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一、明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点: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1)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了解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因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必须尊循物理教学的一般原则;所以明确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上好一节实验课的必备条件。

二、知道物理实验课的类型

从广泛的角度来看,一切以实验为主题的课统称实验课。(3)然而在初中物理中大体上可以分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探索型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实验室里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是目前实验课最常见的形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或验证重要的物理定律,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仪器和装置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的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探索型实验课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索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为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奠定基础或直接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课。它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求学生在新的物理概念,定律或规律得出之前,探索实验现象,以及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即在具有许多变量的物理现象中,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探求其余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依次变换物理量进行研究,最后概括出概念,定律或规律。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欧姆定律”等实验都应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也都属于探索型实验课。

三、利用身边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我们在课堂上正规地做实验更加富有亲切感。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

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 精心设计与组织分组实验

过去物理实验时,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就行了。新课程标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六、扩大实验教学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七、 注重实验创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提倡创新的教育之下,教师在物理实验方面一定也要不断创新。教师完全有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计划,适当地增设实验或者改进实验。对于教材中进行操作有困难的实验,要变换方法进行。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缺陷,要适当补充步骤使之完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在创新中想办法为实验增加趣味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大气压的大小,可以每桌配置两只塑料挂衣钩,将其背侧紧压在一起,然后同桌面向相反方向拉钩,结果费很大劲才能拉开。或者,可以再将一张塑料卡片盖在一只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手移开后,纸不会脱落,水也落不下来。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的设置,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笔者观察发现,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如教师对实验演示认识不足、器材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可见度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不足,在课堂实验演示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简单地操作演示一下,敷衍了事草草结束,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将其作为调动课堂气氛的“一味作料”,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二是在不少初中学校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缺乏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无法顺利完成演示实验教学;三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理论知识不足、物理实验水平不足,或者课前准备不足,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出现演示操作不规范或者实验失败的现象;四是有些物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观察,同时教师往往注重自身演示、学生观察,忽视了学生的直接动手参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

1.自制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就地取材,自制实验教学工具,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实验工具,丰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常用的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尺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尺子,比较两种情况下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特点,进而直观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再如学习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小纸船,让学生折一个类似的纸船,然后小纸船放在水面上,让学生也跟着自己的步骤操作,观察小船的漂浮情况,接着在小纸船上放置诸如小块橡皮之类的物体,观察小船此时的漂浮情况。学生们通过亲手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小船上放置物体后,会出现下沉的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一起进行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浮力的知识,也能逐u培养学生对生活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2.规范演示操作,引导学生正确实验

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前,物理教师要做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步骤、物理实验结果以及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物理演示实验没有做好,学生很难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中成功完成物理实验,甚至可能出现危险状况。因此,教师要规范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情,引导学生正确实验。

例如,教师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时,首先要讲解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如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等等,实验的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器材是否正常,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学生观察: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让学生对实现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实验记录,演示实验结束后,把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整理妥当,保证演示实验桌面的整洁。

3.多媒体辅助演示,丰富实验教学形式

受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影响,有些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从实验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当前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教师可以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丰富演示实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时,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操作课件。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实验场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场景、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的实验场景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掌握光的传播特点和折射规律。最后教师在对多媒体实验演示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自制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参与度;规范演示操作,引导学生正确实验;多媒体辅助演示,丰富实验教学形式。通过多种举措,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燕.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篇3

物理实验 设计方法

一、物理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法转换法:借助于力、热、电、光、机械等方法之间的互相转换,实现可观察、容易观察或观察效果明显的目的;对比法:通过对比达到辨异求同或者同中寻异,从而打开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平衡法:当矛盾双方平衡时,从物理学角度讲总对应一个平衡方程式,最简单的情况是方程的一侧为已知量,另一侧为未知量,据此,可用于指导实验的设计;放大法:利用扩音机、幻灯机等设备把微小的声音或图像信息进行放大,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方法。

二、物理实验中的数学方法1.几何图形法(或图示法)。例如:测锥体的高及圆的直径;运用几何作图法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的弯折、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2.叠加平均法。初中物理实验中主要运用了算术平均数的方法即把测定的若干数相力球和,然后除以给定的个数。例如:测纸厚;测细金属丝直径;测短棉线质量;伏安法测电阻。3.比例法(或简单函数关系法)。例如: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温度计的刻度;欧姆定律。4.表格法。例如:研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流强度与电压的关系等实验。

三、物理实验中的思维方法1.分析法。人们思维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实验的过程是离不开分析的。例如:惯性球实验中,为什么小球留在原处就说明物体有惯性;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为什么弹簧秤的读数是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数值;应该如何解释空气有重量的实验原理;分子引力实验中,为什么两铅柱紧密接触后不易拉开,就联想到由于分子引力的结果;欧姆定律实验中,如何从实验结果归纳实验公式等等,都必须借助于分析。2.理想实验法。它是人们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运用逻辑推理对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进而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和分析方法。初中物理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斜面实验就运用了这种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3.物理模型法。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对物理事实的一种近似、形象的描写,物理模型的建立,往往会导致理论上的飞跃。初中实验中运用物理模型的典型有四处:根据实验建立液体压强公式时,运用理想液柱的模型;分析连通器原理时运用理想液片模型;研究光学现象时运用“光线”模型;研究磁场时运用磁力线模型。4.反向探求法。当沿着某―方向思考不得求解时,不妨变换一下方向,倒过来思考,可能会得到启发并导致新的发现。法拉第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

篇4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科学物理探究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压强时,用为什么运输重型设备的平板车要用那么多轮子;而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 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学气压时,通过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问题“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而又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这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教师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四、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例如,学生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由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物理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与论证、讨论和交流。

总之,作为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改为通过学生探究,直接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篇5

一、重视控制变量法运用,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知识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前一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教师在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引导学生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此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那么,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教师要重视此法的运用。

二、重视类比法运用,引导学生在逻辑推理中掌握知识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如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得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6

关键词:实验室配置; 实验规章制度; 实验信息化; 实验资源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47-001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后的课程对实验室的配置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强化配置,真正将实验室的配置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和实验员面临的问题。根据笔者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一些物理实验室配置管理的方法。

一、实行严格的配置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物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实验员的岗位规范和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和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等。

物理实验员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实验员一定要在实验室的配置管理上下功夫。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物理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凡是进出物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固定资产、低值耐久和低值易耗品的账册,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也必须登记在册。列出归还时限。由于新教材的实施,出现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原有配备的实验器材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这有赖于学校经费的投入,每年能增订一些必要的仪器。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尽量想办法采用自制教具或用代用品,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

物理实验室的仪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有些复杂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一时难以掌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勤动手,常操作,熟练掌握全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操作要领。

作为物理教师和实验员,就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使物理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的基地。任课教师还要善于改进和更新一些老旧、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装置,并能在生活中利用一些随手拿来的物品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仪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物理教师还要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在锻炼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的技能技巧,开阔学生的观察范围。此外,在实验室场地充足的条件下,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可以配合学校教导处,设计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开放实验室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中未做好的实验或一些实验习题,也可做一些趣味实验,增强感性认识,从中领会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发挥创造能力。当然,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就必须不断进修和学习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和实验管理方法,还要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培训,和其他学校的相关人员相互交流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实验员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配合任课教师把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三、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实验室发展

中学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中学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它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可以大大改善原有的一成不变的老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给实验造成的低效率,充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挖掘实验资源,丰富实验室内容

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平面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平面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平面镜探究成像问题。利用平面镜制造简易的望远镜。利用平面镜做滑动摩擦实验。橡胶棒和玻璃棒既能来研究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以当做材料研究他们的传热性能。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发更多的实验,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7

一、光学显微镜观察.适用于观察生物微观结构,如细胞结构,包括光镜下看到的各种细胞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其中涉及考查方面有:(1)低倍镜(4X、10X)的使用方法.(2)高倍镜(40X)的使用方法.(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4)血球计数板计数法.(5)制作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

例在观察显微镜时,经常遇到以下5种现象:(1)视野亮度晃眼;(2)

对光时视野中出现窗棂、树影等物现象;(3)只见视野不见图像;(4)图像结构不完整,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排除方法.

析(1)视野亮度晃眼,可能原因:①反光镜直射强光源;②光照到通光孔上缘.排除方法:①用平面镜斜对光源;②挪镜.(2)对光时视野中出现其他物象,其可能原因是镜筒太高或太低,调节一下镜筒即可消除.(3)

只见视野不见图像,可能是操作不仔细,低倍镜头偏于一旁.排除方法:将低倍镜头对准通光孔.(4)图像结构不完整的可能原因是未根据材料的不同折光性用光,应调节光圈使透明度一致.

二、物理和化学分析技术

具体技术包括:

1.分离技术.分离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常用的分离技术有以下几种:

(1)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及其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等.SiO2,由于过滤只是粗略地去掉渣滓,因此为了提高速度并使实验明显,一般不选用滤纸,而是选用脱脂棉.

(2)层析法.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

2.测定技术.

包括:(1)定性测定――比色法.从细胞组织中,鉴定有机物的常用比色法,参见下表.

成分试剂作用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Fehling)试剂使自由醛或酮基的糖氧化产生棕红色Cu2O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SO4结合产生红紫色的络合物

淀粉碘液淀粉与碘结合蓝色反应

脂肪苏丹Ⅲ酒精溶液脂肪与苏丹Ⅲ结合红色反应

维生素A三氯化锑一氯仿溶液与SbCl3作用蓝色反应

维生素B1重氮化氨基苯磺酸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发生作用红色反应

核酸亚硫酸复红溶液与DNA发生作用呈红色或紫色

(2)定量测定――滴定法.

(3)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物质代谢以及其他实验中以了解物质来源或去向,或者区分事情结果是由于此还是彼的缘故.如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氧气中的氧的来源,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的途径,确定谁是遗传物质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等

典型例题

例1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的色素,可采用方法.

(2)用毛细吸管在滤纸上划出滤液细线时,线条越细越好,这样可以避免 ,以便取得较好的 .

(3)叶绿体b为黄绿色,层折后的位置是在滤纸条的 .

(4)实验应尽量在通风处进行,实验后一定要将手洗净,这是因为 .

析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在点样划线时,越细越好,这样可避免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以便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层析后,滤纸条上自上而下有4条色素带.因为该实验使用了苯、丙酮等有毒化学药品,实验时应通风,实验后要洗手,确保安全.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主要考查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如下:(1)配制液体培养基 .(2)配制固定培养基.(3)调整 pH.(4)过滤分装.(5)灭菌.

典型例题

例将10 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样品酶母菌数量(个/mm3)pH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

(2)对酵母菌而言,10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析(1)根据样品菌数,越在先菌数越少,由此取样顺序为2、4、1、3.(2)经过培养10mL培养液中有菌数1210个/mm3,环境负荷量应为1.21×107.(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pH减小,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不适应而死亡并解体.

注:材料为培养的啤酒酵母.

四、植物解剖与生理测定技术

技术包括:各种器官解剖与观察方法、徒手切片技术、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方法.

典型例题

例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他在两支试管里装入蓝色的BTB溶液(这种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碱性条件下呈蓝色),向管内吹入CO2,溶液都变为黄色.在1号管内加入绿色水草,放在阳光下,2号管内也加入绿色水草,用黑纸包起来.如后,发现1号管内BTB液变蓝,2号管内液体仍然黄色.因此,他认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有人认为这个实验不够严密,你认为如何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就可以使实验更加严密地说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

析应增加1支黄色BTB液的试管中不放水草,但是照光,排除BTB液遇光变色的可能.

五、孟德尔性状的遗传分析技术

主要技术包括: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方法.选取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长翅与残翅或灰身与黑身)进行杂交和测交,观察杂种后代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从而验证孟德尔分离规律.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方法.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符合概率的基本原理.通过人工模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便可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典型例题

例在番茄中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

247908334

(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问这两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析 (1)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条本杂交,F2的4种表型分离比应为9∶3∶3∶1,这样4种表型的预期数应为256∶85∶85∶28.(2)这两对

六、生态和环境考查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1、种群密度的测定技术.主要包括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和昆虫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

典型例题

篇8

1 加大养成教育的培养

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深刻理解物理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实验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从细节抓起,加大习惯养成的培养力度,要求学生只要进入实验室就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实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 精心策划,创新教学,实现高效

2.1 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必须演示的实验,教师在做这些实验时,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因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而议论纷纷,或交流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从而影响课堂的效率。而我们如果在实物展台上进行演示,就不可能出现此类现象,减少课堂效率的客观干扰。另外,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实验后师生共同总结往往占据较长的时间,致使学生分组实验时间有时候明显不足,往往出现老师让停止操作,要求共同总结时,学生们仍旧偷偷操作,最后造成学生实验做不好,总结没参加,实验课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把共同总结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一定会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节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一些难度较大,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经过多媒体的处理,更有利于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这样就会为学生的实验操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使实验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2.2 开展趣味实验和改进实验,激发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实验的欲望

有目的设计趣味性、改进性实验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的课堂。比如:小孔成像,人造彩色喷泉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和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一起搞,这样学生就会将闲散时间或双休日时间变成了实验课堂,并能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来完成预定的任务。

2.3 优化教学流程,总结实验课教学经验,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惊喜,堂堂有收获。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内练自身的素质,通过培训、自学等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先进的实验课教育教学理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还要总结每一次实验课教学的经验,使之发扬扩大。当然,也要剔除自己的一些不足,最后,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流程,不断提升实验课堂组织教学的创新能力。

3 发挥实验桌长的作用,以点带面,打造高效实验课堂

由于小组长一词对初中学生已经毫无吸引力了,在学生的心目中远不及小学时代神圣。但小组长在实验课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组长积极性发挥的好坏,对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刚任教物理时,我因经验不足,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草草的任命了各组组长,结果由于准备不足,让这些组长草草上任,整个实验课堂乱成一团,学生乱喊乱叫,我只得不停地敲桌子打板凳,让学生静下来,但好不容易静下来不到几分钟,实验室内又如开锅一样,几乎每节实验课我都疲于奔命,喊破嗓子,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我精心地把学生分好组,并在每小组中挑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过这次,我接受了前面的教训,把小组长改名为桌长,名称的改变使学生不仅新奇,又激发了他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然后,我宣布每一位桌长是每个实验小组的核心,实验组一切事务,由桌长负责,桌长要为同桌的实验伙伴做出表率,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这样,由于各组有了核心,从而保证了实验课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大大提高[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了课堂效率,为了更好地发挥桌长的核心作用,使他在本组同学面前有权威感,课前,我总是先对各位桌长进行提前进行实验操作培训,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交待。到了实验时,每位桌长就成了一个个小老师,成了一个个得力助手,他们负责分发、补充实验仪器,进行本组实验的演示,现场指导本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对本组同学做的实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友情提示,最后还要检查汇报每组实验仪器的整理情况等。这样,整个实验课堂由于一个个“小老师”的参与变得井然有序,老师也显得游刃有余,学生也显得配合的非常到位,学生的积极性、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实现了实验课堂的高效性。

4 在平时的学业评价中,将实验考核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4.1 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纳入总分,提升了实验课教学的高效性

目前,中考招生考试,将实验成绩加入总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课的教学。但我认为仅仅这样对实验课的高效性的促进远远不够的。我在日常教学中实行实验课堂,堂堂有考核,每次实验我都让各位桌长担任本小组的监考老师,在帮助同组同学完成实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每位同学操作过程进行打分,而我进行整体遥控 。当然,由于“监考小老师”都是事先培训好的,并且都通过了考核,这样就保证了他们有很强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为了不产生学 生之间的矛盾,我要求桌长打分要公平、公正,每处扣分要写出说明原因,并向同学当场说明,让其他同学心悦诚服。人们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由于我把实验考核成绩占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学生的总体评价,所以学生也都十分重视,实验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来说也就变成了一种学习的动力。通过这种考核,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也起着一定的约束性,让学生逐渐明白只有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最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此外,通过物理实验考核,既弥补了以往只重视笔试成绩的不足,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课的自主性,使实验的高效性充分体现。

4.2 物理试卷卷面考试中,加大实验探究题目的考核,提升实验课教学的高效性

篇9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促使各个学科进行课堂创新与改革。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更多的要求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个崭新的、充满未知的学科。所以,要在初中生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对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大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投入,让学生用实践的方法去更好地学习物理,发挥实验教学对物理课堂的重要性。

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课堂理论的教学不同于语文充满了情感色彩,不同于历史充满了国度神秘,不同于地理充满了地域特色。物理理论的学习有些晦涩难懂。如果单纯学习物理理论,就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兴趣和动力。但是物理实验教学就可以在这一方面做出弥补。物理实验是充满趣味性的,一些物理实验器具的使用,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都会让学生感觉好奇,让他们有想要去践行探索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他们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主动想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这种自我主动意识,会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质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划分实验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在这种实验教学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兴趣作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就相对能做得更好,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实验物理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使他们快乐,高效地学习物理,当然也会促进他们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思维

物理的形成就是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解释总结的。物理的形成也是一个实践总结的过程。所以,对物理的教学可以回归物理本身形成的过程,探索、实践才能将别人的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初中生是从小学被动接受到自我独立发展的转变时期。初中物理课堂可以让实验氛围更加浓郁,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真理之路。初中实验物理课堂教学的建立,是一个将理论变成实践,再由实践转化成理论的过程,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实验的目的,学会实验方法,在此过程中的整个心理变化、思维变化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亲身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实验可以是对已知的理论的实践,也可以是对未知的研究。中学生也要有求知心理、探索精神,敢于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实验,伟大的发现可能来自偶然的实验,也可能来自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物理的魅力!

三、实验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实践的思维。物理实验也是一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课区别于物理理论课堂只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接触问题,在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它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老师把实验课堂当成对学生的一种锻炼,他们的思维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加不完善,他们需要的实践会更多一些。出现的问题可能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全解决的,物理理论就是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而在实验实践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看似是利用同一理论,但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实验物理也是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一定要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在错误中找到原因,在问题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重视对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实验教学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教会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物理教学不能是让学生固定在对理论的学习,应该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用一种长期学习实践形成的思维模式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老师用对方法教物理,学生用对方法学物理,让物理成为自己一生受用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宋艳平,陈新学.浅谈实验器材不足条件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4).

篇10

一、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价值

首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确,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一些实验变化、器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设置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物理本身实验性、科学性较强,都是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规律.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物理变化,获得物理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再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有利于学习物理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学生探究能力明显提高等等.但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具体而言,第一,学校忽视探究性实验教学,基本设备和环境不完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第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师的自身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大多数人无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和分析,过分注重实验的结论;第三,学生基础物理知识薄弱,物理学习难度较大,实验方法和过程难以掌握等等.

三、实现初中物理高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1.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的实验探究素养

实现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专业的实验探究素养,并在实验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充物理知识背景与实际运用、当前物理研究前沿性问题、自然灾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相关物理现象,培养物理思维.以单摆运动为例,教师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具,如绳子、剪刀、胶带、各种垫片等等,分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进而引出各组摆动数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再次制定相关的物理实验并多次研究和观察,进而得出相关的物理结论.长此以往,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物理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也有明显的进步.

2.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相关的实验教学情境,还要把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如讲述机械守恒定量实验时,教师可以播放过山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物理应用,如骑自行车上下坡的物理变化等等,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教学要求下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如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和掌握相关基本物理原理,在动手实验中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3.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