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行业的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会计行业的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会计行业的调研报告

篇1

>> 陕西省基层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对策研究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办学的调研报告 辽宁省建筑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辽宁省机械类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湖南省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湖南省高职暖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及需求预测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陕西省“去产能”情况调研 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研报告 陕西省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陕西省高中新生信息素养状况调研报告 陕西省基层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能力需求分析 九华山旅游市场及对外语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6-06-28.

[3] 严厉.需求分析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16(2):35-38.

[4] 张虹.t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5.

[5] 马伦.浅谈对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295-296.

[6] 叶荷,罗付灵.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21-223.

[7] 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93-296.

[8]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9.

[9] 陈淑霞.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 [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16.

[10] 杜雪玲.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医学英语教学[J]. 中国科技信息,2009(6):216.

[11] 范春香,张传燧.走进生命的教学――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为例[C]// “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国际会议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集,2016.

[12] 尹欣.提高医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60-63.

[13] 陈迎,陈宏森.医学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初探[J]. 辽宁教育研究,2003(1): 6-8.

[14] 王国良.ESP还是EGP――普通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看法的调查研究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215-220.

[15] 李娴,黄朝方.面对就业难,大学生要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J]. 今日科苑,2009(13): 183-184.

[16] 余蕾.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194-195.

[17]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0-34.

[18]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5.

篇2

国企改革研讨再掀集成之作《较量》北大隆重首发

月评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2005全年展览2005年各国(地区)书展一览表

神秘大书城

2004大书城悲壮的年月

大书城到底能不能赚钱?

大书城概念

大书城与中小书店有什么不同

大书城的经营急需提高

大书城的地位不可取代

大书城是我们的最佳合作伙伴

相互支持期待更真诚的合作

图书零售领头羊北京图书大厦

王府井书店市场调研报告

读者对大书店的爱与怨

全国大书城分布情况

未来的大书城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报刊出口部重点推介

再说报刊摊派发行

特稿

关于图书价格的研究

湖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轨迹分析兼论跨越式发展

广西出版行业效绩评价与展望(下)

图书流通渠道“泛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畅销书常用营销策略的再评析

探讨降低图书直接成本的主要途径

勇于创新,在竞争中求发展

呼唤诚信——关于“不做假账的思考”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的几点建议

试论负债经营结构与企业负债经营

资金使用风险防范问题探讨

现金流量的管理

新华物流的“热”透视与“冷”思考

中国图书:第一次亮相印度书展——第九届新德里图书博览会参展随感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图书宣传策略

《夏夜奶茶》选载

海外简讯

与盗版相关的几个问题

盗版问题依然严重 反盗版任重道远——对两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话说创设图书出版“恩格尔系数”

出版市场数学模型分析

电子出版如何走出沼泽

小议关系营销在书展中的作用

出版行业中的产品生命周期

生产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会计内部控制系列谈之四

浅析新旧会计准则——存货在出版社的实施

电子信用证:出版物对外贸易结算的新趋势

台湾出版物市场的“黄祸”

违规漫画近五成

言情小说有“黄祸”

大学出版社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美主流媒体善封锁新闻

浅谈企业信用管理

国营印刷厂为何参与书刊盗版活动?

香港免费报纸今如何

篇3

20__年我分行辖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其中,__*共举办了2期党校主体班、3期县支行副职培训班、1期金融研究业务培训班、1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调研写作培训班、1期英语强化培训班等8项大型业务培训班。

(一)、认真开展理论业务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

1、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党校轮训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我们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了《__*党校20__年度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分别于五月和九月举办了第四、五期__*党校主体班,共对88名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辖内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就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好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自身的工作创新问题、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及业务工作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专题撰写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四、五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重点专题调研报告3篇,毕业论文88篇。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20__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一是推荐10名分行及省会中支行级领导参加总行党校第十期、第十一期局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二是推荐分行及省会中支9名行领导参加总行4月份举办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三是推荐22名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副行长,分2期参加总行5-6月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四是推荐4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2-4月举办的第七、八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五是于4-6月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二)、以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为基础,狠抓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认真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一是转发总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及考试实施细则,并对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及考试工作进行指导;二是转发总行《关于组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与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接轨金融学专业(本科)报名的通知》,布置辖内套读报考工作;三是召开辖区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座谈会,对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工作进行指导,对报名及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四是在分行机关召开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动员会议,安排分行机关考前培训及报考工作,同时组织公文处理与写作、法律基础概论、金融基础概论的考前辅导讲座;五是转发总行《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做好对辖区考试工作的指导以及分行机关305名干部的报考、免考、学籍管理及考务工作。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为了整合辖区培训资源,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业务工作交流。通过总结过去两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经验,今年8月下旬,我们委托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牵头,在兴安盟举办了金融研究和调研分析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42名辖内各中心支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结合总、分行人才培训规划,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4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分行第二期硕士学位进修班培养计划,于2月和10月在天津财经大学组织第二期硕士学位进修班50名学员进行脱产面授。

4、加强对组织

人事干部的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组织人事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们于4月中下旬在南开大学举办了一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调研写作培训班,共有100名来自全辖各中心支行、县支行的组织人事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在为期8天的培训当中,南开大学的12位知名的教授、副教授及博士为学员们讲授了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法、绩效管理与激励、组织人事信息调研写作等14门课程。

5、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今年,我们继续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的方式,邀请国务院、高校、总行各司局有关专家、学者为全行副处以上干部举办了15次理论业务讲座;同时根据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以及日常理论学习的需要,举办公文处理与写作、法律基础概论、金融基础概论等全员讲座。通过开展讲座,进一步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思路。

(三)、积极开展高层次培训,抓紧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4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金融稳定高级研讨班;二是推荐辖内5名干部分别参加总行在美国举办的金融市场业务培训班及征信业务培训班;三是推荐辖内2名人事干部参加总行在日本、韩国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班;四是推荐3人参加新加坡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免试、8人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并推荐1名通过面试的干部参加总行20__年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培训。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始终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20__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8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组织20__年__*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41人参加,有40人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7人,中级证书3人;三是继续在南开大学举20__年__*英语强化培训班,共有41名干部参加培训。学员经过100天左右的脱产学习后,将于20__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推荐分行及辖内各中心支行26名高级经济师、32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四)、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天津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20__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总结去年利用高校资源推动考试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在天津财经大学开设了天津考区的第二个考点。于5月27、28日在两个考点顺利地组织了考试,20__年共有882人报名参加考试,报考人数是天津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五)、推广新的培训平台,加强各项基础工作调研。

总行远程培训系统试运行后,我们积极在辖区和分行机关宣传推广,并作为试点单位参加人民银行远程培训系统集中压力测试,并就测试有关情况向总行书面报告。同时,在鼓励辖内干部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就如何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手段、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全员素质等专题开展调研工作,并将优秀的调研文章通过信息稿件上报总行或在《组织人事信息》上刊登。

二、职称工作

1、根据总行安排,做好辖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

一是及时向辖区下发《关于做好20__年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布置20__年度职称申报工作;二是对126份申报材料进行初审、预审,并组织召开经济、会计、政工3个系列职称评审会;三是组织专家对经评审会通过,向总行上报的60份职称推荐材料撰写专家推荐意见,并将材料统一装订上报总行。

2、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在管理辖区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评委会方面,20__年共对辖内4个中心支行组建、调整政工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进行审查、批复。

在日常基础工作方面,为辖内20__年以来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办理资格证书,同时整理归档职称评审表。

3、加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推荐分行及辖内各中心支行26名高级经济师、32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篇4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引言

小企业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实现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十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8%,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全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与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贡献相比,其在社会融资中所占的份额却始终不显著。

目前,由于门槛问题小企业从股权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难度较大,信贷融资是其融资的主流渠道,但银行对于小企业的信贷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据工商联数据显示,小企业贷款额度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比例一直位于20%以下。2011年6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融资难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制约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政府方面,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覆盖不到位。虽然我国自2002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印发《关于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在温州设置金融改革试验区等)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法规往往只照顾到了中小企业中的一些特定群体,如科技型企业或高成长题材的企业,政策覆盖率较低。而小企业中的大多数都是从事简单原材料加工、服务业、零售业等产业,没有太多科技含量及经营特色,无法从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得到支持和扶助,具备区域优势的小企业集群更是少数。因此,目前政府出台的对于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只是面向特定群体生效的,无法解决小企业整体的融资困境。

2、企业自身方面,小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大多数小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普遍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健全。且部分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违约率相对大中型企业客户要高的多,严重影响了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3、金融机构方面。首先,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小企业“少、短、频、急”要求的金融服务机构,民间融资体系不够健全。其次,由于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贷款风险高,缺乏信用记录等原因导致其很难得到银行的认可,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对小企业往往持审慎态度,导致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长期稳定的信贷支持。截至2010年底,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中登记过征信数据的所有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获得率只有18%左右。最后,小企业在银行的信贷成本居高不下。银行出于信贷资金的安全及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为小企业设置了较高的贷款利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平均上浮10%~30%,加上担保费率、中间业务收费等,累计上浮达到60%~100%。部分商业银行还在发放贷款时对贷款留存保证金有所要求,小企业实际可供利用的金额远远低于其贷款额度,无形中提高了小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即便如此,近年来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流动性持续紧缩,信贷资源日益紧缺,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小企业逐渐转向民间资本寻求资金帮助,但民间资本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巨大的资金需求致使民间借贷利率不断上涨,致使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原本就融资困难的小企业雪上加霜。

三、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政府方面

首先,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搭建平台。其次,加强政府对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扩大政策覆盖率。促进地方小企业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对接与合作联动、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最后,为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的资金支持,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途径切实减轻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2、小企业方面

首先,小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科学决策,规范经营,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制度,逐步增强其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其次,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编制符合有关法规要求的各项报表,以利于金融机构了解小企业经营状况,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次,建立小企业行业内自律制度,形成企业间的互相监督机制,形成对违约企业的制度约束,提高整体履约意识。最后,积极开辟多种融资方式。在主要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同时,小企业可以考虑选择创业板上市融资、典当资产、贸易融资或者以民间借贷等多种形式。

3、金融机构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可以从小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发商服用房抵押贷款、库存商品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贷款模式,也可以通过多家商户联保贷款、由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方式降低贷款风险。

第二、大力发展与小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加强民间融资机构的规范运营,在建立科学化多元化金融市场的同时切实照顾到小企业的市场需求。

第三、建立健全小企业信用评分体系。信用评分方法可以在贷款审批时给银行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依据,可以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主观风险。目前我国许多银行尚未建立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评分体系,或是直接将大企业的信用评分方法用于小企业贷款中。建立健全小企业信用评分体系,对于小企业信贷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第四、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要对小企业实行有效管控,构建小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开发风险管理新技术,做好风险全流程管理。通过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和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适当放宽小企业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

参考文献:

[1]全国工商联.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M].中国工商联台出版社,2012.

[2]王兴娟.小微企业融资背景、困境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2,7.

篇5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进行资源建设,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提高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公共平台让广大师生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学与学习,以保障教学相辅,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

1.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种媒体形式来管理和组织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模拟实训等使用的资源。

2.推动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把高质量、内容丰富、多种形式、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共享,既能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多样的学习形式,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拓展社会服务渠道

目前社会上对税务及咨询、记账、会计考证等有着迫切的需求,有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集中自身优势开办了相关的培训机构以及记账公司。教学资源库正好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利用优势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能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设计框架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应从适用性及拓展性两方面出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首先,在进行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前提条件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其次,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而为课程体系的设计及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设计等提供依据。

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我们根据专业调研报告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出三类能力:(1)基本职业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决策与规划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信息资源搜集与处理能力、阅读一般性专业英语资料和简单口语交流能力、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基本经济管理能力。(2)岗位核心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资金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税务处理能力、专业审计能力、会计软件操作与基本维护能力。(3)职业拓展能力。包括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能力、理财能力、新专业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这三类能力。

2.设计资源分类及分层递进

完整的资源库应包括文本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等。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应以基本素材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为核心,既能充分满足职业技能的需求又能展现会计专业资源的优势。

对资源的分类及分层递进设计应建立在对课程体系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如我院会计专业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四类,具体见图1:

图1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分类

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基础,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是核心,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延伸,社会综合实践课程是保障,只有在课程结构中合理把握好这四类课程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优势。

3.开发优质资源

教学资源库应以“高效充分使用”为原则,既方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又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我院为例,我院会计专业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在大学城空间建立了供学生课后自测的“在线自测题库”,题库中的资料都来源于教师从网络、会计证考试系统等渠道搜集的资料,题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一样,题量多且出题灵活,学生通过课后自测反映效果很好,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起到了关键作用。

针对高职学院普遍存在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应引入MOOC理念,将课堂中学生难掌握的问题以微课程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便于课后学习和拓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衡量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就是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是由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三类能力等构成,应把握好这三类能力之间的递进关系。其本职业能力应以“够用”为度,在企业中可能要用到的技能一定要有基本的资源包;岗位核心能力力求将企业中必须要用到的技能对应知识点在资源库中作为重点体现,并且要佐以“视频、课件、讲义、案例”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以供学生课后学习;职业拓展能力应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就业的职业岗位群,比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可能在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企业、证券公司等就业,则对应要建设“企业管理”、“行业会计”、“证券投资基础”等课程资源库。具体如图2所示。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制造企业 管理策略

问题一:通过预算加强对费用的控制,但控制的方法过于形式

目前很多单位都实行预算管理,但其控制的方法值得探讨,有的单位不注重事前控制、只注重事后分析;预算的编制仅仅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其他部门参与的较少;预算的依据往往依靠历史数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测算;按总额预算的多,按明细预算的少。

对策一:预算管理控制,理论界对此论述较多,但许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预算管理。第一,预算应有一个主控部门,一般来说可专设一个专职部门如预算管理部。第二,预算范围应为各部门,可由主控部门牵头,设计预算模板、组织并指导各部门进行预算。第三,预算的结果确定前,主控部门应与预算编制部门沟通,预算目标既不能违背公司经营的大目标,也不能脱离实际、变成无法实现的目标。第四,预算要事前控制,预算费用、投资发生前,应由预算主控部门审核后方可去财务报销或付款。第五,预算外管理,对预算外的支出原则上要由公司经营负责人审批,其目的主要是控制预算外支出,保证预算的刚性。

问题二:融资时没有考虑到资产负债率较高引发的高财务风险和高偿债压力

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的资金来源,一部分靠经营利润的积累,一部分靠大量举债。但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较高位运行,这说明公司规模扩张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及其他负债,公司偿债压力增大。当公司的流动比率值不足1,或远远低于合理最低值2时,说明公司新建项目等长期资产的投入已占用了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使得公司随时都面临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困境。即使新购建资产在短期内能带来预期的效益,也会给公司带来较高的不能按期偿债、经营资金不足的风险。

对策二:首先,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公司有必要从整体上考虑适当的投资规模,同时对准备新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压缩效益不确定的、资金没有保障的项目,以降低短期内大额资金的流出所引起的偿债风险。其次,要做好预算工作,特别是现金流量的预算工作,并严格执行,防止出现经营现金不足的情况,并留有一定余地,以做到提前准备,降低财务风险。最后,公司要从根本上减少偿债压力,可通过增加银行信用贷款额度、吸引新的投资等途径来降低风险。公司融资要避免融资项目的利润不足以补偿融资利息、不能按期及时还款等风险,严谨的项目融资可行性论证非常重要,否则公司就会成为银行的打工者。

问题三: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而相应的利润回报却较少

对一个公司来说研发非常重要,因其技术方面含量较高且较专业,常常会使管理层认为该部门都是最有知识的人,把研发问题交给这些人,相信他们知道如何去做。研发人员的专业性不容置疑,但他们有的并不完全懂得管理或如何创造利润,如果他们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他们所从事的项目对于公司的价值,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其进行管理呢?销售人员又如何针对产品进行营销呢?很多研发项目无相应控制文件如国际国内市场调研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由于财务参与较小、了解较少,造成财务对项目管理脱节。

对策三:用商业的眼光和利润导向的思维去思考公司所从事的研发项目,对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要逐项梳理,将其分为科学、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改进、降低成本、简化操作的工艺改进、根据消费者或客户的要求等几类进行管理,对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无财务可行性分析,坚决不立项。

问题四: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方面投资金额过大,但产能扩张远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

如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固定资产占收入比例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说明公司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存在投资回收率不足、资产投资过度问题。产能过剩对公司形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公司产品生产的成本,直接导致了公司利润水平下降。

对策四:严格考核每项资本性支出的必要性及其投资的可回收性,在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方面不惜资金使其尽可能的准确。因错误的市场预期、可行性报告而导致的错误的资本性投资对公司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有节奏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对已投资项目进行梳理,对未来经济效益不佳的项目进行整改或处置,以使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问题五:国内外股权投资增加,但对子公司未达到管理要求

随着公司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公司对子公司管理制度、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等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特别是有国外子公司的公司,当国外子公司对公司总体影响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时,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加明显。如国外公司财务报表是依据国外准则编制的,公司进行合并报表时,需对其按国内准则进行转换,但由于国外公司财务基础资料信息基本上全部为外文,就会给编制转换过程表带来极大的困难,延误了报表的报送时间及数据报送的准确性。部分公司本身就没有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缺乏全过程的财务监控,监管不到位,监督力度不足,公司财务甚至不清楚所投资子公司的资本金额、资产分布状况、资产质量状况、资金使用状况等,更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子公司财务各方面进行日常监管,人为增加了子公司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

对策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规章与制度,子公司要做到财务活动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及高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真正做到按章办事。对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符合上岗资格的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完备的人员备案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国外的子公司的,应按国内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以中(英)文报表格式向国内公司报送财务报表、基础资料、审计报告等,如可能,应考虑对国外子公司按国内准则建账及记账。财务部门参与到投资决策过程中,做到事前从财务方面分析其可行性、必要性、可回收性,为投资决策服务,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对子公司考核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把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使考核和监督做到有据可依,将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对现有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梳理,通过股权转让等手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母子公司相互持股,人为增加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情况。

问题六:因公司对政策、法规、准则理解不够,造成多追或少缴各项税费而造成的各项损失

如公司在未取得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对一些事项作补贴收入处理,对开发支出加计扣除事项,在未取得政府科技部门的批准,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将其作了加计扣除处理。

对策六: 建立政府补助备查登记簿,其内容至少包含申请文件号、政府批文文号、补助项目、补助金额、类别(资产相关、收益相关)、是否验收、资金使用状况、资产完工或费用发生情况等内容,同时将备查簿中相关内容所依据的资料整理归档,工程、研发等部门应结合申请文件对收到的政府补助进行界定,财务人员定期检查资产完工和费用发生情况,及时对收到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七:高度集中管控模式下,财务基础管理没有达标

篇7

关键词:新三板;审计;会计;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18-02

“新三板”市场是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之所以称“新三板”,是因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介入后,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1]。为鼓励创新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201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文决定将“新三板”扩容至全国。这个决定使“新三板”一扫以前的狭小和冷清,变得异常火爆起来。到2014年末,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经达到了1 572家[2]。由于“新三板”的挂牌条件比较低,欲上“新三板”的企业多处于创业期,其业绩波动幅度大,管理不规范的程度高,审计环境与主板、创业板等场内市场迥异,因此审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企业执行的是什么会计标准

目前企业执行的会计标准比较多,有的执行最老的行业会计制度,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财政部没有明确发文废除,在审计时就不能说企业是错的;有的执行2001年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或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有的执行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以后所做的相关修订。作为拟上“新三板”企业,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要求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就可以了,但为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可比性,为了将来能顺利“转板”,审计人员应要求客户执行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它包括一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35项应用指南、6项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以及其他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或其他会计制度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转换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并编制可比会计报表。

二、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否合规、稳健

“新三板”对财务指标不做硬性规定,即使亏损也可以挂牌,但是要求财务工作做到规范,而中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财务的不规范。据统计,到新三板挂牌的前期工作,70%以上的工作量都集中在财务规范上[3]。这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企业喜欢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和有违常理的会计估计来高估利润。问题一般出在收入确认时不遵守收入确认条件,以开出发票、收到预付款、发货等为标准,在风险和报酬实际上未发生转移或未完全转移时提前确认收入。在财务指标上的主要表现为最近一两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净利润大幅增长,而预收账款大幅下降。还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策不稳健、不合规、不可比。如对应收关联方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偏低;随意改变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调整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对长期无利用价值的无形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等。此外,还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明显不稳健;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时点滞后,少提大量折旧;人为操纵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研发支出不恰当资本化,未严格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界限,未严格遵循开发阶段支出的资本化条件;借款费用不正当资本化,扩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延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间等。

三、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薄弱

问题可能是以少缴税为目的,设置账外账,比如部分营业收入不入账,直接导致毛利率降低和利润减少。建议要纳入账内核算,但需要规范账务处理以及补缴税金。若不纳入账内核算,注册会计师就难以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且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相比或各期相比较明显不合理,在申报材料时也无法对审核人员提供合理的解释。问题还可能是会计主体不明确,一个自然人名下有多家公司,但未严格区分会计主体,资产混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对象与实际受益对象不符,几套账互串。建议通过资产交易尽可能将资产的所有单位与使用单位保持一致,或者通过签订资产租赁协议,资产使用单位向资产所有单位支付租金。如不调账,则导致公司产品成本不实和纳税风险;如不规范,则资产和业务不完整、不独立,还涉及利润转移和税务问题。问题还可能是账实不符,往来账与对方长期不对账,差异大、时间久,无法对清,形成死账,或者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未认真盘点或对盘点盈亏未处理,又或者对购入尚未付款的存货未暂估入账。建议通过财产清查,核销无法对清的死账,对核对相符的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足额的坏账准备;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调整盘点盈亏;将购入未入账的存货暂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问题还包括存在大量的银行未达账项。建议对未达账项进行清理,将其调整入账,尤其要对涉及损益、负债完整性的未达账项必须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定期银行收支对账制度,消除异常的未达账项。问题还包括存在大量的跨期费用,建议及时结算、分类核算,将发生的费用支出纳入恰当的会计期间、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项目。

四、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首先是收入,问题可能是收入的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或者是涉嫌虚假销售收入或虚构销售收入。其次是成本费用。成本核算方面,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规范,成本核算政策是否一致。拟改制挂牌的企业,成本核算往往较为混乱。对历史遗留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方法处理:合理确定存货数量和单价,对存货采用实地盘点核实数量,用最近购进存货的单价或市场价作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等的估计单价;参考企业的历史成本,结合技术人员的测算作为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的估计单价。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与成本内部控制体系和成本核算体系。费用支出方面,费用报销流程是否规范,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票据取得是否合法,有无税务风险。对成本费用的结构和趋势的波动,是否有合理的解释。在材料采购方面,应当关注原材料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价格形成机制、采购发票是否规范。然后是资产质量。应收账款余额是否过大、账龄是否过长;与同期营业收入相比,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是否过大。存货余额是否过大、是否有残次冷背的存货、存货周转率是否过低、账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停工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权属证明是否齐全,是否有闲置、残损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产权是否存在瑕疵,作价依据是否充分,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的核算内容是否正确等。

五、股东的出资是否到位,有无瑕疵

股东出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出资不实和程序瑕疵。股改前股东出资常见的主要问题有,非货币资产出资未经评估;出资未及时到位;出资后不经法定程序又大额抽回投资;从会计师事务所收买验资报告,验资报告存在明显瑕疵;以企业自身资产增资,把企业资产当成自己的资产;操纵资产评估结果并以资产评估增值转增实收资本;重复出资;以未合法注销的企业资产出资。企业出资存在瑕疵,并不是个别现象,对于拟挂牌的企业,也并不一定构成挂牌的实质,关键是要看如何解决或者解决得是否彻底。股改中股东出资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以评估的净资产作价出资;以审计的净资产折合股份,但出现评估的净资产低于审计的净资产情况,导致出资不实;股改后发现股改前的会计处理有问题,在申报财务报表中调整了股改时认定的财务报表,导致股改时净资产有问题,出资不实。

六、关联交易问题

由于关联交易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内部容易安排,也容易纵,因此关联交易历来都是关注的重点,审计主要关注关联交易的存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允表达是否产生重要影响。关联交易不是不能有,但是要证明其必要性、定价的公允性,同时,关联交易应当是逐年减少而不是逐年增加。目前关联交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关联交易的目的和动机不纯,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或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公允或不能证实其定价是公允的;关联方的界定不完整,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不恰当;关联交易程序不规范、交易依据不充分,缺少相关合同及确认;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或称隐蔽化。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里,新增了亏损合同的内容。如果交易双方签订的合同变成了亏损合同,企业就可以估计所造成的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这给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很多企业就和隐蔽的关联方签订明显不合理的合同来进行盈余管理。这就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时对相关的合同进行特别关注。还有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规定:公司报告期内不应存在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或其他资源的情形。如有,应在申请挂牌前予以归还或规范。关联方占用资金通常有,期间占用、年末归还现象比较突出;通过虚构交易事项、交易价格非公允、货款长期拖延结算或无法结算等方式非正常的经营性占用;利用集团公司下属的财务公司;通过中间环节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间接向大股东提供资金,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资金占用方法;委托实施项目;资金体外运营,利用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且贴现等方式取得资金,体外运营,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长期占用资金提供便利条件。

七、是否存在偷税、欠税的问题

税是拟在“新三板”上市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据阿里巴巴集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2012年的《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称,受访企业有九成承认逃税。税的问题分两个阶段,一是股改前的税务问题,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例如偷税、漏税、欠税;取得不恰当的税收优惠。对于这些问题主要看企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企业要想在“新三板”上市就必须先把偷逃的税先补上。通常的做法是,补缴税款和(或)滞纳金,但不能被处罚;补税的数字因企业而异,少的要几十万,多的几千万。或者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税务机关有时可以允许企业暂缓补税。二是股改时的税务问题,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股改时存在的主要税务问题是自然人股东在以资本公积、留存收益转增股本时,企业未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企业应当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就个人所得税问题进行沟通,争取主管税务机关甚至当地政府的支持。关于企业股改时自然人股东在以留存收益转增资本公积时,即股本与实收资本相同,股改时无须增资时,是否产生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目前是个灰色地带,请企业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协调。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参考文献:

[1] 沈熙文.新三板扩容研究――论新三板扩容及其将产生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3,(11).

篇8

 

随着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部分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设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来看,与目前旅游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否合理,更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充分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本文选取江西地区部分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就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或者相关教学内容设计的实际问题,从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角度,探讨市场调查教学内容的构建。

 

一、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教学情况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情况及影响

 

到2014年底,江西有19所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分别是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商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上饶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

 

为更好地了解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文选取了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及上饶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通过查阅上述10所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得出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大致情况:一是没有一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单独开设了《市场调查》这门课程,说明该课程没有进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二是有6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与市场调查内容有关的课程:即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九江学院开设的《旅游市场营销学》;江西师范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管理》;南昌工程学院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和“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内容,赣南师范学院开设的《旅游市场学》等,说明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关注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江西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笔者还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设置份额过重,对于该专业面向行业实际需要的市场调查类实践性、技术性课程设置数量偏少,尤其是无一例外全部没有设置市场调查课程。虽然大部分院校开设有诸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营销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战略与管理》等与市场调查类课程有一定关联度的理论课程,但这类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市场调查类课程的结合和衔接不够,学生的学习还是无法使其完全具备从事市场调查的能力,这无疑是教学计划的一大缺憾。

 

(二)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原因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究其原因,其一是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面较为狭窄,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致该课程阙如,相关教学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接受系统的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市场敏锐度高的毕业生,但笔者在访谈一些旅游相关企业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时得知,大部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对于旅游市场的认识与把控能力不足,其应用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来分析及解决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管理实践、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二是高校对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不够重视,缺乏对行业分析能力培养的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市场调查类课程学习的需求度不高。笔者通过与所任教学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谈、访谈,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市场调查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甚至对市场调查类课程对于增加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技术性含量,增加感知市场脉搏的能力,也是含糊与模糊的,导致其学习的兴趣不高。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的要求,也将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使旅游管理市场调查类专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设置更科学、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旅游管理毕业生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的能力

 

二、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一般来说,市场调查类课程主要是为工商管理类中的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和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等专业而开设,是专业必修课程。而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宽方向的学科,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属于管理学领域,其本科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该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并不完全耦合,专门的《市场调查》课程基本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只是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或多或少涉及到市场调查等相关教学内容。

 

如《旅游市场调查》这门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对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概念、方法、技术;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程序,旅游市场调查计划的制定等内容的学习,从而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旅游市场的相关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为旅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或《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课程中关于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种类、方法及调查内容。《旅游经济学》课程中关于旅游需求和供给,旅游市场的种类、营销组合,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旅游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关于企业文化、组织变革等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实地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旅游心理学》课程中能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根据问卷调查法的使用原则和使用目的,设计问卷,调查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或者旅游者旅游动机等内容。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能力。包括查阅旅游信息管理的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进行问卷设计,发收问卷,从事问卷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中涉及到旅游企业微观、宏观环境的市场调研,可以锻炼学生如何选择市场调查方法及安排市场调查内容。

 

旅游是一个依靠市场才能生存的服务行业,不管是从专业教育方面来说,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市场调查能力;还是从就业发展角度看,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市场的眼光和敏锐度。这些都决定了市场对于旅游行业(产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性,也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市场调查类课程的必然性。

 

三、优化教学计划中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布局的思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教授课程和学习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课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载体。旅游产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所以旅游管理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实践需要、市场需求,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业生存能力。为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定位,选择性的从两个方面优化市场调查教学内容的布局。

 

(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课程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该加上《市场调查》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1、基础性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教授的是一种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方法,所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所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的专业都应该开设市场调查课程,尤其是涉及到市场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要作为重点,包括市场调查与研究的方法,市场调查的程序及步骤,市场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内容,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均应通过学习掌握并能实际运用。

 

2、旅游市场类的市场调查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消费者就是市场,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整个过程感受就是市场关注点。因此,旅游市场类的市场调查知识包括旅游市场调查特点、方法、内容等,学生能够将一般性的调研方法运用到旅游调研分析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分析旅游市场资料,开展市场预测,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这部分内容为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均应学习掌握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二)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嵌入旅游市场调查专题内容

 

少部分研究性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虽然不一定要开设《市场调查》课程,但也应该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嵌入旅游市场调查专题内容,或设置针对专题类的市场调研课程。旅游市场调查的教学应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基础,涵盖多种旅游类别的市场调研内容,也就是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插入旅游市场调查的专题内容讲解,并能够让学生参与研究与练习。

 

如旅游资源调查—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中对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进行专题讲解,这对于毕业后从事旅游策划、规划工作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如旅游市场调查—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旅游市场营销》或者《旅游商品开发》等课程的专题讲解来实现。

 

如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可通过《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来实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旅游者消费特征、旅游线路选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形象设计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的能力,这对实际的旅游工作而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持续高速增长,旅游教育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新机遇,但对其教育与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鉴于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研教学的现状及旅游就业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接入专门的市场调研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而专题类针对性的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旅游行业市场调查能力,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篇9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革;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80-02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流转税改革试点方案。此后,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其中规定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将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正式拉开序幕。

2012年7月3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第212次常务会议精神了《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将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试点范围由上海市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等八个省及直辖市。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原因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税是价内税,两者征收范围不同,理论上不存在交叉税目。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这种依据不同行业而征收不同税种的做法,日趋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削弱了增值税的中性效用

增值税本身具有中性的特点,即在政府课税的同时不打乱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政府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但是,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这种中性特点,基本的前提就是增值税的覆盖范围要尽可能广。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中,由于增值税主要对第二产业的增值额课税,而营业税主要对第三产业课税,这使得增值税课税范围相对狭窄,导致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遭到破坏,影响了增值税中性特点的发挥。

(二)对部分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营业税是对课税对象的营业额全额征税,并且没有抵扣环节,因此不可避免的引导企业向全能型方向发展,这不利于专业化企业的发展。此外,由于营业税在出口环节上不像增值税那样享受退税,致使我国营业税应税服务含税出口,从而使出口纳税人的税负加重,直接导致这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严重阻碍了服务出口产业的发展。

(三)造成了在分税制体制下的税收征管困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模式日趋多样化,要准确区分一种经济行为征收增值税或是营业税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新的问题。此外,由于营业税主要由各地方政府负责征收,还未使用相应的税控发票,这极有可能导致偷漏税行为的发生。而增值税则克服了这一缺点。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推广实行,进项税额只能通过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一些合法凭证进行抵扣。这使得抵扣过程环环相扣,纳税人之间互相制衡,相互监督,有效减少了偷逃税款情况的发生。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主要内容

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主要内容是在当前增值税17%和13%税率的基础上,增设11%和6%两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7%的税率。为平衡税负,保持现行税收政策的连续性,试点纳税人原享有的营业税减免税政策,将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政策,对税负增加较多的部分行业,政府将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后,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的服务,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革后仍归属试点地区政府所有。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主要问题

(一)分税制体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

依据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制,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即政府取得的增值税收入(除进口增值税外)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即政府取得的营业税收入(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外)均归属地方政府。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地方政府失去了最大的税收收入来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力。此外,由于目前我国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不尽合理,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地方建设支出,但税收收入却大部分划归中央政府,此次实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如何弥补地方政府在改革期间的收入损失,保障其收入来源,就成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否获得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的关键性问题。

(二)不同企业的税负变化问题

由于我国现行的营业税体制是对不同的行业征收不同的税率,因此,如果通过改革将按不同税率征收的营业税税目改为按基本统一的税率征收的增值税,各类企业就会因所属行业及自身特点的不同而导致税负变化程度千差万别,这极有可能使转型的利好因素被个别企业或行业受到的高税负待遇而削减。例如,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由于其提供的主要是知识、创意类产品,产品成本较低,而产品增值额部分则相对较高,因此这些行业在改革后的税负将会明显提高。

(三)一般纳税人比例低,不能抵扣进项税金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依据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等标准,增值税纳税人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且会计核算水平较高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对其采用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的管理制度。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这类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对其采用简易征收的管理办法。由于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增值税纳税人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难以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般纳税人比例较低,难以维持增值税环环相扣的抵扣链条,从而使增值税的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实现。此外,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营业税纳税人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也大都不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因此,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增值税扩容的大部分纳税人依旧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金,这将使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调整税收管理体制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以改革我国现行的分税制税收体制为核心,完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为地方政府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从短期看,由于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革后仍归属试点地区政府所有,因此,可暂不调整现行的分税制税收体制。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返还或转移支付等方式弥补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的收入损失。从长期看,需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基础建设情况、产业结构、政府收入情况等因素重新确定增值税的分配比例。同时,地方政府应通过开征房产税、完善资源税、加强所得税征管等方式,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确立新的地方税制体系。

(二)适当增加增值税税率档次

为维持原有营业税税负结构基本不变,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类企业在改革前后的税负变化,可适当增加增值税税率的档次并制定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增值税税率档次过多,并可能伴有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因此,为确保政府税收收入稳定和企业总体税负不增加,可在改革期内适当增加增值税税率档次,待改革完成后,再逐步统一税率。同时税收征管机构应严格规定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完善管理,确保新税收优惠政策不被滥用。

(三)逐步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比例

如果大多数营业税纳税人改革后被认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那么改革的成果仅仅体现在税种名称和征税机构的改变,对完善税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税收征管等方面并未产生应有的效果。由此,可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准入门槛,增强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等方式,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比例,从而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发挥出增值税环环相扣的相互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姜惠宸.北京市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调研报告[J].财会学习,2012,(10).

[2]宋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一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06).

[3]奚正艳、郭建华.营改增的难点及分析[J].企业文化,2012,(08).

篇10

1、理论性太强、操作性太差

通览相关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为了全面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设计了规模庞大的内部控制度量指标,这样在提高其全面性的同时却降低了它的可操作性,使得实施成本相对较高而无法为企业所接收。这也是这些内部控制指数体系在实践中得不到推广的重要原因。

2、度量结果的差异性导致的权威性降低

目前在内部控制指数方面一直坚持数据的分别是厦门大学内部控制指数组和迪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但是相关学者发现二者在实际的测量结果上相差甚远,如在2009年厦大版排名第二的中信银行在迪博版的指数体系中却排到了428位。如此大的差异一方面使得信息使用者感觉到迷茫,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这些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构建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权威性。

3、未考虑行业跨度的影响

行业差异是企业形成其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差异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些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无一不是将所有企业视同一样,采取相同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对其测量并根据总得分或平均值进行排名,完全忽视行业跨度对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目标的影响。这样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的构建依据

(一)理论依据权变的管理

理论兴起于20世界7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认为组织受制于环境变化,即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在组织管理中不存在统一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学大师哈罗德•孔茨也认为企业管理应当采用随机制宜的分析方法。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具有“内在管理体系”的特点,还具有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与外部控制对应的“一定开放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权变的思想根据本行业的具体风险进行设计。但是如果企业在具体的实施中“面面俱到”不考虑其行业具体面临的行业风险反而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

(二)制度依据

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在2013年12月了《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所面临的具体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该行业具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另外在2014年03月份又了《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调研报告,指出了该行业企业在具体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这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所做的又一大努力,也即我国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的行业化,虽然没有完全建立所有行业的操作指南,但是会计司的积极推动内部控制行业化的努力,为我们构建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

(三)现实基础

1、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切理论的构架都必须考虑现实基础。内部审计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跨国经营的开始,这种管理的复杂化给内部审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难题。此时,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良好地“自控”行为,那么就极大地减轻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其工作的可靠性。因此,实施内部控制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符合逻辑思维、也可以弥补传统内部审计的不足,更好地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2、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大型组织其健康运行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然而由于上市公司规模大、面临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其经营风险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也就日益增大。内部控制恰恰是现代企业协调风险容量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规避经营失败、成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利益相关者都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状况如何?此时,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就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了解企业内控建设情况的方式。

3、发掘研究内部控制指数

构建的新思路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学者从行业特征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因此本文从行业特征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指数有助于弥补学术界关于此部分的空白状态。

三、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构建的思路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任何一类产业在市场上都会受到现有企业的竞争、供应商、购买者、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商这五种力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又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的五种力量不同从而使得不同的行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COSO(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NationalCommissionof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在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基于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的关联性建立基于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也就具有了现实意义。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遂决定先选择一个行业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笔者结合我国财政部相关规定及最新的《石油化工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就石油化工行业内部控制指数构建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就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指数构建做出有益贡献。

(一)石油化工行业选择原因分析

笔者的研究思路是选择具有以下特征的行业来进行初始研究:第一,行业特征明显且风险敏感度高;第二,内部控制建设时间较长,实施效果良好;第三,基于行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文件已经比较健全。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后,笔者选定了石油化工行业,原因如下: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任何波动将会对整个中国市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及早建立基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将会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略尽绵薄之力。石油化工行业的大多数公司因牵涉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大多属于中央控股的企业,属于《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中规定的第一批企业。另外,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良好,以厦大版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为例,石油化工行业被归入采掘业,在2009-2011的排名中仅次于金融保险业。最后,我国财政部在2013年12月的《石油化工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为我们构建基于该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石油化工行业特征及风险分析

1、行业内部风险分析

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三个业务板块。结合波特的五力模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该行业在我国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且行业壁垒较高,潜在进入者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另外,能源供应的不足和国家政策也导致购买者处于弱势地位,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也不存在一种能够代替石油的燃料,因此替代品生产商的威胁也较小。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石油化工行业内部竞争环境比较稳定,来自内部的风险比较小。

2、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石油化工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政治敏感性强。1957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首次超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如今石油在总能源中占比约45%,石油仍然是世界各国争相抢夺的重要战略资源从历史上爆发的三次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有清楚的了解,石油行业对地区和平和政局稳定性有较高的敏感性。第二、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其自身或影响其业务的其他方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的风险。石油化工行业涉及到诸方面的环境和安全风险,如石油泄漏、天然气管道泄漏等,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在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的同时还可能使得遭受罚款甚至危及到员工和顾客的生命安全。

(三)基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内部控制指数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该行业的风险特征并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笔者提出了如下的内部控制指数构建思路:结合石油石化的行业特征和风险管理的七大要素(涵盖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的具体内容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石油化工行业的高政治敏感性要求企业在信息与沟通上尤其注重动态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系统的畅通度、信息设备的完备性、信息的保密性等内容,我们可以在内部控制指数体系中着重加强对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其次,较高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要求企业在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控制活动等方面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具体来说考核的指标包括:企业文化类型、员工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指标。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