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施工现场存在的、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或者其他施工活动。
第三条 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一)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者深度虽不足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极其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基坑、沟(槽)工程;
(二)地下暗挖工程;
(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4.5m(含4.5m),或者跨度超过18m(含18m),或者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者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四)人工挖孔桩工程;
(五)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六)一次爆破装药量达到200kg以上的拆除爆破或者土石方爆破;
(七)高度大于6m(含6m),或者高度虽不足6m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
(八)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
(九)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工程;
(十)大型起重吊装工程;
(十一)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前款所列重大危险源范围进行调整。
第四条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分包、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承建工程施工范围和特点,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填写《深圳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登记表》。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与工作职责,做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施工方案、控制措施、检查、验收及应急处理工作。
第七条 施工单位必须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制,经单位施工安全管理部门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或者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加盖单位印章;再报工程项目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审查同意,加盖项目总监执业资格专用章后,方可实施。
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必须经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并依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专家组的论证审查意见书应当作为方案的附件。
经批准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修改后应当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挂牌公告。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
第九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应当编制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人员与设施,并组织演练。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审查、批准程序参照第七条执行。
第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情况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告知作业人员;对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应当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项目部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情况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平行检查及必要的旁站监理。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力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施工作业,以《监理快报》的形式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施工安全监督机构。监理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作为《监理月报》的必报内容上报。
第十三条 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将重大危险源作为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内容,予以公布或者通报。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造成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者未按期整改的,应当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责令其停工整改,并按照不良行为记录办法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理;对造成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篇2
执法检查是在各县区自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检查组分别对石棉、芦山进行了检查,委托其余六个县区人大对本区域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然后听取了市防震减灾局汇报。6月24-25日,市人大召开第18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情况的报告,印发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雅人委〔〕27号)。会议形成了《关于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雅人委〔〕25号)。
会议认为,《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以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加强和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地震防御能力得到提高,地震应急体系不断加强,“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会议对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会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以来,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薄弱,防御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能力需要提高;三是防震减灾部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四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存在漏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增添措施,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等五条意见。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十分重视,接到市人大《审议意见》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抓落实。为此,结合市政府《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意见》(雅府发〔〕35号)的落实,有针对性地以下贯彻意见,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继续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实施好《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素质工程,以《市防震减灾简明读本》为基本教材,以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通讯等宣传优势,利用街头公益广告栏、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基层宣传设施,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
1、积极开展“进机关”活动,发挥机关表率作用。各机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各种会议,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等方式,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法规纳入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内容;利用各种纪念活动和专项活动,如《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5.12”纪念及“防灾减灾”日、修订预案等,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联合开展工作时机,如各种检查、行政执法、基础建设等,面向社会有争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进校园”活动,发挥学生辐射作用。进一步抓好市防震减灾局、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雅震发〔〕11号)的落实,在全市中小学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校园”活动。通过市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教学设备的支持、优秀辅导员的表彰,鼓励一批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学校真正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列入教学管理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乡镇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通过“进校园”辐射全社会。
3、积极开展“进社区”活动,发挥社区区域管理优势。按照市防震减灾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精神文明办《关于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通知》(雅震发〔〕20号)要求,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促进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宣教活动。各级防震减灾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帮助和督促,为社区提供宣传资料和技术支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帮助社区制定应急预案、划定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4、积极开展“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应对能力。有关企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企业”活动,帮助大中型企业、重要企业、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企业及其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5、积极开展“进乡村”活动,提高乡村防御能力。发挥“三网三员”群测群防网络作用,充分利用赶场天、节假日,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张贴宣传挂图等形式和乡村宣传栏、公开栏、召开会议等,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县区有关部门利用三月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普赶场等活动,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放电影、咨询、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指导乡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
二、加强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基础工作
严峻的震情形势,决定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中,监测预报是基础性的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切实抓好。
1、树立“震情第一”的思想,加强台站的建管。我市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又处在省内三大断裂交汇附近和汶川特大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中南段,震情形势严峻。为此,必须加强全市地震监测、观测台站的规划建设、优化改造和管理维护,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观测能力和水平。
2、强化监管责任,密切监视和跟踪震情。市、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必须强化24小时地震监视和震情跟踪制度,完善震情初报制度,及时处置上报震情信息。县区防震减灾部门要加强宏观观测网点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各网点正常运转,对出现的各种宏、微观异常情况做到无一漏报,出现一起核实一起,为捕捉地震短临信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服好务。要切实做好短临和监测数据报送工作,特别是年初确定的承担短临跟踪任务的县要进一步落实措施,把震情短临跟踪工作做到位。
3、加强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及时收集、处理、上报各类数据,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搞好周、月会商和加密会商、专题会商,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
4、加强“三网三员”建设,切实落实震情初报。进一步抓好“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震情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乡(镇)和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和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基层防震减灾宏观员”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强化“三网”建设,落实“三员”责任,切实落实震情初报制度,第一时间上报震情、灾情,随时收集、掌握,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
防范胜于救灾,搞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
1、强化行政许可制度。市、县区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防震减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应实行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制度。
2、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市境内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需要进行而未经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不得批准、发放选址意见书。
3、强化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全过程负责;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细化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4、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市境内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生命线工程,应当按照市防震减灾局转发的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雅震发〔〕25号)要求和设防分类进行设计。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纳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行政许可项目,未经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工程,不得进入下一个建设环节。
5、强化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要把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纳入抗震设防的管理,结合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水库移民等工作,将农村民居、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纳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帮助服务,必要支持,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水平。
6、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民政、发改、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知识的公益宣传,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落实。
四、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地震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信息传送、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资金储备、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演练等。
1、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根据新的《防震减灾法》和“5.12”地震应急工作实践,修订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地震预案,查找原有预案的不足,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督促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水电站、矿山、石化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生产经常单位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适时对预案制订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尽快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以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为核心,建立全市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建立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配置地震现场必备的设施设备和装备。
3、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区要充分利用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现有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组建;防震减灾部门要不断完善抓好地震应急工作队伍建设,交通、通讯、电力、建设、水利等要加强各类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整合矿山等各种抢险队伍资源为地震抢险救援服务;指导、协助基层组织和共青团建立、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灾后第一时间抢险救灾作用。
4、经常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和队伍演练。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要经常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把预案要求落到实处,确保突发地震事件发生时,有效应对,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要加强各救援队、应急队、抢险队装备建设,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尽快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交通、通信、电力、广电、供水供气、医疗防疫等部门要加强基本救灾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做好相关救灾物资储备。
6、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等空旷地,规划和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划定疏散路线,保持疏散路线的安全畅通。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应急供水、临供食品供应等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必须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五、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
1、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我市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非常必要。各县(区)要根据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落实编制、队伍和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2、配齐配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各县(区)要为防震减灾部门人员配备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帮助防震减灾部门引进、培养地震监测预测、工程地震、地震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执法等方面的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防震减灾队伍。
篇3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支撑;钢管脚手架;控制要点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对于高支模的施工质量及安全要求,住建部有明文规定,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当中提到: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要求严格按照专家意见完善施工方案,按照方案组织施工。 下文笔者根据在监工程实例谈几点体会。
一、工程概况
某拟建项目共有10座住宅楼,建筑总面积约为96000,其中B1、商场、C1-C4座首层支模高度为7.8-10.13m,属超高支模,另外部分梁截面较大,如B1座的KZL22(2)(700x2000),跨度9.7m,属超重超高支模,经综合分析,支摸体系采用碗扣式钢管钢管;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除大中型梁梁底第二层龙骨采用Ф48x3.5双钢管外,其余均采用80x80木枋。
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
本案例中,监理的主要预控措施为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和《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严格方案审核关和督促承包单位完善专家论证流程。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是实施现场安全的主要控制性文件。编制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建立关键控制要点,根据实施细则做出控制程序,建立控制程序分工表,安全控制责任划分明确具体,落实责任到人。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这一点也符合上述文件的规定。
2.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也是指导现场作业的主要文件之一。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作为工程建设参与主体之一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找出问题,加以指导。
对于高大模板等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时重点做了以下审查工作:
(1)审查施工方案编制依据的适用性。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勘查调查取得的资料和信息,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审查时检查方案采用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是否已经废止。
(2)审查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完整性,施工方案是否突出工程施工特点,是否有针对性,内容是否包括:地基处理及排水、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水平与纵向剪刀撑等构造设置、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验算、高大支模的安装拆除方法和验收程序、混凝土浇筑方案、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是否绘制支撑体系搭设详图,有特殊要求的有否作详细说明;专家论证意见是否充实完善到方案。
(3)审查方案内容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及计算的可靠性: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及地方性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物资和劳动力准备是否切实可行;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计算采用的参数数据、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文件和本工程特点要求,计算的结果是否安全可靠,立杆稳定性计算应考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检查梁、板模板的抗弯、抗剪和挠度验算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专项方案是否经施工企业的安全技术部门审核及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批准。
(二)对施工阶段的监理心得
高大模板支撑工程监理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且随机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加上现在建筑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项目监理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使工程的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安全技术交底监理控制
项目监理部参加施工单位的模板支撑专项方案技术交底工作,以透彻地掌握专项方案设计原则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发现专项方案中存在问题时不得随意更改,必须按原程序申报、审核、批准。应提出施工单位及专业班组重点控制内容:(1)钢管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程要求。(2)各杆件搭接及螺栓拧紧度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规定。(3)凡进场搭设人员必须取得架子工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4)专项方案附图作为施工图纸依据,要求专业组长熟悉并掌握,同时贯彻到每位操作人员。(5)施工中还应注意的事项:基础处理要求、钢管扣件的要求、为达到实际目标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方面要全面落实。
2.钢管扣件进场检验
施工现场的钢管扣件,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同时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质量检验报告。监理部对出厂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在符合要求后,对钢管扣件的外观验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钢管有无严重鳞皮锈,钢管壁的厚度采用计量检查。(2)扣件的完整性以及重量,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碗扣的焊接质量。(3)对外观质量以及质保资料检查符合要求后,应按规定进行现场见证取样,试验合格的方可使用。
篇4
第一条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灾害预防,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投入。
第五条防震减灾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经济、公安、民政、建设、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先进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和推广应用,跟踪国际防震减灾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地震的群测群防工作,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阻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
第二章地震监测预报
第九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本省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本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短期与;庙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监测、传递、分析和处理,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加强预测。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根据地震监测预报需要和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更新落后设备,强化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第十二条省级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站),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地震监测台网(站)的撤销与迁移,由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政府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建设所需投资和维持运转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并接受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十四条新建的一百五十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工程性质和防震减灾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强震观测设施,所需资金列入工程项目预算。
新建的核电站、可能诱发地震的大型水库,必须根据防震减灾要求设置地震监测台网,由工程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并管理,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定其台址勘选、设计和技术验收。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不得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不得占用和干扰地震专用通信网的线路、信道及其设施。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和干扰;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必须征得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承担全部费用。
第十七条地震监测工作实行专业台网(站)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各种形式的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异常信息,必须及时核实、分析研究并逐级上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制度。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出省内及邻近海域的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并报告国务院。
第十九条在已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地震异常,情况紧急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四十八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在预报的时域、地域内有效。预报期内未发生地震的,原机关应当做出撤销或者延期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二十条禁止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予以澄清。
第二十一条为避免人工爆破造成地震误传事件的发生,一次齐发爆破用药量相当于四吨T.N.T(梯恩梯)炸药能量以上的,爆破单位在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审批手续的同时,必须向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
第二十二条地震灾害预防,包括工程性预防和非工程性预防。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震情和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构造环境。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必须避开活动断裂。
第二十五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二十六条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未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第二十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必须经省或者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并按项目管理权限由相应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抗震设防依据。
第二十八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施工专项审查制度。
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照要求对抗震设防措施进行监理。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工程抗震设防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农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积极推行适合不同地区的乡村抗震住宅设计。
村镇建设中的公共建筑、统建的住房及乡镇企业的生产、办公用房,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第三十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开展防震、避震训练;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防震、避震的模拟性演习。
第四章地震应急
第三十二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大型企业、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单位,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走本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当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并根据震情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涉及重大事项调整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三十五条鼓励、扶持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助装备的储备和使用训练工作。
第三十六条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省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预报区域进入临震应急期。相关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第三十七条在临震应急期内,预报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居民进行避震疏散,并有权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有关部门应当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做好抢险准备。
公安、交通部门应当保障地震应急工作车辆和抢险救灾车辆的畅通。
第三十八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应当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第三十九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震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开展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对地震有关参数做出速报,并及时对震后趋势做出判断。
第四十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民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的调查、评估工作。评估结果经省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一条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需要,省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决定对灾区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省人民政府宣布。
第五章震后救灾与重建
第四十二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救灾职责,迅速组织抢救受灾人员,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加强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等工作,尽快修复被破坏的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输油等工程,并对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处置措施。
非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情,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
第四十三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顺利进行。
第四十四条地震灾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服从辈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参加救灾与重建活动。
第四十五条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通过国家救助、生产自救、公民互助、保险理赔、社会捐赠、自筹、信贷、国外援助等多种方式解决。
救灾资金和物资必须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四十六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情和抗震设防要求,制定重建规划。严重破坏性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典型地震遗址、遗迹采取保护措施。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不按照要求设置强震观测设施和地震监测台网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设置。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不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制造、散布地震谣言或者擅自泄露、地震预报意见,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三)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的;
(四)阻挠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紧急调用人员、物资或者占用场地的;
(五)对防震减灾工作造成危害,应由公安机关处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抗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二)在地震应急期内不坚守工作岗位,临阵脱逃的;
(三)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金或者物资的;
(四)不按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五)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询私舞弊的。
第五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篇5
关键词:责任制度;施工现场;危险源;
众所周知,工程安全有两个内涵:一是工程本身的安全;一是参建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安全监控施工现场,是一项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 是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各项工作之首。以往的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是企业自身管理,由于没有监管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致使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和标准意识较差,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项目虽然采取了防护措施,但防护不符合要求、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再加上工程战线长、流动性大、工期短、任务重、农民工较多等施工特点,工程事故隐患相对较多、较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面对种种问题,为提高我市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建设系统的整体行业形象,大力推进文明施工,以美化,亮化,各类防护设施实现定型化、标准化为目标,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控制。作为监管部门,如何采取措施呢?本文提出几点意见与同仁探讨。
一、工程建设单位安全责任制度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
2.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与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合同。
3.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
4.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5.在编制工程概算时,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项目总费用,以及费用预付、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并按照施工进度及时足额向施工单位拨付。
6.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7.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
二、凸显工程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制度
1.按照规定到建筑业主管部门办理安全报监手续。
2.依法申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落实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3.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对其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4.在施工现场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和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制度。
6.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7.向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8.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9.施工现场搭建的建筑物等临时设施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10.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及时、如实地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三、告知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1.工程施工前严格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 对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证、岗是否相符进行审查,并对工程项目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情况进行审查。
2.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项目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正常开展工作,是否按制度实行自检自控,是否有完善的检查、整改、考核记录档案等;对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工程安全报监手续的,不得允许其承建的工程项目开工。
3.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批,签署审批意见。未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工程项目不得进行施工;对工程项目部执行安全技术交底、验收制度进行审核把关;对安全防护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具等应依据有关标准、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允许投入使用。
4.对工程项目部执行有关标准、规范情况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遵章守纪情况进行监理,参与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安全方案的制定和工程阶段安全验收,参与工程模板拆除、脚手架拆除及动火作业审批,及时制止、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5.在监理实施细则中应有详尽可行的安全措施,建立项目总监负总责的安全体系,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形式对施工安全实行全过程控制。针对工程特点和不同施工阶段,重点做好易造成伤害的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事故的防范工作,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行旁站监理。
6.当监理人员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应下达监理通知书,要求工程项目部立即进行整改。隐患整改完毕后,应签署验收意见,进入监理档案。对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后拒不整改的, 应下达停工指令,并及时报告建设与安监单位处理。
四、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或墩台,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等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
3.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4.拆除、爆破工程: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5.桥梁高杆灯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1.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分包、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承建工程施工范围和特点, 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并报建设主管部门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备案。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注意事项、作业时间、责任人等在工地醒目位置及时公示和更新。
2.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的施工必须编制有安全技术措施、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的专项施工方案;其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3.对存在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 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情况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告知作业人员;凡涉及验收的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必须参加验收, 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台账。
4.监理单位应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重大危险作业进行重点监理。对监理过程中发现问题严重的安全隐患时,有权停止施工。
(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1.施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公司每月不少于一次,项目部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情况应当做好记录。
2.监理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平行检查及必要的旁站监理。对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工程监理单位应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理台账,认真编制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五、统筹安排、跟踪检查
1.对新开工程,严格把好安全报监手续关,严格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查,对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
2.加强对施工用电系统、起重吊装、深基坑施工、模板支撑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3.对新开工程严禁使用建设部明令淘汰的塔机、简易临时吊架、自制简易吊篮、瓷插式熔断器等。并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4.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5.通过检查责令各施工企业针对其薄弱环节拿出具体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篇6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自己队伍和员工的约束和管理中,而忽视、淡化、放松了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以包代管理、包而不管、以监代管理”的倾向比较严重,导致承包商事故多发,给企业和承包商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从销售企业承包商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安全现状入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成品油;销售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19-03
近年来,销售企业对油库和加油站新改扩建工程、隐患整改工程以及按定置管理标准进行形象改造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而销售企业主要以销售成品油为主,这些工程的建设就需要承包商业来完成。这些工程、项目建好后,可以消除安全隐患,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施工队伍中存在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人员素质差、没有专业的设施设备、缺乏合格有效防护用品、施工凭经验、缺乏专业的知识、不服从现场管理和指挥等问题,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加强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一、引起承包商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承包商老板“要自己的钱,不要别人的命”,违章作业,不听指挥,凭经验施工,导致事故不断;二是在安全设施上舍不得投资,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急功近利,对生产安全心存侥幸;三是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四是施工队伍素质低,大量民工涌进,对安全操作知识的掌握非常肤浅,因此缺乏自我防护能力;五是对机械设备操作不规范,人员不固定,维修保养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应该报废却仍在继续使用;六是没有按规定使用安全保护用品,或者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七是施工人员对消防设备不熟悉,应急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手足无措。
二、加强承包商管理应对措施
在销售企业板块的施工作业中,承包商的施工作业风险性高,施工难度大,多层作业、交叉作业频繁。因此应主要注意在以下几点:一是作业区域严禁烟火;二是用电设备、临时用电线路要采取防爆措施;三是高空作业突出;四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局限性;五是动土作业存在坍塌现象。
(一)建立承包商HSE信息系统
1.提高承包商准入门槛
一是承包商资质等级证书应具备所从事检修项目的作业要求,具有有效的安全资格证件。二是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健全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有足够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管理专业人员。三是承担检修施工作业的技术、施工人员具有规定的上岗资格证书;人数以及机械装备能够满足检修施工作业和安全要求。四是近三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有不少于三年同类检修项目的承包经历。符合以上要求的承包商入围招标网络,不合格者坚决清理出去。
2.录入承包商基本信息
一是把入围企业的承包商基本信息(公司名称、资质信息、人员综合信息、业绩表现、安全合同、事故信息等)录入到HSE信息系统的业务模块里面,构成销售企业内或集团公司内的承包商网架。二是及时更新合格承包商的基本信息,年底对入围承包商进行评分,不合格者列入“黑名单”;信息系统中不删除其基本信息,以便企业内部共享、查阅,使进入“黑名单”的承包商在石油企业难以生存。比如,将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事故、高危行业三次严重违章、信誉差者就被列入“黑名单”。此时可补充合格的承包入围信息系统。如图1。
(二)招标阶段的安全要求
企业应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入围的承包商网络中选择中标的承包商。
1.在招标文件中加入安全技术要求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一是说明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设置警示标志等等。二是把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如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应作为废标。
2.承包商应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抵押金主要用于建设工程施工作业重大违章处罚、重大安全措施及劳动保护措施缺失处罚以及支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各种抢险救灾、事故善后事宜及相关费用支出。如果所缴纳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不足以支付上述费用时,可在应付该施工企业的工程款中予以扣除。
3.加强合同管理
由于有的企业生产工作节奏日趋紧张,手续比较多,有时只签订经济合同未来得及办理完善的安全协议或采取补办程序,从而造成承包商忽视施工安全、节约成本、赶工期而引发事故。因此,工程主管部门和承包商在按《合同法》的规定签订经济合同书时,必须在经济合同书中注明安全条款或安全作业协议书,说明要签订安全协议,经济合同才能盖章生效,安全协议是经济合同必须的内容。
承包商持有关材料到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安全资格确认,经审查合格后由安全管理部门颁发《安全施工作业许可证》,双方签订《HSE合同》、《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等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权利和义务。
承包商最后将施工人员的名单、身体健康证明交安全管理部门备案;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还应到安全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准作业,严禁无证上岗操作。
(三)进入施工现场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1.实行施工、检维修项目危险作业报告制度
近年来,销售企业施工、检维修项目任务繁重、点多面广,个别单位危险作业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管理有漏洞等而引发的承包商事故时有发生。为加强承包商施工作业的监管,确保油库、加油站施工、检维修项目的安全、平稳、受控,应该实行油库、加油站施工、检维修项目危险作业报告制度。报告范围、内容:油库、加油站施工、检维修的主要危险作业,包括动火作业(一、二、三级动火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和高处作业(一般和特殊高处作业)四类作业。
实行施工、检维修项目危险作业报告制度的好处: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随时对施工情况进行监控、督查和抽检,及时纠正违章作业、适时通报,避免事故的发生。
2.加强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
(1)全面推行安全监理制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工程建设中造成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从而遏制或减少安全事故。这就需要调动社会、企业的力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建设工程中全面推行安全监理制,除了前期的安全设施验收外,他们在现场加强了巡查,对质量和安全两手抓,能及时纠正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有效减少和预防工程质量、工程事故的发生。
(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力量
过去,现场管理全部由项目负责人管理,由于项目的施工时间紧,担心安全生产管得严,影响施工进度,往往注重施工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所以建设方和承包方都应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这样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只要现场存在事故隐患,一经查出就要求将工作先停下来,分析事故隐患的性质,研究采取整改措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促进他们主动管好施工现场,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3)加强安全教育
油库、加油站、非生产区域建设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监督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
一是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纪律,入库(站)须知,施工地点的安全和消防要求,施工安全风险,安全事故案例,熟悉建设项目应急预案、建设单位相关应急预案等。二是对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施工作业计划、作业方法、工作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和主要危险因素,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方式,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HSE“两书一表”的有效文本,安全评价报告、应急预案,作业许可制度及作业票证管理,安全设施、监测仪器的配备,安全事故案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等。三是对施工人员(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了解施工项目环境特点,入库(站)须知,学习建设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及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雷击、防触电、防高处坠落、防物体打击、防坍塌、防机械伤害等知识及紧急安全救护知识,掌握岗位及场所风险及控制措施,熟悉建设项目应急预案、建设单位相关应急预案等。四是对临时入库(站)人员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本单位特点,入库、站的须知,有关安全规定及注意事项,并在工作中指定专人陪同。
(四)施工过程安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要强调一个“严”字,主抓一个“细”字。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事故存在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所以对施工安全管理,要杜绝“以包代管”,或“已包不管”的局面。
1.做好施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
承包商进入后,建设单位工程主管、安全等相关部门应向施工单位、监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让承包商、监理知道项目安全方面的要求,现场有什么危险源。如:施工现场环境、地下工程(电缆、管线)的位置、走向、深度及厂规厂法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等。交底要有文字资料,内容要求全面、具体、针对性要强,交底人、接受人均应在交底资料上签字,并注明交底日期。
同时,我们要求承包商提交施工方案和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让我们了解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三方(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组织安全方案论证,修改完善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危害识别与控制是一切HSE工作的基础,任何作业活动之前,都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 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风险评价步骤,如图2。销售企业最常见的危害因素有: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触电、窒息、坍塌等。对危害因素的识别和确定要准确才能有效地制定针对危害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危险源一经确定, 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及时传达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 并设置危害因素安全标志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危险源区域内的安全警示标志, 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 危险因素若发生变化, 尤其是升级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危险源的撤离和消项必须在确定无安全隐患时才能实施。
3.承包商安全管理执行统一标准
(1)明确施工安全要求。进入施工现场前,要明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同建设方安全管理人员对口工作,并佩戴明显标志;明确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做到定人员、定安全措施、定工程质量标准、定检查制度;明确施工人员必须配备的劳保用品及安全装备。
(2)把承包商纳入HSE管理。施工作业中严格执行HSE《作业许可控制程序》、《动火管理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和《高处作业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规定,严格HSE作业计划书和作业票证的审批、审查,严格安全环保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危险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危险作业管理登记台账,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3)建立现场挂牌制度。在施工作业现场实行挂牌制,标明施工单位名称、项目责任人、应急预案图、应急电话等内容,以利于增强施工单位管理意识,提高现场管理,做好应急机制。
(五)施工过程的安全检查
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
建设方、承包商应以自检为主,实行自检、互检与专业检查相结合进行检查。建设方应按照“工程建设HSE检查表”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现场人员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行为,发现施工作业有违章行为有权制止、处罚,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对未按要求整改的要给施工方或当事人以经济处罚,直至停工整顿。
(六)施工阶段安全监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督促其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后,监理单位应检查整改结果,签署复查或复工意见。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或不停工整改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理方法:日常巡视、安全检查、安全会议制度和监理指令。
重点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岗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教育培训记录;风险识别和危险源清单等等。
(七)安全验收制度
要按照“同步检查、同步确认、同步形成检查记录”的原则,完成安全验收、质量检验、隐蔽工程记录、交工技术文件等记录文件。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abstract 】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the safety in work for a top priority. To ens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personnel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personal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lated management work, must want to use science to solid concept planning, organizing, directing, coordination,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will strengthen building projects safety supervision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投资规模的越来越大,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建筑安全形势,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及时督促建设过程各责任主体整改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隐患,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加强建设工程法规建设逝在必行。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准入清出脱节。此外,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违规生产处罚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未能及时对违章责任主体实施处罚。信息管理展开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建设市场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
2.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赶工期在未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擅自开工。给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小数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认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事。未能及时督促其它参建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建设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不按规定支付安全生产措施经费,造成施工单位在安全防护投入方面经费保障上的困难。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3.小数设计单位未能对复杂地质构造、不利的自然环境和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危及施工生产安全提出专项安全措施。并对建设过程中安全状况实施跟踪管理,出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不能从技术支持上提供安全保障。
4.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只抓进度不管安全的现象持迁就态度,怕处理不好关系影响今后工程监理任务承包和其它工作的展开;有的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
5.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特别是一些跨地区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外埠工程项目部管理松弛,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近年来建筑领域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75%以上为农民工,企业安全教育和施工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多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滞后。大多项目部编制的应急预案、施工用电、消防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未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但出现险情无法按预案展开排险。部分项目在高支模搭
设和基坑开挖中未按施工方案实施。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绝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防护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
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管重点
1.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的建筑行业“诚信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企业诚信档,建立健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录监理、施工企业(含项目经理、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曝光。在工程招标
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准入上严格把关。理顺处罚的渠道,建立联动处罚机制,按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对参建各方违规行为处罚,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劳务管理机制。组织参建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施工现场执法监管人员要认真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安全生产交底工作。建设过程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督促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杜绝群死群伤等重大事故。
2. 1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关。针对监督员在工程监督中监督工程量大、范围广,只能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宏观监控的特点。监督人员应认真总结各类工程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经验,按不同工程的特点分析危险源,根据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各地区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预案。在安全生产施工许可条件审查中,就建设、监理、施工各方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参建人员的安全教育,毗邻建筑物、地下管线、架空高压线的防护,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安全措施费使用计划、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等编制和审查、审批。日常安全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工程开工后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
2. 2在工程建设过程的日常巡查、抽查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工作:首先抓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督促各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按规定选配有较强责任心、敢于管理、有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和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将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形成全员管理的格局:第二严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劳务工人特别是新进场的工人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劳务:第三抓大型设备、机具的使用安全检测。对塔吊、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一律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后进行登记备案。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验收,保证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杜绝设备运行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确保施工设备和机具的使用安全;第四抓好防高空坠落。严格检查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井字架进出料口等的围蔽情况。脚手架搭设外立杆内侧必须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 1. 2m高防护栏杆和0. 18m高、厚度不小于10mm的挡脚板。施工作业层须满铺固定脚手板。结构施工层楼面、电梯井内应每隔三层并最多隔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防护。在个人防护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现埸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配安全带。第五高支模安装必须符合规范并保证现场搭设与方案相互。高支模安装后,必须组织经有关建设各方进行专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钢筋邦扎中堆料不能过于集中。第六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施工过程中每天在工人下井施工前,必须对井下气体检测,方可下井施工。开挖过程中要严防塌孔事故的发生。当设计孔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用跳挖的方法施工,发现流砂应停止人工开挖。同时,注意临时施工用电安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抢险器材;第七深基坑工程。开挖前必须检查围护结构是否经检测合格,入岩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基坑深度超过7米的工程项目,施工专项方案必须通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有审查资单位审查。并有应急措施后方可施工。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深基坑实施动态监测。同时,基坑临边负荷要符合设计要求、坑边、坑底应有组织排水、护壁止水要达到设计要求。此外,强化临时用电和消防方面管理,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照明、动力分别设置;为确保防火安全。查是否按要求完善消防系统配置、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努力将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监理履责
1“危大工程”管理情况
2009年5月13日,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防止和遏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第87号)(以下简称《办法》),对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主体的责任、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做出了相关规定。随后,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和地方管理标准,规范和指导了“危大工程”的安全管理,使广大从业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各自安全责任之重要。该《办法》的出台,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也逐步实现了“危大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为适应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形势,2018年3月8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第37号令(以下简称《规定》)。不过《规定》1年来,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特别是工程监理企业针对“危大工程”如何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存在疑惑。
2监理企业应针对“危大工程”制定管理制度
2.1明确项目监理部安全岗位职责
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环境、规模大小及该项目“危大工程”的情况等,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
2.2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监理应依据《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第一,提请建设单位向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地质及周边环境等相关资料。第二,审核勘察文件中是否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若无此项内容,应书面报告建设单位督促勘察单位予以补充。第三,审核设计文件中是否注明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是否提出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2)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审查编制、审核人员资格和相关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3)“危大工程”施工前,项目监理部必须完成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向相关监理人员进行交底。如工程内容或施工方案发生变化,应对监理实施细则进行补充、修改,并按程序报批.
2.3加强施工阶段的检查督促工作
检查施工单位项目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及人员到岗情况,特别是专职安全员配备数量及在岗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危大工程”的作业情况;现场核查“危大工程”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2.4监理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手段
项目监理部应督促施工单位报送“危大工程”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和资料,并应及时审查核验,提出具体的监理审查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施工单位完善后再次报审。针对“危大工程”,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专项规划,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将其提交监理单位审批;只有在监理总工程师和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才能组织实施,且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建议委托第三方实施;项目监理部门应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子项目的详细实施细则,并配备现场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特殊规划实施前,施工单位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将现场安全技术提交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并由监理人员做出见证;施工单位应当报告应急预案,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进行见证和监督,完善应急演练计划;监理单位应对专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并行监督,纠正不遵守专项计划的情况;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应当及时向施工单位报告,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顿,如果施工单位仍未停工整改,向施工管理部门报告;当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时,总监理工程师应向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次,进行会议约见。通过定期会议相互沟通,交换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规划结果。具体来说,就是定期召开监理例会,检查上次例会有关“危大工程”的安全生产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明确重点监控的措施和施工部位,必要时要召开监理安全专题会议。再次,对于监理日志及监理月报有以下要求:项目监理部应在监理月报中编入本月“危大工程”监理工作内容且最好有影像资料,并将下个月的工作重点进行明确。通过测量、采样、并行测试和抽样等质量控制方法,收集整理质量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项目质量得到控制。总之,严格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对某一环节监理工程师尚未接收时,下一个过程不可执行。
2.5监理企业应加强对“危大工程”的管理
(1)监理企业所监理的项目有“危大工程”的,必须要求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公司进行登记备案。(2)监理公司要对有“危大工程”的监理项目进行督查。督查内容如下:“危大工程”的进展情况;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报审情况;监理实施细则编制情况;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的落实情况;现场监理人员的履责情况;“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档案的建立情况等。
篇9
第二条任何投资者以独资或合营方式在我县建立选矿厂和尾矿库,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闭库以及在用尾矿库回采再利用和闭库后再利用等项目工程,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选矿厂和尾矿库实行“采选分离、选矿入园”的环境污染治理和尾矿库集中排放综合治理原则。
第四条为切实加强对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工程审批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县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工程审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安监局、规划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林业局、经济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由安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条全县境内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以下程序:
(一)新建选矿厂和尾矿库在选址前,企业应向县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工程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办公室协调组织企业所在乡(镇)政府及县安监、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务、农业、林业等部门对现场进行初步核查,签署选址意见,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达告知文书,并全程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初步认可的企业要聘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并填报《县选矿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审批表》。
(二)新建选矿厂和尾矿库的选址,经有关部门现场审查认可后,所属企业再办理建设用地规划,开展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并办理相关审批、审查备案手续。
(三)新建选矿厂和尾矿库项目完成国土规划、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后,将有关资料报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查立项。发展和改革部门对控制规划区外日处理量低于100吨的选矿厂和库容在50万立方米以下的新建尾矿库不得核准和备案;对无尾矿库的新建选矿厂项目以及选矿能力、选矿企业生产布局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项目不得核准和备案。
(四)新建选矿厂和尾矿库项目通过相关部门审查和立项后,要依法征用建设用地,办理国土、规划等相关手续;同时,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机构进行选矿厂及尾矿库初步设计。
(五)新建选矿厂和尾矿库编制完成《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和环保实施方案后,将设计文件报安监部门、环保部门审查批准,方可施工建设。建设单位必须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和监理。尾矿库库址、等别、坝型、排洪方式等重大设计方案因施工现场发生重大不可预见因素,由施工单位和企业书面提出意见,需变更或修改的,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六)工程完工试运行前,选矿厂及尾矿库应向审批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环保“三同时”验收、安全验收评价。尾矿库的安全评价(包括预评价、现状评价及验收评价)必须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承担。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选矿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尾矿库企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七)已经投入运行的选矿厂和尾矿库,必须经整改验收合格,依法取得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六条选矿厂和尾矿库所在地乡(镇)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如下职责: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所辖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以及依法取得承包土地和村土地的农户,严禁擅自将辖区内土地、林地以任何形式出租、承包用于堆放尾矿或建设尾矿库。各乡(镇)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要及时掌握辖区内选矿厂和尾矿库的安全生产情况,制定和完善修改好相关应急预案,并做好库区下游居民的应急演练工作。
(二)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综合监管,帮助指导企业申办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做好选矿厂和尾矿库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尾矿库,及时立案调查,形成卷宗,并依法按程序提请县政府决定依法予以关闭。
(三)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用地的行政审批、管理,负责矿业秩序整治,依法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取缔、关闭无证开采的违法企业。
(四)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矿山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项目的核准。
(五)经济局负责选矿企业供电监督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关停整治危库、险库和病库。
(六)环保部门负责选矿厂、尾矿库的环境监测监管工作、环保“三同时”审批验收,以及对选矿厂、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的检查和监管,检查指导乡镇和企业编制完善尾矿库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七)林业部门负责查处选矿厂和尾矿库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办理占用林地相关手续。
(八)水务部门负责选矿厂、尾矿库下游居民饮用水影响的监测,尾矿库截洪、排洪设施工程的指导、检查,办理取水手续。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行政机关应当行使的其它相应职责。
第七条选矿厂和尾矿库所属的企业是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选矿厂和尾矿库负责人在安全管理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选矿厂和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选矿厂和尾矿库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设置和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三)保证选矿厂和尾矿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根据郴财企〔2007〕43号文件、财企〔2007〕5号文件和财企〔2006〕478号《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每年按选厂设计日处理量提取一定的安全费用集中存入县财政专户,用于尾矿库日常监管和隐患治理。
(四)按照批准的设计能力排放尾矿。
(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并按预案要求定期进行演练。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选矿厂和尾矿库建设审批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未履行职责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九条选矿厂和尾矿库在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责令停止选矿厂、尾矿库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并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律、规章规定,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的;
(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的;
(四)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第十条选矿厂和尾矿库企业违反本暂行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由安监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对选矿厂和尾矿库实施停产整顿,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未按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分配职工上岗作业的;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三)拒绝安监管理人员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隐瞒事故隐患、不如实反映情况的;
篇10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监理工程师按现行的2013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审查要求摘抄如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编审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2)施工进度、施工方案及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3)资金、劳动力、材料、设备等资源供应计划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4)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5)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在实践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中,要依据规范的审查要点进行审查,再参照工程特点及现场环境提出审查意见。
一、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是否根据本工程的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工程施工合同、相关工程审批文件、现实环境等进行编写,编写后按相关规定完成编审程序的内部审查会签,并由施工单位总公司技术负责人审签。
二、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审批
1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依据采用的法律、法规、规范、强制性标准文件是否采用了新标准、新规范,不得继续引用废止标准。
2 审查工程概况是否与本监理项目概况一致,审查核对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规模、项目投资额、合同工期、质量要求等。
3 审查施工组织及布置(管理目标 、施工组织体系及管理机械设置、劳动力组织及主要工种劳动力安排 、材料组织计划及现场管理和仓库管理 、施工机械需用计划 、施工部署 )等内容与招标阶段承诺是否满足,并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情况认为不满足的,应由施工单位解释补充完善。资金、劳动力、材料、设备等资源供应计划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保证工程产品能满足技术设计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质量要求,有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活动能力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为此必须严格审查如下工作:(1)审查承包人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既要符合施工竞标文件的承诺和施工合同的要求,也要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做到有组织,有领导;人员落实,职责明确;持证上岗,制度完善。承包人进驻工地,必须及时组建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和提供人员名单,报监理部审批。对于更换竞标承诺的主要人员时,必须经业主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备案。(2)审查承包人专职质量检验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专职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是专门从事质量检查工作的独立机构,应配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专职质检员,填写《施工质检员资质认证申报表》报监理审查,凡兼职的或既是质检员又兼任现场施工员等其他工作的,均视为不是专职质检员或视为职责不明确,监理部应责令承包人予以改正。承包人的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完全能够切实履行“三检制”的要求。(3)审查承包人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完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为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制订与质量管理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职责,作为承包人行动准则,以确保质量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4)审查承包人是否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伴随大量与质量有关的信息,如来往函件,监理的通知及指令,承包人内部管理文件、档案等,必须建立传递快、效率高,及时作出反应和决策的信息处理系统。杜绝施工管理松懈,项目经理指挥不力的事件发生。
对承包人的技术管理体系应着重审查以下方面:(1)严格对承包人的人员素质进行资格审查,坚持持证上岗,以保证构成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即人的因素具有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2)审查承包人所选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 型号、类型、性能、数量等,能否满足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要求。(3)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对质量有无保证。(4)各施工工序之间是否平衡,会不会因工序的不平衡而出现窝工。(5)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正确,其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检验标准是否符合合格技术规范的要求。(6)技术保证措施是否切实可行。(7)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8)检测仪器、检验设备是否满足质量标准。(9)检查承包人所有试验人员是否经过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是否满足本工程试验工作的需要。(10)委托试验单位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并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4 审查进度计划
(1)对承包人提交的各项进度计划进行审查,并在合同规定或满足施工需要的合理时间内审查完毕,审查工作按以下进行:①阅读文件、列出问题、进行调查了解;②提交问题与承包人进行讨论或澄清;③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分析,向承包人提出修意见;④审查承包人修改后的进度计划直到满意并批准。
(2)进度计划的审查内容。①工期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②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应符合合同工期;③分项工程工期合理。
5 审查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施工安全体系健全,安全方案要针对项目实际情况,有先进、具体、完整可行的保护及安全措施,采用方案正确、清晰,安全应急预案与防范措施是否合理重点审批,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6 审查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
施工总平面图,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总体布置图。它把拟建项目组织施工的主要活动描绘在一张总图上,作为现场平面管理的依据,实现施工组织设计平面规划。审查要根据工程的现场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等做到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符合要求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报建设单位,并按相关程序转发相关单位备案。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调整时,项目监理机构应按程序重新审查。
以上为本人的监理实践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些工作方法,有误请给予以指正,增进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