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知识性描述,也有很多实验教学。这些课程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获得正确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新课标强调要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和过程,没有切实将实验教学和学习者的自身发展需要密切结合。有的生物实验课程需要很多准备工作,例如细胞样本的选取、制备、光学仪器的调试等等需要耗费老师较多时间和精力。所以,部分老师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开展实验教学,选择了课堂讲解,或尽可能少做甚至不做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只做演示性实验,学生在课上只能观看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对教师的操作要求
1、规范操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与教师的教学规范有关。教师是否遵守教学规范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是生物教学更为注重实践活动和科学理论。生物教师必须依靠专业严谨的科学精神来完善生物教学手段。在遵守教学规范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实现基础教学理念和科学思维意识的集中体现。强化教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务实态度,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操作流程,将务实与创新的教学原则投入到教学规范的实践中。教师应以器械实验和操作规范为主,以引导教学和开拓思维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行为规范来开展教学实验。譬如要以课堂演示来规范器械操作和实验流程,为学生现场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及其检查用具和整理器材等实验活动。演示完毕后由学生来自主操作,以教师所规范的实验流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
2、掌握方法
在课堂演示中规范实验材料组建、实验装置准备、实验方法改革、实验问题解决等实验程序。引导学生学会案例分析法和辩论分析法来整理实验思路,将生物教学模式与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的制定相结合,发展全新的生物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师还应在课堂设计中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来制定人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对学生予以思维训练和问题讲解,尝试一题多思和一题多变等各种教学训练。
3、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硬式授课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互动模式转变。激发学生对生物教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建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通过生物教学的实验演示和实验设计,为学生展示生物现象和生物知识,组织学生实验小组完成互相探讨。结合教学大纲和材,对学生的生物教学建立实验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推进引导式教学,以改变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硬式教学,活化教学体制,将学生能力作为教学培养的重点。
4、开展研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学生只是机械式地按照流程规范做实验,并未对实验本身理论和效果予以分析评估。于是实验之后只局限于会做,对于现象和结论方面却只是死记硬背,违背了实验之目的。教师应在实验之前组建学生小组,对实验予以具体研究,通过研究性实验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做实验要讲究目的与价值,不能盲目或机械地传授实验流程和操作程序。更应以实验的理论价值和操作经验为主要学习对象,防止对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的研究性实验流于形式。促使教学体验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本身和教材内容进行互动性讨论。建立生物课的阅读活动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规划。
在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活动时,教师要指出课本上采用了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多准备一些植物进行对比。还要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例如那些植物叶子的观察效果最明显?原因是什么?酒精隔水加热以及直接用水加热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方式能够让叶子脱色更快?原因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分析原因,教师再做解答。
三、建议
1、讲求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教师应在初中生物课上以公正严谨的科学精神来组织教学工作。将生物教材和实验活动作为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基础。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并对其做出客观评估,能够帮助学生摆正科学的学习态度。譬如实验教学中观察肾脏结构的具体研究,教师引导学生认知肾脏外侧的皮质部分比内侧的髓质部分的颜色较浅。但教材中的记载却恰恰相反。教师对教材的死板可能导致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下降,对实验教学本身产生质疑心理。从而建立错误的科学观,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正确的科学观亦是实验观。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精神,以实验观察为主,引导学生观察肾脏实物,再分析具体出现差异的原因。尊重试验教学的客观性,就是尊重科学本身,也是尊重教学本身。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保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对生物授课不能抱以侥幸心理和蒙混心理,因为生物知识都是科学知识,马虎不得。不能以模糊的态度来对待严谨的实验教学。
例如,在开展“观察肾脏结构”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注意到下列现象:在解剖后的肾脏外侧,靠近皮质领域的偏向内侧,髓质部分的颜色非常浅。然而,书中清楚地写着髓质的颜色是较浅的,皮质的颜色是较深的。此时,教师要客观肯定学生观察到的结果,这是实际的、客观的,强调科学要求必须是客观的。与此同时,要告诉学生皮质和髓质颜色的差别是因为血管的分布不同而引起的(用来观察的肾脏实物已经和活体脱离时间过长)差异,这就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差异。
2、重视生物实验活动的目的性
初中生物实验活动尤其注重学生的实验过程。教师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目标和实验结论作为实验目的和实验本质。对实验问题予以详细解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能力和分析动手能力。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完成操作规范和问题解决。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设置目的提问,也就是对为什么要如此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行题目设疑。譬如在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提问说,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结论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实验以及生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来发现问题和学会学习。
在开展“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实验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实验目的是解剖长骨,并观察它的主要结构。第一个实验目的非常清楚,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十分有限,可能在观察过程中被常常会被味道、颜色、韧带等并不重要的特殊吸引。所以,教师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要根据实验步骤来开展实验,还要注意观察相关的模式图,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来开展实验,从而使得学生尽可能掌握长骨的重要结构和关键部分。
3、实验活动的计划性
初中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必须有针对性和步骤性,其中包括常规练习、观察了解、调查分析、探究性影响等。生物教材的实验教学务必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并规范操作流程予以科学指导。对教材本身予以分解式的知识归纳,在阶段性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和思维习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个人能力。并且安排课外的观察学习,为实验教学作铺垫。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生物现象的证明,对教材知识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计划、完成分析总结。还要提前进行实验预备和演习,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综合考虑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继而在教材的难点和重点部位设置活动,在活动中提示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例如,在开展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教师需要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在家完成该实验。并且,教师要学生将实验结果或者成果尽快带到学校实验室,并及时展示出来。这样,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就能够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该结果。这样用一来,教师制定、修改、实施教学实验和计划的时间就比较充足,学生展开讨论的时间也是足够的,从而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讲求实验结果的客观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并且要操作规范、掌握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开展研究性实验等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春江,浅谈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研究,2009(8)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
我们认为目前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会阻碍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使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要与新课程接轨,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办学理念,认真领会、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彻底改变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偏见,才能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才能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角度,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的高度来看待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快中学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积极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去创造,去探究,去发现,也才能转变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同时,在加快中学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应切实改善生物学教师的住房条件和医疗保障,注重生物学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样才能建设一支稳定的生物学教师队伍,从物质保障上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的管理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树立新课程改革意识,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意义的认识水平,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多农村学校,甚少能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实验。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克服阻力,依据新课程改革思想,因地制宜,组建学科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程度,编辑出版多套适合我市不同地区的教材,并给予分类指导。各个学校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之下,充分征求生物学教师的意见,选择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材。如果选定某种教材,就应该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保持不变,便于生物学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也应适当地引导学校积极因地制宜有效地开设校本课程,规范学校的课程管理。
各类学校绝不能为了在统测科目上加时而削弱非统测科耳的课时,这样会导致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均衡发展,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开设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由于生物学不属于中考科目,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学,生物课被严重削弱,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上生物课。
3.加快生物学教师的培训速度
新课程培训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的最快途径。2001年生物新课程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式开展则是在2003年。为使中学生物学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应帮助生物学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快加深教师培训的速度和力度,提高生物学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能力,促进教师实际教学行为的切实转变。各学校也可切实开展好校本研究,开展校本培训,使培训的内容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深入微观层面,努力帮助教师将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使其真正地转变教学行为。同时,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们要进入课堂,深入学校,了解生物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观察生物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指导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提高生物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能否真正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转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对生物实验课的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反复尝试、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其中,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发展,这些正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应该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同时它也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双基教学不等于生物科学素养,它只是构成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一部分。一个具备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该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包括科学的术语、能够理解科学的过程、能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是要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护学精神的养成。
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获得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跟过去一样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处理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进一步转化和深化。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部分老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而这些则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应在实践教学中及时纠正。
5.丰富生物实验教学资源
教育主管部门要编列经费预算,支持各学校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为各校建设生物仪器保管室和专用实验室提供技术服务,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生物设备标准免费为各级各类学校配置实验器材,为各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实验人员和生物学教师要管好用好实验器材,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尽量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外,学校要拨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及时补充生物实验急需的消耗性材料,加强实验器材的管理,努力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尽力为生物实验教学和师生开展课外科技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同时,各校要配备生物学方面的图书资源,以便于和丰富师生的课外阅读。否则,即使硬件设备俱全也无法开展相关的实验,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陆凤艳,唐思贤.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发展性学生评价初探仁[J].生物学教学,2005(7):43-45.
篇3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从总体来看,常州市初中学校在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设置上不够完善,调查的学校都只设置了准备室、标本室和实验室. 从调查结果来看,常州市初中学校生物功能实验室种类不全,大部分学校将实验员室、准备室、药品室合并使用,没有培养室和生物园地.
2. 实验员配备不全. 调查的样本学校中,只有一所市重点初中配备了专职实验员,且该实验员的学历是专科,并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其他学校的实验员都是由生物教师兼职担任. 由于实验员工作烦琐、任务重,生物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生物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实验室的工作,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协助其他生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以及实验室的管理等,这需要很多的精力投入.
3. 实验难度大及实验材料的限制. 市普通中学: 实验难度大、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试剂缺乏; 郊区中学: 实验难度大、实验易理解没必要让学生做、不是考点没必要做、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 农村中学: 实验难度大、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易理解没必要让学生做.
4. 教师及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从学校来看,一直以来生物学科都被归为小四门,地位没有语数外科目高,学校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加大主科的关注力度,减少小四门的课时,生物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减少耗时的实验课的开设.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1. 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计出所缺少的实验教学仪器名称和数量,编制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要尽快对各校的实验教学仪器需求申报计划书予以重视,并积极筹措资金,重点采购一些教学急需的仪器,尽快将所需教学仪器设备补齐. 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维修,试剂药品也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2.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教学. 学校和各级主管部门,除了要重视学生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园的建设,同时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讲显微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显微镜,学生看到仪器,兴趣就来了,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教师再进一步激发,这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学生不想亲自观察的. 观察之后,学生又想自己制作观察对象,想看一些不同的观察物. 其实,只要上实验课,学生都会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总想亲自动手.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例如,在讲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后,课内实验是萝卜切去一半,然后放置到水分、阳光充足的地方,数日后,萝卜发新芽,学生获得实验结果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把这一个已生发新芽的萝卜倒置,结果又会怎么样?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和这块萝卜走出课堂,在家里做起实验,几天后,学生交回了他们的成果: 本来向下的萝卜叶却慢慢向上生长,一个别致的盆景就此诞生. 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实验,给学生自由实验的空间,也能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对课堂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学生在课外常常是乐此不疲.
篇4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步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探索,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然规律,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作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只有做到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室,强化生物实验课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教学质量。
一、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学生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我要动手去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课教学效果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从目前中学实际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情况来看,有个别学校对生物实验室的重视及开放程度不够及受“你讲我记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学生接触生物实验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的学习只要把概念和结果都记在脑子里,就是把生物课学好了,动不动手做实验都无所谓,缺乏对生物实验课教学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只是好玩,缺乏正确的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生物课中考不考,所以学习目的和动机都不是十分明确,这些都给生物实验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标以外,还要让学生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我在教学《显微镜使用〉一课时,先给学生讲关于医生对贫血和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常识,告诉学生医生在诊断时除通过看、问、查等方式以外,还要通过仪器化验手段,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科学的病理诊断,最后才能敢于得出结论。如果不采用科学手段和设备,容易会给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病人生命,造成患者精神和物质上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还给学生介绍显微镜在其它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显微镜的兴趣。
二、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达到规范操作,实验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实验前,我经常指导学生预习整节内容,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如教学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等。教师要每规范操作一步,就给学生讲解该步的注意事项,同时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同时及时指导巡视,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等。如让学生使用显微镜用左眼观察物体时闭着右眼的习惯,还有在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习惯等。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认真指导和科学要求,学生才能很快对好光,顺利观察到实验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即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还有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过程,忽视了必要的观察和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就做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搞好预习,在实验时首先要准备好硬纸板,并在相应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然后在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让学生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后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和分析,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四、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及时考查实验教学效果
及时的考查和评比,更能有效激励学生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我在具体教学中常常将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科学的统筹,并做好知识的衔接,有效考查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综合运用能力。如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指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及时对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综合考查,通过这个实验既考查了学生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初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实施考查。结果学生有三分之一能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经常做到认真复习和温故,最终达到能够独立动手操作显微镜的能力。同时还对实验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加强个别指导,最后达到人人过关,人人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要领,有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生物实验课教学在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中的促进作用。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认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高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一、利用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是探究问题、认识问题的第一步。初中生物实验本身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活生生的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惯的观察,更引学生注意。例如孔雀开屏、鱼在水中的游动的观察等等,但是学生往往只是被这些表面现象及吸引,并没有一定的观察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重,对外界事物敏感,因而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大好时机。课标教材给学生安排了几个探究实验,这些探究实验如果做得好,无疑对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对于这些实验,我们不但全做,而且对其中的一些还做了有益的补充和改动,以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事实证明: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又深化和拓展了知识领域。
三、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寻根问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把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得出结论,从而解决有关的实验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解实验过程中各种变化情况,再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新一轮课改的目标之一。初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意安排了一些小试验。例如,在“食物的营养”一节中有一个实验是测定植物种子中所含能量的多少,这个实验设计得十分别致,和老教材比较,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不仅让学生定性分析种子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还要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为此,教材设计了一个做定量分析的装置,用一个易拉罐制成一个种子的燃烧室,这个燃烧室要求能保温和通气,因而要在易拉罐上剪上多种形状的口子,做这个实验光一个班就需要二十多个易拉罐。起先我准备自己做,但转念一想,何不给学生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呢,于是我改变主意,让学生做。我事先给学生讲清楚制作方法和要领,然后让他们回家独立完成,结果,没出三天,有一个班的易拉罐全部做好,由课代表用塑料袋提来。其他各班也陆续完成。经检验,其中90%以上都合格,使这个实验得以顺利完成。由于学生在实验课上用了自己做的实验仪器,心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所以实验做得也特别认真。
五、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和独立自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的立足点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运用课标教材授课时,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上,需要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地方也很多,许多实验在课本上只给出了实验用具和实验条件,但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并未列出,这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唾液的浓度对淀粉分解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在唾液中加水(纯唾液由于黏性太大,淀粉难以在其中混匀,不可取),到底加多少比例的水为最好?学生按照我的点拨展开了实验,结果有不少学生找到了最佳比值。
六、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并不提倡对实验现象、方法、材料质疑,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实验,只需模仿,不需研究。为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材料进行改进、研究。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一个验证实验、两个演示实验进行综合设计,改进成一个多组对照实验方案:选择两盆银边天竺葵,标记A、B盆,分别选一片天竺葵叶,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的一半,A盆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B盆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中,分别放在两个玻璃钟罩内,经过黑暗处理、阳光照射、脱色等一系列实验步骤,可得出如下结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加了学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兴趣和信心,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收益。
众所周知: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材也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中考中同时得到了体现。无论是从“素质教育”观念出发,还是为“应试教育”实际考虑,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还是必要的,可见,通过生物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各种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2]董慧凤.《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3]佚名.《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4]佚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生活经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1.数学生活化的作用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将初中数学生活化,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日常的生活场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概念公式,不必死记硬背,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下数学教学的特征
1.个体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他们所体验到的生活经验也相对具有个体性。数学学习不是数学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其所得到的生活经验也就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数学知识点,也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2.实践性
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获得的,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说明了离开了实践活动的数学教学,就是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为所用。
3.社会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通过自己在社会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不断积累而来的,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因此,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就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经过各种社会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那么数学教学内容也在学生生活经验不断增多的过程中也在逐渐加深。
4.发展性
生活经验是学生经历过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后,通过总结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也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加深。
三、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和素材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教学意图隐藏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并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如,在讲《等式的性质》这节内容时,可以借助天平,将同等重量的砝码A和砝码B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端,这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再分别向天平左右两端放上同等质量的砝码,天平依然保持平衡,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从而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2.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初中生都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因此,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或者收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作或收集到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教学,把这些图片从中间对折,看是否能重合,再画出对折的折线,让学生对照课本找出这条折线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
3.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数学生活化,就要重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中的一些经验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灵活掌握生活实例与教材的交互使用。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内容时,教师在黑板上设置一个平面坐标系,从学生所熟悉的城市中某一个建筑物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平面中点的位置。学会对这些场景非常熟悉,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不断收集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生活中的场景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学生通过对生活化数学的学习,能提高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体会到数学的极大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科学素养
一、做好演示实验,诱发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也能为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初中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前提的,而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绪言中,由于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这时候添加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演示实验,美其名曰:“神奇的魔法师”,直观、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诱发了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埋下了伏笔。
二、在实验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结合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从而稳定学习动机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新颖的问题情景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在演示苹果的切碎和苹果的腐烂过程中问:“这两个变化一样吗?有什么差别?你还能从身边的物质变化中举出相同的例子吗?”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学生以前的认知里是没有思考过的,教师运用启发性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目的,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化学的生活化、简单化是稳定学习动机的密招所在。
三、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组织实验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简单,没什么危险,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一部分实验进行分类,将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例如,燃烧的条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形成及相互转换、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等等。通过这样的改进,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让学生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让学生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自己找到的实验器材,就让学生自己找;凡是学生能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做,教师坚决不包办代替。只有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是知识。这样把教师的一部分教学过程改为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并在思考讨论中得出结论。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增加学生的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将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实验的作用,体现实验的魅力。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酸的性质后,采用白醋做酸性质的验证实验;在蛋白质的教学中,使用牛奶、蛋清等家庭厨房的食品解决银汞的毒性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用品,使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也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使课堂更加生活化和生动化。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其想象力,激发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课本实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们知道,化学教材是指导性的载体,只强调教材的静态一面,突出教材是文本,而往往忽略了学习者的情感、差异和多样性。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找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就能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验证能力、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识及探究意识。例如,在探究分子的运动的实验过程中,教材的实验是用烧杯盛放药品,不仅浪费还导致实验时间长,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让学生讨论后,拿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一个学生在试管口塞上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观察现象。很快,试管内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右往左逐渐变红。减少药品损耗,降低了实验污染,有利于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寻找实验替代品的灵感;后来学习酸碱后把酚酞改为石蕊,试管改为玻璃管,一端放浓氨水的棉花,一端放浓盐酸的棉花,不仅验证了两种物质的酸碱性还验证了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在改进化学实验中,不只局限于掌握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基本技能目标,还包括尝试科学探究。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学习了动手做实验,还学习了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问题。
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符合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动力的需要。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化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充分把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实验的功效和优势,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关键词】实验 威严 和蔼 好奇心 细心 贪心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由于我校地处农郊结合地区,教学环境相对主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那就是在这里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些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喜欢的孩子。但是在对他们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从他们眼神中发现平时难于可见的充满好奇、欲欲跃试目光,然而让他们开展实验时,大多数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开展,最终以课堂的喧闹,一无所获而结束。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如何有效开展实验课的教学呢?我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对学生既要威严又要和蔼
孙云晓老师有个非常著名的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非常认可这样的观点,这就如同我们只吃糖一般,长期品味就感受不到糖的甜味。
于是,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教师就应该做一名双面的老师——威严与和蔼。对于我们这样本身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都一直处于厌学情绪的中学孩子来讲,做这样的既让他畏惧又让他爱的教师更为重要。如何做到呢?我一般分为这样的三部曲:“诱——苦——甜”。
(一)诱
在我的教学中每接到一个新的年级,我都会先上一堂兴趣课,利用他们高涨的兴趣和热情,给他们一个下圈套:大家觉得生物课好耍吗?(因为他们都是一群爱耍的孩子)以后想这样上课吗?(一般学生都会回答想)但是,想这样上课,咱们必须要共同努力,你们愿意吗?(把他们诱入圈套)随后立马告知他们上生物实验课必须遵守的规矩和违反规矩的结果。如果他们有人提出异议的话,我会说这样的一句话:都是中学生了,怎么能像小学同学这样赖皮,再说了我的地盘听我的……这样就给他们留下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师的课有趣,但是必须要跟着老师的规矩,否则将有处罚。
(二)苦
于是在教学中严格根据开始之初制定的规矩执行,让他们明白,这位老师说话算话,违反后果很严重。用他们的话来说:“老师嘿凶,不好惹,上她的课必须要听课,否则要遭惩罚”。这样做后,起到震慑作用,在我的课堂中充满了井然有序的氛围。
(三)甜
当然,如果课堂是建立在惧怕的因素上开展的话,那样的课堂是丧失生命的课堂。在建立起井然有序的课堂后,我就着手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的亲近。于是,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提前到教室与学生们拉拉家常,谈谈他们所关心的娱乐新闻;除此外,在实验课堂中,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不同能力问题,给予他们机会体会到自己也能够回答问题,尝到学习成功后的甜味!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他们发现这个老师,只要上课按着她的要求来,是非常容易亲近的。
二、做有心的教师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老师的认同从感性认识已经慢慢地转变为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功底。如何才能练就这样的功底呢?我觉得可以从有心的教师做起。
(一)好奇心
有这样一小部分特殊的人群,他们的好奇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丝毫减退,而实验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课堂,一个培养学生成为“科学家”的课堂。因此,作为教师我个人认为也应该保持自己拥有一颗好奇的心。纵然,自己做不到好奇,或者是不知晓学生对本堂实验课上哪些内容好奇,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收集和课后收集学生们对当节课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好奇。比如,在上《人体生殖系统》这个章节时,我课前就让学生先看书,然后再以写匿名小纸条的形式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下来交给我,最后整理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在上课的时候结合教具教学时就能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了。
(二)贪心
教师就应该像蚂蟥那样的贪心——具有永远满足不了吸血的愿望。我们就多想想这节课的实验有没有什么改进之处;多多收集别人的先进经验,采纳多家之长;发散自己的思维, 想想有什么新的点子;对自己的教学永远不满意,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虚心求教,严格要求……
但在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避免这样的一种倾向的产生,自己的教学全都按照网络中提供的资源进行,没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没有看看别人经验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没有进行加工和处理,那样是非常不适合教师的自身发展的。
(三)细心
篇9
1 生活化实验的意义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应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注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根据这一理念,本文倡导生活化实验.什么是生活化实验?生活化实验是指围绕科学教学某一主题,以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为载体设计的科学实验.旨在弥补因实验器材不够而无法开齐或开足的一些科学实验,让农村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科学探索切实可行,而不是停留在形式或在表面做文章.
初中科学课实质上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内容的科学了解与认识,而科学探索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学校周围有很多农田,一年四季,农作物更替种植;学生家里附近又有山,这又为生活化实验提供了生物资源的保障.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初中科学实验,发现有许多实验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或身边物品来替代.例如,一个空矿泉水瓶就可以做有关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的实验.乒乓球、鸡蛋或二张纸都可以做一系列实验.生活化实验有利于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以更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生活化实验内容的挖掘及利用
2.1 生活化观察实验
观察是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只有对观察所获得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比较、综合等抽象思维活动,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容联系,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生活化观察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身边事物发生变化的某种规律,达到对生活有关物质的进一步深层认识.在具体操作时,必须预先确定观察目的或任务,拟定计划,然后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寻求其原因,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案例1 植物多样化的观察
①预先布置作业,每生采集10种以上植物样本(不能重复)带回课堂.
②在课堂上交流,比较各自特点,然后对植物分类.
③用放大镜观察各类叶片,并写出观察报告.
④选取典型叶片制成标本.
案例2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应用
①预先准备好已浸泡过的绿豆若干.
②把绿豆分作三份,一份放在底部有许多小孔的竹筒中;一份放在底部没有小孔的竹筒中;一份放在小筐子中;然后放到实验室阳台上,定时定量浇水.
③三天后观察,底部没有小孔的竹筒中的绿豆芽不发芽;底部有许多小孔的竹筒中绿豆芽又粗又白又嫩;小筐子中绿豆芽细而带绿色.
④要求学生写出观察过程,比较及寻找原因.
又如竹笋的生长,竹笋刚长出地面时给它封住,以隔绝阳光照射,这样过几天挖出的竹笋又鲜又嫩.
通过观察活动,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2 生活化体验实验
生活化体验实验的基本过程是感受、体验、觉知、理解,是一个直接学习的过程.生活化体验实验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目的使每个学生能在体验中学好科学.生活化体验实验创设情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化体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体验实验活动过程中,自觉地把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
例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有理,可以围绕“声音发生和声音传播”的主题,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与“发声和传声”有关的物品器具进行实验设计.将耳朵贴在桌上,用手敲桌子,耳朵可以听到响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在家中往热水瓶里灌开水,比较开始传来声音与将要灌满时声音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案例3 将冰放到学生的手心中,让学生感知冰在手心融化的过程
①从状态来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物体的熔化过程状态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③手心冷热的变化如何?
④结论:冰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通过生活化体验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往往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生活化探究实验
生活化探究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形式.因此,在加强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如,在做“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先让学生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烧完?由于该现象学生熟悉,故猜测踊跃.然后设计实验:将火柴摆成各种姿势(竖放、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较全面的了解.
案例4 事先准备好山上的黄土、田里的肥土、河底的黑土、海里的灰土、红色玫瑰花瓣.探究土壤的气体成分及酸碱性.
①把泥土分别放入烧杯中进行溶解.
②溶解过程中发现烧杯中冒出气泡,这说明了什么?各含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检验气体成分?
③用pH试纸测出酸碱度,并进行比较,得到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酸碱性的关系.
④再用红色玫瑰花瓣放入各液杯中,观察花颜色变化.
⑤根据上述实验,要求记下现象,归纳结论.
篇10
就初中生物实验课而言,在教学中引入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能及时调节,及时反馈矫正,让调控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这里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为例,来实践目标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第一,制定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起着指导教、指导学和指导思的作用。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从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等环节给予说明和指导,注重实际操作,把器具的使用、观察和操作技能作为实验的重点,激发学生兴趣,确定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由此设置该实验的教学目标:一是认识植物细胞结构(认知领域)。二是学会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操作技能)。三是画出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结构图(操作技能)。四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领域)。这四个目标中,一和二是教学的主体。
第二,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课的特点,对预备的、基础的和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前准备,为学生实验铺好路,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准备状态。其方法是教师提前依据实验目标,按照知识、技能两方面命出测试题,由学生在实际操作前作答,根据反馈结果,对差异进行补救,以扫清实验中的障碍。
第三,实施目标。初中生物对实验的要求大致有两个层次,就是“学会””和“初步学会。根据这两种要求,教师要设计相关实验的达标模式。
“自达目标”:“学会”实验一般是学生易于操作,或学生以前学过的实验。因此,“学会”重点在独立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即由教师先指导要点和关键,交代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该实验前,我告诉学生正确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标本的方法,并交代使用显微镜时,视野光线要暗些。观察细胞结构的顺序是从外到内。该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规范的动作由学生自己纠正。
“助达目标”:“初步学会”实验多是学生初次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即先由教师演示操作,将实验分解成几个步骤,仔细交代每一步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然后师生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