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常识与急救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护常识与急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护常识与急救

篇1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市场机制的成熟与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已经完全融汇到经济一体化当中,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成为探讨的话题。国内艺术与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学生每年数以万计,其中大中专毕业生,这主要是在广告,包装设计和室内外装饰设计等行业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大多承担着室内外环境设计与施工,广告行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但在职业教育中的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生产能力的经济需要相缺乏,艺术设计教育的高职院校之间的差距市场经济之间的互动。然而现代产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泛,能力强、适应能力优等各方面的素质,而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角色转换过慢,是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无法操作,能力偏低,实践操作非常薄弱,职业能力素养相对较低。因此,找到合适的科学的改革,艺术和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合理的互动方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市场经济、互动

一、高等职业的的作用

高职教育的培训与其他教育不同。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的主体,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者特殊的角色,和培训机构有着不同的地方。培训是由社会上的机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专门的训练。英文training也说明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而教育是由教育机构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培养活动,是传递社会经验的手段,是培养人的一种现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类型是不同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类型的鲜明特点,然而职业培训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活动。职业培训是按照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对需要培训的人员进行训练,根据学员的身份进行训练。

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几年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依据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学院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并采取“123”人才培养运行形式,即:“1”,是指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的“1条”主线。“2”,是指采取校内、校外“2者”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3”,是指“3个”阶段层次,第一阶段是在校内的四个学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把学生的理论知识打扎实,动手的操作能力有稳步的提升;第二阶段是实训阶段,参考真实项目案例,结合项目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第三阶段是就业前的实习阶段,通过到实习公司和企业进行学习,获得较为真切感受的经验,让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2)实行“一专业、多方向”培养。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实行“一专业、多方向”培养。即在前四学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过程中,对于职业能力通用的专业及专业基础知识,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知识模块满足不同学习者需要,构筑专业基本能力平台;第四学期末集中2个月实行“一专业,多方向”培养。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艺术人才的互动性

互动模式是市场经济产生后最经常使用的词语,大的范围包括社会运行的领域,如生产、物流和消费。小的范围指的是人民的日常生活起居等。1)实现教的互动。教育目标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实现国家教育总目标需要进行探索。目前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符合社会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设。12)实现学的互动。培养良好的创意思维是高职艺术设计的教育核心思想。在原有的教育理念限制了创造思维的培养。创新艺术设计具有一定批判性,灵敏度、流畅度和原创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灵敏度”是指具有某种敏锐的观察能力,洞察事物的分析能力,从专业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原创性”是指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的创造活动,没有抄袭和模仿。3)实现研的互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生产、建设和管理的应用人才。因此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创造出具有模范式的实习基地有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过门石,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有着强化的作用。4)互动的形式。在当下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面化中,高职教育要符合国际标准,找准发展的形式。糟糕的设计、抄袭和雷同的设计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更会带来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使得设计水平下滑。高职艺术设计人才要加强危机意识,建立起良性循环模式。只有这样,发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才符合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走出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道路。2①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双证重复性的叠加,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界定为: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一是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二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所以只有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提升,才能名副其实的建设双师队伍,对于学院的发展起到真正的帮助。②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深入整合。目前高职设计教育忽视高职教育的社会属性,忽视了专业领域的研究,忽视了新科技的方面。在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方面显得尤为不足。高职设计教育的培养教育不能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要加强之间的有效链接,建立于经济密切的横向关系。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实践操作。让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向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然选择。随着信阳经济的快速崛起和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艺术设计要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形成互动。信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实际,并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探索符合学校和社会的各面的需求,调整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和结构,适应新的学生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手法,打造一个适合市场经济的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学校型和社会型的综合素质团队,通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索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解决高职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为市场经济的快速腾飞注入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杨民助.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2008-06.

[3]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风险溢出从美国转移到别的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遭受比正常风险更多的损失。伦铜指数在2008年半年时间中从9000美元/吨跌至2800美元/吨,我国沪铜期货从65000元/吨下跌至22000元/吨。也就是说,例如LME这样的发达市场通常是有定价权的。但是我们发现在2008年以后沪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际投资者需要基于这种溢出效应调整他们的投资组合,而本地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种变化来预测价格走势。因此中国铜期货的溢出效应值得仔细分析。关于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其他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的文献有很多,但关于伦铜和沪铜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的文献仍不发达。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二、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LME市场和SHFE市场的主要铜期货合约的收盘价,即伦铜连三和沪铜连三的收盘价,所有数据来自于彭博数据库。样本选取区间从2006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把全部样本区间分为三个子阶段,2006年―2007年为金融危机前,2008年―2009年是金融危机期间,2010年―2012年是金融危机后。同时,由于两个市场的铜价报价单位不同,所以将伦铜价格乘以汇率改成元/吨,数据同样来源于彭博数据库。

由于时区不同,LME和SHFE的交易时间也不同。SHFE上午9点开盘,下午3点收盘,LME在北京时间晚上7:45开盘,次日凌晨1点收盘。因此从风险溢出方向来看,必定是当日的沪铜影响当日的伦铜,当日的伦铜影响次日的沪铜。本文采用同一天的数据研究沪铜对伦铜的溢出效应,用日间数据研究当日伦铜对次日沪铜的溢出效应。

两国的节假日也有所不同。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删除两个市场中的长假数据,用插入法处理偶然的单日假期。数据处理后,剩下1652个收盘价数据,第一个子阶段中有467个,第二个子阶段中有476个,第三个子阶段中有709个。

2.边缘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

GARCH(1,1)-t模型是由均值方程和条件方差方程两部分组成,为均值方程,为条件方差方程。

表1 边缘分布模型GARCH(1,1)-t的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

表1中KS统计量和概率值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每个序列都不能拒绝变换后序列服从(0,1)分布的原假设。每个变换后的序列不存在自相关,说明变换后的序列是独立的。K-S统计量和自相关检验表明,根据GARCH(1,1)-t模型的边缘分布,积分变换后的序列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这说明GARCH(1,1)-t模型更适合每个序列的边缘分布,且可用于描述收益率序列的边缘分布。

3.最优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及确定

在用GARCH(1,1)-t模型拟合出伦铜和沪铜的收益率序列后,得到标准残差和,积分变换后得到独立同分布的新时间序列。把新的时间序列放入五种Copula函数中,利用参数估计法估计每个Copula函数的参数,然后通过卡方检验选择最优的Copula函数检验新序列间u,v的相依结构。最终可以得到伦铜和沪铜收益率的联合分布。

然后运用两步极大似然函数法检验每个Copula函数的参数,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结果可知,在第一阶段,Clayton是描述沪铜对伦铜的溢出效应的最优函数,t-Copula是描述伦铜对沪铜溢出效应的最优函数。在第二阶段,Gumbel是描述沪铜对伦铜溢出效应的最优函数,而描述伦铜对沪铜溢出效应的最优函数是t-Copula。在第三阶段,Gumbel是描述沪铜对伦铜溢出效应的最优函数,Clayton是描述伦铜对沪铜溢出效应的最优函数。

4.CoVaR计算及结果分析

以第一阶段沪铜对伦铜的溢出效应为例。首先计算沪铜的标准残差序列的分位数,可得到=-1.8077。再得到伦铜的标准残差序列的分位数,最终得到伦铜的CoVaR值。

然后根据求得=2.077-1.961=0.116

再根据求得=(0.116/1.961)*100%=5.9%

其他子阶段的溢出效应的结果也可由此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溢出效应值得结果显示:(1)CoVaR可以比VaR更清晰和全面地反应真实的风险价值。在第二阶段,如果只考虑到沪铜本身,当金融危机发生,铜的风险值只有1.657,但是实际的风险值是2.413。(2)从风险溢出方向来看,不论是伦铜影响沪铜还是沪铜影响伦铜,两者之间都是正向的溢出效应,这刚好符合铜期货的实际价格波动。(3)无论是伦铜影响沪铜还是沪铜影响伦铜,第二阶段的风险溢出效应都比其他阶段强。因此如果危机发生,不同市场间的联系将加强,应严格监控金融市场的各个部门并且采取防范措施阻止风险传染。(4)在次贷危机前后,伦铜和沪铜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有显著地改变。次贷危机发生前,沪铜对伦铜的风险溢出效应仅有5.9%,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风险溢出效应增加到15.03%。相反,伦铜对沪铜的风险溢出效应从危机前的40.1%变为危机后的10.38%。由于铜是经济发展中基本的工业原料,它的消耗随着中国的经济扩张而增加,这就是相关性结构显示出更强的上尾部特征的原因。

三、结论

第一,三个子阶段的风险溢出效应方向是相似的,所有的溢出效应都是正向的。因此LME市场的风险将会加剧SHFE市场的风险,SHFE市场的风险也会加剧LME市场的风险。这也验证了两个市场间的真实价格运动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对于根据其他市场的价格运动分析一个市场的价格运动是有效的。

篇3

方法:对306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属行为与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密切相关。

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注意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根据病情组织并指导家属配合抢救,防止因操作不当加重病情或损伤;应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向家属解释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应注意保护家属安全,引导家属面对现实,给病人以正向支持,使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对院前急救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老年人 家属行为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77-02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维持老年患者生命,减轻痛苦,为院后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基础,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痊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1]。但院前急救大多都发生在家庭,因此家属的情绪和行为对院前急救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影响较大的正性因素为:及时呼救、积极协助抢救、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信任医护人员、抢救现场有序、经济状况较好;负性因素为:呼救不及时、自行进行错误处理、急救知识知晓率低、不信任医护人员、在患者身边谈论病情、抢救现场拥挤混乱。为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实施院前急救的306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供同行借鉴。

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实施院前急救的老年患者306例,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21例;年龄60-89岁,平均72岁;出诊平均时间15min~6h,平均距离0.5~65km;急救地点包括发病现场198例(65%)、乡镇卫生院77例(25%)和村卫生室31例(10%);急救病人病情程度:轻度31例(10%),中度61例(20%),重度214例(70%);有家属在场或参与抢救工作的278例(91%)。

2 急救程序

2.1 通知者。①病人;②家属;③旁人;④乡镇卫生院;⑤村卫生室。

2.2 中转120电话。

2.3 接通知者医院急诊科。

2.4 出诊人员。①医生1名;②护士1名;③救护车司机1名。

2.5 出诊现场。①发病或事故现场;②乡镇卫生院;③村卫生室。

2.6 接诊处理。①未处理接回医院;②处理后留卫生院(室);③处理后接回医院。

3 讨论

3.1 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

3.1.1 院前呼救老年人疾病的特点为[3]:①起病隐袭,症状多不典型且较轻微;②病情进展快,一旦发病,病情常迅速恶化;③多种疾病常同时存在,多器官同时患病,或一个器官同时患多种疾病;④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⑤容易发生并发症。老年人与家人共同生活,不但日常生活得到一定照顾,且一旦发病容易被家人发现并求救。但亦由于老年疾病的特点,对家属来说又容易把大病看成小病,把新病看成老病,不易引起重视,以致耽误诊疗时机,当病情迅速恶化时才急忙呼救,容易错过救治时机。

3.1.2 院前急救现场。由于人们对急病和急诊知识缺乏,当发现身边有老年人突然发病且病情危重时,便焦急万分、不知所措。在医护人员未能进行有效干预之前,现场往往呈现一片混乱,家属及旁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和无助心理、救护环境的混乱秩序,让医护人员无法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1.3 家属参与行为院前急救。事发现场往往是医疗处理和非医疗处理结合的“战场”[4],在远离医院及医护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家属参与是院前急救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传递信息、搬动病人,为医护人员寻找急救替代用品等,更重要的是家属的积极参与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安慰是医护人员无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家属缺乏基本急救医学常识,他们盲目的行动或错误的操作又可能给抢救工作增加忙乱,甚至发生新的意外损伤。

3.1.4 家属对院前急救过程的监督。家属参与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的全过程,对医师、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尤为关注。他们监督医护人员对其亲属的抢救活动,耳闻目睹医护人员的表现以及发表的各种议论。但是家属对某些情况加以不正确的猜疑和议论,则可能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配合产生负面影响。

3.1.5 家属文化程度对院前急救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属,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认识比较科学明确,且容易接受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抢救操作;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属,由于受自身文化知识的限制,可能对疾病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少,因而产生茫然和焦虑情绪,进而对某项急救操作产生不理解和排斥,影响现场抢救。

3.1.6 女性和老年家属对院前急救的影响。面对重症患者有些女性和老年家属表现为惊恐、心烦意乱或流泪哭泣或因过份不安对患者态度失衡等,家属的焦虑表现均可使患者受不良感染,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进展。

3.1.7 家庭困境对病人心理的影响。现代社会随着职业选择和人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大部份家庭的青壮年人员都在外工作,尤其是农村家庭,家里常常只留下老人和小孩,面对突发的疾病,他们往往表现为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同时急诊抢救及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作为家庭一项重大的计划外开支,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对医院和疾病不了解的情况下,让病人和家属仓促决定是否住院或选择哪家医院治疗,产生两难的矛盾心理,家属即刻要独立承担风险和承受经济压力,会感到社交孤立、情感脆弱、能力不足等。凡此种种,均不可避免地通过家属影响到病人。

3.2 护理对策。

3.2.1 指导家属参与抢救。院前急救中,在设备条件及专业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准确地评估病情、初步确诊以及处理致命的病因和症状、将病人迅速安全地转运,需要很好的组织能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是保证安全救治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要及时检查病人,预见伤情和病情,并作相应的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家属配合抢救及正确搬运以缓解院前急救人手紧张的状况并减少因家属不当处置方式引起的再损伤。

3.2.2 抢救患者的同时与重视家属的沟通[5]。医护人员应学会在对病人实施有效的诊治措施的同时,针对不同家属的心理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告知病人目前的病情及预后进展、有无生命危险性、目前所做的检查和急救处理情况,诚实回答家属的有关提问,这样可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稳定家属的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在场人员的积极性,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障院前急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2.3 良好的职业形象。院前急救环境中病人和家属没有机会充分了解医护人员的品质以及修正或改变对医护人员的最初印象,他们心中能否建立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赖并产生安全感,取决于对医护人员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主要体现在与病人或家属的接触中呈现和蔼诚恳的态度、精炼贴切的语言、沉着稳重的举止及迅速熟练的操作中,表现出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专业素质。因此一般要求急诊科医师必须是全科注册的主治医师职称以上、护士必须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且德才兼备,方可胜任出诊院前急救工作。

3.2.4 基本的心理素质。大多数院前急救病人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最突出和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慌,他们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希望尽快得到救治,对接受的治疗措施期望值很高,对医护人员言听计从,此刻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产生影响。因此参加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要求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克服场地、设备以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抢救。专业素质良好、工作态度严谨、急救技术娴熟、观察判断能力敏锐迅速、紧张有序地进行院前急救是消除病人与家属负性情绪的良药秘方。

3.2.5 尊重家属知情权。院前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病人家属的监督之中。尊重家属知情权是维系病人及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相互信赖关系的基础,耐心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家属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有的家属因焦急、悲伤,可能迁怒于医护人员,个别家属甚至表现有过激的行为。为了保证病人及家属的合法权益及维护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医院建立出诊登记本和院前急救登记本,要求详细记录院前急救过程及医患沟通内容,并要求双方签名,做到有据可查。

3.2.6 预防家属发生意外。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除了积极救治病人或伤员外,还应预见在场的家属及其他人员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当遇到猝死、中风、昏迷等危重病人时,对其家属中高龄、女性、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出现异常症状体征者应劝阻其控制情绪或帮助脱离抢救现场,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疗法,如耐心解释和疏导,防止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 魏红.老年患者院前急救与家属行为相关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综合,2012,2:45-46

[2] 姚芳伟,王蓉芳.病人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转化[J].实用护理杂志,2007,3(10):28-29

[3] 温金莲.老年人疾病的特点[J].寻医问药杂志,2011,12:30-31

篇4

1 急救人员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院前急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外妇儿等疾病的护理都有一定的掌握,对突发病、重大群体伤等都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及抢救意识,执行医嘱要快,特别在急救车上,一般家属都在身边,护理人员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家属维权的有力证据,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快,而且对于包扎、建立通路、心肺复苏等都要准确到位,一针见血。熟练的技术,规范的护理操作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力保证。

2 执行医嘱潜在法律问题

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施行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在院前急救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都是执行口头医嘱,由于是急救,所以护士往往急于操作抢救,对医生下达的医嘱立即执行,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对药物、剂量等不能做到100%的准确,因此两名护士复诉,或者对医生复诉一遍再执行,即可完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否则一旦因此引起纠纷,医护会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3 疏忽大意与渎职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有时对自己的技术过于自信,往往容易出现差错,例如有的药物产地不同,剂量也不同,护士有时按前一批号的药物剂量去执行医嘱,往往造成用药不足或过量,或者急于处置,药物抽吸不净,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引起法律纠纷,特别现在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有的药现用现取,这样难免不了把不同的药装在一个盒子里,护士如果疏忽大意,只看外包装而不去仔细检查药物,造成错误用药,特别是低年资、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护士长应勤于告知,常检查,常指导。因此,对于这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是最容易解决,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只要护理人员工作中认真查对,即可100%的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4 与护理记录单有关的法律问题

在院前急救中,由于都是对患者进行急救,而医嘱与抢救记录要在抢救后6 h内补充完整,病情急,抢救急,这样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准确的回忆整个抢救过程,还要对抢救用药,患者的反应等详细、准确复原,这样才能保证抢救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性。有的护士会疏忽把时间记错,把药物安瓿丢弃,或者不能详细回忆患者的用药后反应,抢救结果等,导致记录单不完善,容易给法律纠纷带来证据,那么,在抢救过程中,随时两人复诉,保留安瓿,抢救后医生及时下达医嘱,护士及时补写抢救记录,遵守认真、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科学、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涂改、删除、伪造、隐匿、销毁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避免遗漏重要的症状和体征。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原则。护士长有必要对这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安全演练,加强管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5 护士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

篇5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一组由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1]。

1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85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36例,年龄25~87岁,平均55岁。其中发生不稳定心绞痛59例,广泛前壁心梗11例,下壁心梗9例,下壁并正后壁6例。85例患者均神志清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心前区憋闷,呼吸费力,6例患者出现恶心并呕吐为胃内容物。自发病至打电话呼救时间为10min~2h,既往已确诊有冠心病患者64例。

2院前急救

2.1院前急救的意义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现场急救,包括给予快速的检查、诊断及治疗,维持基础的生命体征、心肺复苏或电除颤等。其意义在于通过院前的紧急处置,缩短“发病-用药”时间窗,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赢的有利条件和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2.2院前急救人员及设备要求

2.2.1人员组成及要求:担任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是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急救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应急沟通能力;救护车司机必须驾驶技术过硬、方向感明确;每组由医生、护士及司机各一名组成。

2.2.2设备要求:配备性能良好的救护车,车载设备包括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供氧装置、便携式呼吸机、气管插管箱、麻醉咽喉镜、呼吸气囊、吸痰器等;急救箱内备有充分的急救药品(扩冠、镇静止痛、抗凝、抗心律失常、升压、利尿等)、备用液体及各种医用耗材,各物品要求标示清楚、固定摆放、固定数量、随时补充,做到班班交接、班班检查,保证100%完好使用率。

2.3现场急救:接到120急救专线电话迅速出车,通过电话联系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告知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等药物,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切忌随意搬动患者,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急救现场。

2.3.1快速检查诊断:到达现场在询问患者主诉测量生命体征的同时采集12或18导联心电图,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予以紧急处置。

2.3.2氧气吸入:及时有效的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缓解心绞痛,给予鼻导管吸氧4~6L/min。

2.3.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套管针,遵医嘱静脉用药,用药前采集血生化标本,包括肌钙蛋白、心肌酶、凝血全套等。硝酸甘油是治疗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常用药,5%GS250ml+硝酸甘油20mg静滴,8~10d/min,同时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3ml/h,静滴硝酸甘油个别患者出现头痛或低血压应严密监测。

2.3.4持续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根据血压调整扩冠药的应用。

2.3.5缓解疼痛:患者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持续的疼痛可使交感神经激活引起血管痉挛,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律失常。静脉用药疼痛不能缓解时,给予杜冷丁75~100mg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盐酸吗啡,症状不缓解可间隔15~30min重复使用。使用吗啡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和出现呼吸抑制。

2.3.6重视沟通:由于疾病的突发、危急,患者及家属情绪紧张、焦躁、思想顾虑多,这些反应与病情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2],医护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医护间有条不紊的默契配合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度和安全感。进行急救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通过交流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化解紧张气氛,缓和患者及家属焦躁情绪,以帮助患者克服或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3转运

在经过院前初步诊治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将患者安全转送至医院心脏治疗中心或ccu病房

3.1转运条件: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的条件[3]:①经上述抢救治疗后病情趋于平稳后;②患者及家属理解、合作;③应在不中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持续治疗、输液的条件下送院;④救护车上备有除颤急救设备,随时可急救。

3.2转运前准备工作:转运前与医院心血管科医师取得联系,简要通报患者病情及基本情况,安排床位,备好各种用物及抢救设备。向家属交待病情,说明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或发生猝死取得家属同意与谅解并在危重患者转运协议单上签字。对患者做好安抚工作,稳定患者情绪,保持转运环境的安静。

3.3安全稳妥搬运:使用铲式担架,避免用软担架,搬运时使用担架固定带妥善固定患者,起落担架时医护及救护车司机步调一致,保持担架平衡,严防患者跌落。救护车车速稳定,避免紧急刹车造成患者意外损伤。

3.4持续监测:转运途中不间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表情变化,一旦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立即停车就地抢救。

3.5严格交接班:患者转运至医院要与接诊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交接,包括呼救时间、急救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心电图、药物、各项监测指标、血标本、)以及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的交接,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结果

85例患者在经过院前30~90min紧急处理后均安全转运至医院ccu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其中26例患者直接送至医院心导管室做冠脉介入治疗。

5小结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在其死亡的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是延误治疗的重要因素,ACS如果早期处理得当,不仅能降低病死率,而且能大大地改善患者预后。通过院前、院内及随访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冠心病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患者应急自救能力及呼救意识,使ACS患者的死亡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7-88

篇6

当患者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常需要吸氧。家庭中吸氧使用的主要是氧气袋以及制氧器,有条件的也可使用氧气钢瓶。

氧气袋

氧气袋又叫氧气枕,是家庭中常用的救护器材。家中有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患者时,应准备2只氧气袋,以备给缺氧患者供给氧气,解除患者呼吸困难和增加心肌供氧量。它携带方便,可供家中抢救危重患者或转送患者途中使用。

使用方法

氧气袋灌满氧气后要用螺旋夹将橡皮管夹紧,防止漏气。检查氧气袋是否漏气,可用双手压氧气袋,贴近面颊,若有漏气,则面颊上可感到一股气流,有时还可听到气流的响声。如发现漏气,要及时修理好,以保证及时供氧。经常检查袋内是否有足够量的氧气,使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一般2~4周应灌氧1次。

将消毒鼻导管接上玻璃接管,使之与氧气袋皮管连紧,打开螺旋夹,将鼻导管口端对准面颊,如感到有气流,则表示鼻导管通畅;也可将鼻导管口端放入一只盛有冷开水的杯中,如见水中有气泡冒出,则表示鼻导管通畅,并可从气泡冒出的多少,了解给氧量的大小。

用棉签蘸冷开水清洁一侧鼻腔,鼻腔分泌物多的患者应经常清除。然后把带有氧气经过冷开水湿润的鼻导管插入鼻孔,注意用胶布把鼻导管固定在鼻孔边上,以防滑脱。

如有鼻塞也可用鼻塞吸氧,它比鼻导管刺激性小,较舒适,患者易于接受。无鼻塞时,可用滴管橡皮头改装,即把橡皮头连接在接管上,在橡皮头前端剪一个小孔即成。

氧气袋内压力降低时,可用手加压,以利氧气排出,通常把氧气袋当枕头放在患者头下,借患者头部的重力,使氧气排出。

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氧气袋皮管中间加1个湿化瓶,这样可以使氧气湿润,以免患者因吸入干燥的氧气而损害呼吸道黏膜。

注意事项

氧气袋应放置在安全处,必须远离明火,不得放在烤火炉旁或厨房内。

氧气袋不能与苯、硫化氢等易燃、易爆物品接触,以防燃、防爆。

制氧器

制氧器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进入家庭使用已有多年。由于制氧方便,也可将此种吸氧方法用于解除疲劳。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垫圈,保持氧气管道畅通。

使用中严禁横放或倒置,停止使用后应将反应舱倾倒干净。

制氧剂在包装完好的条件下室温干燥保存,保存期3年;过期后产氧量略减少但仍可使用。

学会拨打“120”

我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为120,遇到急性伤病可直接免费拨打。

拨打120呼救时注意事项

首先应准确地说明患者所在地的具置,包括具体路段、街道和标志建筑物;报告行车路线,并约定接车地点,同时提前到约定地点等车,以免救护车到后找不到人。

简要说清疾病或损伤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发生的,患者目前的伤病情况,并询问在救护人员未到达前该做如何处置。描述全部过程简明扼要、准确客观,以便救护人员通过电话指导现场急救。

在约定接车地点听到或看到救护车过来时,应主动上前打手势迎接;如在夜晚,应手持醒目物品如白毛巾等上前迎接。

配备家庭急救药箱

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紧急的健康问题,只要事先有一定的准备就能从容应对。家庭药箱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中永远有一个称职的“家庭医生”。

配备家庭急救药箱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家庭药箱有哪些基本作用

一是方便治疗常见的小病,比如偶尔的头疼脑热、皮肤瘙痒、普通感冒、口腔溃疡等;另一个关键作用是,在发生烧伤、烫伤、低血糖、心肌梗死等危急事件时,有药品准备的家庭往往能将“灾难”程度降到最低。

需要准备哪些基本药物

家庭药箱仅仅有创可贴和阿司匹林是不够的。还要准备的非处方药应含有止痛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止泻药、抗酸药等;还可自备一些扑尔敏等防过敏药。

家庭药箱为什么要强调个性化

家庭药箱除应备有上述基本药物外还应强调个性化。家里若有慢性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则应根据不同需要备药。

必要时备一张“急救名片”

一天,某医院急诊室里送来了一位昏迷的患者,医护人员一边忙于听心音、量血压,一边准备给他输葡萄糖盐水,但是正当医护人员在他口袋里寻找证件时,突然发现一张鲜红色的急救名片,上面清楚地写着:“有糖尿病史。”这下把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吓了一大跳,因为给糖尿病昏迷患者输葡萄糖盐水是有生命危险的。于是医生当即改用胰岛素治疗,该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小贴士:“急救名片”好处多

对某些身患特殊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气管哮喘等病史者,特别是患病的老年人,应该制作一张“急救名片”,有的也称之为“身份病史卡”。因为它有时的确能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有人称为“救生卡”。

备一张“急救名片”好处多。有了名片,一旦发生意外而又无力自救时,人们会在当事人口袋里找到名片,及时通知家人,或送医院;医生看了名片,就能快速诊断、对症下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抢救。注意:急救名片应与随身携带的证件放在最容易被人找到的口袋内,不要放在隐蔽的钱夹中,以便目击者及医护人员查找。

怎样自我设计“急救名片”呢?具体方法是:找一张色彩鲜艳、似一般名片大小的硬纸片。

正确搬运伤员

当身边有人受到伤害或患急重症时,除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外,还要尽快准备好运载工具,将患者送至医院救治。在搬运的途中处理不当会前功尽弃。如脑出血的患者搬运不当可使出血加重形成脑疝死亡;脊椎损伤者,随便抱扶行走,可以导致脊髓损伤,出现截瘫等终生难愈的后遗症。

担架搬运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的患者。现在常用的有走轮担架、帆布担架,在没有专用担架的情况下,可以用椅子、门板、梯子、竹竿、木棍、绳索、被服和毯子等制成结实的担架。脊柱损伤患者要用硬板担架,并将患者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

担架搬运时的具体方法是:由3~4人合成一组,将患者移上担架,患者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患者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护送途中,冬季要防冻,夏季要防暑。

徒手搬运法

病情轻、路途近又找不到担架时用。可用背负、抱持、托举等方法搬运。徒手搬运又可分为单人、双人和多人等多种搬运法。

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气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影响呼吸。

在火灾现场浓烟中搬运患者,应匍匐前进,离地面约30厘米以内,这里烟雾稀薄,否则容易被浓烟呛住。

搬运患者要沉着镇定,不要惊慌,采用适当的搬运方法,否则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或是加重病情,引发并发症。

《图解居家急救》

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在“缺医少药”的现场,如马路上、旅途中、商店里,你自己或他人突然发病或遭到外伤、灾害等意外,该怎么办?作者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患者一次次起死回生或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之后,也都会有一种急迫的感受:应该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鉴于上述,作者编写了《图解居家急救》。系统介绍了急救互救常识。灾难事故、中毒与虫、兽伤害的急救,以及内、外、妇、儿、五官科急症的急救处理知识和技能。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叙述急救方法时注重可操作性强。并指导人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现场现有物件做简易急救工具。

编 著:李艳王维恒

出 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篇7

201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会聚焦精准医学

6月26日,201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华长城-东方肿瘤高峰论坛召开,主题为“加强肿瘤规范治疗,推动精准医学研究”。6位国际著名的院士和10余位国内顶级肿瘤学专家教授,聚焦医学哲学、精准医疗时代的抗肿瘤新药研发、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医学、代谢异常与肿瘤、抗肿瘤免疫、肿瘤本质、肿瘤异质性和肿瘤的复发转移等诸多方面作大会报告。

龙华医院ICU护士长吴文艳荣获首届“上海市仁心护士奖”称号

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浦东广播电视合开展的“寻找身边的好医护――首届‘仁心医者’大型医护评选活动”,近期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长吴文艳喜获“上海市仁心护士奖”称号。

韩高度关注四家医院MERS扩散情况 疫情致死率攀升

近日,韩国保健当局表示,目前高度关注四家医院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扩散情况。在最新沦陷的首尔江东地区的圣心医院,隔离对象名单中的人接近5000人,当局动员一切国家卫生防疫力量防止MERS疫情扩散。由于感染MERS病毒的患者死亡率高,保健当局应该集中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

为迎接百年院庆,北大医院开展百名医护人员大型义诊活动

6月28日,北大医院为迎接百年院庆,开展了百名医护人员大型义诊活动。40多个学科的专家在现场为患者及家属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诊查常见疾病,并首次尝试采用“线上义诊”的方式与不能到现场参加义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活动现场,共有766名市民接受了义诊。

关注老年人睡眠质量 同济医院深入社区开展宣讲

日前,上海市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健来到万里社区活动中心,为居民带去了一次关于老年人失眠问题的“同济健康讲堂”,参加的人员除社区老年居民外,一些中青年朋友也加入了讲堂。讲座通俗易懂,非常贴近百姓生活,参加者踊跃地参加讨论。“同济健康讲堂”已然进入了周围居民的心中成为医院的一个宣传品牌。

瑞金医院职工志愿者走进成佳学校关注癫痫患儿

6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彩虹家园”职工志愿者开展“走进社区”第二季活动。院内科团支部书记,神经内科方嵘医生走进了嘉定成佳学校,为学校教师们带来了一堂以《儿童癫痫的识别与防治》为主题的讲课。嘉定成佳学校副校长朱斌、瑞金医院北院团委副书记王潇逸、团委委员吴晓静也参与了此次讲课。

市中医医院小小志愿者亲子义卖献爱心

6月6日,市中医医院各部门工会甄选的10位职工子女代表医院参加了由上海市医务工会主办的“乐家”大型亲子公益活动。十位小朋友代表医院在活动当天参加义卖,筹集善款给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小朋友们自发捐赠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书籍、书包等38件物品当作义卖品,他们还将自己存了好久的零用钱带到了义卖现场来奉献爱心。

市第一人民医院筹建"长三角航空转诊" 实现医院内急救"无缝衔接"

航空医疗救助在我国将成为现实。在日前举行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公济应急管理论坛”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报告了院方努力打造大型综合性医院应急救治体系的设想。其中“建立长三角航空转诊服务网络”的信息,尤为令人关注。

“红枫国际孕妈妈开放日”在沪发起

6月16日,上海红枫国际妇产医院特邀红房子妇产专家夏燕萍教授发起的"红枫国际孕妈妈开放日",旨为实实在在地解决准妈妈在孕期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现场准妈妈们个个都不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频频向夏教授提出各种各样孕期新问题今后,这种公益化的活动,将以常态化、普及化的宣教方式,面向广大准妈妈们免费开放。

韩哲一基金会、岳阳医院共同援助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远程医疗、教育项目

6月17日,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援助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远程医疗、教育项目启动会,在云南文山州中医医院举行。该项目旨在缓解文山边疆地区百姓看病难、看专家难,尤其是看中医专家难的医疗需求。

篇8

[关键词] 急诊科; 护患沟通;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担负着急、危、重患者的诊疗与急救任务。急诊科人流量大,层次参差不齐,病情变化快,节奏快,对医务工作者期望大,护患之间磋商、协调、交流机会少,常常使得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急诊科的护士一定要把握住护患沟通的技巧。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手段,在短时间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沟通,相互尊重,尽可能的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优质的护理服务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是现代护理所必需的,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优质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更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对医院的信任,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或沟通技巧不当是被投诉的重要原因。由于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欠佳,被动服务不能及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缓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的不满意及投诉甚至会增加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导致护理服务缺陷的发生及护理质量下降。可见护患沟通,诚信服务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变被动服务为根据患者所需提供增值服务。

2 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急诊科工作量庞大,加上患者病情危重,人际关系复杂;要解决护患沟通矛盾,首先要以患者的利益为准则,一切方便患者,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服务态度;采取一些便民措施,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护士的工作宗旨,适时地传递给患者,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整体配合效能。尊重是护患沟通的前提,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急诊科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危重,人际关系复杂。要解决护患沟通矛盾,首先要以患者的利益为准则,一切方便患者。

3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及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并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她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

4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自觉地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养成对急诊工作的特殊敏感性,培养良好的急诊护理常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把紧张的抢救变成有序的工作,不仅注重生命的抢救,也要注重护患沟通。护士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还应详细询问病人,和蔼进行交谈,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解释和精神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取得家属的理解,这样既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又能保护医护自尊。

5 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急诊危及生命的患者,生命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要有高度的急救意识,沉着、冷静、充满信心,配合医生抢救病人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对于有知识有学问又是领导者要多次反复与病人家属沟通,直到认可救治的效果及预后,否则还要继续沟通,对于相对文化水平较低者,要采用通俗语言、方言,甚至有时用大白话与其家属沟通,便以理解后认可;需急诊手术者,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抓住抢救时间,抢救生命,缓解心理压力,信任医护人员,配合治疗;普通门诊患者,一般患者都是受到意外伤害,如砸伤、打架、车祸等患者,护理人员应抓住患者的心态,对他们做好卫生知识宣教工作。有的是受到别人的故意伤害,有些是自残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若我们稍有不慎,有时矛盾就针对我们医护人员。而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首先不和患者发生正面冲突,耐心、细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用熟练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用和蔼的态度,真诚地和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用爱心和真诚化解矛盾

6 对患者家属采取心理护理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最易产生矛盾的地方。病人的病情较重,有的处于濒死状态。作为患者家属,心情担忧、焦虑不安、情绪较激动、不冷静、不能接受,希望医护人员立即处理。医护人员忙于其他更重病人的抢救而无暇解释,这可能造成护士与患者家属的纠纷。作为护士,我们应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离开病人,为了稳定病人的情绪,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治疗。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首先让他们信任医院,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抢救工作有良好的安静环境,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护患交流与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良好的护患交流,护士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疾病、心理、社会及家庭方面的信息,患者通过交流从护士那里获得治疗信心,更好地配合完成整个医疗过程。通过沟通,相互尊重,尽可能的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儿烧伤,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小儿烧伤是小儿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原因,近几年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小儿烧伤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成人,特别是农村小儿发生烧伤的几率远远大于城市.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352例,其中小儿烧伤276例,约占78 %.现将此276例小儿发生烧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76例烧伤儿童中农村小儿202例,约占小儿烧伤74%,城镇小儿74例占小儿烧伤26%;男性177例,占65%,女性99例,占35%;其中1岁以下23例,占8%,1-3岁154例,占56%,4-7岁66例,占24 %,8-14岁33例占12%。

1.2年龄与致伤原因分析 致伤原因中以热液烫伤的患儿最多,有193例占66%,其次为火焰烧伤43例占16%.见表1。

表1年龄与致伤原因 (n=276)

1.3年龄与环境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导致患儿烧伤最多的是监护人放热液不当94例占34%,患儿缺乏安全意识误撞75例占27%,见表2。

表2 年龄与环境因素 (n=276)

2原因分析

2.1监护不力或缺乏监管农村中多数父母外出务工,小孩交给老人看管,老人精力欠佳,加上要负担农活、家务活,造成小儿监管不力,有的家庭2个小孩以上,特别是农忙季节更增大了小儿烧伤的机会。

2.2放置热源不当看护人员对易致烧伤的物品如暖水瓶、开水杯、汤盆、饭锅位置放置不当,火柴、打火机、火鞭炮,小儿伸手可及,家长操作方法不恰当如洗澡时先倒开水。

2.3儿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小儿随年龄增大户外活动增加,好奇心增强,但缺乏大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对周围发生的意外缺乏应变力、判断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4居住环境及生活习惯差本组患儿中多数为农村儿童,煮饭用土灶、柴火,夏收、秋收季节多余农作物野外无防护燃烧,高温油、稀饭锅、猪饲料等热源随意放置。

2.5家长急救知识缺乏,拖延治疗抢救时机农村家长特别是儿童的祖辈医学知识、急救常识缺乏,伤后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有的家长观念错误,认为在烧伤创面上涂上辣椒酱、坛沟水、龙胆紫能减轻和治疗烧伤;有的家长认为只伤到皮肤未伤及内脏,没有生命危险,没有及时送去医院,以致错过抗休克的最佳时期,就诊时病情已十分严重。

3护理

3.1 积极做好抗休克治疗

3.1.1小儿烧伤后的调节功能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后由于疼痛、脱水、血浆成分丢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的全身紊乱远较成人重,休克发生率高【1】。应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顺利进行;根据小儿烧伤面积、体重计算静脉输入量,按照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交替均匀地输入,如因静脉不充盈穿刺失败,应立即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或行静脉切开,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3.1.2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出入量特别是尿量的监测,根据尿量及血压调节输液速度,婴儿应维持尿量在10ml小时以上,儿童尿量在15ml小时以上,并观察尿的颜色、测量尿的比重。

3.1.3注意保暖,维持室温在30-32℃,湿度在50%-60%。;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意识状态,若患儿哭闹,哭声宏亮,四肢温暖则可能是创面疼痛引起的不适,若患儿哭声无力,烦躁不安或反常的安静,甚至嗜睡、昏睡,肢端欠温暖,应警惕休克的发生。

3.2保持呼吸道通畅面颈部烧烫伤患儿,应给予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侧位,以利于呼吸,因呼吸道烧伤喉头水肿而致呼吸道阻塞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因疼痛引起哭闹、烦躁不安的患儿可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休克的发生。

3.3加强创面护理根据小儿烧伤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创面疗法,四肢、躯干烧伤选择包扎和半暴露疗法,头面部及会、臀部则采用暴露疗法,创面每1-2小时交替喷擦聚维酮碘和康复新液,以预防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根据烧伤面积大小采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照射创面2-4小时/天或持续照射,照射时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再度烫伤或加重创面损伤程度,同时做好小儿未烧伤皮肤的护理和保养,保持皮肤的洁净。小儿缺乏自控意识,创面疼痛及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皮肤瘙痒,可能引起创面的再度抓伤,应对患儿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以预防创面感染、延迟愈合及瘢痕遗留等;保持病室及病床单元清洁干燥,严隔消毒隔离,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及开窗通风。

3.4高热护理及营养支持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可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的障碍,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2】。当患儿体温超过39℃时应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30分钟后再次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并记录于体温单上,降温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注意保暖。烧伤由于创面渗液多,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消化功能紊乱,大量的营养成分丢失,以注意营养成分的补充【3】。烧伤初期及胃肠道功能未恢复期间,应通过静脉给予足够的营养,同时补充创面丢失的血浆、白蛋白、水分等,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病情稳定能进食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喂养时应耐心细心,少食多餐,观察有无呕吐、食欲不振。

3.5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患儿受伤多数是家属失误造成,家属会出现情绪紧张,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大,不能接受现实,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或寄予过高期望等心理,医护人员在治疗患儿的同时,应沉着冷静,晓之以理,关心体贴家属,告知只有在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患儿才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对患儿要面带笑容,语气和缓,通过讲故事、说笑、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少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避开能造成患儿痛苦的治疗时间多与患儿交谈,鼓励说出身体的不适,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

4健康教育

4.1加强家长安全知识的教育,本组烧伤患儿中多数与监护不当或缺乏监管及放置热源不当有关,均具有可预防性【4】。提倡少生优育;盛有高温液体的器皿应放在安全稳妥、小孩不能触及的地方;洗澡时,一定要先备好适宜的温水,再给小儿洗澡;使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把盖子拧紧,倒提检查有无渗漏,并将热水袋外包上毛巾或棉布方可使用,不能直接将热水袋贴放在小儿皮肤上。

4.2 家长对小儿的防火教育要早期进行,教育小儿不要玩火,管理好火柴、打火机、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不让小儿单独在厨房或放有蜡烛、火炉及炭盆的房间里,以免发生意外。

4.3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家庭要安装安全插座、插头,随时严格检修线路;小儿在外玩耍时,教育小儿要远离电线、电杆等,以免发生触电.妥善保管好家中的酸碱等易腐蚀化学物品。

4.4加强对家长烧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小儿的安全教育和看护。教育家长及小儿在发生意外时应尽快脱离火源、热源,中小面积烧伤应尽快用清洁冷水冲洗或浸泡,以达到止痛和减轻烧伤程度的效果,不涂不卫生、有色的及加重创面程度的坛沟水、龙胆紫、辣椒酱等。

参考文献

[1]刘同林.实用烧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59-160

[2]冯秋萍.冯燕萍.33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5.3:24-26

[3]刘凤霞,孙动梅,张艳.3-12岁儿童烧伤并发高热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校医2007.21(5).581

篇10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5-02

新颁发的《干休所工作条例》将医疗保障明确作为干休所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院前急救是老干部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老干部急救医疗研究的主要课题[1]。我所从建所之初,一直很重视医疗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探索院前急救模式,成功处置老干部急救事件。

1 基本情况

我所保障老干部基本为军职以上退休干部,现有老干部48人,遗属3人,年龄在64-97岁之间,平均年龄80岁,平均患病4种以上。有23位老干部未与子女同住,占总人数的45.1%。而且老干部居住分散,医疗保障难度大。

2 院前急救模式

2.1 急救复合模式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急救预案,成立了院前急救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在老干部集中居住的每个小区,邀请数位身体状况良好、临床急救经验丰富、现仍返聘的老干部组成医疗保健专家指导组,参与本所左邻右舍老干部突发疾病的急救,并现场指导卫生所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同时,为老干部家中安装了上海市老年应急呼叫系统“安康通”,老干部遇突况只需按一下按键,可立即与所内工作人员、地方120联系。这样,即组成了医务人员――医疗保健指导专家――地方120“三方联动”的急救复合模式,大大提高了院前救治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利用背靠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与院方积极协作,确保老干部急救护送绿色通道畅通。

2.2 抢救设备完备

除心电图机、除颤仪、吸痰仪等急救必备仪器设备外,卫生所还购置了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急救常备针剂和药品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药品无失效、破损。每位急救指导专家的家中也备齐了一套急救设备和药品。急救车由勤务分队专人负责,定期发动,随时使用。

此外,现今老干部居住条件改善,都居住在高层楼房内。由于电梯空间狭小,配发的担架无法进入电梯,走楼梯又严重拖延救治时间。经过所内工作人员细心钻研,研制出可方便进出电梯的急救担架小车,并兼顾到送院途中的搬运方便、安全。一次性制作了8个,放在老干部居住集中的每一个单元内。这样,大大提高我所老干部突发疾病急诊送院的效率。

3 完善院前急救的措施

3.1 规范保障制度

加强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2]。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管理规定》和《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结合干休所实际情况,卫生所工作人员制定了规范、全面的《卫生所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办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对于抢救、急救、就诊等都有详细的流程,建立各种疾病抢救预案。

3.2 抓好医疗保健

对老干部进行分级保健制度,建立老干部保健病历和健康档案。完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措施。由于老干部居住分散,每月两次上门巡诊、代开药,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对重点人群,加大巡诊频次和力度。每周两次医疗班车,保障老干部就诊和取药,并有一名医务人员陪同,解决老干部就诊和取药中的困难。每月写一次病情记录,每半年写一次病历小结。每年组织一次老干部参加学校体检,体检率基本达到100%。对于体检查出的疾病和异常指标,建议老干部及时进行复查和专科就诊。

3.3 提高技术水平

每位工作人员熟悉老干部病情,熟练掌握各项流程、预案、急救要点,并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急救演练和技能比武。借助所内部分老干部临床经验丰富,仍在返聘的优势,搞好传帮带,工作人员轮流到附属医院跟老干部随诊学习[3],提高全科医生能力。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学校、附属医院组织的青年医师培训,以及全军兼职心理医师培训班和总后老年内科急救提高班的学习。

3.4 加强健康宣教

在日常保健过程中,注重疾病防控和健康宣教。平时巡诊过程中,嘱咐老干部把医疗卡、病历、证件放于固定位置,方便就诊,家中备好常用急救药品。外出时,随身携带老年应急卡(所内为老干部制作了包含姓名、住址、常见疾病、过敏药物、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的老年应急卡。)和常用药品。气候多变、季节交替及疾病多发季节,对老干部进行健康宣传。并在秋冬季节,组织有需要的老干部,免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同时,注重对家属和保姆的宣教。教会他们一些急救常识,遇突发疾病和意外情况如何处理,以及最有效、省时的呼救方式,提高家庭自救、急救能力。

以上是休所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老干部身体状况,形成由卫生所医务人员――医疗保健指导专家――地方120“三方联动”的急救复合模式,此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大大加强了院前救治的力度和及时有效[3]。建所三年来,及时送院或成功救治、现场抢救老干部意外情况,无一例拖延、延误现象。

参考文献

[1] 吴文炎.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对策及发展模式探讨[J].西南军医,2009,1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