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任务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任务

篇1

[关键词]工作任务 成人护理 综合实训 项目 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蔡小红(1965- ),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高职护理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卫生厅立项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临床护理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2011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6-02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据此,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2007年开始我院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开展了项目课程教学,提高了护生的护理技能。但是,项目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其虽解决了护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但是因强调了护理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却“割裂”了完整的工作过程;强调了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却又“脱离”了实际的工作过程;强调了某项护理技能的训练,但是对护理思维过程的训练,对如何提高护生内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2009年,我们在行业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建设了护理专业项目教学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进行了高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成人护理”的课程设计,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一、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1.突出内化的护士职业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策略层面上的技能型人才。要培养策略层面上的技能型人才,不能机械地拷贝或复制技能和知识,而是要培养其能力,逐步使学生获得、无形的、内化的、人本的、个性的能力。若能对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在“有形”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内化,便可逐渐生成属于个体自身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有形”项目,如由较简单的“哮喘病人护理”,递进到较复杂的“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再到更为复杂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护理”等,旨在通过对一系列基于工作任务的护理项目的综合模拟训练,使护生逐步形成“无形”的内化能力。

2.设计典型的成人护理学习情境,以多个学习情境训练使护生获得迁移能力。学习情境是指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我们根据前期调研时医院护士所提供的重点护理工作内容来设计成人护理的典型学习情境,设计时突出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凸显护理工作过程在“工作对象、内容、护理方法、护理流程、效果和环境”上的六要素特征;二是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完成“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训练。通过多个学习情境项目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应对“项目”所界定的工作过程,而且还能获得一种迁移能力,从容应对超出“项目”之外的全新的工作过程。这是我们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时的重要指导思想。

3.树立课程实施、评价的系统化理念。课程改革不仅是改变课程内容的“课程设计”,还应树立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观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是实施过程。由于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教学目的是提高护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顺利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护理实训中心,教学方法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在每一个项目的模拟训练中,都以护理工作小组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来引导教学过程,按护理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体现对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个步骤。

二、编写综合实训教程和成人护理新教材

1.以常见护理情景为基础编写《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教程》。在学习、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论与其他院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向省内多所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研,对主要护理工作项目进行描述,请资深护理人员和教师集中研讨,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筛选出聚集度较高的成人各系统及传染、五官、妇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按照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工作情景,对成人护理综合实训项目课程进行了系统化设计,设计了20个临床护理人员推荐度最高的综合实训案例,并对其中的哮喘、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传染病等病人的护理进行了重点训练和效果分析。

2.在《成人护理》教材中编写基于工作任务的综合实训项目案例。根据近两年来对我院高职护生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效果和经验,我们对成人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编写了“基于工作任务的综合实训项目案例”,并将其编入修订的《成人护理》教材中正式出版,供师生们在教学时参考。

三、模拟仿真实训过程安排

模拟仿真实训过程安排:(1)教师在实训课前几天将设计好的护理实训案例印发给学生,其中有5~6项护理工作任务,学生进行预习预练。(2)实训中心模拟病房有高端模拟病人,并有能将实训录像同步传输至教室供其他学生观看的装置。(3)实验员预先将实训案例中病人的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参数输入高端模拟病人程序中。(4)预先设计好模拟病人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准备好相关的抢救仪器设备和药物。(5)实训课开始时由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抽签,抽到的小组为实训工作小组,其他同学观看同步转播视频。(6)实训工作小组某项任务完成后,全班集中到示教室,对训练表现进行反思,提出主观评价意见。(7)预先设计《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实训效果评价表》,上课时发给每位学生,对实训表现进行客观评分,下课后交给教师。

四、实训成绩界定与效果评价

目前,由于综合训练涉及学生多门课程知识技能及多项能力素质,我们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尚未形成完善的训练成绩评价机制或方法,仅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总体表现给予成绩,对参与的班级赋予一个基本分,参加表演训练的小组成员另可获得一定的表演分。

为了研究“冠心病心肌梗死”实训项目实施的具体效果,笔者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实训效果评价表》,从“护士准备、健康评估能力、护理诊断正确与否、制定护理计划正确与否、护理措施实施能力、护理效果检查与评价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病人的关爱意识”9个方面、15个子项共赋分100分,印发给参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护理”的某2个实训班级(此2个班级此时为第三次实训课),由全体学生对实训工作小组的成绩无记名评分,共发放100份评分表,收回91份有效问卷。学生评分结果统计显示总评分为73分,与教师和实验员的评价基本一致,说明全班同学能较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他评,这为今后进行实训效果的成绩评价提供了思路。

为了研究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总体实施效果,笔者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实训效果问卷》,同步印发给上述班级学生进行调查。9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通过几次综合训练,自己的“健康评估能力、护理诊断能力、制订护理计划能力、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有“显著提高”或“提高”。51.65%的学生认为通过训练自己对病人的关爱意识有“显著提高”。学生们普遍认为实训中最大的困难是“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不熟练、团队配合不默契、不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情绪紧张”,认为实训有助于自己“关爱意识、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85.7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实训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愿意参加这样的实训。

五、自创网络版训练系统,拓展训练时空、提高效率

模拟综合实训效果虽好,但是需要在实训中心的高端模拟病人环境中进行,对于有大量护生的高职院校来说,实训资源仍显紧张。很多护生反映他们都想参加所有项目的训练,但是由于课时和每次实训的人数限制,每次实训课仅有部分护生能参与训练,其余护生只能通过观看转播的视频和讨论来强化临床思维和技能,而且反思讨论的时间也十分有限,不能反复观看。

为了弥补实训资源的不足,笔者研发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护理临床思维与技能仿真训练系统”,将学生参加每一个项目的实训实况拍摄成录像,再制作在该训练平台上,并且设计了相关的反思性问题,供护生在线拓展训练。训练方法:上网、登录训练网站,观看训练录像,对每一段录像中同学完成护理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反思,回答反思问题,系统根据答题情况自动显示评分,对自主训练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每个训练项目中设计了10~30个反思性问题,根据训练项目的先后和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逐步增多、难度逐步递进。这一自主设计的网络版数字化“护理临床思维与技能仿真训练系统”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进行自我训练,不仅可训练护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训练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受实训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提高了训练效果,是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仿真实训和反思教学法的完美结合,应用后不仅受到我院师生欢迎,也获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类课件,向全省师生开放,体现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辐射作用。目前课程组还在研发更多的综合实训项目,不断增加“护理临床思维与技能仿真训练系统”中训练项目、内容和难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本研究成果转化的推进作用,探索职业课程开发理论在护理教育领域的适用性和临床护理教学新模式,以培养出更多适合护理职业岗位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型高素质护士。

因此,我们认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的成人护理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护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值得倡导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小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临床护理仿真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26).

[2]蔡小红,闻彩芬.基于工作任务的健康评估项目课程设计与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0(35).

[3]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篇2

本文试从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历史开始着手,从建设工程监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程监理体制、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五个方面对目前监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找出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

一、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历史及研究意义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至1988年实行以来至今己有22年的历史。20世纪 80年代,根据当时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情况,如项目建设目标控制不力,外资项目要求实施项目管理等等从国外引入了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建设工程监理本身就是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接轨国际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最初构想是依据国际工程管理领域的FIDIC合同条件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即:从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保修阶段都实行监理。但是,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或国有经济,这种体制决定了工程项目投资体制必然是国有经济独大,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很难参与到建设项目投资领域,而且当时的国家经济政策也不允许非国有经济参与项目投资领域。这个前提就决定了项目的投资将由与项目投资关系并不直接相关的人员去管理,虽然名义上是代表国家的利益,但是这些参与管理的人员往往对投资项目的结果,特别是投资的回报率与回收期、贷款的还本付息等关键指标可以不负责,甚至也没有办法负责。代表国家管投资的人员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从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招标开始就会投入极大的精力以显示权力的作用,甚至将本该一家完成的工程项目支解成数家队伍参与,从中体现出权力和相应利益。这种情况下,按照FIDIC条件规定的工程师定位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工作显然不可能了。这样,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与国际上的通用作法拉开了距离,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当初引进工程监理的初衷。

从我国引进监理制度的这十多年里,在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指引下,建设工程监理业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效的制止了建筑工程质量普遍下降的趋势,制度本身得到的大家的认可和肯定。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建设监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例如建设监理缺乏市场主体地位、与国际惯例不接轨、监理范围过窄(我国的建设监理往往仅成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等诸多问题,有的问题伴随着监理制度的诞生一直存在,有的是在监理制推行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己成为我国建设监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建筑市场进一步地开放,使得我国的建筑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市场的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建筑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我国传统的监理模式己经不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使我国的工程监理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需要改革,一方面,行业改革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行业改革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以适应越来越国际化的竞争格局和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先天不足和国际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致使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业出现疲软现象,导致监理工作不能充分发挥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严重阻碍了监理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尤其面对入世后面对国外有实力的工程咨询公司进入我国的严峻形势,要求我国建设监理企业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竞争全球化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建设工程监理业疲软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当前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各省、市和地区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基本形成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法律法规体系,对建设工程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有力地保证了建设工程监理领域内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尽管国内有关监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己基本定型,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很滞后,仍然存在立法质量不高、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法律之间相互矛盾、涵盖不全以及不能适应对外开放等问题。对建筑领域内的各行业没有形成具有统一性、全局性、时效性、权威性的法律法规体系。

2.监理体制不健全

对于工程监理行业来说,行业体制必须适应行业的发展。然而,尽管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建设工程监理行业来说仍存在着诸多的体制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政府实施多头管理

由于体制原因,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主要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建设部”和“国家人事部”管理。具体来说,我国工程咨询资质的认定、工程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协会、注册咨询工程师等都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建设监理、招投标、造价咨询等资质审核,及其企业管理、协会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均由建设部主管;职业资格的组织考试则由国家人事部负责。而且,交通部、铁道部、水利部、林业部等也分别有自己的工程监理行业管理体系,并自成系统。从企业资质到从业人员的培训、注册,政府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存在交叉和重叠,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不利于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的统一。

一个完整的产业由两个或多个政府部门主管,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这直接导致政府缺乏统一配套的产业发展促进政策,有些政策甚至设置重重壁垒,限制监理企业的发展。

(2)地方保护、行业垄断、部门封锁等情况严重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应该采取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实行公平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发展仍不完善,目前建设工程监理业的地方保护、行业垄断、部门封锁的情况仍很严重。行业内垄断、部门间封锁现象严重,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难以形成,而且导致建设工程监理企业难以跨行业、跨部门融合,业内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3)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资质管理不严格

目前,我国对工程咨询与监理行业实行的是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双重认证制度,其中企业资质分为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咨询;个人执业资格则按专业分为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这与国际惯例不符。

此外,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资质管理原则是“分级管理,统分结合”,即按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进行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或发改委等负责全国甲级工程咨询与监理企业资质审批、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应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乙级、丙级工程咨询与监理企业资质审批、审查。但是由于地方利益,部分地方政府出现资质审批管理不严的现象。

(4)监理工作定位不确定

目前普遍存在政府部门将其职能推卸给监理企业的现象,使政府职能延伸与业主委托授权发生严重碰撞,监理企业在政府和业主间左右为难。例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无施工许可证开工,监理单位必须报告主管部门,否则要受到扣分的处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后,原先《建筑法》规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责任成了监理单位的义务;环保部门要求监理单位督促消除建设工地环境污染;消防部门要求监理单位管防火。监理在尽这些义务时,不仅投入的人力物力得不到任何回报,有时甚至与业主的利益发生矛盾,使得监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如果监理不尽这些义务,又会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企业深感生存艰难。

(5)行业协会管理不力

目前国内的行业协会大多都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成立的,行业协会发展还很不充分,存在行业协会种类较多、相互之间协调困难、政企不分、机制僵化、素质不够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作为独立的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6)建设工程监理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尽管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要求监理工程师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由于目前建设工程监理体制的不完善,监理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3.监理市场不规范

(l)监理服务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工程咨询监理行业在我国,是从国外移植并通过制度强制推行,是政府行为。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队伍,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建设项目管理的差距。

同时,工程监理制度的强制推行,也导致了需求和供给的猛然扩张,大幅削弱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得供求机制发生扭曲。

(2)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

建设工程监理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主要有三个方面:a.政府职能部门行为不规范;b.业主行为不规范;3.监理企业行为不规范

(3)工程监理收费偏低

现阶段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影响监理水平提高、阻碍监理事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监理费用过低。现行建设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仍然执行的是1992年国家物价局颁布的“监理取费标准”(工程造价的l%),而实际上全国房屋建筑业、交通水运业等的监理取费普遍仅在0.5~0.6%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监理取费水平仅为国家规定取费标准的60至70%左右。这样的低取费,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负效应。

4.监理企业整体水平低下

监理企业综合素质低是影响监理水平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l)监理企业缺少现代企业机制(2)监理人才整体素质偏低

l)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是高智能服务性行业,监理企业的产品是高智能的技术服务,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也往往是工程技术领域的精英,属于高智力、复合型人才。然而现实是我国监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虽然也有一些高学历、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但从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整体来看,监理人员的素质处于较低的水平。

2)监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3)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总结

建设工程监理是以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为基础的智力型行业,人才是监理企业最大的资本,监理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国内监理企业人才的素质不能有较大的提高,国内监理工程师的素质不能与国外咨询工程师抗衡,那么国内监理企业与国外咨询公司的竞争中就必然处于劣势。对人才培养应不遗余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岳宜宝. 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设监理.2003(4)

[2常彦腾. 对现阶段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建设监理.2003(6)

[3]韦海民.徐勇戈.工程监理企业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6(8)

篇3

摘要:大多数监理企业虽然提高了监理取费标准,但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建设单位投入的监理费用不能发挥应有效能。

关键词:机构监理配置费用标准

Abstract: most of supervision enterprise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fee standards, but the staff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l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vestment cost shall be effective supervision can not play.

Key words: mechanism supervision configuration cost standard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2000-12-07 2001-05-01 实施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至今在全国推行已超过10年的时间,但由于规范中只规定了监理部的工作,对监理部的人员配置和监理工作深度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在监理部人员配置数量和监理工作深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监理工作有时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配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自2007年5月1日开始施行。该标准虽然解决了监理取费的标准问题,但由于同样没有涉及到人员的配置问题和监理工作的深度问题,所以绝大多数监理企业虽然提高了监理取费标准,但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建设单位投入的监理费用不能发挥应有效能。

为此有些地市制定了人员配置要求,但由于制定时没有协调好监理的工作任务、工作的深度、监理取费和监理人员数量之间的关系,导致规定的监理人员或者过多,或者过少,对有效完成监理任务造成了困难。更有甚者有些地市为了当地的利益采取备案等措施,过分要求监理人员的数量而制定了苛刻的监理人员配备标准,给外地监理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实际当地政府并没有按照其规定的配备标准对监理机构进行监督)。

如山东省曾经有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万平方米配备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配备两名监理员,表面看来这个标准似乎合理,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存在很大问题。如一个十五万平方米的小区需要配备15名注册监理工程师,30名监理员,共计45人,不说目前注册监理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是很大的单项工程,就需要如此多的监理人员,那么对于更大一些的单项工程需要的人员会更多,再说如果按如此标准配备人员,目前的监理取费标准即使上浮几倍,企业也会有很大的亏损,所以这样的人员配备标准只能被某些地方政府作为依据,从而提高外地企业的进入的门槛。

二、监理机构人员配置和监理工作的深度与取费

从前述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实际的问题,配置标准制定的是否可行会对监理工作、对政府的监督工作、对监理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下面对这一标准的制定依据进行分析。

(一)监理机构人员的配置必须以监理人员所应完成的监理工作相适应。

工程监理实施阶段的监理任务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已有明确界定,虽然规范中对监理工作的质量没有提出十分明确的标准,但肯定是以完成合格工程和实现合同目标为前提的。这样,当工程质量要求高时监理的工作任务量就大,所以考虑监理人员的数量时,除考虑工程专业配套外,还应当在考虑完成监理任务的同时考虑工程质量要求,具体的说质量要求高的配备监理人员数量也应多。而目前的监理机构配备标准基本上没有考虑工程质量的要求,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根据现在实施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情况,在达到完成规范要求的监理任务前提下,应首先考虑监理人员的专业配套,其次应考虑工程质量等级,第三应考虑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有无超过规范的要求,只有同时考虑以上三个因素,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员配置标准。

按照以上分析,我认为对于工程规模很小的工程(小于一万平方米)应本着专业配套的目标进行,如不少于1名总监(国家注册)、不少于1名土建人员、不少于1名安装人员,装修时土建人员可以兼管装修或再增加一名装修人员,至于工程质量的高低,在这种工程上关键环节有人员配套控制,所以可以不予考虑。

对于工程规模较小的工程(一万平方米与三万平方米之间)应本着专业配套和适当考虑质量目标进行,如不少于1名总监(国家注册)、不少于2名土建、1名安装人员,装修时土建人员可以兼管装修或再增加一名装修人员,至于工程质量的高低,如是创优良和市优工程可不考虑,如是创省优工程可考虑增加1名监理员。

对于工程规模中等的工程(三万平方米与六万平方米之间)应本着专业配套和考虑质量目标进行,如不少于1名总监(国家注册)、不少于3名土建、2名安装人员,装修时土建人员可以兼管装修或再增加一名装修人员,至于工程质量的高低,如是创优良工程可不考虑,如是创市优、省优工程可考虑增加1名监理员。

以此类推,我们认为工程每增加三万平方米要增加1名土建监理人员,工程每增加四万平方米要增加1名安装监理人员,当质量有较高要求时可适当考虑增加监理人员。

(二)监理取费应予监理的工作深度相适应

虽然监理规范明界定了监理的工作内容,但对监理工作内容的深度没有明确界定。由于这一原因,聪明的建设单位常常要求监理人员做深入的工程监理,导致了监理工作的被动。

如个别建设单位把所有质量问题都推到监理身上,而监理规范明确规定监理控制工程质量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所以监理无法回避这一问题。实际监理不可能绝对保证工程质量,当建设单位发现工程质量存在一点问题(如个别质量通病)就认为监理失职,给监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同时由于分包单位常常由建设单位选择,导致总包无法管理分包,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都很难理顺工程施工中各方的关系,更何况是监理了,可按照监理规范的规定,监理具有协调的工作任务,建设单位把协调工作全部推卸给监理,一旦出现工程摩擦就认为是监理不起作用,也给监理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

实际上除上述质量控制和协调工作外,在进度、投资、合同管理方面都有类似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监理工作没有明确的服务标准,本来已达到了工作目标,建设单位却拒不承认,导致监理大量投入而最后却难以脱身。

监理机构在组建之初很难考虑到上述现象,使得相同工程量的工程监理,由于工作的深度不同监理投入相差巨大,但目前的取费标准没有考虑这一现象,使得同样的付出获得的效益相差巨大。

因此,为了使监理行业能够有效有序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可供执行的监理服务标准,这套标准是监理取费的依据,也是政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监理工作评判的依据。

(三)监理工程取费应以监理机构配备的标准人员和企业发展相适应

有上述分析可知,监理的工作任务和监理深度决定了监理人员的数量,而监理人员的数量应当决定监理的取费额。

制定监理取费的原则应当是明确的,这就是考虑监理机构人员的数量、考虑企业的管理费用、考虑企业的税收、考虑企业的适当利润、考虑工资的发展水平,以上各种费用的总和应是监理取费的标准。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家规定的取费标准很难得到执行,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制定取费标准时没有附带相关监理机构的配置标准,同样的取费安排几名监理人员是随意的,而企业的本质是盈利性的,这样必然导致监理取费时压级压价、减少人员、降低人员素质,再加之监理提供的是服务,在没有明确的服务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很多监理企业的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就很好理解了,这严重影响了监理行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如下粗略测算,考虑到监理工作属于高层次的技术服务,所以其工资标准应当比全员平均工资标准高1-2倍(在这里应充分考虑注册监理工程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对平均工资的影响),再考虑上各种保险、补助,然后再进一步考虑各种企业费用、税收和利润,这样可大体测算出每个监理人员的监理取费标准。根据以上标准和工程的定额工期,不难推算出一个监理部的取费额。

如果目前能够完全执行现行监理取费标准,监理取费基本上是合理的,关键是执行现行取费标准能否有一个合理的监理机构人员配置,能否有一个合理的服务标准,并且将这一配置和服务标准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在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要求、监理企业安排方面共同执行。

三、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监理工作任务量和监理工作的深度决定了监理的工作量,监理的工作量和专业要求决定了监理配备人员的数量,监理配备人员的数量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决定了监理取费水平的高低。以上各方面必须协调一致并有相应的可考核标准,才能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否则监理行业只能在各个板块互不协调的情况下恶性竞争,政府、企业做再多的努力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处理不好甚至导致整个监理行业的失控。

篇4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upervision industry,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etting up six relevant mechanisms, developing or attracting talents who have high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rich experience in supervision work, and improving their own qualities and raising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would meet demands of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houl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关键词】工程监理 人才培养 建立 机制

【Key words】engineering supervision,cultivation of talents,establish,mechanism

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化的有偿技术服务,既不同于直接生产活动,也不同于直接投资的活动。它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业主提供高水平、高技术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因此,解决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的素质问题,是搞好监理工作的根本,也是监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那么,如何才能加强监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理工程师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种工作机制入手。

1、建立人员录用机制,是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的起点

建设监理工作除了满足业主在项目建设中的需求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同时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严肃性。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要适当加强录用人员的条件设定,把好人员入口关。要对招聘人员的年龄、专业、学历、职称、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根据自身决定录用的岗位,使招录的人员具备胜任相应监理工作任务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满足监理各岗位的需要。

2、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塑造高智能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建设监理工作具有特定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法规就有多种,依据的规范标准也有许多,需要使用的各类表格有数十种,这就要求必须把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贯彻始终。

一是,要加强对新招录人员上岗前的培训。通过对他们进行《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主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及各种表格的培训,使监理人员能够掌握监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和义务,具备上岗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加强对在岗监理工程师的岗位培训。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其中主要学科就有十几种。这就要不仅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本专业、本岗位知识的深化培训,而且还要进行相近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培训,鼓励监理工程师进行跨专业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学识水平的综合能力,达到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成为高智能、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

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工程监理企业作为智力型服务性单位,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监理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加强层次较高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将一些学识渊博、技术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监理队伍当中,来提升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注重监理队伍的人才储备,积蓄发展后劲。比如每年可到专业院校招收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通过监理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配合开展监理工作,再经过几年的锻炼,待他们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后,工作便可独当一面。如此,经过持续引进,监理队伍的学历组成、专业水平、年龄结构就可得到有效改善,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及时掌握队伍现状

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监理工作人员分布面广、监理的工程类别不尽相同,接触的人员、环境各有区别。因此,要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目标,紧密结合监理工作的要求、程序,制定科学、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也可按工程项目进行考核,在建设过程中和竣工后,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每个项目监理部的整体工作和每个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做出相应的评价。考核时,还要注意听取参建各方的意见,充分了解监理人员在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以对监理人员作出综合的、客观的评价。

5、建立人员淘汰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加强人才的引进、培训的同时,还要根据考核结果,逐步淘汰部分专业水平低、敬业精神差、廉洁自律意识弱、跟不上形势发展、不适应监理工作需要、损害企业形象的人员。在把好人员入口关的同时,还要疏通出口,吐故纳新,不断完善自身的体内循环。

6、建立留住人才机制,确保企业持续改进

篇5

一、正确认识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性质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基础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和授权的,所以要千方百计为业主服务,进行目标控制,但是监理单位应具有非依附性。监理单位的监理活动不但受业主方的委托合同的约束,而且必须依据“国家工程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政府批准的建设文件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监理要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的合法权益。工程监理工作是一种针对工程建设的管理行为,监理人员只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监督管理这一主线,做到对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投资、进度的综合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人自一九九五年开始从事工程监理工作,当初各方对工程建设监理的含义未能全部认识,业主方、监理方、承建方普遍认为监理工作只是对工程施工过程实施的一种外部监督,监理人员所从事的只是一种单纯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体表现为对施工过程进行简单的旁站监督及工程质量指标的独立抽检。监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却很低,往往面对“亡羊补牢”的局面。停工、返工现象频繁,监理人员与其它建设主体关系紧张,给工程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由于对工程监理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监理工作的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隔离开来,从而使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只能对工程质量进行外部监控,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督促施工单位从内部加强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损失。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验,以及建筑市场客观环境的成熟,各方主体逐步认识到工程监理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之一,只有全身心投入项目之中,正确实施监理行为,将工程建设纳入有序的运行轨道,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使监理工作行之有效,单就质量搞监理,难以建立有效运转的项目管理体制,工程质量目标不会顺利实现,其它目标依据对立统一的原理也不会顺利实现。

二、多方面的监理工作是实现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目标的保障

在实施的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如果不能实施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多方面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前期管理工作极少介入,等到进入施工现场后,对施工单位的自身情况了解甚少,对施工队伍施工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清楚,对工程施工的新工艺、新材料也知之甚微,不能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面对各种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做到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使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落实。近年来监理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监理人员只有对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科学监控才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监理人员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采取的管理工作应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监理工作应覆盖项目实施的整个阶段,即从项目立项或项目决策至保修期结束。因此监理人员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就应进行主动积极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所了解。而对承建单位以往业绩的调查,既可加深监理人员对承建单位以往业绩的了解,又可加深监理人员对承建单位技术水平的预先认识,从而可在制定监理规划、细则时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周密、细致的事前控制,消除由于施工队伍自己管理水平缺陷给工程带来的质量隐患,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应有准备,使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法、料、环这五大要求,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就是工作质量,因此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核查,施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行业人员等资格证书的检查,以及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具体技能水平的考核,使影响施工过程工序质量的人为因素得到全面了解,采取综合而全面的控制,促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造成人为的质量、安全事故。

3、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料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从材料的供应、检查验收、现场储存、性能化验都要进行认真的控制监管,保证工程材料质量的稳定性、供货安排的合理性,确保工程质量基础条件的完善。

4、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审核施工方案时,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6、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通过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核以及对施工法的确认,监理人员可分析出施工单位该项目施工操作的技术可行程度及质量目标实现的保证程度,也为监理人员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为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协调好与各方主体关系,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职责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施工场地安全的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监理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督促作用,所以加强对工程监理的管理也是一项首要任务,必须给予重视。目前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十分到位,并且,对相关标准及法规的要求也较为模糊,以至于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比较混乱,安全防护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对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性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以至于工程事故发生率一直比较高,安全问题处处存在。为了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所成效,重振建设系统的整体行业形象,推进文明施工,以美化,亮化,各类建设实现定型化、标准化为目标,我们需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控制,加强工程监理的安全职责。

在现场的施工中,建立起着较大的监督作用,但是,当前监理单位存在着许多问题,监理单位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存在没有安全总监或者一人多管的现象,并且到岗率极差,对工程项目的安全事项无法做到很到位的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监理规划制定不规范,没有完全依照国家的有关建设工程的安全条例来制定规范的监理规划,更谈不上按照要求来制定相关的监理细则了,即使有也是浮于形式,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具体可实施的内容,对监理工作的展开自然没有针对性与指导性。还有的监理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所谓的方案对工程本身的安全建设未能起到指导作用。有的监理单位未对分包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资格进行认真审核,未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工程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缺少旁站记录。总体而言,监理单位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存侥幸心里,个别安全监理工程师责任心不强,未对下属的安全监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以至于工程监理对建筑安全知识掌握不到位。以上是当前工程建设中安全监理的现状,也是造成工程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原因,针对其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的安全职责。

健全工程监理的安全职责规范,实施安全责任制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来不断地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及相关行业的监理规范要求,对相关的监理职责予以细化并督促其尽快实施。在强劲有力的制度保障下,监理的工作会得到一定的监督,其工程建筑的安全意识也会不断地增强。

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监管是整个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的监管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使建筑工程达到预先所期望的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从图纸设计、原材料的选定到分项工程的施工,熟悉并了解监控的范围及地点,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对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有利于对工程本身的质量负责。

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明确各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给每一个监理人员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强化每个人的安全工作意识。同时,对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给予完善,使之规范化,在健全审查核验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督促整改制度基础上,完善工地例会制度及资料归档制度,定期召开工地例会,让监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提出当前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之提出整改意见,讨论后监督落实。

对监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职责培训

一名合格的监理人员离不开系统的职业培训,应该对每一个监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建立监理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人员需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

在总体的培训下,针对每一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也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将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案及特殊性给监理人员做一个详细的讲解,让每个人对工程有个具体的感知,加强薄弱点的管理,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有着及时的应对措施。

监理应该对施工单位的有关方案及文件给予严格的审查

监理单位应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等给予严格的审查,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或者建筑单位相关的安全工作条例。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其提供的各种相关文件,建筑人员的相关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看其是否合法有效,一旦发现安全问题或者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安全生产监理管理的工作在施工阶段应按照流程来走,发现问题时要立即下发监理通知,受理整改报告,检查整改情况并签字验收的正常流程来走,严格执行向建设单位和安全生产行政部门报告的程序。

当前,安全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安全生产被提升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监理单位只有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并不断地完善实施,加强执行力,并结合当前工程建筑情况,对监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增强建设工程中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管意识,对安全隐患做到有力的监督与防范进行合理有序的安全监理,才能使工程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得到有力的保障,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工程监理;实训;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2016)02-0125-01

1工程监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熟悉建筑绘图规范,准确画出各种立体建筑的三维空间关系图;建筑荷载分析能力,建筑材料性能分析能力,常用工程材料选用能力识读建筑结构图、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能力;地基土类分析能力,基础类型及其结构施工图识读图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解决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编制一般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能够使用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能力。

2实习实训项目对监理专业能力形成的影响

实习实训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定位在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则显得更为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是生产、建设一线的施工管理岗位和以图纸设计为主的设计岗位,如何针对这两类岗位的特点,系统设计实习实训环节,并与专业理论课程融为一体,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工程监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3实习实训与职业岗位对接

对于就业主要面向施工管理岗位的工程监理专业,实习实训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是我们实习实训的重点。(1)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全方位职业岗位调研: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一是要调研不同规模的企业,如大型特大型、中小微企业等,因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是不同的,而只有通全面的调研,并结合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才能准确地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定位。二是对同一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调研,因为不同职级的员工对一个岗位的关注点和能力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经理最关心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关键素质,工程师关注的是员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一线技术员关注的是具体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只有通过系统、全面、深入的调研,才能将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全面地总结出来,然后进行课程特别是实习实训环节项目、任务的设计,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和职业性。(2)进行职业岗位任务归纳和能力分解。①关键素质归纳。将调研出来的职业态度、团队精神等关键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本专业的关键素质。②职业岗位能力归纳。一是将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任务进行归纳,筛选出比较常用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按照同一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分类,形成职业岗位任务群(行动领域)。二是对职业岗位任务群(行动领域)进行能力分解,形成能力模块,再细化成微观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态度点,编制完成职业能力分解表。

4有效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

工程监理专业由于实习地点非常分散,学生实习的工程项目和工程进度也各不相同,学生到企业后,又是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要为企业承担真实的工作任务,所以要想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轮岗训练多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一直是难以实现的瓶颈。(1)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个性化设计实训方案。根据学生所在的实际工程项目内容和进度,以及学生所在的具体岗位,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实训内容设计。一是能力训练以学生所在岗位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主,进行系统设计和训练,达到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二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其它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辅助训练,如现场教学、远程辅导等,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相关教学资料、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动画视频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它职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职业岗位能力。(2)校企深度融合,形成有效管理,提高实习实训效果。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及师徒制,强化学生定岗实习阶段的管理。首先,选择适合的合作企业。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面向,以及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选择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企业。学校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安排学生到优秀企业实习,企业从补充优秀人才的角度安排学生实习。其次,签订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企业愿意参与学生管理,提供兼职教师,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学院为企业提供合作的优惠条件。三是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学院与企业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管理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参考文献

[1]周朝升.对工程监理人才问题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5,(8).

篇8

关键词:工程建筑;监理;安全;效益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1引语

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有很多主客观因素对施工进度和工程建设效益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向性的影响,而施工现场安全无疑是其中一项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时出于成本和进度的考虑而淡化安全意识,疏于安全管理,最终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对施工进度和施工企业财产安全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和损害,工程建设效益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更为主要的是常常导致施工人员的身体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夺去生命。而加强监理工作,将施工安全纳入工程监理的范围,保障工程建设安全高效推进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强化监理工作提升建设安全与效益水平进行探讨分析。

2强化监理提升工程建设安全与效益的必要性

2.1 当前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现状。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企业、施工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各自实施,而在具体的施工现场的安全则更多地依靠施工企业(承包人)的具体组织和管理来实现,这就导致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处处存在安全漏洞的现象。一是业主单位的关注点只在于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工程进度,施工企业所提出的关于施工环境安全保障方面的要求被认为是额外增加预算的无理要求;二是政府安全和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浮于报表、承诺书等表面的东西;三是施工企业从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角度也往往降低在施工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四是施工企业所使用的一线人员多为流动性大、技术水平低的民工队伍,他们的操作规范程度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识往往不够高;五是监理单位一直以来的监理重点都只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以上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施工现场的的安全管理长期处在空白无人监管的地位。

2.2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主动承担起施工安全管理责任。虽然从《建筑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工程监理工作历年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重心来看,工程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并不承担主要或者直接责任,而是更多地按照合同的约定从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的角度承担相应的服务责任。但一方面,工程监理单位是施工现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者,在安全管理方面既有责任也有临近一线便于实施的优势;另一方面,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没有安全,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即使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要求监理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但还是需要从自身的职责和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理。

3强化监理提升工程建设安全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3.1 强化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监理单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来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把控,一是要确保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建设主管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标准在施工现场得到落实,二是指导、督促施工企业从完善组织保证体系的角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指导督促施工企业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必要而细致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四是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以确保分部、分项的安全技术都得到全面落实;五是在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开始前对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督促;六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消防、文明施工、防寒防暑、卫生防疫等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七是结合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综合检查。

3.2 强化监理的主要工作方式。工程监理单位和人员在实施监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的过程中应当到位而不越位,通过履行自己的监理职责来促使施工单位加强安全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主要从审核把关、现场监督检查两个方面的程序进行。在审核把关方面,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及证明文件、安全文件进行审核检查,对照工程建设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对施工企业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中进行审核审查,对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进行审核检查,对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施工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审核检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现场监理监督方面,主要是按照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现场实施严格监理,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及时对施工单位下达监理通知,要求施工企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或消除。

3.3 强化监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作为高智能含量的工程监理服务行业和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形势的把控应当从通过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预控上入手,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施工现场安全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施工安全危险源在施工场所内及周边都有可能存在。就客观环境而言,监理人员通过对现场的观察、调查和查阅有关记录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就施工过程而言,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通过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任务结合施工企业提交的有关文件以及自己的经验、必要的要求标准进行分析判断,以编制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将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检查,通过事件树、故障树分析等手段查找和识别存在的安全事故危险源。

4结语

总之,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关系着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成效,因此工程监理单位必须从自身的职责和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角度出发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理,以安全作为全面实现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等监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也要按照自己在施工安全中的责任进行无缝对接,共同努力,保障工程建设安全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 课程内容选取组织 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建筑法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以建筑工程“二级建造师”职业岗位需求为技能培养目标,贯彻相关行业标准,以“双证结合”为导向,直接针对企业一线的技能需求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有关建筑规章、规定、办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程序和管理、建设工程许可、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招标与投标、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建筑装饰装修、建筑法律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建筑法规,遵守建筑法规、应用建筑法规的目的。

在课程建设中按照“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基于一线工作需求的分析,设计仿真案例实训项目,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

为了实现“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实行“一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两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办学方针。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产学研有机融合,提高行业认可度,把建筑工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吸收,岗位技能也在这种动手实干过程中形成。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工程管理人员一起立足于职业能力分析来选择课程内容,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

2.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

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成立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课程采用仿真模拟训练、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环境中培养职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

3.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理论知识和技能分别独立考核、一次性期末考核的方式,采用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知识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内容选取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等。

我们一方面围绕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以真实工程项目的法律任务为载体,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九个教学内容(工程项目建设及执业资格管理、建筑工程报建及许可管理、建筑工程发承包管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各方法律责任鉴定),使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融合。课程的内容设计真实的反应了实际工程建筑法规的内容和工作过程,内容具有典型性且适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

建筑法规课程在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中的建筑工程纠纷处理和建筑工程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内容组织

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在教研活动中提出了基于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组织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内容与建筑工程项目一致性,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一致性,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主要管理环节及其所涉及的建筑许可、工程承发包、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法律等相对较为独立的内容系统化、整体化、集成化。结合岗位工作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适度、够用,知识总量不变为原则,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以工程实际中遇到的相应的建筑法律纠纷及案例为引导展开教学内容。

五、教学设计

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围绕就业岗位,基于实际工程法规方面的内容和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设计了九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将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都融为一个“大课堂”,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建筑法规课程涉及知识领域广的特点,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课程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分析、讨论,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教学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就是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发现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技能――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方式,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建筑法规课程设计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我们给定一个拟建的工程项目的任务计划,让学生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征地过程到竣工验收结束,了解其施工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建筑法规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通过思考研究、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技能。

本课程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作者简介:

篇10

建筑工程监理作为建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时间、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利益,业主和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方式。建设工程监理从80年代引入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建筑监理发展也日渐成熟化,但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1、什么是建筑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指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附属设施的建造以及管线、设备的安装的总称,属于实体性质的工程。建设工程由于建设周期长,费用大,涉及的资源较多,在其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常常会委派专业的监理单位来协助完成任务。监理单位以其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对在建的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这些监理单需要通过国家的资质考核,依据相关的建设法规、法律条款、技术标准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和有关该工程的其他合同,替代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实施一种专业化的监管和控制指标活动。

2、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理水平总体比较低

我国监理业发展起步较西方国家要晚,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监理水平过低制约了工程质量的发展。监理方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现场监理制度来进行监控工作。监理工程师往往身兼数职,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监理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理组织制度不健全、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水平落后,服务水平低下,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理企业的社会形象,让监理这项工作变成了一项程序化和表面化的工作,严重阻碍了监理业的发展。

2.2 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监理行业不仅涉及技术、还涉及到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监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监理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很多从业人员是从施工技术或造价专业转行而来,有的更是退休人员返聘回来,经过短期培训拿到一些职业资格证就匆匆上岗,一般都不具备系统专业的监理知识,对监理条例和规范的了解更是少,单纯认为监理行业就是帮助甲方监督施工单位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理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目前有些监理人员职业道德较低,受聘于甲方单位,却还拿着乙方单位的回扣,导致最后工程完工后,频频发生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理行业的社会形象。

2.3 建设监理市场的不规范化

我国对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采取双资质管理的政策,监理工程师必须通过国家的有关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监理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注册资金状况,高级人才状况的进行资质等级的评定。国家通过对企业和监理人员的双重资质管理,定期检查,把不符合行为规范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处罚,这对保证我国监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监理业务的承揽还没有完全的市场化,有些业务承揽不进行公开的招标,直接靠关系指派。公开招标时,出现恶性竞争,低价竞标的情况;对于中标的监理单位,有些会进行转包监理业务等等不良现象。有些非监理从业人员通过考取监理证书挂靠其他公司,这样扰乱了监理市场企业资质的管理次序。

目前监理市场的监理费用收取仍旧较低,一方面影响了企业利润,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影响了监理人员从业积极性。监理行业是一个高智能行业,工作强度、责任性都较大,人员薪资水平却较低,这势必导致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

2.4 监理工作定位不明确、监理责任不到位

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市场的三大主体之一,在建筑市场上起到非常之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建设方和施工方都会重视施工而忽视监理,让监理单位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使得正常的监理工作也无法开展。

在监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很多监理工程师身兼数职,在多个项目中穿梭,有些项目里只是挂一个名,没有真正参与项目的监理工作。有些监理单位没有制定针对项目的任务书,致使各级监理人员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造成检查任务时没人到场,旁站时无人,签署文件时不管过程合格与否,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监理职责不够到位的问题。

3、建筑工程监理的基本对策

3.1 完善监理法律法规制度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要想开展顺利,需要监理市场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给监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的监理制度还不完善,监理市场经常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健全监理市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市场操作,为监理人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他们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提高监理市场的管理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3.2 规范监理委托程序

目前建筑市场对于监理任务的委托都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后,签订合同。需要业主严格遵守招投标法,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业主单位直接委托监理公司时,应该依据工程类别选择相应资质的单位来进行委托,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彼此之间有约需条件,有利于工作的控制。目前国家明文规定禁止转包,挂靠工程的出现,一旦发现会给以严厉惩罚,这对于发展我国监理市场有很大帮助。

3.3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重视监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不仅是道德素质还包括技术素质。监理单位应该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国家、行业、单位所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管理制度等。熟悉各项技术标准和规程,熟悉合同,这是监理人员做好监理工作的前提准备条件。监理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为业主服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加大对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增强专业知识技能。

3.4 管理标准化

对建设监理实现标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和控制监理的内容及形式上。对监理工作内容进行定量定性的考核标准,让监理工作的每一过程都做到标准化。 对于监理工程中要求的时间、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的协调度达到最大。同时也很好的协调了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自责任和任务,遇到问题,三个主体之间能很好的协商解决,避免了建筑工程的工期拖后,缺乏监理等情况。监理工作人员能为监理工作出谋划策,运用新思想新方法保证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得监理市场朝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刚. 建筑监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学之友,2010(33);

[2]张玉娥.建筑监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尉风艳.浅谈我国建筑监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