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肩袖损伤;肩关节;关节镜修复;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68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041-02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LI Xiang TONG Jianp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uzhou 545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Methods Thirty four cases were start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s were adopted for evaluation after surgery at the half a year. Results In 34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excellent in 6 cases, good in 16 cases, general in 10 cases, poor in 2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64.7%.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Key words] Rotator cuff; Shoulder joint; Arthroscopic assisted repai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的病变之一,是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1-2]。2008年3月~2011年6月本科对34例肩袖损伤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共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5岁。右侧21例,左侧13例。其中部分肩袖损伤2 例,中小型肩袖损伤 28例,巨大肩袖损伤4例。术前病程3 d~7个月。术后康复介入时间为3 d~4周。
1.2治疗
1.2.1第一阶段(术后0~3周) (1)术后悬吊制动。(2)钟摆练习。(3)主动/辅助与被动活动训练(肩及肩胛关节被动活动,主动辅助下关节前屈内外旋)。(4)中立位短力臂下肩三角肌前曲外展后伸等长收缩。(5)肘以下关节主动活动。
1.2.2第二阶段(术后4~7周) (1)据手术情况解除悬吊制动(一般术后4~6周)。(2)继续第一阶段的练习,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增大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滑轮、棍棒、滑车、肩梯等器具辅助训练。(3)关节松动术。(4)中立位的长力臂三角肌等长收缩。(5)水平面以下肩胛稳定性练习。
1.2.3第三阶段(术后8~13周) (1)关节松动可进展到3~4级,改善关节活动度。(2)渐行肌肉力量训练,开始肩周肌肉组织等张力练习。一般术后12周进行抗阻力练习,从闭链练习逐渐进展到借助弹力带的开链练习及哑铃等练习。(3)恢复患肩上举至90度以下较低功能性活动如穿衣、洗脸、刷牙等。(4)高级闭链肩胛稳定练习。
1.2.4第四阶段(术后14周以后) 解决残余活动度问题,继续增强肌力训练,肩胛稳定性训练等。训练使肩周肌力和柔韧性达到正常水平。在关节囊和韧带的柔韧度和稳定性恢复后才可尝试过头运动。每日训练1~2次,坚持治疗半年以上至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肩关节UCLA评分标准,该标准根据关节的疼痛10分、功能10分、主动前屈活动度5分,前屈力量5分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5分进行评分。最高分为35分,优35~34分,良33~28分,可27~21分,差≤20分。
2结果
患者在医院治疗时间6~15周,后在指导下院外自行康复训练,术后半年随访,按肩关节UCLA评分标准评分:优6例,良16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64.7%,疗效较满意。
3讨论
肩袖是肩关节稳定结构,也是肩关节的动力结构,一旦肩袖损伤后,粘连、短缩、瘢痕形成在所难免,影响关节功能。手术目的是阻断病理过程、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撕裂口的大小、肌腱断端回缩、粘连的程度、肌肉脂肪变性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术者手术熟练程度、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情况等[3-4]。强调术后康复训练持续应6个月~1年,肩关节的功能才有可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5]。康复训练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及增加组织营养,减轻术后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具有减轻疼痛,减轻粘连,软化瘢痕,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缓解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等作用。康复训练时应尽早进行[6],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关节活动范围从小至大,肌力训练强度由弱到强,避免引起过度疼痛,肩袖再次撕裂等,注意肩胛关节的活动训练,恢复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节律,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训练需个体化,必须考虑到所受累的组织以避免影响组织的修复,同时正常组织早期训练防止萎缩粘连等。如冈上肌的较小撕裂可以允许早期的肩关节内外旋运动。涉及冈下肌和小圆肌或肩胛下肌的撕裂将延缓相应肌群力量的恢复。较大撕裂组织的创伤更严重,创面修复更复杂,则需术后早期康复程序应保守,制动时间及主动活动开始时间均应适当延长。
经康复训练治疗,术后半年大部分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可,优良率为64.7%。而恢复功能差的2例患者术前病程在半年以上,且未得到系统康复治疗,术前关节活动度已明显受限,肌肉萎缩明显,肌力减弱。考虑与术前病程长有关。有研究表明[7],肩袖损伤修复越晚, 肌力减退越明显,而最终的肌力恢复情况也越差。以往对于肩袖损伤手术指征为肩关节持续疼痛,影响生活、工作或运动,经保守治疗6~10个月无效的可考虑手术治疗[8]。近年有人[5]提出肩袖损伤手术时间应提前,在肩袖损伤诊断明确后经封闭、理疗等保守治疗 1~2个月无效;存在明确外伤史,经保守治疗3~4周肩关节疼痛、力弱无任何改善;病史超过3个月,短期内出现进展性的肩关节疼痛、力弱症状等情况下可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后期康复训练继续进行,大部分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会有提升,肩关节功能可进一步恢复。
[参考文献]
[1] 崔芳,王惠芳,王予彬,等.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37-39.
[2] 白雪. 肩袖损伤经关节镜下修复后综合康复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4):1111-1113.
[3] Gladstone JN,Bishop JY,Lo IK,et al. Fatty infiltration and atrophy of the rotator cuff do not improve after rotator cuff repair and correlate with poor functional outeome[J]. Am J Sports Med,2007,35(5):719-728.
[4] 张作君. 肩袖损伤的诊断要点与手术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1):871-873.
[5] 姜春岩,冯华,洪雷,等. 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49-252.
[6] 张荣花. 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10,17(2A):41-45.
[7] Murray TF Jr,Lajtai G,Mileski RM,et al. Arthroscopic repair of medium to large full-thickness rotator cuff tears:outcome at 2 to 6 year follow-up[J]. J Shoulder Elbow Surg,2002,11:19-24.
篇2
关键词:肩关节;肩袖损伤修补术;整体护理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部位比较多见的一种疾患[1],一般临床症状为活动受限、无力以及肩关节疼痛等。现阶段,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肩袖损伤的效果已经获得了证实及认可。现择取我院在2013年06月~2014年06月接收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74例患者,探析其治疗期间开展整体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3年06月~2014年06月接收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74例患者,均属于肩袖全层断裂,术前拍摄关节正位片及MRI检查,并结合疾病史、体征、症状得以确诊。利用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观察组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24~64岁,平均年龄(51.47±3.41)岁。其中,左侧肩袖损伤者20例,右侧肩袖损伤者17例。Gerber 分型:部分肩袖损伤者7例,中小型损伤者21例,巨大型损伤者9例。对照组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25~66岁,平均年龄(52.73±3.19)岁。其中,左侧肩袖损伤者21例,右侧肩袖损伤者16例。Gerber 分型:部分肩袖损伤者8例,中小型损伤者22例,巨大型损伤者7例。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疼痛,患侧肩关节上举及外展活动障碍、前外侧疼痛,疼痛弧征,且撞击试验结果为阳性,两组患者的分型、症状、年龄等各方面比较,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骨科疾病的特点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管理以及临床并发症的预防等干预[2]。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①去枕选择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在患者麻醉苏醒前,应用肩关节外展支具让患肩略前屈进行固定[3],外展50°。增强患者或其家属对患肩功能恢复的信心,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肩袖修补缝合口存在张力,手术治疗后可应用颈腕吊带,仔细观察固定的松紧程度。并且,在患侧腋下横向放置上肢抬高垫,让肩关节前屈20~30°,支具必须增加外展角度,可达到90°。24h后将颈腕吊带取下,实施动能锻炼。术后4w时,患肩可改用肩关节吊带予以有限固定。②疼痛的护理干预。术后为患者解释清楚疼痛的原因,当天安置静脉止痛泵实施持续止痛[4],耐心聆听患者的主诉,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疼痛,个体化的结合患者个性特征、家庭背景以及文化水平等情况[5],进行身心松弛法、情绪转移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护理操作时,动作要缓慢轻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必要情况下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③冰敷护理。手术完成第一天开始常规冰敷,直到肩关节肿胀彻底消退。冰敷期间,切口敷料与冰袋之间应该放置一层塑料薄膜[6],避免浸湿敷料引起切口感染。并且,注意将温度保持在0~4℃,以防出现冻伤。④康复训练。制定康复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撕裂类型、患者意愿等综合考虑[7]。康复训练共分成3个阶段,?术后6~8h效消退后,实施肩关节的被动牵拉、外旋训练,可活动至前屈140°,若手臂在体侧时可外旋40°,动作务必缓慢轻柔。每次20~30下,2~3次/d,直到术后6w。?术后7~12w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实施被动运动,在非抗阻力下进行主动助力活动训练,并且实施手抗阻肩胛骨运动,指导姿势训练。训练期间应该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完成肩关节活动外展60~90°,前屈14~16°,外旋40~60°。12w内的力量训练应限制在90°。?扩大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技巧选连、强化康复锻炼以及肌力锻炼,同时增强肩关节的灵活定、协调性锻炼,提高三角肌、肩袖肌在肩胛骨平面的肌力锻炼,每组15~20下,3~5组/d。
1.3疗效评判 对患侧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利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简UCLA)制定的肩关节评分标准,总分共有35分,进行评判。优: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肩部疼痛、压痛症状消失,肌力恢复至V级。通过UCLA肩关节评分得34~35分。显效:患者肩关节活动稍有受限,肩部疼痛几乎消失,前屈达80~90°,后伸达40~60°,外展可达90°,内收45°,外旋、内旋60~80°,肌力恢复至IV-V级,通过UCLA肩关节评分得28~33分。优:患者肩关节外展增加程度大于60°,外旋、内旋增加超过40°,肩关节周围疼痛有所缓解,肌力恢复至IV级,通过UCLA 肩关节评分得21~27分。差:治疗前、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症状及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通过UCLA 肩关节评分得0~20分。
应用ASES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状况,通过美国医学会制定的GEPI里面的方法定量评价患者 患侧肩关节的活动综合性。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
2结果
2.1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30%(36/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P
2.2 ASES、GEPI 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的ASES、GE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P
3讨论
肩关节镜下实施肩袖损伤修补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三角肌处于肩峰时的附着点,其优点在于对关节内影响较少、视野较广、创伤较小、出血较少、诊断准确性高、安全性高等,以利于术后早期实施功能训练及康复运动。整体护理是现代化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其高度重视个性化、整体化,让社会、生理以及心理均可以得到满足[8],促进护理效果达到最佳水平。本次研究把整体护理融入在肩关节镜下进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后护理、康复锻炼中,获得了满意成效。整体护理的开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术后把护理重点落实在生命体征检测、护理、引流管理、疼痛及冰敷的整体护理,同时为康复锻炼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治疗后康复锻炼的护理主要是为了避免肌肉出现萎缩、关节粘连以及软骨变性的发生。既能够增强患肢的血液循环,消退肿胀,加强关节面的重塑性,以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还能促进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的愈合。术后整体护理结合康复锻炼均是以鼓励患者接受为主,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让患者逐步参与到护理计划中,形成主动参与型的护患模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利于患肩功能的恢复。本次试验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3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49%;并且ASES、GE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显著性改善。由此进一步验证,在肩关节镜下实施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平配合整体护理,有助于临床效果及舒适度的提高,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嗣菁.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舒适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6):82-83.
[2]鲁建丽,姜香云,陈中.肩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602-604.
[3]钟珊,刘晓华,覃鼎文,等.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的康复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40-43.
[4]汤静雯,秦瑜.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2A):40-41.
[5]徐伟荣,李瑾,顾异香.肩关节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73-474.
[6]徐展,张烨,杨丽丹,等.肩关节镜手术38例的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36(12):9045-9046.
篇3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康复训练
肩胛骨骨折相对少见,发生率占肩胛带骨折的3%~5%[1,2],在全身骨折中不足1%。发生率低与肩胛骨被肌肉包裹受胸廓保护、与胸廓之间浮动性可缓冲损伤力量有关。肩胛骨的损伤常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同侧肺、胸廓、胸壁血管及臂丛神经损伤。大部分肩胛骨骨折经保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关节内骨折和有严重移位或累及关节盂的骨折需手术治疗[3 5]。文章通过对1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合并损伤主要包括肋骨骨折7例,血气胸2例,颅脑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
1.2 骨折类型
15例肩胛骨骨折通过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根据Hardegger骨折分型标准[1],本组肩胛骨体部骨折8处(53%),肩胛颈骨折6处(40%),关节盂骨折3处(20%),肩峰、肩胛岗喙突骨折共4处(26%)
1.3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伤后1~2周内完成手术。手术入路:①后侧入路(Judet)14例:用于处理肩胛骨、体部、颈、盂窝及盂后缘骨折。患者侧俯卧位,切口起于肩峰内侧沿肩胛岗至肩胛骨内缘转向肩胛下角,直视下切断并向外侧翻转三角肌后部纤维瓣到肩胛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在此界面操作可以充分显露肩胛颈及盂后下缘。术中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血管及三边孔、四边孔内容物。体部骨折可沿肩胛骨内、外缘钝性分离,显露骨折缘;②前方入路用于处理前缘骨折;③前后联合入路用于处理浮肩损伤的复杂骨折。固定方法:一般选用重建钢板固定在肩胛骨的颈部、肩胛岗和体部边缘,这些部位骨质相对坚厚,可很好用于固定钢板。一般肩胛骨体部边缘被固定后,体部形态大都自行恢复。
2 结果
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后X线和临床检查,确定均获得骨性愈合。按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3例,差2例。
表1
15例患者的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例数
关节活动范围
正常10例
轻度受限(外展障碍
中度受限(外展障碍 30°~40°)1例
严重受限(外展障碍>40°)2例
疼痛程度
无痛10例
轻度(持续活动偶有疼)3例
中度(常规活动偶有疼)2例
严重(持续疼)0例
肌力
5级12例
4级2例
3级0例
2级0例
1级0例
0级1例
3 讨论
3.1诊断 肩胛骨骨折的临床主要特征包括局部肿胀、疼痛、肩部活动受限,有移位明显的骨折会有畸形。更明确的诊断有赖于正确标准的投照位置和高质量的X光照片。体会肩胛骨真正的正位片(即30°前斜位)和真正的腋位片(即肩外展前后位),分别可以显示肩胛颈、外缘和关节盂、肩峰、喙突部位骨折及盂肱关节的稳定情况,三维重建CT可以充分显示损伤细节并立体展示骨折形态,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指导术中复位,合理选择固定部位提供依据。肩胛骨骨折常伴有合并伤,据报导高达80%[6,7]。在诊断时首先要确定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其次检查有无神经损伤,特别是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这两根神经损伤时有时确定较难,因为骨折移位,神经支配肌肉受损,增加了诊断难度。
3.2 骨折分型 有数种肩胛骨骨折的分型方法,各有优缺点,基本上均以影像学和解剖学基础进行分类:Ada和miller的肩胛骨骨折解剖分类应用简单,实用性好,具体方法:
Ⅰ肩峰、肩胛岗、喙突骨折;Ⅱ肩胛颈骨折;Ⅲ关节盂骨折;Ⅳ肩胛体骨折。
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即肩胛骨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式肩锁关节脱位。[8]
3.3 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3.3.1 手术治疗目的是 ①减轻局部疼痛症状;②可早期行肩关节有效的无痛活动,防止关节僵硬;③尽早恢复肩袖功能;④尽早恢复肩胛骨周围肌肉强度。关于手术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体会伤后两周内应力争完成手术,这有助于术中复位、提高远期疗效。根据多数学者主张和笔者自身体会MillerⅠ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只要存在移位就应开放复位手术治疗。Ⅱ型骨折成角>40°,移位>1 cm,Ⅲ型骨折关节面移位>3~5 mm,或合并肱骨头脱位及复位后疑有肩关节失稳。Ⅳ有肩胛骨体部外缘刺入盂肱关节;有明显移位,肩关节被动外展时疼痛持续存在。X线或CT检查:见骨折有重叠、分离移位者均应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的肩部悬吊复合体损伤应手术治疗。
3.3.2 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复杂性骨折,估计复位困难,术者技术掌握尚不完善。粉碎性关节盂骨折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手术反而会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与稳定性
3.3.4 术后康复训练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要考虑所采用的手术入路、合并伤及内固定方式与牢固性。现代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与牢固强度。要足以达到能耐受关节生理性活动。由于肩胛骨骨折局部制动或疼痛因素有发生肩关节僵硬的倾向,因而,肩关节的早期活动与训练显得特别重要。本组有1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因不能配合训练和进行主动训练,发生肩关节僵硬。术后患者最初先行肩部摆动训练,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充分利用健肢,家属协助进行被动活动,因肩胛骨血运丰富,骨折愈合快,被动活动在术后1周开始,主动活动在术后4周开始。抗阻力训练应在术后8周开始,3个月开始肩部负重训练[9]。
综上所述,肩胛骨骨折的明确诊断是建立在病史、查体和恰当的X线检查基础上,三维CT可以更加明确诊断、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肩胛骨骨折多继发于高能直接暴力,常伴有合并伤。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对于移位严重的体部骨折、肩胛岗骨折、肩峰及喙突骨折、有移位的肩胛颈骨折、盂缘骨折致盂肱关节失稳的及浮肩损伤均需手术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Hardegger FH.Simpson LA.Weber BG.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capular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Br),1984,66:725 731.
[2] Nordqvist A,Petersson C.Fracture of the body,neck,or spine of the scapula:a long term follow up study.Clin Orthop,1992,(283):139 144.
[3] Edwards SG.Whittle AP.Wood GW 2nd.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fractures of the scapula and clavicle.J Bone Joint Surg(Am),2000.82(6):774 780.
[4] McKoy BE,Bensen CV,Hartsock LA.Fractures about the shoulde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Orthop Clin North Am,2000,31:205 216.
[5] Van Noort A,Van Kampen A.Fractures of the scapula 8Urgical neck: outcome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1 3 cases.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5,125:696 700.
[6] Brown CV,Velmahos G,Wang D,et al.Association of scapular frac tures and blunt thoracic aortic injury:fact or fiction Am Surg.2005, 71:54 57.
[7] Weening B,Walton C,Cole PA,et al.Lower mortalityin patientswith scapular fractures.JTrauma,2005,59:1477 1481.
篇4
[关键词] 肱骨骨折;康复训练;愈合情况;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68-03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情况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发生率约占肩部骨折的20%[1]。近年来,肱骨骨折发生率逐步升高,良好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为主,但伤情较重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不易使骨复位,且长时间固定关节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段[2]。手术后需采取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帮助愈合,减少并发症[3]。现探讨康复治疗在手术后骨折愈合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从初诊至康复一直在本院骨科治疗的患者80例,均采取手术治疗,骨折处得到正确的复位固定,术后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术后均无明显的肩部关节功能障碍。其中40例由于自身原因未遵医嘱,未得到充分的康复训练,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年龄14~68岁,平均(38.7±1.9)岁;女性14例,年龄20~56岁,平均(33.5±2.2)岁。另外40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设为实验组,其中男性22例,年龄15~64岁,平均(37.6±1.7)岁;女性18例,年龄22~60岁,平均(35.4±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得到正确的手术复位固定和药物治疗后,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与医生沟通,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复查,依据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关节灵活性、肌力水平等评定指标进行阶段性的康复评定。
康复训练的基本过程为:①术后第2天至第5周,骨痂初步形成期。术后即开始进行“钟摆样活动”[4],同时进行握拳、屈伸腕关节和肘关节等缓慢运动,强度以患者可以忍受的程度为度,运动结束用冰毛巾冷敷进行消肿止痛。术后1周后,患者在保护和帮助下进行被动肩部关节活动,随后的几周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加大关节的活动程度,并在以往运动的基础上进行肩关节被动扩胸含胸锻炼,肩部的外展、外旋、后伸、前屈上举等基本动作[5]。②术后第6周至3~4个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加大肩部关节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有意识地训练肩部肌肉,增加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的强度,同时开展日常生活锻炼。锻炼过程中如出现疼痛难忍的状况可服用少量止疼药物,缓解后即停药,同时进行点压、拍击、揉捏等按摩手法进行辅助治疗[6]。③术后第4~5个月,骨折基本完全愈合,且经过前一阶段术后康复治疗,患者肩部多无明显功能,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个别患者仍有部分功能未完全恢复,此时则进行按摩、松动关节、体操疗法等方法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2、4个月及半年后进行回访、复诊调查,根据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活动范围,参照1990年美国医学会《永久病损评定指南(GEPI)》第五版中介绍的方法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7],GEPI法认为肘关节活动度为上肢功能70%,屈伸活动为肘关节功能60%,为上肢功能42%,可自肘关节实测角度对肘关节功能损伤相应百分数进行评定。同时统计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囊及肌健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GEPI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肩关节功能GEP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临床上,骨折依据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为三大治疗原则,以加速骨愈合同时减少并发症为主要目的[8]。在肱骨骨折时,手术治疗使骨折处复位后,康复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良好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症状。常见的肱骨骨折并发症有肩部关节僵硬、肿胀、关节囊和肌腱粘连。由于骨折的创伤使局部组织受到严重的创伤,关节处易产生蛋白沉积,导致功能受限,所以,在不影响骨愈合的前提下,开展康复训练,保证患者在骨折愈合后,关节亦不受影响,可以正常行使功能,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9]。
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在手术后第2天至第5周,骨痂初步形成,此时的康复训练应少量多次,多锻炼局部并且兼顾全身,以休息为主,运动为辅,适度的伸缩,保证肌肉不萎缩,同时防止局部肿胀。手术后第6周至3~4个月,伤处已经基本愈合,此时的康复训练以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相结合,同时可以辅助按摩、辅助器械训练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所有的训练要以患者能承受的程度为宜,过度的运动反而不利于骨折处的愈合;在此期间,也可以内服外用一些中药,帮助活血化瘀,达到消肿的目的。在康复末期,骨折基本达到愈合的程度,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此时如仍有一定的关节不适,应继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恢复锻炼,同时不间断的进行按摩等治疗手段[10]。在整个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指导,遵照医嘱开展康复治疗,同时,医生应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1]。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骨科80例肱骨骨折的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参与康复训练和不参与康复训练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发现参与康复治疗的患者的康复情况要明显好于未参与训练的患者,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参与训练的患者后期并发症的发病率仅为5.00%,远低于未参加训练的患者(27.50%)。
综上所述,开展正确的、及时的、综合的康复训练有利于骨折患者伤处的愈合,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保证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军伟.肱骨骨折保守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81-82.
[2] 曹觉飞.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101-102.
[3] 李玲.骨折康复的治疗与减少关节并发症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26-527.
[4] 黄群.舒适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107-108.
[5] 李靖忠,张蕾,赵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86-87.
[6] 吕厚存.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中医康复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3):62-63.
[7] Cocchiarella L,Andersson GBJ.Guides to evaluation of permanentimpairment[M].5th.Chicago: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Press,2000:471-474.
[8] 金峥.浅谈骨折康复[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881.
[9] 吴鸣,朱亚林.早期系统康复对新鲜肱骨髁上骨折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4):373-374.
[10] 马戈东.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康复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5):136-137.
篇5
为了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在发病早期,很多病人(特别是年纪较轻者)和家属都会抱着很大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当然,让偏瘫肢体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有利于日后的康复,但康复训练并非简单地动起来就好,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恰当的康复训练反而会妨碍偏瘫肢体的恢复,甚至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比如由于偏瘫肢体肌力有所下降,很多病人和家属常会错误地认为,训练肌力运动量越大越好。事实上,由于上肢的屈肌肌力较强,较伸肌占优势,如果让病人练习握拳和提重物,将使屈肌优势进一步加强,抑制伸肌运动的恢复,最终使上肢呈现屈肌痉挛状态,病人的手将呈握拳状态,不能主动伸展,无法完成一些单个的独立动作。还有一些病人急于在家属搀扶下练习步行,结果反而加重了异常的画圈步态。这种因运动训练错误导致偏瘫病人出现肢体运动不协调的一系列症状,称为误用综合征,它不仅增加了病人日常生活的难度,还妨碍了其偏瘫肢体的恢复。
那么,如何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首先要明确,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不同于周围神经的损伤,一般不宜采用单纯加强肌力的运动方法。其次,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恢复正确的运动姿势,控制屈肌及伸肌的相对平衡上,而不是增强肌肉的力量和速度。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促进正常运动,抑制异常运动,宁慢勿躁,循序渐进,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居家环境是偏瘫病人的主要康复场所。病人出院后,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维持一天24小时的生活,只要能基本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起床、穿衣、盥洗、吃饭、行走等,就能进一步提高其他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另外,还应注意一些由于肌张力过强、肌肉痉挛而产生的异常肢体,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见右页)。
对脑卒中病人而言,本文介绍的这些措施只是康复治疗中最基本的方法,如何进行有系统、正规化的康复治疗,仍需专业医生的指导。由于偏瘫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们往往病急乱投医,道听途说一些消息就四处奔走,结果却收效甚微,耽搁了治疗时机。如同内、外、妇、儿等学科一样,康复医学科也是一门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般非专业医生及其他学科医生所能掌握的。只有在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医生指导下,病人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发病后6个月内是脑卒中病人的最佳康复时期,其中从第三个月开始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进步。在这段时间内,除了用药物治疗引起脑卒中的原发疾病,以防脑血管再出血或再梗死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尽快和最大程度地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
就目前而言,仍然没有一种药物能真正有效地针对已经损伤坏死的脑组织细胞产生可逆性的疗效。一个脑卒中后卧床不起、仅仅希望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治愈的病人,与一个脑卒中后能积极配合康复医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的病人相比,其疗效是有本质区别的。
1.卧位:病人一般都不愿意向患侧卧,但患侧卧位可以消除肢体的痉挛模式,而且,病人处于这样的,容易获得对瘫痪肢体的实体感觉,并重新认识肢体的位置,从而形成感觉。向患侧卧时,病人的患肩尽量前伸,肘关节伸直,掌面向上,手指分开;下肢健侧在前,屈曲于一支撑的枕垫上,患侧腿在后,膝关节微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
2.坐位:偏瘫侧上肢应置于面前桌子上,可在臂下垫一枕头,防止因肢体下垂导致静脉回流不畅、肢体肿胀。另外,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无力、松弛,极易造成肩关节的松弛性半脱位,引发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所以,需要时可用三角巾悬吊。不过,这只是临时性措施,主要应该多做些被动活动及由健肢相助的活动。
3.预防肩关节僵硬:病人无论处于坐位还是卧位,应经常做一些有效而简单的动作,以防止肩关节僵硬和疼痛。在健侧手的帮助下,两手叉开相握,保持肘关节伸直,双上肢举过头顶,同时向健侧伸,使患侧肩胛骨尽可能向前方移动。
4.保持前臂旋后:病人坐位,交叉双手使双上肢尽量前伸,患者向患侧倾斜,健肢用力推压患肢至旋后位(即患手掌心向上),同时压迫患手各手指至伸直位。
篇6
【关键词】乳腺癌;肢体功能;社区;康复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22-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多采用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不少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甚至上肢水肿,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指导重视不够,以致延误了最佳的锻炼时机,影响患肢功能康复。作为社区医生如何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就此分析社区康复在乳腺癌患者恢复术侧肢体功能所起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组标准:患者均为女性,乳腺癌术后3年内无复发、转移,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小学毕业以上,经调查员解释后能看懂并理解调查表。
1.2病例资料:上海市两个社区已出院的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
1.3研究方法:应用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方法(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先评价社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及真如镇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干预组再按居住地点分为16个区块,用乳腺癌致残肩关节的功能康复方法(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经过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和16位块组长(康复较好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网络化管理”和“同伴教育”(老患者带领新患者),参与康馨沙龙(乳腺癌俱乐部)的各种活动(每月1次),并进行患侧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同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的方法,要求患者每周训练2-3次,每次20-30分钟;而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关照。1年后再评价两组患者术侧的上肢活动功能。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患者平均年龄(53±3.63)岁;术后时间为(12±2.12)月。
2.1.2患者手术后得到康复指导训练的有98人(48.51%),一般训练时间为10天,出院后没有得到医务人员进一步的康复指导;
2.1.3卫生服务需求:本组患者以想了解康复、治疗和预后为多。具体情况:想了解心理问题53例(26.13%);乳腺癌康复知识153例(75.68%);更年期问题55例(27.03%);乳腺癌流行现状35例(17.57%);乳腺癌防治方法与预后116例(57.66%)。
2.2患侧肩关节活动(ROM)情况:
2.2.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比较:经过1年的社区干预,干预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和外旋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比较:干预组的患者五个方面活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由纯生物学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让患者及家属充分配合治疗,自觉坚持训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的保乳手术仍不普遍[3],而以改良根治术和标准根治术为主,这无疑改变了女性的第二性征,使患者不仅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身体缺陷的心理摧残;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流出,明显降低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及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4]。本调查发现,患者在术后得到康复指导训练的仅有49.51%;加上手术损伤重要神经、切口延长到腋下形成瘢痕挛缩、术后并发症、患者的心理障碍及不坚持、患者一医务人员的康复意识淡漠等因素[5],势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由本研究可以看出:患者临床治疗后回到社区,对康复指导的需求还是很强烈(75%),渴望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尽快回复患肢的功能,略低于文献报道[6]。说明几年来的社会进步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比例增加,而患者康复需求有所下降。
乳腺癌由于多种原因若错过了最佳康复期,我们医务人员也不要放弃对回到社区后患者的心理辅导和康复训练。本研究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前后两次肩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前者的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后者;干预后,前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也明显优于后者。提示社区康复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对乳腺癌患者采用的是社区康复模式,主要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的平台(乳腺癌俱乐部)进行专业指导,集娱乐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利用社区康复较好的乳腺癌病友来“现身说法”,进行“同伴教育”,并进行常态性的网络化分级管理,它是患者与医护人员、患者与患者、家属与家属沟通的桥梁,使患者解除对疾病的疑虑和担忧,尽早回归社会,得到情感支持,感受到更多的关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陈显春等[7]研究表明,乳腺癌病友联谊会有助于增进患者的正向情感,缓解抑郁情绪,并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乳腺癌康复明显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重视乳腺癌术后病人的身心康复,将更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秋模,魏华鹏,雷杰言.乳腺癌根治术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J】.江西医药,2000,35(1):7-9.
[2]庞永慧,茅传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91-93.
[3]史玲,鲍志民,李晨曦,等.社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肿瘤,2009,29(6)600-601.
[4]徐丰菊.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212.
[5]李宏江,赵养病,陈国经,等.乳腺癌术后影响患肢功能康复的原因【J】.中国康复,2001,16(3):139.
篇7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25-01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俗称冻结肩、凝肩、五十肩等,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0例临床康复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83岁,平均62岁。病程12 d~6个月,左肩22例,右肩8例。
1.2康复方法
1.2.1缓解疼痛:早期疼痛较重时,康复措施着眼于减轻疼痛,可口服消炎镇痛类或舒筋活血类药物,也可外用止痛喷雾剂、红花油等。理疗、按摩、针灸等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粘连,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康复人员应教会患者肌肉放松运动和局部自我按摩、湿热敷等止痛疗法。
1.2.2康复训练:虽然肩周炎多可自愈,但常可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康复人员应尽早根据病情和患者一起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按摩时采用轻手法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以减轻粘连,保持关节活动功能,常用推拿手法为推摩、揉捏、拿法、弹拨法。待疼痛减轻后可增加肩关节主动运动,在无痛或轻痛范围内活动,以免疼痛加重患肩肌痉挛[1]。患肩活动受限明显者可试行肩关节松动术,然后嘱患者立即进行患肩主动活动。操作时切忌手法粗暴,避免引起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关键是坚持自我锻炼,日常生活中逐步使用患侧,坚持正确有效的运动。每日锻炼3~5次,每次15~30分钟,持之以恒才能有明显效果。
2护理
2.1良好的摆放:应根据患者的颈椎状况选择合适的枕头,使患者达到一个理想的睡眠,仰卧位时患侧肩下应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健侧卧位时患肢应放置在胸前的木棉枕上,避免俯卧位。
2.2疼痛的护理: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周围组织肌肉疼痛具有持久性,夜间自觉加重,影响睡眠,所以恰当地使用具有消炎镇痛或舒筋活血的药物对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外,适当的物理治疗可较好地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紧张,防止粘连,减轻疼痛。
2.3运动疗法护理:正确的运动疗法是肩周炎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将肩关节向各个方向进行正确的运动,能很大程度地促进患侧肩关节及周围血液循环,消炎止痛,还可通过牵伸技术消除运动功能障碍。Condman钟摆运动:适用于肩周炎早期的自我治疗。患者向前体屈90°,健侧手支撑在椅背,患侧上肢下垂,手持重物,并向前后、内外摆动,或做"划圈"样摆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负重(1kg3kg5kg);1~2次/天,每次15~30min。肩周炎保健操主要动作包括:①前上举:双臂伸直,健侧手握住患侧手,经身体前方上举[2];②"摸背":健侧手在身体后方握住患侧手,帮助患侧手一同向上移动;③"爬墙"动作:面向或侧向墙站立,患侧上肢伸直上举或外展,手指尽量向上爬至最高点处,保持数秒;④体操棒练习:双手持木棒,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使患肩做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注意事项:①练习时动作应平稳缓慢,当患肩活动到少许疼痛或僵硬时应持续5~8s,然后还原;②尽量使患肩向各个方向活动,以达到最大的可能范围;③1~2次/天,每个动作重复5~10次。被动运动对局部软组织进行推拿或对肩关节进行关节松动,可起到恢复功能的作用。主动运动 患肢可做下垂摆动练习或在无痛或轻度疼痛的范围内进行徒手或借助器械等进行主动练习,如徒手做划圈、梳头、旋肩或利用肩梯、滑轮等进行活动。
2.4注射疗法:俗称"封闭"疗法,具有消炎止痛、消除组织水肿的作用,可用于肩周炎的急、慢性期疼痛较明显时。做封闭疗法之前,要仔细寻找压痛点[3]。一般在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短头腱(喙突)及冈上肌、肩胛骨内侧缘、肩胛下角、三角肌内外缘等,都是局部注射的主要位置。
2.5围手术期护理:长期保守治疗如无效,则可通过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或肩关节内下方切开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须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训练。
2.6保护肩关节:保护肩关节可预防肩关节的损伤,避免肩周炎的病情加重,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如维持良好的姿势、维持足够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减轻患肩的负荷、加强患肢功能的训练等。
3康复护理指导
仰卧位时在患肩下放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该可使关节及周围肌肉、韧带获得最大的放松与休息。健侧卧位时,在患者胸前放置一普通枕头,防止患肢放在上面。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以减少对患肩的挤压。避免俯卧位,因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和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加强生活护理 尽量减少使用患侧的手提举重物;防止受寒、过劳和外伤。教会患者有效的医疗体操、肌肉放松的方法和局部自我按摩。
参考文献
[1]何继永.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9270.
[2]胡永善.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9-221.
篇8
脱臼其实是关节爆裂了,而不只是拉伤了韧带。如果这个裂口在“将好未好”之际再次爆开,就特别容易形成一个慢性的裂口,使习惯性脱臼有了病理基础。以后一有手臂上举、外旋等动作,就会脱臼(孩子活动量大,这些动作根本无法避免)。
更麻烦的是,在爆裂损伤的关节囊外面,还包裹着一层名为“关节盂”的骨头。这层骨头就像是关节囊的一个盖子,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但如果形成习惯性脱臼,日积月累,这层骨头就会被磨蚀。这样一来,习惯性脱臼的情况就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往往是关节复位上去不到两星期,就会再次脱臼。
治疗习惯性脱臼,必须通过手术。虽然现在的微创手术已经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只要三四天就能出院,但如果“关节盂”已经出现磨损甚至缺失,那么就不能光修复关节囊了,还必须从患儿身体的其他部位移植一块骨头,把缺损的关节盂修补上,才能治愈这个“坏习惯”。
复位后不能掉以轻心
家长自行帮助幼儿关节复位时,往往认为只要听到“啪”的一声、之后关节活动恢复如前,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一旦忽略后期护理,极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为关节中骨头虽然已经复位,但不完全脱位和半脱位导致的关节囊和韧带的损伤并不会立刻恢复,该关节还应固定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康复。
过早过频的关节活动会导致关节囊和韧带修复障碍,造成关节囊松弛,衍变成该关节习惯性脱位。幼儿习惯性脱臼,多因第一次脱位治疗不当、导致关节囊松弛后发生,以后只要受到轻微损伤,甚至正常活动关节时范围稍过大,即会反复发作。
肩关节脱位需要额外的康复训练
幼儿突然摔倒时,有可能造成肩关节脱位,进而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肩关节内部出血,甚至引起创伤性肩周炎。因此,这类复位治疗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治疗。
治疗初期,可以用中药熏洗,还可以选用一些外用药物涂抹肩部,如红花油、药酒、伤科灵喷雾剂、云南白药气雾剂等。理疗方面可使用烤电、频谱治疗仪、电针。在肩关节康复过程中,功能锻炼很重要,尤其要适当增加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比如用胳膊慢慢地画圆圈,以不引起肩关节疼痛为宜。伸手取高处物品、用毛巾搓背等动作也能锻炼肩关节,但切记要慢慢来,一旦幼儿感觉肩关节疼痛,就要立即停止。
篇9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5-01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重、病程长、病死与致残率较高[1]。偏瘫是脑出血患者病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而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往往能够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肢体致残率,恢复病人的运动功能。本院偏瘫科在长期医疗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针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护理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9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3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观察研究,3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及临床检查确诊,患者中高血压28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以下简称康复组 )和未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各177例。其中康复组男性98 例,女性79例,年龄 49-89 岁 ,平均年龄63.4 岁;对照组中男性96 例,女性81 例,年龄50-87 岁,平均年龄63.8 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17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临床治疗。康复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相同,若康复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变化,病后七天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4 周进行康复训练。
2.1 心理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由于脑组织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因而易产生心理障碍,临床上出现抑郁症的患者较为多见[2]。当患者发病病程长,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肢体功能仍未恢复时患者容易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会抵制康复护理。护士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给患者讲解早期康复的必要性,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2.2 康复训练
2.2.1 肢置护理 肢置护理主要原则为帮助卧床患者建立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半卧位和不舒适的,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一般来说脑出血偏瘫患者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外展6O°,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指及各关节屈曲,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20-30°。健侧卧位时,手平放在枕头上,下肢患侧膝、髋屈曲,健手屈曲外展,背部稍抬高。患侧卧位时,肩关节应向前伸展并外旋,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患腿伸展,应注意避免患侧肢体受压过久。患者应每隔2小时变换1次,可采取平卧位、侧卧位。护理人员协助拍背和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位。
2.2.2 早期床上康复训练 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肌肉给予按摩,按摩应由远端至近端轻柔缓慢地进行。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作髋关节和肘关节被动活动时,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进行主动运动。早期可在床上练习翻身、抬脚、仰卧伸手、关节屈伸转动 ,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强度。鼓励患者尽早从床上坐起,随着病情好转,患者应适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以及逐渐进行上下台阶训练。
2.3 并发症的康复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机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大量分泌物容易逆流入气管而阻塞呼吸道,因此,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部分脑出血偏瘫患者出现便秘,应采取如下预防及处理措施: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水分和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一下腹部 ,促进肠蠕动。已经发生便秘患者应口服芦荟胶囊或番泻叶等泻药。
褥疮是瘫痪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预防措施是:每2小时翻身一次,床单应勤更换,使皮肤保持干燥清洁;翻身时避免拖、拉、推,防止损伤皮肤;改善全身情况,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质食物。对已有褥疮患者,可用微波或红外线照射。
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鼓励和逐步训练患者利用健手进行洗脸、刷牙、穿衣等日常活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锻炼过程中,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要表扬鼓励, 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 结果 参考Brunnstrom评价方法[3],肌力提高Ⅱ级以上为显效,提高I级为有效,肌力无变化为无效。资料的处理采用x2 检验。
护理四周后两组肌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显效72例,有效86例,无效19例,对照组分别显效53例,有效97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 P
4 结论 本次护理观察结果表明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肢肌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出院后的进一步恢复。开展早期护理康复工作是减少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的关键,直接影响病人后期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42-148.
篇10
[关键词] 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53-03
肩袖是指由小圆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等很多肌键组织组成,存在于肩关节的各个部位,肩袖的存在是为了维持肩肱关节的稳定性,以构成相对密闭的肩关节腔,当上臂向外展开时,能把肱骨头向着关节盂的方向进行牵拉,这有助于关节盂和肱骨头的正常支点关节[1]。当患者的肩袖出现损伤后,会引发肩袖生理功能的减弱和丧失,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造成生活质量的降低。而肩袖损伤修复术有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缓解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症状[2]。目前,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修复术已经成为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在手术时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效果,现将从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62例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的62例肩袖损伤患者,患者均经过MRI和肩关节正斜位X线进行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31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52.04±6.22)岁;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3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84±6.3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待患者住院后对患者给予药物、环境、饮食以及生活等采取护理措施。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神经感觉、末梢充盈度、生命体征、患肢活动、皮肤温度等状况,当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要在第一时间与主治医生之间取得联系,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1.2.2 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并对患者的出院进行指导。饮食干预[3]:指导患者多食用高锌、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清淡粗纤维易消化类食物,并注意告知患者多饮水。心理护理:肩袖损伤属于典型的午夜疼痛,患者术后常疼痛难惹。要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和医护人员,增加熟悉感,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另外还要介绍手术方法、目的、注意事项等;并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恐惧紧张的心里,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配合手术的治疗。冰敷的舒适护理[3]: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常规冰敷,直至肩关节肿胀完全消退。冰敷时,在冰袋与切口敷料之间放置一层塑料薄膜,以免浸湿敷料引发切口感染;同时,还要保持温度在0~4℃之间,以免对患者造成冻伤。功能康复训练干预[4-5]:个性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主要包含以下3个时期。
①第1个周期 在手术完成后的1周内,进行肘关节的训练,全范围的主动、缓慢的屈伸肘关节,1 d 2组,每组做25次,锻炼完成后用三角巾来进行保护。在术后2~3周内对患者进行肌力锻炼,让患者90°屈肘,让患者的手臂抬高至无疼痛感的角度,并在最高位置保持2 min,并让患者休息5 s,1 d 3组,每组10次。在术后3~6周内,患者的周肩向外伸展45°,并行内旋和外旋练习,每日练习3组,每组练习30次。
①第2时期 在术后7~10周内,强化患者的练习活动,前屈至170~180°,肩外展90°外旋和内旋练习,外旋到75~90°,内旋到75~85°。在手术完成后的10~12周内,对患者的肌力进行强化训练,对患者进行各个方向的肌力阻抗力练习,并逐渐的增加锻炼的力度。
③第3时期 在术后13~20周内,应用哑铃等对患者进行上肢阻肌力和肩关节进行锻炼,并持续的进行力量练习,对患者的肌力进行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能够进行体力劳动和参加运动。另外,对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以减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患者出院后,定期的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监督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的训练,以让患者的实现生活自理。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质量的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该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估范围包括服务及时性(25分)、病房环境(15分)、服务态度(25分)、综合素质(15分)以及管理规范性(20分),患者评分越高,对护理越满意。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参照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来进行评估,总分为35分,共包括功能(10分)、疼痛(10分)、前屈力量(5分)、患者满意度(5分)以及前屈活动度(5分)5个要素。其中,总分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在对照组中优良率为58.06%;而在实验组中,优良率为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分析
在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而在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在服务及时性、病房环境、服务态度、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规范性五个指标的得分上均低于实验组;对照组总得分为(74.22±3.86)分,低于实验组(94.51±4.21)分,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27
3 讨论
有关的临床结果已经表明[5-6],关节镜手术在治疗肩袖损伤中常常会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较手术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对患者术后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另外,学者李皎宁[5]的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得患者术后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该文的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26例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优良率为83.87%;学者李艳娟[6]的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3.75%,这与该文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优于常护理,护理优良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患者差异、护理方法等原因造成的。另外,该文研究发现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45%;并且患者在服务及时性、病房环境、服务态度、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规范性五个指标上的总得分为(94.51±4.21)分,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学者赵永红[7]的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3.34±4.48)分;这与该文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这是由于对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住院环境,患者的需求得到及时的服务,护理服务质量较好,因此护理质量总评分较高。所以,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丽英,潘军,孙晨,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探讨[J].护理杂志,2013,10(28):84.
[2] 王媛媛,陈彬.优质护理促进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J].护理学杂志,2013,8(28):91.
[3] 王鹏程,靳安民,付国建,等.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过程中不同强度应力刺激的生物力学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 (11):1971-1974.
[4] 张思跃,尚鑫. 100例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46-47.
[5] 李皎宁.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J].北京医学,2012,34(10):940-942.
[6] 李艳娟,王敏.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护理及康复[J]. 中医正骨,2009,21(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