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重点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六、第四章业绩评价重点内容解析
(一)标准成本法公式
预算总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计划差异+直接材料价格运营差异)+(直接材料数量计划差异+直接材料数量运营差异)
(二)财务指标公式
1.偿债能力指标
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持有÷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动负债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权益系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长期资本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利息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负债。
2.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款均值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均值
存货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应付款均值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现金转换天数=应收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均值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均值
营运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营运资本均值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净资产
经营资产净利率=净利润÷经营资产
4.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市场指标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股利支付率=股利÷每股收益
5.风险指标
经营杠杆=EBIT变动率÷收入变动率
财务杠杆=EPS变动率÷EBIT变动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6.经营增长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增加的总资产÷上年总资产
利润增长率=增加的利润÷上年利润
销售收入增长率=增加的收入÷上年收入
(三)价值评价指标公式
投资报酬率=■
=■
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投资占用资本的成本
=息税前利润-投资占用的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会计利润±利润调整-(占用资本±资本调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权益的价值=公司的价值-负债的价值
=■■+终止价值的现值-负债价值
=■■+■-负债价值
注:这里的自由现金流是指属于股权产生的现金流。
(四)基于平衡的业绩评价方法公式
市场份额=■×100%
客户保有率=
■×100%
客户获得率=■×100%
某客户利润率=■×100%
生命周期效率=■
=■
员工流失率=■
×100%
七、第五章企业内部控制重点内容解析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1.企业根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分析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2.企业根据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结果,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和路线图。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与核心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要素。
全面评价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是内部控制评价建立的核心指标体系。
(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的步骤如图5。
(四)常见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情形(如表24)
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即:上述缺陷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即:上述缺陷不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表25)
财务报表错报的重要程度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第一,该缺陷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使得不能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因内部控制导致的财务报表错报。
第二,该缺陷可能导致错报金额的大小。
(六)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包括七种方法,一般了解。
(七)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包括六步骤,一般了解。
八、第六章企业成本管理重点内容解析(图6)
九、第七章企业并购重点内容解析
(一)企业并购分类
1.按照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划分(表26)。
2.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表27)。
3.按照被购企业意愿划分(表28)。
4.按照并购的形式划分(表29)。
5.按照并购支付的方式划分(表30)。
(二)并购流程
1.制定并购战略规划。
2.选择并购对象。
3.制定并购方案。
4.提交并购报告。
5.开展资产评估。
6.谈判签约。
7.办理股(产)权转让。
8.支付对价。
9.并购整合。
十、第八章金融工具会计重点内容解析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表31)
(二)股权激励方式
1.股票期权(表32)。
2.限制性股票(表33)。
3.股票增值权(表34)。
4.虚拟股票(表35)。
5.业绩股票(表36)。
(三)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表37)
十一、第九章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重点内容解析
(一)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表38)
(二)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表39)
十二、第十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重点内容解析
分散采购与集中采购(表40)
无论集中采购还是分散采购,作为政府采购的两种执行模式,两者互有优势,相互补充。但同作为一种政府采购行为,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机构都必须遵循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组织实施采购活动,并自觉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M].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2015.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A].2013.
篇2
【关键词】 风险与收益;净现值;杠杆;财务分析;证券股价;再订货点;现金预算
一、有关风险与收益分析
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资产的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是指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
(一)单项资产收益与风险
1.预期收益率的衡量方法有两种:
(1)已知概率
以概率为权数,计算未来各种情况下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历史资料
该方法假设所有历史资料中每期资料所占的重要程度(或者说权数)都是一样的,都占1/n,即P1=P2=……Pn=1/n,则期望收益率就是把n种情况下的收益率加起来除以期数n。
2.有关衡量风险的指标: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它们的计量方法也有两种,现以标准差(σ)为例说明其计量的两种方法。
(1)已知概率
3.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V)的关系: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标准离差率= 标准差/期望值
注意:标准差用于计量整体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对于单个项目而言,标准差越大,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差如果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前提条件是期望值相同。标准离差率越大,说明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离差率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时,不受期望值是否相同的影响。
4.必要的报酬率
在上述衡量指标下可因此得出:
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Rf)+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其中,风险价值系数b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对风险的态度越是回避,风险价值系数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标准差用于计量整体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对于单个项目而言,标准差越大,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差如果用于不同项目风险程度比较,前提条件是期望值相同。
(二)多项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1.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W×E(R))
2.资产组合的风险:协方差、方差、标准差
(1)指标计算的基础资料:
组合中各证券的投资比重、它们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它们分别的标准差。
(2)关系:
资产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为:(以两种资产组合为例)
其中,Cov(R1,R2)是协方差,Cov(R1,R2)=r12σ1σ2, 其中 r12是相关系数。
两项资产投资组合的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1)投资比例(W1和W2分别表示组合中两项资产所占的价值比例)
(2)单项资产的标准差(σ1和σ2分别表示组合中两项资产的标准差)
(3)相关系数(R1,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关系数与组合的标准差是同方向变动的,相关系数越大,组合的标准差越大,组合后剩余的风险程度就越大,说明风险分散化效果比较差。
注意:
① 投资组合理论认为: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并不是这些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风险,故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
②各种股票之间不可能完全正相关,也不可能完全负相关;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又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股票的种类越多,风险越小。因此,在投资决策中,为了规避风险,应该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证券进行组合。
③有关结论
相关系数 相关程度结论
-1完全负相关组合的非系统风险被全部抵消
1完全正相关组合的风险不减少也不扩大
0 不相关组合的方差是各自投资比例为权数的加权平均
-1
(三)系统风险的度量――贝他系数(β)
1.某单个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之间的相关性
贝他系数的经济意义:测度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特定资产的系统风险是多少
贝他系数分析:
贝他系数=1说明它的风险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相同,市场收益率上升1%,该股票收益率也上升1%
贝他系数=2时,说明它的风险是股票市场平均风险的2倍,市场收益率上升1%,该股票收益率上升2%
贝他系数=0.5时,说明它的风险只是市场平均风险的一半,市场收益率上升1%,该股票的收益率只上升0.5%
2.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等于被组合各证券β值的加权平均数。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i=Rf+β×(Km-Rf)
1.(Km-Rf)是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即风险价格,风险溢酬越大,斜率就越大,证券市场线就越来越陡;风险溢酬越小,斜率就越小,证券市场线就变得比较平滑。风险溢酬的大小取决于整个市场上所有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如果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偏好风险,风险就得到很好的分散,风险程度就小,风险报酬率就低,证券市场线斜率就小。
2.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感越强,证券市场线的斜率越大,对风险资产所要求的风险补偿越大,对风险资产的要求收益率越高。
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β值越大,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五)市场均衡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
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这一关系提高了我们对有关指标计算的灵活性。
二、项目投资
(一)正确估算不同类型项目的各阶段的净现金流量
1.区分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的特点。
见表1。
说明:①资本化利息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这部分利息最终以折旧方式作为非付现成本,并能够抵减所得税。所以资本化利息不作为该阶段的现金流出。
②某年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该式中其他费用是指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扣除了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以后的剩余部分。)
经营期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不属于经营活动阶段的现金流量,即属于无关现金流量。
对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损失递减的所得税额是流入。
③调整所得税的估算:为了简化计算调整所得税等于息税前利润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乘积
④除了和经营阶段相同的流量外所增加的项目
2.注重相关现金流量
(1)必须考虑现金流量的增量;增量流量即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时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 计算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时,应正确判断哪些支出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
(2)不能考虑沉没成本因素;在决策时已经发生的现金流出(沉没成本),不应包括在现金流动之内。
(3)充分关注机会成本;特定资源用于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另一个使用该资源的方案,被放弃方案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项代价,称为被采纳方案的机会成本。
(4)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
(5)不要将融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现金流出处理。在评价项目时,作了全投资假设;同时由于是估计经营现金流量,所以筹资活动的利息费用不是相关现金流量。
3.注意把握不同类型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特点
(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量:因使用新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业收入、处置旧固定资产的变现净收入和新旧固定资产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的差额等内容。
现金流出量:购置新固定资产的投资、因使用新固定资产而增加的经营成本、因使用新固定资产而增加的流动资金投资和增加的各项税款等内容。其中因提前报废旧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净损失而发生的抵减当期所得税额用负值表示。
(2)完整工业投资项目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NCFt)=该年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该年自由现金流量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
表2
三、证券估价与证券投资
(一)证券估价
1.股票的股价模型,应掌握不同股利分布的估价计算。
(1)零成长股票的价值:
永续年金现值;P=D/K
(2)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
P=[D0×(1+g)]/(K-g)=D1/(K-g)
将其变为计算预期报酬率的公式:
K=(D1/P)+g
注意:区分D0和D1 。D0是已经发放的股利,或称目前股利,通常是已知的数字, D1 是增长一期后的股利,是预计的股利。K是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
2.债券估价
以市场利率对未来的每期利息和本金进行折现。注意利息的付息方式。同时要掌握影响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即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期限、持有时间、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及付息方式。
(二)证券投资
1.股票技术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的区别
表3
(三)认股权证、优先认股权与可转换债券价值的比较
1.认股权证理论价值=(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认购价格)×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1)换股比率;(2)普通股市价;(3)执行价格;(4)剩余有效期间。认购价格高和剩余有效期间短将会导致认股权证理论价值降低。
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通常高于其理论价值。
2.优先认股权的价值有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和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通常在某一股权登记日前颁发。在此之前购买的股东享有优先认股权或说此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含有分享新发行股票的优先权。因此称为附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求得:
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附权股票的市价-(为购买股票所需的优先认股权数+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3.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估算:
已上市的可转换债券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适当调整后得到评估价值;
非上市的可转换债券价值等于普通债券价值加上转股权价值。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风险较小但也应该考虑如下风险:股价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赎回风险、公司信用风险、公司经营风险和强制转换风险。
四、营运资金
(一)有关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的相关问题
1.再订货点是发出订货指令时尚存的原料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式中:原材料使用率是指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是年需要量与生产周期的比值
2.订货提前期是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所用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3.保险储备是为防止耗用量突然增加或交货延期等意外情况而进行的储备,其计算公式为:保险储备量=1/2×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保险储备的存在虽然可以减少缺货成本,但增加了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就是在这些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4.最佳再订货点(或最佳保险储备量)的分析步骤
第一、按照基本经济批量模型计算经济批量
第二、计算一年的进货次数及订货成本
第三、计算交货期内存货的平均需求量,即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第四、计算再订货点,即交货期内存货的平均需求量+保险储备量
第五、计算储存成本,
即平均存货水平×单位年储存成本=(经济批量/2 +保险储备) ×单位年储存成本
第六、根据已知的缺货成本和计算出的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计算其之和,以它们之和最低的成本作为选择最佳再订货点(最佳保险储备量)的依据。
(二)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
及时生产系统是指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产供销过程使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减少制造过程中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减少库存消除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该系统优点: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从订货到交货的加工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及再加工和担保成本。
该系统的要求:要求企业内外部全面协调与配合,否则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五、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一)正确辨析不同筹资方式的利与弊。
(二)正确把握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
首先是正确计算各种资金的税后成本。
其次是正确选择权重,帐面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和目标价值权数
第三对资金成本的认识要有动态的观念,即理解和把握边际资金成本的概念和计算。
(三)杠杆系数与风险
1.通过权益方程式所揭示的有关杠杆与风险
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指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产品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降低经营杠杆系数的几个途径:销售量、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对于只存在银行借款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 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复合杠杆作用程度等于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它反映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间的关系,即为了达到某一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有多种不同组合。在维持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组合,从而为企业创造性地实施各种财务管理策略提供了条件。
(四)不同资金结构理论的结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
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
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会影响企业价值,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等级融资理论认为企业的筹资优序模式是首先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六、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1.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2.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实际单耗×(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3.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实际产量×实际单耗-实际产量×标准单耗)
计算价格差异时,使用实际数量;计算数量差异时,使用标准价格
计算成本差异时,产品产量都必须使用实际产量
(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特殊性:固定制造费用不因业务量而变化。
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方法
①二因素分析法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B、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②三因素分析法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二因素分析法与三因素分析法的区别
三因素分析法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七、正确编制现金预算
财务预算的核心是现金预算,几乎所有的预算都会涉及到现金收支。现金预算是对企业现金流转的计划,所以熟悉企业的现金流转是编好现金预算的前提.
(一)现金预算表的内容
由4部分构成: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二)数据来源与计算
1.期初现金余额:第一季度的期初现金余额是编制预算时预计的,以后各季期初余额均由前一季期末余额数提供。
2.期末现金余数:最低现金余额为已知数,当现金收入不足以抵补现金支出,出现现金不足时,最低现金余额是计算借款额的依据。
3.现金收入:现金收入由二部分构成,一是期初现金余额,这在第一点中已经说明;二是经营现金收入,数据来自销售预算,这一数据是考核的重点。
4.现金支出:
现金支出包括经营性现金支出和资本性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一般是已知的,而对于经营性现金支出要做重点把握 。
对于直接材料预算,要注意每期付现比率,以正确把握每期付现的采购支出。
直接人工预算的现金支出和权责发生制下预计的直接人工预算是一致的。
对于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项目的现金支出,要注意应将从它们总费用中剔除折旧和摊销等非付现费用。
所得税及支付股利项目一般在试题中都是已知的。但是对于现金预算中的应交税金及附加项目的预算应根据销售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的相关数据和适用税率资料来编制。
某期预计发生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该期预计应交营业税 + 该期预计应交消费税 + 该期预计应交资源税 + 该期预计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该期预计应交教育费附加
如果涉及预计的应缴增值税的预算,主要根据两个计算公式:
公式一: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销项税-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进项税
公式二:某期预计应缴增值税=某期预计销售收入×应交增值税估算税率
八、把握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一)财务分析指标大多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基础之上,但有两个是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现金净流量有关的指标即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加谨慎。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是评价企业盈利状况的辅助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出企业当期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
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二)把握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几个评价指标。
其中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指上市公司本年净利润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越强。
上式中的分母也可以用普通股平均股数表示,按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指标可按下列公式进行分解:
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篇3
(1)教学对象呈现多样化发展。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对象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源的多样化,高职学生很多都是由普高升级而来,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好,学习能力很强,还有一批学生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也比其他学生要好。还有一批学生是经历中职和普通的中专考试升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另外,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
(2)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单一化。现在的高职院校一般采用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安全可靠的大型财务软件,进行高职会计电算法的实践教学,可以实地模仿一个单位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财务系统包括财务处理子系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了解财务的状况,还有报表处理系统,可以兼顾其他的子系统,让学生在不同的系统中全面掌握知识。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并且学会软件的操作,教学课程一般设置在65课时左右。通过某一财务软件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3)教学过程程序化。在高职会计的电算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法,原来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粉笔加上黑板”的教学方式,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高职院校的班级数量比较多,课堂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单纯采用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看教师制作的PPT,教学视频就可以了,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视频,忙于操作,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只记住了操作的步骤,没有记住操作的方法。课程结束后,他们就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记忆,凭借自己的感性印象,进行填鸭式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2会计电算化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项或者两项教学任务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加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运算分析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的,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对学生起到辅导和促进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在教学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不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还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布置教学任务,注重实践和训练。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采取任务驱动,主要的作用在于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共同的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很明确,比较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比如,在会计电算法的学习中,讲述到凭证填制这一节课时,学生可以从中掌握各种类型的授权凭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个月的作业,规定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量,这样就给学生一种紧张感和压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凭证填制的内容。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特殊的凭证的录入工作,教师应该进行适当地讲解,剩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任务中,可以亲身体会到输入操作,提高输入速度,可以设置常用的摘要、常用的凭证,可以学会修改凭证和报销凭证。同时,他们也可以掌握生成和调用凭证的技能。学生主要围绕一个教学任务进行学习,这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包括了教学的内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课程的过程,也就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把知识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的理论教学,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会计电算教学法的要求,总账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各个行业的账务核算和管理,还包括协助其他机构运作。这个总账结构既可以独立运作,又可以配合其他系统一起运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总账的内容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总账的理论基础知识,总账管理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总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驱动下,应该掌握基本的电算业务处理技巧,分析电算业务和手工会计业务之间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初始化总账系统、日常业务的处理工作,年终业务的处理。在学账这一环节时,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学会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程包括了基础的会计电算法。在学账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走上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教师需要进行基础的备课,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按照企业财务部门的要求,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财务管理岗位上,比如说一些学生可以担任账套主管的工作,一些学生可以担任总账会或会计的工作。一些学生负责出纳,一些学生负责仓库主管。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有明确的分工合作,通过从事不同的工作,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会计电算法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前让学生体会到职场的气氛。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
总账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涉及到各个方面,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分步骤完成教学任务。首先,通过做实验掌握总账管理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手工会计,全面掌握其处理流程,比较电化算法和手动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可以先自己找出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涉及教学任务,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需要特殊处理和操作难度比较大的环节,学生可以请教教师,比如说对会计参数的处理和控制,这些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环节,教师就可以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余简单的部分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产生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教学任务如果设置的难度过大,学生就会面临无法解决的难题,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3.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有步骤的教学
篇4
[关键词]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板块市场
1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随着原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及中国油田勘探开发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达3660亿美元,新增钻井82019口;2009年我国三大油企E&P合计投资达到2232亿元;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占70%~80%,这使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境外油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由 2002 年的-1.7%上升到 2008年15.3%,国内油服领域上市企业利润率也超过17.44%。
按照油田技术服务投资占E&P投资的70%~80%,设备投资占20%~30%计算,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E&P投资合计2232亿元,当年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 亿元。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包括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现状,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在未来2~3年必将走出低谷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达3028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1%(见图1)。
2 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是油井的命脉,被比喻为石油钻井的“血液”。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以后,钻井液材料技术已逐渐进入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行业技术进一步升级。
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份额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5%~8%。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三大石油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新增钻井量和进尺水平,为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3年中国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7%(见图2)。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井,而其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钻井液的配制及技术服务也一般都由其专门部门负责。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55%。全国范围内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重点企业包括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服是国内民营最大的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
随着我国油田钻井技术和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对油田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油田化学品尽管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十分迅猛。1995年,国内油田化学品用量为102.9万吨,市场规模仅19.14亿元,而到2009年,全行业使用量已达到147万吨,市场规模到达53.83亿元。15年间,油田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80%。其中,钻井用化学品用量最大,占油田化学品总用量的45%~50%,采油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占总消量的30%以上。
3 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油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针对油田废弃物的处理,我国从1983年陆续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油田废钻井液、岩屑和采出水等的处理及排放,促进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转贴于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各油气田企业逐年加大了对油田污染物处理的力度,钻井废钻井液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多个油田实现了含油采出水的“零外排”,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2009年,全国各大油田累计形成污水处理站300多座。采油地层水平均回注率达到90%左右,废泥浆的产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依据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历年油田环保技术服务投资额如下:
在油田环保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油田环保最大的成本产生于污染物的运输,因此,污水处理站的选址通常要求紧临矿区。因此,各环保企业大多都按照各油气田的需要零散地建立站点,导致目前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跨区域经营油田环保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高度分散,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
4 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服务内容为钻具检维修和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和完整性检测。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千米,从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过5500千米,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近年来,国内油气管道趋于老化,腐蚀严重,我国因跑油、停输、污染、抢修等造成的损失,每年都以亿元计算。为此,国家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主干线油气输送管道3~5年必须进行管道在线检测。
另外,近年来,随着钻具应用数量的增多,钻具的寿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油田和钻井工程队的关注,针对此,《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SY/T 5369—1994标准)及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制定的《钻具配套、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对钻具应符合的技术标准、检维修对象、检测方法及检维修周期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重点明确了纯钻时间超过3600小时应对钻具进行一次壁厚检测,钻具经历卡钻、断裂等事故应及时对钻具进行一次探伤,钻具分级、检测后管理单位应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等重要内容,充分确保了钻具井下作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如下: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测维护领域,钻具检维修方面,大多数油田目前依然保留了各自的检测队伍,基本不对外承接业务。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市场相对开放,系统交叉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从事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检测机构等。
5 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篇5
《财务成本管理》在历年的注会考试科目中总体上通过率适中,这也基本上反映出了本科目的一些考试特点和规律。许多考生都参加过中级职称考试,习惯上都会按照中级财管的学习方法去应对该科目的考试。但事实上,一经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差别很大。概括地讲,中级职称考试综合性较弱,解题路径明确;而注会考试无论是大题还是小题,综合性均强,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分析及运用。想真正达到正确判断、科学分析及熟练运用,就首先要求扎实地把握基础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理解透”,也可以说是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记忆都不能模糊,思路要非常清晰、肯定,对很多知识点的模糊记忆比对个别知识点的错误记忆更糟糕。
第一章财务成本管理总论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正确理解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具体来说,本章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分值较小,一般在2―3分左右。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即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的优缺点,特别是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重点掌握。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一般掌握)。
三、股东与经营者、债权人冲突与协调。重点掌握协调方法。
四、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特别是理解折旧对现金流转的意义。
五、财务管理的原则。这是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一定要理解含义,注意把握原则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形式,读透教材,但不要死记硬背。
六、财务管理的金融市场环境。主要掌握金融性资产的特点以及利率的构成。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本章在历年试题中各种题型都有,客观题主要是考查对个别指标(特别是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理解;大题在历年考试中计算分析及综合题均出现过,考生可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判断,一般难度不大,容易得分。但考生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能力的训练。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基本财务比率中各项指标所反映的财务信息。
二、杜邦分析法。重点是结合杜邦等式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另外也要注意与第三章可持续增长率计算与分析的结合。
三、上市公司财务比率分析。该类指标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可以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一定要熟练掌握。
四、现金流量分析。这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因为它体现了现金流转的观念,可结合教材60-64页例题来掌握。从考试规律来看,这应该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第三章财务预测与计划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进行财务预测与计划,编制企业预算”。本章的重点是可持续增长率分析,历年考试反复出现,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应该认识到可持续增长与融资之间的关系。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外部融资需求的计算公式以及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增长率的引子。
二、区分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不同。
三、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如何从经营效率、财务政策的调整上保持可持续增长,如何调整融资政策以满足实际增长的资金需求。这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四、财务预算。主要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原理,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特别是资金的筹措与运用。
五、现金预算表编制与投资决策的综合命题。这种题型综合性强,难度大,以前年度没有考过。基本思路是:利用项目投资的决策原理在备选方案中选优(可参照第五章掌握);根据所选方案在预算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填列现金预算表。其实,这种题型关键是分开掌握项目投资决策原理及现金预算编制原理。
第四章财务估价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原理,正确运用证券估价的基本方法”。本章是财务成本管理教材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是历年考试重点,一般要占到15分左右,各种题型均会出现,特别是综合题型,要引起高度重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这是学习财务管理的基础,必须非常熟练,否则财务估价、投资管理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重要内容都无法透彻地掌握。
二、证券内在价值的含义。这是债券估价以及股票估价的基础。
三、债券估价模型及到期收益率计算。主要掌握基本模型以及纯贴现债券估价模型;到期收益率计算主要结合基本模型利用插值法求得。
四、股票估价模型以及股票收益率的计算。主要掌握零成长股票模型、固定成长股票模型以及非固定成长股票模型,事实上关键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关键是理解股利收益率及股利增长率。
五、证券组合风险报酬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部分关键是理解透证券组合风险和报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相关系数、标准差、协方差、有效集、资本市场线、市场组合等:在此基础上理解B的含义并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特别是要注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股票收益率、普通股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之间的关联。
第五章投资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投资决策的原理。正确计算和使用投资评价的各项指标”。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计算题和综合题上,题量大、难度大、分值高,失误率高,得分低,约占10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指标的对比及优缺点。这是投资项目评价的主要指标,也是基础,一般命题都与它们有关。
二、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包括经济寿命的估算)以及折旧的抵税作用。一般来说更新决策问题都与此相关。
三、注意本章内容经常与其他章节内容(如要求用本量利分析原理先计算出现金流量,然后再按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投资项目评价)结合起来,综合性很强,要注意这方面的命题和解题思路。
四、简单掌握风险的处置调整方法。一般不会出大题。
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现金、应收账教和存货的决策分析方法”。本章内容在试题中约占10分左右,易出计算题。主要集中在最佳现金持有量、信用政策及存货决策三个
方面。具体地:
一、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掌握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
二、应收账款决策主要掌握信用政策决策的程序。
三、存货决策主要掌握本订货量模型及相应假设。并了解基本模型扩展。
第七章筹资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各种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制定营运资金政策”。本章相对比较简单,计算题较少,分值一般为5-6分,主要考点集中在客观题。本章涉及不少法律规定,不过只要求从财务的角度去理解法律规定,不需死记硬背。
一、熟练掌握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另外可对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转换比率及转换价值重点关注。
二、计算题角度重点掌握融资租赁与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对比。
三、掌握不同融资政策的资金结构安排。
第八章股利分配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股利政策”。掌握本章的关键是要树立股利政策是企业融资政衰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本章虽然文字较少,但出题时经常与股票估介、资金筹集、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等内容综合起来,加大计算难度。从万年考试情况看,本章客观题也较多,约占7―8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两类股利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容易出客观题的地方。
二、各项股利政策的特点。这是本章命题的重点,一般地,计算题均要表赖某一种股利政策命题。
三、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对股东价值、股权结构的影响。
四、重点关注股利政策与股票估价、资金筹集、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等内容的综合。
第九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计算个别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本章客观题和计算题都不少,尤以计算题和综合题比较复杂。分值也比较多,一般可占12-15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熟练掌握个别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原理。
二、特别注意普通股资金成本与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将其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结合起来。计算股票价格。
三、各类杠杆原理及其反映的风险衡量。主要指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计算并用标准离差(率)衡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四、各类资本结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容易出选择和判断题。
五、重点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含义、运用及其与最佳资本结构之司的关系。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每股收益最大,借助于市盈率,股票价格最大,但没有考虑财务风险。 六、运用最佳资本结构的含义(即使公司总价值最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但不一定是EPS最大),确定最优资本结构。该方法中体现了MM理论的命题及运用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用多种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常以计算、综合的形式出现,在历年考试中分值比例较高,可达15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认真区分、牢固掌握各类价值观念,明确价值评估的对象。这是本章掌握的基础。
二、重点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各类模型及运用。这是每年出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地方,基本上每种方法在各年间隔着命题,应重点把握。
第十一章成本计算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每年均有计算或综合,分值一般不少于10分,重点内容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分步法,难点是平行结转分步法。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特别是约当产量法以及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适合出计算题。
二、重点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主要是区别理解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不同。由于分步法出题的频率较高,可对分批法加以重点关注。
第十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成本一数量一利润分析”。本章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单纯命题很容易得分,一般分值较低,为5分左右,但也不排除综合命题难度提高的可能。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注意管理会计采用的是变动成本法的观念,与财务会计中的制造成本法观念不同,特别是该部分的分析是不考虑财务费用的。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贡献(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等基本指标计算及重要关系式。
二、利用利润基本计算模型,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途径有哪些(基本的方法有销量增加、价格提高、成本降低)。
三、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特别应注意到销量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也就是经营杠杆系数。同时要注意以盈亏平衡为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临界值。
四、注意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原理与求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的利润(或收入、销量等)问题的结合。
第十三章成本控制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运用标准成本、弹性预算等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个因素(量的因素和价的因素)。标准成本的制定也好,差异分析也好,都是围绕上述三个项目和两个因素展开的。本章分值约为5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重点掌握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计算。一般地,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可按照连环替代法的顺序来替换计算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但固定性制造费用例外,要结合预算进行分析。另外,上述的各项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定要在实际产量下进行。
二、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这一点应该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
三、掌握弹性预算的编制原理,它体现了成本性态的思想,很容易出计算题。可作为本年考试重要的关注点。
第十四章业绩评价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评价”。本章是财务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内容看相对比较简单,除成本中心涉及的概念较多外,基本没有难点。多出客观题。偶尔结合投资中心评价指标出小型计算,容易得分,分值为5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篇6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指通过以电子计算机为工作主题的会计工作,利用多种会计软件将完成难度较大的工程交付给计算机进行工作。同时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结合,使用计算机为工作人员服务,例如报账记账等工作,并代替工作人员完成人脑难以完成的换算、分析以及预测等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并避免了因为人为因素出现的差错,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从广义上讲就是包括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会计电算化等软件的开发使用、人才培养过程、制度的建设以及整体市场的发展工作等。
二、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 打破惯例局限
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内的财务管理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同其他部门的联系合作都较少,所以在财务管理内部工作人员对于整个企业的掌握程度不高,对于单位的发展问题和整体趋势不够了解,这就会导致资源落后的现象发生。会计电算化通过使用集中审核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对财务部门实施多层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部门的控制,从多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要求,较少工作片面性和主观性。
另外电算化能够全面分析企业内部认识和财务状况,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资源重组,有效落实资源共享,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保证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联系,保证数据一体化。为了保持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联系,财务部门可以在设置好权限后允许其他部门访问财务数据信息。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使用会计电算化之前,各部门内部的活动数据通常会在月底传送到会计部,在经过一系列编辑审核,报表只能在下月的月初打印出来,使得财务信息严重滞后,拖滞了事业单位控制财务数据信息的步伐。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之后,打破了原有格局,有效实现了信息传递高效化,使财务信息能够集中进行处理,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能够实时掌控财务信息,并对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提高了财务信息汇总的整体速度,能够将财务管理信息及时提供给上级领导,实现财务信息透明化,实时掌握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
(二)提升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形式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科目繁多、业务范围广且重复工作率较高,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形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有效克服了工作人员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分析时效性低的缺点,快速分析财务报表、资金收支以及财务指标等情况保证数据分析的时效性。,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准确。会计电算化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明细分类进行设定和分类统计,减少工作的繁琐程度,并将费用支出情况由以往的分摊粗放制转换成为标准定量式,有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核算准确性,更贴合财务管理要求。
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工作,逐渐从核算型转换到管理型,有效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快速处理所需数据并进行整合工作,总体改善财务数据的核算质量,协调管理工作和核算数据工作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单位管理人员提供有利的依据,掌握财务分析工作的主动权。
三、有效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制度
在完善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时,需要不断对企业内部的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控制,同时加强对手工操作部分的控制,保障财务管理内部的系统数据分析和内部程序的设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用户只负责数据处理工作,避免用户擅自修改内部的系统数据。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应用,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电算化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责任制,同时需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权限。
(三)有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就是网络化,所以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管理作用,加强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以及预测工作,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样化、智能化、多元化等特点,实现数据共享,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四)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
篇7
一、接受指定,合理选派工作人员
事务所接受指定担任管理人后,应根据法院送达的决定书,成立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并依据破产案件的复杂程度选派项目组组成人员。
选派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工作人员,是事务所尽责履职的保证。按照管理人需要履行的职责要求,管理人参与企业破产案件甲理,涉及到会计、甲计、资产评估、诉讼、仲裁、拍卖、财产管理、方案制定和营业等多方面事务。因此,事务所接受指定后,应根据破产案件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必要时可通过聘请本专业的其他社会中介机构或者人员协助履行管理人职责,也可以聘任债务人的经营管理人员负责重整期间的营业事务。
二、完整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
在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时,事务所应根据《破产法》第31条的规定,要求债务人移交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最少一年内的账簿,并对移交的账册、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核对,登记造表,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应注意向债务人收集已经向法院提交的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收集资产的抵押、担保合同、贷款合同、抵押、担保物清单;根据债务人移交的资产明细账,与债务人的有关人员一起核查实物资产实存数量,确认资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核对债务、债权清册余额与接管的账面余额是否一致;设定抵押、担保的资产实存数量与抵押、担保物清单是否一致。对已接管的债务人的财产、账簿等资料,应由管理人聘用的工作人员与债务人的有关人员一起负责管理、保管,并明确相关的管理办法。
接管债务人财产后,事务所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债务人的企业经营现状、技术人员构成情况、严品生产的技术情况、设备完好情况、市场适销情况以及销售的盈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三、全面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
事务所接管债务人财产、账簿、文书等资料后,应对债务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尽快制作财产状况报告,为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准备资料。
一方面,要按《破产法》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等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债务人破产申请裁定日的财务状况和破产申请裁定日前至少一年内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或审核,检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有无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或放弃债权的行为;检查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有无属于债务人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行为;检查债务人有无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和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行为。
在进行上述审计或审核时,管理人应对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分2006年8月27日(新《破产法》公布之日)前(包括当日)所欠和2006年8月27日后所欠进行调查并予以公示。还应关注债务人的出资人出资义务的履行情况,设定担保物权的资产情况,并将设有担保物权的资产与普通财产分别造册。
另一方面还要按照《破产法》第48条的要求,登记债权人申报债权。
在接受债权人申报债权时,应当要求债权人书面说明债权的数额和有无财产担保,并提交有关证据。对债权人主张抵销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债权,应按《破产法》第40条的规定确定是否可以抵销。管理人收到债权申报材料后,应当登记造册,对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查,编制债权表,并提交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核查。同时将债权人的债权申报情况与债务人的账簿记载情况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告知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比对结果不一致的,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四、加强破产案件审理期间的日常管理,控制、监督共益债务和破产费用的发生
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的职责履行期间,应当自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指定管理人起,至重整监督期届满、管理人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之日或法院裁定认可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以及债务人与全体债权人就债权债务的处理自行达成协议、管理人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营业事务并向法院提交执行职务的报告之日或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管理人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完毕的次日止。而会计师事务所对债务人的日常管理职责应贯穿于整个企业破产程序之中。
其间要注意以下事项:
1.管理、监督共益债务的发生,使其最优化。由于共益债务可以以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因此,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事务所应加强对共益债务的管理和监督,力争共益债务发生最优化。如出现符合《破产法》73条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债务人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情形,“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以及其他相关共益债务发生的实施主体为债务人,事务所应加强对共益债务的监督,必要时可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债务人所属行业专业知识的人员入驻债务人企业,进行事前、事中监督。
2.关注重整期间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产状况。如发现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产状况继续恶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性,或者债务人有欺诈、恶意减少债务人财产及其他显著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应及时请求法院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3.代表或协助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掌握债务人详细的法律关系变化情况。
4.登记债权人未在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但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的债权。
5.管理、支付破产费用,对可控费用力求最小化。
五、及时进行破产清算,做好破产财产的变价、分配工作
一般来说,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破产人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后的工作,是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的重点工作。此期间无论是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案还是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都直接关系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及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会计师事务所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破产财产进行评估。除债权人会议对非国有资产的破产财产的市场价格无异议并经法院同意后可以不进行评估外,其他破产财产在变价前均应进行评估。
2.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管理人拟订的破产财产变价方案应有利于破产财产的收益最大化。一般来说,对能够独立产生效益的生产线、流水线宜整体变现;对市场流通性强、二手设备市场活跃的通用设备应单台出售;对专用设备可考虑“打包”转让;对房屋、建筑物及其相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变价,如国有土地使用权系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应采取“房地合一”变现,如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划拨方式取得,由于企业破产时,有关政府可以予以收回,应将房屋、建筑物和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别出售。
对专利、商标、工业技术、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如与能够独立产生效益的生产线、流水线关联性较强的,应与生产线、流水线一同转让。
由于破产财产按整体或部分变价出售时取得的变价收入可能包括了有担保物权的财产,因此,破产财产变价方案要说明取得的变价收入在有担保物权的财产和无担保物权的财产之间的划分方法和依据。
如果破产财产采用拍卖方式变价,破产财产变价方案中应说明拍卖底价和拍卖机构的确定方法。
如果破产财产中有按照国家规定不能拍卖或者限制转让的财产,破产财产变价方案中应将该部分财产单独列示,并说明按照国家规定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
3.拟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管理人在拟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时应注意:
(1)虽然《破产法》第109条规定了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但第132条规定同时了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2006年8月27日)前(包括当日)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依照本法第113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以本法第109条规定的特定财产优先于对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因此,在拟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时,应将破产人在2006年8月27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的分配顺序优先于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2)对破产人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应根据法释【2003】6号“如果企业对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时,履行了法定的甲批手续,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抵押权人只有在以抵押标的物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缴纳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项后,对剩余部分方可享有优先受偿权”的规定,将应缴纳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项优先提存。
4.事务所在最后分配完结后,应当及时向法院提交破产财产分配报告,并提请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
篇8
[关键词]武进区;产业集群;纺织产业;地板产业;灯具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74-03
[作者简介]李军(1966-),男,江苏宜兴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一、常州市武进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概况
1湖塘纺织产业集群
湖塘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以大建、红旗等一批县属纺织企业为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这些县属企业中骨干纷纷自购织机在自己家中兴办织布厂,从此,在这些纺织企业的带动下,湖塘地区的纺织行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全镇从事纺织生产的企业有2800多家,拥有各类纺织设备近6万台,从业人员10余万人。湖塘纺织集群产品主要以纯棉色织为主,兼有一定数量的麻、化纤类生产企业,产品主要有牛仔布、灯芯绒、色织布以及休闲外衣、内衣和床上系列用品等,生产工艺有纺、织、染整以及制衣,建有针纺、棉纱、装饰三个市场。
2横林地板产业集群
强化木地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地面铺装材料,具有比实木地板更防火、阻燃、耐磨、抗压及安装便捷、维护方便、价格性能比高等优点,是新一代生态环保型地板装饰产品。横林地区于1999年10月开办了第一家强化木地板生产企业并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镇地板生产及配套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人左右,拥有地板开槽线238条、浸渍线96条、压贴线145条以及印刷线17条,年生产能力15亿平方米,国内市场占有率45%,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强化地板生产基地。横林地板产业集群产品主要以强化木地板、钢质地板为主,兼有一定数量的防火板、铝塑板,生产工艺有印刷、浸渍、压贴、开槽和包装。
3邹区灯具产业集群
邹区灯具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灯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邹区一些私营企业主针对这一情况,开办了20多家小型灯具企业,并在312国道两侧办起了三四家销售门市,随着销售量的扩大,邹区镇于1993年建设了邹区灯具城,并带动了一批灯具制造企业的兴起和发展。目前,全镇共有70多家灯具和灯具零配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1600人。邹区灯具产业集群产品主要以户外灯和吸顶灯为主,产品品种有道路灯、工矿灯、庭院灯、盘形灯以及格栅灯等,生产工艺有钣金、装配等,镇区建有灯具市场。
(二)存在问题
企业规模小。湖塘纺织企业数以千计,但多数规模较小,有的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有几台织机就可成为一家纺织厂。
产品档次低。邹区灯具企业相当部分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湖塘纺织很多企业设备陈旧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因而生产的产品档次也很低。
产业链条短。横林地板所用地板木基材、木纹原生纸均需外购,集群内企业仅完成原生纸浸渍上胶并与木基材复合等简单工艺,缺乏木纹原生纸等上游企业;湖塘纺织最终产品大多以坯布为主,服装成衣凤毛麟角,不成规模。
生产布局散。湖塘纺织、邹区灯具生产企业分散在全镇各地,导致企业无法共用交通、电力、给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利于建立统一的研发培训体系、生产服务体系和公共产品服务体系。
区位品牌缺乏。由于缺乏统一的区位品牌,集群内部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相互压价,使得产品质量下降,损害了区域产品形象。
配套能力弱。邹区灯具靠灯具批发生存发展,但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来自广东的古镇,本地货源比例不足10%,本地缺乏与市场配套的生产基地;横林地板市场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未真正形成;湖塘现有的针纺、棉纱、装饰市场由于规模偏小、设施落后以及信息不畅,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二、思路和对策
(一)总体思路
常州市武进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加速重点企业规模扩张,加粗拉长产业链条,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强化人才支撑,推行循环经济,切实推进产业空间合理布局,优化提升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产业内部良性互动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重点
湖塘纺织产业集群应重点围绕纺织企业归并集中、纺织印染水平提升、服装产业壮大及纺织专业市场整合建设进行发展。
邹区灯具产业集群重点围绕建设灯具制造基地、依托灯具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灯具制造企业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覆盖面进行发展。
横林地板产业集群重点围绕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产品品牌、加粗拉长产业链、加快地板行业转型升级及地板专业市场建设进行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提高配套能力
专业市场和产业互动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模式。较强的生产能力是专业市场形成的基础,专业市场则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专业市场的定位不仅是产品买卖的场所,更是一个产品、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苏州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的兴起则得益于该地区较强的产业基础。目前横林地区强化木地板生产能力在全国居首位,应尽快规划建设辐射华东、面向全国、沟通世界的国际性强化地板专业市场。湖塘地区可通过整合现有的针纺、棉纱、装饰三个市场,加快建设集纺织原料、纺织面料、服装和纺机配件等交易于一体,并配套纺织接单、放单与产品展示的大型纺织品综合市场。邹区地区当务之急则是应加快规划建设灯具工业园,扩大产业规模,避免灯具市场因本地缺乏生产配套能力而萎缩。
2优化空间布局
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形成产业集聚,客观上要求对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使其相对集中于工业园区、沿路或沿线分布。北京中关村由于IT企业分布密集,造就了其在中国IT行业的龙头地位。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只有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才能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针对企业布局分散的现状,湖塘地区要加快推进纺织工业园和印染工业园建设,促进纺织企业“退城进园”。邹区地区则要加强引导,尽快将分散全镇各处的灯具制造企业集中到即将建设的灯具工业园,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已在市场设摊布点的国内外灯具制造企业到园区建立制造基地。
3打造区位品牌
区位品牌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无形资产。区位品牌一方面可使每个企业受益,消除经济外部性,改变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另一方面,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如法国香水、意大利时装、瑞士手表、西湖龙井对该国家(地区)的相关企业就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因此,湖塘纺织、横林地板、邹区灯具相关企业在创建企业品牌的同时,更要注重创建“湖塘纺织”、“横林地板”、“邹区灯具”等区位品牌。
4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带动力量。围绕龙头企业搞好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是产业集群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苏州吴江地区丝绸纺织之所以能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吴江化纤织造厂等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龙头企业支撑,湖塘纺织的稳步发展则与阳湖纺织、新光纺织的龙头带动不无关系。因此,通过要素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发展壮大阳湖纺织、新光纺织、东华彩棉、洛基木业与耐普照明等一批龙头企业是保持常州市武进区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建立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集群赢得竞争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育集群核心能力、增强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集群效益不高、产业水平低,归根到底是技术创新能力低。常州市新型装饰板材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成立为解决横林地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江苏洛基木业有限公司金刚保护膜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制成功,使该企业所生产的浸胶耐磨纸销量在全国名列首位。因此,加快构建集群内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转让平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建立常州市武进区重点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6优化产品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是提高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的直接手段,是提高产业集群档次的有效途径。集群内产品结构的优化除惯用的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实施产品的差别化竞争战略,实现集群内产品的“和睦共处”,使集群内企业从抢夺同一消费群体的低价恶性竞争转到寻求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竞争上来。如湖塘地区的棉纺织业可发展形成以棉为主、多种纤维与色纱并举的新格局,机织业可重点发展色织服用面料,针织业可重点发展以棉为主的新型纤维针织内衣和经编绒类产品为主的家用装饰面料,邹区地区的灯具可重点发展中高档花灯和各类专业灯具产品。
7延长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是同一产业链上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在出现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后,产业集群要通过整合形成产业链接和产业配套,加粗拉长产业链条。横林地板由于缺乏原生纸的生产,产业配套能力大为减弱,湖塘纺织由于高档织品后整理技术和服装成衣生产能力弱,使得企业利润水平无法大幅度提高。因此,加快引进高档后整理生产线、通过贴牌生产逐步发展壮大湖塘地区服装加工能力是完善湖塘纺织产业链的主要内容;提高木纹纸、耐磨纸质量,探索引进原生纸生产线则是完善横林地板产业链的主要内容。
8注重人才培养
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创新能力,集群间围绕技术创新进行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闻名世界的美国硅谷由于拥有顶尖的IT人才,使得硅谷在较长一段时期引领世界IT潮流。结合产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是拥有专业人才的快捷通道。湖塘地区纺织企业可借助常州大学城教学优势组织产业工人技术培训,镇纺织行业协会通过公共信息平台也可向企业提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以及纺织外贸专业知识等专业培训。横林地区可利用与南京林业大学长期合作优势,探索组建相关专业培训中心。邹区地区可利用江苏省在邹区设立灯具检测中心的优势,整合人才资源,加大新型产品开发力度。
篇9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意义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环境问题研究,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只有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会计环境,才能深刻的了解各种会计方法及各国会计理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才能真正的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会计经验,深化本国的会计基础,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水平;二是,只有了解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和方式,才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目前我国会计发展的导向,避免会计发展出现偏差,避免出现会计发展走入歧途的现象;三是,只有真实的了解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制约的局限,才能理解中国事业单位会计的过去和现在,才能恰如其分的评价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情况。从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概念还可以知道,会计环境会受到很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们归纳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文化教育因素等方面。
二、事业单位会计环境变革分析
1.事业单位政治环境的变化
政府作为我国主要的机关单位结构其中之一,其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体制及客观情况下,会对各种经济资源及配置的需求会有少许不同。也就是说,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和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也会有所改变。虽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制度所体现的会计实务并不相同,有着一些差异。
但随着我国入市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重点工作以及政府重点的工作发生变化。总体来说,随着更加民主的政治体制以及相应的环境,必然对事业单位会计环境提供更好的空间和条件,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优化和发展,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2.事业单位法制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入市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计划经济受到深化的改革,我国的法制环境也越来越规范,与法制环境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在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来看,我国颁布的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法等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在逐渐的更新与完善。虽然从整体上说,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但与以往对比,法律法规已经有巨大的进步。
在不同的法制环境下,必然会出现不同的会计环境,产生不同的会计实务,如德国采用的是立法会计的模式,而美国、英国、法国采用的是民进会计模式,这样两种会计模式都是结合本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我国的会计基础模式也结合本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而规划的。
3.事业单位经济环境的变化
会计环境中的经济环境会对形成会计理论、制度会计规范以及发展会计实务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即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稳定程度、政府基本经济策略和重大经济政策、经济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经济组织现状、企业筹资体制、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
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与加入世贸后,这些经济发展进程步伐的不断前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服务经济有了空前的提升,但同样也加剧了竞争环境的激烈形势,使得竞争范畴逐步扩充到世界范畴,为此面对此种形势下我国经济环境势必会发生改变,以此才能使我国抓住机遇、克服诸多困难,即在会计发展的道路进程中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4.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主体市场的改变
事业单位会计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会计市场。随着我国入市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计划经济受到深化的改革,市场竞争不断的加剧,会计市场也出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部分国际会计公司计入中国的会计市场,即中国会计师与外部会计师之间的竞争。
但是,我国会计市场中主要的结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无论在资本方面的积累和整体技术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一些差距,而面对当前严峻考验,我国会计事务所又是否能够经得住考验、克服困难,确保在国内市场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并立足于市场,除了比拼自身硬件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还要比拼的是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以此才能实现稳定发展、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三、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
1.强化会计环境在会计实务中的证实或者证伪
一般来说,大量的会计研究学者一方面从日常的会计实务中发现研究课题的方向,另一方面还会针对先前其他学者就某些问题所形成的相关知识脉络进行实证性与逻辑性的会计理论证实或者证伪。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研究中,部分的观念不一致,没有对会计环境达成一致的观念,根本原因在于有效的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国外学习和引进的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研究成果未能在会计实务中良好的使用,无法通过会计实务来检验会计环境理论研究。
2.强化对会计环境研究成果在会计实务的应用
目前,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研究,在整体方面,超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需要,但是从另外的视角看,部分有效的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国外学习和引进的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研究成果未能在会计实务中良好的使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发展。
在以后的年度,加强有效的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研究成果以及从国外学习和引进的会计环境的研究成果在会计实务中良好的使用,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晓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务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20).
[2]许洪宾.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3]谢获宝.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辽宁经济,2010(02).
篇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信息化在实际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会计行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对策
0前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行业逐渐变得信息化、专业化。会计信息化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重要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既提高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又提高了会计实务办理的准确率。
1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1.1内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信息网络,会计实务亦是如此。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在不断地普及和应用,虽然我国在会计实务方面已经存在会计电算化,但其与会计信息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不同,准确把握各自的内涵,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实务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不同业界人士有着不同的见解。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状况下,以持续发展的视角,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会计实务系统操作相结合不断进行重组,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优点将二者有效结合,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会计实务操作系统,在实现会计系统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原有的会计数据进行不断地加工与改进,推动会计系统的不断前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以往的会计实务操作更方便,效率更高不但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同时减少了工作量减轻人员负担,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虽然不同但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应用且不断发展的,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使得会计实务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了成本。会计信息化并不只是指在会计实务的基础上简单的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而是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核心,有效的将会计学与会计学基本原理进行结合,全面实现会计实务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根本在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不断利用,让信息化推动会计实务的不断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走在行业的前列,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
1.2特点
1.2.1全面性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专业理论的实践过程中起,充分、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先进技术,不断进行加工融合,最终将这些技术全面覆盖到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会计专业的信息的全面化。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全面实现不断提高了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的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将解放更多的会计工作人员参与其他会计工作,促进整个企业效率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实务中的实现绝非偶然而是长期会计实务实践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1.2.2开放性
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实现即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的全面开放性,开放性的实现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开放性使得一些会计专业知识获得更加方便,企业管理人员会计通过信息技术在办公过程中随时随地获得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充分体现了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开放性,这使得会计知识的获得途径更加丰富,所获得的会计知识也更加全面。同时,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投资人和管理者更加方便对本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实现自己的权力。
1.2.3多元性
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多元性是指在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会计专业通过信息技术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不但更加全面同时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具体体现在资金流动的多元性以及在会计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多元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和发展,在会计业务往来中货币的流通不仅可以利用真实的货币也可以利用电子货币,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一般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客户的一些特殊要求,如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独特的图形、数字及其影像等,多元化不仅指会计实务内容的多元化同时指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实现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是会计实务不断进步的一种表现。
1.2.4兼容性
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实现要求会计系统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这样才能够在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满足会计专业的相关要求,对会计实务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改进,将会计实务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进行兼并融合,保证会计实务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会计实务的不断完善。会计实务兼容性的实现使得会计专业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顾客的各种要求,提升了会计实务操作的行业竞争力水平,促进会计实务健康有序发展。
2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原因
2.1扩大会计信息开放的程度
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实现使得会计信息资源的开放速度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应用人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收集与本企业有关的会计信息,不断对本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增减,使得本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丰富多样,现阶段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会计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随之不断变大。
2.2加快会计领域实施改革的速度
信息技术的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使得会计信息化覆盖面也非常广泛,从会计实务操作到会计处理技术再到政府对会计实务的一般管理方式,都有信息化技术的参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会计领域实施改革的速读,加快会计领域的技术改革,这对会计实务操作来说是一种进步的体现,会计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不断应用将会带动其他先进技术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将会进一步加速会计信息化的变革,使得会计实务操作系统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走向时展的前沿。
2.3电子货币形式资金的存在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更好更快的会计交易,现实中的货币是远远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其在交易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局限性,为了促进会计实务的长远发展,会计信息化合理的对电子商务技术进行不断地编制,使得电子商务技术与会计体系不断融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就意味着企业的资金流动需要电子货币的存在,电子货币的存在和发展将使企业的资金流转更加方便快捷,突破了各种因素对现实货币的制约,即意味着突破了其他各种因素对会计交易发展的制约,同时也方便了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开支记录的查询,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2.4方便使用者使用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就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应用,现如今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同理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将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且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丰富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方便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不断融和的学科,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化就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结合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系统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不断加工、分析等处理,让会计实务变得具体化,促进企业发展,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实现让企业及时的掌握管理、经营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
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3.1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在当代的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一般都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的,因此企业如果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就必定会大大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使他们的工作负担得以大幅度的减轻,综合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随着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转向了非事务性的工作,例如优化会计业务流程,调整会计实务组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等等。会计信息化在不断的发展,会计职员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解决,降低企业损失。此外,会计人员应准确掌握用户的需求,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制定,通过规定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简化会计工作流程,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度。
3.2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会计分析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内因,其主要依据是会计核算资料,并综合利用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资料。不断进行修改与调整,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良好改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3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
会计检查是由会计人员对于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的一种行为。通过会计检查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后监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为企业建立互联网平台奠定了根基,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使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更加自动化,使会计检查更加简洁化,更有利于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由于网络资源是共享的,有效的避开了会计检查工作的重复性,其所包含的信息是每个员工都可以使用的,从而也使会计信息的严格性得到了检验。通过网络也使企业领导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加加强企业的其它管理,及时处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会计信息化完善了会计检查方法的同时也对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确保账证表的美观而且也完善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功能,为企业以及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
4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对策
4.1法制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
法制法规是会计信息化的法制保障。首先应让更多的财务人员和职员认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来促使财务相关人员学习和掌握法律规范与制度。其次,国家立法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会计信息保存和计算机网络的法律制度规范进行加强,通过立法使法律制度更加的完善,为会计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4.2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计算机必须拥有屏蔽信号的功能,以此功能来提高防辐射的效果。这种能够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计算机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步骤。第一,应该加强机房管理,提高数据保护的安全性。第二,则是通过磁介质的应用,提高会计档案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会计信息的丢失。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系统的防备能力,权限的设定。想要获取有关的会计数据,输出有关的会计资料,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变动等都需要进行实名登录。最后是加强数据保护,设置密码口令,如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调出相应数据时,都应有相应的密码或口令。
4.3加强软件开发
首先应是考虑软件的可适用性和先进性。通过购买最新版本的软件或自行进行软件的个性化开发,同时利用系统集成或接口等方式来解决自行开发和软件之间的磨合问题。其次是对软件运行环境的考虑。通过网络环境和系统环境的改善和净化,从而强化会计软件运行能力和适应能力。
4.4会计电算化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一步则是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的完善建立,从责任划分角度确保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明确工作人员的分工和权责。第二步是日常工作与管理,其中包括日常会计记账操作和档案的存档等。
5结语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会计实务的发展各部门应该协调合作,不断努力。
作者:蔡玉爽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庆君.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5):63.
[2]熊义成.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48.
[3]焦洪亮.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151.
[4]谷慧娟.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