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决策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筹学决策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筹学决策分析

篇1

关键词:运筹学;企业管理;应用

运筹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其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对于不同类型问题,运筹学都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企业管理中,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始终,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一、企业管理中常用的运筹学方法

(1)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目前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优化法, 它的理论已经十分成熟, 可以应用于生产计划、物资调用、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它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两类问题: 一类是在有限的劳动力、设备、资金等资源条件下, 研究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类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 生产指标或其它指标) , 研究如何组织生产, 或合理安排工艺流程, 或调整产品的成份等等,以使消耗的资料( 人力、设备台数、资金原材料等) 最少。这类统筹规划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 即数学模型) , 先根据问题要达到的目标选取适当的决策变量, 问题的目标通过用决策变量的函数形式来表示, 称之为目标函数,对问题的限制条件用有关变量的等式或不等式表达, 称为约束条件。当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时, 即为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线性规划可通过单纯型法求出最优解, 现在已有专门的软件,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 它把复杂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较容易解决的单阶段决策问题,通过解决一系列单阶段决策问题来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以寻求最优决策序列的方法。动态规划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总体优化, 即从系统总体出发, 要求各阶段决策所构成的决策序列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在经济管理方面, 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最优路径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库存问题、装载问题、排序问题、设备更新问题、生产过程最优控制问题等等, 所以它是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的决策方法。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①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②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③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约束、资源约束等;④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三、企业库存管理、运输问题和财务管理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公里数、时间等)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3)财务管理。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它解决企业如何最有效的利用资金资源的问题。其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在投资决策分析中,企业如何利用剩余资金,如何投资往往有多种方案。而运筹学的作用就是要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

运筹学是运用科学的数量方法,研究对有限的人、财、物、时、空、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筹划和运用,寻找管理及决策最优化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运筹学也不断的发展完善成为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运筹学将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定性分析结,有助作出全局优化决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卫生管理、作用、运筹模型、现状、前景

摘要: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随着卫生服务规模的扩大,卫生资源需求的增加,要求卫生服务经济投入越来越多,而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所有的卫生需求,如何在保证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情况下,规划卫生服务,使得投入最小或效率最高,已经成为卫生管理运筹学的重要任务.而卫生服务费用的飞涨限制了一些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使用运筹学进行定量管理和规划会减少卫生服务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的价格,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运筹学:“运筹学是应用分析、实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定义表明运筹学是应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卫生管理和求解数学模型,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可能获得的经济效果,以协助管理人员做出最优的决策选择.或者说,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人类从事各种活动中处理事物的数量化规律,使有限的人、材、物、时、空、信息等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以期获得尽可能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学.

运筹学研究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大,已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存贮论、排队论、决策论、对策论、预测技术、综合评价。

运筹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产生最大的效益,或在要获得一定的效益前提下如何把投入降到最小.这是各行业管理的目的.运筹学就是基于管理的这个目的而发展起来的.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随着卫生服务规模的扩大,卫生资源需求的增加,要求卫生服务经济投入越来越多,而政府财政难以满足所有的卫生需求,如何在保证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情况下,规划卫生服务,使得投入最小或效率最高,已经成为卫生管理运筹学的重要任务.而卫生服务费用的飞涨限制了一些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使用运筹学进行定量管理和规划会减少卫生服务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的价格,增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运筹学研究问题的特点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全局性的规划问题.如医院内医护人员要求多存储药品和医用器材,而库房工作人员则希望少存储以减少损耗和工作量,而管理者的决策则是从全局出发,使整个医院的损耗尽可能的小,发挥的功能尽可能的大.一个防疫站有多个科室,每个科室都希望得到较多的资源,但总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者就必须从整个防疫站要完成的任务出发,合理分配资源,追求总的效益.比如在一段时间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搞防疫;一段时间又可以集中力量搞食品卫生.所谓最优决策,往往不是对系统中某一部分为最优,而是对全局而言.比如当用于传染病预防方面的资金有限时,不能均匀地把钱花在每种传染病的预防上,而是首先考虑那些危害大、技术上易行、花钱少的优先防治,才能提高其总效益.

运筹学的应用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一般是问题的规模越大,越复杂,应用的效果就越显著。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运筹学在许多公共和非赢利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972年barnoon和wo 1f 用运筹学摸型研究了诊断过程、贝叶斯分析和统计决策理论及其与临床决策的关系,建立了诊断性化验效率的量度,对比了各种临床决策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诊断化验项目,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197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生态学决策问题的数学分析会议,charnes等报告了关于控制噪音、水和空气污染的最优模型以及在生产和污染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而获得总的经济效益最大的问题.这就不仅把生产和环境卫生统筹考虑,而且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1973年fe1dstein和sundaresan在南朝鲜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人力、资金、装备、设施)以控制结核病流行,降低死亡率和经济损失.他们主要应用线性模型、成本效益分析网络、把效益分为卫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全国的结核病防治.70年代中期,马丁等用替论、随机模拟模型和线性规划研究了英国城市中垃圾收集、水源设置、老年人保健中心及其它服务网点设立的最优方案.1975年gass等用运筹模型帮助决策者制定城市发展、卫生服务建设、水源开发、空气污染控制和废物处理的最优方案.

dow1ing(1976)用线性规划模型详细研究了综合医院内在各科人员、设备固定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对住院病人的服务数量和质量.1977年haveman等用运筹方法对国家卫生保险、社会保险、儿童保健计划等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避免了卫生规划中的盲目性,使人们对于各种保险的重要性有了量的认识;coleman等分析了健康维持组织(hm0)如何确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怎样筹集资金才能最好地满足顾客的愿望,最可能得到联邦政府的赞许.80年代初,parker、lassner、antoine、mtango等在以色列、埃及、巴西、海地、坦桑尼亚等国研究了初级卫生保健资金筹集策略选择、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主要目的的初级卫生人员任务分派方案、控制疟疾及其他常见寄生虫病方案选择及卫生资源合理分配问题.

目前,国外运筹学已应用到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如医疗、预防、卫生科研、卫生教育、环境保护、卫生用品生产、各机构的规划、管理、控制、评价.公共卫生学院普遍开设了运筹学课程,并已成为卫生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运筹技术已为很多卫生管理者所掌握,在很多单位,应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对各种卫生计划进行评审和控制已成为一项常规.

当前运筹学在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还不普遍,主要原因:一是信息的储存比较落后,很多单位不重视卫生统计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统计方法和内容不正确,目的性不明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为管理决策服务;二是常用计算程序包开发不够;三是卫生规划、管理人员尚缺乏运筹技术的训练.

不过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在我国运筹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管理者的重视,近年来在医院管理中也有了一些运筹学应用的例子.周振波等对一县医院的住院问题进行了排队分析,从医院和病人两方面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最佳病床使用率是在80—85%之间,而不是越高越好.王庆芳等利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病人门诊量和b超申请量,从而合理安排人力,制定预约方案.朱慧敏等应用计划评审技术研究了在医院各科室现有人力情况下如何通过控制各科室挂号以使服务流量为最大的问题.

在卫生管理中,可应用运筹模型来解决的问题难以穷举,可归纳为下述方面:

1.卫生系统的规划设计运筹学中的规划论、排队论、网络分析等方法,可用于医疗网点的规划与管理、新建医院的选址与规模、急救中心的设计与运作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等.

2.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决策分析方法可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建立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评价体系.

3.药品库存管理运筹学中的存贮论,可用于多种药品库存管理、确定合理的库存策略、计算最佳的库存量.

4.血库的管理用存贮论方法可以在满足对血液需求时尽量减少迟延时间,保证供应的血液是最高质量的,且又尽量减少血库设施的经营费用.

5.疾病控制管理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决策论、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可用于控制某种流行病发病率的方案的制定、控制某种疾病发病率的各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等.

6.财务管理规划论、决策论、价值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可用于经济项目的预测、预算、成本分析、现金管理、再投资决策等.

7.医学教育目标规划、预测分析等可用于医学教育的规划和投资、教职员工配置、编制课程表、教室和实验室的规划和利用、招生和就业预测等.

8.贵重医疗卫生设备的更新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决策论、网络分析可用于确定在何时更新设备可使总成本最小.

9.病人营养饮食最优组合方案确定应用运筹学中的规划论可解决:如何配料使一定成本下营养最高,或在满足需要营养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

篇3

关键词:PBL;《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83-02

1引言

古朴的运筹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我们运筹学的先驱从《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摘取“运筹”两字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既显示其军事起源,也表明其朴素的思想早已出现在几千年前的中国。但世上公认的运筹学学科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部门为战争需要而成立的一些研究小组的活动。其热点是集中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提高某武器系统效率的操作方法和执行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运筹学的研究方法在理论上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分析工具,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也从军事部门迅速向工商、管理和工业部门转移。运筹学是研究各种广义资源的运用、筹划以及相关决策等问题的近代新兴学科。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其目的是根据问题的需求,通过数学的分析和运算,做出综合性的、合理的优化安排,以便更有效地发展有限资源的效益。“运筹学”名称最早于1938年出现在英国,当时称之为“OperationalResearch”,1942年美国开始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称之为“OperationsResearch”。运筹学的发展、运筹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筹学的定量分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及其特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级管理决策人才的迫切需要。本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21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出了培养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重新对课程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多数讲授《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师是学数学出身,缺乏必要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使得目前《管理运筹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教学理论与解题技巧的传授,将《管理运筹学》当作一门纯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这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要求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管理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也一直延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方式,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管理运筹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数学模型,并较多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学习《管理运筹学》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其前期必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说《管理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文科生源,不少学生害怕数学。比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及对偶理论,要想完全领会其原理,需要大量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进行推理,因而非常抽象。在课时总体压缩的背景下,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讲授完抽象数学原理的推导,学生听不懂只好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兴趣。

三是教学内容不恰当。《管理运筹学》课程包括若干分支,而教学时数有限,因而《管理运筹学》教学不可能囊括所有分支。目前在《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行和盲目性,甚至存在教学内容因人而设或因教材而设的现象。

四是教学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讲授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思考及案例的讨论,掌握知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更不能做到灵活应用,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传统,对于学生学完课程是否能够运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室较少顾及。

五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如果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即使掌握了《管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和手工运算能力,但在遇到一些变量较多的数学模型时,也只能一筹莫展。由于缺少上机实践机会,学生不能利用相应软件求解模型,从而大大降低了课程应用的可操作性。

3《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资本经营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移,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引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根据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应该对管理科学模型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预见变化、适应变化、管理变化,并根据内容和外部环境不断更新观念,设计未来;重视信息,学会与人合作,讲究团队精神;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掌握领导科学,提高管理能力;增加社会实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接触企业决策试验;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组织小组研读论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课外关注应用案例,引导培养其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并最终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总结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管理运筹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很多实际问题,如风险管理、冲突分析、多目标决策以及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和驾驭等,都迫切需要分析研究和解决,而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管理运筹学》这些新的分支。《管理运筹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成数学理论、建立模型、计算机软件的重点都放在讨论有限的数学理论方面,因而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计划学时内无法学习了解《管理运筹学》形形的模型和算法,从而使学生对许多实际问题缺乏联想。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激增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联想、思考、锐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管理运筹学》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按传统的方法向学生灌输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至达不到《管理运筹学》教学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运筹学》以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和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管理和决策技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和方法应随着教学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和革新。

4PBL教学法概述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的基本热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在PBL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求索者,同时在实践PBL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技能,对其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PBL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在我国则处于实验性探索阶段。我院对2006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验性地实施了PBL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而言,我们认为PBL教学法既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是和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目标相一致的。

PBL教学法的优点可概括为:(1)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所需的信息源,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按需要来驱动;(3)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4)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信息进行综合;(5)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特点为:(1)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2)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4)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5)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学法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鉴于这些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商学院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而且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法在商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成功,正如美国哈弗大学校长ToslesonD教授所说,“P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5基于PBL教学法的《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综上所述,改革《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方法,应该从突出课程的应用型入手。这样,PBL教学法就特别适合应用于《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教学中。依据PBL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全面改革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各个知识点,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运筹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法,必将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地改善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用应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更换了原有的教材,新教材以教案为中心,突出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法,强化计算机的应用,弱化数学理论的推导。虽然新教材并不是为PBL教学法设计的,但其教学理念与PBL教学法同出一辙,为顺利实施P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针对教材中存在不足,还自编了部分教学内容。

(2)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仅仅是为了组织教学,说明相关的数学理论。而PBL教学法则从实际问题出发来组织教学,将数学理论隐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达到让数学理论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与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情景联系,与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方法联系;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问题主要涉及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运输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管理和存贮策略等管理领域。

(3)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组建团队。根据自愿原则,由学生组成2-3人的研究团队,团队中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在问题分析、数学理论、计算机应用、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

②选题。每个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从老师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中,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③查阅文献、学习数学理论。每个团队在确定研究的问题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现场调查、咨询相关业务专家等方法获取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团队成员通过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涉及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④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类别确定相应的数学方法,在合理的假设和抽象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⑤求解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数学模型,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数机打好基础。

⑥撰写论文。问题解决后,要求撰写论文,对解决问题

的过程进行总结。除了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必要内容外,还要写出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⑦课堂报告。各个团队在课堂上要向全体同学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和其它同学通过提问及质疑的方式参加讨论。

⑧总结。学生根据报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和修改论文,最后提交给老师。这些论文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试成绩中。

(4)体会。尽管PBL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但是已经显示了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嫩铁拐李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论文撰写认真细致,课堂讨论发言积极,普遍反映收获

很大。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6结束语

通过《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可以达到如下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让课堂能容纳更丰富的内容,有助于提高上课的效率;利用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的积极性,以避免数学类课程的枯燥乏味;利用使用模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管理运筹学》课程更具实际意义;利用大型作业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计算、评价的整体素质,收到仅凭课堂讲课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然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因素众多,该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初步探索。未来更好地实施PBL教学,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1)编写与PBL教学法配套的教材;(2)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还需要由其他课程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小清,张文艺.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J].科教文汇,2008,(4):40.

篇4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市场调查 应用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市场中,关于市场的调查是现有很多企业都为之重视的一项调研项目。以往的项目调研过程中,使用了像因子分析、SWOT分析等,即定量阶段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这些工具。由于(AHP)层次分析法具有多指标,多方案的特性,可以为数据的提取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层次分析法的诠释

在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即:层析分析法。此方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决策分析大体上是分为三种:即:定量型决策分析,非定量型决策分析,混合型多目标决策分析,层次分析都可以适用于其中。

二、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简便,合理,有效。此方法的基础就是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对于无结构特性的,多目标,多准则,看似很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简单的决策分析。用 AHP 法作决策分析,面对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我们首先将这些问题分为很多的层次(即总目标、子目标,直到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然后利用数学上关于矩阵的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出每一层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权重,通过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算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最后在把最低层的各个元素,进行一个排序。

三、层次分析法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

1、评价的两大指标: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

举例说明:以销售一款电冰箱为例。我们设定两个评价的指标:产品风险、市场风险。见表1:

2、建立层次分析方法的模型

3、评价结果

在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两个大的评价指标中,关于比较结果的确定,主要采用的方法是Delphi法。如上述的建立层次分析方法的模型,评估A产品的上市风险,,则B1比B2风险性更大一些,在8个需要评估具体风险中,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C1,C2,C4,C5,C3,C6,C8,C7。无法用定量分析的复杂问题,层次分析法则可将问题简单化,即对问题的研究,从定性转为了定量。

参考文献:

[1]徐玖平,陈建中.群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01-204

[2]李蓓,张飞涟.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市场比较法改进研究[J].价值工程,200;(3):136-138

篇5

关键词:线性规划 模型 决策 应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方法,线性规划在现代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性规划所处理的问题是怎样以最佳的方式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分配有限的资源,以便最充分地发挥资源的效能去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线性规划在财务贸易、金融、工业制造、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事管理、设备维修等领域的管理决策分析中均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原料分配问题上,研究如何确定各原料比例,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在农作物规划中,如何安排各种农作物的布局,使生产率迅速提高;在生产计划安排中,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方案才能提高生产产值。线性规划为求解这类问题提供了实用性强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求解方法。

一、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经营管理中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完成更多的任务,或在预定的任务目标下,如何耗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去实现,这个统筹规划的问题用可用数学语言表达。

线性规划模型从数学角度来归纳为三点:

(1)每个问题都有一组变量,称为决策变量,一般记为,一般要求。它是决策者对决策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控制的因素。

(2)每个问题都有决策变量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问题的限制条件用不等式或等式来表达,它是实现企业决策目标,限制性因素对实现目标起约束作用,称为约束条件。

(3)问题的目标通过变量的函数形式来表达,称为目标函数,且目标值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要求在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一般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为:

线性规划标准形式特点:

(1)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有时求最小值)

(2)约束条件都为等式方程,且右端常数项bi都大于或等于零

(3)决策变量xj为非负。

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是单纯形法。理论根据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n维向量空间中的多面凸集,最优值如果存在必在凸集的某顶点处达到,顶点所对应的可行解称为基本可行解。单纯型法的求解思路是: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具有线性方程组的变量个数大于方程数目,此时存在多解,但可从线性方程组中找出一个个的单纯型,每个单纯型都对应一组基本可行解,根据此解判断目标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决定下一步选择的单纯型,这就是迭代,直到实现了目标最大化或最小化为止。

但是,通过比较基可行解(顶点)来求解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是不可行的,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是有选择地取基可行解,即从可行域的一个顶点出发,沿着可行域的边界移到另一个相邻的顶点,要求新顶点的目标函数值不比原目标函数值差。如此继续,直到无法改进,即可得到最优解,或判定无最优解。

二、线性规划的具体应用

线性最优化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部门,应用的范围涉及各种资源分配、生产规划调度、企业财政规划、库存和分配、商品推销和广告等领域。

1.线性规划的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一个满意的投资组合,在既定条件下实现一个最有效的风险与收益搭配,是投资组合的关键问题,投资者可以利用各投资项目收益率结合现实的情况对未来一年内各种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做个简单的预测,利用单纯形法或借助lindo软件进行求解,从而获得投资于各项目的最佳投资额。

例如:某先生在5年内考虑下列投资,已知:

A.可从第1年年初开始投资,并于次年年末收回投资额的115%;

B.在第3年的年初投资,到第5年年末收回投资额的135%,但投资额不能大于4万元;

C.在第2年年初投资,到第5年年末收回投资额的145%,但投资额不能超过3万元;

D.每年年初购买债券,年底归还,利息为0.06.

2.线性规划在运输问题中的应用

运输问题涉及空运、水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场内运输等,公路运输除了汽车调度计划外,还有行使路线选择和时刻表的安排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运用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运输问题”就是将数量和单位运价都是给定的某种物资从供应站运送到消费站或库存站,在满足供销平衡的同时,定出流量与流向,达到总运输成本最小。

例:某汽车零件制造商,在不同的地方开设了3个工厂,从这些工厂将汽车零件运至设在全国各地的4个仓库,并希望运费最小,下表列出了运价以及3个工厂供应量和4个仓库的需求量,请求出运费最小的运输方案。

(2)根据位势法或闭回路法来判断该方案是否是最优,如果不是,就对该方案用闭回路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直至求出最优方案。经过计算,最后当所有的检验数均为非负时可得最优方案,当前的最优方案为其余全为零,可得最小运输值为。

3.线性规划在分配任务上的应用

例:(指派问题)有一份中文说明书,需译成英、日、德、俄四种文字,分别记作:E、J、G、R,现在有甲、乙、丙、丁四人,他们将中文说明书翻译成不同的语种的说明书所需时间如表所示,问应指派何人去完成何工作,使所需总时间最少?

4.线性规划模型在生产计划问题上的应用

线性规划可以运用在生产计划的问题上,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生产计划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使整体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佳水平,使用线性规划方法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能力,资源的拥有量以及生产产品的单件利润等因素来进行计划安排生产,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

例如(饲料配比问题)某配合饲料厂生产以鸡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现准备研制一种新的肉用仔鸡专用饲料,所用原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见表,希望这种新饲料既能满足肉用仔鸡的喂养需要又使总成本尽可能低,应如何设计配比方案?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三、总结

线性规划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决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决策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实际例子阐述了线性规划模型在生产计划,运输问题,任务分配问题,投资问题等问题的实际应用,体现了线性规划模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总之,线性规划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进行经济管理的方法,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巴玉强.数学线性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经管空间.2012年3月.

[3]王波.线性规划在寿险精算中的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4]曹亚群.线性规划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5]唐加冕,周京徽.线性规划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商业时代.2011年9月.

篇6

1.1工业工程的应用要特别强调整条产业链的整体优化工业工程的使用应该着眼整体,从整个生产系统到每一条产业链,再到每条产业链的每个单元,再到每个单元的各个细节。生产系统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是相关联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某个环节不能代表整个系统。因此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从整体出发进行考虑。目前,为工业工程的使用建立一个统一、科学、合理的的规划与布局,明确应用战略和目标是工业工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1.2借鉴国外优秀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研究,努力突破创新在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工业工程的灵魂,灵活运用,然后自己再进行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工业工程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工业工程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已经非常完善,进行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企业在今后的生产运作中要注重创新,在内部成立专门的工业工程项目研究部门,专门负责工业工程的相关事项。

1.3把握方向与趋势,与国际接轨工业工程始于美国,后被日本、德国引用并获得较大进步,在我国只有30多年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真正掌握工业工程,我国要不断向国外具有先进工业工程技术的国家学习,提升整体水平,将工业工程技术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有所突破,逐渐缩小与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

2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工业工程和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科学,并逐渐形成现代工业工程体系。纵观现代工业工程的整个体系,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业的应用,而是开始向第三产业、农业转移,功能性更强,系统性也更加突出,相比传统工业工程有了较大进步。今后,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业工程将与系统工程、计算机以及信息系统的结合更加紧密,相互贯通。尤其是将工业工程与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结合产生的现代生产制造信息系统,对生产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产生重要保障作用。同时,智能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对生产系统进行投资分析、决策分析以及生产计划安排等,能够保证快速、准确地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

2.2工业工程对生产成本、效率以及质量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将更加严格。另外,对生产环境比如车间温度、噪音、湿度等空间条件的研究和控制也将突破传统,利用这些生产“软件”提高生产效率。

2.3传统工业工程的内容和技术将发生很大改变,必将与运筹学、生产计划等应用新学科结合使用,提高工业工程的研究水平。未来工业工程将遵循运筹学、系统工程、生产计划等学科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到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和操作,争取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增强功能。

3结语

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商务定量分析》是将《管理统计学》与《运筹学》两门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整合而成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描述统计、推断统计、预测分析、规划分析、决策分析等基本定量分析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发展,锻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素养和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为其今后在管理岗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商务定量分析》通常在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这就造成了部分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以致于产生厌学态度,而同时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希望深入学习,因此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由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材”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的转变。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两点,在《商务定量分析》课程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以实用性为原则构建课程内容主体框架

《商务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从实用性角度培养学生从事管理类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也主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关内容而展开,内容涉及面较广,注重知识的应用,理论够用即可。因此课程多与实际经营活动中的案例相结合,通过实景式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打破传统的统计学、运筹学只注重理论忽视应用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少部分学生也有继续深造研究的需要,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延伸知识的学习,完成下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

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学习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材料组织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方面都应围绕该目的展开。

1.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学生的个体水平在每个知识模块中设置基本目标、提升目标以及晋级目标等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三个学习目标的学习难度是逐渐增加的。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每个模块之前都会对该模块的三级学习目标做出提示,以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参照三级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在模块的总结和复习中有目的的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基于基础理论应服务于知识的运用的原则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弱化传统教学中对于统计学、运筹学中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注重于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相关理论做到够用即可。与此同时,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进一步梳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模块的课后思考题和作业的设置既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通过较为复杂的案例分析完成对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对各模块的知识体系做出详尽的分解,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

3.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围绕学生的兴趣,从经济、生产、质量、物流、人力资源、财务等多方面丰富教学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教学材料的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宏观的认识,从学生个人的兴趣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告别传统教学中由一本教材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的课程准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4.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则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以W生为主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够完成的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将主要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内容设计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支持手段。

5.重点强调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能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数据分析领域,计算机的作用更是重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掌握一到两种计算机分析软件,将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了让学生进行长篇累牍的手工计算,取而代之的是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如Microsoft Excel、SPSS等软件的学习都能够起到让学生开阔视野的作用。而且当今的学生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材料的自学、网络搜索、讨论学习等手段初步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

三、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根据各个学习模块的不同特点设定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一方面为学生自测学习效果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测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渠道展开,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案例讨论报告、随堂测试、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等多种手段实施,其目的都是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态,及时地纠正偏差。

教师们经常感叹现在的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不一样了,那是因为环境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因此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随之而改变,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现代人才,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大学教育中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挖掘教育的潜力。

篇8

关键词:仿真软件;物流教学;SWO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物流行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物流教学内容与物流行业发展实际脱节,二是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标准存在差距。借助新方法、新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是当前物流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物流教学中运用仿真软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尝试对仿真软件应用于物流教学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给物流教学活动带动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 物流仿真软件及SWOT分析方法概述

1.1 物流仿真软件

物流仿真软件是以物流系统建模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编写的模拟实际物流活动,并进行相关决策分析的软件。运用仿真软件可以直观了解物流活动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可视化的界面为物流计划、执行提供决策信息。物流仿真软件的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软件研发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近几年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了仿真软件本土化的工作。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物流仿真软件有Flexsim、RaLC(乐龙)、Witness(SDX)、Automod、Show-Flow、eM-Plant、SimLab、SIMAnimation、Arena、Supply chain guru、Classwarehouse等,每一种软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Flexsim采用了三维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物流活动中所需的各种实物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坐标、速度、旋转以及一个动态行为,为物流活动提供了逼真的图形动画和完整的运作绩效报告,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各种方案优劣势的比较和评估。RaLC(乐龙)仿真软件是面向作业对象的,动态模拟分析物流配送中心传送、装卸、分拣、搬运、立体化存储等环节,通过对研究对象和设施设备参数进行设定,动态分析物流系统作业优化问题。

1.2 SWOT分析方法

SWOT方法起源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是一种态势分析法。其中S表示优势(Strengths),W表示劣势(Weaknesses),O表示机会(Opportunities),T表示挑战(Threats)。通过综合分析活动主体所面临的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并制定相关的策略。SWOT方法可以化繁为简,提高决策者分析判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物流仿真软件应用于教学中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时间控制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物流仿真软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课时情况设定物流活动的时间。对于周期较长的物流活动,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压缩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模拟完成。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设计重复性的作业活动,延长作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1.2 内容丰富。物流作业活动涉及到仓储、运输、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众多环节,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很难涵盖。利用仿真软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建立不同功能的仿真模块、调用叉车、自动巷道机、立体化仓库、托盘、传送带、配送车辆等多种物流设施设备,同时还可以结合物流案例进行模拟分析。

2.1.3 吸引性强。传统物流教学主要以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分析为主,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讲述较为枯燥和抽象,希望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物流仿真软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决策分析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物流理论和系统建模的理解。

2.1.4 投入性价比高。物流设施设备具有种类多、投资大、维护费用高、更新换代快、场地要求高的特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短时间内很难配备齐全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仿真软件运用计算机就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需要,使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去了解物流活动特点,掌握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减少了日常作业的物料消耗和设备维护费用。另外物流仿真软件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基本避免了安全隐患,学生可以大胆独立进行操作。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缺乏亲身感知。实际物流作业活动中存在很强的经验性问题,例如仓储作业中安全库存的设定、最优配送路线的选择等,并不是简单的根据模型推导求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人为调整。另外物流作业中的团队合作、次优选择问题等也是仿真软件无法进行模拟的。在物流仿真软件中无法替代学生物流实际操作过程中经验和感受的积累,可能出现一旦没有仿真软件,学生将不知如何开展物流活动的弊端。

2.2.2 缺乏动手实践。学生依靠键盘和鼠标运行仿真软件就可以迅速完成对物流活动的操作,但是实际物流活动纷繁芜杂、千头万绪,很多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阶段,没有进行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很多学生动脑思考性强,动手实践能力差,毕业进入企业后,无法适应简单基本的物流作业操作。

2.3 机会(Opportunities)

2.3.1 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1〕38号)中明确指出“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促进了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仿真软件教学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物流操作,有利于教学和物流作业之间的互动。

2.3.2 高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加高等教育利用现代手段服务社会的能力。实训环节是物流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必要过程。高校信息化教育建设的加快发展为物流仿真软件引入教学提供了机遇,对促进物流学科发展、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挑战(Threats)

2.4.1 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学生在学校里运用仿真软件,接触到的都是先进的物流设施装备和管理方法,然而我国物流企业还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以快递行业为例,仿真软件中都是利用电子条码自动分拣,运用线路最优化技术提供配送方案,而目前快递行业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大部分快递企业还是依靠人工分拣、配送路线也是由快递员自行设计。这样的局面会造成学生所学和毕业工作之间无法顺利对接,使学生产生就业心理落差。

2.4.2 师资培训相对滞后。物流仿真软件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运筹学、系统建模、计算机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针对物流仿真软件的师资培训工作相对薄弱,学校购买相关软件后,主要由软件卖方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教师主要依靠操作手册指导学生上机练习,缺乏进一步运用软件进行系统建模、案例分析的能力。

3 相关解决措施

通过对物流仿真软件进行SWOT分析,我们全面认识到把仿真软件运用到物流教学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减弱劣势、规避风险,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第一,结合仿真软件内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物流仿真软件实训之前,先给学生讲授运筹学、物流概论、案例分析等课程,安排学生先去物流企业进行简单操作的认知实训,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亲身感知。在物流企业认识实训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和企业沟通,可以设计实际运营中物流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仿真软件的学习,利用仿真软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第二,将企业实训和物流仿真实训相结合。合理安排物流实训计划,将企业实训和物流仿真实训穿插结合,避免只重视仿真练习,减少企业实训的倾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仿真练习,将仿真结果的决策代入企业实训。同时要向学生阐述物流仿真和实际作业活动的差异,通过科学引导调动学生对物流作业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三,加强物流仿真软件的师资培训。加强对指导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物流管理、运筹决策等能力的培训,培养老师运用物流仿真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通过开展各个层次学生物流仿真软件技能大赛,促进教师运用仿真软件和指导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培训体系,对教师运用仿真软件教学活动技能进行认证,并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第四,校企合作开展物流仿真软件实训。通过调研,发现物流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以企业的需求为动力,指导学生设计仿真系统,进行决策分析,同时可以将决策结果反馈企业,接受实际检验。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感,使学生深刻体会仿真练习和实际活动的差异,同时增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经辉,张锦惠. 德国物流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市场,2009(36):71-73.

[2] 冉雪峰. 仿真——物流教学的新方向[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35-138.

篇9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是人们进行选择或判断的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决策,有些决策是简单容易的,有些决策是复杂困难的,它们常常困扰着人们。决策是是科学也是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人们进行着选择和判断应当尽可能的符合客观实际,这就要求决策者尽可能真实的了解问题的背景、环境和发展变化规律,尽可能详尽的占有资料,尽可能广泛的掌握正确的决策方法和各种辅助工具。说它是艺术,因为各种选择和判断最终是有人作出的,决策的正确与否优良可劣,与决策者的素质、经验、才能有很大的关系。

数学工具在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复杂的决策问题面前,人们往往需要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进而对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决策过程中利用数学模型的优点在于:分析问题容易,目的性强,可进行模拟计算,便于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由于人们的选择和判断往往是在某种思维下进行的,在这个标准下做出“好的”决策,这就促成了决策有关的应用数学分支;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多准则决策……的迅速发展,最优化技术几乎成了决策分析的代名词。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优化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抽象,使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望而生畏,数学模型的规模越来越大,对计算机内存与运算速度越来越高,一项复杂的系统分析耗资巨大,以至形成了一种数学模型的“泥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运筹学家开始冷静地看待和正确的评价复杂的数学模型对决策分析的作用,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无法忽视或回避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选择的判断所起的决定作用。数学模型并非万能的工具,决策中有大量的因素无法定量表示。问题的答案几乎在明确不过了,运筹学家们必须回到决策的起点和终点——人的选择和判断上来,认真的研究决策思维的规律,也就是人们进行选择和判断的规律。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但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判断矩阵相应元素的值则取这个比值。即得到判断矩阵S=(u)。

重要度判断矩阵需要将每个元素作两两比较,可能的取值是1,2,…,9及其倒数1,1/2,1/3,…,1/9。以前者相对后者的重要度为例,标度的具体含义如表所示。如果后者比前者重要,则取成对应的倒数。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不需要9级的标度,也可以仅采用1,3,5,7,9的5级标度,不采用2,4,6,8的过渡值。

(1)计算判断矩阵。

计算判断矩阵S的最大特征根λ,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A,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是权系数的分配。

(2)一致性检验。

为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计算一致性指标C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是用随机的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构造方法是随机地用标度以及它们的倒数填满样本矩阵的上三角各项,主对角线各项数值始终为1,对应转置位置项则采用上述对应位置随机数的倒数。然后对各个随机样本矩阵计算其一致性指标值,对这些CI值平均即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平均一致性指标RI可以预先计算好,作为参数表备用。论文预先计算了n从1到30的 值(如表2.2所示),最多支持进行30个指标属于同一层次的重要度排序。实际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n

模糊综合评价:模糊集合理论(fuzzysets)的概念于1965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这种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假设同一个层次共有p个评价指标,u=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因素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事物在某个因素ui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量(R|u)=(r,r,......,r)来刻画的,而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指标实际值来刻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模糊综合评价要求更多的信息。

(1)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2)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其中b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3)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本文使用实际中最常用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最后的评价等级。

上述两种数学方法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如下:

AHP模块:遵循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AHP同样被设计成一个类,单独存放在文件extensions/AHP.php中。这里仅给出部分的具体实现的代码。其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采用的是PHP版本的JAMA库。此外,为了保持精度,AHP重要度矩阵的浮点数取值,如1/9,1/7等,采用字符串的形式存储入库。所以在此处,需要把这些字符串转为相应的浮点数后再计算。

//采用PHP版本的JAMA库的特征分解函数,直接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模糊综合评价模块:遵循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模糊综合评价同样被设计成一个类,单独存放在文件extensions/FuzzyEval.php中。这里也仅给出部分具体实现的代码。

//data是二维数组,表示原始数据(或求值后的数据),行数为叶子结点数,列数为分级数(或采样点数)

//weight是二维数组,表示权重,weight[i]是i级指标权重数组,weight[0]总是只有一个元素,weight[0][0]总是1

//itemcount是二维数组,表示需要每一级需要汇总的元素行数(下级元素个数),itemcount[i]是i级指标的下属元素个数数组

//systemtype是一个数,取值0表示定性分级评估,取值1表示定量评估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weight,$itemcount,$systemtype){

$this->weight=$weight;

$this->itemcount=$itemcount;

$this->systemtype=$systemtype;

$this->row=count($data);

$this->col=count($data[0]);】

本文分别阐述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了AHP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的步骤;对模糊综合评价决策的数学模型做了详细的描述,给出建模的步骤以及运用这两种方法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并给出了实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到这两个模块的相关代码,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实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些相关技术应用。辅助决策系统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从而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M].中国安全科学.

[2]储敏.层次分析法忠判断矩阵的构造问题 [J].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9,12.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 微观层面 计量地理学

1、计量地理学[2]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

1.1 地理学中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

经典的统计方法有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系统聚类分析、趋势面分析方法等等

1.1.1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研究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函数确定和相关关系不确定。回归就是用统计手段找出变量间近似函数关系的方法。在回归分析中,通常将我们关心的研究对象称为因变量,并且在一次研究中一般只有一个因变量,将影响因变量的其他因素称为自变量,自变量的个数既可以有一个(称为一元回归),也可以有多个(多元回归)。在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三商影响研究[3]中,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与智商,情商和财商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研究智商,情商和财商分别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贡献大小时,可依次采用一元回归分析。

1.1.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指把反映样本某项特征的多个指标变量转化为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多个变量对多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地区投资环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等,这些综合评价指标的共同特点是需要将多个相关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以反映各区域或城市在某一方面的综合水平。要完成这项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五项步骤:

第一,选取指标

第二,对指标进行矢量纲化处理

第三,对指标进行简化或归类处理

第四,确定权重

第五,计算综合评价值

在基于微观视角的河南省农区经济类型划分[4]文章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出各乡镇每个主成分的得分,结合地势状况,土地资源状况,把农区经济首先划分为富裕区、小康区、温饱区、贫困区等4中类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平原富裕区、丘陵富裕区、平原小康区、丘陵小康区、山地小康区、盆地温饱区、山地温饱区、平原贫困区、盆地贫困区、山地贫困区等9种类型区。

1.2 线性规划分析

线性规划在实际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与交通运输规划、工程技术的优化设计以及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在地理学领域,线性规划是解决有关规划,决策和系统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线性规划应用最多的实例就是农场种植计划或农区集中选择。如果线性规划只有单一的目标函数,那么建立的种植计划模型就是单目标规划模型,进而给出种植计划方案,要么使总产量最大,要么使总产值最大,两目标无法兼得;多目标规划的思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3 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统计学的理论发展c70年代,空间统计分析处理的数据是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具有地理位置属性的一类特殊数据,不用于一般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通常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分析空间中“点”的分布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具有聚集性的特点,怎样去度量这种聚集程度。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

Moran指数和Geary系数是两个用来衡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Moran指数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3种:(1)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LISA):是描述区域单元周围显著的相似值,区域单元之间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2)G统计量:显著的G统计量正值表示在该区域单元周围,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趋于空间集聚;而显著的负值表示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趋于空间集聚。(3)Moran散点图:用来研究局部的空间不稳定性。

利用空间统计分析通常用于宏观尺度的分析,比如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人均GDP的空间关联分析,基于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5],研究表明天水市人口分布呈现西北-东南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1.4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Lenotief)提出,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地理学家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出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方面。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投入产出在微观层面的研究,地形对山区农田人地系统投入产出影响的微观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的实验研究[6]中把多种农业投入(x1,x2,x3...)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Y=AX1αX2α表示出来,在该文中利用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折能系数,进行农田地块能量投入产出及效率的有关折算,得出地形对农田投入产出的影响。

1.5 AHP决策分析

AHP决策分析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AHP决策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常常被运用到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特别是战略决策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

甘肃省两西地区扶贫开发战略问题进行定量分析[7]文章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诸战略目标、发展战略、制约因素及方针措施的重要性排序,为地区扶贫开发建设决策提供了可续依据。根据这种思路是否也可以在微观层面上用层次分析法为较快较好的进行精准扶贫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1.6 地理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主要运用图论方法研究各类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化问题,对于许多现实的地理问题,譬如城镇体系问题,城市地域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商业网点布局问题,物流问题,管道运输问题等等都可以运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8]利用图论很清楚的描述出了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6):881-887.

[2]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乔家君,党睿,赵德华.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三商影响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7):1160-

1166.

[4] 乔家君,李小建.基于微观视角的河南省农区经济类型划分[J].经济地理,2008,28(5):832-

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