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运筹学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弈论与运筹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博弈论与运筹学

篇1

(1)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交通运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而,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需要更加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管理主要包括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和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公路交通运输是指人们利用自行车、汽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在公路上行驶的过程,其中”公路包括土路、道路和高速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是指人们利用火车交通工具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过程,包括普通客运列车、货运列车两类,而客运列车有包括普快车组、快车车组、动车车组以高铁车车组。交通运输管理是指在对公路交通运输和铁路交通运输的的运输情况、运输过程的管理。

(2)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还包括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和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有各自独立,最终统一于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整体,两部分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都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因而要逐渐改善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科学合理性。

2运筹学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应用探析

2.1博弈论的运用

博弈论有可称对策论和决策论,包括局中人、策略以及一局对策的得失三个基本要素。对策论是指在竞争过程中做出的决策,而决策是指在管理中做出的决定,历史上的田忌赛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运用博弈论做出决策时,竞争者首先要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客观可能性,发现、搜索和拟定多种解决方案,之后多次决策,包括风险性决策、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最后再找出多种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最优方案。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发生利益冲突时,运用博弈论,使双方都提出决策,完后再选出最优的决策,这样可以平衡公、铁交通运输两方的利益均衡,促使竞争环境的健康,例如公路货运战场的协同物流系统,有两个货运站组成的协同物流系统和信息中心这三个局中人,其中信息中心是负责调度协同运营,如果两个货运站有利益冲突而不服调度时,作为博弈中的决策者要根据两个货运站提出的不同策略,不断反复博弈,选出一个最优的、双方都满意的策略,从而促进运输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2数学规划论的运用

数学规划论是指在管理中有关估值和安排的问题,是在指定的条件下,利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的方法,通过函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得出极大值与极小值,最后选出最优方案,例如,铁路运输管理中空车调配的问题,运用数学规划论中的线性规划方法,综合影响空车调配问题的多方面因素,以空车消耗最小值的为模型,以空车调配方案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运筹学中的算法进行求解,最后找出最优的空车调配方案。

2.3库存论的运用

库存论是研究物质最优库存和库存控制的一种理论,在工业生产及其资金物质的运转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物质库存问题,如果物资库存量过多,则会占有很大的空间,从而增加了保管费,增加生产成本;如果库存减少,则会不利于销售量的增加,进而减少利润,甚至严重导致停产,例如,寻求铁路空车调配最佳方案问题也是一种物质库存最优问题。

2.4图论的运用

运筹学中的图论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把复杂的问题,用图与计算机网络对问题进行简单化的描述,然后得出答案,解决问题。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图论应用在物资运输、物资调运以及车辆调配问题上,例如,在铁路空车调配问题中,就运用了图论中的时空网络技术,获得空车走行费用最小的方案;又如,在选择运输路线问题上,也运用了图与计算机网络,从而获得费用最小、时间最少、路线最短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2.5排队论的运用

排队论又可以称之为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主要解决如何改进服务机构或组织的服务问题,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等待时间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等各种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服务。在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排队现象,例如在商场购买单时要排队,在拨打电话客服中心电话时也要等待,另外,在交通运输管理中也存在排队现象,例如,在汽车通过一个城市的高速公路路口时要排队等候交费用。

2.6可靠性论的运用

可靠性论主要解决系统障碍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论包括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两大类,不可修复系统的特点是寿命和可靠度高,而可修复系统的特点是有效性高。在铁路枢纽运输管理中就运用了可靠轮的运筹学方法,改善了信息系统方面的不足之处,在原有的图形基础上又增加了可视化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了铁路枢纽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而促进铁路枢纽运输管路的发展。

3结论

篇2

【关键词】 博弈论;职业判断;均衡

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具有斗争或者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考虑游戏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其优化策略。在其基本概念中,有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收益是最基本的要素。

二、博弈论对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

(一)博弈论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有效补充

在现代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即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策略不仅仅是靠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的,也是需要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的信息以及各种可能决策的结果,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使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产生了博弈,也就是会计博弈。

(二)博弈论与会计职业判断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

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特别强调的是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不确定性会计事项所做出的裁决与断定的思维过程,而博弈论也是通过对不确定事项的分析,建立模型,从而选出最优方案。

三、博弈论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应用实例

(一)企业管理部门与投资者的非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是指一种参与者不可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类型。企业管理部门--投资者的非合作博弈过程可通过例子来说明,对于投资者,企业管理部门可采取两种战略――诚实地报告信息(C),歪曲信息(D);投资者同样有两种战略选择:购买公司股票(A),或者不购买公司股票(B)。

在这个模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假设每个参与人都是在不知道对方所做的战略选择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的。以此为前提,我们对这个模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投资者采取什么策略,企业管理部门均会采取歪曲披露的策略,这样会使它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因而, (B,D)是惟一的能使每个参与人都能对自己的战略选择满意的一组战略组合。此时,该博弈达到了纳什均衡。然而,在这个博弈中, (B,D)这一结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将会导致企业提供虚假的信息,投资者也不购买公司的股票。而(A,C)是这个博弈的最佳选择,双方都获得了较大的效用,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部门与债权人

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离不开对外筹资,举债经营中,债权人与企业管理部门会签订借款合同,这里,债权人为委托人,企业管理部门为人。很明显,这一博弈为合作博弈。一个债权人面临一个选择――将100万元借给一个企业或将100万元购买年利率为10%的政府债券,公司借款利率为12%,一年后可以续贷。对比政府债券,资金借给企业存在信贷风险,即存在公司破产的可能,这样,债权人将同时损失本金和利息。司经理可以同时选择一个或两个行动。第一个行动表示为M1,即在借款未偿付前不进行分红;第二个行动是M2,即表示高额分红。如果经理选择M1,假定债权人评估破产的可能性为0.01,那么就有0. 99的可能收回借款,包括12万元的利息.然而,如果经理选择M2,债权人估计破产的概率为0. 1,因为高额的分红将降低企业的偿还能力,这样在M2的情况下,还本付息的概率只有0.9。

假定经理的报酬是根据公司的净收益,包括工资和外加一份奖金,那么,由于分红不影响净收益,经理的报酬不受行为选择的影响,因而就没有动力去促使经理选择债权人愿意接受的M1.考虑到这些,债权人会根据各种搜索的信息重新评估经理的行为选择概率,假定认为经理选择M1的概率是0.6,则选择M2的概率是0.4。如表:

四、博弈论在会计职业判断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信息失真问题

在会计职业判断中,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关模型,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企业为了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一定情况下造假,这对投资者来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会计职业判断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各参与人达成一项有约束力的协议;二是中央权威机构进行干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定信息披露要求,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在实际运做中,基本上是采取后一种措施。

篇3

暨南大学金融学即金融工程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掌握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能力。

该学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再学习能力,掌握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能力,能在国内外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博弈论、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该学校专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本;博弈论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2007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网络游戏却异军突起成为整个网络经济的领头羊,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105.7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为128亿元,网游用户规模达到4800万。预计在此后的4―5年间,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基于网游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对于就业的拉动与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大量满足相关知识或能力要求的劳动力资源涌入网游产业。而在网游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中,产品研发人员因其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与职业特质等原因,无疑成为了最具行业代表性的职业。本文即尝试结合产业与职业的双重特点,针对网游研发人员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特征展开探讨。

一、本文讨论的相关背景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从劳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的人力资本即是指劳动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具有如资本般可实现价值增值的特征,而又与物质资本相对,因此被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的。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包括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力迁移等。(二)博弈论。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Game)”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二、模型主体

(一)网游研发人员的教育选择模型:1、职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在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中,各级正规教育无疑在个人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和求职就业导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游产业依托于传统IT产业背景,但对于研发人员的相关要求又明显体现出文化创意产业所特有的综合性。基于以上特点,针对网游研发人员教育选择的博弈论模型可进行如下假设。很显然,博弈双方人力资本投资的全过程不具备同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针对“应聘”这一行为的抽象假设下,博弈行为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双方一般情况下无从得知竞争对手的教育背景。此外,由双方的收益情况可知,一方所得并不恰好等同于另一方所失。综上所述,该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2、后续情形下的补充模型举例。对于该模型,可以进一步加以解释:如果甲、乙均选择“行动”,由于乙要承受更大的负效用,因此甲将取得更大的优势;因此如果甲是一个想要在新项目中全力表现以博得赏识的员工,那么乙完全可以选择“等待”,借助甲的才干使得自己不必投入过多而项目依然能够较好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乙全力以赴,依然容易出现甲坐享其成的结果,因为根据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月晕效应”往往会使得老板倾向于做出“甲贡献更大”的错误判断;当然,如果两人均选择得过且过的策略,则效用不会产生任何变化。(二)网游企业的培训模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表明,除员工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外,入职后企业所提供的相关培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事实上,基于角色转换理论加以思考就不难发现,企业所提供的培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相较于员工最初的正规教育背景,企业与员工均有理由在决策和执行层面给予培训以更多的关注。(三)员工流动的后续实证分析。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理论,除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外,劳动力的迁移与流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在上述模型中,已经针对员工因企业不同的培训方式而采取“忠诚”或“背叛”等不同策略的可能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下面针对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或许理解为上述博弈模型在实证层面的补充更为恰当。换句话说,该部分将不涉及新的博弈模型,甚至不过多涉及人力资本理论本身。但基于实证分析的完整考虑,相关内容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网游企业的培训模型中,我们通过反复剔除劣策略的方式,最终遴选出了(锻炼,忠诚)这一占优策略均衡。但大量实证数据表明,网游研发人员的职业忠诚度较低,劳动力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这即是说,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背叛”代替了“忠诚”这一理论上的优势策略而成为大量网游研发人员的实际选择。接下来,本文将联系网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网游研发人员的自身特点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合理性。

结论:本文引入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针对网游产业的特点以及网游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网游研发人员而言,选择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是较为适宜的。但事实上,人们在选择是否接受某种教育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而引入价值判断。在这样的前提下,人的理性将受到极大局限。换句话说,经济人的决策与社会意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矛盾。显然,相关问题的解决将更多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最终交由时间解决,而作为经济工具的博弈论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显得办法不多。关于网游企业采取岗位培训同公司中长期项目绑定的做法与网游研发人员忠诚度较的现状同样构成了一对矛盾。事实上,员工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正是一个与企业以及同质竞争者不断博弈的过程。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大量存在,类似的多方博弈往往表现为动态的、不完全的和非合作的。要找到这一博弈过程中局中人完备的策略空间,势必要借助于更加复杂与深入的博弈论内容。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博弈论 保险定价 保险欺诈 逆选择

在保险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保险公司在确定保险商品价格时要考虑各合作者的态度,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定价,并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博弈论的概念和作用

博弈论的英文为game theory,其基本含义是“游戏理论”,所谓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限定的条件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竞争形势,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一个人自己的抉择及机会,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料其他参与者的可能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

二、博弈过程分析

在保险定价中充满了博弈,这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保险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二个层面是保险企业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三个层面是保险行业协会与保险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本文着重于保险企业之间以及保险企业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展开讨论。

1.保险企业之间价格战的博弈

保险企业为了争夺用户展开了剧烈竞争,这个竞争的过程也是博弈的过程,保险企业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囚徒困境”之中。他们不能互相串通,更难相互信任。因此,最终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保险企业都会竞相降价。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在保险费率放开以后恶性价格竞争的道理即源于此。各保险企业都知道合谋的结果很吸引人,但他们都担心如果自己心软,它的竞争对手可能毫不留情地抢走了自己的客户。因此,降价似乎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纳什均衡表明,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各保险公司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是对所有保险公司都不利的结局,这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与我。是不是“囚徒困境”注定各保险公司必须采取削价竞争的策略和导致降低利润呢?未必如此,究竟如何?这取决于保险行业协会及相关的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及保险公司的竞争理念。由于价格大战的结果必然导致保险公司利润边际的减少和偿付能力的降低,保险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价格上限以及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下限限制这种无序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了成本优势、品质优势、服务水平优势等,保险公司只有练好内功,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保险商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配之以合适的价格策略,才能赢得市场。

2.保险公司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保险定价的过程也是保险公司与保险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从保险公司的利己目标出发, 由于违约期权价值与公司价值成正比关系,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愿意承担大的违约风险。而顾客的支付意愿与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成反比,即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越大,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公司的价值就越低。因此,一个明智的保险商品价格制定者,在确定价格策略时必须综合权衡承担大的风险而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和因违约风险而降低价格从而减少公司价值的净的结果。

Neumann等在1944年的论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指出,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将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消费者决定保险商品价格的因素是多重的,包括了他们的保险意识和保险消费水平,保险标的的风险因素,保险公司资金实力,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水平,支付保险中介人的佣金水平。保险公司在决定保险商品的价格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根据本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确定最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合适的价格策略。

在保险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定价博弈的过程中,由于有些消费者存在道德危险,保险公司往往会提高保险费率,而保险费率的提高又可能导致诚实投保人退出保险市场,有欺诈动机的人进行保险诈骗。因此,提高保险费率未必是保险公司的最佳选择,建立有效的诚信机制,提高保险欺诈成本,加强保险欺诈的监测力度,提高保险欺诈发现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类似地,当在保险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逆选择就会产生。建立在平均风险基础上的费率,会使低于平均风险水平的投保人不愿意投保,而高于平均风险水平的投保人更积极投保,最终导致投保人的风险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而保险公司提高费率水平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保费增加只能使更多的风险水平较低的投保人认为保单无吸引力而不愿意投保,进而使投保人的风险水平更高。采取强制性保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总之,保险定价过程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保险商品最终保险价格的确定,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权衡,合理定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我们应用博弈理论、行为科学、心理学、市场学,掌握价格变化的客观规律,知己知彼,理解纳什均衡揭示的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理性出发,不盲目降价,不一意孤行,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辉: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中国资产评估,2003,No.6

[2]陆莹彭丹: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保险定价分析.改革与战略,2004,No.10

篇6

关键词 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博弈论;纳什均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07-03

出版物承载着一定的信息文化知识,其必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的集合,因此出版物具有文化属性。向人们提供信息文化知识,是出版行为的基本职能。在市场经济社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作为承载信息的出版物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出版物和出版行为共同构成出版业,出版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文化价值属性和经济价值属性。文化价值属性和经济价值属性是一矛盾共同体,如何使这个矛盾共同体中的各种矛盾达到平衡状态,是当前出版业在追求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实现出版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衡是出版业科学研究的重点,当前的研究大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宏观角度出发,研究不细致,不紧密是其主要问题。在宏观角度下,没有严谨的数据和理论,这就使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和深度。从博弈的视角下对出版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矛盾进行研究的文献犹如凤毛麟角,本文就尝试运用博弈理论对出版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1 根据出版业独特属性设立博弈假设和模型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大多追求经济利益,越来越偏离文化发展的真正轨道。过分追求文化的经济利益这必然导致文化的价值利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博弈论可以很好的分析文化的价值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的矛盾。

1.1 出版业和博弈论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运筹学,涵盖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博弈论主要是指博弈各主体在进行博弈时如何选择决策和保证主体之间均衡的问题。通俗点说,博弈论就是想对方想的对策,又叫对策论。博弈论3个字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理论,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当前市场就是一个冲突和博弈的综合体,出版企业如何在市场中正确对待自身对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追求,妥善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任务。在当前对出版业中运用博弈论的研究中,出版业必须保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追求的平衡是重要观点。

1.2 模型假设

在出版业博弈论中,出版企业和市场是博弈论的主要主体。在出版企业和市场的博弈之中,出版企业想市场所想的出版企业的对策,再根据此来想办法解决市场的这个对策,双方都根据对方所想进行下一步,这就形成了出版企业和市场最原始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对出版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关文献中,一般均假设博弈参与主体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在信息方面出版企业和市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出版企业和市场均为风险中性者。由于出版企业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必然追求出版物的经济和文化双重价值,市场决定着出版企业的出版物符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需不需要购买。然而,并不是出版企业的所有出版物均符合市场的价值鉴定。市场对出版物的价值有极大的影响。市场在付出一定的成本后,可能会发现出版物的价值,但是也可能发现不了,发现成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这是一个现实性的假定。

1.3 博弈模型

根据上述市场发现了出版物价值的不确定性,建立的博弈模型如表1。

2 对出版企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博弈分析和纳什均衡

2.1 出版企业可能选择的博弈策略

根据表1所设条件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出版企业选择经济价值收益:

3 博弈论对出版业追求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指导

当前出版企业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出版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合理的,但是市场对出版企业的出版物具有反作用。如果出版物中的那些盗版、假货流入市场,势必会导致出版行业的混乱,这是不利于出版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因此如何把博弈论与出版业的价值追求相结合,发挥博弈论的指导作用,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把博弈论的指导作用运用到出版业的价值追求中去必须从以下方面出发。

3.1 坚定出版业的文化理念

意识具有反作用,出版业必须重视行业文化理念建设,在建设中尤其要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要不断深化认识,从博弈论来看,博弈主体的思想和动作是紧密相关的。出版业对经济利益追求过高,会导致出版业出版物的质量下滑,这样就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优秀出版物的要求,出版物的销售受阻,反过来会给出版业带来产品积压等问题,不利于出版业的发展。因此,出版业必须坚定出版业文化理念,始终把文化价值追求放在首要地位,不断深化认识。

其次,要经得起严峻的考验,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版业的发展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出版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变革冲击下,坚定信念,经受住考验,坚定出版行业的文化价值追求。

再次,应当在市场经济下表现突出的情况下,出版业更要坚持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吸纳融合新信息知识,做到传播知识的高质量、科学化、大众化,真正实现出版的文化传播职能。

3.2 合理追求经济利益

满足人们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成果就是经济利益,出版业对正当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必须支持的,因为出版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出版业的充分发展需要其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出版业追求经济利益必须在合理范围内。由博弈论我们可知,博弈均衡需要博弈主体在利益上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出版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仅会造成质量低下和盗版的出版物在市场泛滥,而且还会对出版业的产业链发生破坏。出版企业合理追求经济利益不应畏首畏尾,应该大步流星。出版业应当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发行出版物时,应当严格遵守市场价值规律。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出版物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出版业只有积极追求合理的经济价值,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3.3 降低出版业博弈分析的成本

在实现出版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纳什均衡过程中,要不断降低鉴别分析成本。首先,应当重视文化教育的作用,通过对国民进行文化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干净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国民能够自觉抵制低俗的文化。国民文学鉴赏水平整体提高,才能减少因鉴别错误给出版业带来的损失。其次,国家应当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如出版物的格式统一,应当最大程度的给读者的查阅带来方便,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出版业的法律保护。

3.4 重视市场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著基础作用。由博弈论可知,博弈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紧密联系,互相制衡。市场应当及时淘汰落后的出版企业,优化出版市场环境。市场应当保证出版物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力促进积极的、健康的出版物的传播,并通过市场的导向作用,促使出版企业重视出版物承载的文化价值。政府和相关出版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因市场固有缺陷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干预,如制定出版行业政策法规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当采用宏观调控手段,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减少因市场的盲目性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损失。

4 结论

市场经济下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一种常态,出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特殊主体,应当合理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出版企业的特殊主体地位决定着其担负传播优秀文化的崇高使命。出版企业在价值追求中应当将文化价值追求放在首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只有出版业和市场在博弈中达到平衡,出版业才能真正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凌,王翔.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J].上海经济研究,2010(1):35-41.

[2]方钦.经济分析中文化的表诠及其意义(上)[J].南方经济,2013,V31(5):1-11.

篇7

【关键词】 博弈论 囚徒困境 信用制度

博弈是大千世界的生存法则,真实世界中,人们时时都在博弈。博弈,是人们在相互的经济交往中的策略选择行为,或者是说一些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规则约束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集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实施的结果将使选择策略的人各自获得相应的得益。博弈论(Game Theory)是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现代博弈论,在方法论方面,在思想和观念方面都对经济学渗透、冲突、影响。在方法论方面,博弈论是作为分析工具被引入经济学领域的。它是研究决策者在某种竞争过程中,当最终的结果无法由自己来控制,自己必须根据参与竞争的其他人选择的策略进行选择时,决策者为了取得最佳结果应采取何种策略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思想和观念方面,博弈论研究理性经济人的经济行为时,第一次考虑到个人在争取自身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过程中要与其他人的经济行为交互发生、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博弈均衡通过更加直接地研究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均衡的发展问题。它比一般均衡更深入,更接近问题的本质:第一,从经济理性人到博弈局中人,强调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第二,更加重视资源配置中的行为选择,不同的行为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第三,博弈均衡是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的组合,需要相互利益主体共同努力来实现。只有在利他中才能真正利己,也只有在使他人充分受益中利益最大化。这些观点都为信用与信用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信用关系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根本的经济关系,也是一种博弈关系,信用交易主体间的行为是一种博弈行为。在信用博弈过程中,参加博弈的授信方和受信方都是“理性人”,他们始终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标,除非为了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博弈方或社会利益。在这种条件下,尤其是在信息不完全或非对称的条件下,授受信双方很难处理好其分工和合作的关系。博弈论中的信用问题,可以借用经济学中著名的例子――“囚徒困境”来分析。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信用关系模型。信用主体甲和乙分别是授信方和受信方。两方在博弈中出现三种情形,一是双方都守信,使利益达到一个均衡状态,总体利益获得最大化,并为下次合作建立信用关系;二是一方守信,而另一方违信,其结果是守信一方受损,违信一方获得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信用关系被破坏,交易合作就此结束;三是双方都违信,交易终止,双方都不获利。显然在第一种情形下,双方总体利益达到最大化,并因此建立了信用关系,为下次获利提供机会和信心。而其它两种情形都因一方或双方违信,信用双方总体利益趋小化,而个体则失去继续获利的机会。在社会信用状况良好的情形下,双方通常会不约而同选择第一种解,而在社会信用状况恶劣情形下,双方互相不信任和提防,就可能会出现余下的三种解。在这个关系模型中,前提是信用主体双方都是有目的的“理性人”,其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在信用活动中都面临着一定的理性选择与考虑:授信人考虑是否信任受信人,即也是对于受信人违约风险与自身收益最大化的权衡考虑,在拒绝信任或给予信任之间作出选择,对预期所得与可能所失进行理性权衡;受信人亦面临着守信用还是不守信用的选择。无论授信人的给予信任还是受信人的不守信用,都伴随某种程度的风险因素。

“囚徒困境”这个模型中: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经济主体都只关心这一次经济交易的利益。如果只有“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经济主体双方博弈的结果只能是(0,0)解,即信用双方都违信。因为在只有“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对方的行为选择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违信可能性很高。在预期所得与可能所失理性权衡之后,违信是经济主体在不能确定收益条件下损失最小的解。在一次性博弈中,无论对方选择哪一种行为,经济主体选择违信可能收益是3,最小收益是0,不会有-1解出现。因此,在市场经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条件下,一次性博弈中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信用双方,都不会自动选择守信。这是“理性人”自私的结果。每个“理性人”都自私,其结果不是“自利”,而是只能出现(0,0)解,即双方“两败俱伤”。但是,当博弈是无限多次的时候,情况却有所不同。重复博弈使得博弈双方都在更大程度上了解了对方的信息,使得更多的私人信息变为博弈双方的公共信息;重复博弈使得“以牙还牙”式的报复得以实现。即对对方的合作在下一轮合作中给予回报,对对方的背叛在下一轮的合作中给予惩罚。这里所说的重复博弈不仅仅指两个或多个博弈方之间固定的重复的博弈,只要信息透明度足够高,信息传播的足够快,市场主体的行为能够很快为其他主体所知,那么即使该主体转而同其他主体打交道,也同样属于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条件下,当事人考虑不仅仅是一次收益,而是所有未来利益的贴现值。所以,当市场中信用交易成为一种重复博弈,信用交易主体为了能够建立信用关系,为了实现长期合作以获取最大利益,在信用交易中将主动选择守信行为。信用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将信用交易从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

博弈论阐明了信用制度的重要意义所在。信用制度的建立,能够使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快速传播,增加信息的对称性,将一次性博弈有效地转化为重复性博弈,从而信用主体主动选择守信行为;信用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信用行为框架(规范),为信用交易当事人双方提供一种稳定的预期,同时也依靠惩罚机制约束双方选择既利他又利己的策略。信用制度的建立,让经济活动中的各方相互都预期到对方会采取守约合作的策略的同时,还相互预期到对方相信自己也会采取守信策略(至少会以较大概率预知到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就是说,此时守信是经济活动中的共识,因此守信也是各方采取的共同行动。预期的一致性保证了各方主体行为的一致性,使得博弈均衡最终是双方都选择了守信合作的策略。

20世纪70年代下半叶以来,大量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致力于研究重复博弈过程中的合作均衡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导致博弈合作均衡的无名氏定理的证明和扩展、声誉机制的形成、合作机制的演进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信用机制的市场基础的认识。列维奇和邦克(Lewicki and Bunker,1995)提出了一个信任关系形成与演化的三阶段模型。克瑞普斯(Kreps,1986)认为,在重复博弈模型中,人们追求长期利益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些理论的形成和扩展对于信用理论研究和信用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篇8

【关键词】管理科学;定量决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决策工具对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管理学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方法,并成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介绍定量决策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

定量决策主要是采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以帮助管理者寻求最优决策。其优点是增强决策科学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定量决策产生于二战时期,当时用于解决军事问题, 二战后转向解决企业问题。在管理应用方面,定量方法包括统计学、最优化模型等。比如线形规划就是其中的一种技术,用来改进资源的分配决策;经济订货模型可以显示库存状况,管理者根据库存水平及时调整订货数量。这些定量模型用来改进管理的决策。通常管理者面临的决策环境有三种: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环境,管理者需要根据决策环境选择相应的定量决策方法。下面介绍在不同情况下定量决策方法的应用。

1 确定性环境下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所处环境是明确的,每一种方案只有一个结果,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收益最好的方案。确定型决策通常使用线性规划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等。

1.1 线性规划法:线形规划法的实质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列出目标函数方程,得到最优解。这种数理学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制造、原材料分配、人员配置等,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最大产出。

以某企业生产为例,该企业有A、B两种产品,需要甲、乙、丙三种原材料,企业三种原材料年供应量分别是48吨、84吨和80吨,生产A产品需甲、乙、丙三种原料8吨、8吨和20吨,生产B产品分别需三种原料12、24和10吨。如果A和B产品每吨获利分别是15万元和20万元,需要生产甲和乙产品各多少吨,才能使企业获利润最大?我们可以通过线性规划,列出函数方程解决。

解:假设A、B产品分别生产X1和X2吨时,企业利润最大。

8X1+12X248

8X1+ 24X284

20X1+10X280

求出最优产品组合X1=3吨,X2 =2吨

最大利润 Z(X1,X2)=15X1+20X2=85万元

也就是当生产A产品3吨,B 产品2吨时企业获得利润最多。

1.2 盈亏平衡分析法:根据产品的成本、利润和销量的综合分析,用来找出盈亏平衡点,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在盈亏平衡点上,产品的成本与收益达到平衡,这时企业既不亏本也不赚钱。

盈亏平衡分析需要找出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用来指导企业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更多产品,并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1)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模型如下:

图1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图中总收入S与总成本线C的相交点E,代表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横轴上与E相对应的E1为保本产量,纵轴上与E对应的S1为保本收入。这里生产总成本包括产品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以E作为临界点,当产量为平衡点E1时,成本利润持平,当生产量低于保本产量E1时,则发生亏损;超过E1,企业则盈利。

(2)盈亏平衡分析计算公式:Q=CP-V

其中:Q为盈亏平衡点产量;

C为总固定成本;

P为产品价格;

V为单位变动成本。

如果要获得目标利润B时,计算公式为:Q=C+BP-V

其中:B为预期的目标利润;

Q为实现目标利润B时的产量或销量。

(3)盈亏平衡分析实例

某厂生产一种产品, 总固定成本为8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0元;产品销价为15元。代入公式得出保本产量80万元/(15-10)元=16万件产品。如果该厂希望实现5万元利润时,其产量应是(80+5)万元/(15-10)元=17万件。因此该厂需要在保本产量基础上再生产1万件产品就可获利5万元。

2 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也叫随机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最大利润、最低成本;存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每个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估算出来。比如销售某产品,事先虽不能肯定产品将畅销还是滞销,但能估计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决策者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故称为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一般方法有决策树法、期望值决策法、矩阵汇总法、博弈法等。

2.1 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绘制决策树图,计算各方案收益值选择最优方案。决策树法步骤如下:绘出决策树型图,计算各方案损益值,选择最优方案。

(1)比如某企业计划开发新产品,据市场预测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可采用的开发方案有2种:一是新建生产线,需投资200万元。据初步估计,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10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亏损20万元,服务期为10年。

二是改造旧生产线,需投资50万。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4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仍可获利30万元。服务期为10年。试选择方案。

解:(1)绘制决策树:

(2)计算方案点的期望投益值:

E1=[0.7×100+0.3×(-20)]×10-200=440 万元

E2=[0.7×40+0.3×30] ×10-50=320万元

比较E1,E2选择方案1为最好。

2.2 矩阵汇总法:矩阵汇总法是把决策中考虑的各种因素汇总, 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给各种因素一个权数, 帮助决策者择抉。

比如现在某企业有A、B两种产品,打算次年重点投资其中一种产品,根据预测:A产品预期利润80万元,市场占有率8%;B产品预期利润200万元,市场占有率2%,如果单从利润角度考虑,通常选B,如果兼顾长远发展,与竞争对手抢占市场,那么我们可以赋予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不同的权数来综合计算。

假定利润权数定为0.6,市场占有率权数为0.4。我们将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进行标化,得出利润指数,A为40,B为100;市场占有率指数A为100,B为25。 产品指数与权数相乘得到权数,根据综合加权值选择最终方案,如表1:

表1 矩阵汇总计算表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B产品重点发展,如果企业对计算权数进行调整,那么计算的结果会发生改变。

2.3 博弈法: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近年来被引入管理学,中国古代的“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一个例子。博弈论研究个体在复杂的相互影响中趋利避害,寻求最优策略。对企业而言,由于企业面临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看成是企业与自然的博弈,决策者需要审时度势,两利相衡取其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博弈案例。比如某企业有一笔备用资金200万,如果存入银行,可以获得4.5%的年利率;如果选择债券投资,市场收成好可获利20%,估计发生概率为0.7;若遇上金融危机,经济滑坡,将损失本金的20%,估计概率是0.3。企业主该如何选择呢?这就需要根据2种情况的年收益和安全性来考虑。

利用博弈论计算,若存入银行,旱涝保收,每年获利9万。若投资债券,当市场发展好可获利40万;遇上天灾人祸,损失40万,将概率计算进来,投资债券的期望收益值为40×0.7+ (-40)×0.3 = 16万元。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案。

3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非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所处环境是不确定的,未来出现何种自然状态及其发生概率均不知。当决策者比较不同方案时,只能根据主观经验选择。非确定型决策方法有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后悔值法等。

仍以企业为例。某企业有三种新产品待选,估计销路和损益情况如表2:

表2 产品损益表(万元)

第一种是乐观法,也称为大中选大法,决策者非常乐观,在三种产品收益最好的情况下选取最大值,甲最大收益50万,乙产品收益80万,丙产品收益40万,我们选取乙产品为最佳方案。

第二种是悲观法,称为小中取大法。市场情况不景气,决策者在三种产品收益最差的情况下选取最大收益,甲产品最差收益是亏损20万,乙产品是亏损40万,丙产品亏损3万,该情况下我们选择丙产品。

第三种是折衷法,需要确定一个折衷系数,收益值为产品预计最大收益乘以a,加上最小收益乘以1-a。计算后选取最佳方案。该例中我们假设折衷系数а为0.4,甲产品收益为50×0.4 + (-20)×0.6 =8万元,乙产品收益8万元,丙产品为14.2万元,选择丙方案为最佳方案。

第四种情况为后悔值法,第一步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后悔值:表3。

表3 后悔值表

第二步从每个产品后悔值中选最大值,甲、乙、丙三种产品最大后悔值分别是30,37,40;第三步,从三种方案中选取后悔值最小的,应该选取甲产品。以上四种情况决策者要根据市场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来确定决策方法并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赋权;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组合赋权法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5-0122-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现代商业社会的飞速变化,再加上随之而来的、不断的制度变革,我国各行业及行业间企业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大,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必要的调整,及时获得科学的信息,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以立足市场。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对待企业的经营,灵活调整企业的战略以及战略实施方法,才能现企业绩效的有效改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和推行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1],从而能够做到把企业各级组织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以实现企业改善绩效的目的。

一、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自问世以来得到广泛认可与运用[2-3]。该方法利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对目标单位进行层层分解并设定对应的指标,然后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进行决策。如此综合性的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沟通和成功地执行战略,并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它在系统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关系的同时,弥补了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对企业系统和长远利益方面难以充分关注的不足。平衡计分卡方法中所指的目标单位中的四个层面的含义及其所涉及指标的说明分别如下:

(一)财务层面的含义及相关指标

财务层面对通过实施企业战略及其所导致的财务结果是否对增加企业利润有所帮助进行评价。它以财务数据来体现股东利益,能够较综合地反映公司业绩,为其他三个非财务层面提供量化的衡量标准。财务目标通常是一些滞后指标,一般涉及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其评价标准包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存货周转率等。

(二)客户层面的含义及相关指标

客户层面是指从客户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运营状况,使企业能够发现客户的需求,创造并提供客户青睐的产品和服务,让产品能够适应市场需要,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将客户层面作为平衡计分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反应。在制定市场战略时能够及时地满足市场的动态,保证企业的战略能够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典型的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和客户获利率,这些指标为企业调整发展方向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含义及相关指标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是通过改善和优化企业内部的营运管理流程,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合理的成本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提供可靠的售后服务,将其转换为相对应的指标来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对这一层面的设计,可以使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得以改进,能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和顾客的信赖度,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层面一般包括创新、经营以及售后服务流程。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的含义及相关指标

学习与成长层面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出如何提升顾客满意度、提高内部经营的效率,反映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补充。主要指标如员工满意度、信息覆盖率、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

总而言之,平衡计分卡是一个自下而上逐级评价的综合性结构体系,而所有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都应当参与体系的建立,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框架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的确定

明确一个恰当的评价指标权重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目前传统的权重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运用主观赋权法进行赋权,能够反映决策者对各评价指标的主观重视程度,且简洁明了,但权重值主要取决于专家的主观偏好与经验,人为成分干扰多,客观性较差。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是基于各评价指标的客观信息,有数据为依据,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但计算方法繁琐并且完全依赖于数据关系,导致忽略决策者的知识与经验等有利信息。因此,在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就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主观、客观赋权法之间在冲突中达成共识的关系,并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结果,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两者优势、互补不足,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现过程为:首先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主观和客观赋权,以纳什均衡作为协调目标将博弈论引入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得到反映决策者意向与评价指标客观属性的综合权重[4]。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主观赋权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的,它是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5]。该方法是通过把一个系统中各种复杂的因素划分到相互具有联系且分层次的结构里,使它统一规整化。判断标度表见表1。然后通过对相对现实情况的决断,赋予每一层级的相对重要性来使其量化,利用计算方法确定每一层级各变量间相对重要性的权重,以方便作出决策。其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

以A表示目标,ui、uj(i,j=1,2,…,n)表示安全指标,uij表示ui对uj的相对重要性指数,uij组成A―U判断矩阵P。

2.计算重要性排序

通过判断矩阵P,可以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方程为:

Pw=λmaxw (2)

通过式(2)所求得的特征向量w经过归一化处理,可得到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即各指标权重分配。

3.一致性检验

要判断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得到的安全指标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还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标准,它由式(4)给出。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标准,1―9阶判断矩阵的RI值参见表2。

当判断矩阵P的CR

(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赋权法

从统计学的方向出发,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系数只是一个随机变量,通过不同的赋权方法得出的嘀叵凳只是该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其赋权方法的好坏跟其概率值成正比。权重系数的稳定性根据这个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估计来确定,呈现出线性比例的关系。通过此种理论,本文引入广义最大熵原理确定指标权重。

1.确定指标j的熵值

式中,pij=xij

xij,i=1,2,…,n,j=1,2,…,n,k=,Hj∈[0,1],当pij=0时,pijLn pij=0。

2.指标j熵权的计算

式中:j=1,2,…,n,ω∈[0,1],ω=1。

三、基于博弈论的权重集化模型

(一)建立模型

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是将主客观权重重新结合,以达到更科学合理及可靠的结果[6]。博弈论集化模型就是在非相似赋权方法所获取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探寻均衡或服从,从而使所需指标权重与各个最基础的指标权重之间的差值降到最小。可以先使用N种不同方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则得到N个指标权重向量:

这样就构造出一个指标权重集{w1,w2,…,wN}。现在需寻找一种方法能有效地将这N种方法所获得的相互独立的权重进行有机的融合、集化。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即基本指标权重和可能的指标权重集,所谓基本指标权重就是单独使用N种方法所求的相互独立的指标权重向量wi,而可能的指标权重集是这N个基本指标权重的任意线性组合所构成的集合。

记N个基本指标权重向量wi的任意线性组合为:

其中,αi>0,且αi=1,则它的全体{w

w=αiwi}表示为可能的指标权重集。因此,可利用博弈论思想对式(8)中N个线性组合系数αi进行优化,目标是使w与各个wi的离差极小化,进而得到最满意的指标权重向量w*[7]。即导出以下的决策模型:

由上式可知,本模型十分简洁,它是对一组包含多个目标的函数进行最优化,求解它可以获得与N种赋权方法均衡协调的综合权重值,这就是本模型的宗旨所在。

由矩阵的微分性质可知,上述决策模型的最优化一阶导数条件为:

其对应于下面的线性方程组:

=(11)

(二)案例分析

某企业是皖南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白酒酿造企业,该企业是集白酒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酒水综合性企业,拥有50年窖龄的固体窖池138口,自动灌装生产线2条。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该白酒企业逐步发展为地方强势企业。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和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笔者针对该白酒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体系,并搜集企业近三年的指标值作为计算对象,如表3所示。

表4―表8是公司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作出的判断矩阵。

1.按照式(12)进行指标值归一化处理:

zij=(yij- yij)/( yij- yij) (12)

式中,yij为第j个指标序列(第j年)中的第i个实际值,zij为yij的规范化属性值,表9为处理后的数据。

2.计算指标综合权重。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主观赋权,根据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层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w1=(0.0380,0.1280,0.1599,0.2105,0.0332,0.0332,0.0111,

0.0332,0.0111,0.0484,0.0601,0.0462,0.0209,0.0135,0.0313,0.0374,

0.0561,0.0191,0.0090);其次,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的客观权重为w2=(0.0188,0.1281,0.1502,0.0087,0.0625,0.0030,0.0088,0.0700,0.0026,

0.0888,0.0158,0.0263,0.0319,0.0001,0.3569,0.0026,0.0088,0.0012,

0.0148);最后,基于计算得到的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分析两种赋权方法之间竞争协调关系,得到综合权重ω=(0.0258,0.1281,0.1538,0.0818,

0.0519,0.0139,0.0096,0.0567,0.0057,0.0742,0.0318,0.0335,0.0279,0.0049,0.2390,0.0152,0.0259,0.0077,0.0127)。通过得到的综合权重可以看出,退货率、销售增长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整个评价目标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企业来说,未来应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退货率、促进销售继续健康增长、继续提高成本费用的利润率等。

3.根据笔者建立的基于博弈论的白酒企业平衡计分卡体系评价模型,将指标综合权重和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指标值代入,进行某白酒企业平衡计分卡体系评价,表10为本文所建模型的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表10)可知,某白酒企业在2015年度的平衡计分卡评价值最高,2014年次之,2013年最低;即该业绩点在2015年时平衡计分卡系统实施情况最优,2014年次之,2013年最差。模型的评价结果反映随着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实施持续进行,该白酒企业推动平衡计分卡体系完善的措施在同步跟进,这与实际情况相符,显示了模型的可操作性。

四、结论

1.本文对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进行了相关论述。该方法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ζ笠灯胶饧品挚ㄆ兰厶逑抵懈髌兰壑副杲行主客观赋权,在此基础上建立博弈集化模型,并由此进行组合赋权。该方法中既包含了层次分析法中理性判断的因素,又沿袭了熵值法定量客观的优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单一的主观或客观赋权所产生的片面性,能够克服单一赋权法的不足,从而判断各指标对企业平衡计分卡体系的影响程度。通过运用组合赋权法进行计算得到的各项权重,更符合实际,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适用于所有企业。在平衡计分卡的实际应用中,决策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能恰当描述企业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和学习成长层面等各方面状况的指标。也正是基于此,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方法时所选取的、对应于以上各个层面的各项具体指标往往是不同的,比如,本文案例分析中选取的各个指标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也并不是其他企业都只能有这些指标。然而,这不并妨碍组合赋权法在所有其他企业中的运用。例如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财务目标,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可以根据所属的行业性质以及发展状况,选取适用于衡量企业当时财务层面状况的有关指标,而不需拘泥于某项指标的一成不变。无论什么企业,也无论是企业处于何种阶段,一旦指标选定,同样可按前文所述的组合赋权法进行指标赋权,并正常完成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的绩效评价工作。

3.相较于利用某单一赋权方法获得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组合赋权法得出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更有效地反映企业四个层面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切实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新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思考[J].财会通讯,2009(3):28-29.

[2] 刘俊勇,孟焰,卢闯.平衡计分卡的有用性:一项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6):36-43.

[3] 高德山,郑少锋,廖正华.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3):125-128.

[4] 安东尼・凯利.决策中的博弈论[M].李志斌,殷献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靳景玉. 基于AHP的风险投资环境各层次因素权重的确定[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33-34.

篇10

所谓博弈学(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研究人类社会中具有斗争或者竞争性质现象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通过探讨现实世界中不同参与人之间的各种行为抽象概括为不同参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与一致,进而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来研究不同参与人之间的策略选择性问题,使分析更加准确。同时,博弈论把信用的不完全性作为基本前提之一,这就使博弈论研究的问题和所提出的结论与现实非常接近,更具有现实性。

当我们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竞争的最基本的内涵进行概括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字眼-博弈来概括。研究数以千计的人各自怀揣着各自的算盘做出决定之后所造成的群体现象的一定规律,以及微调规则后造成的影响, 研究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相互揣摩、相互牵制的各种行为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等。随后,博弈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研究会计信用问题方面。

一、会计信用领域常见的博弈类型

1.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政府作为会计信用的实用者,往往依据会计信用来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和课征企业税收。首先,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不同层次的政府,对会计信用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中央政府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重任,为了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取得出色的成绩,当然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用。而地方政府或一些部门虽然担负着发展本地区或本部门经济的重任,但在“官本位”的思想下,他们往往也考虑个人的业绩与升迁。虽然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时,他们往往希望企业不要往自己脸上抹黑,往自己脸上抹粉则有可能受到认本文由收集整理可和欢迎。“官本位”思想使得政府这一会计信用的使用者看上去好像是需要真实的会计信用,但在有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的却是虚假的会计信用,因而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再看政府在课税时又是怎么利用会计信用的。政府每年制订一个税收的增长计划,而且这一计划是必须完成的,为完成税收计划,必须将计划一级一级向下分配。政府在制订税收计划时会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在各级税务部门制订税收计划时往往不会考虑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为完成计划,没有实现的收入要征税,没有利润也要征收所得税,他们很少会真正去关注单位的会计信用,而只关心计划如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用的真假似乎与纳税无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政府这一会计信用使用者与单位之间的博弈中,由于政府对真实的会计信用的使用效用较小,博弈的均衡取决于企业的效用函数,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博弈的均衡使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用。

2.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委托关系框架下,投资者对企业拥有法定产权,但是,企业又是经理人手中直接掌控的企业,二者之间无时不存在博弈情形。目前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分为三类,即国有股、法人股和小股东。在国有股眼里,股东的概念非常模糊,最后还是落实到国有股东代表头上,而国有股代表依然是“公事公办”,毕竟“那是国家的钱,不是自己的钱”。在这种环境下,真实的会计信用对其自身的效用似乎不是很大,而虚假的会计信用对其没有负的效用。在法人股眼里,关心的仅仅是所持股权何时能够从转让交易活动中“套现”,而不是如何从经营利润中高利分红,因为许多法人股东都是“拉配郎”的结果。在小股东眼里,只关心股票收益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超额报酬只是对分析、选购股票的报酬,而不是对行使权利的一种补偿或收益。可见,会计信用似乎和这些股东们无关,而虚假的会计信用有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收益。在目前,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用的效用其实很小,反而在真实会计信用下等资可能更加艰难,虚假会计信用的效用却常常明显要丰富多彩了。在现有的监管体制下,提供虚假会计信用遭受的惩罚一般不会很大,更何况被查明提供虚假会计信用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对有的企业来说,其最优战略是提供虚假会计信用。总之,投资者作为最重要的会计信用使用者,他们有时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用。

3.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

单位负责人有着自己的利益驱动,例如,他们要保住自己的职位,要追求个人良好的业绩,以谋取较多的奖金,以谋取更高的职位等等。同时在现实情况下,许多单位负责人并不理解他们所肩负的会计责任,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保证会计报表充分披露有关信用。其中原因很多,既有监管不力、处罚不严的原因,也有这些单位负责人个人观念和意识上的原因。于是,一些单位负责人出于某种目的的考虑,在需要虚假的会计信用时,就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这就演变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了。这里的会计人员,既包括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工作人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利益驱动,他们需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希望获得较高的福利待遇,也希望得到晋升。此外尽管提供的会计信用由会计人员编制,并且在上面签字盖章,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并不是十分清楚,纵然了解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但因为许多会计人员在作假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的现实下,也对他们自己的责任不以为然了。

二、建立与完善会计信用是会计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三种博弈类型,共提出五点对策建议:

1.完善会计行为主体的内部制约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基础

“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位”的反常公司治理结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财产权利的归属,使产权人具有强大的动力去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明晰的产权也会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力,公平分配利益,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当局及其聘用的会计人员为谋取私利而实施会计造假的可能性。同时,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对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进行周期性检查与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是提高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所在。

2.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监控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保障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经济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对客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和非审计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与客户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客观上很难对自己的“上帝”实施必要的审计并出具合格的审计报告。因此需要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规的成本。我国目前有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着注册资金要求低、抗风险能力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审查不严等情况,因此需要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金要求,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并对历史上有不良记录的注册会计师取消继续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资格,增加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

3.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及其公告制度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技术平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和各种通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信用的建立需要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使失信者的失信行为迅速传播,从而影响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守信者的守信行为得到社会的肯定并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会计信用评级制度。目前部分省市建立了会计信用评级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缺乏有效的监管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制度,并建立由财政部门为主体,有审计、税务、工商、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参与的会计信用评级监管机构,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要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公告制度。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和其它通讯技术及时会计信用评级结果,使交易各方获得更多的会计信用信息,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打击和抵制会计失信行为,推动会计信用制度的建立。

4.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条件

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及其执行机制不仅可以维护会计市场的信用秩序,而且是会计信用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我们首先需要制定出高质量的能够适应未来会计环境变化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制定时需要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避免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因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会计失信行为与失信产品。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提高会计造假的行为主体、经营者、会计从业人员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增加经济处罚的力度,使失信者不敢铤而走险。同时需要建立会计造假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只有高额的民事赔偿才能使造假者经济利益严重受损,增加其造假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