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

篇1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业;内涵;发展模式

1科技创新服务业内涵

科技服务业主要运用新兴技术与专业知识为科学技术的产生、应用与扩散提供智力服务,社会各行业都是其服务对象,技术和知识是其服务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评估及科技鉴定、技术开发与转移、科技风险投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推广与转让、科技交流与培训等。科技服务业的产业特征主要是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性,对声誉、契约和法律的强依赖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效益的高外部性等。

2科技服务业的特征

相对于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行业来说,科技服务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行业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独特行业特征。科技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六点,即科技服务性、服务综合性、服务杜会性、服务延续性、知识密集性和效益优化性。

2.1科技服务性

科技服务业是生产业的组成部分,服务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科技服务性特征包括两层含义:一它是一种服务活动,其劳动对象是作为服务活动表现出来的;二它是一种以科技产物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在科技服务业的主体和内容上,同样体现着服务性的特点。科技服务的主体广泛,比如大学、科技型企业、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等,科技服务在这些主体之间架设起了一道桥梁,为它们提供科技中介服务。服务的内容具有系统和专业的性质,其服务性在技术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中都能体现。

2.2服务综合性

从技术的开发、传播及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来考虑,科技服务业提供包括技术开发推广、创业孵化、国际合作、市场开拓、创新培训、产权交易、人才交流、管理及法律等服务,是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集系统化与专业化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发展科技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地实施城市化战略、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性能的重要内容。科技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市场、技术、投融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组织和整合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实现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全方位的企业孵化服务,其帮助不仅体现在提供办公场地等共享设施,也体现在为其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等软实力服务;科技服务还体现在技术交易过程中,在该过程中科技服务可提供各项技术交易服务;另外,为企业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培训的创新培训服务也是科技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功能体现。

2.3服务社会性

科技服务机构是面向全社会的社会化组织,它主要是为各类高等院校、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包括科技评估、信息咨询、企业孵化、技术贸易、技术转移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所以,其服务的主要功能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社会化还表现在特定的服务对象上,它可以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对应的科技服务,其服务能够充分反映社会要求。

2.4服务延续性

从事科技服务工作的既有专业机构(如专利委托转让事务所等),也有非专门机构(如大型科技企业中的科技服务部门),但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服务延续性特征。科技服务工作是一个在科技成果应用中,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不断完善技术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作为促成科学技术成果转让的“居间人”,科技服务机构需在整个转让过程中提供持续的科技服务。

2.5知识密集性

科技服务业具有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的特征,将从业人员的智力当作其获取收益的出发点。科技服务机构所服务的主体与其行业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具有高知识程度水平的特点,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科技创新可以创造新的知识,科技服务可以造成知识流动,科技服务业的目标是引入外部资源补短,形成科研与产业间的强强联合。科技服务机构目前已经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整个过程都对该服务有需求,因此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人际及产业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胜任。通常情况下,从事科技服务业的人员主要由高学历或有经验的专业人才组成,他们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充当知识交换的界面,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技服务能力的高低。

2.6效益优化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并且它往往能给科技企业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科技服务活动与一般的服务活动的本质区别,一般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的经济贡献值约占其GDP的5%-10%或更高。

3宁波市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探析

目前,宁波市根据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先导,以强化技术转移为重点,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借鉴和总结经验,走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创新区域经济特色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3.1市场导向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因此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资源配置情况。科技服务机构通过分析市场的变化规律,掌握市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的符合时展的特点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导向模式还能够通过更新科技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链,向企业以及社会提供更为优质、有效的科技服务。

3.2创新平台模式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将创新资源与要素进行汇聚与整合,推动某个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并产生应用成果。根据科技服务内容的不同,可将创新平台分成六个子模块:基础设施子模块、资源服务子模块、技术服务子模块、研发服务子模块、检测服务子模块和成果交易子模块。该平台的核心是企业,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类设施租赁、信息咨询、技术开发和产权保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平台模式实质上是科技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服务体系与工具方法论体系的实现模式,以平台的方式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受到自身创新能力低下的阻碍,科技服务机构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而创新平台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3.3生态系统模式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或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体。科技服务业的生态模式则是构建一个小范围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各个主体通过资金循环、技术或专利流动以及优势互补的方式相互依存,共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服务业的生态模式本质在于合作,以共同体的方式协同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生态模式,是技术或专利、企业与风险投资构成一个小生态系统。由于我国的科技服务机构起步较晚,目前各服务机构的创新资源还比较缺乏,面对这种形势,各科技服务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应积极借助外部的力量共同对抗市场竞争。IBM生态系统在科技服务创新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生态系统就是科技服务基本生态系统的实例验证,它利用IBM的各类专利与中小企业相结合,共同寻找风险投资,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主体来说,都应该恪守自身的职责,完成自身的使命,只有每个主体各司其职,良好运行,才能保证生态模式可以实现多赢。

作者:李艳梅 单位:宁波科畅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臧晓娟.国外科技服务业先进经验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4,06:4-5,12.

[2]王富贵,曾凯华.国内外科技服务业促进政策制定的若干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7:45-47.

[3]祁明,赵雪兰.中国科技服务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118-121,125.

[4]科技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EB/OL].(2012-02-22)[2014-10-29].www.most./.

[5]秦君,刘.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报告[M]//2014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89-90.

[6]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报告[R].深圳: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协会,2014:27-32.

[7]贺志姣.产业生态理论视角下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0-27.

[8]王吉发,敖海燕,陈航.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5-05-20.

[9]陈春明,薛富宏.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4):112-114.

篇2

一、切实提高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认识

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要求,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优化全市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市科技服务业存在整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科技服务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对加快科技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

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以“研发设计服务业、技术交易及科技咨询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技金融服务业”等七大领域的科技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创业。“十二五”期间,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提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全市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10个,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10家,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2家。全市建立科技服务中介机构10家以上,其中市级3家以上,各县区至少1家。

(一)研发设计服务业。支持专业研究院所的建设,特别支持依托矿业集团、中化三建、淮化集团、凯盛重工、电力企业等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的研发设计机构和技术服务部门与主业剥离,注册为独立法人,推动我市研发设计行业做大做强。围绕“四煤”发展战略,组建新型煤化工、煤机装备制造等若干个战略研究院。

(二)技术交易与科技咨询服务业。鼓励发展研究创新、技术转移、技术需要分析、咨询评估等高端科技中介服务业,积极支持办好以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的技术市场及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咨询服务,落实相关政策、培育提升技术市场的服务水平,促进咨询业发展。

(三)知识产权服务业。建立我市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四)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围绕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健全节能环保评估、认证、技术转让、咨询、设计、检测、培训等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五)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业。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扶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煤机装备制造业检测、防爆电气产品检测和农产品安全检测、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煤化工检测等公共检测业务的服务外包。

(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在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七)科技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索企业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科技创业投资机构。

三、营造科技服务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一)为支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

(二)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面向生产性技术需求,研究开发和组织实施一批服务类技术创新项目。

(三)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包括事业单位)认定,科学制定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认定标准。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搭建科技服务业公共平台。加快“科技路路通”平台建设,2012年底前全面开通运行。

(四)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人才市场,实现科技服务业人才的合理配置。支持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的发展,加大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

篇3

关键词:示范区;集聚;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I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024-04

引言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的结合体,具体指在一定区域内,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分析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新兴产业,同时以促进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及管理水平为目的,并可以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全球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关键产业。随着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呈现高速发展和集聚的态势。科技服务示范区就是在集聚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载体,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关于科技服务示范区的概念。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为,科技服务示范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形成科技服务机构集中、科技服务功能集成、科技服务产业集聚的创新生态系统。本文从科技服务集聚区集聚态势出发研究科技服务示范区形成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动因,通过研究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分析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规范科技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一、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发展的动因

(一)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支撑

第一,企业的相对集中能够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因此交易成本是集聚形成的一种原始动力。第二,厂商为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会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而企业集聚的产生是在一定区域下企业寻求外部规模经济的结果。第三,韦伯在《工业区位论》(1929年)中将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区域,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因此,交易成本的下降、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化发展理论解释了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的产生。

(二)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实动因

1.科技服务业集聚态势明显・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随着科技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不断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并率先在一线城市涌现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增长迅速,类型丰富,并呈现出专业技术服务集聚、以园区为载体的集聚、科技资源的集聚、专业镇的集聚、老城区集聚等多种集聚模式,各类集聚区在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建设了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成为国内首个以技术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资源“集散中心”,形成了创新服务机构集聚区。西安市建设了科技大市场,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军队科技资源的共享,形成了科技资源集聚区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大孵化器”联盟,为初创企业提供科技金融、创业支持、公共平台、国际合作等各项服务,已有孵化基地16个,在孵企业1000余家,形成了孵化器和创业机构集聚区。苏州科技城集聚了软件园、光伏产业园、生物医药园、微系统园、膜科技创新园等若干个园中园,围绕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吸引处于产业链前端、与现有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入驻,形成了新兴产业研发机构集聚区。广东在全省推广建设科技服务超市,把科技服务作为商品,建立经营模式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的服务组织或机构,形成覆盖全省的超市服务网络。中关村正在计划打造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集聚区,旨在成为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和检测、认证标准化高端服务机构集聚区。

2.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增强

课题组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城、连云港、盐城各市县成果转化服务中心40余家典型企业和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专业技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业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主要业态的需求。根据217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对于专业技术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最需要专业技术服务,然后是科技金融服务和人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最缺乏研发支持服务,其次才是检验检测服务,这说明当前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研发能力偏弱,新品开发中检验检测的需求增加,而现有的研发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进一步大力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对于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最需要的科技金融服务是科技小额贷款。企业反映,向银行申请贷款最为困难,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轻,所以贷款程序复杂、融资过程较长。企业反映,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最容易,但发展规模尚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加速发展。对于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企业认为科技中介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其缺乏了解,其次才是投入不足和服务机构服务主动性不强。因此,政府需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宣传,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服务机构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走市场化运作方式。对于科技创业服务,企业认为科技孵化器最有效的服务方式是创业辅导,其次才是人才引进和投融资。但现有不少孵化器服务方式方法有限,仅以提供场地、物业管理等常规服务为主,甚至有部分盈利还依靠标准厂房的出租。为初创企业提供所辅导、融资等增值服务的能力不强,孵化资源整合不够,公共服务平台较少,服务的深度、精度不足。企业认为孵化器发展壮大应增加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说明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孵化器的投入,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咨询服务,企业最需要政策咨询服务,其次是投融资咨询服务,生产型企业最需要投融资咨询服务。政府则认为企业最需要知识产权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这反映科技部门对投融资咨询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工作抓手。由此可见,企业在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要求逐渐提高,呈现出专业化、特色化、新兴化的特点。而目前服务机构提供的浅表性、低层次的科技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意愿都非常强烈,要加强科技服务联盟和科技服务集聚区的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与产业创新联盟的合作,加大技术需求和服务供给的交融。

二、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发展的现状

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中大量服务机构的集聚使高端人才、资金、信息、技术资源实现高度集成和有效共享,有助于形成科技服务集群,降低企业研发创新的成本,推动企业研发创新,同时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一)政府在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中的作用

通过对江苏科技服务机构的调研发现现有科技服务机构较为分散、服务层次较低、集聚发展进程较慢,且大多数集聚区存在平台服务功能支撑不足、政策体系亟待完善,企业培养和产业培育尚待加强等问题,不能适应当前全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基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优势、江苏企业对科技服务机构的需求以及广东省全国建设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的先行先试,江苏提出到2015年打造10家左右“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带动作用明显”的科技服务示范区。

近年来,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指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十百千”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均提出将科技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重点,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领域,通过百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百个集聚区提档升级和百家领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水平。为此,江苏省科技厅专门制订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加强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并于2012年制订了《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方案》统一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启动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政府也为示范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2年多的试点,以省辖市主城区和高新区为重点,已试点建设苏州科技广场、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扬州广陵新城5家科技服务示范区。

(二)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的现状

课题组对江苏现有5家科技服务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该省的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刚刚起步,建设模式、机制也处于摸索阶段,但依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做法。

1.以集聚高端科技资源为目标,探索地方和高校合作共建的新模式

苏州科技广场是5家集聚区中唯一一家政府和高校合建的示范区,由于地理位置建在主城区,且依托高校资源,因此实现了高端科技服务机构的集聚。目前市科技局3家直属机构已入驻广场,一方面,充分利用直属单位业务联系渠道,着力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和优质科技成果的入驻广场,已经与厦门中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博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30家单位签订了人住协议;另一方面,在挖掘梳理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建设企业需求数据库,根据企业有效需求提供靶向。这种建设模式前期投入较少,建设周期也短,能够实现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且地理位置在主城区配套设施完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高端资源的集聚。

2.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

无锡市物联网发展时间较长,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因此,无锡太湖科技园以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集聚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构建服务体系,针对性更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前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为了解决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示范区注重对金融机构的引进,大力吸引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人驻,初步形成了融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科技金融中介为一体的三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加强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构建“首投、首贷、首担、首保、首购”的五首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对首次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机构实施奖励,搭建创新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的平台。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合理配置各类创新要素,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需求。为了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引进包括大学、大院大所、大型央企和跨国公司物联网研发机构等各类物联网重点科研院所、研发机构32家。其中有服务产业链上游的研发机构,如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有专注产学研合作推进的高校研发机构,如清华、上海交大等在内的九大高校设立的物联网研发机构;有提供业务服务的研究机构,如五网运营商的研究机构。建设各类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6家,其中国家级公共平台2家,实现了开放共享、企业运作。

3.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需方补贴服务

示范区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足的产业多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都存在创新发展的需求,但在成长阶段普遍存在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低、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为满足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需求,示范区加大力度建设孵化器、标准研发楼、总部研发楼、创意研发楼和studio等物业形态,除此之外,示范区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研发楼、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满足不同科研企业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无锡太科园通过发放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服务券”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服务需求,通过事前补贴企业、事后兑现服务的方式刺激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满足企业的需求,使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利用外部科研平台的实现快速成长,并激活创新资源,使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发挥最大效益。

4.以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为目标,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为克服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经验不足的问题,苏州科技广场已经开展了技术经纪人培育工作,目前技术经纪人规模达到800人,通过整合苏州科技镇长团队伍、乡镇科技助理、重点挂钩企业的科技专员以及科技中介从业人员,初步建立了一支全流程、专业化的科技服务队伍。

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以打造“中国硅谷”为目标,建设人才引进平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与欧洲三大协会、校友会共建麒麟海外人才(经贸)工作站(德国站),于2013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了专场人才推介会,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内各大猎头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面向国内外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优秀管理服务人才,充实科技服务队伍。对现有人员进一步深造,形成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研究、服务人员为主体、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科技服务梯队。

三、江苏科技服务示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示范性作用尚未显现

目前,示范区的科技服务主要依靠园区管委会职能处室和已入园的科技服务企业,无论是科技服务的内容还是服务团队的规模及专业性都还不能完全满足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与标准。从服务机构来看,示范区内集聚了包括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科研综合体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大量的科技服务机构。但调查发现,服务机构以提供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为主,还有些机构并没有实质性的服务内容,没有形成针对某类产业或是企业的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也未形成科技服务的示范效应。从服务人才和团队来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服务链条尚未形成,示范作用也未能发挥。科技服务产业的效益不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服务人才与科技领军人才。人才要素不向科技服务领域集聚,其原因在于科技服务的示范区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和科技服务产业效益不强,效益差导致人才流动性过强,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二)示范区建设缺少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现有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缺少建设前的管理机构、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和维持长效运行的运营机制。首先,示范区建设缺乏规范的管理机构,能够统筹协调各类服务资源和创新要素满足中小企业各类需求和服务,政府主导建设型和市场型示范区应该配备什么样不同类型的管理机构还不明确,也没有制定和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其次,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缺少对服务过程监督、服务效果评价和考核激励的监督机制。再次,示范区运行过程中,应该配备的服务机构类型、数量、维持服务机构生存的长效机制都不明确,缺少能够集成示范区内资源并进行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最后,目前科技服务内容较为分散、单一,服务层次不高,缺少为企业提供从入驻、孵化、培育、壮大发展等全流程的科技服务体系,缺少可推广的服务模式。

(三)示范区龙头科技服务业企业偏少,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示范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但从目前示范区引进的机构来看,以中小机构为主,缺少骨干龙头机构,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对科技服务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未对科技服务新业态的形成起到引领作用,通过培育、发展骨干企业来带动、辐射中小企业的目标还未完全实现。

四、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示范机制,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推动当地科技服务业发展上的示范、对科技服务业态的发展和骨干机构培育的推动,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辐射作用。在服务业态形式、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实现示范,鼓励科技服务企业进行科技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鼓励服务机构在服务链条上相互连贯和补充,借鉴广东省科技服务超市品牌化发展模式、北京中关村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创新资源集成模式、苏州博济科技园专业化托管模式。

(二)优化示范区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

在管理模式方面,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政府在平台建设前期适当介入,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支持,然后将平台的建设权和管理权下放给示范区,在政府的监管下将示范区建设推向市场,实行绩效评价体系衡量示范区运作成效。在运营模式上,通过加强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集聚科技资源,在示范区内形成技术交易市场、科技金融市场、科技人才培训市场、检验检测市场、专利市场等各类载体。探索建立园区科技服务、集聚科技服务、连锁专业科技服务、生产力促进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市场化服务模式。借鉴深圳市南山“大孵化器”战略模式,形成服务机构准入制、服务对象开放制、连锁服务网络化、专业服务系列化、特色服务品牌化的“两制三化”模式。 ‘

(三)加强对骨干科技服务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骨干科技服务企业是示范区发展的重心,企业的引进必须围绕示范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选择,强化在产业规划整合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引导,努力使得各类要素和资源向骨干科技服务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挥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集聚区内企业的关联度、产业的关联度,充分发挥骨干服务机构在集聚区中的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将大量相关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在一起,不断拉伸和延长产业链,使原有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并催生发展新的产业,推动产业链、服务链的融合发展,从而加快区域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强示范区企业科技服务需求集成和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集成 从实际调研看,无论是企业还是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意愿都非常强烈,尤其对研发设计和科技金融服务的需求最大,建议加强科技服务联盟和科技服务集聚区的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与产业创新联盟的合作,加大技术需求和服务供给的交融;促进银行、创司、担保公司、评估公司等机构成立科技金融服务联盟,降低科技金融的贷款风险,通过联盟之间的合作,实现多对多的科技金融服务。

篇4

关键词:钻石模型 科技服务业 竞争优势 广东 澳门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79-03

1 科技服务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科技服务业分类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地质勘查业。在OECD行业标准分类中类似的项目有电脑业及相关活动、研发服务类、其他商业活动。广东省科技厅的定义是“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

综上所述,此文定义的科技服务业是通过研发活动、获得科技新发明或技术创新的新科技成果,并将这些新发明新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扩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活动总和。

2 以钻石模型为核心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9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著名的“波特菱形钻石模型”,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这4个要素和政府、机遇两大辅助要素。四大要素彼此依赖、具有双向作用;机遇无法控制、政府政策影响不可漠视,这6个要素构成了互动的、动态的钻石架构[1](如图1)。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形成较强竞争力。

文章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6个方面对广东科技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发掘其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提出发展澳门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3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3.1 生产要素方面

(1)天然资源:广东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香港科技服务业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机制,高度的市场化及有序管理,在当地政策引导下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国际化程度较高。广东省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引进香港科技管理发展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承接香港科技产业转移,积极开展粤港产业合作对接,同时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实现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2)基础设施:广东拥有较为健全的科技服务业基础平台。至2010年底,全省建有国家、省级高新区共20个,认定的大学科技园6个、民营科技园14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20多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个,国家创新驿站2个[2]。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和有效支撑。

(3)人力资源:广东拥有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1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400多个县级以上国有研发机构(如表1)。教育体系结构合理、并且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为广东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高素质科技人才。

(4)资本资源:广东占改革开放之先河,15年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广东科技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在应用研发方面仍占主导地位。广东利用外资增长态势良好,外商投资集中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3.2 需求状况方面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未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目前,珠三角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中,对于科技服务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足是转型升级中暴露出的核心问题,而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撑。广东科技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旺盛。从2009年至2011年,广东科技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年均增长分别达60%和45%。

3.3 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

波特理论告诉人们需关注“产业集群”这种现象,相关产业与优势产业休戚相关,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的相关强势产业共同崛起。广东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广东制造业的雄厚,产业体系健全,已经积累起庞大的制造业产业优势。拥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九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外,广东科技服务业与服务业也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2011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3 809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4%。

3.4 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国际需求或市场的推动、也可能来自于本地区同行竞争压力,这些动力非常重要。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为主。2009年,全省3 582家科技服务机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就占了44%,它是广东科技服务业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科技服务业区域分布却并不平衡,无论从数量到质量,珠三角地区均优于粤北和东西两翼。珠三角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投入等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60%。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推进,社会对科技服务产生新的需求,新兴科技服务业将应运而生,并将发展迅猛。

3.5 政府方面的分析

波特指出,政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在产业发展中,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制定竞争规范,保证市场竞争活跃,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托拉斯状态。波特认为,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除内部要素相互影响外,政府政策也对各项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会有利于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篇5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内涵外延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两个层面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外延作了清晰的界定。科技服务业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业,然而学界对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存有争议。

科技服务业起源于西方,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科技服务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随着各国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以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且日趋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服务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但是对于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在研究和管理中造成一定的混乱。

科技服务业概念界定的意义

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明确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有利于各级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业扶持政策。在制定扶持政策前必须明确科技服务业应包括哪些行业和机构。其次,有利于行业的管理。有了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在进行行业管理和统计工作时,可以避免错、漏和重复,才能避免出现把气象局、图书馆、书法协会等单位也统计进来的错误。最后,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在科技服务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集聚模式以及对其他产业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研究等方面都要求对科技服务业的明确界定。

科技服务业界定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还没有对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比较公认一致的看法。我国在1992年由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将科技服务业定义为“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统称”,科技服务业的概念开始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此概念过于笼统,并没有对其内涵做出界定,只是给出了科技服务业所包含的行业,而且也不完全,如研发试验、技术转移服务等行业没有包含在内。

目前国内学者对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杭燕(2006)、王亮(2007)等为代表的“目的论”。他们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把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作为科技服务业的目的,这里的“科技”是“服务”的对象。这种观点实际上认为科技服务业就是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忽视了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如提供测试服务、数据处理等服务的机构。第二类是以王晶(2006)、陈先荣(2005)等为代表的“手段论”,他们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这里的“科技”是“服务”的定语,也就是科技型服务业,类似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科技作为提供服务的手段的特征,忽视了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目的。这就把一些提供科技咨询、科技信息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排除在外,因为许多科技中介机构仅仅起到的是连接科技生产者和需求者桥梁的作用,并不总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非常专业的知识。这两种观点只是阐述了科技服务业的某一方面的特征,都不全面。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外延时,学术界对于科技服务业行业的分类有多种,有分二类、三类的,有分四类、五类的。例如杨集政(2003)把科技服务业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如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二是利用技术、管理等知识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提供了中介科技服务的机构,如专利事务所、技术市场等。王晶(2006)从在服务内容上的差异性将科技服务业划分为科技信息、科技设施、科技贸易、科技金融和企业孵化器五个子系统。不管如何分类,其内容都不完全。

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对“科技”和“服务业”的理解

“科技”当然指科学与技术,问题是在科技服务业中如何体现“科技”的含义。是指科技部门、科技服务手段,还是科技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科技服务业的主要业务范围。根据《意见》中对科技服务业的意义和定义描述,科技服务业主要是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对象主要是科技研发机构、科技需求和使用单位,服务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科技和知识。因此“科技”的含义既要体现科技服务对象的科技特征,也要体现利用“科技”的手段。

服务业传统的非实物性、非生产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贸易性、即时性等特性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可。陶纪明(2007)在综合了贝尔、界屋太一和马德里克以及周振华等人对服务的理解基础上,提出了“服务满足的是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的观点,并把“个性化”作为区分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标准。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就是服务,提供标准化需求的就是商品。

在确定服务业的范畴时还应注意统计对象的独立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单位性质来确定统计的范畴。比如制造业企业的研发部门,如果不进行独立核算,无论其规模多大都应该归入制造业范畴;而一旦独立核算,则应该归为服务业。同样,研发单位的制造生产部门,如不独立核算,无论其产值、规模多大,应该计入科技服务业;独立核算,就不能把它列入科技服务业范畴。

(二)科技服务业的内涵

综上所述,科技服务业的定义既要体现服务对象的科技性,也要体现服务手段的科技性。因此科技服务业可以定义为: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供智力服务并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

对这个定义内涵的理解包括: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对象应限定在一个区域内,如国家,省(直辖市),市,县(市、区)等,在讨论科技服务业时不能脱离区域的范围;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宗旨是促进区域内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部门;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这是对服务主体科技水平的要求,避免把为科研部门提供快餐、卫生服务的行业列入科技服务业;对提供科技服务的部门或机构的要求是独立核算,并不强调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把独立核算的非独立法人机构也作为明确的统计对象。

(三)科技服务业的外延

依据以上科技服务业定义的内涵,同时参照《江苏省科技服务业调查细则》的行业分类方法,文章认为科技服务业应该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指为了增加知识,以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运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即为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理论和新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应用途径和方法,以及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具体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

第二类是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具体又分为三类:科技推广服务,包括: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各种技术开发(非研制)、咨询、交流、推广单位;以推广技术为主的技(科)、工、贸联合公司;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业和社会公益等技术的推广、扩散和转移活动;专业产品、工艺设计活动。科技中介服务,包括:科技信息和文献服务;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项目招标、评估和签证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其他科技中介服务;专利;科技风险。其他科技服务,指除技术推广、科技中介以外的其他科技服务,包括科普活动及科普展览。

第三类是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检测服务,包括动植物检疫,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参数等)检测;工程管理服务,是指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工程筹建、计划、造价、资金、预算、场地、招标、咨询、监理等服务活动;设计服务,包括:产品设计、模型设计、包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数据处理服务,指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录入、加工、存贮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使用用户指定的软件加工数据,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的活动,包括:为客户提供数据录入、处理、加工等服务的各类计算中心、公司的活动。

(四)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知识智力密集性。科技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它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智力获取收益。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效益的高外部性。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3%-5%或更高);而且科技服务业是典型的外部性较高的产业。一般认为,科技服务每创造一个单位的收益,能为服务对象带来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增加(或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

高度的交互性。在大部分科技服务业中,很难把“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区分开来。科技服务业的生产一般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一现象被称为合作生产)进行高层次的合作以完成项目。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默会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解释可编码的信息。即便有些服务有着一定的载体如书面文档的形式(委托人要求的合约和准确说明),仍有必要进行大量的个人交流,如对这些标准化和编码化的信息进行解释的知识。

科技服务业与其他相似概念辨析

(一)科技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目前尚没有较统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相对来说,Miles(1995)等的观点被引用较多,他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用户和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私营公司或组织。这个概念强调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利用专业性知识,而服务对象可以是用户和社会。科技服务业不仅要求服务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还要求服务的对象与科技有关,这就把许多与科技无关的用户排除在外。从这个含义上理解,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对象要比科技服务业范围广。

(二)科技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业)

国外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为生产者服务的现代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业。在这里把现代服务业等同于生产业。科技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有许多重叠的部分,比如为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科技服务活动,主要区别是现代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生产部门,而科技服务业服务的对象除了生产部门,还有研发部门以及利用和需求科技的其他组织机构。

参考文献:

1.曹丽燕.发达国家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2007(4)

2.杭燕.苏州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

3.王晶.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4.杨集政.我国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对策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

5.王晶,谭清美等.科技服务业系统功能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

篇6

[关键词]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56-01

一、发展现状

潍坊市的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具产业规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模式不断创新,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提升。

科研机构:到2014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统计序列的国家、省和市属科研机构13家,其中,国家科研院所实验基地1家,省属科研机构2家,市属科技机构共有10家。10家市属科研机构中,已转制的3家,停业1家,有科研活动的6家,其中,科研机构运转良好的只有1家。

科技金融: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设立天使基金和种子基金,引进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科技企业孵化器:初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格局。目前,潍坊市正式投入运行的市级以上孵化器4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个;全市在孵企业1445家,累计毕业企业646家。

技术市场:潍坊市已完善市技术交易网站,又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数据同步传递。市技术交易平台已联系了相关科技专家300多人,创建了3个技术资源信息库。建立了科技合作信息网、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潍坊市的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态较少、缺乏知名品牌、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

(一)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缺乏懂技术、市场和法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目前潍坊市的大多数科技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有的仅限于信息和介绍项目,科研信息评估、分析、论证能力低,不能为投资方提供有说服力的项目投资建议。

(二)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潍坊市虽然已成立相关政策性风险投资主体,但尚不能支撑全市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创新创业企业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壮大。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潍坊市孵化器,特别是民营孵化器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缺乏孵化器管理运行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服务人才,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提供的创业孵化服务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尚未完成物业式服务向科技“保姆式”服务的根本转变,服务能力有待增强。

(四)技术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

潍坊市技术市场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人才、资本、产权等要素市场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市场与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滞后。一是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偏少,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技术市场创新和需求动力不足,技术市场发展缓慢。二是现行的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利用现行优惠政策的有效性极大降低。三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四是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适合企业需求的项目较少,技术交易成交量偏低,科技成果无法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五)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多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尚未发挥其拥有的营造环境、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意见建议

(一)培育市场化新型技术服务机构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支持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促进研发设计服务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设计服务能力。加强科技资源开放服务,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服务。

(二)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结合,探索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建立融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科技创新,完善投融资担保机制,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创新孵化模式

打造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新载体支撑。积极搭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完善链条化、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的孵化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鼓励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专业化孵化器,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机构向孵化器聚集,为在孵企业提供高质量创业增值服务。积极引入创客模式,搭建开放的研发平台,积极培育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研发众包等新业态。

(四)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创新科技服务商业模式,构建新型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以促进技术转移为核心,完善技术转移产业链条,在技术转移服务和科技综合配套服务领域形成引领示范。探索形成特色产品集成服务模式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专业服务特色、较强服务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知识产权申请、项目申报、政策咨询一条龙科技服务。夯实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基础平台承载能力,实现资源的持续集聚,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公共平台创新体系,推进服务精细化及标准化。

(五)落实科技服务业各项优惠政策

1.认真落实科技服务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科技服务企业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平台相关优惠税收政策;认真落实科技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用暖价格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相关优惠政策。

2.认真落实国务院面向全国推广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6项中关村试点政策。

篇7

《投资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成了大多数国家增长最快的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商务、房地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与提升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请您谈谈目前国外生产业发展有哪些新的动向?

赵弘:生产业是满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的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生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年主要呈现出以下“四化”特征:

一是产业分工加速化。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业的分化加速,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例如咨询行业,咨询行业不仅从制造业中成功分离出来,而且咨询业也越来越以产品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包括软件咨询、企业咨询、能源行业咨询等。

二是内部结构高级化。生产业逐步由产业低端走向高端,呈现高级化趋势。例如,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业成为主导。2006年美国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87%。生产业各行业内部结构也呈现高级化趋势,涌现出现代物流、电子金融、远程教育等一批新型生产业态。

三是要素投入知识化。现代的生产业以知识、技术、创意为主,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投入,体现为“知识化”。如金融、研发、信息服务等。

四是资源配置全球化。生产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全球44个国家设立了82家分公司,在中国就设立北京、上海、香港、台北4个分支机构。生产业外包成为资源配置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方式。2006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8600亿美元,其中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

《投资北京》:2007年北京服务业产值占到GDP的71%,在北京“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74%,您如何评价这个目标的提出?

赵弘:目前,北京已经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据统计,2006年北京市生产业实现增加值2958.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7.6%,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3%。

但是,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国际性大都市相比,北京服务业发展规模还相对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3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比重均超过85%,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达到70%以上,北京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北京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服务业比重还相对较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刚刚起步,在北京加快发展生产业战略的实施下,相信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北京“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74%的目标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投资北京》 :北京发展生产业有哪些优势?

赵弘:近几年北京生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强劲,形成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若干优势领域。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重点领域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超过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实现增加值974.1亿元、688.5亿元、424.5亿元和413.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均超过5%,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是新业态不断产生,成为北京生产业新增长点。北京新业态发展呈现三种模式:高技术发展分蘖形成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新业态。2006年北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65.3亿元,从制造业中分化出来的科技研发、技术交易、咨询、工业设计等服务行业。2006年,北京研发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4.5亿元,占北京服务业比重达7.6%。高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的新业态,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2006年电子商务B2B交易规模达1069亿元。

三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北京生产业竞争力提升。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生了包括闪联关键技术、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信道解调芯片、3D引擎技术等一批对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涌现出多种商业模式创新。比如百度推出“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吸引了5万多企业用户,竞价排名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80%。

四是承接服务外包,北京生产业国际化趋势明显。服务外包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软件外包发展迅速,200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07亿美元。生产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导行业。2006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其中70%集中在服务业,而生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0%。跨国公司也纷纷在北京设立生产业分支机构。北京已经聚集了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150多家,聚集了包括麦肯锡、罗兰贝格、艾森哲等在内的272家跨国公司咨询机构。

未来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一是首都的人才等资源优势。北京是全国的经济决策中心、市场监管和信息中心,在金融、教育、文化、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许多领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人才资源优势突出,这对于以高素质人才投入为支撑的生产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二是北京以及全国制造业发展为生产业提供强大需求。目前,我国还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形态。但制造业低端化、大量资源消耗以及造成的环境压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促进制造业由“微笑曲线”低端向两端提升对研发、设计等生产业提出了更高、更强劲的需求。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生产业发展也产生了强大的市场需求。2006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4.8亿元和659.8亿元。

三是各类型总部聚集产生巨大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42家,投资性公司153家,外资研发中心239家;北京聚集了160多家中央企业集团总部,41家金融企业集团;聚集了北京市属的企业集团总部106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12家;外埠企业集团总部,如蓝星集团、经纬纺机等。各类型企业总部的聚集,会产生大量的金融、会计审计、法律、信息咨询等生产业需求,将推动北京发展生产业的发展。

四是政策扶持。国务院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生产业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加速形成生产业主导的服务经济结构,并从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健全服务企业诚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以及北京市相关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北京生产业发展的环境。

《投资北京》:北京在发展生产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赵弘:我认为,北京生产业发展总体上是很好的,今后发展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一是坚持发展现代生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性生产业并举。在加快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批发等传统生产业,提升传统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是注重生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发展生产业符合北京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北京市各区县都纷纷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业。应根据各自的产业发展基础、资源优势以及未来区域产业升级方向来确定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差异化定位。比如中心城区可以依托现有的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优势,继续壮大优势行业;城市发展新区可以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紧密配套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业,积极拓展科技服务行业等等。

三是处理好生产业集群发展与分散发展的关系。有些生产业集群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促进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如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对于这类型生产业,政府应积极引导其聚集发展,向已有一定基础的中心城区或专业性园区聚集。而对于一些生产业,比如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其通常具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应在聚集的同时,适度进行分散布局。

《投资北京》: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您认为应如何加快北京生产业发展?

赵弘: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在政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在加快原有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业态。北京生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金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会展等一批优势领域,未来在继续做大做强优势领域的同时,应积极加快互联网服务、工业设计、研发外包、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业态的发展,形成北京生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北京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重点打造特色生产业聚集区。生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等等。北京发展生产业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推动一批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专业性聚集区建设,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并围绕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相关服务企业聚集。

篇8

关键字: 现代服务业 科技创新体系 发展条件

1.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合理而有力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持。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属于区域创新体系的范畴,所谓区域创新体系是指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中,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以及科技中介组织组成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新知识、技术、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

所谓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就是一种用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之中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内容就是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技知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循环流动和应用的良性机制。具体来讲,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现代服务业科技推广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科技,改善现代服务业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

2 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优势

2.1 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6.9%。2008年全省生产业增加值1250.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6.3%;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点,已形成以关中为核心、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圈的布局。另外,第一、二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关联度较高,第一、二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化工工业、装备制造工业、食品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此带来了现代服务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

2.2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主体

目前,陕西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061所,国家级别的重要研究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家部门专业实验室和国防重点实验室72个,普通高等院校85所,两院院士49人,为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2010全省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0.69万人,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活动人员达到8.83万人,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达到11.13万人。2008年,陕西省确定了第一批包含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金正智能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共365个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而言,陕西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主体。

2.3 雄厚的科技研发力量

2011年,陕西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57.31%,比上年提高了2.07个百分点,在全国位居第5位。全省共有179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居全国前6位。全省共申请专利32227件,其中发明专利13037件,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专利授权量达到1166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139件,居全国第10位。2010年,陕西省已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8家,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117家,新批准成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2011年,我省共有13546篇论文被三大权威国际论文检索系统收录,居全国第5位;专利授权量达到1166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139件,居全国第10位。

3 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劣势

3.1 科技投入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全省的科技活动经费逐年增加,但是从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这一比重偏低且出现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2.24%下降至2010年的2.15%。2011陕西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56.31%,比上年下降1.37个百分点,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52%),在全国排第8位。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在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3.2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弱

陕西省的科技产出水平较高,但是与此对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却较弱。2010年,全省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9471项,成交总金额102.59亿元,连续四年增幅超过40%。但是与广东、上海等省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科技产业链中,陕西省上游产业的市场化能力与上游产业的研发能力不能相匹配,从而导致大量的科技成果无法在当地进行转化。

4 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机遇

4.1 国际国内环境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

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服务业的快速细分不断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推动新兴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使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日趋显著。从全球范围来看,以应用性、系统性、集成性为主要特征的支撑技术成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我国制定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必将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4.2 西安被列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的机遇

2011年10月,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之一,试点期限为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 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紧密结合西安的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重点在文化、科技、旅游和现代物流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三大体系,在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物流、卫星应用等领域构建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新业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这个背景下,更加有利于研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进程。

5 陕西省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挑战

从国内来看,沿海经济特区相较于我省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陕西省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起省份,在国内的竞争中相对竞争力差。其次,同样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陕西省在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人才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尽管陕西省高校林立,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服务业人才,但是对于如何在陕西省建立更优化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以留住甚至吸引更多的有志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才,对陕西省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琪.基于不同视角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4).

[2] 宋丽莉.大庆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篇9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4-15-3

Analysis of Three New Strategies for Fostering New Economy and Forming New Kinetic Energy

――Direction and Path of Opening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Liu Yi

(Hena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lear tasks of the three national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plans, including China (Henan) Free Trade Zone, Zhengluoxin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and National Big Dat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in Henan province, and close link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focal point to play the role of three strategic platforms, speed up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f the whole province,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 big data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Key words: free trade experiment area;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ig data

新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现阶段正在兴起的新经济,既与信息技术革命有关,又包括在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态,是以新技术和新主体为支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表现形式的经济现象。新经济也将对资源配置、产业组织、治理结构、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河南省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不沿海、不沿边。因为地缘关系,对外开放度较低,产业不能有效对接全球产业分工,造成产业转型步履维艰。近年来,河南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把扩大开放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开发的高地。在此基础上,继续构建国家级对外开放创新平台,作为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载体,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河南省成功申建国家第三批自贸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省依托三大开放创新战略平台,加快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步伐,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1 自贸实验区成为河南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1.1 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

根据2017年4月1日公布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1],以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国际文化旅游、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中之重。通过自贸试验区这个国际化平台,实施开放创新战略,大力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补上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短板,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培育新经济,形成新动能的重点领域。

1.2 服务业发展短板

近年来,河南省服务业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特别是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与河南经济大省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受经济发展阶段影响,服务业发展潜能释放不足。我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与生产业联系紧密、需求旺盛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制造业服务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消费能力较弱。2015年,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 619元和569元[2]。

篇10

关键词:服务业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政策环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东营市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仍然较低

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7%,比上年仅提高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3.6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少提高0.5个百分点。要实现“十二五”时期东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3.5%的发展目标,每年需提高2.2个百分点,从发展态势和往年整体走势看,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现代服务业相对较小

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相对较小的局面,两者比为60.3:39.7,传统服务业仍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作为现代服务业标志产业的信息、科技、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比重偏低,吸引的外资仍比较少,开放程度不高。

(三)载体建设有待加强

我市服务业园区较少,规模小,承载能力较弱,积聚、辐射效应不明显;具有知名品牌、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服务企业很少。

(四)高端服务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金融、物流、旅游、外包、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高端服务人才短缺已成为发展瓶颈,至今我市还缺少软件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也寥寥无几。

(五)二、三产业分离的关节点未见明显疏通

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的若干政策》,给予政策支持。但受政策环境和市场化服务业低等条件制约,二、三产业分离的关节点未见明显疏通,分离的成效有待深化。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探讨

(一)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切入点,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现代服务业是今年东营市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一是重点依托东营港、广利港扩建,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二是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南部文化产业集聚区突出古齐文化资源,中部文化产业集聚区突出水城文化特色,北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重点建设以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突出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旅游区、天鹅湖旅游度假区和孙子文化旅游区建设,打造知名旅游品牌。三是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加快组建产权交易中心、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四是以园区为载体,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努力拓展软件外包、流程外包等重点业务,提升服务外包业的层次和水平。五是建立科技研发基地。建立筑巢引鸟工程,不断孵化出一个个新技术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良性循环、辐射效应,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二)以积极推进二、三产业分离为突破口,促进全市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剥离的方式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利用现有的仓储能力和运输工具等资产,组建独立的物流公司,对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实行统一配送,同时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工业企业以现有的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具有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或工业设计能力的服务型企业;三是大型工业骨干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模式,可通过企业的裂变重组,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既可以把制造环节剥离出来,把母公司改造成服务性公司;也可以把资产运营管理、产品销售、原辅材料采购从母公司裂变独立出来,组建子公司。四是规模工业企业创造条件分别将售后服务、安装维护、物业管理、信息咨询、后勤保障等内部配套服务剥离,整合资源,组建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服务企业;五是行业性的龙头企业,可根据行业特点,组建面向本行业开展研发、营销、集中采购配送、物流、技术服务等总部型公司。六是对不具备主辅剥离条件的企业,要鼓励其将物流研发等服务行业外包给相关服务企业,实行服务外包。

(三)以落实政策为着力点,强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鲜明导向

服务业对发展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极其敏感。一是支持重点行业发展。依据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对服务业重点行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二是加大扶持企业力度。鼓励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对新办的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企业给予支持,对新获得驰名商标的服务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作用,调动地方发展积极性。

(四)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构筑服务业发展优势

当前,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品牌影响、规模实力、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竞争。要针对目前我市服务企业层次低、规模小、品牌少的发展状况,着力在打造知名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和做强做大企业三个环节上下更大功夫。

(五)以招才引智为重点,引进和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凭借我市高等学校较多的有利条件,鼓励引导院校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加快培养物流、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策划、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