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的现状

篇1

关键词:新源汽车 发展现状 发展问题 传统能源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2 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2.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 结语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 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 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篇2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其储量则日渐减少。因此,开发新能源的进程不得不加快速度。政府也颁布了不少利民的政策,给出了不少的能源补贴,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满足人民的能源需求。本文将论述我国石油现状与能源补贴的利弊。

关键词 :中国石油现状 能源补贴 合理性 政府政策

一、我国石油现状

(一)我国石油储备量

国家统计局去年首次公布国家石油储备信息,显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中国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连续第八次超过10亿吨门槛,至10.61亿吨,处于稳定增储期。去年中国石油产量2.11亿吨,较上年增长1.0%。由此可见,我国的石油储备还是极丰富的,但由于开采困难,大量石油未能立即得到充分利用。我国开采石油产量仅供所需量的40%,仍需进口60%,才能满足需要。

(二)石油价格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今年一季度,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原油进口单价比去年全年平均下降43.56%,比去年四季度下降34.22%。对此,我国增加了大量的原油储备。尽管国际油价降低了,但国内油价基本不变,保持在5-8元之间。各地区只是小幅度的调整,这与政府的干涉与调控相关。不过,油价的调整还是对老百姓的交通出行有了明显的改善。国际油价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联动下调,老百姓也从中获得实惠

(三)石油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我国石油需求总量仍呈增长态势。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必须通过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改善和缓解供需矛盾。

温室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环境污染导致我国部分城市经常受到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严重雾霾天气困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利用。

二、能源补贴的合理性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但由于新能源所面临的技术应用问题,各国政府都不得不对从事能源开发研究的组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资金补贴。政府建立能源补贴机制,确定补贴规模,完善补贴政策,能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然而,长期巨额补贴催生了行业发展过热、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一)能源补贴资金

1、能源补贴资金来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金补贴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来自专项资金,另一个来自电费中的电价附加。由此可见,能源补贴资金并不能满足于被需量。而补贴的申请却不是那么的难,使得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负担。

2、能源价格。国家的能源价格水平,由它的资源容量、发展阶段和政策目标所决定。就经济学方面而言,能源价格需要反映成本,是行业可持续的基本保障。虽然提高能源价格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提高油价鼓励节约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考虑。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价格应该保持平衡。

(二)能源补贴的积极作用

在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迅猛。风电方面,全国累计装机容量不断增长;光伏方面,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也大幅增加,占全世界产量的近40%。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人民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能源补贴的弊端

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新能源迅速发展也与国家扶持密不可分。但是,高额补贴使我国中央财政背上了沉重包袱,税收始终居高不下,造成物价高而收入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高。另外补贴方式、补贴额度、补贴环节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调整完善我国新能源补贴机制。

1、不良商家的品德败坏。按照政策规定,政府对项目工程实施初始投资补贴方式,对项目工程投资给予约50%的补贴力度。因此,存在一些“圈而不建”的情况,不少投资商在申报工程建设价格的时候,将价格报高,以便获得更多的补贴。这就会导致浪费,违背政策得初衷。甚至有的投资商在高价申报了项目投资额之后,在执行中并不按照申报价格执行,采购廉价设备来降低成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2、政府财政补贴的漏洞。事实上,政府财政补贴的漏洞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在目前的财政补贴体系上,财政部负责出钱,发改委负责立项,科技部负责技术课题组,但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后,不管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都没有专门的部门对这些补贴资金和补贴项目进行后续的跟踪、监控和评估,对于财政投入的效率也无法评估。

三、关于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了解与建议

(一)对目前能源补贴的了解

我国目前的新能源产业补贴,主要是根据生产量、销售量作为补贴依据,有其合理性,但从如何结合产业发展趋势,纳入技术标准等补贴依据,对有利于产业发展、符合发展方向的产品和企业进行补贴方面来考量,目前的补贴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

(二)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1、综合国内外形势和本国需要。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清楚了解本国的技术需要,改进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生产技术。既要保持合理的补贴规模,又防止出现敞开口子补贴,造成产业发展泡沫和不公平竞争。

2、对今后项目进行核准。对今后新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应在补贴资金已经明确落实的情况下进行核准。建立相关部门,对其资金、项目进行后续跟踪、监控和评估。

篇3

关键词:新能源 市场现状 消费者调查

中图分类号:F40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066-04

1 研究背景及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也迅速增加,到2009年汽车产销量达1370万辆占当年全球汽车销量6500万辆的22.8%,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型汽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我国已从原油输出国变成原油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递增。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石油资源紧缺,缓减环境承受压力,减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

该文将国内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和消费预期,从中分析得到各种结论,并以此为根据,通过SWOT-PEST模型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spss19.0统计软件对消费者进行购买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力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2 调查方法与信度检验

本次调查使用的调查问卷共19个问题,涉及三部分,即被调查者的背景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情况和消费意愿调查,形式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2.1 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一共采集调查问卷322份,剔除问题答案存在矛盾的问卷后,有效问卷共308份,有效率达到95.6%。其中174份女性所填写,134份为男性填写,分别占比43.51%和56.49%。被调查者以23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占46.34%,其次为23~40岁的中青年人,占41.83%,年龄结构合理,且主要集中在具有较高购买力的城镇人口。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了78.57%,具备较高教育层次,为这次调查问卷主要群体。被调查人群来自于各行各业,月家庭可支配费用收入集中在3000~10000元,属于拥有购车能力人群。

2.2 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如表所示,本调查应用SPSS19.0对所得的308份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Cronback’s信度系数为0.740见表1、2,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见表3,因此,基于该问卷得到的数据是可信的,基于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也是可靠的。

3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研究

3.1 主要新能源汽车类型

(1)氢燃料电池车:是指以氢为主要能量来移动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汽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燃料电池盒电动机会取代一般的引擎,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把氢输入燃料电池中,氢原子的电子被质子交换膜阻隔,通过外电路从负极传导到正极,成为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化合为纯净的水雾排出。

(2)混合动力车(油电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高,而且行驶性能优越,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要使用燃油,而且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

(3)纯电动汽车(车载电机):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4)生物燃料车:是指使用乙醇、沼气等生物燃料来使汽车发动。生物燃料技能降低石油消耗,也可减少灰霾天气。

(5)燃气汽车(天然气):是指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一种气体燃料汽车。天然气的甲烷含量一般在90%以上,是一种很好的汽车发动机燃料。天然气被世界公认为是最为现实和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车用汽油、柴油的代用燃料。

(6)使用太阳能的新型能源汽车: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

在本次调查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车种类中,混合动力车(油电新能源)以37.99%的比例位于第一,其次为太阳能新型能源汽车,占21.75%。氢燃料电池车、生物燃料车,分别为13.64%和12.01%,而纯电动汽车和燃气汽车分别只有7.47%和7.14%。[3-4]

3.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3.2.1 政策方面

优势: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有着相当可观的市场前景。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的广阔市场是新能源市场的有力保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寻得很多的机会。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中央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最高补贴3.5万元,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充电站。[5]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用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在被调查者中,46.1%的人希望得到购车财政补贴,其次为免购置税和免限号摇号,分别占22.73%和22.08%。

劣势:调查显示,扶持及优惠政策是仅次于节能环保和油价太贵的一个影响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选择人数占到了总体比例的40%以上。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初期,中国政府并不急于介入。而政府补贴来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与国外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改善不够的。以美国为例,消费者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联邦政府补贴7500美元,州政府再视财力进行补贴,消费者拿到的补贴总额大约为1.25万美元。[6]在这点上我国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另外,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得不到政府的充分保障,故而不去购买新能源汽车。

机会:从提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出台《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思路逐渐明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倾斜和支持。[7]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也是支持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

威胁: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并不介入,增大了厂商的自由度,但是政策上可能出现断点。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业内对产业的发展路径存在分歧,将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因为政策上的变化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构成威胁。

3.2.2 经济方面

优势:由于目前传统型汽车的大量增长,石油资源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平稳期,从宏观上来说,就可大量减少石油资源的使用,对石油的价格也可起到合理调控的作用,有利于物价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有效缓减因传统型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可大大减少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从微观上来说,相比于燃油,新能源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可以减少消费者因传统家用车而产生的开支。

劣势:在开发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初期,所需的研发费用、基建费用、上游转嫁的原材料成本和昂贵的电池成本(及其后期维护或更换费用)是巨额的,企业和政府都会慎重考虑各种费用的分配。而由于昂贵的成本所造就的较高的售价也将部分有心尝试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拒之门外。67.53%的被调查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较同类型的传统汽车,10%以内高出的价位是可以接受的,其余都集中在11%~30%,仅有4.22%的被调查者人为无所谓。

机会: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销售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中小型电动汽车的市场潜力很大,政府的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威胁:人民币升值为厂商带来出口压力,不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受损,短期内资本流动性强,会给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造成压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购成不小的威胁。

3.2.3 社会方面

优势: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发展完全是为了缓减资源的压力和改善现在的环境,从这点来看,社会性意识比较强,民众接受力较强,有利于环境优美型城市的推进,对营造和谐绿色无污染的社会有重大的意义。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绿色出行的观念深入人心,污染小成为人们购车时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而调查结果显示,年轻的男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普遍高于女性,且新闻报道被47.73%被调查者选择为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渠道。

劣势:由于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型的产业,而国内汽车的技术的欠缺导致汽车本身无法与国外品牌相比,各项销售、售后服务还不够到位,销售人员不能准确的表达产品的性能,售后系统不能及时准确的为有问题的消费者处理,导致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调查中只有5.52%的人是从车展或汽车卖场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信息,大众媒体依然是主要渠道。

机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理念是缓减石油资源利用的压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他作为一种节能型产品很容易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必定越来越大。

威胁:产业发展的初期业内发展并不成熟,存在很多关于产业发展的分歧,造成产业发展不利或滞后。且社会舆论的导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对于新型能源汽车的前景调查中,73.38%的被调查者人为新能源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代燃油型汽车

3.2.4 技术方面

优势: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现以锂资源为例,我国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已超过38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国开发发展各种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世界工厂”并不是虚有其名,我国众多的高等人力资源已在近几年积累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同时基本劳动力也很丰富,劳动力成本较小。

劣势:在本次调查中,仅有22.08%的被调查者坚信国产品牌车的质量,其余均把目光投向了欧系、日系等其他车系。我国国内技术的欠缺使得合资企业一直主导着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不惜大手笔引进国外成熟的技术来生产汽车,这种模式使得研发权、销售权等完全受制于国外企业。中国汽车企业不懂得创新研发,核心技术水平低下,以模仿为主,缺乏顶级研发人才,这使得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失去信心。[8]

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起步尚早,虽然技术与国外有差距,但还不是很大,可以从多种途径减小差距,以获得更核心的技术。现有很多的国际厂商寻求在华合作,这也是很好的机会。

威胁:国际大厂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过硬的技术支持遏制了国内厂商的发展。而我国的汽车产业战略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技术含量、产品品质、售后服务,使得其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国外洋品牌。[9]

4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驱动因素研究设计

4.1 购买驱动因素的变量选择与特征分析

在调查表中,进行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驱动因素调研的样本被要求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打分,调查的变量统计特征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0.81)成为调查者认为的购买意愿的第一要素,排第2位的是现在的油价过高(0.43),排第3位的是新能源汽车有扶持、优惠等政策(0.42),排第4位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渐成熟(0.40),排第5位和第6位的分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体验新事物(均为0.26)。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渐高涨的石油价格,消费者不再只关注价格,他们的眼光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低碳环保意义,消费者愿意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体验新潮、低价、环保的新能源汽车。

4.2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子分析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前5个因子集中了9个原始因子65.975%,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充分反映出原始9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通过旋转因子后载荷结果如表6所示。

在第一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技术成熟度(0.564),个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0.446),体验新生事物(0.345),其中技术成熟度调查得分均值为0.40,个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调查得分均值为0.09,体验新生事物调查得分均值为0.26。所以第一因子可以定位技术成熟度因子,命名为“汽车安全因子”

在第二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体验新生事物(0.736),时尚新潮(0.550),传统油价过高(0.106),其中体验新生事物调查得分均值0.26,时尚新潮调查得分均值为0.13,传统汽车油价过高调查得分均值为0.43,所以第二因子可以定位为传统油价过高,命名为“燃料成本因子”

在第三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节能环保(0.609),扶持、优惠等政策(0.507),舒适性(0.416),其中节能环保调查得分均值为0.397,扶持、优惠等政策调查得分均值为0.42,舒适性调查得分均值为0.08,所以第三因子可以定位为节能环保,命名为“清洁性能因子”。

在第四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价格便宜(0.559),时尚新潮(0.263),扶持优惠等政策(0.227),其中价格便宜调查得分均值为0.26,时尚新潮调查得分均值为0.13,扶持优惠等政策调查得分均值为0.42,所以第四因子可以定位为新能源汽车价格,命名为“购买成本因子”。

在第五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扶持优惠等政策(0.390)时尚新潮(0.359),新年能源汽车价格(0.317),其中扶持优惠等政策均值为0.42,时尚新潮得分均值为0.13,新能源汽车价格调查均值为0.26,所以第五因子可以定位为扶持优惠等政策,命名为“政策补贴因子”。

综合来看,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五大驱动因子可以总结为“汽车安全”、“燃料成本”、“清洁性能”、“购买成本”以及“政策补贴”。

5 总结及意见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调查研究,本文总结出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以及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科学的统计计算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期待以及忧虑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依此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5.1 政府

政府本身应在战略层面上树立明确态度,及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在制造上的技术、安全标准有所指导规范,并让消费者充分体会到优惠政策,只有给予企业和市场充分的信心和支持才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稳固壮大发展。在如今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政府从财政拿出支持,政府采购在新能源汽车消费中仍是占较大比重,也给予企业指导、研发等不同层面上的政策的引导、重视和支持,可先重点扶持几个示范工程,甚至利用奖励机制让更多企业尝到甜头从而加入到这一行列中。除了针对能源汽车本身产业,政府更应大力发展与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避免给消费者留下后顾之忧,充分体会到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而新能源汽车周边零部件生产部门也应顺带得到优惠和支持。要充分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私人消费量是势在必行的,我国政府现有的消费者引导手段过于单一,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向外国政府取经,结合多重扶持政策切实让民众充分享受到福利。[10]还应充分借助传媒的作用将政策及时传达给广大民众,新能源汽车的好处和优惠宣传也应加大力度。

5.2 企业

在现有环境下,寻求国际合作还是主要途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一定要充分完善技术,使消费者尽可能避免技术不成熟带来的使用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自主开发的意识,积极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早日掌握核心知识自,避免过于依赖国外技术,从而真正由源头降低成本。对于产品的研发还应多头并举,齐头并进,不局限单一种类,充分开拓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市场。每个品牌都应寻找自己的主打力量,结合自己品牌的形象,将新能源汽车的招牌做好做大。业内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扩大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条。[11]对于市场的定位需要明确,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造相应的产品并策划相应的营销手段,而企业不光要负责研发生产,对于产品的后续跟进也不该放松,充分重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充分树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文娜.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0(1):210-211.

[2] 周滢露,史乐峰,任玉珑,等.基于个人消费行为的汽车购买决策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17):9-18.

[3] 吴醒苍.汽车清洁能源技术浅谈[J].广东化工,2014(1):84-86.

[4] 张淑华.汽车能源前景浅析[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7):1-6.

[5] 薛玉洁.分析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前景[J].企业导报,2013(11):75,205.

[6]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0(4):124-133.

[7] 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2):60-66.

[8] 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2):75-76,82.

[9]张磊鑫.基于SWOT-PEST模型的锂电池汽车发展战略分析[D].天津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建筑装置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人不仅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并且还对住房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如此,在新农村也是如此。国家政府大力发展新农村,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农村,农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居住条件也是稳步提升,很多农村地区的建设状况很是喜人,家家户户都有整齐划一修建好的住宅区,附近的配套设施更是一应俱全,极大程度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农村人民的生活便捷度,更要思考如何能够为他们节约资金、经济实用的建设方式。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绿色节能建筑,所以我国政府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大力使用新能源更是可以为居民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开支。就目前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在建筑物上利用太阳能最常见,这也是最方便的节能方式。

1研究背景

绿色节能建筑已是当前世界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发展绿色建筑事业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1]。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而我国目前尚处于自愿发展的起步阶段,绿色建筑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激励政策、技术支撑等还不健全,并且我国现在正处于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机遇期,所以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发展探索绿色能源,尤其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加,最大限度地发展绿色建筑[2]。在国务院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强化建筑节能,提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首次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由2010年的1%提高到2015年的15%,作为“十二五”时期主要的节能指标之一[3]。不仅如此,云南省的《节能条例》也把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列入法律条文。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人们常常将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为一体为人们服务。在现有技术,常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供人们使用,并通过太阳能为人们供电,在大幅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在人们用水的高峰期,当太阳能热水器中储存的热水用完后,太阳能热水器并不能在晚上对新增加的冷水加热,其实用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其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发电,存在着安装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光照面不容易清洁等问题。

3改进的方法与对策

近几年,太阳能建筑已经逐步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膜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不清洁能源发电带来的污染和现有技术上存在的困难,利用天然洁净的能源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为广大群众节约日常开支,为他们带来便利。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环保建筑装置,此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膜、蓄电池、电磁能热水器、环形皮带、主动轴、从动轴和电机,主动轴和从动轴转动设置在建筑屋顶上,环形皮带套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太阳能发电膜固定在环形皮带上,太阳能热水器、蓄电池和电磁能热水器均固定在建筑屋顶上,太阳能热水器通过电磁能水器与建筑物内的用水端连接,太阳能发电膜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分别与电机和电磁能水器连接,电机与主动轴连接。新型利用太阳能的环保建筑装置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用户在白天提供热水,还可通过太阳能发电膜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在晚上利用电磁能热水器提供热水;其次,通过电机与主动轴、从动轴的配合,在恶劣天气时,可以对太阳能发电膜形成保护,从而延长太阳能发电膜的使用寿命,还可利用泡沫条在太阳能发电膜的隐藏过程中自动对其光照面进行清洁除尘处理,提升太阳能发电膜的发电效果;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板、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存水箱的结合使用,为该装置蓄电,从而保证可以持续供应热水。

4结论

文章通过相关的文献阅读,对农村新能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且结合已有的新能源的相关技术,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方案等。农村新能源是关系农村人民生活和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加强新农村节约能源的建设,扩大其覆盖面。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方面要尽快扩大新农村绿色节约能源建设的覆盖范围,让这一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人民;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其区位、地理等因素的同时,加大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分步骤落实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EB/OL].(2012-05-10).[2017-044-04].

篇5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近年来,全球都面临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等多重压力,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能源的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能源互联网已成为热词,各路专家学者讨论得非常激烈,但是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及内涵一直呈现众说纷纭的态势,笔者将着力探索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意义。

2、互联网及其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呢?互联网就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所创造的效用远远大于这两个领域的简单叠加,成为人类信息流通的一种新工具,把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容量无限性、简易快捷等特性,由此,互联网具备了联接一切的力量,成为跨界融合的推进器。而“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则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涉及科技、医学、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源行业作为基础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因此,能源互联网也必须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容量无限性和简易便捷等特性,否则便不是能源互联网,也就无法发挥它的威力。

3、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传统的能源建构中,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在广义的范围内分享各种能源,将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供应源。对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三种认知方式。一是将能源互联网看成是开放、对等的架构和理念,充分融合信息通信系统的能源网络体系,形成以大电网、局域网等相互关联的网络为特征的新型能源网。二是将信息网络定位为能源互联网的支持决策网,指导能源网络调度方式的不断变革,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决策。三是实现信息和能源的双向连接,将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引导用户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总之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能源系统,实现多元能源的有效利用。

能源互联网在范围和时空上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互联网+能源”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发展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理念上,能源互联网有着高效率、一定的资源配置水平等特征。能源和信息网的深度融合将更有利于技术发展。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中心,融合智能电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手段,综合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实现能源互通互补,融合成下一代能源体系。能源互联网具有偏平化、面向社会化和用户服务性犹豫的发展特性,将电力、石油等不同的交通运输节点相互关联,形成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能源应用,实现对能量流的全面控制。

4、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重点

全球能源互联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光伏产业、风能制造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皆已崭露头角,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因此,可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同时增加示范城市,开展民用风电和光伏计划,加快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改变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状况。

4.2交通行业是化石能源消耗的大户。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及其成本的降低,以电动汽车为主要代表的电气化交通正在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增强。电气化交通系统尤其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电动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应用,推进机电能源技术协同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4.3在能源互联网时代,随着分布式能源生产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及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生产与储能企业接入主干电网,从而完成从传统的单项电能供应商向电能双向供应商的转型。

4.4特高压实践的成功是能源互联网提出的基础。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因此,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将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4.5相比于其他的一次能源,天然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在效率、反应速度和建设周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随着页岩气应用不断加强,天然气的成本呈下降趋势,燃气机组在发电侧的比例因此有望提高;另一方面,利用最近出现的“电转气”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多余出力转化为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再注入天然气网络中运输和利用。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之间的能量流动可由单向变为双向。

结论

综上所述,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现已经开发出微电网远程运维系统,并应用于上海和内蒙古等地,将各现场工程的监控信息,同未来总部的专家知识库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了对微电网运营情况的随时掌握,并建立网络范围内的监控数据和网上知识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查亚兵,张涛,谭树人,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5):1-6.

[2]余贻鑫,秦超.智能电网基本理念阐释[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6):694-701.

篇6

关键词:清洁能源 太阳能 风能 现状 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4月25日,提出关于内蒙古“8337”的发展思路。其中,“八个建成”中,首先就指出“第一个建成”是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是全国能源大区,内蒙古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居全国第2位。近年来,煤炭原煤、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已得到了大规模开发,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大规模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内蒙古太阳能利用发展现状

1.太阳能资源蕴藏丰富。是全国能源大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太阳能利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资料,内蒙古的太阳能总辐射量在5000-6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600-3400小时,仅次于,居全国第2位。由于内蒙古现阶段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尤其是清洁能源要求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其强大的开发潜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太阳能资源开发发展现状。近年来,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已得到了大规模开发,而太阳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目前仍为空白。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最主要是非可再生能源(例如煤炭、石油等)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90%左右,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只占10%左右。我区自能源消费以来,煤炭就占能源消费的2/3以上,相比而言,我区的太阳能资源在大多数地区可利用价值非常高,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预测,21世纪以后,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和高效利用等优势将成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另外,太阳能还可以转换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和太阳能热利用适宜分散供热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全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太阳能产品逐渐得到普及。因此,内蒙古政府十分重视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工作,大力倡导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二)内蒙古风能利用发展现状

1.风力发电的区位优势。地域辽阔,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横跨1700公里。内蒙古从地里位置上来说是一个高平原地貌,为大风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另外,内蒙古的绝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正好处于盛行的西风带,本区的春、秋、冬三季是大风和多风的季节,由于秋末至来年春初,冷空气活动和寒潮天气比较频繁,这就形成内蒙古地区的风大多风。这为内蒙古风能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

2.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根据内蒙古气象科学院的科学估算,内蒙古地区理论可开发的风能储量达到约80000万千瓦,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也超过了6000万千瓦,占全国风储量的25%左右,处于全国各省的第1位。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风力发电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风力发电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内蒙古开启了中国风力发电的先河。80年代,随着风力发电的推广和应用,偏远地区的农牧区的家庭生活用电得到解决。

进入21世纪以后,内蒙古的风力发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内蒙古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8.3万千瓦起步,2008年达到220万千瓦,一直发展到2012年的950万千瓦,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如上图所示,内蒙古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发展逐年递增,保证其高效、快速和长远发展是今后内蒙古风力发电的重中之重。

二、内蒙古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蒙古太阳能和风能蕴藏量巨大,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对于促进内蒙古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能源不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内蒙古太阳能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强太阳能清洁利用的宣传和引导

太阳能的利用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太阳能灯、太阳灶、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手机等等,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太阳能资源是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政府应投入资金和时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太阳能的各种有效利用的形式,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的热利用。利用太阳能资源不仅有利于环保,更有利于节约居民的消费成本。进一步普及居民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

2.加快太阳能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一方面,政府投入资金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开发,使太阳能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大太阳能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争取掌握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自主核心技术,从而更好、更快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现状。另一方面,对自主研发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鼓励企业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的研发。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有利于太阳能开发的政策,一方面,积极培养有关太阳能开发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引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给予丰厚补贴,激发企业不断创新的热情和夯实企业实施创新的基础。

(二)内蒙古风能资源发展开发的对策建议

1.集中开发风能资源丰富区的风力发电

就整个内蒙古来说,风能资源丰富区集中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的风能可开发储量高达30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储量也达到2300万千瓦。加上内蒙古的东西部地区的电网也逐步得到完善,风力发电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电力资源的输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加快风电场建设

内蒙古地区的并网风力发电场建设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的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居全国第1位。一方面对现有发电场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能进一步提高风电场的发电能力与效率,例如腾锡勒、朱日和、商都和赤峰等风电基地都已形成年发电百万千瓦的水平;另一方面,建设新的风电场,能够提高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转化为电力资源的速度,为全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都提供了可靠保证。现阶段内蒙古地区正在建设中的风电场:通辽北开鲁县清河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包头市达茂旗巴音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巴彦淖尔市乌兰伊力更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3.加强风能资源开发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1)财政补贴政策。对风电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例如对风电上网价格进行补贴,这样能够保障风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励风电企业快速发展,从而风能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美国实施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政策,给予1.5美分/千瓦时的价格补贴。从项目投产补贴期为十年,相当于降低了25%的风电成本。说明补贴政策对风电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税收政策。对风电企业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其税收负担。目前风电上网电价的增值税率是8.5%,而水电上网电价则为6%,这也造成了风电上网价格比水电高。对风电上网电价制定一个较低的增值税率也是促进风力发电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高红艳.风电产业: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7).

[2] 靳沛林,格日勒. 内蒙古太阳能利用与发展对策[J].博士硕士

论坛,2010.

[3] 黄军英.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 .

节能技术,2010(7).

篇7

关键词:自然资源价值观;资源补偿;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D92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135-04

实践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核心的能源矿产资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将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或制约因素。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本文中所说有偿取得仅指从能源矿产资源所有权人处初次取得)的改革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具体怎样改,首先应从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予以分析。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是相对于划拨等矿业权无偿取得方式而言,矿业权人通过出让这种有偿取得手段从所有权人——国家的控制中获得矿业权时所要支付的对价,包括矿业权价款、探矿权与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等民事易款项,是矿业权从矿产资源所有权中分离形成独立权利的前提。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性质体现于我国《宪法》第9条、《民法通则》第81条和《矿产资源法》第3条规定。然而,能源矿产资源领域从单极利用发展到多极利用,国家只对能源矿产资源保留了抽象的支配力。国家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商品交换性的活动中的利益,同样是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合法利益,矿业权人向国家通过支付对价始取得矿业权,《物权法》第三编用益物权编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由此将矿业权纳入用益物权体系中,然而与普通永益物权相比,矿业权是一种特殊用益物权,其特殊处首先在于能源矿产资源是可消耗物,会随着矿业权的行使逐渐灭失,因此矿业权人对标的物的处分权行使程度不同。一般用益物权仅限于对物事实上的处分,而矿业权可以在法律上行使处分权。如《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矿业权人享有矿产品所有权。除国务院规定由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外,采矿权人可以将矿产品按其意图销售。其次还在于能源矿产资源关涉社会公共利益,矿业权带有极强的公权色彩,在矿业权行使中始终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不得不体现这两点特殊属性。

一、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的理论基础——自然资源价值观

能源是能转化为人类所需能量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资源,是资源的属概念。能源矿产资源所有权转化为矿业权的法学基础是物权领域中所有权的变革。随着私有权利的社会化运动,所有权从静态意义上的管领支配不断演变成一种抽象的最终支配权,权利社会化的另一层含义是使所有权人的物不断以新的形式由不同人使用,以流通获利,在此过程中,所有权各项权能不断分裂,分化为不同的主体行使,物因多种用途的发挥而产生收益,原来封闭的所有权打开了固守的支配状态,分化出不同的用益物权,而经济形式的不断变革,这些权利已经突破用益物权的范畴呈现出新的状态,于是用产权这一概念囊括所有用益物权和因新的经济形式而衍生出的权利。产权的概念尽管来源于经济学,但却已为法学领域吸纳,在产权的框架中,所有权是母权,而其权利是所有权社会化的产物,是在所有权母体内分化的物的利用权。当实现权利分化时需要付出对价。这一对价若出于自愿,可任由双方协议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但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所有权却因矿产资源的公共财产属性,不能由所有权人按照意愿索要对价,其必须有相应的价值理论作为支持。这就要追溯到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关于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经哲学的自然资源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来源是一般人类劳动,因此,未凝结人类抽象劳动的物也不具有价值。那么,未凝结人类劳动的自然资源,显然不具有价值。2.西方效用价值观。这种观点是从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认为自然资源有价值,是指将自然资源的价值归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效用和它的稀缺性。效用价值观将自然资源的价值归结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效用。“较大的价值几乎总是同较大的效用相适应的,而较小的价值同较小的效用相适应。3.自然价值论。认为人类劳动凝结的自然资源价值是自然价值和凝结于其上的劳动价值的统一体,资源自身属性和规律是其价值的直接源泉,人类劳动则是其价值的间接源泉。

以上几种观点仅以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自然对人的贡献为基点来认识自然资源价值的,没有站在社会经济再生产、自然资源再生产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角度分析自然资源价值构成,没有揭示出自然资源价值构成与自然资源再生产、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及吸纳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这样一个能源资源匮乏,以往工业文明下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难以维续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唯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观才能指导能源矿产资源生产开发和流转等实践活动。此种观点提出自然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在具体构成上,自然资源价值可分为天然价值(产权价值)、人工价值(劳动价值)和代际补偿价值(不可再生价值),外部补偿价值(包括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以这种理论形成的价值符合能源矿产资源的多功能性和多价值性,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更利于进入后工业时代人类、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因此,在此种价值理论之上形成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更为合理。

二、我国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的法律制度现状。

广义的能源矿产法律体系由能源基本法、矿产资源法、各单行能源法律(以煤炭法、电力法、石油天然气法、原子能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能源公用事业法为“七个柱子”)、能源行政法规(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石油地质勘探损害补偿办法)、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共同组成。然而,能源法律对能源产品价格尚有所规定,如《能源法》草案88条规定: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而关于矿业权价款的相关规定则要从矿产资源类法律中寻找依据。当前关于能源矿业权价款的法律依据散见于《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矿业权出让管理暂行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等。具体而言,能源矿业权对价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矿业权价款。包括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价款,是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矿业权空白地的矿业权出让给矿业权申请人时:按规定向矿业权申请人收取的价款。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业权申请人应当缴纳探矿权价款。但有些地方规定,对于不需或只需进行简单地质工作即可开采的非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矿业权空白地以及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申请人也需要交纳相应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第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探矿权使用费按照年度计算,逐年缴纳,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采矿权申请人应当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 000元。第三,矿产资源补偿费或矿区使用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5条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1994年第150号国务院令《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从以上规定中可见,矿产资源补偿费表示的是所有者权益。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下列方式计算;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x开采回采率系数。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的补偿费率是1%。矿区使用费是对开采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和中外合作开采石油的企业,按每个油气天日历年度油气总产量和费率征收。对于已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企业,不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暂不收资源税。可见矿区使用费是对含有外方因素的石油企业征收的相当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作用的费用。第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费用。在申请采矿证时,采矿权申请人应按照要求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2条规定: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第18条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其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但是其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第19条则规定在采矿权人矿山建设完成后,依照要求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的,可以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由主管部门返还保证金及孳生利息。如果验收未达到治理恢复目标的,不予返还保证金。保证金只是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义务的财务保障。具体的费用从保证金中折抵。第五,生态补偿费。生态补偿的范围一般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海洋、流域和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的起草工作已被列为国务院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三类需要积极研究论证的项目。“条例”草案规定所谓生态补偿是指国家、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生态受益者给予生态保护建设者因其保护生态的投入或失去可能的发展机会而进行的补偿。生态补偿费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与恢复。财政转移支付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生态补偿途径,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西部生态补偿提供了很好的资金基础。但是,生态补偿还没有成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现在各省、自治区都已开始征收生态补偿费,但仅仅将生态损失限制在水土流失范围内,如陕西于2009年1月1日实施《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第2条规定,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的企业,应根据本办法规定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第4条规定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企业水土流失补偿费的计征标准。具体用途根据关于修订《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重点治理、生态修复及沉陷区治理等项目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的配套和补助资金;水土流失补偿费征管工作业务经费;省政府确定的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有关的其他支出。第六,能源矿产资源税收。目前主要体现为资源税。根据2011年11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资源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资源税缴纳范围为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七种,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将从现行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5%。煤炭等其他五类税目的资源税则沿袭了从量计征的模式,焦煤等税额标准有所提高。新公布的《资源税税目税率明细表》将焦煤单列,规定每吨焦煤需要交纳的资源税为8元,其他煤炭的税额标准根据省份的不同略有差异。第七,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勘察登记费和开采登记费。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办理勘查登记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证费。”按照《价费字[1992]251号》规定的标准,根据勘查项目的不同,一般矿产勘查登记费数额为50元~100元,同时,“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对于矿山企业进行变更而换领采矿证的,均收费100元。第八,石油特别收益金。按我国《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销售国产原油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收益金。石油特别收益金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计征。第九,地方特别征收的非税费用。例如,山西省于2007年起向煤炭开采企业征收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第十,因矿山开采而需缴纳的其他费用。

我国现有的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无法完全体现能源矿产资源出让成本,而且有些收费性质界定不清。首先从构成成本看,体现产权价值的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仅为l%,显然低于发达国家10%的普遍水平;而且矿业权取得价款缺乏代际补偿价值体现;生态价值补偿制度尚处于地方试行阶段,还很不成熟,生态补偿理论依据、补偿范围、费用征收和生态损害评估等都缺乏成熟的理论。其次,各种构成要素性质不明晰。《矿产资源法》第5条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此规定意味着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是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这种民事性质的交易成本构成。然而,国土资发.[2004]9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的通知》第1条规定:价款是国家依法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取得的收入,包括以行政审批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取得的全部收入和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并按照成交确认书或出让合同等取得的全部收入。以出让方式为例,出让是市场经济下国家作为民事主体让与其部分权能成就用益物权的主要方式,出让收入显然应理解为能源矿业权取得对价中民事性质交易费用。这就与前文中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发生了混淆,以致一些学者认为这两者都是矿业权人为成就其矿业权而向所有权人支付的民事性质费用。而且,按《矿产资源法》第5条的规定,资源税也是国家基于所有权人的身份而获得的民事性质收入。显然作为国家行政权力主体基于地位无偿强制性征收的税收不符合这一性质,且资源税收入全部留给地方,不能出体现对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补偿。

三、我国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发展思考

如前所述,我国相关法律关于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的规定寥寥几条,兼之价格研究的专业性特征,使这一课题偏向于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在法律研究领域中相对空白。然而打破学科疆域,将其他学科成果延伸到法学领域并转化为法律实践,却是学科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规范的系统化

如前文所述,关于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散见于各办法条例中,内容零散,立法位阶低,而且有偿取得对价各构成因素性质模糊甚至冲突,不便于实践操作,因此需要对已存的规范性文件系统化。解决此问题,应采取法律编纂的形式,将现有的法规、规章、办法、规定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消除其中矛盾的内容,增加新的内容,以形成有内在联系的、和谐的统一体。具体而言,应该在现有矿产资源法中就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加以专章规定,这样不仅使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便于查询操作,也可减少有偿取得支出的制度成本,而且这部分内容与矿业权出让、评估交易、矿业权转让等规定能构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使该法原有体系更加完整,易于确定。

(二)实现能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对价完全成本化

篇8

关键词: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7;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S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使用也在不断升级,从原始的薪柴,到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再到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始终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助推力。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近年来显现出来的传统化石能源随着人类过度使用急剧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燃烧及冶炼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负面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亟待破解的课题。

一、我国新时期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

一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太阳能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储量的万分之0.16。从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水电方面,我国对于水电的整体布局,主要是西部地区对于水电新能源的利用较高,水电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到2016年,全国水电装机3.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方面,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及沿海地区风资源都非常丰富,国家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大多分布在这些地区,2016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1.19亿千瓦,我国风电已经连续7年领跑全球;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已经拥有较为完全的光伏设备制造及光伏发电产业链,整个产业链中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开发系统与光伏组件等设备系统,该条产业链已经占领世界光伏市场。

三是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水电方面,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双曲拱坝。风电领域,1.2-5兆瓦风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在光伏领域,正在依托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推动光伏产品先进性指标提升。由此看,我国水电、风电、光伏产业制造能力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制造强国。

二、对于新时期下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的不够规范

基于产业发展不规范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企业较容易一哄而起,新能源的进入门槛较低,加之我国政府的鼓励政策多,这使得大批量的企业开始积极涌入新能源领域中,这其中掺杂着许多滥竽充数的企业,在市场中难免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或是低价竞争的现象,这使产品的质量被降低,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自身形象。

(二)对于新能源经济产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新能源经济发展方面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严重阻碍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不能够对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成本进行及时的传导工作,以及对于电网企业没有较为强制性的要求与监管,正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发电设备被闲置的现象。加之风电具有的不稳定性,电源结构不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新能源的浪费。

(三)新能源技术基础过于薄弱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而言,国内还未能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部分装备的重点的构件还需要进口国外的构件,对于新能源的技术还不能够进行创新,导致这种情况的实际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对于中国而言,把新能源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大学或是科研院所,缺乏专业的创新平台做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其次,中国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没有相适应的研发能力,加之没有大型设备供应商,对于有经济规模的企业而言,他们的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不能够相提并论。

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促进新能源经济建设

(一)对于新能源经济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并完善保障机制

为促进新能源经济建设需要为新能源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制定与之协调的制度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财政补贴制度进行完善,主要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等,缓解新能源经济产业中投资成本较高的情况,对于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投资融资制度进行完善,积极争取风险投资资金对于新能源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新能源的保障机制,促进其发展。

(二)对于新能源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工作

我国需要大力对新能源资源进行评估调研,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合理分配好中国的能源,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能源需要明确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思路。

(三)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工作,创新新技术

首先中国需要加大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工作,使新能源技术能够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国外设备技术,基于引进的基础上经济做好创新工作,使其成为属于中国新能源技术;最后,在社会上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以积极促进新能源科技成果的发展。

四、结语

发展新能源经济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的发展,在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方面而言,中国已进入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成熟阶段,尽管在目前中国与国外之间新能源技术差距较大,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新能源经济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航.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浅析[J].中国统计,2015(9):55-56.

篇9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了六年,对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已成了职业院校师生追梦圆梦的舞台,推动校企合作,对引导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展示和交流学校的办学成果。但发展到今天,技能大赛的奖项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校校长的重要指标,导致一些学校跟着“技能大赛”这一主力棒走,从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问题分析

(一)大赛如何立足本校实际。

为了能在大赛中夺冠,有的学校动用巨资,购买专门用于比赛的设施设备和工具耗材,高薪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调动多于参赛学生的师资。有教师透露,一所拥有数千、上万学生的职业学校,为了一支由几个人组成的竞赛队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几名学生长期脱离所在班级群体,脱离应学的专业课程和素质教育内容,脱离教育本质与规范,以比赛机器的方式进行训练,甚至有些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也趋之若鹜。技能大赛应该校本化,基于本校全体学生,基于学校每个专业教师,基于本校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基于本校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大赛项目应覆盖本校所有专业,技能大赛应引领职业院校立足实际搞竞赛。

(二)大赛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赛使某些学校过分重视技能训练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较,更应体现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更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普通教育。我们不能在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恶劣现象之后,又弄出职业学校追捧技能大赛的宝塔尖教育的怪胎。育人为本是职业教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是一切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为学生一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大赛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题目中,比操作技能的多,比相关能力的少;比技术内容的多,比思想文化的少。同时职业院校若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会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所以,参与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为拿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锻炼选手的操作技能,而忽视选手专业理论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过度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一理念存在偏差。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可能学生还没毕业,社会已不需要其在校学习的操作技能了。针对学校技能教育的滞后性,需要对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怎样的职业能力做出理性判断。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竞赛制度,扩大竞赛的覆盖面。

构建有效的多层级竞赛制度,使大赛既关注个体学生又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建立国家层级的竞赛,而且要发展省市级、地方级和学校一级的多层次技能竞赛,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良性激励机制,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技能大赛,在竞赛中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职业需求,感受职业环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要将技能大赛与学生的技能考试结合起来,在学校内部定期举行全校性质的公平、公正的技能考试,既可通过校内考试选拔优秀的参赛选手,又可以让全体学生受益,在关注参加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的同时,不忽视对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培养,有效处理好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的关系,促进职业院校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密切校企合作,深度开发大赛资源。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6年的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全国性行业组织、国际知名企业的参与,才使技能大赛在竞赛标准上能够代表全国本领域的最高技术标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获得广泛的认可。因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吸引更多行业企业将最新技术、最新仪器设备持续不断地引入技能大赛中。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在比赛过程之中,而且将其延伸到比赛前和比赛后,在校企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先进的技术、设备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使其能够服务于技能大赛,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

我校与周边众多企业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企业资源培养学生。通过校企合作互动、人才培养订单、产品研发共同、联合开放经营、校企文化对接、实训基地共建、工学结合交替、顶岗实习轮训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新优势,为技能大赛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树立品牌,产生良好的效益。

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合作。由于劳动世界的不断变化,一次性的资格获得难以维系长期的职业发展,加强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的衔接,就变得很有必要,这些观点将有助于我国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

[3]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篇10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组织增生、功能亢进、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甲亢。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1]。甲状腺癌中以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主要有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因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甲状腺残留量判断的困难及患者自身免疫等因素使其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嵩县人民医院10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照组50例用传统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2临床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软或韧、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神经过敏、烦躁失眠、心悸、心律失常、乏力、怕热、多汗、体重减轻、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少数患者下肢胫骨前皮肤可见粘液性水肿。眼部表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眼肌紧张性增高;眶后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单纯性突眼无症状,轻度突眼的突眼度不超过18mm,瞬目减少,炯炯发亮,上睑挛缩,眼裂增宽。浸润性突眼症状为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斜视、视力下降[2]。

甲状腺癌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颈部肿块往往为非对称性硬块,甲状腺结节肿块可逐渐增大,随吞咽上下活动,并可侵犯气管而固定,肿块易产生压迫症状,如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如肺转移与骨转移等,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应仔细检查甲状腺。

1.3诊断

原发性甲亢诊断: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测定,sTSH或uTSH测定是诊断甲亢的首选检查指标,可作为单一指标进行甲亢筛查。甲亢:降低(P

甲状腺癌诊断:①X线平片:颈部正,巨大甲状腺可以显示软组织的轮廓和钙化阴影,呈斑片状,密度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X线平片常呈云雾状或颗粒状,边界不规则。②CT扫描:甲状腺内的边界较模糊,有时可以看到钙化点,邻近器官常常突出于甲状腺区以外,密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B超:超声检查对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可分辨囊实性肿物,甲状腺癌结节的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蟹足样改变,砂粒样钙化,瘤内有动脉血流频谱,淋巴结肿大,血流信号分布紊乱,表现为甲状腺包膜或颈内静脉回声中断。④MRI检查:更能清楚显示甲状腺肿瘤冠,并能清楚定位病变范围,主要是看甲状腺癌对于邻近肌肉组织、淋巴结等部位的侵犯,以及术后复发的评价等。

1.4方法

甲状腺全切术:①仰卧位垫高肩部,使头后仰,以充分显露颈部。②显露甲状腺后,分离切断甲状腺悬韧带,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继而结扎切断甲状腺中、下静脉。处理甲状腺下动脉,在靠近颈动脉内侧,将其结扎、切断,或采用囊内结扎法处理甲状腺下动脉。③切断甲状腺峡部,于气管前用弯止血钳钝性分离甲状腺峡部,并将其切断。④切除甲状腺侧叶,可由上极向下或由下极向上,也可由峡部切断处起始分离甲状腺背面。这时应仔细辨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注意保护,勿使损伤。⑤止血、缝合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关闭切口[3]。

2结果

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组无术后出血病例,无甲亢复发病例,术后均合并甲减;而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手术组术后出血率和甲亢复发率分别为4%和27%,术后出现甲减22(44%)例。两组术后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3讨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并能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所以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并发症多,也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原因。甲状腺全切术一直存在争议,国外有关甲状腺全切术的报道比较多,而在国内开展的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对甲状腺疾病认识的提高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甲状腺全切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临床结果显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日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11例临床分析.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12(3):10.