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音乐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主旋律”――泰国古典音乐的核心
泰国古典音乐中的主旋律最初由大围锣创作并演奏,其他古典乐器的旋律均以它为基础创作而成。主旋律是泰国古典乐队的旋律核心,固定的主旋律与依附于它之上的各声部运用支声原则形成了多声的
泰国古典合奏音乐。演奏中,主旋律是与其他乐器演奏旋律平行出现的存在于各个演奏者内心的音乐,并构成了泰国古典音乐的双层音乐模式。在实际学习泰国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会刻意强调主旋律的重要性,主旋律已自然地融入了泰国古典音乐的传习、创作和演奏的过程当中,成为了泰国古典音乐的核心力量。
(一)“主旋律”的演奏乐器――大围锣
泰国音乐家认为“主旋律”就是由大围锣所演奏的旋律,是泰国其他古典乐器旋律的基础。大围锣是泰国古典旋律打击乐器中演奏速度最慢的乐器,在与其他乐器匀速演奏的情况下,大围锣一拍只需奏出一到两音,这使它成为了最适合演奏简洁又轮廓鲜明的主旋律的乐器,其他比大围锣演奏速度快的乐器再根据主旋律进行各自的旋律创作。
由于大围锣演奏了主旋律的缘故,泰国古典音乐的初学者都要首先学围锣,待熟练掌握大围锣演奏的主旋律后,再开始学习其他旋律打击乐器或根据自身天赋选择学习适合自己演奏的乐器。笔者在泰国乌东大学结识的泰国音乐家斯拉巴柴夫妇生长在传统的音乐世家,他们的三个孩子从小也跟随父亲学习泰国古典音乐。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每天都要练习各种乐器的演奏,并用大量的时间重点练习演奏大围锣。他们告诉笔者:“泰国的习惯是孩子们都先从大围锣开始学习,然后再学习其他乐器。大围锣的旋律记得越熟,其他乐器学起来也越容易。”[1]有了主旋律作为基础,学生很容易学习和记忆从主旋律创作而来的其他乐器的旋律,对每一件合奏中出现的乐器也非常熟悉,并且都会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这种一人多技的现象在泰国精通古典音乐的艺人中十分普遍,无论演奏哪一种乐器,都能随时唤起演奏者内心对主旋律的回忆,正如三弦胡演奏者拉涵宁先生所说:“演奏三弦胡时,美妙的旋律将包围在你身边,而当初大围锣演奏的主旋律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有机会你一定要学围锣,这是泰国音乐的一把钥匙。”[2]
(二)“主旋律”在泰国古典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与西方专业作曲的方式不同,泰国古典乐器的旋律创作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以一个动机或乐思展开一段旋律的创作,而是在已有主旋律的基础上,对主旋律强拍部位骨干音以外的部分进行变化和填充。音乐学家泰瑞 米勒教授这样描述泰国古典音乐的创作过程:“作曲家其实是把创作的音乐记在脑子里,用大围锣演奏自己创作的曲子的基本旋律轮廓。其他不同演奏员按照作曲家演奏的旋律轮廓,用各自的乐器奏出相应的声部,由此,每一件乐器都会奏出同一内容不同的相应旋律。”[3]其中“基本旋律轮廓”就是指主旋律。潘尚教授[4]曾分别用大围锣和三弦胡为笔者演奏了主旋律与对应的三弦胡旋律:主旋律是十分简洁的旋律,多为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三弦胡的旋律丰富了主旋律的节奏型,每一小节强拍上的骨干音与主旋律强拍上的骨干音一致,演奏中还加入了颤音、附点、滑音等三弦胡特有的演奏技法。其他泰国古典乐器旋律与主旋律的关联亦如此,一方面需要在骨干音上与主旋律保持一致,一方面却需要根据乐器的自然属性,利用各自不同的演奏技法,去填充和变化主旋律。
在泰国古典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根据各自的乐器属性扮演了不同的角色[5]:大围锣的角色是父亲,它的音色稳重而具有威严,最适合演奏主旋律;第一竹排琴(Ranad e)像一位英雄,有时与大围锣一起演奏主旋律;第二竹排琴(Ranatu)的角色则像顽皮的小孩,它自由地在以大围锣为基础的旋律上做加花变奏,演奏出具有诙谐幽默感的音乐;演奏三弦胡时的姿态一定要优美,因为三弦胡的气质就像一位高贵的女士;拉弦乐器的身份都为女性,它们用拉弦乐器特有的连弓和华丽的装饰音,将打击乐器清脆的音色装饰的柔美悠长。演奏泰国古典合奏音乐的乐器,可以分成以演奏主旋律为主的旋律打击乐器,如大围锣、竹排琴等;装饰主旋律、对主旋律进行加花变奏的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以及弹拨乐器,如泰国竖笛(klui)、皮、三弦胡、鳄鱼琴等。根据角色的分配,可以看出在整个乐队中,大围锣是乐队的核心;最接近主旋律的是竹排琴以及其他旋律打击乐器,它们负责配合巩固主旋律;其他吹奏、拉弦、弹拨类乐器,均围绕着主旋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旋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即兴演奏。从某种程度来说,其他乐器的旋律都是主旋律的变奏,每件乐器都根据自身的属性形成了各自的旋律创作的规律,因而从主旋律变化的程度和方式才会各有不同。
(三)“主旋律”在泰国古典音乐合奏中的支声原则
西方音乐在处理多声部音乐时,使用的是纵向思维,各声部之间依靠和声的功能排列在一起,烘托着音乐中具有完整意义的旋律主题,达到对整部作品的音响、情绪等的综合把握。泰国古典合奏音乐却是横向思维,每个声部都是一条可以用来独奏的完整旋律,每一条旋律都有它独自存在的意义,并通过每一层旋律与主旋律之间的关联将各声部结合为一个整体。各声部之间是按照支声的原则结合在一起。仔细分析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各声部均从自己的乐器性格和技能特点出发,旋律间互相交错、有繁有简又各自独立,但每进行到重要部位时各声部音调必然会重合:“它们在每小节的强拍上齐奏旋律骨干音,而在其余拍子上则各自进行发挥,从而造成时而协和,时而不协和的音响效果。”[6]由此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某种亲缘关系,而这种关系都来自于固定的主旋律对于变奏衍生于它之上的各声部旋律的约束。
支声的合奏思维在我国传统的合奏艺术中十分常见,如工尺谱在演奏中只是一个基本框架,演奏时艺人在框架之上灵活地即兴创造出各个声部的旋律;又如江南丝竹的合奏,声部之间各自发展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同样泰国古典乐队按照支声原则,各声部时而在强拍骨干音上汇合,时而又各自分离,加上贯穿整个演奏过程始终固定不变的主旋律,形成了纷繁多变又协和统一的音乐形态。在泰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创作与乐队演奏,练习与乐队演奏都是一体化的过程,这也是区别于西方专业音乐的特殊方式。许多流动的即兴因素需要与演奏同时进行,只有在乐队合奏中才能训练出支声的思维,达到每个声部的演奏者对主旋律和各声部旋律均能熟练把握的程度;也唯有参与了合奏,才能体验出以主旋律为核心的支声思维的重要性。
为了准备2012年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的演出,笔者参加了由五人组成的小型马荷里乐队,演奏泰国双面长鼓(Thon)和手鼓(Rammana)。乐队使用了四弦弹拨琉特(Kra-jub-pi)、三弦胡、泰国笛、双面长鼓和手鼓5种乐器,加上歌唱,旋律复杂多变。由于每个声部的旋律听上去均不同,笔者很难在正确的节拍上演奏出看似简单的8拍循环的鼓点节奏。而泰国乐手们却仿佛知道彼此的旋律,甚至能很快意识到对方演奏中的错误。在他们的帮助下,笔者认识到自己无法顺利演奏鼓的原因是不熟悉主旋律。乐队虽然没有大围锣演奏主旋律,但整个乐队的音乐是在演奏者内心主旋律齐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合奏中才能知己知彼、配合默契。不同乐器的演奏者需要在合奏中练习在倾听其他声部的同时灵活地对自己演奏旋律进行即兴调整的能力,泰国古典乐器的学习也需要在合奏的环境里、在和其他乐器的配合中完成,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巩固主旋律在演奏者内心的熟悉程度以及培养不同演奏者彼此对主旋律共同把握的默契程度。
二、以“主旋律”为结构模式的泰国古典音乐创造与演奏
“主旋律”在长时间的学习、创作、演奏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泰国古典音乐家的思维习惯,主旋律与依附于它之上的其他乐器的旋律共同构建出了泰国古典音乐独特的双层音乐模式。在这一模式里,主旋律与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是同时进行的两条平行旋律,主旋律是内在的、不变的部分,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是外在的、变化的部分。其他乐器旋律的变化都是基于主旋律的框架而产生的变化,而无论是版本的不同、后人的改变或演奏时的即兴发挥,主旋律都不再有任何变动。
对于主旋律和其他乐器旋律关系的理解,可参考我国《十六板》中,[八板]与[十六板]的关系:“[十六板]的每次变奏均与固定不变的[八板]相结合,[八板]在这里作为一种稳态的对应曲调,实际上是从纵向上制约着[十六板]的每次变奏,使其时时顾及到变奏与[八板]间的结合关系,即原型结合中就存的支声―派生关系。从而形成以[八板]为基础的固定旋律变奏。”[7]泰国音乐中的主旋律也同样是从纵向上制约着其他声部的旋律,并且形成了泰国古典音乐的双层的结构。如果只有由其他乐器演奏的外层面音乐而没有主旋律的存在,泰国古典音乐就不再完整。泰国的三个古典乐队中,真正有大围锣参与演奏的乐队只有皮帕特乐队,那么另外两个没有大围锣演奏的乐队是否就不存在主旋律了?答案正相反,在泰国音乐家看来:“没有大围锣演奏的乐队中,每一种乐器都好似在演奏主旋律。”[8]正因为其他乐器的旋律都来自于主旋律,更因为主旋律在长期的学习和演奏过程中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演奏者的心底,在没有演奏主旋律乐器的情况下,演奏者们完成了彼此内心对主旋律的齐奏,而各自演奏出的各声部旋律,则是在主旋律基础之上的变奏。因此在泰国古典音乐双层模式中的关键一点,是主旋律不再只以现实音响的效果出现,而是无论有没有大围锣或其他旋律打击乐器演奏主旋律,主旋律都以意识形态出现在演奏者的脑海中,这以意识形态存在的主旋律,才是真正的泰国古典音乐模式双层结构中的内在层面。
以主旋律为内在层面的泰国古典音乐模式,是在最初对大围锣所演奏主旋律的学习到之后对其他乐器的反复练习再到可以轻松地在主旋律上做其他乐器的旋律变化这样一个过程之上建立的。如果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脱离了对主旋律的学习而仅掌握所需演奏乐器的旋律和技巧,脱离了以主旋律为基础的创作方式而直接谱写其他乐器的旋律,脱离了在合奏中以主旋律为核心思想的演奏方式而仅以演奏各声部旋律为主,泰国古典音乐的核心也就不复存在。
“主旋律”体现了泰国古典乐器之间的联系与共性,给予了不同乐器泰国音乐的身份标识,让泰国古典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成为个人风格与民族文化风格的共同产物。在泰国古典音乐的合奏中,演奏者将各声部的旋律化繁为简,以主旋律的形式将各演奏者的内心归于统一,最终到达平和、安宁的演奏境界,表现出泰国人民内心对平和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泰国古典音乐被泰国人民视为泰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三、结语
“主旋律”的存在始终贯穿于泰国古典音乐的创作到演奏的全过程,是构成独具泰国特色的传统音乐思维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今尽管泰国古典音乐在泰国社会仍十分活跃,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社会的进程还是给它带来了一些影响。部分学生跳过了学习主旋律这一步骤,直接记忆自己声部的旋律,虽可以快速加入乐队的演奏,但却降低了对主旋律和其他声部的熟悉程度。
“主旋律”容易被其他声部富有个性的旋律覆盖,往往在最初得不到很好的认识。对泰国或非泰国的、学习泰国音乐或刚接触泰国音乐的朋友来说,通过对主旋律的了解,均可以更好地理解泰国古典音乐的构造,更准确地把握泰国古典音乐的要领。这一过程对分析我国的传统音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泰国的学生尚且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学习主旋律,因而笔者短时间的田野工作不足以更深入和全面地去挖掘主旋律以及泰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内在,不足的地方还需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
注释:
[1][5]2012年10月26日笔者在泰国乌东大学拜访斯拉巴柴先生的录音整理.
[2] 2011年11月19日笔者在泰国马哈撒拉坎大学拜访三弦胡演奏者拉涵宁先生的录音记录.
[3]泰瑞・米勒.当代世界中的传统音乐:泰国和越南的两大对比模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4]潘尚教授是泰国曼谷孙素楠塔皇家大学艺术系老师,也是笔者的三弦胡老师.
[6]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129.
篇2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 钢琴演奏 美学意蕴
韵,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所在。随着多种艺术形式的不断融会贯通,人们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国的古典音乐。用钢琴演奏中国古曲时,虽不像古琴演奏出的效果那样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却散发出另一种韵味,这是一种新艺术的魅力,也是中国古曲演奏的另一突破点。钢琴用它所特有的音乐语言演奏中国古曲,赋予了中国古曲一种新的内涵,它们的融合相得益彰而又互相辉映,表现出一种不同的审美意蕴。
一、我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思维模式,现代的教育因素影响着这些独特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审美思维要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寻找,这是产生中国传统美学的前提与基础。中国传统音乐多用旋律把主题表现得抽象和虚幻,具有“深邃”的特点,内容和效果大不相同。这种深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指的是意境,就是在音乐思维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体验和领悟。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是一种幽婉、深邃、含蓄、淡泊等美感,这些都是建立在心理、心灵感觉上的。中国古典音乐是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生命意蕴的。中国古典音乐用中国的乐器演奏出的是一种“自然之声”,是一种“天籁”,有着原始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古典音乐所推崇的生命意境,无论从心灵上还是感情上都是与自然的一种有机结合,所以创造出了意境,一种“诗情画意”的美丽意境。
二、钢琴音乐的发音特点
钢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是西方乐器之王。钢琴演奏者用钢琴独有的声音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所要求的是纯熟的技艺和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有人赞美钢琴的声音“如歌”,这种“如歌”的声音,取决于钢琴的发音,钢琴演奏者技巧的高低决定着所演奏出的声音效果,这也是判断钢琴演奏者水平高低的标准。钢琴发音的原理是琴槌敲击琴弦而发出的,跟敲锣很像,就像敲击锣面瞬间发出的音响。放开手则可以使声音延长,用手接触声音就会停止。钢琴发出的声音音质、音色取决于弹奏时的一瞬,它的声音是不可以修改的,所以触琴的方法影响着钢琴发音。
三、中国古曲和钢琴结合中的新突破
钢琴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形式——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不同于单独的钢琴音乐,也不同于单纯的中国古典音乐,而是钢琴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结合体,是一种新的音乐表现方法。中国钢琴音乐演奏有着较大的复杂性,这体现着演奏者对音乐的投入、理解、把握等,还需要演奏者真正领会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从而把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发音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中国风格钢琴音乐。
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音乐意境上,中国钢琴音乐都和西方的音乐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古典音乐讲究的是“神”“韵”“意”的表达,注重的是意境与内涵。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结合,可以把中国古典音乐表现不出来的声音通过钢琴表现出来,更好地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人们对中国古典钢琴曲有着独特的审美方式,中国古典音乐通过钢琴音响的丰富、细腻、洪亮而得以表现出来,其效果与众不同,另有一番意境。这是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完美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另一种美的体现。
随着文化的交流,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正以一种特别的艺术格调演绎着浓郁的中国古典风味,这是音乐艺术上的一个创新。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结合的演奏,对民族风格的体现同样有着积极意义。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无论是风格还是审美观、艺术观、哲学观都迥然不同,但两者交相辉映的结合带给听众一种新的听觉感受。
四、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美学意蕴的表达
我国的古曲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我们应充分发挥我国古曲中的风格和特色,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古典音乐与钢琴的结合,产生了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中所表现的是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和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对“真”“善”“美”的追寻。
中国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新形势下的中国古曲音乐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给人们在听觉上带来了新的体验,中国钢琴音乐以其鲜明独特的古典风格,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性。
结语
中国古典音乐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创新。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故事《梁祝》,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是《梁祝》的古琴曲,都被世人所津津乐道。《梁祝》的古琴曲虽然很好听,但一种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改良后的《梁祝》,无论是用小提琴、钢琴、二胡、古筝单独演奏的,抑或是小提琴与古琴混合演奏的,所表现出的依旧还是《梁祝》所具有的浓浓古典气韵及作曲者所想表达的内心情感,但是却更为生动。
(注:本文为2012年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相关成果,项目名称:《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2B072)
参考文献:
[1]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吴雪蕾.根据传统器乐曲改编钢琴曲探索民族化的钢琴音乐语言[D].江西师范大学,2007.
篇3
一、中国古典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语》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中国古人把乐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认为从国家来讲,音乐可以移风易俗、调和人群;从个人来讲音乐可以涵养性情、熏染气质。科学研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每分钟约60拍左右,和人体节律相吻合,有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中国古典音乐的和谐有利于幼儿情绪平稳
中国古典音乐讲求优雅端庄从容适度,是一种中正和平的音乐,是一种崇尚“乐而不、哀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郑卫之声”等民间俗乐(“恶郑声之乱雅也”)。“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是中国古乐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乐能让人产生和谐、和平的感觉,从而使环境平和,心神和谐。多让幼儿接触中国古乐有利于去除幼儿急躁、不安的情绪,帮助其平和心境,稳定情绪。
2.中国古典音乐的向善性能激发和熏陶幼儿良善的情感
中国古乐推崇“有德”的音乐,认为音乐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只有“有德”的音乐才能用于教化百姓。中国古乐多是对崇高正直的歌咏,如《梅花三弄》塑造了如梅花般高洁,身处逆境仍不失品格的君子形象,《满江红》歌咏了岳飞不甘屈辱,重振山河的民族气节。这种向善的音乐,可以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推崇,使幼儿良善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二)独特的美学特质,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体验,有助于其东方审美的启蒙
1.以意境为美
中国古典音乐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在审美上反对“满”,认为满则俗,追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一种写意的美学风格,区别于西洋艺术的写实。讲究“在音与音的停顿处(留白处)体会无法言说的韵味,“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以自然为美
中国古典音乐在审美心理上重视人和自然的联系,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至美之境。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说“音如石上泻流水”,所谓“音如流水”,就是说琴声要近于自然之音,即“天籁”,“天籁”是音乐家追求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让幼儿接触中国古典音乐,帮助其初步体验古乐中独特的东方美,不仅有助于幼儿从中国古典音乐中获得其美学意境带来的愉悦和感动,还有利于幼儿东方审美的启蒙,为其将来更深入的感受水墨画、古诗、古典舞中独特的中国美埋下灵性的种子。
(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典音乐受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乐在功用上强调“有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要用“有德”的音乐来教化百姓,蕴含着儒家仁爱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在审美上强调简洁自然、空灵幽眇、淡雅,蕴含了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古典音乐的接触,有助于积累对儒道文化初步、感性的经验,为将来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二、在幼儿园中实施中国古典音乐教育
(一)丰富幼儿的审美认知经验
只有拥有丰富的中国审美的认知经验,才能在聆听中国古典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体验。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帮助幼儿充分做好经验上的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关于中国山水园林的VCD,初步感受其中的古典雅致、宁静和谐;让幼儿欣赏水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画中平和冲淡的意境;带幼儿走进自然,去荷塘边嗅一嗅微风送来的荷香,看一看晶莹的露珠在玉盘般的荷叶上滚动、荷花婷婷宛若起舞的少女,听一听清风拂过柳条沙沙作响好似浅唱低吟……只有帮助幼儿充实了相关的认知经验,才能在活动中激发起儿童的兴趣,从而事半功倍。
(二)将中国古典音乐贯穿在一日活动中
音乐的美是在感受中获得,而感知音乐要从多听入手。因此要让中国古典音乐时时在孩子耳边响起,让精华的乐章不经意间流入儿童的心田。例如,刚入园时,由于孩子刚刚醒来不久,大脑神经还在不活跃的状态,可以播放《出水莲》、《月儿高》之类清新淡雅的曲目,让幼儿在美好的清晨中开始一天的生活;进餐时,可以利用诸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安静的曲目营造有秩序不吵闹的进餐气氛;午睡时,可以通过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帮助幼儿进入睡眠。
(三)将中国古典音乐教学与其他领域活动结合起来
中国古典音乐教育与其它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将中国古典音乐教育与美术、文学、社会等领域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幼儿更深入地感受中国古乐。首先,将中国古典音乐教育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中国古典音乐与水墨画在个体感知中有相通性,可以利用水墨画真实具体的特点,利用视觉图像刺激想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抽象美。其次,将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活动相结合。中国古典音乐追求诗意的境界,贴近古诗文的审美意境。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朗诵古诗词,将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给幼儿带来更深刻的审美感动。例如利用多媒体呈现乐曲描绘的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等画面,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带领幼儿朗诵并初步感知唐诗《春江花月夜》。再次,将中国古典音乐与社会领域相结合,中古典音乐伴随着丰富的音乐文化,可以说每一首曲子背后都承载着一份高尚的情感。通过移情的方法帮助幼儿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唤醒幼儿心中沉睡的审美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学会如何做人。例如在欣赏乐曲《满江红》中,听老师讲述岳飞的故事并表演岳飞精忠报国的场景,体验爱国情怀。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欣赏的含义就是对音乐美的欣赏,它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的。音乐作为“美”的听觉艺术,是其构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作为外在的音乐美,体现在音乐创作时所采用精美流畅的结构形式以及在表演时所传递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全面的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要素,如音色、音高、力度、音乐结构等等。正如古代论中所说:“六律具存而莫能辩者,无师旷之耳也。”要想更好的感知音乐之中存在的美以及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启示,音乐音响与形式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音乐的外在美,它往往以简单易懂的直接因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是对非专业的人员外,其美的欣赏也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相反,“纯音乐”欣赏方式往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去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别样美。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不仅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而且为听众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但是“纯音乐”欣赏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单一的“纯音乐”欣赏并不能全面、有深度的懂得音乐,它应该与想象联想、自身经历与社会状态等要素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完美境界。
二、情感体验式的欣赏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作品素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包括甜蜜的、伤感的、回忆的、安静的、激情的,这也是音乐独特魅力的所在。
三、欧洲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有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这首由万人齐声同唱、人人都能朗朗唱出一小段的曲子,正是亨德尔所谱写的。从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了。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做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四、中国古典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我们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用唢呐表演的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等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爱。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形式是Rap,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代表。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台》,这首曲子结尾用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
五、教材简析
1.选择教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3.教具准备
VCD、投影、磁带、黑板等。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
(2)欣赏伏尔加流域的风光图片,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提问: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是哪一条河流;
(4)播放VCD。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语言,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新课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5.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大胆表现作品
(1)视觉启示:看图讨论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声音表现画面情景:①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表现船工们的劳动;②老师创编,引出动机。
(3)引出“劳动号子”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号子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从事古典的音乐创作,有人从事现代的音乐创作。每一种音乐都有它的听众群体,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研究古汉语、文言文,为什么?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但更多地还是要学习现代语言,使用现代语言。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我们对待音乐也应该像对待语言一样,可以欣赏古典音乐,研究古典音乐,然后取其精华,创作出更好的、符合更多现代人口味的现代音乐。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 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 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 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 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英俊潇洒、实力唱将IL DIV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办界音乐类型。他们的音乐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乐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4)民族与古典相整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在这一跨界音乐形式中,谭盾的《地图》极具代表性。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
4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跨界音乐能够长期存在并迅速发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跨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欣赏者价值观和审美需求。人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古典音乐等于高雅艺术,是上层社会的欣赏特权,欣赏古典音乐意味着高雅的品味和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跨界音乐则化解了人们想显示自身的高雅品味却又缺乏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之间的矛盾,跨界音乐通俗易懂的特征使受众不同程度地产生“艺术修养较高”的自我认定,体现了受众的价值观。另外,接受群体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流行音乐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而吸收古典音乐元素则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了创作母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在中国演出获得的巨大成功右以看出,多元文化更加受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喜爱。跨界音乐艺术正是满足了观众对古典、民族与现代等多重文化因素的需求,才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同时,对青少年来说,欣赏跨界音乐也是一种时尚,正如何晓兵教授所说:“流行音乐的低龄消费群体真正想购买的,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而是以某种热门音乐为载体的时尚生活方式”。[3]
其次,跨界音乐的内涵在于融合和创新。在各种音乐元素通过自我调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与超越,从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跨界音乐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乐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乐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它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风格或是古典与流行、严肃与通俗的音乐都能为跨界所用,并赋予原形式以新形象,从而更加鲜活、更具有时代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四,经济发展、商业利益是跨界音乐发展的又一驱动。企业的营销宣传、演艺公司的商业演出往往会选择社会上正在流行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的音乐形式,这无疑使跨界音乐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并被进一步推动发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广受欢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乐延续和重构的载体。
5跨界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
篇6
关 键 词 :俄罗斯 古典音乐教育 优秀传统
今年是我国的俄罗斯文化年,许多重要的俄罗斯文化(包括俄罗斯优秀的古典音乐文化)的宣传、介绍和鉴赏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在持续发展着,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异质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正如《望周刊》所说,中国人有着“永远的俄罗斯情结”①,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展,为我们认识、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大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外国包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目标。尤其是深入了解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借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异国优秀文明传统,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服务,对于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文化熏陶,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艺术文化素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介绍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经验和特色,设想通过深入发掘俄罗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蓬勃的现代活力,向公众展示一个全面而又生动的俄罗斯音乐艺术大国形象,给俄罗斯文化年提供一个有益的资料借鉴,也揭示出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对于我国现代艺术文化教育的借鉴意义,直接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及其特色
作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度,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全民爱好音乐的氛围,这种全民爱好音乐的特点,源于它有着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而且,21世纪的俄罗斯经过了诸多社会剧变之后,其伟大的古典音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振兴,此间的原因,如同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吕冬所说:“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嵌在每个俄罗斯人的灵魂里。”②简要概括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从小培养,音乐艺术教育深入家庭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到剧院去。观看演出时,每个人都很投入,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向自己喜欢的演员献花。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也是父母经常带孩子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通往艺术殿堂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游览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放歌、作画、读书、凝思。这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坐在大陵墓上,四周响起各种鸟儿和谐的大合唱,空气中飘荡着青草的芳香。我们沉默不语,不必给孩子们讲很多,也不必用叙述填满他们的脑袋……”“让孩子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里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上那悠扬的乐曲,欣赏春暖草地上和秋风细雨里那悦耳的旋律。”③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二)开设各级各类音乐学校,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
据《国外学校和教育》④介绍,俄罗斯有许许多多的七年制儿童音乐学校,学生一边在普通学校学习,一边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音乐学院。另外,还有大约1000所儿童歌咏学校。这些学校招收4至6岁的孩子,学制6至9年。除合唱外,可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和演奏乐器。俄罗斯有好几座儿童音乐剧院。俄罗斯的学校基础音乐艺术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和音乐夜校等。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一般每周1课时。这类音乐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音乐课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国内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亦即上面所说的专门的儿童歌咏学校,七年制。音乐夜校也是免费的,包括音乐俱乐部、音乐小组等。音乐教育的多种形式,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时间的延长,为九年。同时允许强制性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政府指定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已经有5套⑤,每所学校可以从中任选一套。此外,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中小学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举办音乐会,他们甚至可以演芭蕾舞剧、歌剧、交响乐、大合唱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艺术节目。许多地方每年为少年儿童举办“音乐之春”“音乐团”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大力支持学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很多作曲家、出版社还每年为儿童出版多种音乐作品集,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趣味,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显然,俄罗斯古典音乐之历久不衰,自有所本。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结果,直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政府大力扶持
即使是在经济转型、局势动荡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也没有停止。如1999年7月,俄罗斯普通和职业教育部(2003年俄罗斯政府组织改造后已不存在)就专门颁布了《艺术教育大纲》,鼓励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加强全民音乐教育。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投资,使得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全俄罗斯的小学和初中联邦课程、民族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罗斯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包括绘画、音乐、世界艺术和文化。又如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低限度要求,具体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大纲》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整体培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更是重视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俄罗斯不仅专业艺术院校众多,且有很多综合类大学也设有艺术系。这些院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正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再如,俄罗斯政府放开政策,鼓励支持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齐头并进。除了强制性音乐教育之外,还开设有专门音乐学校和音乐夜校,这些都是政府出钱,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蒸蒸日上,为民族的音乐艺术发展,添加了强大的行政力量。有人统计说,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俄罗斯青少年中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⑥。
(四)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社会宣传,都强调教材容量的饱满和古典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教材内容突现下述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的古典音乐艺术内容被编进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和艺术学院的教材中,都有着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丰富内容。例如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以后⑦的音乐艺术成就,都被编进教材。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成为音乐艺术教材的首选。如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⑧《鲁斯兰与柳德来拉》等,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的《水仙女》和《石客》等,此外还有五人团⑨、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和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等。教材中,柴可夫斯基承袭的欧陆浪漫乐风,葛令卡作品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活化,巴拉基列夫、库伊、鲍罗定、穆梭斯基与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的国民乐派,以及史克里亚宾的不寻常的音色探索,史特拉汶斯基频掀波澜的经典作品,悉数被编进教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丰富与繁盛,成为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二是教材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如世界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和潮流、古俄罗斯音乐艺术、古代和中古文化艺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义、17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中的古典主义、17至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9至20世纪俄罗斯的艺术生活、20世纪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末艺术的新形式和新体裁等等,都成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内容。
三是教材主要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包括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等,选择表现民族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主要音乐家的作品有的深沉宏伟,有的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时代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里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这些具有代表俄罗斯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五)继承传统,致力创新
俄罗斯政府和艺术界人士专注于古典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多年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伴随着具有音乐天才和前卫思想的新生代的加入,正沿着世界艺术的发展轨道前进。俄罗斯音乐教育创新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融合与推陈出新上。其直接的成果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剧团剧院,在莫斯科,由叶夫盖尼·卡拉伯夫主倡的新歌剧院和德米特里·别尔特曼领导的盖利公歌剧院就很有代表性。同时还产生了包括把交响乐、爵士乐、歌剧与音乐剧合为一体的新风格流派。音乐艺术范围逐渐扩大,高雅音乐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比如歌剧中的表演成分越来越多,导演有时会忽略音乐和歌唱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力图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又如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的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与“蝎子组合”的联合演出,也是在寻求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概括起来,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
人文性与经典性的结合。俄罗斯人不是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这样的理念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当前,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的联系和价值、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对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贡献,等等。我们认为,人文性和经典性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强调体验和实践创造。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音乐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现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每个学期,学校、文化宣传部门都要开办节日演出、周末舞会、专题调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极好机会。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大力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体验和创造,才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张力是永恒的。有人说,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后,俄罗斯的音乐没有静止,没有凝固,没有被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屈从浅薄的市场化”理论所吓倒。“俄罗斯的流行古典音乐让人相信,一个血液里流淌着音符的民族,有的是乐观放达的个性,异彩纷呈的生活。”⑩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民族对音乐的偏好和根深蒂固的艺术情结之外,俄罗斯古典音乐本身的永恒魅力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执著,应该是首要的原因。
如果说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以其博大精深和丰富繁盛充实着文明世界,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俄罗斯悠久的音乐艺术教育传统所熏染的国民音乐文化意识、高雅的艺术追求,成为世界各国有凤来仪的艺术旗帜,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是举世公认的美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热烈的社会现象,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教育普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二、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之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也日益深化。目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艺术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全民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及其特色是很有典范意义的,完全可以借鉴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
(一)深化改革,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学校要切实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要通过理念更新和课程设置,把音乐艺术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要去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让艺术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现在我们的初中高中学校,音乐课比例很少,音乐课歌声很少,有些学校音乐课可有可无,特别是高中阶段,受高考制约,高三学生的音乐活动近乎停止。这是极不应该的。学校应该通过课程标准要求,强化音乐艺术教育。同时,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显然,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加强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是我们普及全民音乐艺术的关键。
(二)音乐艺术教育要从小抓起
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艺术形象的鲜明多样和直观具体,很容易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儿童的审美知觉越深刻,他们思想的飞跃就越有力,他就越渴望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更多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父母和老师要充分调动大自然、言语、文学、音乐、绘画、造型艺术等一切手段,去发展学生的情感——审美修养。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欣赏音乐艺术,鼓励学生投身艺术事业,从事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在中学和高等学校,艺术课程应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学习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三)政府动员,实现国民音乐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加强国民素质的提升,需要政府的运作。近年来,我国在推行全民体育运动、实现道德纲要目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绩效。我们认为,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艺术素养,也需要全民动员。政府可动员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种媒体,包括宣传、文化、教育、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加强宣传动员,大张声势,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把音乐艺术意识和理念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去,借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同一首歌》各地巡演活动、湖南卫视的“超女”海选活动等,都产生过万人空巷的艺术效应,值得总结和优化。
总之,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艺术教育的优秀传统,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可以预料,经过政府的提倡和推进,发挥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借助媒体的宣传,加上吸引借鉴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传统,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
注释 :
①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J].瞭望东方周刊, 2006.01.11.
②吕冬.俄罗斯古典音乐嵌入灵魂[J].人民日报,2006.06.28.
③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2.
④网络电子读物.sycjzx.com/uploadfile/200633175935808.doc
⑤魏兰.俄罗斯传统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及近年来的发展[J].202.121.7.7/person/art/kcgg/gwjy/200509/302.html
⑥同②
⑦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为国民乐派的奠基者。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⑧《为沙皇献身》又名《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普通老农为国捐躯的故事,音乐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曾被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然而最终还是被承认为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⑨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详见《西方音乐简史》,bookcool.com/pdf/12/ts012100.pdf
⑩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J].人物,2006.4
同③,第7~8页
参考文献 :
[1]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篇7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但又有别于非洲音乐,它的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由被贩卖到美国的黑奴们吟唱的黑人民歌演变而来。爵士乐的灵魂中流淌着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和人文关怀,这是它的出身决定的。二十世纪初期,爵士乐是新奥尔良一带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的融合。它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元素,一是以美国黑人在音乐上的创造性的贡献Ragtime和Blues为基础;二是一些当时的流行音乐、进行曲、四对舞曲quadrilles等等已有的音乐形式为框架。发展到今天,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和变迁,爵士乐繁衍出很多种类别,且每一种形式都以自己的特色独立存在,不可取代。作为一种最有分量的艺术种类,突破地域、种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表现形式。
爵士乐的种类有蓝调(Blues)、繁音拍子(Ragtime)、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ODJB (The 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狄西兰爵士乐(Dixieland)、大乐团(Big Band)、摇摆乐(Swing)、比波普(Bebop or Bop)、酷派爵士乐(Cool Jazz)、自由爵士乐(Free Jazz)、摇滚爵士乐与融合爵士乐(Jazz-Rock & Fusion)、新咆哮乐与后现代咆哮乐(Neo-Bop & Post-Modern Bop)、波萨诺瓦(Bossa Nova)、方克爵士(Jazz Funk)、后波谱(Post-modern Bop)、酸爵士(Acid Jazz)、现代爵士(Modern Jazz)、灵魂爵士(soul Jazz)、西海岸爵士( West coast)、融合爵士(Fusion)、拉丁爵士(Latin Jazz)等。
爵士乐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
2)旋律上降三音、降五音和降七音使用频繁。
3)较多使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轻重音颠倒。
4)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5)和弦常用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
6)独特的音色运用
爵士乐在百年的流转中,吸收了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诸多音乐元素,从早期的黑人风格中脱胎换骨,逐渐形成传递内容多样,表现形式不同多种风格,曲风华丽,节奏鲜明。如此众多的爵士风格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理应带来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出身低微的爵士乐,如今却变得有些曲高和寡,是因为岁月沉淀下来的音乐能量抬高了爵士乐的身价,还是音乐爱好者的误会?“金领听爵士,白领听交响,蓝领听摇滚。”这样的界定一不小心就把爵士乐划分到了主流音乐之外,爵士乐变成一门艺术音乐,其代表的音乐高度使广大音乐爱好者对爵士乐望而却步,成了少数乐迷的游戏。爵士乐,作为边缘音乐文化徘徊在城市边缘。
爵士乐除了自身固有的特点外,与其它音乐有着很多共同的特征。毕竟。爵士乐产生之初就是个混血儿。早期的爵士乐存在于非洲和美国黑人民间音乐之中,也同样存在于古典音乐和当时的流行音乐当中。爵士乐比古典音乐俗一点点,比流行音乐雅一点点,或许,这一独特性,可以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中搭起一座桥梁,让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再泾渭分明,而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崭新音乐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毕竟无论我们怎么严格的划分音乐的风格,首先它都是音乐。当爵士乐不再华丽丽的高不可攀,变得和蔼可亲,起码能为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所欣赏并喜爱,才不违背爵士乐产生的初衷,才是爵士乐爱好者的福音。
从爵士乐的种类中就可以看出,爵士乐和流行音乐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流行音乐中较复杂的或者较为反传统的和弦构置现象就是来源于爵士乐。爵士乐和弦的构置主要通过引申音来实现紧张、密集、丰满的和弦音响色彩。在流行音乐中的反映就是目前大部分具有一定黑人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中主和弦的构置一定少不了九音,写成爵士和弦标记就是Iadd9,小调作品就是Im add9或者VIm add9。例如陶匆皇妆咴祷的作品《摇篮曲》。这首歌是爵士钢琴伴奏的,和弦构置十分之复杂,其中主和弦就是用的省掉三音的九音旋律位置。流行音乐的和弦构置现象中还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出现在属和弦的位置上,以大调作品为多见。传统属和弦用的是V,欧洲经典音乐作品常常用V7。而爵士和声里面常用的是省掉三音和五音,或者只剩掉三音的V11。和弦构置特点在R&B音乐的作品中很常见,陶础⑼趿宏、周杰伦等的作品中都常常出现。
此外还有和声,爵士乐的和声比流行音乐的和声要复杂得多,以七和弦为基础,并且大量的运用扩展音和替代和弦。这种Blues结构的作品,流行音乐里也不少,比方王力宏的《Take Your Time》、李玟的《过完冬季》、陶吹摹锻春风》。
流行音乐在比较少的一部分作品中还体现了一些爵士乐风格的离调进行,这大大提高了这部分流行音乐作品的技术含量。
香港是中国最早受到爵士乐熏陶的地区之一,1930年左右,香港就有爵士乐主题餐厅、酒吧,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爵士乐酒吧更是遍地开花,并且已经拥有大量本地的拥趸。1980年代,香港电影突飞猛进,风头无两,大量的经典电影配乐均是爵士乐。尽管如此,在流行音乐领域,由于诸多因素,爵士乐依然没能占据主流音乐的位置。
2010年,张学友与众多西方音乐家合作发行了第一张粤语爵士乐专辑《Private Corner》.唱片一经推出便占据当年最畅销的香港本土唱片宝座,热浪波及台湾以及中国内地。专辑中的唯一的英文歌曲《Everyday Is Christmas》亦在西方市场大热,受到西方乐迷追捧。
篇8
[关键词] 多元化音乐元素;配乐;古典音乐;爵士乐
动画片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一种视听艺术。而作为动画片的一部分——配乐,它的魅力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它是描绘场景、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是动画片节奏有力的体现,更是动画片整体风格的体现。多年以后,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剧情,但配乐依旧记得。只要配乐响起,我们脑海必然浮现那一场场经典的画面情景。动画片的成功与否,配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画片《猫和老鼠》就是一部这样的好电影。
《猫和老鼠》也叫《汤姆与杰瑞》,自1939年在美国创作问世以来,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短片动画剧集。在我国不仅吸引着小朋友,也深受大朋友、老朋友的喜爱。一百四十多集的《猫和老鼠》,一集七、八分钟的简单故事,内容简单,虽总出乎意料,但却合乎情理,让观者惊叹于作者的超人智慧。《猫和老鼠》采用的是哑剧的形式,剧中几乎没有对白,完全靠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与想象的故事。但这种哑剧形式却明白直观,给观众的印象极其鲜明深刻。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成功的配乐。《猫和老鼠》的配乐使用了大量的多元化音乐元素,包括古典音乐、爵士乐、民谣以及儿歌等。这些风格各异的音乐运用把主人公老鼠杰瑞的时而惊慌时而幸灾乐祸,而汤姆猫抓不到老鼠的气急败坏但却无可奈何的情感表现,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观众在多元化音乐运用的配乐下,观看着猫和老鼠的闹剧表演,尽情享受故事的幽默与风趣。本文就《猫和老鼠》配乐所呈示的多元化音乐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古典音乐的主流展现
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展现最多的就是古典音乐,这包括交响乐、钢琴作品与歌剧等形式。很多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片段在某个情节甚至整个故事中出现,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与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戏剧性的张力作用。
如在《猫儿协奏曲》这一集中,汤姆猫在音乐厅里演奏钢琴却吵醒了躲在钢琴琴弦中睡觉的老鼠杰瑞,恼羞成怒的杰瑞和汤姆猫进行了钢琴演奏的较量,最后猫累得筋疲力尽地趴在钢琴上,而杰瑞以超常的钢琴技艺获得了大家热情的认同。猫演奏的钢琴作品就是由李斯特作曲,并以钢琴技巧难度著称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以下简称《狂2》)。这首钢琴作品作为配乐贯穿故事的前后,而且音乐的快慢进行与故事情节发展配合得如此精致,不露一丝痕迹。一开始,汤姆猫作为钢琴演奏家,身穿礼服出场,对观众鞠躬,原来嘈杂的音乐厅在指挥棒的提示下顿然安静,自恃清高甚至对观众不屑一顾的汤姆整理好自己的领结开始演奏了。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时候啊,大家都竖起耳朵聆听钢琴大师汤姆的演奏。不负众望,汤姆抬起了他的双手用力弹下去,发出了浑厚的钢琴声音,与交响乐队呼应着,这就是《狂2》的引子部分,在庄严的音乐曲调中,观众对钢琴演奏家的敬佩油然而生。引子音乐结束后,汤姆从容地拿出手帕擦拭自己的双手,又一次整理领结调整座位后带出了《狂2》的主题音乐。铿锵有力的附点节奏,富有民族风格特色的主题音乐被汤姆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在汤姆猫卖力演奏的同时,跳动的琴弦吵醒了熟睡的老鼠杰瑞。杰瑞和自己的被子、枕头都随着跳动的琴弦,有节奏地飞起来,接着一连串快速的音阶下行与上行的跑动,让杰瑞无所适从,更气的是连续的单音重发,让杰瑞不断冲击琴木,摔倒在琴弦上。接着汤姆猫演奏着优美的副部音乐,杰瑞也被美妙的琴声吸引,爬到琴身上陶醉地挥动拍子。钢琴大师怎能容忍其他人来打搅他的演奏,汤姆用手指弹开了杰瑞,利用一段快速的音阶跑动来捉弄杰瑞,可怜的杰瑞在飞跑的琴键里落魄奔跑。但杰瑞实在是太喜欢这个音乐了,它也情不自禁地拿起琴槌来敲打钢琴,这让猫很生气,他把老鼠敲晕了。这时的老鼠忍无可忍了,它决定报复汤姆猫,于是乘着汤姆弹琴的同时,突然把琴盖重重砸在汤姆的手上,汤姆的手腕顿时凝固了,只能剩下手指孤零零地在动。彼此气得发疯的猫和老鼠就在这首钢琴作品的发展部分中展开了较量。此时音乐加速,卡通动作也开始加速。汤姆的手指被杰瑞设下的捕鼠器夹住,杰瑞被汤姆一把抓起,扔到琴椅下面,杰瑞爬出来敲打琴槌与汤姆进行音乐速度的比赛。猫和老鼠在热闹的音乐声中拼死搏斗着。钢琴音乐声音和打斗的场面完全合拍。最后,在雄伟庄严的音乐结束声中猫累得精疲力竭,衣服也被撕裂了,而小小的杰瑞却胜利了,穿着礼服谢幕,接受观众的掌声。在整集剧情中,没有任何一句对白,但大家都对猫和老鼠这对冤家的闹剧捧腹大笑,而这首以高难度著称的钢琴作品也因动画的出彩表现展示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除了《猫儿协奏曲》有古典音乐的展现,在绝大部分的剧集中都有出现。《会跳舞的熊》中,有约翰·斯特劳斯作曲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飞行猫》中有肖邦作曲的《光辉圆舞曲降E大调作品18 》;《室内溜冰场》用的则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睡美人圆舞曲》;《汤姆的艳遇》中,汤姆猫为了讨好美猫而动情地演唱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在《汤姆猫演唱会》中,汤姆以浑厚的男中音演唱罗西尼作曲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咏叹调《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老摇椅上的汤姆》中使用的是罗西尼作曲的歌剧《威廉·泰尔序曲》;《好莱坞音乐厅》出现的是约翰·斯特劳斯作曲的《蝙蝠序曲》;约翰·施特劳斯作曲的还有《春之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皇帝圆舞曲》在《猫和老鼠》中都有使用;比才的《卡门》序曲也有幸收录进《猫和老鼠》中。这些古典音乐的配乐很大程度上为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与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戏剧性的张力作用。
郎朗说过,他对音乐的热爱来自《猫和老鼠》。这话一点都不假。一般的古典音乐是内涵深刻、严肃、发人深省、不易让人靠近的。在动画片中配上这古董般的古典音乐,就犹如老人家散发青春的活力一样,既使人高尚又使人快乐。这何乐而不为呢?小孩子捧腹大笑欣赏动画的同时又能感受体会这么多的经典古典音乐,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动画片都不可比拟的。因此,《猫和老鼠》有了古典音乐的主流配乐,自身也就成为经典动画片的代表了。
二、爵士音乐的时代体现
爵士音乐也叫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美国,并风行于全世界的一种流行音乐。是城市流行音乐拉格泰姆(Ragtime)和乡村流行音乐布鲁斯(Blues)的融和。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作为大熔炉文化的美国,具有美国风格的爵士乐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自豪。因此爵士乐是当时美国社会非常盛行的流行音乐,也折射出20世纪初美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1939年出产的《猫和老鼠》是时代产物,是美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具有浓郁的美国地域特点。爵士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的运用也是时代的体现。
在《西部牛仔》中,汤姆猫为了讨好美猫,脚踏着《得克萨斯猫》这首歌曲向美猫走去。《得克萨斯猫》就是一首爵士乐风格的男声四重唱歌曲,它那摇摆特点的节奏刚好和汤姆猫的步伐一致。汤姆嘴里叼着一根烟,一身牛仔的行头,摇摆潇洒的步伐,加上深情的爵士风格男声四重唱,把美国最具特点的西部牛仔展示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首具有鲜明美国风格的协奏曲作品,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性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个作品与众不同的色彩。这个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非常吻合猫和老鼠的嬉戏玩弄的剧情发展。单簧管、法国号和萨克斯奏起节奏很强的主题,音乐营造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氛围,这非常符合汤姆猫或者杰瑞老鼠沾沾自喜的形象。钢琴陈述后,音乐在变奏中频繁转调,大量的不和谐音展现了美国的忙碌工作生活或者是猫和老鼠无数次恶作剧的幽默片段。如《倒霉的日子》中描绘美国都市灯红酒绿的形象就是使用这段音乐。无数次猫与老鼠也是在这种爵士乐风格的配乐中追逐打闹。《蓝色狂想曲》作为配乐在动画片中出现很多次,正因为太深入人心了,甚至有人说,一听到《蓝色狂想曲》眼前都是汤姆猫满世界追杰瑞老鼠的画面。
另外还有很多带爵士乐元素的配乐在《猫和老鼠》中使用,最常见的莫过于片头那只大狮子的摇头与伸舌头了,铜管乐器的摇摆节奏一响,小朋友马上就会欢呼,美国的那只猫和老鼠来了,带着他们喜欢的爵士音乐,跳着欢快的牛仔舞。爵士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的使用,使《猫和老鼠》这部美国动画片贴上了时代的标签,让人们的记忆定格在了那个年代。
三、民谣、儿歌的倾力加盟
《猫和老鼠》既然是一部动画片,主要面向群体是儿童少年,那么在它的配乐中就少不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谣和儿歌。《杰瑞与狮子》中讲到,杰瑞帮助从马戏团逃出的狮子在汤姆猫家历经艰险找到吃的东西,填饱了肚子,最后杰瑞送狮子上了可以回到非洲森林的船,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响起,他们临别前,依依不舍,流下了眼泪。简单深情的音乐,直观动情的画面触动着小朋友幼小的心灵。珍惜朋友间的情谊不正是这一集影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吗?让小孩子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接受着音乐传达的信息,也慢慢明白人生的哲理。我想这正是《猫和老鼠》的成功之道。《圣诞前夜》中,有享誉全世界的《铃儿响叮当》;《请安静》中,杰瑞哄皇帝睡觉时唱的《摇篮曲》(勃拉姆斯作曲);《皇帝的睡眠》中的法国儿歌《两只老虎》;《两只印第安小鼠》中的《十个小印第安人》,等等。充满童趣的歌曲一方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汤姆猫和杰瑞老鼠的天真快意,另一方面又可以迎合小孩子的兴趣爱好。
篇9
有效的音乐欣赏方式是充分理解所体验的音乐作品的前提条件。所以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欣赏者不同的目的应该相应有侧重地采取不同类型的(一种或几种)音乐欣赏方式,以期获得最佳的欣赏效果。从当前专业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教材编排的情况来看,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曲目比例偏多,而现代音乐的欣赏曲目比例过低,造成了学生音乐欣赏知识结构和审美体验的不平衡、不完善,历史经典和旧传统与当代名作和新观念之间出现了断裂和分离。由于了解和欣赏的少,以至于学生在面对这类作品的时候出现了晕眩和困惑的感觉,在体验的同时却不能理解。
由于许多现代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涵量相对于古典音乐来说大大降低,所以许多的音乐欣赏者在面对现代音乐时或是采取了慎重的回避态度――“袖耳旁观”;或是采取了极端的批判态度――彻底否定。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拒绝进入现代音乐世界的表现,而那些愿意进入现代音乐世界的欣赏者也因欣赏方式的不得当而未能深入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以本文在上述的六种一般的音乐欣赏方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关于现代音乐欣赏的操作方式,以期为现代音乐欣赏的教学提供一套程式化操作的方法。
一
要获得充分的音乐审美体验和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没有欣赏主体的积极投入是不可能的,这应被视为是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无论欣赏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皆是如此。之所以在这里做出强调,是因为在现代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进入音乐作品的世界(包括音响世界和音乐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代音乐的音响形态和音乐理念异于传统,在人们审美的耳朵习惯了古典音乐的感觉之后,现代音乐往往在音响形式上给人以怪异、荒诞的感觉,让人无从去捉摸潜藏在这些毫无美感的音响形式下的深度表现理念,由此而产生的听觉排斥也就成为了现代音乐欣赏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音乐欣赏难以进入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音乐主要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需要欣赏者投入充分的听觉热情去感受的,所以对于现代音乐欣赏者而言,欣赏者首先要排除主观成见,将现代音乐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去感受,这种感性的体验将形成一种初步的认识,为尔后的音乐理解奠定必要的感性体验的基础。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面对现代音乐作品充分敞开听觉的同时,还要融合丰富的想象力于其中,通过充分的情感体验去探求音乐的意义。想象力是艺术实践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同样如此,其重要性不低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对未知作品意义的“读解”过程。由于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这种“读解”过程显得十分困难。只有在音响感知的直觉基础上充分想象,才能够在把握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的基础上去推论出音乐作品的意义。
二
除了欣赏者以一种比较积极的听觉状态面对作品以外,对于有关现代音乐的一些背景知识的了解也是充分理解作品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对于这些背景知识应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基于社会环境方面的时代特征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的艺术作品都会带有时代影响的烙印,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充满着时代特征的。现代音乐作品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必然会受到时代精神的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作品之所以会和之前的传统音乐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包括形态差异和表现内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因为20世纪人类的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所致。
20世纪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大灾难的世纪。一方面,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超过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总合,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人们的情感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样也就导致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音乐作品的创作成为了表达某种观念、思想甚至于哲学的载体,这样,作曲家不再关注音响的审美价值涵量,而专注于音乐意义的理性价值涵量,同时充分扩大音乐音响的区域范围,做出了一种音响形式新奇、音乐表现深奥的作品,由此因为它不再以听众为根本而导致了现代音乐作品缺少听众;因为它不再以表现美感为中心而导致了现代音乐作品美感的缺失。另一方面,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的地区局部战争。这些战争对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毁灭性破坏是以往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战争都无法比拟的。战争造成了经济萧条、生产破坏、社会混乱等等,但更为严重的恐怕还是人类精神领域中所产生的信仰危机。人生价值的丧失造成了人性的扭曲,诸如恐惧、忧郁、压抑、不安和紧张等心理状况常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必将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比如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运者》,和诺诺的《飘零之歌》这类的作品,若没有对于时代特征的认识与感受是很难理解它们的。
第二,基于形式层面对于作曲家创作技法的了解。作曲技法是音乐创作的基础,是作曲家音乐表现意图的一种选择性载体,所以对于作品技法的了解将会有助于我们进入作品的形式世界,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表现。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即使对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而言也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往往接受的是关于传统古典音乐的作曲学习和训练,所以在此特别提出这一点。
我们知道,现代作曲技术的出现本身是和作曲家新的表现意图联系在一起的,作曲家往往在表现要求上异于传统,如表现人的潜意识心理,如勋伯格的《期待》:表现某种生命状态;如凯奇的《芳塔娜混合曲》:表现一种灾难所带来的人的精神扭曲;如潘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者的哀歌》。诸如此类新的表现要求必然导致对于传统作曲技法手段的更新。20世纪的许多作曲家都自有一套独特的音响结构方式,在现代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作曲技法做一些初步的了解,以理性的方式从形式层面解读音乐作品。20世纪的新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专家音乐”,作曲技术层面的选择趋于高度的理性化,作品的音响结构体系本身就可能在表达着某种智慧。所以欣赏现代音乐也要从了解作品的外部形式结构入手,比如对中国作曲家赵小生的《太极》这一秩序井然的音响世界的欣赏和理解必须要从作曲技术层面做起。
第三,基于内容层面的对作曲家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的把握。这一点是进入现代音乐欣赏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作曲家所创作出的作品本身就是某种音乐表现思想的结果。下面主要从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审美意识层面上的差异来大略地谈一下现代音乐所依据的美学思想。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社会变革加速发展、社会生活产生剧烈动荡的一个世纪,这一切使得人们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传统价值的否定、对于传统思维的背离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思想潮流,反映到艺术领域内,就有诸如意识流、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艺术思想流派,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创作。而现代音乐正是产生在这些现代艺术的理念基础上,可以说,现代音乐创作的美学意识是对于传统音乐的全方位的背离和反叛。
古典音乐的审美意识是以观审美好、美妙、美丽来进行的,它要求音乐作品的旋律符合人们歌唱声调的纯性美,节奏充满着律动感,曲式结构原则表现为对称、均衡,这一切都与人们的生活状况紧密相连,古典音乐的一切表现都反映为美好的,如:爱情、亲情、和平、歌颂英雄之类的主题常出现古典音乐的作品中,总之,古典音乐把哲理性与抒情性的统一,协调发展到了一种最为完美的境界。
现代音乐是传统的古典音乐发展到现代的一种必然。因为传统的古典音乐在发展到其高峰以后,自身也需要变革以获取新的发展动力。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现代音乐不再着力表现美,而是着力去表现丑、战争、灾难等一些反方面的价值和事物,因为作曲家认为现实就是如此。现代音乐了传统古典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曲式诸原则,以噪音取代乐音,以声响代替音响,以理性取代感性,比如把非歌唱性的人声加入音乐作品中,把表演性的方式加入到音乐表现的过程中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在现代音乐的创作中很常见,这一切做法实际上导致了现代音乐走向了其本质的对立面。
中国当代作曲家贾达群教授认为,音乐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即承载情感和表达智慧。如果说古典音乐更多的是将音乐用于承载情感的话,那么现代音乐则更多的在表达着作曲家的智慧,这样一种事实说明,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审美意识上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就最终导致了一部分现代音乐走向了一条非音乐的道路。
篇10
关键词:流行音乐;视唱练耳;元素;运用;改进
0 引言
流行音乐元素是现代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其音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代流行音乐体系发展迅速,不仅出现了总多音乐流派如乡村、摇滚、蓝调、R&B等,同时也出现内容丰富的音乐体裁,如我国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总而言之,流行音乐是古典音乐的时代性延伸,也是当代音乐教学的主要元素之一。鉴此,在现代音乐学中,积极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既是契合时展诉求,同时也是符合学子认知特性的必要措施。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学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的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也是现代音乐教育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于兹,下文将主要从视唱练耳中应用流行音乐元素的深层含义入手,进而论述其有关运用,最后将结合实际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
1 视唱练耳中应用流行音乐元素的意义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学中提升学子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亦是兴趣。流行音乐以其普遍性与通俗性,已然深入人们生活之中。实际生活中,诸多学子对流行音乐熟悉度较高,且对其喜爱程度相对较高。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音乐专业学子正是因为热爱流行音乐最终才投身音乐学习之中。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子对音乐旋律、和弦、节奏、音高等要素理解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传统视唱练耳教学,选取内容趋于“深入化、专业化”特点,视唱练耳对象难以激发学子主观能动性,其教学实效自然偏低。鉴此为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率,以此全面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在课程设计中就应跟进时展特点,摆脱传统教学思维束缚,积极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子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投入视唱练耳训练之中。
视唱练耳过程中,音乐审美心理发挥出巨大重要。而音乐审美心理特点与学子自身认知能力有着密切关联,即学子感知能力、专业知识、审美想象等因素直接建构其学子审美心理特征。在视唱练耳中,音乐审美心理也是学子内心听觉的基础所在。内心听觉是学子辨别音律的基础,其需要学子具备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同时也需学子专心投入。综上所述,于视唱练耳教学中,为激发且发展学子内心听觉,首先应选取学子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学子感知体系与音乐气质共鸣。据此,积极选取学子熟悉的流行音乐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视唱练耳课程中,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子内心听觉,并助益其对音乐元素的理解与掌握。
2 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
2.1 音色的听辨
音色听辨主要是在听记音乐作品过程中,对不同音色的听力辨认。这个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学子的专业音色知识,以及内心听觉的共同作用。音色作为嗓音及乐器特质的表现形式,其特点及都需在特定的音乐中才能完全彰显。一般古典音乐都是以交响形式存在,其中涵盖大量的乐器演奏部分,而且对乐器的划分也十分细致。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尤其在最初阶段如果片面追求专业化,而不顾学生认知特点盲目选择古典音乐作为视唱练耳素材,那么势必会引起学子不适反应难以凸显教育成效。因此我们普遍认为,音色听辨初级阶段应该适当选取流行音乐元素作为素材,以此降低练习难度,并逐渐提高学生视唱、听辨能力。当然选择流行音乐作为音色听辨素材,也应该注重多元化,不仅要包含流行音乐基本乐器钢琴、吉他、贝斯等,同时还应该选取以萨克斯、小提琴、口琴等为主要演奏乐器的音乐作品,以此拓展学生音色听辨能力。
2.2 音乐和声
视唱练耳课程中,音乐和声听辨练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和声的基础则是和旋,因此和声听辨练习的基础又将落脚于和弦听辨上。一般而言,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和声听辨时,需要结合音乐整体旋律,并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若想达到上述要求,首先就需提高学子掌握基础音乐和声知识,并引导学子深入分析各个和弦特点,以此提高学子对音乐意境的理解。从本质上讲,古典音乐在和弦使用上比较多元也比较复杂,这不利于学子进行和声听辨练习。然而流行音乐在和弦使用上就趋于简单,一般常用的和弦大抵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三和弦等。因此在和声听辨练习中,我们可以利用流行音乐元素的简明特性,积极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2.3 音程听辨以及构唱
音程听辨以及构唱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和声音程以及旋律音程的听辨练习,是帮助学子掌握音高特点的有效措施,然而音程构唱则是对音乐元素的实际运用过程,是提升学子音乐综合能力的关键步骤。于视唱练耳教学中,为提高音程听辨及构唱实效,我们同样可以引用流行音乐元素。因为音程听辨较之单音听辨更加复杂难懂,选择流行音乐的目的是提高学子练习兴趣,再则即是流行音乐的音程相对比价简明也易于练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教授学生基本的音程理论知识,然而再进行具体练习。例如教师讲解三度音程后,便可结合流行音乐元素进行练习。譬如选取《天路》中的有关和弦片段1235|2311作为三度实践练习。由于学生对此旋律都比较熟悉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也易于掌握。
2.4 节奏练习
节奏是赋予音乐具体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音乐教学基础训练项目之一。于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练习至关重要,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组合搭配练习,能够促进学生理解音乐气质的深层含义,同时加强其对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流行音乐的节奏,综合来看大抵可以分为基本、重音移位、连音、休止等几点,如此节奏特点十分简单明了且易于掌握。并且在R&B及嘻哈音乐中,其还具有明显动感音乐节奏,这也是学子比较喜好的节奏形式。鉴此,于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的具体特点,从而加强节奏练习。
3 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改进策略
正如上文所言,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提倡此类教学策略。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下文将结合实际问题阐释有关教学改进策略。
3.1 矫治单一流行化教学弊病
流行音乐元素较为简单,同时也能契合学子兴趣,能有学子主观能动性。于视唱练耳教学中,诸多教师过度依赖流行音乐的之便,且在教学实际中仅仅以流行音乐元素为基础,不深入思考学子专业能力提升诉求,这压抑学子音乐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情况,教师需积极转变对流行音乐的元素的依赖心理,并在教学中充分审视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实时改变教学策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以此全面保障学子音乐素养的提升。总而言之,于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应将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实施阶段式差异化练习,即在基础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提高学子兴趣,并为其今后学习奠定基础,然而进入到音乐能力发展阶段时,教师则应该有效地融入古典音乐元素,加强练习难度,以此帮助学子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3.2 美育的多元化
现代音乐学需加强对音乐审美及视唱练耳内在联系的研究,以此充盈视唱练耳内涵,促进其理论及实践得到有效延伸。加之,视唱练耳练习过程中与视听感官有着紧密联系,而这些感官功能恰好是激发审美心理、审美感知等心理活动的触发器,换言之,调动视听感官进行视唱练耳过程实际上也是音乐审美效应的外显。除此之外,美育视阀下音乐教学美育应达到多元要求。然而现代视唱练耳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基础性、技能性特征所掣肘,导致其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化、枯燥化,因此也严重妨碍学子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的形成。加之部分教师过度重视流行音乐元素的应用,从而忽略古典音乐元素的实际效用,最终导致音乐美育趋于单一化之窘境。然而现代音乐的发展,虽然是以流行音乐为主导,但是古典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元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我国悄然兴起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即是古典音乐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佐证。因此在视唱练耳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正视古典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各自的美育效用,将各种音乐元素和谐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以此实现音乐美育多元化诉求。
4 结语
视唱练耳课程旨在培养学子音乐基础技能及音乐素养,技能的提升是其硬性要求,是保证学子具备音乐基础能力的关键。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能够使音乐教学实现良好的效果,实现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创新,加强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音乐基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使视唱练耳教学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狄松菊.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音乐时空,2014(03).
[2] 孙晓曼.视唱练耳教学中流行音乐元素的应用分析[J].音乐时空,2014(12).
[3] 李昕昕.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途径探讨[J].音乐时空,2012(12).
- 上一篇: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 下一篇: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