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科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科学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科学实验

篇1

(一)学科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教师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落实并不到位,而对其的实验教学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很多小学对于科学课程并不重视,也没有为其配备专业的教师,往往都是由班主任、语文或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学生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欲望

在没有高素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好玩,严重的缺乏目的性,在课堂中散漫、随意的现象极为严重。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课必然将被学生与教师抛于脑后。

(三)实验教学方向缺乏计划性、目的性

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没有合理的安排实验的内容,这极容易导致学生逐渐的失去对科学实验课的兴趣。这种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的教学方式,必然将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逐渐的迷失自我,甚至会出现抵触、烦躁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必然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实验教学内容闭塞缺乏科学性

很多小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依照新课标针对于实验教学的最新要求,在教学的内容上并不明确,这直接导致了实验课程的内容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这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都是依照以往的各项实验操作经验来进行教学,并在原有的实验内容中提取实验的材料及实验的方法等。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明显与新课标的创新性指标严重背离,无论是教学的方式还是教学的内容都较为闭塞,这极可能导致学生造成思维定式,从而影响到整个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的质量。

二、改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

要想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对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必然是首要的条件。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环节。首先,应该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以此来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让他们的科学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知识性的提高。其次,应该着力的培养科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以此来补充日益老化的科学教师队伍。

(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实验的兴趣

对于学校与教师而言,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于科学课程来说,应该想方设法的开展各种教学实验课,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必然都将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调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他们走进教室后,哪怕看见了一盒火柴、一只蜡烛……他们都会兴奋不已,充满着期待,而实验教学的方式必然将极大的满足学生这样的内心需求。因此,对于学校与教师来说,不仅要增加科学实验课的课时,更需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科学实验课。另外,除了教师、实验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大自然这个大课堂进行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物质资源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必然将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明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及地位

针对于科学实验课程,教师首先应该从教学的目标出发,来明确教学的方向。显然,科学实验效益是否能够得到提升、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其关键就在于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视作主要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与认知程度得到提升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发自肺腑的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在各项实验操作内容的落实中,必须严格的按照小学科学课程的标准。

(四)优化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质量而言,教学的方法必然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兴趣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让整个实验教学的目标高效益、高质量的完成。作为教师,应该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究、总结与反思,鼓励学生将隐性的思维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认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整体化、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学习的效果得到不断的增强。

例如:在“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定滑轮与动滑轮是怎样使用的?它们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它们之前有着怎样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探究,而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专业资料,适当的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解释。在整个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与创新,并从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与认识动滑轮与定滑轮在使用的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篇2

【关键词】表扬 惩戒 健康成长 健全人格

教育是塑造和培养人的活动,它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人,一个既能改造社会,又能适应社会的人。表扬和惩戒是两种最常规、最典型、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表扬包括称赞、鼓励、肯定等;惩戒包括批评、检讨、惩处等。表扬的价值在于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积极的而自觉坚持、发挥和弘扬;惩戒的价值在于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消极的而主动抛弃、克服和抵制。不仅如此,惩戒能有效克服表扬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如骄傲自满情绪;表扬也能克服惩戒带来的不良影响,如自卑愤懑情绪。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映照,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天然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效教育机制,是教育者了不起的智慧结晶。表扬和惩戒是一个教育有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整合了各自的优势,克服了各自的弱点,其功效远大于远优于各个部分之和。二者共同发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保驾护航。只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只有表扬的教育同样不是好教育。

传统教育惩戒特色浓厚,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现代教育进行了革命性扬弃,倡导“多表扬,少批评”;当下教育风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思潮。由“惩”到“夸”,教育手段由一端走向另一端。 表扬的作用被过度放大,而看不到它的副作用;惩戒的作用被蒙蔽,而看不到它的正能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表扬和惩戒都是以触动心灵为靶向的教育手段。表扬属于一种心理满足教育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学生有了良好的、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行为表现时,给以诚恳恰当的表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被人赏识的满足感,从而产生更大的自信心,激发出更大的潜能。这是表扬所产生的正能量。惩戒属于一种心理沮丧教育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消弭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学生有了卑劣的、消极的、退步的思想行为表现时,给以严肃适当的惩戒,学生会产生一种被人指责的失落感,从而产生沮丧心理,终止并纠正其错误思想行为。这是惩戒的正能量。这是一种平衡机制。

现在的校园常有两个“蝴蝶效应”。一个发生在学生圈,学生不服管,不怕管;一个发生在教师圈,教师不愿管,不敢管。这两个效应弥漫在许多校园的空气里,令人不安。

为了进一步说明惩戒归位的合理性,有必要再陈述以下理由。

从教育理论成果来看。心理学研究认为:惩罚会使人产生畏惧,从而抑制会带来惩罚的行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家马卡连柯说:“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惩罚使人心中有畏。只有学生心中畏,才能自觉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抵制诱惑、改掉不良习气,克己修身,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教育实践结果来看。在表扬气氛浓厚的校园氛围中,表扬主导着教育。教师企图用一法而应万象、万变之学生,实在有难为表扬之嫌。因为只有表扬,学生变得任性,任性得说不得、管不得;因为没有惩戒,学生变得脆弱,脆弱得不敢说、不敢管。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把学生击垮,个别学生甚至走上不归路。因为没有惩戒体验,学生抗挫力缺失。

从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来看。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的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演练。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和社会接轨。社会管理的精髓是“胡萝卜加大棒”,即奖励和惩罚。学校教育只奖励不惩罚,这种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是与社会现实不对称的教育,是不可能被社会现实响应的教育,是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教育。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看。每一个学生既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是一个与周围环境发生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人。学生的思想行为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的。学生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他们的成长需要扶持。积极的表现,要表扬,消极的表现,就要惩戒,使学生知晓对错,明辨是非,纠偏扶正、抑恶扬善,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天然之理。如果只表扬,不惩戒,只会掩盖学生的消极面,使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误判。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从教师与学生角色匹配来看。角色有分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就肩负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角色决定行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是教师的本分。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不同的,权利和责任是各异的。表扬是教师的天职,惩戒也是教师的天职。如果社会没有军队、警察、监狱,社会还会有秩序吗?美国法律规定,可以对违纪律违规的学生进行体罚,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有类似规定。

没有表扬的惩戒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戒的表扬教育也是不健全的教育,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思想健康、人格健全、适应性强的合格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陈翠翠.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流失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篇3

关键词 主动唱演 审美 音乐 教育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引唱-唱趣-欣赏美

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我特意安排自己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唱。当我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我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一起来演唱,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听到了从他们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我的课堂美极了!

二、自唱-唱会-感受美

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沟通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在行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

这样使他们从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的学习实践中来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这就改变了原来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教学程序,而是将分离了的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抓取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

三、评唱-唱美-表现美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议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策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在评唱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四、演唱-唱活-创造美

篇4

下面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阐述初中物理常态课堂几种常见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概念课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发展其认知能力是核心问题。首先要抓好备课环节(其他课型也如此):备课不仅仅是准备教学内容和课件、媒体,还需要备课标(了解课标的要求)、备学生(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困难所在)、备教具(如有学生活动需用的小物品应提前布置学生上课时带来)、备教法(达到教学目标要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备板书(设计板书的内容、格式)、备学生笔记(设计笔记内容,处理好课件、板书和笔记的关系)、备资源(找寻生活、社会中相应的资源)、备学法(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预习,要有预习作业的反馈和落实;指导复习方法等)。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发挥好示范作用。

教师采用“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例如“弹力”一课,需要学生了解“弹性”“塑性”概念,不同的教师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有的教师口述几例――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等,直接说出概念,板书,学生记笔记。这样做,用时短,也不麻烦,好像目的也达到了。

有的教师充分准备了塑料牙膏皮、纸盒、橡皮筋、易拉罐、小弹簧、橡皮泥。引入:“为了环保,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是需要分类的。这些物品,同学们会分类吗?谁来试试?”

某学生上来,把易拉罐、小弹簧分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教师问分类的依据,学生答是金属和非金属。教师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再继续引导:谁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

学生又将易拉罐、小弹簧、橡皮筋、塑料牙膏皮分为一类,因为施加力再撤去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其余不能恢复原状的为另一类。当然,学生的表述不能一次到位,但是意思是对的。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指出:轻捏易拉罐,放手后能恢复原状,重捏,就变形了,不能恢复原状,塑料牙膏皮、纸盒也是如此,引出“弹性限度”这一概念。

此例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收获也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

二、实验课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实验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其中的探究实验是物理课改的核心。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例如,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师强调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要把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位置、从同一高度由静止状态滑下。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没说学生就不知道,即重视了过程,但没有顾及到方法。

有的教师用问题串来引导:

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用手推一下。

小车一直运动吗?――慢慢停了。

为什么会停?――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结论:力影响物体的运动,可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车推后运动的距离短,停下来的时间也短,说明什么?――受到的阻力大。

此距离还跟什么有关?――推后的速度。

要研究跟阻力的关系,需要怎么办?――控制变量,保证推后小车速度相同。

用手推,怎么保证速度相同?――手用力一样大。

实际好操作吗?――不能保证用力一样。

不用手推,小车能运动吗?――放在斜面上,可以自己滑下来。

怎么保证滑到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小车由斜面的同一高度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逐步深化,既注重过程,也明确了方法。

实验课的设计可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能力提升” 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三、习题课

习题课包括以掌握课堂所学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巩固型习题课,和以沟通所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型习题课等。

学生易错和不会做的题就是习题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不能按题号逐个讲题,可把同一类型、同一思路的题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一样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难度较大的题,教师讲完后应再给出一两道类似题巩固落实,观察学生能否独立解决,确定学生是否真会。

教师除了示范正确的解题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对基础知识或思维方法的拓展、归纳与延伸,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解浮力的难点――液面升降问题时,有位教师预设教学情景:小船中有两个小主人公,发现河中有金块,捞上来放在船里,水面高度会如何变化?要求写出推导过程。教师帮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分析V排、压力、压强的变化等。再一题多变:如果船上的金块放入水中;水面漂着的木箱也捞到船上;水面上漂着冰块,冰块融化后;冰块中有铁块,冰块融化后;冰块中有木块,冰块融熔化后水面高度都如何变化;盐水面上漂着冰块,冰块融化后盐水面如何变化?……学生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既熟悉掌握了方法,也明确了思路,以后再遇到同类问题,即使没听教师讲过,自己也具备了分析能力。

也可以利用实验手段突破此难点:大烧杯里的水模拟河水,易拉罐模拟小船,金属块模拟金块,做实验时利用记号笔标记液面观察升降情况,再进行理论推导。

对设计性实验题,不能纸上谈兵。例如:让学生利用天平(带砝码)、烧杯、细线、金属块、水测量金属块密度,写出实验步骤,由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实验,对比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分析误差及其原因,并能够优化实验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习题课不只是讲题,把实验引入习题课使课堂灵活充实,学生不仅是听讲,还要动手动脑参与,提高能力。

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温习已有方法解决新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理论推导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再设计实验再进行实验再理论推导能力提升。

教学流程:

四、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是收集整理、分析、展示学生考试中的错误、点拨纠错的习题课。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学生的元认知,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利用考试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每个题都有考查目的,不仅是考查知识点,也有过程、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侧重。除了统计平均分、每题的得分率等数据外,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也是很有必要的。

(2)精讲题目。忌“顺次讲解” ,宜“针对重点”。理清学生思路,做好思路铺垫,将同类型题整合,分类指导,再用类似题落实,强化方法的训练,实现方法迁移。讲是为了不讲。

(3)利用实验手段突破难点,渗透实验意识。常态课堂可多使用常规实验器材和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随堂小实验,减轻实验准备的负担。对于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课前录好视频实验重现。

(4)加强思维能力训练,要求过程分析,注重理论推导。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所在。可帮助学生铺垫思路,由数字运算转为字母运算。

(5)教学手段多样化,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互评、体验、实验、知识结构的构建等,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6)采用小组合作、自学互助来提高辅导的效率,发挥团队精神,强化集体荣誉,多进行小组评比。建议四人一组,能力分层。小组分工明确 :包括操作读数、处理数据、执笔实验步骤、主发言人(学困生为主)。每次可以轮换。可解决由于班内学生人数多,教师不能全面监控的问题。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分析考试数据发现问题小组实验小组互助小组纠错提炼方法能力提升。

篇5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性;双师型;热能与动力工程

作者简介:赵星海(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周振起(1963-),男,山东莱阳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吉林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注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和训练,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本文以“热力发电厂”课程为实施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主渠道,是培养和造就合格工程师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技术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培养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高等工科院校从传授工匠的技能技艺开始,一直到引进科学原理,再到目前将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并以强调工程实践性为主一路走来,在历经“技术模式”与“科学模式”后,正在向“实践模式”转变。[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实践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匮乏等现象,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工程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开设的“热力发电厂”课程为例,虽然学生在校时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毕业后仍不能运用理论为实际服务,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模式

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轻视实践与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而忽视了学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2]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社会人文、经济、环保等方面知识的作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主体“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客体“学”的主观能动性,延续着“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授课风格。这无益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非常少。师资结构偏重学术型,缺乏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实践教学能力薄弱。这造成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空洞、容易脱离工程实际。从而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1.教学改革

(1)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从教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向帮助学生、使其能主动获取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转变。教学过程在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采用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来引导学生学习。

(2)转变教学思路。从只考虑知识结构系统与连贯、知识重难点的分析与把握等,转向寻求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关联、知识实际运用的条件、以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运用知识的能力。

(3)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传递者、灌输者转向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灵魂,树立“工程实践教育观念”,通过在上课过程中点滴渗透的方式,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易于学生接受并理解深刻的方法。如采用工程图纸讲解、PPT、设备实物照片及CAI课件穿插教学,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3]同时对行业的最新动向、技术、规范、理论等知识,不断补充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对学习时刻保持热情和新鲜感。

2.实践改革

(1)通过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多做总结和归纳,对工程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集中精力、时间和力气解决。对行业发展的新技术、规范、规定等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保持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

(2)鼓励学生跟随专任教师做一些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

(3)重视电厂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实习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电厂生产活动,了解和掌握电厂生产的原理及设备运行的特性,有助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同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现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通过实习教学环节,学生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避免课堂教学的纸上谈兵。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1.缺乏“双师型”教师

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校提出的“272”工程建设,可采取如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实践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学习;聘请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到校兼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进一步深造;对于新任的专任教师,除正常教学实习外,还需要到学院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等措施,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

此外,还可以从专任教师的考核、评定制度入手,由目前的考核论文、科研为主转变为考核教师的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专利、为企业服务能力等方面为主,以上举措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人才储备奠定了条件。

2.校企合作实践环节困难

发电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且存在有毒物质,危险性极高。高校学生到电厂参与生产实践环节,加重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负担,同时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入厂安全规程的培训和教育,且额外要增派安监人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对学生入厂生产实习不积极主动且排斥。

针对这一问题,可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学生生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聘请技术专家来校授课;加强本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产责任意识,做到入厂多看、多问、多听、多学、不乱走动、不乱动手、讲纪律、听指挥的习惯;在实习期间加派带队教师数量,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企业减压排难。

四、结束语

增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现代工程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热能与动力学科开设的“热力发电厂”课程为依托,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实践等环节,论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的思维方式和意识行为习惯,使其具备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素养。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通过一门课程的改革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培养满足科技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仲民,姚合环.高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1):121-122.

篇6

Abstract: The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s the core of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also is the center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regular work.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 needs to establish their own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refore, hiring a certain number of teaching supervisors, setting up special teaching supervision agency, building a high quality and excellent supervision team,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nd more urgent for the grow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关键词: 独立学院;质量监督;教学督导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quality supervision;teaching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71-03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由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较好的普通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创举。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从办学起就一直是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保障独立学院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监督等,独立学院也逐渐建立起了以教学督导为核心的内部教育质量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作为一种学校内部的督导,教学督导应是独立于教务部门之外的督导评估咨询机构,对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依托母体院校办学,办学时间较短、资源有限,使得学院在教学层面面临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欠缺等教学方面的困境,为解决这些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学督导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特点

从1999年独立学院的兴起,到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8号文)的通知,直至2012年3月,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已经达到303所。十多年来,独立学院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试办,到治理调整过程后,开始进入规范办学和提升质量的阶段。但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办学形式,在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它比其母体学校更加复杂,也更加多样。其总的特点是:少量的管理人员、多样化的教师队伍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教育和培养富有创新意识但学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

1.1 独立学院学生的独特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他们在入学时与母体高校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自我定位。

1.2 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多元性 由于独立学院发展的历史原因以及人事制度的关系,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或只有很少量的自有教师。学院的教师队伍以母体高校中的教学人员,以及聘请的部分学校退休教师作为主体,同时还从外校在编教师、社会企事业单位中聘请部分人员担任授课工作。因此,客观上,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3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复杂性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队伍本身具有复杂性,人员除了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外,还有其他高校的退休教师和管理干部,及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从母体高校聘任而来的管理干部受到母体高校的影响较大,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依赖过去的经验,针对独立学院的创新意识不足。刚刚毕业的学生的管理工作又经验不足。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

2 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改革、发展、提高的核心问题。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的逐步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但是独立学院要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工作重心要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练好内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将被市场竞争的大潮无情地淘汰。独立学院应借助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认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的学生应处于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培养的学生之间,比普通本科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比高职学生有更强的学习适应性、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质量标准,构建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学院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质量标准,建立的各类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并研究自己的历史机遇,探讨自己的办学定位,科学地利用分类空挡占据自己的市场份额,走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来。

3 教学督导制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

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要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质量和特色,当前独立学院最首要的任务是保证质量,而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其自身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和保障体系。

在学院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学督导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督导员通过听课、检查课堂教学纪律、抽检各项教学材料、监督学院教学管理等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考评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特别是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检查,把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由于教学管理机构精简、教学管理人员较少,因此要更加充分利用教学督导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对学院的教育教学情况、教学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使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中的必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教学督导制度,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进行监督,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的的有力措施,也是促进高校实现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教学督导要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有效监督作用。

4 教学督导在独立学院的作用和现实困境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人民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是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师资队伍构成的多元化、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复杂性,使其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核心,教学质量监控是独立学院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教学督导可以在教风的监控、学风的促进、管理的提升方面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开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1 督导对教风的作用 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对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会持不同的态度。母体学校的教学人员由于在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中都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会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这部分教师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懈怠。主要表现在投入的精力不足、不能因材施教、课后指导不足等。退休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员担任课任教师时,虽然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但其由于年龄和时间的问题,也对独立学院的教学投入不足。而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很大部分学历较低,教学经验欠缺,学术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因此,独立学院的教风亟待监控。教学督导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相应的督促和监控、指导和评议,引导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2 督导对学风的作用 由于客观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困难,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迟到缺课情况严重,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学院整体学习氛围不浓等。因此,独立学院的学风有待积极改善。教学督导可以通过对教师课堂考勤、课堂教学进行督促,对学生学习和听课进行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沟通师生意见,对学习课后作业进行抽检等各种措施促进学院学风的改进。

4.3 督导对教学管理的作用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多呈现为教学管理人员复杂,管理水平不高,制度建设滞后等特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教学管理制度化都亟待提升。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教学管理观念的革新、教学信息的准确收集、教学制度的积极制定。而教学督导掌握的第一手教学信息往往着比教务部门收集的信息更准确、更全面、也更客观。因此,教学督导参与指导教学管理,修订教学管理制度,会使学院对教学管理的宏观调控更加明确,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推行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学督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除了促进教学管理的进一步完善,还可以加强管理部门和师生间的良好纽带,促进学院各方面关系的良性发展。

5 加强独立学院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公正的督导模式

尽管教学督导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督导工作往往没有被正确的对待,教学督导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践中,督导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中的定位不清、教学督导工作方式简单、督导与师生关系对立等。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督导工作。

5.1 明确教学督导的地位,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建设 独立学院的实践中,教学督导一般都在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学督导既要对管理部门负责,又要对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因此,教学督导的身份尴尬。所以,必须明确教学督导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与教学行政部门保持相对独立,这样,教学督导的工作就可以不受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约束,独立自主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另外,独立学院的督导工作还存在过于随意、缺少计划、职责不清的问题。因此,独立学院还须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强化教学督导的功能。一般来说,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应包括基本制度(规定教学督导的任务、目标、原则等),工作制度(评比表彰、批评处理、考核程序、检查方法等)和责任制度(教学督导机构的职责,督导人员的职责以及考核等)。健全的教学督导制度一定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督导人员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5.2 强化教学督导在完善教学管理和建设师资队伍中的作用 很多独立学院往往将教学督导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检查和评定上,这就造成教学督导工作缺乏对学院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也造成教学督导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因此,独立学院应该转变教学督导的工作定位,让督导参与完善学院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完整的督导工作规划。重点发挥督导对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引导。教学督导机构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教师队伍建设制定长期规划上。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督导人员应当将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向被督导人员反映,结合自身在学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帮助其制定改进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计划,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导”的方面的作用。

5.3 加强教学督导机构建设,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 建立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强化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是改革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必经之路。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建立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有利于教学督导真正发挥对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作用,理顺教学督导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

同时,组织专职的教学督导队伍,也有利于教学机构的建设。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督导队伍常常以本校退休教师和退休管理干部为主,这就造成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学督导专职化不足、督导能力不够。在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将担当多种角色,有同事、教师的潜力开发者、学术和管理视野的看护者以及学习机会的设计者[2]。独立学院的发展要求教学督导的思想、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应提升到新的高度,督导人员还需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由此,教育督导必向专业人士方向发展,广泛开拓教学督导聘请来源,从本校、其他高校、其他社会机构聘请专业专职的教学督导,成立独立的教学督导委员会。

5.4 树立民主督导、和谐督导的理念,建立和谐公正的督导模式 很多独立学院往往将教学督导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检查和评定上,工作方式往往存在只重视“督”的情况,只注重发现问题,“找毛病”,不重视正面指导和引导。这样除了造成教学督导工作缺乏对学院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也造成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督导工作采取不合作或抵触的态度,最终造成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矛盾、对立情绪。因此,在具体督导工作过程中,还应树立民主督导、和谐督导的理念。

民主督导、和谐督导首先要求教学督导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在平等协商、充分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督导反馈的信息是个人主观的反映,但这些信息一定是与被督导对象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提出的,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应得到被督导对象的认可。其次反馈信息还要在督导组内进行协商讨论,得到督导组的的认同。所反馈的信息应是在充分民主的前提下集中反馈。再次,督导信息应当重视被督导人员的隐私。督导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和意见对被督导人员的名誉、社会声望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充分尊重被督导人员的隐私也应是和谐督导的题中之意。

督导工作的最高境界应是和谐督导。和谐督导理念下的督导建议和意见得到了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共同认可,因此,被督导者对督导者的意见和建议能主动、充分的吸收和理解,将教学和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能进一步通过督导将自身的优点进行发扬,以形成一个人人愿意被督导、人人都能成为督导的质量监控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时玉华.民办高校强化教学督导的途径与方法[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2).

[2]司彩霞.民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在实践中求发展的模式浅析[J].海外英语,2011(2).

[3]论民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性[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

[4]韩红利.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5]徐济梅,王刚.如何做好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结合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专项评估方案[J].科教文汇,2009(04).

[6]罗正云.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全面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33).

[7]马陆亭.独立学院发展的历史机遇[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2).

篇7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93-02

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高专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用人单位招聘考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医药营销的实践技能更是成就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所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集医药营销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偏重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医药相关产品(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原料药、医疗器械、食品等)营销策划、销售执行核心能力的支撑课程。该课程,不仅是我校经营管理系医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是我校各系专业群的共享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我校14个专业中以专业平台(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种形式进行开设,专业覆盖面达87.5%[1]。但由于受传统文科类课程对实践环节的轻视、课堂时间有限,以及缺乏多元、创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受制于营销实践技能训练的场地、学生安全、教师药学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缺乏等因素,该课程的教学目前还是停留在“以老师讲授,学生堂听为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虽然设有部分实践教学学时,也有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但却无基于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实践教学项目执行方案(缺乏具体实践项目的教学目的、教学器具、教材场景、教学步骤、预期教学效果等),授课老师各自为政,以自己对营销的理解较随意地进行实践教学,造就了目前“有行无神,浮于表面”的实践教学现状。虽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未能突破瓶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多元、生动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和手段,理论教学的枯燥让学生对营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中,无法体会真正的营销内涵,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对医药营销的学习兴趣,造成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逃课、厌学等现象,让本应具备“活力、激情”的医药营销课程也变得“冗长、乏味”。

二、国内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国内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比较深入,如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目前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2];安强身等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基训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3];叶伟英在《体验式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中提出了体验式的营销实践教学模式[4]。国内学者的研究探索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在以下方面存在缺憾:未考虑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基本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有力的实践案例和真实效果评价;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并未基于提升学生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而进行相对应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缺乏针对性。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三、我校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树立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我学院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学分是5分,目前在我校的教学课时为85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34学时,理论学时为51学时,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彻底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在进行基本医药营销理论的教学基础上,将34学时的实践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和设计,贯彻以“技能为重,知识够用”为原则,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和手段,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教师教学为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学”与“导”的有效互动,充分锻炼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

2.对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细化,提炼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术语,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医药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社会和企业以及自身的营销活动中帮助社会、企业、个人实现其营销目标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倾听、谈判等)、营销环境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销售执行能力等。在我校对于该课程的改革中,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需求标准进行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及相关的支持课程,建立医药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该专业的工作任务,主要分药品营销策划、药品销售及管理、药店经营与管理,其中的药品营销策划工作任务的主要支撑课程就是《医药市场营销》,该任务有医药市场调查、顾客行为分析、营销策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再延伸出各自的职业能力,如药品营销策划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分析医药营销环境和机会;能够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能够进行医药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进行医药产品品牌管理;能够制定医药产品价格;能够进行医药分销渠道设计;能够进行医药促销方案设计;能够熟练运用医药市场策划的基本方法、原理、步骤与技术方法完成一份医药营销方案。《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中的34学时的实践课程紧紧围绕其上述的职业能力而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

3.着力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发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项目,创建多元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医药营销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现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大纲进行修改,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设计与开发10~15个基于能力组成模型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项目(编写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步骤等);建立医药企业营销案例库、视频库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虚拟实训法等实践教学形式在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充分利用医药企业资源(学校实习基地、横向科研项目、学生自主项目)、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演练,结合校内营销策划大赛、职业经理人大赛、校外案例分析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形式开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2014年我校举行经营管理学院“药商文化节”,其中的营销方案设计就是2012级医药营销专业全体同学分组参加该比赛,融合市场营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根据大赛的要求,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营销策划实践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总结并提炼实践教学模式,为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经过《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采用了同学座谈会、教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同学与老师的认可,特别是同学们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环节教学时,同学们的参与性、互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对营销课程的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我校其他同类课程如《医药企业管理》、《医药商务谈判和推销技巧》、《药店经营与管理》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基于提升学生医药营销实践应用能力,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专业老师需要重新树立教学理念,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同学们对营销的兴趣,将同学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能进,罗文华,徐茂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3,(14):94-96.

[2]杨君茹在.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2):176-178.

篇8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形成的总体构想,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结合金融学课程特点,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并辅以网络实时演示、实验室模拟训练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对教学工作的预想和筹划,是为完成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环境,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系列过程。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著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说提倡围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并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本文拟以金融市场学为例,解析金融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设计。

一、金融市场学的特点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市场学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在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内容庞大,结构复杂。金融市场学的内容与体系比较混乱,不同的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课程的定位,将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资产估值定价理论、证券投资分析理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体系组织起来,且许多内容与其他专业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复。如果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不当,一方面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影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2、金融市场知识更新非常快。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创新化、工程化等趋势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其市场体系、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大破大立,中国的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新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工具。虽然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非常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但大多数前沿的知识在各类教材中难以反映,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金融市场知识的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和陈旧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重点和热点,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再造和选择。

3、实践性强。本课程直接面向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而不同市场和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操作原理极为复杂,描述性学习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对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运用建构主义原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是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Intemet、通信技术等技术条件的完善,逐渐成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教材等必要的学习资料的主动学习以及同教师、同学的交流,来发现新知识并融人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转变为围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金融市场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1、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再造与重新设计。教师在准确把握知识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安排,打乱内容和顺序,根据学生思维接受习惯重新安排体系和内容,并将具体内容高度概括,抽出筋脉,确定主题,以最简洁醒目的题目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一个简洁明晰的知识结构中,围绕主题,将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避免了繁缛和滞后的知识,课堂效率比较高。

2、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小组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这里包含两层意义,首先是自主学习。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教师要敢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将知识深化、泛化,这样既解决了教材知识陈旧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协作学习。金融市场体系庞大,知识丰富,热点、难点多,单个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有效完成信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包括共同学习、讨论以及同教师的对话交流,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加速知识的内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课堂设计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和无为而治,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随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展即席讨论和辩论,并加以追踪和指导,使知识点大大延伸并深化。

3、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网络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增加对金融市场学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知识,使课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情境创设这一课堂设计思想并不是创新,学习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只是以往教师不具备高科技手段,只能借助简单的图片或道具。而今天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最佳的实现工具,从而更加凸显了这一课堂设计思想的重要性。

三、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有一个总体规划和把握后,下一步的重点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上述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金融市场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里仅对两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网络实时动态演示与金融实验室模拟训练进行重点探讨。因为针对本课程来说,它们更具有典型性。前面提到,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在“知”与“行”之间构建一个桥梁,必须创设真实的环境,设计实践环节,而网络实时动态演示与金融实验室模拟训练恰好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1、网络实时动态演示。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出现许多专业化财经网站,所开辟的栏目几乎覆盖了主要的金融市场。这些网络资源具有多种教学功能,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第一,能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金融市场信息与资料,包括金融市场知识、金融市场制度、法规及学者的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利用它不断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学生则可以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永不落伍的电子教科书,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利用网络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和更广泛的学习;第二,许多网站能够提供主要金融市场的实时动态行情和各种金融分析软件,且界面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利于演示。例如新浪财经将股票行情、公司基本面、技术分析指标、股票动态连续竞价状况等重要信息和工具集合为一体,功能强大。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动态演示,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的演示胜过多篇文字描述,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股票市场中金融工具的连续竞价交易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学生对于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条件下股票市场撮合成交方法似懂非懂,而利用网络传送的真实交易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某只股票在某一时期竞买和竞卖的价量对比过程,则能够帮助教师将问题讲解透彻,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第三,提供股票、外汇、期货的模拟操作平台,用户可以在线申请虚拟初始资金,参考实时市场行情模拟主要金融资产的买卖。利用此功能,学生可以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从而熟悉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和流程,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具体收益、风险的体会,对金融市场有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2、实验室模拟操作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行带动知,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模拟金融市场环境,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和提升。金融实验室的模拟操作是主要的实践环节,即使在网络提供模拟操作平台的今天,它仍然是实践环节的主体,不能完全被替代。这是因为:其一,实验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系统开发的,有详细的实验教材或讲义,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学生依靠网络平台进行的模拟操作是分散和单向的,难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实验室仿真交易则是交互式的集中训练,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进行的,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并及时改进和解决。其三,近年来,金融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除了具有实时行情和简单的操作平台等功能以外,还可以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业务整合进来,如股票的发行业务、基金的申购赎回业务等,使学生对金融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其四,利用金融实验室还可以举办各种投资大赛,创造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平台,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篇9

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要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我们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小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寻求实验素材,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在科学课堂上,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既是生活的起点,又是生活的落脚点。同时,课堂教学又不同于学生一般的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让我们的科学实验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必须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求一定的生活器材,借助生活器材,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平时的科学实验中,科学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往往在做科学实验的时候,选择科学实验室里的标准化器材,很少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器材。例如在装水的时候一定用烧杯,而不去用生活中的一般的杯子或者是碗等器皿。的确,在实验中尽可能多的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能够保证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更能接近科学意义上的探究。但这样做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学生们就会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实验室里的规范化实验,离开了学校和实验室就不能科学探究了。这就远离了我们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目的。为了让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验中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装水的时候可用普通的杯子,搅拌的时候可以用筷子,量杯可以用学生自制的刻度杯子代替等等,这样对科学实验兴趣比较的大的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探究了,而学生寻找生活中实验器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对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例如,我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所用的容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的大小不一的矿泉水瓶子,这样学生就能感悟到科学实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再如我们在探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实验时,用的实验器材就是钉子、橡皮、蜡烛、啤酒盖、萝卜等,盛水的器皿是学生吃饭的碗、脸盆等,这样,不但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还能减少学校的实验开支,符合我们边远山区的实际条件。

二、在动手操作中制造素材,开展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虽然具有比较浅显、容易操作,不是十分繁杂的特点,但是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可以说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知识无所不容,因此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的种类很多,如果每种实验器材都去购买,费用相当可观,对于财力比较紧张的山区学校,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的要求补充较多的科学实验器材,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实验找不到合适的实验器材,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在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动手改造适合我们教学的实验器材。结合教学内容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不但节约了资金,还推动了学校教具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了科学实验的长期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神奇的小电动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验室选一些电动机让学生演示、研究,这样的话学生的兴趣不但减少,而且还需要学校花费资金购买。于是我在上课前,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件带电动马达的玩具,可以是小汽车、船模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这些玩具自带的电动机来展开研究,学生们以自带的玩具为载体,研究电动机的时候兴趣就浓厚了,而且操作的很细致,实验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师生互动的实验。由此可见,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资源,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我们还可以用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做橡皮筋;利用废旧的螺母、垫圈制作摆,用鸡蛋壳制作地球仪或者不倒翁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自己制造出适合我们学校特色的实验器材,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服务。

篇10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立足于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体现出自主互助的教学目的,从而有效利用科学实验的教学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

(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生活化

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具备着好奇心强、接受能力高的性格特点,在小学阶段开设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鉴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当在贴近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地拉近科学与小学生的距离,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展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生活的科学实验。要时刻注重小学生的参与过程,要积极地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活化。例如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周边着手,选取贴近小学生的蚕宝宝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我们教师对小学生讲解蚕宝宝从卵中孵化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养殖的注意事项,接着在班级里设立科学实验角。让小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从而真正体现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科学实验教材的生活化

科学实验离不开探究材料的有力支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验材料,来完成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小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贴近生活的教材操作起来比较便捷,获取的渠道较多。比如在“声音”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事先对学生们讲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音叉的实验教学,让小学生们寻找生活周边可以产生声音的材料,这时,教师可以先带头选择小学生们必备的“直尺”来作为实验器材,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这样使得小学生的参与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加深了小学生的教学记忆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实践教学中重要一部分环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积极地拓展教学环境,将科学实验的教学范围扩展到课堂教学外,利用教学课堂外部环境中的优势特长,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科学实验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身边,只有积极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效的结合,架立起一道连接的桥梁,将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充斥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满足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种凤仙花是一种有效的课外实验活动,当我们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凤仙花的种植过程里,小学生一方面掌握到了种植植物的具体方法,学到了实际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参与到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二、优化教学模式

(一)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的有用,对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科学实验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科学,并逐步对科学产生兴趣。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的革新速度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将单一的文本教学转变为直观形象的音频教学,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着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虽然较为基础和通俗化,但还是存在科学严肃性的特点,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作用较低。鉴于此,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科技,将所要实验教学的科学,转化为有趣的图文教学,加人适当的音频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比如对常见的岩石的讲解,单一的文字和图片讲解,并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因为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地搜集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的视频资料,配合我们老师的基础讲解,加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记忆点。在对植物的繁殖传播过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同样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三)强化自主互助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们教师可以对小学生分组,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鼓励小组成员互助合作完成科学实验项目,并逐步在小组内开展组内竞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要注意的是,科学教师在对学生分组的时候,要注重男女性别的搭配,避免出现多个女生或者多个男生的情况,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的差异性,做好优化组合工作,使得组合发挥最大优势,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