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的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美术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美术的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84-01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运用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信息等,展现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模拟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演示危险性较大的实验,优化了课堂结构,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网络化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再完全适应现在的信息时代的要求,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便成为教师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

1.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活跃气氛

多媒体在化学课上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者也经历过初中阶段,当年多媒体教学还没有广泛应用,面对一堆堆化学元素符号,还有老师在前面枯燥地讲着一个化学反应,只觉得昏昏欲睡,根本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的应用就会大大改善这种情况:化学元素符号是固定的,但是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物质不是每一种都能以清晰地实物展现给学生,运用多媒体为每一种物质配图,新鲜的方法使得学生非常好奇,也能更加深刻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服务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些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在制作课件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心得:

2.1 对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保留下来,亲手做演示实验。

2.2 用电教手段在课件中穿插实验录像,在录像中设置控制按钮,实现教学中能动地控制讲课内容。

2.3.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长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的后果。这些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3.初中化学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

目前,只要是相对有条件的学校都已经大量引进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但硬件设施的配备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校虽然配置了多媒体设施,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初中化学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不例外。首先,过分依赖多媒体。这是很多教师都把握不好的地方,在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黑板等其他教具,没有把新时代的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也不能使多媒体的优越性发挥到最好。而且,多媒体始终是"辅助教学",不是"代替教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和学生,但很多化学教师都忽视了一点,教师成了PPT的放映者与宣读者,学生成了观众和听众,这样虽然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篇2

(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成效。例如,粉尘的爆炸实验是在瞬间完成的,学生观察得不会太全面仔细。而通过动画模拟可以使学生观察爆炸发生的全过程。

(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必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如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号称“隐形杀手”。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动画模拟并辅以教师引导,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毒性。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形成危险。而多媒体进入课堂,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只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3)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示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增强感知,强化记忆。

(4)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反应时分子分割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氧气和汞的过程,汞原子和氧原子分开后再重新组合,使较笼统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3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不会画或画得不成功时,教师廖廖几笔,即令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很大。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教师重点应给哪些人改画呢?我认为改两头带中间为宜,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给大家提供了样板,给中间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画得较差的学生改上一两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梨,然后鼓励他们按此方法大胆画其他物体,不怕画坏坚持画完,长此下去必能有所进步。

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卡通画;美术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不但能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如何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活动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又在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在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卡通画》美术课前,我经过多次与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之后,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索。

备课阶段

我首先通过互联网,搜集了大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各种卡通资料,并对它们进行赏析和研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性与人文性。

经过认真思考,我最终从三个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明星,让学生感受、体验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②使学生体会到卡通明星带来的愉悦和美的感受;③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卡通明星图片,并根据自己对“美”的把握和理解进行加工、美化形象,使之更加符合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整节课我又围绕本课重点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在教师营造的师生互动氛围中,引出“卡通明星总动员”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强烈欲望。

环节二:由卡通玩具引入欣赏卡通形象,感受、体验和学会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使学生在分析、小组讨论、叙述结论的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学习。

环节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中国的卡通明星,了解中国优秀的卡通形象设计师,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四:在“你想尝试一下画卡通的乐趣吗”这一环节中,我在讲解制作步骤时,除了示范演示,还充分利用了Authorware制作的教学课件,加深了学生对动画制作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介绍绘画技法时,我采用动画的形式将绘画过程进行细化分解,这样的演示收效很好。学生仿绘画卡通形象,并将自己绘制的卡通形象制作成头饰,戴上头饰进行即兴表演,不仅达到了动手动脑的目的,还亲身体验了卡通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课前,我与学生在教室里贴满了各种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卡通招贴画,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有意识突出了中国的卡通明星,如“福娃”、“猪猪侠”、“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同时在屏幕上放映用互联网收集的几十部中外不同时期的优秀卡通片剪辑成的课件,学生在我精心营造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走进了教室。

上课过程

学生走进装饰成卡通世界的教室,看到这一切,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强烈的参与欲望。

课上,我首先设计了一些问题,如:你喜欢卡通玩具吗;你能像老师一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玩具吗;你为什么喜欢自己手中的这个玩具;能把你在网络上收集的卡通贴画和大家一起欣赏吗等。这些问题一步步吸引着学生,将他们带人课堂教学之中。我还设计了一些活动,如大家一起欣赏课件中的卡通形象;像老师那样介绍自己手中的玩具和我们熟悉的卡通形象等。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外,还具有好动、好玩的特征。针对这一特征,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当中体会学习带来的愉悦。为此,我请学生给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涂上喜欢的颜色;选择他们喜欢的头饰,用粘贴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装饰,最后戴上头饰,扮演一个卡通片中的形象,拿着演出道具,进行模仿秀表演等。

通过让学生学会欣赏卡通明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体验到了卡通明星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卡通明星带来的愉悦和美的享受。通过这一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真正感受到学生获取知识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和氛围,运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帮助学生完成主动探索和发现这一过程。

课后反思

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来讲,仅仅靠课件、视频资源来推进探究的进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大量的资料、课件;为学生带来卡通玩具;装饰一个卡通的世界;结合网络收集的优秀卡通片剪辑成的课件精心设计一些提问等。

装饰教室可以视为是对探究情境的设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是这节课的探究题目,没有情境的创设,教师只凭口头的讲解就让学生们进行探究,学生常常会产生困惑,也会对问题缺乏探究的兴趣。如果在学生们置身的学习环境中到处有卡通的形象,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促使他们快速分析出卡通的特点。如果不重视这一设置,让学生仅仅依靠书本上提供的资料进行探究,他们的兴趣就要少许多。所以,在学习中,对情境设置的作用不可小视。

精心设计提问是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围绕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保证探究学习能否高质量完成的条件。在学习中需要热烈的场面:学生走进教室,玩自己的玩具,看卡通片,也需要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研究问题,二者应兼而有之,不能只有热闹的场面,而没有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制作。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围绕这个中心设计其他问题和学习活动。对于这一点,看来要通过一节课来解决还是有困难的,只有通过以后的教学逐步去学习和探索。

最后的表演活动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获得一个放松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但从学生们的表演效果来看还是太简单,当然这也和学生缺乏这一方面锻炼有关系。

从这节课来看,让学生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运用中学习是一种适合他们的方式。学生在玩乐中思考、探究问题,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如何在这种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优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支持,特别是化学教学。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教学内容,节省板书的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达到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去学习。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化学现象,用另外一种视野去了解化学概念以及本质,进而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2.多媒体有利于强化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众所周知,化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寻找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中的联系,并且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化学素材进行教学,最后设计出合适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如何将生活中的化学元素有效地展示给学生已经成为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终于发现可行性的办法,即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有关化学的视频以及图片,从而制作成课件,其内容主要有:生石灰与干燥剂、洗涤剂、醋除铁锈、干燥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过程,同时在给学生展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好地实现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3.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抽象问题

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的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在初三阶段才接触化学知识,第一次观察抽象化的微观反应内容,会比较吃力,不会正确地掌握其知识,纵使记住知识也容易忘记,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性的分析与讲解,势必会减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章内容,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微观的反应过程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动画以及视频等,使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化学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抽象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结构,更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提升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让其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知道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辅的教学手段,不能逢课就采用多媒体,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多媒体技术,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发挥出主导作用,切莫做学生的放映员。

2.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实验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虽然可以模拟实验,给课堂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实验,因实验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如果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就变得毫无意义。例如,在教学《溶解热》的过程中,该实验需要学生用手去感受浓硫酸、氢氧化钠以及硝酸铵的烧杯外壁,通过手的触摸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冷热的变化,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只会让学生用眼睛去观看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所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可以提升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篇6

一、再现教学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对于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初中学生来说,刚接触化学时充满好奇,尤其对实验颇有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者“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丧失原有的兴趣,形成化学学习分水岭。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突破这种分化,常规教学通常使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形等媒体,由于其僵化、固定,直观性很弱,教师们口干舌燥。一阵耳聒之后,学生还是云里雾里,徒增疲惫烦躁,最终的效果当然不好。而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领略知识,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相关的消防知识用影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培养同学的自救能力,也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化抽象为形象,突破知识重难点

在化学微观教学中,微粒的运动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分子、原子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化学反应的微观认识,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可用软件设计模拟知识微粒的运动。例如,在认识的分子、原子以及两者的大小关系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原子的动态图片或动画以及分子的分解和结合,通过Flash课件让学生比较对比认识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则可实现以往教学中不易克服的难点。

化学变化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重点知识。从微观上说,化学变化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而在传统教学中仅有静态图片,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接受,那只有死记硬背了,效果很差,但如果若将该过程用动画模拟出来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例如,在讲到水电解的变化时,通过动画模拟把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表现得非常直观。然后联系具体例子加以训练,则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具优势,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化学教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金属与金属矿物》中,讲到铁生锈的条件时,课本上是做了三个对比实验来得出结论的,但这些实验有的要跨越一到两天甚至要一周时间才能观察到现象。并不是很有利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所以我在是这节课时,一方面做了这些实验,以便于学生课后的观察,但同时我还设计了多媒体教学,在电脑上显示了三支试管,分别放入了相应的物质,再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创设情境,大大的缩短了铁生锈的过程。再用“闪烁”的方法把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达成知识领域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进程。

四、展现“操作”情境,规避实验风险

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例如,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中,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该定律的真实性。这里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自己设汁的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中所有生成的物质“送”回各自的家里(托盘天平的左右盘内)。如果在实验中送错了物质,而此时天平不能平衡,计算机就会说“我不是住在这里,你再送我一次,好吗?”如果送对了物质,而且天平平衡,计算机会说“你真聪明!”学生亲自操作,使他们尝到了亲自“操作”的乐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望,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一些危险性实验中,往往只是教师给学生一种理性上的认识。对学生而言,丰富的感性认识往往会使他印象深刻。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实现此类危险实验(例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成,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了实际操作危险实验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危险伤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节省了自然资源。

虽然多媒体教学好处很多,但毕竟属于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代替常规教学。如果过分强调其优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那么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就会异化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例如,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后就没了板书,甚至代替了必要的讲解;有的教师盲目地扩大容量,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反应时间;更有甚者直接播放影片,缺少恰当的探究活动设计等。以上做法都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当、适时和灵活的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当然,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应符合一定的教学设计原理,确定好教学目标,分序,呈现容量,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使计算机多媒体真正有效的应用教学。

总之,教师科学地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化学教学,就是要把多媒体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1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本、图形、图像、语言、音乐、动画、影像、视频等与计算机的交互控制相融合,通过计算机的有机组合,加工处理,实现动态的视频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可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界面,使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因此,多媒体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它能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元素实现集成化处理,并提供丰富的信息表现方式。由于多媒体的交互性、直观性等特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消除了学生的疲劳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教学中配合了情境教学,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2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内部联系。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核心是要综合地解决学生学习成绩、语言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智能发展的任务,其关键在于处理好时间、精力耗费和教育效果的关系。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语法和句型,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难解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演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能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能大大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形象的英语语言环境,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过程。因此,现代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优化理论是以人的发展,尤其是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的。个性的发展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及学习模式的构建。在以班为单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这种特点是很困难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做到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又顾及学生的差异。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最优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3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3.1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生在愿学、善学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去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非常感兴趣,这正是由多媒体特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等性能所决定的,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活化内容情境,将无声的文本变为有声语言,娓娓道来,悦耳动听;也可以将静态的图片像动画一样移动,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从而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语言的难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展示知识的空间只是一块容量有限的黑板,在有限的45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板演文字、绘画等低效的劳动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呆板、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效率不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既使用外购的多媒体课件,又利用自行研制的课件进行补充拓宽,既博采众家之长,又不失去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课堂上,既演示准备好的课件,又可借助视频展台实时讲解书本的重点或其他纸质的补充材料。不仅节省了在黑板上书写单词、特别是大量语法等所不必要消耗的大量时间,讲课速度快,传递的信息量大,而且通过授课教师实现的精心组织和制作幻灯片,能够做到讲课内容多而不乱、广而不乏,给予学生丰富最新的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所有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传统教学课堂无法比拟的。

3.2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习者培养成为成功的语言交际者和跨文化交际者。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所有的语法项目,然后再口述,必要的时候再用上录音机等教学设备,这只是简单的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学生一旦和外国人对话或者是听到如VOA、BBC等一些纯正的英语发音的时候,却象“聋哑”一般,既听不懂更说不出。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可以通过投影、录像和语音对比等功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优化整合

1、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地理教学观念,明确学习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把多媒体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寻求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等结合起来,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贯彻启发式设计,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课程建设。

2、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甚至普及了班班多媒体,但初中地理教学的多媒体应用还不尽如人意:大多数教师使用Word解决练习问题,或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讲稿,出现了“黑板、课本、练习本”搬家的现象;有的只是在公开课或研究课时使用。只有加强地理教师在多媒体上的设计、制作、运用等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3、优化整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1、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生动、逼真、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结合画面、音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印度”时,我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导入,运用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展示唐僧西行路线,认识印度的地形分布;孙悟空翻着筋斗云探路,找出印度的邻国和临海;猪八戒发现妇女天天穿着纱丽,判断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气候;沙和尚关注河流判断印度,引出印度的圣河――恒河……如此,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3.2、强化图文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但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平面插图,不便于学生读图分析,加上地理文字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而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图文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中国地形图,请部分学生上讲台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名称和位置。然后阐述各个地形区的特点,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例,引导学生得出我国的地形特征。进而分析讨论这种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及交通的影响。

3.3、细化课堂信息,拓展学生视野

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的密度加大,结构紧凑,课内外知识互补。

例如,在“巴西”一课的学习时,播放“巴西的足球”,引导学生认识巴西著名的球星,描述发源于英国的足球在巴西的发展情况。“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在巴西得以发扬光大;“桑巴舞”是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在巴西得以盛行。通过原因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大熔炉的缩影”这一内容。

3.4、融合教学难点,理顺知识脉络

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具有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可以理清脉络,化抽象为形象,化难点为易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中东石油输出路线时,课本及活动图表复杂,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我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三条三种颜色的中东石油外运航线,采用航海的形式,安排学生描述每一条航线经过的主要海洋和海峡、到达的地区,进而归纳出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马六甲海峡航线,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不同点,加深了学生的中东空间观念以及对石油地位的理解。

3.5、深化情感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地理学科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整合地理多媒体资源,应用生活中的例子和身边的地理素材,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篇9

一、探讨把水粉画引入幼儿教学中的适宜性

放眼直观现在大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大都是使用铅笔、彩笔、蜡笔、油画棒等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它们操作简便,但是在卫生方面沾到手上不易清洗,蜡笔和油画棒使用过后如果不及时给幼儿清理,则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水粉画属于水彩一类,将颜料用水调和,使用时在纸面渗透溶化,另一方面水粉颜料具有覆盖底色的性质。它可以进行大面积作画,因此,还可以进行细致的描绘刻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水粉画让幼儿用自己独到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形象的感觉。在幼儿自由表现的时候,同时可以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及兴趣。促进他们对色彩的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学会多种绘画工具的使用,对幼儿有很大的益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水粉画颜料易于清洗,在卫生方面有益于幼儿。

在进行水粉画学习过程中要有必备的工具:纸、笔、调色盘、吸水布。在专用的美术教室中,教师帮助幼儿配置颜料等。进行水粉画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组学习,有利于学习管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幼儿学会并且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让幼儿使用不同的画笔来体现不同的技法,让幼儿体验不同工具作出的作品。

二、水粉画的多元技法的具体运用

悉知水粉画利用干湿相结合的方法,画出来的画给人一种酣畅淋漓、清清爽爽的感觉,它可以用来体现简单而鲜明的画面。比较适用于幼儿的绘画心理。

(一)水粉淡彩画

利用专业术语来讲,水粉淡彩画就是利用水粉画的薄画方法来实现的,它看起来有一种类似于水彩画的透明效果,它画的时候所使用的工具和水彩画所使用的相差无已,在技术方法上也基本相通。水粉淡彩画在作画的时候通常由深到浅。

在绘制的同时可以较多地运用水粉,使得画的表面看起来更具有明显的水彩效果。画出来的画看起来比水彩画更有韵味。

(二)排水水粉画

这种画法是将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还有其他含有油性的材料进行混合使用的方法。用蜡笔或是油在较为粗糙的纸上勾画之后,用水粉着色。这个方法对于质地粗糙且色彩丰富的作品比较合适。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学习兴趣,水粉与蜡笔的结合,可想而知它是幼儿在色彩画学习时的理想材料。

(三)水粉揉纸拓印画

这种画法来源于我国水印画法。它是把图形刻画在纸板上,然后揉纸板,用水粉颜料画在版上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还有不可预见的绘画形式,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绘画激情并且开发幼儿智力,其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毅力等。

(四)色纸水粉画

即用有色纸作画,就是在有底色的纸上进行水粉画的创作。一般来说就是要选择使用质地比较硬的卡纸,经过单色平涂、渐变、厚薄刷、揉还有折等工序制成。它有利于统一色调,而且装饰感觉强烈,画面也简洁。这种画法有利于幼儿进行短期课堂作业,因为简单容易,所以,有利于提高幼儿在学习画画时的自信心理。

(五)线描水粉画

它是一种中西绘画元素的集合。在我国绘画中,线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水粉画来源于国外。先进行线条勾画,然后经过水粉颜料涂填。粗细不一的线条再加上水粉的遮盖体现出画质的生动自然。还有一种就是先用水粉颜料画出来,然后再勾线,可以生动地呈现出别致的画面。

这种活跃的水粉画面适用于幼儿想象画的创作,同时可以将中国传统的线描艺术渗透进幼儿的学习中。

(六)装饰水粉画

它是一种用水粉绘制的装饰画,它具有夸张的造型设计以及高精度的概括、组合色彩以及肌理修饰手法。它不强调市场的艺术效果,只是强调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用这种方法可以模仿出多种材质的效果。

装饰水粉画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学到怎样在一些手工工艺品上面描绘所需要的图案,对工艺品进行相应的修饰工作,利用自己的创造力使工艺品更富有艺术感,用此方法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体现能力以及感受能力。在教师的鼓励下让幼儿进行各种尝试,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幼儿体验到水粉多元技法的特色。

三、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当注意启发幼儿,让他们在平时积累素材,并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素材中的事物并加以修饰,例如,猴子吃桃、小猫钓鱼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灵感,例如,《三只小猪》教师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想象出生动精彩的画面,让他们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适当地鼓励表扬他们,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四、培养色彩感

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去勾勒作品,例如,小苹果是红色的,教师拿一个红色的苹果让幼儿认识,并用其他东西与苹果对比,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觉。

篇10

关键词: 初中美术探究型教学 教学目标 模式特点 操作程序

一、何为探究型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美术、学习美术的重要转型期,对美术学科充满兴趣,但美术基础尚未稳固。因此,教师在教学美术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探索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方法,探究型教学模式正是其重要代表。探究型教学模式主要讲究为学生提供更开放、自由的学习和绘画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引导责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由发挥。学生在探究型课堂中可以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掌握学习进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少了很多,同时拓宽了学生获取美术知识的途径,可谓一举多得。

二、探究型教学目标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型教学课堂中,围绕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好像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一样,通过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分析,最后在发现和分析的过程中摸索结果。探究型美术教学主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培养学生美术能力和健康心理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三、探究型教学模式特点

与传统美术教学课堂相比,探究型课堂上无论是在教学的灵活性,还是在学生自主性,都有质的改变。在传统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偶尔夹杂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动笔训练,即使有,时间也还是很少,很多学生的想法和创新思想都在不断的听讲过程中消失殆尽。探究型课堂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为学生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简单地说,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为刻板记忆知识而学习,而探究型课堂则强调一种综合性学习。对于前后两种教学模式的转变,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在教学《古代希腊雕塑》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对一群尚处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而言,讲得太深则听不懂,讲得太浅又达不到教学目的,可谓是进退两难。但如果运用创新思维思考,在课堂上打造探究型课堂,就不是将着眼点放置在教学结果上,而只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创新,在这一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实现大纲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还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各方面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

四、探究型教学模式如何操作

那么,一节探究型教学课堂该如何打造,教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认为可以大致上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

在开始一节新的教学课程前,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订好教学计划和确定好教学目标。当然,这里所说的制订计划和确定目标并不是由老师一人独自“闭门造车”,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同时思索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这种模式最终确定整体的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做好课堂导入。

在有了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之后,教师在上课前还需做好课前导入工作。对于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都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因此在心智方面都还未成熟,对待事物总是以对其的兴趣决定。教师在开始美术教学前,应当善于把握住学生这一心理,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比如运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相关学习情境,继而开始美术课堂教学。

3.广泛搜集资源,诱导学生开展探究。

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此时教师便可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网络和资源库等,对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进行资源搜集,同时发表意见和质疑。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展示他们所收集和整理到的资料,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外化,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建构起稳固的知识体系。

4.评价升华。

在完成探究环节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所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最终达到将整个探究型课堂进行升华的效果。

五、结语

探究型教学模式将初中美术教学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升华到以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新的更高层次上,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自我的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