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技术基础

篇1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前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两个方面就是工程实体的质量和施工的管理质量。工程实体的质量是指建筑工程的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要具有较稳固的建筑地基基础,也要同时满足业主对于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施工的管理质量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工程的施工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性的增长,人们对于所居住地方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更加重视起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高低水平,这对于工程施工人员在重视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方面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1 地基基础施工的概念

地基指的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的下方产生的变形的不能忽略的部分地层,基础是指把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分的结构。地基支撑建筑物荷载,要能够防止强度破坏以及失稳。也必须能够控制地基的沉降低于低级的变形允许值。以满足以上的条件为前提,尽量使用相对埋深不太大,通过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地基不能够满足以上的条件,就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处理之后在作为建造基础的被称为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以上的地基基础形式都不能满足要求,就要考虑借助特殊一点的施工手段埋深大的基础形式,也就是深基础(常用桩基),来达到把荷载更多的传到深部的坚实的土层里面的目的。

2 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地基基础缺陷种类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以及耐久性等等方面的影响。

2) 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度以及使用要求等等的具体情况对于地基基础变形的实用性。

3) 地基的基础变形和结构变形的数值以及发展速度和趋势。

4) 地基基础缺陷与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以及经济性。

3 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和成因分析

3.1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里面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中的一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分为两点: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混凝土在施工之前没有把枕木摆放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面,造成了力量分布不均导致的裂缝;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外部原因导致的混凝土水分蒸发太快而导致的拉力过大而形成的裂缝。

3.2 结构漏水

檐口和山墙与变形缝处也是常见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漏水地点。产生这种漏水的原因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外界的温度变化太大导致的,这就属于自然原因了;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施工的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错误的操作导致的,这就是属于是人为的因素了。

3.3 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的使用对于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是有着关键的作用的。一般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施工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把标准的施工材料要求标注出来,这就导致了施工材料的使用错误;第二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自己降低了施工材料的标准,把次品作为材料偷工减料而导致了工程质量低劣。

3.4 通风孔道阻塞

通风孔道阻塞的原因是因为施工设计过程当中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而导致的,或者,也可能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不小心把杂物堆积在了通风的孔道中,这也就导致了通风孔道的阻塞。

虽然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除了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也是最为主要的。不合理的地基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缺陷甚至事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加强公司内部员工的道德修养教育,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4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措施

4.1 对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做准确的勘查

建筑工程是一种对施工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程,必须对工程进行勘查。要提供出准确的工程勘查报告来更好的更全面的反应建筑施工选址的地质水文情况,此外,想要对建筑施工的地基基础质量和缺陷做有效的预防,必须先详细的了解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的现场所处的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等等,与此同时,也要对地质情况做勘查。在施工过程当中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征,详细的分析它应该具有的功能,科学并合理的做建筑工程勘查工作,来完成勘察的最基本目的。勘查工作为工程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地资料,这可以作为整个工程的参考,在建筑工程中的勘查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是很重要的,不同忽视并且无法被其他方式取代,所以要保证勘查的准确性,对勘查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

4.2 合理的设计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以及流程

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工作者要首先了解工程的勘察报告里面的所有内容,对其中提供的所有参数建议,以地基承载力为最重要,将其作为参考依据,详细计算地基基础实际的土压力,为了验证工程前期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可采用荷载试验做个验证。工作人员在进行大中型的工程的建造时,若是地基类型是天然地基,要对它的地基承载力设计的科学性与否进行审核。若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地基沉降,要立即停止施工,召集有关部门,一起来研讨,及时的调整工程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或者弥补。避免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尽量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3 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工程施工的地基基础作为与地基的连接结构,它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其中包括地基以及上部间距物给其施加的压力。当建筑物的竖向体系向地基传递的时候,如果地基的本身承载能力没有办法达到标准,就要采用独立性的基础,若是建筑物比较的软而上部的建筑物又比较高,就要采用筏形的地基基础。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扩大地基接触面积,也可以得到比独立性地基更好的稳固性。对于比较好的建筑图纸,例如粘土土质,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人工灌制来做地基连接。若是地基的承载能力不够就是属于松软的地基,可以先做地基处理,准确的计算了他的承载能力后,选用桩基和沉井基的方法来做地基基础施工。

5 小结

总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都息息相关。随着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业越来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地位也逐渐突显,现在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是现在建筑的一个主要的技术之一,它关系着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性,也影响着现代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发展。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质量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以及核心。一定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以及管理。所以,要积极地加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科技以及成本投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提高房屋建筑的耐久性,这是推动现代文明社会的需求,也是重要措施的一部分,这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以及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谢咏峰.浅析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22):134-136

[2] 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18(22):54-56

篇2

【关键词】建筑 工程 基础 施工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往往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宰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组织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及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楼房建设无论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的向着扩大化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楼房建设规模扩大化必然会造成城市用地状况的紧张,导致城市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现阶段,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土地使用成本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土地地施工成本往往开始瞄准高层建筑领域。通过投资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极大的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在整个建筑工程投资中的比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建筑高度的增加势必会对基础工程质量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确保基础工程质量便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具体而言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埋置较深

基础埋置的深度需要根据建筑规划设计的高度确定,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对于基础埋置的深度必然较大。一般情况而言,基础埋置的深度不仅要根据建筑设计规划的高度进行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采用桩基施工技术。在不采用桩基施工的天然条件下,基础埋置的深度一般确定为建筑工程规划高度的1/12左右。而在采用桩基施工的条件下,这个埋置的深度可以适当的减少,但深度不应当少于建筑规划高度的1/15,且这个深度是不考虑桩长的深度。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是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且基础施工技术会随着建筑规划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困难。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石现代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种类较多,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各项目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度和规模以及设计技术难度决定着其必然要选择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不仅要确保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同时还要确保其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而不会产生沉降,应用厚度较大的箱基和筏基混凝土底板的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形式。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应当重点考虑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如何使得过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浇筑且同时兼顾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基础施工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控制工作。

3.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

对于我国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在各个大型城市比比皆是,所以造成了建筑施工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深基坑施工的同时,必定需要加强邻近建筑和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因此,基坑施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在我国大部分基坑工程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中,地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基础土层的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形变发生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等等问题。这三类问题通常和土层基质特性有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考虑不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事故。

4.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

对于我国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在各个大型城市比比皆是,所以造成了建筑施工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深基坑施工的同时,必定需要加强邻近建筑和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因此,基坑施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在我国大部分基坑工程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中,地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基础土层的力学性能以及稳定度、形变发生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等等问题。这三类问题通常和土层基质特性有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考虑不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事故。

5.主房与裙房的基础连接特点

高层建筑为了满足一定程度上的需求,很多都设置了裙房,裙房与主楼相连。由于主楼高度很大,而裙房高度较小,因而造成的基础沉降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消除沉降差异。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应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2.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实际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时要尽量避免挠动工程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3.桩基施工要求

利用桩基吊装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距离不应大于4m,偏吊距离不应大于2.5m。吊桩时要慢起,桩身应在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系上缆索,由人工控制使桩身稳定。吊桩前应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固定牢靠,防止吊装时桩锤坠落。起吊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要平稳,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桩身附着物要清除干净,起吊后禁止人员在桩下通过。吊桩与运桩发生干扰时,应停止运桩。插桩时,严禁手脚深入桩与龙门架之间。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矫正桩时,用力不宜过猛。打桩时应采取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的桩帽及衬垫,发现损坏应及时修整或更换。锤击不宜偏心,开始落距要小,如遇贯入度突然增大,桩身突然倾斜、位移,桩头严重损坏,桩身断裂,桩锤严重回弹等应停止锤击,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套送桩时,应使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拔送桩时应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时必须缓慢加力,随时注意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桩管沉入到设计深度后,应将桩帽及桩锤升高到4m以上锁住,方可检查桩管或浇筑混凝土。耳环及底盘上骑马弹簧螺丝应用钢丝绳绑牢,防止折断时落下伤人。耳环落下时必须用控制绳,禁止让其自由落下。沉管灌注拔管后如有孔洞,孔口应加盖板封闭,防止事故发生。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孔口应加盖板,附近不允许堆放重物。冲抓锥或冲孔锤操作时,严禁任何人进入落锤区范围内。各类成孔钻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以防止钻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事故。

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黄廷梅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探析[J] 广东科技 2013(22)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物的组成结构中,地基和基础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任何建筑,都离不开地基和基础,都需要有牢固的基础进行保证。地基和基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程结构。如果地基与基础存在不合理的施工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基础工程质量不高,严重的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所以,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和基础施工进行改进与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基础分类

在建筑物修建的过程中,地层承担着建筑的全部负荷,对建筑物负荷有影响的那部分底层就称为地基,而基础则是地基结构下部分由地基传递负荷的结构。目前最常见的基础类型主要有梁式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筏形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基础等。

(1)梁式基础。该基础类型较为常用,适用范围也较广,梁式基础一般设置在剪力墙及柱列结构下方,对上部结构不高、没有地下室、荷载不大的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时候。

(2)条形基础。这种基础形式是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如果土质较差且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筑造,条形基础一般做成助式或无助式,目的在于增加基础的整体性,环节地基在水平方向的不均匀压缩,从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概率。

(3)筏形基础。该基础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筑造,将整个建筑物全部底面积进行覆盖,形成连续的底板构造,该基础的尺寸按照上部结构的布置、地基土的承载力及荷载的分布等因素来确定,筏形基础包括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不管建筑物有没有地下室,该基础类型都较为适用。

(4)箱型基础。是由混凝土顶板、底板及纵横墙体构成的外形如箱的整体机构,这种结构的刚度非常大,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室,可以按照使用要求来设计成箱型基础。

(5)桩基础。桩基础是由承接基础结构、土中的桩及上部结构结合组成的基础类型。桩包括灌注桩、预制桩、钢桩及人工挖孔桩等,其承载能力较强。桩基础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广泛。

(6)地下连续墙。这种结构主要是在土中挖、钻、冲孔,连续成槽,然后在槽内放置钢筋网或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待凝结后形成钢筋混净土墙体。

2、建筑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

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最长间的质量问题包括:基础轴线位移、基础防潮层失效及基础标高误差等,这些质量问题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较大,也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要对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主要是指在大放脚砌筑到室内标高处时,上部墙体轴线和大放脚轴线之间发生错位的现象,这种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建筑内横墙的施工中。一旦发生基础轴线偏移,基础与上部墙体就会出现偏心压力,整体机构的承载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受基础砌筑方法的影响,一般先砌筑山墙与外墙,到砌筑横墙基础时,其基础槽线就会被封堵在纵墙外侧,这样轴线容易出现更大的偏差。

(1)产生的原因。由于对大放脚收的分寸没有准确的掌握,在施工至大放脚顶位置时,已经出现了偏差,这个时候再对基础直墙进行砌筑时,往往会发生轴线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槽边打中心柱来控制横端基础轴线,而部分施工中,施工人员在实际放线时,仅仅在山墙处设置控制桩,对横端的轴线由山端一侧的排尺来控制。因为在砌筑基础的时候,一般先进行山墙和外纵墙的砌筑,等砌筑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已经被封到纵墙基础的外部,没有办法进行吊线找中,此时轴线的偏差最容易加大,如果再对槽边的控制线没有更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轴线位移的出现。

(2)控制措施。在进行定位放线时,必须在外墙角处设置龙门板,并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在进行其它作业或者被槽边堆土影响发生移动。在龙门板下方设置永久性中心桩,在拉通线时,先和中心庄进行核对。不能采用基槽内排尺法对横墙轴线进行控制,应该设置中心桩进行控制,中心桩的设置应该打至与地面齐平,这样可以方便排尺和拉中心线,在中心桩之间不能放料和堆土。在挖槽的时候用砖将中心桩覆盖起来,在挖槽结束后便于寻找,对槽墙基础进行中线的划拉时,对相邻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目的是检测中心桩是否出现位移。为避免由于在砌筑基础大放脚时造成轴线的位置,应该在部分砌筑完成后拉通线进行核对。

2.2基础防潮层失效

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对水泥浆混合使用,如将砌筑基础剩余的水泥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进行防潮层的施工之前,对基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清理,没有浇水或者浇水量不够,造成砂浆与基础的粘结度不够,总而言之,这些因素造成防潮层的密实度及强度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而出现裂缝。

(1)失效的原因。由于抹灰密实度不够或者防潮层开裂,对地下水分不能有效的进行阻止,导致地下水沿着基础向上渗透,墙体出现潮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进行防潮层施工之前,没有对基础层面进行清理,浇水不够或者没有浇水,导致基面和防潮层砂浆粘结度不够,在对表面处理的时候有没有很好的进行抹灰,养护不到位,造成防潮层脱水过早,其密实度和强度都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出现裂缝。尤其是在冬季,防潮层往往会因为低温受冻而失效。

(2)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随防潮层的施工应该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进行,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成施工之后进行操作。施工应该安排在基础回填后进行,目的是防止回填土对防潮层的破坏。还有就是在图纸设计时,没有对防潮层进行具体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严禁在防潮层混凝土及砂浆中添加盐,在没有保温措施条件下,严禁冬季进行防潮层的施工。

2.3基础标高偏差

在基础砌筑到室内地平线处时,经常会出现标高没有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在基础标高出现较大差异时,对上层墙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基础标高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基础的下部基层,如果标高相差较大,会影响基础在砌筑时对标高的实际控制。

(1)偏差原因。由于基础下层基层的标高相差比较大,在基础砌筑时影响了对标高的控制。主要原因是基础大放脚比较宽大,造成基础皮数杆不能靠近,这就导致观察不到皮数杆与每一基础的标高差。采用大面积铺灰的方法进行基础大放脚填芯砖的砌筑,受铺灰面太长、铺灰厚度不均匀、砌筑的速度过慢及砂浆停歇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灰缝很难压薄,出现冒高的现象。

(2)控制措施。要加强控制基础层的标高,将标高尽早的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在基础砌筑之前,要先检查基础标高,对于低洼处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做垫平处理。可以采用钢筋制作基础皮数杆。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将皮数杆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在用基础外侧皮数杆对标高进行检查时,要用水准尺进行校对。对基础放大脚的砌筑中,可以采用双面挂线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横向水平。在进行填芯砖的铺筑时,应该小面积进行铺灰,一砖一砌,其表面的高度不能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基础的施工类型较多,因此对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也就有很多,本文主要对水泥搅拌桩作为基础类型时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水泥搅拌桩在近些年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高填方地段或结构物两端的软土地基处理中所表现出的效果最为明显。在水泥搅拌桩施工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1)桩间距。要保证桩间距的准确,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桩长没有改变,而桩间距变小的时候,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就会明显提高。这就可以看出,对桩间距的准确控制要比对桩长的控制更有作用。所以,首先要对桩位平面图认真的检查,检查桩位位置是否正确,防止由于机械振动或者认为原因造成桩位的偏移。

(2)钻机。为了保证钻杆、钻头及桩中心的位置一致,要有专人对钻机进行负责,将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开钻之后,要连续进行作业,对浆喷的高度、下钻的深度及停浆面都要严格的控制,保证水泥浆液喷入及搅拌桩长度都达到设计的要求。水泥损耗量不能大于1kg/m,深度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根据设计比例进行水泥浆的配置,添加一定量的缓凝剂,防止在成桩之前出现初凝现象,确保各桩所需的水泥浆一次拌合完成。

(3)拌合好的水泥浆应该及时使用到作业中,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浆液就不能用于施工,要立即废弃,在倒入集料池时要先进行过滤,防止结块。输送浆液的时候,要先将管路进行湿润,可以提高输浆的速度。

(4)搅拌桩要穿透软土层,与强度较高的持力层连接,深入到硬土层中,根据地质资料对其深度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要按照电流表读数来确定,如果电流表的读数上升幅度过大,就说明已经进入到硬土层中,可以继续进入50厘米以上即到达持力层,要是设计桩长与实际桩长相差50厘米时,就可以停止钻进。

(5)由专人按照成桩试验所得的技术参数对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进行确定,误差不能大于5秒。在提升之前,要先等待浆液到达桩底,避免出现提升时没有出现喷浆的现象,如果在提升时没有出现喷浆现象,就会造成孔洞,一旦出现孔洞,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施工中应该对搅拌机下沉的时间严格的控制。

(6)在喷浆的时候,必须持续进行供浆,水泥浆的搅拌必须均匀,如果因为意外事故发生停浆,应该马上将钻头下沉到浆面以下50厘米距离,等到恢复供浆之后在进行提升喷浆。如果停止喷浆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为了防止浆液硬化堵塞喷管,就需要将输浆管先拆卸下来,清洗干净备用。而对这根未完成的桩在12小时内要进行补喷措施或者进行报废处理,补喷时,重叠的长度要大于一米。

(7)要经常对输浆管进行检查,防止在作业时才发现管道出现堵塞或者泄露现象,如果在施工中发现输浆管出现泄漏或者堵塞现象,不但影响喷浆的质量,也影响喷浆的速度,如果完全堵塞,那么喷浆将不能进行,影响工程的进度,因此在施工现场应该经常对输浆管进行检查。

(8)施工顺序方面,应该首先从进行,然后进行内部,按顺序进行推进。由于桩基础结构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9)如果在喷浆过程中发生空洞现象,要立即用素土进行回填,然后再次下钻进行喷浆接桩处理。这一作业过程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能停止。根据设计要求,搅拌桩的强度偏差要小于0.4MPa,要对其养护28天。

总而言之,在采用水泥搅拌桩作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时,要对水泥的用量严格进行控制,还要注意桩身截面质量、水泥搅拌质量及桩间距等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

结束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对认为因素的控制,不管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还是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管理制度及工程技术的贯彻情况,包括施工中的混料、安全、操作等,都与人为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在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从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陈佩培.试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杨欲欣.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4]陶香远.浅谈施工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9(9).

[5]张庆发,苗常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项目质量管理[J].管理观察.2010(23).

[6]杜文天,杨柳钫.论建筑基础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09(8).

篇4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力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筑桩基的施工环节,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施工技术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文章的讨论建筑工程土基工程桩基施工效率以及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土建施工 桩基施工 施工技术

概述: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升,我们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一直在不断提升,对建筑的质量和建筑的整体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桩基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基础环节,对于保证整个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土建施工中的桩基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需求。

1.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工程的含义

土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桩基础工程,桩基础工程是土建工程的第一个环节、第一步,实际的含义就是建立建筑施工工程的地基。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特点和施工需求可以将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工程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就是灌注桩;另外一种就是预制桩,灌注桩就是根据现场土建施工的需求就地钻孔,然后在孔中灌注入一些必要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形成的桩基础,而预制桩是指那些利用静压、水冲沉入、锤击等形式开展施工形成的桩基础,这两者主要在于桩基础的施工的方法不同,形成的桩基础工程效果是一样的。

1.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工程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的土建工程中桩基础工作开展之前也需要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桩基础工作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开展效率和开展质量,具体地来说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工程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一方面就是必须要对施工的现场以及现场周围的环境展开实际的勘察和分析,确保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居民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必须要保证所有的建筑工程桩基础周围的环境适合土建工程和桩基础工程的开展和施工。另外一方面就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方案的确定,这是为了保证所有的桩基础施工工作都能够按照计划实施和开展,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相应的工程的施工效率。总之,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工作的准备工作,后续的土建工程以及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才能够有基本的保证。

2.1 桩基础工程中的振动沉桩技术

振动沉桩技术是桩基础施工中的一种基础技术,对于桩基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与其他的成桩技术相比振动沉桩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具体地说来振动沉桩技术主要就是在桩顶部的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振动器,这样在振动器振动的过程种桩基础就形成了,而且这样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桩身能够迅速下沉到桩基础施工所需要的位置,确保桩基础形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2 桩基础施工中的桩位复核技术

桩位复核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有偏差的桩位进行复核,但是实际上桩位复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对已经建成的桩基础的桩位进行复核,这个复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的桩基础都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建造,同样也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实际建筑施工能够准确开展;另外一个就是在那些土质不好的土壤中建设桩基础工程很有可能会由于土质的原因导致桩位出现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对桩位进行复核,而且也应该对有偏差的桩位进行修改和纠正,避免由于桩位的小失误而引

起后续的建筑施工的重大失误,桩位复核技术主要就是借助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比如经纬仪和卷尺)等对桩位的准确度进行测量,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桩位及时进行复核和复位,为后续的建筑工作的开展做准备。

2.3 桩基础施工中的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技术是桩基础施工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灌注桩施工方法还有很多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钻孔方式的不同,有人工钻孔还有借助设备进行钻孔,钻孔方式的不同主要是由施工区域的土质和施工的设备准备决定的,比如在黏土中可能会比较适合运用人工钻孔的方式开展桩基础施工,在普通的土壤中就比较适合用钻孔机等设备进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但是同时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工程的真实需求,比如按照计划所有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必须要在段时间内完成,否则后续的施工进度会受到影响,这就要考虑到不同的钻孔技术需要的时间,符合工程开展需求的方法才会被最终采纳。总的来说在运用灌注桩施工技术开展桩基础建设时必须要同时考虑施工区域的环境和土质等因素,还要考虑到整个工程的整体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

2.4 桩基础施工中的预制桩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区别于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另外一种施工技术,预制桩施工技术关键在于必须要注意到几个比较关键的细节,一个是桩尖的朝向问题,也即桩尖的朝向必须要根据打桩的顺序来决定,这是由预制桩该技术本身所决定的;另一个就是在预制桩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桩的顶端开始浇筑,否则会影响浇筑的效果,进而影响整个桩基础的整体质量。只要注意到这两个重点预制桩施工技术就能够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建筑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行业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行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提升土建工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我们国家和政府对于这个问题也非常关注,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基础桩施工技术也会不断成熟和完善,该技术也能够更好地为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和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成孔;灌注桩;技术

护筒埋设、泥浆制备、机械钻孔、清底以及钢筋笼制作都是建筑工程中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桩基质量的保证,首先需要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这是根本上对桩基质量进行保障。塌孔、钻孔偏斜以及弯曲等现象普遍存在于钻孔作业中。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注意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注意,同时在施工完成后注意对质量隐患进行排查,有效将其影响将至最低。

一、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

机械成孔灌注桩是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前提与基础。首先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桩体成孔,然后在利用混凝土进行灌注工作。在进行机械成孔灌注工作时首先需要的是勘测与放样,最后需要进行养护与检验。施工时必须提高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不同忽视任何施工环节。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地质、环境以及温度等。然后结合实际环境与施工要求制作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不仅可实现对不良地质等因素的有效避免,同时对相关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展开调查工作时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合同签署、施工材料采购以及施工现场布置都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然后钢筋笼进行科学的制作,在施工完成之前要注意对其它施工步骤进行保障。成孔完成后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没有杂物是防治钢筋笼以及开展灌浆施工的前提,也是首要条件。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最后进行检测,真正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的才是合格的工程。

二、应用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技术要点

1.基本施工要点

在实际进行计机械成孔作业重点需要对施工要点进行把握。垂直精度以及孔径大小都会对打孔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实现对上述因素的有效保证。施工之前要实现对施工设备的严格检查是,必须符合施工标准与要求,这是根本上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

由于实际施工中,钻头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松动,所以,需要对钻头直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成孔质量。其次,控制钻速。钻孔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在钻孔初始,尽量慢速进行,如果速度过快会导致钻孔方向不正确,但是当钻孔深度到达5m左右时,需要加大钻速。钻孔施工操作中间尽量不要出现停顿,并且需要观察各深度土质的变化,为后期的验收提供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深度的控制,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器械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数据,检查对象包括钻机、钻头、钻杆等。

当钻孔工作即将结束时,成孔已经基本成型,这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剩下的孔工具长度进行测量和判断,并与实际的钻孔深度进行比较。最后,清理孔内部的杂物。通常情况下机械钻孔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孔进行反复清理,在第一清理工作结束自后钻孔机达到的规定孔深之后,需要将钻机取出进行清理,这样可以保证孔底部的残渣可以顺利排出。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清理要使用截面面积比较大的导管,和前面的施工步骤相较而言,该清理步骤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将细小的残渣清理干净。

2.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在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操作时,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就是混凝土灌注,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但是由于该施工环节中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导致其管理难度较大,且容易出现混凝土导管堵塞的问题,甚至会引发断桩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出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导管的密封圈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导管密封圈的封闭性,如果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或者是更换。当导管在下入孔中时,需要保证移动的速度要均匀,操作幅度不能过大,导管和钢筋笼不能出现摩擦。其次,需要对施工机械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转。然后,在混凝土浇灌时,需要保证施工操作的连续性。在初次灌注时,要控制其导管的埋入深度在80cm以内,需要导管和导管外的混凝土保持同一高度,这样就可以优化提升桩在承载力和强度方面的性能。

三、建筑施工中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注意事项

1.护筒渗漏导致地基下沉。钻孔机械护筒发生位移会导致成孔失效,不能投入使用。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连接不紧密,导致器具和其周围的土质没有紧密融合,出现了裂缝,同时也没有对周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

2.孔径的变形和位移问题。孔径变形和位移问题是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孔径尺寸的相关数据不够精确,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观测,无法发现潜在的变形位移问题。或者是在钻孔时没有严格控制钻孔速度,使得钻孔的方向出现了变化。

3.钢筋设置的位置比预设位置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钢筋周边的混凝土具有软流动性质,或者是在灌注时导管的埋置深度过深,此现象可以将其称之为“钢筋笼上浮”。对于此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为当发现钢筋所处位置不当时需要立即停工整治,待钢筋恢复到正常位置时再开展后续施工任务。

4.卡管问题。卡管就是指在水中完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不能顺利完成的现象。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在第一次灌注过程中,隔水栓有堵管问题;灌注使用的混合材料质量不过关,其和易性以及流动性比较差,经常发生离析问题;混凝土中含有的粗骨料直径过大;灌注设备性能不能正常发挥,并且混凝土在管中流滞的时间过长;导管中含有大量水分,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对于卡管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为:要保证隔水栓和导管的尺寸相适宜,这样才能起到隔水的作用;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需要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长以及坍落度;在水下施工时,使用的混凝土必须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其配合比的确定也需要经试验研究之后方可使用,通常坍落度控制在18~20cm;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直径不能超过导管的直径,施工中一般会将其控制在40mm以内;混凝土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以完善混凝土的性能;在使用导管之前,需要对相关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如试压操作,并且将压力控制在0.6~1.0MPa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导管在一定压力下出现进水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水平的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工艺类型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引用新型施工技术时,需要对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大幅度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但是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宫文浩.路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7):69-69.

篇6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技术文件审核、技术交底、技术变更、工程测量、选用施工技术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性文件,以及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内容通过分析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内容,我们小难发现搞好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日的在于协调质量、安全、进度之间的关系,规范施工现场各项施工工作,使其得以稳定、安全运行,进而提升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竟争力,在竟争激烈的建筑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2.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质量管理措施

2.1.1施工设计需要严格审查

施工设计图作为土建工程项日施工的依据,相关人员必须认真、

细致,确保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全而会审建筑工程建施、结施

等施工图,会同设计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工作

2.1.2工程材料审核要首重质量

由于建筑行业存在投机倒把等小良现象,导致伪劣材料众多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购进原材料时必须严把质检关小仅要现场检查原材料合格证书及其他证件,更应利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技术验证,确保原材料具有符合标准的使用性能

2.1.3施工组织设计

土建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各项工作有条小紊地运行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的技术性文件,施工前施工的单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科学设计施工组织,规划好质量、施工进度等力而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规范施工技术管理内容,避免因施工组织设计小合理而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2.1.4时刻监测工程现场施工操作

针对建筑安全质量,国家施工技术有相关监测政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加大对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管力度,确保在工期之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程的施工建设

2.2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包括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技术交底等,具体内

2.2.1工程施工数据材料的妥善储藏和管理

第一,及时收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技术资料是工程项日制定技术力案的基础,而工程项日中的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真实反应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收集与整理施工项日的技术资料对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安全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第一,确保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工程项日的技术资料小仅可以真实反映工程的质量,更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因此,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认真、仔细收集整理技术资料,严禁出现造假等小良情况一日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才能有因可查、有责可咎

2.2.2技术交底工作

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技术交底工作是小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前,工程项日投资力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则需要将技术文件内容交代给各个分包商,并要求分包商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和准则进行施工同时,针对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技术交底时应特殊强调一卜,并对其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力法着重说明,避免出现技术交底小清楚等情况通过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人员、技术人员更加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2.2.3工程技术设计的合理化应用

技术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相关人员必须科学选用技术,确保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避免因施工技术问题而造成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比如,选择从来没有应用过的新技术时应进行事前试验,检验技术是否可以被应用和应用效果一日发现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技术设计力案的可行性,以免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设计变更问题,拖延施工进度

2.3工期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是施工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土术工程是否能够按照进度计划完成至关重要为了防庄拖延工程进度,应从施工条件、技术设计、施工组织等角度进行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2.3.1勘测数据反复核查

土建工程施工前,设计人员深入现场勘测与收集相关数据由于勘查设计中标注的工程地质条件经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小符,导致施工组织设计失去科学性,最终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为此,施工单位必须派遣专业水平高的人员勘测施工现场,并反复进行核查,尽可能保证两者的一致性

2.3.2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降低工程施工的失误由于土建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性,施工过程中小可避免地会发生技术变更等情况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严格会审施工设计图纸,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

3.甲方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我国施工条例规定:原则上甲力是小必参与施工的,但是双力的工程必须要双力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甲力的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工程现场,进行工程计划性管理,确保甲乙双力利益互小侵犯并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3.1技术资料及标准管理

(1)基建工程技术管理严格按国家及地力有关规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指导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咨询工作

(2)甲力现场代表负责编制每天的施工日志,收集整理各工种有关技术资料

(3)甲力现场代表经办各种工程变更签证,重大变更需经基建处有关人员并报主管领导研究决定

(4)甲力现场代表负责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相关专业的技术力案、技术措施,并报相关技术人员审核

(5)甲力现场代表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和省、市质量监督出台的有关工程质量的规定。

3.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2.1现场质量管理配合

(1)甲力现场代表负责检验成品、半成品、构件、原材料质量

(2)甲力现场代表负责检查各分部工程质量

(3)甲力现场代表负责督促检查室内环境质量

(4)甲力现场代表负责检查有关工程技术资料

3.2.2现场日常管理配合

(1)工程开工前甲力应组织实施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并协同施工承包单位,做好施工现状图及其他原始记录,作为有关分项工程决策的依据

(2)甲力现场代表对承包单位、监督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报现场分管领导批准

(3)甲力现场代表严格要求施工承包单位按招标书墙砖、土工格栅有充足的储各,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5.质量保证措施

挡墙施工现场报检比较零碎,报检次数多,我们在现场配置专门质量检查员,现场报检与施工同步,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施工中严格控制填筑材料质量、合理选配性能良好的施工设各、采用最什的组合力式、规范施工力法和施工工艺推行全而质量管理,实行项日分解及日标管理,对加筋挡土墙施工设置QC攻关小组,科学指导施工落实三检制度,卜道工序施工负责人检查上道工序合格一上报质量检查员一质量部上报监理检查,层层把关,保证质量严格落实测量双检制度,施工前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交底落实到现场操作工人,设置质量保证体系及定期检查制度,根据现场施工情况_进行随机检查_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_不断调整、改进、补充、不断总结,完善取得施工参数,及时收集技术资料,正确指导施工

6.安全保证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设立安全监督岗制,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采取多种形式教育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房屋建筑领域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日渐复杂的建筑要求和施工环境。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将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产生影响。是否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质量水平高低等,都将对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视程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的基础持力层指的就是房屋地基。而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则是一项隐蔽性工程,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特别是在我国经常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比如,1173年开始修建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总高度为55 m。修建过程中,因为地基发生沉降一直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纠错工程建设和地基加固建设,最终才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举世瞩目的建筑物。所以说,地基建设对于整个建筑物来说具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的土地范围大,地质差异性也比较明显,有些地区经常受到冻土、滑坡以及盐碱地的侵袭,要在这些地区修建房屋就应该加强建设水平,如果不做好相关的地基基础性工作,可能会致使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因为整个建筑物的所有重量都是依靠地基荷载,它的质量决定着上部建筑的结构性能,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酿成重大工程事故。

建筑地基项目建设中的主要特征

1、建设中的复杂性

就我国整体地理条件及环境而言,我国国土面积大、跨越经纬度范围广、地质条件差异大、冻土层厚且盐碱地、塌陷地分布广等。我国北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与南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复杂性主要由南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决定的。除此以外,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变得更高。综上可得,我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复杂性的特点。

2、建设中的多发性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整体质量较低,且问题房屋坍塌事件发生率较高,其因此给社会财产流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归集房屋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不高的原因,其中以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不高为主。

3、建设中的潜在性

根据房屋建筑的施工特点——互相依托、环环相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问题大多表现为潜在性,即施工后一项施工前方可发现施工前一项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事实,建筑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应该对每一项施工完毕的工序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检查,并如实记录下检查的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详细分析,并及时解决。

4、建设中的严重性

从特定的层次上来看,项目如果运行之后,地基发生的不利现象一般无法弥补,因而导致的不利现象,较之于基础建设花费的资金多很多。不论是场地的选取亦或是设计,还是建设品质等任何的活动发生了品质不良现象的话,都会导致其失去稳定性,项目的主体受到影响,使得建筑体出现一些严重的品质不良现象,这样的话不但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不利现象,有时候还会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因为基础要负担上方的所有的力,所以如果它出现了问题的话,这种破损性会严重的扩散,同时问题的出现一般是突然性的,不会被察觉,此时就使得问题更加的恶劣。

三、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探讨

1、基础的合理选取

基础是建筑体与地基间的联系。它将建筑的垂直方向的力传递到地基之中,假如它的受力性充足的话,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如果地基的受力性太低,比如软基,此时就要对其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在勘察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其土层布局,为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关的参考数值。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若建筑地基填充材料主要为淤泥,且地基填充材料表面土层厚度未达到规定标准,则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以此实现地基基础扰动率的降低。若建筑地基填充填料为均匀性好的建筑垃圾等,且其被用作持力层的效果极佳。就现阶段我国建筑地基填充材料而言,有的建筑地基填充材料应该经过必要的人工处理后,待其相关数值达到标准数值之后,其方可被用作建筑地基填充材料。关于建筑地基处理手段及措施的确定,笔者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建筑工程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途径、施工单位技术条件及施工水平等。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之所以要强调建筑地基基础处理,原因是,建筑地基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好坏及建筑物使用寿命等。加强建筑地基处理以加强建筑地基强度及刚度为主要目的。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地基强度及刚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承载能力及建筑物稳定性能及整体质量。建筑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所以,加强建筑施工各环节质量检测不容忽视。若检测结果显示,施工质量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相关部门应该责令施工单位立刻停工并作出整改意见。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国地基处理办法应用较为普遍的有:换填基层法、土挤密桩法、强夯法、灰土挤压桩法、沙石桩法、石灰桩法、预压法等。上述各种地基处理办法均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及适用范围,且各地基处理办法的具体应用要求应其视使用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建筑物实际使用功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水平、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条件等因素应该借助数据评估的手段加以确定。

3、地下水控制技术

地基基础的质量隐患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地下水,如果地下水的水位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腐蚀地基基础,引起地面下沉,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管井降水技术。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深6米左右,一般情况下,含水层的粉砂交互层、粉土层和粉质黏土层的渗透性较差,因此,可以将井打到基岩底部,利用卵石层和砂层提高渗透系数。当遇到基坑面积过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在基坑的内外布井的方法对降幅进行控制;当遇到基坑面积过大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坑内布井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管井的数量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隔水层的厚度无法抵抗承压水头的压力,且开挖的深度无法将隔水层揭穿时,为了满足地下水的控制需求,我们可以采用悬挂式隔渗帷幕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井的深度。

四、结语

房屋建筑的品质不仅关乎到国家的经济,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房屋建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基基础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开展时,要严把质量关,做好地基基础的施工建设工作。这样才可以才能从整体上推动现代建筑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利建筑;河道工程;施工技术

0引言

水利建筑工程中,河道工程是比较普遍的工程结构形态,河道工程的功能体现在,保障洪水排泄的畅通,强化防洪效果,增强安全性。河道实质上是一种自然形式的边坡结构,但是使用周期过长,逐渐会出现暗坡不稳现象,亦或是暗坡被破坏的状况,泥沙的堆积,水流不断地侵蚀,以及河道本身存在的地质原因,会对河道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坏。所以,河道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方式的提升,是保障河道工程质量的重点。

1河道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简析

1.1基础浇筑施工技术简析

基础浇筑施工过程中,为保障基础浇筑施工质量,施工放样工作必须操作到位,通常河道工程的护岸结构,多为垂直形式的直立式结构,所以对施工放线要求较低,难度不大。具体施工环节,放线质量的保证,导线点通常设置在放样直线的周围和两端或是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利用经纬仪精准完成放样工作,结合断面的布设,进行直线端点的放样工作。但通常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河道工程的护岸线的直线状态很难长期维持,一般情况下会变为圆曲线状态,鉴于此不可直接使用这种施工方式,需对其开展针对性施工,改善施工技术。可采取的施工技术有:使用经纬仪,利用偏角原理放样,放样的起始边设置为待放直线,切线的值和方向根据旋切角角度值计算得出。此外,围堰结构的开挖工作必须实施到位,上层土体和基槽构成了开挖主体,开挖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谨慎把持挖坡比,并对围堰结构内部坡比、外部坡比等关键参数进行定期测量,随时掌握开挖施工质量。以此为基础,加强基坑的排水处理,施工现场地下水的排水处理,将下水管道、大气降水等外界影响因素降至最低,基坑的排水处理工作对于围堰结构下层土方的开挖工作,作用较为显著。因此,根据护岸工程具体情况,可以采取明沟排水方案,或者是井点排水方案。上述工作完成之后,进行基础浇筑操作。

1.2墙身砌筑施工技术简析

墙身砌筑施工中,为保障墙身砌筑的施工质量,立样架工作必须实施到位。具体立样架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必须以角铁为基本原材,且样架形状需呈L形态,施工过程中架样的坡度值,应与护岸工程对应的前墙坡度值统一,施工结束后,应第一时间拆除架样,保证拆除时间的恰当,不能早亦或晚,一切就绪后实施墙身的砌筑。通常情况下,河道工程单层墙体厚度取值应鉴于0.4~0.5m之间,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每层墙体需设置一定厚度的找平层,一般厚度控制为0.15m,找平层位置通常为墙身顶部,或者是压顶区域。墙体砌筑之前,需将砂浆预铺在墙体底面之上,遵照小面朝上、宽面朝下的原理,遵循施工原则进行石块的铺设。整个河道工程要分为不同的施工段,每一施工段之间安置一道沉降缝,遵照垂直走向、自下而上,宽度控制在1.5cm左右,垂直度控制在1.0cm左右,保障河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1.3压顶浇筑施工技术简析

压顶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预制块通常为压顶浇筑的原材料,一般混凝土预制块宽度在20cm范围内,砌筑墙体找平完成之后,在沉降缝的两端安置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预制块设置位置必须精准,防止出现位置偏差状况,保障施工质量,应利用经纬仪测算前后安置位置,合理控制混凝土预制块前后两端位置,利用水准仪测算左右安置位置,精确设置混凝土预制块的左右位置,保障混凝土预制块位置的精准度。压顶浇筑操作完成后,利用螺栓对模板加固,保障护岸工程外观的平直,提高施工质量。

2河道护坡工程施工技术简析

2.1施工孔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间隔20个孔引入一次控制桩的轴线,确保孔位的准确。此外,施工孔的设置,在施工现场遵照施工规范标识清楚,明确施工孔的施工要求,掌握施工孔的施工顺序。完成第一道施工工序之后,开始利用钻机施工,钻机的操作必须保障其结构的稳定,机架安装合适,机台位置准确且呈垂直状态,以及立轴位置准确,保持垂直状态。

2.2钻孔与终孔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钻孔质量的保障,需要借助泥浆护壁,通常1.1~1.25t/m3为泥浆护壁的规格,130mm为钻孔的规格。勘探孔的设置,一般情况下是间隔20m安置一个,为保障勘探孔质量,需进行分层取样,通过研究分层取样数据,构成柱状图,为有关施工提供参考数据。若勘探孔的设置出现误差,应及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岩芯进行勘验,此外钻孔钻入时需有详细的笔录,准确记录钻孔的型号、直径、孔位,以及地质厚度和钻进情况等,若质量出现问题,可根据笔录参考及时解决。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要求深孔钻进,需提前灌泥浆,消孔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之内为佳,确保钻孔内部的渣滓沉积量偏小,加深高压喷射设备的前进深度。

2.3高压喷射、回灌的控制

施工质量的保障,高压喷射的控制、回灌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高压喷射的控制,在操作之前需明确喷射时间、方向和技术,且根据工程具体要求操作,如高压喷射需要的喷射水,需要使用的泥浆和气量等。此外,钻孔孔口根据1.355t/m3的标准进行灌浆,保障钻孔的高喷灌。钻孔灌浆过程中,需确保一次性完成,切不可中断,否则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在水利建筑中河道护坡工程中,喷射是关键环节,喷射完成后需马上进行回灌作业,保障施工质量,回灌操作时,管路必须保持通畅,缩减施工时间,保障施工效率。

3结语

总之,水利建筑中河道工程的护岸工程和护坡工程,是十分重要的水利建筑,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但施工条件严苛复杂。具体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施工要求、施工规范、施工设计开展操作,保障施工细节的精准,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民通.探究水利建筑中河道工程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

前言

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项资源投入庞大的生产活动。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建筑群体,具有层数高,形体大,基础埋置深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工序多,延续性与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这给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科学的施工组织与安排显的尤为重要。

1 高层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多层建筑施工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老城区的新规划,建设部门兴建高楼,使得城区内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小,多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致使土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主要表面为以下两点:①高层建筑由单纯追求高度方面的发展,到同时追求形体的特异和立面的丰富多彩,在结构功能得到提升、造型优美新颖的同时,也使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如模板体系,施工机械设备等。②从高层建筑一次建成交付使用,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而采用分阶段建设交付使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必然面临部分施工、部分开业或者上部施工、下部开业的情况,这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场地利用和确保购物环境舒适等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技术

多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时,对周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是土体卸载过程,会造成周边建筑、管线或地下结构产生一定量的沉降和偏移,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紧邻“生命线”工程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的良好与否,事关“生命线”工程和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工程控制方法与系统主要有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其中开环控制属经典工程控制方法,非常成熟,但由于不存在反馈系统,开环控制不能根据施工过程情况调整控制措施,控制精度比较低。闭环控制属现代工程控制方法,由于包含反馈系统,能够根据结构状态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控制措施,适合结构复杂的工程,控制精度比较高。自适应控制属最新的工程控制方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目前,闭环控制方法是深基坑施工过程控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特殊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以现代工程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结构-岩同作用分析方法为手段,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达到施工过程环境受控的目的。

2.2 地上结构施工技术

2.2.1 斜爬模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在以往多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电动脚手及模板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在多层建筑结构立面垂直时此类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当结构立面为斜面或者曲面的时候,这类体系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施工时,通常均面临场地狭小,距离地面交通较近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脚手和模板体系,这样才能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又可以兼顾周边闹市区的安全。针对这个问题,经过研究开发,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斜爬模体系,可以充分适应高层建筑各种特殊外立面的要求。

2.2.2 可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整体提升钢平台具有整体性好、安全性高、施工操作面大等优点,因此在多层建筑核芯筒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核芯筒形状上下变化较大,则整体提升钢平台也就面临收分处理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可收分的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其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在建筑结构核芯筒剪力墙上设置格构柱,用钢梁和钢板搭设平台,将内外脚手悬挂于钢平台下,再采用提升设备将整个钢平台随楼层施工进行提升。如施工中要经历拆除部分内脚手和拆除部分钢梁的过程时,则在剪力墙增设悬锚脚手或钢桁架进行过渡,并随楼层上升逐层补缺,以满足施工操作。

2.2.3 超高空的钢结构塔桅安装技术多层建筑由于建筑造型或功能的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桅。目前顶部塔桅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塔吊散装,二是采用整体提升,三是采用直升飞机吊装。第一二种方法依赖于顶部的施工作业面和结构形式,第三种则风险很大。因此在顶部施工作业面有限,且塔桅高度高、重量重的情况下,其施工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采用攀升吊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上困难。

2.3 绿色施工技术

在施工场地狭小闹市区,进行多层建筑的建造,带来了许多以安全防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新问题和超常规垂直运输、交通组织以及营造购物环境舒适度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难题。

2.3.1 安全防护技术多层建筑续建工程中,如果建筑部分已投入商业运营,通常商场内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设施齐全,顾客会络绎不绝,且由于地处闹市区,周边道路也通常是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极高,所以,安全防护的重点是防止发生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对地面物品、人流和车流产生危害。针对此项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通过安全防护分析,确定需要实施防护的区域、需求和防护内容;确立不同阶段施工防护的特点和重点;考虑施工防护体系对行人、顾客和交通的影响,同时综合防护体系本身的强度要求、防火要求、维护方式、综合利用等因素。

2.3.2 环境保护技术建筑施工尤其是多层建筑的续建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光的污染。因此,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声、光对环境的影响、强化废弃物的合理处置是多层建筑续建施工中又一大难题。针对这种特殊条件下施工的噪音、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其解决方案还是采用专门的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对混凝土浇捣等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项目,通过设置隔离棚,将泵车产生的噪音隔离;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设置施工层隔音壁,来隔离噪音;设立特殊的施工污水汇集系统,将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采用“立体场布”的思路,将场地设置在已建好的建筑结构上,设置空中材料周转场地,建立立体的材料堆放、接力运输的体系。为适应“立体场布”的需求,在垂直运输机械布置上,我们采取“高空接力安装技术”、特殊基础加固技术、电梯接力和超长扶墙等专门措施,解决续建工程带来的特殊难题。

2.3.3 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由于在混凝土输送方面经常会遇到“如何穿越人行道和在营业中的楼层布置混凝土泵送以及结束时泵管中余下混凝土的处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门架式泵管支架和配套的回收利用截止阀,解决了特殊的泵管布置和管中余料的回收问题。在地面上,通过交通组织,使人行道的一部分临时改成非机动车道,而将非机动车道利用来布置泵车,地面泵管利用门架式泵管架跨越人行道,这样可避免对交通产生影响;另外通过专门泵管支架系统的保护,可解决复杂路径泵管的布设问题。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重要性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在地下或水下进行,属于隐蔽工程,其在施工上具有难度大、工期长、质量不宜保证等特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补救和处理措施十分困难,甚至往往不能奏效。

基础与地基同时是房屋建筑的基本要素,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地基和基础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决定了房屋建筑的质量,地基和基础的施工不合理,会导致质量问题,通常会造成基础工程产生质量缺陷或者发生灾难性事故。地基基础的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危、经济和正常使用。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工程技术,确保其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在现代房屋建筑行业发展形势下有效提高、创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每个建筑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在选择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时,一般要考虑到以下2点原则:适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2.1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因素

设计地基的基础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和使用要求、工地的土质条件等,此外还要考虑现场的具体情况,以经济与适用为前提条件,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确保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合格,不会产生裂缝或者发生损坏。

地基承载力可以在工程勘查报告中反映出来,对其建议值设计人员应该慎重对待,对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进行科学计算,勘查报告的建议值作为参考,若对其有怀疑,可以重新做载荷试验对其进行验证。对于一些天然地基,当施工人员在上面进行大中型工程的建造时,应该对地基承载力是否准确合理进行复核设计。如果地基遇到某些情况,发生较大程度的倾斜或者沉降,要求马上停止施工,同时要和设计、勘查以及使用单位一起研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建筑物和地基产生更大的质量问题,导致灾难的产生。

2.2 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是进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地基基础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现场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这些条件确定需要采用的施工技术,同时必须考虑到经济问题,在保证地基工程的承重能力的同时尽量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工程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检查工程勘察报告,认真科学的研究、计算报告中的信息,其中,地基的承载力建议值是尤其要注意的,要求必须对地基工程的荷载延展进行反复测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设计人员提供的地基工程承载力的计算结果,施工人员在进行每一步施工时,都要对其进行反复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工程问题影响地基的质量,此时,必须立刻停止施工,反复进行勘察,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3. 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合理施工

本文作者基于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主要从地基基础、桩基施工及混凝土基础施工等方面对施工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进行相关探讨,以期在实际中具有借鉴作用。

3.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淤泥作为地基土,而且上层的土层又很薄时,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扰动淤泥和淤泥土。如果是建筑物垃圾废料或者冲填土,当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好时都可以用作持力层,一些杂填土,例如生活垃圾的有机质含量较多,工业废料对基础有侵蚀性,在处理之前均不能作为持力层。对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应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地基要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建筑的基础型式以及结构类型、周围环境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处理地基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局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加强,使建筑物能够更好的适应地基的不均匀变形,严格测试制定好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关参数,确保施工质量。处理完地基之后,要确保建筑地基变形达到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施工期间,还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当地基上为膨胀土、欠固结土以及湿陷性黄土时,可以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增强地基的性能,采取合适的施工工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的确定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建筑物功能与形式要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相邻建筑基础情况、荷载大小以及分布状况、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当结构不设伸缩缝或者伸缩缝的间距增大时,需要采取合理的可行性措施,避免结构开裂。在使伸缩的最大间隙适当增大的各项措施中,主要是在结构施工阶段进行的,通常需要采用防裂措施,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地下室的结构过多而且超长时,会使仅仅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不能够解决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的问题,此时,可以考虑采用其它的措施,如补偿收缩混凝土,并且在合适的位置放置膨胀加强带,同时制定严格的措施保障这项技术的实施,确保微膨胀剂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的配合比科学、准确,对于地下室的结构部位的混凝土,需要限制其膨胀率,应该进行结构设计,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应该如何处理,是在施工阶段沉降之后进行浇带还是设置永久的变形缝,要综合考虑基础形式上部结构的布置情况,场地的地基持力层的土质状况等条件,从而确定要采用的合理的方案。

3.2 桩基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灌注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桩基施工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灌注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对混凝土和易性以及坍落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查。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其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cm;2)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将导管下口、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40cm,要保证混凝土分量充足,能让导管埋入其中的深度在1.0m以上,还要保证封底情况良好才可进行后续的正常灌注;3)灌注的整个过程要连续有序,当导管中的混凝土还未装满时,应慢慢灌注,不可急躁,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空气囊,进而导致混凝土无法灌注又或者将导管压漏;4)导管在提升的过程中,其位置应保持居中,提升高度由埋深确定,要保证提升之后的导管埋深至少为2.0m,也不可超过6m。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在预应力混凝土压浆后,混凝土凝固收缩,会对预应力筋产生握裹力,使得预应力筋能与混凝土同步受力。若是压浆不满,会造成握裹力不够,预应力效应下降。

所以,在实际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应该坚持在压浆过程中测量孔道另一端的压力值,以验证所选压力泵是否合适;压浆前要仔细清理孔道,可用真空压浆法;压浆时注意掺入铝粉;加大扁波纹管的短径,规范短径的最小值;不能用竖直编排的曲线束,尤其是数量在三根以上的钢绞线。这是因为在张拉时,竖直编排的曲线束下面的钢绞线会向上移位,造成多根钢绞线相互交缠,从而使得压浆困难,降低预应力效应。

结束语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果贯穿于房屋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其控制成效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病害的预防与后期控制,关系到房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相关人员要在不断借鉴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现状,勇于探索、创新成功有效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事业。

参考文献

[1]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

[2]李彩英,刘霜菊.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