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场所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人员相关知信行现状
管理人员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知识的知晓情况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相关调查中,知道应加强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人员较高,达到84.21%;但是知道加强空调等机械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仅占到38.60%;知道打扫卫生时要保持地面湿润,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知晓率最低,仅占8.77%。对于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加强空调等机械通风、打扫卫生时要保持地面湿润,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知晓率不足50%。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对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年龄因素与相关卫生知识的得分高低之间有关系。31~40岁年龄组段和20~30岁年龄组段的得高分的人数较>40岁年龄组多。性别、文化程度、所学专业等因素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知识得分的高低没有关系。对卫生管理工作态度的调查情况经过问卷调查,有77.19%的人非常热爱自己从事的管理工作。82.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是提高本单位卫生管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84.21%的被调查者认为卫生行政监督等监督机构,能够有效地改善本单位的卫生状况以及其他状况。63.16%的人认为每半年以内应该有1~2次的卫生监督指导。87.7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领导很重视卫生工作,会定期巡查,但只有80.70%的单位会因管理得当而进行奖励。对卫生管理工作行为的调查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有89.47%的人会主动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并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解决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时,有84.21%的高级管理人员会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待老板同意后实施,只有5.26%的人会自己独立处理。遇到紧急情况时,有82.46%的高级管理人员会选择提出解决方案,待老板同意后实施,只有1.75%会自己独立处理。关于了解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途径行为的调查显示:通过“老板交代”途径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比例仅5.26%,一方面可能是老板不重视相关卫生工作,也可能是老板不了解相关的工作,所以不能予以规范性的指导。通过自己定期学习相关的知识来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占14.04%,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培训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比例最高为80.70%,说明当前情况下,加强相关行政部门的培训是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讨论
本次调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为82.64%,明显高于《珠海市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行为调查》报道的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60.21%[1]。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方法的卫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公共场所管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掌握的知识并不全面。比如,打扫卫生时要保持地面湿润仅占8.77%、知道加强空调等机械通风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的仅占38.60%。这样提示我们,还要加强干预,进一步完善管理相对人员的卫生知识。在本次调查中,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1~40岁年龄组段的高分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组的人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方法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卫生知识更加能够不断学习、全面掌握。性别、文化程度、所学专业、工作年限、现从事工作类别5个因素均不是相关卫生知识高分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因为调查的样本量偏小,也可能因为宾馆、酒店的卫生管理工作并不受性别、文化程度以及严格的专业性限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累积和不断地学习,都可以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相关卫生知识,从而达到更好地管理宾馆、餐厅的效果。这样更加提示我们,对管理相关人员加强后续的卫生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更新卫生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了解规范的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途径,有75.44%的人认为,可以从相关行政部门的培训来获得,且82.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是提高本单位卫生管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与《泰州市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得出的52.4%的人认为卫生部门开展的卫生知识培训是获取相关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的结论相似[2]。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认知程度和卫生行为合格率提高,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以及卫生行为的监测[3]。对于卫生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需要紧急处理卫生管理遇到的问题时,大部分的高级管理人员会选择提出解决方案,待老板同意后实施,仅有少数会自己独立处理,制订相关制度或解决遇到的卫生问题。说明高级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的自限和自主处理的积极性都不高,往往卫生行政监督相关指导意见都是直接传达给高管而不是老板本人,这样就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有时甚至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掌握了一定的卫生知识不一定就能形成相应的卫生行为[4]。我们既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卫生知识水平,更要从政策、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促使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
作者:周婧炜 许小燕
篇2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1日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局卫生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卫生防疫机构的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公共场所卫生技术装备和人员。
第三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
国境口岸及入出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并接受所在地地、市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主要对本系统外营业的公共场所以及尚无卫生防疫机构进行监督的单位由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部队、学校以及其他系统所属的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四条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其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工作由所在地区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培训的具体要求:
(一)卫生防疫机构按全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二)公共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三)卫生防疫机构对受训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审核,对合格者在"健康合格证"上加盖考核合格章。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生知识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业人员每两年复训1次。
第五条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一)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下同)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其它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上岗前须取得"健康合格证"。
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执行。
可疑传染病患者须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二)公共场所主管部门负责健康检查的组织安排和督促检查工作。经营单位每年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提交应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名单,并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和其它传染性疾病者应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健康检查工作。健康检查应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认真记录,建立档案。医疗卫生单位在健康检查两周内应向受检单位发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合格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发给"健康合格证"。
(四)"健康合格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五)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条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卫生管理标准:
(一)病毒性肝炎肝炎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基本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肝区无明显压痛及肿大,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可恢复原工作。乙肝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需经六个月观察无恶化,可恢复原工作。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e抗原阳性,不得从事理发美容业、公共浴室业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培养阴性,停药后两周内大便培养3次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
(三)伤寒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连续培养3次阴性者可从事不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观察,第2年粪便检查连续进行两次培养阴性者,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四)活动期肺结核活动期肺结核和痰带菌者应隔离治疗,痰培养阴性或一周内连续痰涂片两次阴性,达到临床治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五)皮肤病化脓性皮肤病、渗出性皮肤病及接触性传染的皮肤病患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六)其它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等)需治愈后方可从事原工作。
第七条"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规定:
(一)"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由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发放管理。
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土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二)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审查监测确定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80%以上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的经营单位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
(三)对经营多种公共场所的单位只发放1个"卫生许可证",并注明其兼营项目。因违法而需注销其中某个经营项目时,在"卫生许可证"的相应处加盖注销章,被注销经营项目的单位经卫生监督监测认定合格后,可申请恢复被注销的经营项目,并换发新证。
(四)"卫生许可证"发放程序:
1.申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到所属卫生防疫机构领取并填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卫生防疫机构。
2.卫生防疫机构委派卫生监督员按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和监测,对符合要求的发给由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对审查、监测的资料应存档备查。
(五)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场所或变更营业项目的应按上述程序申领"卫生许可证"。
(六)"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1次。复核时,经营单位应填写复核登记表,经审查、监测合格的在复核登记表上加盖"审核章"。逾期3个月未加盖"审核章"者,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七)"卫生许可证"应用墨笔填写,字迹清楚。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明显处,以便监督检查。"卫生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八)申请开业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经卫生防疫机构审查监测后确定不符合卫生要求者,应采取改善措施,达到卫生要求后发给"卫生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自卫生防疫机构接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之次日起两个月内,对审查合格者签发"卫生许可证"。
(九)遗失"卫生许可证"者应及时到发证机关报失补领,歇业单位应到发证机关注销"卫生许可证"。
第八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个人需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一)报告范围: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处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三)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等所属经营单位,应同时报告本系统卫生防疫机构,随即报告主管部门,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四)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报告24小时内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于1周内写成"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现场调查报告书",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卫生防疫机构、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和事故单位,并建立档案。
第十条《条例》第九条中"妥善处理"包括抢救受害者脱离现场,迅速送病人到医疗机构,防止事故的继发。确保不扩大危害范围和不继续恶化环境,以及在不影响上述情况前提下保护好现场。
第三章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职责分工按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级卫生防疫机构有责任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之间要明确分工,避免遗漏或重复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处理不当的违反《条例》的案件,有权纠正或重新处理。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必须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上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报表及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职责:
(一)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二)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三)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条例》有关条款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参加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包括取证照相、录音、录相等,调查处理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
(六)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其他任务。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防疫机构可设置助理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在卫生监督员的指导下,协助卫生监督员执行上述工作。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工作认真,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身体健康。
(二)卫生监督员具有医士以上(含医士)技术职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年以上,掌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业务和有关法规,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三)助理卫生监督员具有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年以上,或具有医士(含医士)技术职称,熟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业务和有关法规,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守则:
(一)学习和掌握《条例》、《细则》及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执行任务做到依法办事,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礼貌待人,不得营私舞弊、索贿受贿。
(三)执行任务时应着装整齐,佩戴"中国卫生监督"证章,出示监督证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认真填写记录。
(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可按每30至60个公共场所设1人的比例配置。县以上(含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从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符合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条件的可作为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发给证书。助理卫生监督员由县或地区级卫生防疫机构提名,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由县或地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发给证书。
第十九条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被免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者,须及时交回证件和证章,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任免及数量,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参照本细则第十七条自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一)凡《条例》第二条所列公共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卫生篇章。其内容包括设计依据、主要卫生问题、卫生保健设施、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
(二)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对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卫生评价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施工设计前完成。
(三)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将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发给"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建设单位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办理施工执照。
(四)设计及卫生评价报告书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需更改仍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
(五)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应通知卫生防疫机构参加。验收合格者方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评价资格单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并发给资格证书,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章罚款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条例》和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20元至2万元、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处罚。上述处罚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警告处罚:
1.违反《条例》第六条,卫生制度不健全或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上岗者;
2.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不按时进行健康检查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一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20元至200元罚款:
1.有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经警告处罚仍无改进者;
2.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两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3.违反《条例》第七条,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一百元至四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二款所列情形经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不调离《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患者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二百元至八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三款第二项所列情形经处以一百元至四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四款的规定,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健康合格证"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三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4.违反《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者。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400元至1500元罚款:
1.有本条第四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经处以二百元至八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四项以上(含四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拒绝卫生监督者;
4.违反本细则第七条第七款的规定,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卫生许可证"者。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800元至3000元罚款:
1.有本条第五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经处以四百元至1500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违反《条例》第九条,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未及时报告者。
(七)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未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而擅自施工者处以100元至3000元罚款,并可视具体情况责令其停止施工。
(八)违反本细则第八条,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处以1500元至2万元罚款:
1.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至10人者罚款1500元至3000元;
2.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1人至50人者罚款3000元至8000元;
3.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51人以上者罚款8000元至1万元;
4.造成死亡者罚款1万元至2万元。
(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责令7天以内停业整顿处罚。经停业整顿处罚后仍无改进者,可延长其停业整顿期限至90天止:
1.违反本细则第八条的规定,经卫生防疫机构确定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者;
2.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3.经两次罚款处罚后仍无改进者。
(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吊销"卫生许可证"处罚:
1.经九十天停业整顿处罚后仍无改进者;
2.违法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
第二十四条对3000元以下罚款须经卫生防疫机构审议批准。停业整顿及超过3000元的罚款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吊销"卫生许可证"由原发证单位批准。
第二十五条《条例》第十五条中"对受害人赔偿损失"的赔偿包括医药费、误工费、生活补助费、丧葬费、遗属抚恤费等。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条例》造成严重后果及阻挠、谩骂、殴打卫生监督和检查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检举、揭发人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条例》第二条中的"饭馆"的监督范围和内容系指安装空调设施的就餐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公园"的监督范围系指公园内有围护结构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系指国内运送旅客的飞机、火车、轮船。"商场(店)、书店"系指城市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县、乡、镇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场所。其中对医药商场(店)等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按《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实施。
第二十八条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卫生防疫机构:指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卫生防疫站(所)、防病中心、环境卫生监督监测站(所)及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下属的卫生防疫站。
拒绝卫生监督:指以各种借口和手段妨碍或拖延卫生防疫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履行职责的行为。
经营多种公共场所:指在1个经营单位内同时经营两种以上《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主要卫生指标,在下列公共场所分别指的是:
1.宾馆(有空调设施的):顾客用具消毒,卧具更换,自备水源与2次供水水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新风量。
2.旅店、招待所:脸盆、脚盆配备,顾客用具消毒,卧具更换,自备水源与2次供水水质,床位面积,二氧化碳。
3.地下室旅店:脸盆、脚盆配备,顾客用具消毒,卧具更换,机械通风量,湿度,床位面积,不得生火取暖、做饭,噪声,二氧化碳。
4.影剧院、录相厅、音乐厅:场内禁止吸烟,场次间隔时间,立体影院的眼镜消毒,二氧化碳(或总风量、新风量)。
5.舞厅、音乐茶座、游艺厅:噪声,场内禁止吸烟,人均占有面积,二氧化碳(或新风量)。
6.酒吧、咖啡厅:新风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7.公共浴室:顾客用具更换、消毒,禁止性病、传染病、皮肤病的顾客就浴,池水浊度,二氧化碳。
8.理发店、美容店:理发刀具、毛巾、胡刷消毒,理发刀具、毛巾、胡刷的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头癣患者专用的理发工具,氨(经营烫发的场所),一氧化碳(使用煤炉的理发店),工作人员操作时穿工作服,清面时戴口罩。
9.游泳池:池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池水净化消毒设备,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10.体育馆:二氧化碳(或总风量、新风量),馆内禁止吸烟,饮用水水质。
11.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照度,噪声,二氧化碳(或总风量),馆内禁止吸烟,阅览室内不得印刷和复印。
12.商场(店)、书店:照度,二氧化碳(或总风量、新风量),场(店)内禁止吸烟。
13.医院候诊室:细菌总数,室内禁止吸烟,二氧化碳。
14.公共交通等候室:室内地面保洁,室内禁止吸烟,公用茶具消毒,二氧化碳。
篇3
二、适应范围:公司全体干部员工。
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标准:
1、本规定中公共场所是指集团内公共通道、篮球场、羽毛球场、停车场等公共区域。
2、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要求:
A、地面无垃圾、污垢、积水、落叶、水果皮、烟蒂等;
B、墙面无污垢、脏物,保持洁净。
C、绿化带要求定时修剪,保持水分充足,并随时清扫残枝落叶。
3、清洁要求和标准:
A、清洁工须每日将公共场所清扫一遍,有污垢处需要冲洗一遍。但必须保证每周冲洗两遍。
B、清洁工要保证绿化植物的泥土水分充足,定时修剪枝叶,及时清除杂草、枯叶、垃圾等。
C、对于公共区域卫生的清扫,清洁工需在上班时间前一个半小时做好清扫,保证所有清扫工作、垃圾处理工作在上班前完毕;下班前再清扫一遍,须日扫日清。
D、对于花草,清洁工要定期(每周两次,周三、周六)培土、整理。
4、其他管理规定:
A、集团所有干部员工必须将垃圾(纸屑、烟头、果皮等)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得随地乱扔。
B、集团所有干部员工不得在墙壁上乱涂乱画。
C、集团所有干部员工不得损害、折伤公司的一草一木。
D、严禁携带有包装、有瓜果皮、纸屑的食品进入公司内部。
E、对违反公司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者,一经发现、举报或查处,将在公司保安的监督下,强制按要求义务清扫指定区域的卫生。
F、对于举报违反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者,公司为其举报者保密并奖励10元/人·次。
G、对于员工在工作或搬运过程中不慎洒落在地面的纸屑、包装盒、泡沫、垃圾等,清洁工和保安员有权可以要求当事员工将地面清扫干净;如果员工拒绝或态度恶劣,可立即向人力资源中心报告,由人力资源中心将按照本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H、清洁工必须要按照规定和要求给予清扫公司内部所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保安员要坚守岗位工作职责,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并要勇于值勤。
5、本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有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与本规定有异的,以本管理规定为准。
篇4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确保整体的施工技术能够得到严格细致的科学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通过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为完成整体项目的施工管理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相关环节的漏洞或者偏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通过科学可行的方法,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充分的弥补,确保各项工序能够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技术规范和流程有序进行,促进技术进步,构建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秩序,以此确保整体工程的施工建设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为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通过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管理,确保相对应的技术要点和生产规范进度要求充分符合达到辩证的统一,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针对施工技术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可以提升整体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有效降低,同时通过不断的管理和监管,创造出与之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依据有关施工技术指标、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确保各项施工操作更科学可行,有相对应的规范性和法律保障,进而为工程科学高效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除此之外,对于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能够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稳定的运行,各项工作流程有序推进,进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减少施工成本,使工程施工方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另外,也可以把建筑工程施工条件和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充分的融合,利用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把施工技术转化成为施工现场的推动力,进而为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方法
1.科学合理地管理好相关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确保施工材料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严格细致的质量检测和充分应用,这是关键所在。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种类型的施工材料,在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从其数量、质量、材质、规格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切实的把控,通过严格细致的检测和监管,确保相关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施工质量存在偏差或者不符合质量要求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为整体工程质量和正常进度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2.针对安全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筑工程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必要的前提,也是根本任务,在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着重做好安全防火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成立相对应的安全保护小组,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各类安全问题或者隐患,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在确保施工现场能够安全稳定推进的基础上,确保所有工程人员都可以安全施工,取得应有的施工效果,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到首要位置,体现出应有的安全管控效果。3.科学合理地管理好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等相关情况工程施工进度对整体工程的综合效益和效能的体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期延后,极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赔偿问题。所以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的要求做好工程的实施监控工作。与此同时,要和相关单位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协调内在的联系,以此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完成相对应的进度计划和要求,并且严格按照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管理规范进行相对应的操作,体现现代化的管理成效,进而为整体工程取得应有的效能而奠定基础。4.制定合理的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制定出严格细致的现场施工组织流程,这是关键所在,这也是有效完成相关施工任务的关键。相关设计人员要注重做好现场的勘察和研究工作,并且根据相对应的勘察结果和信息内容做好监测,结合具体的调研结果和招投标的相关内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图纸和组织计划,着重做好现场的严格检测和质量把关,确保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情况和组织计划以及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以此确保各类施工组织方案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有序完成任务,对于各个环节的施工计划,以及施工周计划、月计划和相关的施工进度计划都能完成相对应的任务要求,并且保质保量,符合相对应的进度计划和工期,体现出各个环节的施工重点。5.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管控过程中,要想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施工管理效果,就需要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把关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原则,要在岗前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对于各类安全隐患或者风险能够保持高度的重视,并且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除此之外,要确保其具备应有的岗位胜任能力,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把握相关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着重做好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在现场的施工管理中,确立长效的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选出优秀的施工人员作为组长,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通过岗位考核和责任机制的有效落实,出色地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和施工要求。6.建立健全更系统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在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注重做好施工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的有效完善和落实,是关键所在,要确保责任制度能够落实在每一个环节,确保相关人员可以严格按照相对应的责任制度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在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之下,使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得到根本上的提升。与此同时,在监督管理机制方面也要着重加强,确保相关责任制度能够严格落实下去,所有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和任务要求,并且在监督管理的推进之下,可以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完善,及时有效地查漏补缺,以此使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大幅度地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能,加快施工进度。
三、结语
篇5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扩大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探索新时期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模式,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县推行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及指导、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三、工作目标
全县推行公共场所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1、以住宿业为重点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庐城地区9月底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完成率要达到70%以上。
2、今年11月底之前全面完成住宿业的量化分级管理。
3、对住宿业之外的其它公共场所逐步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四、实施步骤
全县公共场所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从2012年7月中旬启动,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7月10日—9月30日),具体要求如下:
(一)宣传动员及工作部署(7月10日—8月10日)
1、制定方案、全面启动。制定全县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及工作机构。组织对从事公共场所执法的卫生监督员培训,认真学习理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研究讨论具体工作方式方法,把握好工作尺度,确保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规范顺利实施
2、广泛动员,开展培训。摸清本辖区内各种规模的住宿业数量,切实做好辖区内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动员和培训,要让公共场所经营者充分认识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动员他们对照标准自我评分、自我检查、自我规范,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消费娱乐环境。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要求和实施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及意义,促使经营行业加强自律,自觉规范行业行为,推动社会各界及广大消费者理解和支持在公共场所推行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监督环境。
(二)现场监督和评审(8月11日—8月31日)
认真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及《省住宿业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使用指南》的标准和要求,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进行监督检查、量化评分。对关键评分项目不达标的,要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并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含多个经营性公共场所类别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对不同场所分类测评确定其相应的卫生信誉度,其场所的综合卫生信誉度等级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按照最低等级的卫生信誉度确定其综合等级
(三)授牌和公示(9月1日—9月20日)
根据评审结果对参评单位授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评定和授牌工作。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应在公共场所经营者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行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标识牌要摆放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县卫生监督所及时对外公布县内住宿场所卫生监督情况及卫生信誉度等级等信息。
(四)督查验收和总结(9月21日—9月30日)
9月下旬卫生局将组织人员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验收和评估,对于不达标的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要及时总结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经验,为第二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具体要求如下:
(一)深入宣传、全面推行
分类别宣传动员、指导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住宿场所为重点,同时在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等各类公共场所全面宣传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卫生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点,深入现场监督,出具书面整改意见,指导经营者规范整改。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2012年11月底要100%推行。
(二)结合实际、创新试点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扩大美容美发场所、洗浴场所两类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要围绕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把握关键环节、管理相对人易于接受等方面来开展;并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篇6
(一)构建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二)健全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三)建立宗教活动场所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安全。
(四)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4级宗教工作信息网络,确保信息及时,通讯畅通。
(五)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本意见所称大型宗教活动,是指举行参加宗教活动信教群众超过1000人以上、超过宗教活动场所容纳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
凡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应制定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经当地宗教、公安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政府备案。
二、工作职责
(一)市县两级政府:负责辖区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安全管理体制。
(二)市、县(市、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指导、组织协调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三)市公安局: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保卫工作,及时依法查处扰乱宗教活动场所秩序、侵害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案件;指导监督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宗教传统重大节日和大型宗教活动交通秩序维护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四)市卫生局:监督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卫生状况,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卫生防疫、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五)市建管委: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宗教活动场所房屋安全检查鉴定工作。
市文物局: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和监督管理。
(六)乡镇(街办):负责本辖区宗教活动场所、设施、用具、饮用水源等公共安全。
(七)宗教团体:参与和支持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督促指导宗教活动场所自身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教制仪规等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和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八)宗教活动场所责任单位: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确保场所及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活动安全,自觉接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健全宗教活动场所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事故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排除隐患;加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公共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停止使用或维修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确保大型宗教活动安全;办理宗教传统重大节日活动报批手续,规范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和维修改造等事项审批。
三、事故处理
(一)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宗教事务等部门和宗教活动场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切实保障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场所内文物安全。
(二)发生伤亡、失火、失盗等安全事故时,宗教活动场所立即报告行政主管部门,重大事故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引发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宗教活动场所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四、责任追究
(一)擅自变更大型宗教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或扩大宗教活动规模的,由当地民族宗教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二)发生重大宗教活动场所伤亡事故、治安案件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处分或治安管理处罚。
(三)宗教活动场所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安全责任人不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或不立即向公安、宗教等有关部门报告的,由当地民族宗教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安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一、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中所包含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逐渐变得较为繁琐。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不确定的作用驱使在管理方面拥有了较大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将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适当的降低和消减,要让其在最大程度上让确定性合理的转化,例如:文化冲突、人力资源、组织行为、沟通、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在有所确定的事物面前需要将优化措施强化,要让其可以更加的有效和经济,例如:成本综合计划、资源优化、进度、成本计划以及网络技术等。
二、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具体的危机管理内容
工程施工主要的危机管理过程会涉及到四个部门,分别为: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分析、风险辨识。在安全风险分析方式上主要包含:进度计划评审技术、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决策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风险的应对主要是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案开展应对,也就是一定要对管理者要求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若管理者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就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施工风险中主要环节有所改善。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意义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施工的危机以及风险管理是较为主要的阶段,将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建设安全性有所保障,对安全管理系统总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合理促进,并且将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有效性提升,就能够对事故风险相应避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方面也能够有效降低,还可以防止事故的损失,对建设的工期也能够缩短,给予建筑施工的建设管理安全性的保障。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需要逐渐加强的危机管理思想,则是建筑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
还需要对安全管理对策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强化,对建筑项目运行当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妥善找出,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详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质的调控建筑项目的安全控制和监管,并且也可以有效的对部门经营管理相应改善。建筑工程开展的安全管理,多角度的保障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以及目标,让安全建设妥善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可以给予建筑施工管理重要的健康运转基础,建设工程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和谐、绿色、高效、安全的发展理念。
四、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
(一)管理理论中的安全责任制建设要强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要推进
市场化发展的实施需要贯彻落实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并且还需要加强规章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的完善度,要在市场经济规律上,运行建筑工程的运行体制,对安全责任的考核体系需要建立完善,具体需要划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1)现场的安全责任教育需要作用在广大的职工当中。(2)安全责任教育需要作用在各级的管理人员中。
利用这两个方面的安全责任教育,就能够让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入人心,具体会做到责任分明。在管理人员的具体安全责任考核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风险考核奖惩机制。有必要对建筑中安全管理中的专项基金有所拟定,主要用在安全责任的奖惩落实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二)管理理论中需要注重员工素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危机管理意识要合理树立
建筑工程的施工部门,一定要在施工现场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放在首位。也就是需要尊重健康和生命,要坚持本质安全的观念。“以人为本”就是在进行安全管理方面,将人这一因素严格关注,是建筑工程企业最为基本的观点以及安全管理理念,一定要培养、教育企业职工对防患于未然、防范风险、自我约束管理以及自我保护等意识。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将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活动意识提升,逐渐的加大安全管理知识。因为,所有的工作人员不但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还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每一工作人员都会囊括在安全管理中,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缺失人的存在,就不能够成完善的安全管理。
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活动当中,人这一基本要素以及管理系统中的不同环节,都需要人进行实施、推动、运作、管理。人能够将安全管理中的任何活动有效推动,而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出来,对人的主动管理安全思维、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管理、创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得到激发,那么,只要注重员工的素质,就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中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
(三)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融合
(1)工程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建筑工程员工,那么对于建筑工程员工的道德素质需要完善其教育手段,将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提升,要在道德意识上以及思想认识上,将管理方式强化,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方面,放在一个诚信服务、高效、安全、开放的优质建筑体系中。
(2)按照现今建筑工程在管理中的普遍情况,需要具备针对性的管理,对管理方式的多样性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力度需要强化。想要完善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方式,需要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对管理的思想需要合理转变,对于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方面的认知度要提升,继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为首将改革深化,对建筑工程中风险管理的层次建设合理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控制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将管理力度加大。
(四)更新对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升级工程设备技术
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手段需要加强,另外还需要对建筑工程当中的安全体制积极推动,对安全管理机制中的改革和创新进程也需要积极推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对区域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体制改革有所推动,将区域性的主体地位有效树立。
并且,有必要将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所更改,要将预防措施放在首位,要对事故隐患中的消除和排查严格关注。量化、细化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项目,将施工现场中的作业可操作性提升,合理拟定并实行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同时对其细致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将安全生产的任务完成度有所保障。继而将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施工长效机制充分实现,也会将建筑工程中的运行效率提升,对改革目标也会有所完善。
五、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对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探索,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从建筑工程所实行的施工管理进行探究,对项目建设稳定性和科学性的提升,能够将工作人员以及决策者道德责任感的方式强化,需要在管理的实践当中将经验教训有所总结,让实际和理论相互融合,对管理中所实行的全程控制改进和弥补,继而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合理增强,要力求将建筑工程的建设机制有效创建。
参考文献:
[1]董金铭.浅谈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2012(04).
[2]郝书杰,马喜今.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篇8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要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主要是以系统论的观点为基础,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活动以及施工技术的要素,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指挥、调节、控制以及决策。我们都知道,土建施工过程是通过多种复杂的技术相互配合,交叉运用的过程,因此对于不同企业而言,施工技术也是不同的。技术管理存在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图样的审核一直到竣工后的质量验收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良好地管理。
一、土建施工中提高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土建施工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中各环节的正常秩序,并且技术的有效管理还能使企业及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技术管理中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部分进行监督,然后合理安排,例如设计图纸、技术力量、技术方案、技术操作、技术检验和生产环境及技术革新等。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1)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制度,加强规范性进行施工,保证工程中各环节有序发展。(2)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施工中的各个部分都要充分的利用新技术进行使用,保证工程的质量。(3)要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员的操作。同时合理运用材料做到不浪费,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4)施工技术是企业在竞争中突出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现场要充分发挥施工技术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要不断的研究,创新施工技术,并加以实践为我所用,提高施工效率。对施工现场要有秩序的进行施工,保证土建项目的质量以及人员的安全问题。同时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不断扩展,施工现场要减少制造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为提高企业的名誉以及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要点
1基础放线
在基础钢筋绑前,应重点进行三项检查,一检查各个画线位置的准确度,二检查后浇带位置的施工,检查类似施工缝等较为特殊位置的放线,三检查每条对角线在长度是上是否一致,进而确保建筑物拥有垂直的阴阳角。
2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通常使用的施工技术
(1)确定适宜的铺筑位置线,再在底板的下层区域铺筑钢筋铺,钢筋的铺筑方向决定于底板受力的实际情况,大多数都是先完成短向钢筋铺筑,再完成长向钢筋。(2).底层在铺筑混凝土保护层前应先垫铺和保护层厚度一致的砂浆垫块,每隔1m距离可相应缩减,也可使用铁质垫块。(3)若有基础梁存在,可在安装底板前,将其进行分段操作,后绑扎成型,也可参照梁位置线的先完成绑扎工作。(4)底板钢筋要完成若绑扎接头工作,就必须对钢筋搭接在长度上与位置上进行严格控制,合格后再使用钢丝将搭建区域的中心及其两头彻底扎牢。若需要焊接接头,在焊接前必须要按规定进行取样操作,并遵照施工规范选择接头位置。(5)墙、柱位置线必须事先弹好,并在墙、柱内部插入基础钢筋将其绑扎牢固,插入深度应由设计决定,上端位置要采取措施确保甩出长度适宜、甩筋垂直。
3模板安装的技术
(1)墙、柱位置步骤:先将边线以及控制线使用弹线的形式标明,再放置模板。先依据模板控制线的要求在下口区域做好模板的临时固定。再以支撑吊线作为工具调好其垂直度,再完成加固工作。加固完成后再次检查模板的位置、垂直度以及尺寸以确保无误。 (2).做好梁、板模板的安装工作:a在墙柱上使用弹线将其标高控制线标注,再根据标高控制线的要求,在墙、柱上具体注明梁、板模板的下口标高控制线位置。b立柱上进行梁板模板安装:梁、板模板在进行立柱安装时,其间距和位置要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并在其下垫上50cm厚木板,下层的立柱也要和其位于同一位置。c做好梁、板的起拱:在弹水平线前,要在梁侧与板周围做好支撑工作,高度要与设计标高保持一致;应依据起拱高度和支撑的实际状况,测出每根支撑的具体拱高,并做好其最后调整,再完成梁底模板与板主龙骨的搭建 (3).寻找预埋件、预留洞的位置:在完成梁、板模板施工后,按照施工图纸将预埋件与预留洞最适宜的位置用弹线标注出来,再将其用模板的形式钉在梁、板模板上面。(4).梁板后浇带位置的模板处理方式:在处理梁板后浇带处的模板时,先断开其与整体梁板模板的联系,进而在模板拆除时将其保存下来,在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将竹编板盖在其上部进而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5)顶板后浇带位置的模板安装:要先涂上水质类隔离剂。
4绑扎钢筋的技术
(1)梁、柱箍筋与受力钢筋的关系要保持垂直。在设置箍筋弯勾离合区域的方向,要保证其与梁的受力方向相反。为降低柱箍筋发生位移的几率,应在箍筋外伸区域额外加箍。(2).板在选择主筋绑扎方向时,通常要做到短向在下、长向在上,梁板处箍上钢筋后,要立即设置人行通道与输送混凝土的通道,防止出现践踏负筋的状况。(3)、确保钢筋保护层与负筋的高度达标,并放置垫块,垫块之间要距离匀称。(4)、主梁和次梁发生相交的位置,应给主梁两侧进行附加箍筋,以便有效提升主梁抗剪强度,此外次梁底筋需在主梁纵筋上部。(5)柱、梁之间发生交叉的位置钢筋往往较多,因此要把搭建处搁置与柱的旁边,以确保此处梁在尺寸方面不阻碍混凝土浇筑。
5关于砌筑方面的技术
(1)在进行砖墙堆砌前应先使用M7.5的水泥砂浆将底层打底抄平,确保底层的平整度。(2)为了确定墙边线与门窗洞口的具置应进行放线操作,并确保每层楼墙身轴线在重合的同时和基础轴线保持一致。(3)为了确保砌块的整齐度,应将砌块按照轴线进行摆放,若存在不整齐的地方需及时调整。(4)混凝土可选择加气型或陶粒型,具体参照图纸规定。墙体在进行砌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砖缝做到既平又直,错缝必须及时搭接,防止出现通缝,搅拌砂浆时要做到颗粒饱满,厚度均匀。
三、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1、健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由于土建施工当前的局面是很多的承包商和施工方,所以要对不同的承包方和施工方进行管理,就需要健全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然而当前的情况是组织体系仅仅建立在文本上,落实不到位。所以要健全、加强组织体系的实践。通过组织协调,人员调度,将技术责任落实到个人,管理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所以说,健全完善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对优化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大有裨益。
2、优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土建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施工项目的质量,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认真总结实践中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方案,优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具体方面如下:第一,根据土建施工的相关要求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在把握好顺序等大方向的同时重视各个施工阶段的细节,不留死角;第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规范操作行为给予及时的纠正指导;第三,提高土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的监督检查
在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因此需要应用必要的测量手段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并对是否符合相关的施工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发现不达标的施工作业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补救措施,更有甚者要求重新施工作业以确保土建施工项目的质量。
结束语
施工单位与所承揽工程的质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有的施工单位在业内的口碑很好,就是因为其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过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重视质量是最有效的手段。做到控制质量,重点就是现场施工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去抓质量,比如在企业内部设定一些质量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久而久之,就能够使企业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口碑,企业也就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兆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1(17).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建筑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施工安全、提升职工质量的有重要条件,而建筑施工作为建筑质量实现的基础性和保证性环节,对建筑质量和建筑企业效益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进行细化与方位化,在实现有效管理的条件性保证安全施工和质量性施工。
一、坚守管理原则
其一,质量优先原则。建筑质量仍是建筑效能的基础保证,也是进行建筑评价的基本标准,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依据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进行管理。要求进行科学化管理,明确施工现场各个资源、要素之间的联系,规范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合理安置施工因素,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等,将建筑施工的各成分充分利用和调动;要进行规范化定位,其包括各个材料的选择标准、操作标准,人员意志调动等,以实现标准化作业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其二,经济效益原则。在市场条件下,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必须将施工成本、施工投入、施工费用等进行合理市场定位,以实现投入成本的降低、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节约,最终促使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其三、安全第一原则。施工安全是正常施工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在现场管理中,强化安全管理,将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益统一起来,促使安全施工和施工安全。
二、落实方位管理
1、落实安全管理
安全无小事,尤其对高危性的建筑行业来说,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其一,进行制度强制。建立安全责任制,严格规定事故安全职责,将职责深化到每个人身上,以责任落实、权责统一的管理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制定相关安全制度,如员工操作制度、技术标准、施工安全保障制度等,以有效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确保技术、设备等的选用合理安全。其二,进行安全培训。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差,而这也是引发安全问题的关键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实例分析、教育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其三,进行细节深化。安全无小事,在现场管理中,要关注到现场施工的各个细节,如要求员工带帽作业、施工现场禁止烟火、不得追逐打闹,在危险区设置安全提示、进行设备检修、进行现场环境打扫等,以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2、严把工程质量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而施工材料则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进行质量管理中,要强化建筑材料管理。其一,在材料进场阶段。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质量,另一方面要关注材料价格,以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多施工企业基于经济效益的实现,往往在材料选用上做文章,选用不合格材料、以次充好等,这就埋下了建筑安全隐患,所以要加强材料审核,选择合格的材料,利用材料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材料合格和材料适应于施工要求;材料投入往往是一次性高成本投入,这对施工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依据市场因素,对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比进行分析,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以有效降低施工投入成本。其二,材料利用与保存阶段。在材料利用前要用相关技术检验材料的质量和适应性,在利用中,要强化材料之间的组合和链接,提升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材料损耗,同时,根据建筑楼层进行有机材料组合和设计,如高层建筑中的剪力墙材料、框支材料组合等。加强材料保管,以防止水泥、石灰、木材等变质,提升材料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3、强化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多,流动量大,自觉性较低,而建筑作业的危险性和技术性都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规范性作业。加强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尤其对一些技术性和操作性人员要进行专项训练,以提升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现场指导能力;制定惩奖制度,奖励员工评价体系和员工档案,通过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员工有序生产和作业;加强员工素质培训,以教育、制度、榜样、激励等措施和方法,加强上下级的平等交流,促使员工团结奋进、积极进取、关注自己一举一动,形成良好的施工风气和施工环境。
4、保证施工进程
工程进程、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三大要素,在施工现象管理中,要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利用和组合来实现保证建筑施工进程。对施工因素进场进行规范,合理安排人员、设备的进出场顺序,维持施工现场秩序,以防止进出场不当造成工程延期;加强施工环境管理,避免“脏乱差”现象存在,以有效防止废弃物、垃圾等造成的施工现场阻断;加强人员管理与调动,优化配置材料和施工资本,促进施工各个部门间的交流,促使他们能够协作完成任务,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各个环节、各个方位都能有充足的保证,以资源配置效益实现施工效益;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标准进行,同时,在施工中保质保量,同时,以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力争在质量实现的基础上,能够提前竣工。
三、强化环节管理
1、做好施工准备
施工图纸是建筑施工的指导与参照,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并对其进行会审,以实现图纸的指导性和科学性。其一,进行图纸设计,图纸设计的内容广泛,其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如施工准备、施工进程、验工等,而且深入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位,要求制定进度计划、详细计算机械、劳动力支出和用量、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技术配置等,以保证施工有科学而全面的施工参照,同时,在一些情况下,施工图纸要依据施工现场的调整而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建筑施工的实际要求。其二,图纸会审。在施工之前,必须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其包括图纸自身、图纸小组审核和施工上级审核,其中在审核过程中,要对审核做好记录,要依据施工现场和施工经验,针对图纸会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根据记录形成文件后作为施工设计的依据,以提升施工质量。其三,合同权责。依据合同将施工单位、承包商、员工职责等进行定位,并进行施工流程管理,促使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主体都能够依照合同进行权责控制,为有序施工、质量施工提供保证。
2、强化施工监督
施工监督、施工管理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在监督过程中,要以独立性的监督机构和高素质、高技能的监督人员为基础条件,以发挥监督的有效性和指导性,其主要包括:对技术的使用和运用问题进行监督,根据施工要求、按照施工设计合理选择技术、设备标准、型号、机械工作量等,保证技术、设备的施工对应性;对各个方位的质量性因素进行监督,尤其是对原材料质量和员工的操作行为,以保证质量支撑和人员支持;对关键性的技术路线和关键分部工程进行监督,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监理人员对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保证关键性部位和环节都能有序进行,若发现重大问题或隐患,则要求及时进行停工整顿,以避免更大事故出现;加强施工成本的环节和动态控制与监督,对设备、技术、材料等成本进行控制,对于高消耗、高浪费的行为进行处理,对要对一些细节性的费用进行管理,如方案设计费用、资源配置费用等,以实现建筑经济效益最大化。
3、严格工程验收
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质量是建筑成功与否的基本,在工程项目完工以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而实际的分析,因此要实现工程整体质量,必须在施工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建筑质量检测标准进行分阶段、分部分的建筑质量检测,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检测标准与技术,树立端正的质量检验态度,对于不合格的工程要求单位返工,返工合格后进行签字继续施工,以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性。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不仅仅面向建筑施工质量、成本、材料等要素,而且要求实现管理过程中的人员配置与素质提升、资源优化与利用、施工安全与施工环境维持等各方面,这就要求强化施工管理者的建筑整体效益观念,以良好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来强化各个要素和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以促使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人本效益和质量效益的综合性实现。
参考文献:
[1] 仇树堂.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的技巧和策略[J]. 科技资讯, 2010,(15)
[2] 朱士灿, 谢阿明, 任春刚.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7)
篇10
关键词: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现场; 施工管理;
Abstract: progress control is to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leted on schedul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resources supply and cost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ean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control principl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gress strategy method. This paper is of some personal opinions, but with counterparts to discuss.
Keywords: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进度、投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是否完成实现的前提,是保证工程工期、资源合理利用、降低成本、防止计划变化太大、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效益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管理的基本原则,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上实施。要重视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各方严格执行,并认真检查和记录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偏,确保实际工程能够按时保质地交付使用,避免延误工期给各方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意义分析与研究
工程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发挥的关键是保证高质量的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竣工。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如果工程进度出现拖延则会带来:(1)资金利息的损失;(2)施工管理及工程相关费用会大幅度增加;(3)造成资金周转不畅,损失其他投资机会。工程项目建设中三大管理目标包括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说来,工程质量是根本,是保证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为工程投资创造前提条件。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材料检查、重视工程的复核工作,这样才不致返工,又能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企业角度来看,加快工程进度,提前竣工能减少工程管理等费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发挥。进度、质量与成本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工程进度、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进度快, 又要成本省、质量好。
二、建筑施工中的进度管理问题分析与研究
进度控制和管理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任务是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工期计算,是施工单位工程师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建设单位对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的要求,资金到位计划和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进场计划,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设地区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后,设计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最佳工期。合同工期确定后,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
三、建筑项目进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1、相关主管单位及协作单位的影响。相关主管单位及协作单位的影响可分为项目外部与项目内部两方面的影响,业主、设计顾问,水、电供应部门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厂房建设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如有关部门或业主对设计方案的变动是经常发生和影响最大的因素,从内部来讲,对分包商的管理协调,任何一个专业分包商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整个工期的落后。
2、资金短缺。本来工业建筑项目立项时就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但往往在厂房建设开始后,后续资金无方到位,而造成项目停工或破产。
3、施工现场条件的变化。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的不符, 如地质断层、溶洞、地下障碍物、软弱地基以及恶劣的气候、暴雨、高温和洪水等都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虽然发生以上情况可能性也不能算高,但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进度。
4、技术失误。对项目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尤其要重视,如采用技术措施不当,而造成质量事故等,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5、组织管理混乱。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设备材料供应不及时、施工动线安排不合理等都将影响施工计划的执行。
四、施工进度的管理策略分析与研究
1、 做足施工准备工作。一要依据现行的建设管理机构,根据新工程项目的需求。进一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选择有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工作人员组建项目领导机构, 组成精干的施工队伍。二是为了解决施工疑难问题,施工人员要精心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等工作,及时编制施工预算;明确技术质量要求,结合有关资料及现场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案及分项工程组织设计,满足不同阶段施工要求;做好技术交底,落实施工工艺,明确施工程序;编制施工劳动力计划、机具计划,安排施工阶段进场等。三是加大地方政府的行政调控力度。工程涉及行政法律问题的,充分依靠当地政府,解决问题要注意策略,要讲政策、摆事实,讲清道理,以取得相互理解。
2、建立严密的合同管理体系。一项工程一般是由许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合同管理是项目工程管理的核心,严密的合同管理体系反映工程进度情况,为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提供参考,充分调动资源,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3、重视施工项目进度计划表。施工进度计划表按时间阶段可分日、周、月编制工程进度计划表,让项目各个部门根据日、周、月工程计划表安排本部门的工作。按对象细分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等。同时,进度计划表要明确各部门的负责人,应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并做好补救工作。当出现偏差时,应考虑有关影响因素,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有效措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顺利实施。
4、主要工期的管理要点。一是为了落实协调计划进度要求,每周定期召开各分包单位和项目部的工程例会。二是为了避免出现返工、返修、窝工、防止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定期的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教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主楼主体结构完成后,应及时组织流水平行交叉施工,指导各专业分包班组分层投入相应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四是对施工用的材料、设备要加强计划性的管理,编制设备材料进场的时间,对业主提供的特殊设备、材料同时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24h内用书面通知业主,对其他设备材料应定向定型采购订货,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减少浪费和延误工期的现象。五是在施工前必须了解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安装参数。设备到场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时行清点、验收、验证、以确保设备安装的质量;设备的吊运就位要制定具体的吊装方案。
五、结语
总之,要做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技能,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水平,实行有目标组织协调控制,做好班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事,靠的是在工作中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为打造精品工程项目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浅谈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J].工程技术,2007(20).
[2]卢立华,丁国栋.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J].四川建材,2010(1).
[3]刘爱.浅析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1).
[4]王学瑜.浅谈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J].天津市政工程,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