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慢性病防治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0-02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而人们的健康意识却相对滞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不合理饮食,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快速增长, 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与上述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脑肾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成为对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全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约25%的城市居民患各种慢性病,60%的就诊病人为慢性病人[1]。重视三级预防,全面构筑针对慢性病的各道防线已刻不容缓。

1 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

高血压作为最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从110/75mm Hg(1mm Hg = 0.1133kPa)开始,随者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性持续增加, 血压>180/110 mm 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性增加10倍,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危险性的40%,冠心病事件约15%,心血管死亡率33%,总死亡率20% [2]。我国高血压人群存在 “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如何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危险性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综合控制高血压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病残率,将是今后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胆固醇是增加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血总胆固醇(TC)降低1%, 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降低2%, 他汀类治疗3~5年可使冠心病患者、冠心病高危患者、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卒中和猝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0%~40% [3]。

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致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可使糖耐量减低,从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46%,即一级预防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干预和强化治疗即二级预防可使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30%~60%,明显减少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同时在发病后做好三级预防即防治病残和医学康复工作,可预防或减少后遗症和功能障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二者并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对靶器官的损害是高风险的联合,血压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有无糖尿病使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差10~20倍[4],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病因除了与机体因素有关外,80%~90%由环境和社会生活习惯引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消除职业性致病因素、识别并消除医原性致癌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普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患病率、病死率,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医务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

2 慢性病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存在许多问题:健康教育工作深度不够,普及面较小,人民群众防治知识欠缺,绝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大中型医院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重个人、轻群体,重治疗、轻预防,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还很普遍,巨额卫生资源更多地投向了疾病晚期的被动治疗,而不是用于主动预防。胡大一等著名专家多次提出:全国心脑肾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防治亟待实施新思维新策略,要转变目前慢性病的防治模式,变以医治病人为重点的“下游干预”为防止危险因素生成的“上游预防”,变经验医学为循证医学,变单学科对单一危险因素干预,为多学科联合进行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控制, 从以大医院为中心的治疗转向以社区为中心的预防。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三级预防是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一道道防线。

3 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治

发达国家多年的防治经验表明: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病人治疗管理活动,是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关键措施。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提供连续、长期、整体和个性化的卫生服务,是实行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最佳途径[5]。通过健康管理,倡导社区居民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引导大家遵守健康的“种子(S-E-E-D)”法则:即①睡眠(sleep)法则 :合理睡眠、午间小憩;②情绪(emotion)法则: 情绪稳定、心态平和;③运动(excise) 法则:有氧运动、动静结合;④饮食(diet) 法则: 科学饮食、营养均衡(包括戒烟限酒)。教会慢性病患者掌握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策略:即A. 阿斯匹林(aspirin)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B. 受体阻滞剂(blocker)和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ontrol);C. 降胆固醇(cholesterol lowering)和戒烟(cigarette quiting);D.合理饮食(diet)和控制糖尿病(diabetes control);E. 运动(exercise)和健康教育(education) [6]。增强人们防病治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依从性,使之能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早日实现构建“全民健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静,杜雪平.有关冠心病社区防治的现状和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 6 (4):226.

[2]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 (3):67-71.

[3]“十年百项”会议资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 (8):63-646.

[4]陈国伟.高血压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0.

[5]谢广宁,李应光,王继泉,等.现阶段高血压防治工作现状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4,2(4):486.

篇2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教师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将2006年~2008年对皇姑区幼儿教师体检中慢性咽喉炎病例统计分析。结果幼儿教师患慢性咽喉炎的比例各年平均为39.5%,且患病数构成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幼儿教师慢性咽喉炎的病因除共同因素(病毒、细菌感染、粉尘、化学气体刺激、饮食)外,还有其独特的职业因素,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常合并存在,习惯上称为慢性咽喉炎,应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因职业特点而发声过度,长时间受粉尘刺激及呼吸道有慢性炎症,长期咳嗽及脓性分泌物刺激咽喉部,急性咽喉部炎症长期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最后都容易引起慢性咽喉炎。

t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6年一2008年皇姑区幼儿教师体检中慢性咽喉炎病例,分类统计见表1。

1.2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凡有咽部发干、刺痛、灼热、发痒、异物感等自觉症状之一和咽部粘膜充血及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半年以上者诊断为慢性咽炎。间接喉镜下见声带充血肥厚,闭合不良,声带小结或息肉且患病在三个月以上并自觉声音嘶哑者诊断为J漫性喉炎。

1.3方法

按统一设计表格,进行病例资料统计,算出慢性咽喉炎病例占体检总人数的比例。

2结果

慢性咽喉炎各年平均病例占体检总人数的39. 58%,且患病数有逐年上升趋势。见表to

3病因分析

幼儿园教师慢性咽喉炎的患病率占体检人数的构成比很高,这表明幼儿教师的发病原因除共同的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粉尘、化学气体刺激)外,还可能与其职业因素有关。

3.1职业因素

即长期不恰当的发音和过度用嗓,幼儿教师长期讲课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喉部和咽部粘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易发生慢性咽喉炎。

3.2精神因素

由于幼儿教师责任重大,心理压力大,大脑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失去对中枢或外周免疫器官的有效调节,继而神经末梢递质和多肤与淋巴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介导对免疫系统调节失调,致使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慢性感染。

4慢性咽喉炎的预防

4.1注重环境卫生

减少不良刺激,建立优美整洁的教学环境,注意室内清洁,空气流通,保持温度适宜,干燥的室内应用加湿器,避免有害粉尘,气体刺激鼻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部位,保持口腔清洁。

4.2保持心情舒畅

尽量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心理失衡、伤心、焦虑、愤怒而感到不愉快,从而产生气郁不畅,最终导致咽喉疾病。

4.3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机会,

4.4科学饮食

少食油炸、煎、炒、荤发海鲜、辛辣食物,力戒烟酒。

4.5学会科学发音

就是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及合理利用气息,使用“高位置声音,低位置气息”的科学方法,这样减少声带负担,防止声带疲劳,使声音洪亮、浑厚、清晰。

5慢性咽喉炎的治疗

5.1药物治疗

慢性咽喉炎可选用中成药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草珊瑚含片、华素片等,中药可选用黄氏响声丸、清音丸、金嗓子喉宝。也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吠喃西林溶液,2%硼酸液含漱,含漱时头后仰,张口发“啊”音,使含漱液能清洁咽后壁。急性发作时可采用雾化吸入法,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一8万单位和地塞米松5毫克放人超声雾化器中使药液雾化,让病人吸人雾化药液,每日一次,4-6次为一疗程。

篇3

饮食治疗原则 掌握膳食总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同病情的营养治疗原则见表1。

调节膳食中电解质主要包括钾、钠、钙、镁、磷等。当患者出现浮肿时,应限制钠盐;当合并严重腹泻、呕吐时,为了防止出现低钠血症应及时补充钠盐,膳食中钾含量应根据病人血钾检查结果进行调整;磷已在低蛋白膳食中得到限制;镁一般多在临床设法处理;膳食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通过膳食调节钾、钠、钙、镁、磷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同,以下不再赘述。

水分的控制 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总入量=不显性失水-内生水+显性失水+前1天尿量;不显性失水=经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700~1 000 ml/日;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生产的水分300~400 ml/日;显性失水量=呕吐、腹泻或引流的失水量。

药膳举例 赤豆粳米粥:赤小豆约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赤小豆鱼粥:鲤鱼(或鲫鱼)1条、赤小豆约50g。

选择食物类别及量见表2。

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防治

饮食治疗原则 此病病程长,营养治疗目的是减轻肾脏负担,设法消除或减轻症状。肾功能损害不严重的轻型病人,膳食限制不必过于严格。蛋白质供给量为0.8~10 g/(kg・日)。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如浮肿、高血压等和出现程度,限制食盐摄入量。

水分的控制 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总入量=不显性失水量-内生水量+显性失水量+前1天尿量;不显性失水=经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700~1 000 ml/日;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生产的水分300~400 ml/日;显性失水量=呕吐、腹泻或引流的失水量。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药膳举例 姜附烧狗肉:狗肉100g,熟附片10g,生姜片50g,水发玉米片50g,香菜20g,酱油15g,葱段20g,姜20g,料酒25g,清汤100g,湿淀粉20g,植物油750g,精盐、味精、桂皮、花椒、白糖、醋各适量。

赤豆粳米粥:赤小豆约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选择食物类别及量见表3。

肾病综合征的饮食防治

饮食治疗原则 营养治疗主要针对临床特点,如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纠正蛋白尿、浮肿和营养不良。发病初期,可供给高蛋白膳食以弥补尿中丢失的蛋白质。

一般根据尿中的丢失量而增加膳食中蛋白质含量,供给量为1.5~2.0 g/(kg・日)。热量供给应充足。

要限钠盐,应为1 000~2 000 mg/日;若水肿严重,应限钠500 mg/日。

水分的控制 液体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总入量=不显性失水量-内生水量+显性失水量+前1天尿量不显性失水=经肺和皮肤丢失的水分700~1 000 ml/日。

内生水=体内代谢过程中生产的水分300~400 ml/日。

显性失水量=呕吐、腹泻或引流的失水量。

脂肪选择 以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类为好,如花生、鱼类。应注意补充钙、磷、铁、维生素。

篇4

关键词 糖尿病 认知调查 社区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0-0031-03

糖尿病是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居第3位,并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治疗糖尿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已成为各国卫生保健的沉重负担[1]。中国2011年治疗糖尿病费用为170亿美元,占医疗总支出的5.0%,主要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各国卫生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着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预防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多重任务,作为社区护士,他们的糖尿病知识、防治技能以及健康教育能力关系到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效果。我们以问卷形式对283名上海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能力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有病房建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297人。

1.2 研究方法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①糖尿病知识与技能 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设计,主要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等,总分为50分;②社区护士获得糖尿病知识的来源和渠道 调查问卷先进行小样本预调查,经过专家修正,间隔3周后再次调查,结果高度相似。信度系数(Cronbach’s α) 为0.983,问卷题目难度为0.496,具有较高的区别度。共发放问卷297份,回收28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2 结果

2.1 糖尿病知识和技能总体情况

283份问卷,得分范围7~37分,平均分(23.8±2.1)分。其中良好(>35分)11人,占3.9%,一般(25~35分)135人,占47.7%;较差(

2.2 糖尿病防治知识存量

得分率=题目平均得分/题目分值。除糖尿病运动治疗知识的得分率>50.0%外,其他各项得分率均

2.3 糖尿病防治知识缺口

答对率=答对人数/总人数×100.0%。社区护士有8道题目的答对率

2.4 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获得渠道和来源

社区护士糖尿病防治技能相关知识的来源(可以多选),同事和老师分别占54.9%和56.4%;工作中遇到问题请教,同事占58.6%;对于糖尿病防治关键知识点,来自学校老师占52.6%。

社区护士获得糖尿病知识的的渠道,主要是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内的二级医院,少部分来自三级医院和高校。

3 讨论

3.1 社区护士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总体情况较差

社区护士糖尿病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总体较差,不能满足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需求。被调查的283名社区护士中有107人未达到平均分,仅有3.9%的社区护士成绩良好,问卷的平均分也只有23.8分,是总分的一半不到。护士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诊断、病因知之甚少;对于糖尿病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知识了解很少;对“餐后2 h血糖应从何时算起”等基础性题目有1/3的护士答不出来;临床护理所涉及的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的知晓率仅占3.5%和8.8%,得分率为41.7%。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欠缺的,说明社区护士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3.2 社区护士获得糖尿病防治新知的渠道不畅

社区护士接受慢性病等新知识的渠道不畅,导致社区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护理能力和知识滞后。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士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更多的来源于同事间的交流和学生时代老师传授的知识,知识更新滞后。而工作期间,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获得和更新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少数在辖区内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和高校是优质医疗资源和高新医学科技的集聚地,但在社区护士的培训和交流上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护士的知识流动与更新,目前仅仅局限在同级水平的横向交流;而纵向、上下流动的渠道不畅,高校和综合医院的高势能知识储量未能有效向社区播散。

3.3 社区护士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关心

造成社区护士糖尿病等慢性病知识和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开设社区护士专业,在其他专业中开设社区护理课程也刚刚起步,不足以培养出具有生物医学、专科护理及人文社科知识的合格社区护理人才[3]。其次,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大部分来源于二、三级医院的转岗护士和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并不能适应社区护理的工作要求,而对在职社区护士的培训缺乏针对性。第三,糖尿病的专科护士培养[4]在二、三级医院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却很少,极大阻碍了社区护士糖尿病管理能力的提升。第四,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上的能力缺陷并未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国际大都市,2012年常住人口已达2 371万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糖尿病的诊断率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慢性病增长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而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面对这样一个增长迅速的疾病群体,担负着慢性病预防和保健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尤为艰巨。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因而护士的知识水平直接决定她们的健康教育能力[5]。构建适合社区特点的护士培训模式,整合优势资源,让社区护士能够接受到与二、三级医院同质同源的慢性病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最大范围的让社区护士受益,同时也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参考文献

[1] 常向云, 范玲, 孙侃.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与糖尿病教育[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6, 27(3): 16-1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 3(6): 54-107.

[3] 赵红梅. 国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启示[J]. 护理研究, 2007, 21(11B): 3003-3005

[4] 陈敏, 金丹. 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立的实践和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 91-93.

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口服;静脉滴注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a)-0130-0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ways

SUN Huiping XU Huijuan DAI Jial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Rongjun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way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ECOPD were collected from Rongjun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Febr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ral treatment group (43 cases)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43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oral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at a dose of 35 mg/d, while the one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at a dose of 1 mg/(kg・d) in the first 3 days, followed by 0.5 mg/(kg・d) for the next 4 days, qd. One week was considered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complication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first second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pre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MMRC score, CAT score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were (40.8±3.6)%, (38.2±3.4)%; (7.7±1.0), (7.5±0.6) kPa; (3.1±0.5), (3.4±0.9) points; (24.8±6.4), (23.1±4.8) points. After treatment, FEV1%pred, PaO2, MMRC score, CAT score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were (49.2±5.1)%, (47.3±5.7)%; (8.6±1.4), (8.8±0.7)kPa; (2.0±0.3), (2.6±0.3) points; (12.7±5.1), (14.7±3.5) poin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bove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bove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67.4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13.95%) (P <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discharged three month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44.19%)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18.60%) (P < 0.05). Conclusion Oral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glucocorticoid have better efficacy on AECOPD. However, oral administration is superior to intravenous injection due to its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exacerbation; Glucocorticoids; Oral; Intravenous infusion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患者在致病菌或病毒的作用下,短期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患者会在短期内咳嗽、气促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且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明显加重的表现[1]。AECOP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疾病的第4位[2]。糖皮质激素因具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成为AECOPD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3]。有研究显示,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对改善肺功能、低氧血症等均具有较高效果[4]。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患者效果显著,但其最佳给药途径仍不是十分清楚[5]。本研究采取不同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滴注)治疗AECOPD,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呼吸科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AECOPD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6-7]。排除标准:①临床有支气管哮喘、心肺疾病、过敏性或血液性疾病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患者;③近3个月内曾使用过激素类患者;④住院期间进行机械通气或死亡患者;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为前瞻对照性研究,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口服给药组和静脉滴注组,每组43例。口服给药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3±6.8)岁,平均住院天数(13.4±2.5)d,平均病史(11.2±4.7)年;静脉滴注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7±7.5)岁,平均住院天数(11.5±3.3)d,平均病史(11.2±4.7)年。两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和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挛、平哮喘、给氧;若有心功能不全则给予抗心力衰竭处理。在此基础上口服给药组和静脉滴注组,分别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辉瑞制药比利时公司,批号:X752A)治疗(35 mg/d)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辉瑞制药比利时公司,批号:H140925)治疗[1 mg/(kg・d),qd,第1~3天;0.5 mg/(kg・d),qd,第4~7天],1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福田公司生产的ST-150肺功能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8];检测患者氧分压(PaO2);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进行CTA评分;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MMRC评分[9];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的随访情况及AECOPD复发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red、PaO2、MMRC评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两组治疗后FEV1%pred、PaO2、MMRC评分、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观察指标比较(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PaO2:氧分压;MMRC:呼吸困难量表;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1 mm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况比较

静脉滴注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肺性脑病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口服给药组(P < 0.05);静脉滴注组出院3个月内复发率高于口服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会释放多种炎性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组胺、白三烯等,因此普遍存在肺部慢性炎症,尤其在AECOPD患者中,呈现出明显加重的气道炎性反应、气管收缩、气道阻塞等肺功能下降症状[10-1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于AECOPD患者治疗中用量、时机、疗程等的选择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议[12]。近年来,国内外对应用糖皮质激素类治疗AECOPD的方案基本达成共识,并已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的方案列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的全球策略中[13-14]。因此,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最理想的给药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16]。研究证实,口服糖皮质激素生物利用度较其他方式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7-19]。但有研究认为,在哮喘急性发作过程中,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与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不同的是,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策略目前推荐使用口服小剂量泼尼松30~40 mg/(kg・d)治疗AECOPD[21]。

目前,国内对AECOPD患者进行初始治疗,往往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2]。在de jong等[23]的一项随机试验研究中,选取43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或静脉给药组,使用60 mg泼尼松等效激素剂量,两组患者均产生了相同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指南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口服给药组与静脉滴注组治疗后FEV1%pred、PaO2、MMRC评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但口服给药组和静脉滴注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的效果是肯定的,且口服给药与静脉滴注给药,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相当。本研究还显示,静脉滴注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7.44%,高于口服给药组的13.95%(P < 0.05),且静脉滴注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复发率为44.19%,高于口服给药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采用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AECOPD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均高于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4-25]。因此,本研究结果仍待大样本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254-261.

[2] Casaburi R,Briggs DD,Donohue JF,et al. The spirometric efficacy of once daly dosing with tiotropium in stable COPD:a 13-week multicenter trial. The US Tiotropium Study Group [J]. Chest,2013,118(5):1294-1302.

[3] Leuppi JD,Schuetz P,Bingisser R,et al. Short-term vs conventional glucocorticoid therapy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REDU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2013,309(21):2223-2231.

[4] Suissa S,Dell′Aniello S,Ernst P. 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evere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J]. Thorax,2012,67(11):957-963.

[5] Lee TA,Pickard AS,Au DH,et al. Risk for death associated with medications for recently diagnos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nn Int Med,2008,149(6):380-390.

[6] Laratta CR,van Eeden S.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ardiovascular links [J]. Biomed Res Int,2014,20(15):528-539.

[7] 王慧敏,何慧洁,张冬,等.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41-42.

[8] Agustí A,Edwards LD,Rennard SI,et al. Persistent systemic inflam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COPD:a novel phenotype [J]. PLoS One,2012,7(5):374-383.

[9] Aaron S,VandemheenK,Hebert P,et al. Outpatient oral prednisone 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N Eng J Med,2003,34(8):2618-2625.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7(1):1-13.

[11] 陈菁,孙洁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吸入布地奈德对血糖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2):124-125.

[12] Alía I,de la Cal MA,Esteban A,et al.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ceiving ventilatory support [J]. Arch Intern Med,2011,171(21):1939-1946.

[13] 陈荟仿.不同种类糖皮质激素对AECOPD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2-14.

[14] 沈侃,王真,周林水.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5):70-73,76.

[15] Au D,Bryson C,Chien J,et al. The effects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the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J]. J Gen Intern Med,2009,24(19):457-463.

[16] Bourbeau J,Nault D,Dang-Tan T. Self-management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COPD [J]. Patient Educ Couns,2004,52(123):271-277.

[17] 夏红雷.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2,24(1):96-99.

[18] 张雪漫.4种糖皮质激素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突发喘累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 9(4):133-135.

[19] 杨庆仁,梁鹏,杨浩明.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48-150.

[20] Christenhusz L,Prenger R,Pieterse M,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an intensive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 for COPD outpatients [J]. Nicotine Tob Res,2012,14(11):657-663.

[21] 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1-12.

[22] Welte T,Miravitlles M,Hernandez P,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budesonide/formoterol added to tiotropiu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80(11):741-750.

[23] de jong YP,Uil SM,Grotjohan HP,et al. Oral or Ⅳ prednis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exacerbations:arandomized,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J]. Chest,2007,132(6):1741-1747.

[24] Pete RK,Linden A,Penelope S,et al.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JAMA,2010, 303(23):2359-2367.

篇6

得了慢性胃炎,时常没胃口,吃了难消化、泛酸水、肚子胀,十分痛苦。广东省中医院消化科张北平主任指出,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与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有关。他建议,日常调养除了要安神静气,不妨试试五道“养胃主食”:

1.白术猪肚粥

做法:白术30克,猪肚1只,粳米60克,生姜少许。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汁约600毫升,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豆蔻馒头

做法:白豆蔻15克,面粉1000克,酵母50克。将白豆蔻研为细末,待面粉发酵后,一起加入制成馒头。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3.神曲粥

做法:神曲10-15克,粳米30-6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气、泛酸水、脘闷腹胀等症。

4.玉竹粥

做法:鲜玉竹30-6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将鲜玉竹洗净,除去根须、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取浓汁约500毫升,再加粳米煮为稀粥,加少许冰糖即可,每日分3-4次分服。

专家点评:适用于胃火炽盛或阴虚内热、容易饿的胃炎患者。酸水、脘闷腹胀等症。

5.椒面饼

做法:蜀椒6克,白面粉60克,葱白茎。将蜀椒去闭口者,去椒目,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和,加水揉成小饼状。将水烧沸,下椒面饼,煮熟后,放入葱白,并加味精、香油、精盐等调味。吃面饼喝汤。

专家点评:适用于寒凝气滞导致的胃脘冷痛、胀闷不舒、食欲不振等症。

怎么挑到好果汁

要挑到好果汁,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

1.高浓度好营养。市场上大致有四种浓度的果汁饮料:10%、30%、50%和100%。同种产品,原果汁含量越高,营养越高,最好选择100%纯果汁。

2.好果汁种出来。用好产地水果制成的果汁自然好得多。品质好,也就不会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

3.有沉淀好果汁。有沉淀说明果汁在加工中保留了对人体非常有益的果肉和纤维素,营养更全面。

4.颜色太艳不天然。100%纯果汁具有近似新鲜水果的色泽。市场上有的果汁颜色艳丽,通透性好;有的则显得透明度不高,看上去醇厚,甚至有点暗淡。刚生产的果汁颜色鲜艳是正常的,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会衰变。放置很久也不会改变颜色的果汁,有可能添加了护色剂和防腐剂,购买时要谨慎。

5.配料好才健康。挑选果汁,安全是第一位。果汁饮料瓶贴上都会标明配料,常见有害或有争议的配料有:防腐剂、色素、某某酸钠等。标签上有不含防腐剂、色素等注明的,通常都是比较重视天然品质的品牌。另外,100%纯果汁尝起来是新鲜水果的原味,入口酸甜适宜。

常吃松子防心血管病

文/郭旭光

松子为名贵树种红松的果实,又名海松子、松子仁等,多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松林中。它既是美味食品,又是食疗佳品。被人们誉为“长生果”、“长寿果”。

篇7

[摘要]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合并复方α-酮酸片(开同)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病情进展,改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方法  32例CRF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30~50 ml/min,随机分为A、B两组各16例。B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合并开同,A组仅给予低蛋白饮食,随访1年,监测患者的生化和营养指标。结果  B组的GFR下降速度明显低于A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A组,血钙明显高于A组,血磷明显低于A组。结论  低蛋白饮食合并开同治疗可有效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关键词]  低蛋白饮食;复方α-酮酸片;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原发和继发肾脏疾病的晚期表现,大量研究证实低蛋白饮食可以改善(CRF)患者的代谢紊乱,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改善尿毒症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本研究对32例CRF患者应用低蛋白饮食合并复方α-酮酸片(开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收集2003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CRF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30±14.08)岁,肾小球滤过率(GFR)(38.9±6.0)ml/min,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痛风性肾病1例,慢性梗阻性肾病1例。所有患者观察期间病情稳定,均未进行透析治疗。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9.42±13.82)岁,肾小球滤过率(GFR)(39.90±7.20)ml/min,B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7.25±14.32)岁,GFR(38.70±6.50)ml/min。

       

1.2  治疗方法  A组仅给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0.5~0.6 g/(kg・d)],热量≥35 kcal/(kg・d),B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0.5~0.6 g/(kg・d)]和复方α-酮酸片[开同,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42,0.1 g/(kg・d)],热量≥35 kcal/(kg・d),两组患者均每月随访1次,观察期为1年,随访内容:评价饮食方案执行情况,检测:(1)GFR,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按Cockcroft Gault公式计算: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女性×0.85);(2)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3)血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血钙(Ca2+),血磷(P3-)。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后肾功能、营养状况和血钙、磷变化情况见表1。B组平均每月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明显低于A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A组,血二氧化碳结合率、血钙明显高于A组,血磷明显低于A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肾功能、营养状况和血CO2-CP、钙、磷的变化  (略)

       

3  讨论

               

营养疗法对预防CRF持续进展具有重要作用,低蛋白饮食可减少由蛋白质代谢产物的蓄积引起的症状,还可通过降低肾小球的高灌注及高滤过来保护肾功能。但如果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又会引起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国内有学者报道,必需氨基酸和α-酮酸在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中有改善并维持病人营养状况的趋势,并能减少氮质产物积聚,改善肾功能[1]。

开同是包括5种必需氨基酸和5种α-酮酸的复方制剂,α-酮酸是氨基酸的前体,通过转氨基作用或氨基化的作用,α-酮酸可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α-酮酸不含氮,可与血液中的NH+4生成必需氨基酸,有助于尿素氮的再利用,从而降低血中的尿素氮[2]。美国的研究认为低蛋白饮食合并开同对延缓慢性肾损害进展有益[3],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低蛋白饮食合并开同治疗组经过1年治疗后,GFR下降值较单纯低蛋白饮食组明显减缓,也提示此疗法可延缓慢性肾损害进展。

               

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沟通;绩效

    中国医生学会的调查显示,在医患纠纷中90%以上的医患纠纷为不当的医患沟通所致。然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如何,与社区医生的沟通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1]。2年多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尝试并利用沟通技巧,按要求形成制度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沟通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团队人员和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社区居民包括病人、病人家属、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人员。

    1.2沟通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内部人员的团队作用与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桥梁作用、社区管理干部对社区卫生人员的互动作用、社区居民与社区医生信任关系、居民参与程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的知晓程度、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了解情况。社区居民慢性病患者的建档率,慢性病控制率的情况变化。

    1.3有效沟通中的技巧:(1)见面问候语并介绍自己,如:您好!我是某医生、护士,很愿意为您服务等话语。(2)事先有所准备,如社区医生主动回访居民、患者的话,把要回访的内容拟清楚,以免遗漏。(3)确认需求,病人需要什么健康问题力求帮助解决。(4)处理异议,要,允许患者有不同的看法,先不要驳斥病人的不同意见。(5)达成协议交流后把共识形成协议,以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6)共同实现,有相同的目标,才能达到目的。

    1.4沟通方法:(1)首先在团队人员之间以及与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经常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2008年初开始与社区管理干部和专科医生互动交流思想,旨在联络感情加深了解,以求在工作上得到进一步的支持。(2)每月有10个工作日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开展健康教育。深入居民小区:①有利于互相认识、面对面交流、增进互信,以求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②又有利于我们宣传社区卫生工作,如慢性病防治的重大意义,增强保健意识,从而使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生兴趣,对慢性病防控有了新的认识。

    2.结果

    我们对35岁以上人群的120人次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效果做了调查与问卷比较,其中有慢性病的66人,其他为一般人群。

    2.1沟通前调查结果:(1)与社区管理干部交流互动较少,每季度约1-2次。(2)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内容、方式的了解程度分别是(27/120)22.5%,(36/120)30%,(31/120)25.83%。(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72/120)60%。(4)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8/120)31.67%。(5)共同参与慢性病俱乐部活动(30/120)25%,治疗依从性差(33/66)50%,慢性病控制率(23/66)34.84%。

    2.2沟通后调查结果:(1)与社区管理干部交流互动增加,每月1-2次。(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内容、方式的了解程度分别为(84/120)70%,(105/120)87%,(99/120)82.5%。(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102/120)85%。(4)对慢性病知晓率(88/120)73%。(5)共同参与慢性病俱乐部活动(50/120)41.67%。治疗依从性改善(55/66)84%,慢性病控制率(47/66)71.21%。

    3.讨论

    沟通是社区医生开展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一个好的开端,从沟通开始。我们社区卫生工作者与社区管理干部的联动及街巷居民交流,下社区进入居民小区,入户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保健、社区医疗等等,无不以沟通为开路先锋,真可谓还未入户,问候在先。

    沟通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医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是融洽医患关系的剂,沟通是一门科学,它像似哲学使人变得聪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难题,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才能积极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群众性,把这一惠及广大居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我们近两年来发挥思想交流、沟通的优势,从内部来说提升了团队的作用,发挥了患者与专科医生间的桥梁作用,形成了合力。从外部来看,加强与社区的管理干部的互动,增进了解,工作上得到了广泛支持。从社会上来讲,调动和发挥了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人们的健康行为从物质关心再到了解最后实现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些变化的提升所产生的效果已在近两年市卫生局年终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贴。

    研究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将医疗花费降至原来的10%。沟通能有效保护自己,也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篇9

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不时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促进农村卫生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和国家、省、州关于开展“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的要求为指导,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宗旨,以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为主题。

二、工作目标

(一)开展以心脑血管系统为主的慢性非污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和人际传达活动;

(二)将“心脑血管系统为主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列入全市“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核心信息。相关“行动”标识或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65

(三)35岁以上中老年目标人群心脑血管系统等慢性非污染性疾病防治知晓率达到85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村级健康教育活动

135岁以上人群按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健康体检。每个村达80人以上;

2开展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每个村设立“行动”标识、标语牌1处以上。

4参与活动的各乡镇要完成对行政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并根据体检结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村民健康教育活动。

(二)开展乡镇健康教育科普课堂讲座

1举办乡镇系列专题讲座:每季一场。每场参与人数50人以上;

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各乡镇设立“行动”标识或标语牌23处以上。

(三)开设市级健康教育科普课堂

1分别组织居民、医疗卫生单位和村医等重点人群参与科普讲座及培训。每场参与人数达80人以上;

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跟踪服务;

3城区主要街道有“行动”标识及核心信息展板、挂图等。

(四)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检测监控疾病变化情况,为农村被调查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掌握健康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心脑血管系统为主的慢性污染性疾病防治、咨询、跟踪和指导。

(五)公益活动

慰问敬老院老人,开展敬老助困活动。走访特困户和孤寡老人。

(六)利用此项活动协助建立乡镇、村组织机构。

(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面对面健康促进中心”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防治作为一项基本工作临时抓下去。

四、工作流程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依照本方案要求。上报市里备案,并负责组织各村开展活动,安排好活动相关事宜;

(二)各乡镇要及时召集各村干部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安排活动相关事宜;

(三)各乡镇要积极动员村委会干部负责宣传、组织本村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检测和健康咨询活动。

五、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各乡镇依据既定方案逐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总结经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进行效果评估。推进“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健康教育所。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做好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二)因地制宜。防治疾病”作为重点,针对农村常发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老年、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所面对的健康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可通过聘请上级医务专家组成科普讲座巡讲团等形式,定期入村开展科普讲座,进行技术指导。

篇10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一种有效的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指标

1、完成活动的自我管理小组逐年增加。

2、2013年,湖塘镇、雪堰镇、遥观镇、湟里镇、奔牛镇、郑陆镇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50%及以上,其他镇(街道)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30%及以上。

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社区数/辖区社区总数*100%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各镇(街道)卫生院(医院)根据各村卫生室(站)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该村(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建立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个小组15人左右。

2、开展活动有固定的地点,可选择村卫生室和村委。有黑板、挂图、宣传资料、血压计、腰围尺等基本的配备,确定专业的指导医生,拟定培训知识和技能等。

3、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2个月开展活动1次。活动前公布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活动结束前,每人制定1项实施自我管理的简单行动计划,下一次活动时介绍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结合医务人员服务,使自我管理措施逐步得到实施。

4、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教学相长、寓教于乐、以教促行,尽量做到既有知识培训又有理解交流,既有组员互动又有医生点评。小组活动时间每次不少于60分钟,组员平均出勤率不低于80%。

5、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建立台账,包括人员签到名单、活动记录、宣传资料、活动现场海报、照片或录像等资料。

三、实施步骤

1、统一认识

建立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健康行动,契入点离不开群众,对形成全民参与的控制疾病模式,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重大意义。各村(居)委会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发挥相关单位的积极性,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2、组织培训

区疾控中心负责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师资培训,乡镇卫生院对自我管理小组组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手册、指南)等。

3、组建队伍

村(居)委会在社区公开区域张贴公告,发邀请函(见附件1),接受报名,推荐组长。并对组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见附件2)。

4、开展小组活动

活动形式采取互动交流或座谈方式,激发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前进行基线问卷调查,6次课程结束后开展终期问卷调查(见附件3),评价患者行为危险因素改变,血压、血糖控制等情况,慢性病自我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

5、总结

做好活动记录(见附件4),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经验交流,以求慢性病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和提升。

四、职责分工

各镇政府、街道办、村(居)委会:负责辖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组织、发动工作,在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本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活动。

区卫生局:负责全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区疾控中心:负责对全区各镇(街道)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的相关业务培训指导、效果监测及评估。

各镇(街道)卫生院(医院):由卫生院慢病管理责任人负责该工作,对辖区内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长进行培训,对辖区各村(社区)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并接受区疾控中心的业务督导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