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作用

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关于依靠经验材料来对相应事物进行判断及分析,还不善于在理论层次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的时候倾向于知觉优先。因而,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及活动机会进行教学,做好演示实验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的基础就是实验,特别是初中物理的教材当中,大多数的公式、定律都要利用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总结,或者利用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所以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相应的演示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应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及分析,取得比较生动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对相应的物理规律及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及掌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应的物理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物理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们一直记忆犹新,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教师的演示更会对学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的措施

1. 转变思路,做好课前演示准备工作

物理学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尤为重要。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就要尽量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首先,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演示准备工作,进行多次预演,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在演示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实际上,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做好课前的演示实验工作,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意外状况或者实验失败,经常搞得手忙脚乱却让学生们不知所以,只能使学生们强行接受相应物理结论,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教师准备实验的过程当中,应严格控制演示的时间,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内容少效率低。最后,除了《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之外,还可以加上一些小实验,或者改进演示实验,从而保证教学效果。例如讲授蒸发吸热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两支同样的温度计进行教学,在一支温度计上一端沾上酒精,另一支保持干燥,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二者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蒸发吸热。

2. 积极创设相关情境,认真设计演示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被物理教师所设计的实验情境感染,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够很好地进入到预定的情境当中,那么演示实验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然奥妙喜欢进行探索,虽然有着十分强烈和广泛的兴趣,但深度性及稳定性都不高。因而教师就要在实验过程当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讲解“大气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母子管的实验,在相应的大试管当中注入一定的水,然后把小一点的试管放到大试管当中,之后问学生们:“如果倒置大试管,小试管会有什么变化?”可能有学生会说小试管会掉下来,经过实验,学生们就会发现小试管不光没掉,反而缓缓上升,从而产生疑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点拨式教学,也就是告诉学生们大气压使得小试管缓缓上升。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更喜欢学习物理知识。

另外,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欧姆定律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让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做实验,使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实验,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初步认识电压、电流、电阻间的关系;其次,探索相应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相应问题,对实验数据进行列表画图处理;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进行这样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多种方法,并渗透相应的物理思想,鼓励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学会物理知识,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及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有效进行演示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创新实验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祖福.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优化——探究性学习[J].科学咨询,2010(29).

篇2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界直接对话、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提出的要求是:“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由此来看要求似乎并不高,然而要真正做到并不那么容易,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把实验教学真正提升到一定高度,是否把实验教学当成是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载体,是否真正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上重视,但碍于严峻的现实情况,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一线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深知对提高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说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老师往往都太“急功近利”了,实验教学往往不如传统的应试教学见效来得快。同样一节课的时间,传统的应试教学可以教给学生相当多的知识,而实验教学有可能只能教会学生一种简单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样是一节课的时间传统的讲授法可能再现试卷中好几道题,而实验教学可能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可见以分数论成绩,以分数来录取依然是评价和衡量学生的重要途径,自然而然升学的压力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最大的障碍。所以更多的教师是在完成传统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挤出那么一点少得可怜的时间让学生“摸一摸”实验仪器,“奢侈”一点的也只是简单地复原一下书本的简单实验。

(二)摒弃实验教学,专注传统的知识讲授。

少数老师认为初中物理课本的实验过于简单,完全没有必要花时间让学生再去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好像实验的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只要一句话带过即可,学生也好像都能理解记忆。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是还能腾出一些时间来做练习、讲解练习。持这种思想的老师往往忽略物理课程的本质——实验科学。学生表面上似乎理解、记忆了,可是这也只是简单地为记忆而记忆,失去思考的动力、探究的乐趣、发现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所谓的“书呆子”。

(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不分,更多地为学生“代劳”。

演示是为学生做示范,是为学生答疑解难而为,并不是从头到尾都由老师代劳。应该让学生分组动手做,当然这是要在事先设计好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可以同组讨论、向老师提问、动手验证等。所以我认为能分组的不演示、能演示的不讲授,最好是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偶尔穿插演示部分操作,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不要一味“代劳”。

二、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接触物理伊始是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入手的,所以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实验是否做得引人入胜,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利用已有教具的基础上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引入环节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时难以充分体现出它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声像并茂恰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演示实验结合多媒体教学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注意力。

(二)强化分组实验服务理论教学。

“能分组的不演示、能演示的不讲授”。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从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来看,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一般要求精炼、典型,它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地让位于学生实验。因为学生分组实验比演示实验能更好地为学生手、脑、眼并用创造条件,它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

物理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只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验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好实验设备和器材,多开展一些学生自主设计的分组实验。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一)增加一些“新”、“奇”的实验吸引学生。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除了做好教材上的实验外,笔者还特意做了几个趣味实验:“长蜡烛与短蜡烛”、“神奇的金鱼”、“烧不坏的纸杯”——奇妙的物理现象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为激发学生物理埋下了伏笔。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简单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入手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如何使实验变新、变奇。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对于提高教学效率非常重要。在课本中有许多小实验,它们都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在讲述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让学生回家用简单的矿泉水瓶和吸管自制漏斗来吹乒乓球。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和喜悦,产生了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进教材上实验,使实验简单,现象明显。

教材中的实验为了科学、严谨和规范,往往会给实验操作带来困难,或者很难将实验目的充分地体现出来。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材中的实验必须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重新制定合适的实验,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浮力的应用”这一节中,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用了生活中简单易得的塑料罐,在罐口开两孔内置气球,通过对气球充气、排气达到装水、排水的目的,很好地实现了实验目标。

(三)把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实验教学,但在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验条件简陋、没有必备的仪器设备;二是实验过程较长、现象不明显;三是课堂容量大的实验复习课。例如:在“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中,课网上下载有关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了速度的测量,效果不错,这就解决了学校仪器设备不足的问题。又如:在演示“硫酸铜溶液扩散现象”实验时,由于时间较长不能直接、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而利用播放flash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现象。再如:在中考复习中,由于课堂容量大,时间跨度大,学生的遗忘率很高。因此,按有关知识点可以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分成若干个教学片断,让学生边浏览边回答老师课堂重点问题的提问。这样效果很不错,且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总之,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条件。所以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切实上好每一节物理实验课。

参考文献:

[1]陈运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J].——初中物理.

篇3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有些物理实验,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把实验讲解一下学生就可以理解,从而就懒得做实验,但是这样做的危害很大,经常这样做的老师其教学情况将会变得很糟糕,他的学生会对这门学科慢慢地失去兴趣。比如:在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中,用电器短路后,该用电器能否继续工作,它两端的电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流过的电流会怎么样?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单纯地老师讲解,学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即使当时能记得住,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会很容易遗忘,学习效果很差。但是如果教师能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就会了解得很清楚,知道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其两端的电压为零,没有电流流过该用电器,学生也不容易遗忘。再比如,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怎么变化?如果教师只通过画图讲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能理解,或者也能学习得很好,但是对于一些成绩中等、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讲,他们会听得很吃力,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能通过学生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有很直观的了解。通过实验,学生就会牢牢地记住,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他们也会有很深的印象。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养成培养学生经常做实验的习惯,将会给他的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好处,主要体现如下:(1)在刚刚学习物理的时候,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初二物理“有趣的物理现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做几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如:纸托水的实验,分子扩散实验,还有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长颈漏斗做一个流体压强的实验,这些小实验会使得学生一开始就兴趣大增,从而喜欢上物理这一门学科。(2)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延续和巩固。如在“浮力”这一章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再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后,他们的印象会很深,会牢牢地记住,这要比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的效果好得多,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将会增强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当然,经常做实验,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经常做实验的班级,对物理这一课程,不但学习效果好,而且学习风气浓厚!他们遇到什么疑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实验、小组合作来进行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锻炼。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只知道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技能,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有的大学生刚刚从大学里出来,却因为找不到工作,从而又重新去中专、技校里学习操作技能;大学里出来的找不到工作,而技校里出来的学生却很抢手吃香。这些新闻信息说明实验操作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比如,在电学实验中,通过导线和接线柱的连接,学生就会知道,顺时针连接会使得导线和接线柱接触良好,导线不容易松脱,这样,到了实际生活中也会灵活应用。再比如,在初三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平时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电路故障,遇到熔丝熔断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考虑和判断,对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也能够进行处理,同时,这些生活积累也会对他们的学习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总的来说,这些主要是得益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活动。

我们南通地区,对初三学生,在升学考试前有个实验技能考核,我觉得很有必要,它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也可以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一次展示的机会,这也使得平时一些学习成绩差的、不喜欢动手做实验的学生不得不自己动手去做,这也给他们一个动手的机会。现在除了物理实验考核以外,还有生物和化学的实验考核,我想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有所作为,要想使自己的学生有所发展,除了要经常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养成做实验的习惯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况,选择和设计出好的实验,这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比如,在初二的水的沸腾实验中,用实验室里的酒精灯烧开水的话很困难,要很长时间,但是如果用自己做的四个灯头的酒精灯做的话就能很快做完实验,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教师要在实验前自己先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设计出四个灯头的酒精灯,或者让学生看实验录像。再比如,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现成的实验器材学校里一般是没有的,教师用易拉罐和透明的塑料薄膜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好实验器材,当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做器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物理教师要多动手动脑。组织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人员的搭配,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协同合作等,都需要我们任课老师付出精力去认真研究。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61―0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学生课外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不论做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预习实验或者说是准备实验过程,我们正好可以让学生从动手撰写实验报告开始,巩固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对于大多数的初中物理实验,教材或资料都已经设计好了实验原理、步骤和过程,为什么还要让初中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呢?

一、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现在,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从考查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转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查学生的思维评价,特别重视考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书写的技能也像其他技能一样,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所以,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文字表述能力训练和提高的途径。

二、促使学生自我完善,健康发展

学生开始撰写实验报告时,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很正常。在撰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中,学生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过程和方法,在相互比较中就可找到各自的差距,并在改进过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真正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此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撰写一次实验报告,基本包含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完成实验报告,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作为依托。要设计好每一次实验,学生势必会主动复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融会贯通。所以,多让学生动手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是巩固学科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而加强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实验的改进、变通方法,对知识进行迁移,探讨实验的内涵和外延。教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去探索,通过动脑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创造技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他们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方法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让学生亲手撰写实验报告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科学探索的情境中,让他们亲身探索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四、激发创造动机

“思”源于“疑”,设“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有针对性的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在课外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不像在课堂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五、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也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演示实验

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学生不容易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知识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知识。演示实验作为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受“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认知能力。

一、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效果收益很好的教学手段。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实践证明:许多理论单凭教师口头描述,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借助实验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纸盒烧开水的实验:把一张A4复印纸放在酒精灯加热的石棉网上,发现A4复印纸燃起来了。我问“现在我用A4复印纸折成一个纸盒,它可以放在石棉网上烧开水吗?”学生的兴趣纷纷被吸引起来。然后用一张A4复印纸折成一个纸盒,纸盒的四个角用回形针固定。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再加入水,然后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会看到水沸腾后,纸盒并没有被烧毁。从中悟出燃烧有两个必要条件:有氧气参与和可燃物达到燃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掌握知识应该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科学地看待问题,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的窗口。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首先接触到的实验就是演示实验。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贯穿着各种各样的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数准备方便,操作简单,而现象非常明显,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学生也很感兴趣。

因此,教师要上好物理课,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演示实验的开展,争取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可以用一个垃圾袋和一根细铁丝,制作一个简易的孔明灯,然后用手把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渐渐地,可以发现垃圾袋里的热空气变得越来越多,外形变得越来越鼓,数分钟后释放垃圾袋,结果看到垃圾袋向教室的上方飞去。学生看到后,都会感觉很神奇。

通过教师亲自动手演示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

三、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观察、实验和理论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观察实验才能发现新的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上是相似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我们在吹肥皂泡泡时,吹出的气泡总是先上升再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我们吹出的肥皂泡内的气体是人体所呼出的气体,开始温度较高,密度小于空气故会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密度增大,以致下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综合性,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日常教学中只有经常正确的引导学生观察,才能逐步的培养起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整体上把握学生实验,加强理论思维的渗透和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训练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思想方法及科学的探索创新能力。

四、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有趣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小实验,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各种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能力。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通过小制作、小实验活动,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得到了强化,因而记的就比较深刻、牢固。

例如,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后,可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设计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的课外小实验。又如,在学习了平面镜以后,仍然可布置学生设计制作一个魔术箱的课外小实验。然后再把学生的小作品拿到课堂中进行展示和评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外实验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它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中实验一般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教科书中有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不一定都很好。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道参与对演示实验的改进。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愿望并付诸于行动,进而强化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和敢于改进前人科学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既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的物理知识都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再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概括出来的,因此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基本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讲,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成华、孙明明;探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放飞物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1年08期.

篇6

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可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帮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关键词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40-02

初中物理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教学实施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片面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影响下,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素质及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黑板上种庄稼”、“课上讲实验,试前背实验”的现象在物理教学中还广泛存在。为此,认清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翻阅初中物理教材可以发现平均每一节都会有1~2个实验;实验探究过程的7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和定律的认知途径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多数情况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就是运用实验的方法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的加工,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师经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感性认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可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很多可以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课标教材也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新颖的,教材中的课内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选择、简化和强化了的,具有典型性、可控性和重复性,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物理知识的环境。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课外实验可以丰富感性认识,深化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掌握新的物理知识,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地延伸和补充。例如,在学习音调、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实验时:拿出一把钢尺,将它按在桌边上,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以相同的幅度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学生比较两次发声的异同和振动的快慢。通过实验说明了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同时经过这个实验学生理解了频率的概念,认识了影响音调的因素。这个实验不仅得出了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的结论,同时还引申了频率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主动建构频率概念。

二、物理实验可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力源泉,把物理实验贯穿到各个教学环境中,自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做实验的机会,对完成物理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多具有生动形象、简单易完成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有一些实验还能自制仪器完成,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敏捷,具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对新增加的物理学科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好动、好胜是他们的天性,而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教材中的实验恰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使物理实验教学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另外,有关资料表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像获得知识,只能记住25%左右;如果二者结合起来就可记住40%;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复述则可以记住60%;学生再经过实验操作则可以记住75%,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提问: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密度?学生听了肯定很惊讶,食盐放在水里就溶解了,怎么测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仍用物理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处理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因为食盐的体积是很难测出来的,这时就需要学生打破常规,另外寻找办法。学生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食盐溶于水,用常规的方法就测不出食盐的体积,他们这时候就会想到是否有一种溶液食盐不溶于它呢?在实验过程中,他们首先会用天平称量待测食盐的质量,接着可能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先制成实验饱和溶液,再根据食盐不溶于食盐的饱和溶液这一化学性质所测出的食盐体积,从而计算出了食盐的密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砝码的选择,这样不仅复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在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打好了实验的基础。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从教师一提出问题就给学生带来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运用其他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物理实验可帮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实验也是如此。在初中阶段,物理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或者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器具进行实验,这可以从中启发学生,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对物理知识产生一种通俗易懂的感觉,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通过把所学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同生活结合起来,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探究物理规律,再将其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使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其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通过仪器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器具来代替实验器具,而且应该怎么安全使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实验不只是在学校实验室,不只是专用仪器才可以完成,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器具也可以完成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同时这也是实验创新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突发奇想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来学习物理知识。再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制造疑惑和问题,营造出强烈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大气压强就成了学生学习、理解大气压强的一大障碍,教师可以运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覆杯实验:在盛满水的水杯上面覆盖上硬纸片,并用手按住硬纸片慢慢倒转,倒转后移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不会流出来,再向四面八方旋转,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时,学生们就会感到十分惊讶: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带着疑问回顾实验,进行探究。通过这个实验就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从而得出结论,并客观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这时,教师提问,除了运用像实验中那样的水杯外,还能用其它实验仪器来演示这个实验吗?学生进行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拿出一个学生们天天喝的矿泉水瓶再次演示这个实验,这时学生们将体会到物理实验仪器无处不在,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探索、制作简单的实验仪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物理实验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愈演愈烈,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解决,虽然很复杂,但却是学生所处的真实世界。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关心世界、认识世界的习惯,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人文目标”的出现,不但可以把学生从单一的课本中拉回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且还可以在人文精神与自然学科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课题,适当地引入相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在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的意识。例如,在电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在做实验时,给学生们介绍一节干电池所带来的污染及危害,以及回收利用的好处。在讲声学部分时,给学生讲解噪声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对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初中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意义,教师应重视并积极落实实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潘雪莲.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大众科技,2011,(10):213-215.

[2]胡卫平,孙枝莲,刘建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4.

[3]魏日升.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7-128.

[4]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6.

篇7

1转变教学观念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的状态。

2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当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地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增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以常

见实验知识为出发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②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③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④求出密度ρ=。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②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③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④求出密度ρ=。

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较佳。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导致误差较大。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篇8

进行小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小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步骤,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课堂作业中也涉及小实验,老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又有代表性的小实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去做,多给初中生制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应当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小实验,老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物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编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建立教学情境,唤起学习积极性

通过操作小实验,可以充分唤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小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物理课是比较难理解和乏味的,然而课堂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有趣,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自制调光灯、研究自行车结构等实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唤起学生对学好物理的决心。

四、提高和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篇9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作图法来解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下通过几个实例来解释。

一、作图弥补教学不足

【问题】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以往教学设计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原因除了数学基础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在光屏上成像不清晰,学生难理解或难观察到最清晰的像是什么,这样就无法清楚像距在哪里。

【对策】弥补实验观察的不严密,克服无关变量的干扰。单靠实验不一定能得出精确结论,凸透镜成像实验需要观察到在光屏上出现的清晰的像,然而师生观察的只能是一个大概,这样要学生得出物距与像距关系的规律,肯定存在误差。因此,课堂设计靠实验得出物距与像距关系是不妥的,初中物理实验还是要以验证为主。

即要得到成像规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如图一的作图分析,从甲、乙、丙、丁、戊五种情形分析烛焰AB分别成像的结果,然后再实验,学生才会有的放矢。

二、作图解释模糊现象

【问题】使用量筒时,俯视的读数大于实际值吗?教材的图中出现俯视与仰视的错误读法,但没有告诉俯视与仰视读数是偏大还是偏小。

【对策】建议通过如下例题作图分析来对比解释:一装有30毫升水的量筒,如果用俯视方法去读,则读数大于还是小于实际值?

分析:正确的方法(如图甲):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即眼睛a点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b点水平连线,a点与b点连线与刻度面相交于c点,为正确的读数30毫升,即为实际值;如果用俯视方法(如图乙):a点与b点连线与刻度面相交于c点,则为错误的读数大于30毫升。因此得出结论:用俯视方法去读,则读数大于实际值。

三、作图解决实际疑难

【问题】测电笔测零线氖管会发光吗?家庭电路在开关闭合后,测电笔测火线氖管会发光,测零线不会发光;而当零线断开后,测电笔测火线氖管会发光,测零线会发光。学生对此感到很奇怪。

【对策】通过等效图的做法,让学生明白电路图图1是正常的家用电路图,图2是零线断的家用电路图。

开关闭合后,当测电笔测正常家用电路(图1)的零线时,电路图为图3,测电笔被零线短路而氖管不会发光;测电笔测火线时,电路图可为图4,测电笔与电灯并联,因此氖管会发光。

而当零线断路时,测电笔测火线,电路图为图5,火线上的电流通过火线――测电笔――人体――大地形成闭合回路,故电笔氖管发光,此时灯不亮;测电笔测零线,电路图为图6,火线上的电流通过灯――零线――测电笔――人体――大地形成闭合回路,故电笔氖管发光,此时由于测电笔电阻大而灯不亮。这样,通过等效图的做法,清晰地进行比较,学生则容易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7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分析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物理教学若离开了实验,就显得格外无趣、枯燥。近年来,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纵观各地中考发现,中学物理实验不再只是知识的考查,实操也逐渐纳入其中。

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如何发挥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简要谈谈。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近期中央一台播出的《加油向未来》大型科学实验节目,连自己家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十分期待和喜爱,让笔者深深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以及令人震撼的实验。教师通过演示简单的实验,例如:漏斗吸乒乓球、硬币浮起来了、碘的升华和凝华等实验,能把抽象的物理理论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课标改革后,一方面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提供科学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发现规律的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探究性实验大多要分组进行,例如:凸透镜成像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及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寻规律,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开发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

课外实验主要是一些利用生活中简易的材料完成的小实验,例如:惯性、浮力、液体压强等实验,材料简单,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设计实验步骤简单,中学生可独立完成。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完成实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灵感,更能获得成功的快乐。课外实验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拉近物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四、加强实验宣传,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教师仍然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新的实验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在快乐中学好物理。

加强实验教学的宣传,可以从多方面出发,常见有报刊杂志的宣传。在多媒体时代,电视网络的宣传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现在热播的《加油向未来》《是真的吗》等科技节目。在平时教学中,各教育部门可以开展各类实验竞赛,不仅有学生参加的,教师参与也很重要。例如,现在经常开展的此类活动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创新实验大赛、教师实验微课制作大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