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硬件及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5 17: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的硬件及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的硬件及作用

篇1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崛起,网络技术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与科研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当前民众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充分实现对计算机发展中的软硬件设备完善、计算机性能和水平的提升、更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研发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网络技术及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带动了我国社会各行业的全面进步。自上世界90年代,我国已经加入互联网中,并逐渐实现了开放的中国公共互联网网络,实现了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有效结合。也正因为互联网能够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方向和机会,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展开科研工作的核心技术。自进入21世纪后,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成熟的趋势,并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实现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有机融合[1]。网络技术在计算机中的主要应用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协调,从而实现更加透明化的网络资源整合。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是指在运行过程中的软件,虽然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是却在计算机的整体运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充分利用软件与硬件的作用,以便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使其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流畅。资源共享,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在计算机中,主要是指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共享、打印共享局域网、邮件服务器共享、数据库服务器共享、网络存储共享、资源备份、设备共享等,在通常情况下,网络资源共享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如:教育类资源的共享、专业文献的共享、应用文书的共享等,这些都是通过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中的作用来实现的[3]。因此,网络技术对于资源共享来说有着实质性的作用,若是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计算机只能是单纯的机器,并没有存在的真正意义。

2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网络技术是没有具体形态的存在,但是在计算机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如今社会的人们来说,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的有效结合已经成为当下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经过不断地发现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切实说明了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的重要作用:1)具有软件许可证网络化管理的作用在传统的软件许可中,我国通常采用的是人工管理的方式,手动定期开放和关闭,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需要,但是与我国当前全天开放的状态相违背,从原来的定期开放和关闭逐渐变成了任意时间开放,这样很容易对网络以及机器的使用造成影响,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去管理,同时也影响了用户使用,还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此外,对于软件版本的问题,由于人们在空间上和认知上的差异,很多人使用的软件版本都存在着不同,在进行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需要将工作站放到同一地区,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的方式不仅耗费了过多的时间,还浪费了很多人力,且容易导致机器的损伤。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来说,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4]。面对上述问题,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软件许可证网络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用户只有在具有软件许可证的条件下才能对软件加以使用,这不仅是对软件自身的一种保障,同时也能够对计算机以及软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给予一定保障。当计算机中的软件许可证被释放后,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软件进行使用。就目前计算机系统发展中的常用性软件而言,通常会将办公软件安装在以往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因此在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过程中,会占用较多的CPU,在数据的处理速度上也较慢,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实施其他的操作,将会导致CPU内存占用过多,而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获取相关信息的知识。就整体效率而言,这是一种相对落后的处理方式。而在利用软件网络通行证自动化管理模式后,能够充分降低计算机使用中的CPU内存占用量,可以从不同程度上减少计算机系统处理相关数据的时间。此外,也能够有效实现各项资源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共享,最终形成比较全面和快速的计算机资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用户实现更加高效的工作[5]。2)具有强化软件安装的作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通常会在计算机中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而在通常的办公条件下,一些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经常会占用内存,导致计算机硬件内存经常被占用,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占用着用户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此种作用主要体现为在计算机系统发展中,对软件的使用能够充分实现自动化的选择。在计算机网络安装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计算机软件安装环境的强化,能够从不同程度上降低计算机使用中,其硬件运转时资源的占有空间。此外,也能够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运转时,其资源产生的诸多资源压力,提升了计算机的软硬件性能和水平。用户只需要在相对应的网络系统上登录,就可以对服务器实施自动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软硬件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对用户的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备份和管理,以防止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避免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困扰。这样的方式,不仅提升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为用户数据的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在当下人人都需要计算机的时代,网络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此外,在传统的软件安装选择方式上,用户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计算机上的资源丰富程度来进行选择和安装,这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在资源不是非常丰富的时代,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同时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后,软件的安装已经不再需要用户自己进行选择,相反,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分析,能够实现软件的自主选择和安装。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不会造成数据的拥挤现象,在内存的占用上也提升了许多,计算机的运行效率有效提升[7]。以Windows瘦客户机为例,在当前的计算机中,软件的费用相对较高,有的甚至要比硬件设施的成本还要高,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成本,而瘦客户机的应用则不需要进行软件的购买和安装,该机器会主动分析网络软件以及硬件资源的丰富性,并以此为基础自动为客户安装需要的软件,这样,在基层软件的共享工程中,可以为用户节约很大一部分开支。3)具有内外资源共享、外化磁盘网络管理的作用在传统的计算机中,所使用的外部设备主要是一些单挂机来对整个服务器或是工作站的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在运行的过程中负担较大,不仅会影响计算机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而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就是将计算机中的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有效结合,将二者结合到一起后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提升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中,通过软件的开发历程,进行相关模型的创建,实现了内外资源的共享,而这种内外资源共享模式的实现,也促进了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发展[8]。如:最初的V模型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TDD,这些都是围绕着内外资源贡献而进行研发的,在这其中,相关研发人员在软件的开发和完善过程中将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自动转换,创建了合适的模型。因此,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具有内外资源共享的作用。此外,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还能够对外化磁盘实施网络化的管理。目前,我国网路技术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系统管理员直接对用户进行管理,实现系统和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二,磁盘自动挂接,在用户需要相关资源时,计算机可以自动查找相关数据,并及时输出,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实时共享,实现外化磁盘网络管理。这样的方式是如今较为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使用,使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不仅仅是具有内外资源共享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外化磁盘网络管理的作用[9]。以Windows瘦客户机为例,在当前的计算机中,机器的安全保护系统并不是十分完善,很多资源还存在着容易被窃取的危险,软驱、光驱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控制。而Windows瘦客户机的整体性能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这种机器的安全性能很高,在基层共享工程中主要应用于舞台艺术、应试节目、教育领域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在性能上吸引了更多的使用者,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会替代老式的计算机。

3结束语

总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网络技术研发工作还在不断深化,与计算机的有效结合也在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虽然我国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效结合还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前进的空间非常大。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会发挥出更加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婷.试论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J].信息系统工程,2016,5(2):49.

[2]于童.网络技术应用下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7(4):75-76.

[3]付潇宇.浅析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11):182.

[4]范玉红.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9(8):27-28.

[5]任军,王子超.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4(3):235+237.

[6]宋晓鸣.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10):26.

[7]靳令征.论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3(5):46-48.

[8]李孔泽.论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3):164+170.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精品课件 制作与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建设的基本条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基础课,在原先的计算机原理、输入法训练、计算机辅助工具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与多媒体应用等新技能,实用性更强。在改革理论知识传授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的技能,这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而且成为其他专业的素质教育基础课。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辅更强,甚至成为各专业首选的必修基础课。

2.教师是精品课件制作的主力

教师既承担理论课教学,又承担实验课教学。他们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并且了解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是精品课制作的主力和具体使用者。

3.教学手段的改革重在精品课件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入门课,陈旧老化的黑板式教学,简单演示式的电子教案,已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工作要求。高新技术应用软件模块的引入及多方位与相关学科的链接,进一步地要求精品课件建设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二、精品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几点体会

1.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系统化制作

精品课件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组建了课件制作小组,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章节、模块分配给有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每一个课件量精确到每节课的45分钟,再将各位教师制作的课件集中起来。课件制作小组进行各课件的“串接”,然后按教学计划,课件随机由代课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课后征求学生们和教师们的意见,经过后期改进,最后形成系统化的精品课件教学工具。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推出,课件制作小组在原精品件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使精品课件始终与先进技术接轨。

2.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专业化链接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对其他专业的辅助作用增强,成为其他专业首选的必修基础课,这就要求精品课件必须加强与相关专业的链接,因此课件制作小组特别增加了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比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教学的课件时,结合机加工专业的万向轴专业课教学,将万向轴的工作原理通过幻灯片制作并展示出来。再比如我们在制作“EXCEL电子表格”一节课件时,将财会专业的“数据统计”课程中的专业术语、计算化公式、统计报表结合赶来,深受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欢迎。这样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特点。

3.加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互动性

应用精品课件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而精品课件不但是教师教学的平台,也是学生运用的学习工具。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精品课件的使用,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精品课件放到了校园网上,以便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下载。同时,我们向学生们公布了课件制作小组的邮箱并开通BBS,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师生论坛供大家讨论交流。师生们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整体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精品课件的更新与改进。

4.大胆尝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新的考试方法

引进了考试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期按精品课件的章节及教学进度进行阶段化、模块化考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每一节精品课件所讲解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成题库。在每一个精品课件中,划定一定比例的学分,按总学分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打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三、验证教学应用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制作与应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在精品课件的推广和教育改革尝试中,做到了“理论讲解有载体、技能实训有实体”,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其他专业学科教师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个别班级的通过率达100%,教学效果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篇3

关键词:媒体条件; 计算机音乐; 制作技术

计算机音乐就是集中了作曲、指挥、演奏、以及录音为一体,这就使得之前的传统教学以及创作都有了很大的变革,进而衍生出一种用计算机进行作曲的思维,最总达到创作与音响的同步。

1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概述

所谓计算机音乐就是指在利用计算机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软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声音效果的处理器以及具体的数字声音发生器所创作的音一种音乐,此外,计算机音乐还包括在广泛意义上的一种以计算机所参与到的所有的音乐活动中的活动。林德尔,英国的一位理论家与作曲家,也是音乐家,他曾经就指出,“对于音乐的未来,其实它与社会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发展是最为密切的,探求并不是局限于作曲技术的一种变革。”对于计算机音乐的本质来说,探求就是集中于作曲、指挥、制作、录音为一体中,这就使得这种音乐创作的技术相对于之前来说,发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发生了一种质的飞跃。计算机音乐在多媒体基础上,进而来开拓出了一种新的天地,得到一种用电脑进行创作的新思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日新月异,不断的更新,这个社会对于这种高效的音乐需求也必将会随之增加,比如说对于一些商业性的或者是非商业性的,盈利的或者是非盈利性的一些宣传,还有广告等。这就给很多以合成器、计算机等来制作音乐的一些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2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

2.1 利用计算机音乐优化音乐创作

     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对音乐的一种学以致用,在计算机音乐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运用这种技术制作出的音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管是优美的典雅的古典音乐,还是振奋人心动感超强的立体声,这些都有着计算机音乐的相关成分。在我国,在1984年,上海交通大学就建立了计算机音乐的实验室,这是我国首个以该项技术建立的实验室,随后,北京大学建立了音乐声学以及计算机音乐研究室,后来,中国的音乐学院以及武汉音乐学院也都相继开展计算机音乐研究室,这些音乐室以及研究室的建立就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计算机音乐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可以说是我国计算机音乐的先驱。

2.2 计算机音乐技术软件

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就氛围以下几种。

2.2.1   智能软件

从正意义上来说最主要的软件就是这种智能软件,专门用于创作并伴奏,将旋律准确的输入,将和声配置好,进而来自行选择一种音乐风格,这时乐队就会来有序的规整的跟着音乐自行的伴奏。

2.2.2   音序器软件

在计算机的音乐处理中就会用到这种软件,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目前来说,音序器软件有很多中,其中有一种是Cakewalke软件就是一种音频与界面的处理功能都很强大的软件,而且专门为MIDI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处理的一种软件,促进了音乐在处理时的自动化,这种软件凭着其方便快捷的操作性以及其强大的特殊的功能,以及得到了在很普遍的使用。

此外还有绘谱软件与音频软件,绘谱软件就是用于绘制乐谱中的一种软件,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显示并进行打印,它制作出的谱面相比较于排版印刷体来说,水平只高不低,此外,它还具备一种音序的功能,比较适用于对音乐的作曲。音频软件就是用于处理数字音频,转换以及修改MIDI的格式等。

2.3 计算机音乐制作

计算机音乐有着很多优势,实时可听、灵活多变,这就可以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供多种方案。它是在传统的理论基础上,又体现出自己的创作规律,不管是在音色观念上、织体观念上、还是演奏观念上它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在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在制作一种管弦乐队的时候,如果还是运用之前的那种传统的乐队配器法来制作的话,可能就会造成两种情况,第一,不能得打管弦乐队的那种好的效果,第二,因为信息量过于太大,不能使得计算机来正确的将谱读出。因此说,对于计算机的音乐制作的这个方法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了解,首先就应该对MIDI软件的操作要做到熟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学习管弦乐以及一些流行音乐的相关性制作,或者是来对一些伴奏音乐来进行制作,这样来进一步满足于音乐用于教学以及进行艺术实践,实现一种人机、教学、实践与理论的互补思路。

2.4 绘谱的制作

主要指的是,专业的绘谱软件的相关性运用,它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顺利的完成一些总谱以及分谱的相关制作。相对比于传统的手工写谱,其速度是很慢的,而且也很容易出差错,即使是漏掉其中的一个音符也会对识谱的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运用这种专业的软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速度不仅快而且也会更加规范,能够完成各种乐谱的相关制作,比如说钢琴、管弦乐队、合唱谱等一些很复杂的一些乐谱的创作,而且还特别容易修改。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通过键盘的演奏来进一步写谱,达到一种音响与写谱同步的程度,这就容易捕捉到在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3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运用于教学

在音乐中,作曲的四大件就是“配器法”、“和声学”、“复调”、“曲式作品的分析”对于每一门课程,都必须达到一种理论与实际的相统一、相结合,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往往是一种无声的创作,停留在谱面上,学生不能将自己的作品予以真实的展现,更不能说进行修改并完善。而如果是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该项技术利用它强大的交互功能,形象直观的面向学生,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感觉。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加更多学习的内容,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牢固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并不是简单枯燥的,而是一种美妙的音响效果,而且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进一步将实践与理论进行结合。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在和声课程中进行运用;在复调课程中的运用;在曲式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在配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在这些课程的运用中,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不仅准确而且迅速,这样也能节约了课时的容量,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将音乐的精髓予以掌握。

4 总结

总之,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以其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促进了音乐的创作,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能推进教学的现代化,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及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涛. 音乐情感认知模型与交互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2009(4).

[2] 邵建平. 计算机音乐的“人性化”及其实践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2009(4).

[3] 范翎. 论计算机音乐中的音乐表现力. 南京艺术学院,2009(7).

篇4

关键词: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实践

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成为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而由于大学招生规模快速扩张,难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企业对从事数据库应用开发方向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分析几个大型招聘网站的职位信息,也可以知道很大一部分企业期望计算机专业人才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但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很多毕业生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企业也在为不能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犯愁。针对此现状,我们需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类人才培养模式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产学合作是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传统精英教育过分偏重理论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培训出企业所需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一方面,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入企业后,也有不少学生感觉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应用型师资相对匮乏,难以培养职业素养高和技术应用能力多样化的人才,直接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足。

1理念及思路

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很好的衔接,中间存在较大差距,而通过产学合作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行资源信息共享,让企业和人才提前进行接触和交流,理解各自的需求。利用学校、企业的多种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校企合作,为解决人才衔接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对培养应用型本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首先,产学合作有利于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基地包括学生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提供了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平台。高校培养的学生不再单单具有理论知识,而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建设这些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其次,产学合作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产学合作,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主流技术和现实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产学合作有利于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最终需求方参与而制定出的专业课程设计,肯定会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吸收企业参与,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与相关企业一起对培养目标、专业知识、技能要求等进行论证,使办学者对办学指导方向更明确,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要[2]。

产学合作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局面。我们还通过运行和实施机制完善产学合作,它的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产学合作运行图

在产学合作中,高校具有教育优势,企业代表真实的社会需求,双方都非常关注学生的质量。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的优势,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边学习、边生产,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实现产学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产学合作有助于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企业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和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也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达到学生、社会、高校互利共赢的目标。

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各方利益各有不同。学校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想通过产学合作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能很快适应企业环境的应用型、创新型员工,同时能够在合作过程中直接利用部分人力资源创造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学生主要是想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学到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最好能够顺利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岗位。

产学合作能够较好地满足各方利益,企业通过和学生的长时间接触,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财富。学生通过实习等途径,很好地了解了企业的真实需求,为进一步学习知识明确目标,还可以通过和企业的接触更加了解企业状况,方便就业。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则很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大目标。

2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实训基地

我们在浙江省内部分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让部分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直接到企业去,和对方单位员工一起参与项目的开发、设计、测试等工作,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和该单位员工一样。同时,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这样既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学术上的要求,也让学生进行了实际项目训练。目前,在数据库应用开发方向,我校已经和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良好的合作,每年有20~30名学生去该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公司给每位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单位就业。通过实训基地实训,没有在该单位就业的学生也基本上都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3],企业也在实训基地招聘到了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产学合作真正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共赢的局面。

我们利用项目成员和分院的相关资源,进一步拓宽渠道,开拓数据库应用课程群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环境,使技术应用性本科人才养成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缩短“后工程教育”的时间。企业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并通过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考察获得真正需要的人才。

2.2企业资深工程师主讲部分实训类课程

对于部分实训类课程,我们直接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主讲,实训内容也以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为基础,建立真实的企业开发环境和文化氛围,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项目都来源于真实项目,项目开发就在真实的环境下,按照按时按质交付的目标进行,学生学习就像实际参加工作一样。去年的短学期,我们已经和浙江快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由快威科技公司派出多位工程师,作为主讲教师,主导数据库应用开发方向一个教学班的课程,我校也派出一名教师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在总结前两个短学期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来校主讲部分实践类课程,同时本校教师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过程,提高我校教师对实际企业应用场景的理解,培养双师型教师。

2.3邀请行业专家制定教学规划和设置课程

我们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一起参与教学规划的制定工作,使专业办学指导方向更明确,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市场化,教学更有针对性。在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进行数据库应用开发课程群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与修改,以保证培养的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企业需要的工程师。

2.4课程教学和国际认证体系结合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中,我们把部分课程教学直接和国际认证体系结合起来,因为很多国际认证证书被企业认知和接受程度很高,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有很大帮助。如在Oracle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邀请快威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培训师来上课,该公司是Oracle浙江省唯一授权培训中心及认证考点。通过课堂学习和考试,学生获得由Oracle公司颁发的全球通用的OCA/OCP认证证书。随着Oracle数据库产品市场份额迅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Oracle数据库管理人才的严重紧缺,尤其是具备OCP认证的高级数据库管理人才。而拥有OCP认证的数据库管理员在业界得到普遍重视,并能获得较高薪水,学生参加考试并拿到认证证书,为他们求职和具有良好的职业起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2.5将教师科研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把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同时通过教学带动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教师把科研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和主流实用技术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和目前的主流技术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把科研项目的真实需求带到课堂上,为学生的项目实训创造条件。教师通过挑选部分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使他们在校期间获得更好的锻炼机会,也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由团队成员负责的“移动综合办公门户”科研项目,分成好几期来开发实施,我们每年都从教学班中选取部分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这部分学生具有榜样和带动作用,使其他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社会上的主流技术没有太大差距,而且又进行了实际项目的磨练,学生在就业时就具备了良好的竞争能力,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就业质量。

2.6编写以企业应用为案例的实训类教材

通过整理产学结合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库,我们编写和企业实际需求和主流技术紧密结合的教材,补充并完善了《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NET架构与应用开发实践》等实践教材,使产学合作在数据库应用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上更加规范,具有可重复性。我们拆分并应用了教师科研项目,创建了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库。如“移动综合办公门户”这个产学合作项目,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我们需把该系统的多个子系统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以及项目实训题材。我们以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组建,如权限管理案例、动态审批流程案例、文档管理案例等,这些内容在《.NET架构与应用开发实践》中得以体现。

2.7更新课程实验软件种类与版本

我们跟踪市场和企业实际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实验软件的种类与版本。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实验内容的渐进性、体系性和先进性,不断将开发工具更新为当前主流版本,在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周期。

2.8建立适合产学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我们立足于产学合作对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专业实习的实习质量,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3结语

产学合作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解决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产学互助、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学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艳. 独立学院:把握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道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23-25.

[2] 孙雷.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47-48.

[3] 杨杰. 浅析我国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现实性[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153-155.

Practice of Industry Cooperation in Compute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LUO Rongliang, WU Minghu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puting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310015, China)

Abstract: As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computer-based talents training in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e company demands, it has caused less competitiveness for our students in the job markets. After analyzing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 the industry cooperation process, we can combine the company personnel demands, school talents train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eventually attaining three-way victor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the 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demonstrates its comprehensive practice in detail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篇5

【关键词】学生提高 质疑能力 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中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校也在不遗余力的对各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开发与改革。笔者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职业认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所需的信息能力的培养及其信息素养养成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门普遍性、应用性和技能性较突出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特点在于其操作性和实践性,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与职业岗位实际相脱离,其教学内容的序化方式主要是学科型结构,实训教学内容虽然也指向于实践技能的训练,但这种技能是独立于工作过程之外的抽象技能,与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分离,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实训实习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开发思路

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职业教育是为人们胜任职业活动和通过职业活动实现人的发展而提供的教育。因此,教育的过程必须是职业导向的。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载体,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必须以工作为基础,并保证以工作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必须产生胜任现实工作的能力。构成职业的基本元素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任务,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媒介和手段都应当是工作化的,必须将具体的工作情境置于教学过程之中,并以工作性思维来构建教学过程。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明确课程的任务,按照“做中学,学中做,递进交互式”的教学理念,剖析计算机应用基础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项目,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中,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用人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各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维护技能,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Office处理各种工作任务,熟练运用Internet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学内容处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过程,是一个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其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而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将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过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知识的总量不变,只是排序变化。学生通过多个任务的完成,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工作的技能。下表以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为例,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重组后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

2.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组合起来完成教学的过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依托、以老师明确任务主题,学生自主确定任务内容并完成为依据进行组织和安排,强调学生专业特点和以学生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同时,面对繁多且实践性较强的的教学内容与有限教学时间的矛盾,我们在教学组织方式上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实行管理,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协调、咨询、信息提供等作用,使学生在获得经验和能力的同时,培养服从、合作、责任感的职业素养。工作小组以4~5名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由搭配组成一组,组长一名负责整体协调,小组成员服务组长的安排和任务的实施。组长职责是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分工、协调,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及改进措施并及时考核。组员的职责是服从组长的安排,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思路,并协助组长和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3.教学考核评价方案。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采取了开放的项目考核方式,即对完成项目的每个过程都适时的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技术人员的评价,评价内容包含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

篇6

【关键词】 算量软件 工程造价 应用

一、前言

大家都知道工程造价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具有难度的工作,很多工程造价技术人员都在寻找能够在较短时间之内完成更多工作量的方法。目前建筑行业现存计算机功能性软件主要提供组件、算量以及相关管理等帮助,并且组件软件已经实现电算化,而工程造价算量软件的使用率较低。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算量软件操作复杂、软件本身价格较高等原因。

二、算量软件的优缺点及应用分析

2.1算量软件的优缺点

算量软件的优点主要有进行工程造价工作效率高、速度快,计算实体化较强同时工程计算量的偏差很小。工程造价算量软件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且准确得得出钢筋、模板等工程量,对房屋结构以及墙柱面也能快速得出实际数量,减少工作人员计算中的失误。

虽然算量软件能够给工程造价人员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例如工程预算人员还是需要手动算出精装修图纸有关数据,在机电安装方面也无法实现有关土建和钢筋方面的整体性电算化。

2.2算量软件的应用

算量软件应用于图形和钢筋数据算量的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软件开发速度较快,近几年它的实用性也在大大增强。在建筑物开关、灯具以及插座设计中,算量软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往人工算量的传统方式经常会出现误差性错误,因为人工取点的精度较小,这种偏差反映在设计图纸上会出现较大问题。现在有了算量软件的应用,各个专业结构点的精确计算就有了保证,从而工程点个数的计算也变得很便捷。

2.3算量软件的操作难易度

算量软件的人性化操作是很多工程造价人员挑选这一软件进行使用的重要选择。同时这也是建筑IT公司的追求发展目标。从整体上来看软件操作界面友好、工作流程符合逻辑,提高工作人员的软件设计思路清晰性,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思路。

一般情况下,图形算量软件的完整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建立合适的构建、设定正确的属性是进行软件利用的首要步骤,清单定额标准范围内软件会最大程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在进行画图时也要尽可能遵守规则,选定适合的计价模式进行规范化算量。

三、算量软件在有关单位的使用现状

3.1算量软件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由于较高的计算精度要求促使愈来愈多的工作人员开始使用算量软件,这会省去很多计算上的麻烦。同时,算量软件还可以实现分楼层、分部门以及分系统的工程量统计。这时大量的工程量计算需求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为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省去了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就算出了差错,工程预算人员也很容易找到其中问题,找到具体出现问题部分,为第二遍核算提供了便利。

3.2算量软件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算量软件在施工单位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提升效率以及进行工程核对这两个方面,下料时钢筋的长度及形状能够通过算量软件准确的反映出来大大提升了计算时的便捷性。在最初的设计阶段,算量软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得出钢筋和混凝土每平方米的含量,对整体工程优化调整起到作用。在进行预付款阶段,算量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估计出施工成本,帮助整体成本的控制。变更数据时,施工单位可以利用算量软件准确更改数据,并对之后产生的改变做出最快的更正,不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

四、总结

将算量软件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的工作效率及准确度,增加企业利益的同时减少差错,对建筑各行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冬梅. 浅析工程造价算量软件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3,(32):80-81.

[2]程鹏飞. 算量软件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 山西建筑,2013,(09):252-253.

[3]马桂芬,陆世岩. 算量软件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大众科技,2012,(09):121-122.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 模仿操作教学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4-02

前言:随着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剧烈冲击,以往“填鸭式”死板僵硬的授课方式逐渐被课堂淘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多媒体教室等全新教学方式成为许多教师首选,这样的形式下,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也接受全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一再进行革新。同时要注意到的是,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这一课程可大致分成初步模仿、简单应用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即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习模仿能力,因此模仿操作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计算机应用软件模仿操作教学法的重要性

当前,创新成为人们广泛追求热点,这样的环境中,学校教学也受到影响,随之不断探究新颖教学方法,似乎传统教学完全不合时宜,然而盲目追求所谓创新,却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固然存有不合理之处,但也有精华部分[1]。课堂教学本质上依旧离不开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辅助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采用模仿操作教学法具备重大意义。这一方法主要内容是课程中教师在教师机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演示操作,搭配适当讲解和对重点难点的强调,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教师操作步骤,掌握重点和要领,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复制操作流程。很多学生在初始进行计算机软件实践操作时,会产生一定陌生感,无法将理论知识恰到好处的转化到实际中,而模仿操作教学法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基本技能,夯实基础,因此,模仿操作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意义重大[2]。

二、模仿操作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形成规模,如photoshop、Flash、AI、AE、一级MS OFFICE等都具有鲜明代表性,现仅以Photoshop、一级MS OFFICE为例,分析模仿操作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模仿操作教学法在Photoshop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Photoshop应用范围广泛,学生可能对其图像编辑处理功能相对比较了解,但实际上这一图像处理软件兼备文字、视频等方面功能,因此教师在对Photoshop视频编辑功能时,就可以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依照教材步骤,利用视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学生观看后进行模仿,复习操作重点难点,加强记忆,并最终掌握制作电子相册能力。

2.模仿操作教学法在一级MS OFFICE教学中的应用

在一级MS OFFICE软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是难点和重点,也是电脑操作基本内容,且教学内容细节性强,单纯的讲解使学生难以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Word文档基本操作如排版、格式设置等方面时,应当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借由多媒体教室大屏幕辅助,把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加深记忆并促进理解吸收。教师演示完成后,要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对立进行模仿操作,避免知识点遗漏[3]。

三、计算机应用软件模仿操作教学法发展方向

模仿操作教学法对于计算机这一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是极为适宜的,在保留传统演示教学法基础上,又充分发掘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演示-模仿-操作的步骤,使其未来发展方向偏向于微课程方面。微课程的含义并不是微教学,而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参考,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通过在线或移动方式展开学习。通常微课程教学时间相对很短,大多在5分钟到10分钟之间,最短只用60秒,尽量控制在20分钟之内,教师录制音频解说或视频演示,其教学环节完整,内容精炼,突出软件教学重点,且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观看,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由于微课程这一优势,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大面积进行推广,建立公众号后,教师录制视频,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在公众平台上,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观看,并进行模仿操作。因此,模仿操作教学法可以借由微信公众平台,以微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保留了传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前景巨大[4]。

结论: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普及率越来越高,各种软件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学校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保证教学效果。首先要注重模仿操作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模仿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向结合,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应用,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创新。由于这一特点,模仿操作教学法可以转向微课程模式,凭借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知识传播率。

参考文献:

[1]杨亮涛,章元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01(01):63-67.

[2]魏振华,刘志锋,蒋年德等.Cosplay示范―模仿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1):92-96.

篇8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③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④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②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我们先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师活动:计算机的硬件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同学们刚刚提到的鼠标、键盘、音响等都是设备。对于外部设备根据作用不同又分为输入和输出设备。

(1)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叫做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数码照相机还有麦克风、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摄像头也是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具有输出计算机结果和数据信息等功能的设备叫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计算机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连接后,它成为网络终端,这个时候计算机就是输出设备。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主机。主机包括主机板、电源、存贮器、显卡和声卡。(PPT图片展示各个部件)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中央处理器和存贮器。

(2)中央处理器。(PPT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人的行为是由身体的哪个部位管理的呢?

学生活动:大脑。

教师活动:人有大脑,计算机也有大脑,它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配件,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负责解释、执行计算机基本指令,完成计算机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

(3)存贮器。

教师活动:我们经常用计算机听歌、看电影,那么这些歌曲、电影它们都藏在了计算机的哪里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8页到第19页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

2.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可以使用我们刚刚组装好的计算机画幅画呢?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就像我们盖了一座大楼,房子盖好了,里面没有任何设施我们不能住,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就像没设施的大楼,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裸机,是不能使用的。那么我们这台计算机还需要什么才能使用呢?那必须有系统软件。

(1)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程序的,是计算机必备的软件。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用户和裸机之间的接口,同学们都接触过那些操作系统。

学生活动: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的计算机选择操作系统。

(2)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有了,操作系统有了,我现在用自己组装的画画,同学说可不可以呀?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活动:是的,不行。因为我还没有装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它分为两种可编程语言,及我经常使用的播放器、办公软件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软件,你们还知道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为自己的计算机添加你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都具备了,这台计算机就组装完成了,我们为自己胜利完成任务鼓鼓掌吧。通过组装计算机,同学说说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三者的关系。就像一家工厂,办公楼和厂房是硬件,用来生产产品的加工机械流水线等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工人和管理人员。

篇9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

在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有些计算机硬件课程很抽象,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与已经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毕业的同学交流后,认为学校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对将来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帮助不大,而对将来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帮助很大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校反而不重视,教学时间太短,没有深入地教学;④教学方式缺乏对本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中重视软件课程的学习,而轻视硬件课程的学习,其结果是许多学生的硬件能力比较差,不能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技术设计。因此,对于如何设置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已成为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因此,它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如何合理地调整计算机硬件课程设置,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技术设计奠定具有发展潜力的基础,是摆在计算机专业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行工程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开发时,普遍感到所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项目的开发能力;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与同事沟通方法。如何在计算机本科生教育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在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计算机硬件高技术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计算机硬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为此,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计算机专业各研究方向对计算机硬件课程建设,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对本科生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培养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素质进行研究。

一、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

(一)充分认识计计算机硬件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及应用技术已是IT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柱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移动通讯、消费电子、无线网络、工业控制和军事国防等各行各业,无时无处不在影响每个现代人的生活。能够综合应用软件和硬件,系统研发的工程师成为计算机行业最为紧俏的人才,其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与培训中心的重视。

(二)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立

ACM和IEEE-CS共同推出了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系统地列出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我们以此为蓝本,并根据我院在计算机硬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建立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讲授计算机组织和工作原理,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计算机控制》,讲授计算机控制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讲授单片机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和设计技术移植;《计算机系统结构》,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评价分析方法。由这5门课程构成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

当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在成熟和稳定的同时,要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为此,必须对主干课程设计其课程的主线,并沿主线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新技术。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所以教学的任务是为学习者创设的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教师不应该采用权威式的教学方式,不应采用强制式的指导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设计,主持,调整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10

摘 要:针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以及高校在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欺软怕硬”问题,阐述硬件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学科竞赛方面提出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希望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学科竞赛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须在社会大背景、专业教学大环境下思考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共性,即教学规律,也有一些新模式和新措施。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思考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希望对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硬件类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专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接口技术等课程,它们是计算机专业中的技术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应用范围广且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等特点。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明显,存在“博而不精”、“欺软怕硬”等问题,使得计算机专业在硬件课程的设置、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多数学生的硬件能力都比较差,基本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1]。加上缺乏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硬件类专业知识存在仅仅一知半解,只认识表面,不能深入本质、学以致用,不能系统认识等诸多方面问题,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缺乏踏实精神,工作后丧失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无疑为高校硬件

类专业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硬件类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改革思路

2.1 调整现有硬件类课程结构,建立硬件课程群

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知识体系、深入认识计算机科学内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课程一脉相承,构成一条连续坚固的知识链,相关的软件类课程与之配合,形成大学阶段计算机知识的完整结构,为以后计算机开发应用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传统计算机类硬件课程体系的设置不是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而是面向电子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的通用体系。因此,在内容上几乎面面俱到,对培养通才有好处,但是针对性不强,造成课程教学中课时不够,许多知识点讲不深、讲不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不断更新、快速发展的学科。为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近年来,许多高校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计划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但调整的多是课程名称和内容,体系结构本质没有太大变化,使课程内容之间的划分不清晰,造成课程设置和课

程内容重叠,在先修和后修课程衔接上脉络不清,比如有些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基础课程时,往往没有先修数字电路基础课程,导致学生要学好该门课程比较吃力,同时课程内容上又存在与计算机接口通信课程重叠现象,造成学时资源浪费。因此,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及时根据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调整培养计划,设置硬件课程群,更新现有硬件课程内容,建立清晰课程脉络,培养学生坚实硬件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针对教学与实验内容滞后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学生好“软”怕“硬”等切实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从基础课抓起,逐步培养学生的“硬件学习”兴趣,逐步将计算机新技术和新方法纳入到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按照硬件课程特点建立了硬件课程群,修改了硬件课程群培养方案,设置了纵向分层优化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实用课程、创新课程三个层次,硬件课程群的课程构成及学时分布如表1所示。

同时,根据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趋势,针对现有硬件课程不足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调整,理顺课程的脉络,同时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增加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保留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对这些课程内容作些微调。比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除讲述计算机存储系统、指令系统、控制器等基本内容外,增加了计算机多核技术内容。在系统可编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将系统可编程思想融入到单片机原理课程中。同时,显著增加实践环节学时的比例,不仅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独立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而且90%以上的专业课程均含有实验或上机学时。

2.2 改革现有硬件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硬件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硬件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方面起关键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育观,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的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或为最薄弱环节,其教学效果也不太好,对计算机硬件教学产生关键影响[2]。目前,高校在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实验设备及条件相对滞后。

计算机硬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硬件课程的实验设备投资大,通常每门课程都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多数高校在硬件课程及实验条件建设方面都明显不足,设备相对落后,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具备基本电路设计、调试和实践的能力。

2) 实验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

计算机硬件是一门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的学科,社会需求针对性非常强。由于教学内容和实验条件相对滞后,导致实验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

3) 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现有的计算机硬件实践环节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学生往往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进行验证,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通常实践环节结束之后,学生也不会进行发散思维,达不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我校在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已经探索出一条新思路,依托国家级计算机基础课示范中心,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在硬件类人才培养中提出“追踪计算机新技术,遵循‘TRY’实践教学新方法,构建实验实训新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理念。同时,积极跟踪计算机学科发展,优化整合计算机系列实践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多次、多种、开放性试验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锤炼学生严谨的学风、顽强的工作作风、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积极推动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坚持以实验室建设尤其实验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核心,以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为主力,以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改革和完善实验中心的管理体制,依靠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校的计算机硬件类实践环节由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个方面有机组成。校内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工程训练与毕业设计等环节,以“DIY”为教学理念,促进实验从验证型到设计型、从实验室到学生寝室的转变,结合学科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系统分析设计能力。

校外实践鼓励学生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完成工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实习等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改革现有学校主导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计算机硬件类实践教学方法。为实现培养“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如下:(1)“TRY”实验教学法。“TRY”是以学生多试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学生验证为主的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2)交互讨论式教学法。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尤其在设计与综合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方法。(3)开放式自主实践教学法。开放部分实验室,学生自选实验选修项目,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4)目标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出实验项目和目标,主要由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资料查找、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调试、实验结果测量与处理等。(5)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方法。开设计算机硬件学生兴趣小组,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6)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方法。大三学生即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其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研究,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2.3 通过学科竞赛扩大硬件学习影响力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我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等级的学生,给予成绩、学分和物质奖励。建立计算机硬件学生科协和各种竞赛组织、集训的长效机制,分为智能汽车小组、嵌入式竞赛小组、挑战杯小组、创新设计小组,搭建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训练的基础平台,形成一个“传、帮、带”的梯队,扩大竞赛的影响面,达到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硬件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科协辅导形式上,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辅导教师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将各种知识和能力介绍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弥补不足,努力实现学科交叉,将计算机、电子、控制、机械等知识和应用能力融入其中。

如在智能汽车小组中,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实现小车控制过程中,结合自身在图像处理、算法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掌握电路知识和经典控制算法,在机械调校过程中掌握基本机械设计和调试能力,潜移默化中掌握硬件类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实践证明,通过学科竞赛形式,计算机硬件科协从最初十数人发展成为现今上百人规模,包括了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的学生,将大批计算机专业学生从电脑游戏旁吸引过来。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包括全国Intel杯嵌入式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全国智能车比赛二等奖等。目前,计算机硬件科协的大四学生大都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或进入国内外知名IT企业从事硬件技术研发工作。

3 结语

近两年来,我校在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方面初见成效,学生“欺软怕硬”现象逐步改善,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并选修诸如计算机硬件系统基础、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硬件相关课程。同时,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专门的实验室及良好的开发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好地掌握硬件类相关课程。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硬件科协,热衷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大赛及智能车比赛等对硬件要求较高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热爱硬件类课程学习的良性氛围。

对于计算机相关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光学习计算机编程等偏软课程远远不够,应该对计算机底层有深刻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方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认识到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重要性。目前,我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社会对硬件类人才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如何采用一些有效改革措施,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硬件类专业人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笔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思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剑玲,廖剑华.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09(3):31-32.

[2] 胡景春,叶水生,韩旭,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硬件教学实践环节的综合研究与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2-14.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Special Talents Training

ZENG Hong, LI Ertao, DAI Guojun

(N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Lab of Basic Course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eason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re are not enough computer hardware engineers,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universitie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computer hardware education. After that, a set of revolution solutions, including the computer hardware course system, practice link, and subject contest,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computer hardware; hardwar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subject 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