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在旅游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在旅游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艺术在旅游中的作用

篇1

关键词:旅游业 文化创意产业 协同促进

一、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关联度分析

1.旅游业定义及其六环节服务

旅游业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服务而获取收入。

其中游览是旅游业核心内容,其余几部分是由于游览而派生出的几个需求。但是,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依然将旅游业按照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来划分,以便分析旅游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2.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情况

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九个大类,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该分类项下的第九大类——旅游、休闲娱乐。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文化创意产业囊括了整个旅游产业。但是,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点来说,旅游业中的六大服务环节,并不全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因此,我们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本质,根据旅游业六大环节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分类,分别去分析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之间的关联度。

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包含关系

首先,旅游业中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四个环节的服务,明显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理念,并不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其次,旅游业中娱乐这一环节,该环节中的内容可以归结为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属于娱乐的文化艺术表演、舞台剧等等,均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对于游览这一环节,要一分为二的去考虑,对于人文类的景观,例如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等,都可以算作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而自然类的景观,可以算作是传统旅游资源带来的旅游项目,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总体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中,旅游、休闲娱乐这一类所包含的旅游业是指娱乐、游览(其中一部分)这两个方面的服务,并不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这四个方面的服务。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旅游业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旅游业间接的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购物环节虽然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但是旅游业中购物的环节却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

二、旅游业对九大类文化产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九大类中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五类文化创意产业标记为A类。根据A类的特点,我们发现旅游业对于A类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关联,也就是说旅游业与A类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产生促进作用。

将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划分为B类。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B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购物这一环节,虽然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但是,却可以带动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例如游客在旅游购物中购买手工艺品等的行为。同样,旅游中的娱乐,也带动了游客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需求,推动了文化艺术类、艺术品的消费。

我们单独将旅游、休闲娱乐列为C类,该类既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又属于旅游业的一部分。其本身的发展,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对于其他辅助服务,在此不作过多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类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旅游业的购物环节对于文化创意产品中文化艺术和艺术品交易有着间接的促进作用;娱乐、游览环节本身就属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范畴,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有着直接作用。

三、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脉络图

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绘制了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联的示意图。可以直观的明了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图示如下:

其中①表明,旅游业中游览这一环节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旅游、休闲娱乐的范畴,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部分。②、③表明,旅游业中购物这一环节对于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类的文化创意产品有着促进作用。④表明旅游业中文娱这一环节属于文化创意产品中旅游、休闲娱乐的范畴,本身的发展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中,游览、娱乐环节本身就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推动;购物环节则间接的拉动了艺术品交易、文化娱乐的消费。清楚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从旅游业游览、娱乐、购物三方面入手,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

立足中国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历史名城,北京市在发挥旅游业优势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优势。

同时,放眼海外,北京想通过旅游业打造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城市,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与揣摩。首先可以从模式上入手,通过由国内大型旅行社进行针对北京文化旅游线路的改革,将几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价值内容融合到旅游当中,采取逐步试点的方法,一点点的在旅游线路中加入如宋庄、798艺术区之类的站点,来达到整合文化创意园区与旅游业协同促进的格局。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两大旅游平台上的北京旅游路线大多以北京老建筑为主,参观中国历史遗迹以及体验北京的胡同文化,然后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形象建筑参观,虽说有的路线中加入了798的参观,但它并不作为一次旅游中的重点和吸引点,这使得人们会觉得此地并不那么的重要或者不具有旅游价值,更无法在短时间的走马观花中获取其文化创意的闪光点。在北京的旅游仍然依靠古建筑、历史遗迹、本土传统文化以及国家代表景点来吸引游客,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可以说古老的满汉文化并不能跟随时代潮流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旅游需求与价值期望,所以有针对的将旅游群体进行细分,开发不同主题旅游路线,组建志趣相投旅游团,以北京几大文化产业园区为站点,革新旅游老思路将会有利于重新焕发北京旅游业的活力,注入文化创意产业这只新生智力元素,会使具有传统血脉的旅游获得时代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5-156.

篇2

关键词:艺术活动;民族舞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24-01

一、民族舞蹈在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一)舞蹈的地位

在我国戏曲表演中有亮相一说,亮相是指每一位登场的演员尤其是主角面对观众的第一个静止的造型,俗话说亮相三分戏,是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位好演员将要进行表演的开场白。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开幕式,舞蹈演员如同戏曲中的亮相,可以说关系到整个活动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大型艺术活动又都是以舞蹈为开场白的,由此可以看出民族舞蹈在这些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二)民族舞蹈的功能决定着在大型文化艺术中的地位

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艺术,长于抒情短于叙事,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幕式需要的主要是营造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必须幼师换了祥和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唯有舞蹈可以担此重任,如傣族象脚舞,动作幅度的大人数可有几百人到上千人同时舞动,动作整齐规模恢宏,一下子就会把观众的情绪退到,因此民族舞蹈也便奠定的他在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的地位。

(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给民族舞蹈带来的影响

首先给观众由于优美的舞姿带来情绪的欢快产生激动的心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其次,对每一个亲自参与的舞者也会在精神上带来美的洗礼,也加深了对民族舞蹈的体会和理解,从而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再次,对民族舞蹈本身也是有重要的影响,,每次举行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都会引起与会者及其他社会人士的关注,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更加深了民族舞蹈的影响力,

二、我国目前传统文艺情况存在着发展缓慢甚至衰退的原因

(一)众所周知,我国的大部分传统文化艺术都存在于民间,而且大部分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旦失传便无法恢复,近几十年来,除个别极少数有所发展外,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都衰退了有的甚至绝迹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许多传统的艺术难以形成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的产业。其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传统艺人不被重视很难在精神上得到鼓励,让传统艺人有一种不被重视的和尊重之感。三是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需要经常的培训,经费是自掏腰包,这就制约了其的发展。

(二)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理由

第一,这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第二,每一个传统的民间文艺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渊源,我们作为后人有责任去保护他们。第三,许多民间文艺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业,发展的好的话,可以为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添砖加瓦。第四,传统的文艺项目的缺失会是我们大型文艺活动黯然失色,缺少活力和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

(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与民族舞蹈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是个契机,为民族舞蹈提供了一个展现的机会。

民族民间舞蹈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为自己的各种节日和宗教活动而编制的舞蹈。他们平时所举办的活动都是小范围的,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很难做到,所以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少数民族也借此向外界展示了他们的文化艺术。通过一次次的大型文化艺术的活动的举办,与外界增加了交流,开放了眼界。

2、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必须以民族舞蹈为主要内容。

民族文化艺术涵盖了整个民族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没有民族舞蹈,那是很难营造出大规模的气氛的,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民族舞蹈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是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与民族舞蹈相辅相成。

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但直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更主要的是推动了经济飞发展,有必然反过来进一步的促进文化的大发展。通过民族舞蹈在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展演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通过这样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使得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民族舞蹈,从而更好的发扬本民族的传统艺术,这种心理的变化将大大的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大力的促进了民族舞蹈的普及。通过向世人的表演和展示,使得民族舞蹈变得众所周知,从而推动了其的大力发展和普及。普及还包括旅游方面,由于多次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中外来宾来到了该地,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法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快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应建立在客观分析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 同时应了解文化产业在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兼顾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旨在分析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期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 文化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九个层次。本文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基于上述分类和陕西省2007年1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划分,将文化产业界定为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11个部门。

二、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W. Leontief)提出来的,是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能深入了解部门间和产品间的各种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主要的比例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联系。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主要由统计局公布,每5年公布一次。目前最新的是2010年的2007年陕西投入产出表。本文的研究是基于陕西省2007年142×142部门投入产出表。

三、 陕西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一)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aij表示j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需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计算公式如下:其中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品数量(价值量或实物量)。直接消耗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第j部门与第i部门联系越密切。

直接消耗系数

根据陕西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计算出文化产业与其他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现将文化产业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排名前两位的部门列出。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制造业方面,陕西省文化产业各部门对其原材料的供应产业依赖程度较高,如:造纸及纸制品业对废品废料业依赖程度要高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说明陕西省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废旧纸制品的回收利用;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对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关系密切,这是因为二者是印刷复制业主要的原料和设备;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对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达到0.176和0.149;此外,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依赖于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则对金属制品业有较强的相关性。

在第三产业方面,陕西省文化产业各部门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支撑产业。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产品的供应和区域间的运输服务;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前提是纸制品原料的充足供应;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有赖于生产胶片、磁盘等产品的专用化学品制造业;文化艺术业需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提供物质支持;而娱乐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用来分析产业间的波及效应。波及效应是指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对其他产业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影响。在这过程中,一个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程度叫做影响力;其他产业对这个部门的影响程度叫做该产业的感应度,分别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示。影响力系数大的产业部门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很强的辐射、拉动效应;感应度系数大的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相对也较大。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上式计算可得出陕西省文化产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陕西省文化产业各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根据影响力系数的计算结果,陕西省文化产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影响力系数最高,为1.173,即增加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1个单位最终需求将会带动全社会增加1.173单位的产出;而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的影响力系数仅为0.644,说明其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是由于该部门主要提供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产品和服务,但同时可看出,陕西省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发展水平较低。

从感应度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造纸及纸制品业受其他部门的影响较大,其感应度系数为2.3286,即国民经济增加1个单位的产出,将带动造纸及纸制品业2.329个单位的最终产出。文化艺术业受影响程度最低,为0.411,说明文化艺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的创意和理念,形成的有形产物较少,也可看出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对文化艺术业的需求程度较低,带动作用较弱。

四、 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陕西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陕西省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小,而文化产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其中以旅游业和新闻出版业尤为突出。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以及文化艺术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则较小,说明这两个部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长,这也预示着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应确保旅游业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优势,突出陕西省文化资源的特色,塑造文化品牌,进一步开发文化产业。其次,鼓励创意类文化产品的发展,如电影、电视、艺术演出等,促进其对陕西经济的拉动作用。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可引入民营资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志标.文化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武汉:统计与决策,2009(20).

篇4

土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独特,至今仍保持着其特有原生态,由于土族族源的多元性,使得多种文化汇聚于土族文化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三个土族文化生态圈的存在,即互助、民和、黄南同仁土族文化节庆文化艺术。互助土族文化艺术一方面保存着本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如安昭舞、轮子秋、服饰、婚礼等,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受汉、藏文化影响,如民和土族受汉族影响,还保留着萨满教、道教一些遗风,黄南同仁土族,受藏族文化影响较深,在保存了一些萨满教遗痕和土族固有的文化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已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从服饰、语言、绘画、祭祀仪式等处处都可以看到藏文化的影响与痕迹。土族在保留自身节庆文化艺术特征的同时,兼收了汉、藏、蒙等民族文化,因此,其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多元性、原始性、独特性、宗教性、融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二、对两地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比较

(一)关于两地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1.指标体系及赋分

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是物质、制度精神及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物质属性和非物质属性),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它具有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又使它具有文化和经济特征。本文在对影响互助和民和的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的因素进行层次分析与对比的基础上,给旅游资源赋分,见表2。

2.对互助、民和节庆文化资源的分析

本文采用资源层次分析法对互助与民和的节庆文化资源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三个方面(“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并利用八个评价指标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根据对旅游资源要素评价划分,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比重,从而确定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得到各要素比重值,对互助、民和的节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互助与民和两地的旅游资源价值比较高,互助比民和更加浓郁,符合青海民族文化的特征;资源要素价值(观赏游憩使用价值、规模丰度与几率)、资源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都体现了两地土族节庆文化旅游综合价值,而民和的资源要素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完整性)与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方面都高于互助的资源要素价值,两地的珍稀奇特程度相同。

(二)互助县与民和县主要节庆文化旅游的比较

两地土族文化因地域之不同,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因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形成了同一民族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互助、民和土族聚居区的土族文化不仅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且独具特色。

1.互助县节庆文化特色

互助土族节庆文化旅游主要表现在“安昭”、“轮子秋”、“花儿”、“羌姆”、“婚礼歌舞”上,都是流传久远的土族民间歌舞。土族“安昭舞”是土族世代相传的群众舞蹈形式。“轮子秋”是传统娱乐项目,其艺术形式均反映出土族先民的生活生产形态。土族民间音乐起源于土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土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音乐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早期艺术中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情况。土族民间音乐是土族社会生活的艺术浓缩,是民族情感的真实记录,其浓郁的民族气息、鲜明的艺术个性、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令人称奇,更使人在震撼之余领悟到其深刻的文化蕴含和审美价值。具有土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土族花儿,在艺术内涵和形式构成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2.民和县节庆文化特色

民和三川土族“纳顿”会,展现了土族风土民情与生活习俗,充分反映了土族先民的动物图腾崇拜,山神、龙神以及二郎神崇拜,其中祭祀仪典中“跳法拉”、“杀虎将”保存着萨满教的遗风,跳“法拉”(即巫师)为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在祭祀中要举行法拉请神、娱神、酬神以及替神宣誓、传达神谕等一系列活动,土族“跳法拉”是属于古代巫术的遗风,实际上是北方萨满教的遗存。土族先民曾长期信仰和依赖萨满的庇护。这充分反映了土族先民部落的生活及对动物图腾的崇拜信仰。“纳顿”经历诸多世纪的衍变和发展,形成为具有多种及其多元文化复合的民俗活动,成为青海土族社会生活容量大、思想内涵丰富、规模宏大的文化载体。巫术活动中的舞蹈、歌唱等作为原始文化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曾经延续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并未淹没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恰恰相反,土族的先民沿袭并继承下来,世代传承,成为土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互助、民和土族节庆文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

(一)区域合作,联动开发,建设民俗文化大旅游

由于互助与民和在地域、文化、宗教、艺术、民俗等自然、社会、历史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联动开发。两个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以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原始性、神秘性而著称。民和作为兰西线的桥头堡和东大门,依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互助、民和两县的旅游开发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两县要珍惜民和———大通河———互助开通旅游线路的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发挥互补优势,避免重复开发,形成青海民俗大旅游。此外,互助与民和不仅山水相连,气候相似,而且生活习俗相近,语言相近,互助与民和的土族文化相异而又相通,搞好旅游合作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产品的升级,把互助与民和的旅游线路串联起来,能吸引国内其他省市里和省内的游客,形成资源共赏、客源互流、彼此促进的土族民俗风情大旅游格局。

(二)地域节庆期的联动开发

篇5

一、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文化全球化对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利弊兼有,机遇与挑战并存,清楚地认识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矛盾与问题对保护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漫长而复杂,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应时刻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文化全球化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会相互碰撞、摩擦,甚至发生激烈的冲突。

第二,文化交流中的主动与被动、文化传播技术的先进与落后,都会产生文化不平等现象。而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等文化强权思想依然存在,文化全球化会出现文化入侵或文化殖民主义的现象。

第三,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但不排除一些文化糟粕对民族文化的先进性产生不良影响。无疑,文化全球化会给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带来冲击,但全球化过程又具有客观存在性。为保护文化的民族性而逃避全球化进程既不合理也不现实。文化全球化进程不是抛弃文化民族性的过程,而是整合创新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陕北民间文化艺术虽然还未完全纳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但毫无疑问,这一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文化已经在逐渐走向世界,走进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面临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将保护民族性作为发展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原则,在与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影响中,始终坚持文化的先进性。

二、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

明确了文化全球化与陕北民间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矛盾和冲击有利于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对外传播路径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展并保护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及其民族性。

第一,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力度,为陕北民间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平台。据笔者考察,尽管目前陕北民间文化的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但总体上发展比较滞后。互联网是打破地域障碍的主要渠道,但以陕北民间文化为主体的网络宣传平台较少,对外宣传模式单一,并且比较被动。安塞腰鼓和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文化的代表,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但除了这两项艺术形式外,农民画、陕北剪纸、道情戏、陕北酒曲、石刻、泥塑等其它艺术形式的发展却比较落后,甚至面临断代失传的困境,更别说在文化全球化中占得一席之位。而这些艺术形式同样是陕北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陕北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表现。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外交流平台,以民间文化传承人或团体为单位建立双语门户网站,加大宣传力度,打破制约陕北民间文化对外传播的地域和语言局限性。

第二,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构建合理发展模式,并保持陕北民间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推动力。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逐渐将文化以及文化服务物质化、商品化。民间文化是使民族凝聚为一个共同整体的一系列共享的意义、信仰和价值,有其特定的时空范围。虽然在文化产业化之前,文化交流早已存在,但文化作为思维模式、地方风俗、思维惯式无法大规模传播。文化产业将文化的意识态势转变为文化产品、文化消费,使文化传播得以开展。目前,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较为单一,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不规范,深刻地制约了陕北民间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政府应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政策的方法,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从文化花钱转变为文化赚钱。推动目前仍属少数人搞文化产业的局面到一大批人经营文化的转变;推动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变文化业找政府为找市场,并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文化产业营销人,引进文化产业市场化的优秀人才,为打造良性发展的文化产业市场创造机会和平台。于此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文化产业化发展可能会对陕北民间文化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去民族化或单一化。陕北民歌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劳动者在地里山坡创造的歌唱艺术,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创造陕北民歌的劳动者也逐渐离开土地,走向城市。失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陕北民歌面临发展的困境,歌曲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在各大演出比赛中总是老调重弹,使听众产生审美疲劳。然而,开拓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大众审美,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着力培养推出民间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人,将保持民间文化民族性作为重要原则,开发新的歌唱内容以及歌唱形式,避免这一艺术形式迷失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

第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是文化发展全球化的推动力之一。目前,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开发是陕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加强陕北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产业,是继石油、汽车工业之后的第三大重要经济产业。近年来,陕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也呈上升态势。延安地区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已达35处,包括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7处,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旅游专业村60个,乡村旅游专业户2000户。“十五”期间延安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720.5万人次,“十一五”达到4158.33万人次,比“十五”增长2.42倍;旅游综合收入“十五”期间累积达到64.97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220.44亿元,比“十五”增长3.39倍。然而,这些数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延安市的红色旅游以及一年一度的“黄陵祭祖”,诸多其它形式民俗文化游则形同虚设,未起到真正传播陕北民间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目的。来延旅游的国内游客数量远远高于国外游客,而后者对民俗文化旅游更具浓厚兴趣。文化旅游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向游客展示内容丰富、历史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开发新的旅游路线,继续加强红色旅游,力争打造出“服务质量高、文化内涵高、旅游资源知名度高”的陕北民间文化旅游产业。

三、结语

篇6

大家早上好!

今天, 我们期盼已久的第五届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即将隆重开幕,这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和师生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教育局向百忙中前来出席艺术节开幕式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光临指导!向精心筹备、组织这次大赛的教育局机关和学校的同志们真诚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向给予本届艺术节大力支持的县文明办、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化馆、体育馆等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向积极参加本届艺术节展演的各位选手和各展演团队表示最亲切的问候!并预祝你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向牺牲休息时间,调整单位工作而前来担任本届艺术节评委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艺术活动也蓬勃开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内涵。去年10月,党的xx届六中全会,已经吹响了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新号角。开展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展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之一,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艺术节在全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坚持定期举办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目的是为广大儿童少年提供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平台,同时也是对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检阅。办好艺术节,有利于培养儿童少年健康的爱好和兴趣,陶冶情操;有利于发掘儿童少年的潜能,发挥和锻炼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少儿艺术人才的不断涌现,从而确保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后继有人;更有利于推动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老师们、同学们,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道德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开拓创新精神。今年的艺术节,是历年来展演项目和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

我希望同学们在本届艺术节中用矫健的身姿,展示艺术的魅力;用灵动的双手,描绘青春的蓝图;用美妙的歌喉,唱出对生活的热爱;用动人的舞蹈,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共同谱写出我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更希望大家在艺术节中充分展示出梵净儿女文明有序的良好习惯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用青春和激情进行心灵与才华的交流,尽情享受属于你们的节日的快乐!

期待着同学们精彩的表演!

篇7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专美术教学;运用

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运用,有助于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在美术教育中,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学有所得。二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中,丰富学生自己的艺术素养。

1.标志设计———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专美术教学,应该积极地将美术教学跟行业和社会的需要充分地融合起来。故而,在美术教学中,学以致用也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们就用标志设计进行说明。作为中专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地将教学和标志代表的活动主题、企业文化、商品特色等充分地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在这些标志设计中有机地融入一些有关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些元素,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对品牌、活动、商品的主题和文化气息的突出。举一例,比如就“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在这个标志中,融合了很多元素,有书法和印章等艺术元素,这一标志又很好地突出了当年那一届奥运会的重要的主题。该标志在选色上,设计的时候选择了具有喜庆颜色的中国红,也体现了中国的满足颜色,而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其主体则为印章,充分地将书法、中国传统的印章和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地通过艺术手法上变形和夸张,然后非常巧妙地幻化成一个人影———向前奔跑、舞动着的人形。与此同时,该“人”字的造型特别向一个“京”字,特别神似。该标志有着特别强的中国味道。以上所例举的标志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设计。在一些标志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寻找准契合点才是关键所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艺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活动的一些门票。此外,还可以跟企业联手,知道学生在企业的序幕中进行实践练习,以做到学以致用。

2.美术绘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

不同的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体现着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绘画者在作画中,充分地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风俗的特色、艺术的理解中后,所得到的的作品常常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以陶瓷进行阐述,陶瓷影响周边国家时期应该数唐宋时期中,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拓,陶瓷接着就传入到了西方的一些国家。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里,他们在陶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进一步地创造,在没有手柄的装上手柄,与此同时镶嵌上一些华美的金银饰等装饰品。这又形成了另一种风格。故而,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地品画和赏画的时机,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受。进而促使学生们对画意的理解,对画技的掌握。有了这样认知,则可以积极对传统文化实施创造和传承。与此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实施多种多样形式地操作,而不局限在某一种方法和方式上。我们就以写生进行举例,在中国画中,其要求一般都是以意境来表现事物。作为美术教师,所以应该积极地鼓励写生用中国画艺术来创作。

3.手工制作———传承传统文化艺术

以上所说的传统艺术设计到的油绘画和工艺制品以外,还有很多的艺术作品,他们跟娱乐、风俗、生活都有关。在这些工艺品中有剪纸、脸谱,以及中国结、年画等。作为中专美术教师,应该将美术教学和学生的就业联系在一起。将目前的教学内容实施拓展延伸。这样一来则可以将学生对文化的接触面实现拓展。并积极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的全面、完整性。教师在基于生活化的传统艺术,且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实施美术体验活动。这样,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提升。比如,我们可以用手工制作来进行阐述。在手工课中,可以通过剪纸来实现艺术的积极创作。在剪纸中,可以剪人物、花鸟、字等,在这一系列的手工制作中,促使学生在多次练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在手工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传统文化中风情和内涵。此外,如传统文化中的皮影戏教学和木偶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地利用生活中被扔掉的一些废品,然后做成木偶玩具。在手工制作中,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充分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有机地跟中专美术教学进行有效地融合,积极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实施挖掘,提炼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为此,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一方面契合点的寻找,做好标志设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美术绘画;以及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手工制作,只要从以上各方面进行努力,相信会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虞璀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畅.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5,07:253.

篇8

关键词:音乐文化;新农村建设;价值;运用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实现,促使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意识也随之持续提高,对音乐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加之新时代的卡拉OK、互联网、电视网络等技术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使得能够传播音乐的各种载体形式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音乐的有效普及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一、新农村建设中音乐文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文化基础设施相对不足

虽然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都已得到较大改善,但音乐文化基础设施却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新农村的发展步伐。例如,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还未建立音乐文化广场,很多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不能像城镇地区的中老年人那样,在闲暇时间放音乐、跳广场舞。[1]由于音响设备、音乐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与完善,导致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加强新农村的音乐文化继承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二)音乐文化意识相对薄弱

当前多数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艺术发展都是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为主,农民自身投入到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不够,尤其是农民的音乐文化意识相对薄弱,参与各种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积极性有待加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艺术发展。

二、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农村的文化艺术生活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更是新农村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有力带动促使广大农民开展的音乐文化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也使得广大农民的闲暇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如在节日期间或农闲时间开展的歌唱竞赛、文艺演出、赛歌会等各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从根本上讲,开展的这些音乐活动不但拓展了农民的娱乐空间与活动项目,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村特色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比如,代表性较强的蒙古歌舞表演、东北的二人转等,这一系列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也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参与到农村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效保障了乡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大力发展农村的音乐文化艺术,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不仅会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获得精神慰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依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因而加大音乐文化的注入,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二)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我国的农村比例较大,因而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城中村发展策略,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活力,但文化发展状态还有待提升。因此,充分发挥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对构建充满文化艺术魅力与文化艺术内涵、扭转农村地区的文化形象等,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2]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进步,各大媒体也对新农村的发展风向与面貌进行了大力报道,在农村地区举办的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也显著增加,如同一首歌、心连心等活动。通过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音乐演示平台,能够让热爱音乐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中来,进而充分展示其音乐天赋和造诣。同时,通过营造浓厚的新农村音乐文化艺术氛围,促使我国农民群众的音乐演唱能力与音乐文化素养等得到了极大提升,增加了农民的音乐兴趣,有助于更具乡土特色的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

(三)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

优秀的音乐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共鸣,对增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相当一部分农民演变为城市居民,这就促使秉承“以人文本”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念、统筹城乡发展等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提升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将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农民,将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原广大农民塑造成合格的市民,促使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市民素质与城市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凝聚。其中,加强音乐文化艺术的应用,发挥音乐文化艺术的价值是一项重要举措,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增进农民群众的相互团结,高质高效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三、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路径

(一)深入挖掘乡土音乐文化

重点扶持与培养乡土音乐艺术,不断提升农民的音乐文化整体素质。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与倡导者,政府不但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村音乐艺术比赛、音乐艺术晚会等活樱而且要着力扶持与培养各地区极具特色的乡土音乐文化艺术。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广大农民投身于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之中,强化农村音乐艺术团队的培训与建设,努力将所有农民都吸收到音乐艺术团队之中,积极丰富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3]譬如,长期坚持在偏远山区开展巡回演出,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不断提升其音乐文化艺术品位,确保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做好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扭转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落后的局面,促使健康的、积极的、先进的音乐文化熏陶与感染广大农民,丰富与改善广大农村的音乐文化艺术生活。从宏观角度去看,深入挖掘乡土音乐文化是建设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新农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性。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在实践生活中创造与积累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载体,因而要想促使广大农民真正体验与感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精神满足与愉悦感,就必须多样性、普遍性、群众性地开展音乐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农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诸如,在节假日或者农闲时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激情广场活动,如合唱比赛、对唱比赛、联唱比赛、广场舞大赛、接唱比赛等各种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充分的音乐表演平台,让具有音乐爱好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有平台进行音乐休闲,为农民群众的闲暇生活提供乐趣,实现新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空闲场地,组织爱好音乐、舞蹈的V大农民群众开展交谊舞、扭秧歌、健身舞、卡拉OK等活动。[4]另外,还可组织广大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促使农民群众通过音乐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鼓励农民自己当演员、唱主角,还可以融合充满特色的乡土音乐如二人转、折子戏、小调、山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艺术潜力与天赋,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

(三)大力培养农村音乐文化艺术人才

对农村音乐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发扬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土音乐艺术。作为以农村为主的音乐文化活动,必须由农民担主角,充分尊重农民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因此,积极培养农民音乐家与艺术家,不但可以促使农村的音乐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充分发挥调动农民音乐艺术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民音乐艺术家主要是活跃于农村地区的文艺性人才,即出生在农村,并长期生活在农村,也是农村地区的乡土音乐文化艺术滋养了他们,因而农村的乡土音乐同广大农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所以,重点培养农村音乐艺术家,不但可以有效传承与保护民间的乡土音乐文化艺术,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广大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不断强化农村音乐文化艺术人才的建设。只有农村音乐人才有了保障,才能促使农村的音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与发挥,才能推动农村音乐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激发农村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力。

总而言之,充分发挥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长期性工程,尤其是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更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音乐文化的特点,最大程度发挥音乐的优势,努力探索出新途径与新方法。着力建设以政府为引导、以乡镇为载体、以农村为核心、以农民为重点对象、以农村文化室、文化站为基础的农村音乐文化体系,为推动新农村的又好又快建设、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沈炳毅.高校音乐教育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以皖西学院音乐教育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2(04)

[2]杜琴,黄培德.从“西山酒歌”的艺术特点谈民间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07)

[3]陈兆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于在广场文化建设中打造黄梅戏文化品牌的思考[J].黄梅戏艺术,2011(02)

篇9

古韵沁园,座落在文昌门内、碑林博物馆的东北侧、与规划中的碑林石刻艺术馆遥遥相对,是与书院门历史文化散步道相呼应的古玩旅游购物商城。

古韵沁园,是西安市政府旅游行业的重点项目,其定位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西安旅游古玩市场的升级版,建成的古韵沁园将以什么样的面貌伫立在文昌门内?为此,我们走访了古韵沁园项目的开发商――西安港湾工贸公司总经理李兵女士。

记者:听说你们建造的项目最初命名为卧龙寺古玩商城,是什么思路最后确立为“古韵沁园”?

李兵:西安是历史古都,城内有闻名于世被称为“金石宝库”的西安碑林,碑林的历史绵延了915年,在碑林博物馆这样的文化盛地,建造一座古玩商城,首先要拥有古文化气息。

大家知道书院门是一条浸墨香的历史文化街区,书院门历史文化散步道开街以来,真正体现“走进历史,感受人生,体验生活”的旅游发展新理念,(“历史文化散步道”是美、日等旅游产业发达国家近年来经营很成功的一种旅游样态),而我们古韵沁园建设项目正与书院门历史文化散步道巧妙相连,是一个难得的最佳位置。另外,这里还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关中书院,它是明代陕西最大的学府。同时还有保留完好的明城墙、卧龙寺、董仲舒墓等文物景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这个项目我们必须体现古城中的古韵,这个区域是历史沉积最为深厚、文化商业基础最好的一个区域。这里书院、寺院、城墙、街坊、牌楼以及东方古建筑各具风格,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相互辉映。古韵沁园的落成对于保留和发展城市历史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把古韵沁园打造成古文化、古美术的集散地,收藏爱好者的乐园,中外游客的天堂,但愿我们这里的古诗文、古音乐、古美术、古文化犹如清风送来古香,沁人心脾。

记者:来到你们的工作现场,看到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本《细节决定成败》的书,这本书很畅销,你们都在阅读?

李兵:这本书是我们公司的培训教材,人手一册,每个人都在学习。从我们古韵沁园项目的硬件建设到软件服务,我们一直坚持细微化操作。我们是西安首家旅游古玩购物主题商城,1260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经营上汇集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等多种类别,商雄内配套8部自动扶手电梯及三部垂直电梯,全天候经营场所,同时提供集业务,工商,税务,物业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快捷便利。对于入主古韵沁园的业主,我们工作人员的服务始终在细节上竞争,因为我们深知细节的竞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一点一滴的关爱,一丝一毫的服务,都是在铸就用户对我们的信念!这就是细节之美,细节的魅力!

记者:李总讲话的语气很平静,但是我能感受到你在经营理念上的“细微化”之美!

李总:我们很愿意与你们《收藏界》杂志社合作,请你们经常到我们这里举办全国性的艺术品收藏文化活动,我们将提供最好的活动场所,最好的工作人员为活动服务。

记者:今年初我们主编就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关注文化旅游项目,她希望收藏行业和旅游业有很好的契和点,正如她所说的“十一黄金周,淘宝哪里去?”她想设置“文化旅游”栏目,现在看来你的想法和我们主编的想法不谋而合,有关“文化旅游”栏目就由你们“古韵沁园”开始吧,你们组织好的稿件,我们主编一定会给以关注和支持!

听说你们的旺铺认购非常热烈,许多书院门的商家都在入主古韵沁园?

李兵:由于我们的位置优势,可以说坐地尽享碑林书院门带来的如潮人流。古韵沁园是一家专业的旅游古玩购物主题商城,集旅游、购物、鉴赏、体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拥有高增长的投资前景和稳健安全的投资保证。所以书院门的许多商家,他们用睿智的眼光收藏古韵沁园的潜力商铺,并将把沉积多年的经营智慧和文化特色植入古韵沁园,再写书院门的财富传奇。

我们的项目是政府策动,打造西安文化旅游商业名片的经典项目,政府的支持是西安文化旅游大市场的最好保证。3000万人次,200亿元旅游消费的大市场,我们真的应该把文化作足,给消费者最满意的艺术品,最丰盛的文化盛宴。

记者:李总是学经济专业的,但是对文化艺术品有很好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博物馆经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奥林匹克公园

中图分类号:G261

一、博物馆的内涵及其功能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语MOUSEION,指供奉缪斯(MUSE)及其研究的处所。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向公众展示,为他们提供受教育和欣赏的机会”(严建强和梁晓艳,2001)。我国《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定义为“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

尽管博物馆是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但事实上,博物馆经营,或者说依托博物馆开发相关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并且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杨玲,1998)。因此,博物馆具有双重功能,即事业功能和经济功能。其中事业功能又包括四个方面:馆藏功能,即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的功能;教育功能,即举办各种陈列、展览、讲解的功能;研究功能,即依托馆藏,进行科学研究的功能;休闲功能,即提供娱乐,充实国民人生的功能。经济功能可以通过实现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直接经济效益包括门票收入、纪念品收入等;间接经济效益则通过博物馆的“引擎”作用来实现,即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博物馆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上。

博物馆事业功能与经济功能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二者的关系类似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上,“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同样,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事业功能和经济功能也必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首先,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其首要功能是其事业功能,尤其是公共博物馆必须坚持公益性。其次,博物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博物馆应当开发其资源优势,发挥其经济效益。最后,二者应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博物馆事业功能是经济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博物馆经济功能的发展是其发挥事业功能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博物馆经济功能可以反哺其事业功能。

传统上,人们对博物馆的事业功能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对其经济功能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事实上,博物馆经济功能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博物馆经济功能有助于博物馆事业功能的实现。博物馆本身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其本身的门票收入往往无法满足其自身的运营需求,据统计,美国公共博物馆按参观人数计算,人均成本为20美元,但人均门票收入只有1.47美元。按公共物品理论,如果外部经济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则会导致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发展博物馆经济可以使馆藏资源的文化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和知识教育等功能。其二,博物馆经济功能可以将其外部效益内部化,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博物馆资源丰富,发展博物馆经济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还可以拉动社会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三,博物馆经济功能能够带来综合社会效益。博物馆是一个文化特色的集中展示,其发展博物馆经济有利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地区名片,进而将博物馆带来的巨大人流、形成的文化艺术氛围都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博物馆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

如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大力发展博物馆经济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博物馆的经营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田艳萍,2009)。所谓博物馆经济是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博物馆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包含并融合了文化艺术、旅游等产业。另一方面,博物馆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博物馆经济效益的扩散,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其它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博物馆经济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

一是互补性。博物馆经济与博物馆事业良性互动、功能互补,博物馆经济的壮大有利于博物馆事业功能的发挥。事业性与产业性紧密结合。公共博物馆普遍是公益事业性质的单位,经济性与博物馆主体没有直接关系,但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二是间接性。博物馆本身的经济贡献不是主要方面,博物馆经济更主要的体现在其间接经济价值。具体而言,博物馆可以通过四个层面来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博物馆内以公益性事业功能为主,发挥一定的直接经济功能,是博物馆旅游的目的地和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地。在博物馆所在区域内,可以发展服务业,为博物馆旅游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还可以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同时为文化事业活动服务。博物馆直接辐射区域为博物馆经济提供住宿、交通等直接配套服务,以及文化艺术产业的内容制作服务。博物馆间接辐射区域为博物馆经济提供间接配套服务,如博物馆旅游纪念品加工、文化艺术品批量生产等。

三是融合性。博物馆可以作为区域发展的灵魂、凝聚力和粘合剂。博物馆决定了“博物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特性,聚集了人气,形成文化氛围,是博物馆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前提条件。博物馆经济更多体现在区域经济的融合,包括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内容的多元化、复合化,提高地区软实力。

三、发展博物馆经济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基础设施,形成文化设施群落

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所有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所必不可少的,若缺少这些公共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便难以生产或提供。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博物馆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端形态,对其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一个地区发展博物馆经济,就必须具有完整的基础设施,涉及到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方方面面。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因此,要发展博物馆经济,必须对基础设施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基础设施已初步成型或初具规模时,“博物馆经济”的发展便具备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使博物馆经济初步成型。博物馆经济的成型有赖于软硬件两方面的准备,既要加强本地区的博物馆建设,因为博物馆是博物馆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又要加强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力争招徕国内外知名企业,因为企业是发展博物馆经济最基本的市场主体。

在基础设施、博物馆建设和引进企业的基础上,还要着力培育市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既要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市场合力,提高整个地区的市场声誉,又要完善本地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解决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进而形成规模经济,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品牌,做强特色领域

在博物馆经济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使本地区的博物馆经济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就必须推动经济向高端转型,做强特色领域。

产业链分析中的微笑曲线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即研发和市场。也就是说,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要发展博物馆经济,就必须进入产业链的两端,促进产业向高端转型。

向高端转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本地区的文化品牌。品牌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无形资产,提升企业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形成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获取上下游资源时的谈判能力,使企业以较小的投入创造较大的收益。品牌的形成还可以提高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的凝聚力,在内部产生驱动力。

向高端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强特色领域。特色在市场领域的体现就是一个产品或服务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风格、形式,在某一细分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就也能够给经营者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收益。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就是要提高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势力,进而提高其制定价格的能力。就博物馆经济而言,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就可以重点做大文化艺术品交易,积极开拓文化旅游市场,使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向高端转型。

(三)扩展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在博物馆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高端产业形态的前提下,博物馆经济还可以通过丰富博物馆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来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它利用结构功能优化,并通过能源、水和材料的管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合作,以便协同提高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比每家公司个体优化实现的效益总和更大的整体效益。博物馆经济本身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既有事业性,又有经济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实现节能减排,这与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经济就是要形成一个开放体系,不断吸引新的高端产业加入,做到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同,进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四、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博物馆经济的对策

北京市有着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发展博物馆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奥林匹克中心区则是这一优势体现得最充分的地区。因此,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充分利用好现有奥运场馆设施,推进国家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博物馆经济”。

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博物馆经济有着政策、资源、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一系列优势,但博物馆经济在国内仍然是新鲜的事物,博物馆经济的发展和兴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奥林匹克公园促进博物馆经济的蓬勃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找准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从奥林匹克公园的发展定位来看,发展博物馆经济,要依托国家级博物馆的优势资源,营造发达的文化要素市场,培育并健全产业链,把奥林匹克公园建立成为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层次,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充实文化产业业态,把奥林匹克公园建立成引领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十二五”规划对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战略部署,勇于先行先试,积极研究博物馆经济理论,探索博物馆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博物馆经济发展经验,把奥林匹克建立成为北京博物馆经济先行示范区。

在具体的措施方面,要大力推进奥林匹克中心区发展的现代化、协同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第一,要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结合奥林匹克公园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北京总部集聚区竞争状况,重点打造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着力推进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总部集聚,加快引进文博旅游、文化创意等总部企业;同时完善配套服务环境,吸引相关配套服务企业。第二,要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化。博物馆经济在奥林匹克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奥运功能区在空间上形成“一轴一核三极”的布局,一轴即奥运文化体育发展轴,一核即奥林匹克公园,三极即东南人文发展极、东北绿色发展极和西部科技发展极。第三,要实现重点项目高端化。奥林匹克公园博物馆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符合发展定位要求、契合发展目标的亮点项目,以这些重点项目为 “引爆点”,带动整个博物馆经济的发展。这些项目也将共同构成一个“样板区”,代表着奥林匹克公园博物馆经济的未来面貌。着眼于奥林匹克公园博物馆经济的定位,其重点项目必须高端化。第四,要实现品牌形象国际化。通过“国际博物馆之城”、“中国博物馆修身游学之城”、“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塑造北京博物馆经济的品牌形象;围绕“奥体中心博物馆经济”的概念,设计相应的宣传口号和Logo,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塑造园区品牌形象。主动承办国内外体育文化活动、文艺展演、艺术品展示及交易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策划和举办各种会展、文化艺术品鉴赏与交易、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休闲旅游等活动,增加社会各界亲身体验奥体中心及场馆服务的渠道,树立奥林匹克园区的国际化形象。

同时,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采取多种保障措施为奥林匹克公园的“博物馆经济”保驾护航。首先,可以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目前,维持奥林匹克中心区管理的经费比较单一,总量也比较有限,而奥体中心区博物馆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投入。资金短缺制约了奥林区克公园的发展,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是拉动和促进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奥林匹克公园可以通过争取各级政府对奥体中心博物馆经济建设的公益性建设资金支持、建立奥林匹克中心区博物馆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等方式从政府获取资金,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和吸引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的投资,还可以通过发行基金、债券等融资方式解决奥林匹克中心博物馆经济建设资金需求。其次,要提升土地集约化使用水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公共平台和科技设施共享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集约利用水平。要优化功能和空间布局,优先安排符合奥体中心博物馆经济总体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支持具有带动效应的产业用地。要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年度使用计划,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征地、拆迁和建设。再次,奥林匹克公园要统筹周边区域,服务北京发展大局。一方面要加强与亚运村、奥运村、金融街、CBD等周边区域的合作,积极发挥奥体中心博物馆群得区域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发展服务于亚运村、奥运村等周边区域的体育休闲文化产业,统筹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综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奥体中心文化产业同金融街、CBD的合作,实现功能衔接和互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及服务于北京城市发展,实现各区域共同发展。此外,奥林匹克公园还需要扩大对外招商范围,重点加强大项目招商力度。要积极争取市里在体育健身、旅游观光、文化产业等领域重点项目的布局和支持,实现体育、文化、观光旅游产业化;要与首都知名文艺院校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成为大型演出、书画展、体育赛事的举办场地;要与文化艺术品拍卖公司、大型演艺公司建立联系,争取拍卖会、展示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定期在奥体中心区内的场馆举办。

五、小结

博物馆经济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日益蓬勃发展,发展博物馆经济逐渐成为共识。博物馆具有双重功能,与其它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博物馆经济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即互补性,间接性和融合性。因此,要发展博物馆经济,需要多策并举,逐步推进,分阶段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与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建立品牌,做强特色领域;扩展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系统,进而建立完整的博物馆经济体系。奥林匹克中心区作为北京市的博物馆聚集区,发展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奥林匹克公园的有利条件,找准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就一定能够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实现“博物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这成为“博物馆经济”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田艳萍.国外博物馆经济学研究概述[J].博物馆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