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绿色设计有高技术与低技术之分,高技术一般指技术含量高、运用高新技术材料及手段达到节能目的。高技术手段在获得高效节能效果的同时,解决问题的成本和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会上升;相比高技术,低技术的节能方式就更具有造价低廉、工艺简单、 取材方便、可靠性强等普适性的优点。
本文从探寻建筑学的基本要素――形式和空间入手,遵循现代建筑功能主导的经典原则,紧密结合地域气候特征,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手段,把绿色设计与建筑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具有普适性原则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践,以夏热冬暖地区的项目为例,总结出6种低技术被动式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普适性;绿色;低技术;被动式;设计策略
一、建筑生态、环保特征的定位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高新技术类科技公司,于2013年委托我方进行新园区规划与单体设计。工程总用地面积29013.18平方米,净用地面积20538.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6000平方米,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为南侧靠近市政路的1#、2#楼,功能为宿舍、厂房及办公,二期为北侧的3#、4#楼,功能为厂房。
在设计之初,甲方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一个何种形式的建筑,只是在脑海中有一个很模糊的企业总部园区的宏观形象。经过双方充分沟通,完成反复几轮的概念讨论后,认为新的园区应能代表科技类企业创新、环保、生态的外在新形象,因此初步把建筑定位在现代主义风格,并应从设计上适应当地的气候这一基本原则,通过合理的气候学设计,使建筑达到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内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
二、根据实际项目特点融入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
本项目位于佛山,全年无雪,夏季达6-7个月,日照充足,气温炎热,最热月气温平均28~29℃。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40余天,而且7-9月间台风猛烈,冬季持续时间短且不甚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也一般都在10℃以上,年平均温度较高,达21~24℃,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夏季的通风隔热是最需优先考虑的问题。
(一) 策略一内庭院
1.佛山现状建筑平面尺度分析
为了节约用地,城市中的建筑平面一般都比较紧凑,尤其是更加强调经济性的办公建筑,平面布置往往都具有大进深的特点。但是,过大的建筑进深势必影响自然采光与通风,尤其是处于岭南湿热的气候环境下,不得不借助于空调系统。
2.因地制宜的内庭院设计方案
(1)内庭院平面设计。本项目结合甲方使用功能,从建筑的生态气候学角度出发,通过低技术的手段布置建筑平面,在反复比较推敲后,最终确定的建筑平面呈现两个“L”型相扣在一起的正方形式,中间为一边长23米的正方形内庭院(图1-1),与东西两侧的人行入口大堂相对应,这个形式得到了甲方的充分认可,它不但解决了自然采光通风需要的小进深问题,还把一个大楼分为了两个小楼,同时彼此紧密结合的形态从一定程度上暗喻了甲方的公司名称中的“道”字。内庭院的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岭南建筑中常见的天井拔气的功能,利用垂直方向的空气层由于温度不同产生的风压产生空气流动,使室内空气可以很好的与室外空气形成对流,达到防热除湿的良好效果,从而形成舒适的室内温、湿度环境。
(2)内庭院立面设计。考虑到佛山当地太阳辐射很强,因此在立面上做了深度1.05米的水平与竖向的铝制遮阳格栅,从下至上间距逐步缩小(图1-2),从底层的6.3米,到中层的2.1米,逐步过渡到顶层的1.05米,既考虑到建筑形式美的韵律要求,也很好的解决了顶层日照强,底层相对日照弱的问题,一举两得。
内庭院的设计不仅仅从生态学上给建筑提供了自然采光与通风,较少了能耗,也满足了甲方的功能与形式要求,更重要的是很好的提升了办公人员的工作、休闲环境,即使在室内也可以随时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存在,同时使得工作之余的休息变得更有乐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美怡人的好去处。
(二)策略二外遮阳
1.佛山现状建筑平面尺度分析
玻璃幕墙作为现代建筑常用的材料之一,有着外观通透、整洁明亮、后期免维护的优点。但是从节能角度来看,玻璃幕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在佛山,不做任何遮阳设施的玻璃幕墙建筑比比皆是,在炎热漫长的夏季只能过于依赖空调,造成相当大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导致了越发严重的室外
(三)策略三总平面规划
一个好的总平面规划不但可以满足园区的功能,同时也应利于节约能源,在岭南湿热的气候中,获得场地良好的自然通风是本项目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1.岭南地区的风气候特征与传统建筑应对方式
传统佛山民居中的冷巷与天井很好的适应了这一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狭窄的空间使得直射阳光很难进入,形成大面积凉爽的阴影区;二是密度较大的狭窄空间形成多道“风廊”,可以很好的把外界自然风引入到建筑群中来。
2.佛山现状建筑通风状况分析
城市中的建筑密度较大,且以高层为主,形成一道一道的“风障”,所以说,解决城市建筑通风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降低城市建筑的密度和高度,退而求其次,也应多建设细高的塔楼,少做板楼,尤其是高板楼。
篇2
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与生态恶化,各国政府开始深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降低能耗,减轻地球环境负担,共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的家园成为世界共识。在美国,建筑业约占能源总消耗量36%、总耗电量的65%、温室气体产生总量的30%[1]。我国建筑能耗则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作为高能耗的重要行业领域之一,建筑业是我们改革能源利用方式的重点对象。有效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同时减轻建筑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将建筑业的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将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在此背景下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
2、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征
有关绿色建筑的定义很多,目前国内接受度较高的定义来自我国2006年颁布施行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国家规范的形式给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有方方面面的特征,其中降低能源消耗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符合相关能源规范或节能不达标则不能称为绿色建筑,现行规范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标准有明确的规定。绿色建筑能源的功能系统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绿色建筑的系统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3、绿色建筑能源的功能系统设计
3.1 绿色建筑的系统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的系统节能就是通过设计方法达到节能目的,主要包括:场地规划设计与建筑单体设计。
在进行场地规划设计时,首先应着力分析地块及其周边各项条件,注意有效利用原生地形、地物,尽可能消除其不利因素,减少对地区微气候的影响。同时应充分考虑受建筑群体及植物群体布局影响的热工环境,在场地内风环境、日照等各方面实现良好的室外热环境,同时注意控制外部地面热效应(如辐射及反辐射的控制),地面铺设材料尽量使用植物地被而少用沥青或混凝土等材料。
在建筑单体设计方面,主要是针对建筑的形体、护结构及屋面的节能设计策略。建筑的形体包括建筑单体朝向、建筑形状、层数规模及空间关系等多项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单体方位朝向以南北向最为有利,东西向最不利,在不利方向须设计适当的遮阳、隔热设施,减少热量侵入。建筑形状设计宜减少外墙面积,建筑内部空间应按使用强度、空间层次及性质、温湿度要求等做适当的设计配置以降低能源消耗度。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应注意控制窗墙比。构造上应减少太阳辐射热量侵入,并易于散热。设计合理的遮阳设施(活动遮阳与固定遮阳等)及良好的通风设计以减轻外墙受热量。另外,选用较低传热系数(K值)的墙体、门窗材料以形成具较高热阻的护系统。门窗与墙体间的缝隙、节点处理要注意气密性和保温性。屋面设计宜利用轻型高热阻材料及高性能热反射材料等来构造隔热层,充分考虑屋顶通风换气以减少室内温度变化,设计屋顶绿化也利于屋面隔热。
3.2 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绿色建筑的设备系统节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包括空调设备、照明设备、卫生设备和输送设备的系统节能。空调设备的系统节能包括适当空调系统的选用、可变风量、水量的控制、实施区域划分、提高设备与系统效率、加强能源管理维护等。照明设备的系统节能包括节能灯具的选择以及先进、适用的照明控制系统。卫生设备和输送设备的系统节能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热水系统运用;节水器具、排水的再利用、热回收等;亦包括电梯节能及电梯群管理、再生电力的利用等等。
4、节能方式的分类与选择
4.1 节能方式的分类
通俗的讲,节能方式可分为主动式节能和被动式节能。
主动式节能主要是指利用各种机电设备组成主动系统(自身需要能耗)来收集、转化和储存能量,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它的特点是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前期建设成本投入大,后期运维成本高。
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是指不依赖于自身耗能的建筑设备系统,而完全通过建筑自身空间形式、围护结构与构造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方式。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和条件来保证维持建筑内的较好使用条件。理想的建筑状态下,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的成功标志是,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建筑内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只需要小功率的空调采暖设备作为补充就可满足生活、工作的环境需求。
4.2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实践
绿色建筑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可循环。使用高科技设备的建筑,常常只能达到其内部的可循环,而不能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可循环,所以完全从设备技术层面求解,应是绿色建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步”,而非优先选择。“绿色建筑”概念具有丰富内涵,它的基因里包含了历史悠久的地域性建筑或气候响应性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体现出被动式节能的原理,例如四合院,通过环廊、影壁的围合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实现节能与舒适。
以无锡山语银城项目为例,该项目以“本土化、低能耗”为设计宗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在设计中全面应用了相应的节能技术,是被动式优先节能技术实践的一次积极尝试,主动式节能则作为被动式节能设计的补充手段应用在项目中。
5、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节能设计作为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的核心部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实现绿色建筑发展阶段目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业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立项、规划、设计,再到施工、运营等各方面,各环节紧密配合。建筑师应充分利用建筑师的语言,提出并优化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设计策略。
篇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green regeneration for cave-house is to seek the intrinsic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o promote more healthy,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traditional cave-house in Yulin area,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use of energy-saving land-saving, full and scientific use of local resources, this paper proposes suitable technology strategies for the green regeneration of traditinoal cave-house, and inheriting the simplicity and ecological thought in the traditional cave-house, the cave-house green regeneration model is put forwar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ave-house.
关键词:绿色再生;空间布局;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green regeneration;space layou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178-03
0 引言
榆林地区城镇地形复杂,缺少适于耕作的土地面积。在这种特殊的土地资源条件下,传统窑居住区营建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尽可能地节约耕地,依山就势,利用山坡发居住组团方式,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用地方式与空间布局。本文针对榆林地区传统窑居的特点,提出下列适宜于榆林地区传统窑居绿色再生的技术策略。
1 优化窑居住区的空间布局
1.1 利用坡地组织窑洞空间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窑居住区的布局首先应该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安排居住用地。其次,为了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宅基地,住区建设应推广新型的窑居形式,提高窑居建筑层数,提倡立体的家庭庭院模式,从而节省用地,丰富居住环境的空间层次。
1.2 充分利用立体院落空间形态
由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向商品经济转化,出现了许多兼业农户,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从事养殖、种植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因此,住户们需要创造出适合个体生产的院落模式。有一种做法可以利用有限的庭院空间,将庭院划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作为日常生活休息空间,下院作为生产养殖、储藏空间。住户们也可将经营项目垂直分布于立体的空间之中。上院视野开阔,阳光充沛,适宜居住生活;下院,地下可建沼气池或地窖;地面可种植蔬菜或圈养牲畜家禽;窑洞的背顶也可种植经济作物;此外,竖向可提供经济攀援植物,如瓜果或豆类,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农副产品的加工。
1.3 改进平面设计
窑洞内部空间不受承重结构的干扰,空间可灵活变化。原因是窑洞拱顶的侧推力会通过腰腿传递给基础,而窑洞的承重受力在窑腿上,承重结构相对简单,因而,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些轻质材料来划分窑洞的内部空间,使居住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设计。当然,重要前提是所选用的材料自身也必须是易于维护,方便拆卸和安装的,以备日后空间的更新从而提供适应的变化。由于当地居民多自建窑居,当家庭人口增加需要分户时,可在原有窑居旁续建一孔新窑。
2 节能策略
目前,榆林地区窑居居民生活生产的能耗主要以煤、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在过渡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合理的用能结构应该在新建的窑居住区中得到正确的建立。少用或尽量不用不可再生资源。与此同时,结合被动式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从整体上降低窑居的生活耗能。
2.1 窑洞保温隔热构造措施
保温隔热主要在于门与窗的设计,在满足室内照度的前提下,利用太阳辐射热量和空气对流传热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因此,需要着重考虑建筑物南向窗户的结构改造。建筑物南向窗户可以采用双层玻璃,加上一定的人为措施,使其在不同季节起到辅助保温隔热的作用。在双层玻璃内设置活动百页,百页一面为反射面,一面为吸热面,其方向可以随需要进行调整。排风口设在双层玻璃的上、下部,在冬季的白天,可将百页收起,以便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热,夜晚,将百叶和排风口关闭,令吸热面对外,以此改善单层玻璃的传热热阻,减少热量的流失;夏季则相反,白天,将百页的反射面朝外,阻止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同时将外侧玻璃上、下部的排气口打开,利用双层玻璃间空气对流散热,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2.2 被动式太阳房的应用
被动式的太阳房是通过不同的集热方式获取太阳辐射热为建筑内部供暖,可分为直接受热式、集热蓄热式和附加阳光间式三种集热方式。这三种方式是被动式太阳房建造的三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考虑到经济实用及集热效率,将三种得热方式共同组织可形成被动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以此来解决传统窑居采暖与耗费不可再生资源的矛盾,并兼顾到窑居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的问题。
窑居太阳房的设计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太阳房设置的地点、朝向和房间间距的确定。
①太阳房的设置地点。
太阳房的建设地点最好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在冬至日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的6个小时内,阳光不被遮挡,直接照射进室内或集热器上。
②太阳房的朝向。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太阳房的朝向在南偏东或偏西15°以内,这样能保证在整个采暖期内,南向房间里有充足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晒。
③太阳房间距。
太阳房与前面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前面建筑物高度的两倍为宜。
第二,太阳房的墙体。
太阳房的墙体除具有一般普通房屋墙体的功能外,还具有集热、贮热和保温功能,是太阳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房的墙体可采用复合墙体。将普通370毫米的外墙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240毫米(一砖),放在内侧,做为承重墙,中间放保温材料(如苯板、袋装散状珍珠岩等),其厚度根据设计室温而定,一般苯板为8~10毫米,珍珠岩为130毫米以上。外侧为120毫米的保护墙(半砖)。
第三,门窗。
太阳房的门窗是太阳房获取太阳能的主要集热部件,也是重要的失热部件。由于门经常开启,保温困难,最好设门斗或双层门。窗的功能在太阳房设计中,除了具有采光、通风和观察作用外,还具有集取太阳能的功能,对于直接受益式太阳房来说,窗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设计太阳房集热窗时,在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加大南窗面积,减小北窗面积,取消东西窗,采用双层窗,尽量设计成活动窗,以利于夏季开启,形成气流循环,将热量带走。
2.3 利用机械辅助和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当风吹向窑洞时,因受到挡风板和植物的阻挡,会在窑洞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力。同时,气流绕过建筑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力。风压通风就是利用窑洞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二是利用窑洞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窑洞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底部被吸入。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辅助和太阳能技术强化窑居自然通风从而达到改善窑居室内环境的目的。
2.4 采用被动式对策调节窑居微气候
被动式对策是指尽量不使用设备,而是通过组织合理的建筑形态布局、建筑的构造设计和充分利用建筑的环境要素来调节建筑微气候的各种作用因素,从而创造能够满足居住者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被动式对策对于调节窑居的室内微气候有很明显的效果。
第一,窑居自身的结构、构造和外界要素为采取被动式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选择性地过滤影响室内环境的物质与能量,创造一定的冷源与热源,如蒸发降温、被动式太阳房采暖等,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热平衡。
第二,采用被动式措施控制窑内不利的物理环境因素,减轻环境负荷,以减少建筑运作过程中设备的耗能。如夏季遮阳、冬季防止寒风侵袭等。
第三,减少设备多余运转所产生的能耗是节能措施的前提,所以并不需要达到过度的舒适度,只是允许微气候调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人体基本的生物舒适范围即可,要更加重视人体自身用服装或活动身体等方式自我调节和适应。
2.5 水资源的循环与再次利用
在榆林地区的一些偏远农村,水资源严重短缺,很多居民都是自家水井或水窖储存水以供日常生活使用。水的清洁度和净化度没有保障,因此,改善水资源的质量,恢复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水资源的状况分析不可忽视,住区需要专业人士对地域水资源的数量和状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分析,根据详细测算和检验建立水资源的循环机制。其次,要确立维持正常水循环情况下水的数量和利用方式。具体措施有:
①全面收集雨水、泉水、地下水及地表水。再在住区内选择适宜的高地修建高位蓄水池,经净化后由居民使用,使用后的污水、废水经过多级处理无污染后,排入河流,再进入下一级循环中。
②农业生产中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居住生活方面,广泛采用分质供水设施,降低水耗、减少污染。
3 经验借鉴
延安枣园绿色住区示范点的新型绿色窑居,既保持了当地传统窑洞的特色,又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窑洞民居在陕北地区的更新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枣园新型绿色窑居窑洞单体形态的构造对太阳能、通风竖井等技术措施的应用特别值得窑洞居民所借鉴。具体措施如下[1]:
①形态:错层窑居、多层窑居。窑居建筑与阳光间的结合体系形成新的窑居空间形态,通过不同生活组团的布局,形成丰富的群体窑居外部空间形态。②采光:多路采光设计保证了室内表明亮度均匀,特别是改善了传统窑洞底部阴暗潮湿的弊病。③换气:错层后的天窗与窑底通风竖井,保证了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④采暖:主动式与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施保持舒适的冬季室内热环境。⑤空调:厚重型被覆结构与地沟构造措施使气流自循环形成自然空调系统。⑥防潮:有序通风气流组织保持夏季室内均匀的温度场分布,防止了壁面与地面泛潮。
4 结语
窑居建筑绿色再生的目的是要寻求环境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促使环境更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章节针对榆林地区传统窑洞建筑在综合运用节能节地、充分而科学地利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对传统窑居的绿色再生提出了适宜性技术策略,并且继承传统窑居自身富含的朴素生态思想,提出了窑居绿色再生的模型,为传统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设计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若祁,等.绿色建筑体系与黄土高原基本聚居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加平,何泉,杨柳,闫增锋.黄土高原新型窑居建筑[J].建筑文化,2007(6):39-41.
[3]刘加平,张继良.黄土高原新窑居[J].建设科技,2004(19).
篇4
关键词:绿色机场 航站楼 节能技术
随着绿色设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无论是新建机场还是扩建、改造机场,都将运用到绿色节能技术。本文即以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探讨绿色节能技术在航站楼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机场能耗分析
任何机场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能源,能源中心可以说是机场的心脏。这个心脏需要为跑道、航站楼以及暖通空调等其它设备供电、供热、供冷,其能耗尤其是对电能的消耗是相当惊人的。而在所有的机场分区来看,每个分区的能耗也有所不同,其中,由于航站楼聚集了大量旅客,是旅客们的活动中心,并且还需要运行中央空调、室内空调以及各种照明和弱电设备,因此航站楼的能耗是机场各分区中能耗最大的区域。在航站楼设计中运用绿色节能技术对于节约机场的能耗起关键作用,因此探讨航站楼节能技术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
二、绿色节能技术在航站楼设计中的应用
在航站楼节能设计中,主要有两种节能方式,即被动式节能和主动式节能,下面对这两种节能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一)航站楼被动式节能设计
被动式节能是指不需要利用任何能耗设备,建筑物本身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来收集能量和储存能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机场航站楼而言,主要就是要从地形、风速风向以及日照等方面来考虑被动节能,而气象、净空等条件在机场总体规划时已经被考虑进去,在此不做探讨。
1、 地形
一般来说,机场不会选择斜坡,但是不同的地表和海拔对航站楼的能耗影响
也不相同。就海拔而言,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相差100m的航站楼,其气温也相差0.6℃,这0.6℃将直接影响到航站楼内的空调温度调节;而且山脚和山顶由于散热速度不同,早晚温差相差较大,对位于山脚地区的航站楼,无论是炎热地区还是寒冷地区,都要特别注意夜晚降温所带来的影响,而临海临水区域对航站楼的影响与此基本相同。因此,为使航站楼达到最佳被动节能状态,地形因素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 风速风向
飞机能否安全着陆与风速风向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建设机场跑道时,一般
都要全面了解机场所在地区全年的风向分布情况,这样既可以提高跑道的利用率,也可以有效降低航站楼及能源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航站楼与整个机场的被动节能。在具体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热量平衡,北方要采暖,而南方要隔热,如何有效利用风速风向,是采暖隔热更加有效且节能环保,需要在航站楼设计时下功夫,比如可以考虑用新风换热等被动式设计,使航站楼达到热量平衡,从而形成高效的风热循环,实现节能目的。
3、 日照
日照的被动式节能设计主要就是考虑航站楼的朝向和太阳辐射量。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因此应尽可能多地让太阳光入射到航站楼内,以便更多的太阳辐射被建筑物吸收,以此减少采暖设备的能耗;而对于少数夏季炎热的区域,为减少夏天空调的能耗,则应定量分析太阳辐射量,并合理预算航站楼朝向的经济性,必要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
(二)航站楼主动式节能设计
主动式节能与被动式节能不同,需要利用各种机电设备组成主动节能系统,来收集、储存和转化能量,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航站楼的主动式节能涵盖面非常广,本文主要探讨智能控制、空调和照明等三方面的节能设计。
1、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实际上是一种自动控制技术,是指系统在无人干扰的前提下,自主
驱动智能控制器来监控目标。这种技术应用到机场能耗最大的电器设备中,将会最大限度地节约机场电能。比如对于航班业务量不大的机场场区照明而言,对路灯、景观、停车场和站坪泛光等照明设备,设置自动控制主干道、停车场等灯具的开关,对庭院和景观照明则选择时段来进行自动调光,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到电能控制方面,将能大大降低机场能耗。除了照明设备外,智能控制还可以应用到电梯、空调等各种设备当中,这样不仅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最大限度节约能耗。
2、 空调
关于空调选型,一般都根据最大负荷来确定,而实际负荷在低谷时期只有设计负荷的1/5,如何使航站楼的空调实现最佳效能比,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航站楼的建筑特点和功能特性,合理选择冷热源以及蓄冷系统。
在选择冷热源时,可以积极发展太阳能空调,既环保又节约电能,而水源热泵虽然可以制冷、制热循环,换热率高,但由于回灌困难,在选择时需谨慎,另外还可以考虑土壤热源;在选择蓄冷系统时,可以参考和借鉴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空调设计方法,即采用再冷式冷水蓄冷系统,这种蓄冷系统充分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时制冷,并用冷水或者冰水储存起来在负荷高峰期使用,不仅可以降低运行费用,而且比传统的冰蓄冷系统更加节能。
3、 照明
在设计航站楼照明时,可以根据照明类别,结合航站楼自然采光特点设计主
要照明和辅助照明两种方式,营造更加灵活的照明效果。然后根据航站楼分区室内场所对照明的不同需求,科学选择高效灯具,并充分利用灯光强度和照射范围,合理设置照明效果。比如钢结构顶棚的航站楼由于其内顶棚不需要太高的平均照度,因此可以采用上遮光方式的灯具进行控制,为下面照度需求高的工作区提供足够照度,从而达到节省照明能耗的目的。
三、小结
关于航站楼设计中运用到的绿色技能技术还有很多,像被动式节能中还有航站楼立面设计和自然通风组织的设计,而主动式节能中还有诸如太阳能等环保技术的应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都未能详尽论述,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绿色设计理念和节能技术,为绿色机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设计基础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改善原有的建筑设计方法,得出的被动式设计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由于被动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在我国应用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在介绍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设计基础和实际应用。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因为建筑业对能源消耗量比较大,所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各种能源消耗及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建筑理念、模式和设计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果只是遵循传统建筑理念要求来进行设计,而没有把人们的理念要求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不仅不能实质性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符合当前我国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就有必要改进、创新建筑设计。基于这个原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自从被提出以来,就受到了高度关注、重视,因为其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概念,所以,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接受。
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节能环保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建筑行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设计时如何确保建筑节能环保,已经成了设计师的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是基于建筑地区经济、文化和气候条件,使用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来进行建筑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同时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经济效益。被动式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与以往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同。以往的建筑概念是人工控制环境,使用暖气、空调以及其它设备来控制环境,满足人们满意的室内热环境,不过主动控制消耗能源量大,隔绝室内和室外自然环境流通,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居住会影响人体健康。被动设计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自然能源为建筑物提供供暖和通风,使室内和室外的环境融为一体。如:住宅室内温度在18~26℃时人体舒适度最佳,我国地区的气候环境大多能够满足人们生活最适温度,通过室外太阳能升高室内温度,这不但能够使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并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建筑低能耗。
3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分析
3.1气候环境分析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考察分析建筑环境,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人员虽然有很多环境调查分析知识,但当前的实际应用中气候分析工具和定量计算方法还有很多缺点。在分析环境气候的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表格分析法和图像影响分析法,从两种角度分析环境,进而得到人体热舒适范围。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环境差异十分明显,在分析环境舒适度时,这两种方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国设计师必须要建立一套综合各地区气候、环境特点的完整的分析系统。
3.2室外自然气候精细化表征方法
除了分析建筑环境之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还包括从人体热舒适、建筑热环境的角度分析室外气候特征,用准确数字准确表达。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适合国内气象数据准确描述方法,具体过程是:收集过去30年气候数据整理气候数据(补齐残缺)提取典型所需气候要素(包括干球湿度、日辐射、风速等)分析平均干球湿度、风速、日辐射数据CDF处理上面的气候要素计算的气候要素长期累积分布函数和每月累积分布函数结合上面的数据加权选择月份格式转换后,输出典型年结果。这种方法表征室外自然气候,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
3.3人体热舒适和室内微气候的关系分析
通常来说,建筑节能效果越好,室内微气候越接近人体的热舒适。因此,建筑设计时应分析人体热舒适和室内微气候之间的关系,这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另一个基本条件。因为气候的多样性,人体热舒适和室内微气候之间的关系应以季节变化为基础。
4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保温隔热系统
在某供暖地区,广泛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保温隔热系统。(1)外墙保温采用B1级模塑聚苯板,厚度在200~250mm之间。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大于0.032W/(m•K),在成分中具有红外吸剂,反热辐射、吸收能力比较高。在模塑聚苯板周围安装300mm宽的防火隔板,改善外保温层的耐火性能。(2)使用双层保温板,用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填补密封地板缝。
4.2门窗系统
在建筑门窗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防水、保温、气密性,同时也是最难处理的,其能耗损失大约占总建筑能耗的30%。因此,当建筑工程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理念时,应在门窗传热系统的设计中引入这一理念,并且还要考虑太阳能透射比等因素。为此,窗户可以使用PVC塑料材质,填充物使用高效发芯材料。窗玻璃采用真空复合玻璃,采用耐性更好的暖条代替传统的铝合金隔断,窗框和窗洞之间的间隙采用自粘预压自膨胀密封胶带。
4.3应用自然通风、采光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中,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是最直接有效的节能措施。根据生态建筑标准,建筑通风、采光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利用自然光营造良好的光线环境,适合人们生活、工作环境需求。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温带气候,充足的自然光为建筑照明设计提供充足的条件。自然采光设计,首先确定自然采光策略和基本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玻璃材料、窗户材料,决定是否需要开窗,以及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结合的问题。例如:在某地区某建筑改造中,用铝制挡光板来吸引光源,同时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4.4阻断建筑热桥
在建筑工程中,因为建筑构件的保温层厚度等因素,存在着热桥现象,其主要体现在阳台的设计上。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中,主体结构可以和阳台板分开,中间采用保温材料,厚度和墙体相似。或者把阳台门设计成内形式,门窗采用保温材料覆盖,也可改善建筑室内的隔热效果。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得以相应的发展,并且成为了一个前沿问题。实践证明,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传承区域文化。所以,应该大力推动、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未来的建筑将继续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优化过程,不仅需要考虑人体舒适度和自然气候,而且还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在建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系统的时候,需要解决人体的需求规律和室外计算条件,研发出可以协调各种因素的现代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晓露.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J].门窗,2016(12):25.
[2]单波.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982.
篇6
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保温;太阳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70年达国家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绿色建筑需要特别关注人对于建筑品质的需求,这与开发商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的诉求不仅没有矛盾,反而高度契合;而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在打造地产项目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建筑设计是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建筑群朝向、日照、形体系数、自然通风、节能保温设计、太阳能利用、遮阳、生态铺地、绿色水体、小区绿化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自然通风、节能保温设计、太阳能利用、绿化四个方面谈谈绿
色建筑在地产项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良好的自然风能改善夏季热舒适性,可更新室内空气,通过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不适阳光的照射并减少由此带来的空调耗能。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间距和布局等。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
3.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 ,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二,太阳能利用
现阶段的太阳能建筑设计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现代生活中常见到的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被动式太阳房。
被动式太阳房不采用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靠太阳能采暖,是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此类太阳房的护结构应具有较大的热阻,室内要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以保持房屋有足够的蓄热性能。在冬季,被动式太阳房日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并存储太阳能,夜间围护结构放出存储的热量满足部分室内需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在冬季的采暖负荷,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被动式太阳房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蓄热屋顶池式、对流环路式。
主动式太阳房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与载热介质经蓄存及设备传送向室内供热,是太阳能采暖的一种类型,其命名与被动式太阳房相对应。主动式太阳能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装置、传递设备、控制部件与备用系统组成。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使集热器内的载热介质如水或空气的温度升高,由水泵或风机传送至储热装置内,根据控制温度经过热交换器或直接送至散热装置向室内供热,并有备用系统为阴天及供热不足时使用。
三,节能保温
节能保温,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方向。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 其中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形式的主流。从科学的合理性而言,外墙外保温形式是一种先进的、有应用背景的保温节能技术。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在粘接材料的作用下,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用玻璃纤维网加强并涂刷粘结胶浆。随着外墙外保温形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主要流行的有聚苯板 薄抹灰外墙保温、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聚氨酯硬泡喷涂外墙外保温系统等几种外保温操作方法。
而外墙外保温还有以下优点:
1、提高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
2、降低建筑造价,增加房屋实用面积。
3、是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
4、改善墙体热工性能。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内侧,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气层。
5、便于对建筑物进行装修改造。在室内装修中,内保温层易遭破坏,外保温则可避免发生这种问题。
建筑处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存在着多方面的优越性,既明显改善了居住舒适性,又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目前在地产开发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四,绿化
绿色建筑的环境绿化主要研究的是特定区域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或人工绿化,降低城市高密度地区所带来的诸如“热岛效应”、“光污染”等负面影响,改善“小气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筑师可将绿化、水面(可结合景观水面、室外消防水池等)布置在住宅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有效改善吹入到室内的空气品质和降低空气温度,起到“自然空调”的作用。绿化应集中布置,提高绿化效率,同时应接合车行道路系统、步行街系统,广场尽可能采用植草砖铺地以增加地面的渗水性和保持地表水自然蒸发的能力,由此也可减少硬铺地对光和热的反射,降低地面温度。实践证明,绿化在提高绿色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质量以及促进绿色建筑的节能效益、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绿化是实现夏季降温,消除热岛效应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绿化与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建筑周围的绿化和建筑本身绿化两部分。而且对调节区域小气候,吸附灰尘及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减轻大气温室效应,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结语
改变我国现行房地产业的高能耗发展模式,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高速城镇化和能源危机,要求房地产业逐渐向低能耗发展模式的转变。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提升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中致力于保护全球生态系统、自然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当地自然条件,从而使绿色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更加合理化、有效化。
参考文献:[1] 刘 春.住宅及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
篇7
招商地产绿色研发与应用中心副主任设计师。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对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研究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目前在招商地产负责暖通空调设计管理、建筑节能设计管理工作。
CHF记者: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您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在建设方面应注重哪几点?
张传经:
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比较明确地阐述。绿色建筑讲究的是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方面重点应体现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安全与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就绿色建筑的建设方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虑:
1、绿色建筑不应是某一单体或单一技术的载体,它应是为人类提供居住、生活及工作的场所。
绿色建筑的建设讲究的不是某一种先进的技术,讲究的是技术整合与“因地制宜”的适应性。按热工分区来讲,全国可分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地区、冷地区、温和地区五个区。它们不仅气候特征不同,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方式与时间也不同,这样造成了在不同地区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绿色技术。例如:南海意库3号楼,由于深圳在很长时间处于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梅雨季”。针对该气象特点,我们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模式,该系统与冷冻除湿相比,不仅除湿量大,而且不需补充其它热源用于加热新风系统。对北方主要以供暖为主的地区(如哈尔滨),我们一般不采用外遮阳措施,盲目采用外遮阳技术不仅浪费资金,还会造成建筑的能耗增加,非常不“绿色”,况且外遮阳系统对建筑的采光、日照有一定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不利。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绿色技术进行筛选,找出合适的技术以适应不同的项目。
2、绿色建筑应保证健康与舒适的情况下谈节约。
目前,全国大部门地区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如果在雾霾天气还打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以降低建筑能耗,未免有点太“过”了。所以,我认为绿色建筑应该是在保证健康与舒适的前提下谈节约。当然,我们谈健康与舒适,不是讲“豪华、气派与奢侈”,我们讲的是一种保证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前提下尽量节约能源。我们强调室内的健康与舒适水平应达到国内与国际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3、绿色建筑并不一定是高成本建筑。
绿色建筑并不是意味着增加成本,前期优化设计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建筑性能而不增加或增加极少成本,直接受益者主要是业主。比如:我们南海意库3号楼采用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综合各单项节能技术亮点,集成创新。在2013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绿色荣誉奖“绿色建筑运营标识(三星)”。其次,南海意库3号楼先后获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奖(2007年)、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2007年)、 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2007年)、绿色生态建筑金奖(2007年)、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2010年)、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奖(2010年)等绿色奖项。
经过近五年的实际运营数据,评审专家认为南海意库三号楼项目的总体节电可达73.5%、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达到41%,但我们的绿色增量成本仅900多万元,5年左右可以收回全部增量成本。水处理直接投入30万元,每年节约水费2万多元,成本回收期小于15年。
4、坚持以被动优先,主动为辅的方式。
通过因地制宜采用“被动式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能够实现建筑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被动式设计无法满足功能的情况下,我们才考虑主动式方式。针对住宅设计,我们在前期设计中充分采用建筑性能分析思路,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户型进行通风、采光等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户户通风采光良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通过因地制宜采用“被动式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能够实现建筑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舒适度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5、努力发挥人类的行为节能。
人本是绿色建筑的根本价值,招商地产提倡的绿色建筑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开发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建筑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招商地产一直强调人们自主的行为节能模式。比如:南海意库车库、厕所我们安装了声控的照明系统,只有人们走进该区,照明系统才能启动,基本可以做到“人走灯灭”的节能模式。另外,我们还倡导地产所有员工“少吃肉、多吃素、少开车、多走路、少用纸”等的生活与工作模式。
CHF记者: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有哪些独到的理念和经验?
张传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到南海边一个荒芜的小渔村,开始了他们的筑梦之旅。蛇口今天的美好,都来自于蛇口建设之初就提出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那就是袁庚老人提出的:“将蛇口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进入九十年代,招商地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海间的绿色家园”的发展方向。招商人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强烈个性魅力的色地产理念体系,以“家在・情在”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动态的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十五规划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大量机构与专家学者研究,基本制约是资源与环境,所以需要可持续发展,顺应这一需求招商地产在2002年首倡“绿色地产”理念,不断将大量的绿色技术运用于地产开发实践。在从单体到社区、从社区到城市,从技术走向模式的绿色创新中,招商建设者的“筑迹”遍布五湖四海,把绿色的种子洒向了他们走过的每一片土地,在“家在・情在”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2010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同年,招商地产在成都举办的“第七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将已经连续了六届的“中外绿色地产论坛”主题升级成了“中外绿色人居论坛”,立即引起各界瞩目和热议。从“绿色地产”到“绿色人居”的跨越,再一次展现了招商人“敢为天下先”的果敢与实践精神。
招商地产的绿色理念的本质就是追求社会、经济、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在物质层面,招商人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园区开发商”与“绿色地产商”。
“园区开发商”体现于一级土地开发上,以产业、居住互动为核心的社区综合开发模式,形成了功能丰富又相互支持,具有高度自我调节能力的社会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们得以就近居住、就业、购物、休闲,享用医疗、教育。这一体系统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提供了经济层面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绿色地产商”体现于土地二级开发上,招商地产以保护环境生态、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为目标,绿色生态开发的理念与实践贯穿整个项目。绿色生态开发,体现于对自然原生态的尊重,体现于对老建筑的再生,体现于对生态庭院的营造,体现于对社区归属感地建立,等等;更体现于由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能源、设备乃至植被等构成的绿色生态技术体系。
在精神层面,招商地产将“筑造绿色家园,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倡导“家在・情在”的精神主题,情系服务,情系关怀。使社区处处弥漫着温馨的人性关怀,形成了招商社区的文化价值,这是社会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泰格公寓是中国首个获得LEED认证的商业项目,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成熟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我们尝试引入国际上比较先进的LEED-NC认证体系,并获得了银奖,它代表着一种突破,一种创新,即便到现在泰格公寓的设计理念和绿色技术仍然十分领先。南海意库是旧厂房改造项目,邀请江亿院士等国内绿色建筑领域的专家,采用温湿度独立空调、冷辐射地板等高新技术,遵循四节一环保原则,专注细节,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评为中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也是首个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运营三星建筑,为建筑的绿色改造树立了标杆。金山谷项目融合集成了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引入国际更为先进的“一个地球生活社区”理念,联合国际合作伙伴,精心打造的绿色低碳社区,荣获“联合国人居企业最佳范例奖”(全球仅五项,中国唯一获奖项目),被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委员会主席Nicholas You誉为中国唯一一个真正的绿色社区。金山谷项目是招商地产成功打造蛇口片区之后,将蛇口经验进行提炼复制的产物,复制了成熟的“自然生活,天人和谐”的社区综合开发模式。它启示我们,跳出单体建筑,从建筑到社区,从社区到城市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CHF记者:招商地产在绿色建筑推进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张传经:
篇8
因此,本文以被动式的策略为研究导向, 从适用性和经济性两个维度对徽州农村生态建筑进行分析,使其在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徽州;被动式策略;经济适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生态建筑的功能适应性概念应从横纵两个方向来解释1。其一,是指的同一空间拥有相对宽泛的功能和适度,就是其空间所产生的建筑实用性可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功能,或使用不同等级的需要;其二,指的是建设空间可以适度的变化,即为满足建筑新功能的需求,可加入时间性的建筑空间设计,重视过程,而非其结果。简言之既是其的功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不仅是在部分空间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建筑整体的诉求。
2.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要求分析
以徽州地区新建在建的建筑为例,必须要满足其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要求,从建筑整体来说有:
其一,生态旅游要求。徽州地区现在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旅游业,黄山、西递、宏村、婺源都已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圣地。从这一点来说,新建建筑整体外形就必须符合徽州的文化气息,从而达到其生态旅游要求。
其二,土地充分利用要求。徽州地区从古至今一直地少人多,这就要求了建筑必须充分利用土地,挖掘地上空间,所以徽州民居多为两层小楼,在现代建筑水平的推动下,三至四层的民居也开始多了起来。
另外,从建筑内部及细节来说:既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表述。在该地区新建在建的建筑上,应保持必要的布局和细部的装饰构造,如木雕,门头装饰等。
3.生态建筑经济适应性要求下的成本问题分析
就目前生态建筑技术来看,阻碍其在农村地区推广的障碍性因素是在初期投资太大。农村地区的民宅基本上是居民自建自用性质的住宅,并非由专业开放商进行运营开发,这也是城镇地区推广比之农村地区较容易的本质原因之一。
以已建成生态建筑为例,国家科技部节能示范楼造价约为6740万元,每平米建筑面积造价约在5200元左右,加上各种附加辅助功能系统,总价约计7780万元,每平米建筑面积造价则接近6000元,而与同类别的建筑物相比,成本增长率高达50%以上;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示范楼每平米建筑面积综合造价在8000元左右,成本增幅高达150%以上;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的每平米建筑面积造价是4603元,成本增长率为48.3%,预计在22.3年后才能收回超额投资2。这些案例在展示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低能耗优势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传递出一个信息,即生态建筑是昂贵的,是靠高技术叠加产生的。英国工料测量师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3。它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生态建筑存在的意义是保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专注于节能效率的提升,而忽略经济效率,反而降低了建筑这一系统的整体效率,违背了发展生态建筑的初衷,即使保证新建建筑符合国家节能的标准,而实际上,发展与推广绿色建筑的首要技术目标是如何以较低的技术成本或优化技术的集成方案,实现建筑整体节能性的提高与改善。另外一点,上述案例中生态建筑普遍为大型高层建筑。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显示(详见表1),2011年安徽地区的竣工住宅造价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在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3。而安徽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为6232.21元,按该年住宅的平均造价来算,每人每年收入还不够10平米住宅的造价,更不用说造价高于一般住宅的生态建筑了。
表1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
Tab.1 Fixed - asset investment and building of rural farmers
因此,本文的在研究中,针对建筑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被动式策略基本是较大众、较廉价的。而造价方面占大多数的建材,因建筑本体较小,在结构性能上的要求远低于大型高层建筑。其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廉价的替代品或乡土产品。如秸秆混凝土砌块, 用热箱法测定秸秆混凝土砌块的平均传热系数的值为K= 1.1W /m2K,该砌块作为一个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新的成型工艺制成,具有成型快, 防霉和防潮,价格低廉等优点,便于应用与推广4。
4.解决生态建筑的功能经济适用性的对策
4.1健全生态建筑强制性技术规程和经济激励政策的策略
如果想在徽州农村推广生态建筑,一是市场机制,二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而政府则通过政策法规促进市场的效率、维持市场的公正。
有需求就有市场,对于一般性消费者购房需求的原因有三:
1.刚性需求:农村居民每家每户都有宅基地用来建房,子女成家需要建房。
2.改善性需求: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追求更大、更好的房子便成了必须的。
3.投资性需求:以宏村、西递来看,新建住宅既可以自住,因招待游客需要也可以作为客栈对外出租,那房屋的质量和地区文化特点就更加的重要了。而对于徽州农村居民自建房来说, 以上三点同样适用。
现今的主要任务还是对于生态建筑的需求拓展,让居民看到生态建筑的好,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政府做好这个引导,才能有效的打开这个需求市场,有了需求,施工方、设计方等都会跟上这个步伐。市场形成后,政府在这个构架中有效的进行规范、调整,而国家在生态建筑方面的规范早已出台,依据规范有效管理,做好这个市场,生态建筑在农村才能有效的推广开来。
4.2解决生态建筑的成本问题策略
生态建筑的成本问题受现今技术条件的制约,无法在短期内改变,那么我们可以依据徽州的区域特征,通过其他的策略,改善因成本问题导致的经济适应性问题,具体策略如下。
自然环境价值的增值策略。旅游业是徽州地区支柱产业之一,当地的自然环境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那么一方面保持现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措施使当地自然环境更为优化。这两方面的内容便要求政府及民众在建筑建造及运行活动中保持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生态建筑的自然环境保护及优化性质自然可达到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价值的增值要求。
生态建筑技术的徽州地方化和多样化策略。技术的徽州地方化,是技术与当地各类特点的结合,提倡先被动策略后主动策略的技术方向,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多样化策略则根据收入、人口、使用需求的不同,按需设计及建造,保持建筑的整体多样性。优先考虑低造价及低能耗的被动式策略技术,规避过高的成本问题。
结语
在研究中,被动式建筑设计的策略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建筑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徽州农村建筑经济适用性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被动式策略,在造价方面基本是采用较大众、较廉价的建材,因建筑本体较小,在结构性能上的要求远低于大型高层建筑,而且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廉价的替代品或乡土产品,便于推广,使其在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鑫,郑 卫.生态建筑的适应性设计问题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9.
[2]黄献明.绿色建筑的生态建筑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篇9
的重视。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主要分析了绿色办公建筑设计之中相关的技能技术。
关键词:绿色办公建筑;设计;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保变成社会的一大主题,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行业,必须贯彻节能意识,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更多的节能措施。对于办公建筑而言,由于办公建筑是供大量人群进行工作活动的大型室内建筑,其功能、技术含量较高,在建筑耗能、耗材方面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研究办公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技术对于我国建设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从生态方面来讲,人类的建筑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破坏,它不但会消耗自然资源,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改变和恶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来保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种理念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未来建筑与设计的主导理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个组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据调查分析,经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出来的建筑,其能耗比普通建筑的能耗能够节约50%~72%。这样,通过引入绿色建筑理念,既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使建筑物节约了能耗。
1、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是其与外界环境共同构成的系统,它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功能,使得构成系统的各个相关因素就得需要我们协同作用、关联耦合,最终来实现高效、可持续以及最优化的运营与实施;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之中,是软科学与硬科学、涉及众多相关主体、跨越多层级尺度范畴以及多学科领域交叉所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2、地域性原则
我们应该要从地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出发,针对其所在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的人文特质与经济的状况,来分析与总结,进而吸纳地域传统的建筑,应该对环境与资源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的策略,科学、合理并且因地制宜地制订出来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的绿色建筑的技术导则与相关的设计标准,来选择与之匹配的技术。
3、高效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务必要加大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之中,对于能源与资源利用率的力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进而就可以减小垃圾的生成量与污染的排放,降低环境的干扰。
4、自然性原则
所谓的自然性原则,就是要强调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之中强化对原生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避免或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在最大限度上来保持原有的生态基质、板块以及廊道的连续性;对受损或是退化的生态系统,我们采用的是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措施;对于在建设的过程之中所造成生的态系统破坏的现象,务必要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的设计之中,采用适宜的措施引入自然要素。
5、健康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要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的营造与室内环境的调控与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健康的空气质量环境、建筑光、热、声以及在人的心理健康空间场所以及氛围的方面也是十分的有益。
6、经济性原则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估算的基础之上,以及在评估设计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方面,绿色建筑设计还应该得提出有利于成本控制,且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进而我们就可以依据其具体项目要求选用的技术措施以及经济条件,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大前提之下,从根本上来实现被动式技术和主动式技术的协同运行与相互补偿。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
1 、环境目标:采用更高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利用效率,削减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水平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2、经济目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经济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3、社会目标:将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生态文化。观念目标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普适性,绿色建筑不应仅作为个别案例或实验性、示范性项目,而应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二是系统性,绿色建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需在整合的时空范畴和专业领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决策各层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三、工程案例分析
1、项目概况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储备经营场所项目,位于金融街南侧的中心地带,西邻金融大街,北临西兴盛胡同,南邻成方街,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建设用地南邻中国人民银行,北临城隍庙后殿建筑,在实现新型城市化的同时保留了北京古老建筑特色,现代又不失特色风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项目紧邻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公交“地铁复兴门站”和“复兴门内站”,西临近西二环路;周边配套设施丰富多样,如银行、购物中心、餐厅、会所、联通营业厅、公寓等;项目用地与城市肌理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外汇储备经营场所项目将不同业务部门和其它特殊功能等纳入统一建筑内设计,形成统一感,服务外汇储备经营及运行。项目占地面积为12578 m2,建筑规模14691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1310m2。本项目整体申报绿色建筑和美国LEED认证。
2、绿色建筑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及关注重点
本项目作为高端办公建筑,未来运营模式主要为自用办公;基于以上项目定位、目标客户定位及项目自身特点,本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绿色建筑目标定位关注以下重点:
2.1、绿色建筑定位具有前瞻性及适宜性
本项目作为办公建筑,目标定位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双认证,因此,项目应在满足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当前国内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从适宜性出发,选择技术措施成熟、经济效益合理的绿色建筑建设策略,提升项目品质,满足项目定位。
2.2、办公环境品质要求
本项目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室内通风、声、光、热及空气品质等环境。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对于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打造以人为本的机构文化具有关键作用。
2.2.1 、噪声:道路噪声、建筑的电梯、空调、水泵设备噪声较大,成为影响室内声环境的重要因素。本项目场址三面临街(西邻金融大街,北临西兴盛胡同,南邻成方街),其中金融大街为周边交通要道,预计交通噪声控制将成为保证舒适办公环境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2.2.2、采光遮阳:建筑室内采光与遮阳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保证室内采光均匀且防眩光,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点。本项目设计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若不采取采光与遮阳的可控调节,将导致室内自然光分布不均,临窗位置易产生眩目等不利情况,影响室内人员工作。因此,合理采用可调外遮阳设计,合理解决采光与遮阳的冲突,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挑战。
2.2.3、空间僵化:很多办公建筑室内空间布置僵化、缺乏灵活性,同时缺乏绿色元素的引入,室内工作人员很难享受到绿色自然的清新美好,无法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本项目方案设计中,在建筑内设中庭,提高建筑自然采光效果,且将绿色自然引入建筑内部空间,对营造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非常有利。
2.2.4、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为了预防和控制办公建筑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建筑使用者的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应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前期控制,中期监测及后期改善。在建筑材料采购环节,严格控制材料中甲醛、氨、苯和VOC等的含量限值;使用运营阶段,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监测,如PM2.5监测、甲醛及VOC监测等;后期对空气品质超标空间进行污染源控制,或采取其他净化方法。
3、室内能耗控制
办公类建筑由于体量大、室内环境要求高、用能量大等特征,往往成为城市的能耗消费大户。当前高级用户对于建筑的品质要求,已不仅仅局限在建造和装饰方面,转而更多的关注室内空气环境的品质。通过对北方办公类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的调研可知,北京市办公类建筑单位面积年能耗指标约为110kWh/ m2,项目地上建筑面积9.131万m2,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运营能耗高达1004万度电。因此,根据办公建筑的负荷特点,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有针对性的实施围护结构、照明、空调等重点用能环节的节能技术,能够大大减少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围护结构:北方建筑由于冬季采暖的需求,对墙体、外窗热工性能要求高,尤其是办公楼建筑窗墙比较大,对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照明能耗:目前很多办公建筑未全面应用节能照明技术,且照明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未引入照明模拟优化技术。本项目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且内设中庭,日照得热量大;因此在方案设计时结合建筑设计,在合理利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于项目设计后期结合照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3)空调采暖能耗:办公建筑常见系统设计容量过大,设备部分负荷运行时间长,运行效率低;尤其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面积偏小,无法实现全新风运行;而且能耗监控系统缺失,无法对建筑系统运行状况监测和调控。因此,采用高性能空调机组、加强系统监测与运营管理,大大降低建筑的整体能耗。
(4)可再生能源:本项目为办公建筑,如何结合项目用能需求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项目是否可以实现国家绿色建筑高星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项目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餐厅、厨房、淋浴、洗手池等提供热水需求。
4、 运营管理
根据相关建筑调研,办公类建筑运营管理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建筑用电量大,变配电所设置的数量多;机电设备多、分布广,包括空调、照明和其他功能设备的管理过程复杂,要求智能化系统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本项目作为办公建筑,定位为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办公楼,智能化程度要求高,设备管理有难度。
建筑运行过程中,本身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高。关注运营成本,成为本项目全过程实行绿色建筑控制的原因之一。
5、 北方地区集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项目将建设成为高端办公写字楼,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条件、生活办公习惯等条件,合理选择北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打造具有显著地域性的北方绿色办公建筑,是本项目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
北京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0℃~12℃,1月-7℃~-4℃,7月25℃~26℃;年平均降雨量630mm,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521.1mm,占全年降雨量的82.7%;太阳能资源属于较丰富地区,地质结构适合用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显著的气候和资源特征,决定了本项目可以形成北方独特的建筑技术体系: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采暖系统等多种被动式设计策略为建筑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影响成为可能;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北京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而且北京降雨量变化率大,所以建议本项目自建中水系统,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多种可能选择;
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北京地区具有强大的建设研发和制造能力,《北京市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为本项目在选材时提供了广泛的选择范围。
6、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选择原则
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实施思路为:在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位、项目方案及功能使用特点等,遵循绿色建筑的实施原则,为本项目量身制定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和实施策略,打造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
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质量”、“环境负荷”和“成本投入”进行综合平衡,避免高科技、高投资的发展思路,避免示范、展示和技术、产品堆砌(冷拼);尽量采用被动式、适宜技术,结合气候策略的“本土化绿色建筑”,体现技术和建筑的有机集成。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绿色”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理念。本项目特点突出,定位高端,因此绿色建筑在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不盲目照搬国外技术和高级技术,而是根据建筑自身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技术策略,有效控制增量成本的增加。
第二、“全寿命周期分析评价(LCA)”原则。绿色建筑强调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同时还关注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因此,绿色建筑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全过程落实绿色建筑的需求,
能够真正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通过合理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方式,有效降低后期运营成本是关键。
第三、“权衡优化(Trade-off)”和总量控制的原则。绿色建筑要求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与良好的服务,但一般而言,追求优良的建筑质量往往易导致付出较大的资源与环境负荷,并导致建设成本的增加。本项目属于办公项目,在确保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增加,并实现项目市场、以及后期运营的双重回报,是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办公建筑设计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其强调的是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寻求的是建筑与环境、节能、经济之间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彤.绿色办公空间的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3,02:64-68.
篇10
关键词:节能措施;建筑设计。
降耗节能是我国一贯遵循的基本国策,大力推广节能方针也是顺应国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节能措施是绿色建筑设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室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分析建筑设计当中的不同的节能措施,可以从建筑中热量的平衡、通风系统的设计、建筑自然物的生态平衡、建筑水处理和建筑外墙设计等等几方面来看。
一、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应当在充分满足建筑本身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建筑物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满足建筑需求原则
节能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建筑的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进,其中包括:满足建筑在不同方位、场所对显色指数度、色温、照的各种要求;满足空调舒适性所需风量和温度;对特殊建筑的工艺要求,例如娱乐场所、酒店、医院、体育馆等必需的设备用电,多功能厅、展厅等的电力用电以及工艺照明等。
(二)节省无谓能量消耗原则
节能的重点应放在节省那些没有必要的能量消耗上面。首先应当盘查出那些对于整体建筑物来说可有可无的能量消耗点,之后再探讨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节能。诸如电能传输线路上的有功耗损以及变压器的功率耗损都是无谓的能量耗损,而对于照明量比较大的设备,应采取相关科学技术来降低其照明耗损。
(三)优选被动式节能原则
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即通过自然通风、采光等“天然”手段改进能源使用状况。被动式节能技术的运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朝向:从外表上,很难看出被动式节能住宅与其它普通房屋的区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为了减少能源损失,被动式节能的房子在设计上会尽可能减少外墙面积,因此房屋南北朝向也很重要,这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东西向很少开窗,如果想大面积开窗,必须有相应的自然或人工遮阳设施(树木、百页、遮阳篷)。
2、墙体密封性:与一般住宅的区别主要是内部,这里没有暖气系统,被动式节能住宅是不需要暖气设备的。要保持室内温度,首先依靠很好的保温层和房子的密封性:尽量避开热桥,这从地下室开始到屋顶结束;为了对房子进行高效保温,还需要对门、窗进行特殊保温隔热处理。如我们的延安窑洞就是在山坡上挖洞作为房屋使用,墙体的保温和密封性非常好,这种建筑非常的节能。而里面的空气的温湿度是非常适合人体各方面条件。
3、通风性好:由于房子的密封性高,所以被动式节能住宅的通风显得更为重要,以防止霉变。但是通风会损失大部分能量,所以出现新一代的通风设备:新鲜空气被吸入首先进入主卧和起居等房间,污浊空气被从卫生间和厨房排出,同时通过热循环交换器,使新风被旧风加热,尽可能减少通风热损失。
4、低水耗:为了减少水消耗,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冲刷厕所、花园和冲洗其他。水通过屋顶太阳能加热器被加热,如果热水需求较高,会补充天然气加热。在这个消耗量上,被动式节能住宅比传统房子节能很多。
(四)考虑节能实际经济效益原则
节能的要求还应当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不能过度的为了节能而增加投资消耗,致使运行费用的增加,适得其反。反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把节能的投资费用,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节能来对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二、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一)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标准
建筑设计要尊重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要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在满足了上述要求之后,节能措施还尽量要求有美感,有艺术感,创造一种亲切健康温馨的建筑风格。
(二)建筑中的热量平衡
建筑设计当中的热量平衡问题,是节能措施中关于能源的利用问题。建筑设计当中,要尽量减少建筑物中的能源散失,合理有效利用能源资源,不断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得真正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在这其中,涉及到北方地区的采暖和南方地区的隔热问题,这两个方面耗能大,建筑的采暖和隔热问题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所以,如何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的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能源,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当中要认真予以考虑的问题。
(三)建筑通风设计
中国的建筑能耗在通风方面的总量较大、比例较高、能效较低和污染也很重,所以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的问题。建筑的通风不仅仅是解决单纯空间的换气而已,还包括建筑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比如有些施工工厂内部的通风问题就尤为重要,要达到降温、采暖、吸尘、排毒和净化,要充分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国内在技术和材料方面已经做了不小的研究。我们在这里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清华大学低能耗示范楼工程,该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有限考虑被动方式,用自然手段维持室内热舒适环境。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可通过大换气量的自然通风来带走余热,保证室内较为舒适的热环境,缩短空调系统运行时间,而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的结合,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在楼梯间和走廊设置通风竖井,负责不同楼层的热压通风。在建筑顶端设计玻璃烟囱,利用太阳能强化通风。此外,在建筑外立面合适部位设置开启扇,使得室外空气在风压通风的作用下可顺畅地贯穿流过建筑。
(四)门窗建筑节能的设计
在建筑屋面、墙体、外窗三大围护组成部分中,窗户的热工性能比较差,是影响建筑能耗和室内温度质量重点因素。当前我国公共典型的建筑维护结构,窗户的能耗约为屋面的四倍、墙体的三倍,大约占围护结构总能耗的40%到50%左右。减少窗户的人能损耗,增强窗户的隔热保温性能,是改善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和室内温度环境不容忽视的节能措施。
1、窗户保温效果的改善
使窗户的玻璃变为双层甚至多层,可以是内外层玻璃间形成封闭的空气层,以至改善窗户的保温效果。目前在国内绝热性好的塑料窗,强度比较高的钢塑复合窗等逐渐的发展应用,而因为窗框通常选用的钢材目前还存在的结露以及冷桥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2、控制窗墙比
确定窗墙面积比需要综合考虑诸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因素的是不同地区室内采光设计标准、季风影响、窗开窗面积冬、夏季日照情况以及室外空气温度外与建筑耗能等因素。通常普通窗户(包括其阳台门的透明部分)比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要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空调能耗和采暖也越大。所以从建筑设计节能的角度出发,限制窗墙面积比是不容忽视的。
3、降低冷风渗透
在我国通常门窗、尤其是钢窗的气密性过差,在热压和风压的共同作用下,冬季通过门窗缝隙屋外的冷空气进入室内增加了供暖耗能。在增强门窗的制作质量的前提下,在门窗上加设密封条是增加门窗气密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密封条的要求是价格适中、经久耐用、镶嵌牢固严密、使用方便、弹性良好。这可按照各种门窗的具体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门窗密封条,如塑料条、橡胶条以及橡塑结合的密封条,密封条形状可为片状、刷状或者是条状,固定方法可以钉结、挤紧或者是粘贴,当然有些还可以制作成禽状,在门窗接缝处挤压待成型后加以固化。
(五)建筑外墙设计
建筑结构外墙设计要实现自然采光和自然的通风要求,减少对于电器的依赖,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要利用好的外墙材料,采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在遮阳方面,可以使用轻便的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来抵御夏季太阳的直接的辐射,同时在冬季也能够调节以便于采光。
(六)建筑的水处理
-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 下一篇:创意美术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