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技术及设计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思维;设计方法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not rigidly stick to a single design, there should be good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in the design.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od, in order to achieve a true sense of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thinking;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要使工程设计项目真正变为建筑物,是会让人感到激动和欣慰的,建筑师的自豪感也因此而生。建筑设计应该多思考多观察融入新的科技和设计理念,社会环境、经济、政治、人文以及美学各方面的因素都是建筑师们在做作品前充分考虑的,依据建筑设计方面的各项原理及表现手法,从而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运用,比较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是需要满足现阶段人们的使用要求,并能与现实生活社会坏境相融合。

一、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

建筑创作不能拘泥与单一的设计,在设计中善于结合实际的创新。坚持一人为本,协调与环境,实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创作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设计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应对建筑接受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及价值取向做一个预想。使建筑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筑只有尊重自然,反应建筑特点和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的人脉,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美。

二、设计的技术方法创新

(1)外墙设计

在外墙上主要是要构建“可呼吸外墙”,其主要是通过架空地板、吸音材料、风扇、过滤材料等来构建,这样就通过可以墙上的孔洞来使室内外的空气和水分进行交换,这样既有利于调节温度和湿度,也有利于过滤灰尘和噪音。此外,还可以使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者制冷管道进入室内,这样就能达到室外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目的,这样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同时也会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这种自然被动的空调方式一般是人工可控的。其优点是,在创造健康自然高质量的室内空气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减少污

染和浪费。

(2 )外窗设计

一般来说,外窗一般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的玻璃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约能源。通过与普通单层窗的比较,其隔热性能高高2-3 倍,费用仅仅只多 15-50%。此外,还有众多的优点,如隔音效果提高、采光好、视野开阔等。如果在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则要认真考虑外窗是采用密闭还是可开启的形式。如果采用可开启的方式,则容易导致室内受外界干扰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空气污染、湿气、灰尘、噪音等,同时也会造成热冷流失情况的出现,降低隔热效果,带来安全隐患。

(3) 遮阳系统设计

遮阳系统主要是向阳的外立面或者采光屋顶上,具有可控性、可调节的特点,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新玻璃技术与室内外遮阳系统的有机结合,就可以综合获得环境适应性、自然光控制以及热舒适性了。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百叶窗可以与各种不同的照明和采暖要求相适应。通常就百叶窗的位置来说,水平百叶窗常用于遮阳中庭或者屋顶咖啡厅;可调节性百叶窗通常安在屋顶下部与天窗之间。在实践中,百叶窗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进行不断的调节,但必须与各种自然光条件、立面朝向和活动相适应,以此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它会始终保持着某种一致,巧妙地将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众所周知,简洁的百叶窗遮阳系统具有传统窗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与场地之间的关联性、灵活性及透明性等。在这里,因为加入了遮阳和窗体技术,建筑设计手段得到拓宽,包括一座中庭(带有一个优雅的玻璃楼梯间)和丰富的室内窗体形式,来获得侧窗和天窗射入的自然光。

四、由简至繁,由繁至简的设计手法

“极少”并不是不经过设计,而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我们说建筑设计的前提是设计形成的建筑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在此前提下,通过建筑思想的指引,运用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完成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相反,面对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分析其设计方法,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设计思想来。不论正反两方面看建筑设计,建筑的实用、思想、手法是贯穿建筑设计始终的。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方法很多,也并不能统一出一种或几种固定的设计手法。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多种设计流派和多样的建筑设计。

(1)平面功能(流线)法

建筑平面设计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所构想的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建筑功能来。比如我们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要从使用人员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设计、个体私密性等问题进行平面功能的组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稳定、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而这些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师在分析平面功能关系时必须全面考虑。平面功能(流线)法是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主

要概念是,先分析用地关系,通过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从功能出发进行平面功能的合理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等环节。

(2)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它要素,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

: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研究几何关系就已经相当深入了。

(3)计算机应用于建筑设计

用计算机进行三维空间建模是非常费时且十分艰苦的工作,但是一旦平面成为立体,剖面图、透视图、立面图、漫游和动画都将以指数般的速度快速完成,计算机提供了比传统手绘技巧所能达到的效果更清晰、更容易理解的三维空间关系。计算机技术将19世纪三维投影空间所用的无形透视中枢变得内在化并且更加“自然”,由此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简化与控制工具。而在这种技术中,基于数字空间之中的短暂图像将把人们带进至今仍无法想像的概念领域。这种流动性和凝滞性之间的交界目前已被明确地划定,一旦实现了这种流动性,就能转换成可建造的建筑,将转瞬即逝的图式转化为现实建筑。计算机对于设计过程的贡献不仅在于它以非常高效的方式来掌控信息,有助于在设计合作中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可以帮助设计师将灵感闪念的设计视觉化.以便在设计过程中与其他团体进行交流。建筑师既可以通过综合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将复杂的设计项目清晰、细致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建构一种三维建筑构成要素系统,展示一个简单设计概念的发展过程〕另外,计算机动画和漫游还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了解自己设计中的结构层次,并能使一个设计理念在最终做成向业主展示表现图时,可以真实得像业已建成的建筑。这种意识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强化,在虚拟空间中,实体能被更清晰地定义和描述,观众可以更彻底地沉浸于其中〔。因此在向客户展示设计时,数字影像与传统的渲染图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人们在潜意识中认定电子图像是最先进的,因此数字图像已被业主们视为“实景照片”并理所当然地接受。计算机技术在使业主消除了顾虑的同时也解放了建筑师的想像力。

五、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生态材料

前言

1970年之前,全球经济空前繁荣,是现代主义建筑最盛行的时候,建筑设计向全面机械化、设备化的模式发展,例如全天侯的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系统、夜不熄灯的人工照明等设计遍布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能源危机之后,全球范围之内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对自然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包括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探索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整体地思考建筑、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成Arc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1 生态建筑设计

1.1 我国生态建筑的相关规范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本世纪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m2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1.2 生态建筑设计的两个取向

1.2.1 生态决定论

“生态决定论”的观点是所处的环境的生态系统决定一切,建筑空间的微生态系统依附于自然环境,号召回归自然,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倾向。符合深层生态学理论,深层生态学理论要求建筑至少满足三方面要求:不破坏周围环境、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应该深入体现建筑和环境之间的整体感。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绿色运动”更推向及至。是一种反西方主流意识。主张拯救受人类社会工业与文明破坏的自然而进行抗争。

1.2.2 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建立建筑自有的生态系统,并与自然生态达到和谐统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新技术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达到持久而设计的方式。1973年E.F.舒马赫《小的是美的》提出“中间技术”概念。它具有以下特点:“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 使用中间技术的运动也逐渐演化成在第三世界倡导的发展利用当地的“适宜建筑技术”。 后来的技术发展更使生态高科技技术运用成为普遍,发展成高技术生态建筑。

(1) 主动式生态技术

新材料运用(新热阻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雨水收集和水的循环利用、太阳能供热和供电、高技派的生态技术应用。

(2)被动式生态技术

传统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利用建筑的朝向,方位的布置,建筑内外形体和结果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来达到生态要求。

1.3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3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生态建筑设计可按照美国《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中6条“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细则”,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共意识,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

2 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

2.1 墙体技术生态化

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两层和三层之分,两层中空玻璃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三层玻璃则是由三层玻璃构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等优点。据测量,当室外温度为-10℃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2℃,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而在夏天,两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大多不会感到炎热。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房间可以做到冬暖夏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

2.2 通风系统生态化

采取“顺应”的方式适应自然变化,通过对建筑造型、结构、构件的改进,大大减低能耗,同时利用“主动”的设备进行通风,对抗较恶劣的气候条件,实现公共建筑通风设计的生态化。对于通风生态化设计,可以将常见的生态式通风方式约略分成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3类。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建筑生态化通风发挥自己的作用。大循环,指的是从建筑物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建筑造型上对通风的考虑。大循环主要指的是在建筑尺度上的通风循环,实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林茨的会议展览大厅的屋顶结构设计成一个扁平的、由玻璃表面覆盖的拱。钢梁架使屋顶结构可以承受荷载,跨度达到76 m,覆盖了一个204m×80m的范围。小循环,指的是从房间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替换式通风等形式。小循环的典型方式包括最近国外正流行的一种替换式通风,在这种方式下,比室内气温约低1℃的空气从地板下以很低的速率(一般0.2 m/s)提供。这些空气被使用者体温、计算机等设备和照明光源加热,然后上升通过天花板和高窗排出,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程度。坐落于英国伦敦的HELICON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一建筑占据了伦敦一整个街区。包括6层办公室以及其下的5层零售商店(其中2层位于地下)。微循环,指的是从建筑构件尺度上考虑的通风设计,主要表现为双层幕墙等形式。微循环的一种典型的形式是双层外墙系统。外墙是建筑室内外环境之间的分界,其设计往往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在生态方面的表现,特别是玻璃幕墙。外墙应该能满足自然光照、太阳能的主动或被动利用防止过度热辐射、减少室内热损失。在新时代的公共建筑中,通风生态化设计正在被日益广泛地采用,它在不同尺度上把握建筑的形体、结构与构造,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建筑内部空气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使改善建筑内部微气候,保护使用者的健康。

2.3 建筑材料生态化

建筑材料工业是造成资源过度消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业之一。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高和环境污染是建筑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建材产量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高性能建筑材料。生态建筑的材料选用原则:资源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天然和矿产资源的消耗;能源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环境影响,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本地化,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旧材料利用率,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质量,选用对室内环境无污染、无害的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资源能源消耗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再生循环率高。发展生态型生产工艺技术;水泥新型干法大型窑外分解技术;大吨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万吨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卫生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技术;建筑陶瓷低温烧成技术,等(节能、降耗、环保、性能)。扩大资源的利用和再生;扩大低品位原料的利用技术;降解有害物质焚烧技术;余热利用再生能源技术;玻璃的全氧、富氧燃烧技术;节水型卫生陶瓷设计制造技术,等(节能、降耗、环保)。研究开发符合环境要求的新型建筑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害(环保)。开发具有特殊性能并促进人体健康的功能型绿色建材。用纳米、薄膜等高新技术生产具有杀菌、除臭、防霉、自清洁等特性的功能建材(环保、性能)。

2.4 建筑周围及内部环境生态化

人的一生中90% 以上的活动都与建筑有关,改善建筑环境质量无疑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学配置,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 提高生态建筑环境绿化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的能力,降低维护成本。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特有改善环境的能力,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与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量挥发有益气体,降低噪音,杀菌滞尘,维护建筑良好环境。选用耐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的绿化植物材料进行生态建筑环境绿化, 减少水资源浪费及肥料和农药的施用,达到节水和环保的目的。大力发展节地型的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以及复合结构的室外绿化技术,减少绿化对土地的占用,提高绿化率与叶面积指数,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汲取园林艺术精华,注重与建筑的整体协调性, 提升建筑环境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园林观赏性, 提高建筑品位, 为人们的工作、休憩、文娱生活创造理想的空间。

3 结语

现阶段,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运用适宜性技术和生态建筑理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即在充分利用己经研究开发并取得成效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取得新的发展与提高。然而规模化和高效率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源于高技术的生态建筑也必将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生态和高科技相结合,代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生态理念,把这些新成就介绍到中国来,并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和习惯、地方传统和文化等,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创造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同时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耗,降低污染,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婉娣“.空中花园”———现代高层住宅中的绿色空间[J].工程与建设,2007,05:40-41.

[2] 王军伟,田颖.试论生态建筑[J].山西建筑,2006,13:78-79.

[3] 葛盛.浅谈绿色生态住宅[J].山西建筑,2007,04:109-110.

[4] 白钊义.浅谈屋顶绿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5:63-64.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应用现状;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论当下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存在着能源上的严重浪费。目前我国节能设计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配套政策,节能管理体制和监管缺失,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而且缺乏必要的监督,目前对于建筑节能的推广在资金投入上较少,建筑节能的基础研究缺乏,没有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与之配套。建筑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要想实现节能的要求,则需要多个专业和多个部门之间良好的配合,从而实现节能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往往单纯的追求外观上的美观,从而加大了飘窗和外墙的面积,这就给节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真正的节能生态建筑还相当少,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商所宣扬的节能建筑多是利用几种高新技术进行简单拼装而成后标榜为节能建筑。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存在着较大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大对低成本、高效益的节能技术的推广,加强建筑节能设计,避免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人、财、物的浪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无论是节能的领域还是范围都得以进一步扩大,而且节能建筑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一些新型能源也得以在建筑上进行应用,特别是对于供暖地区的建筑,节能的效果相当明显。

二、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2.1墙体保温系统

建筑墙体在建筑节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墙体保温上通常可以采用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在这两种保温方法中,相对来讲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完全避免冷热桥的产生,可以有效的降低采暖成本,目前在建筑设计时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外墙体在建筑设计中主要有以下构造要求。

主墙体构造。砌砖或混凝土承重墙厚度由结构受力确定,表面应平整、牢固,达到粘贴聚苯板的条件。在混凝土墙外侧表面留有预埋铁件时,要涂刷防锈材料。

窗口构造。砖砌复合墙的窗口过梁要做出槽口,以便聚苯板贴到窗边,混凝土复合墙在门窗口四周也要留出槽口,沿槽口贴聚苯板;窗口下的内外窗台之间做一道保温层,可避免窗口四周出现热桥。

檐口构造。檐口是外墙和屋面相交的部位。外墙到此收头;屋面排水与一般挑檐屋面做法相同;要求屋顶保温层搭过墙身,与外墙保温层交接,防止顶棚四角结露。

勒脚和首层处构造。在勒脚和首层处的装饰保温层要增加一道纤维增强层,并要将玻璃纤维增强层包括底边。由于墙体外保温技术在国内应用和推广的时间不是很长,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各种外保温技术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外保温的一些做法还存在着模糊的观念。

2.2建筑遮阳系统

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在气候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会导致遮阳的时间不可能都相同。而且夏季较为炎热,冬季较为寒冷,这就需要即要做到采光保温,同时还要确保遮阳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遮阳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这两项关键要素来进行考虑。

平面布局原则。建筑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尽可能的避免东西向房屋,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不利用遮阳效果的实现,如果实有无法避免时,西向尽可能的做到不要大面积进行开窗,而且在具体布局时,充分的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作用,从而减少遮阳构配件的使用。

房间功能的差异性。性质不同的房间,卫生、光线摄入标准不一样,对遮阳要求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例如陈列室、展览馆、医院手术室、实验室、书库及其他特殊车间,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书籍、文物、艺术品、药品等有褪色、变质作用,因此往往不允许直射光射入室内。

2.3 建筑结构体系

由于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及易于进行平面布置、施工速度快及环保等诸多优点,所以在当前建筑结构中应用较广泛,而且能耗相比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具有较大的节约。建筑节能是贯穿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行为,建筑物在建造、使用及拆除过程中都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而钢材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所以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讲,钢结构的能耗相对较低,实现了建材的节约和经济的循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3.1 利用自然通风技术

在进行节能建筑建设时,在选址进行建筑布局规划时,不仅需要对太阳辐射进行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到自然通风情况,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对室内场地进行设计。对于住宅建筑选址时,需要避免夏季主导风向内阴影区,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大建筑物对冬季的恶性风流进行遮挡。呈 U 字型布置的组团式住宅开口以面向夏季主导向为主,对于行列式布置时,除了要将住宅平面错开以外,还要尽量布置成与夏季主导向呈 50 度角;对于夏季主导风的迎风面,则以低层建筑为主。

针对自然通风进行建筑整体设计,确定气候和地块的自然通风潜力,利用自然通风技术进行节能建筑整体设计。

3.2 利用传统遮阳技术

利用遮阳技术实现建筑的节能效果,这是较为传统的节能技术,但其节能效果也较为明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被动式技术的应用,重视到被动式技术的必要性。这就需要在建筑初期将地域性作为设计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对建筑遮阳的问题进行考虑,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空间设计都加强对传统遮阳技术的应用。对于遮阳要求较高的一些地区,则在进行设计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则需要按照以下设计要求进行。

减小建筑的东西向间距,通过相互的影子来减低外墙所吸收的热能,或者可适当利用传统的院落布局模式进行建筑物间、建筑与院落的遮挡。利用伸出的屋檐来避免阳光直射到垂直的墙壁及窗口上。要在现代建筑中推敲新的大屋檐形式遮阳板形式。尽量选择低层建筑,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采用整体遮阳,利用巨大的遮阳构件对建筑进行整体遮阳。

3.3 节能设计及高科技技术体系应用

建筑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包括:外墙保温构造、热桥阻断技术、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技术、高效节能外窗及幕墙系统、窗墙面积比的控制、遮阳设施、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建筑内余热/冷的回收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利用:太阳能、浅层土壤热能、地表水体热能、风能等。提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浮筑楼板技术、双层架空地面系统、洁具同层后排水技术、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等。

四、 结束语

节约能源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更是确保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当下各项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更要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加快节能设计技术向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通用性及配套化的技术支持,从而加快当前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各方面的提升,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了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我们应该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改进,改良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的问题

1、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的设计不合理

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要想提高质量,按时竣工,就必须依靠作为建筑工程灵魂的工程设计。周密合理的工程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建筑施工工作能否按期正常进行,施工质量质量能否提高,都必须以建筑施工的工程设计作为先决条件。在建筑施工过程,有关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性质和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也未到建筑工地进行考察,和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交流和讨论,导致设计出的建筑方案不切实际,如同废纸一张,不能很好地对建筑工程进行指导。这使得建筑工程从根本上就存在问题,对大到建筑的内部结构和装修风格,小到建筑材料,施工场地等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极大的减慢了工程的进度,导致建筑工作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

2、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

在建筑施工时,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大,因此,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素质问题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否精湛,综合素质是否重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然而,由于聘用的劳动力需求很大,因此在技术和质量方面难免会有所差别。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施工单位并不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那样,这就造成了相关技术人员并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施工设计的要求,对选用的建筑施工新材料的材质和使用方法了解也不够,更有甚者完全不了解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其低下的建筑施工技术严重推迟了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给建筑施工的后续工作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另外,有些技术人员虽然技术很好,但对建筑施工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询私舞弊,对建筑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建筑结构施工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

3、房屋建筑结构中所使用的钢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通常会采用钢结构,这是由钢结构的特殊特点所决定的。在对钢结构进行设计时,对于钢结构的选型以及布置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分析难以精确的内容以及对没有规范过的问题进行规范时,更应该加强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相关的力学关系以及出现的破坏机理或试验现象去构思新的设计。

二、房屋建筑结构比较常见的一些加固技术

(1)增加钢筋截面法

类似于混凝土的加固方法,以增加了截面积的方式来加强房屋的坚固度,此应用己经非常成熟,适应范围广,具体操作方面也是必较容易的。但是,更换混凝土加固方法,操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此外,这种加固方法后,建筑物内的净空面积会有所缩小。此方法适用于一般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2)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建筑的优点就是施工的环节相对较少,由于这种方法对钢筋的需求量太大,导致更高的成本和费用。因此不适合使用在加固一般的建筑物上,主要用于结构强度高的建筑物,同时需要被加强的区域不能扩展等的建筑上。使用钢板的缘故,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加固高温场所的建筑结构。

(3)粘贴纤维加强塑料加固法

钢筋加固法顾名思义与粘贴有关,与粘贴钢板加固的方法有些许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材料方面。用于进一步加固材料是塑料的,所以不用担心相对湿度和腐蚀性,由于材料本身重量比较轻,而且成本比钢低得多。然而,塑料材料具有明显的缺点,温度不能太高,容易出现火灾。因此,使用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使结构坚固并妥善处理高温易燃的问题。

三、实施中的施工技术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可以考虑施工时到底该做些什么了。工程实施中也要有很多的注意点,要掌握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

(1)对原有旧钢结构考察、取样、实验、评定,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的重要,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认真的对待,尽量做的细致一些。而且必须要有专业的实验室对原旧钢结构以及新钢材进行取样实验,出具权威评定报告,明确出符合条件的原料、需采购新钢材、焊条规格型号、焊接连接工艺的技术。

(2)对原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除去在旧钢表面残留下来的所有氧化层和渣物,然后根据这些钢结构的使用年限和损毁程度,与设计一起研究,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计算和讨论,整理出切合实际并且能够实施的处理、加固方案。

(3)原有旧钢结构只要生锈或者有一定的残渣等就会逐渐的被破坏下去,所以一定要将钢锈及在旧钢表层残留的腐蚀氧化层及渣物清除干净,用空压机连接专用的喷砂除锈机来进行彻底的清除工作,个别腐蚀严重的部位要提高警惕,必要的话可以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人工用工具进行凿、磨工作。此外用来喷砂除锈的砂子应采用中细黄砂,并且在施工前一定要晒干。

四、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减少破坏原有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建设工程设计制造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目前的情况,确定钢筋加固方案,尽量保留建筑的原有结构,以尽量减少损失和伤害,尽量减少甚至取消拆除,这更适合原配的就是最好的这一原则。应该认真分析和探索现有的结构应,经过适当的测试和结构可靠性分析测试,准确判断原有房屋的结构和承载能力,以尽可能保持原貌或者保留它不应该忘记的地方,尽量按照原来的工程设定加固的特点,不要使得新旧之间有很大差距。

(2)加强改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加固连接技术的是植筋和锚栓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简单而有效的。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明确规定,对于一般的梁柱等构件,难以满足的锚所需要的厚度宽度长度,采用植筋锚栓技术时需要注意最小边距和最小距离,还要注意的是原有构件钢筋密集部位钻孔和定位的可能性,尽量小心,不要损坏原来的截断和构件。

(3)在前期工作在,需要认真调查,检测,分析工程设计的细节,并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和配合,共同设计出实惠,安全,合理,可行的和适当的加固方案,并选择可行的替代品,以避免重复设计,加强监督检查工程,加强执行力度,并消除任何风险,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合全文来说,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本文中讲到的是加固方法、设计及施工技术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从根本上找问题,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也是可以有效避免损坏的发生。总之,在正常情况下建筑都会老化,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会造成有较高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加强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稳定性显得十分重要。加固住房的结构,需要高技术,只有居住在稳定性好的住宅内,确保住房建设安全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海.浅谈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J].门窗,2013,03:178.

篇5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保与节能的室内设施的设计和运用。

1、建筑环保节能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我国已经在经济建设方面,所以我们不必去在乎能源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能源资源的浪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必过了二在意。而在民用建筑中推广节能措施,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楚的意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的严峻现实,从而有助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巨大作用,从而在全社会进行了一次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

1.2有利于我国多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能耗消费总量择在世界第二的国家。人口众多但能源资源相对缺乏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国情,虽然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在世界排名前列,但是人均能源占有率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就占到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的能源形势已经相当严峻,这种严峻的局面在短期内小会有较大的改善,因此,只有认真的贯彻有关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有利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1.3建筑节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能源消耗越大,对大气、土壤、水质造成的污染就越严重。在能源方面的困惑和问题,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并纷纷采取措施,在政策、技术、产品、宣传等方面努力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2、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3、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的意义

环保节能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民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破坏,并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采用生态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合理,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房屋,不仅可以让使用者享受更舒适、更方便、更健康的生活条件,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4、节能环保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5、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技术措施

5.1节能环保材料的选用

5.1.1装饰材料

不同的装饰材料对能源的消耗不同。一间贴着深色墙纸的房间,需要的照明用电是同样大小贴着浅色墙纸房间的两倍。房间里灯具的选择同样可达到效果节能效果。首先,客厅等较大的房间使用多角度的装饰灯具,保证房间的各个部分都达到照明度;其次,大量使用节能灯具,可以根据自然光线的强弱调节灯的亮度;再次,鼓励住房用户使用多种规格的灯泡。不同材料对能源的利用也是不同的,应尽量选用绿色环境节能材料来建造人类家园。

5.1.2给水材料

从水质保证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自来水公司生产出的生活饮用水是合乎标准的,但终端饮用水的质量却难以保障呢?这主要是传统的管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而金属管材特性有四大致命弱点:易生锈、易腐蚀、易渗漏、易结垢,这就使得二次污染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些受污染的自来水中携带的细菌像无彤的杀手,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全面推广使用以塑料管为主体的优质绿色管材料,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理系统中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绿色管材的运用还能相应节省金属的耗费,做到既环保又节能。

5.1.3维护材料

我国民用建筑的外墙围护热能损失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我国每年建成的城镇住宅达5亿㎡以上,如外墙围护面积按1/1.2计算,即需要建筑外墙嗣护6亿㎡,所以解决外墙周护热能损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现在新型的建筑环保节能材料如中空玻璃、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面、保温砂浆、外墙挤塑板等新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改善建筑热工环境,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使用。6、结语

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冠谦,林建平. 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曹毅然,陆善后,范宏武. 建筑物体形系数与节能关系的探讨[j].住宅科技,2005, 187(4):26-28.

篇6

关键词:给排水;节水技术;系统设计

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足年递增趋势,而水源水质却呈逐年递减趋势,这无疑给给水治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在节水上做文章。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的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一小时可以集到3.6公斤水;一个月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12吨;哗哗响的“大水流”每小时可集670公斤,每月可集482吨。所以,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其损耗是相当惊人的,城市生活用水的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要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挖掘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水中的应用。

1 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水量浪费应采取的措施

1.1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

由于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给水承压过高会导致损坏的角度考虑的,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作用。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作出合理限定。

1.2采取减压措施

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限压出流技术保障。

1.2.1减压阀。减压阀是一种很好的减压装置。可分为比例式和直接动作型。前者是根据面积的比值来确定减压的比例,后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压力减压,当用水端停止用水时,也可以控制住被减压的管内水压不升高,既能实现动减压也能实现静减压。

1.2.2减压孔板和节流塞。减压孔板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一些单位的实践表明,节水效果相当明显。节流塞的作用及优缺点与减压板基本相同,适用于在小管径及配件中安装使用。

1.2.3采用节水龙头。有实验表明,陶瓷阀节水龙头和普通铸铁水龙头在全开状态下。前者的出流量小于后者的出流量,即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在20%~30%之间,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水龙头可以减少水量浪费。

2 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调查各种热水供应系统。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比如:我们家在开启热水配置装置后,也就是浪费的水量,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想办法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也可以有意识的将这部分收集起来用于厕所的冲洗。

2.1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

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无效冷水是否存在及冷水量的相对大小,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有调查表明支管循环方式最节水,立管循环方式的节水量虽比支管循环少,但投资回收期较短,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干管循环方式无论从节水角度还是从工程成本回收的角度看均无优势。无循环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无效冷水量,不符合节水要求,同时也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新建建筑热水系统不应在采取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

2.2对现有的无循环热水供应系统进行限期改造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浴室采用的是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每天洗澡前要排出大量的无效冷水。由于无循环系统管线较简单,故改造工程投资少,收效快,较易实施。

2.3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

为了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公共浴室应采用单管热水系统,温控装置是控制其水温度关键部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温控装置是不够灵敏的,洗浴水忽冷忽热。因此应积极开发性能稳定-灵敏度单管水温控制设备。目前,我国建筑双管热水系统冷热水的混合方式大多采用混合龙头式和双阀门调节式,每次开启配水装置时,为获得适宜温度的水都需要反复调节,因此应逐步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龙头快速得到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减少由于调温时间过长造成的水量浪费。

3 防止二次造成的水量浪费

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出。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因此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

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加压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广泛的供水方式。

3.2新建建筑的生活用水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

4 建筑给排水中水系统设计

4.1系统选择

中水处理及回用需按市政条件分三种情况考虑:

4.1.1有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雨水系统单独考虑),排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水系统水源为市政中水。

4.1.2无市政中水管网,有市政排水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经小区废水管网收集至小区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回收的杂排水。

4.1.3无市政管网,小区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污水管网收集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中水系统原水为小区内回收的排水.

4.2中水回用范围

合理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需要根据小区内用水情况,结合中水供应量,合理确定中水的回用范围。

4.3水量平衡

因原水和中水用水每小时都不是均匀的,而处理设备需在均匀水量符合的条件下运行,水量平衡措施就成了控制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关键。

4.3.1储存调节:原水调节池应按中水原水量及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中水池-存池应按处理量及中水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原水变化曲线及中水用水曲线可根据排水建筑的性质-使用情况参照同地区类似建筑的资料拟定。

4.3.2运行调节:利用信号控制处理设备自动运行,并合理调整运行班次,可有效的调节水量平衡。

4.4处理工艺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

引言:房子建造关系到大家平时日子的方方面面,它的质量会影响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建筑工程过程中,房子建筑构造加固规划和施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建加强筑物的构造加固性,削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在必定程度上不断的加强房子建筑构造加固技术的规划,改善施工技术。

1.结构加固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分析

进行加固施工时,其加固施工及加固计划的拟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一样状况拟定不一样的加固计划。

加固工程方案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是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顺利实施的为要前提,没有良好的施工方案是阻碍加固工程施工重要因素。有的加固方案固然具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但是,因为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施工难度,而造成施工工期长、劳动用工大、安全系数低的弊端,结果必将影响到加固质量。

2.房屋建筑结构的常用加固技术

2.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增加钢筋截面法类似于混凝土的加固办法,以增加了截面积的办法来加强房屋的巩固度,此运用己经非常老练,习惯规模广,建造起来也对比简单,更换混凝土加固办法,操作需要很长的时刻,所以影响修建物的运用此外,这种加固办法后,修建物内的净空面积会有所减小,此办法合适用于通常混凝土构造的修建。

(2)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建筑的有点就是施工的环节相对较少,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钢筋,导致更高的本钱,因此不适合使用在加固一般的建筑物上,主要用于结构强度高的建筑物,同时需要被加强的区域不能扩展等的建筑上。使用钢板的缘故,这种方法并不合用于加固高温场所的建筑结构。

(3)粘贴钢板加固法。在该过程中使用粘贴板,对于建筑钢筋结构来说,不需要加湿,并有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来施工,这将不会对用户和工作的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除此之外,该方法不会导致建筑物外观的损害,也不会导致降低使用的空间。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粘合加固来加强效果,因此粘合的水平对加固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从而不易控制加固效果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补强加固静态前提下的构件。

(4)张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钢筋加固法,望文生义与张贴有关,类似于张贴钢板加固的办法,但也存在一些区别,主要是资料方面用于进一步加固资料是塑料的,所以不必忧虑相对湿度和侵蚀性,由于资料自身重量比较轻,并且本钱比钢低得多,但是,塑料资料具有明显的缺陷,温度不能太高,容易泛起火灾因而,使用过程中这个办法应当使构造巩固并妥善处理高温易燃的问题。

2.2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1)关于托换技能。系托梁拆柱、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能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能,由有关构造加固、上部构造顶升与复位以及抛弃构件撤除等技能构成。合用于己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

(2)关于植筋技能。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衔接与锚固技能。可植入一般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己广泛应用于己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中。

(3)关于外包钢加固技能。外包钢加固法分为湿式与干式两种状况湿式外包钢法,在原有构件和型钢之间,使用环氧树脂或许乳胶水泥等粘结,将新旧资料之间进行有用协同,保证工作全体性,可是具有着比较大的工作强度,干式外包钢法,即原有构件和型钢之间没有任何粘结效果,当然有时候以水泥砂浆添补,可是并不能完成联系面拉力与剪力的传递,难以保障原构件和型钢的全体工作,只能完成独自受力这种方法根本对原构造构件的截面尺度更改不大,仅是前进构件承载力,添加刚度与延性,一般在屋架、砖窗间墙、梁、混凝土柱等构造构件、构筑物加固中使用广泛。

3.实施中的施工技术

做好前期的设计和预备工作后,进入正规的实施阶段,工程实施中也要有良多的留意点,要把握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

(1)对原有旧钢结构考察、取样、实验、评定,这些工作看起来简朴,实在非常的重要,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当真的对待,尽量做的细致一些。而且必需要有专业的实验室对原旧钢结构以及加固用的新钢材进行取样实验,出具权势巨子评定讲演,明确出符合前提的原料、需采购新钢材、焊条规格型号、焊接连接工艺的技术。

(2)对原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清除表面笼盖的所有侵蚀的氧化层及渣物,然后根据这些钢结构的使用年限和损毁程度,与设计一起研究,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计算和讨沦,确定实用可靠的处理、加固、改造方案。

(3)原有旧钢结构只需生锈或者有必定的残渣等就会逐步的被破坏下去,所以必定要将钢锈、外表笼盖的腐蚀氧化层及渣物完全铲除,用空压机连接专用的喷砂除锈机来进行完全的铲除作业,单个腐蚀严峻的部位要前进警惕,必要的话能够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人工用钢凿、榔头、砂轮机来进行凿、磨作业。喷砂除锈的砂子选用中细黄砂,必定要提早晾干。

4.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留意的问题

(1)尽量削减破坏原有构造,充分利用原有构造的承载才能。在建造工程设计制作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目前的状况,断定钢筋加固计划,尽量留存修建的原有构造,以尽量削减损失和损伤,尽量削减乃至取消撤除,这更适合原配的即是最佳的这一原则应当确实剖析和探究现有的构造应,经由恰当的测验和构造可靠性剖析测验,准确断定原有房子的构造和承载才能,以尽可能坚持原貌或许留存它不应当健忘的当地,尽量依照本来的工程设定加固的特色,不要使得新旧之间有很大距离。

(2)加强改造过程中,常常使用的加固连接技术的是植筋和锚栓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简朴而有效的。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关于锚固长度区别很大,而且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划定,对于常规的梁柱等构件,难以满足的锚所需要的厚度宽度长度,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植筋锚栓技术时需要留意最小边距和最小间隔,特别需要留意原有构件钢筋密集部位钻孔和定位的可能性,尽量小心,不要损坏原来的截断和构件。

(3)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和施工的前期,需要当真调查,检测,分析工程设计的细节,并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和配合,共同设计出经济,安全,公道,可行的和适当的加固方案,并选择可行的替换品,以避免重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监视检查工程,加强执行力度,进一步消除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结:总而言之,在正常情况下会老化建筑物,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会致使更高程度的损坏,尤其是在开展我国家,很多地震,因而,加强了房子和其他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必定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房子结构,需求高技术,只要在稳定性好房子内进行寓居,才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房子建造的安全,才能在必定程度上真正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以及可持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牛鸣非,张颖.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科技创业家,2014,03:48.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是城市建筑发展的趋势之一,其施工工序十分复杂,在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注意事项。因高层建筑比较高,基础埋深大,从而使其在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桩基础施工问题,其不符合规范将会为正常施工带来很多阻碍,甚至影响正常施工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会采用桩基础或者复合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桩基,桩基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承载力比较强,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选择好的桩基础类型,并保证施工技术的规范性,才能确保其施工质量的合格。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

建筑施工之前,需要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并观察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附近的环境,以便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准确性,为正常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及资料。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勘查,主要内容包括周围建筑物、结构、地理位置、地质、施工条件以及施工设备设施等,设立相关参数,并作为系统的数据依据。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处理掉所有障碍,比如废弃建筑物残留物、桩基以及其他废弃物等,以便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平整性,利于施工的开始。施工现场的平整,是确保桩基础垂直、平整的首要前提。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有两种分类,且不同的桩基础,其施工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桩基础类型有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条件,因此通过控制施工条件,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桩基础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关施工准备工作。比如确保施工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施工流程符合相关规范及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所选择的桩基础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流程,计划要详细到施工设备的应用、进程掌握等。因此,要确保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可以有序进行,还要在施工之前进行试桩操作,通过试桩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所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还要进行细致检查,确定轴线,并系统布置施工现场的控制点,确保工程施工可以如期开展。同时,通过全面检查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各个项目,根据图纸定桩施工,使桩基础可以顺利就位,所有工序都要按照规定进行,避免桩基础受到其他破坏而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及安全。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的成桩方法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桩基便是灌注桩。灌注桩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作业方法是作业成孔法及沉管成孔法,通过在桩孔内部放入制作完成的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待其硬化之后,才能够确保桩基的浇筑工作顺利完成。冲击法、振动法是沉管成孔十分常用的方法,但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噪音,因此施工中要注意避免此问题,防止对环境造成进一步影响。人工成孔、机械钻孔是作业成孔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对于黏性土人工挖孔,砂土、粉尘等常用在机械钻孔中,施工时如发现地下水位比较低,则要及时进行排水操作。

除了灌注桩之外,还有预制混凝土桩,这也是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十分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管桩、方桩,锤击打入法、沉桩法作为管桩主要施工方法,在施工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挤土问题,若施工中出现其他问题,则应该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使桩基础可以顺利完工。锤击打入法的速度很快,噪音比较大,且锤击力度也会影响桩身;沉桩法振动比较大,噪音严重,且影响地基;采用水中沉桩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噪音、振动,但施工速度比较慢,且使施工程序更加复杂,因而也会对桩基承载力带来较大影响。

桩基础施工

对于预制混凝土桩而言,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静压入桩法,此方法在操作之前,要确定好入桩路线,以便入桩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尽量防止桩基础倾斜、挤土等问题的出现,压桩过程中注意保护桩基础,且压桩机的位置要固定不变,若位置不稳定则容易出现偏移现象,桩基在下压的过程中,速度保持在每分钟一米,可以有效释放土层的抗剪应力。压桩过程中,预留桩基孔和桩基所在位置都应该和钢筋对应,并确保上下桩基之间的接触面为5mm~10mm,以便延续压桩工作。完全满足预制桩的设计。

混凝土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浇筑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细致检查,且检验人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进行混凝土建筑审核时要严格,并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以便明确混凝土搅拌情况,提高混凝土质量,在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进行灌注桩浇筑操作前,应该及时检验混凝土均匀性、塌落度,若相关指标不达标,则需对其进行返工搅拌,若还是不达标,就不要将这批混凝土应用在桩基础施工中,防止出现其他质量问题或者影响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如此一来,才能在源头上避免影响高层建筑质量的问题,防止其存在安全隐患及其他质量问题,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高接近100米,楼层总数为34层,含地下两层。地上32层的主要结构为钢筋剪力墙结构,要确保整个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避免其发生位移,需要设置剪力墙。间距适中,且具备一定的刚度、承受力。结合上述条件,此高层建筑选择的桩基础类型是桩和箱板结合的桩基础类型,实验证明,预制管桩比较安全可靠,高强混凝土管桩是比较好的选择,进入持力层的桩身应该超过1米。结构计算时,使用PKPM程序,箱板厚度为2米,结构轴力低于50万KN,桩基最小中心距为2千多毫米时,其桩基中心距可以充分满足使用标准。沉桩出现问题后,选择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且噪音污染小,工期快,成本低,且能够确保桩基质量符合要求。

根据桩基最小中心距的相关要求及最大轴力的计算方式,确定桩身直径为800毫米,桩端扩大头直径为1400毫米,能够符合桩基最小中心距的标准。由于抗冲切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尽量满足其标准,桩基最小中心距为3000毫米,箱板厚度为2米,底层桩根数为100根左右。

结 语

高层建筑受高度的影响,选择桩基础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而桩基础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基本类型,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容易增加施工难度,因此,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特点,实现项目施工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才能确保施工数据的准确性,完善桩基础施工条件。通过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不断完善其技术,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桩基础施工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胜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

[2]江宣权.探讨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

[3]范传龙.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篇9

【关键词】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设计

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复杂,只有应用科学的设计,才能提高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本次结构针对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及设计难,提出关键设计的策略。

1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理论

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就是指建筑结构的高度超过一般建筑的设计标准,设计结构非常复杂的建筑,这类建筑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梁式转换设计等都与仅仅只是高度超限的建筑有很大的区别。这类建筑结构常有错层、跃层、中空层等。要设计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时,要强化物理力学的应用,巧妙的应用物理受力平衡这一要点进行物理设计。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不仅外观设计复杂,抗震设计更为复杂,因为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外观及结构与普通常规超高层建筑不同,较为常用的建筑防震理论难以应用到这类建筑上,如果要强化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的防震计能,就要既满足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的独特审美设计,又要提高建筑的抗风性能、防震性能、刚度性能。

2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特点分析

超限认定,普通的超高建筑不能称为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的特点为以空间的标准来说,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对空间结构有极高的要求;从建筑功能来说,它要求建筑内部突出大跨度、大容量的空g;从建筑层的转换来说,它的有多个转换层,比如建筑结构内部会应用梁式转换、双塔结构转换等。

错层,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的功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突出建筑结构的功能,它提出跃层、错层的建筑要求,复杂的错层带来建筑设计的难度。

平面不规划,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的功能要求非常复杂,这就带来建筑结构参数计算的难度。比如部分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要求建筑左右两端建设两个塔楼,这就意味着不能应用普通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来设计建筑,施工单位只能把抗侧力构分布在两个端部;假如建筑的底层要求呈现大空间、大跨度、高空间的结构,那么建筑空间内就不能设置剪力强、柱子隔开空间,施工单位就只能依靠裙房建筑物两端来承担建筑荷载;假如建筑中间层要出现大空间、大跨度、高空间的建筑结构,施工单位就不能应用连续楼层的方式设计楼层荷载。

3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关键技术

3.1抗风设计

在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重视抗风的设计。这是因为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体积大、建筑结构较为复杂,这类建筑极易受到风力的影响,抗风设计是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之一。建筑施工单位要把风产生的动力效应结合风振系数来计算,变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拟静力计算。施工单位要做好模型风洞实验、结构动力分析、计算校核等工作。施工单位除了要做好建筑整体抗风设计外,还要注意到细节设计对主体设计的影响。比如在风力的影响下,建筑墙体开裂、玻璃墙体开裂都会对建筑主体带来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要注意风力对建筑结构设计带来的综合影响,把风力对建筑结构群体的影响列入到参数计算中,强化建筑结构的抗风性。

3.2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这是因为这类建筑的特点带来抗震设计的困难。如果在满足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特点的前提下,要加强抗震设计,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优化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地理的位置。地理位置对于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影响非常大。部分地区较多软弱地基、周边的环境较为复杂,这类地基极易受地震的影响,不利于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为此,施工单位要优化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地理位置设计,为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打好基础。第二,施工单位要从建筑整体的角度做好抗震设计。从整体的角度设计,是指施工单位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使影响抗震效果的因素及因素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的抗震性。比如施工单位要从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施计优化建筑抗震设计,尽量应用对称设计等方式加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施工单位要优化施工材料的应用,优化建筑的抗震性;应用抗震设计与隔震设计相结构的方式强化建筑的抗震性。应用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的方式可以取得1+1>2的抗震效果。第三,在做好整体抗震布局的基础上,施工单位要做好界面大小、应力分布等计算工作,做好建筑结构的定量分析,优化施工参数设置,为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出理论依据。

3.3刚度设计

刚度设计决定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是否能实施,如果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刚度设计不合理,不能以施工的角度实现,刚度设计就失去意义,施工项目就难以完成。施工刚度设计的重点是建筑整体结构的重心点、建筑结构几何开关的中心点、建筑结构整体刚度的中心点。只有科学的设计这三项参数,建筑施工才能实现。当前施工单位以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材料来实现三点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的整体刚度并不强于同类型的混凝土,然而它的自重量、体积轻于同预应力的混凝土,它以强化混凝土材料局部预应力的方式加强混凝土抗负荷的能力。这样的混凝土材料适用于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在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时,施工单位要结合三点设计这一重点优化空间几何构造,有效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应用空间几何布局与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强化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

4总结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需要一些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这类建筑具有结构特殊性,它们的结构设计较为困难。本次研究说明了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设计难点,结合它的设计原理说明了抗风设计、抗震设计、刚度设计这三项设计的要点,建筑施工单位可应用这一理论优化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汪大绥,周建龙,姜文伟,王建,江晓峰.超高层结构地震剪力系数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2012(05)

篇10

关键词:住宅建筑;整体节能;节能技术;设计优化;可再生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153-02

1、引 言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全部能耗达到30%以上,中国现有超过400亿m2的高能耗住宅,其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设的总和,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建筑中最大的能耗点是采暖和空调,中国在采暖和空调上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5%。由于建筑耗能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左右。因此,建筑能耗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建筑节能也就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建筑物整体节能技术及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节能型建筑的具体涵义分析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定义,绿色节能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根据该定义,一个优秀的节能建筑具有三层涵义:

1)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具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

2)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供高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建筑艺术、使用功能和技术三者的完美结合。

图1所示为一个建筑的能耗分析图,纵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月份,灰色条带为建筑内应具有的适宜温度,20℃-25℃。深色区域显示的是该建筑在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源,浅色区域显示的是该建筑在夏季制冷所消耗的能源。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春秋两季有两个区域,既没有深色区域,也没有浅色区域,表明在该季节中,建筑本身可以拥有合适的舒适度,无需额外的能量补充。建筑节能的出发点即是依靠优秀的建筑设计,拉长该不需要额外能量补充的时间区间,如图2所示。

图2中,对建筑本身进行了设计优化,从而使无需额外能量补充的区间大大拉长。

3、建筑物节能的技术途径与要求分析

3.1 建筑物节能的途径

从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节能的最有效途径是从建筑设计本身去探索节能的效果,而不是从机械技术的角度去人手。

建筑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的舒适度”。人体舒适度简单的来说,包括对室内温度、湿度、清洁度、光照等因素的要求。通常认为,室内温度在20℃-26℃、湿度在40%-60%的区间,人体的舒适度最佳。

如何达到这样的舒适度,有着许多途径,主要分为两大方向,建筑和机械技术。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可以对保温、门窗、遮阳、建筑体型、窗墙比、朝向等因素进行优化。

从机械技术的角度来说,可以采用空调、暖气、冰蓄冷、地源热泵、太阳能、风能等大量的技术措施来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

根据图1和图2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优秀的节能建筑设计,应从建筑的本身的品质人手,通过各类建筑手法尽量延长无需额外能量补充的时间跨度,然后根据计算和分析,采用合理、经济的机械技术措施,达到满足室内舒适度的目的。

3.2 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

(1)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建筑围护体系主要由建筑的屋顶、外墙、窗等组成。增强该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是节能建筑设计的首要因素。屋顶、墙体的传热系数应控制到0.1-0.2W/m2K,外窗的综合传热系数应控制到0.8W/m2K以下。

(2)建筑的气密性:普通房屋在室内外、50Pa气压差的情况下,每小时的空气渗透量在建筑总容积的200%-400%,而根据欧洲的相关标准,节能建筑的空气渗透量应在60%以下。建筑物的气密性对室内的热(冷)量损失和湿度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新风系统:大幅度提高建筑的气密性后,建筑的通风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要求室内换气指标为每小时0.5次。“机械通风”的系统可以帮助节能建筑达到该要求,同时,通过将建筑排风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以加热送人建筑的新风,可以达到明显的节能和满足舒适度的双重功能。

(4)采暖制冷方式: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建筑物本身对能源的依赖已经非常低,这时候,可以选择最合适和经济的采暖制冷方式来进一步实现建筑物的舒适度要求(温度、湿度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源热能等自然可再生能源都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因此,一个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围护结构(80%)机械技术(20%)

4、应用实例

湖南某住宅小区8#楼为小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平面图见图3,现就保温、门窗、空调系统等因素对其整体节能进行技术分析和优化设计。

整个分析和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原设计能耗分析;

(2)建筑形态分析和优化:

(3)机械技术分析和优化。具体分析如下:

4.1原设计能耗分析

图4为对原设计的能耗分析,设定其室内舒适度目标为20℃-28℃,则每年的采暖能耗为154kWh/m2,制冷能耗为120kWh/m2

4.2 建筑形态的分析和优化措施

建筑形态的分析和优化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4.3 机械节能技术的分析和优化措施

完成建筑形态的能耗分析和优化后,就着手进行机械技术的分析和优化。主要针对建筑的采暖和制冷形式。

1)热(冷)量传递形式:原设计采用的是传统的空调形式。优化后建议采用新风系统、热回收系统和地暖相结合的热(冷)量传导模式。

2)热(冷)量来源:同样,原设计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空调形式,优化后建议采用浅层地热的方式进行温度调节,如图S、表2所示。

经优化后该房屋的制冷和采暖能耗,其中采暖能耗为10kWh/m2年,制冷能耗为19kWh/m2年。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在本设计中,玻璃、墙体保温和新风系统的优化,对能耗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适当增加对这三个要素的投资,可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

5、实现建筑整体节能的途径方向

此外,要实现建筑物整体节能降耗,须从各方面进行技术优化与升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贯彻节能设计理念

建筑节能设计是对建筑形态、功能、质量、寿命、舒适度的整体性研究。行业内流行的“热工计算”只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一部分内容。贯彻建筑节能设计始终的是对建筑本身品质、功能的研究和优化,而经济合理的机械技术措施仅是建筑艺术的辅助,而绝非主导。

5.2 大力节能材料的研发

相对于研发、生产、维护、处置成本昂贵的机械设备,保温材料、门窗、玻璃、遮阳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和运用,才是真正体现“环保施工、绿色建筑”理念的方向。因地制宜,选择当地传统、经济、合适的建筑材料,创造一个高品质的节能与美观并重的作品,是建筑设计的魅力所在。

5.3 加强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技能技术的本质决定了节能建筑理论对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缘热能都是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深层地缘热能的利用受环境制约程度较高,而浅层地缘热能的利用,将是适合中国。

5.4 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我国居民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如烹饪传统、衣物晾晒习惯、开窗通风习惯,给对建筑物密闭性能要求极高的节能建筑理论研发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解决使用功能、生活习惯和节能要求的矛盾,也将是影响节能建筑能否在中国大力推广的重要因素。

6、结 语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先经历了简单满足“挡风遮雨”功能的初级阶段,又经历了追求“舒适度”的第二阶段,目前正面临如何达到“节能、舒适”的第三阶段。建筑整体节能技术是对建筑艺术、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技术、使用功能、舒适度、气候、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新生课题,也是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加强建筑整体节能技术的分析探讨,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J10816-2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