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篇1

一、严格依法管理,规范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用地行为。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用地必须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依法办理规划、土地、房屋产权等相关手续,并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位置、开发强度进行建设。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用地的规划、审批和开发利用等行为的监管。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要在项目规划选址中严格按照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拟用土地用途、位置、容积率、建筑密度、开工及竣工时限等规划使用条件,并实时监督检查,对未提供土地使用证明文件的建设项目,不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确需改变批准用途和容积率的,必须经市政府批准、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办理规划许可变更。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的规划条件,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没有规划手续和土地使用手续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没有国土部门的核验意见,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二、统筹城乡发展,严格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审批。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严格规划审批,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要经过市规划委员会严格审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风格各异、布局合理的要求和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科学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做到近郊村对接城市,偏远村相对集中。农民宅基地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尽量使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和废弃地,严禁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控制范围内违法修庄建院。

三、加大查处力度,遏制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土地规划违法行为。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监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执法监管的职责,开展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土地规划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对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约定的土地用途、容积率、建设密度、开工及竣工时限等规划、建设、土地使用条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批先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未按照批准的规划条件和控制性指标开发利用的违法建设行为,住房与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要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依法进行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对监管不力的乡镇和部门,市上将严格按照《市土地管理行政首长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擅自批准改变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条件的部门,监察部门要依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规定追究违法违规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

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总规修编,编制工作扎实推进

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规划理念的前瞻性、规划体系的完整性、规划方案的科学性来支撑和引领。一年来,该局加大了规划编制力度,完善了规划编制体系,加强了规划编制的战略研究,突出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优化,科学合理地编制了各类规划,为城乡建设和县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强势推进总规修编。去年初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县城总规修编和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服务合同;4月份向市政府报审总规修编评估报告,取得了同意总规修编的批复;5月份完成了总规修编初步成果,并报县规委会审议,在广泛征求县直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总规设计成果,于6月份向县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县人大主任会议报请审议了总规修编纲要和初步方案;8月份分别向市政府和省建设厅报审了总规修编纲要以及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论证报告,10月至11月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并提出了修改意见,12月份市政府牵头组织专家和发改、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对总规成果进行了评审,并原则同意总规编制方案,总规修编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强化详规编制力度。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对建设用地的全覆盖,一年来该局组织编制了东城新区、南站片区、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行政中心规划建设方案,完成了沿江风光带北岸和攸州公园的景观设计。三是加快镇村规划编制。村镇规划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拓展城市提质外延的重点,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局在已完成10个乡镇镇区总规和148个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上半年又启动了鸾山、柏市、湖南坳、大同桥等4个乡镇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到明年实现全县乡镇镇区总规全覆盖。

创新管理监督,强化执行力度,城市提质成效明显

该局结合县政府颁布实施的《县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若干规定》、《县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规定》和《县城乡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在项目论证、决策、审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管理监督水平和履职能力。一是加强建设项目的论证审批。对重点工程的建设方案、土地征收、拆迁安置进行反复论证,依法审批了丽水山庄、中心嘉园、新外滩、原五中地块、内环路、迎宾大道、规划展示馆、电力调度大楼、移动公司等规划建设方案,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过程中,该局坚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年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54件,批准用地面积2800亩,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89件,批准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二是拓展建设项目的管理深度。年,该局按照《县城乡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办法》,制定了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适用范围和调整程序的规定,深化了容积率审批和调整的管理。同时,在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批中增加了建筑立面造型和色彩的审批要求,突出了开发小区基础配套的管理,有效提升了城乡建设品位。三是推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为进一步规范规划审批和变更程序,2009年联合相关部门单位成立了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建立了专业设计、公众参与、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的规划编审工作机制,健全了审批规划项目和重大行政执法的民主审议工作制度,共召开县规委工作会议13次,研究审议城乡规划重大项目80余项。四是强化规范高效的执法监察。对规划监管实行精细化管理。健全了规划执法巡查片区责任制和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监管制度,制定了《违法建设处罚标准》,切实规范了行政执法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了《双休日、节假日规划执法值班制度》,在巡查上做到了全天候,全方位,及时有效地将违法建设制止在萌芽状态。加大了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完成现场核查225件,下达停工通知书173件、行政处罚决定46件,调解各类建设纠纷57起,沿江大道、攸州大道、长鸿路、攸州公园等16处违法建设共计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确保了规划的全面准确实施到位。

统筹镇村规划,协调城乡发展,城乡一体进程加速

该局以城乡同步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镇村规划建设的专项研究,编制各类规划,挖掘内涵,体现特色,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对镇村同步统筹规划建设。一是加大城乡规划统筹力度。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提升城乡空间发展布局规划,注重乡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已完成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年又启动了鸾山、柏市、湖南坳、大同桥等4个乡镇镇区总体规划编制,切实加大编制力度,推进城乡规划全面覆盖。二是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以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城乡规划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城乡建设有序实施。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的要求,全县所有乡镇都组建了独立的规划管理和监察队伍。为切实提高管理实效和工作水平,提高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5月份组织举办了全县乡镇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班,并为各乡镇规划管理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三是强化城乡规划制度建设。为规范城乡规划监督管理行为,确保城乡规划严格执行,年5月该局报县政府批准颁布实施了《县乡镇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科学设定了乡镇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明确了办事规则,切实加强了镇村规划监督管理,保障规划严格准确实施,对城乡规划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紧扣重点工作,助推“三大战役”,规划服务全面提质

为了充分发挥规划工作服务“三大战役”、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功能,该局上下积极探索规划服务新途径,全面推进向规范化服务型机关的目标迈进。一是保障“三大战役”服务。年该局开辟了重点工程报建窗口,向社会公开了10项服务承诺,对重点工程项目实现全程服务,一律实行从审批到放线、验线、验收一站式服务。去年受理的包括12个开发项目、5个入园企业、6个重点工程在内的41次申请,均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服务。一年来为同乐湖生态农业园、益力盛电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厂、醴茶高速、迎宾大道、文化广场等32项重点工程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规划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涉及规划方面的疑点、难点问题,助推了重点工程、招商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围绕城建融资服务。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融资,及时办理了长鸿路、建设北路、迎宾大道等项目的建设用地和工程规划审批手续,深入进行项目可行性和土地资源开发价值研究,促进规划与项目市场化互动,共同推进城市的经营和建设,为政府确定城市社会经济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超前资源储备和重点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加强土地储备服务。认真组织编制储备土地设计条件,在保证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17宗储备土地规划要点的编制,涉及用地2500余亩。5月份为我县在长沙举行的土地信息推介会提供了10000亩的用地红线图和相关资料,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篇3

一、广东中山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

(一)施工前未摸清地下现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管线屡遭破坏,主要是由于项目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前没有摸清工程建设范围内地下管线的现状以及规划审批部门没有完整、准确的管线数据库作为审批依据,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轻则调整方案、迁移管线、管线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水倒灌等;重则挖断管线,引发安全事故,使人民财产安全和施工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没有办理规划验线,施工现状与报建图不符。由于缺乏相关制度约制,有许多地下管线工程在放线后没有办理规划验线,同时由于没有摸清地下管线现状,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调整施工线路,致使施工现状、竣工图与报建图不符,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影响地下管线的整体规划。

(三)不重视工程规划验收。在地下管线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些工程只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没有办理规划验收。由于广东省中山市缺乏有效可行的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监督、处罚机制,市城乡规划局、城乡住房和建设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管线工程的多头监督工作过程中缺乏沟通,无法真正有效地、及时地制止这种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四)管线隐蔽工程缺乏监督,竣工测量图与现状不符。地下管线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没有通知规划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建设单位提交的竣工测量图的不实情况,严重影响地下管线信息库的准确性。

(五)隐瞒施工时有发生。一些地下管线抢修、小修小改、管线迁移等规模小、工期短的工程,由于地下管线工程规划报建审批需要耗时耗力,建设单位图一时方便,在没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没有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选择隐瞒施工,完工后也没有办理补办手续,严重影响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二、对广东省中山市地下管线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地下管线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策改进中山市的地下管线管理现状,进而保证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制订《中山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原建设部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6号令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级城市加强了管线档案信息的管理。但是各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进度各有不同,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各地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应将制度本地化后才能增加制度的可执行性。要切实提高中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水平,应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山市城市发展情况的切实有效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并以此规范地下管线工程的报建、审批、建设、管理以及应用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同时要彻底解决制度水土不服的问题。《中山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是规范化管理中山市地下管线工程的重要依据,制订及工作刻不容缓。

(二)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发展趋势的地下管线数据标准。中山市城乡规划局根据原建设部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制定了一套《中山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格式标准》,但根据该标准的执行情况,该标准更适合地下管线普查使用,不适合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中山市应该结合实际,在原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满足城市建设管理要求的数据标准,并修订《中山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中山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技术规定》,以此规范、统一中山市地下管线数据格式,为以后的档案收集、数据利用、信息共享打好基础。

(三)在建设单位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加强对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审核。为了杜绝地下管线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证地下管线数据库的现势性,建议所有地下管线工程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提交建设区域的地下综合管线详查资料。对于管线抢修、小修小改、管线迁移等规模小、工期短的工程,可以考虑让其先到市城乡规划局进行工程备案,等完工后再补办建设工程相关审批手续,提交相关工程档案。

(四)建立管线补测补绘及数据共享工作机制,确保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及现势性。城市在不断地发展,每年都有大批的地下管线工程陆续开发、陆续竣工,由于管线管理制度缺陷、执行力度有限,很难确保所有提交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与现状相符。为了确保地下管线数据的准确性,应加大管线档案信息及时归档管理,进行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确保每年地下管线补测补绘工作的开展。同时与管线权属、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实行管线数据信息的共享,提高管线建设单位提交管线档案信息的积极性。

(五)建立切实有效的多部门联动监督机制。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多部门联动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沟通渠道,有效地从规划报建、施工报建、合法施工、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监督,保证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合法实施,确保工程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对违规的建设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对只报建不验收、蒙混造假、不重视工程档案等违规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除了罚款外,还要禁止其报建新项目,直至补全相关手续及档案资料为止。只有对违反规定的建设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杜绝相关的违规行为。

三、结束语

篇4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篇5

一、住房困难户的认定标准:

1、属于我区常住户口居民;

2、区域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l6平方米(含16平方米),其余乡镇区域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20平方米(含20平方米)、户宅基地面积小于120平方米(不含120平方米)且只有该处房产,并应经所在村(社区)、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房管部门等相关单位认定。

二、、街道区域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街道区域均属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为避免重复拆迁,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原则上住房困难户分不同情况采用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形式予以解决。

1、在、区域内集中规划、建设安置房小区或结合城市拆迁改造建设安置房,对于愿意采取安置形式的困难户,参照拆迁安置办法给予解决,并收回其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及房产。

2、参照市政府经济适用房准入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困难户购买经济适用房。

3、加快廉租房的建设步伐,对于住房困难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住户,参照《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管理规定》,采用入住廉租房等形式予以解决。

(二)对于不愿意采用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形式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而又具备私房翻建、维修条件的,按程序经批准后,允许其进行私有危房翻建、维修:

1、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又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可参照《中心市区(非古城区)私有危房翻建实施办法》,并结合相关规划、规定按程序给予办理危房翻建手续。但属于近期确定的改造片区范围内的私有危房,只能进行局部维修或加固维修,确属无法维修的危房,业主家庭经济困难的,可向区政府申请提前进行拆迁安置。近期改造片区范围由、街道会同区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提出,报区政府研究确定。私有危房翻建具体审批程序见附件一。

2、经济能力较差,房屋维修后可入住的,可按私人房屋简易维修程序办理简易维修手续。

(三)对于不具备报批私房翻建、维修条件且不属于违章建筑,又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屋,由社区、街道办事处督促住户进行维修、加固,保证使用安全。

三、新城分区规划区范围内的镇11个村庄按以下规定执行:

1、对于新城分区规划区范围内的镇11个村庄,愿意搬迁安置的住房困难户,可在本村划出10-20亩用地,编制详细建设规划,并报区建设局审批后,由镇政府或所在村委会牵头统一建设联排式或公寓式相结合的集中居住小区,个别村无合适地块,可由镇政府统筹组织实施,其中建筑套型应按上级有关政策执行。涉及土地农转用报批问题的,按照政文[]121号文执行。

2、住房困难户翻建私有危房的,参照《中心市区(非古城区)私有危房翻建实施办法》施行,具体审批程序见附件二。

四、除镇外各乡镇中心镇区按以下规定执行:

1、住房困难户翻建私有住房的,应根据各乡镇镇区总规或控规要求,按照政文[]121号文规定,原则上每户占地面积不超过120㎡,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由村委会签署意见后,报乡镇国土资源所、规划所确认后,不必办理用地批准手续,乡镇规划管理部门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并报区建设局备案。

2、其余住房困难户申请新建住房的,应按镇区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按照政文[]121号文规定的住宅小区用地申请审批程序,统一建设多层式或联排式集中居住小区。

篇6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准备工作的通知”(达市府办函〔xx年〕345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城乡规划编制及审批情况、城市控详规划执行情况、城乡规委会建立及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宣传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

㈠年初由万源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全体规委会成员、规划和建设局中层以上干部及相关股室人员共300余人参加的《城乡规划法》培训及宣传动员大会。市委常委胡永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认真宣传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做了详细的安排步署。同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四大家领导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市规划和建设党组书记局长郭明均同志、总工程师宋伟平同志、规划股长裴刚同志、监察大队长张思林同志分别就城乡规划的编制、执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

㈡今年四月对《城乡规划法》进行了集中宣传。一是在太平镇城区主要街道及各建制镇悬挂长幅标语,共计100余幅;二是街头咨询宣传,由规划和建设局牵头,相关股室人员参加,邀请市法制局、市司法局参加在太平镇中心地段进行了街头集中咨询,散发宣传资料,宣传巡回宣传,共按街群众街头咨询3000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1.5万余份,出动力宣传车150余驾次。同时各建制镇也进行了各种形式宣传,做到经常性宣传,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及执法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对广大市民及管理相对人散发资料及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通过宣传,使《城乡规划法》家喻户晓,对广大市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二、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㈠万源市原城市总体规划是1996年编制完成,并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xx年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市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万源市被明确定位为中等城市规模进行建设发展。为此,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达市府函139号)和万源市人民政府(万源府函141号)文批准,决定修编万源市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xx年年6月,市人民政府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xx年年3月完成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修编。xx年年由万源市人民政府组织对“万源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两次评审并已通过,目前已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

㈡乡(镇)场镇规划编制情况:

一是现已完成8个建制镇、乡场镇的规划编制(官渡镇、白沙镇、青花镇、罗文镇、旧院镇、大竹镇、黄钟镇、铁矿乡、石塘乡);

二是完成省级试点镇官渡镇和太平镇的总规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是完成了对万源市太平镇坪长村、仙龙潭村,固军乡中河村、梨树乡池家坝村、白羊乡泉溪坝村等2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和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蓝图;四是完成2个村庄(白沙镇郑家坝村、罗文镇严家坝村)的规划编制,并上报主管部门待审批;五是xx年年沙滩镇、草坝镇、河口镇、井溪乡、庙子乡、茶垭乡、石窝乡等7个乡(镇)与规划设计单位签订规划编制合同。

三、严格执行城市控详规划

㈠万源市中心城区太平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过去该城区的房屋结构多为清代后期及民国时期修建木结构1至3层青瓦屋面房,少量的为建国后50至70年代修建砖木、砖混结构平房及两层楼青瓦屋面房。旧城改造掀起前(xx年年以前)除“明珠广场”,“万宝商场”2处初具规模外,其余各类旧房仅仅只是配合道路拓宽工程进行了零星改、扩建,1986年至xx年,旧房改造面积只有25万平方米,年平均不足1.5万平方米。xx年年4月,万源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结合万源的实际,对万源城市的规划建设定位为:

围绕构建绿色万源、活力万源、红色万源、开放万源、和谐万源。把万源市建设成为联运秦巴的山水园林城市。并提出了:

“突出重点,连片开发,放宽政策,增强活力,拓宽渠道,多元筹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的要求。同时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制定并印发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决定》、《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城镇拆迁补偿标准及被拆迁房屋认定规则》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吸收市内外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单位、个人参与旧城改造,推动城市建设发展。xx年年7月,万源市人民政府委托重庆大学建筑规划学院编制完成了《万源市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年年编制完成了万源市河西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根据**市“十一五”规划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位优势的变化,原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远远不能适应万源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要求,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中等城市规划目标,为此,万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总规及详规进行修编,并经省人民政府90号批准同意修编,于xx年年9月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目前总体规划修编纲要大纲已通过万源市级评审,正在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㈡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规范审查、审批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xx年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我局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土地供应及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和道路、工程管线、公共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等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批,严格按程序进行规划指标的调整和变更。对规划区内未编制控规的地块按程序报批和制定规划条件进行审批。

一是我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万源市实际,制定了《万源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万源市城区危房加固、维修、改建须知》、《行政责任追究》和“一书两证”办事指南等规范性文件。

二是在规划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对所有在建项目和开发项目进行了全程监督,各项目建设单位能够严格执行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规划审批“一书两证”制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建设项目审批实行层层把关,分级负责,确保建设项目能严格按规划执行。

三是经审批后严格按程序进行现场定点放线,并监督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在城市规划的管理执行上有效推行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工作方法,大大增强了法律的严肃性,审批的公开性,办事的公正性,从制度上和监督的力度上来提高办事效率,预防腐败。

四是城建监察大队加大规划的执法监察力度,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规划,不准超越红线,不准随意改变规划内容进行建设,城建监察大队即实行领导包片、中队包区、监察队员包项目,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巡查、监督、督查力度。

对发现的违法、违规建设,按法定程序进行严格查处。仅去年城建监察大队共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50余起,违法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面积35000余平方米,发出停工通知书112份,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37份,处罚决定书24份,拆除违法建设4起(其中强制拆除2户)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截止目前共处违章建设罚款31万元。通过严格执法,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章建设的势头,确保了我市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健全城乡规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职责

篇7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日常规划管理

(一)坚持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规划的编制、审议、报批等制度和程序,确保规划报审的规范化,经审批的规划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规划的,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执行。2011年至今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要求编制了“新城总体概念规划”、“新城快安、马江、长安、琅岐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了控规的全覆盖。同时我局还编制了各专项规划,如琅岐岛雨污水等专项规划、104国道北快安段修规、上岐路两侧区域修规、快安总部经济三期修规及亭江镇、镇、琅岐镇多个村的新农村规划等。

(二)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分局公务员根据省政府法制办、省建设厅、市政府法制办的要求,积极参加行政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基本上都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证。

(三)实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分局依照市规划局颁布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试行)》、《市规划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还根据《市规划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对在执法中不严格依法办事或者由过错的人员追究相关责任,或者调整岗位。

(四)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和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及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工作。根据国家住建部和监察部、省建设厅和省监察厅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提高容积率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分局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逐项进行了自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同时,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了自查自纠和建章立制,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不断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另一方面,根据市、区关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局依托区政府网站,全面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按照省、市制定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以项目为中心,以审批流程为主线,主动重点公开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重大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规划许可行政审批情况,为此,我局派专人负责梳理了2011年以来核发的“一书两证”规划许可事项213项,按照“谁主管、谁”的原则,两年共计在网站公开83项,突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不良行为信息的披露,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各类信息全覆盖。

(五)规划分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零,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处罚统一委托区执法局执行,2011年至今分局未处罚一起。

坚持合理行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一)完善规划法规体系。结合《城乡规划法》,市城乡规划局相继制定《市规划编制管理实施暂行规定》、《市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管理办法》、《市规划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市规划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程序》、《关于办理城乡规划公示和听证的程序规定》、《市城乡规划局规划行政处罚流程图》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对行政许可、行政听证、行政复议、执法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

(二)严格执行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在原有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分局严格执行2012年颁布的《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协助市局修订2000年颁布施行的《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对建筑容量指标、建筑间距、退距、建筑高度与面宽控制、停车配建标准等进行修改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空间。

(三)细化处罚裁量标准。一是对行政处罚依据进行了梳理,编制目录。经过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市城乡规划局制定了《市城乡规划局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行政处罚的依据。通过认真梳理,为分局制定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规定做到了有章可循,合法合规。二是细化处罚标准,出台具体规范。市城乡规划局制定了《市城乡规划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在该《标准》中,按照违法建设性质情节轻重,把处罚分为轻微、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五个档次。对如何套用这五个档次在《标准》中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制定科学、合法、可操作的处罚标准,分局对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空间进行了大力压缩,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四)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制度。2011年以来分局进一步加强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监督队伍建设,对各项审批程序及执法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对日常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每年组织以自查、互查、抽查为主要形式的执法检查,随机抽取当年行政处罚案件,对这些案件的违法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程序等各个方面进行集体评审,以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发生保证行政执法的办案质量。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作为公开的重点,不断充实公开内容,深化公开层次,扩大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监督。2011-2012年,我局向区政府网站及市局规划网站报送公开信息57条,公布新闻信息21条,公开“一书两证”业务办理情况24期共计226项。

严格审批程序,提高规划管理的公正性

(一)严格执行规划审批程序。分局在区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和单位公告栏内公开了规划职责权限、办事条件、审批依据、办事程序、审批期限、办事结果、服务承诺等,使建设单位能全面了解规划审批的相关事项,同时能够监督规划审批情况。规划管理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执行“一书两证”审批程序,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违规审批。

(二)积极推进阳光规划。公开透明行政权力行使过程,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基础。分局把规划编制、审批、变更修改等环节进行公示公开,使规划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一是规划成果公开,分局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对经过批准的城乡规划和相关图纸在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对外公开;二是所有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都在施工现场将规划总平面图进行公示,直到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建设单位要求修改总平面图或者调整规划设计条件的,都要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对要求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会。

(三)规范处罚程序。分局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市城乡规划局行政处罚程序。在《程序》中规定了立案、调查和收集证据、报批、文书送达、执行、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同时也规定了要依法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当事人可以陈述申辩,可以要求听证。对符合听证条件的,要依法组织听证。我们规定了对行政处罚的依据、权限、要求和行政处罚的成果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对重大疑难的处罚项目要求必须提交局业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予以存档。

高效便民,积极服务项目建设

(一)热情服务,严格执行网上审批制度。2011-2012年分局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在区政务网上审批运行,建设单位可在互联网上直接登陆报件,每个审批环节都有明确的办理时限,使得各审批处室人员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分局还指定局办公室负责监督和协调网上审批的时限及运转。实行网上规划审批和网上行政处罚系统,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全面公开化,改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转变,实现全过程监督,及时进行预警纠错,提高了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011-2012年,我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及《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核发“一书两证”行政许可业务共计236项,其中2011年核发“一书两证”行政许可业务153项,2012年核发“一书两证”行政许可业务83项。期间还办理总平面规划审批、建筑设计方案审批及管线综合审批等业务(具体见附表一和附表二)。

(二)落实“急办件”制度。对省市区重点项目,按照特事特办原则采取跟踪、督办、反馈等措施,确保审批项目的落实。专门设立了行政效能督查员负责重点项目的督查。同时,分局还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困难,促进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认真办理件、人大、政提案。我局把办理件、人大、政协提案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办理过程中,做到领导重视、制度保障、责任落实、力求实效。2011-2012年我局共办理、接收诉求件301件,及时答复和处理群众咨询、举报,获得了大部分诉求人的好评,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与稳定;共承办市、区人大、政协提案37件,从已办结提案的反馈情况看,提案委员对我局建议、提案办理落实情况给予充分肯定,满意度达100%。

篇8

新开工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开工项目过多,特别是一些项目开工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加剧了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矛盾,扰乱了投资建设秩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维护投资建设秩序,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

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二)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项目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手续。

(三)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四)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中,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当依法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

(五)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六)已经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七)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八)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二、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和统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项目核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首先向发展改革等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和环评审批手续。

各级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都要严格遵守上述程序和规定,加强相互衔接,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按规定程序进行。对未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予以审批或核准。对于未履行备案手续或者未予备案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应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将有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方案。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用地管理等相关文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于未按程序和规定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的,要撤消有关审批和许可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完善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要依据相关信息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统计检查,及时将统计的新开工项目信息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部门之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新开工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项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有关部门应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信息交流的内容、时间和具体方式等。

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依法统计,以现行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切实做好新开工项目统计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新开工项目统计数据的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得干预统计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在信息互通制度的基础上,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拟建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有关手续办理情况(文件名称和文号)等内容,定期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信息。在项目完成各项审批和许可手续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将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各项审批和许可文件的名称和文号等情况,通过本单位的门户网站及其他方式,从*年1月起按月向社会公告。

四、强化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统计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强化对新开工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对新开工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各类投资主体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投资建设程序。项目开工前,必须履行完各项建设程序,并自觉接受监督。对于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要依法撤消该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对于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停止建设,并由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要求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于篡改、编造虚假数据和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等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于存在上述问题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项目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惩处外,还应将相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上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对下级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建设程序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力并已造成严重影响的地区,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

五、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篇9

“三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市城乡规划局为高质量做好对标定位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继续深化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查、征求意见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争创目标和推进措施,为提升规划标准、设计水平、管理效率夯实了基础。

一、明确目标,创优争先,抢占城乡规划制高点

从全市20__年的48项规划编制、重点工程规划项目中推出21项具有__特色的规划编制、设计精品。

1、规划设计在全省创建“五个一”示范工程:1项“十佳建筑示范工程”、1项“十佳公园示范工程”、1项“十佳节能示范小区”、1项“棚户区改造示范工程”、1项“‘山中城’建设示范工程”。

2、三项规划编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域镇、村规划全覆盖,市县(区)城市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八项重点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力争达到省内设区一流水平:市民广场、明湖公园、国际商务接待中心、华北天然气结算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铂金时代广场(二期)、尚峰国际改造工程、五一广场综合改造工程。

4、八项重点地段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规划设计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五一路、胜利路、滨河路、清水河路、纬三路、古宏大街、张宣大道两侧、快速路两侧。

5、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批后跟踪监督管理力争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管理、规划监察管理。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规划工作新跨越

一是深化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按照“提升旧城区、完善高新区、建设新城区、开发洋河南区”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南移,形成组团式建设、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按照“一城七区多组团”的格局,以清水河和洋河为主轴,坚定(来源:文秘站 )不移地推进河道治理、路网建设、水系完善等重点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同时,加强对县城规划的指导,组织开展好“规划大师进县城活动”,着力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规划编制体系。

二是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的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河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规程》,明确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标准。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落实中心城区统筹范围,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严格落实一区(禁建区)、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橙线)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上限,严格执行规划修改的工作程序,确保不再发生随意变更规划或调整容积率等问题。

三是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规划管理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建设进度,适时推进数字规划成果的运用,全面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初步实现规划基础数据管理数字化、规划设计网络化、方案展示虚拟化,扩展信息化成果覆盖范围。

四是完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规划。按照省《关于加强城市容貌整治与景观建设的意见》,在完成规划设计集中攻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20__年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丹拉出入口、张承五一路出口、所有互通景观提升等15项重点风貌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进行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五是加强新民居建设和名镇名村保护。依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20__年5月1日前,完成第二批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编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一并上报省政府审批。

六是全面深化建设项目阳光审批工程。深化“阳光规划”,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规划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事项,扩大公开公示范围,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公示制度、规划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快规划展馆建设。

七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利用市、县、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建筑大师的重要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突出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和艺术性,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围绕大型公共建筑及重要功能片区建设,重点培育和倾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品质的精品片区、街道、公园和单体建筑,实行目标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地标性的精品力作。

八是切实加强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强化《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培训,年内,举办城市规划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两次,邀请国内外城市规划专家对市局及各县区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工作人员、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召开规划工作研讨会,积极探索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充分发挥__建院驻地优势,对干部职工进行全面培训,持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和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篇10

一、工业项目准入要求

(一)产业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工业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鼓励投资以下重点产业:

1.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50强的节能环保设备制造。

2.节能环保产品生产。

3.资源循环利用。

4.集成服务。

5.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产业。

(二)投资要求。

1.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高科技成长型企业除外),注册和税收解缴关系在园区。

2.单个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在200万元以上。

3.单个项目亩均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上。

(三)税收要求。

项目投产后年亩均税收达12万元以上。

二、项目用地要求

(一)配套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用地面积不超过净用地面积7%。

(二)单个项目净用地面积不小于20亩。

(三)总平面设计体现丘区特色,按项目工艺尽可能结合原始地形,减少场平工程量。

三、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一)容积率:≥0.9。

(二)建筑密度:≥40%。

(三)绿地率:≤20%。

(四)配套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建筑总面积不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7%。

(五)不得修建住宅、宿舍、倒班房等居住用房。重大产业化项目员工集中住区的规划按照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重大产业化项目员工集中住区的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成规管〔2011〕45号)执行。

(六)其他。未提及内容参照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要求

(一)建筑风格: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体现时代特色和工业现代化。

(二)景观。除安全、保密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建设用地与规划道路的分隔宜采用透空栏杆、绿篱、绿化、水景等形式。

1.通透式围墙通透率应大于70%;

2.确需建实体围墙的,围墙临规划道路要砌宽度100厘米以上的种植槽,用于种植常绿植物,遮挡墙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100%。

(三)方案初步审查按照《县工业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初审表》(详见附件1)执行。

(四)方案报请县规划建设专题委员会审查,重大项目需报请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