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音乐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审美的价值,他们更倾向于现代音乐歌曲的节奏、新奇、摇滚和流行,所以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兴趣这一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主题是基于科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的认识并且依赖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发展。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古典音乐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理解和兴趣喜好理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课的兴趣,加强中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注重人的声音、音乐的记忆、想象的音乐和音乐的感知,根据人的声音感觉的四个要素:音高、音色、强度,时值,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研究学习方法构建来和谐教学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增长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感请,有助于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的人。怎样在这个流行音乐肆虐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考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中进行思考。还可以寻求互联网上正确有效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学古典音乐课的反思,并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需要研究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设计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形成一个教学提案,通过基准教学的比较,表现出课程的有效性,鉴于具体的问题,可以积极研究具体方法并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从初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初中生学生因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需要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找出培养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喜爱的方法,并能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时效性的观察,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还需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填写问卷,找出教师认为初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最后根据以往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和探讨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设计一个可以突破的教学方法,再将设计的课程与之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学,研究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在学生艺术能力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通过研究整个过程中进行深度的总结及反思,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评价的能力。
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应该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得研究和评价有重要数据支持。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文艺活动,从而引导初中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促进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相结合
目前,标准的初中音乐课程是提倡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主,以教师的指导方针,提出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去鉴赏古典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而且学生置身于教学学习情境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让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教师也应当做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古典音乐进行鉴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大家在课堂一起探讨和解读;在音乐课堂上仔细品鉴古典音乐,慢慢去感受和欣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也会有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对于流向音乐有所减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结语
找出学生不喜欢听古典音乐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喜爱古典音乐,发现和了解古典音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在古典音乐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还要求初中教师帮助学
生做好鉴赏工作,因为利用鉴赏,学生可以熟悉学习内容,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听課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鉴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才能使初中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引导学生奖赏也可以为备课作好准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诠释古典音乐,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查找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大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5(33):2.
[2]郭新秀.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14(11):3.
责任编辑:孙瑶
篇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体验倍受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重视。但由于古典音乐大多年代久远,学生对其产生背景、反映的音乐形象缺乏应有的了解与认识,难以引起学生直接的情感共鸡。而且学生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优秀的古典音乐缺乏兴趣,这给鉴赏古典音乐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受古典音乐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典音乐。
一、建构合作探究式音乐课堂
合作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音乐。在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某一古典音乐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可设计小组合作比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聆听。对于一些古典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如在小组探究之后,师生进行合作表演。如讲授《国之瑰宝——京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京剧伴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给每组学生发大锣、小锣、钹等乐器学念锣鼓经。并让其中一组学生随着伴奏手做兰花指走台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中,逐步形成了参与意识,从而使古典音乐课堂真正焕发出创造活力。
二、创设审美化古典音乐情境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那么教师就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听到的是流行音乐,他们对我国乃至世界民族古典音乐了解甚少,对教材中必唱的歌曲或必听的古典音乐缺乏兴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很多学生表示“难于听懂”、“不感兴趣”,而只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审美情趣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对这支曲子不是十分熟悉,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教师可以先简单地给学生讲解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再让学生欣赏音乐,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踊跃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该曲精荚的情景描绘,可以感悟到作者面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感慨。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欣赏过后教师让学生来分析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音乐元素,让他们懂得古典音乐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喜欢上古典音乐。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古典音乐教学应采用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而多媒体元素的运用,可以促使课堂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而言,体验古典音乐的美感显得较为艰难,这时教师可采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元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视听享受的同时,自觉进入特定音乐情景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如以《阳关三叠》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阳关”地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独特的地域风格,然后再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积极思考:播放的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这是由何种乐器演奏的?这样在多媒体元素的配合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古典音乐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元素在古典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古典音乐。
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古典音乐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互动”促使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问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表演、创编、比赛等方法,使学生投入到互动的学习气氛中,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以提高其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具体来说,音乐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做他们的好朋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针对古典音乐的美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们一起就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还可以利用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成为鉴赏音乐的“小老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古典音乐鉴赏课成为联接师生良性互动的纽带,共同探讨,一起进步,在充满乐趣的古典音乐课堂中自然生成。
篇3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
大家都很熟悉,流行音乐。就是PopularMus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长久的保管它经典。从《纤夫的爱》朋友》同桌的天黑黑》黄昏》一定很爱你无数的流行音乐雨后春笋似地呈现,隔一两天就有新专辑。从邓丽君、尹相杰、刘德华到张惠妹、周杰伦、阿杜,无数的歌星献给人们无数美丽的音乐。
起源很早,古典音乐。就是ClassicalMus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发明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本文来自027ART。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音乐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等。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统计出了以下数据:热衷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占65%热衷于国外流行音乐的占17%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占8%热衷于国外古典音乐的占10%也就是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占82%而热衷于古典音乐的只占18%一次全国初中生音乐欣赏的调查中。
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才没有表示进去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水平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Ji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
转变到现在兼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Ji动、一起忧伤、本文来自027ART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达需要及时处置,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
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舌,一位音乐喜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但找不到任何音乐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辈歌唱家的单集、合集。您认识李古一吗?听说过李双江吗?甚至,知道蔡琴和高胜美吗?摇头,自始至终。已经忘却了近似知识的音乐知识。这也是沉溺流行音乐,不听古典经典带来的后遗症。还好,像这些还未引退的老一辈歌手还有人认识,伟大巨人贝多芬一生的事迹未被遗忘。
试想他一旦迷恋流行音乐而完全排斥古典音乐。没有正确的引导,中学是性格喜好形成的时期。目前迷恋流行音乐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初中、高中生。青少年追星简直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更是流行音乐的喜剧了不过我供认,被追星追得不可思议的大多是实力超群的像刘德华、周杰伦等,确是优秀。但现在不但世界是多极化发展,音乐界也在还有这么多古典经典被抛弃,不知当人们都忘却了古典音乐的时候,音乐界是个什么样子。
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是极小的每一首古典音乐都是经典,不知是大家忘却了古典音乐的原因是什。没有接触?还是觉得太差劲?当然。怎么会差劲呢?所以只可能是广泛的青少年没有接触古典音乐。曾经给我一位热爱流行音乐的同学介绍了从未听过的肖邦的著作《幻想即兴曲》和《降E大调夜曲》听后的感觉非常不错,说:有一种流水般的感觉”确,这两首音乐都有着非常精湛的技巧;有着非常深奥的韵味;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这两首曲子并不是古典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还有像《田园交响曲》少女的祈祷》甚至《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蒂丽娜》非常优美的乐曲让大家欣赏。百度每日金曲排行榜上只有一首可以算是古典乐曲的音乐进入了前50名,排在第38这就是梁祝》试问,难道能够打动人心的只有这一首乐曲么?只可惜的大家根本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这些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古典音乐了
篇4
古典音乐似乎也具备某些这样的特质。比如,在其诞生之初,同电影一样也在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听觉世界,而且时至今日,发展到现当代的现代音乐也同样承担着探索和拓宽全人类感知力的重任。再比如,每次听到古典音乐或是谈到古典音乐,心底也总会不由得将它与“经典”二字相联系,脑海泛起的阵阵波澜也总与自己曾经被“经典”打动的一段段听觉回忆有关,而诸如此类的回忆也都被深深地印上淡淡的怀旧味道。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此时的古典音乐已经不止是一首音乐,它还夹带了我们个人对它的感知,以及产生这样那样的感知时周边的种种境遇。当我们听完一首音乐,关上唱片机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包括听觉与感知也同时都被打包封存在了我们的记忆里。这样的记忆比原本音乐本身来的更加珍贵与生动,是真正独一无二的独家记忆。那么,也许历经数年之后的某一天,当再次聆听同一段音乐的时候,曾经初次相见的震撼或许已经历经沉淀,变得不再娇艳,却多了一份厚重,而这一份厚重的感受往往正来自音乐本身加上你的那份独家记忆。
何谓古典音乐?广义上是指诞生于中世纪至十九世纪末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诸多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编制的音乐。而我们现在狭义的古典音乐,大多特指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即有着复杂配器、庞大乐器编制,由大型交响乐队演奏,产生宏大听觉效果的音乐。有着这样特质的音乐,无论是真正的古典音乐,还是依照这种特质专门为电影创作的电影原声配乐,都在电影音乐中占据着其他风格音乐无法替代的地位。而这种地位也随着电影的发展悄悄发生着变化。
远在无声电影时代,古典音乐是伴随影像画面唯一的听觉伙伴。当卢米埃尔兄弟首次用一道神奇光束将火车进站的影象投影在银幕上时,惊讶不已的观众听到的却并不是火车发出的汽笛声,而是谐谑、典雅的欧洲古典音乐。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流行在电影放映的同时,临时根据不同风格的画面,搭配上现有的风格大致与之匹配的音乐由演奏家现场演奏,来填补无声电影听觉上的空洞。这种用古典音乐充当电影画面音乐伴奏的形式,伴随着电影走过了最初的三十年默片时代。
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后,影片中的听觉形象除了音乐之外,增加了语言和音响效果。这时的电影艺术由于技术的提高,对电影音乐的要求也逐步细化,突现出电影音乐的非独立性。用来配乐的音乐需在创作构思伊始,就要结合电影的总体构思、结构与画面视觉形象等因素进行设计。能否与画面更好融合变得比音乐本身的可听性更加重要,听觉与视觉的有机结合,使音乐成为与画面互帮互助的“搭档”。音乐既不能过于寡淡而不足以烘托画面想要表达的情绪,又不能太锋利突出过于“抢镜”,喧宾夺主冲淡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任何一方面有所缺失,都将导致电影整体效果的损失。所以,电影配乐者需要关注的内容变的越来越多,时代再也不允许用现成的古典音乐直接充当全部电影配乐,由此,为电影专门创作的配乐应运而生。在电
影的国度里,音乐终于经历完从为画面“搭把手”的伴奏,到作为“搭档”配合电影的创作的角色转换。
十分有趣的是,即便专门为电影而创作的配乐可以更好地满足画面对音乐的种种需求,而且利用古典音乐充当电影配乐有着一定的危险性,例如音乐本身的“气场”可能会干扰观众对电影本身或导演意图的理解,或由于一首古典音乐本身,根据篇幅及曲式结构的起承转合关系所固定的情绪发展节奏,作为配乐时不能随着电影剧情发展的节奏随心所欲任意调整,但古典音乐固有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画面风格等诸多需克服的困难,古典音乐却从未退出过电影配乐的舞台。相较电影诞生之初,古典音乐占据绝对地位的时期,在音乐形式创新和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流行、摇滚等各类音乐在电影配乐沃土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古典音乐仍稳占一席之地,更加印证了它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位置。
众多成功运用古典音乐作为电影配乐的现代优秀电影作品,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古典音乐的无可替代,像一种符号、一种味道,一种印记,深刻又沉稳地温暖了每一帧画面,感染着每一个经历它的人,如同母亲,或是一位睿智的老者,使人不知不觉敞开心扉,卸下防备,开启心灵如婴孩般敏感的感官感受力。它不同于其他同样也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它没有新创作音乐所带来的全新听觉的感官刺激,却以不带攻击性的感染力,打出这张攻无不克的温情牌,可谓仁者无敌。也许,这就是怀旧的力量。
问题是,音乐的自律性决定了它就是纯粹凭借旋律和节奏等音乐元素相组合,需经过听者在感官经历过程中加想和想象,唤醒内心感受,从而达到表现相关主题的目的。正所谓“声无哀乐”,音乐的情感并非客观存在于音乐中,而是主观存在于每位听众的情感记忆中。好的音乐,就是能瞬间找到并打开你心中封存那种记忆的那只箱子。换言之,不是音乐直接表现了某种感情、画面或场景,而是在听众构想的帮助下,在感官经历的过程中逐步构筑起来的。古典音乐更是以一个完整的曲式,层层铺垫递进渲染直至曲终,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作曲家意图展现的精神内涵。这样看上去,当古典音乐作为电影音乐时的非独立性,与它本身的自律性之间的确存在矛盾之处。
其实,不仅是古典音乐,电影本身与它的观众也存在着某种潜在的矛盾。假如我们以开放、宽松、尊重的态度看待电影音乐中的古典音乐与古典音乐本身,勇于腾出完整的一颗心,用来像孩童般不加保留地接受这电影带给我们的一切感受进入我们的身体。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暂时忽略电影本身,忽略古典音乐本身承载的其他与电影无关的内涵,忽略我们先前已经固有的成见,或许这些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只需要把古典音乐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
篇5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
篇6
【关键词】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 大学音乐教学
一、古典与流行何以结合
试想一下,将贝多芬的钢琴曲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想来这种冲突的激烈感可能不亚于在静谧高雅的咖啡厅啃猪蹄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皆由其特定的特征而与对方区分开来,因此,若突兀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就可能出现不协调的结果。然而,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将二者进行结合仍然是老师和学生需要努力实现的效果。二者各有其特色和优劣,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会是非常完美的教学典范。
古典和流行何以结合?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此进行解释和可能性的探索。
第一,全面拓展学生视野。若学生将视角局限在这两者中的一个之中,其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的产生技巧还有音乐的发展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只学习流行音乐,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大众音乐审美而忽略宫廷音乐,其曲风或作词都难免会偏向通俗,其作出的音乐很容易与沉稳背离,缺乏内涵;而另一方面来讲,若只专注于古典音乐,学生难免与现代社会和现代音乐环境脱节,容易产生曲高和寡的孤寂感甚至觉得冷寂最终对现实音乐产生厌倦或反抗心理,对大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了解对他们来讲是必要的,学生在学习两者的过程中,自身的音乐视角也在不断加宽增多,当视域不再局限的时候,学生能够有一颗更加包容的心去接受、连接甚至创造新的篇章。
第二,在多元统一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逐步加强。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所了解的音乐类型和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开始了对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对多元文化和多角度的包容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更具包容心态,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第三,教学过程趣味性增加。对知识的单一追逐终究是会让学生甚至教师产生厌倦心态,而在此刻引入另一种模式或方式,则会使教学变得更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讨论中来。
第四,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研究无边际可言,单从一方面进行研究时间一久教师可能会产生倦怠性,而在课堂中将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这也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良好的促进机制,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
二、古典与流行如何结合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各有其特征,如何抓住这些特征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同样从四个方面对古典与流行如何结合进行了探索。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注重素质的教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音乐某一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的同时,不忘对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对多元的追求和努力。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接受二者的结合,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不会产生文化震惊。
第二,完善教学课程设置。现在已有的教学课程,例如古典音乐概论,这种课程从课程名称上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偏好,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授这类课程时应该加强多元结合,或者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进行整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综合性教学。例如,在讲授中外音乐家研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流行音乐,两者在各自的年代的影响力都非常巨大,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完成对不同种类的音乐的鉴赏,也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多元文化的包容力,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欣赏中教育,改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接触度大于古典音乐,并且流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次也远大于古典音乐。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古典音乐时容易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同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一般。因此,教师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要现将其引导进两者融合的环境中来,当他放松进行音乐欣赏之时,在见缝插针地进行适当的教学和教育,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记忆生刻,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接受和喜欢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在于对于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庞大的课程来说进程可能会很缓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和普通的授课式教学结合起来,前者活泼愉悦,后者稳重严肃,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更好地教学。
三、小结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作为音乐类型中的两颗耀眼星星,其独特的光芒让各自都拥有了大量的追捧对象。与其单独对这些星星进行欣赏,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欣赏和思考则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古典和流行这两种元素都不可或缺。本文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何以结合以及如何结合进行探讨,探究两者在教学中的和谐融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可以全面扩展学生的视野;在多元统一的同时,逐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两者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呢?两者的结合,需要学校树立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要巧用现代技术,科学开展活动;同时,要完善教学课程,并且改善教学方式,在欣赏中教育。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学生的角度来对教学进行思考以及从教师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思考,这两种角度缺一不可。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只有从这两者的角度来对综合多元教学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将流行与古典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新课程学习(中),2014(1).
[2]潘轶.试论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北方音乐,2014(9).
[3]饶丽.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探讨.现代装饰(理论) ,2015(10).
篇7
〔关键词〕通识教育;音乐教学实践;发展对策
一、通识教育理念
哈佛大学将通识教育的具体概念定义为:通识教育是指对所有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文化教育,包括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陶冶,个性熏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人皆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全体人的教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智地判断和正确辨别普遍价值的人。台湾学者黄俊杰先生在《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一书中认为,提升大学生本土文化素养、重建大学教育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深化大学通识教育。他在书中探讨了深化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策略与方法,剖析了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非制度性危机,并论及了大学通识教育与社区大学建设、大学校长遴选的关系等,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院通识音乐教育的概况
我院在推行通识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选取《古典音乐入门》作为通识选修课程开设,这是一门关于古典音乐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西方与中国的古典音乐知识与欣赏。通过课程中的教学活动,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础性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掌握一定的音乐美学知识,提高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理解、欣赏和感悟古典音乐的主要内容。其中,西方古典音乐包括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罗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二十世纪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包括古典歌舞音乐、古典戏曲音乐及古典器乐音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古典音乐的历史流变、音乐家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理解当今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多元音乐文化现象,把握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音乐的多样性。在学期末考查方式上,学院要求以提交论文的形式来完成。论文涉及的内容除课堂教学的相关章节外,要求学生欣赏相关古典音乐大师的不同作品并进行理解分析。学生们对古典音乐作品和创作者进行多层面分析,了解古典音乐作品的内涵,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把掌握的音乐美学知识,运用于欣赏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我院通识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学习借鉴国外通识音乐教育的经验
国外通识音乐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音乐教育思想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外,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为学生开设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在内的多门课程,音乐课程是主要艺术课程。从所开设的课程来看,既有专业性较强的,也有音乐与其它专业学科交叉的,甚至包含多元文化课程。我院在践行通识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力求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先后开设音乐类课程包括古典音乐与音乐剧等,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教学对象的特征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我院通识选修课程面对的学生主体为全院学生,这也就是说,教学对象为非音乐专业类学生,学生的学科背景不同,在课堂中会出现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动画设计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学对象对音乐的熟悉程度参差不齐。从目前教学实践过程来看,我院学生基本音乐素养普遍欠缺,很多学生不认识乐谱,不能演奏至少一种乐器,不能根据乐曲打出拍子,虽然有些可以说出国歌的曲作者及词作者,也能说出如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西方音乐家的名字,但能说出经典作品的很少,对戏曲有了解的则更少。例如,在教学中,当教师讲授音乐经典片段如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时,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乐章开始的四个音“3331”,这个部分被我们喻为“命运的敲门声”,从而被引用为此交响曲的标题。命运的主题贯穿全曲,让聆听者感受到一种命运的强大震撼,然而很多学生对这类音乐的兴趣还只停留在“听”的层面,还远远称不上“欣赏”音乐。另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愿意投入资金去观看流行歌手的演唱会,但愿意去音乐厅欣赏古典音乐的学生,仍然屈指可数。
3、教学过程的特征分析
从音乐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们往往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兴趣偏低,对趣味性较强的知识兴趣偏高,配合程度也较高,互动性增强。如,当教师讲到音乐中各类乐器的产生、发展以及现代结构时,学生的兴趣明显偏低;当教师讲到乐器的特色及有关的演奏家时,学生的兴趣则较高。此外,在熟悉的知识领域,学生们兴趣较大,而对不熟悉的音乐领域,兴趣便会减弱。如教师在讲授贝多芬和莫扎特时,学生的兴趣就远高于舒伯特和圣-桑等其他作曲家;教师讲授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时,学生的兴趣又明显高于《bE大调第三交响曲》。
四、对我院通识音乐教育的完善策略
l、精选内容,合理安排课程
在通识音乐教育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选取的教育内容上要有合适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古典音乐的领域十分宽泛,我们每一人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学完古典音乐所有领域的知识,学生的欣赏需要老师的引领。在古典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院通识课选修课的授课目标和对象来制定。在内容设置上,应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课程的起始阶段应有一些音乐术语及音乐基本理论的教授,以便于学生理解后期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如音符、节奏、和弦、乐句、乐段、乐章的概念等。具体来说,在前期讲授了乐章的概念,在后期讲到贝多芬时,学生理解交响乐的构成就会更加容易。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把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通识教育相互结合渗透,在2学分中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我认为,在音乐课程设计上,教师应把理论、聆赏、技巧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讲授;在课程形式上,则尽可能丰富多样。
2、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识课程的质量好坏,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而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又是极为重要的。在通识音乐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也就是在音乐教学中,教授方法而不仅限于教授具体作品。音乐教育是一门“体验”的教育,需要人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思考和感悟,各人由于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不尽相同,体验也会各有不同,所以,音乐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去自我探索、多方存储、相互借鉴、提升能力。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并具有创新精神。具体来说,针对古典音乐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音乐或者观看音乐家传记等,根据课程内容及要求带领学生到音乐会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及欣赏,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欣赏音乐会,去感受音乐会的排练过程,从一场音乐会的形成,感悟音乐内涵,达到提升审美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一起讨论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为自己逐步提高的音乐素养而感到欣喜。
3、探索利用电子与网络资源
篇8
房间里没有钢琴,郎朗坐在扶手椅上回答《t望东方周刊》记者的问题,他的双手常常舞动,手指在空气中上下跳动。
采访前,郎朗在大厅里拍照,站在摄影布景前,他也习惯在手上做出动作,最常见的一个是:闭上眼睛,让手指在空中舞动。
作为当代备受瞩目的古典音乐家,郎朗对于拍照、采访和签名习以为常,他得到很多赞誉,也承受着不少争议。
郎朗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于古典音乐家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印象:2016年3月,郎朗和韩国偶像团体BIGBANG在国内一场音乐盛典上合作;6月,他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典礼上演奏《冰雪奇缘》主题曲;他还做了好几次网络直播,网友点播什么他就笑着弹一曲。
如果这只被视为短暂而疯狂的“现象”,郎朗会略感失望,因为他想做的是“将现象变成一个长久性的东西”。“颠覆”就是郎朗的常规,他不断地撕掉标签,包括世人给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家和他自己的,而他的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爱上古典音乐。
音乐不光是快
2016年3月,英国最具权威的电台Classic FM评选出历史上最伟大的25位钢琴家,郎朗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中国音乐家。
榜单评价郎朗“通过其无可比拟的华丽风格永远改变了古典音乐世界”。同时入选的还有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郎朗看到后第一反应是“笑了”,他感觉自己没有那么伟大。
郎朗的钢琴启蒙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的朱雅芬对《t望东方周刊》回忆,她教的很多小孩在弹琴时都担心自己被批评,但郎朗每次练习都像是紧抓着表现的机会。
17岁时,郎朗在美国芝加哥的拉维尼亚世纪明星音乐会上顶替了发烧的安德烈・瓦兹,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由此在西方古典音乐界一举成名。
在此之前,郎朗虽然已经签约IMG经纪公司,但商业价值还远没有体现出来。他曾去墨西哥一个“荒凉到传言外星人去过的村子”演出,观众仅有当地村民200余人,令他沮丧。
成名之后,演出邀约不断。出众的身体力量和强大的技术让他能驾驭那些难度较高的大曲目。“大开大合”“激情”“兴奋”,使得郎朗在当时的古典音乐家中显得极富标识性。
但长期表演这种曲目对郎朗也是一种消耗,有一次,他演出后拿不起筷子了。更重要的是,这使得外界一度忽略了他的另一面――他也可以处理精巧、细腻的曲目。
郎朗的“人来疯”是帮助他最初树立个人品牌的基础,也是他想要自我突破的屏障。
在沈阳时,郎朗曾参加一次少年比赛,赛前他来到朱雅芬家弹奏参赛曲目时,兴奋使他越弹越快,“踏板踩得一塌糊涂”。朱雅芬说:“你这样弹拿不到名次。”郎朗啪嗒啪嗒掉眼泪,朱雅芬说了问题在哪里,他眼泪还没擦干就笑了。那场比赛他得了第一名。
但成名之后郎朗仍然容易被现场氛围调动情绪,朱雅芬不断提醒他:“千万不要被观众诱惑。你弹得越快,观众越给你鼓掌,可是音乐不光是快。”
乐迷会发现郎朗在有意识地改变,选择呈现那些更需要“用控制力和内心”演奏的曲目。
郎朗有一种紧迫感:“很多音乐家在进入30岁时就突然‘消失’了,喜欢你的人都不喜欢你了,这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绝对得吸取教训。”
郎朗将这种“消失”的原因归结为“心态变了”和“不务正业”,最大的表现是不再练琴。
“一天不弹自己知道,两天不弹老师知道,三天不弹观众知道”,这是钢琴老师常用来敲打学生的一句话。郎朗如今仍保持每天练琴两个小时。
“钢琴不是死的”
虽然国际声誉很高,但对于郎朗的质疑也不少。
从“郎朗音乐世界”一位琴童家长的话里,能感受到一些原因:“郎朗太光彩照人了,曝光多得犹如流行天后,我甚至曾认为郎朗不是会弹到80岁的人。”
郎朗身上有人间烟火的气息。34岁生日那天,郎朗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酒店直播弹钢琴,30分钟时间里吸引了53.6万人观看。
2016年夏天,郎朗作为那英的助阵导师在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新歌声》里亮相,他很少有和稀泥的时候,总是明确地表明自己喜欢哪位选手。
和流行偶像一样,他表演时总穿闪亮的西装,会和摄影师谈论哪个角度能拍出更完美的脸。他一年有百余场国外演出,穿梭在殿堂级的音乐厅和音乐家之中,但回到国内,说话时仍是一口可爱的沈阳口音。
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局长董俊新对《t望东方周刊》说,郎朗“不端着”。正是这种性格让郎朗有了跨界的可能。
2016年9月,郎朗推出跨界专辑《纽约狂想曲》,涵盖了古典、流行和爵士曲目,这是他第一次以录音室专辑的形式演奏非古典音乐。
“我也被学院派压过,觉得演奏家就要燕尾服长头发,弹出变化来莫扎特会不高兴。”郎朗说,但自己必须打破这种固化的标签,“我眼里的钢琴不是死的。”
在沈阳时,郎朗住在隔音差的老房中,邻居能听到他弹什么曲子:“你别老弹贝什么的,我们听不懂。”于是他也弹一些流行音乐,比如《潇洒走一回》。邻居们说,“这个好听”。
到美国之后,普通高中的同学得知郎朗来美国是为了学古典音乐,第一句话便是:“那是给死人听的。”然后给郎朗推荐摇滚乐,说那才是酷的东西。这让郎朗感到自己必须把视野打开。
进入30岁后,郎朗的跨界动作越来越多。
2014年,郎朗与重金属乐队Metallica在格莱美舞台上合作前,一些人开始反对,因为“那太不古典了,气质太金属了”。
“钢琴不也是金属的东西吗?”郎朗开玩笑说,“时代变了,大家是欢迎创意的,前提是你必须弹好你的钢琴。”
80多岁的朱雅芬起初也是困惑的,她担忧那些跨界演出会消耗郎朗的精力。但她后来感到,这是在为古典音乐“拓宽路子”,她也向郎朗要了那张新专辑。
如今,很多古典音乐界的人开始给郎朗打电话:“该怎么跨?我也想跨。”
2005年至今,郎朗每年除了大量的演出,4张个人专辑、5张合辑唱片、两本自传也为他带来了相应的版税收入,同时他还代言了多个品牌。
但郎朗并不承认自己是商业运作下的“赚钱机器”,他会拒绝掉方便面的代言,因为“方便面和钢琴的融合不太可能”。
有媒体保守估计,郎朗年均收入超过了1亿元,当代也许还没有像他这样将古典音乐与商业运作结合得如此成功的音乐家。但郎朗目前给自己的标准仍是“做钢琴家”,他的底线就是“琴”。
“失控了就不行了。练琴必须疯狂,我对钱没疯狂。练琴疯狂是好事,赚钱疯狂很可怕。”他说。
建两座桥
郎朗的微博简介是:联合国和平大使,国际著名钢琴家。在郎朗的认知里,“大使”这个头衔下有传播的责任,他要搭建两座桥,第一座是古典与时尚之间的桥,第二座是中西世界之间的桥。
长期以来,国际音乐商业演出市场上,中国人的身影并不多。在担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期间,董俊新和郎朗谈过如何将中国音乐传播出去,郎朗的想法是首先取得西方古典音乐界的认可,同时在演奏中加入一些中国的经典曲目,由此进入国际文化市场。
在德国古典广播电台中,董俊新曾听到郎朗弹奏的《浏阳河》。郎朗那时已在欧洲备受欢迎,每场演奏会提前半年票便会被一抢而空。受到欢迎的原因在于,欧洲人很难想象一位中国的年轻人能将西方的古典音乐“弹到那种程度”。
朱雅芬曾看过郎朗和爵士音乐大师汉考比的一场跨界合作演出,两架钢琴即兴对弹,有一首曲子有点中国味儿,后来她听出来,那是中国很有名的钢琴曲《春之舞》。
改变琴童的童年
34岁的郎朗正处于音乐家生涯的“过渡期”。除了“钢琴家”这个身份,郎朗还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一些事情”。
2016年8月,郎朗推出了音乐教材《郎朗钢琴启蒙教程》,这是2015年出版的《跟郎朗学钢琴》之后他的又一部新教材。
教材里有卡通形象,因为郎朗最初学琴的兴趣就是从《猫和老鼠》里汤姆猫弹琴而来的。他挑了一些电影音乐改编的曲目,把枯燥的基础练习在教材中变成一种“热身运动”,比如抻手、抻肩膀和跳远,配送自己弹奏的视频,并把教材内容和自媒体、手机应用联系起来。
郎朗的成名掀起了中国人学钢琴的热潮,这被西方媒体称作“郎朗效应”。由于“知道什么是难受的感觉,知道什么是被打压的感觉”,郎朗想扭转曾经闭塞的钢琴教学方式,减少“那些没有必要的伤害”。
郎朗最初在北京练琴时,和父亲挤在狭小的一居室里,没有电视机,但有一套音响和一台星海牌钢琴。少年期的郎朗每天平均要练琴八小时,那个一居室填满了一个琴童家庭所营造出的紧张和充实。
这种高频率的练习使郎朗21岁时积劳成疾。那年五月,他借到一台大师霍洛维茨用过的钢琴,由于琴键已被磨得很薄,他弹的时候很用力,右手小指突然剧痛,进而蔓延至整个右臂。医生告诫他休息一个月,否则右臂可能瘫痪。
少年郎朗也曾在国内参加过各类钢琴比赛以证明专业能力,但成年后的郎朗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郎朗对于竞赛的热衷是到美国后消退的,他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恩师加里・格拉夫曼告诉他,“‘No.1’的意义和取得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使得郎朗在成年后思考钢琴教育时有了更开阔的思维。
2011年,郎朗在深圳创办音乐学校,名字定为“郎朗音乐世界”,那里的氛围和郎朗童年所经历的教育氛围全然不同。他希望改变中国琴童的童年只有“苦练”的局面――学钢琴首先要爱上钢琴;学钢琴不仅是学技术,也不是盲目参加比赛,更要注重综合素养。
一方面,琴童接受老师一对一授课,除了教琴艺,还有乐理课、音乐欣赏课;另一方面,郎朗利用自己的资源,给琴童们聆听各种大师课、讲座和参加音乐会的机会。
朗朗的钢琴启蒙老师朱雅芬是“郎朗音乐世界”的执行副主席,郎朗对这所学校的重视不言自明。
郎朗每三个月会到学校里亲自授课,他说:“我去的时候氛围会不太一样。”在他的童年时代,“大师课”也会令他兴奋,但大师们不可能降临到故乡沈阳,“大师课”只出现在高等音乐学府,而且次数少得可怜。
“音乐就像说话,要有强弱,要有呼吸……”领奏时,郎朗偶尔空出一只手随音乐挥舞,然后对琴童讲解:“如何将音乐弹出丰富的层次?音乐除了有色彩,也有方向,绝不是了无生息地趴在地上,而是那种停在空中的感觉。”
“他讲得很接地气。”朱雅芬说,这里的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性”。
郎朗说:“你弹得呆板无比,或者你变成钢琴机器,你的灵性永远不能升起来。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比赛时弹得一样。每个人都这样,就没有艺术家存在了,会全变成山寨匠。”
5岁时,郎朗立下人生目标,他对朱雅芬说要当“第一的钢琴家”。
篇9
五年前张航通过考试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那是的他只有23岁。如此年轻就成为国家级院团的首席,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这件事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首先说明了张航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出类拔萃,在一向讲究资历的音乐圈里,如果只比别的老琴手强一点点,是绝对拿不到这个位置的,其次,也表明了国家院团的一种新的开放姿态,更多地给予年轻才俊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纳入新鲜力量。在中国歌剧舞剧院这院交响乐团首席这个位置上,张航展开了他追逐音乐梦想的翅膀,五年时间,从一个天才少年蜕变成为具有国际范的小提琴大师,尽管到今天他才28岁。
张航出生在云南,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从4岁起,父亲就开始教他练琴,在云南遍访名师,那时候,父亲骑着单车,背着琴,带着张航踏上了他的音乐之路。不负众望的张航表现出了异常的音乐天赋,小小年纪就在昆明的小提琴大赛上夺去了少年组的冠军,在全国少儿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3名,更坚定了父亲将其培养成才的决心。父亲决定带他走出云南。寻找更高明的老师,第张他们来到了成都。成都音乐学院是个高人辈出的地方,在当今中国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里,父子二人大开眼界,用张航的话说:“成都的水平比昆明高,而且高得不是一点点,不在一个级别上”。在成都停留了一段时间,父亲决定带着张航来北京,因为这里才是中国古典音乐最发达的地方。张航说:“我记得那时候从昆明到北京要做三天两夜的火车,50多个小时,火车是绿皮的,没有空调只有风扇,我和父亲买一张卧铺,两个人挤在一起,下车的时候,浑身都是火车上那种特有的怪味。每年,
到了寒暑假,我们就来北京,找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琴,我的小学时代就是这样过来了,差不多有5、6年这样的时光。来了那么多次北京,我只记得车站和琴房,那都没去玩过,也不知道北京到底什么样,学琴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舍弃了童年的张航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1997年,张航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结束了北京昆明之间的奔波,开启了音乐之路的新征程。2003年张航顺利成章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顺从著名演奏家梁大楠。在校期间多次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在全国及台湾地区演出,2004年赴德国参加贝多芬音乐节大获好评。于2004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中获弦乐金奖。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了由著名指挥家胡咏唁先生创办的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学院攻读演奏家文凭并获全额奖学金。同年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并获得乐队首席的殊荣,成为中国古典乐坛最年轻的乐团首席小提琴。
2007年至今多次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担任小提琴独奏演出,尤其以《梁祝》的独奏获得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且观众反响热烈,除此之外由他和另外几位杰出的青年音乐家组成的中国UNO MUSIC室内乐也在北京音乐厅,深圳保利剧院成功的举行专场音乐会。2008年应汤加国王乔治,图普五世的邀请赴汤加演出,并得到主席特使,中国驻汤加胡大使的高度赞誉。2009年受外交部、文化部委派,作为中国音乐家小组成员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两国文化交流演出并担任音乐会小提琴独奏,获得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女士的褒奖,称“真正体现了祖国的软实力,为中印良好邦交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文化部及驻印尼大使馆特发表扬信。印尼政府要员,工商界人士等对中国音乐家小组在雅加达艺术官的演出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
2009年与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在北京保利剧院合作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并担任乐团首席,受到美国国家芭蕾舞剧院首席指挥,Gharles Barker的高度赞誉,称“张航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发音清晰,技巧与音乐表现力无可挑剔,同时他还是位出色的乐团首席,我给予他最高的评价”
踏着优雅的琴声,张航走上了自己的星途,然而,经历的越多,张航的思考也越加深入,使命感越强烈。张航说:“中国的古典音乐差距太大了,能真正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也就是郎朗一个人,力量太单薄了,而且古典音乐、严肃音乐完全是靠国家来支撑和运转,没有形成社会力量,缺乏社会基础”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的张翰,希望自己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进一步地用音乐来兼济天下,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多做些事情。以此为出发点,张航参与了一系列影视剧的拍摄,他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古典音乐不应该固守在殿堂之上,将大众拒之千里。应该敞开心扉,以开放的姿态,结合现代流行文化,深入民间。
篇10
在英国著名演出经纪公司Harrison Parrott的协助下,midem于1月30日在戛纳万豪国际酒店(JwMarriott Cannes Hotel)的TheatreCroisette du Palais Stephanie举办戛纳古典音乐晚会。晚会由小号演奏家艾莉森・鲍尔萨姆(Alison Balsom)担任主持;同时,鲍尔萨姆将与另外两位新出道的明星在晚会现场进行专场表演。担任Harrison Parrott公司主席兼联合管理董事的贾斯柏・佩罗特Jasper Parrott表示:“能够获得与midem合作的机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一切有需要的地方穿插古典音乐。通过优秀的音乐和未来的艺术家,填满音乐爱好者的重要日程。”
国际音乐媒体中心(InternationalMusic+Media Centre,IMZ)是一个全球性的协会,主要面向与音视频音乐与舞蹈表演相关的机构和个人,包括广播电视公司、演艺公司和表演场地、节目制作人和发行商、唱片与DVD标签制作等。1月28日,IMZ将与midem联合主办鸡尾酒晚会,迎接古典音乐领域的专业人士。同时,IMZ于1月28-30日举办首映会活动;期间,IMZ将播放最新的电视节目与DVD作品。另外,专门针对古典音乐群体的指导会议活动于1月31日在Riviera大厅的Direct2Fan中心区举行。来自法国的bureauexport将为指导会议活动提供支持。
Midem研究院还将与著名的伯克里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Music)共同推出日常培训课程。课程主要围绕Direct2Fan战略,由业内专家和老师主讲,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优化职业发展战略和提供新的商业模式。上述培训项目的目标学员为来自各个音乐流派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士、以及技术开发人员和科技企业。参与培训的学员可通过在Direct2Fan中心区举行的圆桌会议和指导会议活动向主讲人提出自己的问题。
-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
- 下一篇:网络经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