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与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与家庭教育

篇1

我们这个和睦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为我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我在这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成长,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成长1都说有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们为了我们的成长还真是大费脑筋,不惜和我们斗智斗勇,玩起了种种妙计。不信,你看我家的家庭教育方式:

A计策:“美食引诱法”,这可是我爷爷想出的高招。小时候我特爱吃汉堡,这可让爷爷抓住机会加以利用。记得有一次,爷爷为了能让我快一点写好作业,就故意神秘地对我说:“如果你能又快又好写完作业,我就买汉堡给你吃。”美味的汉堡怎能拒绝?我舔了舔嘴唇,拼命地把涌出的口水又咽了回去。在爷爷的“诱惑”下,我很快地完成了作业。唉!爷爷的办法还真是绝呀!

B计策:“竹笋炒肉丝”,这个名字听起来蛮有趣的,其实,这一招挺可怕的,就是用竹板打屁股。只要我在家一不听话,爷爷就会拿起竹板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慢慢悠悠地说:“你又想尝尝‘竹笋炒肉丝’的滋味了。”这招还真灵,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立即改过自新,所以呀,每次在爷爷的:“不听话就吃竹笋炒肉丝”的威逼下,我只得乖乖投降认错。

C计策:“口头嘉奖法”,正应了“攻心为上”这一妙计。每当我学习偷懒,准备敷衍了事时,爷爷也不批评我,而是找出种种理由对我夸上一顿。搞得我晕晕糊糊,一下子找不着北,此时爷爷就会不失时机地对我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逼着我去完成他布置的任务。还别说这招还挺管用,虽然明知是计,却屡屡见效。在爷爷的激将法下,我老老实实的就范。

……

真佩服爷爷,他虽不是教师,却有着智多星吴用的头脑和的智慧,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爷爷的“糖衣炮弹”和“严刑拷打”的双重妙方下,我一天天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成长2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让我背,其中有两句话我牢记在心,因为它讲的就是家庭教育的事,这两句话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和“养不教,父之过”。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的人很重视家庭教育。对我来说,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从小给我讲“幼不学,老何为”、“幼儿学,壮而行”的道理;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把我从愚昧无知,一步一步领进知识的殿堂……

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爸爸、妈妈,还有舅舅都是大学文化程度,外婆是退休的小学高级教师,外公虽然没进过大学的校门,文化程度同样很高。在我三岁时,他们就开始教我识图认字,四岁时就让我描红练字,并安排我开始学习音乐。可以说我们这个家庭文化氛围很好,我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和健康成长的环境。我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这些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育外,还得益于我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仔细想想,我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我虽然是独生女,是目前我们家中唯一的小孩,但他们从不宠我,娇惯我,从我懂事起,他们就每天给我讲故事,让我看图识字,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背诵唐诗等等,从小开启我的智力,激发我的学习兴趣。由于大人们善于引导,我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上幼儿园时,已经能背诵三十多首唐诗,认识二、三百个汉字,就已经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画画,记得在姥爷的指导下,我曾画了一幅《闹社火》,描绘了正月十五玩社火的热闹场面,里面形态各异的人物就有一百多个,这幅画获得了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的金奖;后面我画的《家乡美》、《飞上太空》和书法作品《草》都刊登在《西海都市报》上,这些成绩使我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很有一点成就感,因此渴望知识的欲望更高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我觉得我的家人很会调动我求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我特别爱学习的最大动力。

二、我的家人从不给我买零食和玩具,但对我学习有益的东西从不吝啬。等我长大了一些,基本上能认识汉字时,他们就鼓励我多读书,并针对我的爱好,给我买各种少儿读物。在购买学习用品上毫不犹豫,比如给我买钢琴、电子琴,给我买笔墨纸砚,给我买其他开发智力的用品等等。他们多次给我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一次的告诉我多读书能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看书,我认识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通过阅读大量涉及各个方面的书籍后,在写小练笔和作文时从不感到费劲。现在,读课外书籍已经成为了我学习以外的最大爱好,一有时间,就会捧着书看,都达到了“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程度,家人说我是一个“小书虫”。我也觉得如果有一段时间不看书,就觉得缺点儿什么似的。到现在,我已经阅读了少儿版的中国四大名著及世界著名的童话、科幻等大量图书,一些书我甚至看了7、8遍之多。我每天都畅游在书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三、我从小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除了社会的关爱,老师细心的教育外,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监督,对我的学习和表现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说不定早已耽误了我的学习。我的家长平时对我的学习和其他方面抓得很紧。每天督促检查我的作业,给我辅导难题,给我批改作业,督促我预习新课等,使我进一步吸收、消化所学的功课,并对此加深理解,因此在学习中不觉得吃力。虽然我每天玩耍的时间很少,但由于家长合理安排了我的时间,比如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练字、弹琴。形成习惯后,不觉得忙乱,而且觉得充实、轻松。现在我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以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书法、钢琴和英语,到现在我的书法已多次获得省内和国内外的奖励,电子琴已经通过中央音乐学院四级考试,钢琴已过四级,乐理知识已过二级。在英语比赛中多次获奖,曾到北京大学参加了全国英语童话剧表演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现在能流利的用英语表演多个童话故事。另外,我的家人还支持我参与校外的其他比赛,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胆识和口才。并在文明礼仪、尊老爱幼、帮助同学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教导。

总之,我认识到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好,期望我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我不会辜负家人的教育,我一定要做一名听话懂事、学习优秀的好孩子。我为有这样的家庭而自豪,我感谢我的家人。

家庭教育成长3从我呱呱落地、牙牙学语那一刻到现在这12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都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如果说小学是我通往成功的左翅膀,那么家庭就是那另一半翅膀,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飞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才能使我遨游在广阔的大海中;才能使我奔跑在无边的草原上……

在我上一年级时,我还不是现在这样。那时,我不懂得谦让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的宽容他人。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小助手;但是在家却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洋娃娃是女孩子最爱的伙伴,就连我这个十足的女汉子也对它由衷喜爱。记得有一次,我就是为了洋娃娃和我的好伙伴大吵了一架。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来到朋友家玩耍,见她家有一个特大号泰迪熊公仔,喜欢得不得了,就执意要借玩半天,可是谁知她一口否定了,我很生气,毕竟从小到大他们都依着我,没有人会反对我,而她却敢跟我说不,心里的怒火蹭蹭地往上升,。又沉住气跟她借了一次,却又吃到了闭门羹,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气之下说要跟她绝交,又含着眼泪跑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见我满脸都是泪,就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温和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我一下子就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就把刚才的事一字不落地讲给她听。本想妈妈会和我一样,谁知她却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个问题:“你听过《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吗?”“听过呀,怎么了?”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妈妈微笑着说:“既然你听过,那你不觉得你和牛皋一样蛮不讲理吗?你觉得你的行为让人讨厌吗?你觉得应该去道歉吗?”面对妈妈这么多的问题,我一时语塞了,心中仔细一想,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太对,就决定要跟我的好朋友道歉。急急忙忙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出去一下。”妈妈大概已经心知肚明我要去做什么了,呵呵地笑了起来。

我的家庭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是我成长的路程,在这一路上,爸爸妈妈是我的指路人,指引着我正确的方向,启迪着我纯真的想象,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

家庭教育成长4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有些家长一点活也不让孩子干,说是只要让孩子管好怎样学习就行了,读书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我很不赞同。

孩子读书到底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将来投身于社会能够立足罢了。那你没有能力咋混呢?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能力需求。首先,应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汲取经验。但也得读好书,才能更好的掌握。读书不能读“傻”书,要将从书本中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这些都是互相循环的,相辅相成。从劳动中,体会快乐和乐趣。现在的中国家长就是太过于重视学习和溺爱自己的孩子,而轻视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溺爱不等于爱。

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这样父母的爱就都献给了这个孩子。对这个孩子过分地疼爱。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个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块小石头拌拉一下,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桩,小孩子摔一跤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国家长。当这个小孩子摔跤了以后,他的父母必会百般呵护地说:“我的小宝贝儿,没事吧,疼吧?”有些家长甚至会带孩子全面调查一下。这是不是离谱了些,本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在中国家长的眼里是都么重要的一件事呀!这不是爱,是溺爱!这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终全面的依赖父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要想孩子成为一颗小苗,那不经风雨怎能在这多面的社会圈子中,茁壮成长。

我觉得还是让孩子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也要抓住学习。这样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再会很轻松。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长大了才能让父母少操点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劳动,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那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缺陷。像这样惯养他们,长大了只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

我同样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可我的父母从来就严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务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养。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为自己做饭,时间长了我也便学会了。甚至还能为大家露一手瞧瞧。劳动并不难,不知你愿否?

在激励斗争的社会中,有许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与勇气和他们竞争。能力在于培养。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功之间积累经验,这样你才会越走越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你愿意不断磨练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家庭教育成长5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系。每一件事情都有对立的两面,学习也是如此。有学习好的,那就必定有学习差的。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来说,切忌骄傲自大,戒骄戒躁,方能实现成绩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那些学习不是太好的同学来说,也不可不可轻易气馁,因为你尚有机会,初中的路还很长。

篇2

家庭是孩子人生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因此,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长必须首先明确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心理健康的概念;了解孩子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特点;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的使命等。

人生的路从出生到死亡是漫长的,而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既宝贵又短暂的。这时的儿童对社会认知的发展是呈趋势性的:1、要注意儿童从外部特征到深刻品质的特征。2、从问题出现到多方面多角度地看问题;3、对问题早期的认识到生活的认识;4、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对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心;5、对事物具体的思考到抽象的思考;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想法。由此可见,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因此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个性的发展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教育是一门爱心的艺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具备成为教育艺术家的前题条件。大量事实表明,有许多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反而为国家培养了栋梁之材,他们用自己善良正直的本性和自己勤奋耐劳的品德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做出人生的榜样,引导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同时也有些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很高的父母,由于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称不上合格的父母。

如何把握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只是每个家庭的焦虑,也是整个社会的焦虑。根据调查表明,我国儿童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约有3000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而在校园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则更让成人对社会产生极度的忧虑;儿童心理抑郁、自杀、离家出走,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更多安分守己的普通劳动者。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追求单项的知识教导、精英式教育,更主要的是开展民族文化教育。身为父母,我们肩负历史的使命。家庭的教育任务就显得格外艰巨,格外困难。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他们的活动都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不仅发展了社会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的水平,培养了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儿童在集体活动中,逐渐掌握多种基本的行为规范,也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心、意志力,个性得到了发展。童年时期的自我意识,正处在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化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受到相对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为角色的确立提供了条件,使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表现出以下趋势:1、从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中角度最大,是上升期中主要的发展时期;2、从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从小五到小六,由于青春期的临近,开始第二个上升。可见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心理的成长和变化。与此同时,儿童的社会交往也有发展的特点。与父母的关系:1、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及内容发生变化;2、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3、儿童与父母的冲突减少;4、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

曾有儿童心理专家提出了一个关于儿童行为控制模式的三阶段论: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决定由父母做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与儿童一起协商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后,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二、与同伴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儿童与同伴一起活动的时间很多,发展起了同伴间的友谊。心理学家提出儿童同伴友谊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暂时的游戏关系,朋友的意义更多地与实利、物质属性成邻近性相联系。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要求朋友能服从自己的愿望,如在游戏中能把握顺从自己的人当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能做到合作与互惠,具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可以做到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

第五阶段:12岁以后,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除此之外,儿童的社会关系也部分体现在与教师的关系等方面。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健康心理每个阶段的形成,都是在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造就完美的人格。

只有从儿童时期就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长大后才有健康的人格,才能保证体力和智力,知识和道德,性格和才能,理性和直觉等诸方面高度和认识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必须具备独立、宽容、开朗、谨慎、坚韧、有制、合群、博爱、勇敢等优良品质,健康的心理必然表现出富有创造性,高度自主性,对新鲜事物的敏捷性,具有崇高的理想,不怕困难,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有无私的心,真诚的爱,牺牲精神等优秀品质。

培养良好的心理,还要避免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心态,中国古代故事《孔融让梨》可以说是流芳百世,家喻户晓,4岁时的孔融是对吃最贪婪的时期,而他却对“梨”这种强烈的诱惑所不动,又想着长辈,又想着弟弟,自己挑了一个最小的,这样可贵的利他行为,出现在4岁儿童身上,不能不让人想到他的家庭的文化教养,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的精髓。

现在我们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奉献全部的爱心而却忽略了教给孩子给别人一点爱,因此也成了许多孩子的认知误区:认为父母和别人给的爱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理所当然的,爱的体验习以为常,当父母、亲人,稍有差异,他们便心不爽情不愿、发脾气、哭鼻子。这样的孩子情商还会高吗?他们会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吗?会有知心朋友吗?会孝顺父母吗?所以,这是当今家长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不能只是注重智商的培养,忽略了情商和品德教育,只有孩子智商、情商都健康成长,他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与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良好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朋友关系,才能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中,不寡交,不与人疏远,在家庭、学校与朋友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成为深受欢迎的集体成员。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引导孩子克服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他们大胆的交朋友,尤其是交同年龄的朋友,认真倾听他们和同伴交流的内容。在倾听中可以发现他们这一代人对问题,诸如:对老师的看法,对追求时尚、金钱和某些社会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听后坦诚地谈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明白社会中存在的美好与善恶。

培养健康的心理,儿童时期要让他们有挫折体验和承受能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满意和不满意的时候,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所处环境不尽如人意时,能运用可行的办法,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能采取健全的、成熟的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篇3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高校;诚信教育;时效性

0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有所增长。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收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深入,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国家和社会也在不断努力。但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在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类资助之外,还应该适当采取一定的诚信教育措施以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

1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1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高校注重智力学业的教育,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有所欠缺。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许多高校只是通过给予国家资助进行经济补助,而对于补助后的管理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系统的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也没有给家庭困难学生营造激励创新、改革诚信教育的学习氛围。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够强,从而导致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未能认识诚信人格的重要性。

1.2教育形式单一化,教育途径不畅通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变得非常紧缺,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是追求科研、就业等,使得高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创新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模式。并且高校几乎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专业辅导员,即使有,其教育方法也非常简单。在很多高校教师诚信教育的观念不强,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偶尔进行诚信教育,没有通过观察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因为诚信教育途径不够畅通,所以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真正接受系统的诚信教育。

1.3教育主体缺失

家庭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所以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有很多贫困学生由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不愿意参与学校的诚信教育。在很多高校中,诚信教育的教师资源较为匮乏,因此诚信教育的主体也有所缺失。[1]

2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目标:立德树人

高校在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与德育为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有很多不诚信的表现,比如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其原因或许是学生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产生自卑感导致价值观扭曲,渐渐偏离了立德树人的轨道。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应该给予正确的诚信教育,让学生通过教育能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加大德育力度,学校德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诚信教育中能够明白具有良好的品德才是做人的基本。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家庭困难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诚信人格,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之所以有所欠缺,和学生自我的人格品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在众多学生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而现如今的高校学生都过分追求物质条件,家庭困难学生也随之有了攀比的想法,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从而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较为严重,比如拖欠校园贷款、借款不还等。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往往会有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不贪慕虚荣、不追逐物质。只有教导学生无论贫困富贵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

3提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实效性路径

3.1创新诚信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学校应该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充分发动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教育。[2]学校应当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突破,根据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诚信教育。在实践诚信教育中还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对于诚信教育的形式,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漫画、讲座等途径,强化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氛围。高校不仅要对诚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还要做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在教育引导下,使学生明白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师与同学,感恩学校与祖国。对于如何做好感恩教育工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或者义务献血,在参加志愿活动和义务献血中,学生可以深刻明白无私奉献感恩社会的意义。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时刻,只有让经济困难的学生深刻领悟并常怀感恩的心,懂得回报,才能进一步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2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很多高校中因为侧重智力学业教育,所以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制度,因此想要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就应该完善诚信管理机制。高校可以统计家庭困难学生人数,建立个人档案,完善学生的基本资料。进一步积极扩展监督管理渠道,同时还可以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对于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自强自立的情况,高校也可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良品质。高校还可以创建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歌唱、征文等。通过开展各种关于诚信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形成“诚实守信,立德树人”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承诺宣言,要求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诚信实践目标进行承诺,促使学生能够将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到自觉意识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诚信人格。

3.3通过社会实践转变学生观念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不仅要加大诚信教育的理论教育,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真实案例分析等,全方位地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经济领域有造假、欺诈、逃税等恶劣现象。政治领域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文化教育领域有抄袭、剽窃等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严重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因此,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以真实案例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且积极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对不诚信现象进行举报,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高校中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作弊现象,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教育。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困难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志愿打假活动、举报欺诈坑骗现象。只有家庭困难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明白不诚信现象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严重影响,也能坚定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观念。

3.4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

国家为了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完成学业,其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很多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还不够完善,以至于有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所以高校为了加强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自身也应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很多高校中会出现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也申请贫困生资金补助,而高校由于没有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导致在资金扶持对象上出现不公平现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考察,严格按照资助制度的标准来认定经济贫困生。对于虚报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惩罚,对于实际经济条件过于贫困的学生给予高度重视。诚信观念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学生自律,但是学校的诚信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诚信观念更深入牢固。所以高校可以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诚信表现进行记录,诚信记录可以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的考虑依据。对于诚信度过低的学生,比如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3]高校只有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才能确保诚信观念能够更深入学生内心。

4结束语

针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但需要高校积极重视诚信教育,还需要学生自己、学生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一起积极行动配合,为家庭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领域,应该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采取相应的诚信教育策略,为培养具有良好诚信人格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校园诚信风气,家庭困难学生在高校的诚信教育之下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旺,李发军.高等学校家庭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80-281.

[2]刘健.高校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111-113+121.

篇4

关键词:核心资源; 战略联盟; 家庭旅馆; 竞合模型

收稿日期: 2011-02-01; 修订日期: 2011-04-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休闲型旅游发展研究》(07XMZ03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余勇(1972-),男,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田金霞(1963-),女,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

1 引言

传统的企业战略建立在对抗性竞争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生存必须在资源、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展开激烈争夺(张威,刘妍伶,2007),显然这种观点无法描述现代企业的商业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Moore(1993)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并定义其为一个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优胜劣汰”规律和协作完善特征的,以互动组织为基础的经济群落。其后Brandenburger等(1996)提出竞合概念,其研究以赛局理论为基础,以价值网络和竞合关系的架构思考商业的游戏规则,Bengtsson和Kock(2000)则以“和消费者的接近性”与“商业市场单元”二项指标来说明行业间的竞合关系。此后,以竞合理论解释商业竞合现象成为企业研究者的重要方法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合作、联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旅游企业流行的组织形式。家庭旅馆作为遍布各景区的接待设施,其标准化的软硬件设施、国际化的通用标志(B & B)给游客带来了很大便利,也激发了行业内的竞争与合作。西方学者将竞合理论应用于家庭旅馆的竞合研究,并取得了系列实证成果(Poorani & David,1995;Lubetkin,1999;Nuntsu,et al.,2004)。在国内,家庭旅馆首先在古城镇发展起来,至今已经历了两轮竞争。第一轮竞争分散而无序,政府和社区没有介入管理;第二轮竞争中,争夺客源、跟风等负面效应逐渐表现出来,为了减少各自利益的损失,家庭旅馆在政府、社区的引导下,开始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由无序竞争转化为有序竞争,即家庭旅馆竞合(李明龙,2008)。在业界,已经出现的家庭旅馆竞合模式有北戴河社区联盟(庞胜国,2009)、三亚营销组织(高虹,黄苗俊,2004),它们都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作为商业组织并不成功。在研究领域,有关家庭旅馆的理论探讨依然停留在单户营销层面,对于动态竞合的经济实践行为,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本研究尝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家庭旅馆竞合关系的理论模型与假设,采用实证分析加以验证,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家庭旅馆建立合理的竞合模式提供数据支持。

2 文献回顾与理论模型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核心资源

资源是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要素,是制定和执行组织策略的基础,同时也是组织报酬的主要来源,如果组织真正具有所需要的核心资源,将具备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条件。Barney(1991)认为核心资源是企业或组织拥有或专属的特殊资源或能力,企业必须凭借核心资源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才能保持长远发展;Grant(1991)进一步分析核心资源的性质,认为核心资源具有持久性、非复杂性、非转移性和非透明性等特征。本研究借用Amit和Schoemaker (1993)的观点,认为核心资源是指组织为了创造和保护市场竞争优势,所拥有的一组难以交易和模仿、稀有以及专属的资源与能力。

在对核心资源的分类研究中,有企业机能分类、管理机能分类、资源属性分类。不同的划分标准衍生出不同的资源类型,Barney(1991)综合多个学者的观点,将核心资源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三种,本研究依据Barney的观点并结合家庭旅馆的经营现状,将家庭旅馆的核心资源分为物质核心资源和社会核心资源两大类。

2.1.2 战略联盟

目前关于战略联盟并无一致的定义,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联盟实践行为的复杂多样性,另一方面是研究者从不同理论角度切入的结果。James(1985)最早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认为联盟透过互利过程,互相依赖而维持联盟的承诺,任何一方利益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联盟关系的减弱,Borys等(1989)以混合组织的观点定义战略联盟,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个体共同结合成独立组织的形式或关系,Aaker(1992)强调联盟是两家或多家组织间的长期合作关系,Forrest(1990)则认为不应只限于长期关系,也应包含暂时性的协定。本研究认为,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进行合作,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是介于一般市场交易关系和企业一体化之间的中间组织。

2.1.3 信任

在社会学、组织行为学领域,信任是经常被探讨的课题。Mooreman等(1993)认为信任是组织相信和依赖伙伴的意愿和程度,其内涵可以从对伙伴的信赖、义务的履行和风险的承担三方面来阐释:对伙伴的信任是指相信对方会以最恰当的方式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信念,义务的履行是指一方的承诺被履行的程度,而风险的承担则意味着承受对方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及其行为后果。Ring等(1992)认为信任是指一个人相信群体中其他人的善意,并且相信其他人会对群体的目标做出公正的努力,并进而导致非正式的合作。本研究借用Kumar等(1995)对信任内涵的界定,认为信任是相信交易伙伴诚实并遵守诺言,不仅正视对方福利,且不会伤害对方的信念。

2.1.4 竞合关系

竞合战略最早由哈佛大学Adam Brandenburger和耶鲁大学Barry Nalebuff提出。竞争是组织为了达成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对立行为,合作是组织间为了获得共同的利益而产生的互动过程。从竞争的观点来看,组织为了生存,应该强化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应该建立和透过战略联盟来加强竞争优势。现代企业已经摆脱纯粹的竞争关系,转而寻求竞争性合作。Gnyawali和Madhavan (2001)将这种竞合统一性归结为社会网络中企业之间的互相影响与资源的互补依赖,企业行为嵌入所在的社会网络,任何一方的竞合行为选择,都会对网络中的其它主体产生影响,并由此造成竞争之中存在着依赖性的合作,合作又促进了竞争的互动作用(Granovetter,1985)。据此,本研究认为竞合关系是指企业之间有机融合并且灵活运用竞争与合作两种手段,实现竞争与合作共存、转化的互动现象。

2.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2.1 核心资源与信任、战略联盟

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的资源往往十分有限,由此,企业有必要通过结盟,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就是企业界常说的资源外取。资源驱动使企业结盟已在一定范围内达成了共识。Pfeffer和Salancik(1978)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取得被外部组织控制的资源时,组织将会与相关的组织进行联结,以取得所需的核心资源。由于企业的核心资源多是异质和动态性的,难以学习和模仿,这就需要有新的机制以利于核心资源的流动,而建立战略联盟正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核心资源的方式(Das & Teng,1998)。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物质核心资源对战略联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社会核心资源对战略联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核心资源异质和动态的特征使得组织间的依赖性增强,联盟企业会希望合作伙伴及时将自身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到联盟中,以便尽快展开合作,出于对各方面风险的顾虑,企业会尽快建立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以减少知觉风险,这种心态和行为为双向的。因此,核心资源提高了组织间的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依赖性促使合作双方积极主动的建立和发展互相信任(盛永明,2009),在直接合作的过程中,如果双方都没有机会主义行为,合作双方的信任就会增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物质核心资源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社会核心资源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2 信任、战略联盟与竞合关系

关于信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的社会学家齐美尔,随着战略联盟失败率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信任问题成了战略联盟研究的重点。战略联盟虽然具有整合伙伴间资源、能力以及赋予企业战略弹性的优点,但它是一种跨组织的交易模式,所以,战略联盟的运作深受伙伴间信任与互动的影响。Heide(1994)将组织间的信任视为战略联盟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降低在充满不确定性和依赖性的交易环境中的投机行为。Morgan等(1994)则认为信任与成员对联盟的承诺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与联盟成员的离异倾向呈显著的负向关系。Preet等(1996)研究了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的事后行为方式,认为信任是战略联盟最重要的行为要素。虽然战略联盟是目前许多企业的潮流趋势,但是失败者也不少,很多都是在沟通不良的情况下,最后因为缺乏互信而导致联盟解体(Cullen,et al.,2000)。

信任是双方长期相处所积累的知觉经验,当企业对战略联盟伙伴愈加信任,就愈相信伙伴所做的投入承诺,因此,也愈愿意与伙伴继续维持合作关系(Gulati,1995)。 Ganesan(1994)认为信任在企业间合作关系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有助于参与者“长期合作倾向”的建立。Das和Teng(2000)认为战略联盟的结果会影响或改变竞合关系。

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信任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6:信任对战略联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7: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3 核心资源与竞合关系

虽然目前并没有研究成果表明核心资源能够直接影响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但是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的相关成果显示,具有不可替代和互补性的核心资源通过中介变量的作用产生综效,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趋向。在这些中介变量中,信任与战略联盟为尤为显著的因素。Sako(1998)在国际战略联盟的研究中发现,技术、声誉等社会核心资源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间信任的建立和持续,这种信任对双方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Gilbert等(2010)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供应链,发现物质核心资产对信任有显著影响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合作关系。杨明璧、邱吴晃(2004)的研究表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不同,会引发不同的战略联盟动机,进而形成不同的竞合关系。基于上述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8:物质核心资源通过信任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9:社会核心资源通过信任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0:物质核心资源通过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1:社会核心资源通过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4 理论模型

基于上述假设,本研究提出图1所示的家庭旅馆竞合关系的理论模型。物质核心资源和社会核心资源同为外源潜变量,具有共变性质,战略联盟与信任为中介变量,核心资源通过中介变量的联结对竞合关系产生综效。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有效性,先通过文献整理确定初步的测量指标,经过专家咨询和实地访谈,结合实际情况对测量指标进行合理的删减与增补,然后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潜在变量的测量指标,形成正式的问卷。其中物质核心资源(MC)借鉴了Amit(1993)资产与能力的分类观点;社会核心资源(SC)参考了刘金花(2000)关于台湾休闲农业核心资源衡量量表,并结合凤凰家庭旅馆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两个变量的测量指标进行了增减;战略联盟(SA)测量指标参考了Brandenburger和Nalebuff (1996)所提出的战略联盟包含共生、互补、潜在竞争和竞争四类的观点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信任(Tr)测量指标参考了Kumar等(1995)将信任分为“对伙伴诚实的信任”、“对伙伴慈善的信任”双构面的观点;竞合关系(CR)测量指标综合了Bengtsson等(2000)的研究成果,将竞合关系分为合作导向型和竞争导向型。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制,1~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不同程度。

3.2 研究区域及调查

本研究以湖南湘西自治州的古城凤凰为调查地。凤凰自古即为湘西重镇,古城区石板街道纵横,名人故居、古遗址众多,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被誉为“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自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凤凰家庭旅馆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具300多家、7500张床位的规模,主要分布在沱江两岸,其外形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呈现仿古风貌,被视为古城的一道风景,成为旅客驻足古城的首选之一。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式,调查时间为2010年6月6日至6月12日,由经过培训的本科生到古城的家庭旅馆随机发放,调查时事先询问以免重复填写。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1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73.1%。

4 数据分析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获得的117个有效样本,主要集中在北边街、营哨街和回龙阁,分别占总样本数的34.2%、29.1%、20.5%,反映了凤凰家庭旅馆依江而建的分布特点;客房数量在1~15间、16~20间的样本分别占总样本的30.8%、51.3%,说明凤凰家庭旅馆以小户型为主;从服务员数量上看,82.9%的样本只有1~3人,服务员在3人以上的样本占总样本的17.1%,反映出以家人为主的经营特征;从合作数量上看,48.2%的样本与1~3家保持着合作关系,40.2%的样本与4~5家保持着合作关系;从经营方式上看,78.6%的样本与合作伙伴的经营形式相同,14.5%的样本与合作伙伴的经营形式略有差别。

4.2 测量模型检验

在本次调研中,强调各潜变量中观测变量的横向比(如,地理位置、经营规模、设施条件、财务资产之间重要程度的取值),而不是纵向比(如,地理位置非常远1,比较远2,有点远3,较近4,很近5)。以一个样本为例(见表1):调查表明:这一名被调查者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重点考虑地理位置(5),其次考虑经营规模(4),不太考虑设施条件(2),完全不考虑财务资产(1)。

为了检验理论模型中潜变量各项测量指标的信度、效度,运用Amos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见表2)。

信度检验。调查问卷总体量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是0.857,超过社会科学研究中α系数应高于0.6的基准值。测量指标的信度系数越大,意味着潜在变量无法解释的变异量数值越小;各项测量指标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52,多数在0.6以上,表明测量误差较小。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是模型内在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研究显示各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在0.79以上,表示模型的内在质量良好。

效度检验。各项测量指标标准化载荷均在0.72以上,远远大于0.4的基准值,临界比在8.0以上,平均方差抽取在0.59以上,说明测量指标被潜在变量解释的变异量较大,潜在变量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另外,各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普遍小于提取的平均方差,说明潜在变量具有充分的区分效度。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 /df统计量为1.427(配适标准

4.3 结构模型检验

以结构方程式分析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各潜在变量和观测指标导入理论模型,形成初始模型A,运行Amos7.0求解模型的拟合指数、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从绝对适配度、增值适配度和简约适配度三个方面衡量适配效果。在评价模型拟合度之前,有必要进行“违反估计”,以检验估计系数是否超出可接受的范围。结果显示,模型A没有很大的标准误差,也没有出现负的误差方差,标准化系数值的绝对值在0.6至0.89之间,未出现接近或超过1的现象,因此可以进一步做模型拟合度的评价与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在模型A中,RMSEA值=0.046<0.05,RMR值=0.044<0.05,PGFT=0.567>0.50,AGFI值=0.917>0.900,CFI值=0.918>0.900,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但是GFI、NFI、RFI均小于0.900,没有达到理想水平。为了寻求更优模型,有必要根据检验结果和MI指数对理论模型A进行修改和验证。

4.4 模型修正

在模型A中,各测量误差均没有相关,MI修正指标显示,“e1e 7 ”的 MI值较大,表示观察变量MC1与SC3所测量的指标具有某种相关特质,若将其设定为共变关系,既不会违背理论基础,又可以减少卡方值,因此,本文考虑在修正模型(模型B)中加以释放。模型B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模型整体配适情况良好(见表3)。整体模型路径如图2所示,潜在变量之间的影响效果及假设检验如表4所示。物质核心资源与社会核心资源具有共变关系,物质核心资源对信任的直接影响及通过信任对竞合关系的间接影响均不显著(γ11=0.129,C.R.=1.382;γ11β31=0.075),对战略联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21=0.337,C.R.=3.682),但是通过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γ21β32=0.106),因

此,验证了假设H1,不支持假设H3、H8、H10;社会核心资源对信任、战略联盟都具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12=0.625,C.R.=7.621;γ22=0.592,C.R.=6.167),并且通过信任、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的间接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γ12β31=0.363;γ22β32=0.258),因此,假设H2、H4、H9、H11得到验证。信任对竞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31=0.581,C.R.=5.092),对战略联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21=0.546,C.R.=4.634),同时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32=0.436,C.R.=4.551),因此,假设H5、H6、H7均得到了验证。

5 结论与建议

5.1 本次研究的结论与贡献

第一,在古城镇的家庭旅馆中,物质核心资源对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γ11=0.129),对战略联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21=0.337),但是通过战略联盟的中介对竞合关系的影响达不到显著水平(γ21β32=0.106)。因此,在家庭旅馆核心资源的构成中,物质核心资源并非关键因素,它对于信任并不产生影响,其作用仅限于促成战略联盟的建立,无法进一步影响家庭旅馆竞合关系的性质与结构。

第二,社会核心资源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12=0.625),大于对战略联盟的影响力(β21=0.592),一方面表明社会核心资源是家庭旅馆之间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前因,在另一方面,说明社会核心资源作为信任的影响因素显得更为突出一些。社会核心资源通过中介变量对竞合关系产生间接影响,其中通过信任对竞合关系的间接影响力大于通过战略联盟对竞合关系的间接影响力(γ12β31=0.363;γ22β32=0.258),表明了社会核心资源具有外源潜变量的性质,但是它无法直接影响家庭旅馆的竞合关系,需要借助信任、战略联盟等中介变量才能对竞合关系产生作用。

第三,任何一个家庭旅馆兼具个体专属的物质核心资源和社会核心资源(两者间存在水平差异),比较两者在模型中的价值与作用,可以这样认为,物质核心资源是形成战略联盟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位置靠近、实力相当、档次接近等物质基础,家庭旅馆的战略联盟无法形成,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相当的物质核心资源即可以结盟并进一步左右与合作伙伴的竞合关系,物质核心资源只是家庭旅馆组建战略联盟的基础,具备结盟的物质条件以后,社会核心资源发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波及竞合关系的性质和结构,参与合作的家庭旅馆将根据对方的经营能力、社会信誉等,做出以合作为主还是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选择,当然,也包括在两种竞合形态之间做出转换。

第四,信任与战略联盟同为中介变量,信任的联结效果比战略联盟更为显著,这一实证结果反映了目前家庭旅馆经营者对竞合关系的选择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人际互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内的人际互信包含了较多的亲情、友情和私交的成分,以此为准则指导商业行为,很难经受商业利益、不确定性因素的考验和冲击,随着市场竞争意识的觉醒,家庭旅馆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必然在人际互信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理性要求。与信任不同,战略联盟不仅对社会核心资源提出了相应要求,同时也将物质核心资源、信任视为前因变量,检验结果显示,物质核心资源和信任对战略联盟均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成果证明核心资源能够通过信任的中介作用对战略联盟产生影响,但是不可忽视信任对战略联盟具有的直接影响力和可能具备的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社区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为家庭旅馆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旅游业具有政府主导的产业特征,长期以来,微观经济实体对政府和社区产生了依赖性,因此在目前,家庭旅馆业的成长与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社区的引导和管理。在现阶段,政府和社区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家庭旅馆业的发展现状,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家庭旅馆业主的商业竞合行为,为家庭旅馆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组建家庭旅馆联合体。家庭旅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组建联合体就具有积极意义和必要性。但是在组建家庭旅馆联合体时,政府和社区应该把握好宏观引导和微观介入的分寸,过于笼统的宏观政策容易导致联合体流于形式,名存实亡,而过度介入可能强化联合体的行政色彩,缺乏市场适应能力,减少经济收益;另外,把握好家庭旅馆联合体的规模与形式,忌讳片面追求规模,而使家庭旅馆联合体缺乏市场灵活性,在形式上要多样化,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准绳、以盈利为原则。

最后,家庭旅馆业主应该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家庭旅馆业主是家庭旅馆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他们不仅负责资金投入、项目设计、硬件设施,其经营理念、市场意识、服务品质更是家庭旅馆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家庭旅馆业主有必要参与针对性较强的辅导和培训,培养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

5.2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首先,样本数据的局限性。尽管对调查者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是由于调查者的理解差异所导致的数据误差依然不可忽视;另外,样本区域虽然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不同古城镇家庭旅馆的发展各具形态,可以通过在同类区域的调研检验本次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其次,本研究仅仅讨论家庭旅馆业内的横向竞合模型,没有考虑家庭旅馆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其实,商业环境中的竞争与合作是广泛而复杂的,将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家庭旅馆与景区、旅行社、酒店、导游及其他个体经营者之间的纵向竞合模型。

参考文献:

[1] Aaker D A.The value of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1992,13(4):27-32.

[2] Amit R,Schoemaker P J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1):33-46.

[3] Barney J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4] Bengtsson M,Kock S.Coopetition in business networks:To cooperate and compete simultaneousl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5):411-426.

[5] Borys B,Jemison D B.Hybrid arrangements as strategic alliances:Theoretical issues in organizational combin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2):234-249.

[6] Brandenburger A M,Nalebuff B J.Co-opetition[M].New York:Doubleday,1996.

[7] Cullen J B,Johnson J L,Sakano T.Success through commitment and trust:The soft side of strategic alliance management[J].Journal of Word Business,2000,35(3):223-240.

[8] Das T K,Teng B S.Instabiliti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An internal tensions perspectiv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1):77-101.

[9] Das T K,Teng B S.Recause and rist management in the strategic alliance 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8,24(1):21-42.

[10] Forrest J E.Strategic alliances and small technology based firm[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0,28(3):37-45.

[11] Ganesan S.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2):1-19.

[12] Gilbert Nyaga,Judith Whipple,Daniel Lynch.Examin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Do buyer and supplier perspectives on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differ?[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28(2):101-114.

[13] Gnyawali D R,Madhavan R.Cooperative networks and competitive dynamics:A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3):431-445.

[14] Granovetter M S.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15] Grant R M.The resources-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1,33(3):114-135.

[16] Gulati R.Social structure and alliance formation pattern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5,40(4):619-652.

[17] Heide J B.Inter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in markrting channels[J].Jourmal of Marketing,1994,58(1):71-85.

[18] James B G.Alliances:The new strategic focus[J].Long Range Planning,1985,18(3):76-81.

[19] Kumar N,Scheer L K,Jan-Benedict E M Steenkamp.The effects of supplier fairness on vulnerable reseller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5,32(1):54-65.

[20] Kumar N,Scheer L K,Steekamp J-B E M.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interdependence on dealer attitude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5,32(3):348-356.

[21] Lubetkin M.Bed and breakfasts: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40(4):84-90.

[22] Moore J F.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3):75-86.

[23] Mooreman C,Deshpande R,Zaltman G,.Factors affecting trust in market research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1):81-101.

[24] Morgan R M,Hunt S D.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3):20-38.

[25] Nuntsu N,Tassiopoulos D,Haydam N.The bed and breakfast market of Buffalo City(BC),South Africa:present status,constraints and success facors[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4):515-522.

[26] Nyaga G N,Whipple J M,Lynch D F.Examin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Do buyer and supplier perspectives on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differ?[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28(2):101-114.

[27] Pfeffer J,Salancik G R.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New York: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78.573-582.

[28] Poorani A A,David R S.Financial chararteristics of bed and breakfast inns[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na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5,36(5):57-63.

[29] Preet S A,Masaaki K,Arvind S.Trust and performance in cross-border marketing partnerships: A behavioral approac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6,27(5):1005-1032.

[30] Ring P S,Van de Ven A H.Structing cooo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7):483-498.

[31] Sako M,Helper S.Determinants of trust in supplier relations:Evidenc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34(3):387-417.

[32] 李明龙.我国家庭旅馆竞争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J].旅游论坛,2008(6):426-430.

[33] 刘金花.农村休闲酒庄设置开发及经营策略之研究[D].台北:,2000.

[34] 高虹,黄苗俊.三亚家庭旅馆营销联盟寻突破[N].海南日报,2004-06-02(23).

[35] 庞胜国.北戴河五举措加快家庭旅馆业发展[N].秦皇岛日报,2009-07-08(B01).

[36] 盛永明.联盟信任、知识转移对联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9.

[37] 杨明璧,邱吴晃.依产业环境与企业资源特性构建合作策略――以国内模具产业为例[J].管理学报,2004(6):693-714.

[38] 张威,刘妍伶.基于生态演化观点的企业竞合分析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2):1-6.

A Research on Co-opetition Model for Family Hotels in

Ancient Towns Based on Core Resources:Using Trust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as Intermediary Variables

YU Yong, TIAN Jinxia

(College of Tourism,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427000,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s the result of an empirical study of 117family hotels in ancient town of Phoenix city.It's found that the core resources of family hotels have comprehensive effect o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through trust and strategic alliances,in which the function of material core resources is to promote an alliance,whereas the social core resources is to further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version of competing forms.By comparing the value and intermediary function of trust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model,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co-opetition behavior of family hotels i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hoice of 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for operators depends mainly on interpersonal trust.

篇5

明码标价的高考替考、高考体育加分等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在反思的同时,更加应该看到如此多的违规考试事件,让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进入了社会腐败的浪潮中,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诚信背道而驰,而且这些“不诚信教育”也会对每个人以后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诚”和“信”在含义上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诚,信也”、“信,诚也”,这种解释说明“诚”和“信”是互通的,但是儒家思想中对“诚”和“信”有着分别的论述,“诚”指的是人的内在德性,“信”更加倾向于外在的遵守信用。诚信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意思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发展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大学生行为上首先能做到“不能”不诚信、“不敢”触碰法律,其次通过与德治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使其做到“不想”不诚信,这才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归宿。

(一)从法治方面来看

首先,应加强考试制度建设,严厉打击作弊行为,制定法律制度后,还应该进行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法治意识,引导大学生“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其次,国家应加强大学生诚信评估体系的制度构建,为大学生诚信指数的评估,提供一个更好地平台,并且应将学生纳入诚信体系之中,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教育,不仅可以减少诚信教育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发现问题,从而促进诚信制度的不断完善。但是,建立在学校诚信评估体系基础上,在调查和处理违规学生时,要采用人性化的态度和弹性化的处理方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人格,对于存在争议的违规事件,应该保留大学生的申诉权利,对于已经确认违反制度的学生,应该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保留其申诉的权利,这样既保证了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又保障了学生的尊严和权利。

(二)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首先,应实施家庭教育专业化,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系统性、专业性指导,走出家庭教育无序化的困境。大学生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家庭教育必须适应其认知特点,给以及时的、专业化的指导。其次,家庭教育中应给孩子传输更多的正能量,比如:家长应以身作则,当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走寻找替考、想方设法加分等捷径的同时,又该如何去教育孩子什么叫“诚信”。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通过在各个高校设置“诚信试场”,给予孩子充分的荣誉和肯定,诚信考试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学校重视对学生意识养成的方法,学生得到了高度信任,激发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自律,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控制来达到诚信的要求。对于即将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校园的诚信文化建设,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他们的人生信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终身教育,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问题在学校环境中的体现。应该充分利用大众传播载体,如:报纸、期刊、书籍、电视、电影、网络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大众传播过程,实现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要注重大众传媒的局限性,努力消除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

(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启蒙;氛围;合力

宋代程颐说:“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说:“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古人的家庭教育观留给我们很多启示:爱孩子,就要好好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它对一个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有深远影响。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可见,父母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基石。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但没有让家庭教育得心应手,相反,我们总会听到、看到现今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实践锻炼,以致很多孩子自私自利、散漫悲观、体质孱弱、自卑封闭……

那么,是什么导致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快乐阳光、自信友善、健康活力呢?

一、大的社会环境

“我的孩子就要成为最优秀的人。”我想,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期盼,孩子优秀与否,关系着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家长不由得和“别人家”的孩子不断对比,很多时候,家长“拼孩子”的心理占据了很大空间,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富裕的物质生活潜移默化地成为滋养孩子娇惯、慵懒、奢侈、浪费的“温床”,很多家长试图用物质激励孩子,久而久之,缺乏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二、重要的家庭环境

1.家庭关系不和谐

人们常说:“在谩骂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就是粗野和自卑。”当教师十余年,发现那些自卑胆怯、性格怪异、行为粗暴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和谐的家庭,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父母经常大吵大闹,要么就是父母经常采用暴力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就是恐慌和压抑,他会厌倦家庭、仇恨社会。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的教育方法如同阳光雨露温暖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教育方法得当了,如幼苗一般的孩子会向着阳光积极健康地茁壮成长;教育方法不当时,幼苗就会萎缩、会干枯、会杂乱无章,更为甚者,失去生命。

3.父母没有树立榜样

正所谓“言传身教”,作为孩子重要的启蒙者,父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试想一下,在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父母身上孩子会学到奋发向上吗?在怨天尤人、牢骚不断的父母身上孩子会学到积极乐观吗?相反,倘若父母诚信谦卑,孩子一定谦和守信;倘若父母彬彬有礼,孩子一定礼让他人。

三、抓好当前家庭教育的思考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更为重要的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1.博采众长修内力

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灵魂力量,父母要不断学习成功的育儿理念,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自我,更新教育方式,再用思想指导行动。正确、科学的爱的方式多么重要。除了更新教育方式,父母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紧跟时代步伐,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影响孩子,让孩子也成为时代的宠儿。

2.和谐氛围齐创建

温馨、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父母要有一双“慧眼”,要有一颗“童心”,及时发现孩子的“正”需求,给予他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让他在以爱育爱的氛围中懂得爱是相互的。

3.教育合力不小觑

篇7

[关键词]高职 诚信教育 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张时碧(1970- ),男,河南鹿邑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070-02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诚信也就成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经济伦理道德原则,同时诚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当代高职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其道德水平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一、我国高职生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1.在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学习是高职生的主要任务,但据笔者调查,高职生学习方面诚信缺失严重,主要体现为:近年,高职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屡见不鲜。据调查显示,有29%的学生曾有作弊行为,男生比例要高过女生,越是低年级作弊的可能性越降低。而且高职院校近年盛行剽窃之风,学术腐败的阴影一直笼罩校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论文,不是仔细钻研,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是采取拼凑论文的方法,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在网上直接复制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直接交给老师。

2.在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高职生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困难补助。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但一些学生利用学校操作的漏洞,弄虚作假,出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大多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有意不交,将学费挪作他用;有些学生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工作和学校的声誉。

3.在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求职就业是高职生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当前高职生的求职履历“掺水”现象严重,临近毕业的高职生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内容,虚构在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经历,欺骗用人单位,填写虚假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历,拔高学习成绩,甚至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荣誉和专长,违背基本的道德底线,致使用人单位反感,特别是高职生签订就业协议后毁约现象更让用人单位陷入尴尬境地。

二、高职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高职院校的学习是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高职生诚信缺失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势必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不信任关系,不利于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高职生人格的完善,将危害终身。而且高职生诚信缺失势必引发“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从教育层面来看,高职生这个特殊群体,其诚信缺失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明显,其引发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尚未直接步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不会立竿见影,但一旦高职生互相影响,诚信缺失的人员就会出现倍增负面效应,有损高校的形象,当这些学生融入社会后,在祖国各行各业,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会凸显出来。再者,高职生诚信的缺失,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校期间的高职生诚信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高职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当代高职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分析当代高职生诚信缺失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等,也有主观因素如高职生自身。

1.社会教育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功利性影响,加上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思潮的冲击激荡,我国某些领域出现信用危机,这对高职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诱发了一些高职生的行为模式与诚信意识的背离。经济上急功近利,造成了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观念淡漠,致使诚信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社会非诚信之风辐射到高职院校,高职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以来,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滞后性,政府诚信也出现一些失范现象,如政治领域中的滥用权力、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等,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坑蒙拐骗、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等,文化领域中的文凭造假、学术造假、广告虚假等,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2.学校教育因素。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院校德育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规范学生行为。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跳出传统说教模式,甚至某些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水平,落后的德育手段和形式已不能适应诚信教育的现代要求。在评价机制上,存在重知轻德的弊端,内容上存在脱离实际的缺陷,不能达到实际教育效果。

3.家庭教育因素。家庭品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而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但是,当代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某些家庭教育往往忽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仅限于学前和中小学时期,而高职时期则被排斥在外。许多家长认为高职教育问题就是老师的事;有的家长没有做到言传身教,有时为了自身利益,当着子女的面做言而无信或不孝之事。这些行为既破坏了公民道德建设,也对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某些独生子女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自我观念强,缺乏社会责任,家长也很少过问子女在高职院校的表现。有的子女多门课补考或受到了处分,家长还蒙在鼓里。

4.高职生本身因素。当代高职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思想, 但涉世不深,道德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对诚信危害性认识模糊,对诚信道德缺乏判断能力,容易放弃诚信原则,产生失信行为。特别是生活中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实例,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诚信观,有时为了自身利益,违心失信。当代高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裕,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心理脆弱,行为表现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为我做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为家庭、为他人做什么,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个人自私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双向选择时,往往为利而舍弃诚信。

5.制度缺失因素。我国现行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制度制约少。诚信教育主要靠传统、习惯和舆论去规范,缺乏严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毕竟有限。由于社会没有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势必造成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局面。我国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有些学生因为不诚信,反而得到收益,而有些诚实的人反而没有得到应有好处,即使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为此付出的成本比较低廉,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思想,使得一些高职生信用意识淡化,这是导致高职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

四、高职生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

高职生诚信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如果没有一个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打造诚信良好的社会环境。各个机关和单位要加强认识,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所造就的社会中间组织,如商会、工会、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是促进诚信道德因素生长和强化人们彼此信任的重要环节,这些组织的健全能够为高职生诚信教育提供深厚的底蕴。要规范政府诚信行为,政府自身的诚信行为可以很好地带动各行各业的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和威慑力。

2.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环境。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诚信氛围,高度重视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重智轻德现象,从德育课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教学到管理,从日常行为规范到各项校园活动,让诚信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舆论平台进行诚信宣传教育,树立诚信典型,歌颂诚信者、抨击失信者,把诚信教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覆盖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加大教师队伍管理的力度。学校上要坚持诚信办学的理念,排除权、钱交易的干扰,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坚决杜绝不诚信行为,做学生的诚信榜样。对学生的管理上,要利用校纪校规,规范高职生诚信行为,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实践诚信行为,将诚信教育的要求由他律向自律转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拓诚信教育渠道,综合利用榜样示范法、视频教育法、社会实践法、心理暗示法、情感熏陶法等,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诚信教育取得真正的实效。

3.维护诚信良好的家庭环境。我国现代教育中,对高职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庭要做好对子女的诚信教育,要养成诚信的家风,遵守“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家长要多与学校联系,关注子女在学校情况,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书信联系、定期看望、假期家庭教育等方式,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家庭教育要结合学生成长及个性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科学合理地引导。避免封建家长式教育方式,在尊重子女人格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的平等关系,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教育方式关键要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事件的细节,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心,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诚实无私的人。

4.加强高职院校诚信体系和奖惩制度的完善。高职院校应为高职生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基本情况、品行、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及奖罚状况,信用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交给用人单位,督促学生把诚实守信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要完善诚信评估机制,对高职生的诚信状况进行适时评估,并结合评估情况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诚信奖惩机制,把学生诚信状况作为评奖评优、贷款、入党的参考标准,对失信者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让失信者受到必要的处罚。高职院校引进诚信制度,可以保障高职院校诚信机制与社会诚信机制接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廖进,赵东荣.诚信与社会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高职出版社,2004.

篇8

(一)中国优良传统道德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体现早在我国先秦时期,法家便提出“绳不绕曲,法不阿贵”,违法犯罪,不分高低贵贱,一律绳之以法,讲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传统道德中又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权力制衡,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追求法律公正的直接体现。也是保障礼法自上而下有效实施的重要规范。因此,即使是在君主专制社会形态下,传统道德文化也不乏对于公平正义的思考。

(二)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体现我国儒家正统思想对于“仁爱”和可守诚信的追求,一直延续到现在为人们所推崇,具体体现有;“仁者,爱人”博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关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具体体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终极追求。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直到今天都引导着人们胸怀天下,博施济众,追求真善美,维护道德与法律的权威。在恪守诚信方面,有“民无信不立”的道德要求,也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德批评,就是要警示人们做到表里如一、真实无妄,友善待人,不自欺欺人。

(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我国古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要保护自然环境,但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却早已有法,我国的传统农业因地制宜,因时而动,不违背自然规律,适应农时节气的春耕秋收,“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可持续性利用自然,甚至对自然神灵的敬畏,都为今天我们有效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引领与思考。由上可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均有体现,因此,学习中国传优良统道德文化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并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道德文化,弘扬和谐社会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二、家庭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家庭作为最小的一个教育单位,也是分布最广泛的单位,每个人都从家庭成长,并且受家庭成员的影响,期间包含了口耳相传,也包含了身行示范。在较长时间耳濡目染中,家庭教育便成为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

(一)家庭传统道德教育覆盖面广泛家庭是每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是人走向社会的起点,因此,人们多项素质、技能都从家庭教育中受到启蒙,家庭传统道德教育内容覆盖面非常宽泛,仅就道德而言,家庭教育包含了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机构都不可替代的多面性。家庭传统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每个家庭成员,因此从教育对象上来讲,涉及到了参与家庭生活的每一个人,受教育队伍的规模也是其他教育组织难以企及的。

(二)家庭传统道德教育时间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参与家庭生活占据了他们相当多的一部分时间,在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道德被不经意的在家庭成员间传递出来,比如通过关心交流传递出父慈子孝,通过做家务传递出责任与分担,通过家长的文明言行让孩子学到礼貌,通过孩子在学校的知识也使家长学会垃圾分类的新方法等。道德教育被不经意间进行,文明言行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长期的家庭生活会使家庭成员间形成很大程度上类似的道德观和道德言行,这便是家庭传统道德教育的伟大力量。

(三)家庭传统道德教育效果更深刻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传统道德教育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具体教育形式既包含了口耳相传,更多的是身行示范。有时候家庭教育的初衷与目的并不明显,也许只是家庭成员无意的语言或行为,但是却起到了积极深刻的教育效果,因为这种教育效果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受教育者乐于并积极主动接受的,因此比三令五申的说教来的更有实效。

篇9

关键词:诚信教育;医学生;主要原因;有效措施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信念,更是当代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从古至今,诚信作为医者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古有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里所提及的“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今有党的十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然而现今医疗机构诚信缺失现象却不容乐观,“诚信危机”已经形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为祖国卫生事业培养新型高素质的后备军,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和认识当前医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所在医学院校,通过座谈、访谈、考察等形式,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当前医学生的诚信缺失表现还是不容乐观。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生活作风涣散、学习态度不端、经济方面存在骗拖、形式主义“作秀”明显、求职弄虚作假等现象,给校园精神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导致当前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环境复杂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给当代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同时网络环境复杂多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而少数医学生心智不成熟,不稳定的特性极易受到这些负面影响,使辨别能力弱的医学生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产生了怀疑,导致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被扭曲,严重影响当代医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老师,孩子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今大部分家庭教育看重的是孩子的智育发展,关注的是孩子的智育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少数医学生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不重视,忽略了自身的德育发展。甚至有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存在诚信缺失的行为,言传身教地给子女灌输着老实人吃亏等观念。在他们看来不守信用是机智、灵活、聪明。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去更好的医院实习,找熟人托关系帮助子女弄虚作假,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行为方式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当代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三)学校教育的不足

中小学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可是长期以来,而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为追求升学率的提高,把工作重心放在智育教育上,忽略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错失良机。而医学院校则注重培养医学生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课程繁多,任务重。以致于思想道德教育人文课程被严重挤压,课程内容也极致压缩,造成思想道德和文人课程体系内容、课时、形式等创新和投入不足。导致有少数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的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看医学专业的书籍或者杂志小说等现象,达不到思想道德教育课的目的。

(四)某些政府部门不负责任的影响

在校学生申请国家各类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时,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如民政局、居委会、村委会等部门开具贫困证明,有些部门图省事未经调查核实就直接给予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盖章或开具贫困证明等。给有意骗取国家各类奖助学金者和各类补助的同学提供了便利,致使其在诚信缺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学生本身的原因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和物欲横流背景下,少数医学生也容易被各类思潮影响,混乱和蒙蔽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极易随波逐流。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嫉妒心理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抗打击能力差。甚至有个别学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同学之间互相勾心斗角。我行我素,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诚信意识,自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思想上总是存在利己主义。

二加强当代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三段式全面营造医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氛围

第一阶段:新生入学至实习前阶段即在校期间,开展诚信宣誓、签署诚信承诺书、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达到诚信教育的宣传目的,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使每一名医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改善自制能力。在实践中履行自己的誓言,遵守自己的承诺,自觉培养自身诚信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让诚信之风遍布整个校园,伴医学生成长。第二阶段:投入临床实习阶段,强化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带教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多宣传院内诚信故事,激励学生坚守诚信原则,抵制各种诱惑,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完成实习任务。第三阶段:即将毕业阶段,加强诚信求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求职诚信的重要性,杜绝制造假证、伪造简历等弄虚作假行为及不履行约定、撕毁就业合同等失信行为。促使当代医学生坚守诚信原则走向工作岗位,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服务。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准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应当在生活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培养诚信道德品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在激励的同时严格要求子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坚守诚信这一基本原则,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加以创新,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的兴趣。开展小组以“诚信”主题的微电影比赛,辩论赛,游戏等活动。学生通过准备这些活动查找资料素材等方式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四)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学院校应当完善对当代医学生诚信管理的各项制度并且认真执行,杜绝形式主义。引起学生的重视,严格约束学生的诚信道德。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诚实守信的实例同时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诚信问题,并与学生评优,评奖助学金,入党等相互挂钩。确保诚信档案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不能轻易消掉不良记录。学生毕业时将诚信档案放入学生档案袋,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学生的诚信状况。完善关于诚信的奖惩制度,每学年通过诚信档案评选出“诚信之星”给予鼓励嘉奖,激励学生诚实守信。同时对于学生的失信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五)开展关于诚信的朋辈教育

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通过事物管理、专题教育、主题实践等活动形式,创设朋辈教育环境,发挥朋辈榜样示范和思想引领作用;搭建社团平台。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充分发挥社团渐进的、隐性的、潜在的隐性朋辈教育功能。通过朋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唤醒诚信意识,提高个体对诚信的认同感和趋向性,将诚信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诚信自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应当遵守誓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学生的诚信关乎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关乎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关乎人类的身心健康关乎生死!加强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勇,吕娜,葛洪刚.朋辈教育在医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5):922-942.

[2]彭丽娟,杜经纬.“90后”医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人才,2010:91-95.

[3]康荣.加强医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探索[J].新西部,2014(18):133.

[4]葛洪刚,吕娜.医患诚信视域下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6):448-451.

[5]陶慧,蒋茂荣.高等医学类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J].文教资料,2015(8):121-122.

[6]张云霞,邱逸敏,蔡望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医学生诚信教育理念的探索[J].海南医学,2014(10):1537-1538.

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我县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县妇联第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的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抓好妇女转移就业,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年”的要求,县妇联在年初确定“城市农村统筹、内输外转结合、就业创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工作思路,以“女性创业真情服务”为主题,大力抓好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创业就业工作,在推进妇女科技致富、创业就业,城乡妇女巾帼建功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妇联组织的作用。

1、启动“万名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实用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一是组织农科专家送科技下乡。联合县农林水综合妇委会在越溪乡拉开“万名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活动帷幕,10多名来自农林水各个领域的专家和20多名女能手就水稻种植、海水养殖、水果栽培、家禽养殖等方面知识开展面对面的技术交流;邀请宁波大学生命工程学院竺俊全教授为力洋镇的100多名水产养殖户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提高农村妇女运用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深化“巾帼致富科技下乡”活动。二是组织女能手切磋采茶技艺。联合县农林局发动各镇乡街道的50名采茶女能手在茶山林场举办首届“望海杯”采茶大赛,提高茶农采摘技能,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三是组织缺乏实用技术的农家女到课堂。各镇乡街道妇联以成人学校和妇女学校为培训阵地,围绕农业“十大主导产品”生产开发,对新型女农民开展了海产品养殖,鸡鸭养殖,杨梅、枇杷、水蜜桃、大棚西瓜、水稻、茶叶栽培以及高山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52期,参加培训妇女952人。

2、发挥巾帼创业服务中心作用。上半年,在继续抓好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把“巾帼创业服务中心”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妇女技能和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上。以县、镇两级培训学校为阵地,全县各镇乡街道共举办电动缝纫、电脑初级、家政服务、烹调、服装设计与裁剪等妇女劳动力素质培训班27期,参训妇女1860人次,实现就业和推荐就业率达95%以上。在“三八”期间联合县劳动保障局、县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举办“春风送岗位”女性就业专场洽谈会,共有50多家企业单位提供了1796个工作岗位,626名求职者中有387名与招聘单位达成意向。针对当前留守在家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劳动技能相对较弱的状况,县妇联积极推广家门口的工厂——来料加工点,到目前为止,长街、力洋、桑洲、跃龙、桃源等镇乡街道新发展妇女来料加工点12个,从业妇女1007人,仅此一项就使从业妇女净增年收入3千至2万元不等,既促进了当地生产,提高了妇女地位,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如力洋镇妇联结合“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加工点+农户”方式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服装、文具加工点5个,就地解决当地150多名妇女就业,每人每天平均可赚30—40元,为闲散在家的妇女提供增收的新门路。

3、深化“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围绕城镇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打响“巾帼文明示范岗”品牌,将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坚持“成熟一个,拓展一家”的创建原则,半年来,新创省级岗1个,市级岗3个,县级岗4个。围绕“百岗联动迎开游,巾帼建功展风采”主题,以争创一流业绩,弘扬职业文明,打造诚信岗位为目标,通过签订诚信公约、评选“诚信岗”、“诚信服务明星”等活动,推动全县巾帼文明示范岗乃至全社会形成诚实为本,信誉至上,优质服务,争创一流的创建氛围。

(二)抓好和谐家庭创建,推进文明新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