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实验的改进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常见实验的改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实践操作的时长和位置得不到保C
在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没有更多的师生交流,且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一般比较漫长。教师若是完成一个化学实验,则可能一节课的时间只能做完一个化学实验,费时且费力。因此,教师为了完成课程进度,一般都是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步骤按照课本讲一遍,或者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某项化学实验,让学生根据课本步骤做实验,并省略了做实验之前的探讨研究的过程。因此,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2.实验资源的品质好坏难以保障化学实验的重要位置
一方面由于学校资源建设有限,另一方面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化学实验室的中的设备和设施始终无法达到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标准。实验设备不能及时购买、缺乏材料影响实际教学展开,以及实验室设备的老龄化使学生的实验机会受到限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由于建设资金的影响,大量的实验设备跟不上实验的发展,更换过时设备缓慢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由于化学设备不完善,很多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课并不重要,因此对待化学实验的态度不认真、不严谨,经常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由此看出,实验资源严重缺乏是影响高中实验化学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1.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后者主要是依照学生学习知识内容并参考课本教材已有的实验项目,开创形成具有新型环节内容、充满全新意境的实验环节。组织探究性实验应致力于充分激发学生核心潜能,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本着创新发展的目标,使学生们一改以往的被动学习模式,发展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进而上升到更高的起点,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可利用实际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探究性化学实验有效地同书本教学内容融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丰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形成了有效的补充,特别是对理科课程来讲,课外活动价值更加明显。化学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深入化工工厂,掌握接触到生产制作重要化学试剂的环节、流程,并可在学校内部组织引导一些具备高能力水平的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竞赛或知识比赛,并将日常生活之中一些常见的难题利用化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令学生积极探索,掌握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丰富化学知识。
3.引入启发式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讲授氯水属性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即假设氯水同酚酞融合会形成怎样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这时溶液成为红色,而后加入氯水,则红色渐渐消除。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原因,而后利用实验验证学生们提出的种种假设。再接下来,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氯水的属性构成,通过实验环节,学生们将较快明确:由于氯水之中含有次氯酸分子,因此体现了强大的氧化性,可令溶液退色,而氯水之中同样含有H+,因而可缩减碱浓度,令其最终褪色。通过该类方式,可训练学生从多层面视角了解问题,杜绝拘泥于某一类思维的不良习惯,透过主动思考,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教师还可对该实验做进一步延伸,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问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其次,教师可继续发问: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来水中的氯水呢?学生在分组思考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大胆设计,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即自来水中含有的氯水成分浓度较低,仅有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进行检测,因此自来水确实是通过氯水进行消毒的。而后,教师可继续延伸问题:自来水是否可直接养鱼呢?学生们经过了前一阶段的自主实验可很快得出结论:自来水中由于含有次氯酸成分,因此其强氧化性会影响鱼的生理结构。而如果将自来水放置几天,那么次氯酸则会逐步分解形成盐酸以及氧气并丧失强氧化性,这样便可以用来养鱼了。最终,教师可在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后作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作进一步合理的指导与点拨。
四、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化学课程的实验改革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改革过程中化学实验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新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点是在教师的有效启发和指引下,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提高探索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能力,是自己更加适合新实际的发展,成为新世纪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文伟.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2):21.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开展
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验,可以将化学中抽象的学科内容转化得具体而生动,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物质所产生的变化、观察到实验中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化学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目前开展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化,以教师的单方面演示为主,没有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互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且对于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考察也一直采取笔试考试的形式,所以化学实验也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相关重视,使得实验开展不够充分,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不显著。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巧设相关问题,开展演示实验
高中的化学实验中,许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教师和学生要重视演示实验的开展。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演示实验进行充分认知,做好实验过程设计方案,并认真准备实验器材等,以便教师能够在课上顺利开展演示实验,引领学生带着明确的实验目的进入到实验的观察中。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从实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自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做蒸馏的实验时,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提出问题“在海上航行的人,如果缺乏工具可以如何获得淡水?”,并不断引导可以通过如何改进实验仪器,以达到最佳效果。而后播放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再提出问题“这套完善的蒸馏装置中各仪器的用途如何,仪器的连接顺序是怎样的?”教师边讲解边组装蒸馏装置,进而引导学生明白“蒸馏”的概念。接下来提出“自来水为什么有消毒水的味道,怎样才能将其中的味道去除掉”,并继续播放萃取和分液实验的视频,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请学生大胆说出“萃取和分液的原理是什么,各自的适用范围有哪些”,然后教师现场操作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考能力。通过层层设置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化学实验主要演示一些化学现象,验证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原理,其内容大部分是不容易被直观理解的,而且化学演示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不高,学生兴趣不浓厚,导致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显著。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通过演示实验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课堂中来,主动跟随教师进入学习中来,高效率地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讲解有关淀粉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平时生活中常会看见的“神奇”广告,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广告内容是某种产品具有神奇的排毒效果,可以将体内的毒素排除干净,并有现场试验,许多观众看到后很惊讶,认为简直是太有效果,于是纷纷购买该产品。观看后,询问学生是否也感觉很神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于是就设计了以下演示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材料:方便面、碘酒、维生素C。
实验过程:(1)把方便面掰成小块,将期中一个小块放入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开水,将方便面泡开;(2)滴加碘酒,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会发现方便面变成蓝黑色,将维生素C片研磨成粉末状,取部分粉末投入方便面中,振荡,发现方便面在30s后蓝黑色褪去,恢复本来颜色,碘酒恢复澄清。
实验总结:其实所谓的神奇药品的排毒过程,用到的是碘遇淀粉会变蓝色的化学现象,其化学原理很简单,利用的是卤素单质碘的氧化性和维生素C的还原性。
三、师生相互合作,动手完成实验
高中阶段虽然设有化学实验室,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但是由于课程紧张以及部分学校的实际条件不具备,学生真正进入到实验室,动手实验的机会还是比^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演示实验中,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部分没有很大危险性的演示实验,还可以允许学生自愿申请,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以此提高学生对化学演示实验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时,可以邀请一位学生一起参与,为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提上来,会踊跃参加教师的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事先用脱脂棉包住少许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向棉花滴水,脱脂棉会迅速燃烧。同样用镊子夹住包裹了少许过氧化钠的脱脂棉,请学生用玻璃管对着脱脂棉不断用力吹气,为增加效果并排除水蒸气的干扰,可以将玻璃管改为中间填充了碱石灰的移液管,最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比教师单纯的演示要显著,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在做铜和浓硝酸、稀硝酸的对比实验时,请一位同学和自己同时分别进行两个实验,既增强了对比效果,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演示实验既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又是学好化学、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演示实验,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实验操作能力
为适应教学和时展的需求,高中课程改革及相关的教材编写将教学内容的编写方式和编写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以苏教版高中化学为例,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教材实验选取方面,实验内容更加注重贴近生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联想分析归纳等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学习能力是当前时期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基于新教材开展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讨论和分析。
1.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特点
相较于传统教材而言,新教材淡化了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直接性、呈现性描述,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进行自主分组探究的方式,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进而获得符合实际的实验结果。总体来看,苏教版新教材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实验形式多样
新教材将原有的、过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分类,改为如探究性实验、实验实践活动等板块和内容,以更加灵活,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实验形式的多样化特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2化学实验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课改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为适应生活化编写要求,新教材中添加了部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模块,将原有的实验内容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进行联系,更加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实验研究。这种实验生活化特性可以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时的亲切感,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现象。
1.3实验内容开放化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实验步骤、实验物品、化学药品用量、化学反应条件方面均具有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说明,而新教材设置了如“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希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确定实验方式、分析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论。这种实验内容的开放化特性对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动手能力,便于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开展探究性教学。
2.新教学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这就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模式。
2.1改变教学观念
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教学方式和过于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模式,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不规范的实验操作、错误的背实验编数据的学习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实际实验探究结果进行实验性质和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推动多元化化学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2改变教学过程
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的活动。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倚重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情况,这种教学过程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参照新教学理念,应该将原有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过程,将化学实验教学侧重点转移到学生动手实验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研究实验、应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若遇到障碍或者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应该就内容实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相关现象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
2.3演示实验转向探究实验的变革
传统高中化学教材侧重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这就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弱化其他化学实验方面的训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往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改变这种局面,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将大量的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试验,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方式获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以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为例,由于产生的一氧化氮有毒,故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该实验内容是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的。但是按照苏教版课改要求,若对实验进行改进,可以变为安全的学生实验。具体实验方式为:选取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为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铜丝、塑料针筒、小烧杯、橡皮塞;首先将针筒中的活塞拔出,在针筒中放入铜丝;然后吸入少量的水,赶走针筒中的空气;进一步在针筒内吸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后在针头插上橡皮塞将针管进行封闭性处理,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再进一步利用针头的空气扩散缓慢特性将橡皮塞拔下,吸入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将针筒中的化学物品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完成这个实验过程。
按照课改要求改进的实验不仅消除了原有的实验步骤中危险的因素,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获得更清晰更明了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实验背后的理论知识。
2.4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的转变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需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该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融入日常的教学中。综合分析化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完成实验习题,尤其是与理论联系更为密切的实验习题如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实验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这虽然不会影响学生习题的完成度,但是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故按照新课改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对学生的课堂实验向课后实验转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制订和实施实验计划。当然,该过程的前提是实验方案可行,不存在安全隐患。
如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设计如何在粗盐中提纯MgSO、CaSO;在“铜、铁获取及应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设计如何对红砖中含有的FeO物质进行检验。利用课后小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的一体化发展需求。即便学生课后实验可能失败也不会削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总结失败原因,优化实验方案,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制定更为完善和具体的实验内容。同时,课后实验的提出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之间进行实验方案和实验效果的比较,体现新教材“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5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结构和主要用途,并对化学仪器的使用方式进行掌握,如在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时,应该先对这些仪器进行检漏;让学生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观察了解常用化学药品的特性和保存方法等,如钠的保存等;对于基本的操作技能要进行训练,以防发生危险或者损坏仪器,如在对试管加热时要先对试管进行均匀加热,再进行局部加热等。教师要向学生做好示范操作,让学生参照学习。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学生逐渐熟练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等,对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顺序等进行求异性思考,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对思考方案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印象,还能够将学生的实践与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苏教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拓展能力,通过实际实践获取所需的学习技能和学习内容。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更容易实现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新课标要求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讲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洪敏.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小议[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12).
[2]张海珍.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2).
篇4
一、高中化学实验在拓展型课程中的教学改进
1.注重学科课程的整体性
高中化学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密切配合化学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把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与学科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让学生在拓展型课程中学到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延伸知识.如在学习了电解、电镀及原电池知识后,在拓展型课程中选择镀铜、镀锌实验,制作简易原电池及水果电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和原电池的原理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学到的化学理论在实践中初步得到应用.
2.确定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在确定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符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对于高一学生,由于他们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在选择内容上应多从实际出发,最好理论知识少一些,实验多一些.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参加化学实验活动的兴趣并使其积极性得到保持.对于高二、高三学生,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可以深一些,综合性要强一些.要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为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3.增强课程实验的探究性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针对验证性实验而提出的,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的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应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创造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发挥其创造性.
4.重视课程实验的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这种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也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的产生既来自学生接触的自然现象,也来自知识的因果联系、内在规律及教师的引导.因此要求化学拓展型课程的实验内容,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因好奇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研究和学习实验涉及的原理及内在规律,从而将学生的“暂时兴趣”转化为“持久兴趣”.
5.突显定量实验的重要性
定量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尤为重要,是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将现代化学的定量分析实验原理运用到高中化学拓展型课程的实验中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测定常见钙片中的钙含量,蔬菜、水果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滴定分析和比色分析在定量实验中的应用等.
二、高中化学实验在拓展型课程中的教学整合
1.在选修课中,利用中午及周五下午时间开设化学实验课,该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学校开放化学实验室,以适合1~2名学生参与的小型实验(活动)为内容,活动项目以生活化学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制作实验等普及型实验为主.通过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实验活动,丰富实验知识,积累实验经验,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调查显示,学生喜爱化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喜欢做实验.这也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一大优势.如“鲜花褪色”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三种漂白剂使鲜花褪色,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的氧化漂白、化合漂白、吸附漂白等相关知识,又了解到生活中漂白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2.在素养课中,面向高一、二年级开设创新实验课,该课以理论讲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包括基本操作、探究方法以及方案设计等.
皮亚杰有一句名言,“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形式,承载着科学知识,也传递着团结、协作意识.近几年,我校开设了《科学创新素养》课程,通过3~4个课时来完成一个实验课题.第一课时由学生自主上网查询相关实验内容;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再总结讲解、点明实验的关键所在;第三、四课时让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及实验评价等.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
的实验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
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
3.在竞赛课中,开设化学竞赛实验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的研究能力.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 科学探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76
2003年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全面展开。该标准体现了通过实验教学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全过程,学习探究活动中的方法、技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实验”为载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一、“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的内在联系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用于研究自然、提出观点、获得证据、解释结论时所采用的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形成知识、领会科学思维方法、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操作活动。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以实验为特征的自然科学。实验过程中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奇异”现象及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化学实验是“探究学习教学”的重要桥梁。学生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探究内容和活动要求,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而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反思交流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的奥秘和神奇。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适合探究的环境,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上,以其独有的教学情境,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能相比的功能,使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学习的载体和有效方式。
二、“科学探究能力”构成要素
“科学探究能力”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问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信息、实验、分析论证、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8个能力要素。但这些要素并不是在任何实验教学中都需要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确定所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要素。以上8要素具体内涵如下。
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化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能清晰地表达问题作为要探究的主题。做出假设:猜想已有问题的可能回答并对做出的假设具有分析论证解释的能力。制定计划:在教师指导下或经过小组讨论后,具有初步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能根据问题设计简单可行的方案。收集信息:能如实地记录实验事实,有较强的实证意识,并能用常见方法收集恰当证据。实验:能进行实验操作活动,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进行思考。分析论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能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判断证据与假设间的关系,归纳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能客观地评价探究的结论,反思探究学习活动,提出改进的措施。表达与交流:能将探究的结果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乐于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
三、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引航者,必须时刻关注整个探究过程,能根据科学探究能力的不同要素特征来选择不同的探究教学策略。
(一)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
问题质量的好坏对探究的效果起决定作用。创设的问题要适合学生认知深度和思维厚度,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比较肤浅,教师就要使学生能在原问题上进行纵深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实验”中找问题,教材中的有很多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保持怀疑态度。例如,砖是一种建筑材料,其颜色是由其中的铁的化合物决定的,怎样检验红砖和青砖中铁的存在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选用市场中补铁的保健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检验铁元素是否存在,以及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二)做出假设的教学策略
猜想与假设是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依据。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另一方面还需教给学生探究所需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假设。
(三)制定计划的教学策略
实验设计包括探究所用的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等内容。首先教师应依据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现状,让学生明确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设计的过程,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倾听别人对自己方案的建议,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四)收集信息的教学策略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收集信息的方式除了观察,还有测量,信息工具查询(因特网、教材资料)等,教师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善于收集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实验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全过程,让他们体会到实验操作要切实可行,要安全、简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装置的常用方法,提升实验操作水平。
(六)分析论证的教学策略
“分析论证”是“科学探究”的核心,这一活动中学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足够的思维能力,需要对实验事实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充分处理并得出恰当结论。在这一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七)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
反思与评价是从可靠性和科学性等角度对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可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现学生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自评中起辅助作用,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八)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可以展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结论和方法。探究小组成员间及学生与教师间都可以进行交流,教师应尊重学生,使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接纳、赞赏彼此的建议。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水平,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对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知识、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实验教学可以促进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化学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学生考试分数上了,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时间,做实验不如将时间用来做几道题目。很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在于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不利,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不利。
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不能做的实验创造条件也要去尝试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也能较好的渗透STSE教育,这样的化学课堂才有可能成为高效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实验教学为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学化学只是为了解题的片面观点,而且还使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得应用;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理解社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自觉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所有这些,与实验教学密不可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锻炼,团队协作、交流意识也有所增强,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过于低估,在实验前过分讲解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操作细节,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基本没有经过思维的过程,只是按照老师的意图去操作,这样的探究实验完全把学生框死,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一点促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不妨就放手让学生动手去试一试。结合学生的实验情况,在实验进行中给予及时的、必要的引导和提示,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体会,去分析。
二、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内在动机,提高对化学认知水平
能力是观察、思维、实践和创造的综合。在教学中可以以实验为载体,开展STSE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观察、接触自然和社会,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克服了教师的枯燥讲解,丰富了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对化学的认知水平。如在学习苯酚稀溶液与浓溴水反应的实验时,教师都是预先准备好溶液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学生对溶液浓度缺少定量的概念,因此做实验时用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根据不同浓度的溶液反应实验现象的不同使学生体会到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在广阔的教学空间里充分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是面向素质教学的化学教学的重要特征,要求在认真做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开阔视野,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实施STSE教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验教学恰恰促进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结合化学教学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与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含酚废水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被列为重点解决的有害废水之一。如何对这些废水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在介绍常见的处理方法吸附法、萃取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这些常见方法的处理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含酚废水的危害,及其他的处理方法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环保意识,并有意地进行环保教育, 要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问题。
四、实验教学促进教师的再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实施好有效的实验教学,开好学生的第二课堂。而往往这些知识要么是在课本知识基础上的的拓展,要么是新的知识,这就促使教师必须研究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及其它与化学学科有关的课外知识,关注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高新技术,并能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验活动中。在实验的设计上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预见,实验的可能结果,所以,教师应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也可以在传统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
在改进传统的实验时,要保证改进的实验对学生的健康没有影响,对环境没有危害,尽量把实验简单化、微型化,节省实验的时间,提高学生实验的开出率。对于简易的、危险小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对于复杂的实验尽量微型化,这就要求教师多研究实验,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眼药瓶、注射器等,用来改进实验。这样的实验对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五、实验教学是促进STSE教育的迫切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强调“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关于STSE教育课标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注重科学探究关注科技发展,特别强调通过STSE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的探究性、拓展性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渗透STSE教育。
篇7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学力途径的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オ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探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 新课改下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定位オ 新课改下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新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陈旧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建立新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强化化学基础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老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方式,还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开发。本文以当前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为切入点,全面分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探讨适合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以便能够为众多的教师朋友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正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要求教学课堂必须要与教学评价系统相适应,富有科学效率的教学评价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还能够促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风向标,自然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也起到了导向作用,并且影响着化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当前,新课改不断的推进,新课程所宣传的教学理念得到诸多的认可,现行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内容,通过分析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实施,对于研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传统教学方式中,高中化学课堂往往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师是传授知识和课堂的主力军,一直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也多以重复讲解、枯燥的识记重点为主,这种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中是完全行不通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授之以渔要比授之以鱼要更长远。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要让学生对于化学的作用有重点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可以透过化学这一科的发展来了解整个人类近代社会的发展,以及通过化学来了解社会和人类生活中无法离开各种化学反应和变化,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来改变生活,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和便利。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就这一方面做简单的阐述。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提倡素质教育的新课改,宣传的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学方式要从注重书本的知识中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的科学思维,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化学课堂同样也有三方面的要求: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者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这必须依靠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过程和方法是在学习基本的知识以外还可以提升知识的应用速度,让学生掌握这种竞争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习化学立身的根本,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需要注重培养的主观方面的内容。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地位,通过谈心式的朋友间的方式去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保护学生特有的尊严和能动性,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凭借着自己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征服学生。课堂上要学会调节气氛,生动且轻松的课堂氛围符合所有学生和老师的期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主动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劣势,有针对性的制作学习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提升学习成绩。另外,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通过错误去总结经验得到的知识会更加牢固的掌握,但在实验课的时候允许的误差一定要小,确保学生的安全。
二、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
在新课改进入深水区的当前,课堂上更多的呈现出不少教师把化学实验活动当做唯一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无底线的褒奖并不是好的激励行为,我们倡导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通过实验活动,我们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验的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事物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严密的精神。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开放的理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强,才能在课堂上将这种精神通过自身的授课传达给学生。高中化学课堂要以实验课程为基础,学习实验课程后,要让学生自主的讨论和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加快成长。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化学课堂中概念原理的探究式教学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研究讨论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发表观点,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当然并不是放任学生过度自由,过度的放任反而会导致课堂上无秩序无效率,探究式教学必然要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前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原有的认知,选择相对有价值的议题进行探究,按照学生的认知路径来安排探究式和开放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高度参与,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要建立化学和各学科之间联系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各种学科在独立的基础上互相交互融合,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快速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化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比如说“酸雨”的形成不仅是化学物质在起作用,物理世界对扩大“酸雨”的危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实际影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尤其要注重对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而且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新的信息资讯,特别是像高中化学这种知识交叉点较多的学科,在探讨新教材改进新方法的时候,努力了解化学和其他各学科间规律性的东西,了解共性和个性间的相互配合,扩大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的范围,以便在新的教学任务中更加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尽到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兴趣探索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指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发展
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大幅度提升教学成绩为目标,通过开发学生动脑从而带动学生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问、探究式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切实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启发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启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团队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努力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雪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6年05期
[2].郑永信;高中化学评优课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评介[J];化学教育;2006年11期
[3].白纯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篇8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 微型化学实验 实施途径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能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方法是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在我国的现行高中即使是在新课改地区化学实验的实施仍然不尽人意。据了解,现在很多重点高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精神,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实验室建设得很好,各种药品、实验仪器全部都具备,甚至配有专门的实验员,但是学生却反映,他们很少进实验室,一学期也进不了一两次,教师的演示实验仍然是简单的容易操作的就做一下,这些硬件到最后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仅成为应付评估的一个条件,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可以说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最大的进步就是我们现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以前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做成课件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比如高中化学现行教材中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前我们仅仅靠讲授,要我们的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吃力,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一问题成功解决。但是多媒体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很多教师将一些比较难做的实验也做成了课件,把反应过程活灵活现地模拟出来,我们的学生可能只是受到了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虽然可能比以往教师单纯的讲授稍微印象深刻些,但久而久之他们对这种方式也会厌倦,到时教师即使课件做得再怎么生动也吸引不了他们,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实,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态度及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才有可能达到新课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说起让学生做实验,我们的教师总觉得困难重重,有的抱怨学校实验条件不好,根本进行不了;有的抱怨学生组织纪律性太差,不听话,很难管;有的更干脆,觉得做实验不如讲实验来得快,对学生考试帮助更大。总之,到最后我们的学生还是不能自己亲手做实验,尽管他们很想去做。分析看来,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客观存在。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整体来看硬件条件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是西部地区条件更差;另外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但这些孩子好奇心很强,而且敢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的优点;一线教师迫于高考压力,认为只要学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绩就行,而且高考又不考实验操作,讲比做来得更快些,效果更好些,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剥夺了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权利,相反,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实验提供最大方便,使其达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微型化学实验以现象明显、便于操作、污染小、安全简单、节省时间、节约经费、便于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学校也许负担不起建设标准实验室的高额费用,但我们总可以为学生买到几十元一套的微型化学仪器,也许我们为学生实验所用的大量药品而发愁,但我们可以买来有限的药品供大量的学生使用。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就可以让学生在奇妙的化学世界进行探索,在“做”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获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会学习的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安排,不但不会出现我们教师所担心的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情况,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以下是本人对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途径的建议与方案介绍:
1.变课堂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我们知道在我国现行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试验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内容的呈现也较老教材有很大变化,不再有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是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学习卡片自己探究,得出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适当引导、正确指导、恰当评价与总结,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以往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只能把现象呈现给前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而且这种仅仅从视觉给学生以强化远不如学生亲自做效果更好。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很小,不太占用学生课桌面积,学生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室中进行实验,从而真正实现将实验室与教室合二为一,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改造常规实验为微型化学实验
有人曾经研究过,高中现行新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可以利用微型化学仪器来做,而且照样可以做到现象明显、结论突出,将常规实验变为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做到节省药品,减少污染,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品质,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3.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身边化学问题
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利用手中的微型化学仪器或自行组装简易反应装置,探究身边的化学问题,比如常见的污染问题,查资料、取样、分析、检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出污染源,提出解决方案。还有很多与衣、食、住、行有关化学的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或直接给他们一些很小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作好充当总指挥的准备,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或实际困难予以解决,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当科学家的快乐与艰辛,养成坚强的品质。
除了以上三种途径外还有很多途径有待我们一线的教师去开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探索一些能够使学生顺利达标的课程资源,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说的微型化学实验素材,促进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编著.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探讨
一、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由于高考制度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仍显著,理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高考的要求,文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毕业会考的要求,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或未来的发展。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文科学生在高一时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导致大部分文科学生化学成绩不理想。
(二)习化学的思维障碍多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化学在思维上主要存在以下障碍:①听不懂,记不住;②知识通联性差;③缺乏问题意识;④存在较多的思维盲点;⑤缺乏学习兴趣。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高中来说,很少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甚至在上化学课时很多学生并不认真听课,更不要说记笔记了。
二、改进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1.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上一节课,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否则,教师即使上课再详细,教案书写得再工整,板书再规范,也只能是低效的课堂。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研读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构思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备课、上课。教师要考虑到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应采用哪种学习方法。对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预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引导。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首先,每个教师认真地备好一个单元的课,然后集体讨论,再确定最佳方案,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教案和板书基本上相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让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上,同时还能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3.学习
化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包括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精通中学化学教材)、丰富的化学史知识(能深刻认识化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按照发展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内容)、科学的化学实验理论知识(主要表现在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改进)等。其次,要求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4.研究
现代学校鼓励教师研究,教师要学会研究,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重视自身的教学实际,要研究课堂、研究自己、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更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以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收获”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完“盐类水解”后,教师发放一些pH试纸让学生带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书本知识的用处,更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亲自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通过这些趣味性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以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非常多,只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与该知识点相联系的、学生熟悉的、生动的生活事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钠的化合物”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时,设计了“为什么在蒸馒头时常在发酵过的面团里加一些碳酸氢钠?在做烙饼时常在面粉里加一些碳酸氢钠?”等问题,以激发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以及探索它们在上述应用中的原理。
3.以“好成绩”来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只有当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对学习化学有兴趣,才会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如果和重点高中用同样的试题,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化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就会大大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高一开始,自编一些难易适中的试题,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到高二时,再按会考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化学与生物、材料等学科融合是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因此,学好化学,具备化学文化素养,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差,学困生较多。因此,如何能将普通高中化学课上好,上出水平、上出质量,便成了普通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材;编写思路;学习与教学;衔接;建议
高一新学期刚刚开始,许多学生化学听不懂,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有不少学生把初中,进入高一学习化学的那一阶段当成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初中与高中化学教材编写与教学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需要去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教版教材基本编写理念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几次的阅读以及自己的研究,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基本理念,继承保持了人教版教材在国内教材编写领域中形成的特色,避免原有教材的缺点和不足,并吸收国外优秀教材的长处,但不照搬,体现着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科书的设计基本满足了社会需求、教学规律、学生发展、教学条件、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结构基本线索,重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及研究方法。模块化的主题都根据自己构成内容的基本线索,选择、及安排具体内容,构成教材体系;且新教材为了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采用了螺旋式的安排,教材必修、选修模块相辅相成,从提出、针对性深入将知识点挖掘到位。模块间体现课程标准呈现的框架结构关联,教科书呈现内容结构关联。模块内的内容根据其特性组成逻辑关联(如图一)。
图一 模块内知识逻辑关系的呈现 图二 教材体系的模块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理念宏观整体结构体现了学科逻辑,微观内容呈现了学生学习逻辑(融合);宏观整体结构体现了社会主题,微观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是一个较科学的编写方法(如图二)。
二、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在整体上注意到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中教材是对初中教材、初中各知识的深化与进一步探究(如图三)。
图三 图四
教材在对主题内容各知识点的探究中也进行了一定的衔接努力(如图四):这是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理论模块的知识,在初中,只讲了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包括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高中一年级,深入、全面的讲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包括周期律、长式周期表、化学键等。其他各知识模块也基本遵循此衔接模式。
三、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编写与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金无赤足,教材在编写与衔接中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问题仍然存在,下面就自己在阅读,探究教材时发现的问题,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1.螺旋形编写模式带来理解困难
螺旋型的编写模式,这种教材结构有创意,把难度降低了,学生学起来觉得容易了,但是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却差了,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的严密性差了,知识点的跳跃性大了。在初中或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只是一笔带过。但教学中,如果老师也一笔带过,很多练习或问题就会很难讲清,或是讲清要兜一个大圈。很多学生,包括自己在曾经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是到了后边,才对之前的知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就是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是靠记忆的,这对一些机械记忆不好的同学来说,会加大学习难度。而且这种一知半解、强制记忆的方法也违背了化学的理性思维。
2.概念在提出之前使用
以“元素”概念的提出为例。元素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在初中教材第三章课题三:水的净化。书本提出“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进而以是否含有相同种元素为判据,提出了“化合物”、“单质”的概念…但元素的概念是在之后第四单元课题二中才进行探讨。
3.初高中知识衔接时的衔接点不准确
以“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知识点为例。在初中教材第十章酸和碱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一节中,在对导电实验的解释中就说明了酸会电离出氢离子,碱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在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中又从“电离”概念重新引入酸电离氢离子,碱电离氢氧根离子为酸碱的实质这一概念,并作为强调重点。但对初高中教材中就酸碱在水中的行为分别解释为“离解”、“电离”,并未给出将其统一的解释。
4.初高中知识缺少整合,难成整体
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模块为例。在初中时重点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中重点学习了硅、氯、硫、氮元素。但在章末总结时,未将碳纳入总结体系。在其他章节及模块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四、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与建议
1.首先,教材的完善。希望各化学工作者能就教材中大家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找到问题的症结,一同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各化学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寻简化问题、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并在交流探究中逐渐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
[3] 张菁华.从新教材的特点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