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会会议纪要范文

时间:2023-04-09 17:2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协调会会议纪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协调会会议纪要

篇1

一、会议要求,要加大对协调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检查和督办。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决定事项的办理情况要及时向协调指挥部汇报,

范文

《协调会会议纪要》每次协调会议将对上次会议决定事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原因,执行不力的给与批评通报。

二、会议认为,高栏港高速公路工程进度必须按计划推进,拆迁等工程要以此为前提加快进度。

三、会议要求,各参建单位要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精神,不能违反相关规定,严把工程质量关。

四、会议认为,在高压线迁移问题上,由于高栏港高速公路高压线迁移补偿金额产生较大变化,原搬迁协议需重新签订,因此,会议要求:

(一)市发改局已经核定高压线搬迁概算,珠海交通集团应与市供电局尽快签订新的协议,并根据工期安排,在合同中明确高压线迁移计划及时间,做到高压线迁移与高栏港高速公路施工同步进行。

(二)由于供水管线与高压线走廊均有各自的行业规范要求,指挥部将于近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三)市供电局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尽快简化程序、加快推进速度。

五、会议对于补征地问题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对于需要补征用地的范围,珠海交通集团要认真核实,尽快将补征用地的详细资料上报市国土局。

(二)对于村民有争议而引起阻工的问题,要依靠区、镇、村各级政府,珠海交通集团要多与村民沟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应充分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说清理由,做好解释工作;对于严重阻工的,要向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反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依法处理。

六、加强安全生产。会议要求,各单位要在当地安监部门配合下,认真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一旦出现事故将进行倒查,尽量减少伤亡事故。

篇2

原告:某小区开发商

被告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

案由:小区内车库车位产权不清,开发商与业委会发生产权之争。

开庭时间:2007年5月10日

审判结果:择日宣判

今年4月中旬,某小区业委会及其聘请的“管家”某物业公司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双双被开发商告上法庭,他们的“罪名”是“侵权”。

去年12月,在没有通知业委会的情况下,开发商进入小区张贴公告,出售、出租许多业主正在使用的地下车库。开发商的这一行为立即遭到小区业委会阻拦。并且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张贴公告,再三提醒业主“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不要将停车费用交给他人,更不要购买产权不明的车位。”

一时间,早已习惯按时向物业公司缴纳停车费的业主非常困惑:为什么要向开发商缴纳费用?一个车位,竟然出现开发商和业委会(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代收停车费)两个卖家,这样的混乱场面让业主陷入了云里雾里。一段时间后,有人为避免麻烦,把地下车库使用费交给开发商,但更多人坚持只认业委会,继续把钱交给业委会。开发商出租出售地下车库车位的计划被迫搁置。

于是,开发商将业委会及其聘请的物业公司告上法庭。原告认为,由于两个被告多次张贴公告,致使许多业主对购买原告正在销售或租赁的地下车位心存疑惑,导致销售和租赁业绩很差,原告希望被告能尽快消除这种影响,同时,原告声称,该小区3万多平方米地下车库车位所有权归原告所有.如何处置与两个被告无关。

收到传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并不感到惊讶,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开发商在小区开发过程中,没有将车库车位的产权分割清晰,才导致小区地下车库车位权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对此,早在2005年6月,由小区业委会、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共同召开了一次会议,当天的“会议纪要”记录中有这样的约定:车库车位产权争议搁置,由业委会统一管理,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对小区所有车库车位代收代缴停车费;即使在产权明晰之后,本小区的一切管理事务也必须按程序由业委会授权物业公司进行,不允许出现第三方擅自介入的情况。

由于受到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阻拦,开发商迅速想出对策,在小区不断打电话、上门向业主推销地下车库车位,并在车位上安装地锁。部分已付该车位租赁费给物业公司的业主因此无法停车。

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得知情况后,继续张贴公告,提醒业主不要向开发商缴纳车库车费使用费,并多次找开发商交涉,但均无结果。之前,小区停车一向井然有序,业主的车位费一直交给物业公司。今年2月10日入驻的物业公司证实,公司被业委会聘用后就一直延续着2005年“会议纪要”的约定和做法。

矛盾在小区愈演愈烈,造成地下车库车位管理混乱。正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寻求对策之际,不意开发商将他们推上了公堂。

5月10日,在法庭上,自认为被扰乱了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坚持自己是在合法经营的开发商,大家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由于案情复杂,法庭表示将择日宣判结果。

主要法律关系

开发商:原告,主张自己享有小区车库车位的产权。

业委会及物业公司:被告,坚持与开发商之间的“会议纪要”,认为小区车库车位权属不清,具有对车库车位的管理权,开发商无权过问。

业主:已缴纳停车费,由于车库车位产权不明,自身权益可能受侵害。

矛盾焦点:矛盾焦点是车库所有权归属问题,也可以说是车库是否属于房屋共有建筑面积。

律师说案

开发商被告“侵权”不妥

开发商告二被告“侵权”不妥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如果车位属于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则车库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业委会行使管理权是有法律依据的,不存在违法行为,侵权行为无法认定。如果说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没有把地下车库列入房屋共有建筑面积,没有向业主分摊建筑面积,地下车库产权应是归开发商。因此,开发商欲主张自己的权利正确,就必须向法庭举证,证明地下车库没有列入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对这事实,开发商光凭当初的房屋测量报告很难向业主说清楚。

第二,2005年6月,由业委会召集开发商,物业公司三方召开的协调会,其最大成果就是达成了一个先由业委会统一管理,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对小区所有车库车位代收代缴停车费的会议纪要,这也足以证明,业主委是与开发商对地下车库有过事实协议,是取得了开发商的同意后进行的管理,而物业公司也是通过与业委会的委托合同进行的日常管理,双方并不存在违法行为,主观上也没有过错,很难认定是一种侵权行为,从这个角度看,业委会及物业公司也不构成侵权。

车库车位产权如何确定

原告开发商声称,该小区3万多平方米地下车库车位所有权归原告所有,如何处置与两个被告无关。

但是该小区在2005年6月,曾由业主委召集开发商,物业公司三方开过一次协调会,对地下车库车位的权属问题是搁置另议,形成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按照《物权法》第33条规定:对权属不清的,应该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确权,待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后,对有争议的地下车库或车位做出所有权归属判决。

按照《物权法》第74条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除了相反的证据以外,归土地使用权人所有,据此可以推定车库车位产权归开发商所有。

其次,也靠看车库车位是什么时候建的,如果是业主购买物业之前建成的,按照上述原则,产权还是归开发商。如果是业主购买物业以后建的,可以推定为车库产权归全体业主。

第三,如果开发商对在建筑区划内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通过出售、附赠或出租等方式转让给业主,这些地下车位就不属于开发商了,产权则归业主所有。

《物权法》实施之前,按照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地下室是列入房屋共有建筑面积部分,由业主分摊了公摊面积,交付了费用,是共有共同部分,其所有权是全体业主。只有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才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业主没有分摊公摊面积,没有付钱,其所有权才属于开发商。

因此,这些地下车位所有权争议的关键点是小区地下室是否列入了公用建筑面积,这需要看业主与开发商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房屋测量报告书中,对此是否有明确规定。显然,正是因为小区车库车位产权不清,才发生了开发商诉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侵权的案件。

业主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本案看,开发商与业委会关于车库车位之争,已经触及到了小区每个业主的自身利益。

随着开发商委托的经纪公司在小区不断打电话、上门向业主推销等活动频繁地出现,打破了整个小区的宁静,影响了业主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给业主带来一笔车位费付两家的局面,或者面临因没有找到适合的债权主体,被真正的债权主体的风险。如果业主要扭转这种局面,业主委就应主动站出来,代表全体业主向法院,请求对这些地下车库确权,弄清楚地下室是不是公用建筑面积。

开发商与业委会车库车位之争,可以说是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造成的,也可以说是开发商与业主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约定不明,疏漏造成的,不管什么原因,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遗憾。这些问题,即将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对车位车库的立法宗旨,增加了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把关,预防纠纷,让消费者购买放心房。

篇3

变味的行业协会

我国行业协会依照其产生途径可以粗略地分为“官办行业协会”、“民办行业协会”和介于其间的“半官半民行业协会”三类。

“官办行业协会”是应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从行业主管部门剥离,在政府体制内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相对于其他行业协会在数量和影响力上都占优势。“民办行业协会”或“半官半民行业协会”虽然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主要也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由同一行业企业自发或受引导组成的,但出于企业逐利的天然属利,在法律没有强力规制的情况下,在行业垄断的问题上也无例外。

除了本身存在先天不足外,法律对行业协会的规范也严重不足。我国现行法律对行业协会的相关规范分散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没有对限制竞争行为的界定和规定,也没有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明确责任规定。2008年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虽然在第十六条明确禁止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并且,第四十六条针对行业协会特别规定,行业协会违反反垄断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五十万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撤销登记。但相对行业协会和会员企业从达成和实施垄断协议可获取的利益而言,无法起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由此,脱胎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身世,行业协会规范的缺失,《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对行业协会从事垄断行为处罚的畸轻,共同成就了变味的行业自律,使行业协会成为企业垄断的推手。

“高级”的垄断协议

比起普通经营者之间自行达成的垄断协议,行业协会达成的垄断协议更为隐蔽且更难以查处。

行业协会的垄断协议多以协会章程、决议、协调会议纪要等貌似正常履行职责的面貌出现,与行业协会合法履行职能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在老凤祥、豫园商城涉及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反垄断调查中,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黄金、铂金饰品价格自律实施细则》表面上是为维护上海黄金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制止部分会员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似乎是在履行行业协会维护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和协调会员企业经营行为的职责。在黄金市场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制定该细则的违法性不太能够显现出来。而当金价跌至320元/克的情况下,人们才发现上海的黄金价格在行业协会的干预下畸高于北京、广州等相当的城市,垄断协议的特征才展露在市场和反垄断执法机构面前。

比起普通经营者之间自行达成的垄断协议,行业协会达成的垄断协议更具有稳固性和强制性。在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反垄断调查中,行业协会制定的价格自律实施细则已有好多年,会员企业似乎已习惯执行该细则。上海黄金、铂金的定价机制实际上一直以来都在受行业协会控制。如果不是这次黄金价格大退潮,这个细则可能还要一直约束会员企业很长时间,上海的黄金、铂金市场也可能回复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市场中来。

行业协会以其严密的组织性、巨大的影响力、不易为外界察觉的隐蔽性和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执行力,一旦组织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就会受制于该垄断协议,对消费者、其他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对相关行业在其他市场的竞争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都具有无法估量的危害。

套上法律的笼子

在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和实施垄断协议的案例中,行业协会达成和实施垄断协议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行业协会受相关政府部门的意志主导,为维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而出台划分市场、地域、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等的垄断协议;另一部分是行业协会受到协会内的大企业、强势会员企业的推动甚至支配,为实现协会会员垄断市场的目的而出台的垄断协议。

对于前者,实际上是行政机关通过行业协会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行为。但《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处罚规定过于原则,且依赖于实施垄断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执法效果不佳。因此在法律上,有必要明确对行政机关及直接责任人的处罚规定,并授权反垄断执法机关直接处罚的权力,以避免使反垄断执法鞭长莫及。

对于后者,在认定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同时,也要同时认定支配、推动、积极参与该行为的协会会员企业,构成、达成和实施垄断协议的反垄断违法行为。如果只处罚行业协会,不处罚背后的企业,行业协会就可能成为企业实施垄断行为的挡箭牌。

在行业协会的管理上,也有必要强化对行业协会履职行为的管理,将行业协会的行为锁在法律的笼子中。在法律上,对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禁止行为负有责任的行业协会人员,应课以行政、甚至刑事处罚。其行为如果造成行业协会或会员企业损失的,行业协会负有责任的人员和支配、推动、积极参与的协会会员企业应负责赔偿。唯有此,才能让行业协会及从业人员不愿、不能、不敢超越法律的底线,借行业协会维护市场竞争的名义行达成和实施垄断协议之实。

不能逾越合法底线

为避免触及法律底限,行业协会和协会会员要将其行为控制在不超越合法底线的范围内。

行业协会是协会会员的自律性组织,有约束会员经营行为的职责,也有保护协会会员合法权益的义务。如果发现协会会员有不正当竞争或其他违法的经营行为,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制止应是行业协会职责的应有之意。

篇4

一、项目投标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目前建筑行业投标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主要存在于发包方的财务和资信风险、低利润投标风险和风包风险等,企业应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来防范:

(一)对发包方的资质情况进行调查 发包方的资信和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拟承接项目的整体财务风险,理性选择低风险的发包方,成为建设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最重要一环。企业基本情况可以深入建设主管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同行业进行详细地了解。如果遇到不是必须进行招投标的项目更需要做好项目合法性及前期手续办理情况调查,注重对发包方项目的资金来源及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同时注重拟投标项目的法规风险,如土地使用权人和发包方是否一致。

(二)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 建筑相关企业在取得招标的文件后,应及时全方位分析投标人详细状况,尤其是要仔细地审查图纸和认真的核算工程量。同时,还需研究合同的文本。相关企业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要从企业的自身实力和所投资项目的盈亏中来考虑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能力,来决策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方式来投标。特别是在开始的阶段,更需要重点思考本企业可能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主要考虑的是本企业设备的生产率和劳动力,施工机械及设备不足时的市场租赁价格、施工现场的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

(三)合同管理严格把关 在执行工程施工和规范合同签订时,一定要明确合同签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且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首先,在对中标的相关工程项目签订合同时要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不得违背相关法律。对于合同中的内容,要认真、详细地了解,作出理性的判断,如涉及到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和验工计价的时间、方式、合同中必须填写清楚且强调关于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切勿含糊其辞,尽可能地防止和消除有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纠纷。其次,建筑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人员必须要全面地了解合同的法律法规。最后,还应着重了解施工合同中极有可能出现的附加协议,尤其是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的缴纳及大型主要材料的支付。

(四)认真选择分包商 分包商的资信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总进程和总质量,但是分包商的资质往往低于总承包商,或属于特定建筑领域建筑业企业,由此使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大,增加了总承包商的风险。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控制:首先,主要从评审分包队伍进行把关,建立分包商选择标准。其次,在明确分包单位时,要以总包合同中所约定的条款为前提。同时,向分包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预收质保金。还要求相关分包企业必须预先垫付施工款。业主单位的质保金、工程款的返还和分包工程款的支付必须同步进行,才能及时解决转移财务风险和缓解资金压力。

二、项目施工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施工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施工进度、质量和其他要求与发包方的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施工材料的成本管理、项目资金的来源与占用等。建筑业企业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融入管理过程本身,有助于控制施工阶段的风险,规范施工阶段的制定,完善施工内部控制制定。

(一)完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阶段期,首要是制定经济合理和先进的施工组织方案计划,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缩短工期的目的。建筑类相关企业主要降低成本的途径有:优化选择施工方案,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以遵守合同工期为首要原则。且要结合考虑施工项目的施工规划、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但是,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则有助于企业克服设计方案的不足,改进设计方案。同时,财务部门的评审参与,将推进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预算、成本管理和负债风险控制。

(二)建立立项项目垫资与融资制度 建筑企业向银行借款,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要优化资本结构,最重要的是对于企业的偿债财务指标有效动态地监控,如:监控资产速动率、负债率、流动率等。只有设定了最佳的负债结构,才能理性地确定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借入资产与自由资金的比例关系。此外,相关建筑企业可在每年年初根据施工生产需求和新上项目来规划和制定资金预算方案,用来指导和调节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在制定资金预算中,既要坚持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原则,又要坚持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原则,编制的相关预算要能做到既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生产方面的需要又能确保机关管理层的正常经营开支,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三)强化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强化成本管理,对主要材料实行预算管理,制定严格的主要材料用料制度,按施工计划用多少领多少,确保损耗量尽量降低,节约成本;辅助材料用量实行包干制度,超支罚款,节约奖励,提高施工人员节约辅料的积极性和节约意识;对于大型设备要合理安排进场时间,减少设备在现场的闲置时间,尽量保证设备满负荷工作提高设备效率,提高不同场地的大型设备调济使用水平。

(四)完善项目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对施工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如仅限于查错纠弊,已经不能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需从财务风险控制的全流程角度,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内部审计,重点在于绩效审计。综合财务、合规性和绩效审计,企业可将施工方项目的内部审计总体目标拟定为:施工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成本控制、物资设备管理及合同的执行状况等现场管理进行控制的有效性、完整性、及时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内部审核分析,且出具了内部控制评审意见;同时,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要进行审计,需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测评和利润测算,出具项目中期风险报告。

三、竣工结算阶段财务风险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完毕,通过竣工验收后要及时报送竣工结算报告。建筑业的结算书是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以及合同条件和施工过程的各种实际情况和价格调整条款的规定计算,并附各种原始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原件备查。作为建筑业企业,及时报送结算,防止过期后一些原始证据的时效性过期得不到审计方的认可至关重要。在结算阶段,应注重如下原始证据的积累:

(一)签证工作要做好,适时巩固工作成果 一旦项目完成后,需要迅速地将工作成果固定。当然要选择好的发包方式就是让其代表或发包人必须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在工程签证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签证必须与约定程序和法定程序相符,只有如此,签证工作方能正常进行。二是要有合法的具有签证权的人签字,签字完毕后要仔细审查签证人的资格。在签字时有必要审查其授权期限和授权范围及签证人资格。三是签证的内容要详实不弄虚作假,否则无效。如明确签证洽商工程的增减量、劳务费用及建材数量,明确签证事项、依据图纸、完成时间、部位、完成的工作量等方面来规范管理有助于保护承包方的权利。

(二)认真收集与保存好书面资料 施工过程的资料都是原始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会议纪要、往来函件、施工技术资料、工程验收资料等第一手资料,如工程师暂停施工指令单,工程变更签证单,政府材料,人工费,机械费等价格调整文件,施工协调会会议纪要等。这些资料是竣工结算和发生纠纷后法庭取证的直接证据,妥善地保管有助于未来保障建筑业企业自身的权益。

(三)变更协议应及时备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价款的依据。”此规定明确不合法合同(黑合同)将不再受法律保护。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协商需要一致变更合同的状况时有发生。只有及时地将变更协议备案,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