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篇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发展

中国分类号:G4

正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在发展教育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和重要意义。

1、教育信息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基础力量。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贡献最显著的一类教育,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才能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2、教育信息化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仿真的教学设施或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实习实训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

3、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媒体、超文本、远程信息传递、虚拟现实等手段能够提供信息时代的基本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传输,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贫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为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提供有力保证。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和广泛应用,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观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人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教育信息化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技能型人才必需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只有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网络上的各类学习资料,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通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建立平台、开发资源、优化管理、完善机制,依托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等方面的深度结合,逐步建设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重大意义。

1、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定位:“加快建设、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理念落后、投入不足、利用不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十年规划》的出台,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2、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转变观念、突出应用”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还突出了应用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过去传统的教育信息化重在硬件投入,这种投入方式往往存在投入大、回报慢、回报期短的问题,浪费也较大。,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转变过于“重硬件,而轻软件、轻资源”建设的片面认识,确立以“应用驱动”来引导软件、硬件配置的指导思想,将教育信息化重点放在开发应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促进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融入与结合上,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原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平。

3、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根本宗旨:“学生中心、提高质量”

篇2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设计;职业教育;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专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平台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兴趣和培养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社会能力实践。网络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流,对于高职教育教学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古板方式,信息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支持,运用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对所讲课程知识进行统筹的分析讲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不仅仅是提高了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打开了高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篇章。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导向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2010年7月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个章节,针对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在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针对信息化教育印发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颁布,可以说将信息化教育推到一个时代的浪尖,成为信息化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的5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即落实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提升职业教育的电子政务能力、数字化校园以及人才信息素质的培养。通过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设计的重视,教育部也不断出台新的文件对于信息化职业教育进行革新和保障。对于我国而言,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推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国家、各相关教育部门、职业院校、教师等多方联手,共同开启我国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时代。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符合国家教育的素质要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精神追求是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地调动各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指导,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多种教学模式的配合

信息化职业教育课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是将教学目标分散化组合成多种活动单元,通过活动化的信息教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以“任务”进行学习、以“目标”进行探索,形成多种信息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资源分享式学习等。注重因材施教,对于特殊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对待,调动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在信息化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要合理地转化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指挥者变为课堂的观察指导者,在信息化的职业教育课堂中,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应机而变,掌握好整个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整体性,这个整体性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活动类型、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中要协调组织,而不是一味地讲课,进行自我知识“表演”。教师还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信息化职业素质,拓展自我视野。

4.教师与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时代,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意识,能够顺应时代变化,接受新的知识革新和技术变化,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例如,Office办公室软件技术、网页IE浏览、电子邮箱的使用等。

5.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将职业教学目标与各种多媒体信息设备结合起来,进行多媒体的信息展示,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将职业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创新、新颖、有趣的环境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对于教学目标和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而言,两种的结合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包容关系,在进行信息化环境整合时就已经将多媒体设备进行了优良整合,在这个工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了职业教学知识的传输,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活动的启发者和控制者已经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人。学生通过自身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自主地选择职业教育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职业教育的完美结合,不仅优化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而且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和教学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对于职业教育进行辅助化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教学,一切都是为教学服务,不论是网络化的推广还是多媒体的灵活运用,都是为教学创造便利,如果信息化教学脱离了教学本身,那么它就毫无意义可言;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来说,其重点内容就是信息化的推广,与传统的教师口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解放教师的职业固定,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转变,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指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采用以“探究、合作、自主”为主要的课堂学习方式。当代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平台在教育中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教师转变了以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当指引者、统筹者、分析者、审阅者的角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探知自己喜欢的知识,教师再加以引导指挥,在无形中将知识进行内化,改变了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创新式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学习,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当然这种创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课本就是世界的弊端,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了解课外知识,从课外汲取课本上根本学习不到的知识,也可以因材施教,因能力施教,使每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策略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信息化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课堂角色已经充分地转变,学生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因此信息化教学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设计情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2.转变教师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将“终身教育”奉为信念这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多下功夫、花费精力和时间,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识完善,多进行职业教育专业知识的进修,开拓多元化职业教育知识角度的视野,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创新。最后,高职院校及院校老师还应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展示比赛做好信息化职业教学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职业教育学习氛围,让高职学生体会到网络职业教育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3.加强学校师资力量

要使信息化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构建中,高职院校就要加大对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库和资源库,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补充最新的资源和讯息,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丰富专业职业教育知识。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实践素质能力增强,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学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才能转变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

4.优化教学方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多种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将学习的内容与信息化设备配合使用,通过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教学方案的优化,不仅可以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将学生带入信息化的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了解更多的职业教育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感。

5.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设计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互评体系。在评价主体改变上进行完善,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形成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计划的评价体系完善,不仅能够使学生和教师有阶段性的目标和总结,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将信息化教学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将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道路,为以后职业教育事业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的构建中并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高职院校多方联动共同优化和完善,尽职尽责,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孙玥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教法展台,2014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当前“翻转课堂”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就像新的技术变革一样,遍地开花。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使教学思想、观念、模式等产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教学与部分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如今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信息技术教学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评价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将围绕“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设计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谈些笔者个人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任教班级是土木水利类楼宇电气班中职班。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具备电力拖动、PLC基本知识,已经学习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应用。流水灯控制知识、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知识,可编程控制器步进指令的部分应用、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大小球分拣控制,现在进一步学习并行步进指令应用。十字路通灯控制是十分复杂的技术,十字路通灯控制该如何实现?考虑到他们今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更为复杂的程序编写,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整合之前所学内容,确定该课题。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该班学生的专业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十字路通信号的控制教学情境制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在虚实交融理论的指导下,把各种学习资源尽可能多地整合在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上,从而实现传统课堂与数字教室的有机结合。

教师虚拟软件仿真与动画展示结合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课前预习、方案制订、方案验证、方案实施、任务评价”的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

要上好一堂课,提前的预习必不可少。课前,学生进入学习平台,到资源库中下载课题的视频学案,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学习目标以及任务;理解控制要求,查阅资料,进行理论知识储备;在讨论区进行讨论。最后完成学习平台上的预习小测试并提交,系统自动进行评估、分析并生成柱状图,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PLC三维动画助学软件,在此查找交通灯的时间控制模块,通过编程,调试,演示部分程序的正确与否,促使学生通过本软件可以提前学习以及模拟仿真程序编写,有效提高自学兴趣与自学效果,从而引导他们自主探究,避免盲目被动式学习。

2.方案制订

在课程开始时,由教师创设一个接到企业订单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由学生介绍任务要求,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并指定组长,组长将小组成员分为程序员、解说员、技术员,并分配各自任务,确定最佳思路。在方案制订环节,针对程序编写抽象文字解说枯燥的问题,我们使用PLC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在程序演示过程中,各组派代表解说演示,针对疑难问题,各组相互讨论,找到解决办法。

3.方案验证

(1)教师根据控制要求,依红绿灯变化的规律,将工作过程分为四种,依据设定时间顺序循环执行。教师采用动画演示方式,更形象直观。

(2)在了解并行分支编程思路以后,程序员针对方案组织设计程序,各组解说员针对程序编写进行解说演示,针对不同的编写方法,各组互相提问并进行辩论,以此创设紧张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3)针对各组不同方案,教案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这一环节利用仿真演示,由学生找出所存在的问题,若不符合控制要求,则需进一步完善;若符合控制要求,则正确。学生一一调试,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理解两种编程思想的异同,顺利突出教学重点。

4.方案实施

(1)在学生安装接线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化解难点,使用视频教学法,教师示范演示安装接线的步骤。相比以往的教学演示,现有方式解决了围观时的拥挤问题,克服了看不清、重复性差的缺点;而视频教学法更清晰直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上传资源库后,可以供学生下载学习,化解难点。

(2)为了规范操作,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结合技能鉴定标准,根据之前的理论推敲,学生根据PLC接线图接线,根据梯形图录入程序,教师提供引导,并强调实验室7S的管理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各组结果如何,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竞争中完成学习任务,创设活跃的课堂。

(3)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导,有的组“黄灯不亮”,有的组“红灯黄灯一起点亮”时,应嘱咐学生不用紧张,检查线路的连接情况,带领学生一起完成PLC线路的安装调试,创设充实的课堂。

(4)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使用手机拍摄视频,使用手机同屏器进行时时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

(5)在展示的过程中,各组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实物展示与动画展示相结合,了解学生对安装调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程序的理解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实际动手操作,去理解记忆,把握重点,真正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从而顺利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混合式学习,顺利达成教学目标。首先,借助学习平台的辅助教学方式,实现了课堂的延伸,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通过虚实融合的探究,小组讨论,动画展示,抢答促学,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效果。手机同屏方便教师及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最后,视频教学法可节省重复操作时间,加强实际操作规范性引导,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

丰富的网络优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任务驱动,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在网络中寻找答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所需要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教育思想、教育关键、教育模式,也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刘 利.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篇4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 衔接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对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基本的能力。什么是信息技术?从技术的本质意义上,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拓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是指感测、邮政通信、计算机、智能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农村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农村中学一门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大大影响了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给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极大阻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足,导致重视力度不大。

一些农村中学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就是一堂精神上的体育课,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学生利用计算机娱乐自己,无非是教学生打字、上网、聊天、玩游戏。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是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离自己很远,只是把它当做游戏机,导致不够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一些农村中学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受重视力度不大、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中学基本都是其他老师兼任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任课教师基本没有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仅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常识,不具备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另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更是成为其他中考科目的点缀。由于农村学生大部分接触不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对计算机都很好奇,对信息技术课都兴趣很浓,但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知道信息技术为何物。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像是学生的自娱自乐。

2.重视建设,轻视维护;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保护,轻视使用。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成本比较高的课程,它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用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机房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会使得有限的学校经费更加紧张。计算机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使得本来就不多的设备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更是捉襟见肘。农村中学计算机机房现状:计算机数量不多,仅有“远程教育”项目配发的三十台电脑,而且有几台有故障待维修。学生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时间少,使用效率低,难以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使得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二、举措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建立师生信息素养共同发展的机制。

首先,农村中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要正确。转变传统思想和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重视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加大基本设备建设和设备维护的投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其次,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机会,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应用氛围。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建设一支信息素养高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团队,是决定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偏低,专业教师缺乏。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农村学校要结合校本实际,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基本信息技术技能,适应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每天都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三)采取适合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农村中学要开齐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适当地开放计算机机房,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除了学校的计算机外,基本没有机会再接触计算机,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上机实践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要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正确引导,激发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兴趣小组,培养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以竞赛促普及。

篇5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背景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其它相关领域发展上方式的革新和发展速度上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一批新的领域的诞生,极大的便利带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电子商务的产生,电子政务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最近政务微博的产生和发展,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而产生的。以上所列的仅仅是冰山一角,现代人尤其是在校师生越来越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就是要将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充分的教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培养自我在计算机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在目前仍然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也将是学生赢得职场竞争的一大筹码,所以从师生的角度而言都是希望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

在传统的大家的眼光中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的素质普遍不高,对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上水平偏低,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与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一些学科的学习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计算机就被认为是如此,他们计算机基础功底不扎实,操作水平也较低。不仅如此,他们的文化课程上的学习的能力也较低,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也不够,学校以及家长很容易对孩子失去信心。所以在上述的情形下,他们就非常容易成为求职长上的失败者。所以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必须将中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其后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探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性教育的问题,期望为提高中职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时间可以说不算太久,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跨越式的发展,给非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在使用上造成了较大的不便,尤其是在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引进相对较晚,所以这一矛盾更是明显。不仅如此,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不仅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划分,同时即是是在一个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些地方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能力就更加不尽人意了;其次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上有着诸多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课程目标过于地,甚至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工作总的需要;再次,计算机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很多高校的软硬件设备根本就无法跟上,所以很多学生所依赖的仅仅是落后的版本和落后的技术设备,不利于学生对最新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更不用说满足商业化的需求了。

(一)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整体上不高

尽管传统上大家的看法都是如此,但是由于目前较为公平的选拔人才考核方面高考的存在,所以打的根本观念仍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大多数人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的高考中所取的成绩较低,所以学习能力上也偏低,所以自然他们的整体素质就会受到了影响。很多学生根本就是破罐破摔,在大学中就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成天游戏,荒芜学业,不求上进,所以即使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再高在严格也是枉然,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最终都影响了教师传授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也有时候无法进行顺利的教学服务,他们的学习知识的掌握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在计算机的教授上,我们发现,不仅学生的学习上有困难,与教师的教授也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就是基本功的问题。当然这不是对职业教师的偏见,而是在教师队伍尤其是计算机队伍的缺乏下,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度更是增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了满足教学上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直接从其他的院系,甚至直接从大学本科生中招取计算机老师尽心日常的教学活动,由于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本身不高,所以最终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教学设备的缺乏

由于学校的档次上的差异,有些是所谓的部属院校,所以无论是教师的质量还是经费的发放上都有着很大不同。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学校的经费来源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之类,而缺少其它的方面的资助,所以在技术设备和教学设施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它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传授之外的技能的操作,所以如果缺乏软件硬件的支持,最终也将是学到的知识无法通过锻炼加以使用,到时有货倒不出,所接受的仅仅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锻炼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育思路探究

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系统,所以如果教学中产生了问题,当然应该从教学的过程中来进行把握,笔者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育思路,笔者认为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创新能力。关于这一点同时也是该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最为关切的问题,所以首先应该从此着手来展开素质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其次是要革新教育观念,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再次要及时的更新教材,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最为新的知识和技术条件,提供充分的软硬支持。从中职生的特点来看,笔者认为还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意见有错误,教师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鼓励,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热情,至少学生是在思考问题,其后就是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重新思考,最终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

其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应该尽量将学生带至机房进行计算机知识操作和学习,实际上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计算机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也就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所学所用联合起来才是最终的需求,才是计算机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有的放矢。

其三,作为创新教学计算机教学方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学生进行了灵活运用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毫无疑问,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良好的计算机方法,此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上的各种学习软件,这是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再次是监督和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课后的学习和操作,这是熟练掌握技术的要求,正所谓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杨宪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篇7

关键词:德育工作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高人民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向前进。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进步与发展,人们也通过不断地创新得到提高。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异常重要,所以说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依靠德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德育工作不能推卸的责任与义务。然而,德育并不都是会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精神和压抑创新能力的双重作用。正确的德育工作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错误的德育工作会压制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培养。[1]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不得不再次正视德育工作的发展,改变德育工作的观念和方法。

1 传统德育工作中阻滞“创新”的表现

德育工作作为一把双刃剑,具有培育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所以需要我们有正确的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扼制它的负面作用,不要压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力量的存在,德育工作的进展对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就变得十分重要,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可惜我们一直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在片面强调“又红又专”的同时,构成了对个性发展和创新的阻滞与压抑。

1.1 社会文化中的负面影响

在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锤炼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中,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文化对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对“理论、方针、政策及道德规范”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因为分数较低的问题而选择读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己便认为自己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势”群体,而学校文化就是以成就的大小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在应试教育下,分数便是成就的代名词,学生因此沦为了分数的奴隶。而这样的现状有使他们心中的“雾霾”更加严重,对德育工作的建设产生偏见和抵触。在个人与他人关系的设定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以社会群体价值为主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只有集体的利益得到保障,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但是这种主张也有其局限性,它阻碍了人的个性的培养。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对个人的影响也是十分的重大的,很多人意识不到在一些具体的关系背后的看不见的“人格”。与此同时,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即长期的封建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伦理纲常和大公无私观念的影响,他人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其中,还在读中职的未成年学生的人格更加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中国人骨子里那些 “消极避世”、“知足常乐”、“因循守旧”、“老成温厚”的选择就“不是出于自觉的信仰,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民族的本能”。以上表明了这样的现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学校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中不良文化的影响,当学生的本来就自卑的心态碰到这些负面影响时,学生很可能表现出不敢面对的行为,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每个人不得不对现实做出选择。因此,一方面,学生作为文化的载体,由于创新意识被抑制,就缺少了一种对于文化发出质疑的品质:另一方面,作为“法定”的道德教育体系在学生那里演变为一种“法定”的认同。学生对于变通的学习掌握的还不是那么精确,面对新的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不愿意也不想表达自己异于他人的见解,更不敢对新的知识提出质疑,不利于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

1.2 传统德育工作方式的负面作用

有些不良现象在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就存在,有些老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某些学习不好或者性格有缺陷的学生存在偏见,加上学生本来就自卑的心里,认为自己是受教育者只有被动接受的份,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些教师和学生的表现或多或少的都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具体的表现有哪些呢?

1.2.1 注入式

传统的德育工作就是把固有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行为要求乃至道德规范以“填鸭式”教学方法都塞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长期的被动接受只能导致学生更加被动,窒息了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形成。违背了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教育思想。

1.2.2 教条式

主要表现为本本主义,理论与实际不能相结合,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①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什么都不敢放手去做,做事情畏首畏尾;②减少对新的知识的渴望与激情,使自己止步不前。

1.2.3 苛严管束式

教师认为学生不会自觉学习,只能强制管教;不能放纵学生自由,对学生要多加约束;对学生不能宽容,只能严格对待;不喜欢鼓励赞美学生。处于管制和被管制的师生关系中,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失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和自由做事、游戏等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培养素质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现在教育的薄弱环节。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历史原因为2000多年的封建体制和现在仍有的封建思想,现在主要是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造成教育竞争也愈加激烈。从德育工作来看,主要是价值观念的偏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实际行动,对教育当中自主与控制、知识与教条、感性与理性、发散与收敛、自由与规范等辩证关系缺乏清楚的认识,导致压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力量大大超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力量。[3]

2 以德育工作的创新推动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不是独立出来的一项教育,创新素质的培养任务需要依靠整个教育体系,需要每位教育者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中去。德育工作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的建设,使教育工作有更好进展。

2.1 调整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首先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的路子,在当前的国内外的经济条件下,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先前比必须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竞争愈发的激烈,知识和技术的更新、管理手段的创新也愈发显得重要。其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比,有其自己的特点,不能与普通学校“同一”看待,然而,很多学校的德育目标与普通学校的目标并无区别,没有突出自己是职业学校的特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缺乏创新意识,所以,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这一切都要求职业学校要调整德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学生又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使师生关系处于管制和被管制的条件下,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地处境,让学生感觉老师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对老师不断地服从,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良好的教育体制的形成。职业学校对德育工作目标的调整关系重大,它关系着整个教育的价值观的转变,他需要德育工作者从自己做起,培养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德育工作培育创新的力量和压制创新的力量是相互制约的,此强彼弱。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其的重要。

2.2 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的精神氛围

创造人格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成长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受到长期的培养,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呢?民主的气氛可以给人格带来自由与舒展,才会激起思维的跨越和激荡,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发扬民主精神不仅有利于创新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最强音!

2.2.1 师生关系的民主

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教育环境中的桥梁。下面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三种办法:①德育工作者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②实现自己教育方式的转变,由“填鸭式”慢慢过度到“放羊式”,任学生自由发挥!③宽容对待学生,相信学生,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美,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2.2.2 思想学问的民主

德育工作中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两点:①老师一定要放下身段,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见解;②摒弃一刀切的思维,告诉学生社会科学是多解的,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给予奖励! [4]

2.2.3 实现“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的思想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此思想既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也可以促进教育民主更好的发展,它包括:①解放头脑,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是永远也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②解放双手,正如所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③解放眼睛,善于观察,寻找不同;④解放嘴巴,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⑤解放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价值;⑥解放空间,不要死读书,不要读死书,要参与社会实践[3]。

2.3 改革德育内容,追求“开放”的格局

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创新,就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根本利益,来不断地调整本学校的德育内容。一是,围绕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健全其人格,鼓励其思想!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4]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才会更好地发展,学生也会受到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创新就是不断地超越,不断地突破,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创新教育致力于培养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德育工作需要从传统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早日实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建立健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机制,关注前沿,面向未来,培养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切实肩负起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师博览,2000(3):32- 36.

[2]马维娜.学生创新的制约因素[J].教育评论,1999(4):37-38.

[3]艾克柔,余国源.试论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素质目标[J].教育与经济,1999(3):56.

[4]胡柱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3):69.

本文是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实施品行教育新途径――‘三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ZY13126)课题论文。

作者简介:

篇8

>> 当前培养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及优化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构势在必行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探析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策略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与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信息化的应用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 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困惑与探究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的误区与建议 探析信息化教学在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篮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EB/OL]..

[3]2015年宁夏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Z].2015年12月18日.

[4]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5]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2010-2014)[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84-87.

篇9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领域的信息化知识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体系,在我国从企业实施到引入会计专业的教学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20多年来,各级院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育的教师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的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实习软件体系和实验室体系,为培养我国成千上万的具有信息化背景的会计人才,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或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很少,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作为师资本身,由于其知识的复合深度参次不齐,因此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各校建立的信息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千差万别。其结果是:许多院校当前沿用的课程体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课程设置显得有点落后和陈旧。例如,有的学校至今还在开设COBOL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基础,这实在是有点误人子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建立适应21世纪会计人才要求的信息化教育的知识和课程体系,对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确定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面对信息社会,究竟应当掌握哪些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珠江三角洲的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或经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3份。问卷的项目比较简单,共3栏,详见表1。第1栏是序号;第2栏是作为财务总监(经理),你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仅要求答卷者在同意的序号的第3栏打勾;第3栏列出了统计结果;第4栏是笔者统计后加上的,是所要求的信息技术所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的名称。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信息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它远远超过了笔者发出问卷前的估计。笔者认为它肯定也超过了会计学领域的教育界对这一要求的估计。笔者之所以选择大型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是因为他们的要求与现代信息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接近。以此为出发点,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制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计划和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满足这一需要的学生肯定也能满足其他类型企业的需要。

表1所列的1-16项信息领域的知识体系可以分成3个板块:

一是办公自动化知识和技术,即序号1-6的知识;二是信息系统理论和基础应用技术,即序号7-11的相关知识;三是企业ERP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即12-16的相关知识。

对于这3个板块的知识,表1的统计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社会和市场经济对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提出的要求。据此,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除了原来的会计系列课程和英语,数学之外,信息化教育的知识体系当前可以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建设。

第一,必修课的课程设置

知识体系的必修课包括以下课程:

(1)计算机软件工具(或称办公自动化技术)。它应包括MICROSOFT-OFFICE中的WORD,EXCEL,OUTLOOK,POWERPOINT等4大部分内容。(2)电子商务概论。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电子支付系统、网络营销和物流管理。(3)网站规划与设计。主要介绍企业网站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建设。(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某个子系统的开发、编程和实现。(5)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各校可以在VB,C语言,Java语言中任选一种开设。(6)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选修课可以包括以下课程:

(1)企业资源计划――ERP概论。(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3)物流信息化。(4)网络与数据库营销。(5)财务决策支持系统。(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电子商务解决方案。(8)电子货币与网络金融。(9)计算机网络和安全。

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与会计业务密切相关的ERP、CRM、SCM等业务在转化为信息系统处理时的流程及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更有助于财务人员规划和设计相应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可以提高财务人员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地位。

选修课的课时不宜太多,一般可以在16-32(1-2学分)课时之间选择。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困惑;教学思考

最近十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信息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有利于解决当前职业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所以对于当代的职业院校教师而言,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的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数学中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的图像语言,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建模过程的运用,使得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学好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一)如何选取合适的授课方式。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授课方式,如何选取最佳的契合点,课本上的知识点如何转化为吸引学生的图片语言,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比例如何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是值得思考的。

(二)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在职业院校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是否只是一种形式,在追求课堂生动性的同时能否对知识点的传授到位,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的简约化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掌握及运用这样的困惑。

(三)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必然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是课堂容量的增加就要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吸收问题提出新的考虑,此时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听懂全部授课内容,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听懂的情况下能够在课后练习中加以运用。

三、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

(一)职业院校数学课堂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性探讨。成功的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必须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辅助,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多花精力,找到相关资料,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同一节课可以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通过各种方式解读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不同的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设计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为学生阐述知识点,比如用原始的方式进行板书讲解,然后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的方式讲解.让学生感受两种讲课方式的不同,让他们感受信息化授课的优势在哪.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图像更清晰,更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颜色不同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而且可以节省作图时间.学生对新鲜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愿意学习和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课程的讲解中。

(二)培养教师数学信息化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领导者,首先要让教师重视数学信息化教学,让教师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和专业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如PPT、EXCEL的使用能力,专业软件Mathematica、Mathcad、3DMAX的应用能力,对于教学多媒体仪器如投影仪、录像机、展示台能够熟练地使用,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这些技术都将支撑后期教学过程的进行。

此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网络资源,通过离线技术和在线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资源和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识。基于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和信息化基础不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创立网络交互平台,将教学资源放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或者探究的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通过运用网络平台,老师就可以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学习程度的练习题,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教师一定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会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特点。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密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数学课在人们心中原有的印象,减轻学生的压力,让数学课程变得更轻松.职业院校学校数学信息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