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和艺术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和艺术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艺术和艺术文化

篇1

(1)群众文化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也是群众文化的受众,没有群众参与的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创作和文化活动。所以,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民间的优秀文化资源,培养更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扶持力度,发挥民间艺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传统民间文化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2)群众文化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需要将群众文化的传播和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将零散的群众艺人组织起来,逐步建立起专业性的群众文化社团,并且组织这些艺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沟通。

2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1)群众文化逐渐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也逐渐使得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逐渐呈现出时代环境下的开放性。一个地区群众文化中,融入了当地的社会习惯和风土人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这种文化就会逐渐向周边扩散,进而传播到全国,但是当这一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难以再发展了。其主要原因是群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空间的局限。这时,当地的群众文化就会逐渐的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这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化也就越来越明显。(2)群众文化逐渐规模化和产业化。在我国政治和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的文化也逐渐地与国际接轨,群众文化逐渐走出了国民,融入了世界。其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在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了我国的群众文化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其已经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另外,我国的群众文化是我国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与重点之一,群众文化的发展也逐步朝向科学化、建筑化等方向发展,这促使了我国群众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3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文化的发展措施

(1)开拓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发展与传播。例如,目前在社会中比较流行的街头文化、青少年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以及商业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新时期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形势。这些形式均是群众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良好载体,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载体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群众精神文明的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载体之一。

(2)大力发展通俗文化。通俗易懂的文化作品可以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更加生动形象的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使得群众更加切身地体会到群众文化所表达的寓意。所以,群众文化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例如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小品、相声,在为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群众对我们的社会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这样就制约了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所以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3)发展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广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娱乐演出、广场美化、健身文化和街头文化。在建设广场文化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广场文化要以公益性为主,要避免出现过浓的政治色彩和经济色彩。第二,广场文化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审美趋势和经济能力,选择适用于全年龄段的广场文化,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秀的文化氛围。第三,广场文化应该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基础,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改进落后的群众文化,取缔腐朽的文化。

4结语

篇2

将正统的声乐运用和发挥在流行音乐及怀旧金曲方面,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赏;在“怀旧金曲”、“中国民歌”、“外国歌曲”等各种类型的风格上作了大胆的尝试,这也是艺术家们在不断探索的声乐道路,希望能够发挥出较高的演出水平又得到普罗大众的接受。

四位台柱擅长演唱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经典怀旧金曲,2001年来在澳门举办多场“流金岁月--怀旧金曲演唱会”,并赴香港,珠海,中山演出, 广获好评, 曾多次参与央视,政府及社团大型晚会。

2003年初成立怀旧金曲歌友会,目前澳门歌友会成员达600多人。

2004年接受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凡人曲”节目采访。

2005年获澳亚卫视 “访谈夜总会”栏目邀请做访谈嘉宾。2005年6月接受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飞越文化街”节目专访。

2005年3月及4月应香港歌友邀请往香港演出,令现场歌友陶醉。

2005年11月获中山广播电视台邀请,为该台“群星拱照 粤韵今宵 第八届粤曲卡拉ok擂台阵年度冠军总决赛”担任表演嘉宾,极受欢迎。

2005年底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套《欢聚一堂》节目“相聚澳门.庆祝六周年电视晚会”的演出。

2006年签约“澳门天和娱乐有限公司”,并隆重推出原创歌曲《澳门,东方之光》。

目前参加澳门龙汉电视走遍澳门“特辑”拍摄,该片将会在广东,上海,杭州电视台分别播出。

记者近日有幸结实了四位台柱之一的蔡文君小姐,初识蔡小姐,记者被蔡小姐的雍容高贵的气质打动了,蔡文君祖籍广东省揭西县,其实蔡文君并不是像其它歌手一样从小就经过严格专业的训练,只是有时候听听歌,跟着唱几句。

命运之神还是特别垂爱蔡文君的,2000年蔡文君举家来到澳门,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蔡文君结识了影响她人生的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现在东方文化艺术团团长郑丽,郑女士像姐姐一样的对待蔡文君,特别是在音乐上, 使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都变了。好象专业的歌手一样,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回事了,当然更有她那甜美的歌声。

2001年12月,蔡文君抱着一种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澳门一个怀旧金曲的比赛,她以邓丽君的一首《夜来香》把评委和观众都深深的折服了。最终获得了冠军及最佳台风奖。02年第二次参加澳门的歌唱大赛,获得了亚军。之后,代表澳门参加全国职工歌手大赛。取得银奖的好成绩。

2003年蔡文君正式加入了澳门东方文化艺术团,四位台柱齐心协力,实力不断强大,多次在澳门举办《流金岁月怀旧金曲演唱会》,并赴香港、珠海、中山演出,广获好评。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相聚澳门庆祝六周年电视晚会”(欢聚一堂)节目演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喜爱。

团长郑丽女士是一位资深的声乐教师,目前澳门很多著名歌手也随她学习,她除了擅长演唱国、粤语怀旧老歌,演绎中国民歌,外国歌剧等水准也非常高。所以她有“百变歌后”的称号。

“小调歌后”徐鸣莉,唱起民歌,小调之类的歌,特别有味道。

麦志强先生是澳门早期实力派的酒廊歌手,八十,九十年代已经多次获得澳门公开歌唱比赛的奖项,有“抒情歌王”的美称。

澳门东方文化艺术团作为非牟利的组织,澳门政府各部门(民政总署,文化局,旅游局,澳门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等)都对该团大力支持,使该团能够更好的顺利运转,更好地把精神食粮献给普罗大众。

不仅澳门政府,广大歌友及传媒也很支持的艺术团。如今年跟澳门的天和娱乐公司签约,联系一些演出事宜,澳门的澳亚卫视每年都邀请该团参加很多大型晚会,专访及休闲节目。 最近艺术团的成员还参加澳门龙汉电视“走遍澳门”特辑的拍摄,已经确定此片会在广东电视台,上海及杭州的电视台播出。澳门电视台以及电台也经常播出该团演唱会片断及最新原创歌曲《澳门,东方之光》。

篇3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1年度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

申报书

 

 

 

    申报人姓名:                            

    课题名称:                              

    学    校:                      (公章)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

2021年4月

一、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政治面貌

 

所在学校

 

所在院系

 

专业(方向)

 

入学年份

 

年级

 

导师姓名

 

电子邮箱

 

手机号码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课题

名称

 

主题词

 

研究领域

¨文化艺术           ¨旅游

涉及相关

学科

 

主要学习经历

 

 

 

 

 

 

 

 

 

 

 

 

 

 

 

 

 

 

 

二、课题论证

本研究针对的主要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及过程,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超过3000字)。

 

 

 

三、预期成果

序号

阶段(起止时间)

成果

1

 

 

2

 

 

3

 

 

4

 

 

5

 

 

6

 

 

四、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使  用  明  细

金额(元)

1

 

 

 

2

 

 

 

3

 

 

 

4

 

 

 

5

 

 

 

以上科目预算经费合计

经费管理单位

户  名:

 

开户行:

 

账  号:

 

五、审核意见

学校审核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审核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参与共建院校此栏不填)

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

意见

      (公章)

篇4

摘要: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中专美术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中国目前有很多美术馆,但很多的国有美术馆的体制基本上还在延用1980年代以前建立的运行体制,它和各地的美协以及由这个系统派生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族群构成了一种美术界的力量。这些机构及其力量在1980年代以前,因为目标任务非常清晰,所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很大。但是,“”结束以后,这些机构及其队伍如何完成自身涅磐、走出思想禁锢,至今还没有明显的迹象,所以这个族群里的人似乎都远离民间,又和现在已经越来越进步和国际化的社会对话不起来。我个人认为这个族群里的人被“政治工具”和“传统国画”这两种眼界给障目了。即使这两种眼界对于当前中国来讲仍然需要,那也需要适应这个时代。

文化问题有本土背景,但文化艺术最终是全人类的,只有向世界表明你的艺术历史观是公允的,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全世界传播和尊重。

我们正在逐步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但大国要承担世界责任,得让世界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和释读世界,看待和释读历史,看待和释读未来的,得让世界了解和理解你的价值观和文化方式。在过去的时代,美国人用MoMA、古根海姆等美术馆在叙述这个时代用视觉书写的历史――现代美术史;英国人用泰特美术馆、法国人用蓬皮杜艺术中心完成了同样的任务; 而我们的很多美术馆还在拘泥于完成政治任务。毫无疑问各国都有自己的立场,但方法和竞技场是同一的。而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很薄弱,政策出台后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不同地方的执行会出现偏差,或者低端事物上轰轰烈烈,把文化问题弄得过于物质化,忽略了文化这一精神性的特质,或者在一些专业问题上又严重缺失,美术馆缺乏国际视野和比较标准,媒体传播缺乏艺术的基本修养,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间接使得老百姓也只能把艺术品当作股票和首饰一样对待。

中国在当代文化的国际较量中,只能依靠当代人的文化创造力。

中国画在失去农耕社会封建文人士大夫主导的语境以后,就已经无法挽回它历史终结的命运,中国画可以仍然坚持的未来习惯上就是以创新型社会的形成。再比如:我们今天都在发问“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是由人的思想基准构成的。那么这个思想基准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认为你首先要让他(她)知道自己是谁,以及做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而真正的艺术是可以让人们获得答案的,人们从艺术中可以领略到人的尊严和平等……这些社会问题看起来与美术馆没关系,而实际上如果有更多好的美术馆在履行这样的责任,完全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社会文化习惯的消长。

艺术也许是改变社会生活和文化习惯一扇最恰当的窗户。我执着于美术馆事业是有一个愿望,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让具有创造力的文化环境在逐步成为常态。

回顾历史,我们习惯于模仿而创新不足,这和传统的中国画习惯于临古和讲究师承很巧合。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经验中,限制文化精英思想出轨从来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到了清代,知识分子(包括艺术家)必须在统治者规定的法度里生存,久而久之中国的文化习惯就变成如此因循守旧。而所谓当代艺术的思想体系虽然出自于西方,但实际上是由当代公民社会民权平等的理念中派生出来的,它强调人在艺术上的权利,反对权力对人的蒙蔽和愚弄,反对权力对人们思想创新的压抑,主张人人都可以创造艺术。这种精神理念影响到文化习惯上就表现为以创新型社会的形成。

开放和成功的中国人民需要真正的时代艺术。

当前代表中国主流美术界的群体在思想建设、理念准备和文化形势判断上表现的陈旧、保守和缺乏创造,在过往的三十年文化发展机遇期内,不难看出,部分拿民族文化做招牌,实则相对自我、眼界也很局限,在现代社会和新的文化形势面前完全过时和滞后,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艺术,错失了许多机遇,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历史机遇面前,中国的文化艺术应该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追求理想的文化人和有能力影响现状的管理者都负有历史的责任。

1980年代以来的这段当代艺术史开启了未来中国新艺术的纪元,并在整体逐渐形成了中国艺术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

民生美术馆毫无疑问应运而生于这一时代。它的责任和使命是为这个社会提供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艺术现场。开馆一年多来,一直在研究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因为这三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社会转型和变迁以及由此产生于艺术领域的巨大收获,绝非几个主题性创作所能承担。这段美术史的书写核心,离不开这个时期经历国家命运、体味人民生存环境的“另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艺术语言上具有国际性,而在内心体验上完全释放个人的精神经历。这些所谓“标新立异”的艺术另类,他们对于传统精神来讲是标新,而对于中国画语言来讲是立异,但对于今后中国的艺术历史来讲他们无疑是真正的幸运儿!一部新的美术史已经开始由他们书写,并由此开始有力量融入世界,进而展开在国际文化竞技场的角逐与较量。

要做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馆,不能简单理解为把国外的展览引进来,把国内的展览推出去。

打造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美术馆,要思考从中国自身的思想建设和力量出发来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这个主张的视野是国际化的,核心是中国在今天(当代)的艺术创造。当然,我们现在所能聚合的力量还很有限,做这件事无疑是既伟大又艰难,而且因为民间力量在“为肉食者谋”,所以有可能还会吃力不讨好。

做美术馆,背后的财力支持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非常专业地建立起自己的体系,而你的眼界又恰好在能社会层面和国际视野上构成了较好的交流和对话。

以民生上海现代美术馆为例,它总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 改建和装修预算仅有500万元人民币, 在开馆展以后,民生美术馆的每一个展览,不论规模大小都遵循十分俭朴的原则,每次布展包括馆长在内的每个员工齐动手加班加点,开幕式俭朴,没有往返机票、没有晚宴,一切自然而然,它每一个展览获得的良好口碑完全取决于它的专业态度,与人们对金融机构办美术馆财大气粗的想象完全不合。其实俭朴和纯粹正是我们对待公共事业的态度,是我们与形形商业仪式拉开距离的一种表达,而并非吝啬。 我们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放不到两年时间中,已经完成了十多个不同形态的国际国内艺术展览,举办各类艺术教育讲座四十多场,美术馆累计接待观众超过了60万人次,已经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文化现场之一。我们计划中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建设也在进行中,其规模和定位将更具国际影响力。

民生现代美术馆在收藏理念上坚持由中国出发,面向未来,面向国际。

我们鼓励年轻艺术家个性创造,意图建立一个197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体系,整理一条在国际上具有比较研究价值的作品线索,进而力争经过十年努力完成一个中国版的比较完整的当代艺术史的收藏与研究。

篇6

1 群众艺术工作的意义

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了群众文化的要求,丰富了艺术文化的生活内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支持。这不仅有效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而且体现了文化娱乐与经济建设的良好结合,保障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确保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符合当代文化的发展要求。

2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艺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指导作用

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化和多元化。文化馆在提高群众艺术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日益明显,打造了更多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娱乐方式,为群众艺术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指导,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形式,而且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指导,促进了文化艺术形式的蓬勃发展和层出不穷的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2.2 服务作用

群众艺术文化越来越丰富,但是还缺少统一的文化形式和娱乐方式,文化馆将群众充分集中和调动起来。针对群众的不同娱乐要求、不同层次的艺术水平形成了多样化、多元性、层次各异的文化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满足了群众的对艺术文化的个性化要求。

2.3 监督作用

信息化社会,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艺术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监督,避免了陈旧迂腐文化的干扰和影响,净化了文化娱乐环境,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

3 文化馆改善群众艺术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3.1 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群众艺术人才

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培养出更多的群众艺术人才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艺术工作,从而强化文化艺术工作的作用和质量。培养更多的群众艺术人才就要从文化馆的建设出发,提高整个文化馆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专业技能,优质、高效地培养群众艺术人才。人才的培养要深入贯彻到每项群众艺术活动中去,及时发现有才能、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和提高,真正做好群众艺术培训工作,挖掘出更多有才能的艺术人才,进一步提高群众艺术人才对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艺术的专业性。文化馆艺术人才队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群众艺术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跟踪,使群众艺术人才对时事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和适应性。对文化馆的艺术工作者要举行定期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性,而且要提高他们培养人才的能力和策略,对群众艺术人才进行有策略、有方法的艺术指导。此外,要及时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及时培养传统的民间艺人,可以从经济层面、文化艺术层面、精神建设层面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以促进民间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此外,还要鼓励传统民间艺人多参加文化馆的艺术文化活动,促进艺术人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完善艺术娱乐的工作和环境,促进群众艺术工作的有序展开。

3.2 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和措施,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对群众艺术工作而言,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息息相关,联系更为紧密,更易产生共鸣。因此,促进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迭代更新和持续传承极为必要。文化馆要在政府的号召下,提高群众对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重视和关注,并开展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馆艺术工作者要切身实地去搜集和整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确保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完整性以及具备传承的基础。通过传统民间艺术,感悟前人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并将其灌输到群众艺术工作中,丰富群众艺术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有效提高群众的艺术实践能力。在开展群众艺术工作的过程中,要以群众实际的文化需求为基础,重点传达艺术,艺术工作要注意表现方式和多样性的活动类型,以提高艺术工作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更好地激发群众对艺术的接受力和感受力,进而提高艺术表现力,达到传承民间艺术的目的。与此同时,文化馆工作人员要注意广场文化对群众艺术的影响,要结合广场文化的积极元素与文化馆特有的艺术表现,提高艺术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让群众更易接受,表现力更丰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艺术培养的方式和技巧,向群众传达民间艺术时要注意取其精华,避免迂腐、陈旧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干扰和影响,使传达的艺术文化健康、优质、与时俱进。

3.3 强化文化馆经济投入,巧妙结合群众艺术工作与商业规划

篇7

[关键词]河北 民间艺术 文化内涵 当代价值

民间艺术是排除贵族意识之外的群众艺术创作,它是一种较特殊的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特定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历史背景为基础产生的艺术样式。从形态上观察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民族特征,兼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承载着来自民间的信仰。是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显性表现,蕴含着独立群体和个别区域的审美情感和心理表征。

一、河北省民间艺术概述

河北省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浓郁的文化艺术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河北民间艺术扎根于河北的区域人文环境,代表着中原民族的思想和智慧,是河北人民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的直接体现。

河北的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审美思想和劳动实用的统一,是在历史的传承中积淀文化。河北艺术者们不断影响着群众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素养的养成,使民间艺术的内涵渗透到民间的血脉当中,有着坚韧、永恒的生命力。民间艺术的材料简单,但技术高超,构思巧妙,表达乐观坚强的精神格调,和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与企盼。

二、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首先是为了满足实用的功能,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仍然是精神文化的创造,民间艺术以文化的内涵来表现人民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渴望改造自然和人文自然的形态。

1.天人合一、追求和谐

河北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不同,但大多数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性与人文的高度融合统一。“有意味的是, 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不论内容如何,都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统一的内蕴,即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1]。

和谐指的是在等级划分基础上的稳定,表现的是事物发展中对比协调、完整规律的状态。河北位于中国的心脏地带,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哲学思想的精髓,就是天人相和、人人相和,追求的目标始终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上。

2.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河北成长起来的民间文化,反映出勤劳善良的河北人民对生活规律的把握和对生命存在意义热爱。例如雕刻、年画、内画等艺术形式的图案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符号、历史故事等,通过想像、寓意等艺术手段,描绘出吉祥如意、欢乐喜庆、和谐幸福生活场景,实现对美的追求,最大限度的呈现装饰、祈福和教化的意味。武强年画中的福禄寿喜财的神像、娃娃类的童子形象、鹤鹿同春、封侯挂印、三娘教子、二十四孝图以及河北蔚县、丰宁、磁县等地剪纸艺术中的喜鹊登梅、瓜蝶莲等艺术形式都传递出这种丰厚的文化底蕴。

3.儒释道的文化寄托

大量的民风习俗、民间禁忌,使得民间信仰又增添了复杂、神秘的色彩。如河北民间剪纸中的宗教崇拜和巫术信仰,武强年画中释迦、孔子、老子等诸神圣贤艺术形象的塑造,唐山皮影中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的显现等。许多历史与宗教人物在俗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人格化的神,而艺术作品则强化了对他们的崇拜,使他们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寄托。如武强年画、徐水舞狮、曲阳雕刻具、河北梆子等等。

三、河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

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的发展中造就了内容丰富、品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因此,河北民间艺术在河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盘活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催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河北民间艺术是以物化的艺术形态存在,实体形象能够用直觉直接感觉和体验,是活生生摆在大家面前的,物化形态形成生活环境中的美好装饰,构成民众生活的客观环境,与民众的生活环境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提升民间的生活环境和空间,另一方面民间艺术通过民间的民俗活动来表现其普遍的文化意义。

在河北的剪纸年画、石雕泥塑、影戏大鼓、梆子老调、吹歌号子、秧歌高跷等艺术形式中,天地神抵、圣贤祖宗、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祥禽瑞兽、仙花芝草、吉祥图案等,体现民众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审美情趣。

在丰富的河北民间艺术资源中,对其进行市场化开发与传播,树立起河北民间艺术品牌形象,对于推进河北省文化大省建设应有很大帮助。重点着力打造易水古砚、定窑和磁州窑瓷器、衡水内画等民间艺术工艺品的产业发展,实现河北省文化大省强省。

站在文化历史的视野中,河北民间艺术蕴涵的自然理念、伦理价值、文化思想和情感愿望,都可以成为我们安定生命和提高生活的资源。因此要深入发掘河北民间艺术,推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合理的利用民间艺术的价值,保持河北民间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 琪.民间艺术概论[M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篇8

 

关键词:文化艺术 教育 和谐 校园文化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它不仅单纯属于审美范畴、更是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是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特点的、能在愉悦中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和途径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使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平共处,令其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人在心灵开发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内心的感受。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全面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明了我国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今后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知识群体,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说,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小的方面说,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来是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了,才会形成爱国爱校、诚信友善、求实创新、严谨勤奋等优秀品质,才能够升华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价值实现合适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成就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着重于人的全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其中艺术文化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践行国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育人用人标准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构筑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动秩序,实现校园文化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从而体现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对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必然要求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去克服困难、融入环境。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心理压力,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实现艺术课程设置的人性化,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其情操,促进其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许多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艺术审美可以消除人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从而有助于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艺术教育的动情自由,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情境中获得宽容精神。加强艺术教育,使人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使人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同时它能够调整情绪,使情感获得正确释放的途径,而且还能够超越感性娱乐,进入人格塑造身心和谐的层面,以求在将来面向社会时具备更完善的心理。 

(二)增强艺术活动开展的多元化,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高校中需要增强艺术教育的多元性和前瞻性,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第一,开展专题性艺术活动。第二,开展竞赛性艺术活动。第三,开展趣味性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尝试新的思想行为,立足于艺术的前沿来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个人成长的生机与活力。 

小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认识,认清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搞清艺术教育的概念是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思想与审美等艺术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人的“修养”、“灵魂”、“做人”教育。其次,要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使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手段。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合唱艺术;高校校园文化;科学与艺术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高校音乐教师肩负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学府,同时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更是新兴文化的发源地。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民族文化修养,更是学术、思想创新的动力。专业课程所给予学生的仅仅是将来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而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术方法,才算是比较全面的发展。而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参与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和重视,并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被推动和发展。这日益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结合。演唱优秀的合唱曲目,对于大学生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加强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合唱艺术与校园文化。

一、共性和个性

合唱与校园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合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同时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建设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应该根据学校的历史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创建鲜明的“大学精神”,从而打破整齐划一理念模式下的千校一面的现状。鲜明的特色应当是校园文化魅力之所在,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既要把握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校特色。而合唱这种校园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恰恰是共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合唱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需要团结共同完成的集体活动,参加合唱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等思想培养的教育方式,容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进步的良好氛围,达到气息统一、音乐处理统一、艺术表现统一。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可以通过除同声合唱之外的混声合唱、领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来充分发挥个性。凡是有代表性和独特的声音都会在合唱中找到空间和舞台,从排练到演出,从集体到个人,无时无刻都伴随着共性的统一和个性的张扬。由此可见,合唱与校园文化都需要将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博采众长,有的放矢。

二、主体和主导

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为背景空间,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主体,教工是主导。师生共同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而在合唱活动中,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合唱队的全体成员是音乐表现的主体,通过统一的演唱去参与活动。指挥则是艺术实践过程中的设计者、指导者,是合唱队的灵魂,是音乐艺术展现的主导者。

三、科学和艺术

高等院校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师生文明素质不断呈现新气象、新面貌。高校可以通过大量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实践等方式完成对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探究,并附以丰富的群体性的文体活动来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赋予学生理性、严谨的思维特征。合唱作为综合性的歌唱艺术,通过基本的歌唱技巧、和谐的合唱声部分配,以及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加工,进一步提升感性的表现。可以说,所有门类的科学都是精尖的艺术,而合唱这门综合艺术也是高深的科学。

四、意义

校园文化影响指导着合唱艺术在高校中的发展,而合唱艺术则将拓宽校园素质教育的渠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带动其蓬勃发展。通过合唱曲目,可以让学生掌握其他校园文化之外的不同类型、风格、题材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及合唱作品之外的文学、哲学、美学、美术、戏剧、历史的多侧面知识。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合唱曲目,都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必将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贺娟.浅论合唱艺术的普及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大舞台,2011(01).

[2]高平,王花磊.浅析合唱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品牌(下半月),2015(03).

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艺术设计;融合;创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的延续是民族得以长期昌盛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精神纽带,通过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分析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强大是以文化传统为基石的。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建筑文化和理念为指导的,在室内设计中,也应当立足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合理运用于现人室内设计等领域,为现代室内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解析

1.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凝结了中华儿女的辛勤汗水,包含了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浓厚情感。在传统文化之中,包含了文学、艺术,也包含了风俗、道德,这些综合的中有现代艺术设计所运用的阴阳学说,也有儒家的天人合一、有现代园林设计中欲显而隐、露则浅的艺术理念。在这些深邃的传统文化中,还透露出了等级森严的装饰色彩风格,无一不显露出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

1.2室内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体系下的室内设计受到现代化潮流的影响,人们观念的革新以及城市化建设加快,逐渐受到了大众的重视,并走向了更加明亮的舞台。在这种形势之下,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打破了陈旧的、森严的等级制度,风格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不拘一格,无处不在的显示出奔放的时代气息。但是通过对现代室内艺术设计进行仔细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在不拘一格的设计风潮之下,仍然可以清晰的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成为发扬与表现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融合

2.1传统思维与艺术设计的融合

我国古代传统思维与思想是由道家与儒家的传统文化思想构成,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为我国人民的劳作与奋斗打下了思维与思想的基础。“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理思想,是道家对自然的崇尚与尊重,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也为室内艺术设计理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实现室内环境与窗外大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是室内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许多设计者往往会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完全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机械化的室内设计无法对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进行表现,缺乏灵动性。其次,儒家崇尚谦虚谨慎的为人处事之道,在我国的园林建设中得到了成功运用,这种欲显而隐的意境,使室内艺术设计展现出一种意象之外的境界,使得室内设计更具层次性。

2.2传统装饰与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主要有分割、切断、通透等六种常用的空间划分形式,现代室内艺术设计中,对虚拟空间分割一直是设计的点睛之笔,这种对古代传统隐晦思想的借鉴,拥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现代室内艺术设计中逐渐运用现实的灯光、家具等材料,取代了屏风、帷幕设计等内容,并对空间装饰设计的层次美,功能美进行了突出,使得室内设计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现代感,实现了现代室内艺术设主地与古代室内设计的有效融合。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命,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一些传承已有的传统装饰元素已逐渐退出了装饰的舞台,一些新形的材料与艺术品逐渐取代了这些传统元素。但是现代室内设计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认,而是通过提取与重构的过程,使传统元素实现与室内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例如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隔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玻璃窗花与剪纸,具有现代感的新型绘制图案与书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窗格形式,这种传统文化的革新,也使现代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更加丰富。

3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的创新

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与生硬的改变,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是无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进行完整呈现的因此,要实现传统文化室内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创新,设计者首先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通过对古代哲学思想理念的全面认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根本法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传统文化的深刻意境。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束缚,基于现实,创新室内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思想核心精髓的吸收,寻找现代文化切入点,利用现代科技,创新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同时,以传统文化为指导,重构设计风格,使室内艺术设计归根于抽象化与细腻化的传统文化。

4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寻找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性与审美思想,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艺术设计有效融合与创新,将使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实现和谐共生,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谭秋华.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欧阳尚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4(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