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

篇1

关键词:筹资;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资本结构;筹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54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68--01

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筹资是企业理财的起点,是决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的首要环节,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想有效地筹措资金,就必须对筹资方式的有关问题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一个企业资金筹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一、企业筹资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二)发行股票。发行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一般分为两种,即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最基本部分。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没有固定利息负担;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筹资风险小;能增加公司的信誉;筹资限制较小。普通股筹资的缺点: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削弱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

(三)银行长期借款。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四)发行债券。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律手续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债券筹资的优点:资金成本较低、保证控制权、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债券筹资的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五)租赁筹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报酬的条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和使用财产权利的一种契约。

二、影响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因素。

(一)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即财务结构,主要是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率关系,是反映企业资金偿还能力及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提高负债比率,可以降低企业综合的平均资金成本率,但负债比率提高过多,可能适得其反。由于资本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决定并实施,在短期内难以作大幅度的改变。因此,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时,应作全面而周密的分析研究,然后做出决策。

(二)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时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资金成本,是衡量筹资、投资经济效益的标准,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资金来源的依据,是筹集方式的标准。由于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大小不同,因而在选择筹资方式时,首先要比较各种筹资成本的高低,即比较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

(三)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即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原因引起的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及筹资效益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企业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由此造成的股东收益越低,则企业筹资的风险越大;由此造成的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甚至有破产的可能性,则企业筹资的风险越大。因而,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将不同筹资方案的综合风险进行比较,选择风险较低的最优方案。

(四)筹资规模和企业规模。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筹资规模大小也是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判断因素,也就是说只有资产规模和发行规模较大的企业才能产生企业债券筹资的规模成本效应,从而倾向于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方式;而中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成本而不得不寻求银行贷款等成本较小的筹资方式。

三、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决策。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应遵循三大原则,即:资金成本最低原则,筹资风险适中原则,资本结构最佳化原则。此外,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情况,做出的筹资方式的选择决策也不同。

(一)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相匹配。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中,资本结构是一个核心问题。故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应保持适度的负债比例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即在充分权衡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的情况下,形成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保持企业控制权。

(二)筹资方式与资金成本相匹配。在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研究筹资资金成本,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取的最多的筹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是不同的,因而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筹资成本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先计算出不同来的筹资成本,再测算企业各种来源的加权平均筹资成本率,然后与相应投资方案的投资收益率比较,如果投资收益率一加权平均筹资成本率>0,则筹资方案是可行的,否则为不利。

篇2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已成为无须争辩的事实。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逐渐提高,前面所说的通过自身资本积聚方式寻求自我滚动式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还需新的金融服务和制度创新。那么如何创新,就必须要了解中小企业有哪些具体的筹资渠道。

企业筹资方式包括筹集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工具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明确表明了资本属性(资本债券或股权性质)及其期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有两种:负债筹资方式和权益筹资方式。负债筹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信用筹资。权益筹资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等。

一、负债筹集资金方式

1.银行贷款方式

当前,从银行取得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的难题,从银行取得借款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时效性,稳定性等特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取得借款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对企业贷款用量和贷款资质进行审核时常遇到各种阻碍。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即银行将部分存款借给中小企业使用,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目前,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2.债券筹资方式

企业发行的债券又称为公司债券,是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发行的债券是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的债权人即为债券的持有者,不是所有者,不能够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投资人有权按照约定日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由于企业是以自身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所以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公司发行债券后,如果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比如连续亏损,就可能出现支付投资者本息的困难,投资者就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较大。由于具有较大风险、它们的利率通常也高于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

3.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是指资产拥有人根据承租人的需求,用资金购买租赁承租人需要的物件,并租给承租人租赁使用,承租人t按期期向出租人支付相应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则拥有对租赁资产的使用权。租赁到期,租金支付完后,且承租人根据原来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进行补充协议;双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或者当地交易习惯约定,最后还不能确定的,租赁资产所有权归原来的出租人所有。这种租赁方式既可以有效节约企业还款的资金压力,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合作,帮助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改造。但是,融资租赁资产有一定的期限性,具有合约性质,如果运用不当,企业会面临严重的杠杆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信用筹资方式

信用筹资是指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积累的可靠商业信用进行筹资的方式。信用筹资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因此该筹资方式较为简洁,筹资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信用筹资方式也具有风险性,时效性,企业在遇到突发状况难以在规定时间还清债务时,企业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进而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权益资金筹集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即是中小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资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又分为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吸收社会公众投资。

2.发行股票

发行人以筹资或实施股利分配为目的,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资者或原股东发行股份或者无偿提供股份的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核心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最为理想的形式是股份制。在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股票筹资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筹资

1 筹资渠道与方式解析

1.1 筹资渠道是指筹措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的来源与流量。中小企业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1.1 银行信贷资金。可向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贷款,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向政策性银行贷款。

1.1.2 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可向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劵公司、财务公司等贷款、物资融通。

1.1.3 其他企业资金。别的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本企业,在购销往来过程中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对债权人短暂资金占用。

1.1.4 居民个人资金。企业职工和居民个人的结余货币,作为游离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之外的个人资金,可用于对企业的投资。

1.1.5 国家资金。中小国有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投资。还有税前还贷、减免各种税款等,形成隐形资金来源。

1.1.6 企业自留资金。主要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无需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去筹集,而直接由企业内部自动生成或转移。

1.2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

1.2.1 吸收直接投资。依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1.2.2 利用留存收益。资金成本较普通股低、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增强公司信誉,但筹资数额有限制、资金使用受制约。

1.2.3 向银行借款。筹资速度快、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借款弹性较大、借款成本较低,但筹资数量有限、限制性条款比较多、筹资风险较高。

1.2.4 利用商业信用。筹资速度快、弹性大、成本较低、但风险大、筹资数量有限。

1.2.5 融资租赁。限制条款少、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设备淘汰风险小、筹资速度快,但主要缺点就是资金成本较高。

1.2.6 应收账款转售。可及时回笼资金、节省收账成本、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但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成本较高。

篇4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全球流量、存量为基期进行测算,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1.68%和0.59%。

事实上,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100亿美元。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当年流量的一半,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企业的贷款形成的其他投资在直接投资中占43%,以投资控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投资占当年流量的四成,在开曼群岛、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投资占当年流量的81%,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超过亚洲地区跃居第一,地方的投资流量较上年增长一倍多。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继续放大,投资分布的国家(地区)更为广泛。从存量的构成上来看,利润再投资所占比重最大。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占到投资存量的一半。

此外,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特点突出,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到投资主体总数的五成半,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从境外企业的分布情况看,亚洲、欧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5%。从境外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占境外企业总数的34.7%,批发和零售业占1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7.5%,建筑业占7.6%。

二、员工的海外培训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占全球总额的比例依然很小,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国际化人才的缺乏。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我国企业很难有效地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已经实施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很多以失败告终。国际运作相当复杂,而国内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过于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有时候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上当受骗。员工的海外培训是解决国际化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能缓解我国国际化人才缺乏的局面,并能进一步加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使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崛起。

中国企业应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利用国际市场培养人才,员工接受海外培训是实施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跨国公司在培养员工方面的很多理念都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例如,IBM公司多次成为《财富》杂志“全球培训百强”冠军。IBM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约占年营业额的1-2%,每名IBM的员工每年至少会有15-20天的培训时间。再如,微软公司的员工几乎每人每年都有机会到国外接受培训。技术人才借此跟踪最新技术进展,营销人员借此了解技术新概念,学习新的营销方式、理论和策略等,行政人员则可以借此了解到总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这种培训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月。微软、IBM公司每年也都会把优秀的中国员工送到国外去培训。跨国公司之中,类似微软和IBM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会尽可能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真正地重视员工、理解员工才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竞争力的真正源泉。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首先要意识到为什么员工接受海外培训能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培训员工有哪些主要方式?海外培训员工有没有风险?

(一)海外培训员工促进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海外培训员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海外市场,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做好准备。国际化人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桥梁,中国企业需要借助他们了解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游戏规则,了解企业所进入或将要进入的“生态环境”。例如,鞋业制造商派遣员工海外培训就能清楚地告诉本土企业:这个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喜欢什么式样的鞋?喜欢和忌讳的颜色是什么?平均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穿什么鞋?当地主流价值观认同的服饰中,鞋子精美与高贵的标准是什么?实用耐用的鞋是什么式样等。了解海外市场是中国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第一步。

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锋部队。中国企业在进入海外后,要建立熟悉当地人脉关系的机构,通过当地的渠道熟悉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熟悉商业获准资格的管理渠道等。在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投资区域,中国企业越早培育成熟的海外机构人员,越有利于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占据有利地形。海外培训员工是学习取经、为我所用的最佳方法。海外培训员工可以使员工从了解中寻找差距,从学习中快速提高,这对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先锋部队,派遣到海外培训的员工将为中国企业投资主力军的到来铺平道路。

3.抢占战略性优势。让员工在海外竞争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对于中国企业最终在国外市场获得战略性优势地位至关重要。在对外直接投资之前,中国企业应该与海外的潜在市场建立信息与物流的“联络站”。巩固和发展这些根据地的员工,让他们具备战略性管理和市场研究的综合能力,这对中国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经济全球化不断催生产业链的子集在世界各地繁衍、复制与发展。如果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那中国企业只能被动地在国内等待跨国公司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夺走自己原有的市场。通过海外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抢占海外市场战略性优势地位作好准备。

4.提高员工国际化的素质。海外培训员工,对于员工本身来说,无疑是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及开阔眼界的最佳途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行各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高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对人才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稳固扎实,而更注重其社会能力、全局观、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以及全球化的价值观。中国企业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和市场定位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更多的能够与世界接轨的员工与之相匹配。把员工送到海外培训不仅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整个中国人才素质必要的一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提。员工是企业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当海外员工亲身实践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时,他们的切身体会将对传统观念进行比较彻底的“思想变革”。当海外员工体验到ISO系列标准在周围的社会环境中普遍应用,并且从企业管理的流程和具体项目管理流程中体会到高效率、高质量管理的魅力所在时,他们会自动改正在国内企业养成的惰性或无质量控制与能源节约意识的行为,使自身的国际化素质大为提升。

5.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大量国际化的高端人才。没有海外市场的亲身磨练,就难以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海外培训员工是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人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把员工送到国外去培训,实际上是让员工学会看世界的新视角,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冲击中,使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灵活、认识更为超前。接受海外培训后的员工必然对市场定位和产品的把握有了全新的认识,眼界放宽了很多。他们思考问题会从全球出发,而绝不是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地区,而这正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不可或缺的。

(二)海外培训员工的主要方式

海外培训员工一般有以下三种主要方式:

1.短期培训。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时间比较短,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在于缺乏长时间在国外环境下具体工作的经验,培训比较理论化。

2.实践培训。将具备潜力的员工派遣到国外工作,通过实践锻炼能力。这种方式针对的人群较少,必须是符合特定标准、具备在外工作能力的员工才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的成本比较高,人员流失的风险比较大。但是从提高员工国际化水平的角度看,这种方式的效果要远高于第一种方式。

3.合作培训。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或培训机构合作,中外双方共同制定培训方案、教材和课程等,共同参与培训。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员工海外培训都是采用上述三种方式,如日本、新加坡等,它们要么把员工送到国外合作伙伴企业进行短期或实践培训,要么就是与国外企业或培训机构共同制定课程,对员工进行合作培训。

(三)海外培训员工的风险防范

篇5

关键词:境外投资;投资战略;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境外投资急速增长,它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境外投资所发挥的作用大有超过国际贸易之势。

一、我国境外投资现状

境外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货币资本及产业资本投向本国或地区以外国家地区的经济活动。境外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根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底,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为5,356家(含贸易性企业、机构,不含金融企业),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方协议投资总额60.64亿美元(含贸易性企业、机构的出资),保持了约18%的年均增长速度。主要特点表现在:

1、境外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由于我国境外投资和在境外设立跨国公司尚属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因此,在经营战略的选择上长期停留在小规模的投资经营阶段。此外,1994年以来,我国对中资企业实行结售汇制度,中资企业能够保留的现汇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

2、境外投资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地区及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港澳地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欧洲、南美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港澳地区及周边的交通和通信便利,经济互补性强,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劳动力、原材料等丰富而廉价的资源,带动国内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此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投资环境较好,法规健全,资本市场发达,通过在该地区投资,可以获得先进技术和信息,开发潜在市场。

3、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逐渐呈多元化格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打破了由国有独资企业投资为主的格局,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主体也加入到境外投资的主体行列,尤其是民营企业也逐渐显示出对境外投资的积极性。投资的方式也从传统的合资、合作、独资向BOT等新方式发展。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已从初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直接投资建厂向资源开发投资、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国际通行的形式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2000~2004年间,已公布的对外收购总额从18亿美元攀升至48亿美元。

如,中石油2005年10月以总价格41.8亿美元的报价,获得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收购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几年成功地对澳大利亚高顿天然气项目、印度尼西亚东固项目和Muturi项目等三宗大的跨国油气田部分股权并购,逐渐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2004年底,我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取得了IBM包括Think品牌在内的PC业务,成为世界第三大PC厂商。

二、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选择

(一)境外投资区域战略

1、巩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区域是发展中国家。实践表明,我国的某些传统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有相当的优势,其中包括纺织品、服装、日用杂品、文教用品等,在初级产品加工、一般机械加工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发展对外投资,通过就地生产和销售,既可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又可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出口配额或享有的外贸优惠条件进入第三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

2、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发达国家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对外投资的理想场所。投资于发达国家,首先可以吸收先进技术,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因为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域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可以从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技术,且这种方式获得的技术往往要比一般的技术转让更先进,更适合我国现有的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如此,这种方式吸收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工业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封锁和限制,减少我国为获取高科技而付出的代价。其次,通过在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设厂,可以有效地绕开各种贸易壁垒,长期稳定地占有区域联盟内国家的市场。

(二)境外投资行业战略

1、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的行业选择。由于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制造业层次渐多,活动余地变大,增加的产值也高,而且同各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关系比较密切。从产业选择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可以选择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的实业化道路。这主要是因为:其一,海外公共工程和采掘业的资金要求量大,投资周期长,因而难以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其二,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制造业技术、生产规模等具有相对优势。在全世界14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除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外,我国制造业技术处于相当领先的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减少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重点发展制造业的潜力相当大。

2、对发达国家投资的行业选择。我国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是资源开发性项目和工业生产性企业。发达国家投资环境优良,在发达国家中投资于目前国内紧缺的资源和产品项目,搞进口替代型对外投资,可起到节约外汇和稳定货源的作用。但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我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应偏重于高技术行业,因为一方面可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又可取得发达国家最为先进的技术、管理销售技能等。

(三)境外投资方式战略。对外投资方式战略根据自身的条件、东道国的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行情等情况而选定最能实现投资目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投资方式。

1、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海外市场。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收购,是指国际企业购买东道国的现有企业的股份,从而接管该企业;二是新建,是指建立新的工厂,或对其他实际资产进行投资。

创建海外企业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创建新的海外企业不易受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也不易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第二,在东道国创建新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常会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但创建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速度慢、周期长,与收购相比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不利于迅速进入东道国以及其他国家市场,也不利于迅速进行跨行业的经营和迅速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

购并海外企业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以获得对购并企业发展非常有用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第二,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地进入当地以及国外市场。第三,通过跨行业的购并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地点,增加经营方式,促进产品多样化和生产规模扩大。但很容易受到东道国有关法律、舆论的限制。

2、从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程度的选择。独资子公司是由母公司全资投入与经营,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在当地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独资子公司相对于合资公司来说,其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前者可以避免后者所难免的冲突和控制权的分享,有利于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第二,经营效率比较高,能保护母公司的技术秘密,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企业的商誉。合资方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跨国企业利用当地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跨国企业减少投资资本;有利于跨国企业化解政治风险。合资方式的主要缺点是:合营伙伴之间的目标很难一致,内部经营决策的协调比较困难,并由此可能会导致公开或不公开的冲突。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由面向国内市场转向进入国际市场,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这就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而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从生产社会化发展到国际化的必然。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来说,唯一的可行途径就是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于俊年.涉外投资可行性研究[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

[2]曹文平.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研究[J].经济学家,2005.

篇6

[关键词]TNC;SME;合作;并购;OEM

[中图分类号] F270;F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8-0027-05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海外直接投资(FDI)行为已经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相互间的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也呈方兴未艾之势。在直接投资的主体上,不仅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参与投资,而且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及发达国家的中小跨国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在投资交易方面,跨国公司不仅通过与海外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内部国际分工进行跨国交易,而且还通过多种形式与东道国当地企业之间建立交易关系。在投资方与东道国的态度上,不仅表现为跨国企业积极对外投资,而且东道国也表现出对外资的积极吸收态势。在这个意义上,要正确把握目前的投资形式,就必须对投资方的投资动因和接受方的吸收能力两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由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合作,通常是通过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公司(TNC)与发展中国家中小规模的当地企业(SME)的合作来实现的,因此本文将其称为TNC-SME的合作,并试对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内涵、作用、未来方向进行分析。

一、TNC-SME合作的意义

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对比、跨国公司生产额和销售额与各国的GDP的比较数据上得到印证。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为伴随着资本移动而出现的国际间生产转移,即由海外子公司引起的对东道国生产的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还表现在技术、经营资源、市场优化等利益也能够转移或移植到东道国。随着跨国公司改变自身的经营战略,即集中核心技术部门和加速海外生产转移,刺激了东道国当地企业对于提高生产能力和追求全球市场份额的欲望。这使东道国改变了引进外资会搅乱国内经济的观点,相反将其看作是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通过不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对跨国公司的行为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这并不是说明各国完全承认跨国公司的活动,也不是无条件的赞扬这种活动。由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多数国家在积极评价外资的作用的同时也抑制乃至克服其消极影响。对此跨国公司也采取了新的策略,即不是直接进入东道国而是通过与东道国当地企业进行多样化合作以实现其自身的经营目标。[1]

二、TNC-SME合作的方式

TNC-SME合作的方式共分以下五种,一是与供给商的合作;二是与客户的合作;三是与竞争者的合作;四是与技术伙伴的合作;五是具有外溢效应的合作。[2]

1. TNC与零部件产品供给商间的合作

从国内的范围来看,大企业一般只进行最终产品的装配,而对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生产则往往要依赖于中小供给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许多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将企业集团中包容众多中小企业看作是维持竞争优势和生产基地的重要措施之一。这被认为是推动国际间企业合作的途径,也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更容易出现技术外溢的途径。过去发展中国家为获得来自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往往要求跨国公司要有一定的现地零件采购数量。但是在当前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这种强制性的行为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TNC与SME双方尝试探索相互间如何获得实际经济利益。作为大企业的TNC,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为供给商提供了发挥其自身的生产柔性与快速适应性的机会。即TNC只依赖自身的核心部门,而将除此之外的周边部门更多的转移到外部企业。TNC通过在成本(C)、品质(Q)及交货期限上严格要求SME,以试图加强自身对其他TNC的竞争优势,而如果供给商对TNC的要求拥有快速的应对条件并具有良好的柔性生产能力,则二者之间就有可能产生新形式的合作。但是由于对TNC一方而言, SME一方的谈判能力一般是较弱的,因此SME只能被迫接受TNC设计的各种条件。但这同时也能刺激起SME本身的竞争欲望,为获得与TNC的合作机会,SME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变得激烈起来。这些可以通过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要素优势、数量上的柔性(被动的柔性)及机能上的柔性(主动的柔性)等指标表现出来。

首先,提高生产效率是TNC从外部筹集零部件的主要动机,因为TNC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以低成本实现高品质。如果SME一方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他们就有可能由被迫接受TNC的条件转为保持相对独立地位而自主地采取行动,其结果就是能够提高谈判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如果二者的信赖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则二者就会超越通常意义上的交易(即超出市场上的偶然商业联系),通过调整交货期、产品的标准化、共同对产品进行开发等行为,为二者的关系向OEM(定牌生产)方向发展打下铺垫,则两者间的长期合作将成为可能。其次,是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SME通常具有低劳动成本的生产要素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生产领域最基本的并且是最显著的优势。如果TNC一方只看中供给商所具有的低劳动成本,则SME的生存和发展就只能和低劳动成本相关。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了更低的劳动成本,TNC就会轻易地实现合作伙伴的转换,因此低劳动成本所形成的生产要素优势是极不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强调必须摆脱低劳动成本陷阱的原因所在,只有不仅仅依靠劳动成本优势,而是积极吸收来自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才能创造真正的生产要素优势。第三,是数量上的柔性,也就是适应生产数量短期调整的能力。这一般是在生产过程中临时要求的条件,合同也是短期的,往往表现出被动性和不稳定性。这种情况多是受到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例如,经济态势良好时期或刚刚投入市场并被热销的商品或者经济由高涨转为萧条的阶段以及长期执行的合同刚刚被解除时都会出现这一情况。这也是TNC和SME之间形成生产承包关系的主要原因。第四,是机能上的柔性。是指生产上对突然产生的需求变化或产品性质变化的迅速适应能力。机能的柔性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在拥有以下条件,即工人具有多方面能力、机械具有多功能用途此外企业生产组织具有柔性的前提下,能够成为主动的柔性,这也是能够证明SME一方具有优秀的潜在能力和资质的重要指标。

无论TNC和SME通过以上哪种形式实现合作,都会在以后的合作中表现出一致的特征。即TNC热心于同少数限定的供给商合作以形成安定和长期可靠的关系,并努力生产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品。也就是说,TNC为了能够确立国际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销售标准化产品,必须要竭力构建产品的外部供给网络,同时将这一系统加以稳定和维护。

2. TNC与产品客户的前项合作

这是实现当地企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如果TNC提供给SME商品销路或工业产品特别是机械设备,则SME将会从中得到巨大利益。

在前者(提供商品销路)的情况下,TNC视品牌为有力武器而加以充分运用,它会将核心部门集中到规划和开发领域,而将流通和售后服务完全交给当地企业。例如,轿车的经销、加油站、餐饮连锁店、旅行店、日用百货店等等。这一过程中,TNC为保持品牌的口碑将会对SME进行积极的训练,这对于后者而言是有正面作用的。但是惟一的缺点是,将导致SME一方对TNC的依赖性增强。另外在品牌和企业名称的使用当中,要经常支付商标使用费,这也是TNC对品牌产品加强支配的重要方面。

在后者(购入工业产品特别是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不单纯是制成品的购进,很多情况下还附加技术指导。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和特殊工具类的情况下,购买之前的技术合作是不可缺少的,通常情况是基于严密的计划,经过多次试运行,才能最终得到装配,另外一般还附加有技术维护义务。也就是说,TNC更注重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机械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输、维护、技术指导、更新、改善以及使用技巧等特殊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这有利于SME掌握来自TNC的先进技术,但同时也要求产品客户付出与服务和产品等价数额的费用。

3. TNC的海外子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TNC的海外子公司与东道国当地企业在相互竞争中产生了经营关联。在东道国会存在能与TNC展开竞争的当地企业,虽然竞争是推动企业改善技术的动力,但是TNC一般会认为与其同SME展开竞争不如将当地的竞争对手吸收到旗下更为有利。这种行为以国际间时常出现的并购风潮的形式表现出来。采取这一对策会使TNC保持垄断地位并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但是也会出现压制当地潜在的竞争对手发展的倾向。

4. TNC与SME形成技术合作集团

有时一个企业会无力承担大规模的业务,可以采取多个企业合作的方式或通过商标、制造技术特许权合同或者战略合作形式,形成技术的合作伙伴集团。在SME一方拥有较强生产能力的情况下,TNC一方会更加依赖于品牌实力,而将实际生产委托给SME一方。但是如果TNC和SME之间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及技术水平相差过于悬殊,则二者的合作就不容易成功。因此TNC与SME形成技术合作集团的基础是非常脆弱的。

5. SME从TNC的投资中获得技术外溢

TNC产品的公开演示及从TNC流出的人力资源会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前者表现在TNC在引进新的销售路径、提高技术、经营、分工时,会引起SME的模仿,进而得到开拓新出口市场的路径、引进新的经营技术,并形成企业之间的新的分工关系等等。后者表现为TNC在东道国的投资公司中独立出来构建新企业,SME一般都对此抱以极大的期望。人力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流失无论对于TNC或SME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由以上的内容来分析TNC-SME的合作可知,TNC通过与零部件产品供给方进行合作(第一形态的合作);利用品牌名气与客户相合作,实现市场支配(第二形态的合作);通过技术合作从合作伙伴获取特许费收入为目的的特许合作(第三形态的合作);通过M&A行动以吸收、合并为目的的合作(第四形态的合作)等逐渐掌握主导权。SME能够发挥能力的地方仅仅是模仿效果或是建立独立企业的第五形态的合作,这种利益是极其有限的,反映了两者在现实当中的力量关系,表明在TNC与SME的合作中,SME一方难以摆脱被动的、次要的关系。

三、不同产业、不同国家的TNC-SME合作事例分析

在对TNC-SME关联的形态和内容分析基础上,以下将以不同产业,即电子、轿车、服装产业以及多个国家为例进行分析。其中电子、轿车产业是最期待实现需求扩张和技术外溢效应的产业,服装产业则是传统的劳动集约且技术水平低的产业。在以上产业中TNC的任务是产品设计和掌控市场,而将劳动集约的组装工作委托给外部SME完成。

1. 电子硬件产品产业合作事例

该产业是发展中国家最具有活力的部门,也是在技术外溢方面受到强烈关注的产业部门。特别在东南亚,这些产业成为了吸引投资、高额产出、具有高附加价值、大量出口、增加就业的新兴部门。这些产业由TNC来支配和掌控,如今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匈牙利等国作为新的投资地而受到广泛注目。这一产业由电子消费产品、办公自动化产品及产业用电子产品三种类型组成,由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者承担简单组装、检查及包装工作。近年来TNC在该领域的活动逐渐转向产品设计、市场调研与营销,因此便将这些产业制作过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了转移。这种情况对SME而言是形成了新的市场,同时TNC与SME的合作也逐渐从最初的低成本组装活动,发展到相互之间形成了技术关联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SME一方的客观条件不同,因此也导致了TNC与SME合作结果的差异。以下的三个事例说明了该问题:[3]

墨西哥的卡它拉哈拉是TNC的出口导向型电子设备生产基地。1985年以IBM计算机组装工厂为开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后许多代表性电子产品TNC开始进入。他们使用相对廉价的墨西哥劳动力,进行产品组装和检验工作,同时也生产一些需要熟练劳动和高度生产自动化的产品。但是研发活动完全在母公司内部进行,使其对当地的技术外溢效应及其有限。企业数量和生产量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了高峰,吸引了一些诸如特殊工具制造等辅企业进入。1998年电子产品TNC直接雇佣了3万人,如包括辅企业在内则总体上雇佣了10万人。虽然该产业基地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其产品却完全没有当地客户。

20世纪70年代TNC在马来西亚开始工业化时,于该国的贝南建立了半导体组装工厂。马来西亚吸引TNC进入的原因是该国拥有廉价、受过训练、能说英语的劳动力。1996年马来西亚制造业劳动者数量为20万人,其中电子产品从业者达到9万人,电子产品劳动者的比重接近50%,电子行业也成为该国最重要的部门。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TNC也并没有同当地SME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直到后来随着技术革新,电子产品的组装和检查实现了自动化,已不需要劳动者手工操作;同时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生产出来的一次产品数量逐渐减少,订购特殊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因此TNC母公司要求海外子公司适应市场变化,必须能够实现柔性供应,这就要求当地的SME能够生产特殊机械和塑料包装材料。TNC认识到培育当地客户的重要性,就通过委托合同等方式,为东道国培育起金属切割机、精密机械、塑料材料、包装材料4个部门SME企业。

新加坡的电子产业从简单组装和检验活动开始起步。这一点上与上述两个地区相似,但是新加坡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其产业活动也从非熟练和劳动集约性生产,转向了以自动化、产品再设计、制造设计、物流活动等为代表的工业技术集约型生产。新加坡SME的角色也从担任TNC的垂直分工系统中的配角,逐渐转变为水平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合作伙伴。最终的结果是新加坡的电子公司开始了跨国经营活动,许多新加坡SME在世界各地都设立了工厂。

这三种电子产品企业基地都是从绿地投资开始形成的,但是其发展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被认为是各个地区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条件不同,工业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不同,加之TNC的客户开发政策不同,最终使各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出现差异。

2. 汽车产业合作事例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汽车产业地位的取得是通过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紧密结合来实现的。汽车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非常大,例如其在钢铁和铝业产品等消费中占有大部分份额。在过去10年,世界汽车产业处于深刻的结构转换当中,全球都进行着频繁的并购和战略合作活动,有许多中小规模汽车制造企业被大企业并购,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由少数大企业垄断汽车市场的局面。推动企业并购和战略合作的动机是为了实现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伴随着汽车厂商的合并,产品零部件供给及售后维修就成为必须重视的方面。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独立的零部件企业向汽车厂商提供部件和零件、辅助技术和其他服务。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企业间通过委托生产方式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结构。例如,据统计,日本的汽车公司在生产一项汽车产品时,需要有170个第一次委托,之后会产生4,700个第二次委托,最后会产生31,600个第三次委托。

汽车厂商为减少产品库存,一般采用看板生产方式(没有库存品,而是按照客户要求和指定时间交纳产品的方式)。因此目前汽车厂商开始减少第一次委托的数量,其目的是为缩短产品周期,而对研究开发厂商和零部件系统供给厂商进行紧密调整,并使其成为TNC的核心。此时TNC的核心目标是,形成综合复杂零部件生产的“系统性供给”,这种系统性供给能够对零部件生产者进行调整,也被称为是TNC与SME间的“并行技术关联模式”。这种作法要求有精密且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零部件采集系统,所以必须采用系统性方式实现产品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企业都依赖于TNC的研发成果,因此汽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结成技术伙伴集团的情况就变得比较少见。[4]

3. 服装产业合作事例

服装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初期阶段最重要的产业,一方面该产业是出口收入的主要源泉,另一方面也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形成广泛委托关系的产业。服装产业是纤维产业的一个分支,其中包含原材料、制丝、纺织、服装加工、流通等许多领域。服装工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设计、样本生产、模本剪裁等前道服装工序、剪裁后的原材料缝制、清洗和包装等最终工序。服装产业是难以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组装生产的,只能依靠高强度的密集劳动,劳动比重占了服装工业的80%,因此将服装工业对低成本生产者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在服装生产上联合,是与主要以补充或专业化行动来获得生产利益的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完全不同的。服装产业的TNC专门是零售业公司或者是品牌公司,起着发展中国家服装生产网络的中枢和组织者的作用,也可以认为服装产业是买方主导的产业。由于进入壁垒很低,因此竞争十分激烈,生产上的利益通常也就很低;与此相反的是,从产品营销中会产生很高的利润。服装公司为获得高收益而努力确立产品形象、产生能够形成消费阶层的“品牌商标”能力及高效管理供给链的能力。TNC强调的是必须确立全球化的品牌及零售销售的后勤服务(企业从原材料的筹集到生产、库存、销售的一系列活动)。以前通常被委托的生产者接受剪裁好的布匹,并将其组装形成服装,但是现在实行OEM(定牌生产方式)方式的TNC服装厂商越来越多,他们将生产过程全部委托给东道国的SME,即SME要按照TNC的设计,负责布匹、丝线、纽扣等产品的采集,还包含服装产品分类和包装在内的最终产品入库。OEM方式对于东道国的SME的而言是一个好机会,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外国购买者的喜好、国际的价格、产品品质、入库水平,而且在国内也会创造出相关产业的关联。[5]

四、TNC-SME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法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TNC企业逐渐将自身的优势集中于核心部门,而将生产转移到东道国当地企业,即SME企业,其结果是形成了紧密且复杂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五种合作方式当中,TNC同供给商和客户的合作是最重要的。将国内高生产成本和标准化的初级技术产品转移给SME一方,通过这一行动来获取利益。另一方面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看,推动了当地市场的开放,同时由于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也更刺激了SME在生产上采用国际标准。这提高了出现国际性产业集群的可能性,使SME一方获得了发展机遇,但对于其他被排除在外的东道国企业,将会增加它们从价值链上脱离的危险性。[6]

对于已经实现TNC-SME合作和正在寻求实现二者合作的东道国而言,必须要培养能够适应TNC要求的较高水平的SME,东道国政府应当指导SME企业的发展战略,以使技术转移变得容易;此外还要制定持续引进外资的政策,以及实施能够改善SME经营状况的公共政策。对于建立并强化TNC-SME合作关系的而言,可以用以下的图1表示政府、TNC、SME三者的关系(见图1)。

如果在实施了政府的相关促进政策之后,仍然出现关联效果减弱或者难以出现外溢效应的情况,则说明SME在技术上缺乏适应能力。这就要求TNC要组织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出学习技术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机会。此外由于TNC与SME合作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针对各自的特殊性来制定对策。另外不同产业的特殊性质,使SME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对此必须加以斟酌,进而采取适当的政策。[7]

[参考文献]

[1]Dunning,John H. Alliance Capitalism and Global Business[M]. New York:Routledge,1997:134.

[2]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NC-SME Linkages for Development: Issues-experience-best practices, Proc-

eedings of the Special Round Table on TNCs, SMEs and Development, Bangkok,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M]. UNCTAD X, 15 February ,2000:121-134.

[3]关下稔. 现代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企业内贸易、子公司利益的再投资 [M]. [日]文真堂,2002:77-80.

[4]关下稔. 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后项合作的概念与开展[J]. [日]立命馆国际研究, 2001(4):103-105.

[5]关下稔. 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多样性合作[J]. [日]世界经济评论,2002(7):43-46.

[6]孙雅娜.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中国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管理,2005(3):34-38.

[7]孙雅娜.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237-258.

TNCs and Host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Ways

and Its Economic Connotation

Sun Yana

(Sun Wa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

篇7

此外,许多上市公司正在进行实质性的介入风险投资活动,如粤电力预备出巨资参股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湖北中天和中海海盛预备出资参股清华紫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磁卡预备组建天津环球高科技投资公司,华北高速参与组建北京创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航天机电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等。

上市公司介入风险投资的方式分析

上市公司介入风险投资通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

直接投资的方式

即上市公司直接通过收购兼并或参股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这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方式。具体操作:上市公司首先通过资本运作方式,从投资者手中吸收足够的闲散资金,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资本,之后,上市公司开始寻找一些把握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经过项目评估后,进行风险投资,较多情况下,技术的提供方为高校或某些科研院所,这样以上市公司出资,高校或科研院所出技术,共同组建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参股或者控股的子公司,如乐山电力出资980万元参与组建成都鹰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又如河池化工出资5100万元与南开戈德集团成立天津南开生物化工公司。

另外,直接进行收购兼并的也不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减少了委托成本;扩大公司的规模和科技实力;可以因此而提升公司的科技含量。其缺点是:风险比较集中,一般只适合上市公司介入与自身产业比较接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否则介入不熟识的产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不合适。其理由如下:高新技术产业是风险行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机制和人才,而大多数上市公司大都从传统体制改制而来,在机制和人才上有着明显的缺陷;对单个上市公司而言,无法形成规模投资,单一项目风险过大。

参股的方式

即上市公司不以控股为目的,与其他公司一道联合发起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但在公司中所占份额不会超过0%。如上海港机参股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深宝参股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出资额可大可小,灵活性好;投资相对分散,风险比直接投资要小得多;手续比较简单,不用担心不能发起成立。其缺点是:在风险投资公司中,发言权不大,处于被支配地位;不利于公司全面提升主营业务科技实力和改变业务方向。这种方式一般适合资金实力相对不强的上市公司。

以参股方式介入风险投资的上市公司,由于其本身面临股东回的压力,为防止大股东控制和操纵资金的使用,一般都要求风险投资公司采用资产托管方式进行经营,从而避免了许多非市场化因素的干扰。对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参股风险投资公司是相对可行的方式。

控股的方式

即上市公司本身作为主要发起人发起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并在公司占有相对或绝对的控股地位。这种方式在美国比较流行,一般是以产业附属公司的形式存在。风险投资公司通常依附于某家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方向与该集团的发展方向一致。如美国的微软和国际数据集团等都有闻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国上市公司中如清华紫光发起设立清华紫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常柴发起设立华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就是控股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在投资同类公司中轻易取得成功;拥有在公司的主要发言权,以小博大,控制更多的资金;可以利用风险投资强化自身的业务优势或者延伸到其他领域,分散风险。其缺点是:一般出资额比较大,实力不强的上市公司难以承受;风险相对较大;投资局限性相对要大一些,而不象有金融机构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那样熟悉资本市场运作。以控股方式介入风险投资的上市公司,直接派出人员,以创业投资家的身份参与治理投资公司。

值得注重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与券商联合从事风险投资事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进行结合。上市公司利用自身处在市场竞争的最前沿,行业地位突出,经营治理、风险治理经验丰富等优势,结合券商的专业资本运作经验,加大了所投资对象在资本市场运作成功的概率。

上市公司介入风险投资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为什么青睐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上市公司呢?

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应该说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

理论上说,主要有三个机制促使上市公司介入风险投资:

技术机制

高科技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智能密集型产业,高投入与高风险的特征在客观上需要有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从风险投资的整体过程来看,不但需要有科学的资本运营与资本治理体系,而且需要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而达到这些要求或能承担这些智能任务的最好角色莫过于拥有丰富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天然就与最为熟悉投资银行业务的券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新经济的挑战下,为获取高额回,必须以风险换收益,介入那些高风险,高回的行业,从而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样,两者的特征不约而同地实现了对接。所以,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融合的必然产物。

委托机制

我国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严格地说是类似私募的封闭基金,只不过由于目前尚没有法律答应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而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这种私募封闭式基金方式的作用体现在促进资本性融资机制的形式,从而使资本形成更具有长期性资本积累与聚合效率。一般来说,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大股东要么有金融机构背景,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要么是业内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大型上市公司。参股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降低单独组建的风险。

融资机制

从资金供给来看,高新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非凡是在初创阶段,且投资时间长,另外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还有可能需要追加投资,这就要求投资者不仅要有一定规模的初始资金,有相当的后续融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耐心等待,直到被投资公司上市或产生效益回。这是一般借贷资本不能忍受的。同样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回特性,使得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会成功,这与作风稳健、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资本经营目标相矛盾的。反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如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多次筹集大量资金。这些募集资金多为权益性资本,没有强制性的还本付息的约束。因此,上市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者在资金这一关键环节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当然,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现在热衷于风险投资,应该说与一些现实情况是分不开的:境内外风险投资高收益的诱惑,尤其是美国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据统计,美国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共500多家,风险投资额近1000多亿美元。几乎90%的高科技企业是按照风险资本模式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已经成为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国内风险投资事业呈咄咄逼人之势。至1999年,全国22个省市已创建的各类科技信托公司、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科技信用社已达80多家,具备了65亿的投资能力。北京设有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设有上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设有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广州设有广州科技投资公司,注册资本金都在3亿元以上。境内许多机构正在着手发起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党中心、国务院对科技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尤其是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105号文件《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支持各级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风险投资事业,并将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16.7%,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香港创业板的设立以及我国深沪两市即将设立二板市场为境内风险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从项目资源看,据科技部统计,每年约有3万项省部级成果,而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20%左右,实现产业化的尚不足10%,项目资源之大为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上市公司业务的相关性。许多上市公司介入风险投资,除了考虑收益之外,还将其与本身的业务联系起来,要么希望通过介入风险投资提升主营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市场份额。要么希望以此改变自身的主营业务,或拓展业务活动空间。上市公司需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多数上市公司从事传统行业。受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同业竞争、技术水平以及即将加入WTO等诸多因素影响,其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的增长变得缓慢,在本行业的发展已达到或接近某种极限,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显得迫在眉睫。所以,对这些上市公司而言,从事目前产业获得稳定利润,保持融资和再投资能力,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寻求新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对于那些本来从事高新技术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它们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在该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单独冒险进入其他高新技术领域,所以采取组建风险投资公司的形式。

上市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开始介入风险投资,并在投资参与度、项目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目前的现状是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事业才刚刚起步,绝大多数仍然停留在培育项目的基础上,把风险企业直接与公司的概念形象联系起来,而对于直接从事风险投资还停留在可行性研究的水平上,还没有深刻熟悉到风险投资的巨大投资收益。而且,大量的上市公司根本还没有考虑通过间接的方式参与风险投资这件事。他们都认为,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风险大,收益小,即使是那些新兴风险投资公司尚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政府色彩浓、运作尚待规范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参与组建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性。

相关的业务和人才还不能与风险投资匹配

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刚刚起步,上市公司的业务仍然局限在固有实业的领域,对资本市场运作还了解不深,而且我国上市公司与券商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很少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导致相关的风险投资人才非常缺乏,风险投资家仍然处于培养之中。短期内,即使上市公司有这样的实力和精力,也没有成功运作风险投资的把握。

资金实力还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小,资金实力弱。这些资金只能勉强用于日常业务的开展,连科研开发资金都不够,而风险投资是纯粹的资金投入型企业,占有资金量大,资金周转的周期长。假如资金投入后,暂时不能变现,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许多上市公司在决定是否参与风险投资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实力。

法律环境制约着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

篇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无偿使用资金,所以就产生了资本成本,即指企业为融通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筹资费用指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支付的各种交易成本,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发行费等;用资费用指企业在声场精英投资过程中因占有使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如向银行等债权人支付的利息,向股东支付的股利等。相比而言,筹资费用通常在融通资金时一次性发生,而用资费用是融资企业经常发生的,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狭义的资本成本仅指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的成本。

资本成本按用途可以分为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和边际资本成本,就融资管理而言,资本成本是选择融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追加融资决策的依据。

现在就从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两个角度来看资本成本问题。

首先是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大一部分都已上市。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多,可以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或债券、利用留存收益、向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广,主要有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社会公众个人资金以及企业内部积累等。不同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采用吸收权益资本的方式即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来融通资金,财务风险小,因为权益资本一般无需还本付息,企业压力会比较小,但付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如果企业采用债务资本的方式即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来融通资金,一般就要承担较大风险,因为企业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但相对权益资本来说,付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同时,发行股票和债券、取得借款是属于外部筹资,企业向外部筹资大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筹资费用。再者,企业要注意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成本关联性,如果债务融资使用增多,债务的融资成本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造成公司的盈利水平降低。公司的风险提高,市场预期可能随之提高,股权成本将上升。

所以,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每一种筹资方式都有优缺点,每一种筹资方式所需的资本成本也不尽相同,企业在选择时不仅要看该种方式的成本,同时也要将它的风险考虑进来。因为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这两个因素会影响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特别是资本成本,当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时,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企业价值也达到最大。

其次是中小微型企业,相较前文的大中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筹资的方式就较为单一了,且一般这种企业在运作初期基本只能靠内源融资,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问题,内原融资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但是企业一般向外部筹资就大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筹资费用。同时,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不能向大型企业那样发行股票以及债券来筹资,就只能向银行借款。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四大银行以及其他大型银行都在围着大中型企业转,为它们进行贷款业务的服务,只有小部分贷款业务是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而且通常对它们的借款利率是对大中型企业的好几倍。正是因为这样,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的资本成本大大升高了,再加上向金融机构借款是属于债务资本,到期要归还本金和利息,无形之中又增大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压力,促使企业急切地想要获得高额利润。尽管这样,还是有许多企业处于借不了款的处境,于是只好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居高不下的利率使企业融资的资本成本翻倍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甚至有些企业很快就倒闭了。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资本成本高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很久,但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中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的单一性也就导致了企业资本成本居高不下。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央行不止一次提出,建议民间信贷合法化,因为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违约,可以协商,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为利率定一个限度,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予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是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合法的融资途径,且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资本成本。另一方面,有些地区开始试点让中小企业可以联合发行债券。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债券市场亦是如此,而且进入门槛较高,单个的中小企业想要发行债券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集合票据就可以解决单一企业因规模较小以及担保、风险控制难度大,而不能独立发债的问题,降低了融资门槛,且有利于提升单一企业的信用等级,并能有效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目前,某些大型银行也逐步开始开辟中小企业贷款这一方面的业务,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活跃市场经济,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不过,不光是国家、金融机构来想办法,中小微企业也要强大自身,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这样才能为自己开辟更多的融资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资本成本,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发展中去。

企业资本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融资方案的依据;同时也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资本成本可以为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决策提供指南,所以所有企业都应重视。

参考文献

[1]叶剑明.论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J].财会通讯,2008(11).

篇9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效益; 比较分析; 启示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不同程度地运用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权利交给国家相关机构

通常的投资方式是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或者直接参与国家财政投资。无论是采取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定向认购社会保险特种国债,还是直接列入财政预算等方式,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具有无风险、收益保证、操作容易等优点。其缺点是虽然这种投资方式在风险上有保证,但收益性较差。如果物价指数较高,即使国家对国债实行利率补贴,仍不能使基金增值。

(二)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通过规定最低收益率的形式委托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进行信托投资,这样可以保证稳定的收益率。为使基金得到尽可能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基金分割成几块,委托多家机构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强调投资的收益性,但其缺点是在物价指数增幅较大时,仍难以保证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三)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自有的投资机构

如果成立一种专门从事基金投资的机构作为社会保障投资部,那么由投资部进行基金投资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投资自。这意味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同社会保障事业本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福利目的的投资比如住房、居住环境、福利设施及教育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大部分是委托投资,也有通过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直接投资,例如债券投资、股权资产的投资等,所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即采取的是第二种模式和政府监管下的第三种模式。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截至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指定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境内投资管理人以及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等12家全球投资管理人。

社会保障基金在各类资产的具体投资比例限制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二)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各年的投资收益额并不稳定,波动剧烈。各年投资收益率受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呈大起大落之势。

表1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6、2007年很高,这与2006、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相关,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进入熊市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锐减至-6.79%,这说明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所面临的高风险、高收益。另一方面,除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投资收益率为负数以外,社会保障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都高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部分数据得出的结果。根据现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仅有少量个人账户资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到2011年6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总资产约为9 000亿元。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计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不足2%,这远远低于2011年7月份6.4%的通货膨胀率。

表2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和股票投资收益,特别是证券差价收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已达到24 309亿元。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以购买债券和委托运营的方式进行投资的社保基金占基金总额的比例不足一成,其余九成以上只能采取存银行和买国债等管理方式。

三、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一)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1.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三大块,分别是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以及私有社会保障基金。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上,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即通过由政府部门牵头组成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政府明确规定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中的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只能购买联邦政府的特别债券,而不得购买其他任何证券。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地位,也即第一种模式。

另一方面,出于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对另外两大基金没有太多的限制。其中,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变化很大,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从无到有,并且在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0%左右。

2.对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从投资效益来看,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各年的收益率均在4%以上。与此同时,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在各年中则变化很大,1998年投资收益率高达13%,而到了2002年却跌至-3.2%。由此可见,美国联邦政府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寻求基金的增值,目的是在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二)日本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1.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日本养老储备基金制度就是政府将每年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的缴费收入支付养老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积累起来,形成养老储备基金进行投资,以此来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较高的养老费用。其分为日本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和日本企业年金两部分。日本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日本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由政府养老基金投资基金(GPIF)进行投资,即采用第三种模式。对投资资产的方向和比例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在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采取市场化运行的措施。

日本企业年金主要委托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即采用第二种模式。日本企业年金的投资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而且每年的总体比例变化不大,大约保持在60%。相对于公共养老储备基金投资来说,日本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比例明显减少,而其他类投资例如房地产等的投资比重较大。

2.对日本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由于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以股票为主,因此其投资收益率极不稳定,随着日本股票市场的震荡而剧烈波动。GPIF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高达14.37%,而到了2007年则下降为-6.41%。由此可以看出,单一的依靠投资股票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增值方式,结果并不理想。

(三)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1.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

爱尔兰政府是采取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三种投资模式,即成立国民养老储备基金委员会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该委员会将超过5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分散。

2.对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

国民养老储备基金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制定了从2000年建立到2070年退出的分阶段差异性投资策略,在2001、2002年投资回报很不理想的情况下,根据评估效果和市场发展方向拓宽了投资渠道,实施新的投资策略,2003年开始便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投资收益率从2002年的-16.1%上升至2006年的24.4%。这种对于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进行有效监控的做法,有利于平滑资本回报率,提高投资效率,非常值得借鉴。

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发展启示

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投资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在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的同时,多方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与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成为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两大法宝。

(一)多方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

单一的依靠股票投资特别是证券差价收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收益来源其风险极大,收益也极不稳定。以贝因美股份(002570)为例,贝因美2011年中报显示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社保基金包揽前两席,分别是社保一零八和社保六零二。截至2011年8月12日,社保基金在该股上的总体浮亏已经超过1.02亿元。

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指引下,社保基金参与收益率较高、回报预期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长期看将非常有助于其实现保值增值。2010年9月底,社保基金累计投资信托项目20个,主要借款人包括铁道部、国家电网、国电集团等。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加大了对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已先后向南京、天津、重庆等地保障房项目累计贷款超过10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通过交银信托,并由国家开发银行担保,向重庆市城租房建设有限公司发放3年期45亿元信托贷款。

此外,选择安全性最高的领域进行股权投资,对相关企业实行战略性注资,预期未来将能够充分分享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2009年,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各10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55.2亿元。截至2010年8月31日,社保基金直接投资项目9个,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合计1 287.59亿元,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20.29%,累计已实现收益208.74亿元。其中四家银行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1 137.47亿元,浮盈776.28亿元,投资以来增值1 030.11亿元,占社保基金累计投资增值的30.8%。2011年,社保基金会出资100亿元战略入股国家开发银行,持股比例为2.19%。全国社保基金战略投资中国人保集团100亿元,持股比例11%左右。

(二)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养老基金的管制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谨慎人原则”模式,该模式要求养老基金资产的托管人对所管理的资产必须像对待自己的资产一样,谨慎地选择最能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同时,对托管人实行无限责任制。第二种为“指导性原则”模式。执行该原则的国家,政府对养老基金的投资工具选择及其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均进行明确的限制和约定,并对基金的运作实行强硬的管制。历史经验表明采用“谨慎人原则”的国家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高于采用“指导性原则”的国家。

国家以法规形式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向、范围、项目投资比例给出原则的规定,这是社会保险基金规范运作和良性发展的基石。在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弱,不具备实行“谨慎人原则”的先天条件。目前我国养老基金由国家掌管,接近于“指导性原则”,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随着相应制度的完善,我们可以吸收“谨慎人原则”中的有效做法。例如,目前社保基金仅有约6%的资产投向海外,主要在香港。但根据相关法规规定,该基金的海外投资上限为20%。考虑到社保基金有2010年前实现资产规模扩大至近1 500亿美元的雄心,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海外投资的限额,也需在不远的将来增长近一倍。

【参考文献】

[1] 尹兰梅.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J].消费导刊,2009(1):101.

[2] 杨屏,薛飞.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8(4):18.

[3] 赵丽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9(4):47.

篇10

对于融资的概念许多经济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解释的融资:即为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进行支付而运用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了取得资金二集资所运用的货币手段。

融资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筹集资金的一种业务活动。

融资也是货币借贷和资金有偿筹集的活动。

融资是指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开展的资金融通活动。

所谓融资即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货币资金的调剂融通作为社会经济实体之间余缺调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得以应用。

综合上述对融资的不同理解,我们将融资的概念归纳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从狭义上分析,融资属于一个企业的融资筹集的过程和行为,也就是公司与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未来经营发展需要相结合,运用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方式,从一定渠道向公司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资金的筹集,资金供应的组织,使公司正常生产需要得到保障,经营管理活动应有理财行为存在。公司资金筹集的动机应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开展。通常情况下,企业资金筹集主要包括三大目的:企业还债、企业扩张以及混合动力。

从广义方面进行分析,融资又称之为金融,主要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向金融市场进行筹措资金的行为。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而言,应全面对资金知识、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进行了解,由于企业发展与金融的支持相联系,因此企业必须与金融打交道。

二、融资方式的分析

1.资金组织,采用假股暗贷的手段。机投资方对项目运用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但实际上不参与至项目的管理中。当达到一定时间之后,则会从项目内撤股。该方法在国外基金中运用较多,缺点是较长的操作周期,而且要将公司的股东结构甚至是公司性质进行改变。存在较多的国外基金,因此运用该种方式进行投资时,国内公司的性质则应改变为中外合资。

2.银行承兑。投资方将一定金额比向项目方公司账户内打入,然后要求银行将说打入进入承兑出来。投资方拿走银行承兑。该种融资方式对投资方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该金额会被变为几次进行使用。投资方拿该项金额的银行承兑至其他地方的银行中,再与同等金额相贴近进行承兑出来。很可能只有开出80%-90%的银行承兑出来,就是开出100%的银行承兑出来,那公司的账户上的资金银行允许你用多少还是问题。这就要看公司的级别和跟银行的关系了。另外承兑的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根据国家的规定,银行承兑最多只能开12个月的。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只能开6个月的。也就是说每6个月或1年你就必须续签一次。用款时间长的话就很麻烦。

3.直存款。该融资方式是最难操作的一种。由于直存款自身与银行规定所违反,要求企业应与银行有较好的关系存在。由投资方到项目方指定银行开一个账户,将指定金额向自己的账户中存进去。然后与银行签订一个协议,承诺在规定时间按内,该笔钱不能进行挪用。银行与该金额相结合,给项目方小于或等于该金额的贷款。这里的承诺不是对银行实施质押。同意质押的则是另一种融资方式,该方式称之为大额质押存款。然而,该融资方式也存在与银行规定相违反的地方。就似乎需要银行对一个保证到期前30天收款平仓的承诺书进行签订,实际上当其对这个东西拿到之后,即可向其他地方银行内实施再贷款处理。

4.大额质押存款。如上所述。

5.银行信用证。国家有政策对于全球性的商业银行如花旗等开出的同意给企业融资的银行信用证视同于企业帐户上已经有了同等金额的存款。过去较多企业次啊用银行信用证实施圈钱,因此现在国家政策产生了稍许变动之后,使国内企业很难再运用该犯法噶实施融资。只有国外独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才可以。因此,国内企业的融资若想对该种方法进行使用则必须对企业的性质进行改变。

6.委托贷款。即在银行投资方为项目方设立一个专款账户,然后将钱打入专款账户内,委托银行向项目方放款。该方式是一种较好操作的形式。通过不是很严格的审查,要求银行作出向项目方对每年代收利息和追还本金的承诺书进行负责。当然,不还本的只需要承诺出每年代收的利息。

7.直通款。直通款即直接投资,存在严格的项目审查,一般要求固定资产的抵押或银行担保,有较高的利息存在。多为短期。个人接触最低的年息为18,通常都达到超过20。

8.对冲资金。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种不还本不付息的委托贷款,即典型的对冲资金。

三、如何有效的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

从发展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又离不开资金。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

1.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做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

我们知道,企业的融资活动来自于投资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投资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市场的间接投资。是否进行融资活动,主要通过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来决定的。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所进行的融资活动是合理的、有意义的。

2.估算投资数量

当投资方向确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估算投资数量,因为投资数量决定融资数量。如果估算投资数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必须实现仔细估算资金需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数量与投资数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而降低资金的效益。

3.选择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与方式其融资难易程度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一旦确定了资金需要量,企业就应在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之后,再考虑外部融资问题。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占用外部融入的资金不仅会发生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运用外部融资的方式所发生的成本相对要高些。而企业真正开展的融资活动就是从外部融入资金,真正的融资数量就是向外部融入的资金总量。

四、中小型民用企业融资的技巧

中小型民用企业融资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任务,要想做的好需要一定的融资技巧。陈国的融资离不开和投资人充分的谈判与协商,因此在和投资人正式讨论投资计划之前,企业家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心理准备。

1.对各种提问进行准备

通常情况下,一些小企业自己对所从事的投资项目和内容都极为清除,但你还要对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做好,不仅要自己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人问。企业家可以请一些外界的专业顾问和敢于讲话的行业进行运用,对该种提问过程实施模拟,从而使自己思想达到完全细致。

2.将投资人对管理的查验准备好

或许你会自豪于自己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但投资人依然会换以你的投资管理能力,并且会问到:你凭什么可以满足投资项目的设想要求?对该问题大多数人可能会极为反感,但面对投资人时,这样的换以确实经常发生。使创业企业已经构成了投资人检验的一部分,所以必须正确对待企业家。

3.将部分业务准备放弃

在某些情况下,投资人可能要求企业将将一部分原有的业务放弃,以实现投资目标。部分业务的放弃对于业务分散的企业而言,在投入资本的情况下,企业在竞争中只有集中资源才能使其利于不败之地。

4.妥协的准备

从一开始,企业家就应该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创业投资人的目标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正式谈判之前,企业家应将最重要的决策做好,为了使投资人的要求得到满足,企业家自身即可对多大的妥协所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