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市场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市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市场管理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是指市、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委托机关)通过委托方式,依法将文化市场的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事项,委托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下简称综合执法机构)实施的行政执法活动。

综合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三条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是:

(一)营业性演出,音像制品经营,娱乐场所经营,艺术品经营,电影发行、放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和文物经营;

(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和传送,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保护和安全播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设置和使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服务;

(三)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进出口等经营,著作权(版权)保护,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化市场活动。

第五条委托机关委托综合执法机构实施行政执法,应当依法以书面形式明确具体的委托事项、权限,并将委托文件、依据等材料分别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在受委托的权限内依法履行职责,并接受委托机关的监督。

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工作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对投诉、举报文化市场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依法及时受理和调查处理。

第七条委托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应当经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合格,取得《浙江省行政执法证》。

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具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等执法条件。

第八条综合执法机构实施行政执法调查或者现场检查时,应当制作调查、检查笔录,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

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浙江省行政执法证》。

第九条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执法人员的回避,由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人决定;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委托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条综合执法机构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依法对有关物品、工具采取暂扣、封存或者对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经委托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向当事人出具加盖委托机关公章的书面通知书,制作清单,载明财物名称、型号、数量、保存地点等事项,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

第十一条依法采取暂扣、封存措施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暂扣、封存的财物作出以下处理:

(一)经查明不宜继续暂扣、封存,或者暂扣、封存期限届满的,依法解除暂扣、封存;

(二)依法应当没收暂扣、封存的违法财物的,作出没收违法财物的行政处罚决定,予以没收;

(三)根据法律规定可予以拍卖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置的,依法予以拍卖、处置。

第十二条依法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以下处理:

(一)经复制、摄录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后,依法解除先行登记保存;

(二)需要暂扣、封存有关证据的,依法决定对有关证据采取暂扣、封存等强制措施;

(三)依法没收先行登记保存的违法财物的,按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

第十三条综合执法机构对暂扣、封存或者先行登记保存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损毁、遗失。

对依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解除暂扣、封存、先行登记保存的财物,综合执法机构应当通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认领;当事人不明确或者经通知不认领的,应当财物认领公告;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不认领的,可以按无主财物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五条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罚款数额或者没收财物价值,非经营性违法行为2000元以上、经营性违法行为5万元以上,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责令停产停业;

(三)吊销许可证。

当事人在收到听证权利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六条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作出。

依法作出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处罚或者案情复杂需要集体讨论的,应当由委托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七条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中,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除依法当场处罚外,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因案情复杂等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的,应当经委托机关负责人批准,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依法检验、鉴定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间内。

第十八条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中发生重大事件时,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即时向委托机关报告,并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事件基本情况和处理情况。依法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委托机关应当加强对综合执法机构的队伍建设、制度落实、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上级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综合执法机构的业务指导。

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定期向委托机关报告行政执法情况和文化市场秩序情况。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规定,加强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监督,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省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各级公安、工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并配合综合执法机构做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机构应当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十一条委托机关对其委托的事项不履行指导、监督职责,有渎职、失职行为,造成后果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综合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委托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执法违法的;

(二)执法不当,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三)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本地区文化市场秩序混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违法参与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

(五)利用职权或者工作之便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支持、纵容、包庇文化市场违法经营活动的;

(六)对投诉、举报不受理、不处理,拖延推诿,或者泄露投诉、举报人情况和执法活动安排的;

(七)伪造、篡改、隐匿和销毁证据的;

(八)侵占、挪用罚没财物或者侵占、使用、损毁被暂扣、封存、先行登记保存的财物的;

篇2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势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过程。护士长做为管理者,即科室和病房管理的主体,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工作质量是当前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1 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转变观念,适应护士长角色 护士长做为一名基层的管理者,往往都是由临床护士经过考核,评议选拔上来的。在技术操作上可以说都是行家里手,但是在行政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护士长的角色包括医院和科室要求护士长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满足患者的需要,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满足护士群体利益的需要,加强与护理相关部门科室,人员的有效沟通合作。因此护士长的角色包括:领导者、联系者、监督者、传播者、调停者。因此必须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发挥管理职能。

1.2 具有人格魅力,具备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 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行为和样本,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无不影响着护士。而护士长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要带好科室一班人,单靠行使上级赋予的权力是不够的。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护士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下属在心理上信服,尊重,依从,依赖于护士长,改变她们的不良行为。

1.3 注重情商培养,提高管理技能 一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情商培养,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对自己的下属以诚相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做护士的贴心人。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交流,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善于明辨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应付自如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1.4 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 做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护士长,不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知识和理念,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的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

2 护理管理技巧

2.1 正确运用管理的人本管理,注重人性化管理 做为护理管理者,在布置安排工作时,要注重事物的可操作性,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让护士参与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持科室中人的情绪氛围积极向上,允许下属合情合理的发牢骚,让下属知道,护士长不仅愿意倾听她的意见,还会在适合的时候帮助她解决问题。在护士出现缺点和错误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启示,诱导,教育,使下属产生安全感。要提倡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促进团结。

2.2 工作要公平,公正,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护士长在工作中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避免感情用事,。这样容易引起护士之间及护士和护士长之间的矛盾,护理工作质量必会受到影响。护士长的工作要增加透明度,强化群体意识,让科室人员共同参与和讨论与她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计划和决策,这样就能充分的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2.3 注重绩效评价,创造宽严结合的环境 工作上必须严,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造就护理人才。在生活上要尽力为护士排忧解难,让她们感受到科室的温暖。应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及时准确,真实客观的评价每一名护士,切忌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对护士要多表扬,少批评,讲究语言艺术,切忌伤及护士的自尊心。

篇3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新颁布的条例;及相关条款,以强化护士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危重患儿,把危重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5、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6、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4、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五、其他

1、配合医院的整体工作,认真完成各项指令性工作任务。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黏膜肠嗜铬细胞(EC),肥大细胞(MC)的数量和分布以及EC合成与储存5HT的功能改变. 方法:将符合罗马III标准的38例IBS患者分为:便秘型IBS 18例(A组),腹泻型IBS 20例(B组),另选20例因各种原因接受结肠镜和小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 通过小肠镜及结肠镜分别取小肠不同部位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和MC,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EC的功能. 结果:① A组和B组每高倍镜视野下EC数量十二指肠降段黏膜分别为9.4±3.9,10.2±3.7,近端空肠黏膜为6.7±2.6, 6.2±2.4, 回肠末端黏膜为2.7±1.4, 3.2±1.9, 与C组各个部位EC数量10.5±3.4, 6.6±3.4,3.1±1.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A组和B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EC功能比末端回肠活跃,与C组相似. ③A组和B组每高倍镜视野下末端回肠黏膜MC数量38.7±9.4,35.8±5.5 与C组29.8±4.4相比明显升高(P0.05). A组和B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MC数量分别为19.6±4.7,18.5±6.3,近端空肠黏膜MC数量为18.8±5.8,19.7±4.8,与C组MC数量19.2±3.3,20.0±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BS患者小肠黏膜EC无明显改变,而末端回肠黏膜MC增多. IBSC和IBSD小肠黏膜EC和MC的病理变化相似.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电子;嗜铬细胞;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5羟色胺;肠黏膜;小肠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s and numbers of enterochromaffin cells (EC) and mast cells (MC), and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EC in the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METHODS: Eighteen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 patients (group A), 20 diarrhea predominant IBS patients (group B) and 20 healthy normal controls (group C)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ccording to Rome III criteria. They all underwent colonoscopies and small intestinal endoscopies, and their mucosa samples at the descending part of duodenum, proximal end of jejunum and terminal ileum were obtained in the meantim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EC and MC. EC were also observ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their functional status. RESULTS: ① For each high power visual field, the numbers of EC in group A and B at the descending part of duodenum were 9.4±3.9 and 10.2±3.7 respectively, 6.7±2.6 and 6.2±2.4 at proximal end of jejunum, 2.7±1.4,3.2±1.9 at terminal ileum.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C (10.5±3.4,6.6±3.4,3.1±1.7 respectively), they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② Observ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EC in group A and B at the descending part of duodenum were of more active functional status, compared with those at terminal ileum, which was similar to group C. ③ The numbers of MC in group A and B at terminal ileum were 38.7±9.4 and 35.8±5.5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ose in group C (29.8±4.4, P0.05). The numbers of MC at the descending part of duodenum in group A and B were 19.6±4.7 and 18.5±6.3 respectively, 18.8±5.8 and 19.7±4.8 at proximal end of jejunum.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C (19.2±3.3,20.0±6.9 respectively), they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Enterochromaffin cells show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and mast cells increase at terminal ileum in patients with IB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C and MC in the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of the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one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IBS.

【Keywords】 electron microscope; chromaffin cell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ast cell; serotonin; intestinal mucosa; intestine, small

0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1]. 胃肠道黏膜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所分泌的5羟色胺(serotonin,5HT),在调节胃肠道运动和感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2]. 胃肠道黏膜的肥大细胞(mast cell, MC)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包括生物胺、酶和白三烯等,影响胃肠道的神经和平滑肌功能[3]. 目前国内、外有关IBS患者肠道黏膜EC和MC数量、分布以及EC合成、储存5HT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以探讨IBS的病理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0607/200702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罗马III标准[4]并且年龄≥18岁的IBS患者38例分为便秘型IBS(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BS, IBSC)患者组(A组)18(男9,女9)例,年龄(41.5±15.1)岁;腹泻型IBS(diarrhea predominant IBS, IBSD)患者组(B组)20(男12,女8)例,年龄(48.7±16.6)岁. 同一时期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室选取因各种原因接受结肠镜和小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的健康者20(男9,女11)例,年龄(39.9±19.5)岁,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 结肠镜(日本潘太克斯公司,型号EC 3830F);小肠镜(日本富士能公司,型号EP 450/p);兔抗人5HT 抗体(北京中衫金桥公司,编号ZA0231, 稀释度1∶100);鼠抗人胰蛋白酶抗体(福州迈新公司,编号MAB0125,稀释度1∶100);SP9000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北京中衫金桥公司);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型号H600).

1.2 方法

1.2.1 小肠黏膜组织的获取

A组,B组和C组患者均在检查前至少1 wk停止一切可能影响胃肠运动的药物和治疗. 先接受肠镜检查,在回肠末端取6块黏膜. 休息1~2 d后再行小肠镜检查(通过口腔插入小肠镜),在十二指肠降段和近段空肠各取6块黏膜. 6块黏膜中3块立即放入40 g/L甲醛,以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另3块放入40 mL/L的戊二醛固定液,以备电镜观察.

1.2.2 免疫组化染色及观察

将选取的上述黏膜标本用常规方法进行石蜡包埋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EC和MC分别用兔抗人5HT 抗体和鼠抗人胰蛋白酶抗体做为一抗. 二抗试剂盒采用SP9000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 随后在高倍光镜下观察, 每张切片随机选6个不重叠的高倍视野(400倍),计算EC和MC的总数. EC和MC的计数以平均每高倍视野的EC和MC的个数表示.

1.2.3透射电镜下EC的形态学观察

将小肠黏膜标本从固定液中取出,10 g/L四氧化锇固定2 h,乙醇梯度脱水,700 mL/L乙醇醋酸双氧铀块染色2 h或过夜,环氧树脂Epon812浸透、包埋,聚合后进行超薄切片, 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后,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观察EC个体大小及形态,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A组,B组和C组之间EC和MC的数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

转贴于

2 结果

2.1 EC在光镜下的观察结果光镜下EC分布在肠腺腔内, 以肠腺隐窝部位较多,大多数细胞呈锥形或近似菱形(图1).

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和C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的EC数量比近端空肠黏膜显著增多(P

2.2 EC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

电镜下EC大多分布在黏膜基底部、肠腺隐窝部位. 在超微结构下其分泌颗粒有独特特征,分泌颗粒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A组,B组小肠黏膜EC的功能与C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3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EC的功能和末端回肠黏膜明显不同. 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的EC个体较大,细胞内分泌颗粒较多且分泌颗粒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肾形、梨形均有),提示十二指肠降段黏膜EC的功能较活跃(图2A). 而末端回肠黏膜的EC个体较小,细胞内分泌颗粒较少,分泌颗粒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提示末端回肠黏膜EC的功能不活跃(图2B). 而近端空肠黏膜EC的功能界于上述两个部位之间.

2.3 MC光镜下观察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MC分布在固有层,胞质呈棕褐色,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散在于黏膜与腺体之间(图3). A组和B组末端回肠黏膜MC数量为38.7±9.4,35.8±5.5,与C组的MC数量29.8±4.4相比较明显升高(P0.05). A组和B组每高倍镜视野下十二指肠降段黏膜MC数量分别为19.6±4.7,18.5±6.3,近端空肠黏膜为18.8±5.8,19.7±4.8,在这两个部位与C组的MC数量19.2±3.3,20.0±6.9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和C组末端回肠黏膜MC数量比十二指肠降段和近端空肠黏膜明显增多(P0.05).

3 讨论

由于在IBS患者的小肠黏膜取材比较困难,以往有关IBS时肠道EC和MC的研究取材多在结肠和直肠黏膜处进行,个别的在末端回肠黏膜取材. 本研究在国内较早观察了IBS时小肠黏膜EC和MC的变化以及IBS患者胃肠道黏膜的病理改变.

有研究表明IBS患者回肠末端黏膜EC数量没有变化[5],Wheatcroft等[6] 的研究表明IBS小肠黏膜EC数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IBS患者小肠黏膜EC数量、分布和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明显变化. 目前尚不清楚两种亚型IBSC和IBSD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不同,其发病机制是否相似[2-3].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小肠黏膜EC的组织学表现没有明显差异. 末端回肠是IBS患者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和内脏高敏感的起源部位[7]. 有研究表明IBS时患者回肠末端黏膜、 空肠黏膜的MC增多[8-9]. 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IBS时患者末端回肠黏膜MC数量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十二指肠降段和近端空肠黏膜MC的数量则与正常对照组相似. 可能的原因是末端回肠部位MC增多,导致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增多,影响IBS患者肠道神经和平滑肌功能而引发临床症状. 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提示IBSC和IBSD患者之间小肠黏膜MC的病理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徐维田,徐志鹏,许桦林,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9):1812-1814.

[2]Dunlop SP, Jenkins D, Neal KR, et al.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terochromaffin cell hyperplasia,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ostinfectious IBS [J]. Gastroenterology, 2003, 125: 1651-1659.

[3]陈文科,邹益友,李富军,等. 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心理因素、肠粘膜肥大细胞及5羟色胺的变化[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 15(1): 46-50.

[4]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Chey WD, et a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 1480-1491.

[5]姜敏, 凌立平, 傅宝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5HT的分布特点[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 541-543.

[6]Wheatcroft J, Wakelin D, Smith A, et al. Enterochromaffin cell hyperplasia and decreased serotonin transporter in a mouse model of postinfectious bowel dysfunction.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05, 17: 863-870.

[7]董文珠,李兆申,邹多武,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肥大细胞与P物质的相关性[J].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 611-614.

篇5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32-2

1 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目前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不仅仅是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社会舆论的共同呼声。开发新能源,缓解人类社会对化石能源严重依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以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实现生物质的再生;具有低污染性,硫、氮含量低,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碳的净排放为零;总量丰富,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的年产量远超过世界能源的需求量。因此,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意义十分重大。其特殊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我市同样需要面对能源紧张的问题,同样摆脱不了能源危机的困扰。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开发生物质能源摆上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能源紧张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可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我市作为粮食主产区,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市的秸秆利用率较低,除部分用作饲料和烧柴外,大部分堆放在村屯周边或在田间就地焚烧,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可以把我们丰富的宝贵的秸秆资源转化为能源产品。通过产品的系列开发,进而参与到市场流通,又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三是可以解决“三农”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可以延长我市玉米产业链条,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有百利而无一害。

2 长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

长春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也是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2010年长春市粮食播种面积115万hm2,粮食总产量796万t。其中:玉米播种面积89.9万hm2,玉米产量638.7万t;水稻播种面积17.3万hm2,水稻产量119.9万t;大豆播种面积3.55万hm2,大豆产量11万t。据专家测算,每生产1t玉米可产1.34t左右的秸秆,每生产1t稻谷可产1t左右的秸秆,每t豆类可产秸秆1.6t左右。经测算,长春市2010年农作物秸秆总量为1050万t左右,其中:玉米秸秆产量856万t左右;水稻秸秆产量120万t左右;

大豆秸秆产量18万t左右。

目前我市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方式

我市2010年做牲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用量为150万t左右,约占秸秆总量的14.3%。发展草食动物,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即丰富了菜篮子市场,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是一种符合我市畜牧业发展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2.2腐熟.机械打碎还田方式

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我市最普遍的利用方式。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氮、磷、钾、钙、镁、硅、硫和其他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使土壤的容重减少,透水性、透气性、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并可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发生变化,保持疏松状态,有效缓解因过量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利用秸秆生产的秸秆生物肥料,不仅肥效高,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无公害和绿色农业的重要肥料源。我市秸秆还田利用方法主要有三种:秸秆堆沤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农田。但目前我市利用秸秆堆沤还田的做法还没有广泛推开,大多数农民种地只用化肥,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农田的也不多,同时费用也高,农民也用不起。去年九台市示范推广的高光效大垄双行种植模式,通过倒茬利用3年时间,将秸秆有效的堆沤还田方式值得推广。如果试验示范成功,可以把剩余的秸秆百分之百的处理掉。

2.3沼气池、秸秆气化综合利用方式

秸秆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我市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市秸秆综合开发和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长春市有大型秸秆气化站6个,能够常年运转的4个,利用秸秆2000t左右,有近2000户受益;小型气化炉5000多个,利用秸秆5000t左右。秸秆固化是我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全市有秸秆固化生产线100多条。仅农安县就有秸秆颗粒加工企业91户,年可加工秸秆20万t以上。秸秆颗粒作为燃料,主要销往内蒙古和东北三省,作为饲料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企业每生产1t颗粒需要秸秆1.1-1.2t,成本330元左右,其中原材料100元,电费120元,人工费50元,包装费13元,装卸费7元,机器折旧、易损件更换60元。目前每t颗粒出厂价格为480元/t,每吨纯利润150元,每个秸秆颗粒加工的小企业每年按生产1000t颗粒计算,每年纯利润15万元,每个企业投资在30万元左右(其中建厂房10万元,电力安装5万元,机器设备15万元),基本上两年左右可收回投资。秸秆沼气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全市现有户用沼气池户数近3万户。但由于近年来生猪市场大起大落,农户养猪积极性不高,一度出现滑坡,这就造成了户用沼气池原料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沼气用户的投料,使一些沼气用户难以坚持常年使用。随着生物菌剂技术的开发利用,今后以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池越来越多(每个沼气池每年大约利用2t秸秆)。目前,长春市约有2000户沼气池使用秸秆做为原料,使用效果很好,有效利用了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既解决了沼气原料问题,也解决了环境污染。

2.4秸秆燃烧发电方式

我市现有秸秆发电项目3个,一个是华能长春生物质热电厂,2008年4月动工,总投资3亿元,建设两台1.5万千瓦的秸秆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每年可消耗秸秆20万t,项目于2010年10月份建成投产,已利用秸秆10万t左右。第

二个是吉林农安生物质发电厂,2007年4月动工,工程总投资5.09亿元,规划建设1台25mw单级排汽凝汽式汽转发电机组,配1台130t/h高温高压振动护排锅炉,于2010年底投产发电,设计年发电3亿千瓦时,年可利用秸秆30万t。第三个是国能德惠生物发电有限公司,2009年动工,投资3.5亿元,引进丹麦BWE公司的技术生产制造、采用振动炉排方式燃烧秸秆、额定容量为130t/h高温高压参数的电站锅炉和一台额定容量3MW、单级抽汽凝汽式高温高压参数的汽轮发电机组,目前工程在建,计划2012年竣工,设计年发电2亿千瓦时,年可利用秸秆20万余t。据测算,投资建设1台2.5 3万千瓦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按年运行6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可达到1.5 2亿千瓦时,年消耗农作物秸秆约20万t左右。经过收集、加工、运输等环节,到发电厂的平均成本约为每吨300-350元,具有投入少、成本低、产出效益高的特点。同时,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增加农民收入近亿元。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替代标煤约10万t,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t。是一项节能、环保、高效、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2.5其他利用方式

秸秆种菇方兴未艾,这是一项既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又是一项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于一体的富民项目。长春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菇,多数是用秸秆做原料在大棚里生产的。这种方法既适合于农户庭院经济,又适合于产业化经营,消耗的秸秆数量都很少,效益却很高。

3 长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推广实践,我市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推广面小。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寒冷,投入大,见效慢。以户用沼气发展为例,目前全市有户用沼气池用户数近3万户,推广面不到3%,且一大部分冬季不能生产。

二是农民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资源意识淡薄。目前秸秆弃田及焚烧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甚至引起火灾。而未被焚烧的秸秆乱堆乱放,有的丢弃在田边、地头,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是秸秆收集、运输、储存比较困难。秸秆资源分布较分散,运输成本高;收储季节约束性强,劳动强度大:体大蓬松,储存难度大,容易导致一些秸秆利用项目、秸秆发电厂运行不久因秸秆运输和收购困难而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

四是用于秸秆还田的农机具保有量相对较少。农民企盼着能研发出更多的能与加快秸秆直接还田配套发展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能一次性完成多道工序的免耕机械等。

五是技术培训和服务跟不上。由于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加强培训引导和现场示范,让农民眼见为实。但目前这项工作开展的还不够。

六是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国家和省、市在这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同时也面临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发展。

4 长春市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为加快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商品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促进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做大做强我市秸秆经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中,明确发展目标,市、县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纳入重要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工作。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是公益性项目,要给予政策扶持,切实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公益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同时要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此外,还要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的注入。

三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在种(养)植业上,要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措施,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实现综合利用。在生物质能源开发上,要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固化燃料、燃料乙醇,积极发展秸秆发电项目,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在加工业上,要以秸秆为原料替代木材,生产非木纸浆、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格局。

篇6

关键词:核电工程 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 应用要点

与一般工程相比,核电工程更加复杂,规模也更加庞大,其中涉及的专业多达几十种,同时,还具有设备部件多、工期长、投资高等特点。核电技术是较为特殊的技术种类,其具有的高科技属性注定了此种技术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核电工程的建造通常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由于知识密集且对专业性要求高,所以核电工程的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一、核电工程管理的几种模式概述

(一)国外采用的管理模式

当前,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核电工程,但由于核电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及国家战略存在差异等原因,各个国家采用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从世界范围内核电工程的发展状况来讲,国外在核电工程中采用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分散业主式

这种管理模式在美、日应用得比较普遍。以美国为例,AE公司可接受业主的委托,全权负责核电工程的相关事宜,包括设计以及建造等。日本的技术开发企业在充当供应商的同时,还负责设计以及维修等,日本核电工程管理大多实行的是“交钥匙总承包”。

2.集中业主式

这种管理模式的代表国家为法、韩两国,其中,法国是由电力企业充当业主方、管理方和运营方,而韩国则是由电力公社充当业主方、施工方和运行方。

(二)我国采用的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比较特殊,管理体制对经济制度影响较大,故核电工程管理中采用的管理模式不止一种。归纳来说,我国核电工程项目中实行过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下述几种:一是“指挥部”式,此种管理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是“秦山一期”。二是“总承包”式,此种管理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为大亚湾核电站。三是“合同合作”式,此种模式的特点就在于业主直接负责,应用的典型案例为岭澳一期,该项目设计由中、法、英三方的企业分别进行,采购则由英、法两方企业及业主分别进行。

二、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应用价值

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对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的推行有助于管理责任的明确和效率的合理提升。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的内涵就是业主借助合同的形式,实现工程任务的委托,最终由专业单位负责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其中,全范围明确了时间维度,指的是将项目由始至终的所有工作都划入总承包的范畴,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全部环节,而全厂则是基于空间维度而言,其将项目全部构成均划入了总承包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实际上都是由专业单位、专业人员负责的,管理因素的负面影响将会降至最低,有助于项目建设活动的高效展开。

其次,结合现代工程管理的要求来讲,总承包将成为未来项目管理的主流模式,而其在国内外诸多项目中的应用实践也证明了其实用价值,总承包已然成为备受业主青睐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核电工程中也开始尝试实行总承包,但由于发展时间并不长,总承包的对象往往只是工程任务的某个过程或者建造任务的某一部分。这样的管理办法弊端非常明显,比如,由于接口较多,管理中经常需要进行协调,同时,业主也需要负责一些管理工作,这就造成各项风险偏高,不利于投资控制。相比起上述管理模式,全厂全范围总承包不仅有助于实现系统管理和精细管理,对于核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讲,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的优势主要包括:能够帮助培育综合实力强的核电工程企业;有利于核电技术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核电工程效益并增强其竞争能力。结合核电工程的建设特点来讲,全厂全范围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可以理清业主方与承包方的关系、合理减少接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主就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协调以及融资等工作上,而承包商具有的专业优势也将在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工程建设中安全隐患数量会明显减少,业主方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将因此降低。

(二)应用要点

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需要保证以下几点:

1.专业管理队伍

核电工程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对于参与建设和管理的人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管理者,不仅教育背景要符合要求,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经验和资质。因此,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的效果需要一支专业管理队伍来保障,但应注意的是,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必须对核电工程管理要素有着科学的认识。

2.完善的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职责明晰,组织结构应为矩阵式;为了保证专业和规范,管理体系应尽量做到流程化;为了保证足够科学和先进,技术文件体系应尽量全面。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管理体系才能做到全覆盖,管理疏漏出现的可能性才会达到最低。

3.一体化的管理系统

高效管理的实现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持,该系统应能够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等所有工作涵盖在内,除此之外,还应以可视化相关技术为辅助,以保证核电工程的建造质量。

4.具备相应的技术

核电工程的建造需要接受严格监管,各个部分的建造也对技术有着很高要求,无论是核岛勘察,还是常规岛设计,都需要以相应的技术来保障,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够保证管理效果。

5.全面把握工程建造要求

在核电工程建造中涉及很多关键设备,部分设备需要进口,所以,集约采购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于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还要注意做好保管,所以,全面把握工程建造要求与特点也是一项必要条件。

6.具备核电工程建造所需的各项管理能力

核电工程建造过程中若实行全厂全范围总承包,就必须确保具备与此相适应的建造管理水平,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调试能力、项目控制能力。

7.具备核心资源

这个条件是建造活动正常展开的前提,也是核电工程质量的保证。

8.具备相应资质

核电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其建造要求非常严格。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来讲,对于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企业实行的是资质管理,各项要求非常明确,所以,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开展各项工作。

(三)案例分析

为了明确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以A工程项目为例,对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思路进行了探讨,具体策略如下。

1.项目情况

A工程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某省,属于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出资方为两个企业,二者出资比例分别为55%、45%。此次管理主要涉及三家单位,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以甲、乙、丙单位代称。该工程建造过程中实行的是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管理组织是由甲单位牵头、多方联合组成的国核联队。在此种管理模式下,联队成员借助共同协议实现责任约定;在对外签订协议时,联队是一个整体。

2.实施思路

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此次管理中从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出发,满足了其全部应用条件。

(1)甲单位积极加强与乙、丙单位的合作,承担了建设管理重任,并通过多方努力,组建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同时,作为设计工作的负责单位,乙单位具有丰富的经验,技术力量非常雄厚,而丙单位则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及相应的管理力量。上述三方联合起来,借助专业互补,保证了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达标,为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的规范展开奠定了基础。

(2)为了保证管理秩序,该项目建设前对组织机构进行了缜密规划,项目管理者来自甲、乙、丙三家单位,组织体系较为完善,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管理。同时,还了以质保大纲为代表的几百份文件,对相关程序进行了明确,提高了管理的标准化程度。

(3)结合项目应用实际,开发了与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借助专业的管理软件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并实现了管理任务的全覆盖。

(4)该工程中计划建设的机组为CAP1400,其关键技术由甲单位创新开发。核岛及常规岛设计分别由乙单位、丙单位负责,其中,后者已熟练掌握相应的设计技术,并具备了符合要求的管理能力。

(5)甲单位具备所要求的设备采购能力和材料保管能力等,供应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为了达到技术要求,丙单位也适当地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使得国核联队真正拥有了集约采购能力。

(6)为了规范建造管理秩序,联队经过努力最终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掌握了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借助技术改进及经验反馈,真正拥有了较高的管理水平。在核电调试方面,联队特意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其负责调试工作,并对调试实行了规范要求。

(7)CAP1400无论是在核安全方面,还是在造价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并且还拥有自主产权。供应体系建设帮助培育了以主管道及TG包为代表的设备供应商,有关核心资源的相关要求基本具备。

(8)该工程中参与管理的各级单位均具有与国家要求相符的资质。比如甲单位,其资质为综合甲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厂全范围总承包是一种具有较高科学性且效率优势突出的管理模式,与核电工程建造的各项要求相适应,将其合理应用于核电工程中,对于提高核电工程建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实例还不多,具体的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旭飞,范静燕,康逸翁,康支霞.谈核电站建设管理模式[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01):54- 58.

[2] 苏文,丁德馨,叶勇军.总承包模式下核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优劣分析――以三门核电工程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7- 10.

[3] 王群,顾滔,魏连峰,李.方家山核电工程EPC模式下业主焊接质量委托监管及成效[J].中国核电,2012(04):374- 379.

篇7

关键词:机场油库;腐蚀防护;防伪

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给机场油库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何能够迅速、快捷地给航空公司保质、保量地提供符合飞行安全的油品。机场油库油品的运输和贮存可能会成为影响油品质量的隐患,这是由于机场油库的金属运输管线和大型的贮油罐存在材料腐蚀的问题,轻者金属锈迹会混入油品中,污染油料,重者导致管线和储油罐穿透发生泄漏。因此研究用于机场油库的腐蚀防护技术,切实做好机场油库建设与管理,加强安全工作,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腐蚀与防护

(一)腐蚀原因

机场油库主要包括输油管线和贮罐等设备,与其它化工设备的腐蚀一样,腐蚀原因可分为外界环境腐蚀和材料内部腐蚀。管线和贮罐的外腐蚀,由于外部环境不同,其原因也各不相同。管线由于埋在地下, 直接接触土壤,在一定的区间和管段会形成电位梯度,产生电化学腐蚀。同时钢管的部分直接接触土壤的腐质物,表面易附着微生物,微生物的腐蚀会进一步加剧管道的电化学腐蚀。燃油贮罐由于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受风吹、日晒、雨淋和废气的侵蚀,腐蚀相当严重。油库设备内腐蚀的原因基本一样,即航空油料中的微量硫及含硫化合物(硫化氢、硫醇等),对钢管内壁有直接的化学腐蚀。另外,航空汽油在储存过程中,有少部分物质易被氧化生成有机酸,遇有水分时可与其含有的添加剂反应生成卤酸,这些产物对钢管内壁有强烈的化学腐蚀作用。相同条件下,航空汽油对金属腐蚀容器的腐蚀比航空煤油对容器的腐蚀要严重得多。

(二)防护技术

由于产生腐蚀的原因不同,其防护技术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使用不同的腐蚀防护技术解决内、外腐蚀问题。针对油罐等贮存容器,应加强其外部腐蚀的防护,其中喷涂耐腐蚀涂层是最常用的方法。隔热涂料是9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涂料,当涂层受到光照时,可将红外线反射回去,从而使涂层表面具有较低的温度;应用最广的普通氯磺化聚乙烯涂料的抗臭氧、抗氧气、抗油、耐日晒、耐磨擦性较好,但存在粘度大,固含量低,使用寿命较短,附着力较差等缺点;最近开发的导静电防腐涂料既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又有良好的导静电性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地埋管线外壁的防腐技术仍采用防腐涂层[3]。管线和贮罐内壁的防腐涂层,腐蚀防护的基本原理与外壁相似,主要采用喷涂抗油性能好的环氧树酯类的防腐涂料。但在实际应用中选用的防腐涂料品种主要根据各油库品种类、施工要求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选择树脂品种。

二、地面立式油罐安全对策研究

(一)伪装防护的重要作用

由于大型储油罐在确保战争连续性方面的独特作用,所以它和机场一样早已成为对方侦察定位的重要目标。因油罐在安全性能和外形结构上的特殊要求,使得它的涂料伪装防护比较困难。从费效比值看,敌方毁坏立式油罐的常用方法应是实时轰炸,而不大可能使用精确制导。只要使地面立式油罐与所处的背景加以融合,改变目前的“不合群”状况,就能大大降低被毁坏程度。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经过迷彩等方法伪装的机动目标,其毁坏率还不到10%,被毁率远低于未加伪装的贮油设施。不过由于地面立式油罐体积非常大,成群地“矗立”在背景较为单一的地面上,所以它既不同机、导弹等空中目标,也不同于车辆、坦克等地面机动目标,要使地面立式油罐达到完全隐身是十分困难的。

(二)采用的技术方法

开展地面立式油罐涂料伪装防护研究,就是在罐体表面涂敷不同色彩的具有防腐与伪装双重功效的涂料,尽量减少油罐设施与周围环境(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对比,达到对立式油罐视觉信号的控制,从而实现在平时具有对太空侦察卫星携载的可见光照相探测定位侦察的伪装防护、在战时则可降低敌方机载光学制导导弹的探测概率,以下技术对策可实现防腐与伪装兼顾。

1.改变罐顶形状

目标的外形是识别目标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对于常见到的物体,在没有弄清它的细节之前,往往根据特有的外形轮廓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物体。就空中照相来说,主要是目标的顶部特征。据专家确认,通过适当的外形设计,可以将雷达波反射到无关紧要的方向上去,从而减少返回雷达波的强度,降低立式油罐在雷达波段被发现、识别的概率。再有,立式油罐顶部的量油孔、呼吸阀等容易产生两面体效应,使入射的雷达波在两个表面上连续产生两次反射后返回到雷达接收机上。为消除这些顶部附件的两面体效应,可将其纳入到整形后的多面体罐顶内。

2.改变油罐外壁的涂层体系

立式油罐的现有涂层虽然解决了腐蚀防护问题,但其伪装防护能力还是极其薄弱的。为使罐面涂层具有“双防”功能,有必要从涂料的组成和涂层结构上作一番改进。

3.改变立式油罐的背景配置

目标的背景特征往往是发现、识别目标的重要参照。所以立式油罐的伪装防护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应与背景的“改造”结合起来。比如通过使用黑色涂料改变罐体的阴影形状,通过适当方法改变栈桥和铁路专用线的形态,特别是改变罐区“断头路”的走向等,都可以破坏空中侦察、轰炸时通过目标的特有配置而识别目标的经验定势,从而降低立式油罐的可探测性,缩短发现、识别的距离或延长对方确认目标的时间。

三、结束语

如何选择优质的硬件设备、解决腐蚀防护问题是机场设施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火技术是机场油库安全生产优质达标的充分条件。

参考文献:

[1]欧阳军.航空燃油清洁度标准现状与污染控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6,(1).

[2]都长飞.混合燃料在航空技术装备上的应用[J].油料应用,1998,(3).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169-01

引言:现阶段,混凝土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耐久性,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大多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提高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确保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主体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配比设计、混凝土运输、浇筑以及捣实与精加工、混凝土施工成型与养护、接缝处理以及模板与支架使用等几方面。对于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必须从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施工工序等几方面加强管理。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要做到确保其浇注质量及强度合格,又要做到表面光滑无麻面,不发生胀模、偏移等问题,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安全与功能的实现。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综合管理措施。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首先在源头就必须做好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水泥以及砂石等生产原材料必须经过相关的试验检测,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复合使用要求后房可用于混凝土的生产。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的监测管理,并对各种情况拟定相关的预防措施。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经常使用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生产用水,以确保外掺剂或者防裂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2、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比设计。由于现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矿物掺合料普遍适用且掺量较大,因此配比设计的假定密度法进行配比设计已不具有适用性,可以考虑通过绝对体积法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混凝土配比设计一般由生产厂家通过室内实验加以确定,但其施工和易性不一定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实际的施工要求,需要结合施工设备以及运输方式以及天气情况,及时进行配比拌合用水的调整,保持混凝土到场水灰比的稳定性。在混凝土生产拌合前,必须对现场砂石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以此为依据控制混凝土配比设计的调整,对于生产出的混凝土,必须通过坍落度实验确保其符合要求。如果对矿物掺合料掺量进行变动时,应当通过浆体体积法对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加以调整,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型。3、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运输。高层建筑混凝土运输对于施工质量影响作用较大,必须加强运输阶段的管理。运输方案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物施工工艺特点,混凝土施工作业阶段的需求量,运输距离以及道路交通状况,气候条件等综合确定。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产生离析现象,一般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进行运输,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不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混凝土的初凝。4、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注作业前,首先应详细了解技术交底资料,科学的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并对混凝土浇筑作业进行准备,如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模板、支架、装配钢筋与铺设物的配备等。之后对末班进行清扫,并喷水保湿准备浇筑作业。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确保浇筑高度满足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管理上,在同一区域内,混凝土的浇筑表面应该保持水平,在对高层建筑室内地板等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根据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对于呈倾斜面的浇筑区域,则遵循由低到高的施工顺序。对于墙体与柱体等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在浇注作业前,底部应先铺垫部分水泥砂浆。在进行与柱和墙连接为整体的梁板时,应等待柱墙浇筑作业结束后1―1.5小时候在进行梁板的浇筑作业。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应该结合混凝土的标号以及坍落度,并考虑气候条件加以调整,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0―30m3/h左右。如果需要重复浇筑作业,浇筑时间间隔需要根据环境温度确定,一般情况气温低于25℃时时间间隔不得少于2.5h,温度超过25℃时可放宽至2h。5、高层建筑混凝土捣实。进行捣实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将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加以清除,从而使混凝土与钢筋紧密结合,并将混凝土填充至模板的各个角落,以确保浇筑的均匀性。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捣实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捣实方法

6、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养护。混凝土浇筑捣实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管理,养护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在混凝土进行水化反应时间内,必须确保混凝土水分的足够;养护期间避免温度过高造或者温度过低造成混凝土冻结;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指标未达到设计要求之前,应避免受到剧烈震动或者外力撞击以免影响其施工质量。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主要根据水泥的标号以及使用的外掺剂情况而定,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对于使用早强剂,其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使用缓凝剂或者抗渗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

作者单位:广东中信建江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体育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09―2

【项目】本文为长春市科技局科学基金项目(09RY47)。

2008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显示了奥林匹克运动独有的强大生命力与强烈的感召力,促进了全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繁荣,使国民体育素养得到了提高,我们要激发长春市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增加体育活动内容。如今,体育锻炼、身心娱乐已经成为长春市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春市体育活动参加者的人数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展。然而在规模和人员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春市体育资源的紧张问题表现出来,体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体育需求。目前体育活动场所短缺问题愈加紧迫和突出,这势必会制约长春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

长春市拥有30多所部、省属高等院校,各类高校的体育资源丰富,大型体育场、体育馆占长春市体育资源总量35%以上,高校的体育资源相较于其他社会资源在规模、设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真正开放的并不多,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还较低,高校未能将有限的场地充分地利用起来。因此,我们应对长春市高校体育资源进行社会化综合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将高校体育资源工作纳入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使其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与社会共同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的对策,适应不同区域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完善一种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对长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因与背景

(一)群众体育健身思想转变,满足更高的健身需求

北京奥运会赛事成为群众体育健身思想转变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传媒改变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审美视角,从强身健体到体育赛事欣赏,从参与体育运动到运动快乐的分享,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注重提升自身价值。同时,人们的运动消费观念在改变,花钱买健康,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另一个重要因素,房地产产业的开发与居民环境的改变,在房屋建设中只注重小区景观和绿地建设,忽略居民生活区域内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居民便利的运动休闲场所在逐年减少,这给长春市群众体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运动场地资源匮乏与参加锻炼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寻求解决体育资源紧张问题的方法,使群众体育各项保障制度加以实施。

(二)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具有优势,不开发利用非常可惜

由于国家长期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造,在高校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据调查统计,长春市体育系统场地占全部场地22.4%,学校占64.1%,企事业单位占13.5%,还有20.6%的居民在非正规体育场地锻炼(公路、街道、空地)。目前长春市高校综合多功能体育馆22座,建筑面积均超过一万平方米,教学体育馆17座,馆内设施、器材比较完备,室外体育场地632块,与高校联合兴办教学基地6处。人才优势与运动项目多样化,体育教师都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来指导人们的体育健身。这些场馆、运动项目及人才的优势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同时承担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责任,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非常可惜。

(三)政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化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资源建设有些滞后,出现区域不平衡状况,经济发达的城区体育资源建设相对集中,体育设施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广度,城乡地区设施建设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还在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整体体育发展格局。那么,整合和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成为社会化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区域位置分布不同的城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体育场馆建设都以教学、训练、承担比赛为主的综合型场馆,在建设方面政府提供一定的宏观指导和长远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使高校承担区域范围内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减轻城市体育资源短缺的压力,因地制宜、优化资源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是高校体育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

三、推动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化道路方向发展

(一)科学确立思路,准确定位方向

为推进高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很多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近年来,新建和扩建一些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并对这些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全封闭式单一管理模式。高校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开始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公司化的管理,如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立足长春市“城市密集人口”和“体育休闲中心”的区位优势,结合政府“打造长春市健康城市中心”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以点带面”的工作定位,提出了以“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竞技体育专业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新思路。部分场馆设施和器材对学生及教职员工是免费的,对于那些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则规定一定次数的免费,而对社会人员开放完全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搭建学校与市场,市场与群体之间的商业化有效平台。

(二)既成标志性建筑物,又履行社会化的服务功能

国家投资兴建高标准的体育场馆,成为一些高校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一些场馆的硬件设施可谓一流,体育场馆运行和维护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能够减轻学校的一些负担,用来弥补一部分场馆的维修、人工、水电等正常支出。从五个方面寻求社会化服务,第一,体育服务内容由过去竞技体育项目逐渐开设群众喜好的运动项目,通过项目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也可对群众进行免费培训,体现运动锻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服务对象由单一的学生和教师逐渐吸纳更多的百姓,使健康走进每个人。第三,科学地规划和把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公休日、法定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也可利用早、晚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第四,服务范围更加广阔,应注重适当的宣传,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实现量和广度上的突破。第五,收入分配形成资金再利用,按收入比例投入场馆和资源的建设。

(三)把产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变成民心工程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曾指出“体育是具有产业性质的公益事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整合与共享,引入商业竞争机制,在政府引导下,依托体育资源,实现学校和群众多赢。通过大型比赛与小型比赛相结合,举行群众喜好的运动项目和赛会,发挥高校优势,经常举办体育知识和运动处方、运动保健等系列讲座,为群众制定健身计划并进行指导,建立以高校体育设施为主体的全民体质监测和检测中心,构建群众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公共福利事业作用,把体育产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变成民心工程。

四、发展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与高校强强联合,建立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在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小康水平社会中享有体育服务的基本权利,是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小康社会,了解当前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因此,政府要以全局体育发展为战略思想,采取突破性措施来实现全民健身新发展,积极寻求新的体育资源与高校联合协同发展,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资源来满足一定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健身需求,以此缓解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的矛盾,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既充分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又减轻群众体育锻炼需求方面的压力。同时建立以政府支持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高校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这将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

(二)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高校体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国家部属院校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它们的体育资源建设和社会化开发处于领先位置,它们依靠体育资源优势,主动为一定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其他省属院校同样依据自身发展目标积极制定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利用发展计划,体育资源利用率越高,辐射区域范围内的群众体育活动搞得越好,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作用就越大,这种促进作用将是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动力。

(三)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高校具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特色,其体育设施在数量、种类、规模、装备水平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在社会群众体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社会的开放程度,第二是开放形式,第三是高校自身的经营状况。扩大开放程度以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开放形式主要体现特色和优势定位及未来体育发展的持续性;体育场馆由事业性、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变,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多种类的群众服务项目,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使参加锻炼人群得到规范指导,为群众体育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现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的特色和优势定位。

(四)以人文环境为依托,提升全民体育素养

群众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体育人文环境,提升全民体育素养。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能够引导和推广锻炼方法及运动项目,积极创新群众简便易行的新方法和新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和自然条件,发展具有高校人文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做好体质监测工作。通过科学研究与实践进而发现并把握其中的一些特征与规律,进一步体现高校人文环境的优越性,不仅有利于群众体育锻炼环境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同时还利于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秦椿林等.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与战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刘德佩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1).

[4]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北京,2000.

[6]邹师.走向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的辽宁体育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篇10

【论文摘要】为满足长春市老百姓体育锻炼、健身、休闲娱乐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解决目前老百姓运动和休闲场馆紧张问题。根据长春市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和现状,进行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体现资源社会化综合利用价值,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繁荣。 

 

2008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显示了奥林匹克运动独有的强大生命力与强烈的感召力,促进了全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繁荣,使国民体育素养得到了提高,我们要激发长春市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增加体育活动内容。如今,体育锻炼、身心娱乐已经成为长春市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春市体育活动参加者的人数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展。然而在规模和人员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春市体育资源的紧张问题表现出来,体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体育需求。目前体育活动场所短缺问题愈加紧迫和突出,这势必会制约长春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 

长春市拥有30多所部、省属高等院校,各类高校的体育资源丰富,大型体育场、体育馆占长春市体育资源总量35%以上,高校的体育资源相较于其他社会资源在规模、设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真正开放的并不多,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还较低,高校未能将有限的场地充分地利用起来。因此,我们应对长春市高校体育资源进行社会化综合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将高校体育资源工作纳入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使其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与社会共同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资源的对策,适应不同区域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完善一种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对长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因与背景 

 

(一)群众体育健身思想转变,满足更高的健身需求 

北京奥运会赛事成为群众体育健身思想转变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传媒改变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审美视角,从强身健体到体育赛事欣赏,从参与体育运动到运动快乐的分享,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注重提升自身价值。同时,人们的运动消费观念在改变,花钱买健康,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另一个重要因素,房地产产业的开发与居民环境的改变,在房屋建设中只注重小区景观和绿地建设,忽略居民生活区域内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居民便利的运动休闲场所在逐年减少,这给长春市群众体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运动场地资源匮乏与参加锻炼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寻求解决体育资源紧张问题的方法,使群众体育各项保障制度加以实施。 

(二)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具有优势,不开发利用非常可惜 

由于国家长期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造,在高校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据调查统计,长春市体育系统场地占全部场地22.4%,学校占64.1%,企事业单位占13.5%,还有20.6%的居民在非正规体育场地锻炼(公路、街道、空地)。目前长春市高校综合多功能体育馆22座,建筑面积均超过一万平方米,教学体育馆17座,馆内设施、器材比较完备,室外体育场地632块,与高校联合兴办教学基地6处。人才优势与运动项目多样化,体育教师都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来指导人们的体育健身。这些场馆、运动项目及人才的优势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同时承担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责任,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非常可惜。 

(三)政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化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资源建设有些滞后,出现区域不平衡状况,经济发达的城区体育资源建设相对集中,体育设施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广度,城乡地区设施建设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还在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整体体育发展格局。那么,整合和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成为社会化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区域位置分布不同的城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体育场馆建设都以教学、训练、承担比赛为主的综合型场馆,在建设方面政府提供一定的宏观指导和长远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使高校承担区域范围内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减轻城市体育资源短缺的压力,因地制宜、优化资源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是高校体育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 

 

三、推动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化道路方向发展 

 

(一)科学确立思路,准确定位方向 

为推进高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很多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近年来,新建和扩建一些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并对这些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全封闭式单一管理模式。高校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开始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公司化的管理,如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立足长春市“城市密集人口”和“体育休闲中心”的区位优势,结合政府“打造长春市健康城市中心”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以点带面”的工作定位,提出了以“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竞技体育专业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新思路。部分场馆设施和器材对学生及教职员工是免费的,对于那些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则规定一定次数的免费,而对社会人员开放完全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搭建学校与市场,市场与群体之间的商业化有效平台。 

(二)既成标志性建筑物,又履行社会化的服务功能 

国家投资兴建高标准的体育场馆,成为一些高校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一些场馆的硬件设施可谓一流,体育场馆运行和维护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能够减轻学校的一些负担,用来弥补一部分场馆的维修、人工、水电等正常支出。从五个方面寻求社会化服务,第一,体育服务内容由过去竞技体育项目逐渐开设群众喜好的运动项目,通过项目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也可对群众进行免费培训,体现运动锻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服务对象由单一的学生和教师逐渐吸纳更多的百姓,使健康走进每个人。第三,科学地规划和把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公休日、法定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也可利用早、晚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第四,服务范围更加广阔,应注重适当的宣传,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实现量和广度上的突破。第五,收入分配形成资金再利用,按收入比例投入场馆和资源的建设。 

(三)把产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变成民心工程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曾指出“体育是具有产业性质的公益事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整合与共享,引入商业竞争机制,在政府引导下,依托体育资源,实现学校和群众多赢。通过大型比赛与小型比赛相结合,举行群众喜好的运动项目和赛会,发挥高校优势,经常举办体育知识和运动处方、运动保健等系列讲座,为群众制定健身计划并进行指导,建立以高校体育设施为主体的全民体质监测和检测中心,构建群众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公共福利事业作用,把体育产业性质的公益事业变成民心工程。 

 

四、发展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与高校强强联合,建立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在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小康水平社会中享有体育服务的基本权利,是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小康社会,了解当前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因此,政府要以全局体育发展为战略思想,采取突破性措施来实现全民健身新发展,积极寻求新的体育资源与高校联合协同发展,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资源来满足一定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健身需求,以此缓解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的矛盾,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既充分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又减轻群众体育锻炼需求方面的压力。同时建立以政府支持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高校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这将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 

(二)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高校体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国家部属院校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它们的体育资源建设和社会化开发处于领先位置,它们依靠体育资源优势,主动为一定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其他省属院校同样依据自身发展目标积极制定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利用发展计划,体育资源利用率越高,辐射区域范围内的群众体育活动搞得越好,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作用就越大,这种促进作用将是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动力。 

(三)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高校具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特色,其体育设施在数量、种类、规模、装备水平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在社会群众体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社会的开放程度,第二是开放形式,第三是高校自身的经营状况。扩大开放程度以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开放形式主要体现特色和优势定位及未来体育发展的持续性;体育场馆由事业性、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变,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多种类的群众服务项目,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使参加锻炼人群得到规范指导,为群众体育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现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的特色和优势定位。 

(四)以人文环境为依托,提升全民体育素养 

群众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体育人文环境,提升全民体育素养。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能够引导和推广锻炼方法及运动项目,积极创新群众简便易行的新方法和新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和自然条件,发展具有高校人文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做好体质监测工作。通过科学研究与实践进而发现并把握其中的一些特征与规律,进一步体现高校人文环境的优越性,不仅有利于群众体育锻炼环境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同时还利于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秦椿林等.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与战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刘德佩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1). 

[4]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