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解

篇1

关 键 词:入学教育 专业认知 学科特殊性 设计习惯

高校的入学教育是针对高校入学新生展开的一系列学前教育活动,也可以说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所接触到的第一门综合课程。入学教育进行得好坏,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状态,以及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等,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然而,艺术设计教育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针对一般而普遍的大学入学教育能够与之相适应吗?

一般,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关于学校的发展与展望、学校各部职能、规章制度、学生管理、学生社团、大学教育的特点等方面的介绍,还有就是品行教育、军训与国防教育等活动。所涉及的是学校管理制度、政治思想教育、大学生的心理与角色转换等共性问题。我们知道,艺术设计专业无论是从学科教育本身还是从教育对象上来看,都存在着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特征、特点与个性。艺术设计教育综合性极强,学科研究具有边缘性特点,同时具有专业学科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它要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某种技能、知识的传授,而必须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与启发,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的艺术设计人才。另外,艺术设计教育对象也有其特征与特点。本来,学科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决定了学生在专业素质条件方面是相对苛刻的,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增招或扩招,使得专业里的学生人数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同时,生源质量因此而出现了下降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进入艺术专业里的学生入学动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高考升学压力和“艺考热”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是因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担心考不上普通大学,才被动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其目的只是为了有大学可上,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学生一般都只是经历了短暂的“速成培训”或“考前辅导”,再突击拔高然后进入大学学习的,艺术素质基础参差不齐。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尤其是在入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对专业认知模糊,不清楚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关系,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倦怠并且浮躁。

2.知识面狭窄,学习过程中过于偏向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基础的训练与理论的学习,不注意创新意识和设计观念的培养。

3.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规划,对专业教学缺少必要的了解与心理准备,除上课之外平时对设计漠不关心,不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这些问题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存在较多,导致其在行为、思维与观念上与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形成了很大隔膜,并严重地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健康地发展。因此,及时展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目标感教育,督促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示其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认知

在一次专业学术讲座上,在座的基本上都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低年级的也有高年级的。开始主讲教师想以一个“设计是什么”的问题来导入专题内容,但很意外,一连提问了十几个学生,基本上没有学生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回答。一般想来,这一问题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是耳熟能详的概念,然而,令人惊诧的是,不只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此较为含糊,高年级的一些学生也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多学生实际上是在对专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和了解的前提与状态下就开始匆忙接受教育的,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注意。对于“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学科里的学生学好专业与素质培养的基本知识和前提。学生要了解专业属性,确定目标,找到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乃至将来发挥好专业特长都必须基于对此概念的理解。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是从认识设计、了解专业开始的。

我们知道,在艺术设计课程设置里,有多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都会讲到或提到“设计是什么”的问题,看似一切将会迎刃而解,那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对此概念与所学专业在认识与理解上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学校把精力过分地集中在了具体的教学、教研上,而忽视了实施教育的顺序性和规划性,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极为尴尬。实践证明,对于这一概念的诉求,如果一味寄托于后续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那将是亡羊补牢。当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势必造成学生对众多概念知识接受的麻木,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另外,对于“设计是什么”和学科专业属性的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些都会给学生在认识与理解上造成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已经失去了精神动力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是不会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去做“多余的事”的。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认知与养成良好设计习惯的提示

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是指,艺术设计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点与学科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它要求学科专业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审美能力的提升,更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启发引导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最终目标的,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是学生学好专业和形成专业能力的素质基础与前提,同时,这种习惯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当中,是做好设计工作的保障。

转贴于

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表现为,它已经不完全是简单的“设计教学”的问题,因为“设计”必然会涉及到艺术、技术、美学、人文、社会、经济、政治等学科,即设计的过程是多学科整合的过程,它包括艺术创作、经济运作、集体合作、生产制作、技术理念等的发挥,与社会经济联系得极为密切。另外,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教学的知识具有观念性、多元性、前沿性、前瞻性等特点,要求时刻注意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将会给人们带来在观念和生活理念上的变化。这样,使得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学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随之复杂化、边缘化等。具体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教学被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而理论教学又被分成专业理论、半专业理论教学和理论选修等;实践教学也分成技能训练、理论实践教学、参观实习课、选修课等。另外,艺术设计教学在教学模式、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方式。并且,现代设计教育不同于“师带徒”的个体传承关系,而在于利用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精神背景,整体、全面、动态地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与设计能力。(转第113页)(接第121页)良好的学习与设计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设计观念的建立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设计创造源于对创造性思维的领悟与感受,在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训练中,学生还要养成创新的习惯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注意从小事做起,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设计水平。

专业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使学生在多个方面的知识与专业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正如哲学家、美学家乔治·卢卡齐所说:“艺术教育的核心之点是人,是在同世界打交道时塑造自我的人。” 当今,艺术设计教育随社会、经济、技术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发展,对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教学在内容与模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来与之相对应。然而,如前面所述,进入专业里的学生在对于所学专业的认知、文化视野和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存有较多的问题。真正热爱艺术和专业学习的学生并非多数,一些学生却丧失了对艺术理想的憧憬和必不可少的热情和根本的精神动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较为被动、单一和盲目,这些都将严重制约设计教育与教学良性健康地发展。实际上学习艺术设计的方法、方式的自由度比较大,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上课也不再占用学生所有的时间,学生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更多“自由”背后是更高的要求,学生应以自学方式为主,学会主动去发现、探索问题,从过去“应试”的需要,转向“我需要学”的观念和态度上来,注意拓展宽泛的知识面与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然而,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基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上注入素质培养的观念,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入学教育中应当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和教学特点,帮助其转变观念,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习的目的感与竞争意识。提示其注意自觉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以适应将来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语

大学入学教育作为入学新生的第一门综合课程,有先入为主的教育效果。艺术设计教育有其特殊性,对学科专业里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与个性,应当加以充分的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入学教育必须满足专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其个性化势在必行。即在“一般”的入学教育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系统认识、了解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充分利用好这一“教育”平台,抓住学生入学时对学科与专业学习还处于最为好奇与期待的时期,及时地引导其调整心态,明确与专业的关系,有目的、有计划、积极热情地去面对即将开始的学习。艺术设计教育是从认知设计开始的,对与此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如何学好专业乃至将来用好专业的根本。学科专业的特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必须让学生有所预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及时地设计出真正能够适合于学科专业学习的方法与规划。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最早的时间注意到养成良好设计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使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入学教育更具成效性。

参考文献

[1]毛小桥主编.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王敏,申晓红.两方世界·两方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1月.

[3]薛燕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如何适应专业初学阶段.艺术教育.2008年第1期.

篇2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全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或者开设艺术设计的综合大学中来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中都要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创作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并达到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当然,艺术设计专业想要培养出的人才还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否则,就算是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可以说,所谓的艺术设计,重点还是在设计上,而不是所谓的将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书呆子”,相信企业也不需要这样的员工。因此,尽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不被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方面,仍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美术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美术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美术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师生观念、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师生观念上来说,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应把美术基础训练当作跨入大学的敲门砖,而是将其作为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增强艺术语言感染力的重要积淀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影响深远,具象、再现以及完整呈现似乎成了一层不变的标准。但在今天看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如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写线描表现能力的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进行空间界面和空间中各种物体之间的视觉关系表达能力的教学,综合应用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作。

3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生作用及影响

3.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可以说,美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让学生长期在美术基础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就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会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喜爱美术这一类艺术门类,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术基础,对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加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当然我们也足够相信,学生们能够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赶超一些在他们前面的人,使得他们自身得以提升,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美术基础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从事美术道路上的垫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篇3

一、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特色

对于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与电脑艺术专业的对比对其中重要的专业特色进行认识和了解。

(1)专业的特色比较。电脑艺术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从事广告策划、影视制作及商品展示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对艺术设计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进行培养,通过课堂讲解对学生进行培养最终可成为平面设计师;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从事游戏制作、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动漫制作方面的工作,主要对影视动漫领域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通过软件的实际运用和操作,促使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最终可成为编剧、游戏设计师、特效师等。

(2)实践环节及教学学时分配的对比。电脑设计专业具备平面设计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通常有800个学时数;而动漫设计专业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专业知识实习、二维动画实训、三维动画实训等内容,通常有1550个学时数。此外,电脑艺术专业更为注重的是对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的讲解,而实践环节在教学学时分配中的比例则相对较少。但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恰恰相反,更为注重的是实践环节的实施,而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在教学学时分配中的比例则相对较少。

作为动漫艺术专业,对动画技术的应用非常注重,在教学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是实践环节,教学手段为专业技能的实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三维动画制作、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动画造型设计、二维动画制作的能力,其与电脑艺术专业的结合能够对人才的培养进行补充,在多媒体实践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促使学生专业兴趣的激发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薄弱,但以一个动漫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们的形象思维特点较为突出,在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为此,可以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运用,通过下列方法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①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优秀动漫作品及案例素材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视觉吸引力、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作品及案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新鲜感和兴趣同时激发起他们的实践欲望。②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一定难度的作业进行设计,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组织,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③引领学生对艺术展览进行参观,对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进行培养。④指导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参加,使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得以增强,进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例如,在Flas制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F1ash二维动画进行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F1ash在影视广告、网页动画、媒体宣传中的应用。而在作业的安排过程中,可将提炼出的知识点融入到阶段性的学习任务中,通过学生的不断理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动漫制作的基本技巧及方法;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利用,通过动漫作品的观赏和探索促使学生创作性思维的拓展,进而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应用能力。

三、依据项目教学的方法促使教学内容的实践和操作

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可以通过项目式的技能实践促使学生对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由此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培养和训练。①对学习目标及项目任务进行确定,可为某企业进行公益、产品广告的制作等。②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完成教学任务。如广告剧本的编写、角色造型的设计、动画的设计;通过相关素材的收集整理,对相应的动画软件进行应用。③对任务实例进行精心设计,对实例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可对动画制作软件的运用进行掌握,能够实现对问题解决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操控,促使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④教师组织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制定,通过每一个学生特长的有效发挥,在学生合作的前提下,促使对任务的有效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对学生的技能技巧进行训练和培养,同时做好对应用技术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篇4

1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现状

1.1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在艺术类院校、艺术传媒院校、工艺设计院校、高职艺术专业院校均有开设,而在该专业的教学课程中,表现技法课程的安排必不可少,可见开设表现技法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国部分开设艺术设计专业院校的统计见表1。

1.2表现技法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表现技法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手绘造型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设计内容和主题。从教学目的、内容、要求等方面分析其课程要求(见表2)。

1.3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

1.3.1学生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能力薄弱表现技法课程最终要求能够表现立体效果图,因此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要求比较高,而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多数艺术基础能力薄弱。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绘画训练和学习,并充分利用课上和课后的时间,加大作业量,督促学生进行基础绘画课程的训练。

1.3.2学生对表现技法课程的实用性不理解由于表现技法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并且表现技法课程的手绘效果图大多与实际设计项目相互联系。因此,对基础绘画能力薄弱、对实际设计项目不理解的学生,无法准确表达设计内容,进而无法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厌烦情绪。

2解决表现技法课程人才培养问题的途径

2.1加强基础绘画课程训练

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训练,可以解决很多相关问题,如表现技法、设计手法、色彩搭配和应用、创作思维的开拓等,因此,不应该忽视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美术基础课程训练固然比较枯燥,但可以采用相对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临摹大师的作品、观摩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览和艺术设计展览、参加相关艺术设计比赛等。以下所示内容为对应美术基础教学方法等的改进(见表3)。

2.2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2.2.1引入项目的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表现技法的实用价值,如果有真实的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项目的整个设计流程,或者了解流程,可以让学生进行前期效果图的绘制,并进行反复筛选,最终挑选出客户满意的效果图;即使没有真实的项目,也可以通过启用假想项目、参加相关设计效果图比赛等形式。总之,相对真实的项目导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多方面受益。

2.2.2手绘效果图内容应紧密贴合专业需求针对不同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分为多种,如环境设计表现技法、服装设计表现技法、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平面表现技法、动漫造型表现技法等,紧密贴合专业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避免学生盲目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

2.2.3多种表现材料的综合应用手绘表现技法的绘画材料较多,水粉、水彩、彩色铅笔、油画棒、色粉笔、综合材料等,都可以成为表现技法的工具材料,锻炼学生对各种工具材料的应用,并加强综合应用,使表现效果呈现出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工具材料与专业联系紧密,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到专业学习的状态中,加强对专业的了解。

2.2.4深入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况下,深入企业对应岗位进行观摩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表现技法课程的意义,并且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也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能够让学生进行短期岗位实习,将会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篇5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

    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 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 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篇6

(一)当代艺术设计与设计师的素质

创意的能力是指具有敏锐地把握当下流行的元素,并将各种信息加以艺术综合和创造的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其不同于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之处就在于创意性。创意性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个人观念,其次是在艺术设计产品中彰显出设计者独特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飞利浦(中国香港)设计公司创意总监肖恩•休斯曾说过,其设计哲学就是,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消费者、商业本身和工业科技这三大市场支柱,就不能生产出有意义的新产品。而对着三大支柱的综合考虑,如果不能增强产品结构的创新性,就会阻碍它的创新性。为了设计出有意义而又实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并应对这些分散因素所带来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即对设计者所面对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产品结构的作品。因此当代杰出艺术设计师,仅仅具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具有谙熟当代艺术设计语境的素质以及综合创造的能力。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互融、交互的时代。艺术如此,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正如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走向融合的艺术,其反映和建设在现实中的融合的文化。融合思想的应用具有独特和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技术智力的进化、消灭正统思想、挑战代表性、打破教条、直面唯物主义、要求参与、杂交身份、舒缓社会交往并重新排列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杰出的当代艺术设计师应适应当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综合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加以重组,进而进一步创意,是为综合创意的能力,这就是当代艺术设计师所具有的素质。如何应对培养和提高未来艺术设计师素质的挑战,是每个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围绕着当代艺术设计特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着眼于培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或可以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产生设计大师的必由之路。

(二)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设不同课程,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信息的平台。就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它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艺术形式、观念、艺术思潮、社会、美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是艺术设计师具有的基本素养。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多种信息的组合体,这些信息包含着艺术家的观念、审美以及创作定式,同时还打上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的信息解读,尤其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强调个人性情的陶冶,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包括近期出版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欣赏的教材)也强调美术欣赏最后的共鸣,教学方法是着力于知识的把握、作品内容和意义的解读、形式和技巧及表现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传授,是一种“述”的表达模式,是一种由作品到作品的解说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充其量只是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当前这个强调艺术创新的时代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基本素养和创新的要求。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构建不同于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所谓“作”,即做、创造,即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重组信息、如何建立再创造的观念和方法。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将美术作品中所含的各种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并将自己的认识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再创造,从而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这件美术作品的全新的艺术信息,即新的形式和评价,这种新的形式与评价是能与艺术设计建构起某种关联关系。学生能通过这种关联,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和评价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停留于“述”的层面上,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而是在“作”的层面上,这种“作”的方式就是重组与再创造,即对信息的重组和再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行为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独立分析、解构的行为观念,养成重新组合艺术、观念、社会等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观点和方式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的主要要素是图像形式和媒材,这也是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要素。如果说纯艺术强调个体的主观表现,那么艺术设计更强调实用的原则。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观点是强调行为的观念,即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自我创造的观念,具体到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将重组的艺术的信息,并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来解决如何将思考合议的结果,应用到他们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解构、比较、综合艺术的信息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自由发展的思想,以及创造包含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构”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解构,即对不同作品中点、线、面、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找出其中的各种关系;其次是比较,将作品包含的艺术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艺术信息的关联性与延伸性,寻找反映这些信息的目的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构和比较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图像的形式和观念,理解艺术大师是如何综合艺术的信息。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曾研究过塞尚等大师的绘画,通过解构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对比其他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毕加索修长人物的造型受到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不仅是改变人们艺术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式,而且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毕加索几何化表现方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毕加索同样也吸收了黑人艺术的元素,他的艺术是在分析解构他人艺术信息的基础上,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进行了重组与再创造。美术欣赏教学中将各名家作品中所涵盖的信息加以比较,正如在欣赏毕加索的艺术时,可以将他与格列柯、塞尚等大师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找到艺术大师分析、综合信息的方法,为下一步进行重构艺术信息做好准备。

(二)重新建构艺术的信息,结合现代艺术观念,激发设计的灵感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

首先是引导学生解构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空间等关系,其次是联想与重组。当一幅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作为美术作品的观众需要融入其中,了解作品的建构,究其原因,延伸艺术作品的意义,从中寻找出可能激发学生设计创意的灵感,将零散的、不规整的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将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引入到艺术设计中的方法是现代艺术设计大师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西摩•切瓦斯特、冈特•兰堡还是福田繁雄,无不是将艺术信息、现代艺术观念加以综合与创造,进而成就自己的设计风格。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贵在对信息的综合与创造。现代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上都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激发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现代艺术大师波洛克通过描绘漩涡、循环、联系,以及色彩和线条的融合来模仿连接性,也为现代绘画带来了更高吸引力的网络世界中的形象。波洛克是第一个将牢牢固定在画框中的画从艺术馆的墙上摘下来的人,他开始关注的是大地艺术,为行动和交互提供场所,为全面的观察方式、想象和构筑奠定基础,并形成全新的艺术美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些数字空间中的主要继承人和受益人。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艺术设计思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现代平面设计为例,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观念、达达主义的版面编排、超现实主义对插图和版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时代已经打破了唯艺术至上的神秘光环,人人皆是艺术家,生活为艺术提供了所有的一切,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为启发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分析艺术现象、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可以清晰地显现出艺术作品与艺术设计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分析综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当代艺术观念有深层的认识,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建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应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而设置。这种创造力是能创造出新的图像形式、观念的能力,对学生在设计专业实践中起到引导作用。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在“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进过分析、综合、重组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塞尚,他之所以成为现代艺术之父,就在于他对以鲁本斯、德拉克罗瓦,以及威尼斯画派、巴洛克风格绘画,还有印象派的绘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挥其色彩的敏锐感,将分散于各派的形式、用色这些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延伸其中的艺术意义,构成了其独具个性的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日本设计师谷口广树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学习过程时说:“大学时,我选择了造型设计的研究室,而不是可以直接学习平面设计的研究室。我们学过漆艺和型染,也学书法、铜版书和网板书(绢印)等课程。当时学习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成了我拓展表现领域的杀手锏。此外也受教于当时的新锐画家有元利夫先生,通过云繝彩色习得日本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有元利夫作品的方法论,而我在感受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创意的灵感来自主客观的契合,这些契合是在艺术设计方面为有意识和有行为的人准备的。有了创意的灵感,即可为创造打下基础,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

三、结语

篇7

随着环境艺术专业在近二十年的逐渐兴起,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讨论当前我国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问题予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环境艺术;人才培养

一、环境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自身所生活的周围环境的审美需求也愈来愈高,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景观设计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艺术专业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依然属于一个新型专业,其发展还很滞后,主要体现在:

(一)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依然不多。和其他专业相比,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依然很少,目前开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全国美院和少数的工科院校,造成了人才培养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学科设置理念存在偏差。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学科设置理念上存在着偏差。众所周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不仅仅涉及到室内设计,更是已经延伸到了室外设计中去,然而当前我国不少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将环境艺术设计狭隘地理解为室内环境设计,课程设置也更多地集中在室内设计上,由此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各种艺术类院校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尽管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能力,但是缺乏基本的建筑学的知识从而使得他们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养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高要求。

二、改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必要从这些问题产生的源头等方面认真分析,从而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理论建设。学科理论建设对于专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应该说,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建设依然相当滞后,科学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业标准、行业准则以及人才职业资格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些都是困扰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向成熟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的研究力度,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结构,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一环,未来我国要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着重从市场发展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上来加强和完善课程设置,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综合性、高素质,因此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艺术类院校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格局和课程设置,开拓人才培养阵地,加强在综合性大学及建筑类大学中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以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两手都抓的课程设置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建筑学等技术类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加强以“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课内外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比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学生实训基地等措施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切实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涉及建筑学及美学两大类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分配好这两个方面的教学,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以及学生实际出发,找出两类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妥善安排建筑学和美学两类学科的教学布局,从而完善该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

(四)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在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和放松对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绝大部分来自于各个艺术类院校,缺乏建筑学方面的专业教师或者有建筑学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不足的一大原因,因此今后高校应加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聘任标准,重点是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应优先聘用拥有建筑学和美学方面双重教育背景的教师,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吸引部分相关企业该专业的专业人员到校任教、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相关企业的项目等,同时应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增强该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的学科门类,其对人才的需要愈来愈多元化和综合化,因此今后对于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应着重从市场出发,从市场上企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上来加强人才培养,努力为市场和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静.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3,01:90.

[2]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06-108.

[3]乔峰.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150.

[4]霍珺,韩荣.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分析[J].山西建筑,2010,32:184-185.

篇8

美术史类的课程教学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全国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有开设。学生在学习美术史论课程的过程中,了解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当中出现的各种艺术风格、装饰造型,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了解美术思潮的变迁理解人类文化特质的形成和演变。我们知道,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创造。而这种创新又常常来源于对世界民族文化特质的了解。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作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成为艺术设计的主要创作的工具。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也越来越依赖软件而忽视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但是学生设计作品的水平高低与否却往往并不取决于他的软件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他能否对设计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具有深刻的对生活的理解和开阔的艺术视野的,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设计出具有文化意蕴的作品。所以,在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各种艺术风格的变迁并从中汲取营养,使得灿若繁星的美术作品可以成为学生设计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例如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博的作品中就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形式,而设计史上极为著名的“红蓝椅”的设计者里特维尔德也是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绘画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就是来自古希腊雅典卫城上的巴特农神殿的主立面的轮廓,这个标志非常鲜明地表明了该组织的特性。

2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国内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都有开设美术史类的课程,但是目前这类课程所面临的情况却比较尴尬。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被认为匠意浓重的“工艺美术”被“艺术设计”这个新名词代替,这场开始自设计概念争论的变革,继而冲击了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设计学科和与其血缘最近的美术学科表现出逐渐疏离的趋势。艺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科名称发生改变,但是这种现象却表明了一种不甘受制于人,力图摆脱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的思想潮流在设计学科当中的流行。艺术设计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它迫切需要建立独立教学体系的愿望有可能会走向极端———这一切使得同属造型艺术领域的艺术设计与美术之间的距离被人为地扩大。在目前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美术对设计的影响基本被降到了最低点,即便在课程改革当中被保留的素描和色彩课也必须在前面加上“设计”二字,以显示设计专业不同于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至于美术史论类课程,目前只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设的艺术设计学纯理论方向会把美术史课程作为必修课学习,这实质上反映了美术史教学在设计专业中被边缘化的倾向。长期以来,美术史论类课程总是处于陪衬地位,很多学生对美术史论类课程有偏见,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美术史论类课程时,大多数学生都相对被动,学习动力不足,相对于其他专业课上课的时候更容易走神。这种情况对美术史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美术史论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本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史论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严峻,因此,大多学生都不能进入高等学院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同时,有一部分学校虽然有专业的史论课教师,但是却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们为了能够完成规定课时量,常常需要开设多门课程。从艺术概论到美术史再到设计学,以至于只要是理论课就无所不教。这样也就致使他们成了“万金油”,学术方向博而不精。甚至还有些学校让设计教师兼上史论课程,设计教师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在史论基础、学术累积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开讲美术史论课程,其教学效果同样难以让人满意。

原因二:美术史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教授美术史课程,讲授的内容让人感觉是在口述历史。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擅于形象思维,对视觉上有吸引力的具体物象感兴趣,对于纯理论的美术历史的讲述较易感觉乏味无聊。自然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只用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教授,往往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上课无精打采,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要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史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着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水平。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必须重视实践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并能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专业技能型教师,同样也需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史论型教师。艺术设计院系应出于让教师更加专业化的目的,设置专门的史论课程的教师,让他们专门教授几门在专业上关联紧密的课程。也可以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选择有一定史论基础知识并能起学科带头人作用的专业技能型教师,培训他们系统地学习美术史专业理论知识,使教师学有专长,对教授理论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对于学术上的热情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在课程结构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也要做积极的努力,使美术史教学能够和设计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3用启发性教学方法解决当前美术史教学中的问题

工艺美术史课程关注器物的材质研究,注重器物的制作技术的发展演化的历程,设计史课程和工艺美术史课程相互搭配,让学生在人文科学的大构架之中,认识造物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造物思维的演化。而人类文明对视觉美感的探究过程以及对其间出现的艺术形式的分析和学习的任务该由哪门课程来承担呢?或许不必担心,大多设计院校的基础课中一般都设置了一些实践操作课———素描、色彩等等,但这些课程都是以技法的演示再加上学生动手体验的形式进行的,没有要求教师为他们所讲授的技法在美术史中对应一个合适的位置,同时逼仄的课时数也是不容许的。很明显,当前没有任何一门课程能够替代美术史的作用,美术史课程的缺失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上的重大缺陷,使得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无法从美术作品中收获灵感和营养。可见,美术史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课堂人数多课时少的现实情境之下,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越来越显得落后保守,美术史科目自身所具有的繁复浩大的内容体型,复杂的发展脉络也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法,从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结构安排上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美术史启发性教学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设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敢于取舍,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选择有助于学生开拓设计思路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其他的可以简要介绍,有一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启发性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使美术史当中的丰富的作品与设计实践相连接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美术史中的深奥规律,发现美术作品的实际作用,研究美术和设计的共通之处,了解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对设计实践的作用,让美术史课程的实用价值真正被开发出来。

4进行美术史启发性教学的方法

4.1围绕设计专题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传统的美术史课程通常以时间、地域为单元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这种讲述方式重点不突出,大量知识的罗列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启发性教学当中我们对于课程结构的设计采用打破传统的方式,开设以艺术风格为中心的模块式的专题讲座。模块式的课程设计易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知识传授方面重点突出,给予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程整体安排可以改变以前按时间顺序分段式的美术史授课,注重中西方美术发展过程的对比,将设计和美术史的内容相链接。比如,可以把课程设计为一些专题,例如:中国山水画与设计,传统书法艺术与设计,西方绘画与设计的联系等,或者利用富有个性的标题“动画设计中的巴别塔”、“山水灵性的设计表达”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专业的美术史教学尤其要重点突出在历史当中发展出的种种艺术风格能够对今天产生什么样的实用价值。因此,利用现代著名的设计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新苏州博物馆水榭后那堵极富写意韵味的片石假山的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山水画艺术,我们可以以这个景观设计案例作为设计与中国山水画艺术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发动学生在上百张的传统山水画中去找寻这段景观造型的原型,这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图片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到他们终于在水墨山水画传统里找到设计师灵感的源流之后,就可以开始介绍中国山水画演变的过程了。当找到最终的谜底“米氏云山”之后,原本让人觉得深奥难解的传统文人画笔墨意趣就有了现实的价值。经过这样的导入铺垫,学生对于水墨和青绿山水画的差异、文人画意趣的争论才会有更多的切实体验。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看,一个人积极自主思考得到的知识,比起他人灌输的知识印象和持久性都要强。在教学活动中用美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就能同时达到既传播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多重目的。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很显著的,使得每位设计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马上就会体悟到,在从事空间造型艺术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性。

4.2发现美术和设计的相通之处

设计学院的美术史课程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教师要努力让课程的内容能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审美经验。这是追求实用审美统一的设计学科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改革高等教育模式的时代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的同时体会美术和设计的相通之处,这样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实现审美与实用的统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过程几乎就是中国书法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磨合过程,它的造型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它的造型与色调体现着汉字所显现出来的民族气韵,它的创意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讲述中国印章和书法的历史时可以由这个设计实例展开,在有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的提示下,学生会对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发现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类型所蕴含的形式审美经验与现代设计有着相通之处,在文化含义的层面的是单纯的字体设计课无法相比的。

4.3在艺术作品之中探索美术与设计的文化内涵

美术史的启发性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欣赏其中所体现出的形式美感,使美术史成为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灵感来源。世界设计艺术中有大量经典实例都可以从绘画、雕塑、建筑当中找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说对于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来说,中外美术作品完全可以作为设计时的素材库来使用。种种实例都表明了美术史课程可以更好地填补设计与美术两大学科之间的缝隙,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把造型艺术中的经验及时转化成孕育现代设计的营养。教师在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中既要介绍中外的艺术大师和代表作品,还要讲述大师的成长经历、学习艺术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的人格,在故事的讲述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想象力、创造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

篇9

[关键词] 装饰色彩 色彩写生 色彩教学

装饰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叫色彩归纳,特别是对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装饰色彩也是色彩造型绘画的一种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对有的教师或者学生来说色彩归纳也可能的新的名词,尤其是写实绘画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但对于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归纳色彩或者装饰色彩就不会显得那么的陌生。在色彩的教学中,装饰色彩应该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写生造型的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装饰色彩也是属于色彩写生的基础课的范畴,同时与一般的常规性色彩写生有所区别,存在独特的色彩语言,它也是写实性绘画的延伸或说是转化。装饰色彩的造型原则是不停留在对客观自然色彩或者形态的客观再现性的“实对”,而应该是突破客观自然色彩和形态的约束,更着重与主观对色彩的主观领悟。在这方面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能照搬以往的美术院校或纯绘画专业的训练方式。我们都知道在美术院校或者纯绘画专业的教学中是由浅到深,按部就班的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色彩和造型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而这方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则有不同的要求,美术院校或者纯绘画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创作的画家,而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这里也包括了对色彩的理解及修养的培养和锻炼,这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时间分配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也决定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要求有更多的不同,在我对装饰色彩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经过实际的教学和对课程的思考与探索,归纳总结得出两个与纯绘画较为明显的区别,也可以说是总结出装饰色彩的两个基本指向,课程中存在很多的区别。在这里简单谈两点。

首先,培养学生能力目标

在装饰色彩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纯绘画的学生所要掌握的要求和目的不一样,前者要求学生成为具备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而后者是要求学生有从事纯绘画艺术创作的画家,这就决定了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两者可能有很多的联系,但是更有区别。简单说也是培养设计师和画家的区别,而我们的教学中是着重前者的培养。成为画家的不一定能成为设计师,反过来说设计师也不一定能成为画家,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同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装饰色彩的教学中,应该要用培养设计师的能力和目标来对学生有倾向性的要求他们,也就是说不可以用对待纯绘画专业的学生的要求套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再说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没有象纯绘画专业的学生那样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对写实性的物象进行反复的训练,对他们来说这样课程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这就是说,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面对的或所要教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要掌握何种能力?要他们成为画家还是成为设计师?教师应该清晰的知道要培养学生具有成为设计师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以设计师的素质的能力要求去训练学生,有了这个概念,才可以在教学中清晰的去体现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保证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教学内容方法

篇10

高等艺术教育的概念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在学制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高等教育的性质这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高等教育在学制体系的位置的角度看,它与初等、中等教育相比是最高的一个阶段;从高等教育性质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是一项专业的教育,能够根据学科知识进行专业的分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指按照规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规划的艺术教育,力争培养出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艺术设计教育主要由艺术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鉴赏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知识的传授这三个方面构成:艺术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希望激发人们对艺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人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艺术设计的鉴赏能力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艺术设计的作品,使艺术客体能够在人们的头脑中映射,它是审美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拥有好的艺术设计鉴赏能力能够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艺术书籍和各种艺术展览;艺术设计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一些艺术设计课程等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艺术社团活动和文化竞赛活动进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基础艺术设计学类、交叉艺术设计学类和应用艺术设计学类这三个主要部分。基础艺术设计学主要涉及艺术学科的基本理念。艺术思想等设计概论;交叉艺术设计学是在建筑、装饰、环境和广告等学科交叉的前提下,不断充实和规范艺术设计知识;应用艺术设计学类主要是针对学生就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艺术设计的分类。

二、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理过于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很多高等院校的学术研究的氛围不够,而过多的重视艺术设计,这样就发挥不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学术氛围过于浮躁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社会各界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满意。艺术设计专业高等学校中很多都是拿示范演示或者是一些好的作品展示代替艺术理论基础教材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就使学生形成一种艺术理论不重要的意识,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就不上课,造成学生对艺术理论知识的严重匮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高专业素养的高等艺术人才。

2.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受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方向比较少的影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更新的很慢,这样就与国外的艺术教育水平产生了极大的差距。例如国外一些著名艺术高等院校开展的一些新的专业方向,“多媒体制作和软件开发”“数字成像和网络视频技术”等带动了艺术发展的新的,吸引了大批国内的艺术专业人才,从而对我国高等艺术人才的损失。因此我国应当根据当前的现状,可以扩大艺术设计的学科方向,可以多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案例,使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学科更加丰富多彩。

3.我国高等艺术学校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比较落后,由于学生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招收的一些学生文化课程分数越来越低,因此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相对落后。加上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与以往也不相同,很多学生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使高等艺术设计学校的德育水平远远落后。

三、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措施的思考

针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开设专业课程人文与科学交叉的课程艺术设计学科应当与人文或者科学等这些学科相互结合,我们可以使课程设置包括以透视学、图案基础、图形创意等专业课程为主,以市场营销学、心里学、广告学、传媒学为辅的这样一种新型课程体系,使用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艺术教育的内容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艺术设计等方面我国取得很大的成就,因此,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当增设这些方面的内容。例如,中国书画的技法,应当将重点放在中国古典艺术思想和其展现的意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