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

篇1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两者作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接受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3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篇2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初中音乐课堂 歌唱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课堂现状:众所周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观摩过不少初中音乐公开课后,不难发现:公开课基本上是欣赏教学课多,歌唱教学公开课少。事实上,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初中音乐教师都深有体会:欣赏课相对好上些,歌唱教学难上,特别是遇到难的学唱歌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把歌唱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是走过场和形式。

学生现状: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和变声期,受嗓音变化,往往大声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音不准和节奏不能正确把握等情况,导致他们不敢当众唱歌。即使在教师要求下演唱也大多是有口无心地学唱歌曲,甚至对歌唱教学表现出厌烦心理而应付了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现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艺术教育体系,它主张音乐学习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即兴创作。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究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创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提高初中学生歌唱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符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方向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张人本性,即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倡即兴创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本性原则,与现代教育理论、人格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一致。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既符合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契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三和十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变声期,不适合高强度的歌唱技能训练。因此,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中学生在歌唱技能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而应该通过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其“原本性”理念决定了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体系观念的形成。下面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繁荣核心部分归纳为四项,稍作介绍,以便使大家可以更快、更清晰地领略其精髓。

(一)人本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工具,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本能,音乐教育应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从音乐的本源出发。

(二)综合性

从“原本性”音乐出发,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就是把歌唱、文学和戏剧等综合在一起的艺术。这种融合了歌唱、文学和舞蹈等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就应该是人的原本性,符合学习对象的认知规律和音乐知识认知特点。在艺术活动中,应该重点培养学习对象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参与性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当中,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认知主体,应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音乐课堂学习中,整堂音乐课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习兴趣盎然,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即兴性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它的即兴性创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当中,学生都不是静坐着的,他们的思维以及肢体都在积极运转。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办法……比如你可以采用拍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也可以采用跺脚和拍肩膀的方式,甚至是采取拍小肚子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本能,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其根本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表现自己,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

(一)基于三阶段性实施教学

1.七年级阶段贯彻“原本性”,把握自然和谐的身体律动

七年级新生中绝大部分虽然没有歌唱基础,且处于变声期,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教师可借鉴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当中,光有热情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了解自己的声音有何特点。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嗓音特点比歌唱学习更重要。对此,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声音特点的基础上,用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来歌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学生参与歌唱及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可行性,以使他们歌唱时声情并茂,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2.八年级阶段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技能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表现力。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在初二阶段要注重学生歌唱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而这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创新性不谋而合。

(1)鼓励即兴性创作

即兴性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制定出歌唱要求的条条框框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歌唱学习中的即兴性创作。即兴创作需要宽松、自然、快乐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即兴性创造的音乐艺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音乐的变化去表现自己。节奏是即兴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节奏即兴创作的魅力。

课例:《大海啊故乡》

①找出歌曲典型节奏

节奏练习(附点节奏)

3/4:XX Xq X XX X―

②练声体验

初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自由哼唱或用“n”试唱,强调轻声演唱,注意呼吸,同时关注演唱姿势。

3/4:5 6 5. 3 5 6 5 ―

③节奏编创

3/4:X ―X X― X X―X X― ―

④旋律体验

3/4:5 ―6 5― 3 5―6 5― ―

分析:以上是一个同样具有三拍子圆舞曲性质的即兴节奏创作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身体律动、歌唱学习以及进行节奏即兴创编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注重体态律动及学生参与歌唱教学以及节奏即兴创编的理念。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堂节奏创编、体态律动合作即可。

(2)尝试音乐剧歌唱排练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一样,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文学、美术等诸多的艺术性形式。音乐剧,亦称“百老汇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性艺术,一般以叙事为主,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来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学生对音乐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这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当中,初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歌唱、舞蹈、表演、配乐等),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活动策划、音乐剧编导、角色扮演等),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带给他们的复杂的、高级的艺术美的感受。在音乐剧排练中,学生需要创编歌曲、演奏音乐或者配乐、朗诵台词、创编舞蹈、扮演人物角色、制作舞台道具等,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力能得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最终目的。

3.九年级阶段注重个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九年级阶段,歌唱教学的中心是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歌唱考试都是以演唱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赏析经典歌唱作品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容形式、歌曲结构、主题思想情感等,扩大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九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A级考试的要求,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模拟练习,丰富他们的歌唱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于多元化改革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歌唱学习活动。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歌唱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对歌唱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选择性地吸收,拒绝“表面热闹”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是笔者几年之前刚刚接触、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就有的一种强烈想法,今天得以付诸实际行动,也是本人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当然,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可能会存在一些盲目应用及表面化吸收的客观或主观问题。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的尝试与引用、借鉴都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其更多的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努力前行。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载体丰富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只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有选择性地吸收,有扬弃性地接纳,有批判性地借鉴,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更加适合、有效的歌唱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就能更有效地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完善音乐教学。

(二)系统与灵活并重,实现“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不可以一味地照搬照抄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歌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以初中音乐课本六个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为本,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选择性、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这样,既突出了歌唱艺术的情绪情感,又突出了其音乐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实践真正得以实现了“寓教于乐”。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施收获和反思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实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大大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歌唱表现手段。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后,学生逐步把握了该体系原本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将这种理念带入了其他学科领域。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歌唱,提高了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应用证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应用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李冰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8).

[1]陈维.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兼谈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议(上)[J].乐器,2011(10)

篇3

关键词:生本化 音乐课堂 探索 思考

近年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大胆创新,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把有效教学看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就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那怎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实施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一、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认知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音乐需求,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实现“生本化”课堂,让音乐的殿堂生动而活泼、灵动而充满个性,让音乐课堂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需求,在音乐土壤中汲取健康养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宝贵的教育经验。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学过程不能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课堂上只是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老师,不要教书上的歌!”“老师,能不能教唱一些流行音乐?”“我希望在音乐课堂上能展示我们的才艺!”。对于学生的众口纷纭、发自内心的想法,教师是认真倾听还是置之不理?我选择了前者。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中,青春期的中学生们往往更迷恋于流行歌曲,大部分同学都是不同程度上的歌星粉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材料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因此,精心选择、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能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每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都会精心挑选几首优秀的适合学生歌唱的流行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或欣赏,例如《北京欢迎你》、《我和你》、《青花瓷》,一些好听的、感人的流行音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爱好,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音乐,和他们去分析流行音乐,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学唱,师生之间就会有许多可交流的话题,如:歌曲写作的风格、乐曲旋律的特点、所用的乐器、演唱者的技巧等,这样既能使教师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教师对待流行音乐的态度也使学生的态度得到改变,使他们不再盲目地去崇拜。除了让流行音乐进课堂,我还把乐器引进课堂。如口琴、竖笛等,这样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使任何一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逐步扩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选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人人都有表现欲望,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表现的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应多创设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凸显自我。但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呢?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解决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我设计了“音乐小评审”这个环节,当一名学生演唱歌曲或乐谱时,其他学生专心聆听,“有错!错在哪里?帮他改正!”、“好!”“好在哪里?说出优点,向他学习!”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会取长补短,助人为乐,一起进步成长!在七年级学生中间,我还开展了每月一次“歌咏比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间比赛。单独一个人主动演唱,个人成绩记一星;同桌二人一起举手参加演唱或比赛,不仅两个人各得一颗星,唱后得分还能计入小组成绩。这个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积极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主动做起了胆怯学生的工作,一只只原来总藏在桌下的小手在团体力量的推动下举了起来。外向活泼积极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集体的荣誉,很有成就感,而从内心胆怯学生发出的虽微弱却很坚定的歌声中我却看出他们自然流露的自尊和被珍视的幸福感。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每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体会到“对于这个团体,我很重要”,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二、有效音乐课堂的反思

(一)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思考力

“为学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标志,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泛用的结果就是,我们只看到了学生交流、讨论、分组,“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什么就说什么”的形式,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较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音乐学科,有其丰富的学科思想、人文思想,这些思想应该是除教育理念外,教师所时时不能忘记的。

(二)做到“三个善于”

首先是善于煽情和引导。音乐课堂是学生情感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用激情感染学生,用歌声引导学生飞入音乐的殿堂。其次是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音乐表现和作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再次,善于推销和存异。学生的音乐感悟有时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对音乐的感悟有时能激起课堂的共鸣或争议。教师要具备存异的胸怀,也要激发学生存异的态度,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

新的课堂教学比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为音乐教学搭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平台。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激发了中学生无穷的学习激情,预示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5

篇4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创造是在巩固运用已知内容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更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善于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音乐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而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只有组织、观察、适当点拨与及时的“推波助澜”,都能促进音乐教学的实效。

一、节奏创作

比如,在“节奏”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现节奏,给出节奏练习:××× × |×× ×|×× ××|×-先让学生学会划拍读节奏,让学生用喜欢的动作来表现节奏,尽量与别人不同,全班同学进行了积极的练习,反馈时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这样拍:

××× ×|×× ×|×× ××|×-

拍腿:左右右左左右 左 左右 左右 左

有的同学这样拍:× × ××|×× ×|××××|×-

腿 腿 腿踢 脚脚 踢 踢脚 踢腿 脚

还有一位平时特别调皮的男同学站起来有点腼腆地说:“老师,可以用街舞的动作跳出来吗?”多新奇的想象啊,在我的鼓励与赞许的眼神下,他跳的非常投入而准确,迎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堂课他听的比以往都仔细。在气氛热烈、高涨的时候,再要求同学自由组合,用节奏接龙的游戏来进行节奏比赛,其中一组有特色的是波浪式的接龙:

××|× ×|× × ×|× ×× ×|×× ×|×× ××|× ××× ××|× ×|×××× ××××|××

大部分同学突破了以往的束缚,创编出不同的接龙,使这节课别具特色。同学们在这种探究式的游戏竞争中发展了想象,培养了创造力。看来只要放开了同学的手脚,他们会有着无限创新的能力。

再如: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设计时,有意识地变着花样选用简单的音乐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节奏重组、节奏接龙、歌词配节奏、乐句填空等多种形式的即兴创作,还可以为歌曲配简单的伴奏等,并带有老师指导性的命题创作。根据节奏配歌词例子,如:老师说“x x x x| x x x x|”然后鼓励学生为所给的节奏加上词语(我要学习,努力学习)。反过来,还可以根据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广告词念白写出他们的节奏,如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啊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这段词相对应的节奏是xx xx|xx x|,xxxx|xx x|,xx xx|xx x|x x|x 0||。此后,这条看似简单的词语又包含一定难度的节奏,很快就被掌握了。

二、创作不同乐器声响

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通过欣赏、分析音乐后,留十五分钟时间进行对大海的背景创作,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装满沙子的塑料瓶、报纸等,通过道具的分工进行集体创作,用装满沙子的塑料瓶模仿海浪撞击岩石后倒退的浪潮声,用塑料袋和报纸的摩擦声模仿海浪的前进声……学生的创作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记得有一次,我原先安排看完《破铜烂铁》,准备叫学生创作节奏的。没想到,当学生看完后,听到他们一声:“哇,真厉害”!我随即说了一句:“你们能否用教室里的某一物体或随身物品,制作一件乐器也可敲给老师听”。一位女同学说:“老师,我把钥匙当打击乐器敲一下节奏,你听听看”。说完她就敲了起来,在我表扬这位女生的声音还未落时,有位男生要求用雨伞敲打节奏,还有的要用扫把、矿泉水瓶……等。我看情景有点乱,干脆自己清唱《家乡》,请他们伴奏。师生共同创作、共同表演,其乐无穷。

篇5

关键词:音乐教学;实践;思考

我们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感悟作曲者内心的世界,与音乐产生共鸣,保证学生去聆听音乐更深层的东西,只有这样,音乐教学才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发展。结合笔者多年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去感受音乐之美,进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在部分学校中因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落后,存在音乐教学不被重视的现状。也有的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去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而只是简简单单地带领学生欣赏几首曲子而已,这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有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根本不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刻意地将自身的看法强硬地赋予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给予及时的解答,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的效果。而且对初中生而言,其具有比较大的好奇心和模仿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个特性,向学生展示多类型的音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当下流行的歌曲,或者流行电视剧、电影等视频的主题曲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初中生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所以,通过设置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思考,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例如,此段音乐是通过什么乐器进行演奏的等问题。

再次,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给学生带来音乐盛宴,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例如,通过示范演唱等方式来进行音乐表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感受、表达。

2.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的课堂都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有序地开展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意境。并且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民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环境等情况,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民歌,而且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民歌,将唱腔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歌。

3.加强课堂互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应当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应当建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保证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体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首先,在开展教学时,要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发表感想,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游戏、分组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快乐、刺激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加强课堂互动能够有效增进师生情谊,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其次,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个人演唱,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给学生及时的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原作的情感。例如,在讲授一些舞蹈性音乐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跳舞,通过身体感受音乐,师生互动,才能够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必须具有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变成一片快乐学习的海洋,从而保证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想法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更深层的体会,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得到重视、音乐教师师资力量得到提高、教学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应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红霞.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音乐课程;音乐能力;创造性;即兴编创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学科更关注人和人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它不以造就音乐专业人才为己任,它的目标是‘育人’,而育人正是人文教育最关心的目标。”① 围绕这一目标,在初中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基础教育不应以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为主,而应该以培养初中生高质量的审美为基点,在引导学生享受高质量音乐审美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品质。

一、初中生音乐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初中阶段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中“音乐能力”是广义上的概念,即:简单的演唱能力、器乐的简单演奏能力、基础的识谱能力、简单的创编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从学生爱好、兴趣入手,以便逐步发掘、培养、升华学生本身具有的音乐才能,是区别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音乐能力的。

在传统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过于明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被肤浅的“熏陶”,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无法让学生在主观上了解音乐、爱好音乐,这样的方法不能得其所好,也不能取悦其心,更别提及审美概念的建立和良好人格的塑造。总而言之,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创新,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唤醒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其中,音乐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简单的演唱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歌曲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会歌曲,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歌曲,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感悟,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拓宽学生演唱能力的学习广度,来发掘学生的演唱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概念。此时可以适当运用“体态律动”②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体验、感受音乐美,从而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感情抒发的能力。

2. 器乐的简单演奏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器乐的演奏来说,不能是高强度的训练,也不能是过分强调演奏技巧,而应该注重器乐演奏的基本规范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应该让音乐演奏成为学生的乐趣而非负担,通过最基础的演奏学习,不断诱导学生通过器乐演奏进而发现音乐美,减少“机械型”学习模式的出现,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学生身上由内而外的诠释出音乐的审美要求。

3. 基础的识谱能力。相对于专业的识谱能力来讲,没有大强度的“视唱练耳”过程,只有引导、发挥学生内在的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过程,让其远离“枯燥乏味”,减少音乐教育实践“被动化”的不良影响。作为检验识谱能力途径之一的视唱练耳,在初中阶段亦不可简单的用分数来评定其识谱能力,而应该注重兴趣、引导与培养,通过融入一定的趣味方式,逐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自我感知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简单的创编能力。有人质疑:“初中生,有创编能力吗?”显然这质疑是不合理的,甚至在怀疑学生的创造、创新性。在音乐基础教育实践中,这种创编能力不是指专业性强的专业能力,而是学生自身基于对音乐生活的理解,做出简单“创编”实践活动。这种能力培养旨在唤醒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审美,是音乐能力发掘与培养的途径,通过简单的音乐改编、创造,可以反应出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内心世界,进而帮助发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感知能力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初中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实践,采取的办法基本上是教师授课、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等简的“填压式”授课模式,因此被很多人做“唱歌课”来上,这样教学过程显得内容简单化、目标模糊化、效果不明显,曲解了基础音乐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与内在实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浅层面和深层面的两类问题。其中浅层面表现出的问题为:音乐课程模式的僵化、音乐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等;深层面的实质问题则包括:教育观念更新、对音乐课程价值与目标认识不够,以及音乐课程本身特色的发展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与影响,正是由于实质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使音乐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流于浅表形式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只片面追求技能的学习,而轻视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实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图示为:

这个图示可以解释为:教师把音乐交给学生;

教师教学生音乐;学生通过教师学音乐;学生学音乐需要教师;音乐由教师交给学生;音乐让学生寻找教师……这三者是互动的。③

图示中阐明了学生、教师、音乐三者的互动关系。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将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唤醒,并逐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只有运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教学实践,才能逐步解决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三、初中生音乐能力评价出现的问题

音乐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学业评价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就音乐教学实践而言,音乐能力的评价、评估是必要的,通过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评价、评估,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音乐发展状况,并制定相关完善策略,最终促进学生在审美、指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主要看重于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对音乐教学来说“养成教育”是必要的,故而形成性评价应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换言之,形成性评价可以为终结性评价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价值,使终结性评价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次,在学生自评环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仅用传统的方法去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引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存在片面性特点;再次,在生生互评环节,教师往往干预过多,使学生丧失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故而,音乐能力的评价只有从学生本身出发,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

基础音乐课程的魅力并在于专业的技能,而在于通过更多的音乐实践,去唤醒、启发学生内心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用趣味、创新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各方面音乐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初中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更好的促成素质教育的实施。(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410476070

参考文献:

[1]马淑慧 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7.

[2]肖川 薛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3]李慧燕 教学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

[4]吴湘琦 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4.

注解:

①肖川,薛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②体态律动:把身体当作一个乐器来了解音乐、表现音乐。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兴趣;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构建对策

引言

初中生所具有的青春期特点导致了他们音乐创作意识的缺失和对音乐激情的匮乏,从而让一些学生厌恶和畏惧艺术性的学科,这样的情况就让音乐课堂教学蒙上了一层阴暗的雾纱,进而让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更加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因此,初中音乐课堂教育首先要激起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因此构建出一个兴趣型教学模式的初中音乐课堂。

一、在音乐课堂上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的目的

1、发挥音乐审美的作用

兴趣型教学模式下构建初中音乐课堂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教学课堂的构建,而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的艺术性和艺术规律,掌握一些音乐技能,进而能在未来社会中能用音乐应对某些问题,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理念。音乐的作用本事是陶冶情操的,而且音乐的美妙不止在其旋律上,更是在其内涵中。在音乐中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培养出好的性格,塑造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正确价值观。

2、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虽然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很多艺术性的课程都被人认为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学生未来铺设一条发展道路,并没有将音乐单纯看做正式的一门课程,导致初中学生不了解音乐的真正价值。所以在激起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来感受音乐的情感美,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构建兴趣型音乐教学课堂的时候,抓住学生特有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当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了,才能在音乐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安排,最后学习到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完成教师之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兴趣型教学模式本身也是作为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之余,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而且一节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的整体艺术感得到深化,还能真正塑造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艺术性。

二、兴趣型教学模式音乐课堂的构建对策

1、创设轻松和谐的心理和音乐课堂学习情景

现在很多初中生会因为没有音乐才能、害怕表现的种种原因而对音乐课有一种害怕和畏惧的心理,间接导致很多初中生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所以在开始音乐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课堂中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轻松、和谐的心理情景,改变学生心理上对音乐的不好印象,让学生感觉这个课堂不一样。而且初中学生虽然是处在叛逆期,缺不代表学生都叛逆,而且该阶段学生的特点是最容易发现的,同时学生们的好奇、好强的心理以及热情的性格都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大概心理倾向并加以利用,可以有效刺激学生们对音乐学习欲望,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兴趣型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音乐课堂的构建基础。比如在开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段与课堂相关的音乐或者视频故事,然后就这段音乐或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勾起学生的兴趣,以此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最后下意识的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引导学生抛弃对音乐学习的偏见,真正认识到音乐的艺术性,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学习环境下,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2、重视音乐情感性的培养

音乐是理性和感性两者间相互结合的一种产物,理性的表达需要通过感性才能进行,也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交流,让学生感到音乐学习的和谐与民主,并在这种氛围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对音乐欣赏的基过程中,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和分享对音乐作品思想和情感的认识和感触,并鼓励学生积极体验不同音乐作品,让学生真正了解对音乐的看法,进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在这种活跃、轻松和气氛中感受不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以及思想上的升华。比如对肖邦所有圆舞曲中最短的《瞬间圆舞曲》的钢琴曲为例,教师结合肖邦创作该曲的背景和事例,引导学生了解该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其中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感情,并思考该舞曲有何特殊地方,等等。既为学生普及了肖邦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性。

结束语

兴趣型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音乐课堂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是为了让初中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并掌握好音乐知识,也是为了让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进而让学生朝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元梅.在欣赏型音乐课堂中如何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3,05:59.

[2]王文婷.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篇8

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电脑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方面,电脑音乐发展迅速,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不断的在发生改变,运用电脑音乐软件为教学提供辅助成为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业务技能。

Sibelius软件是一款由英国Sibelius公司开发的乐谱制作软件,并以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名字来命名。这款乐谱制作软件是目前乐谱制作软件当中功能最强大的软件之一,运用Sibelius不但可以制作传统的交响乐队总谱,还可以制作电声乐队的总谱,以及吉他谱等。该软件支持AU和VST乐器(虚拟乐器)介面,还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虚拟乐器外挂程式挂在Sibelius里播放。操作介面人性化,简单、易学、好上手。视听同步“乐器音色” 自动结合“谱表“名称,包括“音符”、运音记号、表情记号、速度记号、颤音记号 、变速(渐快与渐慢)记号 、音乐反复记号等等,不用再加任何设定,经由“播放”功能,即能准确播放出各种音。因为Sibelius这款制谱软件操作简单、界面漂亮美观、快捷键丰富,受到很多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者的喜欢。[ ①Sibelius软件在多声部写作中的运用.【J】文学艺术.蒋长清.2011年第1期]①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Sibelius软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见效显著。

一、Sibelius 在基本乐理中的运用

基本乐理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但是由于基本乐理这本基础课理论性太强,所以学生不易理解。比如说:要让学生理解和弦的解决,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少数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做对,但学生们并不知道和弦的解决的音响效果如何。如果借助打谱软件在五线谱中输入相应的音符就能发出与之相应的声音。使学生在掌握和弦解决的同时,又能听到它的具体音响效果,容易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的根本上来说,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活泼生动。

二、Sibelius 在视唱练耳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有好的听觉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利用Sibelius 进行音准与节奏方面的训练。Sibelius的音高为绝对音高,不会出现跑音的现象是其他任何乐器无可比拟的,节奏节拍的精确度是通过了精密的科学计算,几乎没有误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先将教学内容输入Sibelius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谱面,让学生试唱,最后按Sibelius菜单中的播放键,将旋律播放出来进行比对。在Sibelius上我们可任意调节旋律的速度,也可以自由选择乐谱的片段进行播放,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可以循环播放、仔细研究。相比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口头式教学与板书的结合,Sibelius软件功能可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三、Sibelius软件在和声学中的运用

和声学在各大高校都属于音乐理论核心课程,它是音乐专业学习中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数学题的形式去讲解和声。导致学生的关注点放在怎样避免和声连接的错误上。这种教学方式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和声的音响,导致学生不具备和声性的思维方式。最终失去对和声学的学习欲望,更谈不上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使用Sibelius软件可以把学生的和声作业输入Sibelius,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写的和声连接是怎样的效果;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对和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在Sibelius中对学生写作的和声连接进行变化,如:合唱、弦乐四重奏、小型室内乐等。这样不仅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加强和声学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四、Sibelius在多声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音乐,既要听出整体音乐的和谐统一,又要清晰地听出每个声部的层次感,最终实现声部合并达到音响的均衡,这是合唱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传统的合唱训练中,大量的时间主要花费在练习声部合并上。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并不是很出众,所以在排练中常常会出现别的声部跑跟着主旋律声部跑、声部集体跑调、音高音准不稳定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合唱作品最后的融合性,最后排练出来的合唱作品勉强算是完成了声部纵向的对位,而对合唱中声音的共鸣、咬字吐字的方法以及指挥手势语言所需要的力度变化根本无暇顾及,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使用Sibelius软件可以把合唱谱输入Sibelius,让学生可以从听众的角度去把握合唱作品要表达的内容。Sibelius还可以播放每个声部的单独分轨,学生可以看着谱面跟唱,对音高音准不太好的同学能起到音高音准修正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将合唱的每个声部单独导出,由各个声部的学生跟唱练习。这无形中为排练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后期,合唱教师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细扣每个细节,最后使合唱作品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指导教师:王建教授。

篇9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音乐本体 教学策略

目前,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广大初中音乐教师积极落实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初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方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广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课堂教学,比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使音乐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百花竞艳的纷繁局面。这样虽然促使课堂教学发生较大变化,但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学方式过于注意形式,有的过于花哨,有的过于程式化,忽略了初中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实质要素,即没有抓住音乐的本体功能和价值,使得学生从教学的一个误区走入另一个误区。那么,如何让音乐课堂教学回归“音乐本体”,促使学生真正学到更真更纯的音乐呢?下面我就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策略。

一、切实做好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不少音乐大师都感慨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音乐知识重点转移到音乐本体之外,而必须将教学的着重点置于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上。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时,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牢牢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切实把握教学重点,紧贴学生的具体实际,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直接瞄准音乐本身,紧密围绕音乐本体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切莫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花哨或氛围热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导致舍本求末的现象发生,而是必须始终坚持音乐本体这一大方向,时时、处处紧密围绕“音乐”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草原放歌”时,可以将学生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青藏高原”作为教学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接着进行教学过渡,引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引领学生做运动和画图谱,让学生感觉到音乐之间的通融与渗透,在愉悦的音乐中焕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欣赏以草原为主题的器乐、声乐、绘画、散文等作品,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大大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鉴赏、想象、创造和评价的能力,促使他们受到更真、更纯和更美的熏陶。

二、切实牢牢抓住音乐要素展开教学

音乐要素是构建音乐本体的主要载体,音乐演奏中的旋律、节拍、力度、音色、节奏、情感、复调、速度、和声、曲式、音区、调式、结构等诸多要素是共同表现音乐美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承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这些展现音乐的艺术,促使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得以通融和共鸣,是音乐的本体和灵魂所在。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必须高度重视音乐的要素,以此回归“音乐本体”。

例如,在教学“嘎达梅林”时,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嘎达梅林”,并赋予较为浓厚的情感进行讲述,切实让学生先入为主地感知到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情绪、节奏、力度、音色等诸多音乐要素,让他们对嘎达梅林的生动事迹和英雄形象具有很好的初步印象,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引领学生对“嘎达梅林”这一民歌进行聆听欣赏,让他们对歌曲的旋律具有整体的了解,继而引领他们轻声随着教师的琴声进行哼唱,对音乐的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进行把握,并从中感受情绪的变化,进而进行感受和想象,并通过起伏、悠扬的旋律线表现旋律特点,感受音乐在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让他们和着音乐表现节奏,从而抓住音乐中的“本体”和“灵魂”。

三、切实紧贴音乐审美核心体验音乐

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抓住音乐审美教学这一核心,把握好音乐本体这一基础,加强以音乐元素、音乐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原则。就理论而言,这些“核心”、“基础”、“技能”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和乏味,但现实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如果紧贴音乐审美核心体验音乐,可能学生就会获得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感氛围,体验到更真、更纯的审美愉悦,真正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体验,并通过这些体验更好地促使学生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更牢固,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

例如,在初中音乐九年级的“温馨家园”,在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2/4拍的指挥图示和强弱规律这一教学目的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独立思维,独立对“可爱地家”进行填词,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写出独具个性的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属于自己的“可爱的家”,进而让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层交融。无疑,这为在生活和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体验之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自主、感悟和探究的学习空间,促使音乐得到真实回归,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总之,音乐课教学的基本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更真、更纯的美的体验和熏陶,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懂得如何表现音乐,切实把握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刘传华.初中音乐课回归“音乐本体”教学初探[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3(6).

篇10

关键词:体态律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关键的青春期,他们思想单纯,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特别是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体态律动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特殊体验转变为认知和感受,促使学生纯真的心灵与优美的音乐相互融合。

一、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首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而巧妙的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去听音乐,还能够让他们运用内心世界和整个机体感受音乐。其次,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情绪的变化规律与饥旋律节奏的起伏,从而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与结构,促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音乐发生共鸣,实现真正的音乐审美。再次,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他们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基础一般,教师应用体态律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并与音乐水融。

二、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体态律动设计需源自音乐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体态律动需要以音乐作品为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应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聆听和欣赏音乐的本质,只有通过这样的体态律动设计,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体态律动能够真正的表现音乐作品。同时,初中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过程中,不能仅仅聆听音乐的调式、音色与情绪等表层现象,还应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创作背景等深层次内容,所设计的体态律动需要全面诠释音乐,体现音乐作品的真正韵味,让学生与音乐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时,如果教师设计的体态律动只是体现音乐的跳跃与轻快,学生并不能充分感受到这首音乐作品所呈现的韵味,所以,教师应深入研究和分析《青春舞曲》的风格与背景,融入新疆民间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体现少数民族的舞蹈特色,使体态律动设计的更加完美。

(二)体态律动应符合音乐作品

如果体态律动与音乐设计十分吻合,能够体现一种特殊的灵性,并不是纯粹的动作展示和表面律动,其与音乐作品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设计体态律动过程中,需要符合音乐作品的风格、节奏、旋律、情感和态度等,尽量做到体态律动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比如,在进行《中国人民进行曲》教学时,一位音乐教师针对每一句歌词都设计一个体态律动,但是这位教师所设计的体态律动以的造型为主,显得较为呆板和机械,并没有充分展现出的英姿飒爽,与体态律动的设计要求完全脱节,这样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意义不大。而另外一名音乐教师在进行《褐色的鹅》教学时,所设计的体态律动将天鹅自由飞翔、凌波戏水的动作融入其中,让学充分感受到哈萨克人民歌唱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三)完善体态律动的示范动作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完善体态律动的示范动作,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初中音乐教师设计的体态律动不仅需要示范动作到位,还应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示范,需要体现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形式,引导学生从教师的示范动作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演绎、理解和感受音乐艺术营造条件,并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示学生学生规范的体态律动,让学体会音乐的本质,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刻感悟,并被陶醉和吸引,而且体态律动中的示范动作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体态律动示范动作的完善,配合歌曲教学,能够使两者之间有机融合,显得自然通透、浑然天成,整个教学环节十分完整,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不仅符合音乐课程的教学特点,还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实施,对于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全面优化和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科学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保证体态律动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陆晓韵.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5,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