,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无机化学部分主要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等方面;有机化学部分主要包括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等方面。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在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必然要求我们精选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授课内容,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充补一些医用化学边缘学科的内容,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相对独性,受其影响,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多为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医用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既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应用需要,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改革后的基础知识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
2.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当今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医用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模型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以及旧的教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事实上,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大力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重点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形式改革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创新精神。因此,医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将采用小组实验的形式进行。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实验设计原理,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若结果错误或不明,应要求学生重做,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在实验中的提问和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既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也以点带面,给有同样问题的学生以提示。对有些只需要了解的理论内容,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3 结语
医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高等职业院校医学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梯楼.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15):22-23.
[2]高静,程艳,邹桂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