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救与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急救与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61
高热惊厥又称之为“热性惊厥”, 俗称“抽风”, 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发生异常的急危重疾病之一, 多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 且男孩发病多于女孩, 一般分为复杂性高热惊厥和单纯性高热惊厥[1]。年龄引起的病症以感染、高热为主。对高热惊厥的婴幼儿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是控制该病及提高婴幼儿儿生活质量的关键[2]。一旦发生婴幼儿高热惊厥, 应及时治疗和护理, 以防止发生后遗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9月~2012年9月年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病例资料,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9月~2012年9月年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病例资料, 其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7个月~6岁, 平均年龄2.23岁。首次发生惊厥(原发性高热惊厥)患儿24例(80.0%);既往有高热惊厥发病史且次数>2次(继发性高热惊厥)患儿6例(20.0%), 患儿持续抽搐时间为50 s~7 min。体温>40℃2例, 38.5~40℃18例,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急救 ①采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儿双腹股沟、双腋、额头等部位, 根据具体高热程度更换冷敷物, 以避免或减轻高热对大脑产生的不良影响。②因药物给药方便、起效快, 因此可采用药物治疗惊厥, 使患儿在短时间内停止惊厥, 应注意使用毒性较小的药物。③预防脑水肿发生, 高热惊厥的产生, 常会伴有耗氧量大、呼吸不畅的现象, 会造成脑部组织水肿、体内组织缺氧等严重后果。必须给患儿及时提供吸氧, 并对吸氧浓度进行适当调节, 严密观察患儿在吸氧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④给予适当的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急救治疗。⑤其他治疗, 如婴幼儿惊厥时间持续较长, 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所以需补充适量的碱性溶液;治疗过程中, 应积极的寻找病因, 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3]。
1. 2. 2 护理方法 ①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急救护理环境。②让患儿平卧于床, 头部倾斜, 在患儿上下磨牙之间置入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该方法能有效防止舌后坠窒息的现象发生。应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确保患儿呼吸道顺畅, 及时清除其口腔中分泌物。③应及时对患儿行静脉注射, 为确保急救给药的顺利进行, 应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临床上推荐使用静脉留置针, 可防止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因抽搐致使针头滑落。④对患儿的呼吸、面色、脉搏、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地观察, 以便及时进行急救护理。如突发异常情况, 应由主治医师进行及时处理。⑤由于高热惊厥使患儿能量消耗较大, 需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 并鼓励患儿食用适当的水果和蔬菜;对于哺乳期的患儿每天需增加喂养母乳的次数。⑥详细观察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次数, 同时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体温、意识等的变化, 以便准确的发现患儿发生脑水肿的早期症状。⑦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及其家属给予语言支持, 指导患儿家属对急救护理进行积极配合、讲解疾病知识等, 进而达到更佳的急救、护理效果, 促进患儿接受治疗。⑧护理人员对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2 结果
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退热、止痉等对症治疗及有效护理后, 高热惊厥的发作得到有效控制, 且均痊愈出院;治疗中均未发生并发症, 也无死亡病例发生, 患儿住院治疗时间为4~8 d。治疗出院后, 患儿高热惊厥复发8例, 再次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高热惊厥又称之为“热性惊厥”, 俗称“抽风”, 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发生异常的急危重疾病之一。临床研究表明, 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适当的护理以及有效的退热、止惊等急救措施, 能够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显著提高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急救效果, 最终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4]。在行急救护理措施时, 患儿发生抽搐, 避免出现误吸或呛咳等现象, 应禁水、禁食。待患儿清醒后, 给予半流食或流质饮食, 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忌刺激辛辣食物。为防止患儿无进食胃口, 可鼓励患儿多饮水, 增强身体抵抗力, 尽量多摄取营养物质。必要时, 还可准备游戏、书籍等提高患儿的积极性。另外, 为达到较为有效的控制惊厥的目的, 还可对患儿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急救, 如使用针刺方法, 刺入患儿涌泉穴、人中穴、百会穴、合谷穴等穴位。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介绍健康教育知识、疾病预防方法等, 为有效降低高热惊厥复发率, 就必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高热惊厥婴幼儿进行正确、科学的救护措施, 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高热, 并迅速、及时地干预控制惊厥, 能够有效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对护理和治疗高热惊厥婴幼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采取同样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静, 郑帼, 郭虎, 等.热性惊厥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与日后癫痫发生关系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11):972-975.
[2] 时玉华, 张西莲, 亓娟.小儿高热惊厥62例急救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 2010, 16(11): 54-55.
[3] 余翔.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16): 123-124.
篇2
关键词:婴幼儿 肺炎 心衰 血清钙 心肌肌钙蛋白I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住院病人的60%~70%,病死率0.5%~1%,是我国小儿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急性心力衰竭是一常见的并发症,极易发展为多脏器功能不全,进而出现不可逆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早期发现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血清钙和心肌肌钙蛋白I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9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随机选择普通婴幼儿肺炎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月~3岁,中位年龄7个月;符合婴幼儿肺炎心衰诊断标准[1]的患儿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5天~3岁,中位年龄6个月;治疗方案及治愈标准判定均按文献[1]执行。心衰组死亡6例,54例及普通组60例均痊愈出院。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0天~2岁日月,中位年龄6个月。三组研究对象均除外先心病、肌肉组织病、肝炎等干扰因素。
1.2 方法与入院24h内采空腹静脉血2ml,应用美国杜邦Ar型全自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正常值2.25~2.75m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定标血清,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用ELISA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l)。
1.3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采用F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
婴幼儿肺炎心衰组、普通组、对照组血清钙比较,心衰组低血钙21例,普通组低血钙5例,对照组1例;其中心衰组低血钙发生率(21/60)显著高于普通组(5/60)和对照组(1/30)(X2=12.57 p
2.2心衰组血清钙与预后的关系: 60例心衰组患儿血清钙正常39例,治愈38例,死亡1例;低血清钙21例,治愈16例,死亡5例。低钙组治愈率显著低于钙正常组,死亡率显著高于钙正常组(X2=6.42 p
2.3 婴幼儿肺炎心衰组、普通组、对照组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比较,见表2。
二者组间F检验p
2.4 婴幼儿肺炎死亡病例中均为低钙血症及高心肌肌钙蛋白I患者,二者呈负相关(r=-0.61),均与预后有关。
3 讨论
婴幼儿肺炎时由于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小儿支气管腔相对较狭窄等解剖生理特点,直接影响通气功能,致使肺部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局限性肺不张,进一步加重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最后导致缺氧、缺血及二氧化碳储留。合并心衰时机体受缺氧、酸中毒、炎症反应等作用进一步加强,致使体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细胞膜裂解,通透性改变,ATP合成减少,钙泵活性下降,大量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内外钙稳态失衡,血清钙下降。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时激活细胞内脂酶、蛋白酶和细胞核内酶的活性,引起细胞膜和线粒体损害。钙还可以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促进氧自由基形成,直接加重细胞的损伤,甚至死亡[2]。关于钙泵活性的研究以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心肌细胞膜内外钙离子浓度变化参与了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3]。本组研究显示婴幼儿肺炎心衰组血清钙显著低于普通组,而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组,提示血清钙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以反映疾病的预后。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是否需要及时补充还有不同的观点。文献认为血钙稳态的变化与肺炎心衰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4]。
婴幼儿肺炎心衰时,多脏器受累及,缺氧、缺血、病原体毒素作用均可累及心肌,心肌细胞损伤,导致膜通透性改变,产生血清酶异常[5]。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缺氧时多脏器受累及的程度,多脏器功能不全进而发展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婴幼儿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6]。而对于心肌损伤程度血清酶的变化特异性差, 目前认为心肌肌钙蛋白I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最特异指标[5],并且具有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本组研究显示婴幼儿肺炎心衰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提示心肌损伤在婴幼儿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钙和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与婴幼儿肺炎心衰的发生及病情演变有关,早期检测均有助于判定预后,动态检测临床意义更大,可以作为其预后判定的预警参数。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7.
2 谭小东.高永丽.蔡金光等.尼莫地平对新生儿窒息后血钙的影响.小儿急救医学.1999,6(1):25-26.
3 沈微.陈永红.李万镇.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发病机理探讨.中华儿科杂志998,36(3)175-1 77.
4 沈茂星综述.林慈审校.细胞内外钙稳态失调与缺氧缺血性细胞损害.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1 8(1):1 3―16.
篇3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篇4
[摘要]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氨溴索15mg.次,2次.d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2000U.次,2次.d超声雾化吸入。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婴幼儿;支气管肺炎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oxygen atomized inhalation of ambroxo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bronchopneumoni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xygen atomized inhalation of ambroxo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bronchopneumonia.Methods:100cases of infant bronchopneumonia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50cases)were treated with oxygen atomized inhalation of ambroxol(15mg,bid),while the control group(50cases)were treated ultrasonic atomized inhalation ofα-chymotrypsin(2,000U bi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94.0%and80.0%respectively(P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小。我院应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急性发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4月住院患儿100例,均符合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咳嗽、气促及双肺闻及干湿 口罗音。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治疗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控制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停用其他化痰止咳药物。治疗组入院后给予盐酸氨溴索(沐 舒坦)1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mL,以6L.min氧气为动力驱动喷雾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入院后给予α-糜蛋白酶200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两组雾化后均给予拍背吸痰。两组疗程均为5d。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咳嗽、气促及肺部 口罗音)在5d内消失;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在5d内大部分消失;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3,P
2.2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见表3。治疗组咳嗽、气促和肺部 口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粘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干燥,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粘液阻塞呼吸道[2] 。且婴幼儿咳嗽反射弱,痰不易咯出,可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故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祛痰、清除气道分泌物极为重要。加强湿化给药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传统的雾化剂是α-糜蛋白酶,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分解蛋白质的肽链,使痰液的粘稠度降低,稀释痰液,利于痰液的排出。盐酸氨溴索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改变分泌物的浆液(粘液)比值,降低痰液的粘度,降低粘痰对气道壁的粘附,激活纤毛运动功能,减少粘液的滞留,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同时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促进肺炎的恢复[3] ;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肥大细胞的急性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松弛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尤其对组胺诱发的平滑肌痉挛有较强的松弛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氨溴索有协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治疗的时间[4] ,而减少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抗生素在气道内的药物浓度,以增强其杀菌能力[5] 。通过氧气驱动药物雾化器中的药物变成气雾状,随呼吸被吸入呼吸道,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由于痰液的及时有效排出能减少细菌的繁殖及解除支气管阻塞,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减轻临床症状,疗程明显缩短。据报道,雾化吸入沐舒坦较静脉注射该药能更快缓解症状 [6] 。
本组结果表明盐酸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可使患儿咳嗽、气促和肺部 口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2.
[3]陈 桃,胡 晓,翟雪松,等.沐舒坦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4,20(16):1579.
[4]朱科明,李 深,邓小明.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59-60.
篇5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3-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好发。近年来婴幼儿发病有明显增加,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本文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2例MP肺炎的患儿,按不同年龄段进行了临床特征的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确诊为MP肺炎的患儿192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86例,均符合MP肺炎的诊断标准[1]。年龄3月至14岁。所有病例入院后均抽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A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所有病例抗体均呈阳性。
12 方法 将192例MP肺炎患儿分2个年龄段,3月-3岁为婴幼儿组,3岁-14岁为儿童组,其中婴幼儿组74例(3854%),儿童组118例(6146%),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肺部体征、胸部X线影像及肺外表现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婴幼儿组与儿童组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比较 见表1。两组患儿均有咳嗽及发热,婴幼儿组以低中热、痰多和喘吼为主,多为湿音,儿童组则高热较多,阵发刺激性干咳为主,少痰,肺部多为干音或仅有呼吸音粗糙。婴幼儿组有肺外表现者22例,其中腹泻、呕吐者13例,肝功能异常者6例、心肌酶谱异常者3例;儿童组伴随肺外表现65例,其中腹泻、呕吐、腹痛者28例,肝功能异常者11例,心肌受损者11例,血尿、蛋白尿7例,皮疹3例,头痛2例,肌肉关节酸痛者1例。不同年龄段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肺外表现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
22 婴幼儿组与儿童组的胸部X线表现比较 见表2。婴幼儿组以点状阴影以及小斑片状絮状阴影为主,大片状阴影仅6例,占本文资料所有大片状阴影病例数的1463%。儿童组中大片状阴影共35例,占本文资料所有大片状阴影病例数的8537%,在儿童组X线表现中亦有2966%的发生率。此外儿童组中有5例伴有肺不张以及6例伴有胸腔积液。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它的致病机理主要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和MP直接侵入学说[2]。它主要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既是直接病原体,又可作为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作用,损害上皮细胞,使纤毛对黏液清除功能障碍,气管壁及细支气管壁出现水肿、溃疡,产生感染性炎症,由于婴幼儿支气管壁缺乏弹力组织,管腔狭小,分泌物不易排出,形成痰堵,同时支原体同巨噬细胞接触后,释放出化学介质,出现气道过敏性炎症,加重喘息和呼吸困难。本文婴幼儿组表现就是以痰多喘吼、双肺部湿音,呼吸困难为主。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相对较婴幼儿成熟,MP感染后身体出现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较剧烈炎症和毒性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久,使儿童高热、干咳等症状重,患病时间较长,合并肺内或肺外并发症多。本文儿童组发病就有持续性高热,痉挛性咳嗽,肺部音不明显,有部分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多数学者认为肺外并发症的出现与免疫因素有关[3]。由于儿童免疫功能日趋加强,在机体受到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组织相应症状,本文资料中儿童组较婴幼儿组出现更多更复杂的肺外症状,以心血管系统侵犯较多,还有胸膜病变、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少数侵犯皮肤黏膜、关节、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等。婴幼儿组肺外并发症较少,以腹泻、呕吐、肝功能轻度异常等多见。
本研究中不论何年龄段患儿,其胸片表现均存在以点状及片絮状阴影为主,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相比无特异性。但婴幼儿组基本都为点状阴影及小斑片状絮状阴影,两组中出现的大片状阴影大多在儿童组,肺不张及胸腔积液也都是在儿童组发生。
MP肺炎各年龄段虽均以咳嗽、发热常见,但仍有各自明显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本研究中103例患儿干咳显著,113例患儿肺部体征为干音和仅有呼吸音粗糙,均以儿童组表现为著,提示对于干咳及肺部体征不明显者的儿童应及时进行MP肺炎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中喘吼、痰多者,大多发生在婴幼儿,有研究显示MP感染与哮喘的发生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4],所以对婴幼儿喘吼要重视MP检测,以免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 赵淑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J]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29-130
篇6
【关键词】辅舒酮;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婴幼儿;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15-01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在婴幼儿期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干咳、发热和发作性喘憋等症状为主要特点,患儿于一周之内大部分会痊愈,但之后的随访及流行病学资料调查表明:愈后会有25.5%~52.2%的小儿不久后会反复发生喘息,并且最终发展为哮喘,尤其是特应体质或有特应性家族史的患儿将会是发展为哮喘的高发人群,这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辅舒酮作为新一代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于2008到2012年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4名病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该药物对于哮喘的预防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组共64例患儿,男性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个月左右,并且都符合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每组32名,其中观察组32名患儿中男18名,女14名,年龄平均( 6. 7± 1. 87) 个月;对照组32名患儿中男20名,女12名( 6. 6± 1.56)个月。在月龄,病情程度,入院前的喘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后的喘息缓解时间,特应性体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家族史上,两组患儿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都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基础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后采用面罩型储物罐雾化吸入辅舒酮的方式进行治疗,药量为135ug/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在出院以后则不再继续使用皮质类激素预防。
1.3 观察指标
通过电话或者上门的方式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每次患儿的发病时间,哮喘发作的主要特点及持续的时间,统计两组人群患病人数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的方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则是采用卡方检验。P
3 讨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可能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是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婴幼儿时期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与其发病机理有重要关系[2],属于感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相关研究发现[3],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及血清中含有大量的炎性物质,包括花生四烯酸、组胺、IL-4、IL-5 以及病毒特异性IgE 这些是发生哮喘的过敏性物质,这些炎症物质会引起气管血管的舒张,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粘膜水肿,从而阻塞气道。另有研究表明[4],呼吸道的病毒感染能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和气道的重塑,从而形成广泛的可逆性的呼吸道狭窄、痉挛,产生于哮喘发病类似的呼吸困难,喘气严重等症状。
作为第三代局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辅舒酮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丙酸氟替卡松,是以雄甾烷基础研发而成的三氟糖皮质激素,抗炎性高,能在炎症的多个重要环节发挥作用,阻止多种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并且对气道中的相关受体表达有增强作用,可以增强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的数量和密度,增强受体和相关激动剂的亲和力,因而可以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辅舒酮以雾化剂吸入给药的方式,可以有效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器官,不再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气道内的药物聚集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效持久,而且该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低,吸入给药方式可以减少吞咽对药物吸收带来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而且该方法使用非常方便简单,患者能很容易地掌握,使得患者在平时就能自己随身治疗而不用通过医生间接用药。该药的优点是很少进入血液循环,并且肝脏对其有着很高的首过消除率,即使入血后也能被肝脏迅速灭活,而且辅舒酮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传递[5],对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损害较小,在长期随访中未发现在患儿骨代谢中产生影响,耐受性较好,故用药较为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发病期治疗症状控制稳定后,运用辅舒酮吸入治疗3 个月,其哮喘发生率,发作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之后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于患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可以通过雾化吸入辅舒酮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气道内炎症,改善肺部功能,所以运用雾化吸入辅舒酮疗法是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作的一种有效干预性措施,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主要用于哮喘长期的常规性预防治疗,不可突然中断治疗。对于发生了急性哮喘症状,应该选用快速短效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建议病人备有上述急救药。
参考文献
[1] 李志辉,辛淑君,曹曦文,等.早期免疫干预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哮喘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0-31.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09.
[3] 黄宁,胡晓红,徐世侠,等.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4(增刊):89-90.
篇7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
儿童发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婴幼儿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大脑和其他器官将受到影响。争取抢救时间,及时解决,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当体温在发热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为39°C)突然升高时,超过7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则与皮疹、中耳炎和下呼吸道感染有关。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治愈,但2%~3%的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和脑电图异常,这可能很容易成为癫痫,甚至导致严重的生活残疾[1]。因此,对于热性惊厥儿童的急救和护理对于及时控制抽搐和有效预防复发尤为重要。通常,儿童在发生高热惊厥之前有呼吸道感染和发烧史。高热惊厥发生后,由于脑缺氧,很容易窒息,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儿童轻度高热惊厥的情况下,父母通常不重视,也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来挽救,往往导致延误疾病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特选择我院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予以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00例,男260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2.6±0.9)岁;体温38.2~40.5℃,平均(39.2±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1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9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10例,男250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2.8±0.9)岁;体温38.3~40.2℃,平均(39.3±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2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8例。2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主要有药物降温、擦拭酒精降温、冰敷额头、密切监护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儿家属良好配合以及应用镇惊药物等。急救措施包括:(1)解开孩子的贴身衣服,减轻衣物引起的呼吸道压力;(2)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儿童咬舌,禁止在发生抽搐时强行拉动,以防止受伤;(3)当患者侧卧位时,检查口鼻分泌物,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同时给予吸痰;(4)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孩子的抽搐,使孩子的抽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或完全治愈;(5)孩子尽快给予氧疗,通常采用低流量和高浓度氧气模式,以防止儿童因缺氧而损伤脑组织;(6)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设定为1.5L/min;也可以使用面罩氧气,氧气流量设定为3L/min;(7)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及时降低体温;(8)及时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注意输液顺序,确保静脉输送药物迅速送入。护理方面:(1)环境创造:确保医疗环境清洁舒适。卫生人员每天都会安排清洁和清理,避免大声喧哗,确保儿童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接受治疗,正确打开窗户,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2)饮食护理:抽搐时应禁止进食,等待孩子醒来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然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清淡可口,同时注意营养,确保营养摄入均衡;(3)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释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安抚孩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药物,包括给药方式、药物剂量等;(5)出院指导:电话随访,了解孩子病情的恢复情况,经常去医院复查,让家人知道热性惊厥的孩子容易复发,需要定期检查,加强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急救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1)中医急救:当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症状时要即刻对患儿的百会穴、涌泉穴、水沟穴、合谷穴以及十宣穴等用手指按压,如果按压效果不理想时便对以上穴位予以针刺治疗;斜刺进针,保证适宜针刺深度,进针后予以捻转或提插,保证穴位受到2~3min的持续刺激;予以针刺急救的同时辅以苯巴比妥等抗惊厥药物治疗,依据患儿具体体质量来决定给药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2)针对性护理干预:为热性惊厥患儿降温时最好选择物理降温法,尽可能避免药物降温,可用30%的医用乙醇擦拭患儿的腋下与手心等部位,将冰袋置于额头处,以此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防止患儿脑组织受损;当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要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将患儿去枕平卧,把头部偏于一侧,避免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且有助于排出呕吐物,将患儿衣领解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轻轻钳拉患儿舌部,防止口腔内舌后部出现后坠而堵住呼吸道;出牙患儿要于上下牙间置入牙垫,避免误咬舌部;密切监护患儿血压、瞳孔、心律以及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处理;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安抚,尽可能缓解其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抢救患儿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等,尽可能不搬动和刺激患儿;由于患儿存在的高热和惊厥表现,消耗了过度的机体能量,营养严重丢失,所以要告知患儿家属准备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意水分的补充,以免出现虚脱。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损伤、癫痫以及再发热性惊厥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s)表示,分别来用χ2和t检验;P<0.05时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2.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要显着少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χ2=29.603,P=0.000)。见表2。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较为多见的惊厥性疾病类型,婴幼儿较为常发,主要是由于小儿非中枢系统因被感染而引起机体体温在38℃以上的发热症状,同时并有惊厥症状,若未给予及时救治可能引发癫痫、影响智力以及威胁生命安全等。临床上,热性惊厥是指三个月至六岁之间的婴儿和幼儿突然发作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口腔痉挛和起泡。临床上,通常认为该疾病与婴幼儿神经鞘的不完全发育、未成熟的大脑发育以及促进未成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密切相关。热性惊厥的发作通常会导致孩子窒息,从而导致脑缺氧现象。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关键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孩子的高烧和抽搐。热性惊厥的发作是急性的,发病率很高。如果抽搐过长或反复,脑细胞可能会受损,影响智力发育,转变为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癫痫发作期间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在西医常规护理中需要注意:(1)发热和抽搐的儿童发病时常引起窒息和脑缺氧,在其紧急治疗程序中,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氧疗,并迅速控制抽搐和高烧是关键。(2)为了赢得救援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应对医生的急救,熟练掌握抽搐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和设备应齐全,准确实施医疗嘱,每一秒都很重要。(3)积极做好热性惊厥儿童健康警示的处理工作,使儿童家长全面系统地掌握疾病知识,对预防热性惊厥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热性惊厥状态下的小儿脑部神经元会异常放电,使得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显着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以此诱发痉挛与抽搐等症。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起病快速、常见性、多发性以及易反复等特征,各年龄段儿童均有可能发病,但是婴幼儿最为多发,若未能给予及时救治和有效护理,患儿的脑细胞可能受到缺氧性损伤,会对小儿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中医学表示,引发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主要是热邪侵入与热毒炽盛所致,热毒侵入会上扰神明,从而出现惊厥。苯巴比妥抗惊厥药物会有效抑制脑内病灶细胞膜的兴奋度,通过辅以中药急救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用手指或针刺患儿水沟、合谷等穴位,能够达到活络、平肝熄风的目的,同时结合密切观察病情、心理疏导、降温护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急救效果。闫琦等[2]研究分析了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可见应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且家长满意度较高。李晓叶[3]的研究显示,经中医急救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后,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抽搐症状停止间隔时间以及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明显更短,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患儿脑损伤、癫痫以及热性惊厥再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中医针刺与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小儿热性惊厥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丁姚[4]的研究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者在抽搐至停止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同时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还具有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及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患者。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2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可见,加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能够获得显着临床效果。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个月~4岁。11例来自本市郊区农村。4例来自本市流动人口。
1.2临床表现:首诊时主要表现为紫绀,气急,痰鸣,多汗及口咽部分泌物外溢。10例有轻度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呼吸困难,肺部干湿罗音及痰鸣音。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或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食物中毒”收住院。住院后发现患儿相继出现大汗,呕吐,腹痛,瞳孔缩小,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详细追问病史,患儿病前数小时至10余天前接触过有机磷农药史,6例家长用敌敌畏,喷洒灭苍蝇,灭虱子。5例污染1059的衣裤荣盖患儿身体。4例已装过有机磷农药空瓶装水喝;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均示显著降低5%~30%。中毒程度根据卫生部《有机磷农药中毒标准》进行分类[2]。
1.3治疗方法:15例患儿明确诊断后分别给予洗胃,导泻,更换衣服,尿布,用水彻底洗净皮肤,及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02~0.05mg/kg・次4小时内达到阿托品化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同时静脉输入解磷定10~20mg/次,每2~4小时可重复半量,且各患儿按不同症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甘露醇,安定及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2结果
15例除装敌敌畏空瓶装水喝死亡1例外余全部治愈。2例中毒症状消退后,因较早停用阿托品和解磷定,而又出现反跳现象: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经积极抢救再次脱离危险。
3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由于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胆碱能神经的传递介质乙酰胆碱蓄积,引起不同症状,作用于腺体和平滑肌可引起多汗,流涎,肺部罗音等,称为毒蕈碱样症状; 作用于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和肌神经接头引起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肌肉颤动,肌无力等,称为烟碱样症状;严重患儿可因呼吸衰竭死亡。主要治疗措施是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胆碱能拮抗剂联合应用。早期足量抗胆碱药能有效避免和控制胆碱能危险,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机磷对于婴幼儿无论经呼吸道,消化道,还是皮肤接触,相对小剂量均可发生明显中毒症状。婴幼儿呼吸频率快,吸入有机磷量相对多,吸入后易被呼吸道,肺部吸收;食入胃肠后,消化吸收好易被吸收,但肝脏解毒功能差;而且婴幼儿皮肤嫩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血管丰富表浅,也易被吸收。尤其是患儿家长首诊时未能主动提供病前有无有机磷农药接触病史,加之起病可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临床表现为单一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症状易误诊为肺炎。食物中毒及脑炎,而延误治疗。
根据以上分析,15例中73%患儿中毒原因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所致。4例用装有机磷农药的空瓶喝水中毒,说明目前在农村广泛使用有机磷农药的情况下,监护人对于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意识亟待加强。其中包括对于有机磷农药的储存方式,放置的地点,剩余有机磷农药的保管,以及喷洒有机磷农药的器具,喷头的保管,使用完的有机磷农药空瓶回收消毁。并建议农村村委会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知识宣传,增强村民安全使用有机磷农药意识,加强监护人责任意识,从而可减少甚至杜绝儿童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以更有效地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和双黄连抗病毒,雾化吸入,口腔护理等措施;重症患儿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脱水降颅内压、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等措施。结果 14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5 d。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皮疹; 热证; 疱疹病毒,人; 肠道病毒感染; 中西医结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尤其是由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导致部分婴幼儿致残甚至死亡。自2008年3月底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经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系由EV71感染所致),并导致多名婴幼儿死亡。蚌埠市部分地区随后也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本院于20080501设立独立的手足口病病区,至20080731共收治144例手足口病患儿。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0501~0731安徽省蚌埠市儿童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44例,其中男79例,女65例,男女之比1.2∶1;年龄2个月至9岁,平均2.9岁;病程4~7 d,平均4.7 d。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所制定的标准[1]。
1.3 流行病学史 144例中,确认有同班、同校、同村密切接触史者89例,有一般接触史者37例,周围有流行无明确接触史者10例,周围无流行又无明确接触史者8例。有接触史者占92.4%。
1.4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手、足、口腔疱疹。其中34例除了上述部位的疱疹外,还存在臀部疱疹。主要临床表现如下:发热82例(58.3%),手足皮疹144例(100%),口腔疱疹144例(100%),食欲不振78例(54.2%),流涎65例(42.4%),咳嗽42例(28.9%),腹泻、呕吐13例(9.7%),抽搐1例(0.7%)。
1.5 实验室检查 144例患儿均作了血常规、心肌酶、血糖、胸部X射线、心电图等检查:其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46例,血小板升高46例,血清磷酸肌酶同功酶升高24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3例,胸部X射线片异常(呈支气管炎、肺炎改变)82例,心电图异常25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1例,T波变化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心室高电压1例),血糖升高8例。其中1例重症患儿作了脑脊液检查(提示有核细胞升高、蛋白升高),该患儿头颅CT和脑电图检查,均提示有炎症性改变。
1.6 治疗及转归 一般治疗为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瞩患儿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药物治疗以抗病毒为主。采用利巴韦林(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15~20 mg/(kg·d)和双黄连(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的干粉剂)60 mg/(kg·d)静脉注射,疗程3~5 d。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和地塞米松,每日2次,加强口腔护理。对于手、足、臀部等部位的皮疹给于阿昔洛韦乳膏(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涂。其中1例从基层医院转来的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除上述治疗措施外,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脱水降颅内压、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经过4~8 d的治疗,本组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5 d。1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住院15 d痊愈出院。
2 讨论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很多,但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组5,10,16,19型(CA5,10,16,19)及肠道埃可71病毒(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但最常见的为CA16及EV71型[3]。1981年国内首次报告了手足口病疫情。天津市在1983年和1986年的5~10月间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流行。1998年台湾地区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报道有近13万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证实CA16和EV71是主要病原体。上海地区2002年4~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67例患儿的病原学调查表明CA16与EV71之比为6.4∶1[4]。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出现手足口病流行和2008年3月底安徽省阜阳市出现的手足口病流行。经病原学检测主要为EV71型病毒所致[5]。本次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经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证实也系EV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一般患儿症状较轻。临床诊断依据为流行病学史、口腔黏膜疹、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的皮疹等。大部分患儿有发热。皮疹以手足心部位为主。易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常见病鉴别[6]。只要发现和治疗及时,多可痊愈。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发生以感染时邪为主,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内侵生湿生热,向外发于肌表,故见手、足、口部疱疹。治宜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双黄连干粉剂为纯中药制剂,系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经科学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具有抗菌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它可以加速病情缓解,加快退热过程。本院收治的144例患儿中,仅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由于笔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得当,使得患儿均痊愈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陆国平等[7]总结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诊治体会中,回顾性分析重症、危重症病例,早期存在以下特点:(1)年龄
笔者体会,对每一个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危重病例发生的关键。这就要求医生在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的同时,更要仔细观察每一个患儿,尤其是年龄
由于本病易在集体和幼儿园中传播,多为婴儿及隐性感染者咽喉液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感染,患儿的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亦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因此,要加强对幼儿园、小学教室的通风,玩具及餐具消毒以及对患儿进行有效的隔离也是杜绝手足口病流行的较好措施。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勤通风同样是预防手足口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7808.
[2] 霍淑芳,严超英,王菊芬.小儿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21(1):65.
[3] 吴晓波.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59560.
[4]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5] 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01403.
[6] 照日格图.近年来新出现的重症病毒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56359.
篇10
2011年10月23日中午12时许,年仅2岁多的男童杜杨洋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涌头围村自家商店门前玩耍时,不幸被附近建筑工地一辆大型泥头车撞倒,男童当场死亡。
2011年10月13日下午,2岁女童悦悦在广东佛山广佛五金城连遭两车碾轧,10月21日凌晨,小悦悦离开了人世。路人的冷漠和救人阿婆陈贤妹的爱,让这场讨论持续升温,很快,另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小悦悦母亲事后哭着说:“谁也不怨,就怨自己没有看好孩子!”人们在为年幼生命消逝惋惜的同时,开始关注为何此类悲剧一再发生?孩子们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到底该如何看护孩子?
据统计,意外伤害在我国已成为1~14岁未成年儿童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这里我们收集了一些案例,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希望各位家长认真看看。
溺水篇
溺水一直是我国未成年人意外伤害致死的首要因素,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溺水死亡少年儿童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8.19%。
案例 2011年9月18日,东莞大朗镇启东小学10岁的小富和12岁的小刘到大朗镇犀牛陂雅瑶头三区七巷附近一水塘玩耍时,不慎溺亡。小富和小刘分别来自贵州和湖南,父母都在莞打工。
预防 对于0~3岁的孩子,当孩子在浴缸、游泳池等开放性水域边时,看护人须时刻在身边照料。洗浴后及时排空浴缸里的水。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可教4岁以上孩子游泳和游泳安全规则。对于小学生、中学生,可参加游泳班学习游泳。请你检查家附近有没有容易造成孩子溺水的危险环境,如河塘、阴沟、粪池等,有的话应告诉他们那里是危险地区。
急救 第一,清除口中、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第二,解开溺水儿的内衣、腰带等。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把孩子背向上从腰部抱起,手足下垂,并不断地颤动。对于学龄后的孩子,可将溺水儿俯卧于肩上,使其头足均下垂,抢救者扛着来回跑动。第三,检查孩子是否有心跳、呼吸。对于嘴唇发紫或苍白、呼吸缓慢或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交通篇
随着我国车辆拥有率的不断增加,交通意外伤害导致的未成年人死亡数及所占比例也在不断攀升,最近统计已达15.34%。
案例 2011年10月23日中午12时许,杜杨洋在自家商店门前玩耍时,被附近建筑工地一辆大型泥头车撞倒,当场死亡。事发时,男童母亲在店里忙生意,父亲不在家。
预防 不要让孩子在人多车多的路上独自行走;一定要牵紧孩子的手,让孩子走在人行道内侧。黄昏以后,不要让孩子在有其他车辆通行的地方骑车。给孩子购买颜色鲜艳的雨具,阴雨天让孩子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司机更容易注意到他们。家长需做出表率,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孩子识别道路上常见的交通标志。
急救 交通意外发生后,家长或目击者应在做好急救的同时,拨打120就近医治。如只是皮外伤或骨折等损伤程度较轻的伤,可以及时对患儿进行送院前治疗。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伤害,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当头部撞伤时,若伤员伤势较重,已昏迷,抢救者应立即清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将其头转向一侧,牵拉出舌头,防止窒息;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时,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他物品堵塞。
窒息篇
儿童意外伤害中,因异物卡喉、儿童呛水、呛奶等因素导致的窒息死亡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窒息约占9.35%。
案例 2007年9月17日,在大朗镇大井头市场附近一家无牌无证幼儿园上小班的2岁半男童阳阳被活活闷死在接送校车上,死亡原因是“窒息、中暑、呼吸心跳停止”。幼儿园长解释是照看孩子的老师一时间忘记了。
预防 对幼儿教育机构必须从严管理,杜绝因管理细节的失误危及幼儿安全。另外,还应预防异物卡喉,应使用儿童独立睡床,不在床内放置毛绒枕头、公仔玩具,消除引发孩子睡觉时窒息的隐患。不要在孩子视野和手及范围内放置细小颗粒物(包括食物)。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如:坚果类、果冻、葡萄、爆米花等。进食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给5岁以下的孩子吃坚果、鱼丸、苹果等食物时要尽量切碎。
急救 遇到咽部有异物时,千万不要用吞饭团、吞馒头的方法往下压,因为这样可能把尖锐的异物压入组织深部。当遇到气管有异物时,应让孩子向左(右)侧位躺下,头向后仰。孩子被物品哽住时,不要用手去抠,应该抓住他的腿倒提起来,然后拍背。如果上述方法在30秒内未能奏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到医院。在等救护车时,如果孩子呼吸停止,应该做人工呼吸。
跌落篇
在我国,每发生一例摔伤致死的事故的同时,就会发生4例摔伤致残的事故,目前,因跌落而死亡的未成年人数量约占4.6%。
案例 2010年5月22日,东莞南城石竹新花园一位4岁小孩从15楼阳台摔下,不幸身亡。据目击者称,小孩当时是在攀爬阳台,不慎翻身跌落。
预防 专家建议家长要做到对低龄儿童的不间断看护,看护间隔时间应少于5分钟。此外,不要抱着幼儿做事,或让腿脚不便的老人经常抱幼儿。对于婴幼儿,睡床要靠墙并有防护栏。窗户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宽度要保证孩子不易钻出。对于入学后的孩子来说,不要让孩子穿不合脚的鞋子或穿裤脚过长的裤子,以免被绊倒。教会孩子摔跤的时候要迅速用手撑住倒下的身体,侧转身体以肩或背着地并顺势向外滚去。
急救 伤势较轻时,可以用温水清洗破损的伤口,上消毒药水,做简单的包扎。如果是肌腱及软组织受伤或出血、骨折的损伤程度较轻的伤害,可以及时对患儿进行送院前治疗。如果伤势较重,受伤孩子要及时送往医院。特别是跌倒后出现呕吐、头痛、头晕、昏迷、耳朵出血等症状时,应平托受伤孩子身体,保持脊柱平直,及时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中毒篇
在我国每百名意外伤害罹难的未成年人中,中毒罹难的就有5.58人。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对我国14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发生在家里的儿童中毒事件中,一半左右系儿童误服药品导致。
案例 2009年9月6日,东莞凤岗,9个月大的阳阳哭闹不止,妈妈刚好走开了。2岁多的姐姐以为弟弟肚子饿了,就从屋里找来一瓶“水”喂他。妈妈回来一看包装瓶上写着“赛丹”(一种杀虫农药),抱起阳阳就往医院跑,阳阳脱离危险。
预防 专家建议家长不要在婴幼儿面前吞服药品和使用唇膏、眉笔等化妆品。严格遵照医嘱和幼儿剂量给孩子服药。教育孩子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果、野蘑菇。农村家长绝对不能把农药或农药空瓶放在家中。对于使用煤气、瓦斯气体的家庭而言,则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通风,不使用时拧紧阀门,避免有毒气体泄漏。
急救 一旦发生孩子误食药物或有害、有毒物品这种情况,原则上是立即送医。为了方便医生诊断,务必将剩余的误服药品随身带上。对于吸入中毒的应立即将患儿撤离现场,使其吸入新鲜空气,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皮肤接触中毒的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皮肤、毛发、指甲等容易残留毒物的地方应反复冲洗。对已昏迷、误服汽油或煤油的患儿不能进行催吐,以防窒息。
其他意外
在我国每百名意外去世的未成年人中,有16.65人死于火灾、触电或动物咬伤等门类繁多的其他意外。
案例 2010年7月2日,东城主山的王先生夫妇出外,让13岁的女儿帮儿子洗澡。结果女儿先在洗澡盆中放了热水,出客厅去抱弟弟,回到洗手间时却忘了放冷水,便直接将弟弟放进盆中,导致弟弟体表皮肤50%被烫伤。
预防 专家建议,婴幼儿洗澡用水,要先放冷水后加热水,用温度计试温,使水温保持在38℃左右。饮水机、热水瓶等热容器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防止婴幼儿玩弄电插板、插头或啃咬电线时遭到电击伤。不使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弄翻盛放热液的容器。在厨房煮食物时,关闭厨房的门,以免孩子进入。家中的孩子还小时,最好不要养猫狗。不要让孩子单独与猫狗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