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减少经济损失;加强数字监管;测绘数据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阿拉善盟地处最西部,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形态以戈壁、沙漠、丘陵为主;西南与甘肃省相连,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阿拉善盟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具有矿种齐全、分布集中、储量丰富、质量优等特点,基本分布规律为东煤炭,西萤石,南磷北铁中部建材石料盐、碱、硝,目前已发现矿产种类84种,探明一定储量的47种,现已开采的矿种40种,其中湖盐、花岗岩、无烟煤、冰洲石储量全区第一,煤、盐、铁、芒硝、萤石石膏、大理石、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得到了开发并形成了优势产业;其中煤炭资源产地33处,累计探明储量是13.47亿吨,铁矿产地209处,累计探明储量2.73亿吨。
2009年全国矿业权核查工作完成后,得到的核查结果阿拉善盟地区共设有309个采矿权,其中已具有企业规模的204家,探矿权500多个,并有很多探矿权正在转到采矿过程中,以上的基本概括,不得不说阿拉善盟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宝地,矿产资源开发优势巨大是本地区的一大特点。
自然土地情况
阿拉善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是22.05万,人均占地面积1.22平方公里;是全区人口最少人,均占地面积最大的盟市。土地广阔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其中荒草地多、耕地少且沙漠化程度高是阿拉善的一个现实状况。
耕地主要集中在阿拉善左旗南部巴润别立镇、嘉尔嘎勒赛汉镇,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荒草地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与阿拉善左旗境内,沙地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右旗境内, 宅基地占地比例少,有大面积的土地空闲,得不到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在全国矿业权核查中,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大量繁琐而准确的数据均来自于基础测绘工作中。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跨度较大是阿拉善盟的一大特点,而且很多矿区均在人烟稀少或者是无人地区,交通不便、物资补给困难是很多矿山企业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要及时了解这些矿山企业的开采情况就比较困难。
部分矿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超层越界、回采率低、或者偷挖盗采的情况,这样就回造成很多问题;向上超层会使得地面与地下采掘巷道之间的自然土层、自然岩体越来越少,在自然土层的承载力小于土层自身重量的时侯就会造成地面塌方事故,给在生产中的人员、财产安全造成无法挽回损失;有越界问题存在,也可能与相邻矿山企业产生经济纠纷;回采率低会使资源大量的浪费;偷挖盗采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在经济上没有为地区带来效益,反而在矿产资源整体规划上造成破坏,导致以后很难再进行大规模整体化的开采,更会对地面上的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以全盟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阿拉善左旗古拉本镇二道岭矿区为实例,位于阿拉善左旗贺兰山中段,所含煤地层均为侏罗系下统汝箕沟组,含煤11层,含煤地层总厚197米,煤层总厚26米,属优质无烟煤。
2005年以前,古拉本二道岭矿区有60多对采掘井口,分布凌乱,生产规模不统一,经过井下测量后得知,85%的矿山企业生产力较低,回踩率不高;很多优质煤炭均作为煤柱子留在矿井下无法采出,年生产能力不足10万吨,是很多小型矿山企业的现状,且由于到处开挖的小型井口,给大片煤层造成了整体破坏,以至于以后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有关部门将测量所得数据逐级上报国家后,国家立即作出了调整。
2008年下发有关文件,关停年生产能力不足15万吨的煤炭企业,这样就给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腾出了空间,让大型企业更好更快的发挥其在生产设备先进上的优势与潜能,井下采出率高,安全更有保障,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实实在在的为地区经济税收提供了动力,也带动了本地区一些产业的发展,为地区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9年国家进行了一项系统庞大的全国矿业权核查工作,阿拉善盟矿业权经过14个月的外业基础测绘工作,和8个多月的内业数据处理、坐标转换、成图、及数据库录入,完成了全盟309个采矿权和500多个探矿权的核查工作,经过外业测量得到了全盟所有采矿企业的总开采量、年开采量、保有量等准确数据,和所有探矿权的进展情况;国家有了这些准确的数据就可以对全国、地区的资源配置做出整体规划与局部匹配,有助于国家税收经济的提升。
2012年国家又重新对煤炭矿山企业做了整改,要求再提高生产能力,避免资源浪费,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面临生产方式的转变,就全盟优质煤炭产地古拉本矿区来说,已经投入到这一生产方式转变的环节中来:由原来的井下生产转变为露天开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这样的的开采方式与以前的井下生产相比优势大,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基本做到无资源浪费,将地下煤炭资源全部采出为企业与社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面积大,土地类型多,未利用地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由于全盟土地广阔人口少,很多地方是监管的盲区,出现了很多非法占地、用地、未批先建等现象,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后,此类非法现象就越来越少了,即便是有,也会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为地区经济挽回了大量的损失;也给部分企业避免了未批先建的罚款损失,彻底杜绝这种侥幸心理的滋生,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测量的大量数据,进入数据库后弥补了从前国家对土地资源数字监管的空白,土地监管力度加大,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国家就可以更好、更快的更新土地调控政策。
2013年,对阿拉善左旗葡萄墩—腾格里工业园区一体化区域,进行了1::2000、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经过实地踏勘,外业测量等环节,历时5个多月最终提交了成果。
有了这些成果后,前期就可以做出整体规划,使规划区内部的的道路、厂区、办公区、水电线路及所有的附属设施更加合理的进行布置,然后根据地形与地类的变化,做出局部的调整与设计,并可以做出施工前土方开挖的投入预算等,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理想的的效果,仅从基础测绘所得到的地形图上做出大量的前期工作,从整体布局到局部调整、从建筑设计到土方开挖预算,并可根据地形的起伏,植被的疏密,地质情况的分析,使所有设施做到最科学最合理的部设。
,
如何让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管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部门监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所以,如何能让监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管控,又可以让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已经成为了年度常规工作,对所有矿山企业的开采矿种、开采规模、、动用储量,保有储量、超层越界等情况进行实地测量,避免开采矿种与实际不符,擅自扩大开采范围而造成越界行为;破坏地面植被而造成牧草场退化,使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也可以防范偷挖盗采等情况发生,防止资源过渡开采,导致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而土地的地类图斑一经实地测量确定后,可以适时的对草牧场的退化与覆盖,沙漠的扩张与收缩,植被的破坏与恢复等许多资源环境问题的变化进行监测,防范因植被的破坏而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篇2
这次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会议,会期一天,上午四个试点单位介绍了登记工作经验,储量处刘政处长对登记工作的有关要求作了说明;下午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对如何做好储量登记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召开这次会议,厅酝酿已久。通过会议,一方面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另一方面是对全省的储量登记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总的来说,我省登记工作要按照部和省厅文件精神,以及这次会议提出的要求,结合试点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下面我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部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专门了《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省厅结合浙江实际对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作了部署、发了文件、搞了试点。为什么要抓这项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依法行政的部门,要依法办事。部长令作为政府规章是整个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23号部长令)已经于****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认真贯彻实施这个办法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列入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应当做好的重要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做的工作,不做就是行政不作为。
(二)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宏观调控的部门。去年,中央明确宏观调控的有两大类,即信贷和土地。土地调控什么?是总量。矿产资源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也是调控总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总量,即大宗矿产资源有多少;二是价格,即大宗矿产品在市场上,包括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走势。矿产资源开采多了,矿产品就会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开少了,价格就会涨上去。比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家对钨矿生产实行指令性指标,通过限量开采稳定国际市场价格,保护国家利益。如果家底不清,底数没有,政府就不知道该调什么矿种、怎么调。这说明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矗所以,登记统计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工作。掌握了数据,心中就有数,制定政策与相关的国土资源规章就有依据,我们就能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价格的变化,制定矿产资源政策,明确鼓励开采、限制开采和禁止开采的矿种,达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
(三)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重要条件
如果说,矿业权市场建设是整个矿政管理的核心,那么,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业权市场建设核心中的核心。近几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到****年底,全省4824个矿山,4000多个已有偿使用,达到84%,基本实现有偿使用。那么,采矿权构成的要素有哪些?有三大要素:第一要素是客观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第二要素是运用各种勘查手段对客观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通过主观认识而形成的文字报告和图件、附表;第三要素是依法取得开采权的法律许可文件,即采矿许可证。这三点构成矿业权管理的内容,其中的基础是矿产资源储量。由于矿产资源储量问题,带来采矿权运作的麻烦,在省内已有发生。所以,采矿权市场建设本身要求我们在市场运作管理上必须深化和细化,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采矿权市场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矿产储量登记工作。
(四)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矿政管理从有序到科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整个矿政管理工作,从86年矿法颁布,已近二十年了。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科学。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科学管理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履行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管理职责的要求。
现在,我们浙江的矿政管理工作正处在从有序走向科学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工作本身要科学,资源利用要合理,环境保护要按照生态建设要求达到各项指标。我们不能再搞粗放型的管理。矿产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储量登记统计工作在整个矿政管理工作中应当是个重要环节。比如,~年全省开采水泥灰岩的统计数据是4485.3万吨,消耗的资源储量是3185万吨,而同期的水泥产量是7140万吨,按生产1吨水泥需1.2吨石灰岩计算,也就是说生产水泥实际消耗的石灰岩在8000多万吨,但统计数据只有4000多万吨,这样的统计数据能说我们的管理工作科学吗!还有,苍南矾山明矾石矿向省政府报告鸡笼山明矾石矿已开完,要求开采水尾山矿区。水尾山矿区,省政府已经列为保护矿区。我看了文件后就想,首先要对鸡笼山明矾石矿区实际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将近XX多万吨的资源储量,只开了几百万吨就没了,到那里去了呢?储量处组织专家进行了调查。后来,专家把数字核算出来了。建筑物压掉了不少,开采丢掉了不少,还有应该采出的没有采。我们将这情况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就说不能批。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可靠的现象,还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大家都能看到。矿政管理就是要掌握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利用状况。通过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再把统计工作跟上去,动态变化的情况就掌握起来了,管理才有科学依据。所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意义很大。各市、县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切实抓好。
二、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按照部35号文件要求,这项工作原则上要在****年底以前完成。厅在121号文件中明确,要在****年完成。我们的部署与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试点、调查研究,积累经验,再在面上推开登记工作。****年要基本完成全省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一)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相关法规、文件已经制定。这一条很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法规、文件和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程序不明确,很难搞。我们根据部的文件,结合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制定了技术标准,明确了相应的要求。这为我们全面推进登记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是登记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缙云、湖州、建德、武义四个市、县的试点工作做得不错,总结材料写得很好,试点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在试点阶段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研究思考了许多问题,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全面开展登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三是采矿权市场的健康发展向我们提出了现实要求。去年,我省的采矿权市场建设基本上实现单轨制运行,甲类、乙类矿产都实行有偿使用,全省采矿权出让金累计已近20亿元。现在我们有不少东西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要把完善和深化作为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储量登记工作也是矿业权市场建设客观现实对我们的要求。
四是广大干部对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
所以,召开这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条件已经具备。
(二)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总体要求
****年10月底前,完成现有开采矿山企业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及《办法》施行以后(****年3月1日以后)已经查明的、残留的、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年12月底前,完成市、县两级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库的建设,基本建立与”两权”管理相衔接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体系;搞好总结,为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进入经常性的矿政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日常工作,现在我们要集中抓《办法》出台前已经形成的矿山占用储量登记工作的到位,通过今年的登记,明年就要进入正常的登记管理。新的采矿权申请,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三)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主要环节
根据试点单位的经验,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主要把握好以下七个环节:
第一,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组织机构。要有一个组织机构来协调、组织这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在工作机构中要有一、二个懂专业的,如果本市、县局没有懂专业的,可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或地勘单位、中介机构技术干部的作用。这项工作没有技术干部不行,工作开展起来有困难。
第二,制定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方案。如何开展登记工作,总体上要有个方案和计划,各市、县在制定工作方案前要很好地调查研究,对本辖区范围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矿山企业的数量、企业的性质、开采的矿种、采矿发证的权属等要调查清楚,这样编制的工作方案才会有的放矢,工作才不会盲目。
第三,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业务培训。对有关的登记工作人员,包括矿山企业从事这方面的人员要集中起来开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登记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要求、登记方法的学习、培训,明确要求。使培训人员明确怎样进行登记,登记需要提交哪些资料,登记书怎么填,登记书中的数据内容怎样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否则,这项工作不做,登记工作质量很难满足要求。培训工作可分层次进行,省里培训市、县登记工作的骨干,市、县直接培训与登记有关的采矿权人。
第四,选择几家矿山开展登记试点。根据试点单位的经验,登记工作在一个市、县可以选几家矿山先登记,不要一下子全面推开,通过选择几家矿山先登记,看看登记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可以,就以此为样板,召开登记工作会议,把工作布置下去。
第五,审查登记资料,确保登记质量。登记过程中对提交的登记资料要严格审查,是否符合要求,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应当提出补充、完善的具体要求,确保登记工作质量。审查登记资料过程中需要有几个懂专业的人来把关。
第六,登记资料的归档。对登记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登记资料要及时归档,要做到”一矿一档”。
第七,加强~宣传。随着登记工作的展开,宣传工作必须跟上,要广泛宣传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四)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总结
年底前做好登记工作总结,并为登记工作转入经常性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各市、县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年的工作目标责任,列入今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三、试点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范围
1、甲类矿产,不论规模大小,一律要登记。
有的人认为,浙江许多甲类矿产的开采矿山规模都很小,资源储量有的连小型都够不上,为什么要登记?我们认为需要登记。其一,浙江甲类矿产的开采矿山,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比较严重。一些小矿的开采,对环境的恢复代价相当大,一些个体矿山开采时留下的环境问题,大家都非常清楚。其二,一些零星分散的小矿,在经济技术条件发生改变后,可能是大矿,可以规模开采。所以,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小矿最好少开或不开。甲类矿产不论以何种方式取得采矿权的,都要进行登记。你不登记可以,不登记就不要开采了。
有的人认为,通过自己出资勘查取得采矿权,风险自己承担,为什么还要登记?我们认为需要登记。因为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你取得采矿权,但国家需要掌握、了解资源的情况,这在法理上也是站得住的。
2、乙类矿产,凡是招拍挂出让采矿权的,都要登记。
由于乙类矿产的采矿权出让主体都是政府,有偿出让主要的形式是招拍挂,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建筑用砂石、粘土需要登记,但从采矿权市场的建设来讲,登记是有利的。为什么?采矿权通过招拍挂出让时,政府与采矿权人之间法律地位是清楚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政府出让这个矿区的采矿权,政府的权利是收取出让金、检查监督采矿权人科学合理开采矿产资源;采矿权人的权利是获得一定数量、质量的资源开采权,在采矿过程中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们有个县通过招拍挂出让一个玄武岩石料矿产采矿权,采矿权人花了100多万元取得采矿权,但投入开采后不久,发现矿产资源储量没有原先讲的这么多。这个时候,采矿权人找来了,政府怎么办?类似的现象时有出现。从这一点分析,我们的采矿权市场要健康发展,要防止招拍挂出让中出现类似问题,就必须做地质工作,必须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
对于协议出让的,原则上要登记。具体登记的要求,按采矿权发证权限,由市、县结合本地实际把握。
(二)关于登记的资料问题
对在采矿权有偿出让过程中已经做过地质工作,并且有地质资料,能满足登记要求的,可不再补做地质工作,直接作为依据进行登记。如果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登记要求、有缺陷的,再补做一些地质工作,满足要求后进行登记。
新发证的采矿权,一律按照《办法》的要求进行登记。
(三)关于地质工作和评审费用的问题
这里,我想讲二句话。一是作为地勘单位和评审中介机构,要做好工作、树立信誉。现在市场已经启动,地勘单位和中介机构要打好品牌,树立形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合理收费,不可以做一锤子买卖。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各县可以在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量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集中聘请中介机构评审,降低评审成本、费用。
(四)有关地质勘查资质的问题
有的市、县提出,市、县的一些事业单位要申请地质勘查资质。现在部里正在研究制定地质勘查资质分类管理办法,但还没出台。办法出台后,根据条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因为地质工作量在扩大,需求在增加。对于与市、县矿政管理直接相关,技术含量不需要很高的一些地质工作,也可以考虑由市、县的一些事业单位去做,但要等到办法出台以后再研究。
篇3
[关键字]水源地 开采矿产资源 矛盾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2-1
21世纪随着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要求越来越紧迫。由于资源的不再生性,资源紧缺已是全球性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人对资源的要求与日俱增。了解资源状况,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已是摆在国民面前的大问题。
1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资源宝库:水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1)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她位于我国西部,占国土面积的1/4,是我国地势的第一级台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球上最复杂的大高原。在地球上只有青藏高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独有的海拔高度和地貌条件,才能演化成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公共水源地。如: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从而成为世界第一水源涵养地和世界第一大水塔。他是中国、东南亚、南亚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继承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直接影响到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据研究资源证明,青藏高原升温具有普遍性,冬春气温的升温尤为明显,已造成许多冰川退化,冰盖消融,青藏高原这个大水塔相当一部分大江大河的水源补给是靠冰雪消融,如果冰川退化、冰盖消融,短时间内会有水源增加,但最终会水源枯竭,那么,中国、东南亚、南亚几十亿人口的生存问题将面临巨大挑战。
(2)青藏高原最大优势在于各种资源储备丰富,其中煤、天燃气、石油储备分别占全国的38.6%、83.9%、12%,铬铁、锌、镍、汞储量分别占全国的72.6%、44%、88%、86%。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寒严酷的自然条件,青藏高原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工作,一直滞后,这一方面使青藏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低,也使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得以保全。21世纪初,青藏铁路的开出,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青藏高原的矿产资源将面临新的挑战。目前青藏高原矿产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①矿产资源丰富与矿产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相矛盾。
做过地质工作的矿山不到已发现况产地的1%,现有开采矿山地只有15%做过地质工作,仅10%的矿山企业开采的地质储量经过矿产储量部门评估。
②矿山管理薄弱,多数矿山开发属于粗放型阶段。
多数矿山属于盲目投资建设、盲目开采、开采方式原始、开采工艺落后,大多是露天开采或零星分散矿山,而且只采富矿,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导致对环境破坏严重。
③地域偏僻,矿产资源开发成本高。
尽管青藏铁路开通,缩短了与内地的沟通,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源地的种种局限,会导致开发矿业的成本大大提高。
④西部大开发的推动,许多地方乱上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潜在环境问题很多,直接威胁到水源地的安全。
(3)水资源的地位如此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也迫在眉睫。但是,改革开放30年内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开发力度过大,管理混乱,截止2002年底全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山已有440座,其重有色金属矿产66%的主力矿山进入中晚期,2008年、2009年国务院连续公布了2批44个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这些开发过的山区许多地方环境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对环境造成长期或永久性破坏。这些前车之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再加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严酷的自然条件,这里的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如果人类只为了索取这里的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面级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到水源地的安全,甚至丧失其功能和战略地位。 不仅影响本区域生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一系列作用过程在周边地区和全球范围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引起的连锁反应,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更为重要。
(4)如何协调好水资源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二者的矛盾,确保世界第一大水塔的战略地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建立健全保护资源的法规,保障各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②加强宣传力度。凡进藏驻藏和本地居民,都要有保护水源地和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宣传保护水源地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③矿产资源的开采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
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设施),必须与矿山建设项目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未通过环保专项验收,有关部门不得组织该项目的总体验收,不允许其投产开采。同时认真做好矿产资源开发规化的编制工作,科学设制探矿权和开采权。
④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青藏高原矿业开发的宏观规化管理和政策支持。
⑤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从开始就建立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
⑥建立一套科学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监督体系,确保合理科学开发。
2 结语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资源宝库,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既要开发矿业,搞好经济,又要保护好“世界第一水源地”;既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又要保护青藏高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合理、科学、协调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处理好各种矛盾,和谐发展,让各种资源都无公害地造福于人类,让人类的家园永远保留碧水蓝天的美好景象。
参考文献
[1]吴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国矿业[J].2006年第15卷第1期.
[2]刘增,邹建业.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科技资讯[J].2007年第2期.
篇4
[关键词]环境权 基本权利 国家给付 环境损害
现代生态学研究表明,矿产资源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系统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支撑与被支撑体系。这一支撑体系既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矿产资源的开发相当于将保持生态平衡的支撑物拆除,由此可能造成矿产资源赋存之土地及周围环境原有品质发生不利变化。环境损害即对这种不利变化的抽象和概括。具体包括自然生态价值的损害、资源价值的损害和精神性价值的损害等。
对于环境损害问题,我国现行立法主要采取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试图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途径予以解决。这种途径的缺陷在于:过度强调企业的赔偿责任,而忽视了企业行为的社会福利性、价值性、公益性和社会妥当性;过度强调矫正正义,而忽视了分配正义。基于此,学术界提出了环境损害责任社会化的观念。所谓环境损害责任的社会化,是指将因环境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社会上,在全社会范围内或特定社会群体范围内分散损失金额的侵权赔偿责任机制。主要包括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赔偿基金制度以及国家给付等。虽然,理论界对环境损害责任社会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家也在部分地区尝试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以及进行资源税改革。但整体来看,有关环境损害责任社会化的理论研究仍显薄弱,特别是对国家给付问题,论及者更少。为此,本文拟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角度,对国家给付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国家给付义务的含义
国家给付义务是国家义务的一种,而国家义务的内涵取决于人们对国家职能的不同定位。传统上,国家义务被认为是国际法上的一个范畴,主要指国家不侵犯其他国家的义务。二战后,随着人权法的兴起,国家存在的原因不在于或国家利益,而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相应地,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也从原先的权力、义务关系演化为义务、权利关系。国家成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义务主体。为系统地研究国家义务,美国学者亨利•舒较早从基本权利实现的角度,将国家义务分为:避免剥夺义务、保护个人不受剥夺的义务和帮助被剥夺者的义务。其中,帮助被剥夺者的义务,是指国家对凭借个人努力不能获得基本生存条件者给予帮助的义务。挪威著名人权法专家艾德在亨利•舒的基础上,将国家义务分为“尊重、保护和实现”。其中,“保护”类似于“帮助被剥夺者的义务”。此即著名的艾德理论。
我国学者张翔从德国宪法学基本权利双重属性及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国家义务做了新的阐释。根据该学者的论述,基本权利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防御、受益权功能和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与此相对应,国家义务也可分为消极义务、给付义务和保护义务。其中,给付义务,是指国家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为公民提供某种利益的义务。其惟一目的是保障所有个人能获得符合人的尊严的最低生存条件,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准。
对于张翔博士有关国家义务的分类,我国学者龚向和、刘耀辉认为,该说中的“消极”与艾德理论的“尊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强调国家对自身的约束,而“给付”则贴切地表达了国家在社会国原则下的作为义务。因此,国家义务宜分为尊重、保护和给付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其中,国家给付义务,是指公民通过自身努力不能达到基本权利的最低要求时国家予以帮助的义务。
根据上述学者的论述,笔者认为,相对于矿区环境损害来说,国家给付义务,是指国家为帮助或促进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所承担的积极义务。所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保障权利实现的法律程序和服务,也可以是对公民在物质上、经济上的资助。
二、国家给付义务的理论基础
1.政治基础:社会国家的理念
社会国家,是与警察国家、自由国家相对应的概念。警察国家盛行于18世纪,它虽然也强调国家给付,但这种给付主要是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的需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自由主义成为主流观念。相应地,警察国家被自由国家所代替。在发生自然灾害、社会重大事故之后,国家也对公民提供救助,但国家给付的主要目的仍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迈进和社会贫富不均的扩大,自由主义的弊端日渐明显。为消除此种弊端,此20世纪以来,个人自由被置于大众福利和社会公正的目标之下。这种把个人自由同社会互助相结合、把追求自我利益的自由同社会调节相结合的纲领,被冠名为社会国家。在社会国家中,国家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和促进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至少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
从社会发展史看,矿产资源开发起因于人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一功利性目的的追求,其本身就是增进社会总福利的一种举措。因此,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环境损害外,环境损害可以视为是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在加害人无力承担或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由国家来承担环境损害,对受害人给予救济,不仅是社会国家的题中之义,也具有法律和道义上的妥当性。
2.伦理学基础:社会连带思想
法国学者狄骥认为,连带关系是人类的一个基本事实,人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连带的关系,即“他们有共同的需要,只能共同的加以满足;他们有不同的需要和才能,只有通过相互服务才能得以满足。”因而,人们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遵循连带关系的社会法则。它支配着人们的精神,要求人们尽可能地开展活动,同时又要求他们尊重别人的活动,否则就会影响所有的人。它要求人们为自己和他人谋求幸福和减少痛苦,否则一个人的苦难会波及所有的人。根据这一思想,在发生侵权损害时,向受害人赔偿就成了社会的共同义务。
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害具有累积性、长期潜伏性和代际性等特点。受害人往往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甚至是其后代。倘若这些人的损害得不到赔偿,就会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等问题。在此情况下,由社会给予救济不仅是一种社会团结的需要,也是公民平等权利的要求。考虑到社会分担环境损害责任需要很多的外部条件,而这种外部条件只有国家才能提供,因此,由国家承担给付义务更为有效和切实可行。
3.法学理论基础:环境权的社会权利属性
环境权的提出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联合国大会1966年决议并于1971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第一条庄严宣告:“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庄严的责任。”目前,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已被许多国家写入宪法。
在我国,环境立法明显早于环境权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尚没有确认“环境权”。有关环境权的探讨主要限于理论层面。在理论界,有关环境权的性质认识不一,基本倾向是将环境权视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与其他权利相比,社会权利是一种新型的权利,它是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在法律的社会化潮流中所产生的一种权利。该权利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着眼于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和社会安全。
就环境权而言,其具有社会权利的所有元素。这是因为,环境对于人类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基本的功能包括生存和生产两种。其中,生产主要满足人对良好环境的需要。基于环境的整体性和生命个体利用环境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环境利益是最具有公共性的自然和社会存在,维系着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项社会权利,环境权不仅仅是个人向国家主张的一种权利,还是宪法所确认的一种“客观价值秩序”。这一秩序是整个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国家权力的行使要受到此“客观价值”的约束,并尽可能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和保障环境权的实现,包括国家的制度性给付义务、组织和程序性保证义务等。
三、国家给付义务的现实必要性
1.矿产资源开发负外部性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排污费征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措施,以强化对矿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但总体来看,仍然面临着环境持续恶化、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和经济结构单一等负外部性问题。以山西省为例,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个产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到目前为止,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而山西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并没有给居民带来富裕,山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排在全国20位以后。究其根源在于,矿产资源开发区扮演着“献血者”的角色,环境被视为是外生变量,而非内生的资本要素。这样,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仅仅是矿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矿产品的环境成本则留在了当地。
2.矿区环境恢复和保护资金匮乏
目前,矿区普遍存在环境修复和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以陕北地区的榆林市为例,每采1吨煤,就会破坏地表水2.84吨,破坏和消耗与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8吨,生态环境成本的总价值达66.1元;每开发1吨原油,造成的生态环境成本是260元。2009年全市生产原煤2.1亿吨、原油850万吨,采煤的环境代价138.8亿元,产油的环境代价22.1亿元,两项已达160多亿元。而2009年榆林市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到100亿元。
导致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存在缺陷,环境保护资金来源受限。以税收制度为例,企业所得税采取上缴企业注册地的原则。中央和省级企业的所得税需要离开资源输入地上缴企业注册地。这样以来,税收和资源的背离在所难免。以2006年榆林市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计算,就有81.93亿元税收不合理地转移到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矿产企业国有化的兼并,不合理转移的税收有增无减。
3.环境损害功能性补偿制度供给不足
通常,对环境损害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价值性补偿和功能性补偿两种。其中,价值性补偿是对经济主体进行的补偿。功能性补偿则是对因矿产开发受到损害的环境进行的补偿,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可行的修复、补救措施,恢复资源生态环境原有的功能。
目前,在我国,价值性补偿比较普遍,功能性补偿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有的功能性补偿措施为环境修复保证金制度。尽管如此,该制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修复保证金的缴纳比例较低,平均缴纳水平不到10%。在发生严重的环境损害后,这些钱并不足以完成环境修复。相关环境损害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救济。
四、国家给付义务的具体内容
1.国家的立法给付义务
国家的立法给付义务,是指立法机关承担的通过立法确认和促使公民权利实现的义务。其合理性在于: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以破除在矿区已经出现的“资源诅咒”问题。
(1)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来说,国家立法给予义务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充分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在法治国家,基本权利并不是一个单纯对立法者的政治和伦理的呼吁,而是一个强制性的、法拘束性的义务。
在我国,宪法至今还没有环境权的内容。这使得将环境权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缺乏法律依据。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促进伦理环境权转化为现实环境权,我们应该将环境权纳入宪法的基本权利范围。
(2)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明确规定。为维护和增进环境公共利益,很多国家设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没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直接规定,尽管部分学者认为,相关环境立法、司法解释或规范中已有某些接近环境公益诉讼或包含环境公益诉讼因素的法律规定。但这种理论上的解释往往难以被法院所接受。非但如此,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缺失的情况下,要求法官以应然性的理论论证为指导进行司法裁判是不现实的。因此,最为妥当的做法是,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具体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在履行立法给付义务时,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职能下属化原则 ;二是公众参与原则。其目的在于限制环境立法中的国家利益和部门利益倾向,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所要求的公平和社会利益本位思想。
2.国家的司法给付义务
国家的司法给付义务,是指在公民权益受到损害时,国家有义务接受公民的诉讼请求,并对其损害予以补救的义务。就环境损害而言,其本质上是对公民环境权的侵害。受制于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权利这一属性,国家司法给付义务的内容更多表现为宪法救济。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各国在确认环境权的可诉性之后,在司法救济路径选择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间接救济,主要是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司法保障机制间接保障环境权;二是直接援引环境权予以救济。
考虑到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并无环境权这一概念的事实,在现行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下,间接救济方式最切实可行。这是因为:环境权属于复合性权利。虽然我们不可能将其还原为单个权利。但环境权至少包涵了财产权、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所有元素。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命权、健康权的外延不断扩张。法院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解释使生命权或健康权中包括诸如清洁环境、环境愉悦等环境权的内容,从而尽最大可能实现环境权的权利功能,对环境损害者给予救济。
3.国家的物质给付义务
物质给付义务是指国家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而向公民提供物质利益或者与物质利益相关的服务的义务。该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所有个人都能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对于矿区来说,国家物质给付义务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解决矿区环境损害救济资金问题。为此,国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将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适当提高地方纳税分享比例,将资源税改革新增收入留给地方;改变过去分公司到总公司所在地纳税的税收方式,按照税收与税源相一致原则,在资源地从事开发的企业,在税源地纳税。
(2)政府应从排污费中支出相当部分用于设立不同的环保基金。环保基金的首要任务是对环境损害的受害者进行补偿,次要任务是对企业提供环境治理贷款。如果未来实施排污费改税,则应将该部分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环保基金,用于对受害者的补偿和环境治理贷款;另一部分明确为国家税收,用于公益性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矿区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徐祥民 巩固:环境损害中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5):203.
[2] 张梓太 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J].法学研究,2006(1):84.
[3]张翔:基本权利的受益与国家的给付义务[J].中国法学,2006(1):24 -25
[4] 龚向和 刘耀辉: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体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8-79
[5] [德]迪特尔• 施瓦布:民法导论[M].郑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6
[6] [法]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遍变迁[M].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7
[7]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4-225
[8]杨华云:山西1/8面积因采煤被挖空,煤炭未令居民富裕[N].新京报,2010-12-14,B版:5
[9]张剑英:把陕北作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推动资源开发区发展方式转变[N].榆林日报,2010-3-8,第一版
[10] [美]杰克•唐纳利.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M].王浦劬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59
[11]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58―559
篇5
对矿产资源的内部、外部、数量、质量以及开发价值的评价就是我们所说的矿产资源评价,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理论知识和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此同时,需要对该项工作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政治、经济影响进行推测。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有统计预测矿床、以"求异理论为基础的资源预测评价以及结合数字找矿的资源定量预测评价三个阶段。在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价过程中的评价对象为可疑的矿产资源,并建立一个合适的矿床谱系和地区的成矿多样性进行研究,进而实现预测评价的目标。
一、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的来源及途径
1、在进行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的预测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预测过程中所使用资料的不确定性以及测量精度的不够以及测量结果表达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以及预测方法的不合理、评价过程中的变量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
2、不确定性方法是指在进行定量化预测和不确定性评价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方法,是有地质不确定性的,在做研究时惯用的模糊数学理论是地质评价不确定性的体现。而地质统计学和地质几何学及地质统计学则是常用的两种对矿床评价的方法。
二、地质异常
1、地质异常特征
①在进行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时首先应该了解地质异常所表现出的特征。其属性特征主要包括:等级性和相对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规则性和自相似性、不均匀性和多样性、不连续性和突变性。
②地质异常的几何特征
地质异常的几何特征主要体现在边界特征和形态特征两个方面。其中按形态特征来分析,可区别为线性、面性以及环形三种地质异常。
2、地质异常时空演化
在进行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时,应按照层层划分的原则进行区域的划分,并且通过层层划分使得区域不断的缩小指导出现异常的单元,随着观测尺寸的不断变化异常尺寸也会随之不断变化。尽管异常空间的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和不规则性,但是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层面里,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就是分型特征在地质异常时空分布的体现。举例而言,大部分断裂构造的几何分布和断裂空间已经被证实存在显著的分性结构。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地质异常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叠加性和继承性,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地质异常的演化强度也在不断的变化。
3、地质异常识别提取及圈定
在进行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时需要识别和圈定地质的异常指标,通常情况下的地质指标的提取方法有:地壳升降系数法(即E值法)、地质关联度法(F值法)、地质相似系数法以及熵值法(简称a值法)等。在识别地质的异常指标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断裂密度法和地层组合熵等方法;在进行地质异常圈定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有:极值理论法、数量化理论、数理统计法、非线性地质异常分离提取技术、模糊数学法、数理统计法以及经验法等。
三、基于地质异常的矿产预测与评价流程
1、预测单元的划分
分析选择取值区间和地质不确定量的观察尺度的方法是预测单元划分过程中提高预测精准结果的方法。通常情况下,预测单元有两种,分别是不规则地质单元和规则网格单元。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单元类型以及大小的不同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对预测结果和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异常识别与提取
当下为止,线性地质异常识别和面性地质异常识别是主要的两种地质异常识别方法。现在笔者对异常识别和提取的研究对象进行简要的介绍,主要是对地层构造、地质构造和地基构造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3、圈定预测区域,估算资源量
在进行预测区域的圈定以及资源量的估算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处理将这些资料转化成数据,进而进行目标的层次性圈定,循序渐进的提升找矿的能力和效率。在进行矿产预测时根据成果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定性预测进而定量预测、经验预测以及主观预测几种方式,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势,在使用时都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动态、整体、最有效、实用。
4、预测区域优选原则及方法
在进行预测区域优选时应该遵循综合评判、系统优化的原则,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法、综合信息法以及经验类比法来进行。
四、矿产预测不确定性评价
篇6
关键词 地质;矿产勘察;勘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137-02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多种矿产出口于世界各国。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资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勘察,对提高地质矿产的勘察效率,避免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矿产勘察概述
1.1 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具有比较完整的矿产资源体系,但是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表现为富矿较少,贫矿较多,从我国矿产储量的探查情况来看,我国矿产中磷块岩矿床储量最多,铁矿石资源有丰富的储量,品位平均在32%,其中不乏一定储量的富铁矿。但是相较而言铜矿资源品位却远低于世界铜矿石的品位。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较大,以铁矿资源为例,难选赤铁矿占1/3以上,而在需选贫铁矿中,有一半以上是磁铁矿,其它为钒钦磁铁矿、赤铁矿、混合矿、菱铁矿以及褐铁矿。
1.2 矿产勘察
矿产勘察的根本目的就是找矿,矿产勘察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是更高效更科学的找矿。地质矿产勘察的真正意义在于将分杆和追踪元素两种技术作为基础性找矿技术,勘察探测微量元素,从而找到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勘察技术的合理应用对矿产勘察有着指导性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对于化学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勘察,在以上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其取得的勘察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矿产勘察效益的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地质矿产勘察的主要方法
2.1 “同位成矿”的勘察方法
即使成矿时代不同,成矿类型也不同,但是在矿区中却有同位成矿的作用存在,而且这种作用表现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在规模较大的矿床中这种成矿特征的表现比较明显。矿产的形成离不开矿热活动,稳定的矿热活动中心的迁移,通过与成矿物质和流通的相互融合,当地壳运动演化的过程中,因为空气条件的封闭,使得矿产得以良好的形成和保存。在使用“同位成矿”的勘察方法时,可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分歧此区域的地壳运动演化的主要特征。通过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发生的地质事件综合地质资料对地质矿产的分布和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成矿关系的判断。在具体的找矿过程中,从利于成矿的区域着手勘察,对找矿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可通过对断裂带的查找入手,横向断裂带可根据断裂见表现出来的近于平行的形态查找出来,次级断裂带多表现为平行或者斜交的形态,这对矿产资源的勘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同时,利用矿化信息,也是在矿产勘察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尤其在地表矿或者半隐矿产的勘察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找矿信息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这对矿产勘察十分有利。
2.2 物化探测技术
物化探测技术对深处矿产资源的勘察尤其适用。在地质矿产资源的勘察中,对成矿系统和矿场类型进行整体的了解,对矿床的发育深度也需要认识,尤其在深度找矿中,对矿床的空间分布机加以了解对矿产勘察具有指导性意义。所谓物探,也就是物理勘察探测技术,其研究的的主要对象包括地球重力、地磁效应等六个种类。应用物探技术对于矿产资源的勘察,效果显著。在使用此方法钱,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测量地层、岩体以及矿石等得到有效的参数,通过参数的计算和性能的分析来首先确定是否适用物探技术。所谓化探,也就是化学勘察探测技术,尤其适用于对金属类型矿产的勘察。随着化学仪器的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化探技术对隐伏矿的勘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 地质体运动理论的应用
对地质体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地质体的运动特点,再结合时空信息定位在地质矿产资源的勘察中加以应用,对矿产资源勘察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根据成矿类型的不同结合地质体运动理论对成矿围岩进行布局矿产勘察。在以地质体内部运动理论的特点为依据预测成矿能力,成矿能力同元素的丰度、含量方差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矿产资源的分布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再配合化探数据对矿体进行基本情况的推测。还可以根据矿产探测的孔径进行辨别来对勘察区域的矿产储存量做出推测。
3 地质矿产勘察技术及防护措施
地质矿产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执行的过程中,除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外还要注意勘察技术的正确应用,同时对矿产资源和自身安全做好防护工作。地壳的演化运动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形成,因此在进行矿产勘察是要对勘察地区的地壳演化运动加以细致的分析,对矿产形成的地质环境加以明确。这就要求矿产勘察人员对地质综合资料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地质环境的资料来判定深部的矿产特征。勘察人员要对区域性大断裂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其具体构造,以缩小找矿的范围。这样不仅有效的缩短找矿的事件还可以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勘察人员在找矿时要以勘察目标为中心,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矿产勘察,切实保证勘察工作的安全进行。为了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我国国土资源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要做到统筹规划,加大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完善,在严格审批的同时加以严格的监管,保证国土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 结论
矿产资源勘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勘察过程中,要对地质环境的资源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适合的勘察方法,必要时可多种方法并用。在勘察过程中正确的应用勘察技术,并做好矿产资源和自身安全的防护工作。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对持续的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矿产资源 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26-01
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矿种上十分的齐全,矿产资源的总量也很大,但是,因为我国在人口上众多,造成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水平的一半。伴随着我国人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情况下,矿产资源不足的现象将会日趋的严重,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由此可见,在提升对矿产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我国的矿产资源
1.1 对矿产资源的认识
所谓的矿产资源,就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均匀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政府的行为,也就意味着政府在监管矿产资源上起的是主导的作用,天然的矿产资源及相关行为的人就是政府要监管的对象。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全面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矿产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总之,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社会经济进步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1.2 矿产资源管理
一般来说,矿产资源的管理就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在积累、储备、消耗等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它包括了矿业权的管理、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的监督管理,以及对矿产资源规划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强化国家职能部门在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勘探。对相关审批,坚决实行严格把关的政策,对勘探储备量不清楚的矿山坚决不开采,对没有开采实力的公司坚决不发放“通行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和价值核算。它包括了矿产储量的审批管理、矿产资源在价值上的核算和矿产储量的登记统计等各项的工作。
2)在矿产资源上的综合分析和政策研究与制定情况。它包括了对矿产资源的形势分析与矿产资源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3)对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其中包括了要统一的管理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其次去负责汇交地质资料的各种整理与开发;依法对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保护等。
1.3 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来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现如今,世界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进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度与重视的程度也在逐步的提高。就目前我国来说,国土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保证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含量上是十分可观的。但是,要想在矿产资源的利用中,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还要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要对矿产企业进行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如此,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国防事业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保证国内矿产资源开发趋于合理,是当前最应该重视的。
2 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历史问题
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管理上实际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86年,国家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对矿产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第二阶段是从1986到1996年,这一时期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开始实施除石油和天然气之外的各种矿产资源的统一的勘察和开采,这也是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趋于完善和科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96到现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就是为了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矿产资源的发展。
2.2 现如今的问题
由于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状况下,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逐步上升。
然而,由于对矿产资源管理的滞后性同时加上中国低效的监管手段、过度开发矿业资源、矿业经济结构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环境恶化等复杂问题,不仅如此,国内的资源开发普遍准在手段落后、污染环境等众多的问题。例如:
(1)矿产资源的法律制度不太完善;
(2)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
(3)监管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不科学;
(4)管理手段落后,手段软弱;
(5)矿业权市场建缺乏前瞻性。
3 解决办法
(1)实现和维护矿产资源收归国有问题。加强矿产资源的统一规划、实现国家权力对矿产资源的配置;并以法律明文规定对探矿权和采矿权人的定义,然后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进行相关的登记、对其中的义务和权力明确划分。
(2)为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在宏观上对矿产资源进行一系列的配置;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以及在矿产经营生产过程中,对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批准,查清楚矿山具体的储备两,为发展国民经济计划和决策的实际需要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3)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应该坚持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来体现国家的意志,并落实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原则;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管理科学的原则;坚持生产管理与生态管理并重的原则。
在具体的措施方面主要有:第一,必须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法制的建设,来进一步的完善立法,并且要强化执法;第二,必须要调整好矿产资源的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和努力协调机制等;第三,要针对矿产资源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加快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更新;第四,必须要加强对矿业市场的建设,用来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性;第五,必须要加强矿产资源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来快速提高管理的水平。
4 结语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解决管理上的滞后问题,要坚决执行在矿产资源上的法律法规,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它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对矿产资源要加强监管,杜绝一切形式的乱开采的发生,严格把关制度。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核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给祖国把好能源的大门,为祖国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东波.浅析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4(2).
篇8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 整合 矿政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57-01
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旨在改变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矿山规模整体偏小、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有序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矿山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重要举措。然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所遗留的问题及出现的矿产资源开发新特征,对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阶段的矿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面临的问题及整合后出现的新特征
由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缺乏,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后,矿产资源开发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一)重整合,轻治理
我国矿山规模整体偏小、分散经营的后果是矿山开采技术薄弱,矿山环境治理和矿山安全投入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管理部门希望通过整合中小型矿山,提高开采工艺、环境治理水平和矿山安全投入。但事实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在进行的过程中,强调对资源的整合,并没有把改良开采工艺、矿山环境治理和矿山安全投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重点内容。整合后的大中型矿山,不仅资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例如:2010年3月1日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能源有限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和2010年3月31日河南省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国有大中型矿山获取资源储量大多通过划转形式取得,成本低廉,资源禀赋较好,开采中仅需要较低的资本投入就能获得较大的生产收益,于是,企业把注意力放在了产量的提高上。快速的产能扩张,难免使得生产工艺、矿山环境治理和矿山安全投入的相对滞后,在开采中也会出现“采富弃贫、采厚弃薄,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不足,资源浪费的问题”。这是导致国有大中型矿山总体采矿回收率只有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国有大中型矿山对小型矿山的整合,在整合中普遍不能掌握整合矿山过去的地质勘查资料,也没有按照矿山生产能力作为整合的主要条件,对整合矿山技改和生产技术条件也没有做出新的规划,对矿山后续发展投入不足。
(二)开发政策不明,残存资源难回收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大型矿产地少,多为共伴生矿,富矿少,贫矿多。一些资源储量较少、品位较低、开采附加值较低的小型资源储量矿产地或大矿开采后边角资源往往不符合大矿开采标准,大中型矿山企业也不愿意整合这类小型矿山,这些矿山多由民间资本投资。如果强制关闭这类矿山,势必会造成这类资源的闲置。从目前矿产资源开发政策来看,关注的焦点是减少矿山数量与生产安全,对残存资源的回收利用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政策,仅采取简单关闭的整合策略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
(三)补偿机制不健全,激化矛盾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减少中小型矿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损害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理由。对于被整合的矿业权人,其矿业权是通过“招、拍、挂”形式获得,矿业权人完全有理由根据资源储量、地质资料和生产建设来核算投入成本和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然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倾向于先关闭后整合、矿山强制关闭或矿业权到期直接关闭的方式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这种形式违背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侵害了矿业权人的合法利益,给矿业权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我国,作为整合主体的大中型矿山企业,股权结构复杂,不仅地方政府有投资,中央企业和多个行业投资者也有参股。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不排除有些利益团体为了自身的利益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帜,采取强制兼并措施,进行违法活动。此外,矿山投资还涉及到债务问题、股权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激化原矿业权人、地方政府和实施兼并的大中型矿山企业等主体间的矛盾。
按照目前的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大矿的利税在中央,而中小型矿山在地方。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小型矿和小矿的税费对地方财政具有直接意义,甚至是部分县镇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关闭小型矿和小矿,势必减少了矿产资源开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力度。
中小型矿山由于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且以亦工亦农的方式,增加了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中小型矿山的关闭或被整合,势必造成大量居民的失业。此外,由于矿山开发利益关系复杂,矿业企业与当地居民、甚至村与村、村内居民之间围绕矿产资源开发权益都存在矛盾。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限定在矿业权人之间进行,忽视当地居民利益,必将激化居民与开发企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后矿政管理的策略
当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正处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国家资源安全建设、生产安全建设和环境安全建设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时期,必然是国家的长期战略,也将是后矿产资源整合时期矿政管理的一项常态工作。为此:第一,要加强宣传。一些群众和企业对资源整合存在着“不信任”或“怀疑”态度,使得他们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存在普遍抵触情绪。加大宣传国家政策的力度,能较好地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宣传工作。要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矿产资源开发的作用、意义、相关政策、事件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搞示范,提高群众参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热情。第二,各级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修订《矿产资源法》,抓紧编制《矿业法》、《能源法》和修订《煤炭法》,在法律和法规上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依据。第三,要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纳入到辖区产业规划中,作为辖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内容。第四,针对各地矿产资源整合工作进展不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实施的范围不同和执行的标准各异,建议应尽快颁发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指导意见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标准等技术性指导文件。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对于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所遗留的问题及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时期对矿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矿政管理部门必须调整矿政管理思路,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中华,孙华.滁州市矿产资源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0,03:9-11.
[2] 郝俊峰,崔彬,陈香梅.矿产资源整合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中国矿业,2014,S1:51-56.
[3] 郝俊峰,崔彬,郝晓琳.矿产资源整合规范化的意义――以内蒙古矿产资源整合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2,02:88-92.
[4] 周继华.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J].中国矿业,2005,04:11-13+27.
[5] 付传君,杨昌明.基于合作博弈策略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中国矿业,2011,05:27-30+33.
篇9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察;意义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由于我国的地质矿产资源勘察的水平落后,因此应该更加合理高效的进行矿产资源的勘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矿产勘察过程中也不断的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化学仪器,使得我国的地质矿产勘察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
一、地质矿产勘察意义
对矿产资源的勘察目的在于更为合理的利用以及管理这类资源,不仅需要了解矿产资源所处位置,还需要利用先进设备仪器对其展开评价并进行相应分析,为控制的合理性提供条件。
地质矿产勘查便是对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方式,对于发现潜伏矿产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意义重大。勘查工作理应不断改进,克服勘查中由于环境、技术设备等因素造成的影响,提升矿产勘查有效性。
二、地质矿产勘察的主要方法
1、“同位成矿”的勘察方法
即使成矿时代不同,成矿类型也不同,但是在矿区中却有同位成矿的作用存在,而且这种作用表现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在规模较大的矿床中这种成矿特征的表现比较明显。矿产的形成离不开矿热活动,稳定的矿热活动中心的迁移,通过与成矿物质和流通的相互融合,当地壳运动演化的过程中,因为空气条件的封闭,使得矿产得以良好的形成和保存。在使用“同位成矿”的勘察方法时,可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此区域的地壳运动演化的主要特征。通过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发生的地质事件综合地质资料对地质矿产的分布和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成矿关系的判断。在具体的找矿过程中,从利于成矿的区域着手勘察,对找矿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可通过对断裂带的查找入手,横向断裂带可根据断裂见表现出来的近于平行的形态查找出来,次级断裂带多表现为平行或者斜交的形态,这对矿产资源的勘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同时,利用矿化信息,也是在矿产勘察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尤其在地表矿或者半隐矿产的勘察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找矿信息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这对矿产勘察十分有利。
2、物化探测技术
物化探测技术对深处矿产资源的勘察尤其适用。在地质矿产资源的勘察中,对成矿系统和矿场类型进行整体的了解,对矿床的发育深度也需要认识,尤其在深度找矿中,对矿床的空间分布机加以了解对矿产勘察具有指导性意义。所谓物探,也就是物理勘察探测技术,其研究的的主要对象包括地球重力、地磁效应等六个种类。应用物探技术对于矿产资源的勘察,效果显著。在使用此方法时,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测量地层、岩体以及矿石等得到有效的参数,通过参数的计算和性能的分析来首先确定是否适用物探技术。所谓化探,也就是化学勘察探测技术,尤其适用于对金属类型矿产的勘察。随着化学仪器的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化探技术对隐伏矿的勘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地质体运动理论的应用
对地质体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地质体的运动特点,再结合时空信息定位在地质矿产资源的勘察中加以应用,对矿产资源勘察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根据成矿类型的不同结合地质体运动理论对成矿围岩进行布局矿产勘察。在以地质体内部运动理论的特点为依据预测成矿能力,成矿能力同元素的丰度、含量方差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矿产资源的分布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再配合化探数据对矿体进行基本情况的推测。还可以根据矿产探测的孔径进行辨别来对勘察区域的矿产储存量做出推测。
三、加强矿产地质勘察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地质勘察管理制度
矿产行业要遵守矿产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地质勘察监督和管理机制,为地质工作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地质工作秩序,改善矿产地质勘察工作环境,从而使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还要对地质勘察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完善,明确地质勘察单位的管理职责,落实行业准入原则,加强对地质勘察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并且建立起统一的地质勘察统计制度,为矿产地质勘察工作提供有效依据。相关部门要发挥好指导作用,为地质勘察行业提供帮助和建议,并且建立地质勘察行业协会,使其起到监督和调整的作用。还要做好对地质勘察经济发展的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矿产行业秩序的稳定性和治理结果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探矿权年检制度,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查处,一旦发展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侵犯矿业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
2、建立和完善地质勘察投入运营机制
矿产管理者要重视地质勘察中的运营失衡问题,并且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特征出发,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地质勘查投入运行机制,实现开采工作与勘察工作的平衡,推动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建立和完善地质勘查工作利益机制,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地质勘察企业从事矿业开发和地质找矿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商业性地质勘察的主体性作用。
3、培养专业的地质技术人员
要想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矿产企业可以定期对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能够有效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行政结果公开制度,增加地理环境管理的透明度,确保管理的公正性。建立责任监督制度,明确地质技术人员的职责,对地质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展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优化地质找矿方式
第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特征,选择合理的找矿方法,并且对矿体和矿石的特点进行分析,利用电阻率中梯方法,对矿化蚀变带进行圈定,从而提高地质矿产勘察的质量。第二,要对金属矿山共伴生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好可利用性研究工作,合理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矿山的新矿种进行评价和预测,使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矿山接续资源问题得到解决。第三,要采用先进的矿产地质勘察技术,合理利用地球物理和化学技术、地质技术、钻探技术等,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地质找矿的新突破。
5、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市场
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同时继续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出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有偿出让原则上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支持属地化地质勘查单位参与竞争。加强政策支持和信息引导,完善市场规则,建设各省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勘查开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和规范地质勘查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矿业权、矿产储量评估机制,健全矿业权评估师、矿产储量评估师制度,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准入资格制度。
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运转的同时,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上升,因此应该不断的改进技术来提高矿产的勘察量。使用不同的找矿原理可以提高地质勘察效率,对我们的生活、经济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地质矿产勘察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应在实际矿产勘察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维,车路宽.论地质矿产勘察找矿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3.
篇10
关键词:矿业权;评估;方法
一、矿业权评估的概念与理论
1.1矿业权及其评估的概念
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其被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是指取得合法勘查许可证后在其规定的领域内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采矿权是指合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后,在其规定的范畴内进行矿产业的开展以及能够拥有所开采到的矿产品的权力。矿业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权益性资产,而矿业权评估是指针对此特殊资产进行特定时间上的价格估算,它是由专业人士依照特定的目的和用途、结合实际状况以及根据一定的流程和方法对矿业权进行价值评估和估算。
1.2矿业权评估的有关理论
1.2.1矿产资源实物性资产价值评估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之后,就会成为供社会所用的矿产储量,其也就被赋予了劳动价值,此劳动价值是指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而非我们所想的类似商品那样的价值。从广义上讲,矿产资源价值是指由于矿产资源的稀少而具有的特殊价值以及大自然赋予其本身的价值,还包括人们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从狭义上讲,矿产资源价值是指勘查时所付出的劳动力的价值。因此说,矿产资源实物性资产价值不仅包括勘查所付出的价值,还包括自然赋予的效用价值。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当中,有关管理人员和开采人员要注意资源质量的优劣之分,要尽量避免劣质资源的开采,要多开采一些优质的资源。这是因为,劣质资源的开采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还可能因为资源质量太过劣等,导致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够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导致企业得到的利润过少,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有合理开采利用优质的矿产资源,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才能大大增加开采的意义、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由于优劣资源导致的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被称为极差超额利润,并逐渐演变为极差矿山地租。1.2.2地勘成果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地勘成果属于无形资产,既包括知识产权又包括矿产发现权,具有很大的意义,如若它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会使企业等量的投资得到更多的增值利益,而且,其复杂程度越高具有的市场操纵能力就越强。地勘成果的生产方式有点特殊,它是个别而非批量,使得地勘成果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它不仅蕴含着其生产者,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制造能力以及复杂的脑力给地勘成果带来的价值,还蕴含着生产过程中有关资源、资料以及劳动力等的消耗所带来的价值。因此,企业要是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地勘成果无形资产进行价格上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好有关的人力资源和劳动资源,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评估人员的创新能力及其专业评估水平;最重要的是,这样能够充分展现出地勘成果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
二、矿业权评估方法
现阶段,我国有关矿业权评估的方法大致被分为三种,分别是收益法、成本法以及市场法:
2.1收益法。收益法是指专业的评估人员通过对评估对象在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进行估算,从而来确定对于资产进行价格评估的各种评估方法的统称。尚未进行评估的矿业权能够取得的经济收益的能力对矿业权的价值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尚未进行评估的矿业权能够取得经济收益的能力越强,矿业权评估出来的价值也自然而然地更高了。因此,在进行矿业权评估的过程中,评估人员应该对这种方法的理论及模型进行深刻地理解,然后在实际评估工作中,符合收益法条件的矿业权可以运用这方法进行评估,在确保能够在评估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可使评估效率也能够大大提高。此方法认为理性的买者不会以比资产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更高的价值来进行投资。
2.2成本法。假定资产方面所耗用的成本或费用属于社会成本,那么,根据费用资本化及价值化的原则,资产评估出来的价值与该资产所耗用的成本的总和或者是重置成本的总和,这就是成本法。它是针对探矿权的勘查所耗费的成本进行一定系统全面地调整后,以此来评估出探矿权的价值,这样评估出来的结果才更加的精准,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和可靠度。此方法是以斯密的价值理论以及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觉得供给成本直接影响价值,觉得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是卖方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2.3市场法。市场法是将矿产业市场上最近发生的同矿业权资产相同或等同的事项与将要接受评估的矿业权资产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地域条件、生产条件、交易条件以及自然条件上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依照市场上的矿业权资产的平均价格,对待评估矿业权进行估价上的调整,以此来最终确定此矿业权的评估价值,也被称为市场比较法。此方法是目前矿业权评估方法中操作最简单成效最高的方法,得到的评估价值具有极大程度上的公平性,可以真正展现出矿业市场的实时状况,也更加真实地揭示了矿业权市场的实时价格。但由于进行比较的矿业权市场价格不易寻找,导致此方法在现阶段不能够得到普遍的使用。这种方法评估出来的结果更加贴合矿山实际,虽然目前还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但评估人员可以针对此项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促使其能够在将来得到广泛专业人士的信赖与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业权市场作为目前大势所趋的矿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和改善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全面精准的矿业权评估具有着相当大的意义。矿产业评估可以真正展现出矿业市场的实时状况,也能够真实地揭示出矿业权市场的实时价格。因此,就矿业权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要对有关的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落实和贯彻,使得我国的矿产业评估系统具有一定的质量,以此推进我国矿业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蕾.基于价值补偿理论的我国矿业权交易市场发展分析[J].商业时代,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