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篇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现代课堂向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小学音乐的教育也向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通过笔者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的经验,谈一些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的视、听能力较差,对于老师授受的知识并不容易引起很大的注意,时间久了还出现分心 、坐不住等现象,甚至烦躁情绪也会出现;有些神经发展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大声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课堂问题。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有的老师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引起足够的兴趣听课,学生不积极配合。例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或过少,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等,有些教师则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一来,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因害怕老师而实际效果并未见好的现象。课堂常规是每位老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有序学习,但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性、灵活性、活动性都很强的课程 ,有其独特的特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中严格的学习常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虽不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不顾课堂教学实效而追求“参与、互动、共鸣”,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地发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就非常重要。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前准备要充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控力较差,老师的那种恐吓式的说教对他们无动于衷,在他们的印象里不知道什么是上课准备,只有老师告诉他们才会知道,一开始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的准备习惯是不会很好地养成的。所以,我从新生开始的第一堂课就提出要求,在音乐课前5分钟,我就来到教室,在讲台上我把所有的音乐用具整齐地放好,做好示范,然后逐一检查学生。开始检查时,发现不好的,我尽量避开批评,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并指导学生具体的做法,然后检查。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手势、形体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个让人 身心愉悦的事物,所 以音乐学习也要 给学生以享受的美感。音乐课堂一定要营造出轻松 ,快乐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就拥有音乐是美的这种意识。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动机和意识的产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语言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学生 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活动氖围和环境,音乐教师便是音乐活动心理氛围的营造者。

3、为课堂上引入多元化的辅助教学工具

多元化教学工具的运用能为课堂注入和维持新鲜感,同时辅助教学,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课堂上常见的辅助工具有网络,多媒体等。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网络上的资源丰富且利用方便。所以,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音乐视频资源或者编辑软件给课堂上的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展示给学生,使得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图文声像,给音乐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谜样一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客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小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由抽象走向形象,由枯燥到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加强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上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①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②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③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F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深刻把握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以及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将抽象、理性的识谱教学转化为生动、感性的识谱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人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充分利用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精选热门音乐老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新的学期开始了,音乐教研组又开始了新的教研活动。为了更好地搞好音乐教研工作,使其更具有自己的特色,现将这学期的音乐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认真贯切执行新课程标准,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基础教育,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的音乐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搞好小学音乐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它不仅可以指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更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条件,创造条件,开展多项活动,组织学生集体进步。

  音乐课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认真钻研,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及音乐专业高考特点,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任务及目标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教研组将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以新的姿态迎接一切,努力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本学期将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音乐组教师共同探讨新课标后新的理念,鼓励老师潜心钻研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2、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3、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热衷于音乐。

  4、坚持培养部分音乐方面的特长学生,小歌手,小指挥,小舞蹈演员等,开发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信心,提高他们的水平,并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5、抓好军乐班、舞蹈队、合唱队的排练工作。迎接第三届琼海市中小学生艺术节

  三、措施与要求

  1、落实“两个常规”,迎接各项检查。

  加强落实对“两个常规”的认识,促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按照“各项督导课堂教学等级”的要求并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独特体验。

  2、领会新课程精神,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

  深入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及基本精神,认真开展课改实验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推广课实验成果。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水平为评价标准,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3、经常切磋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营造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跟据学校要求,本学期每人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认真进行评课,交流经验体会。年轻教师要多听课,向老教师虚心学习,争取在业务是更快地成熟,使音乐科组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教科研,做好各项课题研究工作。

  科研兴校,科研为教学服务,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教研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感性上升为理性。

  5、开展学校音乐艺术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学校音乐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共性与个性,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建设艺术团队军乐队、舞蹈队、合唱队艺术优质品牌。

  音乐组全体老师要精心组织,悉心指导,热心参与,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和科组,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艺术活动,扩大我校的艺术特色的社会影响力。

  精选热门音乐老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参加工作已经5多年了,原以为当音乐教师相对于其他来说压力会小点,可现在看来不然,当音乐教师也并不轻松。当然,在压力背后也有快乐。

  一、教学中的特色或经验

  这么多年的教学,也有了很多经验。比如,在各个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我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素材,而会尽可能、大量的去寻找课外的与本单元或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音乐等等,我希望结合课外的知识让学生们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在课堂上,当教学生演唱时,我会去主动关注学生的声音,学生演唱时,有时他们会偷懒,在学生心里没有“什么叫好听的声音”的概念。我认为,好听的声音必须声中带情,把情和声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课上模仿学生懒惰时的声音,让他们自己去比较,这时基本上学生都能领悟到什么叫有感情的声音,也能很快的改过来。

  第二、教学中的困惑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欣赏课时,有时无从下手,我到底让学生在欣赏课里学点什么?分析曲式,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犹如听天书,根本听不懂。所以一到欣赏乐曲时,很多学生不能去关注乐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带领学生很好地听,这也是我的困惑所在。

  最后,在教学上,我的愿望也跟其他音乐教师一样,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面对学生,面对教学能得心应手;面对学生,能教给他们更多的音乐知识。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快乐,这也是我做教师的心愿。

  精选热门音乐老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新的一学年即将开始,在这里,我对自己这一学期来的音乐工作情况做一个回顾和反思,以促进今后能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在备课中,还没有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考虑不够周全,应在备课之前增加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备课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在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篇3

【关键词】音乐:生活化教学:联系生活;服务生活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使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使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从对学生说唱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音乐教学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小学任教,一直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我的课堂上,不管是音乐课还是其它课都希望穿插音乐,这样使课堂充满音乐,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太少了,他们只知道音乐就是唱歌,而唱歌就是音乐。针对山区儿童音乐课实在难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只有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音乐,从音乐中去认识生活,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起源于生活,音乐服务于生活。 根据从事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点点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几点见解仅供参考:

一、认识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结构特征,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将数学认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唱歌就唱歌的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音乐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也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学习音乐,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同时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音乐的教学方法

1、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平时的兴趣爱好找准音乐教学的切入口,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例如:我在教《十五的月亮》时,前一天我就让学生回家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通一个电话,问一问爸爸妈妈在外面看到月亮圆的时候有什么想法,然后第二天我又讲了这首歌内容,让学生体会这种离别之情。这样使学生既会唱歌了,又认识了父母的辛勤劳动。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化实践,要让音乐教育的魅力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所以我们要改变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存在,体会音乐的魅力。

3、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引入新的音乐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对音乐有一种亲近感,感到音乐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比如:要上民族歌曲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家乡有一些什么山歌,介绍给大家听一听,这样就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实际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生活化的能力

音乐教学方式生活化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音乐,使他们懂得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音乐。使音乐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教学事实,让音乐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音乐真有趣。例如:在教学“拍手歌”时,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灵巧的小手,来帮助自己编口决,不会的求助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自己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还亲身体验了拍手歌来源,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音乐教学要通过一些具有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存在的价值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的音乐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许多的音乐常识,形成有意识地用音乐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认知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种重能力、价值观而轻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值得探索、推广下去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能否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①导学案编写要精心设置。②对小组长和组员的小组培训一定要到位;班级小组合作文化建设也要跟上。③对学生的激励、奖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并落到实处。④学生的课前预习要落到实处。⑤教师思想意识要提高,课前准备要充分。因此,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必须做好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篇4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教学意义;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事业的快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模式也在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情景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泼化。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具有轻松且活泼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利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能够成为情景创设者。在有效的情景中,小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动力更为充足。学生越主动,课堂氛围就越活跃,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第二,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情景的创设,可以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小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能高效地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在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文字的意义。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因为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枯燥且无趣的学科。在情景教学法被提倡的今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能够得到端正,可以更加全面地去理解语文学习内容。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资源,应用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资源去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与形象性,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在设计教学情景时,教师要选择与小学生生活相近的教育资源,将教学专业性与情景创设的艺术性结合起来,给小学生打造魅力课堂,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当是简单的学习之地,更应当是学生享受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在情景中实现积累,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在讲解《阳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室的窗帘都拉上,灯关上,给小学生创设一个神秘的情景。教师提出“这时候,你们最需要什么?”,小学生会说出“灯、电视、零食”等多种事物,当小学生说出“阳光”时,教师提问“阳光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去寻找阳光。当小学生拉开窗帘,他们发现阳光,以此来实现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将更多的关注放在阳光上,突出教学主题。

(二)利用音乐资源,应用情景教学法

音乐,是小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将音乐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用音乐去渲染语文课堂的氛围,给小学生带去视觉、听觉上的震撼,能够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音乐作品是情感作品,用音乐去创设小学语文学习情景,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课文以及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夏夜多美》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夏夜之美,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段静谧的轻音乐,同时展示几张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图片,让小学生在欣赏图片与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这样的情景中,小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语言。

(三)利用教学语言,应用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师用不同的语气去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促使不同课堂情景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好奇、快乐、悲伤等不同语气,展示不同风格课文的情节,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用着急又困惑的语气去读“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调动小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也跟着一起着急起来。这样,真实的教学情景自然而然地形成,小学生也能够融入到课文学习活动中去。

(四)利用现代技术,应用情景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普及,给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许多便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新鲜感。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的形象性与丰富性,能够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比如在讲解《称象》时,为了让小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称象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称象的视频,让小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了解称象的步骤,降低语文阅读学习的难度。动画情景的创设,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让语文课堂达到小学生的心理期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利用情景教学法实施教学,会让小学生更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灵活应用各类教学手段,重视情景教学法的作用,将情景教学方法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作者:周玉芳 单位:唐山市益民园小学

参考文献:

[1]黄忠.把笼中之鸟放飞天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篇5

如何立足中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本区域良好的文化底蕴及音乐教育资源优势,以研究的眼光对待音乐教育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才能切实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中学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找准切入点;加强理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骨干示范,以点带面共同提高;“老带新”带徒结对教研模式等途径的实践研究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效促进本区域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开展问卷调查,找准切入点

本区域目前中学音乐教师共有30人左右,在这个教师群体中既有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比较陌生的新教师,也有一批对音乐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骨干教师,如何进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中学音乐教师共同发展,取得双赢局面,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其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研修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笔者在开始就深入各中学进行调研、座谈,从师资队伍情况、教师学历层次、职称情况、个人专业技能、如何进行有效教育教学、对今后教研交流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本区域中学音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个体内在的自我发展需求、己有的教科研理论水平、教学经验、学习方式以及已有的专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整体上普遍存在教科研主动意识不强、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状态松散现象,从而影响着本区域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等问题存在困惑,教师对今后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需求也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教育教学实际促使教研部门根据不同结构层次的音乐教师来组织有效的研修活动,使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实践、专业水平、科研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逐步由教学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前本区域中学音乐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二、加强理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如果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学习,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滞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把自我发展和终生学习当做自己的内在需求,挤出时间来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职业生存方式。

本区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强烈的知识拓展需求。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技能的培训有着强烈的要求,但提出接受教育理论培训学习的甚少,因此重技能轻理论是当前中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把参与研修活动当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负担,业务研修不积极、得过且过,研修活动没能成为内在的、自觉的、自愿的行为。如何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很重要。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让教师了解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培训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学习、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家引领等途径来开展。通过互动学习交流形式,丰富学科知识,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1、自主学习方式

积极引导教师利用个人或学校订阅的相关学科或理论专著,如:《(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摘录,要求每学期撰写两篇以上的学习笔记,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性材料,评出优秀、良好、合格等级,并将学习笔记进行区域交流展示。

2、集中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研部门应根据教师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困惑等问题,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有主题地来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学习活动让教师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经常组织区域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级的举行的各项集中研修活动,如: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福建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师基本功培训班》《泉州市区中学音乐校际教研活动》等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行动,为教师教育生命注入了活力,为教师有效研修明晰了思路,使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针对本区域中学音乐教师立足本岗位对影响专业发展的个人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外部因素――机会、不利因素四个维度,分别制定了个人和学校音乐教研组专业发展规划,做到行动有目标,发展有步骤,落实有方法。为教师在自我研修的道路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起到了有效指导。

4、专家引领

教师的自身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区域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争取各级专家的引领指导,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如:聘请专家进行《走上课题研究之路》《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何选题》《走进课堂,探究课堂――兼谈听评课的艺术》《音乐教学设计及在案例分析》《片段教学的应用研究与案例分析》等专题讲座活动,让教师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转变一种观念、树立一种意识、收获一种启示、形成一种行为的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三、构建不同途径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直以来,传统教研活动模式以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培训讲座为主要途径,如何充实和创新使音乐教研的形式更丰富,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实效,活动更有效。为此,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教研管理制度,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使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制定了有效的教研管理制度及激励性教研评价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1、制定每周五上午为常规教研活动日,各校不安排相应学科的功课,实行签到制,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以学期为单位,由教研部门发给继续教育课时证明。

2、对积极主动承担省、市、区级专题研讨活动的教师及指导教师,由教研部门给予指导教师证明、开课教师证明。

(二)骨干示范,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骨干教师相比青年教师来讲,有着更强烈、更理性的自我发展动机。他们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引领,希望取得更大成绩,能不断地主动寻求挑战,勇于承担困难工作,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积极为骨干教师搭建外出学习平台,构建“学习交流与反思性学习相结合”的研修模式,注重提高教师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和掌握娴熟、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引导教师开始追求教学科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制定研修目标,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有效地结合,通过有计划的研修互动学习,让骨干教师在日常学习中不墨守成规,学习新鲜的教育理念、提高和丰富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1、外出学习交流中成长

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教育科研理念的提升。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带着思考走出去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学习、听课笔记,撰写研修心得,适时召开学习交流会,谈感受、谈启示、谈设想、把更多的新理念、新认识、新做法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2、指导活动中学习成长

在研修过程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音乐实践能力。一是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二是骨干教师挂钩指导。通过示范课及挂钩指导工作,使骨干教师为今后的音乐研讨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在反思性学习中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明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反省自己,就可以发现问题,改正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反思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职场学习特点。

骨干教师在走出去的同时,又静下来审视自我,坚持反思交流制度,总结典型经验,把在指导及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把问题的形成和解决用理论进行总结和提升,撰写的教育教学于各级学科刊物进行交流,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老带新”带徒结对教研模式

为加快本区域中学音乐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升区域中学音乐教育科研水平,让新教师、青年教师学习有榜样,进取有方向,尽快把他们锻炼培养成为合格教师乃至骨干教师,采取了由领雁教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老带新”带徒结对的教研模式。即结对子年轻教师在承担研讨活动中,老教师要进行“一对一”的挂钩指导工作,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沟通、交流与指导,使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可以让老教师发挥丰富的教学经验、主动承担学科专题讲座及教学示范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为新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1、建立结对协议制度

首先,活动开展前期,围绕“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标,制定了《新老教师结对子协议书》《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情况反馈表》等制度的建设,并且要求年轻教师及结对子的指导教师将每学期结对子的过程性材料由教研部门统一进行收集,以便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管理。

其次,每学期初制定详细的结对子研修计划,开展有效的结对子专题研修活动。

2、以校为本的交流形式

为了使“一对一结对子”活动能够有效进行,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结对活动,应充分考虑到交流互动时能够便于交流和学习,新老教师结对子安排尽量发挥校本交流优势,做到便于听课、评课、反思、总结的交流学习互动效果。

3、运用网络交流形式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本区域借助网络,通过QQ群、博客、中小学音乐网站,开辟了“网上教研”途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为新老教师搭建研讨、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在进行互动交流过程中,引导年轻教师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难题,通过上传自己的教学案例、教学心得等材料,及时与老教师进行对话与交流。真正做好“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交流目标。作为教研部门要及时鼓励和指导年轻教师及老教师把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于各级学科刊物,促进了新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省时、快捷的“网络教研”为互动双方沟通与联系提供有效的支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

篇6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小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中时除了要进行相应的音乐常识知识和歌曲学唱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行相应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了解音乐的魅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有更好的积极性去学习音乐。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就可以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让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是针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一种教育,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现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有三种不同的欣赏层次: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在进行官能欣赏层次的欣赏时只是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表面,能够听到音乐是比较动听和悦耳的,但是这种欣赏层次只是表面的欣赏层次,针对小学生应该要让他们能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音乐表面的欣赏,要让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去进行音乐的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获得完整的艺术享受。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们情感培养、智慧开发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模式下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老师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是教育受体,但是这种方法下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并不能自己进行主观的进行音乐的聆听和欣赏还有着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一些观点在其中,这样的音乐欣赏课虽然是学生在进行上课,但是学生能够得到的只是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自己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思路和理解去欣赏音乐,没有自己的感悟,导致音乐欣赏课成为教师们的音乐欣赏课。

1.2缺少对音乐的真正理解:

现阶段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的知识和音乐的背景故事,这样就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节音乐课外知识普及课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可能使他们对于音乐后面的背景故事更加感兴趣却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使得小学生们无法得到对音乐的真正理解,也就使得音乐欣赏课无法达到原来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1.3过于强调专业性: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音乐的专业性关于关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将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种以唱歌为手段的对音乐专业性技能的展示。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会划分曲式结构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和理解音乐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的欣赏和歌唱。但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进一步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更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对音乐的聆听,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音乐反而使他们无法欣赏音乐。

2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并且进一步的提出相关的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本文将针对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现在多媒体的教学平台,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音乐播放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播放,营造音乐的氛围,让音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声景并茂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的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和内涵。

2.2重视对音乐主体的理解: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突出音乐欣赏课程的目标,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欣赏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和内涵,要了解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本身才是教学的重点,当然在强调音乐主体的地位时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景故事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一定不能让音乐知识和音乐背景故事“喧宾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涤荡心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2.3根据音乐选择欣赏方式:

在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儿童音乐、民族音乐、戏曲等音乐的欣赏,针对这些不同的音乐应该采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针对儿童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切实的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让他们用听觉想像出相应的视觉效果增加他们的音乐欣赏效果;针对戏曲的欣赏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戏曲中人物的造型增加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好的去欣赏戏曲但是切忌喧宾夺主;针对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播放该民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使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音乐共同的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

2.4让学生分享感悟:

音乐欣赏课应用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使他们能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都是不同的,使学生们在交流时能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碰撞出更多音乐的火花是极有必要的。

3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欣赏音乐。

作者:支丽琨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二小

参考文献

[1]张月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2013(3).

篇7

一、营造音乐环境,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

感受和体验是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方法,但许多教师困惑的是感受和体验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学生参与的音乐欣赏课就是“一潭死水”,作为学生音乐修养的引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表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的捷径,就是尊重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天性,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以故事的形式事先讲出来,用比旋律沟通更容易一些的语言来沟通,来创设一个美好的“欣赏背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之后再教学,就可以迅速汇聚学生注意力,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很快调动起学生的欣赏积极性。例如,我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一个片段,再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最后在让学生一起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歌曲播放一遍之后,就有不少学生说:“这是那位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的。”我趁热打铁,顺势给学生们又介绍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欣赏课不仅要把学生想欣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要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把欣赏体验,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全班学生对所欣赏音乐的情感共鸣、感受共振。

我在教学中,就是不断通过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等过程环节,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鼓励他们表达出各具特点的“自我体验”,从而引导他们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提升到求知乐趣上的。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用它那特有的音色、风格特点加之演奏者演奏技巧,把生活在绿色森林中的鸟儿刻面得淋漓尽致,在欣赏中结合画面不时地在学生视野中展现那黄鹂、百灵鸟、小黑燕、蓝孔雀、黄腊嘴等鸟的颜色、叫声与姿态,把学生带到那色彩斑斓的梦幻与现实意境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三、注重年龄特点,提升学生感悟的针对性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所吸引,这时的欣赏教学旨在形成音乐语言中一些概括性的象征意味。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小青蛙》《大象》《狮王进行曲》等一些形象的乐曲。

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比如,在欣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

篇8

[关键词]合唱指挥 音乐教育 思考

合唱指挥课,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流思想背景下,各高校对合唱指挥课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入,随着大量的中、小学对高水准合唱指挥师资的迫切需求及社会各界对合唱指挥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其重要性也在逐步地展现。近年来,高师合唱指挥教育又在参与国内国际重大合唱比赛、合唱新作推广及合唱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在高师系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合唱指挥学术群体,为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笔者在对本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以及在对全省各高校音教专业毕业生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及高校音教专业毕业生都表示出对在大学里学到的合唱指挥知识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和工作需要而感到困惑,音乐教育专业在合唱指挥课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以下是我个人在多年的合唱指挥教学中对本课程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 教学内容应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紧密结合

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为最终目的,并非培养高端的艺术人才。而在目前的合唱指挥教学中,据我了解,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均沿袭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指挥的模式,这种模式就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论从作品的选择还是具体的技法都同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工作存在较大差距,会导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不能马上适应工作需要,而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慢慢适应。

既然是培养音乐师资,那么音教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学就必须具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即:学生所学知识不一定较深,但规范系统,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合唱及指挥作品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甚至可以以教育部对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为基础,结合合唱、指挥专业课具体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及选择作品,力求教学内容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 加强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学生最终水平的高低。在我国目前各艺术院校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具备开设合唱指挥专业的条件,而该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较少,均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为目的。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投身于我国文化事业,而只有很少一些人进入了教育领域。剧作者对我省各高校的了解,经过系统学习的合唱指挥教师极度缺乏,许多学校都是用声乐或其它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合唱指挥课的教学工作。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的系统性差、随意性大、教学效果不明显等诸多不良现象,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本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 教学模式的实战化

近年来,笔者在对多所高校音教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反映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不知道怎样运用指挥法来进行合唱排练。大多数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均是将合唱课与指挥课分别教授,二者在课堂上一直处于一种分割的状态。合唱课上,由于学生的识谱能力问题,教师更多的是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音准、节奏及其他基本问题。而对于整个合唱队的声音塑造、音乐的表现、合唱排练方法及作品的二度创作等方面则提及较少,学生所承担的仅仅是一名合唱队员的角色,对合唱队及合唱作品的把握与驾驭更是无从谈起。介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我认为各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指挥法知识进行合唱排练实践,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具体的音乐作品排练中,从而完成从合唱队员到合唱团指挥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在教学中,我个人运用方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唱小组,每个小组每周轮流由一个不同的人担任合唱指挥,自己选择曲目,其他人则担任合唱队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排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学生们学会了怎样根据自己所学的合唱知识,来判断合唱团实际水平,并选择适合他们水平的合唱作品。2、能将所学的指挥法知识同实际的合唱作品排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作品中学会实际的操作。3、学生们通过教师对自己排练作品时的指导和聆听教师对其他同学排练时的评价,积累一定的合唱排练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 扩展教学内容、适应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在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中,除仍保留以前的音乐课、小乐器演奏及组建合唱团等形式以外,管乐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的组建,已成为各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乐器法及乐队指挥法内容的加入是势在必行了。学生们对乐器基本性能缺乏了解、对乐队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乐队指挥的陌生等情况,势必造成他们工作上的不适应。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还应增加乐器法基础知识及乐队指挥法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对乐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以适应未来需要。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品质意志;塑造性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1-02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工程。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中都开设了每周两节的音乐课,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界人士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它道出了音乐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音乐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的性格塑造非常有帮助。在教学中,我们要对音乐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不仅是授艺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肩负培养学生品质意志及性格塑造的双重重任。音乐教学是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美学意识来培养性情,加深对生活的感悟的。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巅的铺路石。人们对音乐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兴趣是大部人共有的,而能把这种兴趣做为爱好并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还需教师的培养。所以,一线教师应当学会利用音乐学科本身的特色去吸引学生,从而使音乐教学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众所周知的钢琴大师郎朗的成才,得益于父母和老师精心的培养;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是母亲毕生心血培养出来的。只有教师用心去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并着手去培养,才会培养出音乐奇才。当然,我们更要注重对绝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哪怕他们不以此为职业,而只是以音乐为爱好,也要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终生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繁琐的运算与精密的思维间隙,是以小提琴演奏愉悦身心的。世界著名的大师们多是和音乐结友的。由此可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章,它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进行音乐教学呢,我认为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塑造艺术形象,成为学生偶像

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去熏陶学生,以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去激发学生,以自己对音乐的执著去引领学生。优秀的音乐教师是学生爱上音乐的前提,是学生喜欢音乐的原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榜样。一位有着良好的音乐修养的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充满艺术家的风范,处处展现出艺术家的魅力,这自然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表者,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的艺术气息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艺术之美,感受到音乐的魔力——音乐使人精神振奋,音乐使人气质高雅。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自然会满怀兴趣地接受音乐教学。

二、激发学生热情,接受音乐教学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而学生们在学习语数外之余,是非常乐于接受音乐学科的。而音乐本身的特点,如,悦耳动听的歌曲旋律、神奇变幻的鼓点节奏,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因好奇心产生的兴趣是短暂的,如何将其持久地巩固下来并发展为终生受益的一种爱好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练声,喜欢听歌不喜欢视唱。这是因为音乐的乐理知识较抽象,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如果给学生一小段试唱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但是我们可以模仿一些电视节目中的情景给课堂氛围来个音乐配音,几个小小的音符就会起到烘托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种即兴的音乐表现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起到情境激趣的作用,让学生们焕发出学习的热情,学生带着热情与期盼开始了音乐创作之旅。音乐课上教师要在讲解之余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可以和学生玩击鼓传花,花落谁家谁视唱;玩“我是跳跃的音符”等小游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音乐教学。

三、体验音乐作品,进行美育教育

音乐课不同于数学课的用逻辑思维去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也不同于语文课的用诗词美文来熏陶学生的心灵。音乐是用艺术美的甘露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学除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在音乐课中,利用作品的播放对学生进行美育,让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捕捉音乐的意象,感悟作品的情感,是美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例如,欣赏民乐中的唢呐独奏《喜洋洋》,让学生们感受到民乐的欢快与高亢的情绪;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先在多媒体上出示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及图片后,充分酝酿好气氛再播放他的曲子,那种雄浑激荡的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荡漾,而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形象会也深深地镂刻在学生的心中。这是有形的美育,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四、调动学生参与,塑造个性品质

篇10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1 学会聆听,培养音乐的耳朵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歌剧《图兰朵特》,可先让学生完整地倾听音乐,形成初步印象,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仔细感受乐曲中旋律的节奏的安排、速度的把握和力度的控制,曲调相似,却风格不同描写的音乐形象也不一样,前者音乐表现凶悍,激昂狰狞。后者清新、婉约细腻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2 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3 反复聆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相互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也都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在欣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时,可让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利用手中的纸笔,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色彩与线条,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再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为乐曲起名。第二次聆听时,可请学生朗诵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月光》,进一步感受乐曲意境,最后出示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让学生边看画面边聆听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的表现,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 聆听多样化的音乐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这一观点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可以说,音乐欣赏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与其它艺术门类、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