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科技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科技教育

篇1

关键词:Java教学实践平台;Robocode;Java课程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型

1、Java课程的传统教学

目前,许多院校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Java课程教学。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概念与理论知识讲解来介绍Java程序编写案例,让学生进行Java程序编写练习,实施Java程序设计项目,通过该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Java编程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不能适应这一教学过程,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对Java概念和理论知识不理解,无法跟上Java编程案例教学进度,无法参与项目实践,学生失去兴趣,最终放弃Java程序设计课程。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及教学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实效。Java课程的传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基于互联网的Java课程教学模型

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笔者所在团队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Java课程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该教学模型阐述教学过程的5个环节。(1)布置学习任务,通过互联网将学习任务向学生展示,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资料索引。(2)设计战车改进方案,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参考资料通过Roboeode平台设计战车及改进方案。(3)实现改进方案,根据设计完成的改进方案,采用Roboeode平台提供的参数,编写Java代码实现设计方案。(4)检验、测试程序模型,通过Java代码编写,将制作完成的坦克模型程序在互联网上进行测试,检验战车模型的性能是否提高。(5)展示与讨论战车程序的改进效果。

3、Robocode平台介绍

Roboeode平台是2001年IBM公司在Web-AlphaWorks上的坦克机器人战斗仿真程序引擎,是MatNelson利用Java程序语言专为Java程序员设计的游戏半成品。与由键盘、鼠标控制的游戏不同,参赛者必须利用Java语言对机器人程序模型编程,通过编程设计实现智能操控。

Robocode平台成为从初学者到高级黑客程序开发者都可以参与的娱乐活动。初级Java程序员可学习基础程序语言,如调用API代码、阅读Javadoc、内部类、事件处理等。高级开发者可以在构建“最优品种”的软件机器人全球竞赛中提高其编程技巧。

Roboeode平台的教育特性被世界诸多从事Java程序教学的人员发掘利用,笔者在德国亲身体验了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利用Robocode平台的教学方法。在网络上Robocode用户组、讨论列表、FAQ和Webring随处可见。Robocode为学生与Java工程师提供简便、有趣的游戏教学方式,释放他们的创造力。Robocode平台的出现给枯燥的Java编程学习注入了动力与激情,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提高Java技术。

我国Java-Robocode协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发起成立,2008年举办了湖南省Java-Robocode机器人大赛。我国高校教师逐渐开始采用Robocode平台进行Java课程教学,但为数不多。我国高校教师对Robocode平台的教学研究还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4、Java课程的教学设计

通过Robocode平台学习Java,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Java课程,介绍Java程序设计如何采用Robocode平台实施教学。

4.1 课程任务与环境要求

课程任务目标是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学生能够独立创建机器人,学会调用RobotEditor和compiler程序,通过编写Java程序语言移动机器人、炮和雷达,并能够处理机器人避障、雷达目标出现、击中目标、自身中弹等事件。

软件和硬件环境要求,PC网络系统,JavaVM(JDK 1.3.x)、Robocode 1.6.2、Intemet可链接Robocode Battle online。

4.2 模型观摩与程序设计

教师通过Java编程指挥机器人的动作,让学生看到采用Java编程控制机器人并不难。通过编程演示创建战车的操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Java编程创建战车并改变其战斗力,增强学生对Java编程的信心。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战车并能够初步战斗,包括行进、寻找目标、旋转火炮、射击、避障等。创建机器人,启动Robot Editor选择File-New-Robot,系统提示输入机器人名称,该名称将成为Java类名,可在提示符处输入KKStraight。下一步系统提示输入数据包前缀,它是Java文件的数据包名称,可在该提示符处输入KK。此时Robot Editor会显示机器人程序模型需要编写的Java程序代码。学生使用run、while语句,参照程序范例修改机器人程序代码、参数或采用程序代码缺省值,最后在Robot Editor菜单上选择Compiler-Compile对代码进行编译。

4.3 检验程序模型

测试创建完成的机器人程序模型。切换到主程序,选择程序菜单上的Battle-New,将机器人KKStraight添加到平台中,观察该模型的战斗过程。

通过Java程序代码tumRight(double degree)和tumLeft(double degree)移动机器人,使机器人转过指定角度。ahead(double distance)和back(double distance)使机器人移动到指定的像素点距离,以上方法在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时即告完成。

转动炮和雷达,通过程序代码atrnGunRight(double degree)和tumGtmLe(double degree)使炮可以独立于坦克车的方向转动。ttmiRadarRight(double degree)和tumRadarLeff(double’degree)使雷达独立转动。

射击,fire(double power)和fireBuilet(doublepower)用来发射指定能量的炮弹。调用fireBulletO程序返回Robocode Bullet对象,程序提取一个引用,该引用可以用于高级机器人。

获取关于机器人的信息,getXO和getYO可以捕捉到机器人当前的坐标。getHeadingO、getGunHeadingO和getRadarHeadingO可以得出坦克车、炮或雷达当前的方向,该方向以角度表示。getBattleFieldWidtla0和getBattleFieldHeightO可以得到当前这一回合的战场尺寸。

至此,实现了Java程序代码的功能,形成战车程序模型,随着编程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会逐渐提高战车程序模型的战斗力。

4.4 改进程序模型

处理机器人遇到障碍物、雷达目标出现、击中目标、自身中弹等事件;是改进模型最常见的方法。

当机器人在移动或转动时,雷达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如果雷达检测到有机器人在其范围内,就会触发事件。基本的Robot类中包括了所有这些事件的缺省处理程序。下面是一些较为常用的事件程序代码:

当雷达检测到机器人时,调用Scanned-RobotBvent通过覆盖onScarmed.Robot( )进行处理。当机器人被炮弹击中时,调用HitByBulletEvent通过覆盖onHitByBuUe( )进行处理。当机器人击中其他机器人时,调用HitRobotEvent通过覆盖onHitRobotO进行处理。当机器人遇到障碍,调用HitWallEvent通过覆盖onHitWall( )进行处理;所有这些事件、方法均通过Java编程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控制,学生熟练掌握Java程序代码的功能作用,提高自身Java编程技能。

4.5 展示与评价

教师审核学生的成果,通过鼓励与评价引导学生,让有进步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战车程序模型,讲解他们采用的编程方法、程序模型改进与设计思路,让大家分享其成果,彼此交流。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与互联网的联系最为紧密,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便于传播等特点,如果合理利用在教学模式上,将对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基于“互联网+”概念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新型的、高效的、更适合时代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备课、教学内容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形式较为单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程度相比其他主要课程而言较缺乏重视。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不足造成备课不充分,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等局面。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教师在进行演示教学时,往往采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全面演示,或者直接对信息技术操作进行演练,这样就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实际沟通,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够了解,容易造成实际教学效率不明显,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监督和培养,以及对课堂的监督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态度。

二、基于“互联网+”的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课程为小学信息技术注入新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逐渐从单一化的基础知识转向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关的课程内容。基于“互联网+”的理念结合现阶段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直观呈现,比如,微课程、慕课等课程教学模式,微课程主要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软件设计成视频,视频中包括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辅助资料等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内容精简干练,突出教学重点和主题。微课程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课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步骤。而慕课是通过互联网在线观看课程视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地让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拓展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时间域和空间域。

(二)“互联网+”教学为小学信息技术注入新概念

“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涉及也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挑战。通过翻转课堂的平台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找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备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解决。这种预先学习,随后巩固解决的方式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顺序进行翻转,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的手段。通过“互联网+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对课程资源的随时共享,不再是单纯依靠在课堂中教师的教授和演示,将学习的重点转变成自学、探究和创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探索中,掌握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互联网+”模式为小学信息技术创造新气象

“互联网+”的概念涉及教育领域,尤其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与现阶段的时展需求相适应。互联网技术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更需要让学生认知到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品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地让学生进行自学和操作,也要突出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重视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新和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互联网技术和概念的渗透,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换成一种新旧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理念和方式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也是接触网络技术的启蒙阶段。随着“互联网+”概念在教学领域的普及,教育系统开始尝试“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形式,并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互联网+”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翻转和创新,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更加适合时代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无限信息通道和资源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的无限认知能力和探索创新需求。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单片机应用技术

一、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因其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集成优化作用的特点而受到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的大力推崇。而且在教育领域中,“互联 网+”的应用正不断激发着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的出现,其中,“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移动性强以及便捷高效而吸引了众多教育学者的目光。因此,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善和优化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单调枯燥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趣味性,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本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为目标,对“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微课应用在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1.微课的相关概述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Micro Lecture),它是一种基于微型课程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其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师David Penrose所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以建构主义方法为基础,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一种更为聚焦的学习体验。而在我国,微课的概念首先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山教授引入,他认为微课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为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它不仅能够使学生不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能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发挥出求知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

2.微课引入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1)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现如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学生更喜欢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进行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9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6.20亿,大学生中超过98%的人拥有智能手机,且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2%。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入侵课堂已成为师生不可忽视的现象,而面对这种现象,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各种手段来推行“无手机”课堂,以限制手机使用对课堂教学所造成的影响。然而,他们往往只是看到了手机使用的“弊”,而忽视了其带来的“利”,强制性的镇压手段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得不偿失。其实,与其一味地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拦截围堵,高校还不如在结合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微课的引入一方面保障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正好满足了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因此,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引入微课进行教学改革是“互联网+”时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将课堂与网络相结合,让微课引领教学,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微”变化。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作为一门极具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的“听”和“记”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侧重于汇编语言等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分离,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育人标准。另外,部分院校的实践设备较为落后,导致学生对单片机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与当今社会以及企业对于单片机相关人才需求不一致,而“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以5~10分钟的微视频提取出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精华所在,以碎片化的教学来为学生减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微课的教学资源并不局限于本校所具备的教学实践设施,教师可以通过搜集网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进行微课制作,使学生不再因为本校设备落后而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产生差距,可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此可知,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十分有必要。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固定、单一的机械化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所有学生。而微课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班级课堂教学,它以小视频作为主要载体,教师通过将微视频、微习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平台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取符合自身水平能力的视频进行学习。另外,微课的在线交互功能还可以使学生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为合理有效地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基于微课的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应用

(1)教师确定合适的选题,进行课前微课制作。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开展的,而微视频时长有限,它不是课堂的实时录像,不能在5~10分钟的视频中将45分钟课堂教学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因此,若想要在5~10分钟的时间内达到一堂课45分钟所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单片机应用技术微课选题时要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及完整性的原则,选择“位微不卑”“效微不薄”的知识点制作微课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微视频学习后教师应布置相应的微习题,使学生能够实时对自身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测验,并通过微信、QQ以及手机短信等平台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教师,以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2)微课课堂教学实践。在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等,改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其中,以 AT89C51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例,笔者搜集相关资源制作成微课上传至相关网络平台,并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如下表所示)。由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以项目为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实践教学的载体,重新架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考核在内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项目教学法中选择的项目要由易入难、由简入繁,项目之间要有相同的主题,以碎片化的项目构建成系统的整体的理论框架。

(3)实践效果。笔者在2015年下学期结合所在学校学生学习状况,在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中采用了微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微课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相较于平行班,实验班的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对于单片机应用技术这种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微课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更多的操作机会和时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根据相应的问卷调查,其中认为微课教学效果非常好的占76%,教学效果良好的占17%,教学效果一般的占6%,教学效果差的占1%,教学实践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笔者将微课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在操作性、实践性以及理论性强的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是可行且有必要的,它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订个性化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但是微课毕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高校不断去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

[2]胡宏铎,陈兰丽.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1):204.

[3]李 佳,李 艳,屈青青.微课在高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5(9).

篇4

关键词:互联W时代;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地方高校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此影响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智能移动终端,使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融合形成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随时访问一些网站,了解网络营销的最新动态。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把面授式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结合起来,借助移动互联网络,部分教学内容上实行网络教学。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及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探讨课程的最新前言知识和实践活动,使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移动起来。

一、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1.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营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APP、智能手机、4G网络及无线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的网络营销方式,同时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任课教师必须对网络营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的操作思路和相应运作技巧,因此必须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育过程,增强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创新及实践操作能力。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网络营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慕课的兴起给网络营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

慕课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领域,开放式教育理念很快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慕课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立即并被许多高校整合和嵌入。由于网络营销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多重因素限制影响,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增快,要想快速把新的网络营销知识融入到课堂中,适应95后新生代碎片式学习的特点,师生、学生之间应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互动交流,就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限制。

3.混合教学模式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面对面交流的优势与开放的网络资源相结合,即弥补网络营销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又弥补在线学习时缺少监督者,无法答疑解惑不足。在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网络营销课堂上进行解答,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学习软件及其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和运用网络营销知识。因此,集面授式教学与在线学习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然成为未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网络营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互联网的高普及率为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8月份数据,我国网民规数量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截止到2016年12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13.09亿户,4G智能手机用户比重过半,。移动互联网络在地方高校基本已经全面覆盖,这为网络营销实施混合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智慧校园、微课、慕课等等已进入应用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给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2.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营销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人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力度,各地方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探索。通过开设微课和慕课等方式,让更多老师参与到网络教学中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作为教学中的主力军,80后青年教师在中小学接受过系统的信息课程教育,大学又赶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十年,在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信息应用能力较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人力保障。

3.“95后”更容易接受网络营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

目前在校学生一般都是“95后”,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互联网络环境下长大,从小就接触网络,对网络操作非常熟悉,利用智能手机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线学习融入到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互联网内丰富的教育资源会让他们从中学到更多最新的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线学习过程中如果存在疑惑,可以在课堂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热情,提高网络营销课堂教学效果。

三、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进行网络营销课程分析

网络营销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分析。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分析网络营销的学习环境,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如果技术环境不满足,无法开展混合式教学。二是分析网络营销学习需求,主要考察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情感认可和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是否达到学生期望。通过分析网络营销学习需求,帮助任课教师确定课网络营销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三是分析网络营销学习内容,明确学生在课程中所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网络营销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对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行为特征,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设计网络营销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是将面授式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因此,设计网络营销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在学习的设计。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按日、周、月、季等时间长度做标准,给自己制定学习任务,结合教师要求,促进学生有计划学习。学生可以实施资源共享,不断充实自身的资源库;通过论坛、微薄、微信等方式与同学及老师针对网络营销特定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在课堂中进行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把重点和难点讲透彻,还应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进行在线测试,通过在线测试,能够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测试考核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改革网络营销考核体系

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期末考核时应采用多个评价维度考核学生的网络营销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为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即通过在线测试考核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程度、阶段性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数据以及学习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通过形成性评价总结情况,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综合成绩。在形成性考核过程中,要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来确定评价工具。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考核,可以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则通过在线测试和卷面测试,以此来查看学生对网络营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不断的发展,学习模式也在不断改变。网络营销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较以往教学方法有所突破和创新,与时俱进,将面授式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效融合,将以教师为中心的面授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在线学习,在课堂进行讨论和解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互联网+ PBL教学法 翻转课堂 高职英语口语

2012 年“互联网 + ” 的概念被提出以后,世界经济已渐渐进入“互联网 + ” 的时代,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 +”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融入课堂教学,而PBL教学法的翻转课堂就是顺应信息化的产物,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PBL教学法概述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 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下简称PBL) 教学模式,于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在医学(如解剖学、理学、药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模式的信条是“先问题,后学习”“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是学习者建构宽广而灵活的知识基础,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其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指导、辅助学习者学习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 也称为 “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主要是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翻转。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或者对新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并完成相关的微课作业;课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翻转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 ( 课上进行) 和知识内化 ( 课后完成)两个阶段的顺序进行了翻转,这种变革式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扮演传授知识的一方,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习;学生也不再只是担任接受知识的一方,而是成为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者”。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然而翻转课堂并非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更是一种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三、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已开展英语口语教学多年,虽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学生方面高职学院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社会需求逐步扩大招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越来越低,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词汇量少,语法知识匮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学生甚至存在 “不敢说” 的现象,在英语课堂的口语表达时会显得过分焦虑和紧张。由于受各地浓重口音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也各不相同带有各自地区的特色。另外,在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过分注重课堂语法的讲解,以及基本句型单词的背诵,教 师 的 教学理念陈旧而教学手段也沿用陈旧的方法进行课题教学,同时一些高职院校英语老师自身素质不高,对课题的掌控能力不足,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只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进行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课外锻炼。此外,高职学院普遍外籍教师少,大部分的课程都由中籍教师完成,缺乏 外 教 的 直 接 沟 通 与 互 动 的机会,另外,口语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存在课时少、教学条件差等现象,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的脱钩现象严重, 同时也和口语教材的不完善也有关系。

四、网络课程下PBL教学法的翻转课堂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应用

在网络课程下,无论是PBL 教学模式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们的教学环节有其共同之处:“教师在课前向学习者提供一些辅导资源,这些辅导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资料,学习者有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的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但是这两种教学模式也有不同之处:PBL 主要是以解Q问题为导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学习者基于问题的学习,而翻转课堂则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用于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而教学视频里的侧重点是教师集中讲解某一单元知识点或阐述某一观点”那么,我们可不以把 PBL 的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呢? 从而形成一种利用网络课堂基于问题的翻转课堂,应用到高职英语的口语教学模式中去,即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观看教学视频提前自学,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答疑解惑以及课后综合评价的模式。

1.课前准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的时间基本上是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撑,在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前的学习环节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知识的传授及问题的解决转移到课前。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 不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口语教学时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英语口语翻转课堂之前,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把课程中的知识点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进行知识点的细化,把细化的知识点分为不同小的知识单元,“然后通过软件进行视频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比如把一些重点单词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一些相对口语难点应当用不同的工具标注出来,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制作完以后以共享的方式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中让学生进行下载学习”在课前,学生则提前学习、练习并找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前任务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2.课堂教学。在课堂上,PBL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回顾知识、教师答疑,巩固练习、成果展示、知识拓展等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角色并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之内完成知识的深化和迁移,课堂活动更丰富,学生学习更深入,师生互动更有效,学习兴趣更浓厚,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包容的教育原则,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焦虑感,鼓励学生主动张口,“问题设置应该由浅入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学生就会有更高的热情积极去表达。此外,在口语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文化背景渗透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外来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差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印象”,更能深刻地掌握外来语文化,从而达到语言行为、口语交际的得体性。

3.课后评价与反馈。“教师对此次课程的总体评价,总结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要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就必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课堂结束后应该理清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例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的发言次数以及参加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业答疑情况,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效率等教师可通过上述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师应善于引导和“追问”,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整个教学活动状态做出分析与判断从而对教学计划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修正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教师用课堂评价技术实现了交互信息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收集 ,师生共享这些反馈信息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和研究习惯 ,使他们成为更具独立性的成功的学习者。如果课堂时间充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然后再进行总结,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PBL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新知学习,在课内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英语口语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还让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起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联网+PBL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仍在实践探索中,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中逐渐完善,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4).

[2]李瑞芹.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15.

[3]邱景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7,(03):127-128.

[4]谭姣连,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57-61.

[5]彭敏.微课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衔接的研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5(1):34-34.

[6]雷隽博.网络环境下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角色定位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4):43-44.

[7]陈江华,乜勇,黄晓.网络环境下PBL的翻D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4):18-21.

篇6

一、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目标

一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减少讲授环节,以学定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焕发课堂的生机活力。

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阳光自信、卓尔不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引领的导学案”为着力点和路径,以“合作探索”为组织形式,借助平板电脑,落实“预学、导学、合学、延学”四大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施策略

1.建章立制,学术引领

学校结合过去几年课改经验,制订了《沧江中学“智慧课堂”实验改革实施方案》,设置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综合评价等内容。同时,分别成立“智慧课堂”实验领导小组和“智慧课堂”实验项目教研小组,由校长挂帅全面督导,副校长负责具体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让教师们深刻领会课改精神、深入参与课改活动,并为课改的推进提供指导和助力,校长赵文林作了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验的动员报告,后又作了“走在课改中央”“可见的学习”等主题讲座。

3.开展培训,提升水平

(1)培训教师。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思维可视化”培训,先后组织了4次微课制作培训,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还为实验班教师配发《后“茶馆式”教学》《混合式学习》等课改书籍,使教师通过阅读领会先进的课改理念;开设“智慧课堂技术”微信群,拓宽了课改交流与研讨的空间。

(2)培训学生。针对学生独学与合学的不足,学校专门开发“独学”与“合学”两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展示。

(3)经验学习与交流。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改研讨会,并广泛联系国内课改名校,掌握课改前沿信息,剖析成功案例,吸收成功经验。同时,把课改专家“请进来”,举办专题讲座,把脉课堂,给教师们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4.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1)启动学科“种子”。组建智慧课堂实验教研小组,设立蔡海珍、詹绪琴、陈艳晖等11位学科“种子”教师,以“种子”的力量撬动改革。

(2)鼓励入模课。面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学校推行了“先入模,后出模”教学方式,组织语文、数学、物理等9个学科共27名教师上了34节次的入模课,提倡智慧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做到“推陈出新,各放异彩”。

(3)提倡探索课。为促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走在中央”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学术中心组织了“人人上好一次备课组公开课”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上公开课节次多,听课人次数量大;二是涌现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和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课例。

(4)上好展示课。展示课是课改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强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学校课改的风向标。三年来,学校开展了各类展示课,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堂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三、评价

在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始终围绕“构建智慧课堂、走在学生中央、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致力于智慧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沧江中学风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更新了一个观念

经过实践,智慧课堂教学改革触动了教的神经,更新了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深刻领会了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教得多不等于学得多。

2.提出了一个模式

“一个模式”即“预学、导学、合学、延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先学后教”为导向,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预学,教师根据预学结果进行“以学定教”,实行“三不讲”(已学会的不讲,能学会的不讲,学不会的不讲),进行简洁的导学(一般不超过5分钟),把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课堂模式。同时,每节课留出5~10分钟进行自信小测,反馈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这一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改变。

3.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三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勇上、争上入模课、探索课的研究型教师,他们爱学习、肯钻研、下功夫,大胆试用新方法,对照新模式,使课改效果明显,课改成绩斐然。教师巧用微课,少讲多练,导学点拨,走在中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大胆探究、展示纠错抢答等环节,为智慧课堂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4.建立了一套制度

(1)建立了组织与管理制度。学校制订了《沧江中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等,确立了“校长(总指导)―项目副校长(组织与监督)―年级部主任(协调)―学术委员(引领、诊断)―教师(落实)”五级研究制度。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的工作制度,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建立了服务和指导制度。建立“智慧课堂技术”微信群、微信服务号,讨论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困难,制订《“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方案》,印发《“智慧课堂”平板电脑管理约定》,严格执行学术委员听课与诊断制度,及时跟进课改进程,参与课堂听课、研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保证了课改的顺利进行。

篇7

关键词 科技馆;科学传播;“互联网+”;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052-01

科学本身在社会学科中处于高地位,传统的科学普及是自上而下的,即在科学传播中科学本身没有与公众对话交流。《2016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要点》中第七项“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提到: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传统传播渠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 1 ]。真正的科普建设是科技信息、科学知识通过不同传播渠道,跨越时空和场所在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之间进行交流。科学元勘语境下的科学传播不是一个如何“传播”科学的问题,而是要研究“科学”如何能够“交流”起来[ 2 ]。

1 互联网下的科学传播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新的传播方式引发了新的传播问题和方法的研究[3]。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以及众多的用户改变了社会信息系统的线性传播,新媒体(微博、微信、App)的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是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

2 科技馆科学传播的局限性

科技馆教育主要形式是展览教育或探究式实验活动,这种科学传播的方式依赖于展品,科技馆的地址、开放时间。受场馆场地的制约,科技馆的科学知识内容通过展品固定展陈;展品无法及时更新,依托于展品表达科学知识的科普形式也受到了限制。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公众只能单向的接受科学知识,没有参与到科技馆的科学交流中。“互联网+”时代下,公众习惯了碎片式的获取各种信息,为打破单向传播模式,科技馆应该打造一个科学交流平台,在传播学视角下本文将提出一些观点。

3 基于传播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

传播学著名学者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者、传播信息、受播者、传播通道与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5W线性传播模式及其传播过程。“互联网+”时代下,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科学传播转变了模式,公众作为“把关人”开始对科学信息进行筛选,参与科学信息的再加工,科学传播变为全民的乐趣。

3.1 科技馆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打通科学传播双向通道

传播机构和传播工作者通过媒介(如科技馆展品、展项)对大众进行传播,如今的科学普及工作注重打造一个科学交流的平台,把科学传播作为首要任务的科技馆应当基于传统展览教育,打开一条双向的科学交流通道,给予公众参与科学的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科学传播从线性式转化为分裂式,基于传播学的传播者、传播信息、受播者、传播通道与传播效果五要素模型,本文提出了“互联网+科技馆”的新思路。

1)传播者――打造定位准确的特色互联网传播方式。科技馆首先要明确科学传播的定位――实现科学与观众双向交流,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活动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想要实现科技馆的教育目的,需制定“互联网+科技馆”具体政策作指导,落实科技馆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新定位。科技类博物馆包括自然、科技、天文、动植物、工业遗址等,不同类型的科技馆涵盖的科学知识不同,科技类博物馆在明确自己的定位后,应该依照相关政策制定出属于自己科技馆的特色互联网科学传播方案。

2)传播信息――依托互联网进行展品科普内容创新。在“互联网+科普”项目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科普内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涵盖了人类科学知识的方方面面,科普形式有科普游戏、科普视频、科普电子读物等。科技馆的科学传播主要依托于展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科普内容以科技馆展品为主添加社会热点、地域特色等进行形式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制造寓教于乐的科技馆特色科普内容。

3)受播者――增加非在场传播的受播者。科学传播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线性传播变为了分裂式,互联网有巨大数量的用户,其中青少年是互联网用户的中坚力量,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多数时候针对青少年人群,如何最大程度抓住青少年的眼球,“互联网+”成为了科技馆转型关键,科技馆应该设计并丰富服务科技馆主题的网页、开发App,拥有自己的微平台,让科技馆走进互联网,与公众交流对话。

4)传播通道――增加公众参与程度是重点。科技馆在拥有了自己的主题网页等新媒体途径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成为了重点,依托于现有的互联网平台:腾讯、微信、微博等,增加科学信息的分裂传播,科技馆应当和新媒体公司开展具体的合作项目,使科普走进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促进科技馆的转型。

5)传播效果――利用大数据处理。有目的的科学传播应当以受播者的需求为导向,科普内容要定位不同目标群体。利用大数据分析科普产品用户的需求,使科技馆面向互联网传播时是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科技馆利用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做更好的科普决策。

3.2 科技馆提高传播速度与质量的对策

考虑到科技馆利用互联网优化传播途径时会面临的几点问题:科技馆新媒体传播的技术还不够先进,网页开发设计人员缺乏,微平台的运行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提高科技馆科学传播的速度与质量,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1)科技馆注重人才吸收。科技馆要做好自己主导的特色“互联网+科技馆”项目,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目前科技馆实施互联网技术开发方面的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网页开发、App设计以及微平台的运营,科普内容的实时创新都需要互联网技术支撑,科普效果大数据处理需要统计学专业背景的人才。科技馆在吸收科普专业研究者的同时,应该纳入IT类、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人才。

2)高校、IT行业与科技馆的项目合作。科技馆的科学传播信息应该涉及更广阔的领域,科学传播项目也要依靠现有的互联网平台。由国家政策作指导,促进高校、IT行业与科技馆合作关系,让高校为科技馆提供人才,科技馆研究人员去到高校学习理论研究,互联网行业与科技馆行业的人才通过商业或者公益项目在科普领域相互交流,创造一个三方人才的交流空间,培养科技馆的综合型人才。

3)鼓励民间自媒体参与科技馆微平台互动。微平台的传播效果依靠科普内容的受欢迎度,但更大程度上依靠民间自媒体的二次传播,比如微博的传播,一个大V微博账号转发一次信息可直接增加信息分裂传播次数。科技馆想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微平台,与民间自媒体合作很重要。鼓励民间自媒体进行科普创作,开展有奖类科普作品征集,鼓励公民参与科学,打造一个全民科学交流的氛围。

4 结论

科技馆作为科学信息传播的载体,开展的非正式教育面向群体广,在“互联网+”的裂变式传播下,科普开始向“科普传播”的交流模式转型。本文从新传播视角出发基于传播五要素对科技馆的科学传播转型提出了新思路。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科技馆”是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打造科学普及的科学交流平台是今后科普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玲.论科技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科普教育[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4:397-401.

篇8

关键词:互联网+视域;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和研究

1互联网+产生背景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理念开始在我国被全面倡导,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互联网+具有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其是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载体,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使得我国不断朝向新产业形态方向发展,使得我国朝不同领域和产业方向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人们可以说互联网+具有时代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结晶。站在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新兴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对不同传统产业和企业带来影响,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是发展自身的大好机会。所以,对于我国不同产业来说,要增加对互联网+关注度,增加自身发展实力。对于教育领域来说,高职院校是我国主要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高校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实现创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目标,要增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互联网+联系性,来对自身进创新和改革,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进程[1]。

2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发展的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色彩与活力,增加了我国综合实力。2.1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互联网+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结合,具有实际教学价值,其满足当下现代化创新教育要求,可以激发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激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增加学生创业的能力。其次,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来对不同市场的信息和企业的动态,与不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解,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高职院校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创业和创新,可以增加不同就业的职位,为更多的高效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2]。2.2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色彩与活力互联网+可以和不同传统产业进行关联,可以增加传统产业创新性,改变了传统单一营销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色彩和活力。站在教育角度来说,把互联网+和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增加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推动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3]。2.3增加了我国综合实力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增加了商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和互联网+结合,必然会增加高校教育的创新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其次,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要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来进行教育,增加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来促进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4]。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其一,高职院校对互联网+认识度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较低[5]。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以为互联网+仅仅是建立一个网站,进行微商销售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产品的销售等等,认识度较为局限,仅仅关注创业的经济效益。其二,互联网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我国教育产业来说,其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设备和互联网+创业平台较不完善,没有在高职院校校园内部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导致教学课程较为散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人员,导致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无法顺利进行。其三,互联网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较大。社会大众在对于互联网+人才和创新人才需要,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导致教育目标伴有功利性。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时,把电子商务企业营业额作为互联网+教育衡量标准,没有把成功案例引入教育课堂,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目标[6]。

4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有序进行互联网+

对创业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各个高职院校要增加对互联网+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4.1创建互联网+教育体系互联网+是当下教育发展新方向和新契机,高职院校要把握这一发展其契机,在高校校园内部建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加其与互联网+的联系性,来保证互联网+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高职院校要自身创业和创新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点的教育课程体系,增加创业和创新教育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把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度,引导学生去适应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次,高职院校也要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目标进行创新和完善,增加人才培养目标和互联网+联系性,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主要位置,增加教育管理工作和互联网+联系性,增加教育评判和考核与互联网+的联系性,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能力[7]。最后,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完善师资教学团队建设,增加教育团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增加教育团队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在高校内部进行选拔和提升,激发高职院校教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引导高校院校教育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工作,来学习创新和创业教育特点,掌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进行,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8]。4.2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展开创业活动,必须要增加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增加对互联网+业态和市场发展方向的了解,不断增加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善的互联网+创业平台,增加对互联网+创业平台建设的财务支出,保证创业平台具备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给予学生良好创业条件,对互联网+创业环境进行虚构,为学生的创业教学给予充分的空间,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增加对互联网+创业支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在互联网+创业时,具备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保证学生具备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互联网+创业知识,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实践活动,其三,高职院校要增加和不同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系性,与大型和先进性电子商务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增加对互联网+专业的了解。其次,高职院校也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优秀工作人员,邀请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教学,把其聘用为兼职教师,来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增加学生对电子商务特点和模式的了解,增加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欲望,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5结语

对当下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教学弊端,包括师资较为缺乏,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较差等等,面对这一发展形势,高职院校要想保证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需要创建互联网+教育体系,增加教育管理工作和互联网+联系性,增加教育评判和考核联系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保证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

作者:付 宁 张东霞 单位: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青岛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周莺,龙玥.“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90-91,93.

[2]陈锡腾.基于“互联网+”的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8-61.

[3]陈楚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4):38-44.

[4]姚斌.“互联网+农业”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6(5):5-8.

[5]张佑春,徐涛,王勇,等.“互联网+”视域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82-85.

[6]倪晶晶.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18-121.

篇9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教育的国家,教育的先驱们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而知新”等等,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寓。但是,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己无法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诚然,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在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互促进

对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认识,即使在教育界,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不少人认为,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等干砸了现在老师的饭碗,以致担心将来会不会失业。其实不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能也不免有教师失业,教师失业并不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直接产生关系。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只会升华传统教育的效果,使传统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教帅如能更多适应她的话.很可能还会缓解教师因其他原因失业的几率。

1.教学资料组织,媒介多样艺术化,交互灵活性

其实,任何教学,不论是否通过互联网,永远要有老师。只是老师组织教学材料的方法、采川媒介物的门类的适当程度,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过程可以不受教室空间大小、上课时间长短的限制。而且,联网多媒体教育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可能。有问题,学生可以不担心面对真实人的教师时的恐惧,可以直接向计算机里的教师发问。信息传到老师这里,可以即即时回答,也可以缓时用E―mail回答。各种媒体展现知识的产生,演示物质文化的经历,远比传统教育丰富许多。与其担心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取代传统教育,不如说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使教师摆脱了传统教育在组织教学资料上的束缚,升华了教师备课表达知识的想象力。各种知识信息、各种时空感受、各种逻辑结构的展现过去只能用嘴说,现在多了许多的表现方法,有了过去无法想象的表现手段。

2.学科体系市场化,优化教学资源

传统教育学科体系受计划控制,常常使计划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么是市场不需要的,要么市场上急需的又没有。有些专业市场急需,学校也有,但是教师不够,小能满足市场需要,等到招进老师,需求又过去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总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互联网多蝶体教育可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紧迫市场,发现急缺的专业可以紧急组织本校甚至社会上的师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一当十,满足市场需求。

3.社会影响积极

传统教育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用一生积累了很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然而,在传统教育环境中他们年过他花甲,风烛残年,身体体力不允许他们再像年轻时那样,长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社会价值了。但是,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环境中他们可以大展身手,用数字光盘可以把他们的身姿教态固化下来,永远留存下去,发挥作用。互联网可以把他们的教学继续传送到己数个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睹他们的风采,领略大师们的智慧。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不仅不会让老年教师提早退出讲台,恐怕还要不断地请他们帮助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经营者解决各种教学难题。只不过必须要有相应n的机制,以保证:即使教师不接触学生,只要有他的参与就要有他的相应权益;老年教师可能对计算机特种软件不熟悉,需要与课件制作部门合作,使这些老教师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劳有所得,知识得到应有的尊重。

2001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分别从1998年的24,13、24位。下滑到29、28、31位。说明:不是我们的老师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或教师的水平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冲击

我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后,除了各种企业要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的冲击外,教育业业不可避免地将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发答国家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方面已日趋成熟,乘此机会可能会大举进入我国。互联网在实现教育功能方向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本身具备的优点,比如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实践方面,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办法和手段无法比拟的。而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义更往重教育对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和于段受到很大局限。又比如,我们现在职业教育中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可能需1.2年时间,甚至更长,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能只需几个月,几十天,甚至更短。这体现出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高效性。

那么互联网能为职业教育做些什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又应如何面对逐步成熟与完善的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导致职业教育革命

单地说,互联网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学习。但是,它绝不仅仅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和习题进行电子化后搬上因特网,或者仪仪是通过互联网向远方传送讲课的录像。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对象从小学生、初高中生、中专生到大学生和研究生不等,教育形式也有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式的业余培训,其大致可分为3大类:普通学校学习,高等大学教育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事实上,远程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如我们熟悉的广播电视课程和函授学校等。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和这些远程教育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互联网的互动性,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面对互联刚多媒体教育的产生,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办法必须在概念、方法、管理以至整个体制上进行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是自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

这一优势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尤为有利。现在职业学校而对的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只有这种互动性互联网教学方法,对他们才有更大的吸引力。我们采用黑板和粉笔进行传统教学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某学生往某一环节上听不懂时,他可能会放弃继续听下去,但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人讲,全体学生一起被动听,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这时老师也不能一个一个学生地指导,因为时间不允许。可见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将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因学校规模、经济

方面等诸多因素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的山区。另外还有许多人需要扫盲,利用卫星、光缆、电视及各种双向式电子通信技术建立的现代远程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据悉,教育部和中国电信总局在推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上正展开全面合作。而今年,几所著名国内人学已在网上开办了网上学历班,各种职业培训更是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各类学校计算机也在不断增加和更新,并向互联网化、多媒体方向发展。今年我国对“文盲”又有新的定义,即除过去所定义的文盲外,将21世纪不懂电脑和英文的人也视为新世纪的文盲,可见今后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将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更应注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期今后他们能适应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以继续学习和发展。

3.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突破了时问和空间限制

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育,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经验定制,向学习者传授一套预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并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用为工作或其它原因暂时脱不开身影响学习进度而烦恼;即使生活在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通过互联网,可以向最优秀的教师请教。

在许多行业和公司,互联网培圳实际已实现,一些公司内早已布满互联网线路,而因特网更是越来越深入到家庭中,互联网大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高速的工作效率意味着从职人员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新信息。而这些新信息的获得,不是向身边的同事讨教,也不是我们耗时耗力的传统职业培训,而是随时随地在网上寻求的。

这对我们现在的职校的学生更适合。现在的中专生,往往是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而且精力过剩,玩计算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会出现不想学的时候,而且他们可能不喜欢黑板和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喜欢通过计算机的趣味横生的互联网教学。

重要的是,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以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同时.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不仅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个人学习的费用。这可能对我们目前的中职教育冲击最夫。我们很多中职教师总在以他们一成不变的模式,知识向学生灌输,而且传统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平台

传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就要将全新的“互联网+”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才会使创新创业教育紧随时展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5年11月,河北省召开会议,讨论了《针对高等学校创新和创业教育革新的若干问题》文件的贯彻问题,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在会议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源就是创新创业,国家和政府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高度重视。各高校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入手,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河北省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和机遇,如先后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电商网等众多创新创业机构,并成功整合“三园二地一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虽然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河北省目前处在上游的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和挑战,如河北省人口众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不平均,和国内其他优秀省份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并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二、“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首先,我国的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进行“互联网+”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符合时展需求的,没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当代大学生很难在“互联网+”时代立足。

其次,“互联网+”不仅是信息技术交流与应用的平台,更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有效武器,并且这种武器还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超低的创新创业成本等优点。

最后,高校教育目前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将“互联网+”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全新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这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视角,也使高校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方便。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手段

1.传统制度的改革

以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学习为标准,转变为以课程为主、创新创业为辅的教育体制,使学生不但要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作为另一部分考核和评判的标准,并将实践内容与学分挂钩。例如,在创业期刊中发表了专业性论文,或者在创业中的新发明等,都会转化成学生的学分。同时,针对具有创新创业思维而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高校要积极为其提供便利,并对其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在奖励制度中加入创新创业标准,使有能力、有想法的大学生能够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资金资助。

2.课程体系的健全

河北省各高校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将“互联网+”融入高校专业课程之中。例如,保定某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设立了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创业学等选修课程,并将这些选修课程纳入考核范围,学生不仅需要积极学习相关课程,还要修满学分,使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此类课程。此外,保定某高校还在校园网络中开设了慕课(MOOC),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并能够同步进行移动互联网APP下载,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逐步的健全。

3.教师能力的强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从高校角度出发,聘用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成功人士,对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精神的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较弱的教师进行整体的教学前培训,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从教师角度出发,要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够为“互联网+”形势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4.创业指导和资金扶持

在大学校园内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平台,使创新创业在校园内得以实现。

首先,让大学生使用身份证注册成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会员,例如淘宝、京东、贝贝、唯品会等,并根据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开设创新创业网店。与此同时,高校运用外联等功能,在线上和线下为大学生寻找相关产品的厂家和企业,与他们达成合作,进行产品的代销。这样不仅对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还能使他们在创新创业初期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

其次,对开办网店缺少兴趣的大学生,可以使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创新创业知识,在网络上获得报酬,以提升他们的创业兴趣。例如,一些网站通过整合网络用户的需求成立了“威客网”,上面罗列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对应的任务金额:制作图表100元、为婴儿起名200元、为公司制作企划案300元、为公司设计Logo500元等。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接下相关任务,任务完成后提交回网站,由任务公司或任务者进行筛选,符合要求的将对应的任务金额转入到学生注册时填写的银行卡号内,这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体现形式。

最后,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中小型企业认识到企业网站或电商网站对自身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建造本企业的网站,而相关网站制作公司的设计费用高昂。此时,高校就可以与具有网站需求的企业联系,选派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设计。大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为其制作各种类型网站获得相应报酬,高校利用“互联网+”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不同方式的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并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改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式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有效实现。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创新、勇于改变,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更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能够为我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全新的创新型国家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雪.“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17):446.

[2]杨品林.基于“互联网+”商务服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辽宁省大创项目“E掌门网商服务工作室”为例[J].电子商务,2015,3(11):82-83.

[3]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2):54-56.

[4]姜春英.“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5,9(3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