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试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试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试验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方法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method

Yang Jiche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rea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good student grouping experim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mall experiment” in the textbooks,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1切买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

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人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人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

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2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篇2

一、充分理解教材中实验教学的特点

了解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前提,但教师具体落实大纲和教材的这个精神,充分地了解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教学的特点及其要求,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按照不同的实验安排和设计每一个实验的教学。义务教育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大体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实验内容上的特点

(1)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2)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3)特别注意所选择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今后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应用价值。

2.在实验要求上的特点

(1)初中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小实验(含习题的实验),《大纲》对这三类实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教师要根据实验原理熟练地进行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对学生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实验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地掌握基本仪器使用、选择安装和简单调试、准确的读数,会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制作和简单现象的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

(2)突出实验技能的实用性,并从实验技能的实用性出发,对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实验技能提高了要求,如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提出了零刻度线的问题;质量测量实验中,增加了物理天平的使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强调了读数的技巧,等等。而对实用性较小的技能降低了要求,如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删掉了测4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等。

(3)实验器材简单易得,为适应广大落后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遵循了简单易找而又低成本的原则,如序言中静电实验的塑料捆扎绳,振动发声实验的橡皮筋,音调实验中的木梳,等等。这就更增强了实验教学法的普及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和自制教具,不折不扣地完成大纲、教材中所规定的每一个实验。

二、实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观察

观察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要观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2.操作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我们应先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学生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3.记录

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地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应有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分析

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 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措施落实“兴趣”目标。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实验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所以笔者在此想重点谈谈用实验引入的方法,如何做到激趣的同时又能引思,发挥实验的魅力,达成“兴趣”目标。

案例一:《磁体与磁场》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这是一支‘圆珠笔’,这是一张百元纸币。下面呢,老师就用这支笔,先把这张百元纸币戳通!”(神秘状)

(学生发出唏嘘声,好奇)

(老师拿纸币出来,完好)

师:“这张纸币上应该有个洞吧!为什么没有呢?”(慢点讲)

(学生惊讶)

师:“等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揭开这个秘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磁体与磁场》。”

案例二:《物质的比热容》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玩一个点火游戏,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这里有2根筷子,一根是竹子做的,一根是金属筷子。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一起完成这次点火。我用一个酒精灯来同时加热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筷子。大家一起倒数15秒,好吗?”

(看现象,金属筷子将火柴点燃了,竹子筷子没有点燃火柴)

以上所举的两个案例都是笔者在新授课过程中创新的两个小实验,不是教材本身提供的,但是这两次引入的效果却超乎寻常的出彩。由此我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在我们身边其实随手可以拿来做实验的“道具”真的很多,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也不少,很多新、奇、特的物品都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比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个有两个内胆的茶壶,内部分别倒上牛奶和咖啡,外表看上去很普通,老师引入时可以像变戏法一样的一会儿倒不出来,一会儿却能倒出牛奶来了,可是一会儿却又变成了倒咖啡,接着想倒一杯牛奶就牛奶,想倒咖啡就是咖啡……这些魔术道具也好,自制道具也罢,都可以用“情理之中”的原理来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这就达到目的了。

用来引入的实验有什么要求吗?笔者认为应该满足这样几点要求才是合适的。

一、时间不宜过长,做到点到为止

以上笔者提供的案例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这堂课的重点内容的达成,还会让人怀疑指向学习主题的有效性不够。

二、有可观赏性,现象一定要明显

比如,在《平面镜》一课中,苏科版教材上有一幅图片“浇不灭的蜡烛”,教参配套的光盘上也有这个视频。但教师如果想亲自演示这个实验就会面临一个问题,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没有了观赏性和神秘感,这个引入就没什么价值了。如果就是看一下课本的图片,也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所以笔者进行了一个改进,取两支相同的短蜡烛,点燃玻璃板前的一支,另一支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位置使烧杯中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对准玻璃板后面的烧杯和里面的蜡烛,正好把点燃的那支蜡烛也遮挡了起来(当然还要做好必要的遮挡和保护措施)。再通过教室里面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看,通过老师亲手表演的“浇不灭的蜡烛”,不仅现象很直观明显,而且比看图片或者视频更有观赏性,学生更喜欢。

三、激趣的同时要能引思

用来引入的实验,老师一般会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魔术、游戏等活动,学生往往会感到新奇有趣,课堂气氛也往往会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比较开放。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有趣的活动有效地指向我们的学习主题,这就要我们教师所选的实验原理应单一,目标指向较为一致,但是要制造“意料之外”的现象。同时设计好你的引问和设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要研究的学习主题上,而不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胡侃乱发散思维。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 引言

物理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的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初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如果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强调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学研究指出:“物理中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重视观察和实验,对学好物理知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多半不善于观察。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

科学的观察在心理学中是指能有目的、有步骤地利用感觉器官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努力提高他们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做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两烧瓶中玻璃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然后按教学内容做演示实验,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认真地思考液柱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个目的,学生观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只顾看热闹。通过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液柱高度的变化,是由于煤油吸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造成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再通过观察到的液柱上升的数据关系,分析推理得出定性结论――焦耳定律。由于实验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于那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如在做磁场实验时,我用投影器将细铁屑显示出条形、蹄形磁铁形成磁场的状况放大到银幕上,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有益的。

3 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讲了长度的测量,可以带领学生测量学校内花池子的周长,大树、乒乓球的不同测量方法。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百货楼观看哪些商品制做与物理知识有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玩具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学生的知识有用。特别是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学体会更深。同学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制作能力提高很快,并且对物理不再那么犯愁,分组实验也能较易于独立完成,大大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不再害怕实验,而是争先恐后地做实验,能亲自动手觉得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特别是有些后进生也能争做实验,物理实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应给学生交代清楚,怎样观察实验现象,使用什么仪器,怎样操作,并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演示实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首先介绍本实验的过程,即让小车在不同的表面(毛内、棉、木板)在同一高度的斜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的运动路程,让同学思考小车为何在不同的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引导同学分析得出由于不同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小车运动阻碍也不同,再提出假设: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防止学生把演示实验当做看把戏,养成不联系物理知识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不良习惯。

分组实验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例如:实验前,让学生对仪器进行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挡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

5 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材设计了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去做。例如,对课本上的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我不仅让学生按课本上写的方法去做,测了自己步行的速度(测出的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很有实验价值)。而且还组织学生用消毒后的废注射液瓶和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自制了“滴水计时器”(滴水时间间隔调节为0.5秒),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一根木棍上。步行时用一只手拿着木棍不摆动,让水滴落在此手的正下方。通过测量落在地面上的水滴间隔,不但能算出步行速度,还能检查步行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此,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竟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篇5

关键词:实验的原则;课题选择;方案;实施

一、充分的前期准备

首先教师要对实验有深入的研究,且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等。而且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有些设计并不十分合理,或现象不明显,方法不太简捷。我们可以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拓展教材中的实验,使之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过程有充分的了解,不断更新改进,做好前期准备,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性实验课题的选择

1.选择的课题不能超出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识能力水平。

2.课题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动手、动脑而有所创新,从而获得物理规律。

例如,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教材中是用真空罩来实验的,但对实验设备的要求很高。在实践中已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实验现象,可以让实验改进。让学生利用这个课题,查阅资料,重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更便捷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探究。

三、猜想与假设

在实验前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和假设,对探究实验的结果进行有理由的预测。

四、实验方案的确定

确定实验方案首先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的不同,寻求科学的、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实验原理。再依据实验原理拟定可行的实验方案,达到人为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干扰,达到突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实验现象、过程及其特征。然后再根据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准备好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的实施

主要是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用实验器材来构建物理情景,完成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科学性

实验现象要能够正确地展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因此实验的科学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要分清反冲和相互作用力的现象。如果科学概念弄错,那么实验设计就会有错误,得到的结论就会是不真实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格外注意概念间的细微差别,不能似是而非。

2.注意可视性

实验现象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因此可以对实验器材稍加改进。比如,可以把实验现象放大呈现。例如,在做三棱镜色散实验时,可以把美丽的七色光利用投影仪打在墙上,使很多同学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再如,利用验电器检验电荷时,由于验电器太小了,现象不清晰,可以在验电器背后加一盏灯,使现象更容易看清,增加可视性。

3.注意实验的稳定性

初中生的注意力,自信程度还比较薄弱。如果因为实验的不稳定性使学生必须经历多次的探究失败,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经验传授。如,在电学实验时容易损坏的器材要留有备份,例如小灯泡。再如,做惯性实验打棋子时,要告诉学生操作技巧,增加实验稳定性,保证学生的实验热情。

4.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1)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可能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所以要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意识,防止实验带来伤害。如,在连接电路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在连接电路时我们往往只强调要断开开关,却忽略了要最后才能把电源连入电路中,从而保证实验的安全。而且学生会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目的。

(2)实验要注意安全可靠,考虑仪器的性能及量程,确保不会对仪器造成损害。实验就需要教师培训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和方法,及安全意识。

六、实验的创新性

初中物理教课书中的探究实验方案有的存在现象不明显或器材太复杂等问题,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创新改进的空间。比如,可以利用现有器材重组,用简易的材料搭建,买一些市场上简单实用的生活用品。例如,“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实验时,教材中的器材是圆柱形的玻璃瓶,有的学生认为液体的上升是热胀的因素。可以用扁的瓶子来做,向左右拉瓶子,液体会下降,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疑虑。而且器材简单易收集,操作容易,现象明显。再如,做物体在水中悬浮实验时,不容易找到恰好密度与水相同的固体,学生的形象思维建立不起来,可以改进实验。把食用油倒入酒精溶液中,通过调节酒精与水的比例使圆球形的黄色油珠悬浮在酒精溶液中,现象十分明显,而且颜色漂亮,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

创新是一个过程,对于一个实验要经过不断地使用和改进才能逐渐达到完美。这个过程会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做好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心智上有所收获,使学生在知识、视野、思维、技能、思想等方面得到提升。物理教学中学生应该在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的过程中有真正意义的提高。

篇6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怎样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进行处置物理的实验教学呢?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和发展,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以新大纲为基础的初中物理教材都非常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发展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1、变式实验法

所谓变式实验法指教师或学生设计诸多的同类实验,根据多种现象去揭示物理规律和本质。变式实验能有效排除干扰因素,突出本质因素,从而使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以更为简化和纯化的形态显露出来。

运用变式实验方法揭示物理本质的基本做法,既要全方位利用学生的感官,使眼、耳、鼻“全频道”接收,又要使实验的现象,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过程与状态相结合,实验与图片相结合,只有通过“立体”式感知才能充分展现其物理本质。

2、程序实验法

所谓程序实验法是指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流程,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着实验而展开的教学方法。它将物理知识引出于实验之中,并在实践中应用。

程序实验教学的理想教学目标是教学中主体性的消失,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教学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从认识关系、伦理关系逐渐上升为一种审美关系。当人们合理、合法地进行行动时,必然会追求一种合乎美的行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伦理学的基础上达到了美学的高度。

3、比较实验法

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和共性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物理实验现象和过程通常是通过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差异和共性的。比较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比较方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如:比较物理现象在一定时间内前后变化,比较几个物理现象的异同点,比较研究对象随条件变化等。在这些比较中,有的要在静态下进行,有的要在动态下进行,因此,比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科学方法中的比较分类,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我们提出比较实验的三种模式:

1)异中求同的比较

异中求同的比较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过程,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同中求异的比较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实验的过程,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的比较

同异综合的比较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4、观察实验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二是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三是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验证观察法。它分:实验――结论――验证三步进行。如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让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得出第一个结论;第二步,把磁铁插入螺线管,验证这个结论;二是归纳观察法。它是从不同的现象中找出其共性

5、虚拟实验法

虚拟实验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实验教学。其流程如下:

1)确定实验主题。只有选择恰当的实验主题,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更好地开展实验,否则实验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2)提出猜想。这一阶段应该让学生单独完成,在教师提出实验主题之后,学生根据主题提出猜想。

3)虚拟实验。学生根据提出的实验猜想展开虚拟实验,可以小组分工,或者单独进行。学生先进行实验步骤设计,然后开始虚拟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应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向教师请求帮助。

4)验证猜想。将实验结果和自己刚开始的实验猜想进行比较,看实验结果和实验猜想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检查整个实验过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自己刚开始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个过程应该是反复进行的,直到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

5)得出结论。

6)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将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结论进行讲解,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实验教学;创新

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现代教学方式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科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出学科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对于学习物理和其它学科都很重要。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是学生动身操作,亲自参与的过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完善物理教学知识体系,还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教师真正与同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带动学生一起进行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进行拓展性知识训练,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面,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小组可以独立去进行实验,能够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对实验的理解。

二、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实验设备的不足,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然而由于部分学校对物理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较少,造成物理实验设备问题,有的设备损坏不能使用,有的设备较老无法与现在的物理实验相适应,造成物理实验难以正常进行,形式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这表现在教师自身上,教师的教学理念无法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计划安排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导致实验本身缺乏趣味性和时代性,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低,在实验过程中无法高度的参与进去,降低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三、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1.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很明确,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很关键,教师要进行教学创新,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注重在实验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不定时进行问题提问,对于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允许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当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同时,适当给予学生指点,为学生打开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升。

2.开展探索式实验教学模式

探索式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学生是思考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实验的引导者,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适用于没有危险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规定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能够扩展学生思维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观念,在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逐渐找到一个合适的实验步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优势。

3.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物理实验一般是课本上的实验,这些实验虽然说比较经典,但是缺少新意,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验安排上可以选取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实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实验设计,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所以说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要真正将实验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跳脱课本的约束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予以学生充分的自由,对于学生新奇的观点要予以肯定,坚决杜绝传统教育中的否定式教学,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自我想象的发挥,可以尝试进行学生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真正认识其优势及重要性,明确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角度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性,同时注重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系统误差;限制与消除;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9-3

测量数据中,除了含有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之外还包含系统误差。当重复测量某一个物理量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基本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那一部分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它的出现并不像随机误差那样服从统计规律而是服从某种确定的函数规律。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存在和所属类型后,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系统误差加以限制或消除,使测得值中的系统误差得到抵消,从而消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1 限制与消除系统误差的几种测量方法

1.1 交换抵消法

这种方法是使测量中的某些条件相互交换,使产生固定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这种不变的系统误差。

例如用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先在左盘放置砝码P,右盘放置被测物体m,如图1所示。

当天平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如果天平两臂之长绝对相等,即l1l2=1,则有 m=P,即砝码的数值就是被测物的质量。但实际上两臂总是存在微小差别,即l1l2≠1,这时如果仍以m=P作为测量结果,显然会使测量结果中带有固定系统误差。

为消除这一误差,我们可以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并改变砝码量值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所示。

这时被测物与砝码的关系为:

利用(3)式所得被测物的质量值即不含由于天平不等臂而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

1.2 代换消除法

代换法是在测量装置上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用一个标准量代替被测量,再进行测量,从而求出被测量与标准量的差值,则被测量为:被测量=标准量+差值。

例如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RX的值,如图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有:Rx=R1R3R2

由于R1,R2和R3都有一定误差,因此按它们的标准值计算的Rx也必含有误差,即:

这就是说代换的结果,测量结果的误差ΔX只与标准电阻的误差ΔN有关,而与Δ1,Δ2,Δ3无关。因此电桥的精确度对测量结果就没什么影响,这就消除了测量结果的仪器误差。

用电桥测电阻的另一种代换法是用一个可变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串联,如图4所示。

调节标准电阻使电桥平衡,这时有:

设标准电阻含有固定系统误差Δ0及其它性质的误差ΔN和Δ′N,则RX将有误差ΔX:

之外,标准电阻的固定系统误差全被消除,而标准电阻的其它系统误差也可能部分被消除。

1.3 反向补偿法

在测量中改变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流方向等,使两次测量结果中误差的符号相反,从而抵消了固定系统误差。

例如用电位差计及标准电阻测量电阻值,如图5所示。

由于电压接头存在热接触电势,因此测得的电压并非电阻本身的电压,这必然引起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种系统误差,可用正反两方向的电流测量两次,以抵消热电动势的影响。

当用正方向电流测得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ω正时,实际上包含了热电势ex,即:

同理标准电阻两端电压测得值为:

其中ux,us分别为未知电阻两端和标准电阻的电压;ex,es为热电动势。

现将电流反向(电流值未改变)则得:

(10)式减(12)式得未知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11)式减(13)式得标准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于是未知电阻为:

由上式确定的未知电阻值,将不含因热电势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1.4 对称观测法

当测量系统呈现某种对称性时,可以安排相互对称的两次测量,以此来削弱或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实验也被常用到。现举二例说明。

(1)用分光计测量角度时,由于刻度盘的转轴O与游标盘的转轴O′不重合将使角度读数由偏心产生系统误差。

为了克服这种误差,在游标盘的某一直径两端开两个读数窗口,如图6所示。

测量角度时,先在AB{刻度上读取θ1,然后在A′B′{刻度上读取θ2,根据平面几何的圆内定理,圆内角(对于刻度盘)θ的读数应等于:

(AB{的度数+A′B′{的度数)/2,而

AB{的度数也就是以O为圆心的圆心角θ1和θ2,因此得:

即二个窗口读数θ1和θ2之平均值就等于游标的转角θ。

(2)LR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的测定。

谐振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表为:

如果以电流最大值来判断谐振点从而测定谐振频率则由于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灵敏阀值,而C点附近的曲线斜率很小,使测量很容易产生误差。为此取I=IMax2的曲线斜率最大处A点和B点,读取相应的频率ω1和ω2,谐振频率为:

由于A,B点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样的仪器灵敏阀值之下,可使ω1和ω2测得更准确,从而达到消弱系统误差的目的。

1.5 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消除

对于周期性系统误差,测得一个数据后,相隔半个周期再测一次,只要所测次数为偶数,然后取平均,就可以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例如刻度盘偏心误差的消除就是采用相距180°的一对游标读数,然后取平均。

2 系统误差已消除的准则

采用各种方法去消除系统误差,最终不可能把系统误差完全消除干净而总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残余。实际上,只要将系统误差减弱到某种程度,这时就可以认为系统误差已经被消除了。

根据四舍六入五取偶的数字截尾准则,当残余系统误差θx 绝对值满足:|θx|

3 结语

虽然系统误差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确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对不同的实验测量却是不相同的,须针对每一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实例分析的常用的五种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和判断系统误差是否已消除的基本准则,在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别是实验技能方面,对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误差处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物理实验 (电磁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性实验教学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13

初中物理学科内容抽象难理解,涉及的实验很多,这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前提。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物理实验探究,去验证自己对教学内容所产生的疑惑,从而在此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

1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物理实验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探究物质密度、物体熔化和沸腾、电流的测量等实验中,已经初步掌握天平、温度计和电流表等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那么教师在安排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由演示实验转变为分组探究实验,增加这些仪器的使用频率,让学生在掌握这些仪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熟练程度和使用技能。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做“摩擦力”这个探究性实验的时候,可以将相同重量的两个物体放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让学生去试着推动,学生通过体验,自然就会发现相对光滑的平面上的物体很容易就被推动,而粗糙平面上的物体推动起来就稍显吃力,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教师采用这种探究式的实验方法,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时的枯燥感,更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的品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发挥和创造的平台,引领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尽可能想办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利用更多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可以吸附较多的大头针,而且学生还发现改变线圈的匝数也能改变电磁铁吸附的大头针数量。这样学生就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与电压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虽然学生得出的结论没有揭示出电磁铁的强弱本质与电流的关系,但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电压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性,这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电磁铁磁性相关的因素打下了基础。学生自主实验,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自身理解的不足之处,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3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尤其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总会有很多的问题和想法,教师由于受到课时、教学设备和大纲要求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一一满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满足不同学生的探究需求,开拓各个层次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册中的小制作,指导学生制作小型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测量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和物理资料,帮助学生探究导体电阻和长度的关系等。根据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和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和制作过程,以及自己的探究收获。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用物理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奥妙之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动力。

4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和设计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设计能力。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引导和辅助学生去努力完成实验,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多样化的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装置,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自行探究“矫正近视眼需要用什么透镜”。学生就可以利用实验装置,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调节物体和透镜的距离,使物体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也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地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安.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究性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方法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9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是符合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也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实验的积极作用,对相关的物理理论中所提及的物理现象和形态进行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地总结出相关规律。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是进行启发式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总结了相关的教学经验,重点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来看,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加直观的经验和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和相关规律,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实验教学还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模式得以转变,学生逐渐成为了自主探究的主体。在进行多样化的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的现象来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为学生的知识运用提供了平台。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是教学的首要主体,这是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构建新的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教学活动将会更加富有活力和趣味性,也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教学,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

从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长期限制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教师掌控教学的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另外,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其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转化教学方式,主动地引进实验课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提供良好的平台,进而使得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要结合研究浮力大小的关联因素时,教师应该设置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对浮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并且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依靠实验的开展来验证猜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拓展实验的种类和范围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出发,物理知识的讲解并非要完全依靠教材,尤其是物理实验方面,不仅如此,教材内容本身并不能够完全覆盖所有的知识面,在某些物理实验内容上都存在缺失。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适当地拓展实验的种类和范围,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构建起相对完全的物理教学体系,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开拓,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

因此,在选择教材以外的物理实验时,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要主动收集相关的器材和教学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开发,亩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择操作可行性较高和操作难度较低的实验,从而确保实验教学的拓展能够达成目标。

(三)增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实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实验开展的进程给予恰当的启发和指导。同时,要保障学生的自由操作空间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加直接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通过成功的物理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得以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四)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握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的情况,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个人成长与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尤其是针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理解,要能够根据多样化的物理现象来认识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的动力。所以,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