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会议记录要范文
时间:2023-04-12 14:1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会会议记录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司法;股东知情权;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287-02
一、概论
(一)股东知情权的概念
股东知情权,是指公司的股东或投资人,对关系其自身重大利益之事项而要求公司通知和公开的权利。股东知情权是股东所享有的影响极其重要的权利,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自身权益的事先,而且与公司管理能否规范化的问题紧密相连。
“知情权”作为股东知情权概念的基础,其基本含义是权利主体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事情,而国家应当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获取、知悉信息的权利[1]。在国外,类似的权利成为“咨询权”,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于这一权利的名称有所差异,但其权利内涵和其内在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二)股东知情权的内容
股东知情权不是一个抽象的权利,而是由一系列的具体权利构成,一般来说包含查阅权、质询权、选任请求权,其中查阅权是股东知情权的核心。
1.股东查阅权
当公司股权分散时,就会产生公司所有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的问题[2]。而公司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只有对公司的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在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上做出符合自己真实意思的决定,并直接关系到股东与公司经营者的信赖程度。而查阅权就是公司股东获取公司信息的最佳方式,因此股东查阅权是股东知情权制度的核心。世界各国也普遍赋予公司股东查阅公司相关文件资料的权利,同时也规定股东查阅权不能被公司章程所限制或剥夺,股东查阅权作为股东的一项基本权利,主要包括财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公司决议查阅权。
现代公司由于股东人数众多,绝大多数的股东并不直接管理公司,而通过财务报告查阅权,股东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公司的营运状况,从而实现对公司的间接控制,我国《公司法》34条赋予了我国公司股东查阅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
公司进行决策、管理执行等事务,都是直接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的会议记录,直接体现了公司日常的运营状况,公司股东可以通过查阅公司记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一个直观的了解,并对公司高管进行监督,我国公司法也是赋予了股东的这项权利。
2.询问权
当股东出于正当目的想了解上述文件中没有说明的问题时,股东应当有权就相关的问题向董事及相关经营人员进行询问。我国公司法第98条规定,股东有权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第151条第1款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而旧公司法没有相关的规定。需要指出的是第98条是针对股份公司做出的,第151条是针对所有公司股东做出的规定。
3.股东检查人选任请求权
股东的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现象,股东根据正当理由提出质疑,并申请法院选任检查人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产状况的制度[3]。这一制度可以通过由法院选任专业人士调查的方式弥补法院对公司业务不精通的缺陷,有助于法院在做出裁判之前,全面客观地了解公司经营运作状况,从而有效地保护股东的利益。
关于这项权利,英国1985年《公司法》441条有相关规定——“在公司拥有股份资本的场合,国务秘书应200名以上股东或持有股份达到1/10以上的股东请求,可以指定一名或多名检查人对公司的事务进行调查,并安其指定的方式将调查内容向其汇报……”在德国的《股份法》、韩国的《韩国商法典》都有类似规定。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规定这种非诉讼的救济方式。
(三)我国股东知情权的保护现状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知情权保护
我国《公司法》34条赋予了股东查阅权和复制权。明确了股东查阅、复制文档的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在股东查阅会计账簿上也做了程序性的规定:首先,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提出书面请求,并说明目的;其次,公司如果拒绝股东查阅,应该说明理由;第三,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知情权保护
我国《公司法》第9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知情权,该规定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股东享有查阅权,其查阅的范围包括股东名册、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等,并且股东有权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
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的股东知情权保护
我国《公司法》151条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列席会议并接受股东的质询。《公司法》第16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据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20日内前置备于公司,供股东查询,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二、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存在的不足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与之前1999年的《公司法》相比,在股东知情权方面,规定的知情权范围有着明显的扩大,这无疑是一大突破和进步。但现行《公司法》对于股东知情权方面的规定还称不上完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啊,如对知情权的规定不明确、没有明确股东行使公司知情权的条件等,综合而言,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股份有限公司知情权问题
通过《公司法》34条和98条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东知情权方面的规定是不同的。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当股东向公司要求查阅遭拒时,可以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则没有类似规定,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行使知情权的过程中,遭拒时并无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立法者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考虑到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众多,出于股份公司效率的考虑或预防个别股东的恶意,而没有赋予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同有限责任公司同等的知情权,但应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的法律救济有一个较为基本的保障,可以在其股东主张权利之前设立一些先决条件,这样既达到了立法者的初衷,又保障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行使。
(二)无限制的股东查阅权
《公司法》虽然规定了股东的查阅权,但并没有规定股东查阅所需具备的条件以及查阅次数的限制,对会计账簿以外的文档,似乎任何股东都可以无限制地查阅。权利是一把双刃剑,法律赋予权利主体行使其权利的自由,同时也需要求权利人不得滥用权利。而且,我国《公司法》对查阅权行使的正当目的的标准也没有界定,这也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4]。
1.查阅权的行使方式问题
股东在行使查阅权时,应当遵循何种方式?是否允许复制?我国《公司法》在此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不仅关系到股东权利的正确行使,也涉及到了公司利益问题。公司法一个档次对股东查阅权的行使方式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2.质询权的内容范围
我国《公司法》对于质询权的内容范围并没有相关规定。参考各国立法,一般都以概括的方式规定股东行使质询权的特定事项,并局限于股东大会议题的有关事项。对此问题,学界有很多学者都曾提出过相关建议,如刘俊海曾在其著作中指出:质询权的内容应与股东大会议题和议案直接相关,并且为充分理解议案的内容,正确形成自己应有的赞成与否决意见所必须,至于其他内容的质询则不在质询之列[5]。
笔者认为,如同前文提到的查阅权的行使应进行适当限制的理由一样,对于股东的质询权的行使也应当予以适当限制,对质询权的范围应该有一个规范。公司事务范围极其广泛,如果允许股东对公司所为的任何事项都提起质询,则极容易造成股东权利的滥用。
三、股东知情权的完善
(一)细化股东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要是通过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文件或董事会会议记录、制作财务会计报告的原始资料及其它重要信息等账簿文件来实现的。在查阅权的自由度方面来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应当区别对待。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数少的特点,其查阅权可相应扩大;而股份公司股东人数较多,且有相对的不特定性,可对其查阅权作相应的限制。如规定只有当持有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的股东才能享有相应资料的查阅权,或是当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公司控制人有非法行为时可以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等。
(二)对股东查阅权进行适当限制
对于查阅的文档,亦应当根据查阅文档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别对待,一些类型的文档,股东可以随意的查阅,无须证明其正当目的,如会议记录、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而对于有些文档,如涉及商业秘密的文档等,股东查阅时应当说明目的。
在账簿查阅权的行使方式方面,笔者认为也应当区别对待。业务较为简单的公司,简单的抄写或浏览就可以达到查阅权的充分行使,如无特别原因并无复制的必要。但对于规模较大,业务繁多的公司,如果不允许股东进行复制,股东的查阅权就很难实现。因此,应尊重股东的意愿,让其自主选择,但在保护股东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兼顾公司利益的维护,公司应当结合股东行使查阅权的目的来决定是否允许股东通过复制的方式行使查阅权,对于不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公司应当允许股东进行复制。
对于股东查阅方式的规定,不妨借鉴一下模式:首先,由股东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行使查阅权;其次,公司根据文件的性质判断股东的查阅形式是否合理;最后,为股东设定司法救济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股东和公司利益的均衡。
(三)检查人选任制度的引入
对于检查人选任制度,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已经有所介绍,我国目前尚没有引入这一制度。检查人选任制度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这种制度在实际意义上属于将股东知情权转让他人代为行使,这种代为行使只要符合正当要求,是可以充分保护股东权益的。毕竟有更为专业的检查人为股东查阅相关资料,会使股东有效地了解到公司的运营状况。而且,如果多个股东选任一个检查人行使知情权,更有利于效率,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制度是十分可取的。
纵观世界各国,检查人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审计员年制度;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代表人制度;第三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特别调查员制度[6],综合这三种制度,现提出以下检查人选任模式,可做参考:
第一,当一定持股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股东有正当理由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重大违法或违法章程或公司的决议严重违法,可以将这一理由和请求提交股东大会,若持股比例和人数达不到要求,则应当提供担保。第二,股东大会经半数股东同意,可以聘请律师、会计师或审计师担任检查人。第三,检查人依法拥有调查权,在股东大会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独立履行调查职责,并将最终结果向股东大会报告,因检查人过错而损害公司或董事利益的,则有检查人个人承担责任[7]。
四、结论
对于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公司法都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的知情权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同国外的现今立法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仍然较为粗犷,不够细致,希望在日后的《公司法》修正案中能够完善股东知情权方面的规定,若本文能够为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尽一份微薄之力,乃本人莫大荣幸。
参考文献:
[1] 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 王文宇.公司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志会.论股东知情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4]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 王志会.论股东知情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篇2
中国_________公司和_________国(地区)_________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国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互利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共同举办合作经营企业,特订立本合同。
第二章 合作各方
第一条 合作各方:
甲方:中国_________公司,在中国_________登记注册。
法定地址在:_________;
法定代表:姓名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国籍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国_________公司,(英文名称为:_________),在_________国_________地登记注册,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姓名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国籍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电子信箱:_________。
(注:1、若有两个以上合营者,依次称丙、丁_________方;2、境外合作方是自然人公民的,要载明其姓名、国籍、身份证号和常住住所、电话。)
第二条 以上各方同意建立的合作经营企业的名称为:___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作公司);英文名称:_________。
合作公司的法定地址为:_________市(县、区)_________路(乡)_________号(村)。
邮政编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电子信箱:_________。
第三条 合作公司是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或其委托的审批机构)批准成立,并在_________登记注册的合作经营企业,为中国法人,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规定,并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第四条 合作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各方向合作公司提供的出资或合作条件,均属于合作公司的资产,合作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合作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合作各方在合作公司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
第三章 合作经营目的、范围和规模
第五条 合作各方合作经营的目的是:本着加强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愿望,采用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产品,并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投资各方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第六条 合作公司的经营范围
_________。(注:填报合作公司的经营范围及其规模,要明确具体、用词严谨规范,并与合作公司的注册资本、生产场地、主要设备等相适应。应以项目立项批准的内容为准。)
第七条 合作公司年生产规模
_________。(注:含年产量、年产值、产品品种等,按投产后设计能力及以后分期发展写)
合作公司厂址选择及生产经营过程的环境保护方案、消防安全措施,必须经_________环境保护部门、消防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四章 投资总额、注册资本与合作条件
第八条 合作公司的投资总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折合_________美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_________元。其中:甲方出资_________元,占注册资本_________%;乙方出资_________美元,占注册资本_________%。
(注:1、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要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要求;2、外方不得以人民币直接出资,除非能证明是在我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合法税后利润;3、如果投资总额、注册资本约定为人民币的话,而外方出资不便确定外币币种和金额时,则在境外合作方出资额后必须注明以相当于_________万元人民币的等值外汇出资,按缴资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与外币汇率折算。境内合作方出资的人民币现金,如需折合外币,亦按缴资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折算;4、中外各方可商定一种货币,但必须是国家许可的可兑换外币。)
合作公司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其中由甲方从境内筹措_________元;由乙方从境内筹措_________元及从境外筹措_________元;由丙方_________。(注:主要由合作外方从境外筹措解决。)
第九条 合作各方提供下列合作条件:
甲方:现汇_________元;机械设备(台、套)折_________元;厂房(平方米)折_________元;土地使用权(平方米)折_________元;工业产权_________元;其它_________元(注明具体内容);共_________元。
乙方:现金_________美元;机械设备(台、套)_________美元;工业产权_________美元;其它_________美元(注明具体内容);共_________美元。
(注:出资的货币按缴款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折算人民币或约定的外币。合作各方提供合作条件,应明确提供的内容、方式及日期。如一方以工业产权作为投资时,合作各方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另订合同,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 合作公司的资金和合作条件分期缴付或提供
_________。(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计,应将资本全部缴清的期限为:注册资本50万美元以下的为一年内;注册资本51-100万美元的为一年半内;注册资本为101一300万美元的为二年内;注册资本301-1000万美元的为三年内;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出资期限由外商投资审批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审定。其中首期应在合作企业注册登记后三个月内投入,并应投入注册资本的15%以上;如一次缴清注册资本,应在六个月内缴清。)
第十一条 合作期内合作各方均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抽回注册资本或所提供的合作条件。
合作各方用作合作条件的借款及其担保,由各方自行解决。合作各方应当以其自有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作为投资者的合作条件,对该投资或者合作条件不得设置抵押权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第十二条 合作公司一方如需转让其全部或部分权利、义务,须经董事会作出决议,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后一个月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生效二合作公司一方向第三者抵押其全部或部分权利、义务,须经董事会同意。
合作一方转让其全部或部分权利、义务时,在同等条件下合作他方有优先购买权;合作一方向非合作方转让权利、义务的条件,不得比向合作方转让的条件优惠;违反上述规定的转让无效。
第五章 合作各方的责任
第十三条 合作各方应各自负责完成以下各项事务:
甲方责任:
1、办理申请设立合作公司、登记注册等事宜;
2、办理申请土地使用权或租用厂房及建筑设施的手续;
3、组织合作公司厂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注:应尽量优先聘请国内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和施工。)
4、按第九条规定提供合作条件;
5、协助办理合作公司生产设备的进口报关手续;
6、协助合作公司在国内外购置或租赁设备、材料、办公用具、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等;
7、协助合作公司落实水、电、交通等生产经营条件;
8、协助合作公司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和所需其他人员;
9、协助合作公司办理有关暂住证、入境签证、工作许可证等手续;
10、负责办理合作公司委托的其他事宜。
乙方责任:
1、按第九条规定提供合作条件,并负责将作为乙方出资的机器设备等实物运至合作公司目的地;
2、协助合作公司办理在国际市场选购机器设备、材料等有关事宜;
3、协助合作公司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提供试生产所需的技术人员;
4、负责培训合作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5、负责合作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按设计能力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6、负责办理合作公司委托的其他事宜。
两方责任:_________。
第六章 技术、设备、原材料
第十四条 合作公司所采用的技术为_________方负责提供时,_________方为合作公司的技术责任方,技术责任方承担如下技术责任;
1、保证为合作公司提供 ,按要求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2、保证培训_________,技术培训费用由方负责(或订技术培训合同)。
3、如不能提供或有意欺瞒造成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如有技术转让时,按_________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属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一并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或委托的审批机构)批准。
第十五条 合作公司所需设备等,可在国内外市场自行购买;合作公司在国际市场选购设备时,应有各方人员到场共同确定有关事宜,价格不得高于同期市场价格水平。合作公司从国际市场购买的设备等,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提交中国商品检验机构检验认证。
第十六条 合作公司原材料从购买,价格由董事会审定。
第七章 收益分配和风险亏损承担
第十七条 合作公司在完税并提取各项基金后,收益按如下方式进行分配:
_________。(注:1、合作各方可以采用分配利润、分配产品或者合作各方共同商定的其他方式分配收益。采用分配产品或其他方式分配收益的,应当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2、合作各方在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公司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归中方所有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境外合作方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方法及有关事项。)
第十八条 合作公司经营亏损
_________。(注:根据情况具体约定。)
第八章 董事会
第十九条 合营公司注册登记之日,为合营公司董事会成立之日。
第二十条 董事会由_________名董事组成,其中甲方委派_________名,乙方委派_________名。董事长由_________方委派,副董事长由_________方委派。
第二十一条 董事会成员任期_________年,经委派方继续委派可以连任。
第二十二条 董事会是合营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合营公司中的一切重大事宜。其职权主要如下:
1、决定和批准总经理提出的重要报告(如生产规划、年度营业报告、资金、贷款等);
2、批准年度财务报表、收支预算、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3、通过公司的重要规章制度;
4、决定设立分支机构;
5、修改公司规章制度;
6、讨论决定合营公司停产、终止或与另一个经济组织合并;
7、决定聘用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审计师等高级职员;
8、负责合营公司终止和期满时的清算工作;
9、其它应由董事会决定的重大事宜。
下列事项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可作出决议:
1、修改公司章程;
2、解散公司;
3、调整公司注册资本;
4、一方或数方转让其在本公司的股权;
5、一方或数方将其在本公司的股权质押给债权人;
6、公司合并或分立;
7、抵押公司资产;
对其它事宜,可采取多数或简单多数通过决定。
第二十三条 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应授权他人代为履行。董事长未明确授权的,由副董事长。
第二十四条 董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年会),在公司住所或董事会指定的其他地点举行,
由董事长召集并主持会议。经_________名(全体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提议,董事长应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
召开董事会会议的通知应包括会议时间和地点、议事日程,且应当在会议召开的10日前以书面形式发给全体董事。
会议记录归档保存。
第二十五条 董事会年会和临时会议应当有_________名(全体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方能举行。
每名董事享有一票表决权。
第二十六条 各方有义务确保其委派的董事出席董事会和临时会议。
董事因故不能参加董事会议,应出具委托书,委托他人代表其出席会议。
第二十七条 如果一方或数方所委派的董事不出席董事会会议也不委托他人代表其出席会议,致使董事会日内不能就法律、法规和本合同(章程)所列之公司重大问题或事项作出决议,则其他方(通知人)可以向不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及委派他们的一方或数方(被通知人)按照该方法定地址(住所)再次发出书面通知,敦促其在规定日期内出席董事会会议。
第二十八条 前条所述之督促通知应至少在确定召开会议日期的60日前,以双挂号函方式发出,并应当注明在本通知发出的至少45日内被通知人应书面签复是否出席董事会会议。如果被通知人在通知规定期限内仍未答复是否出席董事会会议,则应视为被通知人弃权,在通知人收到双挂号函回执后,通知人所委派的董事可召开董事会特别会议,即使出席该董事会特别会议的董事达不到举行董事会议定人数,经出席董事会特别会议的全体董事一致通过,仍可就公司之重大问题或事项作出有效决议。
第二十九条 不在公司经营管理机构任职的董事不在公司领取薪金。与举行董事会会议有关的全部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九章 经营管理、劳动管理
第三十条 合作公司在其法定地址设立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经营管理机构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均由董事会聘任,任期年。经董事会聘请,董事会成员可兼任总经理或副总经理。
第三十一条 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议,组织领导合作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总经理处理重要问题时,应同副总经理协商。
第三十二条 总经理、副总经理有营私舞弊或严重失职,经董事会决定可以随时解聘。
第三十三条 合作公司职工的录用、辞退、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纪律和奖罚等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及_________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董事会研究制定方案,由合作公司与合作企业的工会组织集体或职工个人订立劳动合同加以规定。劳动合同订立后,报_________劳动局备案,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工手续。
第三十四条 合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聘请和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福利、差旅费标准等,由董事会讨论决定。
第三十五条 合作公司的职工有权依法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合作公司应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
第十章 筹备与建设
第三十六条 合作公司在筹备、建设期间,在董事会下设筹建处。筹建处由人组成,其中甲方人,乙方人。筹建处设主任一名,由方推荐,副主任名,由方推荐,并均由董事会任命。
第三十七条 筹建处负责审查工程设计,签订施工合同,组织设备、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制定工程总进度和用款计划,掌握财务支付和工程决算,制定管理办法,负责施工中文件、图纸、档案、资料等的保管工作。
第三十八条 合作各方协商指派名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组,在筹建处领导下,负责对设计、工程质量、设备材料和引进技术的审查、监督、检验、验收和性能考核等工作。
第三十九条 筹建处工作人员编制、报酬及费用,经合作各方同意后,列入工程预算。
第四十条 筹建处在工厂建设完成并办理完毕移交手续后,经董事会批准撤销。
(注:若不需要基建或筹备时间不长,可删略此章。)
第十一章 税务、财务、审计、统计和环保
第四十一条 合作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各项税金。
第四十二条 合作公司职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四十三条 合作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_________的有关规定提取储备基金、公司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每年提取的比例由董事会根据合作公司经营情况讨论决定。
第四十四条 合作公司的财务会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定以及_________的有关规定办理,并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合作公司的会计制度须报财政、税务部门备案,接受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合作公司的财务审计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查、稽核,并将结果报告董事会和总经理。合作各方有权自费聘请会计师对合作公司帐簿进行审计。
第四十六条 合作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
第四十七条 合作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承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并落实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第十二章 外汇收支管理
第四十八条 合作公司的一切外汇事宜,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九条 合作公司应自行解决外汇收支平衡。
第五十条 境外合作方获得的合法利润、其他的合法收益和清算后的资金,完税后可依照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自由汇出。
第五十一条 合作公司的外籍职工和台、港、澳职工的工资和其他的合法收益,依法纳税后,减去在中国境内的开支,其剩余部分,可依照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全部汇出。
第十三章 合同的期限
第五十二条 合作公司期限为年,从合作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经合作一方提议,合作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可在距合作期满一百八十天前向原审批机构申请延长合作期限。
第十四章 合作公司合同终止时财产的处理
第五十三条 合作期满或提前终止合作合同时,合作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对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算。
第五十四条 合作期满或者提前终止合作合同时,合作公司的财产归属和债权、债务分担按下列方式进行。
第十五章 保险
第五十五条 合作公司的各项保险均应向中国境内的保险机构投保。投保险别、保险价值、保期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董事会决定。
第十六章 合同变更与解除
第五十六条 本合同及其附件的重大修改,合作公司转产、扩大经营范围、分立、合并、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调整或者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必须经合作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合作各方签署书面协议,报原审批机构批准后,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后,才能生效。
第五十七条 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由于合作公司连年亏损、无力经营,经合作各方协商同意,可报原审批机构批准,提前终止合作合同。
第五十八条 由于合作一方不履行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或严重违反合同、章程规定,造成合作公司无法经营或无法达到合同规定的经营目的,视作违约方片面终止合同,守约方除有权向违约方索赔外,并有权向原审批机构申请批准终止合作合同。
如合作各方同意继续经营,违约方还应赔偿其违约行为给合作公司造成的损失。
第十七章 违约责任
第五十九条 合作一方未按照合作合同的规定如期提供或如数提供合作条件的,即构成违约,守约方应当催告违约方在一个月内提供或如数提供合作条件。逾期仍未提供或仍未投足合作条件的,视同违约方放弃在合作合同中的一切权利,自动退出合作公司。守约方应当在逾期后一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批准解散合作公司或者申请批准另找合作者承担违约方在合作合同中的权力和义务。守约方可以依法要求违约方赔偿因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提供合作条件义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前款违约方已经按照合同规定缴付部分出资的,由合作公司对该项出资进行清理。
第六十条 因未如期履行或未如数提供合作条件而构成违约的,从逾期之日起计算,每逾月一个月,违约方应缴付注册资本的%违约金给守约方。逾期六个月仍未履行,除累计缴付注册资本的违约金外,守约方有权申报终止合作公司合同,并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第六十一条 由于一方的过错,造成本合同及其合同附件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各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各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第十八章 不可抗力
第六十二条 由于地震、台风、火灾、水灾、战争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或止或避免的不可抗力,致使直接影响合作公司合同之履行或者不能按约定的条件履行时,遇有上述不可抗力的一方,应立即电报通知其他合作方,并应在十五天内,提供不可抗力详情及合作公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理由的有效证明文件,此项证明文件应由不可抗力发生地区的公证机构出具。按其对履行合作公司合同影响之程度,由合作各方协商决定是否解除合同,或者部分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延期履行合同。
第十九章 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第六十三条 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修改、终止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第六十四条 合作各方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如经过协商调解无效,应提交北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都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在仲裁过程中,除有争议正在进行仲裁的部分外,本合同应继续履行。
第二十章 文字、合同生效及其他
第六十五条 本合同用中文写成。(注:也可用中文和文写成,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上述两种文字如有解释不一致时,以中文为准。)
(注:若只用中文写成,则可省略)。
第六十六条 按本合同规定的各项原则订立的附属文件,包括:合作公司章程、工程协议、技术转让协议、销售协议等,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以上附属文件如果与本合同相矛盾时,以本合同为准。(注:没有的附件请删除)
第六十七条 本合同及其附件,均需报经外经贸部(或其委托的审批机构)批准,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注:如附件不能一同报批,条款中则不应列入有关附件内容。)
第六十八条 合作各方如用电报、电传发送通知,凡涉及各方权利、义务的,应随之以书面信件通知。本合同中所列合作各方的法定地址即为各方的收件地址。若地址有更改,须及时书面通知合作各方。
第六十九条 本合同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由合作各方的法定代表(或授权代表)在中国_________签署。
(注:如果各方均由法定代表签字,则(授权代表)要删掉。否则,以下各签字人的身份要分别区分列明。)
篇3
「关键词股东管理参与权;程序;回避制度;类别股东;股东诉权
引言
股权是投资者因投资公司成为股东而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总和。股东投资后,对其投资财产丧失了直接管理支配权。如何保护股东的利益,处理好公司与股东之间及大小股东之间的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公司制度本身的存废,并进一步波及公司的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债权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本文将从股权性质出发,理清公司与股东,大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并在现有《公司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一、股权的性质
股权性质是当今法学界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公司法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股权性质的明确,就股权保护这一方面来说,决定股权受保护的程度,及为保护股权而对某些权利的限制范围和程度。下面笔者引用学术者的几种观点,来谈谈笔者对股权的看法。
1.赞成股权是一种债权说的学者认为:进入20世纪以来,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已彻底分离,大公司已变为由“经营者控制”,股东无意介入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只关心股息和红利。公司也不再受股东左右,对公司财产进行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成为唯一的主体;我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而根据所有权“一物一权原则”,说明股东对投资财产丧失了所有权;股东参与分红和转让股票,也不能认为在行使所有权的收益和处分权益,股份财产的全部收益,首先是归公司法人独立享有,只有当公司完成了税收,偿还了债务和进行各项提留后才根据盈亏状况决定是否满足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而且股东转让股票的行为显然不是对企业财产物质形态的处分,因股票的转让并不影响公司财产完整性和公司法人对整体财产的独立支配。
针对债权说,笔者认为,债权说中没法解释股权权能中管理参与权的合理性,债权除纯粹的财产关系外,对债务对象绝对没有干预的权利;债的履行和股权的实现也有明显的差异,债的履行是债务人履行债务,履行后其权利即告结束,而股权的实现是通过股票转让或者分配股息和红利的方式完成的,在股权实现后,其权利并没有消失。
2.持股权是所有权的学者认为,“股东权的性质属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是股东对其投入公司享有的支配权,股东权所有权性质可进一步定性为财产所有权中的按份共有,公司财产属于全部股东按份共有,各个股东都是公司财产的按份共有人,各自按照自己的份额对公司财产享有的所有权,持此一观点的人同时也指出,作为所有权性质的股东权与民法中典型的所有权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股东权是传统所有权的变态。因此传统典型所有权称为常态所有权,股东权称为变态所有权,区别在于传统所有权中所有人对物的直接支配权,在股东权中表现为间接支配权,即股东权授权董事会对财产行使权利,是所有权权能与所有权的分离;传统所有权的客体为有形物,股东权的客体为股票。”
笔者认为,在所有权特征中,所有权为完全物权,即它是一种总括的、全面的,一般的支配权,全部囊括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除法律限制外,不受任何他人单方面的限制,有充分的自由。股权显然没有这一特性,它对物质形态的财产,甚至对价值形态的表现形式股票的收益和处分都不是完全自由的。
3.持股权是社员权的学者这样描述这种权利,股东投资于公司后,享有的权利不仅在于经济利益而且包括对公司经营,财务等方面的参与管理,它有如下特征:
首先,股东以自己的财产投资于公司,这是一种新型的财产运作方式,其对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已为国外市场经济发展历史所证明,已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证明。对于这种方式,传统的私法制度已难以适应,必须发展新的学说和观念。从最基本的角度说,股东出资后对公司财产必定享有某种权利,这种权利首先表现在经济利益方面,这是股东之所以出资的目的所在,其次表现在为实现上述经济利益的权利而对公司经营,财务等方面的参与,这是由公司的资合性所决定的,股东出资构成公司的物质基础和法律人格基础,股东基于出资而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公司经营管理表达意见与关心乃自然之事,应有这权,而这种即包含财产权又包含管理权的新型权利类型在传统私法中是找不到的。因此,创立一种新的权利便成为现代私法的历史任务,这便是社员权产生的背景。
其次,社员权不同传统私法中的财产权即纯粹的物权或债权,又不同于传统私法中的人身权,即纯粹的人格权或身份权。社员权谓之权利,其实更像一种资格或权限,诚如学者指出的那样:“社员权是团体中的成员依其所在团体中的地位而产生的具有利益内容的权限。”但社员权已经不是那种仅表现为某种法律上的资格而与权限人利益无关的权限,恰恰相反,利益追求已成为权限人最大关怀,换言之,社员权有法律资格之外观而具有法律利益之实质,其本质属性乃为新型之私法权利,而这种权利是与法律主体的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并列的类型。
笔者认为,社员权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涵义,在社员权本身的性质尚需从法律上明确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用其来说明其它权利的属性,即使按照社员权说学者的阐释,社员权是一种综合性的,包括人格权、财产权、管理权等多种内容的资格权,但这也没有揭示该权利的真正内涵。
4.我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这已经明确了股东的财产权和管理参与权,但这只揭示了股权的两个权能,其性质属性需进一步研究,下面我们从股权的权能出发,进一步探讨股权的性质。
(一)股权中财产权的特殊性。股份财产与其它财产相比较,有其特殊性。首先,股份财产是不脱离生产经营过程的财产,或者说它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财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的最大化。因此股份财产至少在观念上是被当作可以增值的财产看待的,其次,股份财产对股权关系不同主体所体现的性质是不同的。对股东而言,股份财产是通过股票形式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形态财产。如同其它有价证券所体现的财产一样,它并不直接对应于某一特定实物,尽管股东可以任意支配和处置股票这一有价证券(或说价值形态财产),但却不能因此任意支配和处置公司的实物形态财产;对公司而言,股份财产是公司财产的组成部分并直接体现为实物形态,公司作为法人可以对实物财产自由支配和处置,但在公司存续期间内不能从实物形态上按照股份进行量的分配。
(二)股权中财产权与管理参与权的关系。其中,财产权处于核心地位,是股东投资目的,也是管理参与权真正行使的目的,管理参与权是保障股东实现财产权的必要途径。在股权的这两个权能中,财产权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剥夺的,也不论大小股东,在财产权上是绝对平等的;管理参与权是基于投资份额取得,每一份额是平等的,但对于大小不同股东,其权利大小是不同的。基于管理参与权是保障财产权的手段,财产权又是不可侵犯的,在管理参与权与其他股东财产权发生冲突时,管理参与权是可以限制的。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表述股权的特征:股权基于投资而取得;股权的权利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特殊形态出资主体的国家,任何类型的民事主体都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客体表现为财产利益和对公司经营管理事务的参与利益;股权的行使具有间接性,它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间接管理公司;股权行使的实质是实现其财产利益,在为实现其财产利益时,可以行使管理参与权,但不能因此侵犯其他股东的财产权。
二、股权的内容
根据我国《公司法》,股权包括以下内容,在财产权方面有股利分配请求权,股份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在管理参与权方面有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出席、表决权、查阅权、建议权、质询权,请求法院确认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无效权,就股权的内容来说,现行《公司法》的规定已经很完善了,然而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权利,发现股权内容中仍存在一些缺陷。
(一)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公司法》第104条第3项规定:“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时。”股东大会每年召开1次年会,碰特殊情形应当在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当有持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程序启动。从字面上看,好像只要有10%以上股份的股东,都可以自由地提请召集股东大会。然而,《公司法》第105条又规定,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召集,由董事长主持。也就是说,持10%以上股份的股东并不能直接召集股东大会,而仅仅是有权请求董事会要求召集股东大会,至于董事会在接到持10%以上股份股东请求时,如在2个月内不召集,《公司法》并没有规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出席、表决权。出席表决权是指股东有出席股东大会并就某一事项有同意或不同意的权利。我国《公司法》第106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出席股东大会是股东固有的权利,这项权利的行使是以董事会的召集为前提的,在没有董事会的召集,股东是不清楚股东大会何时何地召开,而“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而且法律条文并未明确规定占多少比例的股份出席股东大会才能召开,这就给召集股东大会的股东留有余地,在侵犯了其它股东出席权的情况下,股东大会同样可以作出有效的决议,其补救措施第111条“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这里是有前提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不违法律、反行政法,也不直接侵害股东合法权益,但侵害公司整体利益此补救措施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好像任何一股东都是平等的,但从现实情况看,每一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并不相同,占有绝对优势的股东就会滥用这种优势,而光明地合法地侵犯其它股东的权益。在公司法的私法领域内,采取任何措施都不能真正地限制到优势股东的优势,如何合法合理地保护劣势股东的利益,已成为当今学者研究的重点。
(三)查阅权、建议权、质询权。我国《公司法》集中在第110条统一规定了这些权利“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查阅的对象仅限于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记录和财务会议报告,而不涉及股东名册及反映公司真实的财产与经济状况的其它重要信息的载体(如董事会记录,作为财务会计报告制作来源的原始材料)这无疑削弱了股东查阅权的存在价值;建议权如同虚设,股东向何人提起建议,其建议又如何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就质询权而言,质询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质询的主体为哪些,谁又是答询义务人,质询的场所,质询的范围,都应该在相关法规有相应的规定,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质询权根本不具有实际操作性。
(四)诉讼权。从法律关系来看,公司负载了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公司,公司与董事,股东与董事等诸种法律关系,通常情况下,诉讼由受害的一方提起,加害的一方作为被告,两者依照法定的程序展示冲突,法律关系简单明了,诉讼的结果也不涉及到其它主体,如股东本身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的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停止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当公司作为一个在法律上享有独立地位的组织,其权利受到侵害,而管理层作出不处理行为时,股东是否有权提讼,在我国法律、法规中仍是空白。(五)股利分配请求权。我国《公司法》第177条第4款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这是对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明确规定,但我们同时注意到,分配股利的前提是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的所余利润。在这剩余利润中,第177条第3款规定,“经股东会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这任意公积金的提取是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决定的,其提取的比例都是任意的。这样,占优势的控股大股东完全能够按自己意愿提出任意公积金。
从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操作规定来看,现在的法律法规中仍然是空白。股利分配请求权,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任何股东都有请求分配股利的权利。然而,客观情况是,股利分配都是由股东大会决定的,而实际上在第103条第七项,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第112条第五项,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也就说,股利分配在股东大会上本就是股东大会的一项职权,根本无所谓股东行使股利分配请求权。
(六)股份转让权。股份转让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依法定程序出让给他,使他人因此取得股份并成为公司股东的行为。股权的转让,实际上是财产权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应当坚持自由转让的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受限制的,我国《公司法》第144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这是对股权转让场所的规定,对股东来说是否转让,转让给何人都体现了股东的意思自治。
三、法律制度的完善
从股权内容里,我们分析发现,股东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概括性,特别是在程序操作方面,仅仅有零星的规定;小股东的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大股东能随时利用其控股优势侵害小股东的权利,因此对优势股东的限制已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在司法救济方面,股东的诉权仍不够完善,在管理参与权被侵害,或公司利益被侵害而间接损害股东利益时,我国还没有提讼的法律依据。在上面,我们分析了股权的性质,认为财产权是绝对要保障的,管理参与权在保障其它股东财产权是可以限制的。我们在这里构建以下制度,进一步加强财产权的保护,而对管理参与权特别是优势股东管理参与权进行限制。
(一)完善具体操作程序。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具体的权利,其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程序的保障。在公司内部的私法领域,虽然没有具体的程序能更好地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然而并非任何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会得到尊重。在管理参与权方面,股东大会召集权、建议权、质询权,每种权利都需要一套相应的法律程序规定。股东大会召集权,必须明确持10%以上的股东要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时,需向哪个部门提出请求,提出后多长时间必须答复,如不答复又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及责任部门不履行职责的责任,最后可以向法院提讼;建议质询权必须明确建议质询权的主体,回复或答询义务人,建议或质询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所提起,特别在质询时,答询人没有给予满意的答询或不予答询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在财产权方面、股利分配请求权应该是一种由股东自由支配的权利,个别股东提请股利分配时必须明确其提请的对象,必须多长时间回复,不回复的法律后果,直至最后可以向法院。
(二)构建利害关系股东回避制度。它指股东在处理与自己相关事项时其行使的管理参与权应该回避。我证监会在2000年5月18日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确立了关联交易股东表决权回避制度。规范意见第34条规定“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表决时,涉及关联交易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上述股东所持表决权不应计入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这一规定是对公司法欠缺类似条款的一项有益弥补但规范意见将表决权回避仅限于关联交易,适用范围过于狭小。其实,像选举、罢免董事、免除董事或股东的义务和责任都应该包括在利害关系股东回避制度中。
采取利害关系股东回避制度的意义。股东回避是对股东管理参与权的限制以更好地保护其它股东财产权的实现,在目前的法律规定下,无论大小股东,均按“一股一票”原则享有同等的投票权,而控股的大股东可以利用其表决权的优势在股东大会上作出有损公司利益的合法决议,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因控股股东在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使损害的公司利益,其它股东也没有要求其承担责任的权利。特别在修改章程,选举和罢免监事,处分少数股东利益,涉及小股东切身利益时,在控股股东的优势下,小股东仍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愿的。如果采用利害关系股东回避制度,控制股东无法表决与自己相关的事项,其权利得以限制,小股东利益得以保障。
(三)建立类别股东制度。类别股指在公司的股权设置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不同种类,不同权利的股份,如普通股和优先股就是两种不同的类别,建立类别股的实质是限制优势股东的优势,以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一项涉及类别股东的权益议案,一般要获得类别股东绝大多数同意才能通过,如根据香港公司条例的规定,只有获得持该类别面值总额的四分之三以上的绝大多数同意或该类别股东经分别类别会议的特别批准,才能通过决议。这样,少数股东就能够为自身的利益对抗大股东的不公正表决。
类别股东大会在我国尚未规定,但实际上已存在有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或从主体角度划分的发起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在法律上不承认类别股东制度的情况下,类别股东的4区分仅有相互辨别的意义,这种辨别丝毫不影响优势的控股股东,在召开股东大会和行使投票权的绝对优势。如果我们承认并有效地构建了类别股东制度,股东大会的决议特别是涉及到个人的决议事项,可以要求在类别股东会议上也必须通过。这样,作为持有少数股份的股东,在构建了类别股东制度的情况下,其在类别股东会议上的表决权加大,其利益也相应的得以维护。
(四)完善股东诉权制度。当公司董事会或公司大股东的行为或决议损害了公司利益或小股东利益时,小股东应享有对侵权人的民事索赔权。我国《公司法》对公司高管人员和公司机关的侵权行为规定了三种制度;一是第61条“利益归入权”即当董事经理从事了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二是第63条“职务违法赔偿制”,指当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是第111条“股东诉权”指当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违反行政法法律,侵犯股东的合法权益,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上述三条规定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操作性不强,到底由谁提讼,诉讼的结果又归谁,法律上都没有规定。股东作为间接管理者,其提讼更没有法律依据。
为了弥补这一法律缺陷,应当扩大股东的诉权。当公司利益遭到股东或他人侵犯时,一定条件的股东有权直接提讼。股东诉权扩大,必须明确以下问题:
1.原告,公司一旦被提讼肯定会对公司带来负向影响。所以,股东作为原告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如持有多少比例的股份。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14条规定,提讼的股东必须是持有公司发行股份总数5%以上的股东;在持股时间上也应作出规定,美国奉行“同时拥有股份原则”,我国台湾地区第214条规定,提讼必须拥有公司股票达一年以上。我们建议有提讼的股东必须持有公司发行5%以上的股份并持续持有三个月(此三个月正处于公司被侵权阶段)。
2.被告,指曾经对公司施加不法侵害的董事、监事、大股东、经理人及其它人,公司的董事、监事、大股东、经理人等依法对公司和小股东负有忠诚义务和勤勉义务,他们在管理和运营公司中如有过错即会对公司造成损失,应向公司赔偿责任,这里的被告跟其它诉讼没有区别,他们需自费律师费用,向法院提交涉案的事实证据,提出抗辩,依程序了规定推进诉讼。
3.诉讼的费用的负担及诉讼结果的归属,面对此问题需要分几种情况讨论:1)原告胜诉,表明公司的合法利益遭到被告的不法侵害,公司的利益将依判决之执行而得到恢复,之股东和其它股东从其中间接受惠。作为提讼的股东不能仅仅满足于公司的利益回复而受益,法院除其接判决补偿原告所付费用外,还应该给予报酬,此些款项由弥补公司的赔偿中支付。2)原告败诉,证明其没有事实的依据,无论其提起的诉讼是出于善意或恶意,其都需在诉讼费用上自食其苦,并对无端被扯进诉讼事务的被告和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赔偿额以普通诉讼计算。3)和解撤诉,普通案件诉讼在进行中,原告和被告之间可以通过和解方式结束诉讼,此费用和结果由其自行协议解决,法律不作规定,但和解必须在法官的参与下进行,以免和解以损害其它股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周友苏,公司法律制度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0。
[2]孔祥俊、姜天趾、汪泽,公司法及新配套规定新释新解[Z].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6。
[3]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J].载于中国民商法在线网。
[4]郭锋,保护中小股东的关键:完善法律机制[J].载于中国民商法在线网。
[5]刘凯湘,论股权性质及内容[J].载于中国民商法在线网。
[6]康德官,股权性质论辩[J].政法论坛,1994.1。
[7]王平,也谈股权[J].法学评论,2000.4。
[8]程晓峰,关于股权性质的法律思考[J].山东法学,1998.6。
[9]高峰,论股权法律特征[J].当代法学,1990.1。
[10]石劲磊,论股权的法律保护[J].上海法学研究,1997.1。
[11]刘俊海,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比较研究[J].载于中国民商法在线网。
[12]虞政平,股东有限责任-现代法律基石[M].法律出版社,2001.7。
[13]段庆华,社会主义股权浅析[J].现代法学,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