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监理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特征
1.1 积极有效的强制性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
(1)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包括业主、建筑师、总承包商、设计或施工等专业承包商、建筑产品制造商、质量检查公司等,均须向担保与保险公司进行强制性投保。担保与保险的内容包括新建、改建或维护工程的结构失效,以及建筑所在场地的破坏。从项目立项开始缺陷保证期止,按合同分别由责任负责方承担担保与保险责任。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担保与保险,为保证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质量的实现提供了经济上的保证[1].
(2)实行浮动担保与保险费率制,承包商担保与保险费率根据建筑物的风险程度、承包商的声誉、质量检查的深度等综合加以考虑,在法国一般要负担相当于工程总造价 1.5%~4%的保险费[2],由于担保与保险费率的确定考虑了承包商的声誉和业绩,为了得到优惠的担保与保险费率,承包商必须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声誉、积累良好的业绩,从而促进了质量监督管理保证的良性发展。
(3)强制性担保与保险制度加强了各方主体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的能动性。通过实行强制性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担保与保险公司将在施工阶段积极协助监督承包商进行全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工程质量不出问题,担保与保险公司就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维修费用等。承包商为了提高企业信誉,争取担保与保险费率的优惠,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想方设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这是承包商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寻求发展的战略选择。
(4)成熟完善的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为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效的社会保障。美国等有层次分明、专业分工细致的工程担保与保险组织体系:活跃在担保市场的担保与保险公司是市场的主体,各自承担着相互有机的不同的市场角色;各类发达的担保与保险协会服务于担保与保险公司,加强行业自律,沟通担保与保险公司和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担保和保险业相关的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作为其外部组织,以及社会舆论监督机构。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的健全与发育完善,为工程担保与保险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和社会环境。
(5)公正严格的政府监管是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培育和发展的保证。发达国家政府一般设有专门机构对工程担保与保险公司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注册认可,并对已注册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年度评审,向全社会公示评审情况,促使从业公司与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承保能力。高水平的工程担保与保险行业,增强了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监督保证能力。
1.2 发达的工程咨询业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
(1)严格规范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资格认证构成咨询业有效服务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政府以法律法规来规范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工程建设管理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质评定和审核制度,鼓励工程咨询业的从业组织和人员,以高效的工作、高质量的管理效应谋求自身发展[3].专业人士的介入,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社会化,保证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2)严格行业自律,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社会信誉,提高工程管理的服务质量。咨询行业的自律约束机制对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做出了贡献。专业人士组织和专业人士的管理,宏观上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微观上依赖行业协会的工作条例、职业道德标准的监督控制。行业协会自律制度,有利于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从业组织市场竞争能力,对于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规范专业人士工作行为,提高工效率,为建设工程质量有效实现提供了专业化社会服务。
(3)公平、公正、竞争和有序的市场机制促进了咨询业的发展,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监督提供了优质服务。统一、开放和竞争的建筑市场,咨询业高额的经济待遇和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加剧了咨询业的竞争,一是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工程咨询执业资格。二是高效的工作和敬业精神赢得社会声誉,接受政府和业主的委托。竞争激发了咨询业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咨询业的自身发展,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为建设工程质量社会化监督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咨询业多极化的深化发展,为建设工程质量持续改善创造了社会保障条件。咨询业的市场化,非常适应各层次投资主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呈现以下 4 个特点[3]:一是工程咨询单位的组织具有民营化、专业化和小规模化的特点。二是重点扶持、保护大中型工程咨询公司。三是专业协会趋于向管理科学化、经济实体化和组织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四是专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基本做到以建筑业每个专业领域为基点。
1.3 高效的政府服务职能
(1)政府服务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核心职能,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为建筑业发展而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政府不是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不是领导机构,而是服务机构,无论是建筑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国内建筑市场的管理,还是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无不体现出政府的服务职能。二是政府的作用为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场,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和健康。对建筑业参与者的管理是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调节、行业自律、专业组织辅助管理来实现的,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约束企业和各方主体的行为,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政府依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有效发挥服务职能的关键。发达国家重视建筑立法,建筑业的法规建设和完善工作是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职能机构的核心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遵循,涵盖了包括政府监督管理行为在内的所有参与建设者,责任明确,条款具体,为严格执法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是政府高效地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
(3)开拓国际市场是政府建筑业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把提高本国的建筑业竞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际合作方面主要作法:
一是统一规范。规范统一是建筑市场统一的基础,各国积极参与统一标准建设,努力推进 ISO 组织,尽力消除进入国际市场。
二是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促进教育体制的融合和专业人士资格的互认,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法律支持。共同体范围内享受国民待遇,开展公开招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建立共同市场,为本国企业扫清了政治、经济障碍。
三是宣传和学习别国和地区的法规。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组织和专业人士研究国外法规,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为本国企业提供咨询,为本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服务。
(4)信息化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透明度、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业提供了重要手段。全球化交通的形成、全球性市场的开拓和全球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达国家积极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尽最大可能为本国建筑行业各个层次提供国际、国内必要的信息网络服务,努力通过政府管理信息化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进而带动和促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的进程,以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1.4 系统强化的行业教育培训
(1)教育和科研是提高行业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达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都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建筑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从事教育和培训计划、方针的制定,专业资格审定,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欧美注重高等院校在建筑业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日本把企业自身的科研力量看作是行业技术进步的主力军。同时,政府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遗余力地为科研成果转换努力服务。科技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建筑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2)注重专业人士培训,对专业人士的技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是懂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依法处理工程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健全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3)注重基础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建筑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包括了建筑业的各个工种,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持证上岗,以人员的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4)注重学习型企业的塑造,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以知识更新促进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发展。发达国家把对人员的再培训作为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在职人员制定有多种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通过岗位再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使企业以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高等学校教育对于建筑业发展实践的响应性是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高等学校教育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及时进行改革,调整课程设置,改变学习计划,以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积极参与建筑业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工作,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从事高层次技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专业教育保证,形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才需求的不竭源泉。
2、加强和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
(1)转变角色,恢复执法地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4].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改变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行政职能,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以经济和法律相结合为主要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所有参与者实施执法监督。通过角色转变使政府监督构机恢复执法地位,承担监督责任,依法对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实施公正、威慑的执法监督,使各建设主体依法承担起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2)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行为,实施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地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有效的建设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加速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进程。
(3)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三大体系,保证建设市场良性运作,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参与、受众多因素影响、涵盖建设工程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建设、使用维护全过程的复杂系统,从根本上治理建设工程质量差的问题,就必须树立系统工程的观点,对其进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治理,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三大体系,即各建设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设监理与工程保险在内的社会监督保证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以规范建设主体质量保证体系为重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生产能力;以社会监督保证体系为突破口,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以政府监督管理体系为驱动力,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建设市场的高效运转。改善建设市场要素,增强建设工程质量转化能力,保证建设工程整体质量[5]。
(4)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效能。随着科技进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必须增加建设工程质量的科学技术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得以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必须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以有效地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能力和监管效率,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5)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都很强的知识型管理工作,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全面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技术专业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有不断进取的求学欲望,定期参加培训,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建筑技术进步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专业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性地工作,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保证监督工作质量,全面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持续发展。
3、结束语我国建筑业正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加入 WTO 建筑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整体发展,是深化改革、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创性地实践,为我国建筑业的振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汉丁。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 24-29, 179-180 .
[2] 胡建文。 香港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若干特点[J]. 建筑经济, 1998(9) : 28-31.
[3] 徐友全。 工业发达国家的工程咨询[J]. 建筑经济, 1999(10) : 22-25.
[4] 刘应宗, 郭汉丁, 孟俊娜。 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J]. 建筑经济, 2002(2) :17-19.
篇2
【关键词】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7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110-02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得以长期生存,不仅仅要靠灵活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更要靠强有力的竞争力。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力应对各种情况,为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这种服务包括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投资和安全施工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管理的四项基本制度的逐步形成(建设工程监理制、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我国工程建设管理逐渐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吸引工程监理人员的加入。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国家强制性监理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建设工程管理日渐使得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成长并壮大,在综合协调控制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等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我国自1988年开始实行监理,1993逐步推广,1995允许个人办公司。按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我国2009年实行了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的换发工作。新资质标准实施后,大型工程监理企业数量与换证前相比变化不大,中小型工程监理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其中丙级资质企业大幅减少。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生命力呢?文章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唯一的资本。
1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1.1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一般来说,建设工程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实施监控(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等)的一种专业化服务活动。目前,中国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由业主(建设单位,甲方)、承建单位(乙方)和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丙方)三个建设活动实体直接参加的管理体制。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以第三方的身份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依据包括工程建设文件、标准规范、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开展建设监理活动。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是指具备法人资格,具有监理资质证书、取得营业执照的依法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1.2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倍受业界关注。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普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该文中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在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一种核心能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树根,他决定着企业这棵大树的成活与枯萎。20世纪90年代,核心竞争力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代表。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知识管理创新,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等。依据这一说法,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该企业与竞争对手在竞争过程中为赢得市场份额、获得利润时所具有的能力,表现在能整合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专业知识技术、质量服务体系、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独特力量。它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保证企业自身监理业务的质量和市场份额的占有,创造价值。同时,还能凭借其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诸如工程咨询、工程审计、工程招投标咨询、工程造价咨询等综合服务。
2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2.1 核心竞争力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创建品牌的推手。曾经,工程监理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工程监理费用的价格竞争,导致恶意压价的现象比较严重。新颁布施行的工程监理费取费标准明确规定了对恶性压价、竞相压价行为的处罚条款,针对某一项工程而言各监理企业投标价格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表示工程监理市场竞争趋于良性竞争,即综合素质和监理水平及能力上的竞争。工程监理企业要想具有优势,不仅要尽快提升企业监理水平和能力,更要精益求精,创立自己的品牌。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经验和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缩短创立新的品牌建设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品牌的创建,可以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企业经营业绩的创造、优良企业文化的创新以及良好企业社会形象等完成,这些都离不开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核心竞争力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大做强几乎是每家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目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服务过程中能让业主满意,也就培养了大量的忠实服务对象群体,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带来了很强的服务对象回头率及吸引力,这即是核心竞争力在此方面的重要体现。企业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就缺乏无形资产的有力支撑,如果仅仅依靠巨大的广告投入来提升企业知名度显然是高成本低回报的。核心竞争力在监理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作用: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业务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监理企业获得恒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用户根本的利益的筹码。
3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
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笔者在综合参考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上去考察影响因素。
3.1 外在环境因素。
3.1.1 本企业在相关产业中所处的基本情况及竞争力量。总体上来看,该企业是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是成熟产业?是盈利产业还是亏损产业?我国建设监理企业才开始二十多年,属于新兴的产业。在相关产业中,影响着监理企业盈利水平的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来自于本地区、外地区和新生监理企业的威胁、社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状况以及业主的资金支付能力等方面,这些外在环境,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带来一定的间接影响。
3.1.2 本企业的社会关系。监理企业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和政府、行业标准机构、咨询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横向关系。众多关系中,与政府的关系最为关键,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关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等方面。如前所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能力,如果对本企业社会关系不了解或者不能有效挖掘这些社会关系,那么,企业便不会具有生命力。
3.1.3 其他环境。比如监理企业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等。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外在社会环境非常复杂,有效利用和改善环境,将对监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3.2 内在动力因素。
3.2.1 价值因素。价值因素首先表现为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率方面,能给建设单位带来更多利益。这一要素能使建设监理企业效率提高,获得较高的市场优势,又能给到业主以超过他们价值判断的能力。这种价值要素通过工程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术素养和水平、现场的综合协调沟通能力和完善的工程监理记录等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企业能积极主动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
3.2.2 知识(经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因素。知识是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知识存量和结构决定了建设监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这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强大的竞争优势。监理工程师要向业主提供工程项目的技术咨询服务,就应该能够发现和解决工程设计单位和承包人不能发现的和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为此,成功的建设监理企业中的工程师,首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和一定的法律知识。能把建筑、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融于监理工作之中,去制订细则,审批方案,做出决策,监督实施和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技术、管理、法律。经济主要是指技术经济知识。监理工程师应能进行技术方案的经济比较,应掌握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核等。技术主要是指建筑、结构、安装、试验检测等专业工程技术。管理主要是指监理工程师要掌握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如网络计划技术,费用、进度、质量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等。法律主要是指与工程监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等,如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监理规范、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
3.2.3 过程控制能力因素。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先后工序。鉴于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工程监理项目的过程控制便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过程控制能力是成功监理的核心能力,工程监理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控制方法,促进其目标的实际值在计划值的允许范围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内外因素均是不断变化的,工程师们仅仅对项目目标本身进行控制远远不够,还必须主动和有效控制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诸如地质、资源、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政策等政策因素,还包括上面所讲的环境因素等。并且,一般来说,由于项目工期长、建设过程涉及面广等特点也决定了项目实施环境的多变性,各种主客观条件、内外因素的不断变化对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建设监理企业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时候效率,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是检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2.4 学习能力因素。学习能力是监理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创建学习型监理企业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级各类建筑企业特别是国际建筑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作为建设监理企业只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缩小与国内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差别。在技术发展方面,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监理工程师只有不断学习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监理制度方面,监理工程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监理企业的服务水平。在工作实践方面,监理工程师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并且知识共享,才能进一步提高团体整体协调能力,这种沟通和共享,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的。
总之,监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监理企业的价值因素、知识因素、控制能力因素以及学习因素,都将影响着监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中,行业环境是外在条件,价值因素是导向因素,知识和过程控制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学习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条件。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监理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因素,从多个角度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提高监理业务水平,为业主提供优质而高效的监理服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品牌,进而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黄子春.中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4
2 贾宏俊.建设工程监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美]G哈默尔.C.K.普哈拉德.竞争大未来.台湾智库文化有限公司,1995
4 罗眠.成都建筑业发展调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6
5 宋艳.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7
篇3
关键词:工程监理 现场规范管理 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按规范管理的原则,监理对建设项目的参与,必须依循建设工程监理制的要求,规范地从事监理责任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其主要内容是:①项目监理机构、设施的建立;②制定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③实施施工阶段的监理;④规范施工合同的管理;⑤建立施工过程监理资料的管理体系;⑥设置设备采购监理并参与设备的监造。
鉴于我国建设行业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的现状,以及政府、建设单位还未能让建设工程监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就前述6个方面与施工阶段现场有关、堕待规范的问题加以探讨。
1.项目监理部的确认必须经过招投标
这项制度似乎不属于监理的现场管理内容,但是其直接影响了监理的现场管理的规范性,也体现了建设单位对项目监理部管理能力的选择权力。有了这项制度,建设单位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等级、工期、投资数额以及技术特色等方面的要求,正确选择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如有必要还可以细化到整个监理部的基本组成和配套设施的使用。这样做有利于实现监理目标的控制、施工合同以及供货合同的管理、参建各方决策机构的建立和信息的沟通,更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公平交易有形市场的建设和建设工程监理市场行为的规范化。
2.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应该结合工程实际制订具体内容
在最新公布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其配套的规范表格正式施行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经流行几种不同版本的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的书写形式,这样做有如下的积极含义:
2.1能节省项目总监编写“规范”及“细则”的精力和时间;
2.2易于在同行中或与建设、施工单位间进行信息交流;
2.3标准规范的书写格式符合哲学上“形式上的相对,内容上的丰富多变”的范畴定义,也符合规范管理的要求。
然而,规范格式也会带来一个很大的负面效应,即有些总监不考虑具体情况而一味应付性地相互抄袭。在历年的地区建设工程监理专项检查中,“规划”和“细则”的抄袭问题亦出现得极为普遍,如无地下室的多层结构工程突然冒出了深基坑的验收等,经归纳之后发现多属一家公司的某个“规划”和“细则”版本,只经简单的更换(如房屋的层数,总面积等基本参数),就产生了几个乃至上十个工程的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所谓对编写工作加以规范,是指前部较为通用的部分可以采取“填空”的方式编制,但一定要填对,注意去除不该填的地方,后部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法,应该由项目总监自己花费精力编写,对具体工程进展情况和工程变更、计划变更等补充情况绝不可以相互抄袭。
3.实施施工阶段的监理
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是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就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工地例会、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竣工验收四个关键环节的内容加以分析和论述。
3.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该阶段的工作表现为建设工程监理对施工单位和对自身的事前规范管理特征,不仅能够体现监理部的技术管理能力,还考验了其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控制能力。①要求总监及全体监理,通过参与“技术交底”会议等活动,按各自的分工,熟悉项目的技术要求,掌握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②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应要求,检查分包单位及施工队的资质状况;③核实施工许可条件,如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准备签发“开工令”。可见,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是监理签认开工令的必要条件。
3.2工地例会
这一工作内容在监理工程管理工作中已形成相应的制度。作为监理,应正确地认识到它是信息交流和关系协调的重要场合,所以要做好会前准备,列出在执行合同发生分岐的问题的动议;签发召集会议的书面通知;注意引导甲、乙双方围绕动议进行讨论,并提出协调意见;做好会议一记录,并作为重要资料备档。通过例会方式解决问题是强调透明化、规范化操作的基本方式。
3.3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
建设工程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的实施过程,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引入监理机制,就是要让这一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建设工程监理的职责是在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使投资和进度不会明显地偏离事先设计的计划范围。由于控制工作的三个对象(投资、进度、质量)的创造和完成主体是施工单位,而不是工程监理,所以控制工作只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工作的特点是对施工单位的工作成果加以分析、认定和考核。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项目监理部在此时的权力、职责,集中于对分项、分部施工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工程质量验收、各种报表以及各种上报资料的“签认”上。因此,控制工作是监理规范管理的主题,也是建设工程监理是否能够协助建设单位实现建设目标的基础考核依据。
3.4竣工验收
该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工程质量的验收,其依据是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分项和分部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其次作为工程监理,应汇总、整理用以工程备案的各类资料、档案;最后由总监和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对单位工程质量评估等竣工验收报告审核签字。
4.规范合同管理的费用索赔处理
该项工作是体现监理能力和公正性的最重要的场合之一,对甲乙双方未能良好地执行合同的行为,监理的规范管理将表现为:
4.1以监理的身份和能力,弄清责任所在;
4.2依据施工合同,对索赔额度进行合理评价;
4.3以书面的形式出具对索赔申请的鉴定意见。
5.监理资料的管理
在工程竣工验收时,监理资料的完整与否也是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备案、验收的关键。规范的现场资料管理不仅体现在其日积月累上,更体现在管理的条理性,其管理工作基本内容包括:
5.1监理资料的合理分类存放;
5.2监理资料的保存和整理;
5.3监理资料的完整交付。
6. 设置设备采购监理并参与设备的监造
设备采购监理是指依法设立的设备监理机构,接受委托方委托,在设备监理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有关技术标准,对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所实施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一般来说,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用户只能对订购的设备,尤其是较为复杂的大型设备进行出厂检查与验收,具体的制造过程根本无法掌握,所以就要委托第三方来完成对设备的监造工作。通过监造方派出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对设计的合理性、选材的正确性、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制造过程执行工艺的准确性、检验工作的真实性等进行全面的过程监督检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
篇4
关键词:建筑监理;工作现状;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现状
1、在从业人员方面来看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从业人员方面的问题主要指监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据调查, 从业人员中专科所占比例最大, 约为60% , 中专仍占有25%, 其中, 专科中从正规院校毕业的只有10%,而从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只有5%。监理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和经验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有关。建设工程监理行业也存在着从业人员收入过低问题,这也是导致建设工程监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对行业内人员来说,低收入问题的结果是引发从业人员触碰职业道德底线, 出现诸多违纪行为, 影响从业人员群体公信力。低收入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吸引缺失等问题导致符合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数量不够,无法满足监理市场需求。
2、在业主方面来看
业主方面的介入往往使得监理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最终导致安全监理不能保证, 主要表现在: 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全面进行审查;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 未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未依照法律、 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进一步分析业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关于设计环境。目前由于设计院改制和市场等原因,图纸设计质量不高, “ 错、漏、碰、缺” 现象比较严重; 再加上业主违背建设程序随意改变设计图纸,而监理对此却无能为力,只好听之任之。但是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监理责任却无法推卸。2)关于业主环境。众所周知,工程建设三大目标:质量、进度、投资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缺一不可。但事实上,部分业主或开发商盲目追求利益,不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随意压缩合理工期, 无意中促使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无形中给监理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应有的束缚与压力。3)业主违规指挥, 例如: 未经总监理工程师同意, 随意向承包方拨付工程款;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要求施工方按自己意愿随意缩短工期、 不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等, 以致问题百出, 监理工程师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收拾残局;工程款不能按时支付或甲供材不能按时到场,以致工程进度受阻,监理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这类合同索赔等纠纷。4)压低监理费。许多建设单位,特别是目前的建筑工程开发商,监理单位的确定往往是通过议标形式进行,哪家报价低就中标。这样往往形成恶性竞争,监理单位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尽量压低监理费,以致于以低于国家监理收费标准的50%或更多中标。这样就造成了监理人员工资待遇较低,不能够聘请高水平监理人员,且现有监理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客串工地。
3、监理企业方面的原因
这是目前建设工程监理行业诸多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首要的问题是企业数量过多、规模普遍偏小,全国监理企业已达上万家, 年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规模的监理企业微乎其微。监理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往往会引发监理企业的其他不规范行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监理企业间的压价竞争行为;因低价引发的监理服务低质问题;监理企业的不良经营状况导致对长期利益的忽视,引发人才培养不力、经营模式和经营范围单一等问题。
二、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现存的问题
1、监理市场不规范
1)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不规范
当前监理业务承揽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及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等,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行业性和区域性保护限制了发展空间
任何行业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市场规律,而市场规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而没有市场的开放就没有市场竞争。当前监理市场的开放受到了制约,主要体现在行业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来企业进入;个别地方主管部门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蓄意保护当地或自己下属监理企业等等。
2、监理人员素质不强,不能胜任工作
由于监理公司是近几年建筑市场才出现的产物,为了争取市场,有的监理公司可谓是用心良苦,拼凑上马,有的监理公司部分年轻的监理人员虽懂得监理程序,却没有多少工程建设经验,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监督管理,更不能具体指导。而对于部分人员退休之后再进入监理公司的这部分老同志来说,虽然工程实践经验相当丰富,但有些对监理程序又不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工程是待工程结束后才来补办相应的监理手续,既麻烦,又不合规定,显然,这对工程项目建设十分不利。
3、监理费的收取问题
目前监理收费也是制约工程监理工作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监理企业的监理收费实际收入严重低于国家标准。一方面,有些业主把监理费支出看成是一项经济负担,将监理费一压再压,使监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同行自相减价。有些监理公司由于成本小、费用少,在承接监理项目时自行压低监理费,以低价优势承揽工程。再一方面,目前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对监理费的收取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而是任其竞相压价。
三、解决监理工作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1、监理市场应实现招投标制度。
建筑工程监理市场应该引入招、投标机制,实行公平竞争势在必行,有利于公开公正地做好监理工作。所以,针对我国当前监理机制的不公平竞争、暗箱操作等现象,缺乏信誉机制的约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要使监理机制规范化、公平化,就必须建立信誉机制,使那些信誉等级低的监理单位无法被社会所接受。
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监理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信誉,具有良好声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从法规制度上来完善监理制度,使得监理行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监理制度,对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的相关责任制度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对于考取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资格必须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不同级别的监理工程的指责和责任以及相关监理的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工程监理的水平。
3、业主对工程监理单位的正确定位。
目前工程监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多由业主对监理的认识甚至是监理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引起的。业主认为监理是其雇用的“监工”,监理的一切行为要符合业主意愿。实际上,业主和监理间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通过委托合同,监理代表业主工作,但是业主无权干涉监理工作,否则势必造成侵权行为;同时监理亦应明确自己的责任,要敢于坚持公正原则以维护业主和承包商的正当利益。所以必须加强业主对工程监理单位的正确定位。
4、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道德素质培养,二是技术素质培养。道德素质培养,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做到既不能,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技术素质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工程监理人员应该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注意对施工工程中的各个工序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汇总,在每道工序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针对该工序出现的常见问题,实现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并提出相应避免产生问题的措施。二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工程监理人员的资格、知识结构以及相关的监理技术装备、经历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理单位的人员、资质水平和相关设备都会变化,相关单位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资格的评估。三是对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和考核资格进行严格的管理,注重监理工程师责任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针对其掌握的情况,对监理工程师分等级的发于相关证书,不得越等级进行监理工作。
结束语
总之,监理工作将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不断出台,也逐步向全方位、全过程方面发展,对所有监理公司和人员的各项监理行为都提出了更加严格规范的要求,并使之逐渐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规范建筑施工参与各方行为,确保建筑实体满足建筑设计质量标准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一、园林工程监理产生的背景
计划经济时期,园林事业往往是园林单位的“家务事”,是一种政府的公益事业,由政府决策,政府投资,政府下属单位施工,并列人政绩。政府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园林工程监理无须存在。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工程的投资主体已不再是单纯的政府部门,股份制、有限责任制等各种经济成份的投资主体纷纷介人园林工程的各个环节,园林工程的投资方与施工方各自独立的资本意志最终导致其利益各不相同。矛盾出现了,园林工程监理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绿地规模不断扩大,绿化量逐年增长,绿化建设成效显著。与绿化建设相关的绿化施工、养护等环节也引人了市场运作机制,绿化建设市场已逐步形成。市场运作下的园林工程迫切需要园林工程监理的介人。
二、园林工程监理的现状
建设监理这一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制度在国外已实行多年,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就我国而言,从1988年开始,建设监理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设工程监理条例》的出台,各建筑监理公司的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据。园林工程中推行建设监理制度还刚刚起步。这是由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园林绿化工程有土方工程、栽植工程、养护工程、园林小品工程及安装工程。在土方工程中有大量的机械施工,有沉降观坝J和土壤检测;在栽植工程中有不同种类、不同规格苗木的栽植季节问题;在养护工程中有浇水、施肥、中耕、防台防汛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交织在一起,并随着季节变化发生着技术组合的变化。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既有重叠,又有交叉,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和季节性。
园林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有着巨大的差异还表现在建筑工程只须一次验收,监理的工作时间可限于施工阶段,而园林工程则需经过两次验收,监理的工作时间延长至施工阶段后的养护阶段。
正是园林工程的专业特点和特殊过程,使其需要专业的监理人员。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理人员除具备一般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以外,还需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懂得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土壤条件以及植物品种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
目前,国内专业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企业还屈指可数,许多园林工程的质量监理还依赖于政府监督或请其他专业的工程监理代为兼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园林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法还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园林工程监理明显滞后于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监理的建议
我国加人WTO以后,建设监理制度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园林工程监理制度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更好地在园林工程中推行监理制度,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培养高素质的监理队伍,提高园林工程监理水平。
工程监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一支事业心强、专业技术过硬、不怕艰苦的监理队伍,是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监理人员应该坚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监理原则。守法、诚信是监理的前提;科学是监理的手段,即实事求是的方法;公正是遵循这一监理原则的核心。对于工程监理来说,始终坚持公正的立场,这是由监理的特定使命与所处位置决定的。其次,监理人员要坚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由于监理人员来白于社会各个不同的层次,他们的监理专业知识水平及年龄不尽相同,因此,开展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相互交流监理实践经验,是提高监理水平的基础。再次,监理企业应牢固树立服务宗旨,以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最后,监理企业应发扬不怕艰苦的团队精神。监理不同于质监部门,他天天坚持在工程第一线,时刻掌握工程动态,有时还要连续跟班旁站,这就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才能够圆满完成工程监理任务。
2、学习《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范园林工程监理行为。
2001年5月1日实施的GB,0319一2000国家《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是搞好工程监理的总纲。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企业,毫无疑问的应当全面认真地贯彻实施,但是目前在对该《规范》的认识与执行上情况千差万别,有的以为《规范》束缚了手脚,工作不痛快;有的在具体运作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意应付,马虎了事。因此,只有加强对《规范》的学习,才能提高对《规范》执行的自觉性,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行为的规范化。
3、制定园林工程有关标准,确保监理依据充足有效。
篇6
关键词:建设项目目标管理
前言
目标管理,简言之就是将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化,同时建立目标系统,以便统筹兼顾进行协调,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予以对照和控制,及时进行纠偏,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一、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管理的意义
对项目决策层而言,目标管理能够让其期望值具体化,能够量化各方的利益关系,对出现的重大影响能及时权衡和协调,同时期望各方信守相关合同约定;对项目管理层而言,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其有的放矢,合理的目标系统可以回答其工作中的“目标是什么”、“什么程度”、“怎么办”、“怎么度量”、“怎么处置”等问题;对项目团队成员而言,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及努力方向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因为期待完成任务后相关的绩效,能有效激发出其工作热情;此外,目标的层层分解,是能让项目在执行中最终可控的良好途径。
二、工程建设项目中目标系统的建立
1.项目目标确定的依据
工程项目决策之初,无论投资方、承建方、协作方或政府,均会有一定的目的或利益期望,这些目的与利益期望,只要可行,即经过项目的控制和协调后是可以实现的,也可以认为是项目目标的雏形。其中可能包含项目建设的费用投入与收益、资源投入、质量要求、进度要求、HSE、风险控制率、各利益方满意度,以及其他特殊目标和要求。此外,目标的确定还应遵循在政策法规之下的原则。
由于每个项目均有其唯一性,每个项目目标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HSE、质量、费用与进度在绝大多数工程项目中,都是相对重要的控制要求。
2. 有效目标的特征
有意义的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明确、具体、可行(可操作)、可度量和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这些目标也需要得到上级或相关利益方的认可,亦即与其他方的目标一致。项目目标应该有属性(如成本)、计算单位或一个绝对或相对的值。对于成功完成项目来说,没有量化的目标通常隐含较高的风险。
3.总目标与目标系统
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在很多方面均会有控制要求,因此需要设立多个总目标,而且在总目标之下,也需要设立多个子目标用以支撑或说明各类控制要求和建设期望。比如项目的投资、产能、质量、进度、环保等等要求就属于总目标之列;在化工建设中就投资控制而言,这些投资可能由几个工段组成,而这几个工段中,包含设计费、采购费、建安费、管理费等,这些分项控制要求均属于项目投资总目标下的子目标;又如在设计变更控制目标下,则又可分解为不同专业的目标;再如拟定进度总目标后,则可能分解为项目策划决策期、项目准备期、项目实施期和项目试运行期等等。项目总目标与多个子目标就构成了一个目标系统,成为了项目建设研究和管理的对象。
4.目标系统的建立方法
完整列出该项目的各类期望和要求
其中可能包含的方面有:生产能力(功能)、经济效益要求、进度要求、质量保证、产业与社会影响、生态保护、环保效应、安全、技术及创新要求、试验效果、人才培养与经验积累及其他功能要求。
三 建设工程目标的基本概念
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使投资、进度、质量达到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顺利达到计划规定的目标,是建设工程监理的中心任务。
建设工程监理的目标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控制投资、工期和质量,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全面的组织协调是实现投资、工期和质量目标所必须运用的控制手段和措施。
所谓项目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经常地将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实际进度和实际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排除和预防产生差异的原因,保证总体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主要依赖于反馈原理,它是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组合。
所谓反馈,就是把被控对象的输出信息回送到控制系统,作为输入并产生新的输出信息,再输入被控对象影响其行为和结果的过程。反馈控制属于事后控制,以被动和损失获得经验和教训。
采用反馈控制原理实施控制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控制,又称为被动控制。
它通过跟踪的方法去发现目标的偏离,然后采取纠偏措施,力求使计划总目标得以实现。
所谓前馈控制,是指通过监视进入运行过程的输入,以明确它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
前馈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在偏差发生以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偏差的发生。
根据前馈控制原理实施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又称为主动控制。
它通过事先预测目标偏离的可能,采取预防性纠偏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复合控制是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组合。
在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的过程中,各个目标有其独立性,同时又有联系。各方面的情况是极为复杂多变的,需要把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无论面对未来的控制还是面对现实的控制,都不能称为全面有效的控制,因为即使制定了周密、完善的计划,采取预防性的纠偏措施,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干扰。
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建设工程监理目标控制过程
控制是指控制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实践早已充分证明,投资、进度与质量这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在这一目标体系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项的变化,并受到另外两项的制约。由这三者组成的项目目标系统及关系可用图2表示。
图2项目三大目标关系图
A―互为矛盾的方面;B―相互统一的方面
四 结语
篇7
现阶段国内;EPC模式;工程监理工作;措施和方法
EPC为英文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缩写,在我国工程领域多将其按照设计-采购-建造的翻译理解。该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得到了那些希望尽早确定投资总额和建设周期的业主的青睐,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应用逐渐扩大。随着近年来工程承包领域国际化进程的加快,EPC模式也进入我国建筑承包市场,并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得到应用。笔者曾参与多个采用EPC模式的工程项目,对现阶段国内EPC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工程监理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心得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在此作一浅析,以供借鉴。
1.现阶段国内EPC模式的特征
现阶段国内EPC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在EPC模式下,承包商在设计的前期阶段就参与了项目,因此能够将其在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设计在施工中实现的可行性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体现在设计文件中,从而有效地优化设计;由于设计和施工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开始接触和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需要设计解决的问题时,由于有了前期的交流沟通,问题的解决将更加便捷,从而有利于工程建设效率的提高;EPC模式将传统模式下业主需要承担的常见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对承包商而言,如果因设计图纸或技术要求说明等情况出现错误,在传统模式中承包商对此所享有的索赔权将不复存在,必须由承包方来支付这笔费用;对业主而言,EPC模式也使业主失去了传统模式中的多层次检查监督机制,从而不利于业主对项目的直接监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国内EPC模式与国外EPC模式有一项重要差别,即委托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在国外EPC模式条件下,业主不聘请“工程师”(即国内的监理工程师)来管理工程。而在国内,建设工程监理属于强制推行的制度,绝大多数建设工程(包括采用EPC模式的工程项目)需要实行工程监理。笔者所参与的工程项目就是此种情况,这就要求在现阶段国内EPC模式下的工程监理工作中,要有区别于传统模式下工程监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2.做好现阶段国内EPC模式下工程监理工作的四项控制措施和方法
现阶段国内EPC模式下的承包商主要有下列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具有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的承包商;第二种为专业设计院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组成的承包商联合体。第二种类型承包商与国内的总承包管理单位模式相近,笔者参与的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承包商属于第一种类型。
具有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的承包商,能够充分发挥EPC模式的积极作用,但也由此会产生一些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新情况,下面就以此种形式作一具体阐述在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控制的四个方面,如何区别于传统模式做好现阶段国内EPC模式下的工程监理工作。
组织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由业主单独委托,与施工单位具有相对独立型,而在EPC模式下,设计与施工为组成承包商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单位能够正确区分二者的工作行为。在组织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上,建立与设计和施工相对应的项目监理机构职能部门;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对设计和施工的控制责任;确保设计目标和施工目标的统一性。
技术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设计单位解决的问题,需要由施工单位提请业主协调设计单位解决。而在EPC模式下,此种情况只需承包商内部协调解决。这种便利性也往往会造成承包商为了施工的考虑而随意变更设计,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单位能够正确甄别设计变更的目的真实性。在技术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上,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了解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是否能够实现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正确分析设计变更的目的;确保设计变更有利于工程施工的合理性,而不是出于施工的便利性要求而降低设计的安全度和可靠性。
经济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分属两个不同的层面,有独立的经济合同,各自利益独享的原则不会使二者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形成统一。而在EPC模式下,因为设计和施工是统一的整体,承包商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会通过提高设计标准来谋求施工高成本带来的效益,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单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在经济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上,应围绕业主对工程质量的目标,在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在招标投标阶段,合理确定标底及合同价。
合同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材料、设备供应商多由业主签订合同及供货,而在EPC模式下多为承包商签订合同及供货(有时也有部分材料、设备供应商为业主指定的情况),因此可能出现质次价高的情况,这就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在材料、设备采购中严格进行合同审查与设备检验。在合同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上,通过对质量价格比选,合理确定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细化材料、设备供货合同质量目标要求;严格审查供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与业主要求的相符性;按照相应要求严格检验材料、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篇8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实现
1.1 建筑工程的质量现状分析
在国外,建设监理(咨询)行业是一个由多学科!多专业组成的技术密集型!智能型!管理型服务领域"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是一种很有效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如英国!美国等欧美强国都有采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已有上百年历史它是服务业主,平衡业主与承包商关系的第三方企业,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建设监理制始于1988年,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上,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发展较快,已逐渐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格局,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在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和业务实践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制有利于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能实现建设质量与效益并举"积极!努力地推进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监理制度是当前重要的研究。
1.2 系统开发的技术线路
系统的开发研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根据模型研究,整个系统按建筑施工顺序分为合同签订、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和竣工验收等4个质量控制基本模块和一个质量控制数据库模块。各模块的建立则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确定相应对象及其表示对象特征的属性和操作,使模块具有较好的可结合性、连续性和安全性。
2 系统的控制目标及体系
2.1 系统的基本控制目标
软件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开发,以现行国家颁布实施的建筑施工规范、标准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为依据,将其与工程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的条文凝缩成质量控制点,软件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点为基础,形成多级质量控制和评价网络,并以图表和文档的形式输出,为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包括施工、设计、监理和政府有关质量监督机构等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文档资料支持。软件符合相关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具有较完善的开发文档资料。软件具有方便简单的操作方式、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学、易用等特点。本系统涉及到现行的国家及建筑行业施工规范、标准,同时,由于数据库是开放的,用户可以随时进行规范标准的更新。使得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2.2 系统的基本控制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系统以施工质量控制点为目标,根据工程控制的特点,构成质量控制的网络体系;生成施工质量评定表;形成施工质量通病预控系统;并进行质量分析评价。
(1)动态控制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的运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质量数据采集!质量目标比较!信息反馈!纠偏等周期性的循环过程来控制质量,并实现质量目标。
(2)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
质量的控制工作目的就是满足质量目标,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质量控制一般可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种类型被动控制是指减少偏差的活动表现为被动性的控制其特点是如果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无偏差或所出现的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则不采取措施,系统依旧运行;反之则采取纠偏措施。
(3)全过程控制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行阶段,而目前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作一般主要在施工阶段,这就对项目质量控制系统有所减弱所谓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项目建设的各阶段质量进行控制,直至项目结束,即对项目质量形成和保持的全部过程的控制。
(4)全方位控制
所谓全方位控制是指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和不同种类的质量特性进行系统!全面的控制,既要对工序!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分别控制,又要从项目整体出发综合控制"建设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全方位控制。
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建立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3.2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
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实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并对工程质量监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房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3.3 加强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试验和使用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
3.4 积极采用科技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创造优质工程的重要条件,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及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水平。
4结语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控制监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和指导建筑施工,使建筑施工能够高质高效的进行,保证我们施工建筑达标。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监理系统在我国发挥最佳效果,使建筑质量得以保障,让我国建筑业更上一层楼,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研究会编.住宅工程创无质量通病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刘艺.Delphi第三方控件使用大全[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工程监理;监理市场;监理企业
Abstract: combining the below the long-term consultant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ervision faces, including market, system, supervision unit itself, and improve,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from system, improve supervision unit itself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market; Supervisio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监理企业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其受自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已经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格局框架,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准的提高,其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监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
1.1 监理市场不规范
1.1.1 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不规范。当前监理业务承揽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及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等,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1.2 行业性和区域性保护限制了发展空间。任何行业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市场规律,而市场规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而没有市场的开放就没有市场竞争。当前监理市场的开放受到了制约,主要体现在行业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来企业进入;个别地方主管部门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蓄意保护当地或自己下属监理企业等等。
1.2 监理工作不到位
1.2.1 人员不到位
由于国家基础建设项目的迅猛增长,使得现有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数量不能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业主单位在招标时要求的人员资质都偏高,部分监理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在多个项目上报同一批人员。因此一旦中标,换人以及很多项目的总监只挂帅不出征和空挂监理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
1.2.2 管理不到位
受利益驱动以及为了企业生存的需要,有的监理企业把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转包到某个较低资质的企业,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对项目直接的管理不到位,同时,也会给监理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
1.2.3 监理权力不到位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而实际上赋予监理工程师的权利大多局限在质量控制上,如果没有其他的权利作保障,特别是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承包人将不会或很难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监理工程师对质量的控制也会大打折扣。
1.3 监理收费低,还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
事实上,监理单位的收费是有国家明文规定的,但由于目前监理单位数量多且鱼目混珠,收费及不规范,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我国监理取费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7年670号所规定的标准,但是由于业主无根据地压价和监理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得不少项目无法达到应有的取费标准,甚至取费只能达到〔1992〕价费字479号文件的一半,资金不足使得各监理单位只能勉强维持监理工作的运转,这势必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虽然我国工程监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是我国建设体制改革和监理制度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建设监理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我们应抓住新一轮改革的机遇,勇敢迎接挑战。下面从政策法规、监理机构自身和监理机构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法规制度的完善
要想解决上文中所提高的各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法规制度上来完善,使得监理行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监理协会、监理企业应关注建筑法修改的机遇信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思考。我们迫切需要行业代言人,将监理行业的呼声传达到立法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目前正在修改讨论阶段,建筑法的修改势必引起一系列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修改调整。
2.2 监理企业应抓好队伍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抓好企业改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法规制度上完善后,就应该从企业自身找原因,坚持完善自身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从事监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索质要求是较高的,应具有技术、经济、法规和管理的综合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监理企业应具备两类工程咨询人员:一类是技术型咨询人员,他们主要提供设计,进行技术交底,以及在实施中协调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另一类型是管理型咨询人员,他们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目标的实现。
2.3 人员素质的培养(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
监理企业由于利润较大,所以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从提高道德素质方面来说,要提高监理人员道德素质,做到既不能,随意向承包商索取物质需求,同时也要防止监理人员和承包商一起造假,共同欺骗业主的行为发生。
篇10
关键词:监理企业 信息化建设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C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320-02
党的“十”吹响了建设“新四化”的号角,2013年10月,《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也开始实施。监理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响应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监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监理企业管理的要求
如今,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从宏观面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市场、监理企业和监理项目规模均不断壮大,建设监理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内容日趋复杂,传统的公司运转模式几乎无法承担总体管理成本。细化到企业方面,监理公司经营活动的项目特愈加明显,多项目、高风险、快变化、严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和目标。
成立于1996年的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具有矿山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等甲级监理资质,以及矿山建设、地质勘探、焦化冶金等甲级监理资质。同时,公司机关六部一办有职工2289人。其中包括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师、国家建造师、国家安全师、行业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上千人。“如何适应趋势,强化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难题考验着公司管理和决策层。为此,公司于2012年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迅速组建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采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手段,逐步形成涵盖企业管理和项目监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信息管理体系,构建起了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该平台的推动下,公司首先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更好地实现了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加快了公文流转,并非常容易地运行于网络平台上。其内容包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项目管理、办公管理、事务处理、文档管理、工作管理、沟通管理、网络办公、信息等应用为一体的企业级协同工作平台。其优点在于,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跨区域协同作业的资源共享,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提升企业管理形象;该平台通过对企业人、才、物、信息四条主线的关键信息的数据挖掘,以图形、报表等多种手段,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该平台能够建立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涉及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验收、评估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内容的信息录入,可以满足多个、多级工程项目的管理,使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2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在抓项目成本控制中实行“年初报计划,年终调计划,年末查计划,落实兑现,奖优罚劣”的办法。该办法实施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成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监理信息系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在项目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使项目成本控制收到了明显效果。
二、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
随着我国大中型项目和经营的私有化进程的加快,业主将渐渐成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原动力。业主需要的是全过程的服务,而现在的监理业务范围过于狭窄,只能提供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建设监理公司面向项目管理机构的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可分两步走,一方面是扩大业务资质范围,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应采取矩阵制形式,分部门、分项目进行管理,同时引进领先的管理机制、成熟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手段。
现代项目管理的最主要特征是:系统化、网络化、节点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伴随着互联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以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方向。近年来,更新最快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普及应用,而且呈现加速化趋势。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以及便利,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
三、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在大型工程项目中,随着项目的实施,信息量的增加是惊人的,手工处理信息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如图二,手工进行信息处理显然无法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为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提供项目监理信息系统。
项目监理信息化主要是构建一个项目监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建设现场监理中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质量控制、以及组织协调等内容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对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实行集中存储管理,并随时进行查询和更新,利用计算机精准、快速地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处理。
- 上一篇: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