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

篇1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领域之中,并逐渐发展形成机电一体化局面,改善机械工业的同时加速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本文就机电工程技术应用、机电工程的核心技术以及机电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加速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

1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1.1机器构造

就机电工程技术而言,其应用期间涵盖多种生产机器,而生产机器自身有发动机、配器、行驶以及制动等较多的组成部件,想要确保机械的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运转精度、改善性能等方面的优化。同时,进行机械效率优化期间,仅考虑机器结构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还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考虑以及改进。一般传统机器产品的原料为钢铁,但是随着传统机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开始倾向性的选择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及更优质的金属材料,通过新型生产原料的选择,不但成功降低了机器自身的重量,还降低了能力方面的消耗,在提高驱动系统功率的同时提高机器效率。

1.2技术的优化

想要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弱电控制线路的提高,在提高的同时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具体从提高传感器、电机、微型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展开分析,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内容如下。

1.2.1电机

电机作为驱动机的代表,应用期间电机响应速度、工作效率存在问题,想要进行电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研发并选择新型驱动单元,并在期中加入传感器以及控制组件等。

1.2.2传感器

就传感器而言,科技含量低会影响信息精准度、敏锐性以及信息传入的及时性,所以想要提高传感器工作效率,前提就是提高传入信息的敏锐性、精准度。当前,光纤传感器是最为常用的传感器类型,非接触性检测屈董单元是信息传播的介质,能够在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1.2.3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器作为信息处理设备之一,在机电技术应用、微电子学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想要提高微型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前提条件是提高信息处理设备自身的快速、准确、可靠,并对干扰等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另外,要进行专项技术人才的培养,达到在控制研发成本的前提下研发高速快递方式,确保机器运作效果。

2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涵盖两方面技术,即软件、硬件(机械本体以及传感器等),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机械本体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2.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包括性能方面的改善、质量上的减轻、精度上的提高。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就是钢铁材料,想要减轻质量,前提是进行结构改进,并考虑材料的替代,在坚强机械本体重量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系统小型化,并最终达到机械本体优化的目的。

2.2传感技术

传感器问题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可靠性、灵敏度、精准度,并预防干扰。电干扰的预防应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外部信息传感器选择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2.3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所以想要更好的带动并发展机电一体化则必须考虑到信息处理设备自身模/数转换设备、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情况,提高处理速度。

2.4驱动技术

基于电机驱动机使用期间的快速响应、效率问题,所以开始研发内部装有编码器、伺服驱动单元替代传统的电机。

2.5接口技术

想要实现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确保数据传递具备格式上的标准化以及规格化,利于实现信息传递、维修处理,并进行设计简化。当前,技术工作人员开始在合理控制经济成本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接口的研发,以解决接口中所涉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分析

就当前机电一体化发展情况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机电一体化主要有智能、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等6个发展方向,内容如下。

3.1智能化

当前,智能化俨然已经成为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有效的进行人类智能的模拟,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思维、决策能力,在工作开展期间逐渐的替代某种程度的人脑劳动。

3.2系统化

系统化表现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放式/模式化总线结构以及加强通信功能。系统在灵活组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裁剪、组合,以实现系统的协调以及综合管理。就未来的技术发展而言,机电一体化需要着重考虑产品、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尽可能的实现产品中部分人的性能,包括智能、情感等,趋向于生物系统化发展。

3.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涵盖微机械、微电子、软件技术,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微电子机械系统逐渐朝向更小尺寸的纳米以及微米方向发展中。微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兼具诸多优势,包括体积以及耗能小、灵活性等,能够进入一般机械都无法达到的空间中,利于精细化操作,且开始应用于生物、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中,未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4模块化

在机电一体化中,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生产厂家繁多,进行机械接口(电气以及动力等)的研发是复杂且重要的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并制定相关标准,确保部件以及单元、接口的匹配。就企业而言,可以借助标准单元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合理的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

3.5网络化

就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而言,网络化是最常听到的词汇,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网络技术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此行业向网络化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所涵盖的种类较多,所以网络的对应方式以及形式也会有所不同,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

3.6绿色化

当前,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降低资源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了降低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污染问题,绿色产品应运而生并占有最突出的市场地位。绿色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绿色化是指使用期间不污染生态环境且报废期间不进行回收,目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以及运输等)中将生态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且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绿色化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4结语

综合本文上述内容,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所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是传统机械设计变革所需,在推动机械产品发展的同时,振兴机械工业的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有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模块化以及网络化、绿色化等未来发展方向,也对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利于机械工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4130.

[2]安振华.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3]王轩.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与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683.

[4]郝智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5]高铁巍.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和其自动化问题剖析[J].科技展望,2015,25(28):96.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新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77-02

建筑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谋求建筑行业的更大发展,建筑企业不约而同的将目光集中在了绿色建筑上,而绿色建筑的构建,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保障,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1绿色建筑的内涵

所谓“绿色”是一种概念和象征,它是指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且能够确保基本生态平衡的一种建筑物,其要求施工队伍在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应当从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入手,在保证建筑物质量,使建筑物达到基本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方式,尽可能的节约资源,降低建筑物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本质上来说,绿色建筑其内涵是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尽可能节约资源,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出现过度使用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发生,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施工水平

2.1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有机结合

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传统技术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差,在其意识当中认为传统技术和绿色施工没有太大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传统技术,不难发现,传统技术都存在于与绿色施工水平相关的课题中,例如,计算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等,由此可见,在研究如何提高绿色建筑施工水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技术中与绿色施工相关的课题,并将其与新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绿色施工水平。例如,可以将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将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等。

2.2创新传统工艺

(1)地下工程盖挖法,所谓的盖挖法其实就是指建筑施工人员从地面开始,逐步向地下挖掘,当挖掘到一定深度后,将地面封闭,剩下的下部工程就在封闭后的空间里施工。当然,建筑的主体结构既可以顺作,也可以逆作。众所周知,城市越来越繁华,如果在繁忙地带构建相应的建筑,就会出现占用道路,影响交通等问题,因此,该种方法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交通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面施工场所的整洁。现如今,盖挖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上海的外滩通道改造工程就是运用该方法建成的。

(2)住宅预制装配工艺,该工艺主要是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构造建筑物,它是在工厂预制的前提下完成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建,然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根据建筑物的构建方式来组装住宅,这种工艺是在充分借鉴欧美等国的产业化住宅以及工业化住宅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的。

(3)机电管道预制装配工艺,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机电安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机电安装逐步向工厂化和装配化的方向发展。机电管道预制装配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将全部工作明显的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预制部分,二是装配部分。它打破了传统工艺受天气、土地以及安装设备方面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工程的建设进度,减少了高空作业的频率,保证了施工安全。

(4)工厂化装饰装修工艺,工厂化装饰装修工艺改变了传统装饰设计的施工方式,避免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手工制作,以标准化、系列化的形式使装饰施工这一领域逐步向集约型、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装饰效率,实现了装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5)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施工工艺,由于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高技术施

工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应当全面的看待机电一体化等高等技术的发展,要看到这些高等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要看到他们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采取有限目标,重点开发的方针,进一步发展建筑施工领域机电一体化施工技术。以日本新东京塔为例,在建造该建筑的时候,建筑施工人员就采用了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施工工艺,实现整体装配化施工,这是对传统施工工艺的突破性革新。

(6)大深度气压沉箱施工技术,大深度气压沉箱施工技术采用气压平衡沉箱外部的水压力,随深度不同在工程结构内充入不同的大气压,从而确保在无水的状态下,进行挖土排土工作,抽气降压后,在上不负载以及箱体自重的作用下,箱体会逐步下沉,一直到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深度。该技术具备两方面的优点,一是不降水,二是操作自动化,根据这些优点我们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到地铁车站、地下泵站、盾构工作井等设施上。上海轨道交通工程中就应用了该技术,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3结语

现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追求,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全球能源危机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行业发展目标,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为绿色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可明.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绿色施工水平[J].施工技术,2011,(1):8-10+15.

[2]潘俊.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所谓机电自动化技术,指的就是把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技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技术也在日趋成熟,在工业领域上这项技术也在逐渐普及。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都必须经过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推陈出新,最终才能做到完善。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重视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生产力,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1机电自动化技术优点分析

1.1提高生产力和工作质量

目前人们所处的时代属于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的都在呈几何式增长,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过去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同样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也在进行着快速的发展。比如说,现如今的对于工业产品的检测和识别技术已经不能和过去的技术同日而语,过去的技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检测和识别的效果也比较差,而运用最新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检测和识别的效率,而且检测的效果非常好,极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好处就在于,这些机电自动化设备能够同时采集并处理大量的信息,这是人力无法比拟的,而且处理这些信息的速度很快,处理完这些信息之后就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可以及时的对产品产生的缺陷做出分析和改进,另外,这些自动化设备都是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工作的,只要程序正确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工作失误,因此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工作质量非常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2安全性极高,可靠性良好

机电自动化技术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机电自动化设备具有极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机电自动化设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安装了自我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如果设备出现了故障或者工作状态不正常,那么自我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出提示信号,并且会自动采取相应的设备保护措施。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某些意外的发生,但是即使发生了意外,机电自动化技术也能及时的阻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得到了体现,这也正是机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优势,其实不仅仅是工业生产上需要机电自动化技术,甚至在以后的日常生活里,机电自动化技术也会得到应用,那时候的技术只会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1.3节约大量的资源

运用机电自动化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首先就是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因为机电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很高,设备每一时刻的运行状态都是在监测系统的监视之中的,如果设备处于低工作量的状态时,那么监测系统监测到的信息就会及时的反馈到设备的自动调节系统之中,然后自动调节系统马上就会调节设备的工作功率,及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其次,由于机电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小,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人都是需要休息的,但是设备却几乎不需要休息,可以二十四小时的处于工作状态而不会出现任何错误,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2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机器具有很多人类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是也有不足的方面。机器是不会进行思考的,只能按照人类所编写的程序去运行,而人类最大的优点就是会思考会创新。所以,以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一定要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去发展。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一直话题不断,世界各国的高科技领域都在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和开发。所谓人工智能,指的就是机器也可以像人类那样思考,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如果将这一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融合,那么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工厂甚至不需要任何工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2.2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十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种电子产品几乎都有上网的功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更要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网络化,那么可以想象到的是:在将来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够操控整个工厂设备的运行,任何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2.3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多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而这些进行工业生产的设备大多比较庞大,运输困难而且占据了极大的空间,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必要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微型化的设备可以极大的减少制造设备的成本,而且会为工厂节约更多空间,以前放置一台设备的空间,可以放置多台设备,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总结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项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领域大放异彩,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因此,相关研究人员要做出努力,将这项技术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韦伟清.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949-949.

[2]马伟.关于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J].通讯世界,2015(05):191-191.

篇4

“在江西,有1/3的上市公司都是通过泰豪参股后包装上市的。”

2010年12月21日,江西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泰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代放向《徽商》记者透露。

作为第一代下海创业的技术人员,黄代放是江西第一个上市民营企业的领导者,也是中部省份第一位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的省工商联合会主席。在这些头衔之后,他还是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自1988年以2万元资金创业以来,黄代放带领泰豪一路厮杀,泰豪集团现年营业额已达50个亿。

目前,泰豪集团形成了以发电机及电源产品、军工装备信息产品、智能建筑电气产品和计算机及软件产品为主导的四大主干产业,是江西省最大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瞄准“智能建筑”

“泰豪关注高科技、节能、低碳领域,我认为,管理比较好的高新技术公司应该在创业板上市,进行融资。”黄代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虎视眈眈”。

作为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泰豪科技是集信息产业、智能楼宇、电机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等节能系统于一身的节能建筑服务提供商,“泰豪科技在节能建筑方面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其建筑电气集成优化技术”。

光大证券分析,目前中国仅有10%的新建建筑为智能建筑,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端化和节能需求的提升,这一比例有望在2012年提升至30%。

2009年,泰豪在智能建筑产业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9.2%。在建筑智能化、光伏建筑一体化、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等三方面同步发展,智能建筑占据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

而取得如此高速增长,依赖的正是泰豪的技术优势。

在建筑节能领域,泰豪科技研发出泰豪IBMS建筑电气集成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了楼宇自控系统,冷热源变频控制系统,照明节能控制系统、智能供配电系统以及多回路能耗计量系统等最优化的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此集成系统已经在人民大会堂、国家会议中心、国家博物馆、世博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得以实施。“根据建设部的智能建筑工程量统计,泰豪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四年位居行业前三。”黄代放告诉记者。

虽然技术在行业遥遥领先,但是泰豪并没有放下前进的脚步。据了解,豪泰科技在原有建筑电气节能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研发光电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实现“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建筑电气整体节能方案。

“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太阳能光伏行业。太阳能光伏电池已发展比较成熟,光热建筑也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光电建筑一体化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黄代放对光电建筑市场十分看好。

黄介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源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建筑节能行业也成为众多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家也在这个领域给予了很多倾斜政策。

“很多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后,可以节能30%~50%,空调、照明、电梯等方面都有节能改造的空间。企业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政府不必过多干预,可以制定规则。如果企业不太愿意做的事,政府应该作为一个主体主动去推动这样行业的发展。”黄代放认为,建筑节能市场需要政府强力来推动。

潜伏上市公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营企业的投资机会还很多,但现在很多领域都是红海了。‘十二五’对民营经济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企业家要看准方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关注。不过,做这些新兴产业也是有风险的,而且也很累,所以很多企业现在都去做房地产了,泰豪不会去做房地产投资。”

在黄代放看来,高新技术产业比房地产更有吸引力。但不要凭此断定,黄代放就是一个“脚踏实业”的实业家。

从2002年带领泰豪科技登陆资本市场后,除不断在节能技术方面寻求突破外,黄代放对于金融资本的热情也有增无减。

黄认为,“技术+资本”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快地升级整个产业体系。

1998年,成立仅十年的泰豪一举兼并了老牌国有企业――江西三波电机总厂,演绎了一个民营小企业吃掉国有大企业的商界佳话。此后,泰豪先后完成了对衡阳市四机总厂、南昌微型电机总厂等企业的改制重组,成功探索出一条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如果上述动作只算练练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案例就是黄代放动真格的了。

2010年8月10日,江西赣锋锂业在中小板上市,发行价为20.70元/股,发行市盈率达69.42倍。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6月18日,中比基金、南昌刨投联合投资赣锋锂业2650万元。

其中,中比基金以2000万元收购750万股股份,占其发行前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7.5%,南昌创投以650万元收购其243.75万股股份,占其发行前总股本的3.25%,发行后总股本2.4375%。

公开资料显示,南昌创投成立于2005年12月26日,南昌市政府资金作引导,联合泰豪科技、南昌新蓝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泰豪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科技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1.1亿元,泰豪科技和泰豪集团分别持有27.27%的股份。

可见,南昌创投是泰豪科技走上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之路的主要出口,而江西赣锋锂业在中小板的上市使得黄代放的资本战略浮出水面。

从投资路径看,南昌创投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泰豪科技擅长的领域,如电子及信息网络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医学及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环保新技术、农业高新科技技术等。

除了赣锋锂业之外,已经上市的华伍股份,章源钨业等项目也是南昌创投的得意之作。此外,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也是南昌创投参股项目。

作为一家地处南昌的创司,其在短短5年时间里已经有三家所司上市,且投资回报率均非常之高,足见黄代放及其投资团队对能源产业投资机会的把握能力,黄代放的资本运作水平从中也可见一斑。

黄代放告诉记者,南昌创投设立的初衷一是推动创业投资发展,二是整合产业资源,投资重点均为和泰豪科技有一定产业关联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样离不开低碳、环保这个主题。

篇5

【河海大学】4月12日,河海大学举行“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引智基地以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河海大学副校长鞠平教授为负责人,汇聚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麦克•斯德林爵士等10名国际大师、国外著名学者和河海大学10名专家教授组成学术团队,围绕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设计、建设、运行与调度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的国际合作研究。

【武汉大学】4月12日至13日,第八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SPEED 2014)暨第八届电力樱花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论坛围绕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本届年会组委会主任、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查晓明等国内外学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电力电子建模与控制、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电子新技术等多个方面。此次年会有国内外40余所高校200多名学者参加,投稿约200篇学术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4月29日,华北电力大学与中国电科院联合成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联合研究中心。中心选取“分布式电源保护控制策略及故障特性研究”“特高压高补偿度串补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5个项目作为首批启动的联合研发项目。

篇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占据了强大的地位,成为了重要项目之一,我们只有不断将机械自动化设计完善,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才能加快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及其自动化的实现。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已经在许多工业区进行了应用,且效果非常好,但是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继续寻找解决办法并不断完善自动化相关缺陷。本文简单论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焦点之一。

关键词: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1前言

我国是世界大国,虽然人力资源很多,但是在工业中运用还是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只有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实现了自动化的普及并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遵循专家总结出来的发展方向,并按照这个发展方向实现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升华发展,实现全面自动化。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一旦这个目标被实现,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将会实现质的飞跃,这也会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好处,所以我们进行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相关研究,以求能够更好的解决现存的问题。

2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讲,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及政府的关注,所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已经是工业上的一大必然趋势,我们务必要进行自动化上的革新,不断发现其必要性及其发展方向。了解机械制造实现自动化的必要性,深入开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已经成为现如今的热门话题,而目前的技术已经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定要重视起来。从社会各界的角度来讲,机械制造实现自动化都是符合发展进程的目标,无论是人力资源的减少,还是工程规范性的增加都能够实现更加标准化、高效化,最终达到更有效益的工业项目。这也是目前专家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就会大大增加机械制造业的利润,扩大其对国家以及社会的运用。

3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生产属于新兴科技,它实现了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简单运用,达到了更有效的经济收益,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一项研究。它实现了机械功能自身的提升,减少了许多工程上的失误,保障生产安全,为社会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种自动化生产具有提高效率的作用,是机械自主开发的一种说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在另一种意义上满足了时代进步的需求,是符合当代高效率生活的一种表现。它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理念,与传统的工业生产不同,采用了更加高效且完善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代替人力资源,减少了操作的失误,所以我们可以说,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符合高效生活节奏,属于创新型技术,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表现之一。

4机械自动化优势

4.1高效生产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效率都在逐渐提高,而机械自动化在这方面与生产生活保持了高度一致。生产中,按照传统操作,通过人力资源可能会出现低效现象,因为人力是有限的。而机械自动化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情况,通过精准的计算机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所以说,它是高效生产,对产品的质量和规范都有一定的标准。

4.2简便维修

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的结合,提供给了我们更加简便的维修。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我们可以控制各个机械部位,自动输入该程序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维修结果。而且还可以检测不同地方是否出现问题,做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程序都是往返的,只要原材料供应正常,我们就能及时的进行维修,减少各种损失。

4.3高安全性

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减少了许多风险。只要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安装监控,就可以很方便的对各个步骤进行观察,从而有效地控制各个部位,在发现可能存在危险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进行解决,避免了危险发生后产生安全问题隐患。机械发生不正常现象就应该立刻停止电力供应,然后及时检查,排查漏洞,进行严格修正。

5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5.1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发展的必然经过,它可以有效的改进生产水平。只有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工艺以及科技的发展升华,将科学化发展贯彻落实到底。随着进一步的提升,也可以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

5.2应用智能化

智能化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再是简单的自主生活,通过智能化能够实现更多的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既让我们看到了明确的未来目标,也让我们发现了一条最有效的道路。

5.3微型化、模块化

微型化、模块化是许多领域都要经历的,由大到小,比如说计算机。现在许多微型机都占领了各大市场,这些的实现都是技术进步的表现,提高了许多效率,这也是一大趋势之一。

5.4生产的网络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网络化普及到了各个人家,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大众影响。将先进的信息输入进计算机中,就可以实现信息的永久保留,并应用到各个部分。这也促进了生产的效率提升,解决了市场需求。所以说,生产的网络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我国政策发展方向。

6结束语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实现机械制造业自动化都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它不光会减轻工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也能够实现更加精确化的工业生产运行,是机械制造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使用产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实现自动化就能更大程度满足这个需求,达到更高标准。所以,对于这种新技术的需求也促成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自动化,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实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前提就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实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业的用途及广大普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进行。

作者:刘佳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涧峪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景蕾.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2015(7):34~35.

[2]吴淑霞.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时代农机,2015(3):56~57.

[3]王英随.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中国机械,2014(2):54~55.

[4]何邦权.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4(4):67~68.

篇7

一、科学推进专业调整与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结构

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活动。2013年1月,我处利用寒假组织全院各系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娄底及长株潭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人才市场资料与数据,为学院科学制定《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把与学院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制造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为主体的资源类两个重点建设大类调整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及专业群。针对娄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长株潭汽车制造和工程机械等产业的配套协作服务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停止表演艺术、国际贸易等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专业招生。

3.加强专业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请区域内相关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参加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切实施行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依照各自特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三融合、三对接” (人才培养融合地方需求、专业紧密对接娄底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融合企业资源、课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教学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行“前校后矿”的免费订单培养,学生学费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及教学、生源等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专业技能实训的部分师资,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及合格专业生的安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基于工学依次交替的“工作学期”环节模式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一接两融”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公共事务管理系酒店管理等专业初步探索出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共赢的“123160”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一批小订单、两年在校专业学习、三个月定向专业综合实习、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2.产学研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主动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受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机电系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年均加工能力为400台套,产值600万元,承担啤酒瓶贴标机、农机配件等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任务,既加强了以产品工艺路线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又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积极探索以“专业+系部+师生员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体的产学研实现形式,依托学院具备比较优势的会计专业,学院独资组建了娄底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3.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四门课程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三条途径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商务英语实用写作》立项为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推荐,在全省排名第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严格执行实践性教学任务。期初制定《学院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表,通过实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时8000多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2.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实习工厂三期安装起动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测量实训室、新闻编辑与制作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改造和扩建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调整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校外实习基地达199家。

3.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核鉴定程序等举措,在全院各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年共组织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助理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网络编辑师等十多个工种鉴定15场次,共计鉴定3748人次,学生合格率为95.2%。由于组织工作得力,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等级。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抽查。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组织会计、财务管理、数控技术、动漫设计等四个专业08级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强化实训,并于12月中旬带队赴有关院校参加了此次专业技能抽查。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全年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申琼良、刘光祥作为湖南分赛区预赛选手入围“众友杯”、“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一等奖、“电子组装与调试”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1.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本年度共立项156个院级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出台新的资助标准,资助经费从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共组织院级学术讲座27个,系级讲座58个。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论文评选活动,共有13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3年XX省职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易爱良、邓海燕等两位教师送评的论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湘方言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荣获一等奖。

2.规范教研课题管理。组织了11年立项的4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省教科院专家组的中期检查,组织立项了15个院级教研课题,组织对06、07年教研课题的结题评审,共有14个课题结题。组织教师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四项,徐元俊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李和平老师申报的《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等两个课题通过省职成教学会初评,呈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终审。

3.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组织4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竞赛。教务处承担了说课课件的审核、说课录像的制作及资料的上传。邱智鸿老师主讲的《导游实务》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二等奖;邹慧鹏老师主讲的《调酒技术》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三等奖。龙育才、梁艳丰两位老师主讲的《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网络预赛中获得三等奖。成功组织学院2013年度说专业、说课程比赛暨第六届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参加决赛的20个团队在“说”的形式与内容上有创新,“说”的内涵与效果有进步,每一个团队能自觉地把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层面,传递到教师实践,基本实现了诠释理念、探索规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改革、促进提高的活动预期。

4.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本年度共编辑刊出7期简报,在宣传最新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参与学院项目建设,提炼教育教学品牌

1.参与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申报工作。承担了骨干校申报材料中申报表、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有关指标的材料撰写工作。具体指导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四个其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撰写。

2. 认真做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按照我院省级示范校年度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承担省级示范校建设年度检查准备工作。负责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年度发建设的综述材料撰写与佐证材料的装盒工作。

3.组织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教学团队申报2013年XX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以吴莲贵教授为带头人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以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学信息、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料上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年共编写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发行量大28000册以上。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组织学院首次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组织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于10月中旬对各系部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对系部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按照评估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获一等奖,机电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获二等奖,财经贸易系、外语系获三等奖,以上五个系部荣获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处还组织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经验交流会。此举既是对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检查,给各系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各系部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规范日常教务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等日常教务工作有序运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每逢期末,出台学院考风考纪建设工作方案,加大考风考纪与诚信考试教育。

篇8

[论文关键词]产学合作 寓学于工 人才培养

一、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行业)根据各自所承担的使命与职能,在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框架内,依据市场的“游戏规则”所进行的人才培养实践。它涉及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策略研究、方案落实、关系协调、成果共享等。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产学双方合作培养人才。本文侧重于后者。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兴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更加重视,在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中都作了相应规定,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我国的教育方针对此也有明确的表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规定和要求,既是为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使高职教育迎接经济全球化、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产学合作的理想目标是建立在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形成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校企竞争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基础之上的“互惠、多赢”的产学合作目标。其鲜明特征是:一方面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向学校提供技术、设备甚至是资金的支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真实的岗位,使学生感受企业工程氛围,了解企业生产组织、产品设计和制造,接触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工程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立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产学合作,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环境的共享,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突出“产学合作”的特征。首先产学合作的理念比较清晰,认为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强调产学合作是保证质量的“助推器”;在培养目标上,突出人才培养与就业制度的衔接,如德国的工程师、经济师,英国的技术工程师,美国的技术员、技术师,法国的高级技术员和高级管理员,韩国的多技能技术员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起“双向参与、双向互动”的运作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的CBE模式(能力本位),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联合国劳工组织推广的MES模式(技能本位),美国的工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印度IT业的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模式等;在产学合作的管理模式上,从制定法规、建立组织、规范制度、理顺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体制和机制;在人才培养结果评价上,德国由企业、学校、工会和行业代表共同实施,美国由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制定评估标准,加拿大由合作教育协会制定标准,澳大利亚由行业协会制订培训计划和标准(培训包)。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产学合作培养高职人才有很多优点,符合高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所有问题的根本点就在于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既体现了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高职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二、打造“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合作为纽带,以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团队打造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壁垒,创新、完善“寓学于工”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广泛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采取模拟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渐进方式,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的掌握融入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的环境中。

(一)产学合作开发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学院确立了“走产学结合道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学院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根据学生专业岗位及未来就业岗位群的行业标准、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定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培训软件包,确定技能训练项目模块,全面创新学习考核评价方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

2005年,学院以产学合作为平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始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颠覆”性重构:首先通过到邯郸市晨祥建筑有限公司、招贤建筑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了建筑施工一线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岗位;进而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专题会议,与专业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并确定建筑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将学习领域和内容的目的性、指向性同岗位工作过程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再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的最新要求,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重新编写各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最后,通过建立的“优质资源库”大量选聘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并与他们合作开发和编写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配套教材,逐步构建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拆分—建造”课程体系。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在2007年“中德高职建筑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德国专家及与会单位的好评。

(二)产学合作打造教学团队

长期以来,学院采取“送、下、带、引、聘”的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1)先后输送一百八十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专业进修和业务培训,先后选派38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培训。(2)以产学合作单位为基础,建立起由各个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教师资源库,资源库中拥有各类兼职教师2355名,实现了实践教学主要由来自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行讲授和指导的目标。(3)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建立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实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答辩等人才培养的各主要环节。(4)与产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相应制度与计划,确保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下企业一线锻炼实现制度化、连续化;此外,学院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经过不懈的努力,学院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一个,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双师素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与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产学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确立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育人理念。为落实该理念,学院以产学结合为纽带,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通过社会投入、校企合作共建等各种有效方式,在校内重点建设一批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提供支撑平台。

1.“筑巢引凤”。学院通过设计、建设适合企业经营的楼宇场所和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了美食林集团、中国移动(邯郸)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与自身专业联系紧密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进校园,为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等专业的“双职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战提供了舞台。

2.“借鸡下蛋”。学院与邯郸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合作在学院成立了“邯郸市建筑科技示范基地”,借助召开建筑材料博览会的契机,为其提供场地和服务,由20余家公司共同出资40万元,建成28项工程实物模型,展示建筑工程材料及各种构造和标准做法、推广行业新技术,并在会后作为现场教学的教具留在了校园内。此外,产学合作单位邯郸市招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还提供设备和劳务费用共计20万元,在校内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起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型和工种实训现场,为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拆分—建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操练做好了铺垫。

3.“借船出海”。围绕邯郸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邯郸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经过多方努力,由邯郸市信息中心、建设银行邯郸分行、西安西雅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下属北京华信智原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出资一百余万元,在校内建成了嵌入式软件实训室、网络软件项目开发技术、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微机组装与维护等7个实训室和2个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实训中心,为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分层项目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奠定了基础。

4.“合作共赢”。学院以土地、政策等作为投入,先后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设备并在校内投资建设厂房,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训安排上,由学校提供管理,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实训指导教师,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实训,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11-02

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隆重推出《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这是RCCSE连续第12次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强专科院校之一,开设有50个专业,在校全日制高职专科生总人数为10531人。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和省级平安校园,经华中招生就业信息网联合多省教育厅官方招考网站高招流量数据评选为“华中地区热门报考院校”。 本文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各专业在校生情况分析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方面由于我国年龄结构将高中生源带入波浪跌落期,另一方面国家对高职的整体规模掌控于小步发展等因素,从而造成高职招生难的不争事实,一些学校难以完成下达的招生计划,更有少数学校因贫困地区、弱势行业等原因遭遇“零投档”。这所位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职业院校,逆水行舟,负重争先,以特色办学取得发展,以真诚服务羸得信赖,内涵建设与办学规模同步提升,2014年各专业在校生情况如下表。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在校生统计(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招生效益良好的前10个专业在校生达到6672人,占在校生的63.35%;其他在招的32个专业在校生为3859人,占在校生的36.65%,从中不难看出重点专业在学校发展中的顶高梁作用。未招生专业的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等专业因属于艰苦行业而被冷落,文化市场、物联网应用等专业因就业市场发展尚不完备不被学生看好。法律事务、景区开发等专业因就业门槛过高而拦住了学生,国际贸易、精密机械等专业因办学条件缺少竞争力而被淘汰;还有一些专业如旅游专业与导游专业,前者就业面较广而受到欢迎,后者因就业面单一而被受到冷遇;工程技术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前者因技术技能特征突出面而受到追捧,后者则反之受到抛弃。

二、咸宁职院优势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2014,咸宁职院招生专业共有50个,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为10531人。在校生超过600人的专业在全省中的排位情况如下:

会计专业:2014年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学校湖北省有14所,排名第一位的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779人,咸宁职院排名第二为1541人,排名第三的黄冈职院为1524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长江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1175人、注册会计师专业1122人,合计为2297人,实际上应为湖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最多的学校。

工程造价专业:2014年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学校湖北省有4所,排名前三位的是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645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300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1163人,咸宁职院位居第四位1010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4年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学校湖北省有6所,排名前三位的是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552人、鄂州职业大学1370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1352人,咸宁职院位居第五位,1034人。

语文教育专业:2014年在校生超过600人的学校湖北省有2所,位居第一位的是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361人,咸宁职院位居第二,651人。全省仅有3个招生专业点。

初等教育专业:2014年在校生超过600人的学校湖北省有5所,其中3所学校的在校生超过1000人,咸宁职院在校生638人,排列第四。本专业为咸宁职院新开专业,招生刚满三年,招生态势好于语文教育专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建议咸宁职院做大做强这两个特色专业,将人文艺术学院建议更名为“教育与艺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4年在校生超过600人的学校湖北省有8所,排名前三位的是武汉工程职院1151人、武昌职院961人、武汉职院947人,咸宁职院位居第八位,618人。全省有36个专业点。

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建议

咸宁职院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2014年高职专科在校生在湖北省高职院校排列第18位,当年招收新生4486人。取得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招生环境上,咸宁职院并不占优势。一是咸宁市人口总数在湖北各市州中不占优势,应届毕业生相对较少;二是距离武汉近,一些学生选择了到大城市武汉读书;三是周边的武汉市、岳阳市、九江市有多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或特色高职院校,招生上形成压力;四是招生较好的学校多开设了护理类专业,而咸宁职院在此方面是缺项。

分析咸宁职院招生取得成就的原因,除了招生决策的正确,全体招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外,专业建设上的特色是重要原因,会计专业在咸宁职院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是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近年来以对证教学为切入口,狠抓内涵建设,以质取胜成为全省全国的典型。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近年发展的新专业,其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市场需要,同时也抓住了技能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语文教育专业的成功与会计专业有类似之处,得力于原咸宁教育学院教育专业良好的基础和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改革与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咸宁职院的传统专业之一,其招生成功得力于教育质量也得力于社会的广泛需求。为做大做强学校的优势专业,发挥其品牌效应;补齐修正弱势专业之不足,发挥其后发优势,现提出如下对策:

1、既要善于传承优势也要勇于科学创新

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要立足校情、立足国情,弘扬传统、开发优势。地方性高职与行业性高职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组建型高职与独立升级型高职各有不同的资源优势,示范性高职与特色性高职各有自己的资源优势,等等。当然,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才能成为泰山顶上不老松。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语文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能一枝独秀,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类专业首屈一指便是有力佐证。

不能仅仅依赖传统优势办专业,没有传统优势也要努力办好专业。经济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需要高职教育敢于担当创办新的专业,任何传统强势专业都经历过创建阶段,都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现代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需要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要高起点创新和高效率创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专业、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均没有传统优势,十年磨一剑,发展为湖北省一流的高职专业,这些专业的创建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既要满足社会需求也要考虑学生愿景

专业建设只有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才有就业创业的用武之地。但事实上,社会急需的某些专业人才,蛤学校不一定能办成很红火的专业。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建设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读的学生也多;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的专业门前冷落鞍马稀,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责怪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需要政府、学校与社会方面的决策者们倒骑毛驴,创新思维、创新举措,解决社会需求多与人才培养少的矛盾症结。毋庸讳言接受任何教育之目的主观因素多是为了改变人生,让人生有出彩的机会,要让学生和学生家长转变传统观念,政府、学校和社会得创造他们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环境与条件。

3、既要突出技能专长也要重视专业理论

扎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务必长期坚持、努力彰显这一特色,加强专业实践、规范技能考核。为保障学生不学屠龙之术,必须切实“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坚持质量至上、双证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步发展,连续在湖北省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中蝉联冠军,代表湖北省出征全国职业学院会计技能大赛,三年中获得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

专业建设要考虑到当前学生就业创业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永续发展,要将技术技能培养与必要的专业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这里不是鱼与熊掌的取舍问题。这一要求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必备的。我们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没有专业理论基础的技能人才能够发明、能够创造吗?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努力消除学习专业理论是“竹篮打水”的想法,要坚决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作为一种完备类型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学生无疑是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与博士的重要人才源头,“问才哪知得清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高职专科的教育者们,必须在清醒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尽快付之于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实践。

4、既要发展品牌专业也要打造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声誉主要是靠品牌专业与名牌教师树立起来的。品牌专业需要在效益良好的传统专业之基础上加以开发创新,它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校内外优势资源的汇集凝炼。打造品牌专业需要名牌教师的支撑,打造品牌专业的过程就是培养名牌教师的过程,也是名牌教师培养优质学生的过程。名牌教师与优质学生的持续良性循环,才能造就在省内外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社会公认。

特色专业建设关键是要抓好“特”字。特色从何而来?首先,要找准区域与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有针对性的为其培养人才,才能优质服务区域或行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别具一格、卓有成效,这样才能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一所学校有二三个品牌专业、三五个特色专业,专业的声誉就提升了,规模也上去了,效益也好起来了。

(上接第8页)境,实现大自然的回归。建筑是巨大的、静止的、向下压着地面的庞然大物,而反曲向上的大屋顶,四角起翘的屋角就赋予它很强的向上动感,也使实的建筑变得更为轻巧,两者相配合,就创造出一种亦动亦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这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是完全吻合的。而这种审美结构的获得,依赖于木质的承重结构。

五、结束语

创业团队调研中发现,位列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的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业团队中调研的中国建筑艺术是整体中华文明之树别美丽的一枝。

参考文献:

[1] 陆元鼎.民居史论与文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2] 高丙中.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 乔治・麦克林.传统与超越.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篇10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监督检验;对策分析

0 前言

电梯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与其他交通工具不同,电梯是垂直作业的,且具有机电一体化功能,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电梯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随着大量高层建筑工程的不断落成,电梯的应用发展前景越来越广,其安全隐患预判和监督检验问题倍受关注。

1 引发电梯的安全隐患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之后,为节省建筑建设空间,大量高层建筑被引入到现代城市化建设中,电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高,无论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还是生活小区等都开始引进电梯。虽然电梯的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各地仍有很多“电梯事故”在各地爆发。电梯的安全隐患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管理与维修工作问题

1.1.1 管理缺失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和物业部门对电梯的安全使用性能的管理认识不清,认为电梯的使用是毫无危害性和危险可言的,在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电梯出现的任何安全隐患问题都不能够被及时的发现,所以因管理缺失而导致的电梯事故不胜枚举。

1.1.2 维修保护人员专业素养低下

维修保护人员在电梯的监督检验工作中的影响作用非常大,但是由于其专业素养低下,很多建筑的电梯维修保护工作逐渐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并没有做到以安全为主、预检为辅的保养计划,只会在电梯出现事故或停运现象之后对电梯进行必要维修。

1.2 电梯自身原因

1.2.1 门系统

门系统、井道事故等都是主要的电梯安全隐患,任意系统出现安全隐患都可造成电梯事故。门系统出现安全隐患的频率最高,如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其开关门频率过大,次数过多,则门锁很容易出现老化和失灵现象,同时其电气装置中的永磁感应器也会处于非正常的工作状态。

1.2.2 电气装置和制动器

电梯冲顶、蹲底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电气装置的制动器出现运行故障,则电梯在做蹲底动作时很容易出现失控性溜梯现象。同时,制动力不足、电气装置接触器触点接触不良等都会造成电梯事故,如果制动器电流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改变了运行方向,则接触器会在触点还未打开时切断电梯冲顶,使电梯在为准备蹲底行为时出现溜梯现象。

2 电梯监督检验对策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上文电梯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诸多运行问题,其监督检验工作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性能的影响非常大,为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建筑安全保护局在2013年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文献中规定电梯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以政府保障政策和安全安装技术为重要指标依据。由此可见,在电梯安装、建筑工程中如果提高监督、检验力度和效率是解决电梯安全隐患的首要问题。落实监督检验工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安全技术监察

现代化电梯安装技术对监督检验工作的影响很大,质量检验、性能检验、功能检验、使用寿命检验等问题都属于安全技术监察范畴,如果电梯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生产或安装,则其使用性能和寿命都会大幅度降低。

2.1.1 机型检验

电梯中的使用部件非常多,不同机型的部件在安装工艺上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检验人员应对照电梯机型,按照规范步骤对电梯安全部件和型式部件进行系统检验。限速器、门锁、制动器、缓冲装置、超速保护装置等安全装置都需进行严格的型式监察。导引线、控制柜、冲绳组合、电梯导轨等运行结构都应进行多册型式检验。电梯安装定型之后,工作人员应对其生产和制造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如电梯是否出现转厂制造问题,构成部件的组合结构是否稳定,电梯生产厂家使用的安全技术是否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的规定等,且其型式检验周期为三年。

2.1.2 出厂检验

每个电梯都会标明出厂单位、出厂日期以及机型,所以制造企业为弱化安全事故责任,在制作电梯时会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强制性标准要求对电梯出厂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即使电梯出厂质量很好,也应进行出厂检验,监察人员应根据规定审查制造企业的生产合格证书以及型式检验合格证明,零件购买厂家合作证明以及功能性安全检验数据等。

2.1.3 质量调试

一般情况下,电梯在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之后,在安装之前还应进行质量调试,因为不同建筑对电梯使用功能的需求不同,所以电梯的整体功能和应用性能在安全部件和安全技术的支撑下应产生不同种类的运营特征。质量调试是通过协调电梯各部分结构运行功能,提高建筑与电梯的和谐使用性能,进一步深化电梯在交付之前的安全技术检测能力。如果安装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对电梯进行自检或型式检验,则电梯将不能投入使用,也不具备质量调试资格。

2.1.4 定期检验

电梯使用一段时间后,不仅其质量调试功能会出现偏差,其安全部件和型式部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情况,老化、磨损、振动等问题都会影响电梯的运行功能,所以如果要想有效避免电梯安全隐患,应对电梯进行周期性检验。如发现电梯的安全部件和型式部件出现安全隐患现象,检验人员应立即要求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后再重新启用电梯。

2.2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虽然我国对电梯安全管理的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是光凭借影响规定来规范电梯安装、使用、检验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检验意识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并解决电梯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监督检验效率和质量。

根据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第四十一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由此可见,监督检验人员在对电梯安全隐患进行测评和检验过程中,可以利用使用单位自检记录中的特种设备数据对使用单位电梯的维保工作进行信用评估。如果自检记录中电梯的运行数据不完整,且保养记录不清晰,则质量监督部门应对使用单位处以一定的罚款,并限期整改。

3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电梯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模式非常特殊,所以其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果无法做到精准预测电梯事故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则电梯会严重损害公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仇勇.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装备制造,2012,13(08):110-123.

[2]王央央.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机电信息,2011,12(09):112-134.

[3]江书军.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