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向上发展,也处于一个能力的成形时期。所以,这一阶段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进步并且实现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方法教学进行论述。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之中,学生也是第一次自己参与到实验之中,所以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比较难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样的一种情形一旦存在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实验开展失去信心,也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投入到物理实验操作之中,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针对这样的一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在实验教学的实施中,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就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进行一个学习。通过物理基本实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也使得学生对实验的器材有一个准确而清晰地掌握。再者,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自信心将得到增强。这样就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知识,也将实现物理实验的有效性教学。
例如:在物理实验之中,“量筒、”“天平”、“滑轮”等器材是基本的实验器材,在实验教学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何辨识量筒的刻度”、“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如何安置滑轮以将其阻力减小到最小”等基本的方法进行探究。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为实验的开展做好积极地准备,也将为实验的成功、减小误差提供可能。
二、实验教学的三个过程不放松
任何一件事情的开展都基本上遵循三步走战略,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之中,也拥有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总结过程。三个过程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实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实验习惯,并且力争在三个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之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实验的三个过程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笔者就三个过程进行具体地论述。
1.准备
所谓准备过程是指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充分地实验准备工作。这个过程不仅要牢牢地把握住实验操作中所需要的基本器材,还要对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中的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设想,甚至可以在实验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
例如:在《测量纪念币的密度》这个实验的准备工作之中,学生不仅要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实验之中,需要准备的基本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水、纪念币”这些简单的器材,还要对实验的步骤进行简单的设计“调节天平――测量纪念币的质量――量筒内注入水读出体积为V1――投入纪念币读出体积为V2”。这样就是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设计并且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
2.实施
在拥有了准备阶段的前提下再开展实施实验是一个件比较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地顺利完成实验的过程。但是往往在这个阶段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多多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进行探究。这样才可以将实验深化,并且将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容易引起实验误差、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揪出来从而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
例如:在《纪念币的密度测量》这个实验之中,教师就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读取出了两个量筒体积外,再多走一步,将纪念币取出后的体积进行识别为V3并且,注意比较V1与V3之间的大小是否相等。
通过这样一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验前后的量筒内的水的体积大小不一样,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尽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引起误差的一种情形,但是很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很难找到问题出在哪里。而这样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形。通过在实验中的这样一个延伸、启发性的探究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进行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
3.总结
所谓总结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实验中有待加强的内容进行一个反思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再对实验进行一个新的层面的认识。最终,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实验教学开展的主体人物。在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实验之中不仅可以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借助小组实验培养起学生的合作团结能力,更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杠杆的平衡》这个实验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如何减小弹性卡子的质量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如何消除动力臂动力应采用弹簧秤带来的误差”“如何改进实验的记录表格以减少误差”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探究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将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的进步。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达到实验教学效率获得提升的目的。
四、小结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实验方法的探索并且不断地深入到教学之中继而更好地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中慧.加强实验教学 展现独特魅力――浅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教学参考[J],2013年第10期
篇2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创新能力科学道德
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开端。为了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信息获取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科学素养,近几年我们对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不过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个体素质。
一、做导游,引导明确目的,弄清原理和方法
导游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服务,向导服务、讲解服务、处理团队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学中导游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的第一步。所谓“明确实验目的”,即要使学生清楚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不能根据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则会在实验时面对眼前的仪器束手无策,此次实验活动必然“收获无几”。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使自己成为实验的主人,为实现真正的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依据,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实验时就没有了可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多半会在实验中“事倍功半”。
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着学生徜徉于知识海洋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也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既有有组织的指导预习,也应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做工程师,精心设计实验,细心选取器材
实验的设计和选材,是直接关系到本实验的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一节实验课上尽可能收获更多的细节,实验前的精心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就需要作为物理教师的你作一个非凡的工程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实验的设计包含的要素较多,①注重实验方法;②尽量减小实验误差;③设计的步骤科学可行;④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教学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这种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参数,选定实验仪器,调试实验装置,测量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等一系列的工作,掌握了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性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为了完成实验,纷纷利用电脑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科技发展动态信息,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了科技创新的信心。
我们认为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必要对学生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首先要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学,不畏艰苦,勇于创新,力戒浮躁,讲究诚信;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剽窃,不造假。其次应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发现违规舞弊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另外,在实验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目标取向。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的走入学生的世界,相反,没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教师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位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才较好地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受中学物理学科特点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师更容易走入忽视学生素质发展的误区,忽视中学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师的素质导向显得举足轻重。可以说素质教育要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其前提条件是中学物理教师有较高的素质。
科学实验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还应该逐步加大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高质量的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并同步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素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国论文下载中心
篇3
一、课前,精心准备
课前要认真备课,对于实验教学亦不能外,实验教学上课前,我们教师应走进实验室,认真研究和准备,从教材的演示演示和分组实验的教学目的出发,反复操作,确保实验的正确.如果是分组实验,通过课前反复的实验去预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是演示实验,通过反复实验来控制实验演示的时间,实现实验与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初中物理教学很大程度上,实验器材是教师提供的,通过反复实验,实现实验器材的最优化组合。
除了要准备教材中的实验外,还应适当地补充和创新实验,尤其是源于生活的低成本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直观性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意识到可以进行创新,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实验的准备出了要保证实验成功以外,还应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有价值的现象和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点位,切实发挥实验最大的教学功效。
二、课始,助学生理顺实验原理
每个实验都有一定的目的,明确目的是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当实验器材摆在学生手边,学生的注意力被实验器材所吸引,这时需要教师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告诉他们要探究什么及那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是要验证什么规律?对于那些学生陌生的实验器材要给学生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点,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器材及其作用,让学生自主熟悉实验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理顺实验的基本原理,为提升自主实验探究的效率构建坚实的基础。
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游”,给学生进行要点的讲解,同时也要给学生自主观光的时间,让学生有自己的发现。
三、课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课进行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切忌所有内容都进行限制,要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通过开放性空间的设置带来百花齐放的实验结果,面对学生多元化的实验结果,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组织。
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分析教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对光线、光路及光学实验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我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做法,从生活中能够选材让学生自主探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热水一杯、空塑料杯一只、白硬塑料片一张、激光手电筒一只、一只长吸管等,借助于热水的水雾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让学生结合这些器材和教材的文本分析,自主进行光的折射规律探究,整个过程学生探究兴趣很浓郁。也得到了不少的实验结论,进一步引导,有意义的结果也就自然生成了。①光垂直从空气中射向水中时,光原来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不过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水中时,会改变光原来的传播方向,而且可以发现在水中的光线偏向于法线;②光线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③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增大入射角,可以发现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也随之增大;④空杯子用光斜着照射,可以看到空杯底有一亮斑,慢慢向杯子中加水,可以发现亮斑在杯底移动,向着靠近法线的方向移动;⑤将一只长吸管插入杯中,如果斜着插,我们可以看到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如果竖直插入水中,从上向下看,水中的那部分吸管看上去好象变短了,从旁边看,水中的那部分吸管又好象变粗了。
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那么这些现象说明了怎样的物理本质呢?有没有共性呢?进而为进一步探究和总结提供了感性材料。
四、课后,引导学生反思实验
学而不思则罔,对于实验教学也需要反思.引导学生课后对课堂实验进行反思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环,课后的反思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再次反思能够总结出一些问题,实现实验方案的优化.课后,应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呢?
(1)反思实验原理.原理是物理规律所在,反思实验原理有助于物理公式和规律的记忆和强化,也有利于实验方案的优化。
(2)反思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方法的反思,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实验方案的特点和不足,有利于实验方案的最优化。
篇4
当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电学复习时,常以教材上知识呈现先后次序为依据,按节顺次复习.在每节内容的复习中,常以物理概念梳理为基础,再穿行一些例题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以此完成复习任务.在整节课的复习中,对于物理概念大多是对旧知的重复,重点不突出,知识体系不清晰;对于练习的设计,常是许多题目的简单堆叠,题型纷繁复杂,主次不分,学生茫无头绪,学习兴趣不浓,收获不大,整节复习课的效果不明显.
在电学复习课中,笔者认为应以电学中基本的电路为基础,打破章节的束缚,采用问题教学法,引领学生系统梳理本章所涉及的物理概念,重温重要的物理实验,强化重要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与过程,同时,以基本电路为原型,设计重要题型,注重变式教学,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中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以此电学基本电路为主线,进行整个章节的系统复习教学,可以让学生感觉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耳目一新,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复习效果.
1利用基本电路,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的复习课中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再次重温与梳理,应是复习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欧姆定律》复习时,笔者以此基本电路为基础,采用问题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电学概念.
问题1此基本电路由电阻元件组成,请问电阻的定义、单位和影响因素各是什么?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采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学生: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外界的温度,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问题2你能为滑动变阻器写一份说明书吗?
学生: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它的正确接法是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它的铭牌告诉我们它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问题3此基本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应如何计算?电压的分配与电阻值大小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阻值之和,公式R总=R1+R2;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公式U1/U2=R1/R2.
2利用基本电路,加强电学实验的复习
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电阻是本章的两个重要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再次重温实验探究过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这对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依据欧姆定律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设计出测电阻的多种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上述两个实验的复习与重温应是本章复习的重点.但两个实验的实验电路图是相同的,这为两个实验的复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复习这两个实验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加深对这两个实验的理解与掌握.
2.1问题:利用这个基本电路,可以完成本章的哪些实验
学生: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
2.2利用这个基本电路,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问题设计
问题1: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学生:控制变量法.
问题2:本实验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学生: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问题3:本实验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压不变;保护电路.
问题4:本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怎样设计?(略)
问题5:本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怎样用图像表示?
学生: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图像略)
问题6:欧姆定律的公式是什么?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欧姆定律公式是I=U/R,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应注意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时刻同一用电器三个物理量,且该用电器是纯电阻用电器.
问题7:欧姆定律实验探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设计:在利用这个基本电路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
(1)小明先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读出电流I,再换10 Ω的定值电阻读出电流,发现并不等于I 的一半,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了解原因后,小明重新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他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恒为1.5 V.他先用5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再换用10 Ω的定值电阻,合上开关后,你认为电压表的示数将(大于)1.5 V,此时应向(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 V.
(3)若在这个电路中,电源电压是3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5 Ω.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恒为1.5 V,最后用20 Ω的电阻替换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发现无法读取与20 Ω的电阻对应的电流值.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且元件完好,请你帮他找出两种可能的原因.(原因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原因2: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偏小)
2.3利用这个电路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问题设计
问题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根据欧姆定律I=U/R.
问题2: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位置.
问题3:在连接电路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应怎样选择?
学生: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压来选择量程;电流表根据电路中所估测的最大电流来选择量程.
问题4: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表格应怎样设计?
学生:保护电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表格略)
问题5:若用这个电路测小灯泡电阻,测出的小灯泡电阻不同,是由于实验误差的原因吗?
学生:不是,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
问题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和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都做了三次实验,它们的目的相同吗?
学生:不同,前者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后者是排除实验偶然性.
问题7:在利用这个电路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若电流表损坏,如何利用余下的实验器材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1)方法1:如图2甲所示,闭合开关,先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电压为U1,再用电压表测出滑动变阻器R两端电压为U2,变阻器一直处于最大阻值位置,则Rx=U1R/U2.
(2)方法2:如图2乙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a端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滑片P滑到b端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则Rx=U2RU1-U2.
(3)方法3:若再提供一个电阻箱,如图2丙所示,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只闭合开关S1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只闭合开关S2,并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则电阻箱R0的阻值为此时待测电阻的阻值.此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问题8:在利用这个电路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若电压表损坏,又如何利用余下的实验器材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实验设计总体思路:电路并联.
3利用基本电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笔者认为,本章习题繁多,教师在复习时,若不注重总结、归纳和引导,容易使学生陷于题海中.本章虽题目繁多,但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大量题型的认真分析与总结,许多题目设计总是围绕笔者所提供的基本电路展开.在一节课复习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以此电路为基础,注重对重要知识点和重点题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此电路相关问题的精心设计,在师生共同讨论与分析前提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1根据表1数据回答:在这个基本电路中,连接电路需用导线,应从铜线和铁线中,选用.制作滑动变阻器选择电阻线材料时,应从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中,选用.
表1导线电阻R/Ω导线电阻R/Ω铜0.017锰铜合金0.44铁0.096镍铬合金1.1(导线长1 m,横截面积1 mm2,温度20 ℃)
问题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电压表与电
流表的示数之比.
问题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若电流表示数不变且为零,但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可能的电路故障是;若电流表有示数,但电压表没有示数,可能的电路故障是.
问题4在这个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为8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 Ω.小明所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0~3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A.0~2 ΩB.0~8 Ω
篇5
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停留在纯知识化的应试教育的纸上谈兵,而应该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实验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的下,如何切实培养初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我们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工作中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一是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二是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 “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三是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人等。四是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2.加强学生实验教学。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建立完成实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初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本实验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从现行实验教学内容来看,可区分为观察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分析性实验、巩固与验证理论实验。观察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一些光学实验、操作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读数方法。分析性实验是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巩固和验证理论实验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怎样通过学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呢?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写实验步骤进行具体指导和示范,让学生体会和懂得用物理语言进行概括和归纳。其次针对实验操作难点要在实验前加以强化训练,并且及时纠正影响本实验正常进行的错误操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对主要误差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几乎一切物理概念和规律都要通过实验探究才能形成和建立,没有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对学生而言实验探究操作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但是目前物理教学中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只为应试而教不注重实验探究教学,有的认为,做实验探究不如讲试验,因而教出的学生只是会用笔“写实验探究”而不能用仪器做实验探究的“空头理论家”, “高分低能”便孕育而生,以致于家里灯不亮,排除故障是保险丝坏了,却不会安装打电话找电工的笑话,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操作能力,除了实验探究课堂开放于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让学生进入角色,有目的观察过实验探究、探索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探究”和“课外小实验探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初中生毕竟还比较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不可避免的懒惰性和依赖性,尤其表现在一些女生和后进生,怕动,大多数是一个组中几个固定的同学做实验,其他人做旁观者,等着实验数据出来抄一下就结束。还有的女生直接让男生帮助做一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严格要求,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动手安装和组合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当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并不是把实验探究全都放手给学生,相反,每次实验探究前教师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布置学生预习有关实验探究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适时的指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且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7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掌握已经不再是决定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多地要从能力发展和创新改革的方面去发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应只是物理现象的再现,而要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落实到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获得,是从大量实验中总结出的结果,因此物理理论的正确与否也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与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且了解知识的基本实际应用,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独立性的思考。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的教学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实验教学的辅助。不少教师因为物理学科的概念多而抽象,觉得物理很难教。实验的引入是克服这一困难的有效方式,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由于实验呈现出的趣味现象,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理解。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1 强化实验观察环节,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观察的目的,即辨别观察对象的主要现象与特征,发生条件及原因;其次,要引导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去观察,通过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需要有观察事物是科学采样事实数据的有效方法,也是任何创新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学生不仅关注到实验观察的结果,更要重视观察过程本身,因为观察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给水加热的过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观察的方法技巧和注意的事项,思考观察过程中不同现象引起的原因是什么,一些细节处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教师在黑板上罗列各种条件要好得多。
2 注重物理实验过程,深入探索物理知识
许多物理理论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由认真的思索和总结得到的。比如彩虹只有在特殊的雨天过后才能看到,平时则看不到。而三棱镜的光色散实验,可以让彩虹呈现在教室里,这必然让学生感到好奇。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共同讨论形成实验的共识。物理实验就是在认为控制条件下,让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以便学生观察,获得具体的认识,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光的色散知识,更多的是探索物理事实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要培养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求知态度,从实验目的出发,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一起,加上正确的实验记录,逐步探索物理知识的奥妙。当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物理结论,慢慢掌握这些探索知识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
3 紧抓物理实验总结,提高实践应用水平
篇7
一、改革现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课,都习惯于循环式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大部分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或实验组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下列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实验的研究性较弱,仅停留在能做好实验的层次上,二是实验量小,难度不大;其次,与中学物理教材的结合不够,许多学生实验前不知道该实验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的位置和实验安排的意图;第三,实验内容的范围较窄,仅以物理实验为主,第二课堂、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很少。我们认为,实验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操作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教学问题。进行物理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改进实验方法和自制教具与学具的技能。而实验教学方面的素质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形式;在演示实验中能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在学生分组实验的预习、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环节上,进行恰当的组织引导工作,善于对学生进实验技能训练;能组织好边教边实验的教学活动;能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能设计、改进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显然,要全面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打破从普通物理实验沿袭过来的实验模式。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分成五个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基本仪器的使用、基础实验的讲解与操作、难点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教学实验的改进与自制教具。
1、物理实验教学理论。可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初步规范、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方法、误差理论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通过演示和讲授,转变学生轻视实验教学的思想,初步理解中学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多看一点”、“多听一点”,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2、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室可展出三种类型的仪器:一是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中的通用仪器,如各种电源、变阻器、电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仪器等;二是物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万用表、测电笔、气压计、湿度计等;三是常用的检修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可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周内通过观察、操作、简单使用实验仪器完成表格式实验报告,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调节要领,使之在后续实验和今后教学岗位上能拿来就用。
3、基础实验的讲解与操作。实验室展出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实验,如气、液、固体惯性的演示,滚动与滑动摩擦的比较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展出实验的操作,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可依据实验内容而确定重点,如有的实验要求认清教学内容的作用,有的实验要求回答实验技能训练的作用,有的实验要求设计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程序;并用抽签的方式,抽取一部分实验,进行教案的编写讲练。学生通过这一轮实验,基本上已把初中物理教材浏览一遍,并对部分实验进行教学设计,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很有帮助。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1、学生的思想观点得到了转变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用了开放实验室的方法,实验报告的要求又密切联系了中学物理教材,因而吸引了学生的课后投入;通过实验研究、实验改进以及教具制作,激发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兴趣。
2、形成了能力培养体系新教学模式中的几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了能力培养,如第二阶段侧重于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侧重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侧重于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五阶段则进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了梯级,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由低起点到高要求,层层深化,学生通过“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练一点、多创造一点”的活动,实验教学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当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具有连续性,各教学阶段间也就必然有相互包容,如第二阶段对仪器的调整与使用也就是操作能力训练的一部分。
篇8
1. 重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的基本理论是:(1)认识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是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的原理;(2)能分析实验误差。实验的基本方法是:(1)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能设计表格、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图线,得出结论;(2)会利用实验方法(例如:替代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准确的测量。实验的基本技能是:(1)能正确、熟练按操作规程使用的物理仪器;(2)能仔细观察,认真读数、记数、整理数据,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3)能排除在实验出现简单故障;(4)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2. 通过课外实验来培养和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课本上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内容,我觉得这些实验对于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探究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和“探究圆形光斑形成的原因”这两个拓展实验,我安排了学生做这两个实验,实验效果十分良好。更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加强设计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形式。在物理学习中,这种实验较常见,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特别高。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水平的实验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创造性的科学构思。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是一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著名实验,挖掘出它们的设计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平时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专门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所出的问题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出发,结合实验器材的用途,并利用自己掌握的实验方法设计出几种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1、尽量减小由于实验原理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2、尽量减小由于测量仪器不准确带来的误差;3、尽量减小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以及从实验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来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案。例如:“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何安排,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有机的组合,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也可以通过平常的通过实验制作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例如:我在做电学黑盒子实验前,提供学生电阻、电源等电学元件;要求学生利用不超过四个电子元件来设计并制作一个电路放在盒子里组成一个电学黑盒子,在设计时同时考虑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检测的可行性,并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依据;然后同学之间交换来检测判断黑盒子内的电路连接方式,并交给设计者判断;最后根据检测成功数量,评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检测奖。这个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利用课外时间想方设法的进行检测,在不断的失败中得到了成功,提高了学生检测电学黑盒子的能力。
总之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高低,是实验成绩高低的决定因数,我们应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
4. 开放实验室、精选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实验能力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水平较低。所以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创新能力;问题;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为了使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更加有趣,更加高效,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余对实验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生动灵活的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习兴趣,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
一、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实验目的比较保守,无法发挥创造力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中,基本以验证性试验和测量实验为主。学生只完成这类型的实验,不能有效发挥实验的价值。学生重复完成相同的实验过程,会使学生对实验产生疲倦的感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升,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
进行。
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实验器材有限、实验有一定的风险等多重原因,许多初中教师不会给学生安排太多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学生在课上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演示,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减退,物理实验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3.传统实验内容老旧,不符合目前需要
面对发展迅速的时代,传统实验中有一部分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应当及时得到更新或找到新的替代实验。如果不能对与时代脱节的实验进行及时的改进,学生会浪费课堂时间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导致课堂效率的下降。
二、针对教学现状,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1.鼓励学生亲自制作实验器材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中学实验在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制作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情况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本课的知识。本实验制作实验器材的步骤如下:使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罐子底部的中心处打孔,然后使用半透明塑料膜,盖住罐子的上口;将罐子底端的小孔对准发光体,如灯丝、发光二极管等,然后查看该发光体在上端塑料膜上得出的像。观察完成,应当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给出科学的答案,即“光沿直线传播”。
2.活化传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见一些现象模糊、数据复杂的实验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主动去分析这次实验的设计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产生一个更加有效的实验方案。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可以逐步产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完善理性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测定物质密度”这一实验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亲自操作的任务:测量所提供牛奶的密度。实验开始时,学生可能会受到书上关于测量盐水密度实验的影响,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束后,学生会发现牛奶跟盐水的测量方式不同,其原因在于,部分牛奶会留在烧杯中,使用量筒测得的体积有较大的误差。这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避免这个问题造成的误差?在每个学生发表观点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此进行验证,然后得到更加可行的测量方法。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后,会产生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
3.增设物理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水平不能过度急躁,而需要物理教师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便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增设教学活动是一种高效合理的措施。积极发起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包括许多形式,如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等。这种物理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4.设计完整客观的实验评价标准
面对新课改对物理教学评价的高要求,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实施更为合理的评价制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成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应当在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增加实验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实战练习。
对于目前的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是打好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实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做到对物理实验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再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物理实验一定可以在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更为重要且不可取代的角色。
参考文献:
篇10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因此,在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光的折射”教学中的演示,我是这样做的:用一张白纸糊在一个玻璃瓶外,用小刀在纸上竖直切一条小缝,再用手电筒垂直小缝照射,在玻璃瓶的另一面会出现一条亮光,并用笔做上记号,然后向瓶内倒水,观察到亮光向一边偏移许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实验演示是一门艺术,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了良好的心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当教师把现象直观、结果精彩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心灵将产生极大的震撼,生理上还会产生愉悦的,形成对物理美的一种向往。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激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勇气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演示实验则是创造理想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如:在给学生讲解浮力时,可以用演示实验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把一个装有沙子的盒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问学生:盒子在水中受到了浮力吗?让学生观察,教师在不断改变盒子中的沙子,让盒子在水中做上浮、悬浮、下沉运动。学生回答:盒子受到了浮力, 最后老师指出这个浮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浮力。从而引出问题悬疑,激起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
2.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
中学物理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我们仅借助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是既枯燥乏味又难懂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引入演示实验,则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求知欲。如:在讲电磁场与电磁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电磁波和电磁场这种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生动具体的展现给学生。
3.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物理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物理画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记忆。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潜在因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的记忆牢固、持久、记忆的方法.例如理解记忆法、直观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等 ,学生巧妙地利用这些记忆方法,能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我要做什么?”、“我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走势,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分析,笔者应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现了随着物距的改变,像的性质也随着变化的全过程,形象逼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学生也容易理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