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合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合成方法

篇1

关键词: 有机合成化学 学习方法 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有机合成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本科学生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也是高校应用化学专业领域课程。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与生化、材料、环保等学科具有密切联系。有机合成是对整个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主干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1]-[2]。

1.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现代高校化学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钻研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由于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种类繁多,反应复杂,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望而生畏,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但是传统有机合成教学方法与一般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类似,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以黄培强等人编的有机合成教材为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章节:绪论;逆合成分析法与有机反应概览;基于非稳定碳负离子的碳碳键形成方法;稳定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和酰基化;稳定碳负离子的缩合反应;基于有机硼、硅、锡、钯试剂的碳碳键形成方法;自由基反应;极性颠倒;成环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不对称合成;合成策略与复杂目标分子的全合成;有机合成化学的近期趋势。纵观本教材的各个章节不难发现,在教材的开始和结尾均对合成策略进行相应讲解。一般教学方法是分别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最后拿出部分的合成实例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有有机合成设计的概念。

但是,通过近几年教学我发现,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所教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相对其他课程,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且很难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学习记忆,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有机化学讲述的基本知识点;其次,一些同学的学习意识淡薄,只为期末考试及格通过,并试图靠考前突击达到目的;再次,对学生学习监测手段不够高明,期中考试一般不进行,期末考试知识面太窄,难度较浅,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水平。通过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后果: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反应机理题根本无心学习,考试直接放弃,除非从教材中死记,对于合成题基本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再加上匮乏的基础知识,基本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改进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对基础有机化学知识有系统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2.串联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课程内容中找出知识线索和规律,掌握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纵观基础有机化学教材我们发现:虽然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但是章节之间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教材大多以官能团不同对内容进行讲解,通过不同官能团可以将内容联系起来,在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醛酮、羧酸之间我们可以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联系起来,胺类、亚胺、醛酮肟、重氮、叠氮和硝基化合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联系起来。按这样两条主线进行记忆会使知识点显得少了很多,记忆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吃力,有利于同学们学习,但更利于对知识点的运用。我们以氧化反应进行各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例:烷烃通过脱氢氧化可以得到烯烃,进一步脱氢可以得到炔烃,烷烃也可以进一步脱氢得到炔烃,当然要求换成氧化性能力更强的氧化剂。上述三种烃可以分别通过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酮或酸甚至碳和二氧化碳等,但是,选择的反应体系肯定千差万别,这些差别需要我们特别记忆,别无他法,可以死记。但是,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也要求灵活,如同样用烃类化合物氧化合成醛酮和羧酸,对催化体系的要求就大不相同,一般合成醛酮不要考虑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高锰酸钾体系不能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运用,重铬酸钾也不能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运用,那么怎么能达到分级氧化的目的呢?那就是控制氧化体系的氧化性,我们可以用氧化性较低的二氧化锰代替高锰酸钾同时控制一些辅助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这样我们可以同时记住多种不同的氧化体系。

3.统筹相关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在系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们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个系统又明确的框架,对于具体的问题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已知的、简单的原料合成所需的目标化合物。换句话说,利用相同的底物合成相同的产物,但是中间可以选择的路线有很多种,而且不同合成路线需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然而,有了足够知识积累只是学好有机合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高状态,几乎是所有同学都曾遇到的难题。要做到灵活运用,首要问题是灵活掌握,其次才是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同学们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点学活,例如,同样是羰基官能团,在有机酮和有机醛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羰基的活性是由碳氧双键的极性决定的,双键的极性越大则羰基的活性越高,反之则越低。由于碳氧电负性的差异,导致双键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从而引发双键的断裂,即化学反应的发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凡是能引起双键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的因素都可以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活性,不论是醛羰基还是酮羰基及其他含羰基化合物,那么,为什么醛的活性比酮的活性普遍偏高就不成问题了。反之,改变某个条件有没有可能使酮的活性比醛的活性高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想象把酮羰基的一端或两端引入强吸电子的基团,进而提高酮的活性达到甚至超过醛。如靛红这一类化合物的酮羰基的活性非常高有时甚至超过了一般醛的活性,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结构的醛来应用。

4.结语

在有机合成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串联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对知识点进行统筹并能灵活运用。总之,只有把死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掌握,在自己的脑海形成一定的框架,在具体运用中才能手到擒来,才能顺利找到相关切入点,才能在遇到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时,顺利形成相关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我们之所以能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一定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内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思维体系和工具。比如在手机游戏领域,我们是这么理解的:手机游戏正在从三个方面颠覆游戏行业和在线娱乐行业。有了这三个方面,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办法去攻克这个市场。

首先就是技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多点触摸、重力感应等,这都是技术带来的;其次是渠道,不管是微信,还是360,不管是应用商城,还是googleplay,这些都是不同的渠道,他们把这个行业颠覆得非常彻底;第三是用户的使用习惯。我们在手机上看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一个是碎片化,用户的时间被切成一片一片的。另一个是离线,有手机我们叫随时在线,随时联网。只要你攻克了这三点,你就能够在手机上打造一个全民的游戏,尤其是休闲游戏,打造一个全民的娱乐方式。

在具体方法上,我们采用PS模型。这是我们内部的评估模型,也是指导我们研发的模型。这个模型总共是10分。如果某个产品能评估到6分,在市场上只要稍微努力,就能有一个及格线,做到300万到500万。这也是一个团队的生存线。这6分中有4分是传统游戏商最擅长的,他们最擅长把美术做得特别棒,物理引擎做得比谁都好,他们也擅长把数字调得非常平衡,但是在我们体系里这只占4分。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有互动和社会化,手机上永远要重视离线互动。热酷之所以在手机上发现一些规律,是因为我们之前一直做社交游戏,所以对社会化这块比较钟爱。

此外还有情感化,这是金字塔的最顶层,这是最难做到的一点。我们认为,要打造一个全民的游戏,如果不能让用户融入到这个产品中,不能把产品的因素融入到用户的生活和情感中,这是不能成功的。

手机游戏遵循三七法则,最初的产品设计占30%,后期的运营占70%。平台公司能参与的就是后期的70%。但是前期的产品设计,是让一个产品从“0”走到“1”的必经过程。有了产品设计之后,运营才会十倍、二十倍地逐渐放大。

不管是在端游时代,还是页游时代,甚至是做APP的时候,我们都十分重视渠道运营和产品运营。还有一个运营,大家可能还没关注到,就是立体营销。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更高级别的产品运行。

篇3

关键词:物资核算 计划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

近年来,随着煤电双方供求关系的市场化以及工业发展用煤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炭价格一路飙升,给火力发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经营压力。同时在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转变为从紧政策的引导下,存款准备金率多次提高,各银行大幅缩减融资规模,这又大大提高了火电企业的融资成本,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

在困难面前,电力企业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争取电量多发多供,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供电煤耗和热值差,节约燃料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努力开源节流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力度,挖潜增效。本文从XX公司材料成本核算方法入手,通过改变材料核算方法,由原来的计划成本法变更为实际成本法,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材料成本控制,进一步规范物资管理目的,及时准确地反映材料成本的支出水平,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1.实行计划成本核算的背景和弊端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取得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这在价格相对稳定、变动不太频繁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并且当时采用手工记账,工作量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物资在当时财务核算的技术力量以及物资管理方面都是不能满足的。

计划成本核算法,是企业就“原材料”等存货核算而采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粗放式的核算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弊端有:

1.1目前物资市场价格变动频繁,每年调整一次或几次计划价已经跟不上价格变化的形势,导致计划价与实际价差异加大,材料成本差异率加大。

1.2计划成本核算情况下,物资使用部门不能真实了解领用材料的真实价格,不利于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公司采用物资管理软件进行物资的收、发、存管理,涉及到很多部门,但从物资管理软件中,看到的是物资的计划价,和最终反映到财务账上的实际价之间有差异,因此物资使用部门和管理者如果直接从物资软件中查询材料支出成本是不准确的,不利于对材料成本的管理。

2.实行实际成本核算的优势

2.1实行实际成本核算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材料采购、支出及库存价格

实际成本法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

而计划成本法是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都按企业制订的计划成本计算,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会计科目反映,期末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实际上最终反映的也是存货的实际成本。

2.2实行实际成本法的账务处理简单,使会计核算工作更为方便简捷

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后,财务部门不用再通过“材料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而是直接按材料实际成本入账,使会计核算更方便简捷。

而采用计划成本法的企业要先制定各种原材料的科学合理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原材料的分类、各种原材料的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出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内,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分类登记。

平时领用、发出的原材料,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如果上月的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十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十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对存货日常核算采用何种方法,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要遵守前后一致的原则。在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对于成本差异的分摊方法,一经确定之后一般不应变更。

2.3按实际成本核算,物资使用部门能及时了解领用材料的真实价格,并能及时与物资采购部门沟通信息,有利于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实行实际成本核算已具备的前提

3.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两种方法,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改变物资核算方法符合财务制度要求。

3.2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在物资管理的投入,研究开发了物资管理系统软件,对物资核算实行电算化管理,物资核算更加方便、更加准确,这为实行实际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保障。

鉴于上述情况,公司将材料核算由计划成本法变更为实际成本法,变更后,物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都能从物资管理软件中随时查询到材料的实际收发存情况,有利的控制了材料支出成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和谐;发展;城市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增加以及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促使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不断变化。在近年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和谐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许多地市的城市规划中并没有将节约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纳入其中,从而导致在城市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从而加速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守和谐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根据面临的环境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将和谐生态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

1.城市规划方案

温州沿海产业带的全面策动,包括新经济开发区的划定,新的高速公路复线的兴起,代表城市未来走向滨海时代。平阳县正大力策动沿海产业基地的发展,包括机械装备、优特钢等临港产业,昆阳——榆垟——宋埠——西湾沿海产业服务带的建设,将会带来平阳县的发展的跨越。

在此引导下,县政府提出了“两轴四片”的发展重点,将平阳县昆阳城东新区作为统筹平阳东部城镇发展的首席运营核心,以未来城市行政中心区的全面开发建设提供城市发展的新契机,带来昆阳镇乃至平阳县建设生态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的全新建设理念。

在《平阳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根据平阳县域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新时期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县域中心确立和加快昆鳌组合城市的形成两大重点。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重新审视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与结构转变,明确平阳县城市中心,进行重点、集中建设,加快实施。避免建设分散、中心功能不集中、中心辐射能力弱等问题。通过中心的建设,加快中心要素集聚,不断增强城市中心的功能,从而辐射全县,乃至闽东北地区,带动县域整体提升和发展。并且突破自然条件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影响,构建昆阳和鳌江之间的多通道联系,缩短昆阳和鳌江的地理距离和心里距离,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功能完善、结构清晰、协调统一的中心城市。

近几年来,通过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昆阳镇的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还仅限于旧城区的内部优化。相对于目前昆阳镇的发展态势,缺乏必要的支撑点和拓展空间。同时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出现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两难的选择问题。此外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忽视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从而出现了重复建设以及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鉴于以上问题,昆阳镇在进行新城区建设中逐渐探索、总结了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于城市规划方案中。下面就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的原则一级城市规划方案优化措施展开论述。

2.基于和谐理念的城市规划具体原则

(1)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重要内容,兼具经济生态与自然生态双重属性。加之我国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的30%,为此合理、科学的利用城市土地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要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基于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不同土地的最佳利用功能,从而对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以及其他用地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为城市的下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城市所主导的产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及方向,为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生态产业的建设,从而打造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局面。

(3)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在仅仅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对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进行设计,从而确定区域内部成真的等级、规模、作用以及地位等,从而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部的各个城镇的发展,促进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4)融入自然元素。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一定要具有绿色城市、以及山水城市的特色,将绿化、水景等元素进入城市规划建设中。

(5)发展和谐住宅小区。和谐强调“以人为本”,为此要通过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来为市民创建一个整洁、安静、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6)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城市管理系统。和谐城市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为此法规在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建立生态城市、和谐城市管理系统要突出立法、司法以及守法三方面的管理。

4.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案优化措施

4.1强化城市地域特色规划设计

(1)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进行安排部署,从而时间以及空间上进行协调,达到和谐发展。旧城区的改造或者是新区的建均必须纳入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从而结合城市建设的目标、结合城市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最终确定城市地域特色。在进行旧城改造中要注重对地域特色建筑的保护,减少大拆大迁,为后人留下余地。

(2)强化城市规划体现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反应的是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以及精神风貌,为此要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特色文化融合到规划中,而我国目前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提下除了弱文化趋势。

4.2融入高科技

城镇作为经济以及人动的中心,同时也是污染集中区域。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中要通过运用先进的排水、除污以及科学的布局、管理方式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重心是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控制可能带来的污染。同时在建筑节能、智能交通、新型材料、住宅产业现代化等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加大先进材料、技术的应用,实现规划建设的和谐发展。

此外还要在规划设计中使用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推进节约用水、注重区域规划以及水污染的防治,做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尊重。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各地市大中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始终贯彻落实和谐发展理念,通过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当下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走错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凸显人行、区域发展协调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各地市在进行城市规划中要避免盲目的照搬其他地方的建设路线,要发现自身特色,在自身优势上下功夫,从而实现城市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景岩.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环保节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 姜英春.城市规划设计如何体现环保节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3).

[3] 刘宝军,王志东.如何强化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惫.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6).

[4] 寇九贵.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0.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措施

水利工程是能源供给,改善水生态,防控农业自然灾害的主要设施,其施工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周期性,涉及到众多建设资金及施工人员。水利工程施工中,一方面要确保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又要着重做好施工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以此保障水利工程达到质量和成本的双重优化。

一、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环节凸显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在工程周期设计上不够科学

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在对水利施工周期的设计环节,存在过于注重建设进度,盲目压缩施工周期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投资者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认识不全面,单纯认为压缩施工周期能够使水利工程尽快运营,以在最短周期内回收资金。事实上,压缩施工周期一方面可以将支出成本有效缩减,但另一方面施工周期的缩短,又需要各类施工资源,如人、财、力提高周转效率,如出现人、财、力等因素的滞后,反而会带来工程成本的上扬,从而使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适得其反。

(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情况相脱离

水利工程施工在制定施工设计方案时,需要及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施工区域地质状况、水文条件的现场勘察,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1]。从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存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情况相悖的现象,对各种工程制约因素未加以全面统筹,由此导致在施工开展过程中极易出现施工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进而损害水利工程施工设计阶段成本方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现场勘察工作不细致的现象,使得勘察资料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各类信息,基于这些资料而作出的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方案,其科学性、准确性、实效性都有所不足,由此会给水利施工后续投资造成偏差,最终不利于水利工程总体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的设计概算应用不力

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成本控制需要着重运用设计概算这一成本控制方法,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质量。设计概算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设计概算,能够反映出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及管理质量,也能够对水利工程整体投资行为加以约束。但从实际情况看,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并未将设计概算放在首位,一是未将水利工程施工各要素,如人员、设备、技术、材料等全面纳入到设计概算中,二是设计概算中对资金的调配及监督质量不高,致使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的方法措施

(一)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进度周期、投资成本、工程质量的有机统一

水利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制定的成本方案直接制约影响水利工程后期各项投资计划,因此,设计单位要在提高对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前提下,着重处理好水利工程施工设计进度周期、工程质量及投资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2]。一是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及施工环境,科学确定施工建设周期,将水利工程施工各阶段的具体实施周期加以合理统筹规划,避免出现赶超进度而带来成本的大幅波动;二是要注重通过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手段,确保水利工程后期施工的质量水平,以免由于水利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导致工程验收出现问题,进而增加水利工程投资成本;三是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常出现的投资失控问题,借助限额设计来优化投资成本。水利工程牵扯到众多的施工要素,各要素错综复杂,要确保各施工要素能够在预定的资金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应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设计限额,通过设计限额,将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成本加以严格控制,使水利工程的各项预算有序实施。

(二)做好水利工程现场管理工作,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匹配度

首先,水利工程在施工设计方案制定前,要做好水利工程的各项前期勘察工作,对制约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的各项要素加以全面分析,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制定的准确性,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其次,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要对影响其成本支出的重要因素加以确定,做好其成本及质量控制。在这一环节,要侧重对水利施工的材料强化管理,优化水利工程的材料费用,应注重做好以下要点:1.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做好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避免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而增加工程返修成本。2.水利施工材料在进行领取、归还、转移的过程中,应规范清点及相应的记录填写工作,并设置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及审批人员,避免出现材料的冒领冒用。3.定期对水利工程施工材料进行盘点,避免材料出现积压及浪费现象。4.对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使用规范加以强调,以免造成因施工材料使用不规范而导致出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进而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及工程二次返修。

第三,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涉及的众要素加强管理,如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序等严格规定相应的操作标准,使施工众要素能够在科学、高效、规范的范围内被调配和使用,从而使水利工程的成本支出遵循特定规律,优化成本控制水平。

(三)运用定额预算及设计概算的成本控制方法,强化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

现阶段,衡量工程成本造价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依据是预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也应通过采用定额预算的方法,对施工设计成本加以控制。在水利施工企业制定水利施工设计成本方案时,要重点考虑施工企业的实物量消耗定额,结合企业的实际施工水平,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质量等各环节制定出相应的定额标准,通过定额标准,来对施工设计环节产生的消耗量加以对比,查看成本控制是否具备高效率,如消耗量超出定额标准,分析其原因,及时加以改善。

此外,在设计概算的使用上,一方面要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的成本浮动情况加以预估,留出一定的成本波动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注重采用横纵向对比的方式,借助国际通用的模糊比较方法对施工设计阶段的各项成本支出加以估价[3]。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人员可以选取与本工程类似的水利项目工程来作为对比标准,对其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艺、施工成本投资等资料加以研究,结合对比项目的价格水平及本项目的价格水平情况,对项目之间呈现出的成本差异加以分析比较,然后以此为基准,对本工程施工设计的成本加以补充完善,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结语: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投资较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做好相应的成本及质量控制,以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水利工程涉及到较多的成本风险因素,设计人员应重视通过控制工程进度、实施定额预算及设计概算、优化施工材料、设施、技术、人员成本支出等方式,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的质量,找寻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董文斌,樊涛.浅析数据整合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147.

篇6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认真解读课标、深刻理解教材并考虑到考试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知能实际和心理需求对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进行的多课时整合性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其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过对同一主题多角度、多层次、不同方式的学习,将“点”状态知识结构化组合,将碎片式能力贯通性培养,将散落的科学观念统摄型建构,其目标指向为促进学生多元整体性认知结构的形成。

“有机合成”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安排在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的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四节,以有机物的合成为目标,复习各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基本有机反应的应用过程中,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途径,理解有机化学的价值,促进结构观、联系观、转化观的形成,而在后续“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教学内容中,教材又从合成方法和合成原理的角度作了进一步拓展和系统化,知识应用的深广度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面对的有机合成问题,通常包括基于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合成方案的解析和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合成方案的设计,从对化学科学的理解、信息素养、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能力等学习和评价要素看,“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制高点和生长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绝佳素材,因此,将“有机合成”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的主题是合理的,更是必要的。

1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机合成方案的解析与设计。从知识的精髓看,两者是一致的,都是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从面临的问题看,合成方案的解析侧重于通过对已知方案中未知物质的分析、线路的评价和探究结果的表达,在方案的理解和体会过程中达成逆合成分析法的形成,而合成方案的设计,则是通过新合成方案的构造和反思优化,在逆合成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两者对素养与能力的要求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再从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过程看(见图1所示),两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融合性。

依据以上分析,“有机合成”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以有机合成为主线,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转化等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以合成方法原理和特点的分析为重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有机合成的本质、价值,培养问题解决策略,提升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念。

本单元的设计教学时段为三课时,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为:第一课时,整理回顾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本质;关注有机物碳架的构建和官能团引入方法;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穿插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培养。第二课时,在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转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产实验中的合成方案的分析评价,体会有机合成的含义,学会多种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第二课时是将第一课时中掌握的系统化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由此形成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将对综合性更强、开放度更大的有机合成方案的设计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第三课时,综合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各种问题解决策略,完成对新物质或功能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案设计;体验有机合成在生产、生活及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2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单元学习主线的设计和课时学习活动的设计。

基于单元教学总体目标,本单元学习活动主线设计为:官能团与有机物的转化,在分析各种有机物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有机物转化的本质,进而形成官能团转化的系统知识和基本策略合成方案解析,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分析、评价真实背景下的实际合成方案合成方案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造科学合理的合成方案。

基于课时教学目标服务于单元教学总体目标的原则,课时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保持单课时的独立性又要关注前后各课时之间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达成、知识和能力的递进性和螺旋式上升,鉴于此,本单元课时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1)回顾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从化学键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决定性作用,从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理解有机反应的本质。(2)以有机代表物间的相互转化将各类官能团的联系系统化。如要求学生以有机代表物为例,用方程式说明“醇醛酸酯一条线,乙烯联系一大片”的含义。(3)设计恰当“问题串”,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教学片断1]问题1:①环氧氯丙烷是制备树脂的主要原料,工业上有不同的合成路线,以下是其中的两条合成践线(有些反应未注明条件)。

(问题转化策略、正逆向递归策略)

2. ①当一取代苯继续发生取代反应时,新引进的取代基受到原取代基的影响而取代邻位、对位或间位。使新的取代基进入它的邻位、对位的取代基:-CH3、-NH2、-X;使新的取代基进入它的间位的取代基有:-COOH、-NO2等。

若将②、③两步反应顺序颠倒,也可以得到C,但实际上是不妥的。请你指出不妥之处_____。

②反应步骤BC的目的是什么?

(新信息介入策略、反思评价策略)

3.①多沙唑嗪盐酸盐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沙唑嗪的合成路线如下:

EF的反应中还可能生成一种有机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由F制备多沙唑嗪的反应中要加入试剂X(C10H10N3O2Cl),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②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途径有哪些?

[师生交流]见图2所示。

(式型匹配策略、模型建构策略)

(4)学习反思,由官能团间的转化反应到新物质的获取策略进而引发对合成方案的关注。第一课时作为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整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地以内省式的独立思考、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展开,教师主导问题的提出并作为问题讨论的首席参与者,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提出核心任务,应用逆合成方法的原理解析有机合成方案。把第一课时获得的学习成果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检验反馈、拓展应用。选取经残缺设置后的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真实的合成方案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物质分析原料的正向推衍、产物的片断解析、新信息的合理插入、官能团的正逆向对接,直至全部合成线路的贯通并将分析结果运行检验。线路分析合成顺序的科学性、合成路径的简约性、目标产品的产率、环境保护等。准确表达按要求正确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识别反应类型等。

[教学片断2]问题1:尼龙-66被广泛用于制造机械、汽车、化学与电气装置的零件,亦可制成薄膜用作包装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中间产物E给出两条合成路线)。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②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

(3)写出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试评价中间产物E的两条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合物B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原料任选):_________。

(知识应用,在分析、判断、比较和评价等过程中提高分析性思维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交流]略

2. 以苯乙酮为原料的苯氧布洛芬钙合成路线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一:氯化亚砜(SOCl2)可与醇发生反应,醇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而生成氯代烃。

信息二:已知:

(1)写出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的结构简式;

(2)写出苯乙酮的其他同分异构体(必须含有苯环和羰基)

(应用多种问题解决策略解析有机合成方案)

[交流](1)物质分析的策略与过程:见图3所示。

(2)同分异构体书写(见图4所示):

合成方案的解析是对第一课时知识和方法的拓展、组合型应用,而合成方案本身又是第三课时方案设计的范例,方案解析过程中形成的问题解决策略对第三课时学习活动具有内在的支撑价值,因此,本课时在全单元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为问题解决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第三课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设定问题的综合度,提出若干目标产物的合成方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合作、小组间比较优化、个体体验内化等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本课时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目标产物的合成为问题背景,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和各种问题解决策略,依据逆合成方法的原理,在联想创新中设计方案,在比较评价中优化方案。本课时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

[教学片断3]问题1:香豆素( )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可用于配制香精及制造日用化妆品和香皂等。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以

乙醇和邻羟基苯甲醛()合成香豆素的合成方案。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本单元教学设计始终定位于以有机物之间官能团转化的知识为载体,通过合成方案的解析与设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策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所以,本单元设计了两类反馈检测题,一是对给定合成线路的解析,以考察学生对逆合成方法的理解水平;二是合成方案的构造,如“有机玻璃、涤纶的合成方案设计”,以考察学生对逆合成方法的应用水平。

3 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

单元教学主题的确定要突出“生本性”。课堂学习过程是师生和谐共创的心理能动过程,特别需要注重师生间的内在心理共鸣与外显教学共振的和谐统一。因此,一定要重视 “学情调研”,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学生当前已有的经验、思维方法和态度及心理需求(包括应对考试的需求), 把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加强、认知结构的有效改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直至化学科学观念的有效形成,作为我们单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走近学生,通过作业与考试分析、学习过程观察、交流与访谈等,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想法,师生共同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设计要落实整体性、发展性。一方面单元教学应服务于学科整体知识系统的理解、科学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另一方面“单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自然具有整体性特征。单元内课时教学活动服务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各课时教学活动中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发展性。如“有机合成”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应落实在理解有机反应本质,将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结构观、转化观、应用观,培养问题解决策略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发展性则应落实在官能团转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合成方案、应用知识设计合成方案的学习活动预设中。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系统工程 高校德育模式

1 引言

行为反映思想,思想支配行为,引导思想就等于转化了行为,大学生的思想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系统工程的属性去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特性和社会实际形势需要,按照德育模式运作的机制,构建一套现代德育操作体系,可以切实发挥德育的有效性。加强德育实践模式构建、做好预警体系和德育科学规划工作,可以将系统方法与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以当前德育运行体制为突破口,注重整体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科学决策、层层渐进,加强德育活动过程的规范与控制,克服德育的僭越,搞好德育前瞻性研究,从而全面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2 运用系统方法和工程手段使高校德育模式最大程序化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和工程手段可以使德育实践模式更具有可控性。从工程技术出发,对德育活动程序进行科学定位,可以分为:

(1)明确目标。运用系统工程解决复杂的高校德育模式的预测、评价、计划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必须要弄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目标、范围,条件、要求等,即必须首先明确工作目标。一般说,工作目标是由国家或其他主管部门提出的。如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就是由党和政府提出的。但是,由于客观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加上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使提出任务者只能说明目标的一部分或说出笼统目标。这时,就得需要从事德育模式实践的人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分析之后,才能清楚。

(2)调查研究。要精确地分析各种具体道德系统,如区域道德建设系统或整个国民的道德信念、活动等系统。必须把握反映这些系统的某些基本情况——关系数据或信息,然后,依此制定该系统的现实基本发展状况,描述出它的基本结构,再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考察。这些数据或信息,最好是德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调研来取得的。它更客观和准确,是通过各种统计部门或书面问卷、重点走访取得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作为研究时的重点参考。要在每次调查之前确定好具体目的,安排好行为计划和应急措施。

(3)建立模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把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分类,研究优选,然后根据选择结果及所反映出的基本情况,概略地描述出该系统发展的基本结构模型。由于高校德育模式较之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更为复杂,人的因素在其中起的作用更大,且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又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因此,其模型的建立就应较其他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在对高校德育实践建模过程中,可以根据某一具体道德系统的接受影响和传出影响建立模型。

(4)分析、决策。有了高校德育发展的基本结构模型,就可以依据对它的一定作用和它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了。如可以针对一个学院道德建设发展模型,给它输入一定的新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尺度和思考方式,然后看它在该区域产生的反映,即引起人们的道德关系和活动,以及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有多大的变化,来认定该模型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印证程度,来确定这个模型是否是客观和基本准确的。若是,则应把它固定下来,用于各种模拟试验。有了客观的模型,就可以进行模拟试验,就能够有效地协助各级决策人员,搞好高校德育工作。制定出一系列有效而又可行的德育实践活动发展的最好方式、政策和策略。在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应该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行为方案。

(5)评估反馈。虽然我们使用科学方法对德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协助领导者进行了决策,为德育实践提供了具有重大参考和使用价值的方针、政策或规划,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这种效果究竟能否保持下去?它的优点和缺点到底是什么?如何不断完善它?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把人们观察到的实践结果不断反馈给分析者和决策人员,以便这些人时时对比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情况,对德育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估,检验实施过程,反复修改已有决策,以及行为方式和目标。

3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来加强高校德育过程和体系控制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性,涉及组织、政策、管理、教育等上层建筑因素。系统工程是随着解决各类综合性很高的复杂任务发展起来的。德育实践模式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也基于此点。

3.1 从系统科学的控制论入手看待德育过程

对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要进行系统思考,从反映系统控制科学的出发,启发现代德育控制论的思考,针对人们思想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可以采取系统思考、整体控制”为核心的德育过程理论。

对于有多种发展可能的事物的控制,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网”,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控制目标。这是一个现代控制论的控制能力问题,也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德育工作,也必须承认自己有限的控制能力,寻求科学的控制“网”,以便对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控制对象实施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同样,高校德育也不可能网罗天下,但它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有作为和有效果的,即是有控制能力的。控制论的理论依据是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接受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作用于人。它也符合德育方法论思想,即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旦形成了这样被人们共识的教育“网络”,从内容、载体到方法上都比较符合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能有效地实现德育的目标和功能,真正体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获得满足的价值。

3.2 从系统工程的层次性原则入手看待高校德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理论是20世纪大系统工程实践与科学哲学和一般认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各种系统大工程的工程设计、实施、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总结。因此对于我国高校德育实践也有重大意义。

(1)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技术科学方法论与管理科学方法论,层次性是德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既然系统工程方法论将目标选择与价值评价的问题当作技术管理认识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来认识,这就启示我们,德育的渐进目标也是德育模式的重要问题,要着重加以研究。

(2)我们过去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对于应该取什么样的认识程序模式,是采取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的程序模式,或者是二者同时采用呢?一直犹豫不决。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发现系统工程的认识程序模型与运筹学解题程序(认清运筹目标—确定约束条件—描述目标函数及可行解—构造数学模型求最大可行解—评价其模型及不行解)以及基础科学认识程序极为相似,这就加强了我们在工程德育模式中采用从思想现象入手的认识程序模式的决心。

(3)系统工程方法论启示我们,科学哲学的认识程序模式要具体化。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的对象范围很广,德育工作的内容、手段、方式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分层次地开展工作。这不仅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3.3 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入手看待高校工程德育模式的整合体系控制

不论何种结合方式,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诸如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它是现代思维方式不同于以往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建立起与新形势下实现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德育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在整体德育目标一致的要求下,形成幼、小、中、大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而又相互协调照应,依次递进和纵向发展的目标体;二是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幼、小、中、大学德育相衔接的系统的内容体系;三是构建为实现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要求相适应,并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规律的育德树人工作体系;四是建立能够实现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德、智、体相互渗透的管理体系;五是在探索新时期德育规律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学科理论体系。最后在总体上基本形成目标、内容、管理序列化;大、中、小学一条龙;学校、家庭、社会联成网络;德、智、体育相互渗透;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德育队伍专兼结合;多方力量同心育人的整体格局。

(1)高校德育模式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效应取决于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配合,是否形成教育合力。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尤其需要解决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一致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构建综合育人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参与教育。这些既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又为学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高校德育模式是理论灌输、思想引导、社会实践齐头并进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枯燥的“思品”课变得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在宽松与丰富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全人性。

其次,依托高校所处的地域优势,大力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同时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课堂——基地——社会”等小、中、大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德育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德育模式是政工人员、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局,必须纳入思想品德建设体系的总体规划,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部署,统筹安排。与此相适应的领导管理体制,领导直接抓,教育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学校党、政、工、团、教师、教辅人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4 从主客体系统耗散结构论入手看待德育目标达成。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为先导系统自组织理论登上了科学的殿堂以来。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的新成果,逐渐形成了建立统一的系统学、探索复杂性的科学新方向,并延伸到德育等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成为当代知识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借助系统自组织方法探索思想自组织现象,进而体现在德育客体活动中,对德育内化过程和促进德育模式的目标达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耗散结构的概念是以比利时自由大学普利高津教授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建立起来的。产生耗散结构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①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②系统应当远离平衡态;③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④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是通过随机的涨落来实现的;⑤德育目标达成无疑是一种耗散结构,具有自组织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加强思想自组织机制,搞好德育队伍自我建设和学生“三自”教育,德育目标达成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自行按照某些规定形成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并以其特定方式协同地朝某一方面发展。但是由于德育目标达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高校德育模式,目前尚不可能进行定量研究,只能定性地进行探索,待条件成熟时发展。

在高校德育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摸索阶段,还必须借鉴工程手段和系统方法,完善整个高校德育科学评估体系和技术手段,将定性和定量、重点和全面、过程和结果、短期与预期、自评与他评、确定与不确定等因素结合起来,全力探究新时期德育活动规律,创新德育科学模式。

在构建高校科学德育模式过程中,各系统和要素之间只有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才能形成一个层次控制、逐步规范、甚而达成一个以自组织系统为主的德育实践模式(如附图)。

参考文献

1 吴同喜.构建德育新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 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1999(6)

3 屠蕴雯.论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4 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 教育游戏 关卡设置 汽车专业课程 课程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22

Study on Vehicle Special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Game Scenario-based Assessment Method

WANG Wenle, LI H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Huaian, Jiangsu 223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a of educational games and learning games, combined with the focus of current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take "vehicle structure"which belongs to a curriculum of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course in our college as the object of reform, Through simple and low cost scenario design, take the lead in "scenario game mode"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used in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and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educational game; scenario design; vehicle specialty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

1 教育游戏的应用现状分析

教育游戏属于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严肃游戏”是一种“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因此教育游戏的定义就是一种以教育传播为主要目的游戏,隶属于游戏,但是目的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美国Games2train公司CEO Marc Prensky,一位国际领域的教育技术专家,兼著名的学习设计师和游戏设计师,对教育游戏价值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指出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将改变人们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的传统看法,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理想状态。①近年来,教育游戏在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正在对教育教学、日常生活、管理培训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证明了它的潜在价值。②

在我国,近年来针对教育游戏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教育游戏的话题在各类学术刊物和会议上日益成为热点,广泛受到关注,其价值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现阶段,尽管国内学者对教育游戏理论和实践进行过不少讨论,在游戏的教育应用上也有过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教育游戏整体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目前只是集中在对个别教育案例的开发和设计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③

目前国内外游戏实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近些年来也有少数大学将教育游戏引进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但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本身知识点传授方式就比较灵活,改革起来相对容易。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又对闯关游戏式的大学选修课课程教学考核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尚无将闯关游戏应用到大学专业课课程上的实例和资料可询。

2 当前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分析

随着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改革,而改革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就是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法等等。由此可见,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的课程考核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进行改革,也不容许有半点忽视。④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对汽车检修技术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专业在各大高职院校当中受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新时期的人才需求,结合汽车专业类专业课程具有(包括专业基础课以及核心课)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特点,很多院校针对这些课程都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考核方式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传统的“笔试+实验”这种单一的,不科学的只能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的考核方式,而改革成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的课程考核方式。⑤例如可以通过减少闭卷考试所占比例,增大实验动手能力考核比例,再通过增加一些诸如口试,情景测试等的考核环节的一些新的考核方式的出现,而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就充分说明了当前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确实有待改进。

本文主要以我院汽车专业基础课程“汽车构造”为例,通过详细分析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教育游戏的思想,首先通过进行一些小的、简单的游戏关卡设置,证实了将“闯关游戏”应用到大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当中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部分具体实例。

3 闯关游戏式课程考核方法具体实施

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汽车整体结构及各大总成和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组成汽车整体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组成部分进行讲授和并通过实物拆装,让学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组成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的方式将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出现学生学完“汽车构造”却不认识汽车构件的现象。⑥如果采用现在的“理论+实验”考试方式,虽然克服了传统仅仅以理论考试为主的“一卷定终身”的弊端,⑦增加了通过考核动手能力的实验考核的比例,确实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既能体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体现其动手拆装及认识实物的能力,但是以上两种考核方式在形式上体现出了“严肃性”的特点。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及怯场的心理,反而不利于其真正水平的发挥。

“闯关游戏”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法正是基于想要克服这个弊端的思想而提出的。首先这种课程考核方法基于游戏的模式,在考核过程当中有利有学生心情的放松;其次,通过通过合理设计“游戏关卡”逐层的深度来决定试题的难易程度,整个闯关游戏所有的关卡设置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所需要掌握和识读的要点,又可以包含实训拆装内容在内,在考核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与其它考核方式相比并没有任何的减少;最后,通过时间限定,来稍微增加一些紧张气氛,来控制整个考核环节以免学生过度放松,从而失去考核的真正意义。

典型实例介绍:

(1)趣味拼图关卡。以组成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之一的曲柄连杆结构为例,其考核要点是要让学生识记每个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的零部件的名称及其所在的位置,所以可以首先将整个曲柄连杆机构图形按照其组成零部件的数量以及结构制成拼图,在对学生考核之前将其打乱,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各个零部件拼图按照正确的位置进行组合,最终根据结果给出相应的分数。

(2)密室逃离游戏。将一个或多个汽车维修实训室设置成密室,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其一个一个找线索,例如,在实训室的内部查找一个零部件,找到钥匙的相关线索就在这个零件的某个部位上或者必须将它放到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获得等等。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掌握的零部件的结构的认识及熟悉程度。

(3)模拟驾照考试设置题库。将汽车构造课程确实需要学生掌握和识记的理论知识,而且确实无法用实物形式模拟演示的,将其整合在一起做成题库,然后这一部分通过模拟驾照考试当中题库的形式在利用计算机协助完成,考核过程当中,随机抽选题目,还可以避免相互抄袭的可能性。

4 效果与总结

参照上述基本方案思路,根据实际情况作了相应调整,对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专业选取了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并在应用之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根据反馈及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这种基于“闯关游戏”式的考核方式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在切实体验了该模式的考核方式之后,学生们学习这门专业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地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3)游戏带来的“副作用”――明显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消极被动的状态,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创造性也明显增强。

上述情况表明,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游戏关卡设置,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结果不仅证明了将教育游戏的思想引入大学专业类课程的可行性,而且如果今后借助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关卡设置,在未来的几年内教育游戏将可能在大学专业课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 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7(17).

② 张哲.教育游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

③ 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5.

④ 张梅荣.浅谈高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5.

篇9

会贯通,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反应的目的.同时,通过有机合成题的练习,可以提

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策略1――掌握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一般程序

(1)观察目标分子的结构.观察目标分子的碳骨架特点和官能团种类.

(2)用逆推法设计合成路线――对目标分子中碳骨架先进行构建,然后再引入相应的官

能团,或者先进行官能团的转化,然后再进行碳骨架构建等.

(3)优选不同的合成路线――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选择较短的合成路线.

解题策略2――掌握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

(1)官能团的引入

①引入羟基(―OH)

a.醇羟基的引入:烯烃与水加成、卤代烃水解、醛(酮)与氢气的加成、酯的水解等.

b.酚羟基的引入:酚钠盐中通入CO2等.

c.羧基的引入:醛氧化为酸[和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酯的水解

等.

②引入卤原子(―X):烃与卤素取代、不饱和烃与HX或X2加成、醇与HX取代等.

③引入双键: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引入、醇的氧化引入C=O等.

(2)官能团的消除

①通过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②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等消除羟基.

③通过加成或氧化等消除醛基(―CHO).

(3)官能团间的衍变

常见有机物间的转化与有机反应类型间的关系是:

烃卤代或加成消去

卤代烃水解取代

醇(酚)氧化还原

醛氧化

羧酸酯化水解酯

解题策略3――掌握有机合成中碳骨架的构建

(1)常见增长碳链的方法

增长碳链的反应主要有卤代烃的取代反应,醛酮的加成反应等.

①醛、酮与HCN加成

CR1R2(H)O+HCN

CR1R2(H)OHCN

H2OH+

CR1R2(H)OHCOOH

②醛、酮与格氏试剂RMgX加成

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可得到比格氏试剂多一个碳原子的伯醇;与其它醛作用,可得到仲醇

;与酮作用,可得到叔醇.

RMgX+HCHO[FY(]干燥乙醚RCH2OMgXH2OH+RCH2OH

RMgX+R1CHO[FY(]干燥乙醚

RCHOMgXR1

H2OH+

RCHR1OH

RMgX+CR1R2O

[FY(]干燥乙醚

CRR1R2OMgX

H2OH+

CRR1R2OH

③醛、酮的羟醛缩合(其中至少一种有α―H)

在稀碱催化下,含α―H的醛发生分子间的加成反应,生成β―羟基醛,这类反应称为羟醛缩

合反应.例如:

CHO+CH3CH2CHO

稀NaOH

CHOHCHCHOCH3

―H2O

CHCCHOCH3

α,β―不饱和醛

④苯环上的烷基化反应等

+CH3CH2Cl无水AlCl30~25 ℃

CH2CH3+HCl

(2)常见碳链减短的反应

减短碳链的反应主要有烯烃、炔烃的氧化反应、羧酸及其盐的脱羧反应以及烷烃的裂化

反应等.

例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烯烃,不仅碳碳双键完全断裂,同时双键上的氢原子也

被氧化成羟基,生成含氧化合物.

R―CH=CH2KMnO4H2SO4

RCOHO

+OCOHOHCO2+H2O

羧酸

CRRCHR

KMnO4H2SO4

CRRO+

OCOHR

酮 羧酸

例1 在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羰基化合物,

该反应可表示为:

CR1R2CHR

3

①O3②Zn/H2O

CR1R2O+

CHR3O

6―羰基庚酸是合成某些高分子材料和药物的重要的中间体.某实验室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

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最合理的合成方案(注明反应条件).

H2CCHCH2BrCH2

CH2

CH2H2C

…CH3CO(CH2)4[ZJY]COOH

溴代甲基环己烷 6―羰基庚酸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A反应物反应条件

B反应物反应条件

C…H

解析 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题,要求学生以溴代甲基环已烷为原料

,运用题示信息

合成6―羰基庚酸.本题设计巧妙,将有机合成与信息迁移融合在一起,既考查学生利用题

设信息,解决与有机合成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学生设计有机合成方案的能力.在

较高层次上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敏锐程度和思维的整体性,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

合能力.

篇10

1.1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电动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真空泵;减压抽滤装置;紫外灯;真空干燥箱;电热吹风机;提勒熔点管;圆底烧瓶(25mL);磁力搅拌子;温度计(200℃);微型医用注射器(1mL,5mL)。药品(均为AR级):无水乙醇;0.5mmol/ml苯甲醛乙醇溶液(苯甲醛按比例溶解在无水乙醇后使用);0.4mmol/ml丙酮水溶液(丙酮按比例溶解在蒸馏水中后使用);氢氧化钠;乙酸乙酯;硅胶板;硅油。

1.2合成路线反应式

通过对文献已报道的各种类型二乙烯基酮合成方法的比较,我们设计了一个条件温和、原料经济的合成方法,即以乙醇为溶剂,NaOH为碱,室温下反应合成二取代二乙烯基酮。具体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1.3实验步骤

1.3.1合成在25ml圆底烧瓶中先加入冰水浴后的NaOH溶液(1gNaOH,7mlH2O)搅拌均匀,室温下用微型注射器(5mL)加入苯甲醛乙醇溶液2mL,搅拌,然后用微型注射器(1mL)向体系中缓慢滴加1mL丙酮水溶液,继续快速搅拌,析出黄色固体,TLC监测反应中苯甲醛的量保持不变后(高中教学中可省略此步,而已反应瓶中黄色固体不再明显增加为判断标准),将体系缓慢倒入冰水中搅拌,析出大量固体,抽滤,反复水洗滤饼至洗液pH约为中性。真空干燥后称重,计算粗产率。

1.3.2纯化把前面合成出的二乙烯基酮粗产物放入10mL乙酸乙酯溶剂中,加热沸腾至产物全部溶解,趁热减压抽滤,滤液室温冷却,慢慢析出结晶,减压抽滤,产物真空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

1.3.3纯度及结构鉴定所得纯化产物按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方法,粗测1次,精测2次,确定产物纯度及熔点。

2讨论

(1)合成步骤中粗产率能够接近定量,纯化后产率也在80%以上,总体来说产率很高,有利于微量实验操作。

(2)纯化步骤中,如粗产物含水较多或为节约时间,可通过增加一步粗产物萃取操作处理即可。

(3)纯化后的二乙烯基酮产物熔点为及结构。

3结语

与传统的常量有机合成化学实验相比较,该微量综合有机合成实验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实验中原料试剂通过按比例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醇中后,极大地解决了以往实验中试剂污染大、刺激性气味强的教学实践难题。

(2)实验中试剂用量少,“三废”污染少,节约经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醛、酮等试剂用量均为微量,减少了有毒、有害试剂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在体系的后处理中所用试剂也为水溶性低毒试剂,利于环保。

(3)合成反应时间快,现象明显。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全部原料添加结束后5分钟即能反应完全;同时反应体系为液体,产物为黄色固体,反差明显,易于观察。

(4)反应产率高,实现了原子的经济化。反应在第一步合成中产率接近定量,第二步的重结晶后也能保证有80%以上的产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原子经济化,利于微型化实验的操作。

(5)反应拓展范围宽,利于实验的推广。当我们变换醛或酮的种类时,能够合成出一系列的对称多取代二乙烯基酮或不对称多取代二乙烯基酮,反应现象与此类似;或可以进一步把产物二乙烯基酮作为中间体用于许多中级有机合成实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合成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