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BIM;方案优化;碰撞检查;BIM协同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简称,是以信息数据构建三维模型的工具。早在2002年就已引入建设行业,至今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中都已逐渐完善,并已在国内的建筑市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利用输入信息参数的方式绘制建筑构件,以三维模型为基础进行构件与构件之间的模拟搭接建模,从而更形象地考察空间、模拟施工、检查碰撞。而在其使用上,无论是在可视化还是在逻辑性能,对于建筑师来说,BIM技术无疑是当今建筑行业的最有力、最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必备工具。而根据建筑类不同专业以及工程进度的不同,BIM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下文将简要阐述主流建筑工程市场上BIM技术的应用。
一、方案的优化
由于BIM软件本身是进行的参数化三维建模,既可如同原始CAD制图般进行二维的呈现(包括平面、立面和剖面),又可进行三维可视化观察。而利用传统CAD在做方案设计绘制二维图纸的同时,又必须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因此,相对于传统CAD软件而言,在方案设计中利用BIM技术可以使传统的工作进行合并。而本身建筑师的思维应该从空间着手进行设计,平、立、剖面图无非是在建筑空间上各个面上的映射图形。在这一点上,BIM完全切合建筑师的思考逻辑,在绘制各个平面的同时可以对三维空间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考察,既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也提高了效率。
用原始CAD在整个建筑设计图纸的绘制过程中,立面设计、平面设计与剖面设计无法对应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利用BIM技术绘制,建筑师可根据实际的绘制情况对草图和工程图纸中出现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思考和更改。既可以反思设计,又可以指导设计。总之,三维可视化信息模型和二维图形彼此对应生成是BIM技术的一大优势,也方便模型的一步深化,为施工图的绘制与碰撞的检测提供基础信息模型,减少翻模的工作量。
二、碰撞的检测
一直以来,因图纸错误导致的设计变更或者返工造成的进度与成本的浪费与损失是行业内的一大弊端。据统计在2010年《中国商业地产BIM应用研究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发现,77%的设计企业遭遇因图纸不清或混乱而造成项目或投资损失,其中有10%的企业认为该损失可达项目建造投资的10%以上,43%的施工企业遭遇过招标图纸中存在重大错误,改正成本超过100万元。
建筑业高达57%的浪费与消耗,使低碳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其中BIM也是成本控制和降低消耗的时代利器。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总结BIM技术价值时发现,使用BIM技术可以消除40%的预算外变更,通过及早发现和解决冲突可降低10%合同价格。消除变更与返工的主要工具就是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模拟建造的过程,并且进行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是指在施工设计阶段对各种专业技术图纸(包括给排水、暖通、结构等)综合检查其合理性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避免在设计中因专业间缺乏沟通而导致在施工中出现的结构与各种管线的碰撞打架以及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碰撞打架所造成设计变更。碰撞分硬碰撞和软碰撞(间隙碰撞)两种,硬碰撞指实体与实体之间交叉碰撞,软碰撞指实体间实际并没有碰撞,但间距和空间无法满足相关施工要求。例如,空间中两根管道并排架设时,因为要考虑到安装、保温等要求,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距,如果这个间距不够,即使两者未直接碰撞,但其设计是不合理的。再如,设计图纸中挑梁悬挑过少而造成两个梁间距太近无法施工等。目前BIM的碰撞检查应用主要集中在硬碰撞。通常碰撞问题出现最多的是安装工程中各专业设备管线之间的碰撞、管线与建筑结构部分的碰撞以及建筑结构与建筑本身的碰撞。
利用BIM模型的碰撞检查服务是指利用Revit,ArchiCAD等BIM软件建立BIM模型,通过碰撞检查系统整合各专业模型并自动查找出模型中的碰撞点,可获得需要的碰撞检查的报告。而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测的意义不仅能够很好地控制成本,把控施工进度,减少设计中的变更;而且也是对施工过程的一次三维模拟,提高各专业间的对接和对设计成果的认知度。
三、BIM协同
建筑项目工程涉及到建筑、结构、水暖、电气等众多专业的配合和信息的交流,在传统的作图工作流中,各个专业在设计期间往往缺乏沟通或者沟通不够,不可避免地出现碰撞等各种施工不合理现象,所以碰撞z查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工程人员在传统的效验核对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定的疏漏和错误,而且效率不高,若是在审核过程中疏漏了工程上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工程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延误;而BIM的协同工作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信息即时共享和BIM协同管理任务分配,并提高对接,是BIM协同的核心意义。
以ArchiCAD的BIM协同处理单项工程为例,在协同工作前需要对设计人员的管理级别进行设定。管理级别的权限越大,所能更改和协调管理的范围和能力越强,管理级别最低的只可对上一级发包的任务进行设计和更改,而对同级别的其他任务没有更改权限;但若发现有碰撞或有类似不合理现象出现,即可及时发送问题至上一级别的管理,或要求对问题有更改权限或发送问题至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协同更改,但对于同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人进行更改,他人既无法更改也不能删除,所以协同工作的重点是在前期任务的分配和对工程量的把控上。
BIM协同实质是一种优秀的管理平台,是利用BIM进行设计和检测碰撞的基础,只有在协同优化后进行以后的工作也会在效率和人员使用率上有很好的把控。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使问题和一些碰撞解决在施工图的绘制中,从而减少了设计的变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分别对施工管理提出了“协同工作”和“消除信息孤岛”“建设协同工作平台”加强对施工的管控要求。由此说明,建筑行业协同工作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重要性,而若使用协同工作,也必须使用BIM技术。
四、结语
BIM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是一套复杂的技术系统。除以上功能外,对算量提取、建筑节能计算等都有很好的应用。而以上真对建筑设计与施工图的设计部分的BIM应用做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满庆鹏,李晓东.基于普适计算和BIM的协同施工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S2):311-315.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56-02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对相关建工人才的需求愈甚。中职建工专业担负着我国建工人才培养的大任。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建工技术专业的教学状况不甚理想。不少任职教师反应,目前建工专业课程教授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教授的知识技能接受程度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也不顺利。目前,我校的建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都是直接在相关施工单位从事一线操作工作。从目前我国建工市场的需求来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较为苛刻,它们要求毕业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快速上岗操作,实际解决工程问题。显然,目前我国中职建工专业的毕业生中鲜有能达到这样要求的学生。
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技术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必须要考虑对中职建工教学进行改革以跟上社会需求。
一、改革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急剧膨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使得我国的建工市场就业压力不断攀升。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率低下,收入不高成为目前的普遍现象。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必须要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建工技术和建工市场的适应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建工人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专业技能是指建工技术人员合理运用其相关理论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完成建工任务的能力。一方面,专业技能是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不断积累的;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专业技能基础的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当前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和效果。当前,中职学校建工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课程较为分散。而建工企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分散的教学内容明显与目前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所以,学习可以将分散的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形成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学生在一年级学习完《建筑制图》掌握基本建筑制图技能之后,在学习《建筑构造》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习的建筑制图知识,选择难度较小熟悉度较高的二层住宅楼进行平面设计,制定平面设计方案。让学生结合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专业技能,而不是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学生枯燥的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的现状。在学习完《建筑力学与结构》后,再运用此课程知识完善结构施工图。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持着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市场需求出发,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在对建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科学预测下及时更新和优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改变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弊病,就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社会需求不同步。目前,大部分的中职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都由教师一人在台上单方面的将知识点通过书写板书或者ppt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既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又没有及时的教学反馈。到最后,学生能够上交相关作业和通过结业考试,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教师目前这样应付了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较低,教学质量难以达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量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将抽象难懂的课堂知识转变为实际观察和亲手实践。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的能力。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目前若干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的市场需求进行科学整合,分为基础专业理论、技能认知、技能操作和技能坚定等模块化的课程,结合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对症下药”开展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对于建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活动来说,一定要克服“一言堂”和“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强调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得到专业技能提升的教学活动。建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粉笔、黑板、PPT对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显然不能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实际运用到模拟的项目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自身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自身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
在《防水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课程,专业性、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在实际应用时,施工难度大,施工隐患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项目教学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进行模拟项目操作之前,教师先给出实际建筑工程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材料中分析工程的难点和隐患。之后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后,教师协助学生找出问题关键点并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对此类工程的难点和隐患有具体了解之后,教师再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设计相关的模拟项目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实际演练和操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被真正的放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当中,科学的教学设计迫使他们主动思考的分析问题,既提升了教学趣味,又提升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考评制度多样化
(一)考评形式多样化
目前,中职学校建工技术专业的主要考评形式依旧是一成不变的闭卷考试模式。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全面考核学生实际专业能力上存在天生的弊端和不足。仅仅是考察了学生对课堂专业知识的机械记忆熟练程度,至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闭卷考试模式都无法考察。所以学校应该丰富该专业的考评形式,结合笔试、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综合实践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考评内容多元化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64-03
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广西建筑行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开发设计基于房屋建造过程的“五阶段”项目化课程体系,提高育人质量。
一、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学科性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该课程体系比较臃肿,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不利于培养新时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因此,需对其进行改革。
二、改革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改革的思路
通过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获取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以房屋建造过程为导向,进行实际工作任务分析,获取“4个工作领域”;以完成工作领域的工作为目标,通过主要工作职责分析,寻求与工作领域对接的课程,使完成岗位任务的职业能力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在研究从“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的五阶段职业成长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到各个职业岗位的职业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岗位基本能力、通用能力(关键能力)成长要求,结合高职的可操作性,在学校主要培养前三个职业成长阶段的能力,并为后两个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并按照从自由人到职业人的规律、人的认知规律,进行方案设计,最终形成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改革的具体实施
1.职业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及岗位能力分析。通过社会调研、企业调研、岗位调研,得出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并以此为基准,分析岗位应具有的能力,详见表1。
2.以房屋建造过程为导向,进行实际工作任务分析,获取“4个工作领域”,即承接任务、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
3.以完成工作领域的工作为目标,通过主要工作职责分析,进行课程开发。“4个工作领域”与课程对接情况详见表2。
1 承接任务 完成工程招标与投标文件的编制;熟悉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熟悉建筑法规;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课程13:建筑工程经济
2 施工准备 参与施工组织管理策划;参与制定管理制度;参与图纸会审、技术核定;参与做好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工作,合理调配生产资源;落实施工作业计划。
3 工程施工 负责组织测量放线、参与技术复核;参与制订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需求计划,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参与制定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参与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参与制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参与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措施;负责核查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资料,监督进场材料的抽样复验。
4 竣工验收 负责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评定,参与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评定;负责施工资料的立卷、归档;负责汇总、整理、移交质量资料;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审查及整理;负责施工资料的封存和安全保密工作;负责施工资料的验收与移交。 工序质量控制;质量资料管理;质量问题处置;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移交。 课程25:建筑工程资料整编课程
26: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4.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自由人到职业人的规律、人的认知规律,以及建筑行业的项目特点,将人才培养划分成5个阶段,设计基于房屋建造过程的“五阶段”课程体系,详见表3。
其中,课程27(员级实务)主要针对学生考取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职业资格证而开设的综合训练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训练,进一步培养施工员等能力。课程28(综合实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化教学完成该实训课程。在学完1~4学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之后,在第五学期安排课程27及课程28,达到“强化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的,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五阶段”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采用“能力递进”式培养人才,贯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第一阶段“通用能力培养阶段”,在第一学期进行。第二阶段“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实践课程建筑工程见习安排在第一学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程,专业学习以专业实践知识为起点,而不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起点。第三阶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根据项目化课程,需要到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广西建工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工学交替,边理论边实践,边打基础边应用。第四阶段“专业能力强化提高培养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岗位群的共性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就业的不同岗位,开设相应的员级实务课程,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选择2~3个职业岗位进行强化培养,呈动态状。如资料员的培养,就是对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考察调研,了解到目前建筑行业非常紧缺工程资料整编的人才,于是着手进行培养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宝鹰特色班”在第五学期工学交替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综合实训。授课任务由深圳宝鹰建设集团选派的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与学院的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教学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建立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学生的日常管理要引入深圳宝鹰建设集团管理要素,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另外,校企每年定期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开设新技术、新规范讲座2~4次,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前沿技术。第五阶段“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提高应用能力。如在第六学期到宝鹰建设集团以工作为途径,以学习为目的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真正达到“零距离”上岗,到企业上班之前就已经接受了企业的文化、形象、设备、技术等,大大减少了企业对新职工岗前培训的时间和经费开支。
综上,基于房屋建造过程的“五阶段”项目化课程体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其中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的课程大部分为项目化课程,所以也称为基于房屋建造过程的“五阶段”项目化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过程既有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单设的理论为主课程,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实践为主课程,而是有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手段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真正的“做中学”。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和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既有多方面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其考核评价体系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建立科学、务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和把握职业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是当前全体高等职业教育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主体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提出了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样化、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
一、考核评价内容的构建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要求高职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岗位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围绕该人才培养目标,要反映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评价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核心,其基本内容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知识、技能与素质是有机结合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三者应兼顾,不能偏废。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其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施工员,结合其施工员的岗位职业标准,我们归结出该专业学生考核评价内容,见表1。
二、全方位、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1.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应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即,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学业成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爆炸、竞争的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即,应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以前,我们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但在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湮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实施评价要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尤其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确立学生也是评价主体的观念。要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要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就成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此外,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在以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与此相比,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通过以上对教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三方面的改革思考,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样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学生规格更加满足社会生产经营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5):172-173.
[2] 刘勤侠,靳会武,周衍安.高职“统计学”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72-75.
[3]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4]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5] 杨静云,李良仁.改革高职教育考试评价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6,(4).
[6] 黄华.高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2):60-61.
[7] 陈竞芬.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模型与操作构想[J].教育导刊,2003,(22).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快速、优质、低耗地建成工程项目的重要保证。就我国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概述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建筑业已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各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生产经营规模发展迅速,使现有的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随着我国在交通、能源及城市建设领域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不断开工建设,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期,国有建筑企业经营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身人力及资源配置的发展速度较慢等,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市场份额逐步加大、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矛盾。
2.2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经验欠缺
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不断增多的新成立的建筑公司需要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其他相关行业(如房地产、监理行业)的发展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要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
2.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根据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具体现状来看,许多施工企业和工作人员总是追查工程开展的进度,却没有认真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将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严重降低;同时许多的工程技术资料和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都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不能够确保工程技术资料及工程实体进度的同步性、真实可靠性,因此给整个工程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误区。
2.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挑战
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重新组配施工作业层,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活动都是在某个实力较强的企业带领下进行,各个成员企业各管一段,从而形成了集团企业、成员企业和施工队等三级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加深,原有的施工企业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建筑企业的队级建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谓寸步难行。
3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管理效能,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准,在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确保建筑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首要条件。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在攻关措施和实施施工量计划中要不断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对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要定量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同时还应采用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以及工程实体验收制度,使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
3.2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就要任用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人员,并根据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明确其责任与权利;同时要不断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因此,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技能过硬的管理队伍是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
3.3加强对技术管理的监督力度
在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中要设立专门的技术监督部门,督促技术管理部门按规章制度办事,防止技术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需要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规范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确保施工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3.4技术交底要及时
篇6
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中对施工资料的的管理经验,对当前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从事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资料是重要的新质量管理体系构成部分,它不但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方式,同时也反映着质量的纸质载体;而且它还是单位工程日后进行维修、管理、扩建和改建和最重要的档案资料。所以,做好施工资料的管理,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注重实体工程质量而忽略了对工程资料的管理,在编制与管理资料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概述
1.1、建筑工程文件概述
建筑工程资料指的是单位建设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相关国家规定及行业标准形成的完整工程资料,包括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比如工程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竣工图等。建筑工程资料是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窗口,反映了项目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强化建筑工程资料的规范化管理,能够切实体现建筑工程标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资料档案记载方式多种多样,除了纸质材料外,各种电子资料、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都有可能成为工程文件的技术性载体,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声像载体、缩微载体及电子档案。录等均归属工程安全范畴。
1.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内容及特征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准备阶段资料、工程施工资料、竣工图、工程监理资料等基本内容。其中工程准备阶段资料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在建筑项目立项、招投标、审批、征地、勘察、设计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工程施工材料是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文件,如建筑工地施工质量技术管理记录、建筑工地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竣工图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核心内容,因为项目设计质量及其施工中的相应变化决定工程竣工后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竣工图应该是对工程竣工后施工结果准确、完整的绘制图样,而当前很多建筑企业不按规定绘制竣工图,甚至在建筑结构调整之后依然不对图纸作出相应修改与变更。
1.3、施工资料具备的基本要求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应具备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资料的真实、全面、及时准确与标准化等。及时准确是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核心,要想施工技术资料做到与工程同步、真实、合理就一定要及时准确的收集、整理和原材料质量相关的证明文件,把各分项、分部工程有关质量方面的评定工作进行原始记录,并及时进行归类存档。
2、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资料不真实。准确客观反映工程实际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资料最基本的要求, 失去了真实性便失去了资料的本来意义。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工程技术资料不重视, 到工程完工即将竣工验收时才开始慌忙整理, 手忙脚乱地拼凑臆造,以至造成漏洞百出、严重失实的后果。
2.2、资料管理与签字缺乏认真态度。在工程技术资料核查中发现,进行技术资料的签字时,不严肃、不认真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本来应该由相关部门分别签字的资料却省略为只有一人代签;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不负责任的施工企业仿照建设单位的笔迹自行签字,使这些工程技术资料极度缺乏真实性,工程一旦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就很难找到责任在谁,从而加大了事故的处理难度。
2.3、资料收集时效性较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主要特征是时效性,强调收集资料的及时性,要求实现工程资料与施工过程的同步性。由于施工单位工程管理意识不强,其专业从事工程资料管理的人员配置不足,很多资料管理人员被要求兼职从事其他业务,将工程资料管理的本职工作放置一边,或者同一个资料员需要同时负责多个建筑项目的资料管理。这使资料员很难在施工现场固定下来,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很多都是先交由现场施工人员自行保管,在后续整理与汇收过程中极易发生资料的遗漏与遗失现象。同时,资料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责任心也决定着资料管理的时效性,很多资料员在收集资料时并不认真、及时,使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一旦资料缺乏有效保存,工程资料管理问题就会出现。
2.4、竣工图不按照规范要求做。施工单位为图省事, 没有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重新绘制施工图, 或者只是在施工图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说明, 之后盖上“ 竣工图章” 就当作了竣工图存档。
3、有效实施工程资料管理的策略建议
3.1、树立系统管理意识,规范资料管理过程。房建工程资料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系统的工程管理意识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工程管理质量与企业形象,也可以直接为建筑企业本身带来较大经济收益。规范工程资料管理一方面需要企业管理者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树立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严格规范企业内部工程资料管理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建筑单位工程资料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能够切实按照建筑行业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内部工程资料管理规则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3.2、确保各类技术资料的真实性。目前,国内有很多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都没做到与工程建设同步记录,而是靠后期整理而成,导致这类资料不仅不能精准地反映工程建设的真实情况,而且极易造成工程技术资料产生混乱的现象,使其工程档案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工程资料有关检测部门一定要做到严格执行,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坚决不给予出具证明。
3.3、项目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工程技术资料规划,保证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建设项目开始之初就制定出一套可行的、适合本工程特点的资料及表格制作,明确各个不同阶段、各专业资料的编制类别、数量等。规划收集、整理、归档时间,以督促各分包责任人按时按量地完成资料归集工作。即工程进展到什么时候,必须具备什么资料, 工程进展到那里需要多少检验批,多少工程量为一个检验批,需要做什么复检,复检次数是多少,什么地方必须做隐蔽验收、什么地方必须做检测, 做到心中有数、记录完整,工程竣工验收就会比较顺利。
3.4、将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记录工作及时做到位,对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真实反映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各类资料一定要做到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及时收集与认真整理,工程建设过程所用到的工程材料(水泥、钢材、铝合金)等重要的原材料及其构配件的质量方面从出厂合格证检查与原材料验收情况认可方面要进行严格把关。
3.5、红头文件资料作为业主、项目执行办、监理组、项目部之间的往来文件是一个工程必不可少的部分, 上级对下级的下发文件, 是上级管理机构对下级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要求、意见、批复等;下级对上级的上报文件,代表项目施工过程的每一细节,以及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其中内容颇多,如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工报告、阳光工程、廉政资料、质量资料、安全资料等都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上报,进行认可, 这些来往文件必须做好记录登记并及时按相关制度传阅存档。
3.6、加强自检工作,工程技术资料可真实地反映出建筑工程质量的情况,但因受到当前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影响,使有些材料经过二次甚至多次销售,试验报告、合格证无法做到与原材料同步到位,因此必须指派专人对这类资料进行及时收集与合理管理,以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与准确性。
3.7、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后期归档、组卷工作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也要不断提升,以满足现代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复杂要求。企业要定期对资料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他们熟练掌握资料管理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做好工程资料的归档、组卷工作。例如在资料归档方法上,归档建筑工程资料应该以实现便于查询与检索为目的,建筑单位要注意沿用共同思维进行资料归档处理,对工程资料进行分类别归档,如可以将工程准备阶段的资料、工程施工阶段资料、监理资料等单独组卷,并注意实现资料内容的有效衔接等。
3.8、严控竣工验收环节。(1)竣工资料是工程完工后需要业主存档的资料,它要求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以便日后查找和查阅, 只要平时做好前面两项工作, 竣工资料的完成就很容易。(2)一般先要将它按竣工图纸、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建筑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几个大项进行组卷, 其中竣工图纸非常重要, 它代表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更以后实际实施的工程, 它的图纸要求按现场实际完成工程数量、工程构造进行绘制, 其他项中每一项按分项工程进行分盒归档, 每盒要求3cm厚, 每盒内的资料按试验类、施工类、质评类、质保类进行整理, 标注页码, 形成卷内目录以方便查阅, 每盒内的资料装上封皮, 标注其案卷号、案卷题名、施工单位、施工日期、保存期限,按装订线进行装订, 每盒的脊背上标注案卷号, 每一个大项按单位工程的开工前资料在前, 开工后资料在后进行组卷, 组卷完成后, 按案卷号进行排列、归档。其他类资料主要包括廉政、阳光工程、安全资料、施工照片、施工日志、计量支付报表等内容, 其整理方法同前。(3)将整理好的资料按一式两份进行整理归档或刻录成光盘进行保存, 将其中一份交业主进行保存, 一份自己保存, 以便日后查阅。
【结语】
建筑施工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的规定。管理好工程技术资料与建设好工程项目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资料管理人员需熟悉每一个工程的施工工序,明白建筑施工资料的重要性,总结资料整理的经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各级行政部门和各施工单位必须对建设项目管理加以重视并加强管理,确保所有工程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预算的概述
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时,将国家的有关法规作为依据,将建筑工程进行的步骤、程序作为基础,预估建筑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然后以此为依据确定工程施工时在每个阶段应投入的合理资金,这便是建筑工程预算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当着重要角色,它是编制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和决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办理工程款项和实行财务监督的依据。建筑工程为顺利竣工并保证其具有高质量就必须科学地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工作,所以,建筑企业要善于采取措施促进建筑工程预算的作用发挥,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二、建筑工程预算的现状分析
1、工程招标和设计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实施的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招标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完善。在进行设计招标的过程中,有的工程的建设方缺少科学的管理措施,这就使得设计方在单纯的追求设计效果的同时也恰恰违背了建设设计的实用性、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的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同时,在招标的过程中,有些施工方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施工的效益,在呈报项目的工程量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虚报、多报项目的工程量的现象,使得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实际的工程造价存在严重的不符状况。
2、工程预算管理体制问题
当前,工程预算管理体制中出现病态现象,是造成工程主体不能够准确认识工程技术的主要原因,导致预算造价管理中缺少具有技术性的可行性分析,让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如当预算体制仅仅从材料、设备、操作人员方面考虑,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抗震消防等安全性的技术问题,那么不仅会造成性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程预算过程有不可预知的现象
由于部分工程的特殊性会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单纯的想要依靠工程定额来编制和审核工程预算,很明显是不能满足较高专业性的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换句话说,当工程现代化预算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或问题时,那么单一手段的预算是不能够解决的。举个例子,如进行一项专业性的爆破时,会因为不可预知因素造成损失,增加成本,所以预算过程很难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
4、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还比较落后,各类数据资料还不能实时、有效地为工程造价的进一步控制提供充足的保障,所获取的很多基础资料也未进行认真的保管或是处理,这使其存在着极大的浪费,并且也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效果,而在工程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一些预算编制人员又对工程情况研究不够深入和详实,导致所编制出的工程预算造价出现了偏差现象,无法全面而真实、正确的预测工程实际的费用支出情况。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造价,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就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超预算行为成为建设中迫不得已的办法。
5、预算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中,预算管理需要极高精确度的数字和缜密的计算过程,这样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负责,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工程预算的过程。但在实际过程中,预算管理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是抱着松散的态度去工作,因而导致了预算造价的随意性,紧接着带来不可知预知性的大量误差,就会让工程建设的实施不断受阻。
三、加强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的几项措施
1、完善工程招投标以及设计制度
招投标工作是完善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各工程单位必须规范招投标工作程序,因为它是工程概预算的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认真组织概预算及实施定额研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应建立原始记录。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建立权威的工程造价信息分析,加强优化计价方法,充分合理的选用评标办法,从而做好工程概预算工作。
2、工程预算实施强有力的审核及监督
必须对建筑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预算的科学性、高效性,使建筑工程预算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建筑企业要设立一套工程预算监督标准,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者预算工作的规范性,保证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高质量,这样才能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有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工程技术材料分析尽可能专业化
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管理对技术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对技术材料的分析尽量专业化,并通过以往的同类或类似工程技术经验来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比如对于基础工程的造价资料管理,如设备单价和消耗量等,就应从专业的角度入手分析其价格影响因素、使用特点等,以此提高技术资料分析的专业水平。
4、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预算的管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的效率及质量,还能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所以,借助高效、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建筑工程预算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建筑企业必须善于使用先进的工程造价信息技术,并借助电脑、互联网等各种信息平台开展建筑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高效性,保证工程预算和造价控制工作的高质量。
5、加强工程预算工作人员的管理
在实施工程预算的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监管预算工作人员,以提高工程预算的真实度、精确度。严格实行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细节,避免因预算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引起问题,控制预算人员随意性态度,以确保预算造价的准确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水平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文主要从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切实把握重点,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科概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包括建筑环境设计和设备系统相关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设备系统设计和安装,以及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其涵盖了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现代建筑配套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集中体现在该专业涉及的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的空调、采暖、给排水、电能供给、通讯网络等方面,成为建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影响,构建舒适便捷、经济低碳、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融合了建筑学、环境学、土木结构、设备机械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是时展必然趋势。
二、本专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简介
美国是当今暖通空调制造业世界第一强国,但是其大学里没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只是在机械工程某些专业领域里开设一些供热、通风与制冷空调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学生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所以美国在冷热源动力设备开发利用研究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毕业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暖通空调末端系统与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关系,所以近年来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加强室内空气环境与建筑设备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专业调整,开设了建筑技术科学等专业方向。西欧国家代表如英国有二十余所高校设置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其专业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了建筑环境领域相关的制冷空调、采暖通风、电气照明及其自动控制、弱电通讯、建筑消防、室内给水排水等方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日本是在土木建筑系中设置,大概有四十余所高校开设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设一些如“室内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工程”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根据自身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方向。现在日本共分成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所以日本的建筑本体及结构设计与其设备工程系统设计结合得非常好,显示了学生扎实的建筑工程功底。
三、国内发展趋势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界90年代,最初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暖通空调工程专业”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并赋予了该专业新时代内涵,该专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暖通空调设备,同时还包括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和燃气工程等,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学、动力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属于高等教育的交叉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舒适优雅的建筑居住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促使该专业的内涵和特性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不仅要解决建筑中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室内设计、居住绿地设计、设备节能系统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特征。
国内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人才包括: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建筑外部格局、建筑周边环境等,建筑环境工程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此外工程师还应具备环境测试和相关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建筑能源工程师,在能源日益突出形势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建筑,同时还包括建筑能耗相关计算和模拟;建筑设备工程师,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必须配套相关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燃气供应、给排水、净化设备等相关设施,建筑设备工程师应结合低碳经济理念规划和设计建筑设备系统,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领域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环境能源问题日益凸出的形势下,健康低碳、节能环保不断影响人们观念,作为时代新生的专业,应当不断融合时代新元素,应当充分考虑能源、生态、健康元素,设计和规划适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因此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变迁的时代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四、当前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原基础上的新要求
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求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工程技术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制造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及监理公司、市政工程运营公司、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设计、安装、设备研发、系统运行管理、教学等技术工作。由于本专业内涵范围已经扩展很多,不仅要求毕业学生掌握传统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以及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为代表的水暖工程,新形势下还应强化以建筑节能、环保为核心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需适当增加建筑电气及其楼宇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培养更加全面的建筑设备工程领域人才。
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某一建筑本体为研究对象,在优先考虑使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充分利用能源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环保、舒适、节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应满足精密制造工业的生产工艺环境以及如地下人防工程等特殊建筑环境要求。随着建筑能耗逐年增多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当前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增,使得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多年以来,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形势一直较好。
五、质量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
1、对产品质量人才道德领域的进行教育
产品质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在产品质量人才培训时就注重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对产品质量人才的培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产量质量人才是企业中的实干家,它的岗位有质检员、内审员、助理质量工程师等等,是企业理论发展的数据收集者、是企业问题的发现者、更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因此,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必须立足于产品质量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质量管理与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3、产品质量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本文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实质就是企业人才竞争的优势,其本质就是差异化定位,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需紧扣企业需求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体到产品质量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质量管理技术是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把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工程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而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产品质量管理是技术与管理的交义学科,首先是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技术学科,如化工工程、机电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等。 其次,建立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如标准化学、计量学和工业工程之上的基础学科。 再次,它充分吸取了统计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成果。
最后,质量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转换,也是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工程学的基本与核心。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学科的发展,高校教育应当立足市场需求,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2]刘春元,赵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49-150.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管理概述 质量控制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t present stage, is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pattern,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people-oriented,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is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相应的管理职能与科学方法,促进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实施与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和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作,建立规范、系统的技术管理秩序,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技术规范和规程的相应要求,达到优质高效地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目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保证了工程项目整个建设管理过程能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要求,确保各个分部、分项工程能按正常施工组织程序进行。
1.2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能不断加强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荫芽之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3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材料的管理潜力和使用效率,在控制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
随着施工项目管理在企业中逐步推广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项目成本管理已成为施工项目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和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例如从项目中标、签约甚至参与投标活动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以至包括后期的养护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三、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措施
3.1施工技术的准备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顺序、主要项目施工方法、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
3.2施工图纸会审管理
理解整个项目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细部构造是施工图纸会审的关键。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招标完成后,要及时做好施工准备,尤其是组织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进行相应的施工图纸会审,整体把握设计单位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施工单位也应及时提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修改、补充的具体要求。通过各方协商,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产品使用功能要求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在施工图纸会审阶段,务必要通过熟悉设计图纸,查明工程项目建设场地的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等是否完整;查明建筑平面设计与结构施工图在几何尺寸、平面布置、标高位置等是否一致;审查建筑结构与其他各专业图纸是否有矛盾;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预埋件预留设计是否合理等。
3.3明确责任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负有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能够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充分理解业主单位要求及项目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反映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转化为现场实体建筑。同时负责测量和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参与材料进场检验、半成品拌制施工的质量控制等。总之,凡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问题和建筑成品的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属于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参与、解决、控制和管理的范畴。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概述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管理,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保证施工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通过对施工环节等的提升,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好相关的施工准备的工作,保证施工活动中的人的行为活动,做好对材料机械等管理,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该建筑工程项目的的坐落方位及占地面积,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项目部有针对性的组织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智慧,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项目。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因素
1.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存在误区,往往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将施工的直接参与者视为项目成本,而不是工程项目的有效资源,因此在进行施工人员选择时倾向于低成本、低素质的单纯体力劳动者,而缺乏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视程度,这就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缺乏对现场施工质量有深刻认识的执行者,各项施工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施工质量也难以获得保障。且出于对人力成本的控制考虑,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并不能在工人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施工技术培训,因此施工人员对施工目的和关键技术指标一无所知,在进行施工时没有侧重点,单凭经验操作。
2.施工工序混乱
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都必要严格的规划施工工序,这是保障施工进度衔接和施工质量合格的重要环节,而目前许多施工企业的施工工序混乱,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工序,这样做既扰乱了工程衔接,造成了部分工程相互干扰、部分工程相互之间不能衔接,又因施工物料供应的临时变化增加了施工成本。此外,某些重要工序的随意变更还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3.材料的性质优劣
材料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是工程的物质基础。投入到工程实体的材料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影响工程外在观感、使用功能、使用安全、使用期限和可靠性能。
4.机械设备因素
组成建筑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构成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工程实体的完整使用功能。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是施工生产的手段。设备是否先进、经济适用、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维修方便等直接影响设备的质量、工程质量。
三、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与健全建设施工生产的考核管理机制
所谓没有规矩就不成为方圆,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企业、项目部及其施工作业班组,均应该首先签订好安全施工的责任保证书,并且对具体的施工执行状况进行日常的抽查、季度的审查及其年终的考核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把房屋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业绩与考核结果和一定工作人员最终的工资待遇进行挂钩。最终通过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进行一票否决,以有效地提高房屋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只有首先做到了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与管理。显而易见,在全面进行房屋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之时,一定要要求房屋建设严格依据着有关的标准规定与技术要求建立与健全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地履行好基本工程的建设程序,相应的施工企业也一定要严格地接受质量管理机构对其的资质认证与质量保证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对工程的施工的质量全权负责。
2.对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的管控
施工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工作质量水平和完善程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关爱员工、尊重员工、认可员工、赞美员工,为员工创造美好、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与企业发展相统一,充分释放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和企业的能力。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深化员工的精品意识、品牌意识,细化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用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用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人员的素质和工作难易程度,选好人,用好人,人尽其才。
3.完善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影响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人们在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其关系到的内容主要有施工技术,施工流程,质量检测等,因此我们在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以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为主要的核心内容,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难点和经济效益进行考虑,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才能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4.加强对建筑工程的保护
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已经完工的工程,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在后来的施工中不会受到损害,因为有的工程如果受到损害,就会难以修复,造成施工质量的缺陷,工程的质量就会得不到保证。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要按照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保证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这样可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污染前道工序,地下管道与基础工程配合进行施工,可避免基础完工后再打洞挖槽安装管道,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就不会有损害。
5.加大对施工过程中各项工序的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缺失、治疗过差等问题的提早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在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
6.对环境质量的管控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工程技术环境条件和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对作业质量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相关单位、部门勾通,优选施工方案,科学组织,为施工现场作业创造水通、电通、路通、照明充足、安全充盈的作业空间。对平行立体交叉作业做好空间上预防干扰防护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自检系统,强化管理、检测、岗位质量责任、施工过程技术复核、检查验收、工序交接、成品保护、人工费支付结算、奖惩、激励等制度建设,配备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用制度保障体系的运行,用制度激励员工的动力、用检查保障制度的落实。充分利用技术复核手段、检查验收手段、合同手段、人工费结算支付控制权、严把质量关。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技术环境,采取必要措施,是控制环境对施工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各方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做好工程的质量,能够为施工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保证企业在长久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刘红坡,孙中然.概述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与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420.
- 上一篇: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叙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